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芝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芝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x 页
芝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附录(上)
  
芝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2H 页
行状[李象靖]
公讳士诚。字子明。姓郑氏。世所称西原大姓者也。高丽时。有神虎卫上将军顗。有讨贼死难之节。事在列传。自是代有文章德行。焜耀国乘。中世有讳琛。少府正尹。我 朝受命。卜居于安东。不复仕。子孙遂为安东人。曾祖讳允韶。义盈库直长。祖讳彦辅。成均进士。考讳枓。司赡寺佥正。 赠汉城右尹。妣安东权氏。司直轼之女。持平徵之曾孙。以嘉靖乙巳六月二十九日。生公。自幼少颖悟方严。已有成人仪度。七岁。受业于惟一斋金公彦玑。既而又就具柏潭学。才思俊敏。讲解精详。诸先生极加奖许。年十七。谒李先生于陶山。仍请业。先生曰。敬是入道之门。必以诚。然后不至于间断。仍命名与字。手书以赠之。右尹公为公构小斋于陶山。使之居学。先生名其斋曰童蒙。顾谓公曰。尔须刻厉用工。毋负亲庭之望也。先生尝月夜。携公上天渊台。命诵武夷九曲诗。仍占一绝以赠。公尝栖莲台。质易通疑
芝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2L 页
义。先生条析以答。公处门下十年。经史子集。皆经口讲指画。研精深思。以蓄其有。庚午。李先生弃后学。公侍疾治丧会葬。皆极其诚。年二十四。中进士。丙子。应大比入洛。承右尹公讣。星夜奔赴。居丧。一遵家礼。丁亥。以遗逸荐。除 泰陵参奉。公重违亲志。黾勉就职。辛卯。移授东都 集庆殿参奉。翌年。岛夷发难。陷莱,釜。东都朝夕且危。同任洪汝栗欲埋置 御容。公毅然曰。此臣子所不忍为。不如陪向京城。若有擅动之罪。吾请自当。遂间关颠顿。过乡家不入。行到堤川郡。闻 大驾西狩。道路梗不通。即驰报湖西伯。还向岭南。权 奉于退溪书斋。本道监司韩孝纯来到奉审。 启达于 行朝。甲午。吏曹 启曰。郑士诚与洪汝栗保护 御容之功。实为一体。而监司奉审之日。郑士诚留 奉安所。洪汝栗随往安东。修 启时。只书渠官衔姓名。而脱漏郑士诚姓名。以至差出他参奉。后因监司状禀。仅得因任。而汝栗已升六品。同任一体之人。不可异同。 上依启。升内赡寺主簿。数月。 
芝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3H 页
除杨口县监。未几。以亲老辞归。杜门观书。惟以训诲子弟为事。丁酉。倭寇再动。忘忧郭公再祐入火旺山城。倡义讨贼。公往赴。有应募同苦录。戊戌。丁贞夫人忧。公已踰不毁。守制如前丧。丁未二月十六日。寝疾卒。享年六十三。四月己巳。祔葬于右尹公墓右负庚之原。配英阳南氏。部将舜孝之女。判书晖珠之后。有四男一女。男长𬽾。从仕郎。次佺。以学行荐。 除义禁府都事。次俛,伸。俱生员。女适士人具文纪。从仕郎三男。基善,基敬,基业。都事二男。基德,基绩。生员四男基弘,基寿,基中,基隆生员六男基发,基博,基立,基益,基硕,基达。基善之长子曰鑂。曾玄以下。不尽载。公德器深厚。襟怀坦荡。事亲色养。务顺适其意。蚤游陶山之门。得闻君子行己之方。先生尝手书箴铭以畀之。又谓曰。儒家意味自别。工文艺非儒也。取科第非儒也。公奉而周旋。罔敢失坠。与鹤峰,西厓为同门友。倾心相与。又尝与柳谦庵,李艮斋,琴日休诸公。期会山寺。讲启蒙,朱子书。亲殁。不复应举。筑室芝山之阳。因自
