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x 页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杂著
杂著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2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26H.gif)
[论理气]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天命之谓性。朱子曰。命犹诰敕。性犹职事。情犹施设。心则其人也。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成之者性。
道即天也。继善即命也。成性即性也。朱子曰。阴阳是气。所以阴阳者。乃道也。继之者。气之方出而未有所成之谓也。善则理之方行而未有所立之名也。阳之属也。成则物之已成。性则理之已立者也。阴之属也。又曰。动而生阳之时。便有继底意。至静而成阴。方是成。又曰。继成二字。皆接那气底意思说。善性二字。皆只说理。但继之者善。方是天理流行处。成之者性。便是已成形。有分段了。又曰。继是接续不已之意。成是凝成有主之意。又曰。继善是公共底。成性是自家得底。又曰。一阴一阳之道。就人身言之。道是吾心。继是吾心发见恻隐羞恶之类。成之者性。是吾心之理。仁义礼智是也。按易乾文言曰。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流行造化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2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26L.gif)
书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
上帝。即天也。降衷。即命也。程子曰。夫天专言之则道也。分而言之。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降衷者。即刘康公所谓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者是也。
孟子曰性善。
性即成性之性。善即继善之善。有继善之善。故成性乃善也。程子所谓极本穷源之性。是也。朱子曰。易大传言继善。是指未生之前。孟子言性善。是指已生之后。虽曰已生。然其本体。初不相离也。北溪陈氏曰。孟子道性善。何从而来。夫子易系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成之者性也。所以一阴一阳之理者为道。此是统说个太极之本体。继此者为善。乃是就其间。说造化流行。生育赋予。更无别物。只是个善而已。此是太极之动而阳时。所谓善者。以实理言。即道之方行者也。到成此者为性。是说人物受得此善底道理去。各成个性耳。是太极之静而阴时。此性字与善字相对。即所谓善而理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2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27H.gif)
周子曰。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
诚即道也。源即继之善也。立即成之性也。纯粹至善。即孟子所谓善。朱子曰。诚者。实理而无妄之谓。天所赋物所受之正理也。人皆有之。而圣人之所以圣。无他焉。以其独能全此而已。又曰。本者。本领之本。圣人所以圣者。诚而已。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乾彖文。朱子曰。元。始也。资。取也。言乾道之元。万物所(缺)始者。乃实理流出以赋于人之本。如水之有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2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27L.gif)
张子曰。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
