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x 页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附录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08H 页
年谱
 皇明世宗肃皇帝嘉靖二十六年( 明宗恭宪大王二年)丁未十一月二十七日。(午时)先生生于陜川蓝桥里第。
 先生先世居开京。七代祖侍中公。当丽季殉节。六代祖判尹公。不就 本朝徵命。避居星州修伦洞。至高祖司猛公。移卜于陜川蓝桥村。皇考复斋公尝梦。一老人贺文章两奇儿出。仍寓梦而名之。曰文曰章。先生即其季也。
二十七年戊申(先生二岁)
二十八年己酉(先生三岁)
 先生幼有孝悌之性。母有疾。不吮乳。人皆异之。
二十九年庚戌(先生四岁)
三十年辛亥(先生五岁)
三十一年壬子(先生六岁)
三十二年癸丑。(先生七岁)始上学。
 先生才气高迈。性度沈重。才辨句读。迎刃即解。推类问难。出人意表。往往以造字之义质之。问天附于何。地穷于何。大人公尝奇之曰。此与晦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08L 页
庵幼时语相符。见者以远到期之。
三十三年甲寅(先生八岁)
三十四年乙卯(先生九岁)
三十五年丙辰(先生十岁)
 先生梦得一对语曰。云消碧落呈真态。月照澄潭见本心。其湛然虚明之气感发于梦寐之间者。于此可见矣。
三十六年丁巳。(先生十一岁)陪大人公肄业于志同斋。
 大人公私淑寒暄金先生之学。奖进后学。当时多及门之士。而先生擩染家庭。文辞夙就。
三十七年戊午(先生十二岁)
三十八年己未(先生十三岁)
三十九年庚申(先生十四岁)
四十年辛酉。(先生十五岁)从伯氏蓝溪公而文。就读山堂。作枕铭衾铭。
 堂即大人公别业也。先生自志于学。友爱愈笃。联枕共被。殆无虚日。因作是铭。
四十一年壬戌(先生十六岁)
四十二年癸亥(先生十七岁)
四十三年甲子。(先生十八岁)聘夫人忠州朴氏。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09H 页
参判(应福)女。先生严敬宜家。相待如宾。男仆不入于内。奴婢亦不得耦坐混处。
四十四年乙丑(先生十九岁)
四十五年丙寅(先生二十岁)冬。读易于山堂。
 先生念先圣之韦编三绝。熟读详味。至忘寝食。
 穆宗纯皇帝隆庆元年丁卯(先生二十一岁)秋。从蓝溪公赴乡解。
二年( 宣祖昭敬大王元年)戊辰(先生二十二岁)
三年己巳(先生二十三岁)春。入德山。谒南冥曹先生。
 与吴德溪(健),卢玉溪(禛),姜介庵(翼),李竹阁(光友),金东冈(宇颙),郑寒冈(逑),崔守愚(永庆),河觉斋(沆),徐乐斋(思远)诸贤。讲道而归。
四年庚午(先生二十四岁)秋。长子翀衢生。○十二月。闻退溪李先生讣。与蓝溪公哭于志同岩。
 岩即寒暄,一蠹两先生风咏之所。而因以命名者也。
五年辛未(先生二十五岁)
六年壬申(先生二十六岁)二月。闻南冥先生讣。赴哭会葬。○秋。捷乡解两试。
 神宗显皇帝万历元年癸酉(先生二十七岁)春。赴会试。中进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09L 页
士一等生员二等。
 参谒 圣庙时。有华人见先生。啧啧称欢曰。眉宇宣朗。德容睟盎。真君子人也。
二年甲戌(先生二十八岁)春。赴泮宫。
 是岁。大招太学生。行三老礼于泮宫。故先生往与焉。
四月。讲学于般若寺。
 先生与蓝溪公取閒静设帷。李德章(显仁)李绥之(景福),安兼济(国民),金诚甫(允忠),金君曾(应胤),朴知允(以鸾),安(国仁),安(国臣)诸公。皆来会。
拜苏斋卢先生于泮东寓舍。讲论人心道心辨。
 卢先生尝与晦斋李先生讲定补遗大学。又纂人心道心辨。及是。与先生相确屡回。叹曰。古人出门合辐有如是矣。因赠诗曰。学必贵传习。喻之鸟数飞。非无豪迈质。存养似君稀。
秋。赴别试。行乡饮礼于泮东。
 先生作重阳会序。略曰。吾辈既从事学问。而若是汨没于举业。则不有愧于累科之训耶。如愧之。盍相与约之于礼法之场乎。盖乡饮一节。历代之斟酌相殊。各家之注疏亦多。然至于洁敬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10H 页