芝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3L 页
号芝轩。远近学者多就质焉。教诲三弟。皆得成就。梅窗公士信擢第。光显于朝。公尝以忠孝二字勉戒。笔法亦臻妙。天将幕下。有解书法者。见公司马试券。截其半以去曰。此天下至宝也。壬辰之奉 晬容也。同僚处事。多不叶人意。坐是沈滞。而处之晏如。无愠色。及吏曹 启达。 筵臣禀白。遂得迁升。而亦无喜色。尝谓子弟曰。凡事内省不愧。则得丧非所恤也。公虽栖迟下位。不得展布所蕴。然临乱处事。措置皆得其宜。劝列邑守宰倡义合兵。塞鸟,竹二岭。以遏贼路。则其规模施设。亦略可见矣。艰难颠踣。屡频九死。而爱君忧国之意。跬步不忘。往往至于痛哭。盖忠义之气。得于天性。而亦其学力所到耳。公信古好礼。冠昏丧祭。必遵古礼。有疑则禀质于师门。病中顾谓诸子曰。吾于李先生。有生三之恩。吾虽死。先生忌日。不设荤。不与宴乐。以副余景慕之诚也。及疾革。犹口诵先生所与箴铭一过。盖佩服师训。以终其身云。公有遗文。散佚于家火兵乱。尝以纪德之状。托于苍石李公埈。
芝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4H 页
而亦失于火。荏苒数百年。嘉言美行。率堙没而无传。惟其懿德之在乡人者。久而未泯。盖尝设俎豆于玉溪。而见撤于 邦制矣。岂非后学不尽之憾哉。公曾孙鍹。掇拾遗迹。为家传一通。藏之巾衍久矣。六世孙重默,重燮等。大惧愈久而益无徵。旁搜远裒。得诗文杂著若干篇。附以年谱挽诔师友简札为二卷。并以授象靖。俾撰次其德美。自惟后生蔑学。未及供洒扫于当日。何敢属辞比事。以自纳于不韪之罪。第其请益勤。有不敢终辞。谨因家牒。第录如右。间附以所感于心者。以备立言君子之考信云。谨状。
     韩山李象靖状
墓碣铭[金是瓒]
惟我退陶老先生之倡道东南也。远迩学者。于焉来其门。于以成其德而达其材。余以所闻芝轩先生郑公。则其一也。公幼则颖悟端序。塾师如金惟一,具柏翁诸公。皆器之。未冠。束脩老先生门。先生谓敬是入道之门。必诚而后无间断。于是命名士诚。字曰子明。书赠
芝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4L 页
之。先右尹公为构小斋岩栖傍。俾居学。公处门下十年。凡经传奥旨。以至立身行己之方。皆经口讲指画。研精覃思。谨体而力行之。及山颓。侍疾皋送终。咸以诚无缺。戊辰。入泽宫。丁亥。举遗逸。除 泰陵郎。己丑。辞归。辛卯。又肃 集庆殿之 命。翌年。倭变作。边臣皆死之。 殿在东都。贼朝暮且至。同僚欲埋置 御容。公曰。臣子何敢忍。当陪向京城。若擅动为罪。吾自当。遂陪护向京。过乡家不入。间道至堤川郡。闻 上西狩。道不通。乃还向岭南。时守仆仗卒。皆中道散。间关顿踣。权 安于礼安之柏洞书堂。凶焰得不及。道臣韩孝纯来审。 启达 行朝。甲午。天官白其劳。超内赡簿。仍监杨口县。未几。以亲老赋归。筑芝山之阳。自号芝轩。一时后进。多问业者。丁酉。倭再猘。往赴郭忠翼公再祐义所。有应募同苦录。丁未二月十六日。以疾卒。距其生嘉靖乙巳。享年六十三。四月己巳。祔葬右尹公墓。面甲为封。公孝友天植也。事亲色养。务顺适其意。及服斩。柴毁成疾。犹丧节一遵古礼。至后
