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x 页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附录二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24H 页
行状[承旨崔有海]
   本贯丰德府德水县
  赠效忠仗义迪毅协力宣武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议政兼领 经筵事德丰府院君,行正宪大夫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兼忠清全罗庆尚三道水军统制使。谥忠武李公。
  曾祖兵曹参议讳琚。
   
妣临陂陈氏。父县令世蕃。
  祖平市署奉事 赠户曹参判讳百禄。
   妣草溪卞氏。父生员諴。
  考秉节校尉 赠纯忠积德秉义补祚功臣议政府左议政德渊府院君讳贞。
   妣草溪卞氏。父守琳。
公讳舜臣。字汝谐。德水人也。肇以望族。闻者有敦守。官至中郎将。曾祖琚。兵曹参议。祖百禄。平市奉事 赠户曹参判。考贞。 赠左议政封德渊君。以公贵也。母卞守琳之女。以嘉靖乙巳三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24L 页
月初八日子时生公。卞夫人梦觌参判公。以必贵期。以舜臣名。因异而名之。卜者曰。行年五十。当仗钺北方。自龆龀。豪宕不羁。挺挺有大气岸。与群儿游。作战阵状。推公为帅。指顾造次。井井可观。从诸兄业诗书。不肯竟事投笔。挽强御骏。侪流莫及。丙子春。标虎榜。讲武经黄石公。考官问张良从赤松子游。则良果不死耶。公曰。有生必有死。理也。纲目。书壬子留侯张良卒。则安有从仙不死者耶。考官惊服。以新 恩荣先垄。见石人颠。命下厮起之。众不能动。公独扛而建之。处静不竞名。世无知者。柳西厓从幼与之游。每以大将才许之。栗谷掌铨闻名。因西厓要一见。公曰。吾与栗谷宗姓也。义当相厚。而见于掌铨时。则不可。竟不往。冬。除咸镜道童仇非权管。时李公后白为方伯。巡到列镇。杖边帅才荒者。及到本堡。遇公甚款。公因规刑威颇重。方伯笑纳之。己卯。归仕训鍊院。时有兵部郎中。以所亲欲越转参军。公守规不许曰。卑者迁。高者滞。于公蔑矣。法不可改。郎中虽劫以威。公终不屈。庚辰九月。为钵浦万户。方伯孙轼信谗将抵罪。巡到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25H 页
召公讲阵书。使图阵形。见公落笔有法度。与语益奇之。遇以礼。左水使成镈。欲斫取官庭梧桐。公不从曰。此乃公家物也。栽之有年。一朝伐之。不以公而以私。可乎。水使怒。亦不敢遂。后水使与方伯。会议殿最。欲下公。都事赵宪阁之曰。详闻李某绩冠一道。宁尽贬列镇。李某则不可贬。壬午。因事罢归。癸未秋。为南兵使李𢧳军官。行军首北。公麾军出自西门。兵使怒诘之。公对曰。西金方也。于时属秋。于义主肃杀。故出于西门。古也。兵使悦。冬。转乾原权管。时孽胡于乙只乃扰边。 朝廷忧之。公设奇计要而擒之。兵使金禹瑞忌其功。 启以不禀主将。 朝廷将褒旋止。十一月。丁外忧。丙戌正月。服阕。以司仆主簿。出为造山万户。时虏猾方殷。故举公责重。仍管鹿岛屯田。公以兵孤屡请添防。而兵使李镒不许。八月。贼来木栅围数匝。有衣赭者前焉。公射中之。贼却。公与李云龙追跐之。夺还被掳人六十馀口。公亦中矢。潜拔其镞。李镒欲罪公自解。庭诘之。公将入。公友宣居怡泣谓公曰。饮酒镇心。公曰。死生有命。饮酒何为。公就供曰。我以兵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25L 页