而让。辨义而终。则所以淑世教继圣学之道。亶在是矣。○闵伯向(应祺),太君献(舜民),金汝敬(允钦),边善源(庆长),琴埙之(应埙),南养仲(致亨),南羲仲(致利),郑德全(三变),权时望(启沃),金守愚(允明),郑子明(士诚),李大仲(介立),权士敏(讷),金公济(盖国),孙君立(兴礼),郑公润(胤金),高子龙(浣云),权定甫(宇),金仲祥(德鸾)诸公同会。
十一月。讲心经于泮东。
 蓝溪公及朴景涵(瀚)河元龙(应图)李而敬(庭友)郑子明,许功彦(筬),孙君立,柳彦绍(永绪),柳敬承(熙绪),朴德凝(惺)诸公。相切磋焉。
三年乙亥(先生二十九岁)春。往般若寺读礼记。
四年丙子(先生三十岁)正月。以馆荐除箕子殿参奉。不就。○撰冠昏撮要。
五年丁丑(先生三十一岁)秋。授永崇殿参奉。始就职。
 先生以 恩授荐降。义难终辞。黾勉肃谢。及在直。取周易及朱子书。讲学不废。人谓之读书参奉。○持身谨严。虽盛暑。未尝露体。见人之善。若己有之。其不善则有望望底意。○巡相闻先生盛名。使二名妓荐枕。先生终不近。巡相叹曰。名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10L 页
不虚矣。
六年戊寅(先生三十二岁)
七年己卯(先生三十三岁)春。辞还。
 先生自是专意圣学。欲废举业。大人公勉之曰。不仕无义。且明经中自有学问。于是。承意业明经曰。圣贤书当玩味奥义。岂可摘取章句。祇为决科计乎。并注解诵习无遗。
八年庚辰(先生三十四岁)春。撰程书节要。
 就二程全书中最关性理者节酌之。以为下工之要。
九年辛巳(先生三十五岁)
十年壬午(先生三十六岁)冬。撰六经蠡海。
 先生博考经史。通大义。至是撰集一册。以备参酌。
十一年癸未(先生三十七岁)春。陪大人公移寓于高灵龙潭里。○龙渊精舍成。
 在邑南二十里。有水石之胜。于是筑小斋。以为讲学之所。
十二年甲申(先生三十八岁)秋。捷东堂试。
十三年乙酉(先生三十九岁)春。赴会试下第。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11H 页
先生入试席。尽通诸经。偶误一字。考官相与议曰。经术设科。本以经义为重。非在音释。而此儒德容如彼睟盎。所难又皆明辨。当置嵬选。岂可以些儿措语。失髦隽之士乎。先生固辞曰。国试有程。不可自我坏了。遂自书不字而退。考官叹服焉。
十四年丙戌(先生四十岁)秋。登别试及第甲科第三。
 同榜南瑾李震吉申钦韩浚谦裴弘烈尹泂赵惟直朴承宗姜德瑞尹光远李绥禄韩禹臣李尚毅十三人。○考官中有前春试役人。夜梦升天门。帝命之曰。此榜第三人。是尔国第一人。其人再入试场。汝其念哉。须得此人出来。可以扶世教。及坼。第三乃先生也。因备道夜梦及前试自退事。一座惊异。后李楠溪(重茂)诔先生。有秋围考官异梦一场之语。盖指此也。
隶承文院正字。旋拜内翰。
 尝侍夜对。 上问民间苦乐。先生对曰。民之苦乐。惟在君德。人君明其德则民亦自新。民自新则有乐无苦矣。 上曰。如何则可以明德。对曰。 圣教至此。生民 社稷之福也。夫德者。心之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11L 页
具此理之名也。人性皆善。本非不明。而私欲之蔽。如水之滓。如鉴之尘。圣凡或殊。真妄相杂。苟无存养省察之工。则无以复其初矣。存省之要。不过诚敬二字。故先儒有言曰。一诚足以胜百伪。一敬足以敌千邪。以一之微。御百千之危者。可不戒慎恐惧于不睹不闻之地。严恭寅畏于幽暗细微之事乎。人君之学。与韦布不同。经纶之业。与章句有异。盖根本节目。未尝不同。而特以处地发施有异耳。居崇高富贵之地。而有声音䌽色之娱。不能无骄盈之志淫佚之欲。从而奸邪欺负之徒。浸润之谗。肤受之愬。壅蔽聪明。蛊惑方寸。则时君世主不至于覆败者鲜矣。 殿下禀英睿之资。可缉熙之工。须以学问思辨涵养本原。而克去已私。恒存天理。勿使霸杂用而有齐头并出之患。敬怠相胜而有半上落下之功。收敛于一心之虚灵。酬应于万机之运用。无所间断。然后可以明其德而能成天下之务矣。懋哉懋哉。 上嘉叹之。仍下询父母存殁。乃 命崇酒于宫壶。盛橘于金盘。撤 御前金莲烛一双。使之前导归院。先生感而作歌。一世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12H 页
荣之。以为金莲一阕。忠孝俱彰。尤有光于东坡故事。
呈辞归觐。
 柳川韩公(浚谦)赠诗曰。远别南陔入紫微。红云咫尺奉 恩辉。金莲烛下黄金橘。个个天香赠子归。
冬。历省先茔。
十五年丁亥(先生四十一岁)夏。被 召入直翰苑。○十二月。次子羾衢生。
十六年戊子(先生四十二岁)春。拜艺文馆待教。○应 制和光国志韵。
 时谢恩使俞泓辨诬 璿系。奉 天朝纶音及新刊宝典。回到山海关。关主事马维铭赠诗。泓和之。封进复 命。上感喜。亲制和之。爰命词臣赓之。故先生有是作。