芝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5H 页
丧。已过不毁。亦自尽如前丧。诲三弟。皆有成就。第三梅窗公显于朝。公每以忠孝二字申戒之。少游大贤之门。得闻为学大方。其所庸行率绳准。至晚。犹时会同门友。或讲启蒙。或讲朱子书。居閒。以所尝禀质于师门者。录成一册。名曰易学启蒙质疑。藏于家。疾革。口诵先生所书与箴铭一过。盖佩服以终身云。公西原著姓。高丽大将军顗之裔也。其后世有闻人。至正尹讳琛。 国初。流落安东。不复仕。直长讳允韶。生员讳彦辅。佥正 赠右尹讳枓。寔曾大父大父父也。司直安东权公轼。为外祖。配南氏。籍英阳。部将舜孝之女。举四男一女。长𬽾。次佺。荐学行 王府郎。次俛,伸。并国子生。士人具文纪。其婿也。伯三男。基善,基敬,基业。仲二男。基德,基绩。叔四男。基弘,基寿,基中,基隆。季六男。基发,基博,基立,基益,基硕,基达。曾孙之传公重者曰鑂。其馀不能尽载。日。 王府郎六代孙持宪君来成氏。以大山李先生之状。属是瓒约撮为铭。是瓒何敢焉。既辞不获。窃念大山之状。吾后学之所尊信。
芝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5L 页
不宜更容一喙。第其答郑忠翼公昆寿一著。有不得不补其阙者。当 国家之议勘壬辰勋券也。郑公书问公 晬容奉护事。耻自列不应。夫颠踣山谷。获全 御容于大难之中者。其功何渠出西 扈八十六下哉。乃自处微劳。言其不足厕。于此可见其学力所至。是又可揭诸阡。铭曰。
如其学也。传习乎宫墙。如其忠也。尽瘁乎 先王。难之平矣。又敛却如无。惟先生之德。斯之为君子儒。外裔朝奉大夫前行童蒙教官金是瓒撰。
祭文[郑逑]
呜呼。昔在庚申年间。始闻公之名。而知其为雪轩先生之苗裔。吾西原之郑。散居京乡者。皆轩,谷两先生之后。而族不繁衍。人物眇然。又闻公蚤登师门。有志向学。其欲相见叙说同宗之义。而资丽泽之益者。其何能自已邪。于时。吾与公俱为二十岁前人矣。俯仰之间。忽忽将及五十星霜。江分左右。道隔彼此。出入京洛。喜相乖违。一奉之愿。竟莫之副。今我
芝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6H 页
之来。公又不留。公乎公乎。我怀如何。闻公病时。闻我之来。谓有一见之期。日夜企望。吃吃与子弟说不已。病既革而将不及相待。则喟然兴嗟。屡发有数之叹。噫。此其忍闻也邪。虚筵空榻。其又忍睹也邪。一欢莫遂。一觞莫接。登堂奠酒。满目悲凉。惟公不亡。尚识此意否。呜呼哀哉。
祭文[琴应埙]
呜呼。吾兄已至斯邪。失声痛哭。云物含悲。义为朋友。情同骨肉。论议交错。心肝吐出。断金靡他。始终无斁。今其已矣。音容永隔。聊将菲薄。敬奠一爵。不昧者存。庶几来格。
祭文[权春兰]
呜呼。公之没世。于今廿个月有五矣。秪隔青山一面之地。而迄未得躬奠于几筵者。实由疾病事故之相绵也。呜呼。公之在世。言论气节。今不可得以复见矣。州里义利之辨。孰主张是。乡风贸贸。末俗益偷。激浊扬清。世复有斯人与。叫九原而不可作也。嗟我无知。老而不死。朋来今也则无。衰病支离。有何乐也。群
芝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6L 页
疑满腹。而无与共析其秋毫。则欲哭之恸。而不可止也。呜呼。日月不居。奄及再祥。在昔高轩一话之别。如昨晨而不可忘也。幽明虽隔。死生一理。贱疾缠身。末由自致。代奠薄物。情则至矣。想英灵之如在。庶俯鉴乎心曲。
祭文[李逢春]
