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x 页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62H 页
赐祭文(道岑书院 宣额时。 肃宗戊午三月日。)[李凤徵制 进]
古辰之履。作我关闽。阐发道轫。儒化攸彬。国秀岳灵。继有君子。年艾而悟。遂志为己。腹笥诗礼。工著悬髻。一灸(一作炙)陶门。蔼郁其誉。履行既笃。贞莫之夺。丧而善居。孝称壳植。由邦有恤。徙月犹缟。引经谢檄。岂亢岂傲。卒捍文网。非罪流徙。怡然上途。逖矣西塞。地近夷虏。旧俗犹狵。谆谆劝诱。壤成儒邦。载薰载化。远方来之。怒者亦悦。羞前之为。蠢玆岛夷。乘我不戒。大势以驱。列壁瓦解。世罕男子。谁敌王忾。洒泣赴难。卿独慷慨。使守西鄙。以遏其势。裂裳募义。闻风相继。进之箕壤。贼乃败逃。劳大勋高。玺书以褒。中兴人物。孰媲其烈。仁义之兵。忠信之节。一于夷险。用不缺折。暨厥时平。亟返初服。婆娑暮境。杖屦林壑。颐情坟典。与世若忘。悯勔开导。学皆知方。行俗为范。文世不朽。若日星穊。炳烺宇宙。按迹考实。何德之揭。系心畴曩。恨靡同世。风韵所存。士多矜式。奉以俎豆。有庙翼翼。高郁之阳。芝山之垂。万古斯文。赖而不隳。既备仪式。既盛荐祼。唯彼楣额。久而不显。宜尔缝掖。合辞陈恳。乃命有司。乃举
古辰之履。作我关闽。阐发道轫。儒化攸彬。国秀岳灵。继有君子。年艾而悟。遂志为己。腹笥诗礼。工著悬髻。一灸(一作炙)陶门。蔼郁其誉。履行既笃。贞莫之夺。丧而善居。孝称壳植。由邦有恤。徙月犹缟。引经谢檄。岂亢岂傲。卒捍文网。非罪流徙。怡然上途。逖矣西塞。地近夷虏。旧俗犹狵。谆谆劝诱。壤成儒邦。载薰载化。远方来之。怒者亦悦。羞前之为。蠢玆岛夷。乘我不戒。大势以驱。列壁瓦解。世罕男子。谁敌王忾。洒泣赴难。卿独慷慨。使守西鄙。以遏其势。裂裳募义。闻风相继。进之箕壤。贼乃败逃。劳大勋高。玺书以褒。中兴人物。孰媲其烈。仁义之兵。忠信之节。一于夷险。用不缺折。暨厥时平。亟返初服。婆娑暮境。杖屦林壑。颐情坟典。与世若忘。悯勔开导。学皆知方。行俗为范。文世不朽。若日星穊。炳烺宇宙。按迹考实。何德之揭。系心畴曩。恨靡同世。风韵所存。士多矜式。奉以俎豆。有庙翼翼。高郁之阳。芝山之垂。万古斯文。赖而不隳。既备仪式。既盛荐祼。唯彼楣额。久而不显。宜尔缝掖。合辞陈恳。乃命有司。乃举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62L 页
阙典。锡以嘉名。扁诸堂庑。重以牲牢。寓予深慕。神罔遗斯。庶几格思。永绥人士。尚保佑之。
赐祭文(赠谥时。 今上甲子十月日。)
惟卿。学贯今古。道该体用。理事之融。经纬之综。早事文纯。直接真源。有觉其徒。而莫之先。潜心笺注。置身经礼。穷探微奥。天人之际。不幸横罹。廿载西垣。素患行患。道存师存。逖彼鵩舍。菀为鳣堂。西士一变。秋秋跄跄。于时岛丑。留难邦域。箕壤失守。国步斯亟。于皇 穆陵。知臣莫若。洗乃谪籍。委以邀截。涕泣承 命。竭力鏖贼。相臣褒奏。 天将击节。中兴劳勚。岂无卿比。儒而军旅。尤见其伟。国土晏清。遂卷而怀。论道著书。泳圣之涯。心经有劄。家礼有解。发挥大易。责爻按卦。牖后勤王。耦俱为大。肆我 列圣。崇报非懈。爵而隐终。院而酬额。昭德焯勤。非不致极。节惠一款。为多士郁。 先王在宥。末命之以。准式增秩。程德 命谥。揆实犹歉。舆论断断。志事所存。予敢不遵。玆命太常。终都攸卒。一曰道德。二曰正直。茫茫宇宙。名德俱章。因事起感。遥奠一觞。灵其不昧。鉴此心香。(知 制教李启鲁行)
挽词[张旅轩显光]
赐祭文(赠谥时。 今上甲子十月日。)
惟卿。学贯今古。道该体用。理事之融。经纬之综。早事文纯。直接真源。有觉其徒。而莫之先。潜心笺注。置身经礼。穷探微奥。天人之际。不幸横罹。廿载西垣。素患行患。道存师存。逖彼鵩舍。菀为鳣堂。西士一变。秋秋跄跄。于时岛丑。留难邦域。箕壤失守。国步斯亟。于皇 穆陵。知臣莫若。洗乃谪籍。委以邀截。涕泣承 命。竭力鏖贼。相臣褒奏。 天将击节。中兴劳勚。岂无卿比。儒而军旅。尤见其伟。国土晏清。遂卷而怀。论道著书。泳圣之涯。心经有劄。家礼有解。发挥大易。责爻按卦。牖后勤王。耦俱为大。肆我 列圣。崇报非懈。爵而隐终。院而酬额。昭德焯勤。非不致极。节惠一款。为多士郁。 先王在宥。末命之以。准式增秩。程德 命谥。揆实犹歉。舆论断断。志事所存。予敢不遵。玆命太常。终都攸卒。一曰道德。二曰正直。茫茫宇宙。名德俱章。因事起感。遥奠一觞。灵其不昧。鉴此心香。(知 制教李启鲁行)
挽词[张旅轩显光]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63H 页
命途宁向达人言。处困能亨德始尊。廿载荒陲非己孽。七年戎马为 君恩。归来泉石从猿鹤。玩绎坟经尚昊轩。一夕芝园云永锁。老生无复听深论。
挽词[郑湖叟世雅]
关西千里道路脩。思兄忆弟添新愁。殊方落日归心绝。彼此消息通无由。无何壬辰遭大乱。剧贼长驱拦海陬。主将窜走列城崩。何人厉气能援枹。谁知一介白面生。忠愤激烈多奇谋。倡义劝诱民响应。忘身奋击期复雠。锦衣归来眼忽青。握手不禁双涕流。相逢曾未阅一夏。瞑眩不使兄病瘳。天道如何至此极。奄忽此日隔明幽。廿载离怀竟未摅。绵绵此恨何时休。瓦村村中结小庐。四通固非幽人留。眷彼芝山天所悭。山明水丽真名区。卜筑年来种花竹。数间茅屋堪优游。心源不受一尘侵。胸次洒然自悠悠。家贫奉祭尽爱敬。至诚自然具庶羞。晴窗坐读圣贤书。上对羲轩下程周。涵濡义理诲后进。远近闻风争来游。颜渊陋巷邵雍窝。乐在其中又何求。閒来有时携学徒。清池小艇聊夷犹。 朝廷不识这里意。谩使五马惊眠鸥。无端一夕鵩鸟飞。草草人事如浮沤。大德不寿理难究。伯道
挽词[郑湖叟世雅]
关西千里道路脩。思兄忆弟添新愁。殊方落日归心绝。彼此消息通无由。无何壬辰遭大乱。剧贼长驱拦海陬。主将窜走列城崩。何人厉气能援枹。谁知一介白面生。忠愤激烈多奇谋。倡义劝诱民响应。忘身奋击期复雠。锦衣归来眼忽青。握手不禁双涕流。相逢曾未阅一夏。瞑眩不使兄病瘳。天道如何至此极。奄忽此日隔明幽。廿载离怀竟未摅。绵绵此恨何时休。瓦村村中结小庐。四通固非幽人留。眷彼芝山天所悭。山明水丽真名区。卜筑年来种花竹。数间茅屋堪优游。心源不受一尘侵。胸次洒然自悠悠。家贫奉祭尽爱敬。至诚自然具庶羞。晴窗坐读圣贤书。上对羲轩下程周。涵濡义理诲后进。远近闻风争来游。颜渊陋巷邵雍窝。乐在其中又何求。閒来有时携学徒。清池小艇聊夷犹。 朝廷不识这里意。谩使五马惊眠鸥。无端一夕鵩鸟飞。草草人事如浮沤。大德不寿理难究。伯道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63L 页
无儿天可尤。青孀虽惨有依倚。继后犹能守箕裘。负笈远来金学士。饮泣秋天搔白头。(门人金堉来治其丧葬故云)文章纵云如过鸟。道德不磨传千秋。举乡祖送向何之。一发松青是先丘。(松青。山名。)
挽词[朴龙岩琡]
自在关西菀有声。行何德教致和平。一区花竹皆云谷。百里弦歌几武城。孝子元来临战勇。贤人大抵处屯亨。有时北望方遐祝。岂意今朝梦奠楹。
祭文[道东书院儒生郭庆兴]
呜呼。在昔寒暄金先生。倡道东方。惟退陶先生。闻而知之。大阐于世。退陶既远。斯道无传。惟我寒冈郑先生,大庵朴先生及先生。相与叹息。共理其绪。大庵才殁。先生又逝。寒冈孤而寒暄之道益孤矣。噫。本院也寒暄之所享。而小子等之所奉守者。则安得不失声长号于先生之殁也耶。玆将拙辞。敢伸微悃。
祭文[玉山书院儒生李宜澍]
呜呼。先生在世。六十五年。学者有师。斯文有传。孰谓先生。而至于斯。斯文将丧。学者何师。小子咸来。公恸哭私。敬奠菲薄。庶几格思。
挽词[朴龙岩琡]
自在关西菀有声。行何德教致和平。一区花竹皆云谷。百里弦歌几武城。孝子元来临战勇。贤人大抵处屯亨。有时北望方遐祝。岂意今朝梦奠楹。