单屡请加守。而兵使不许。公牒犹存。况我力战退贼。追还我人。欲断以败军何据。镒不答良久。因系而驰闻。 上令白衣效功。冬。从时钱之役放归。时 朝廷简不次擢用者。公居二。己丑。全罗监司李洸 启为本道助防将。十一月。除武兼宣传官。十二月。出为井邑县监。以兼官到泰仁。时泰仁久旷。文案堆积。公刬决如流。民呈御史请管泰仁。庚寅七月。擢为高沙里佥使。又升为满浦佥使。台谏以骤升 启止。辛卯二月。移为珍岛郡守。即升为加里浦佥使。又未行。荐为全罗左水使。时有友梦见大树参天盘地。万民依其树。根将拔。人以身扶。谛视则公也。以比文天祥擎天之梦。公莅任。知倭将猘。锻戈镕锁。以待不虞。创智作大船。船上覆以大板。板上置十字细路。以容人行。悉以锥刀布之。四无着足处。前龙头。后龟尾。皆有铳穴。前后左右各六。以放大丸。遇贼则编茅覆上。以掩锥刀而为先锋。贼欲登船则离锥刀。欲来掩则一时铳发。所向莫不披靡。大小战。以此收绩者甚夥。状如伏龟。名曰龟船。时 朝廷因申砬启辞。罢舟师而专陆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26H 页
战。公驰 启。以为遮遏海贼。莫舟师若也。水陆之战。不可偏废。 朝廷允从。时倭拉莱,釜。将踰湖岭。公会诸将。咨战守之宜。皆以为当守本道。独鹿岛万户郑运,军官宋希立愤曰。大寇夷境势将席卷。块守孤城。讵期独全。不如进遏其锐。虽不幸而死。亦无愧臣子之义也。公悦厉声曰。我之发问者。欲探诸将之诚。今日之义。只在战。敢言非是者斩。一军慄然。五月初一日。诸将咸集。船舰廿有四艘。兵利卒精。号令明肃。初四日。抵唐浦。则庆尚右水使元均。新丧大兵。只以小舠自保。公邀给一艑。约与同事。初七日。进至玉浦。贼船三十馀艘。张旗住碇。放兵四掠。望睹我师。争促急棹。公麾兵跃入。焚陷贼船二十馀艘。时 国社西狩。捷闻于屡败之馀。朝野色喜。遂阶嘉善。二十九日夜。公梦见白叟。蹴公告以贼逼。公惊起整兵。与元均领战舰。伺敌于露梁。则贼果至。交锋未既。烧破一船。追到泗川。则遥见一阵。蛇盘于山。又十有二船。缘渚而泊。公曰。早潮已退。钜舰难进于浅港。佯北诱之。击于大洋。则可以剿之。遂鸣螺返船。贼果踵至。乃以龟船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26L 页
先之。以诸舰压之。船之覆者。贼之漂者满海。馀贼临岸叫呶而已。方战。公亦中丸。贯臂彻背。公犹手弓矢督之。事既。用刃挑出。一军惊叹。六月初一日。至唐浦。贼船二十馀艘泊于岸。楼船介于中。酋据其上。公令诸将当之。顺天府使权俊。以片箭颠其酋。遂全船获之。得金扇。右书曰羽柴筑前守。左书曰龟井刘矩守。升中曰六月初八日秀吉书。战罢少憩。又报贼急。公令诸军曳所捕贼将楼船出洋中。近贼见而火之。贼咋而遁。是夜。军有虚惊。公牢卧不动。良久乃定。初四日。全罗右水使李亿祺带二十五舰。引诸将来会。军势遂振。初五日。至固城唐项浦。公遣哨船侦之。才出海报变。即连橹而进。则贼船布阵于召所江。有一楼舰。垂黑帐树青盖。公知贼酋峙岸。佯败左次。楼船兀出。诸军挟攻陷之。酋亦落于一箭。遂焚船一百馀艘。斩贼二百十馀级。溺者伤者中箭而仆者无算。事闻。阶资宪。初七日。朝至永登浦。贼在栗浦。望见我兵。遁向南洋。公令诸将攻其尾。金浣,李梦龟,郑运等。各获一船。得三十馀级。十四日。搆启书一封曰。臣以万舰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27H 页