呜呼。君昔无疾。君今何遽。君昔言言。君胡无语。我哭白发。君岂不知。一杯遥奠。双泪交颐。
挽词[权炜]
学溯渊源得。才因禀质明。折莲仍点额。治县且有声。林下年光晚。杯中感泪倾。伤心去冬话。岂意隔残生。
玉溪书院奉安文[李光庭]
蚤岁从师。识道而趋。锡以嘉名。师揆非偶。奉以周旋。惟恐失堕。精微之学。函丈印可。渊源之正。时贤所慕。禄养不逮。舍而从好。训弟训子。辨乎内外。待问而撞。不倦其诲。遭乱于遽。 晬容以背。忠孝之性。不贰颠沛。乡邦慕德。愈久不怠。懿此三贤。退老徒弟。列享往哲。后学是惠。
常享祝文[李槾]
就正有道。见得实理。游艺精切。乃其馀事。
芝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7H 页
鹤岩里社奉安文[李象靖]
雪轩华胄。溪门高弟。资挺颖敏。学加勤励。主敬用诚。恪受师戒。 晬容以背。国耳忘躬。孤城应募。意在取熊。遗风百载。公议未沫。玉溪幽幽。俎豆载设。 邦制有严。既举旋废。斯文运徂。多士气沮。别庙揭虔。陈董已事。沧洲纸牌。大贤义起。云仍聚首。载葺旧庙。门生后裔。寔来同好。金鹤之阳。山水媚明。桑梓未远。杖屦攸经。剋日蠲躬。祗肃将事。衿佩鼎至。侑我笾觯。 甲令无碍。伸慕有地。其始自今。永保无替。陟降在庭。歆我蕉荔。
常享祝文
家传诗礼。师受诚敬。遗风未沫。薄敦顽警。
芝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附录(下)
  
芝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8H 页
师友寄赠
  壬戌九月十七日。夜登天渊台。使士诚诵武夷九曲。仍口号一绝以赠之。[退溪先生]
半夜游仙梦自回。起呼幽伴上江台。清风有意迎怀袖。明月多情送酒杯。
  寄示郑子明
黯黯同云雪堕屣。空斋孤卧冻如龟。遥知读罢凭轩处。玉海银山总入诗。
入夜无风洒有声。千岩万壑浩瑶琼。自嗟病里难攻苦。专付孙康彻晓明。
送君蓑帽傍溪行。终夕园林洒屑琼。晓起不知仍昨处。自疑身入广汉清。
  次郑进士子明双字韵一绝(曾与乌川之友。用此韵往返累篇。子明寄芹菜及莼。而次右韵也。)[柏潭]
霏露芳丝衬箸双。凝烟脆叶晕寒窗。蒙君秀句同封寄。兴逐东吴万里江。
  次仲兄韵。奉送郑子明还乡。
芝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8L 页
[金鹤峰]
杨柳依依拂眼新。一杯相送意中人。南还未得随君去。叵耐东华没马尘。
  郑子明来访溪上。座上书赠近体一律。以冀和教。[李蒙斋]
蒙君佩酒远来寻。红绿分明正满林。旧学商量惭发面。新工点检悔生心。溪流混混天机在。尘事悠悠鬓雪侵。明日出山西路去。相思何处共幽襟。
  出门时。书别郑子明。[权松巢(宇)]
红叶千山归路远。碧松孤馆梦依依。洛城同客今先返。离恨悠悠不耐思。
  鹊山。赠郑子明。
金风浙沥远林空。匹马寒溪乱树中。几叹停云抱清恋。偶成披雾散幽衷。夜凉松露惊孤鹤。霜澈瑶空叫断鸿。细话深更怀未尽。不知残月挂西峰。
  醉别郑子明[琴勉进斋]
二子今朝去。寒斋我独留。临别三杯酒。春风无限愁。
  
芝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9H 页
赠别郑上舍还乡[高杜谷(应陟)]
吾君先我赋言归。正是秋山带夕晖。好向芳园开竹径。应联常棣舞春闱。邮亭自幸逢青眼。客路谁能送白衣。珍重平生待价学。莫教终始转相违。