候苏斋先生于泮东寓舍。讲仪礼。
 及归。卢先生赠诗曰。圣贤相传法。其要惟在诚。不然那有物。由此乃能明。万理所根本。千邪之甲兵。端为彻上道。只得终身行。
十七年己丑(先生四十三岁)春。拜弘文馆修撰知制 教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12L 页
兼 经筵检讨官春秋馆记事官。寻移弘文馆校理。兼 经筵侍读官春秋馆记注官。
十八年庚寅(先生四十四岁)二月。与郑寒冈文茅溪(纬)。讲心经于马岩。
 马岩即李公(大一)所筑。至是请与诸贤讲道。故先生往焉。
三月。奉 命宣抚湖南。
 时湖南有士林变劻勷。道伯不能制。 上命选玉笋中有德望者镇之。庙堂荐先生按抚罗州。及到境。缓其刑法。谕以顺逆。众皆悦服。阖境无事。复 命。宠渥尤重。
七月。闻苏斋先生讣。赴哭会葬。
十九年辛卯(先生四十五岁)五月。以贺节使书状官赴 天朝。
 时倭有射天之谋。要我通信。朝廷不得已许之。当贺节之行。廷论朋兴。一则曰。彼倭姑无乱形。奏之诚不敢。一则曰。彼已有乱迹。讳之乃欺罔也。先生曰。有犯无隐。古人事君之道。但实摭既著之衅以奏之。有何不敢。上使金斗岩(应南)亦以为然。 启请具奏以闻。及至 天朝。直奏倭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13H 页
情甚悉。 皇上嘉之。赏赐数车书籍。
九月。还朝复 命。
二十年壬辰(先生四十六岁)正月。除司谏院正言。病不就。
○四月。举义讨倭寇。
 时倭寇大至。直捣京城。官军逃窜。 大驾西狩。先生募集乡勇。与金松庵(沔)及郑仁弘。拦折凶锋。保障江淮。金公有将略。众心归附。仁弘性强。互相不协。先生力解之曰。将心不和。贼之利也。一心报国之地。何可自生疑贰。沮败大事乎。
五月。往晋阳办军需。
 
先生以义旅运饷事至晋州。州判搪塞之。招谕使鹤峰金先生(诚一)大怒。拿致州吏及都将杖责之曰。明知义兵所用。而搪塞之耶。
从蓝溪公上疏请留招谕使。
 时招谕公移拜岭左伯。义旅无依。士气沮丧。列邑上疏愿留。推蓝溪公为疏首。而即蒙 允。得保江右。
秋。招谕使奏请 行朝。为从事官。
 招谕公素知先生忠义可共大事。 启请为从事官。与议军务。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13L 页
九月。往湖南移贸饷军民。
 时岭南偏被兵荒。馈粮绝乏。金先生议欲求饷于湖南。而干戈阻绝。疠疫炽张。人不愿行。先生奋然自往。屡经艰险。到南原见湖臬。湖臬有不肯之意。以睢阳之师三日不食诘之。准请。移数千包谷而归。江右军民。得免沟壑。○时大人公率家避兵于崇山。前后无离析之患。而书籍之在龙渊精舍者。没入于兵火。
二十一年癸巳(先生四十七岁)三月。复以军粮办运往湖南。中路闻大人公病报。径归省觐。○四月。闻招谕使金公讣。赴哭。
 时先生侍汤在家。闻金先生讣。即赴哭。备礼返柩。收得遗衣物及海槎录。作诗若序付之。叹曰。大事去矣。人之云亡。遂决意赴 行朝。
六月。西赴 行朝。至永柔县扈 驾。
 进 启待罪曰。伏以邦运不幸。岛夷犯圻。 庙社受辱。 銮舆播越。凡为臣子。恸迫如何。自夏及秋。贼势抢攘。列邑崩溃。 行朝消息。阻隔无凭。因招谕使臣金诚一之南来。伏闻 行在万安云云。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14H 页
十月。扈 驾返京师。拜弘文馆副应教。○十一月。选吏曹佐郎。移拜议政府检详。又拜舍人。寻辞递。
 时方选铨郎。姜承旨(綖)见金吏判(应南。)金曰。新进中可任铨选者谁也。姜曰。李(廷龟)(守翼)当荐。金曰。朴某何如。姜曰。吾虽未曾识。而时论皆以岭南第一流推诩矣。其后先生果应首荐。选注公平。人不敢以私干谒。
二十二年甲午(先生四十八岁)正月。以司谏院正言被 召。
 蓝溪公赠诗曰。好去舍人弟。寒天赴远京。深怀乌反哺。政怕日西倾。风树有曾哭。鼎茵非仲荣。惟知便养急。不是逐功名。○按蓝溪公行状。曰。汝其立身显亲哉。吾将父母终养也。
历访金东冈(宇颙。)
 时金先生患痢坐调。故先生往诊之。
上疏斥和议。
 时湖南伯 启请和倭退师。时论多以为静寇息民之道。先生抗疏斥之。略曰。岛夷之糜烂我国家。于今三载。欲逞射天。旋肆灭虢。雠深戮辱。诚不欲俱生于一天之下。而黍离之故宫。疮痍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14L 页