祭文[道东书院儒生郭庆兴]
呜呼。在昔寒暄金先生。倡道东方。惟退陶先生。闻而知之。大阐于世。退陶既远。斯道无传。惟我寒冈郑先生,大庵朴先生及先生。相与叹息。共理其绪。大庵才殁。先生又逝。寒冈孤而寒暄之道益孤矣。噫。本院也寒暄之所享。而小子等之所奉守者。则安得不失声长号于先生之殁也耶。玆将拙辞。敢伸微悃。
祭文[玉山书院儒生李宜澍]
呜呼。先生在世。六十五年。学者有师。斯文有传。孰谓先生。而至于斯。斯文将丧。学者何师。小子咸来。公恸哭私。敬奠菲薄。庶几格思。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64H 页
祭文[成川儒生罗孝直(朴大德来祭)]
呜呼。气禀光岳。性全天赋。穷探阃奥。笃实践履。吐辞举足。声律身度。颜贤可学。孔圣是冀。乐行忧违。惟义之视。先之一州。吾相之志。敛此大惠。施于敝府。德以导之。礼以齐之。一城弦歌。百里太古。苔阶鸟下。月户琴清。黧童白叟。蹈舞康庄。割鸡之城。焉用牛刀。贲趾丘园。舍车以徒。年才耳顺。而有斯疾。仁者不寿。天不可期。其来有自。逝岂无为。分天章来。驭箕尾归。于何从禄。哀我民斯。恩同父母。义当匍匐。道路脩远。躄踊靡及。聊将菲薄。遥寄以祀。瞻望不及。涕零如雨。
祭文[门人李宜浑,李宜潜]
呜呼先生。禀天地纯粹之气。挺聪明绝异之资。于圃隐闻而知之。于退溪见而知之。主敬穷理。精义熟仁。以绍夫濂闽之遗绪。而上溯乎洙泗之正派。则先生之于道。可谓成矣。而廿载魅乡。八年兵戈。穷阨奔走。既不得行其道而济斯世于太平。而焚稿之馀。存者无多。其道之载于文字者。百不一二。夫何斯民之无禄。而后学之不幸若是哉。然而周易说解。深得羲文之本意。大学问答。最得经传之
呜呼。气禀光岳。性全天赋。穷探阃奥。笃实践履。吐辞举足。声律身度。颜贤可学。孔圣是冀。乐行忧违。惟义之视。先之一州。吾相之志。敛此大惠。施于敝府。德以导之。礼以齐之。一城弦歌。百里太古。苔阶鸟下。月户琴清。黧童白叟。蹈舞康庄。割鸡之城。焉用牛刀。贲趾丘园。舍车以徒。年才耳顺。而有斯疾。仁者不寿。天不可期。其来有自。逝岂无为。分天章来。驭箕尾归。于何从禄。哀我民斯。恩同父母。义当匍匐。道路脩远。躄踊靡及。聊将菲薄。遥寄以祀。瞻望不及。涕零如雨。
祭文[门人李宜浑,李宜潜]
呜呼先生。禀天地纯粹之气。挺聪明绝异之资。于圃隐闻而知之。于退溪见而知之。主敬穷理。精义熟仁。以绍夫濂闽之遗绪。而上溯乎洙泗之正派。则先生之于道。可谓成矣。而廿载魅乡。八年兵戈。穷阨奔走。既不得行其道而济斯世于太平。而焚稿之馀。存者无多。其道之载于文字者。百不一二。夫何斯民之无禄。而后学之不幸若是哉。然而周易说解。深得羲文之本意。大学问答。最得经传之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64L 页
微旨。心经之考误。有大功于师门。家礼之考證。为指南于礼俗。其所以阐明斯道者亦大矣。百世之后。真儒有作。则必因是以推明于世矣。然则先生之道。固未始不行矣。小子何憾焉。呜呼。昔我先祖。抱道埋没。虽退陶先生已极其阐扬。而异趍之人。诬蔑滋多。先生既于曲江禋享之文。尽发其蕴奥。而又取关西录中。卞而明之。使诐辞不行焉。此固吾家受恩之大者。而宜浑等又晚登门庭。厚蒙诱掖。学诗与易。得开面墙。则先生之德。其又可忘耶。呜呼。桃花潭上。玩馀斋中。不复得侍春风之座矣。呜呼痛哉。小子安仰。荐薄具而陈微悃。聊以告永诀。伏惟尊灵。庶几歆格。
祭文[门人朴暾,朴晛]
呜呼哀哉。我先生之云亡。其已至于期耶。何时序之不淹。愈令小子不觉心摧而血涕之交颐。日光玉洁。德容表里之盛。尚髣髴乎目。而春和秋凛。宏廓名理之论。不可得以闻之。吁嗟乎。今天下圣学之无传。而师说之多门兮。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呜呼。先生有黼黻。章之华。而恒自谦以韬匿。有高明道德之美。而犹日若其不足。处大事柝
祭文[门人朴暾,朴晛]
呜呼哀哉。我先生之云亡。其已至于期耶。何时序之不淹。愈令小子不觉心摧而血涕之交颐。日光玉洁。德容表里之盛。尚髣髴乎目。而春和秋凛。宏廓名理之论。不可得以闻之。吁嗟乎。今天下圣学之无传。而师说之多门兮。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呜呼。先生有黼黻。章之华。而恒自谦以韬匿。有高明道德之美。而犹日若其不足。处大事柝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65H 页
大疑。若江河之流决。而不得试于当时。游往古酌来今。等蓍龟之鉴烛。而世莫得以用之。此虽关时运之否隆。而实系民生之休戚。天之生大贤兮。其亦何为。呜呼。以如是之德业。以如是之才智。止于如斯而遽至于斯也。凡有志意。孰不为长恸而永惜也哉。若暾,晛兄弟之不肖无状兮。出入门下。奉侍杖屦者。奥岁行之周七。久容教育之勤斯。深蒙不屑之盛德。嗟气质朱愚之不移兮。学未传其绪馀。而奄遭山梁之颓折。既未能行古人三年之筑室兮。祇增羹墙思慕之深切。跪荐香而号哭兮。庶在上洋洋乎降格。
祭文[门人郑四象]
呜呼。先生至于斯耶。仁必有寿。而年未至于耄期。德必宜显。而位不过于州伯。理固不可推。而善固不足验欤。天其保佑。而卒不能憖遗。神可扶持。而竟不为护夺。苍苍不可诘。而渺渺不可质也。呜呼痛哉。余小子赘于高门。晚又纳拜。虽不能寻常奉杖屦。从容薰灸(一作炙)于函丈之间。其慕义尚德之心。则未尝斯须替也。将欲筑先生之傍。以为晚年归依之地。何意今者遽遭山颓之痛。追惟先生平生懿
祭文[门人郑四象]
呜呼。先生至于斯耶。仁必有寿。而年未至于耄期。德必宜显。而位不过于州伯。理固不可推。而善固不足验欤。天其保佑。而卒不能憖遗。神可扶持。而竟不为护夺。苍苍不可诘。而渺渺不可质也。呜呼痛哉。余小子赘于高门。晚又纳拜。虽不能寻常奉杖屦。从容薰灸(一作炙)于函丈之间。其慕义尚德之心。则未尝斯须替也。将欲筑先生之傍。以为晚年归依之地。何意今者遽遭山颓之痛。追惟先生平生懿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65L 页
行。义理精微之蕴。道德文章之盛。非浅见孤陋所可得以蠡测。至于爱君忧国之诚。诲人成材之意。出于天性。而皆不得展施于当时。赍志抱道而终焉。岂惟斯文之丧。实是邦家之瘁。自玆而后。小子之蒙昧暨一乡之多士。先生之博达该论。于何得而听闻。学问之疑难未解。从何得而就质。言念及此。情咽肠摧。玆当送终之夕。奉奠菲薄之具。伏惟尊灵。庶几歆格。
祭文[门人朴有文]
呜呼。小子之侍先生久矣。先生常于吟咏之间。每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句。反复咏叹。尚慕不已。则小子窃想先生之一于忠也。先生又每诵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之句。反复咏叹。自得不已。则小子又窃想先生之乐乎道也。先生之孝。于祭祀哭泣之时知之。先生之德。于不怨不尤之际知之矣。平生用力。在于黄卷中圣贤。其所以用力黄卷中者。其平生所志。槩可见矣。而天不假年。未就而终。噫。其不幸之甚。岂特止于先生一身而已哉。无似此身。幸瞻馀光。得蒙再生之恩。未效丝毫之报。先生之生。既不能服膺
祭文[门人朴有文]
呜呼。小子之侍先生久矣。先生常于吟咏之间。每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句。反复咏叹。尚慕不已。则小子窃想先生之一于忠也。先生又每诵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之句。反复咏叹。自得不已。则小子又窃想先生之乐乎道也。先生之孝。于祭祀哭泣之时知之。先生之德。于不怨不尤之际知之矣。平生用力。在于黄卷中圣贤。其所以用力黄卷中者。其平生所志。槩可见矣。而天不假年。未就而终。噫。其不幸之甚。岂特止于先生一身而已哉。无似此身。幸瞻馀光。得蒙再生之恩。未效丝毫之报。先生之生。既不能服膺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66H 页