  次景涵韵赠郑子明。别[许重庵(筬)]
先贤千万语。只是放心收。一得胸中正。瞭然政在眸。
  送郑上舍子明侍亲浴罢旋归[松涧]
今见子明有器局。温温言行寡愆尤。母氏陪来椒井浴。孝诚能使病全瘳。
多矣花山郑上舍。词章经术久闻名。青年莲榜期扬立。白发萱堂致孝诚。一日三公知不换。亲年仕路计分明。动心忍性多增益。弘济艰难待晚行。
  别郑上舍子明[昌坡(南𣽤)]
别多逢少意还惊。昨夕论怀恨转生。今日未能重执袖。涧烟山雨暗伤情。
羡君才艺凛磋磨。匹马秋风向 帝家。斥鴳
芝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49L 页
藩篱何肯顾。南溟想见击沧波。
  闻郑子明戚叔罢官归[李乐琴轩(庭柏)]
得何为喜失何悲。人世功名一电飞。归卧故山贫亦乐。好将春酒赏芳菲。
师友简札(凡载本集者。不尽录。)
  答郑子明[退溪先生]
僧来见书。知山栖读书之乐。深慰。无纸笔未报。今始报去。不知君意以为如何。馀在安道之行。不具。
书来。知侍奉为学。胜福日增。良以为慰。老拙仅免他患。与一同志栖止山舍。颇自适也。君今榜见屈而榜已罢矣。在君益勉修业。以待春试。不须太作躁挠。以害德性为佳。示以不得来此为恨。此则未然。盖此间。举业全无鼓作之习。曾所眼目。不当来此虚度三冬也。惟照。
僧来见简。知有侍行浴椒之事。且取路夫浦。为避水故也。何可枉道相过。又何必追谢之为。前来纸地。写就送去。照领。
便中辱惠书。文会之议。讲诵之乐。向风嘉尚。
芝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0H 页
何可胜喻。老拙幸无他。但畏寒深缩。耳患颇苦。多方医治。一无见效。从此似欲聋闭不闻事也。示为举业所夺。正是如此。不知世间几多英才。滚同为此一事所坏。枉过了一生。每叹而无如之何也。便遽不能一一。
辱书。欣慰无量。老拙去陶入溪。未数日。为诸人劝挽。避暑于易东书院。因共读心经壹过。殊有警发人处。亦有省改旧迷惑处。第以阻水为患。仅十馀日而散去。未能加积久之功。为大欠耳。安道辈。启蒙亦未暇熟读。而转入心经。心经才毕。安道则以其母病侍往椒井。深自挠闷而去。读书如此。恐无益耳。龟岩传疑本。其僧已还去。不甚急急。随后亦可。但其后亦有修改处。令安道表识各处。报知于君等矣。
顷见庭桧。闻君患病非轻。今虽向差。犹有馀證。不任驰系。不审即日。调复如何。示破望望。某近亦多微苦。仅保度日。就中李刚而启蒙传疑。屡书寻取。不欲每延退不还。曾知君尚未毕传。传时来取安道所读本。可以传之。其
芝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0L 页
李公本。今进人付送为佳。惟冀善摄。
清和。想鍊业清胜。某尚未解脱。闷闷。就中闻君等传去陶曲。方当某颠沛之日。尤甚未安。千万勿播。所胆草本。并收封寄来为望。洪生年少不解事。君等不禁而共传播。又为未稳。故敢云。馀冀勉勉。(若君等在寺而草本在家。则他日下家。即送为可。)
前见来书。知患證久且非轻。甚为悬情。今见琴埙之。近向差息。问诸来人。亦云云。深喜深喜。所望倍加调护差健。以慰此怀。来册领受。惟照。
  答郑子明[柏潭]
近日睽阻殊甚。瞻恋多矣。纡此信札。备审侍况凡胜。执业节次。欣慰欣慰。某依旧丑陋。馀幸无他粗遣。但田家遭此悭泽。民命憔伤。苦无情致。是可恨耳。舜举行述。奉读之馀。悽惋曷极。是人立心行事。无愧于古人。其传之后世。无可疑者。第此拙学。裒撰之顷。岂能辞意相称。不愧于郭有道乎。姑留以待便。如得操笔。当往来商證。以依东里之故事而已。