朱子曰。由太虚有天之名以下四句。本只是一个太虚。渐渐细分说得密耳。且太虚。便是这四者之总体。而不杂乎四者而言。由气化有道之名。气化。是那阴阳造化寒暑昼夜雨露霜雪山川木石金水火土皆是。只这个便是那太虚。只是便杂。却气化说。虽杂气化。而实不离乎太虚。未说到人物各具当然之理处。又曰。由气之化。各有生长消息底道理。故有道之名。又曰。虚底物。在实上见。无形底物。因有形而见。故曰由气化有道之名。又曰。合虚与气有性之名。有这气。道理便随在里面。无此气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2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28H.gif)
程伯子曰。生之谓性。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性时。便已不是性也。
礼记乐记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2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28L.gif)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2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29H.gif)
精以气言。而理亦在中。天地储精四字。包天命二字。亦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之义。得五行之秀。至仁义礼智信二十八字。包之谓性三字。亦成之者性之义。精字。自太极图说二五之精之精字来。真字。自太极图说无极之真之真字来。朱子曰。储。储蓄。精。精气。天地储蓄得二气之精聚。故能生出万物。只说五行而不言阴阳者。盖做这人。须是五行。方做得成。然阴阳亦在五行中。所以周子云五行一阴阳也。本。是本体。真。是不杂人伪。静。是未发。或问既言静。又言未发。何也。曰。叠这一句。又曰。五性便是真。未发时便是静。只是叠说。凿。如孟子所谓凿一般。白云许氏曰。天地储精。以气言。五行之秀。兼气与理言。其本也至五常。言得五行之理以为性。本。只是本体。真。言性。静。是未发。形既生。言得五行之气以成形。外物以下至七情。言情之所以生。情既炽而益荡。其性凿。言发不中节。则丧其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2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29L.gif)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30H.gif)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30L.gif)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31H.gif)
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朱子曰。性者。人之所得于天之理也。生者。人之所得于天之气也。性形而上者也。气形而下者也。又曰。形而上者。一理浑然。无有不善。形而下者。则纷纭杂糅。善恶有所分矣。又曰形是这形质。以上便为道。以下便为器。又曰。形以上底虚。浑是道理。形以下底实。便是器。又曰。可见底是器。不可见底是道。理是道。物是器。又曰。道只是器之理。这人身是器。所以(一无所以字)语言动作。便是人之理。理只在器上。理与器。未尝相离。定宇陈氏曰。上字。上声读。有形以上。便是无形之理。性即理也。有形以下。便是有形之器。气有形者也。(按道器二字。所包甚广。故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31L.gif)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32H.gif)
张子曰。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故气质之性。君子有不性者焉。