乎德言。先生之殁。又未及攀号于易箦。永作忘德之罪人。何忍无穷之摧痛。来哭几筵。山色增哀。
祭文[门人郭㠍]
呜呼惟灵。温而且栗。良玉之美。粹而且正。精金之气。实地立脚。求道深至。平生所学。圣贤遗旨。内讼愈励。义理毫剖。心眼既高。举世尘垢。宦禄宁縻。志安畎亩。暂应除拜。岂心卯酉。归来山野。有分自守。箪瓢屡空。物莫屈揉。真知之切。自信之笃。顾余庸陋。于灵为侄。间岁踵门。款遇慇勤。虚询辱教。如切如磋。反复晓戒。蓬质生麻。寤寐思服。欲薰兰室。迁延时月。天夺其遽。时耶命耶。感泪横臆。手帖一片。挂之壁上。出入敬慕。(缺)惟昔仪刑。宛然其临。顷在柳车之启道。适有祖母之生辰。奔未执绋。尤常恸矣。日月流迈。初期已至。慨难追其德音。涣余涕之盈襟。
祭文[门人孙庆男]
呜呼。生叔季下。抱经纶志。身世两违。凤飞千里。只影几年。风霜异地。金鸡故山。亦 君之赐。一架遗编。万古心事。嗟余无状。猥荷不鄙。出入门庭。非一非二。丁宁诲音。尚盈于耳。拟沐流化。将有所倚。如
祭文[门人郭㠍]
呜呼惟灵。温而且栗。良玉之美。粹而且正。精金之气。实地立脚。求道深至。平生所学。圣贤遗旨。内讼愈励。义理毫剖。心眼既高。举世尘垢。宦禄宁縻。志安畎亩。暂应除拜。岂心卯酉。归来山野。有分自守。箪瓢屡空。物莫屈揉。真知之切。自信之笃。顾余庸陋。于灵为侄。间岁踵门。款遇慇勤。虚询辱教。如切如磋。反复晓戒。蓬质生麻。寤寐思服。欲薰兰室。迁延时月。天夺其遽。时耶命耶。感泪横臆。手帖一片。挂之壁上。出入敬慕。(缺)惟昔仪刑。宛然其临。顷在柳车之启道。适有祖母之生辰。奔未执绋。尤常恸矣。日月流迈。初期已至。慨难追其德音。涣余涕之盈襟。
祭文[门人孙庆男]
呜呼。生叔季下。抱经纶志。身世两违。凤飞千里。只影几年。风霜异地。金鸡故山。亦 君之赐。一架遗编。万古心事。嗟余无状。猥荷不鄙。出入门庭。非一非二。丁宁诲音。尚盈于耳。拟沐流化。将有所倚。如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66L 页
何未暮。朝露溘至。天可恃乎。天不可恃。泰山其摧。斯文已矣。恸哭何已。罔极何已。敢奠微愊。黄蕉丹荔。神兮归来。庶一歆思。
祭文[门人尹宗燉(本字从火从享)]
呜呼。先生一去。斯道重湮。学之疑难。人之是非。无复取质而求正。则梁折山颓之恸。高山景行之慕尚不能一日忘于怀。而况岁月不居。奄及期年。则小子悲痛之情。尤忍言哉。玆将薄具。跪荐微诚。伏惟尊灵。庶几来格。
祭墓文[门人李时稷]
惟灵。挺生南服。学有渊源。夙遭险艰。尽室迁谪。西人争睹。瑞凤灵芝。皆曰吾师。儿童走卒。逮至兵革。际会风云。大功出儒。中兴有赖。历典州府。荣利非心。晚多疾痾。休退田里。谓仁必寿。天何不憖。吾党畴依。生民无禄。时稷昔在童稚。趍庭遐陬。苟非先生。孰开初惑。口读虽事。濡染实多。六期叩端。平生铭感。江皋一别。赠以书签。隔阔多年。音闻莫嗣。闻先生讣。身在泮宫。哭望南天。天地泱莽。疾病丧患。情事未伸。今焉来拜。宿草芊绵。嶷嶷之容。愉愉之色。九原难作。謦欬莫闻。哭则不可。有泪彻泉。沽酒
祭文[门人尹宗燉(本字从火从享)]
呜呼。先生一去。斯道重湮。学之疑难。人之是非。无复取质而求正。则梁折山颓之恸。高山景行之慕尚不能一日忘于怀。而况岁月不居。奄及期年。则小子悲痛之情。尤忍言哉。玆将薄具。跪荐微诚。伏惟尊灵。庶几来格。
祭墓文[门人李时稷]
惟灵。挺生南服。学有渊源。夙遭险艰。尽室迁谪。西人争睹。瑞凤灵芝。皆曰吾师。儿童走卒。逮至兵革。际会风云。大功出儒。中兴有赖。历典州府。荣利非心。晚多疾痾。休退田里。谓仁必寿。天何不憖。吾党畴依。生民无禄。时稷昔在童稚。趍庭遐陬。苟非先生。孰开初惑。口读虽事。濡染实多。六期叩端。平生铭感。江皋一别。赠以书签。隔阔多年。音闻莫嗣。闻先生讣。身在泮宫。哭望南天。天地泱莽。疾病丧患。情事未伸。今焉来拜。宿草芊绵。嶷嶷之容。愉愉之色。九原难作。謦欬莫闻。哭则不可。有泪彻泉。沽酒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67H 页
市脯。用䜣衷悃。
祭墓文[门人李惟圣]
呜呼痛哉。我心伤悲。廿年重来。万事已非。岁旅玄兔。逐兄南游。猥附朱蓝。我衣爰抠。与进阙党。实荷大德。半部归藏。困蒙是击。十翼奥旨。若唤醉生。优游函丈。冀免面墙。天夺我便。遽移熊轼。学废中涂。溪茅复塞。一辞缁帷。五载南北。鼎湖奔哭。蕙帐暂移。数日洛下。重拜芝眉。船头一杯。去留情恶。那知此别。终作永诀。曾未一期。遽闻弃璧。梁木其摧。吾将安仰。斯文不幸。吾道其丧。泪尽哽咽。只劳南望。家贫亲病。无计奔哭。情礼辜负。幽明痛结。呜呼痛哉。岂独吾私。难谌者天。难遇者时。笃生大贤。夫岂偶然。既悭达施。又夺遐年。仁者必寿。古有其语。福善之说。今亦难据。伯道无儿。莫究其理。报施之道。吾实难恃。 恩谴南来。阙里孔迩。有严邦宪。难便行止。一哭宿草。三祀未遂。 圣德如海。移我于斯。瞻望茔域。髣髴英仪。像想平生。洋洋在上。死生虽间。一理不爽。诚之所至。无往不通。一酌清醑。泻我情衷。哭彻长空。泪落入地。呜呼痛哉。尚庶歆止。
行状[金堉]
祭墓文[门人李惟圣]
呜呼痛哉。我心伤悲。廿年重来。万事已非。岁旅玄兔。逐兄南游。猥附朱蓝。我衣爰抠。与进阙党。实荷大德。半部归藏。困蒙是击。十翼奥旨。若唤醉生。优游函丈。冀免面墙。天夺我便。遽移熊轼。学废中涂。溪茅复塞。一辞缁帷。五载南北。鼎湖奔哭。蕙帐暂移。数日洛下。重拜芝眉。船头一杯。去留情恶。那知此别。终作永诀。曾未一期。遽闻弃璧。梁木其摧。吾将安仰。斯文不幸。吾道其丧。泪尽哽咽。只劳南望。家贫亲病。无计奔哭。情礼辜负。幽明痛结。呜呼痛哉。岂独吾私。难谌者天。难遇者时。笃生大贤。夫岂偶然。既悭达施。又夺遐年。仁者必寿。古有其语。福善之说。今亦难据。伯道无儿。莫究其理。报施之道。吾实难恃。 恩谴南来。阙里孔迩。有严邦宪。难便行止。一哭宿草。三祀未遂。 圣德如海。移我于斯。瞻望茔域。髣髴英仪。像想平生。洋洋在上。死生虽间。一理不爽。诚之所至。无往不通。一酌清醑。泻我情衷。哭彻长空。泪落入地。呜呼痛哉。尚庶歆止。
行状[金堉]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67L 页
我国名贤大儒。多出于岭南。高门右族。亦莫盛于此邦。而世有闻人。称以阀阅者。皆让于昌宁之曹。王太祖始建国。先生始祖讳谦。尚王女德兴公主。官至平章事。其后奕叶台鼎。时称八世平章。有讳致虞。以清白名。官止司瓮院正。是先生之曾祖也。生讳孝渊。为礼曹正郎。正郎生讳允慎。以文行称。有五子。先生第在四。以先生参宣武从勋。 赠资宪大夫议政府左参赞兼知义禁府事参赞。娶仁同张氏。延福君末孙之孙宣略将军仲羽之女。以嘉靖二十四年乙巳十月二十一日。生先生于昌原杙洞里。先生讳好益。字士友。芝山其号也。生而岐嶷。不类凡儿。自在孩提。颖悟超群。八岁就学。能通文义。稍长。已知有为己之学。常独处一小房读书。未尝出户庭。家中人号为小房儿。十六岁。求见皇极经世书,朱子大全于表叔周校理博。周不许曰。年少业举者。不宜看此书。先生退而叹曰。是吾学力之未至也。愈自刻励。发愤忘食。夜则悬髻警睡。昼则终篇乃饭。入则事父母尽其孝。爱兄弟极其和。出则敬长者而亲其幼。于乡闾老少。各得其欢心。往来退溪李先生之门。益闻渊源之论。尝魁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68H 页