之馀氓。满目愁惨。二百年 宗社之羞。何时可雪。十三代 陵寝之变。万世不忘。师本无名。其心难测。自为败盟。其和难信。金虏之愚宋可痛。匈奴之背汉可鉴云云。
进安边机务八条。
 曰择监司守令。曰选将鍊兵。曰屯田积仓。曰占地形据险要。曰轻赋敛节财用。曰抚军民得死力。曰用人才不拘品。曰立信义防奸猾。
四月。移寓于京畿南阳。
 先生久縻于职。不得归省。心常悒悒。将欲挈家近畿。适有友人作南阳宰。为占小庄。故陪亲暂寓焉。
十一月。致书金东冈。
 论崔守愚先生伸冤事。而郑愚伏先生(经世)之意。亦与之同。
二十三年乙未(先生四十九岁)春。除淳昌府使。未赴任。旋拜弘文馆校理。
 先生家贫亲老。故有是除。 陛辞日。疏论君德政弊。且上 东宫书。极言进修之方。 上优批嘉尚。备局 启曰。朴而章才德兼全。学识有馀。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15H 页
置之 经幄。可备顾问。今畀一小县。使朝著失望。 上曰。依启。即 召还。拜大人公 庆基殿参奉。俾酬荣养之愿。又 命画先生像赐之。以慰倚闾之望。盖欲使先生常在 经幄也。
二十四年丙申(先生五十岁)春。承 命行 经筵讲官职。
 时 上方读易。讲官郑愚伏先生。以体府从事官出外。故 命以邃于易学者代置 经筵。大臣不拘资格。以先生荐进。
二十五年丁酉(先生五十一岁)正月。乞暇归乡。历省先茔。○三月。避兵卜水原海庄。○五月。以校理被 召。
 疏陈乱后道路饿殍之惨。轻徭赈饥。保养遗民之意。
秋。抵书郑寒冈。托子羾衢。
 书略曰。平生知己。莫如吾令。而晚举豚儿。才气可教。早晚成就。惟令是恃。
十二月。擢拜水原府使。
 时有一王子病狂丧性。黜居是府。恣行闾里。杀越无忌。持兵入府。胁逐府使。府使苍黄走避。及先生下车。王子复提刃直入。有欲刺状。先生凝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15L 页
然不动。谕以义理。王子瞿然感悟。遂为善人。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五十二岁)春。解官。赴 召制进 教谕庆蔚将士文。○四月。陪亲还乡第。○水原志成。○六月。伯氏蓝溪公卒。
 先生自从宦。久阙联枕。至是倍加悲恸。
二十七年己亥(先生五十三岁)正月。大人公遘疾。
 时郑寒冈先生游修道寺。先生致书问亲證。郑先生答以八耋癃患。非所敢知云云。
遣子翀衢。贺李白沙(恒福)李月沙(廷龟。)
 时两公自 天朝辨诬而还。先生闻而叹曰。为国之诚。可以垂竹帛矣。为人臣者体此而尽忠。则何患乎专对也。遂遣子贺之。
三月。丁大人公忧。寻丁大淑夫人忧。
 大乱之馀。礼道坏缺。先生一遵朱文公家礼。情文具备。吊者取则焉。
二十八年庚子(先生五十四岁)
二十九年辛丑(先生五十五岁)夏。服阕。○十一月。付成均馆典籍。(同僚金尚宪尹煌崔光弼朴震元大司成李廷馨司成郑谷。)○拜尚衣院正。
 先生草土之馀。新付典籍。供职月馀。以病呈旬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16H 页
径归。又有是 命。
录扈 圣宣武原从勋。
三十年壬寅(先生五十六岁)正月十一日。以司宪府执义承 召。上疏辞。(疏在集中)
 答曰。勿辞退待。翌日递。
述怀诗。戒次子羾衢。
 诗曰。林深不厌从穷寂。巷僻无妨绝马车。努力须穿三载榻。苦心宜读百家书。文章从古宁无术。堂室由来必自庐。句法江西虽可学。六经根柢未应疏。
十四日。拜弘文馆副应教。(同日。副提学李廷馨修撰李志完。)
 自是 圣注弥隆。遍历清显。
十六日。肃谢。○十八日。承 命校正经书板。○二十一日。拜侍讲院弼善。○二十四日。拜兼辅德。(同日。右副宾客奇自献。)二十七日。入侍朝讲。讲书无逸。
 因进 启曰。逸者。人君之所戒也。周公以叔父之亲。居冢宰之位。赞襄之思。辅导之方。靡所不至。而丁宁告戒不过如此。则人主之龟鉴。舍是书何以哉。伏惟我 殿下嗣服之初。励精图治。不敢自逸。故至诚事大。竭力攘夷。洪济艰业。光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16L 页
复旧物。实万世无疆之休。而亦无疆惟恤。夫何近日以来。朝纲坠纽。官僚怠职。宫省之糜费夥多而府库空虚。公家之赋敛烦重而生民困瘁。 睿智未尽聪察。无乃宴安之气胜。儆戒之志怠欤。其对病之药。不过诚意正心讲明治道。虚怀逊志纳进谏诤。讲道非诚正。终无体验之要。纳谏非虚逊。未免面从之弊。二者之功。又岂在于持敬之外哉。必也因此心之灵而存之于精一之中。知此理之妙而穷之于思辨之际。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则骄吝自满之志。偏狭迂滞之见。消瀜浑化。无飞扬驰骛之患。而酬应万机。平章协和之道。亶在于是矣。 上嘉纳焉。