百将之兵。某日发行。直捣日本云。不封投贼路。以疑贼心。七月初七日。公与元均,李亿祺等会兵露梁。闻贼将犯湖南。遂进兵见乃梁。则贼船七十馀艘下营浅港。公曰。此非耀武之地。出残兵以饵之。贼果追之。至闲山海阔处。乃回兵向敌。奋棹而趋。鼓噪崩之。炮箭雷驰。兵焰蒸空。射而歼之。鏦而斩之。万戟交辉。腥血满海。七十三艘。顷刻沦没。馀贼陆走者。仅四百馀。时贼难舟师。而有平秀家者大言自当。仍败于此。后有被掳人自贼中来言。倭阵相唁曰。此败死者九千馀人云矣。初九日。闻馀贼依安骨浦。公与元均等领兵齐到。则乃来援闲山之贼也。裹船以铁。掩以湿绵。负固不敢出。公督诸将迭战。日暮雾暗。贼乃潜遁。只追破四十馀船。是役。馘者二百馀级。军声大振。进阶正宪。九月初一日。公与元均,李亿祺,丁杰等计曰。釜山。贼之喉也。进而扼之。贼必失其据。遂进逼釜山。则贼惊于屡败。守壁飞丸。郑运死之。遂破空船百艘而还。时倭贼狺窥湖南。公遂移阵闲山。以当其冲。海交山脚。内可藏船。外不窥中。而倭必道是而南侵。故公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27L 页
乃军焉。后 天将张鸿儒登眺曰。真制敌之胜地也。八月。 朝廷以公为三道水军统制使。元均以先进。耻受制于公。公虽优容。猜疑自此始。公以屡胜生骄戒诸将。以军饷不继为己忧。收鱼盐。勤屯农。转货治饷。若救饥渴。不逾数月。大饟有裕。募鍮民间。广铸火器。器械亦精。癸巳。疠气大炽。死者相继。公定官收瘗。设坛致祭。或感异梦。一日。公亦遘疠。痛几浃旬。危坐裁事。或请休养。公曰。与贼对垒。胜败决于斯须。为将不之死。则不可少懈也。乙未八月。李相元翼以体察南下。水军各有投状。李相卷而次晋州。与公商兵事。因令公裁断。公敏于剸决。咸得其宜。李相才其为。李相入察闲山阵。将还。公曰。军情必谓相公有犒赏。今无所惠。则恐缺众望。相公曰。奈吾无备何。公曰。俺已办之。请以相公命饷之。相公大喜许之。一军尽欢。时有言清正自日本再逞。当逆攻之。 朝廷命公因机制之。公知其诈。守便宜持难。元均从中媒糵。 朝廷论以纵贼拿公来。以元均代公。即籍军饷九千九百馀石。火药四千斤。铳筒四百柄。付均。李相驰 启。以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28H 页
为李某。诸贼所惮。临危不可易将。 朝廷不之许。一路民庶。莫不号哭曰。万民自此鱼肉矣。既对狱。 上释之。以白衣责功。既出。丁内忧。成服即行。七月十六日。元均败。李亿祺死之。元帅遣公入晋州。收散兵。 朝廷复以公为统制使。公自晋州至宝城。将士稍集。得精兵百馀。到会宁浦。则庆尚水使裴楔。只有战船八艘。又得鹿岛船一艘。公问楔以计。楔以为宜舍舟登陆。助战自效。而 朝廷亦令合兵于陆战。公 启曰。壬辰后贼不敢南劫者。实以舟师沮其势也。今若撤舟师。则贼必由湖达汉。只凭一帆风。此臣所惧也。今臣战船。亦有十二。臣若不死。则贼亦不敢侮我矣。二十四日。至于兰浦。有贼八船。欲袭之。公挥旗而进。贼乃退遁。九月初七日。贼船十三。乘夜将侵。公应声整船。以炮出兵。贼知不可动因退。十六日。贼船三百馀艘。由鸣梁。直趋我阵。帆橹荡海。而我国舟师。只十艘。众寡不敌。诸将莫不憯。皆欲退全。公独有必死心。下碇洋中。而挥诸将御之。贼覸大将所在。以百三十馀艘围之数重。分兵交战。有泰山压卵之势。而公援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28L 页