晋州课试。贯发解三场。虽为亲不废举业。亦未尝存心于得失。而名声日益著。辛未壬申。连丁外艰内忧。执丧尽礼。毁几危身。乙亥二月。服阕当禫。而以 仁顺王后之丧在殡。私家不可行吉祭。犹素冠而棘也。三月。本道都事崔滉。以籍军到府。以为检督之任。当用一乡名重之人。阅乡案。指定于先生之名。先生服未除而病且重。不能趋走察任。滉大怒以为违拒其令。督纳闲丁五十名。先生尽出家僮。无以充其数。府主以下。争言不可以贱任责之于此人。滉益肆㬥怒。至于加之刑杖。以土豪 启闻。丙子三月。遂有徙边之命。配于江东。江东距昌原二千馀里。先生怡然就道。少无怨尤之意。亲旧有来唁者则但曰。有命存焉。途中作西征赋以纪行。及到江东。僦屋而居。居东五里许。有高芝山。谷邃林深。有石窦穹窿。泉水流出。湛然成渊。投之以石。其响琮琤。筑台于旁。名以鸣玉。又构数架之屋。斋曰遂志。堂曰风雷。深衣幅巾。端坐其中。左右图书。沉潜玩绎。箪瓢屡空。处之晏如。人有馈遗。非其义则不受。作幽居赋以见志。关西之地。近于北夷。王化最远。自古以来。无先生长者居其间。人不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68L 页
知学。闻先生之风。远近坌集。赢粮负笈者。户外屦常满矣。先生各因其材。提撕诱掖。立学规以示警省。行古礼以教揖让。菀然有西河之风。先生仲兄光益。求佐幕关西。本为先生。而及见先生。还伤友于之怀。痛饮成病而卒。戊子。先生受由归省先茔。路过京城。崔滉闻之。就访所寓。握手而言曰。闻君自居江东。无一言怨我云。真知命之君子。我恐以陷君之故。酷受天殃。其后入侍 启曰。曹好益诚一世贤士。以臣谬妄之启。久在谪中。请治臣之罪。亟召用之。儒生黄庆华等。亦上章伸理。未得蒙宥。至于壬辰。先生居谪已十七年矣。是岁五月。 车驾西巡。至松都。柳西厓成龙更陈先生之冤。 上特命放释。仍拜义禁府都事。先生感激 恩命。趣装来迎于中和。 上命为召募官曰。闻尔久在关西。人多敬爱。尔其召募义旅。以付江滩守将。先生受命而行。未及召募。 大驾已离平壤。江滩守将。亦皆溃散。先生还向 行在。欲为扈 驾。遇西厓于林畔馆。语及 王室。泣下如雨。西厓改容曰。食禄王臣。反不如草野之忠诚。且谓先生曰。勤王不如讨贼。子毋去。更归召募。以图兴复。先生即驰向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69H 页
成川。与门人尹瑾,朴大德等。尽诚号谕。应募者甚多。得五百馀人。每朔望。建牙布阵。西望 行在。痛哭四拜。众无不感动。是时。贼将平行长。据平壤。四出摽掠。官军环视。莫敢撄其锋。先生率兵往来于中和,祥原之间。抄击零贼。斩获甚多。军势最强。时中和人林仲良。亦起兵讨贼。贼为假像二。加刃于其上曰。尔为曹某乎。尔为林仲良乎。其为所惮如此。关西之人。至今称道。其在军也。寝不脱衣。竹笠皮袜。下同卒隶。人或以冠靴进之。先生不受曰。雠贼未灭。何用此为。尝于夜半。急呼褊裨。使之移阵。皆言不可。先生曰。违令者斩。遂移俄顷。贼兵掩至。而军已远去。众莫不惊服。西厓闻之曰。曹某儒生。不习弓马。唯以忠义。激励士心。故多所克捷。十一月。以功除掌隶院司评。寻迁刑曹正郎。十二月。升堂上。为折冲将军龙骧卫上护军。癸巳正月。 天将李提督如松等。率大兵。攻破平壤贼。先生屯兵于浿江之南。追剿宵遁之贼。寻入咸镜道。尾击贼将清正之兵。至于杨州。三月。 上下谕曰。尔自中和。尽诚讨贼。平壤既拔。旋赴北道。转斗南下。能致斩获。予甚嘉悦。玆遣宣传官。宣赐鹿皮一令。用表尔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69L 页
功。尔其体予至意。更加勠力。六月。除大丘府使。元帅以不即赴任 启递。甲午三月。除星州牧使。十月。又忤于元帅。解印将归。军民遮道不得出。暂留视事。遂归于永川。五月。入江东。 上问于筵中曰。曹某今在何地。西川君郑昆寿对曰。臣昨于路上见之。闻其家累饥饿。还向关西矣。 上即命除安州牧使。丙申三月。因御史褒 启。又 下谕曰。今观李覮状启。尔至诚供职。极为可嘉。宣赐表里一袭。尔其领受。五月。以疾解官。八月。除成川府使。丁酉五月。又以疾归。寓居安州三阡村。己亥二月。病剧。属后事于门人。尽取平日杂稿焚之曰。留之祇为覆瓿之资耳。月馀少苏。三月。除定州牧使。先生以 恩命稠叠。每以疾辞。于义未安。黾勉赴任。未几。又辞递。七月。扶病南还。先是。昌原先垄。见拔于贼。即为权厝。而子弟见先生病势方剧。不以告。至鸟岭。先生见侄以咸。始闻之。惊恸擗踊。绝而复苏。星夜驰往。时昌原旧庄。资产板荡。竭力经营。改葬以礼。九月。寓居永川陶村。庚子。体察使李相元翼。强要先生而属之曰。沿海郡县。荡然丘墟。欲募集军民。以实边地。非公莫可当此任。愿为 国一行。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70H 页
先生设屯于蔚山。募得流民。稍成头绪。已而辞归。癸卯二月。移居于永川芝山村。取其远于官路。而有水石林壑之趣也。结茅为斋。架木为亭。池有深潭。石有高台。莳花栽竹。种莲养鱼。其曰拙修堂,玩馀斋,忘怀亭,知鱼台,桃花潭,峡口岩。皆先生所命之名也。每于春和景明。秋日清凉之时。与二三冠童。杖屦逍遥。或泛舟潭上。使善歌者。歌退溪陶山十二曲。悠然自得。乐而忘疲。自癸卯至丁未。五年之间。未尝一出洞门之外。甲辰。除善山府使。丙午。除南原府使。皆以病不赴。戊申二月。闻 宣祖大王升遐。即奔哭于郡舍。制衰绖成服。月朝十五日。设坛北向四拜而哭尽哀。 山陵已迫。力疾登道。触热远赴。及于五月之期。 大舆东出。哭送兴仁门外。遂归家。自初丧至此。齐素疏食。往还千里之道。沉绵床褥。日渐澌败。而犹不废观书。越明年八月。疾革。倚几而坐。取朱子大全。把玩良久。顾谓侍者曰。此册将必以老夫不在为歉然也。言讫而终。即是月十八日丙寅也。春秋六十五。冬十月二十五日。葬于郡南松青山坐震向兑之原。从先兆也。 今上初。门人朴暾等上疏请褒赠。其后郑判书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70L 页
经世 启于经筵曰。曹某宜加赠职。以慰士子之望。重臣亦有言者。遂 命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永川儒生等。尝就先生所居之旁。立书室以为讲学之所。至是。因立祠宇于其后。以奉俎豆之享。号曰芝峰书院。成川有鹤翎书院。自 祖宗朝赐额。以为士子藏修之地。壬辰乱后。废而不复。朴大德等重刱而新之。以享先生及寒冈。寒冈亦曾莅此州故也。大德上疏请额。政院不受。时堉适入侍 榻前。备陈先生教训西土。大德等请额之意。且请颁赐书籍。 上命仍旧额为号。 赐给四书二经。故南北两院。并举仲丁之精禋。至今犹如初。先生天分甚高。胸次无滞。好学之诚。乐道之心。终始如一。居谪十七年。以黄卷为师友。读而思。思而读。必待融会贯通然后已。故其真知实践之效。自有倍于他人者。尝曰。吾有经传癖。又曰。经传诸书。有朱子集注。又有或问及章图。义理之密。训释之详。无复馀蕴。不必赘为辞说。以贻架屋叠床之讥耳。先生之学。最邃于易。至如诸史子集外家兵书天文地理阴阳之说。亦无不通。而未尝语及于人。故人亦罕有知其知之者。壬辰四月。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71H 页