二月十三日。拜弘文馆典翰。 
 与同僚合 启。伸崔守愚先生冤死。
二十六日。升通政大夫。拜弘文馆直提学。○闰二月初三日。拜承政院同副承旨知制 教。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初四日。入侍朝讲讲春秋。(领事金命元。特进官宋言慎洪履祥。台谏郑谷。史官丁好善。)
 进 启略曰。春秋大义。黜霸功行王道。而以罪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17H 页
罪贤贤为戒。有国者当讲明扶持。不可一日废者也。一日不明。则乱国戕贤之辈接迹而起。有不可遏矣。以国朝事言之。子光之罪恶。合置重辟。而不过出外寻死而已。又无所顾念于金宗直之后。此及罪罪贤贤之义不明也。 上曰。讲官之言。实壮国脉之良剂。
七月二十二日。入侍朝讲。(领事李德馨右相柳永庆知事洪进特进官成泳。)○九月初四日。移拜左副承旨。因入侍昼讲。(左相金命元吏判李光庭玉堂闵庆基。)○十一月。拜成均馆大司成。
 进劄曰。臣闻治天下。以正风俗得贤才为本。培养士类之道。可不慎重欤。 列圣朝右文兴化之盛。迈越前代。而不幸近者祸狱屡起。凡学问深邃。践履笃实者。辄目之以异趋。自是士气沮丧。惟寻章摘句之是务。而为冒禄干利之计。讲学修已之方。漫不知何事。此所以人才之日下而世道之日卑者也。臣窃观今之学校。徒尚虚文。一无实用。且计圆点增解额之事。乃贡举时诡遇之道也。君子小人之分。莫不由纤毫义利之间。导率之以此则不过推而纳诸利牿者也。风俗何由而正。贤才何由而得。诚愿 殿下益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17L 页
懋精一之学。缉熙之工以主教于上。而百僚师师。礼让成风。则凡为士者。蔼然感化。知所以趋向矣。然后岁论其贤者能者于朝。忠信笃行之士如茅斯拔。而功利末艺之徒不得干进。则庶见都俞之极治矣。继自今废泮制试取之法。参酌程伊川胡安定之古规。设立学制。 答曰。劄论甚是。
移拜司谏院大司谏。○十二月初六日。拜弘文馆副提学。
送子翀衢。还灵川旧居。
 
有诗曰。中庸一部赠之归。有意其间汝必知。子路问强尼父答。昭昭圣训岂余欺。
三十一年癸卯(先生五十七岁)正月。拜承政院左承旨。旋拜吏曹参议。○二月。上疏辞校正厅 赏典。○三月十三日。移寓于京明礼洞。
 自南阳。复挈家入京。
十五日。退休讲礼于木川。
 时与郑寒冈先生。讲究礼说。士友多从之。
四月。与判书奇自献参判许筬。合 启待罪。
 
 启曰。岁杪中太常前官及宋克讱闵机等罪名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18H 页
误书。臣等不察之失。惶恐待罪。 传曰。勿待罪。
五月。拜承政院都承旨。
 应 旨制进医国策(在集中)
六月十九日。拜冬至正使。上 启辞。
 略曰。朝廷体面。必以座目为先后者。乃是由来旧规也。臣于座目。在宋骏之下。而今此使行。臣为上使。骏为副使。事体未安。请改差以安愚分焉。 传曰。依启。宋骏又 启曰。奉使 天朝之任。惟在德望之轻重。岂以座目定其高下乎。同是通政。分为上副。题目已播。名号已定。朴而章之 启。虽出于谦让。而不可以一时区区之嫌。轻易升降也。请依前差。以重政体。 传曰。朴而章之启。未为不是。已改启下。不可纷纷又改之。廷议以为彼此得体。
二十五日。拜吏曹参议。○七月十四日。诣本曹独政。
 时郑思恕为大静。辛础为宝城。金孝可为江阴。
二十日。升嘉善阶。付大护军。
 崇秩。重使行也。
二十五日己卯。奉表辞 朝。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18L 页
上使宋省庵(骏)书状李斗峰(志完)也。诸宰饯行者皆曰。宋晋甫军官之盛。殊不如朴叔彬之澹泊云。
二十八日。到松京。历拜先茔。谒圃隐郑文忠公祠。○八月二十七日。始渡江。○十月二十一日。过孤竹祠。谒夷齐庙。登清风台。○十一月初三日。诣朝天宫。入参演仪。○初五日。诣午门。行见朝礼。遂进礼部。行见堂礼。○初九日。参贺班。是冬至翌日也。○十二日。诣会同馆受 赐宴。翌日。诣午门谢 恩。○二十五日。诣午门领 赏典。退受上马宴。翌日晓。诣午门谢 恩兼辞 朝。奉回咨退。○十二月初二日。旋旆。历谒三义庙。拜岳飞祠王祥墓。