气质者。形而下者。器之谓也。之性云者。道在器中者。天地之性。形而上者。道之谓也。反。如汤武反之之反。君子不谓性者。君子既善。变化其气质之性。而复其天地之性矣。故气质之性。君子不以谓性也。朱子曰。人之所生。理与气合而已。天理固浩浩不穷。然非是气。则虽有是理。而无所凑泊。故二气交感。凝结生聚。然后是理有所附著。凡人之能言语动作思虑营为。皆气也。而理存焉。故发而为孝悌忠信。仁义礼智。皆理也。然就人之所禀而言。又有昏明清浊之异。故上智生知之资。是气清明纯粹。而无一毫昏浊。所以生知安行。不待学而能。如尧舜是也。其次则亚于生知。必学而后知。必行而后至。又其次者。资禀既偏。又有所蔽。须是痛加工夫。人一己百人十己千。然后方能及亚于生知者。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32L.gif)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33H.gif)
程子曰。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二之则不是。
朱子曰。本然之性。只是至善。然不以气质而论之。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33L.gif)
(右论理气)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34H.gif)
孟子曰。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又曰。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朱子曰。情。是这心里动(动本传作发)出。有个路脉曲折。随物恁地去。才。是能主张运动(动本传作用)做事底。同这一事。有人会发挥得。有人不会发挥得。同这一物。有人会做得。有人不会做得。这处可见其才。或问孟子言情与才皆善。如何。曰。性之本体。理而已。情则性之动而有为。才则性之具而能为者也。性无形象声臭之可形容也。故以二者言之。诚知二者之本善。则性之善必矣。真氏曰。善者性也。而能为善者才也。性以体言。才以用言。才本可以为善。而不可以为恶。今乃至于为不善者。是岂才之罪也哉。陷溺使然也。饶氏曰。孟子是指那好底才说。如仁之能爱其亲。义之能敬其兄。(诚)
程子曰。性即理也。理则尧舜至于涂人。一也。才禀于气。气有清浊。禀其清者为贤。禀其浊者为愚。学而知之。则气无清浊。皆可至于善而复性之本。
朱子曰。孟子专指其发于性者言之。故以为才无不善。程子兼指其禀于气者言之。则人之才。固有昏明强弱之不同。又曰。才。只一般能为之谓。才缘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34L.gif)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35H.gif)
(右论才不同)
[论寿夭贵贱亦自气禀而然]
程子曰。贵贱寿夭。命也。仁义礼智。亦命也。朱子曰。性者。万物之原。而气禀则有清浊。是以。有圣愚之异。命者。万物之所同受。而阴阳交运。参差不齐。是以。五福六极。值遇不一。问。命字。有专以理言者。有专以气言者。曰。也都相离不得。盖天非气。无以命于人。人非气。无以受天所命。问。先生说命有两种。一种是贫富贵贱死生寿夭。一种是清浊偏正智愚贤不肖。一种属气。一种属理。以某(某字本传作僩)观之。两种皆似属气。盖智愚贤不肖清浊偏正。亦气之为也。曰。固然。性则是命之理而已。问。天命谓性之命。与死生有命之命不同。何也。曰。死生有命之命。是带气言之。气也便有禀得多少厚薄之不同。天命谓性之命。纯乎理言之。然天之所命。毕竟皆不离乎气。但中庸此句。乃是以理言之。问。仁义礼智五常。皆是天所命。与贵贱死生寿夭之命有不同。如何。曰。都是天所命。禀得精英之气。为圣为贤。便是得理之全。得理之正。禀得清明者便英爽。禀得敦厚者便温和。禀得清高者便贵。禀得丰厚者便富。禀得久长者便寿。禀得衰颓薄浊者便为愚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35L.gif)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36H.gif)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36L.gif)
愚谓士之为学。莫先乎知命。而所谓命者。以理而言。则仁义礼智。以气而言。则清浊粹驳。而其高低长短之际。寿夭贵贱。亦因以定。非别有所谓命者。而其气一定。分寸不可移。学者必先明乎此。然后可以为学。不然则死生荣辱。以至毫发利害。举足以动心。而不可以言学矣。故因论气质之性。而附此于其下。使学者有所定志云。
(右论寿夭贵贱亦自气禀而然)
[论性具仁义礼智](未卒)