枹独立。大呼厉气。人莫不致死。诸将少退者。先磔以徇。佥使金应諴突于前。巨济县令安卫援于后。公厉声曰。安卫安卫。汝以退为生地耶。抑将伏军律耶。安卫遂直撞其锋。三船之贼。蚁附几陷。卫亦殊死战。故贼船因没。贼气少挫。公督战益严。诸将迭进。贼船三十馀艘糜碎。贼不敢支。解围而遁。有衣锦之贼。漂海降倭俊沙指之曰。此乃安骨浦倭将马多时也。公令钩致斩之。先是。公受命荡残之馀。军无见粮。秋服无备。公见避乱船云合。令曰。今大贼扼海。万无偷生地。汝等从吾言则生。否则危矣。皆曰惟将军命。公曰将士饥寒已极。难以戡敌。汝等捐馀衣出馀糇。分救我军。则此贼可讨。汝命可活矣。众皆从之。遂得衣饟。以赒将士。及将战也。遂使避乱船。列碇遥海。以为后援疑兵。贼谓兵势更张。不敢再犯。捷闻也。 上大喜。示杨经理。经理咨曰。近无如斯之捷。吾欲挂红。远未果焉。送红段银子若干以褒之。 上教扬其绩。议升崇政。言者以为公爵位已崇。事既无可酬。遂止。官诸将。戊戌三月十七日。移镇康津古今岛。南民倚公来集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29H 页
者万有馀家。军势甚壮。时 天兵大至。刘綎将苗兵万五千。阵顺天之东。都督陈璘提水兵五千。来合公阵。而倭酋平行长据顺天之倭桥。距百里而军。 天兵颇剽民。公命撤庐舍。示以移阵意。都督怪询之。公对以民不得聊生。都督大惊。令公便宜行令。公见侵掠者。遂绳以军法。 天兵不敢纵。十八日。闻贼犯鹿岛。公与都督。进船于金堂岛。则只有三贼船。见我师先遁。公令鹿岛万户宋汝悰。八船伺于折尔岛。都督亦留三十馀船。公与都督乃还。觞于运筹堂。俄而。宋汝悰来献大船及馘六十九级。 天兵千总以未战告。都督大怒。将斩之。公解之曰。老爷以 天朝大将。来讨小邦之雠。阵中之捷。即老爷之绩。我当以首功归之老爷。出师未久。奏肤 天庭。不亦善乎。都督大喜。益重公。公具由启闻。 上以为光于 天将。嘉谕之。都督惯见公号令节制。有古名将风。言必以李爷而不名。临敌则来会公船。指挥让于公。九月。与都督进兵左水营。闻獐岛峙贼粮。遣兵多取。焚其未尽输者。二十一日。公遣海南县监柳珩进尝贼阵。只斩八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29L 页
贼。以潮退还。十月初二日。约与刘提督水陆齐举。舟师进战。刘提督后不进。佥使黄世得死之。初三日。方酣战。公见潮退。姑令都督回船。都督不觉。沙船十九。果滞浅湾。贼围之重。公出七船。拣缮兵以授戒曰。贼见挂舟。必欲乘机并取。汝等力战自保而已。七船依令全归。沙船皆没。时倭酋秀吉已殪。日本争立未定。故贼将急于撤归。平行长患舟师牢海。心请与和。信使币交道。都督欲许之。公曰。此贼于小邦。既有不可同天之雠。于 天朝亦有必诛之罪。都督反欲以贿图和。都督惭。谕遣倭使。后贼又遣亚将于公。欲贻铳剑。公曰。自壬辰锄贼。获铳剑与山齐。安用受敌人赠遗为。贼将无辞。后贼以剑乘要都督。都督谓公曰。我欲姑舍行长。先讨南海之贼。公曰。南海贼。皆被掳而胁从者。非真贼也。 皇上所以命讨贼者。欲救小邦人命。不刷还图。反欲夷之何。都督虽怒。不果。十七日昏。行长举火。与南海贼应。十八日。南海贼舣严木浦。昆阳,泗川贼舣露梁。舳舻蔽海。其锋锐甚。公与都督密谋夜攻。二更。自猫岛发。四更。到露梁。衔枚卧鼓。潜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30H 页