先生与人游山寺。忽南望悲叹。人问其故。先生曰。故国松楸。已为贼窟。安得不悲乎。壬寅春。与乡人语及边事。先生曰。南方不须忧。自古有南变。则必有北患。此后如有北边之乱。则女真以射猎为事。驰峻坂如平地。避乱之难。甚于岛夷。须于险阻处。设砦以备。方可得全。至丁卯丙子而验焉。先生初娶金海许氏县监磁之孙。贤而且哲。处困数十年。泰然与先生无异。癸巳。殁于江东。仍葬其地。朴大德等立石以表之。后娶居昌慎氏处士复振之女。亦有贤行。前后夫人皆无子。以兄生员希益之子以需为后。生子輐。輐生三女无子而夭。又取再从弟䡢之子以为后。呜呼。以先生之道学文章。早得登庸。敷惠斯民。则功之及物者。岂可量哉。不幸遭无妄之灾。投荒千里。几至二十年之久。拂其心志。饿其体肤。而乘云雷之屯。遇 明主之知。则若将降大任于斯时。可以兼文武之用。展经纶之志。而远焉不亲。专而不咸。又有尼之者相先后。竟致卷怀于林泉。道之将废也命。民之无禄也大矣。柰何乎天。万历丙戌。王父出宰江东。先君趋庭县衙。遂从先生而讲学。敬先生如师。而先生待先君以友。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71L 页
相与论难启蒙蓍策之说。诸叔父亦受学于先生。堉年甫十岁。随诸父而同受业焉。壬辰之乱。避寓江东。又得拜于戎马之间。虽在童丱之时。觑先生之一动一静。固有悦之而学而未能之叹。先生于燕居之时。正襟危坐。终日不动。如泥塑人。未尝见其惰容。圣贤之书。斯须不释于手。教训学徒。虽隆寒盛暑。非有疾病则不辍。函丈之讲。每日必鸡鸣而起。盥栉衣带。或观书彻晓。或静坐待朝。至于祭祀之礼。尤致谨焉。凡百器用。别所以藏。家众执事者。皆令前期沐浴。以布掩其口鼻。然后涤器具馔。果实有皮者。去其皮膜。然后以水净洗。南土所产。西方所无之物。取来藏贮。时至而用之。井泉之水。豫为淘净。不使他人混汲。醋酱亦置别器。不为常用。皆可以为后生法也。暇日则幅巾藜杖。逍遥于松石之间。以寓闲适之趣。常有和乐之色。不见戚戚之容。且未尝以疾言遽色。加之于人。所箸诗文仅二卷。又有心经质疑考误,家礼考證,诸书质疑,周易释解,易象推说等书凡十馀卷。而不以立言传后为意。故多不脱稿。亦颇散失。皆不得为全书。岭南同门诸友。以我为自少亲灸(一作炙)于先生。不择其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72H 页
人与文而强委之撰次。义不敢固辞。聊记见闻如斯而已。乌足谓之善观而形容其万一哉。门人资宪大夫礼曹判书兼同知春秋馆事 世子右宾客金堉。谨状。
附壬辰事迹
前义禁府都事曹好益。募兵江东讨贼。好益。昌原人。有志行。为人所诬。全家徙江东。贫困。教授生徒以得食。几二十馀年。厉操愈坚。 车驾至平壤。赦其罪。 召拜义禁府都事。及平壤被围。好益往江东募兵。欲救平壤。既而平壤陷。军民皆溃。好益还赴 行在。余遇于良策驿。语之曰。 天兵将至。子毋往义州。可还江东。仍行召募。与 天兵会平壤。以助军势。好益从之。余遂状 启其由。为起兵文。移授好益。且助以军器。好益去聚兵得数百人。出阵祥原。邀贼多斩获。好益书生。不闲弓马。徒以忠义。激厉士心。冬至日。率其士卒。望 行在四拜。终夜痛哭。一军为之流涕。(出惩毖录及中兴志)
壬辰四月十三日。倭大举入寇。三十日。 车驾西巡。十二月。 天将李提督如松。率大军而至。先生领兵。往迎于安州。正月初二。随 天兵进围平壤。
附壬辰事迹
前义禁府都事曹好益。募兵江东讨贼。好益。昌原人。有志行。为人所诬。全家徙江东。贫困。教授生徒以得食。几二十馀年。厉操愈坚。 车驾至平壤。赦其罪。 召拜义禁府都事。及平壤被围。好益往江东募兵。欲救平壤。既而平壤陷。军民皆溃。好益还赴 行在。余遇于良策驿。语之曰。 天兵将至。子毋往义州。可还江东。仍行召募。与 天兵会平壤。以助军势。好益从之。余遂状 启其由。为起兵文。移授好益。且助以军器。好益去聚兵得数百人。出阵祥原。邀贼多斩获。好益书生。不闲弓马。徒以忠义。激厉士心。冬至日。率其士卒。望 行在四拜。终夜痛哭。一军为之流涕。(出惩毖录及中兴志)
壬辰四月十三日。倭大举入寇。三十日。 车驾西巡。十二月。 天将李提督如松。率大军而至。先生领兵。往迎于安州。正月初二。随 天兵进围平壤。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72L 页
从普通门而入。贼兵甚盛。莫肯先登城者。 天将骆尚志,吴惟忠等。贾勇先登。先生随之。冲突贼阵。斩戮无数。贼悉众死拒。于是。提督督大军并进力战。贼不能支。退入内城。先生又随 天兵。乘胜攻内城。贼于城上。设土壁多穿穴。从穴中乱发铳丸。我军多中伤。提督急令收军出城。退阵以开归路。先生度贼必走。即驰往浿江。设伏以待其夜。贼果遁去。先生邀击之。斩首数百级。又追击于临津。大破之。前后击贼。斩获甚多。而一不报 闻。及后论功。又让于幕下。故封勋不及。而吴,骆两将。尝谓人曰。平壤之战。朝鲜诸将。无敢先登城者。独曹好益。随我冒矢石入死地。意气益倍。其忠胆不可及也。(出柳占所录)
谥状[金炳学]
我国人物之盛。莫尚于 明,宣两朝。群贤辈出。儒教昌明。逮夫龙蛇兵燹之际。内逌廊庙。外洎草野。道学忠勤。磊落相望。靡蕴不施。无力不效。卒成中兴之烈。若古芝山曹公。即草野之一也。公讳好益。字士友。昌宁人。始祖谦。事丽祖尚德兴公主。官至平章事。其后赫叶台鼎。时称八世平章。曾祖致虞。
谥状[金炳学]
我国人物之盛。莫尚于 明,宣两朝。群贤辈出。儒教昌明。逮夫龙蛇兵燹之际。内逌廊庙。外洎草野。道学忠勤。磊落相望。靡蕴不施。无力不效。卒成中兴之烈。若古芝山曹公。即草野之一也。公讳好益。字士友。昌宁人。始祖谦。事丽祖尚德兴公主。官至平章事。其后赫叶台鼎。时称八世平章。曾祖致虞。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73H 页
司瓮院正。祖孝渊。礼曹正郎。考允慎。贤而有文。以公参宣武从勋。 赠议政府左参赞。娶仁同张氏。延福君末孙之孙。宣略将军仲羽之女。 嘉靖乙巳十月二十一日。生公于昌原杙洞。幼而岐嶷不凡。八岁。入学通大义。稍长。已知有为己之学。常独处一小房读书。不出户庭。家人号为小房儿。十六岁。求见皇极经世书,朱子大全于表叔周校理搏(一作博)。周以公年少不许。公愈自刻厉。至忘寝食。实行著于家庭。文艺闻于乡邦。既而游退溪李先生门。专心问学。尝魁晋州课试。发解三场。虽为亲不废举业。亦不以得失经心。辛未壬申。连丁内外忧。乙亥二月。服阕当禫。以 仁顺王后丧。不得即吉。犹素冠而棘也。三月本道都事崔滉。籍军到府。用公为检督之任。公服未除而病且重。不能趍走视事。滉怒谓违令。督纳闲丁五十人。公尽出家僮而不足。一府上下。皆言此人不可辱以贱执事。滉益怒以土豪 启闻。丙子三月。 命全家徙边。配于江东。江东距昌原几二千里。公怡然就道。少无怨尤意。亲旧有来唁者则曰。有命存焉。既到构书屋于高芝山中。深衣幅巾。日究经传奥义。箪瓢屡空。处之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73L 页
晏如也。人有馈遗。非其义不受。关西地踔远。尚弓马。人不知学。闻公之风。远近坌集。赢粮负笈者。屦相错也。公各因其材。提撕诱掖。立学规以警进修。行古礼以习揖让。菀然有西河风。戊子。受暇省墓。路过京城。崔滉就访所寓。握手而言曰。君居江东。无一言怨我。真是知命君子。我以陷君之故。恐受天殃。其后入侍 启曰。曹好益诚一世贤士。缘臣谬妄。尚在谪籍。请治臣罪。亟召用之。至壬辰倭寇。公居谪已十七年矣。五月。 车驾西巡至松都。柳西厓成龙。白公之冤。 上特命放释。仍拜义禁府都事。公感激 恩命。趍迎于中和。 上命为召募官曰。闻尔久在关西。人多敬爱。尔其召募义旅。以付江滩守将。公拜辞而退。未及集事。 大驾已离平壤。江滩将卒。亦皆溃散。公还赴 行在。遇西厓于道。语及 王室。泣下如雨。西厓改容曰。食禄王臣。反不如草野忠诚。因谓公曰。勤王不如讨贼。子毋去。更归召募。以图兴复。公驰向成川。与门人尹瑾,朴大德等。尽诚号谕。募得五百馀人。每朔望。建牙布阵。西望痛哭。众无不感动效死。是时。贼将平行长据平壤。四出剽掠。官军环视。莫敢撄其锋。公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74H 页