问。性具仁义礼智。朱子曰。此犹是说成之者性。上而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37H.gif)
诸书质疑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37L.gif)
太极图。 注。各一其性而男女一太极云云。(男女一太极。万物一太极者。性理群书熊氏注。男女各一太极。万物各一太极者。恐未然也。疑朱子本意。谓各一其性者。各一太极也。男女一太极者。总而言之也。万物亦如此。)注。感通。(感是物来感我通是自家受他感处之意)小注。问无极而太极而。(下而字。疑则。)小注。节斋蔡氏曰。太极有朕。故曰无。(太极有朕者。非实有兆朕。或疑其有兆朕之名。故谓之无也。)注。造化之枢纽。(如户之有枢。如衣之有纽。纽字义。或各言者如此。)小注。问伊川言如人君。(人字上。缺一为字。)小注。人愚见天在上。(愚字未详。或作偶字。亦非。疑或但。或只两字之误。)同注。逼拶。(拶逼也。子末切。)小注。太极动(止)因蚁之动静。(因蚁之蚁。见磨之磨。疑相换方是。)小注。佛氏之所谓妄也。(妄疑空字。)小注。地其处也。(也疑乎字。)小注。南轩张氏曰。非以为三此而始具也。(三字可疑。)小注。勉斋黄氏曰。得木之精于水之濡。(木。水之误。水。土之误。)小注。火本是阴之湿气。(湿疑燥字。)小注。五行生之序云云。(按启蒙所载。比此为详。阴阳之气。一燥一湿而为水火。湿极燥极而为金与木。又曰。精湿而气燥。精之盛者。湿之极。故为木。气之盛者。燥之极。故为金。今按火生金之说。以此耳。)同注。洪范亦只说水木火金土。谓之五行。(洪范二曰火。火字当在木字上。○火生金之说。李氏非之。在五行下。)小注。犹人言一文两文。(俗数钱曰。一文二文。非有次第也。只以多寡言也。如或丈字则未详。)小注。敬谨诲语。谓阴阳五行。(阴阳上。气质是三字缺。○虽在气质。其性一也。)神发知矣。(熊氏曰。神气之发。心智之启。○神发知矣。)注。所谓天地之心。(礼记。人者。天地之心。)小注。以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38H.gif)
通书。 序。用意高远。(用意高远四字。出吕氏童蒙训。)诚上小注。盖谓化育之功。(盖疑善字。)小注。北溪陈氏曰。孟子道性善。从何而来云云。(此段。论孟子性善之说善字来处。极为端的。先儒未有说破处。)小注。元亨利贞。无间断处云云。(此段。与向黄氏这里本无时节之语同。)小注。元字便是生物之仁(止)亦有四个段子云云。(观朱子之意。元亨利贞。虽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38L.gif)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39H.gif)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3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39L.gif)
西铭。 小注。右书订顽。(程子曰。订顽立心。则便达得天德。)小注。人之一身(止)某所论西铭之意。正为长者。(长者指陆子美。自人之一身以下。答陆书语也。)小注。吾身便是天地之性。(性。塞字。)小注。继天地之志。(志。疑事字。)小注。伯奇采楟花而食。(楟。韵书。音徒丁反。柰果名也。)注。熹既为此解(止)此论所疑。(此字。疑指西铭。)小注。以正私胜之流。(正。止字之误。)小注。延平李氏答朱子书云云。(论仁之体段工夫。此段为详。)小注。朱子问昨谓仁之一字云云。(此段。论理一分殊已发未发极细。)小注。问龟山说知其理一云云。(四端体用。此段为详。)总论小注。有宗祖家相。(祖疑子字。)小注。善继之志。(之。其字之误。)小注。勉斋黄氏曰。全篇中。断而观之。(篇疑句字。)
正蒙一。 聚亦吾体。散亦吾体。知死之不亡。(张子盖谓气虽散。吾体所受之理。未尝亡也。非谓气未亡也。)
易学启蒙。(朱子曰。启蒙之名。本以为谦而反近于不逊。不知别有何字可改。幸更为思。)一。 小注。前汉律历志(止)统气类物。(律历志。六为律。六为吕。律以统气类物。吕以旅阳宣气。类物。谓使物各以类成也。旅犹助也。志虽不注。而意见如此。晋礼乐志。律之为言。法也。言阳气施生。各有法也。吕之为言。助也。所以助成阳功也。)同注。参同乃修养之书云云。(夫人之为体者。惟火与水。以六十四卦之坎水离火为药物。以乾坤为鼎器。以六十卦。分定三十日。每日各定二卦。十二爻分定十二辰。其于所当之卦。所逢之爻。念念不忘。无有少违。以天之气。使合吾气。以月之盈虚抽添之。月盈则抽之。月虚则添之。添之抽之。无苟违于天行之健。以火鍊水。使凝熟于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40H.gif)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40L.gif)