三十二年甲辰(先生五十八岁)正月初三日。至海州卫。遇郑陈奏使(谷)叙话。○初五日。越江。○二月二十三日。还朝复 命。○闻金东冈丧。
 癸卯十一月。金先生卒。先生使还。始闻而作诗哀之。
二十五日。除副提学。升拜礼曹参判。○四月。拜吏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成均馆事。五卫都总府副总管。○移拜司宪府大司宪。○五月。与诸宰设端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19H 页
阳会于司译院。○辞递还乡。行焚黄祭。○六月。以副提学被 召。伸辨晦斋李先生被诬事。
 时憸人有论李先生蹑足群奸之中。浮沈风波之际。不当厕儒先之列。又曰。当士祸之日。不极言尽论。是必有所指矣。又曰。请杀无罪之王子。又曰。人皆有是非之性。固且归而求之。自当讶于良知之天。不必惑于李滉之说。又曰。轻改大学章句为不可云云。岭南儒生多以辨诬事上来。先生 筵奏甚力。 下备忘记曰。诸儒跋涉远来。 阙庭庭试慰送。先生膺 命官。试题绿衣言事。入格者十三人。
八月。移大司宪。○十二日。参贺班。请上 尊号。○九月。送金柏岩(玏)之安东。○十二月。拜大司谏。上避嫌 启。
 以前日在外不参台 启避嫌辞。时郑寒冈先生亦以大司宪避嫌。 启曰。大司谏朴而章在外踰年。而处置之辞不论。此一款不可朦胧就职。引嫌而退。臣亦台列之参。乃在疏入之前。岂可谓无指斥之言而偃然处置乎。请递臣职云。
十三日。拜汉城府左尹兼 世子左副宾客。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19L 页
二十三年乙巳(先生五十九岁)春。外补宁海府使。
 先生论朋党之弊。忤时议。出补是府。○文茅溪与吴思湖(长)书曰。南来士类。斥逐殆尽。叔彬亦以言事补外作宁海矣。
冬。 召拜兵曹参判兼承文院副提调禁火司提调。○宁海志成。
三十四年丙午(先生六十岁)春。外补丹阳郡守。
 丁酉乱。 上与天将杨镐。并辔疾驰。百官不能趋陪。独宣传官柳永绪趋进执靮。故先生 启请褒功。忤时议。黜补是郡。莅任。与乡士设约。兴学校。敦尚孝悌。
闻朴大庵讣。(有挽祭)○秋。解官归。○作自警诗。
 先生小序。余自登 朝以来。再经干戈。再赴 天朝。虚送光阴于伶俜之间。尝作诗示志曰。深愧平生作遂初。经年役役负三馀。风尘枉过知非日。空逼行年六十蘧。
承 命主试增广试。
 试题。以先儒义理之说策士。金轃于篇终。言退溪李先生以义理之学。为憸人所害。先生称其论议之有馀。欲置选。时参试官有近当路者。以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20H 页
篇终语为妄发。呶呶不逊。先生虑害及先贤。竟不取。
游南角山水净寺。
 郑芝轩子明李省吾大仲金晚翠公济权松巢定甫南贲趾羲仲诸贤。同宿唱酬。
三十五年丁未(先生六十一岁)秋。省墓于蓝桥。因会讲于武屹山房。
 登伽倻。游海印修道。下伦洞省先茔。至武屹。会诸生听讲。武屹乃郑寒冈先生藏修之所也。
与郑寒冈论礼。
 
先生问。童子不杖乎。不冠则不论乎。郑先生曰。童子于三加之前。岂有冠绖之理耶。鄙意如是云。
至玄风。谒道东院。拜寒暄金先生墓。○撰先世墓志。
三十六年戊申(先生六十二岁)正月。以大司宪被 召。论启郑仁弘。
 时凶徒李尔瞻朴楗李惺等。因 上大渐之几。思欲媚附光海。故潜送司圃署别坐李憺。缔结仁弘而疏劾柳相国(永庆。)动摇离间于 宫闱。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20L 页
先生与李大谏(效元)等论 启。
二十四日。移副提学。辞递还乡。○二月。 宣祖大王升遐。赴 阙哭临。
 郑寒冈先生抵书略曰。闻京中士友皆谓令公奔哭。莫不跂望。令公不得不及时启行。幸另谅即发如何。文武百官。当以布裹纱帽生布团领麻带白皮靴成服。前衔堂上以上皆同焉。先生入闉。参议于 庙堂。仍退住南阳。以待 国葬之期。
七月。还乡。○侨居于真宝三昧村。筑渔湖精舍。
 
朝廷既经临海之狱。又治柳相之罪。多所连累。先生见几还乡。不得论时事。作诗寄意曰。出门无所适。搔首独踟蹰。渔浦寻新筑。龙渊恋旧居。流年悲蟋蟀。清夜对蟾蜍。望美人千里。忧时欲上书。
三十七年(光海主元年)己酉(先生六十三岁)七月。南游谒德川院。
 与郑寒冈李日新(天庆)李竹阁李雪壑(大期)成浮查(汝信)郑桐溪(蕴)河沧洲(憕)朴无闷(絪)河松亭(受一)权东溪(涛)权霜岩(浚)朴龙湖(文柍)诸公。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21H 页