引兵往来中和,祥原间。抄击零贼。斩获无算。尝于夜半。急呼褊裨。使移阵曰。违令者斩。少顷。贼兵掩之。而军已远去。人皆惊服。其在军也。寝不解衣。竹笠皮袜。下同卒隶。或以冠靴进之。公不受曰。雠贼未灭。何以此为。十一月。以学行勋绩。特 除司宪府持平。疏辞不就。 御笔赐关西夫子四字。以褒美之。癸巳正月。李提督如松。攻破平壤贼。公屯兵浿江之南。追剿贼兵宵遁者。寻入咸镜道。尾击清正兵。至于杨州。三月。 上下谕曰。尔自中和。尽诚讨贼。平壤既拔。旋赴北道。转斗南下。多所捷获。予甚嘉悦。玆遣宣传官。宣赐鹿皮一领。用表尔功。尔其体予至意。更加戮力。六月。 除大丘府使。元帅以赴任迟缓 启递。甲午三月。 除星州牧使。又忤元帅。弃归永川。乙未五月。入江东。 上问于筵中曰。曹某今在何地。西川君郑昆寿对曰。闻其家累饥饿。还向江东矣。 上即命除安州牧使。丙申三月。因御史褒闻。又 下谕宣赐表里。五月。以疾解归。八月。 除成川府使。己亥三月。 除定州牧使。未几。以校正厅堂上承 召。中途呈病南还。寓居永川陶村。庚子。体察使李公元翼。强要公而属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74L 页
之曰。沿海郡县。荡然邱墟。欲招募军民。以实边地。非公莫可当此任。愿为 国一行。公开屯田于蔚山。安集流民。稍有成绪。已而辞归。癸卯二月。移居永之芝山村。有水石林壑之趣。其曰拙修堂,玩馀斋,忘怀亭,知鱼台,桃花潭,峡口岩。皆公所命名也。每于春和景明。秋日清朗之时。与二三冠童。杖屦逍遥。或泛舟潭上。使善歌者。歌退溪陶山十二曲。悠然自得。乐而忘疲。自癸卯至丁未。五年之间。未尝一出洞门。间 除善山南原府使。皆不赴。戊申二月。 宣祖大王升遐。奔诣郡舍受服。返筑坛于所居傍。月朔十五日。拜哭尽哀。 山陵期迫。力疾入都。自初丧至此。斋素疏食。往还千馀里。神气渐至澌败。而犹不废看书。越明年八月。疾革。倚几而坐。取朱子大全。把玩良久曰。此书将必以老夫不在为歉然也。言讫而终。即是月十八日也。享年六十五。十月二十五日。葬于郡南松青山坐震之原。 仁祖初年。门人朴暾等。上疏请褒赠。其后愚伏郑公经世。亦言于 朝。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西南多士。以公倡明道学。成就后进。庙宇而俎豆之。于是。成川有鹤翎书院。永川有道岑书院。宣额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75H 页
致祭。前后相属。 今上壬戌。岭南儒生李能奕等。上言列公行懿。请加赠崇秩。节以一惠。遂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祭酒。 国家所以崇德报功者。无有馀憾矣。公初娶金海许氏。县监磁之孙。淑哲有妇德。从公西徙。处困数十年。泰然无难色。癸巳。殁于江东。仍葬其地。后娶居昌慎氏。处士复振之女。亦有贤行。前后配俱无子。以兄生员希益子以需为后。公天分甚高。胸次无滞。好学乐道。出于至诚。俯而读。仰而思。必待融会贯通而后已。故其真知实践之效。有人所不及也。其学最邃于易。至如诸史子集兵书天文者流。亦皆旁通。而不以语人。故人亦罕有知者。尝曰。自今南方可保无虞。不久必有北患。女真以射猎为事。驰峻坂如平地。须于险阻处。设砦以备。始可得全。逮夫丙子之乱。其言果验。平居。正襟危坐。终日不动。如泥塑人。教诲生徒。虽隆寒盛暑。非有疾病。不废函席。尤致谨于祭祀之礼。家众执事。每令前期沐浴。然后涤器具馔。井泉预为淘净。不使他人混汲。醋酱亦置异器。不为常用。其奉先追远。皆可为后生法。所著诗文二卷。又有心经质疑考误,家礼考證,周易释解,易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75L 页
象推说凡十馀卷行于世。呜呼。以公学问才猷。早岁登庸。发为事业。则其所树立。谁之不如。而不幸横罹险衅。颠沛流离。垂二十年。困心衡虑。无所不有。洎乘云雷之运。又逖而不密。专而不咸。不克大有经济。尚论者所为嗟惜。然嘉惠后学。启开一邦文献。则师表儒林矣。倡义讨贼。夹赞中恢之勋。则功施社稷矣。 御笔玺书。宠赉便蕃。则受知 明主矣。历典州郡。奠沟壑为衽席。化吟呻为讴歌。则泽被生民矣。较诸处岩廊任祊用者。绩用岂多让乎哉。炳学尝从野乘见公事。从而心窃韪之。及读公门人潜谷金公堉所为状与夫家传所载诸公赞述。又幸得公之全。而知其言之信而有徵。谨撰次如右。以告太常氏。辅国崇禄大夫行判敦宁府事兼吏曹判书判义禁府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成均馆事 经筵日讲官安东金炳学。撰。
神道碑铭[郑蕴]
昌山之曹。世称东国大姓。有讳谦。尚高丽太祖神圣王女德兴公主。官至平章事。厥后仍世贵显。为平章者八。少监者五。至十九世讳益清。为左政丞
神道碑铭[郑蕴]
昌山之曹。世称东国大姓。有讳谦。尚高丽太祖神圣王女德兴公主。官至平章事。厥后仍世贵显。为平章者八。少监者五。至十九世讳益清。为左政丞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76H 页
夏城府院君。七世祖信忠。江界道兵马使。六世祖尚明。德原府使。曾祖讳致虞。司瓮正。祖讳孝渊。礼曹正郎考讳允慎。 赠资宪大夫议政府左参赞。以公宣武功推恩也。参赞娶仁同张氏宣略将军仲羽之女。延福君末孙之孙也。嘉靖乙巳十月二十一日庚戌。生公于昌原府里第。公讳好益。字士友。生有异质。端厚沉重。游戏笑语。不类凡儿。八岁就学。不待提撕。文义已解。稍长。不为决科干禄计。已知有为己之学。求之于经传之中。博通群书。精求义理。年十六。尝从表叔周校理博。求皇极经世书,朱子大全等书。周辞不许曰。此书非年少所宜观。公益自刻励。静处读书。夜必悬髻警寝。昼不终篇。不就食。如是数年。声华蔼蔚。入则不废定省之礼。枕席之设。滫瀡之供。必躬而不懈。出则与兄弟友爱尤笃。怡怡愉愉。人无间言。辛未。丁外艰。壬申遭内忧。哀毁踰礼。几至灭性。乙亥二月。服阕。以 明宗后大丧未卒哭。不行禫事。是年三月。本道都事崔滉。以籍军入昌原。勒公检督之任。督纳闲丁。时公方遘重病。不克趋走。威虐虽重。无以准数。滉发㬥怒加刑杖。仍以土豪驰 启。丙子三月。配关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76L 页
西之江东县。公怡然就道。途中有西征赋。到谪所。有幽居赋。安于命数。自处泰如也。于是。构屋数架。扁以遂志斋,风雷堂。堂南。筑鸣玉台。深衣幅巾。日处其中。正襟端坐。讲读经传。朱子大全及性理之书。无不心究极其归趣。而至于子史诸家。亦皆有以贯穿成诵。夜以继日。于是。远近学者闻风坌集。与学者筑坛具位。设乡饮酒之礼。教以进退揖让之节。又作学规。导以孝悌忠信之道。西方自是多文风。皆公之力也。谪居清寒。屡至空乏。而公略不介意。人有馈遗。辄辞不受。崔滉常以匪辜陷公为悔。尝遇诸途。握手而泣曰。闻君自居江东。无一言怨我。我常恐酷受天殃。又于 经席。奏解颇切云。壬辰之乱。 宣祖去邠。行至松京。特除公为金吾郎。召诣 行在。追及于中和。仍扈 驾。俄命公为召募官曰。好益在谪所。西人多爱敬云。可令收聚义旅。守御江滩。公受 命而出。时州县瓦解。邑里空虚。乃以单骑到成川。与门人尹瑾等募卒。初不满百。数月。军势稍振。身先士卒。涕泣喻众。激以义气。于是。赴义者日益多。军至五百馀。遇贼于平壤,中和间。屡有战功。十一月。以掌隶院司评。除刑曹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77H 页