律吕新书。 注。损益再生。变徵变宫。(益一生变宫。损一生变徵。)汉后志曰。术曰阳以圆。(汉志。术上有律字。)
天地。康节言天依形地附气。(地之形。天之气。)伊川云。测景以三万里为准。若有穷云云。(不止于三万里。而常无穷之意。)四游之说。(春东夏南秋西冬北。)无非教也。(教便是说理。天道。至教之教。)天度。(历法附。) 朱子曰天有三百六十度(一度。九百四十分。)十九分度之七。(每分。四十九分有奇。七分。三百四十六分有奇。)尧时昏旦。星中于午。月令差于未云云。(中星者。当南方之正。直午位之中者也。然星随天西转。无刻不有中星。但其法。以初昏为候。故尧典所指。即谓昏中也。月令。三统历。兼旦中而言。朱子曰。中星。自尧时至今。已差五十度。○朱子曰。按尧时冬至。日在虚。昏中昴。今日在斗。昏中璧。中星不同者。盖天有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岁有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天度四分之一而有馀。岁日。四分之一而不足。故天道。常平运而舒。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41H.gif)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41L.gif)
삽화 새창열기
历家又谓之暗虚(当日之冲。有大如日者谓之闇虚。)其上下弦。则日月近一而远三。(在卯上弦。在酉下弦。春分。月弦东井。日在奎。秋分。月弦南斗。日在角。月在前日在后也。谓月纾于前。日缩于后也。此上弦 ○历家以周天为四分。近一分远三分。)黄道者。日所行也。冬至在斗云云。(子月合宫在丑。其辰为星纪。故云在斗。午月合宫在未。其辰为鹑首。故云在井。卯月合宫在戌。其辰为降娄。故云在奎。酉月合宫在辰。其辰为寿星。故云在角。)岁星之行(止)辰星之行。(岁星。木星也。一年行一次。十二次而周天。故曰岁星。此星行一次。而四时功毕。故年谓之岁。○镇星。土星也。荧惑。火星也。太白。金星也。辰星。水星也。已上纬星也。)程子曰。历象之法。大抵主于日(止)遂立岁差法云云。(朱子曰。古历简易。未立差法。但随时占候修改。以与天合。至东晋虞喜。始以天为天。以岁为岁。乃立差以追其变。约以五十年退一度。宋何承天以为太过。乃倍其年。而又反不及。至隋刘焯。取二家中数七十五年为近之。然亦未为精密也。○虞喜字仲宁。会稽馀姚人。何承天。东海郯人。宋御史中承。刘焯字士元。信都人。开皇中。尝直门下省。沈括字存中。宋吴兴人。洛下闳字长公。巴郡人。隐于洛下。或作落。未知孰是。)以阴阳亏盈求之。(阳数于三百六十上盈。阴数于二百六十上缩。『邵子说』)声之数。只得一半数不行。盖声阳也。(正音律数。行至于七而止者。以夏至之日。出于寅而入于戌。亥子丑三时。则日入于地。而目无所见。此三数不行者。所以比于三时也。故生物之数亦然。非数之不行也。有数而不见也。此邵先生说也。盖声阳也。阳数十而三数不行也。)元城刘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42H.gif)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42L.gif)
삽화 새창열기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43H.gif)
鬼神。 怵于奇邪。(邪音邪。奸恶也。)神与气未尝相离。不以生存。不以死亡。(此说。与前后不同。疑指祭享而言也。)苌弘死三年而化为碧。(苌弘。周大夫。而疑血字。)但言气大。易何以为谓精气为神。(神。物字。)既死则魂升于天以从阳。魄降于地以从阴。(此说。但言升降之为阴阳而已。非谓从而不散也。○如此等处。人不觉而误入也。)便是答底语。(底。的字。)吾之此身。即祖考之遗体(止)苗脉之较然可睹者也。(此说。于鬼神祭享之理。甚精。)
人物之性。 未知做人做物。已具是四者。(知疑至字)气质之性。 有人性图。一拨便转。(图。疑圆字。)心。 胎之所以不杀。(杀。疑刳字。)理。 如这竹篮子相似。指其上行篾。(析。竹层也。又蔓也。谓竹篾为蔓也。)仁。 恕是分俵那爱底。(俵音表。散也。)张栻见伊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43L.gif)