师进贼。未及有备矣。公焚香祝之曰。此雠若除。死且无憾。俄有大星陨海。见者异之。两军合势。扬橹直冲。触兵者碎。应弦者倒。达夜交战。贼救死不暇。奋死心围都督益急。公麾诸将解之。躬冒矢石。督战彻朝。黎明。公中丸逝。临绝。戒勿言丧。仍令兄子莞等。麾督不少弛。诸将益用命。贼遂大败南走。战罢。都督闻公丧。颠躄大恸曰。国事无可与有为。以数百金赙之。 上遣官致吊。赠右议政。录功为宣武功臣一等。公娶郡守方震女。生三男一女。荟。县监。䓲。司果。葂。不幸死。女嫁洪棐。庶男。薰,荩。孙男一人。之白。葂有武勇才。丁酉在牙山。猝遌乱贼死之。后公在古今岛。梦见葂来号曰。杀我贼擒矣。其报之。公觉问军中。则果有新捕贼。令问作贼颠末。果是杀葂者。遂命斫之。公严重有威风。爱人下士。恩信著明。识量渊懿。不色喜怒。尝曰。丈夫生世。用则效死以忠。不用则耕野足矣。若媚要人窃浮荣。吾耻也。尝因试射。有冢卿见公矢房而欲之。公曰。是何靳。但取之献之。人谓斯何。缘一微物。以来污名。则于义奚若。冢卿器之。守井邑也。都事曹大中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30L 页
有书。公亦有答。后大中罹逆祸。公札在文书搜检中。金吾郎与公相识。欲为公去之。公曰。昔与都事。只相问寒暄而已。已在搜中。私相拔去。恐有不安于心者。其不动祸福如此。在乾原时。戍北武弁。闻丧欲行。患无乘。公曰。吾虽素昧。匍匐之救。何间相知为。遂与所乘骑。为守令。抚育亡兄遗孤。或以滥率非之。公泫然曰。吾宁得罪国法。不忍舍此无依。闻者知仁。及为大将。刑赏必信。不以亲疏上下之。群下畏服。每约于诸将曰。斩一䤋。可射累贼。不上首功。惟督射捷。累收功者以故也。及闻 大驾西狩。公别贮玉粒五百馀斛曰。 主上若渡辽。则吾当引龙骧。浮于海以迎 大舆。天若助命。则可期恢复。虽或不幸。同死国境可也。其在重镇。色无所近。寝不解带。鸡戒即兴。或与人运策。或稽古事。而自奉甚薄。淡如也。战胜之赏。必散诸部曲。十一年掌重兵。不以秋毫屑家事。子女嫁娶。虽过时不恤也。其恩暨亡兄孤寡。则优己出远甚。尝与元均有间。流言放纷。公戒子弟曰。若有问者。只对曰罪可贷也。子弟尝见公刑人曰。此人之罪不可弛。公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31H 页
徐曰。刑罚自有律。不可以人言低仰。况于子弟之道。当以生道救人。不可以重刑赞言也。在海镇有诗曰。水国秋光暮。惊寒雁阵高。忧心辗转夜。残月照弓刀。观者赏其忠云。
 余奉使南徼。驾战舰。由见乃梁入巨济。望闲山。公之英风豪魄。若睹彷佛者。吁。天之产此毒蛮也。若不限大海而僻其土。则想必累血于东方。而壬辰之猾。若非李公率大艑而鏖之。东民将混为斑衣。创智龟船。摧坚夷众。若拉朽然。此天地爱民。必生此人而济其难者耶。若使贼肆大铳而触之。火而攻之。则将何以制之。惜乎。公之所以运筹者。必有在矣。九原不可作。呜呼悲矣。
谥状[大提学李植]
公讳舜臣。字汝谐。李氏。本德水县人。自高丽典法判书劭始显。历三世至本朝。有领府事弘文馆大提学边。以文学进。 赠谥贞靖。生通礼院奉礼讳孝祖。奉礼生兵曹参议讳琚。仕 成庙,燕山两朝为台官。弹劾严正。有虎掌令之号。生讳百禄。平市署奉事 赠户曹参判。参判生讳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31L 页