重修院录。
三十八年庚戌(先生六十四岁)春。历省先茔。仍游江湖。
 与禹东溪(伏龙)同宿逆旅。布被不掩足。相与笑曰。吾辈今日。庶不负所学矣。
五月。寄诗送黄参判(暹)赴 天朝。(在集中)
三十九年辛亥(先生六十五岁)春。除吏曹参判。不就。
 时世路益险。难进之义。已办于心矣。郑寒冈先生贻书劝起曰。以令公学识。须出大谟猷。以壮国脉。以副山野之望。
三月。养松亭成。
 
亭在灵川旧庄。自是。先生有晦迹林泉之意。
四十年壬子(先生六十六岁)春。次子羾衢中进士。○冬。哭次子妇玉山张氏。
四十一年癸丑(先生六十七岁)二月。哭贞夫人忠州朴氏。
 葬于京畿杨根乌宾驿。
四月。寄诗送郑愚伏赴任江陵。(在集中)
六月。责礼官柳潚。
 时死囚朴应犀告变。国舅金悌男被杀。礼义柳潚以为悌男以谋逆之首。赐死于王法。该曹决不可告讣于 慈殿而进丧服矣。先生以子无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21L 页
雠母之义责之。困往见其叔梦寅曰。延兴虽以逆名赐死。在 慈殿则当服丧。该曹即宜讣闻。而令侄独立别议。慢不告讣。是岂臣子之道乎。柳曰。令言甚当。
作诗讽郑仁弘。
 先生与仁弘有旧。戊申论 启之后。遂成嫌怨。至是。见其偾事。作诗讽之曰。罗鹤林言真的诀。保初虽易保终难。君于中夜深思处。回首平生不忸颜。
冬。抵书南雪蓑。(以恭)
 
略曰。窃闻三司交章。主论处义。攻斥全恩。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大君虽出贼犀之诬招。八岁稚儿。万无谋逆之理。况 慈殿全废尚食。誓欲同死。如有不讳。今日延臣。不免为万古罪人矣。吾辈不能救正。无以见 先王于地下云云。
四十二年甲寅(先生六十八岁)正月。上疏救永昌大君。黜补青松监务官。
 大君黜居江华。时论益峻。先生陈疏主全恩。竟被弹驳。贬补是府。及之任。爱周王岩壑之胜。每公馀。肩舆往游。啸咏忘归。不以落拓介意焉。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22H 页
遣子羾衢。饯郑桐溪之谪所。
 郑先生以言获罪。安置大静。先生遣子饯之。约其子昌谟婚。
秋。罢官归。
 群奸倾轧故也。
四十三年乙卯(先生六十九岁)三月。上万言疏。不报。仍命削职放逐。
 群奸构杀大君。又有废 大妃之论。完平李相公上劄请尽孝 慈殿。语甚剀切。光海大怒黜之。付处洪州。至是先生抗疏。略曰。巫蛊之事。殊非圣世气像。其言妖惑。其事难明。一时罪人。不堪严刑。诪张虚言。为全喘息于须臾间者。今皆捃摭爰书。撰成赦文。上告七 庙。下诰八县。以此人心疑惑。或聚首相顾。以为造讱等负此罪名。今复为论思之职。其更举废 大妃之事昭昭矣。牛童马卒。亦皆传说。如臣疏远者。犹得预闻而忧惶。况李元翼以 两朝宗臣。受恩偏重。岂可自同凡臣。囊括避咎。越视国事。不为救正耶。封疏以争。亦且晚矣。又曰。西巴放麑。乐羊食子。后人论其事曰。放麑虽违命。推其仁则可以托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22L 页
国。食子虽徇君。推其忍则可以弑君。此正善观仁暴之情状者也。今谓祸根。请杀无罪无知之儿者。乐羊之徒也。爱君以德。必欲保全 殿下之仁心者。西巴之流也。 殿下当于平朝未接物之时。平心和气。以理返观。则今日贤邪。不难卞矣。臣尝读宋臣朱熹谏两宫疑阻之疏曰。君臣父子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虽有襁褓之儿。见父则笑。虽有强暴之人。见子则怜。此是天赋之性。不待勉强而后如此也。今两宫阂隔。恩礼两阙。人言藉藉。远近相骇。若草野之人争仗义而起。夷狄兴问罪之师。当此之时。虽欲以义固结人心。其可得乎。此言恳到直切。至今读之。不觉起感而流涕也。又曰。金悌男赐死之后。有多定军人。拥卫 慈殿之事。是必 圣上虑有意外之变。如宫城围立之例。而外人不知其意。至有囚 母后之谤语。臣尝闻此言。不觉寒粟遍体也。至于 移御法宫。实是盛事。独 慈殿留在行宫。供帐萧条。 问寝亦稀。此岂 圣上之心哉。必是 慈殿不得释然于 殿下。不肯从 殿下而移御也。人皆以此致疑于 殿下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23H 页