杨子。 外增一踦赞。以当半日。又立一赢赞。以当四分日之一。(踦。一足也。物体之不具者曰踦。赢。益也。有馀也。四分日之一者。气盈四分度之一。)太玄经揲蓍法。(玄数三十六策。虚其三数不用也。合三十三策。而先取一策。挂左手小指间。然后中分之。先揲 以三数之 左手之策。归馀于右手无名指间。又揲右手之策。复归馀于同指间。此一扐也 又合见存之策中分之。左馀归于左手将指间。右手馀同归。此再扐也 然后数 亦以三数也 过揲之策。得七则为一。一得八则为二。一得九则为三。一此所谓再扐而后成一位者也。四位而成方州部家一首矣。)
中庸章图
序。小注。白云许氏曰。所谓详略相因者。以此支言其略。(此支。疑首章。)第一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朱子曰。率性之谓道。言道之所以得名者如此。盖曰各循其性之本然。即所谓道尔。非以此为学者之事。亦未有戒慎恐惧之意也。修道之谓教。通上下而言之。圣人之所以立极。贤人之所以修身。皆在于此。非如张氏之说也。○张云。方率性时戒慎恐惧。学者事也。张子韶中庸解。见大全)注。理亦赋焉。(赋。犹分俵均赋之意。)第八章。小注。白云许氏曰。如行两事耳。(如。知字是)第二十章。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44H.gif)
삽화 새창열기
(所以为中庸者谓此。所以不为他歧之惑。而皆至中庸也。)小注。弓六物为三等(止)春献素秋献成。(弓六物。王弓,弧弓,夹弓,庾弓,唐弓,大弓等。上中下三等。谓长短也。在司弓矢夏官。 弩四物。夹弩,庾弩,唐弩,大弩。矢八物。枉矢,絜矢,杀矢,鍭矢,矰矢,茀矢,恒矢,痹矢。形法定曰素。饰治毕曰成。在槁人。 干,角,筋,胶,丝,漆。六材也。在弓人。)小注。袁氏曰。此言不豫则废之事(止)即废也。(豫。指立诚而言。诚既立则身已诚矣。由是而事亲则顺。交友则信。事上则获。而民亦治矣。袁氏说。恐未然。)小注。朱允升曰。当为第三大节。(三疑二字。)第二十五章。小注。吴伯章上下注云云。(吴氏说。恐误。上去无物二字。下去终始二字。又二句字作一句字。)章下图。道者自成。(道。诚字。)第二十六章。小注。草庐吴氏曰。观一小水云云。(吴氏小山小水之说。与昭昭撮土之义少异。盖谓大山大水。而于一处观之。但见一拳石一勺水而已。)小注。白云许氏又曰(止)不以辞害意。(此说恐非朱子本意。)第二十七章。尊德性而道问学(止)敦厚以崇礼。(温故而不知新。则无以尽精微敦厚。而不崇礼。则无以道中庸。右胡说甚精。○吐。尊 敦 。○尊德性者。致中工夫。所谓存养也。)小注。朱子曰。下五句上截。(五疑四字。)小注。士毅尝与朱允升。同深绎之云云。(倪说虽非章句本义。亦可备一说。)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44L.gif)
삽화 새창열기
第二十八章。小注。赵氏惠曰。正其字。使曰方读之。(曰。疑四字。)第二十九章。小注。饶氏曰吕氏之说云云。(按此章。承上章议礼制度考文之事。而以三重二字继之。若曰。王天下者有此三重。则可以寡过矣。详考文势。则饶说恐未然也。)第三十章。小注。陈氏曰。前言大舜(止)永嘉陈氏曰云云。(祖述者。法在其中。宪章者。道在其内。道者。内也本也。法者。外也末也。潜室陈氏之说是。律天时者。如不时不食。迅烈必变。乃其事也。仕止久速。皆当其可。乃其行也。袭水土者。如居鲁缝掖。居宋章甫。乃其事也。用舍行藏。随遇而安。乃其行也。事者。外也末也。行者。内也本也。北溪陈氏之说是。)第三十二章。小注。黄直卿云。便靠心力去思勉他。(便。更字之误。其下缺不字。)小注。白云许氏曰。前章言至诚之德。(诚。圣字。)第三十三章。小注。朱子曰。是用麻麻。(尔雅。翼麻。枲属。高四五尺或六七尺。叶似苧而薄。实如大麻子。今人绩以为布也。)
论语章图
序说小注。仁山金氏曰。此段进论语集解之疏文也。(晋郑冲传。冲与孙邕,曹羲,荀顗,何晏。共集论语诸家训注之善者。记其姓名。因从其义有不安者。辄改易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45H.gif)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45L.gif)
摈介叙立之图
삽화 새창열기