芝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1H 页
一别迢迢。驰怀方极。忽披手简。备谙竹轩愆况。渐已调豁。遥喜遥喜。某积陋馀息。当此忧挠之时。不得已奔遑。这中瘦败。无足言者。想偷閒研讨。不遗馀力。而乘暇对山开濯。固非没首尘中者所可窥觊也。空切悬梦。且曩者。因高明得见舜举遗行。怆感曷胜。初意欲小有论述。挂诸壁间。而以泄山阳之怀。到今思之。拙笔未可传信。或诬贤友于泉壤。则所系非轻。玆迟疑有日矣。大槩其姓贯所始之人及内外祖先。皆不详录。实为欠事。加以主嫂祖先。亦不录之。殊为未备。愿公细采书送。如何。
数月阻阔。得接信书。仍知侍况诸胜。向慰向慰。仆。病陋无足道者。仲春出入试围。遂致极苦。掩闭吟痛。不省九十春光往来消息矣。顷月始得出仕。而亦以政府无郎僚。事有未安而然耳。非身可供职而有此耳。大槩以此牵掣。归装既束而还掩。病魂叹惕。靡有穷涯也。彦晦之腾。实为老亲无方之悦。固非浅浅也。知公即有结网之志。良喜良喜。冗务之害。人
芝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1L 页
所不免。第用工之笃。立课之严。毋或怠忽。则家庭日用。发之于心。施之于事者。无非学也。岂有隳废之或患乎。且曩者。左右略叙金舜举平生矣。今置之何处。尝扣退溪先生下笔。而事忽不及。是人心迹。将至泯没。知旧之痛。如何如何。幸搜送如何。
顷来得见信问。凭审侍况佥胜。慰不可言。某年衰病深。齿牙之缺。已至十五。将落者又一二。人事至此。馀何足道。子孚事。后推之 命已下。移文岂已到否。曹中与判相及律官略议。则推后若未蒙 恩。必未免徒年之罚云。可叹可叹。但须平心静处。读得古圣贤遗书。味得人所不味处。深有日进之功。则安知今日之罢散。实所以成就之地哉。以此自遣。幸甚幸甚。
殿试当在中秋。子明将赴乡围乎。将赴洛试乎。鄙行定在八月十一日。而适其日 贞陵封植之辰。必当退定。而时未决耳。佥君不可不有清诗。以慰万里之思也。如见汝止,彦晦诸公。亦以此传。恳所望也。
  
芝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2H 页
答郑子明[赵月川]
数日前。只闻有来声。今承伻惠手翰。得审来旆已久。恨未伻候而反承问字也。老拙尚保残生。但迩来朋旧多谢。顿无心怀。思见如公等讨怀。而衰惫踪迹。未得趋叙。尤为愧叹也。迟速间倘谋一奉亦计。未间。侍奉万吉。
旅迫尘中。忽承手帖。一字万金。仍想侍奉安佳。喜贺亦至。仆亦时尚免恙。他无足道。只遗稿一事。念念不忘。须与同志蚤了。一番归日。当共细讨也。
  
答郑子明[药圃]
馀暑尚炽。不审雅况安否如何。都事安否亦如何。仆家藏朱子纲目。尹起莘发明附后。四十卷全帙。柏潭公在世时。输在柏潭家。沂闻自柏潭家传在君家云。不胜慰喜。苟非别座公克绍先志。慎护十分之力。十年兵火之馀。岂能尚全不遗邪。极可感喜。切思亟阅先祖手泽。且急于考见古事。虽未得一时全输。初二卷为先送来。则何幸如之。如或君欲留览。则全帙还留过年。且无不可。
芝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2L 页
老病南来。所望只在亲戚情话之乐。而势甚非便。睽阻之苦。有似乱离关塞之别。怊怅柰何。近俟暑气差退。切拟出向佳丘。可图一叙。是企是企。贤胤第二郎。今度见刖。殊以为恨。然经术词章俱备。大振门户者。其不在斯邪。惟冀劝勉。益复长进。以收日后万全之功。幸甚。都事家。又有梦熊之庆云。极可贺也。