正郎。俄升折冲。癸巳正月。 天兵讨平壤贼。公亦以兵从之。寻向咸镜道。留永兴。追北道撤还之贼。至杨州界。设伏剿贼。三月。有 旨云。尔自中和。尽诚讨贼。平壤既拔。旋赴北道。转斗南下。能致斩获。予甚嘉悦。玆遣宣传官。宣赐鹿皮一令。用表尔功。尔其体予至意。更加勠力。五月。蹑贼南下。留阵于梁山。六月。除大丘府使。以久不赴任见递。甲午三月。除星州牧使。十月。被都元帅权慄听谮困辱。即日弃官。将出城。为本州人民遮道。暂驻视事。乘间出归于永川。乙未。 宣祖尝于经筵问曰。曹好益南下。今在何地。有一宰臣对曰。闻其家累饥饿江东。还入平安道。即 命特除安州牧使。丙申。有 旨云。今观御史李覮状启。尔至诚供职。极为可嘉。玆赐表里一袭。尔其领受。五月。以疾径归。八月。除成川府使。丁酉。弃官寓居安州地。己亥。除定州牧使。时公久病沉绵。稍间。谓门人曰。以余病势。似不得赴任。而 国恩叠重。屡以病辞。于分义未安。于是。勉起就任。未几。递职南还。先是。公先垄之在昌原者为贼所拔。子弟以公病重不以闻。至鸟岭始闻之。即驰赴昌原。为营坟茔。一从琼山改葬仪。既毕。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77L 页
复寓于永川郡西陶村且四载。癸卯。移居芝山洞。盖以厌官道而取幽邃也。甲辰。除善山府使。丙午。除南原府使。皆以病不赴。芝山之下。结茅为屋。堂池台坛。皆自命名。日杖屦游息。若将遗世。每初昏。仰观天象。时阅易爻。而弄筹珊珊。人莫知其所以也。己酉八月。婴疾属病。犹不废看书。易箦之夕。扶而坐。取案上书。乃朱子大全也。谓左右曰。此册子。必以老夫不在为憾也。言讫不起。是月之十八日丙寅也。得年六十有五。以是年十月庚午。葬于郡南松青山震坐之原。从先兆也。今 上朝天启六年。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褒崇之典也。公为人宽简峻洁。无一点尘埃态。蕴尝屡拜公于床下。公亦不以年少小之。颇假以色辞。见其逍遥泉石之际。常以册子在手。而窃服其笃学之志也。盖其一生精神眼目。无一日不在于圣贤之书。则放心何患乎不收。私欲何自而投其间哉。是以。心身内外。罔不修饬。动静语默。罔或愆度。尤谨于祭祀之礼。凡百器具。别有藏所。婢仆无长幼。皆令前期沐浴。以布掩其口鼻。然后即事。至于井泉。亦封而闭之。不使外人浑汲。若此之类。不可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78H 页
尽记。虽古之奉先思孝者。何以过此。公所著有心经质疑考误,家礼考證,周易释解,易象推说,诸书质疑,大学童子问答等书。而心经质疑,家礼考證为成书。其馀皆未脱稿。或多散亡。公先娶金海许氏。县监磁之孙。癸巳。终于江东。后娶居昌慎氏。处士复振之女。有贤行。从公于三大城。不敢有秋毫之近。称其为配也。公于两室俱无子。取仲兄生员希益之子以需为后。生一子輐。輐生三女。无子而夭。天之报施。一何舛也。呜呼。以公之德器学行。使及其强壮之年。举而置诸经幄之地。以备顾问。则岂不能有以辅导君德。而措斯世于治安哉。惜乎逆境于十七年。而使不得展其所学也。至其晚年。虽被知遇之 恩。而外焉不内。其所莅历。不过州府之间。而又谨其进退之节。未尝终数岁淹一州也。则民亦未究其惠泽之被矣。虽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余不遇哉。而后之尚论者。宁不为君民而致憾于尼之之人哉。然其求道之心。不懈于颠沛流离之中。好学之诚。无间于少壮老病之日。又能推其所得于己。以及于人而成就之。故在西则有丕变文风之效。归南则有振作多士之惠。今其门人。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78L 页
不忘于没世之后。既作院庙以俎豆之。又欲树墓隧之碑。以图不朽。远来求铭。余义有不敢辞者。遂再拜而铭之。铭曰。
嶪嶪芝山。硕人遗躅。劬书剧灸(一作炙)。吃紧心学。翼翼庙宇。硕人妥灵。乡邦骏奔。于荐苾馨。有崇四尺。硕人攸藏。屹然有石。百世嗣芳。嘉义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 经筵春秋馆事义禁府事八溪郑蕴。撰。
附识[郑克后]
先生之墓。在郡南之松青山。距芝山甫十里。神道之碑。当树诸墓下。而乃今谋所以永久。遂立于书院之傍者。以荒原寂寞之滨。不能无樵牧之所敲砺。而士子藏修之地。可常为晨夕之所瞻仰。一以虑患也深。一以致敬也切矣。况晦斋李先生之碑。不置于兴海郡达田山之原。而移竖于玉山泉石之上者。亦此意也。后来入院之士。知先生所立之卓尔。而加敬焉以兴起其心。而使片石龟龙。亦得以保护于千百世下。则斯文幸甚。师傅乌川郑克后识。
墓碣铭[许穆]
先生姓曹氏。讳好益。字士友。其先本昌宁人。江左世族。后世。徙居江右之昌原。曾祖司瓮院正致虞。
嶪嶪芝山。硕人遗躅。劬书剧灸(一作炙)。吃紧心学。翼翼庙宇。硕人妥灵。乡邦骏奔。于荐苾馨。有崇四尺。硕人攸藏。屹然有石。百世嗣芳。嘉义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 经筵春秋馆事义禁府事八溪郑蕴。撰。
附识[郑克后]
先生之墓。在郡南之松青山。距芝山甫十里。神道之碑。当树诸墓下。而乃今谋所以永久。遂立于书院之傍者。以荒原寂寞之滨。不能无樵牧之所敲砺。而士子藏修之地。可常为晨夕之所瞻仰。一以虑患也深。一以致敬也切矣。况晦斋李先生之碑。不置于兴海郡达田山之原。而移竖于玉山泉石之上者。亦此意也。后来入院之士。知先生所立之卓尔。而加敬焉以兴起其心。而使片石龟龙。亦得以保护于千百世下。则斯文幸甚。师傅乌川郑克后识。
墓碣铭[许穆]
先生姓曹氏。讳好益。字士友。其先本昌宁人。江左世族。后世。徙居江右之昌原。曾祖司瓮院正致虞。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79H 页
祖礼曹正郎孝渊。父 赠左参赞允慎。母仁同张氏。延福君末孙之孙也。明嘉靖二十四年我 荣靖王元年十月庚戌。先生生。八岁。始就学。聪明力学。长者不及。十六。从表叔学士周博。请受皇极经世书,朱子诸书。博以为太早不许。时以读书修行。已著闻矣。二十三。初见陶山李先生。得闻为学大方。二十七八时。连有父母丧。既三年。 仁顺王后薨。祥而未禫。时方籍兵。都事崔滉掌其事。行至府。以名勒令检括闲丁。先生以居丧未禫。不敢出。滉怒以为慢令。论以豪强之律。卒有徙边之事。配西界之江东。道里二千里。先生曰。命也。夷然无怨色。居谪十七年。常读书。凡有馈遗。非其义则不受。尚礼让。远近争师之。于是立学规。聚弟子行乡饮酒之礼。乡人始知礼俗之教。滉尝侍经筵。白 上曰。某以无罪得罪。臣不察。臣实有罪。请治臣罪。召用贤良。诸生亦上疏伸理。及国有倭寇。京城不守。而 上西狩。柳相国成龙力言先生无罪状。 上特释之召除官。至则 上曰。尔在关西。关西之人。信而敬之。召募义兵。以兵付江滩守将。时江滩已不守。 上去平壤。柳相国见先生曰。召募事重。力为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79L 页
之。国不亡在此。先生行收兵。先得五百人。与士卒同甘苦。临敌善谋。能得人之死力。往来祥原,中和间伐贼。功力居多。柳相国闻之。叹曰。某以儒士。不习弓马。而徒以忠义。激励士众。贤也。起兵后。以掌隶司评。迁秋官正郎。寻升折冲上护军。明年。从天兵助攻平壤贼。入北关。追蹑清正兵。至杨州。 上赐赏物曰。自中和伐贼。克平壤。又战斗千里。斩获甚多。予甚嘉悦。益加戮力。后年为星州。与元帅不相能。即弃官归江东。乱中。仍住关西旧谪居。先生已五十。 上闻之。遂有安州之命。一年。以治理 赐表里。后为成川,定州。皆谢病归。贼中南方士大夫冢墓。尽为寇所拔。先生之先葬。亦在此中。在道上始闻之。见星而行。一如奔丧。既改葬。寓居永川。明年。体相李公元翼。初置沿海屯田。召先生。以屯田事。专属于先生。大乱之后。边邑空虚。大召流民务耕种。三年。边事既完。先生六十馀。卜居永川之芝山。从山水之乐。与诸生讲学不倦。为善山,南原皆不出。诸生称之曰。芝山先生。及我 昭敬王薨。当大葬至都下。从郊外哭班。既葬归。后年八月丙寅卒。年六十五。葬郡南松青。西向为封。先生敦厚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80H 页