第四节小注。或问为趋而限。(限。退之误。)第五节小注。白云许氏曰。合六币与三牲鱼腊。(合。同也。与。平声。三牲。牛羊豕也。)同注。公圭九寸则璧亦九寸。(圭璧者。康成曰。以圭邸于璧之上。瑑出一圭也。邸。本也。下作璧形。上作圭形。圭。圆首者。璧。圆而有孔者。瑑。文饰也。)第十二节。小注。白云许氏曰。六丽一师。六师一趣马。六趣马一驭夫。(六。皆八字。)第十三节。小注。白云许氏曰。食用六杀。(杀。谷字之误。)第十七节。小注。陈先生曰。此章文略有未顺云云。(或问如陈说者。朱子曰。胡氏以为雉之飞也决起。其止也下投。无翔集之状。足以破此说矣。岂陈氏不见此说而言乎。先贤有定说。何必曲为之说。使人必从乎。史氏亦曰子路圣门高弟。不应如此之不达。此语亦通论也。)卫灵公。 第十章。注。夏小正之属。(传曰。何以谓之小正。以小著名也。)子张。
第四章。小注。仁山金氏曰。医如方脉诸书。(脉。脉同。)尧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46H.gif)
朱子大全
壬午封事。(十一卷) 本不则末由之弊。(本不下。缺端字。)庚子封事。 债负既足别又别生希望。(别又之别。则字。)朝廷反为之分青州郡。(青。疑诸字。或置字。)东南数十州之膏骨髓。(膏上。缺脂字。)缴进奏疏状。 前日之不思而妄发有。陛下无为使臣。(有。者字。)纳财之涂则于不于士大夫。而专又将帅。(则于之于。又字。专又之又。于字。)山陵议状。(十五卷) 偪灰伤破之馀。(灰。作仄。)以子孙而藏其在房之遗体。(在房二字。作祖考。)死者皆首。(皆。北字。)乃谓新定东顿之穴。(顿。头字。)又已迫狭之甚。不可移咸。(咸。他本。作减。)攻一穴而遍身皆劄矣。(劄。创字。)与延平李先生书。(二十四卷) 如中前书中之意。(中前之中。疑日字。)与魏元履书。 更属凌文催促。(文。丈字。)与陈侍郎书。 得窃禀假。以供水菽之养。(禀。廪字。)请复得而群言之。(群。详字。)章惇,蔡京之徒。又从而诏述之。(诏。绍字。)尚书王公。(王公。汪应辰也。)与汪帅论屯田事。 万一可而知在我者。(知。疑保字。当在而上。)与魏元履书。 州悬间合行事。以不必闻之朝廷。(以。似字。)与陈丞相书。 乃处钧慈。(处。蒙字。)已别其劄子一通。(其。具字。)其或可以奏令承教。(奏。奉字。)使乾刚不充而君道下齐。(充。亢字。齐。济字。)与汪尚书书。 言以省闱之取舍。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46L.gif)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47H.gif)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47L.gif)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48H.gif)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48L.gif)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49H.gif)
四书檃栝
易有太极之图。(上天下地日东月西者。伏羲先天卦位。易之体也。震木兑金坎水离火者。文王后天卦位。易之用也。既以水火木金为四象。故用后天易。以定八卦之位。然有体则有用。其实先天后天。其理一也。)周子太极图说。 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生阳下。缺动极复静四字。)注。不杂乎本体而为言尔。(本体。当作阴阳。○注下。缺万物化生。以形化者言也。各一其性而万物一太极也一段。)西铭图下。 不弛劳而底豫。舜其恭也。(恭。功字。)东铭图。 归咎其出汝者。(出上。缺不字。)赤子大人心图。(慎克然后心在而求心。正心。戒操然后心思而养心。尽心。○朱子曰。如何是收放心养德性。盖放心者。或心起邪。思妄念。耳听邪言。目视乱色。口谈不道之言。以至手足动之不以礼。皆是放也。收者。便于邪思妄念处。截断不续。耳目言动皆然。此之谓收。既能收其放心。德性自然养得。不是收放心外。又养个德性也。)论心之神明。 皆从知觉上说来也大。(大。疑夫字。)合虚与气有性之名也。(有。成字。)天地气质之性图。 孔子谓性相近。告子谓生之谓性。程子谓才有善不善。气质之性。所禀之性。皆气质之性也。学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4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49L.gif)
心统性情之图