者。无非造讱等陷君之罪也。开陈事理。以至诚感动。奉 慈殿而 移御则群疑冰释。了然知今日事非 殿下之本心也。又曰。永昌之事。臣既发端于前。若不尽讼于后。则当受不尽言之罪。宁为刑戮所加。不忍终负于圣明。敢以素所欲陈者仰达焉。臣闻天之道。生而已。圣人之德。好生而已。在佗人尚然。况天显之亲乎。故孟子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今此永昌。以为谋作大逆。则八岁稚儿。岂有心于争位乎。若以为不谋作逆。则似为不得其死然。然则 殿下好生之德。亲爱之道。恐或有所未尽也。昔淮南王长。明有叛形。而文帝废徙于蜀。年穷命毒。奄忽于道。以今观之。其法似宽。而尺布斗粟之谣。终为文帝之病。象以杀舜为事。及舜为帝则封之有庳。如舜可谓善处人伦之变者也。今致君不以舜为期。反欲出于文帝之下。是不近于吾君不能之贼乎云云。时先生将陷不测之地。而素负重望。人称祥麟瑞凤。尔瞻亦曰。吾不忍厚诬戕害。由是群不逞不敢肆其猘牙。而至被是命。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23L 页
遂还真宝侨庄。
 有诗曰。迩来无好怀。悒悒心常怅。呼儿洗叵罗。满酌松花酿。居然入醉乡。身世两相忘。自是托迹山林。伤时忧国之意。每形于吟韵。
书朴旡闷姓名于壁。
 桐溪郑公之安置也。朴公致书仁弘。有弯弓朝阳一凤之语。先生闻之。书其姓名于壁上曰。此人所见正大。书名常目。用替颜面。
四十四年丙辰(先生七十岁)春。编辑升平世稿。○撰皇
 考复斋公行状。(在集中)○读朱书。作自警诗。
四十五年丁巳(先生七十一岁)春。返龙潭里。○贻诗高阳校会儒生。
 时以佔毕斋金先生请庑事。道内章甫。会于高阳校。方议疏举。先质于先生。先生以诗止之曰。天纲地纪浑坏了。扶植斯文不暇论。多士咸服归之。
闻李白沙谪北青。题诗伤之。
 李相公献议忤旨。窜北青。先生闻而题古诗伤之曰。天为吾王扶社稷。肯教夫子不生还。
撰乡约洞规。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24H 页
以五常十晦。导谕乡俗。每月朔讲会。
冬。闻吴思湖(长)讣。
 吴公伸救桐溪郑公。谪兔山三年而卒。先生恸惜不已。
抵书郑桐溪谪所。
 略曰。往年修书约婚。窃拟尊驾解还成礼。到今天日愈邈。惠霈无期。不得不及时过行。怅恨不可量也。海西凶音。令人惊愕。况尊座恸衋之情。尤当如何。每念德溪翁之后事。不觉潸然泪下云云。
四十六年戊午(先生七十二岁)正月。闻 西宫之变。
 群凶以内主咀咒。外应逆谋之说。廷请废 慈殿幽于 西宫。先生闻变叹曰。斁伦乱常。至此极矣。因彻夜不寐。念 先朝旧恩。忧伤作诗曰。沈沈斗钥锁 西宫。思子台空起夕风。 仙驭乘云终不返。孤臣泪尽 穆陵东。
四十七年己未(先生七十三岁)春。寓星州延凤村。○慕德窝成。
 先生移寓于此。生徒之来学者众。家塾不能容。乡里共成一堂。为先生讲道之所。扁以慕德。郑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24L 页
寒冈先生抵书略曰。皇天供以无疾病。邻里助以讲道栖息之所。又曰。为国赞猷。乡里慕德。
撮心经要义。○闻吴竹牗(沄)讣。(有挽诗)○勖诸生废举讲学。
 先生恐彝伦斁丧。士类陷于名利。使门人废举业。讲明义理。
秋。行乡饮礼于慕德窝。
 李东湖(𥳕)自泗阳与多士来谒。先生使门生共行乡饮礼。
 光宗贞皇帝泰昌元年庚申(先生七十四岁)正月。哭郑寒冈。(有挽祭)
 熹宗哲皇帝天启元年辛酉(先生七十五岁)春。著桑梓谩录。
 茅溪文公抵书略曰。老兄安卧众楚之中。偃息桑梓之下。风云变态。消遣枕边。无非平日德学之效云云。
二年壬戌(先生七十六岁)二月。寝疾。
 沈疴屡日。犹使门生读周张程朱之书。听之不倦。
七月。疾革。
 谓门人子弟曰。吾家世守清白。以及吾身。幸免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25H 页
忝先。顾无所憾。遗命身后官衔。以副提学书之。盖 宣祖末命所带职也
八月二十六日。考终于寝。
 村舂不相。市撤屠宰。
十月十七日。士林会葬于星州猬谷负卯之原。 
 会葬者数百员。门人诸子皆环绖致哀。时在废锢。不得讣 闻。故敬亭李公(民宬)以诗哭之曰。哀赙阻 恩颁。
 毅宗皇帝崇祯三年( 仁祖宪文大王三年)乙丑。行状成。
 龙州赵文简公(絅)所撰。

 肃庙戊午。士林奉安位版于星州晴川书院。
 金东冈先生揭虔之所也。
庚午。陜川桧山祠成。
 英庙丙午。神道碑铭成。
 大提学白阁姜公(鋧)所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