好礼。自居家孝悌。推至于事君教民。尤致谨于祭祀事神之礼。谦让自卑。好德无穷。博识多通。如天文地理数家兵法揲蓍。无所不博。常读易。得数观理。通消长变易之义。自兵革来。人心未定。常以南方为忧。先生曰。不然。此后忧在北方。未知国事终何如耳。有所著心经质疑考误,家礼考證,诸书质疑,周易释解,易象推说。总十馀卷。又诗文杂著二卷。南方学者。上疏请加褒赠。儒臣郑经世亦白 上。追爵吏曹参判。永川,成川。皆立祠以祀之。先生初娶金海许氏。在关西时殁而无子。坟墓在江东。后娶居昌慎氏。有贤行。后先生五十九。年九十五殁。祔葬一垄。又无子。以兄子以需为后。生輐。輐又无子。今为后者。輐从祖兄弟之子寿昌。輐有外子孙。其长婿李翊世。无子。次婿朴廷健。子重圭。兄弟三人。婿一人。卢世益。又次婿李元祜。子一人。未长。有婿郑重履。先生有孙妇郑氏。千里乞铭。今七十八岁。以老死为言。亦可谓妇人之贤者也。其铭曰。
厄而不怨。贵而不喜。成德之美。志通崇礼。直而不伐。好德之节。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右议政兼领 经筵事监春秋馆事许穆。撰。
道岑书院奉安文(癸丑十二月)[孙聱汉起阳]
遭穷厄而学不厌。处乱世而志愈笃。探讨则历览无际。践履则一视舍达。道德足以尊主而庇民。绪馀足以垂后而范俗。知之者识其原贫颜巷之乐。不知者亦谓文中一世之豪。事业岂但可祭于社。言行足想所造之高。千秋香火。一亩林皋。
常享文[李苍石埈]
充养之厚。践履之实。表里无间。夷险如一。
厄而不怨。贵而不喜。成德之美。志通崇礼。直而不伐。好德之节。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右议政兼领 经筵事监春秋馆事许穆。撰。
道岑书院奉安文(癸丑十二月)[孙聱汉起阳]
遭穷厄而学不厌。处乱世而志愈笃。探讨则历览无际。践履则一视舍达。道德足以尊主而庇民。绪馀足以垂后而范俗。知之者识其原贫颜巷之乐。不知者亦谓文中一世之豪。事业岂但可祭于社。言行足想所造之高。千秋香火。一亩林皋。
常享文[李苍石埈]
充养之厚。践履之实。表里无间。夷险如一。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80L 页
道岑庙宇移建上梁文[郑旸溪好仁]
流风犹有存者。羹墙益切于古州。事势不得已焉。祠宇乃迁于新址。玆图永久之大计。允合结构之良规。窃惟立教之源。必以尊贤为重。师其道也。孰无好德之秉彝。庙而享之。用寓揭虔之诚意。故其杖屦游历之处。犹见追思。况于桑柘生老之乡。宜加景慕。人知矜式。捧俎豆而罔愆。士有依归。瞻栋宇而起敬。岂但儒林之美事。抑亦 国家之盛仪。惟我先生。超诣之资。笃实其志。能通文字大义。甫及画卦之年。独处书室小房。可想养蒙之正。焚膏悬髻。恒警枕于温公。立雪抠衣。早及门于退老。存诸中者既厚。发于外而弥章。彼丈夫我丈夫。谓圣
流风犹有存者。羹墙益切于古州。事势不得已焉。祠宇乃迁于新址。玆图永久之大计。允合结构之良规。窃惟立教之源。必以尊贤为重。师其道也。孰无好德之秉彝。庙而享之。用寓揭虔之诚意。故其杖屦游历之处。犹见追思。况于桑柘生老之乡。宜加景慕。人知矜式。捧俎豆而罔愆。士有依归。瞻栋宇而起敬。岂但儒林之美事。抑亦 国家之盛仪。惟我先生。超诣之资。笃实其志。能通文字大义。甫及画卦之年。独处书室小房。可想养蒙之正。焚膏悬髻。恒警枕于温公。立雪抠衣。早及门于退老。存诸中者既厚。发于外而弥章。彼丈夫我丈夫。谓圣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81H 页
贤为可学。素患难行患难。虽厄穷而何忧。有伯起于关西。诱掖多士。剿贼兵于浿上。感动三军。惟操履既确且贞。肆夷险无适不可。顾此芝村之邃谷。乃是枌社之别区。林壑清奇。森万象于特地。云岚叆𱁥。锁一边之洞天。平生乐山之心。得其所矣。晚岁考亭之筑。乌可已乎。数亩花竹之幽居。百年宇宙之真乐。沉潜性理之奥。左图右书。探赜象数之微。下学上达。髫童愚叟。咸怀爱悦之诚。硕士鸿儒。亦多观感之得。由其遗化之及远。所以没世而难忘。立祠尊崇。实非吾党之私议。赠爵褒荣。更荷 圣朝之隆恩。初因工役之便宜。忽于审择。岂料形势之偏侧。易致倾欹。玆当改修之时。遂决移设之计。愿新者听。无老少而欢趍。不谋而同。又龟筮之协吉。夫何远之有。不越数三里之间。盖如待而然。能破千万古之秘。亟其及时而经度。依然昔日之观瞻。灵芝玉苗。带前容以入眼。桃花潭水。送旧波而循除。培风化之大原。天运方泰。据夷衍之正位。地络增清。谁知咫尺野田之中。奄有三门儒苑之盛。实不偶尔。永作吾道之巩基。玆非数欤。亦为斯文之大幸。规矩寻引。殚妙巧于工师。奢俭模楷。得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81L 页
中正于章甫。虹梁将举。燕贺争腾。抛梁东。知鱼台下碧溪通。自然飞跃无穷妙。都在吾心活泼中。抛梁西。无限风光日夕齐。只怕黄昏容易近。吾师尝感古人题。抛梁南。高山卓立与天参。个中应有跻攀路。未到峰头不税骖。抛梁北。临皋大节扶天极。由来道脉一源通。万古青山连远色。抛梁上。荡荡天高人共仰。化育流行不暂停。须知此理由无妄。抛梁下。经营堂宇次厨舍。会闻弦诵日洋洋。不负吾东称小夏。伏愿上梁之后。文教风行。儒学日振。春秋奠献之享。秩秩礼仪。朝夕讲劘之功。孜孜道义。不有先觉。孰示入德之方。嗟尔后生。当思建院之意。
道岑庙宇移建奉安文(癸巳四月)[郑旸溪好仁]
新地允臧。庙宇孔肃。斯文万古。永有矜式。
道岑书院 宣额时祭告文[李万封]
庙仪既久。 恩额未揭。众吁遂格。嘉名肇 惠。春官将 命。礼备辰良。斯文同庆。我豆有光。
加赠祭告文(癸亥二月)[柳厚祚制]
伏以大东熙运。群贤乃兴。圃老首倡。大道以弘。有卓陶山。圣学集成。猗嗟先生。嗣是挺生。生于郑乡。
道岑庙宇移建奉安文(癸巳四月)[郑旸溪好仁]
新地允臧。庙宇孔肃。斯文万古。永有矜式。
道岑书院 宣额时祭告文[李万封]
庙仪既久。 恩额未揭。众吁遂格。嘉名肇 惠。春官将 命。礼备辰良。斯文同庆。我豆有光。
加赠祭告文(癸亥二月)[柳厚祚制]
伏以大东熙运。群贤乃兴。圃老首倡。大道以弘。有卓陶山。圣学集成。猗嗟先生。嗣是挺生。生于郑乡。
芝山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582H 页
遂及陶门。资本明粹。志亦精敦。有闻有见。发轫甚早。操存于中。绳尺其表。岂以少已。朱全皇极。丧踰式礼。学绝干禄。讵形尤怨。横来直受。逖矣西塞。何陋之有。诱掖谆谆。狵俗儒振。若将终身。坦乎自信。有朋自远。孰不尊亲。彼谮自服。士诚小人。岛夷为难。 乘舆去邠。八路靡荡。一朝沉湮。于是先生出膺奔赴。洒泣誓众。四应其募。于箕于杨。最著剿劓。岂伊武力。所在忠义。江淮保障。乃出白面。巍勋大烈。玺书论撰。雄镇屡典。政以学成。时平身退。谷邃泉清。践行益笃。造诣益高。如饮于河。有来薰陶。晚暮闲中。劬书寓兴。心经有考。家礼有證。易解象说。焚藁之馀。炳然可识。真腴注疏。有德有业。之学之功。天与斯文。菀为儒宗。厓爷深推。颂冤奖忠。愚老首白。哀荣崇终。德久弥彰。 恩犹未称。岂乏诵公。寔由替仍。儒章近郁。 辇路以陈。廷议佥同。 圣批孔仁。锡以冢宰。宠以儒贤。久阙有待。今举始全。于昭如在。不显其光。载诹吉辰。牲酹是将。衿佩瞻聆。孰不钦耸。伊流长清。公山增重。功存世教。泽流来裔。尚其降格。惠我永世。恭奉 教旨。不胜永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