삽화 새창열기
(朱子曰。心者气之精爽。○比性则微有迹。比气则自然又灵。○理是太极。动静是阴阳。○其体谓之易。其理谓之道。其用谓之神。仁义礼智。性也。恻羞辞是。情也。以仁爱以义恶以礼让以智知者。心也。性者。心之理也。情者。性之动也。心者。性情之主也。○情是性之发。情是发恁地。意是主张要恁地。如爱那物是情。所以去爱那物是意。情如舟车。意如人去。使那舟车一般。○情是会做底。意是去百般计较做底。意因有是情而后用。○好恶便是情。好好色恶恶臭。便是意。○未动而能动者。理也。未动而欲动者。意也。志是心之所之一直去底。意又是志之经营往来底。是那志底脚。凡营为谋度往来。皆意也。所以横渠云志公而意私。志刚而意柔。志阳而意阴。○志是公。能主张要做事底。意是私地潜行间发处。志如伐。意如侵。○问志意之别。程子曰。志自所存主言之。发则意也。发而当。理也。发而不当。私也。○朱子曰。心者。一身之主宰。意者。心之所发。情者。心之所动。志者。心之所之。比于情。意尤重。○思虑念虑之类。此意之属。○陈氏曰情动就全体上论。意是就一念处论。)论形气心理偏全。 木之气为肝之神云云。(朱子曰神是理之发用而乘气以出入者。故易曰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若全作气看则误耳。右释五行之神。神字。阴阳不测之谓神字亦同。)论四端不必言性。 十一十二月为冬属水。(上十字下。缺十字。)广仁说。 性乘乎气。(性。疑理字。)仲弓之佞。(佞上。缺不字。)白云许先生墓志。 荧惑入南斗句已而行。(已疑己字。)或有所间难而辞不能自达。(间。疑闻字。)天胡不整。不讫耄期。(整。疑憖字。)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5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50H.gif)
廖子晦。 廖子晦门。便只见得是一张纸。(门。疑问字。或曰字之误。)东捞西摸(止)坡公海外意况云云。(上说韩公一贬而失其常度。如见太颠而悦异教。故下及坡公事。捞。沉水取物。)潘子善。 彼圣贤者。尤不免遭此厄会。(退溪先生曰尤与冘相似。疑尤是冘。古犹字也。)潘瓜山。 只是君不曾放得下也。(语类。放作做。)程正思。 彼之邪说。如见晛耳。(退溪先生曰。如下。疑有雪字。)郑子上。 静默少言。有一二言不及躬行。(有字上。阙未字。)万正淳。 其徒有曹立之,万正淳者云云。(其徒亦多主先入。不肯舍弃者。万,曹二君。)陈才卿。 公门无一日心在上面(止)便是整年心。(门。疑问字。整。疑数字。)便被他恁地炒。(炒。熬也。)却恐硬差排不得。(差排。犹安排也。)刘履之。 一之问存养多用静否。(一。疑履字之误。)潘立之。 其支子只用牌子云云。(此语。与他论不同。不知何说。)吕子约。 不知誵讹在甚么处。(誵。退溪先生曰。当作殽杂也。)余国秀。 亦足以见其说之未深矣。(说。玩字。)林一之。 凡有文字。(退溪先生曰。有。疑作看字。)郭子从。 既除服而父之主(止)自当先迁也。(疑并丧而父丧先除。)郑景绍。 大湖保伍。乃为强豪所挠败。官府不足。(伍下。有施行有绪四字。败下。有深可叹惜四字。)陈彦忠。 彦忠到。却说合在风雩右手僧寺菜畦之中云云。(此指书院面势。中下。有背负亭脚。面对笔架等语。)杨伯子。 尊德性道问学云云。只从此下功夫理会云云。(此项。说学者用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5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50L.gif)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5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51H.gif)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5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51L.gif)
芝山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5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3A/ITKC_MO_0233A_A055_552H.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