  答郑子明[柏谷]
即日燕处何如。瞻恋曷有其已。寿。喉渴耳聋。足病自坠伤几死之后尤重。而风气常在头面间。闷闷。别叩贤胤一得。固不深贺。大事专恃而竟失。深叹深叹。近有录勋事。集庆奉 御容事。似当论之。然则原从似可。为之欲议处尔。今秋明春间。欲往浴治足病。果遂此计下南。或可得奉。深企。药圃,西厓。安否。
  答郑子明[柳谦庵]
伏惟迓岁万福。仰贺。生病中添齿。无复可道。只以清野令急。奉老母无处可往。罔极罔极。前者迷儿襑。自凤停来传绪论。即欲披展而未能。尤为之怅怅耳。今请彦晦。共会广寺。尊
芝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3H 页
亦未可一会叙论邪。 国事至此。岂可坐视。况荣川通文已到云。尤欲与之相议耳。私作通文一道。送于彦晦。使传尊案。亦望赐览指诲。
  答郑子明[柳西厓]
谨承辱问。感慰。生积病中度日耳。示事。初有发言于 经度者。继发于台论。以至于此。不省何故。如仆者。病伏深巷。自寻常公事之外。门无来客。不图外议之峻至此。可叹可叹。行当面悉。远书不能具悉耳。仆既病重。若一线残喘延续。而 国事小歇。则即欲角巾东归。与公幸相从于云水之中。企甚。 
岁后尝奉远翰。感荷至意。其后疾病忧挠。未遑人事。而且未遇便风。迨阙报谢。有若邈然者。寻常愧叹。玆承再札。且与玉树相对。宛挹典刑。慰释病怀。何可言邪。仆开春以后。亲病与身(虫+恙)兼剧。今虽大势稍减。而馀惫犹深。闭门呻吟。不知春草满池塘矣。可叹。前日示喻云云。不省何语。往日颇有过耳之谈。已觉无理。古云流言定于智者。仆非智者。宜公之未
芝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3L 页
免云云也。可呵。后日相对。当一倾倒。未间。犹望若序保重。子孚政况何。如恋怀如右。
  答郑子明[李艮斋]
别来。因令弟佐郎公。连闻消息。而依依之怀。未尝一日忘也。即日静养之暇。读书如何如何。日侍萱堂。其乐可言。鄙人以合下无状。汨没尘埃。逐波随风。狼狈又狼狈。加之以离膝下。身虽在此。魂则不在。如狂痴罔俩汉。可笑可叹。但中启蒙传疑。禹景善时方校雠。而无中本。未得随意为之。闷闷。急急推之。而所谓中本。即所在于足下逢原本也。晚年所删定。尽在于此故耳。须封附本府进上使以送。千万勿忽。此事不可缓也。幸不以寻常事视之也。顷到门下。忘未袖还。恨何及焉。若子孚奴来。附送万望。千万无忘。此非鄙人之所恳也。乃诸丈之言也。此中凡百。必子孚书尽之。玆不复及焉。馀在不言中。伏惟尊照。所祝勉旃勉旃。
 弘启蒙册。兄欲为之十九史略图。印以惠则未及纸。弘当觅充以纳为计。于尊意何
芝轩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54H 页
如。定甫若来。则传我恋怀望望。令弟前问安。
溪门诸子录
郑士诚。字子明。号芝轩。清州人。生于嘉靖乙巳。幼颖悟方严。始学于柏潭。十七。登先生之门。十年函丈。见甚爱与。弱龄。中司马。后用荐。授 集庆殿直。 殿在东都。壬辰之乱。东都先陷。诱回同僚之惑。奉 太祖影帧。艰关隐避。过家不入。后 朝家赏劳。同僚专功。终不自言。尝戒子弟曰。儒家意味自别。常常顾念。勿害德性。后论 晬容护卫。超官至杨口县监。仪容德器伟然。构书斋。扁以芝阳。因以自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