贞。秉节校尉 赠纯忠积德秉义补祚功臣议政府左议政德渊府院君。配 赠贞敬夫人草溪卞氏。嘉靖乙巳三月初八日。生公于汉城乾川洞里第。方㝃。夫人梦。参判公告曰。生男必贵。宜名舜臣。遂以名之。儿时英爽不羁。与群儿戏。常作战阵状。群儿推为元帅。闾里有不快意。辄陵挫之。里人畏之。及长。折节恭谨。读书通大义。然不屑佔𠌫业。遂从武举。骑射绝伦。虽游于武人。高简静默。口无亵言。侪流咸惮出其下。万历丙子。中第。当试武经。讲说张良辟谷导引事。与先儒所论合。考官大异之。既出身。绝意进取。不事干谒。权知训鍊院奉事。兵曹判书金贵荣有孽女。欲与公为妾。公曰。吾初出仕路。岂宜托迹权门。立谢媒人。李文成公珥为吏判。闻公之为人。且欲叙同宗。因人求见。公不肯曰。同宗则可相见。在铨地则不可见。调童仇非权管。秩满。还仕训鍊院。为忠清兵使军官。栖屑卑厄。未尝屈意徇人。主将有非违。辄尽言规正。清约律己。一芥无所私。转钵浦万户。水使成镈。欲伐馆舍桐木为琴材。公拒之不许。水使大怒而不敢取。俄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32H 页
而见忤敬差官。被劾罢归。叙为乾原堡权管。有贼胡于乙只乃久为边患。公到任即设奇诱致。生缚以献。兵使嫌其事不由己。反以擅兵请罪。朝廷内嘉其功而赏不行。例升参军。丁德渊公忧。服阕。升司仆寺主簿。选授造山万户。时方伯建议设鹿屯岛屯田。付公兼管。公以地远兵少为忧。屡请添戍。兵使李镒不许。及秋熟。虏果举兵捣寨。公挺身拒战。射仆其酋。虏即捲退。公追击。夺还被掳屯卒六十馀人。兵使欲杀公自解。陈刑具将斩之。军官等环视泣诀。劝饮酒压怖。公正色曰。死生命也。饮醉何为。即就庭抗辨。不肯署状。兵使意沮。止囚而闻。 宣庙察其无罪。命从军自效。俄以击反胡献级蒙 宥。全罗巡察使李洸。辟为军官曰。以君之才。何抱屈至此。奏为本道助防将。还为武臣兼宣传官。己丑春。拜井邑县监。甚有治声。都事曹大中。辞连郑汝立逆狱。被追诣理。金吾郎搜取文书。见公有答问书。密语公欲去之。公曰。吾书无他语。且已在搜中。不可不上。竟无所坐。大中之柩过邑前。公具奠哭送。人有诘者。公曰。曹公不服而死。其罪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32L 页
不可知。才经本道使客。未可恝视也。郑相彦信亦系狱。公适随牒至京。以其为旧师也。诣狱门候问。闻者义之。备局选武臣可合不次擢用者。公预焉。盖柳文忠公成龙。与公同闬。雅知公之贤。力荐于 朝也。庚寅。升高沙里佥使。台谏论其亟迁。寻进阶堂上。除满浦佥使。又论其骤升。改正仍任。辛卯。迁珍岛郡守。旋除加里浦佥使。皆未赴任。擢拜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是时。倭衅已启。而朝野晏然。公独深忧之。日修备御。铸铁锁。横截镇口海港。创作龟船。其制如伏龟。上覆以板。钉以锥刀。使敌人不得登蹋。藏兵其底。八面放铳。以此为先锋。烧撞贼船。常以取胜。壬辰四月。倭寇大至。先陷釜山,东莱。由岭南向京师。公欲移兵击之。麾下皆以移镇赴他道为难。惟军官宋希立,万户郑运议与公合。公曰。今日之事。惟当击贼而死。敢言不可者斩。遂会诸镇堡兵于前洋。戒期将发。会庆尚右水使元均。尽丧舟师。遣人请援。公即引兵往赴。玉浦万户李云龙,永登万户禹致绩为之导。至玉浦先破倭船三十艘。至固城。闻贼入京。 大驾西行。公西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33H 页
向痛哭。引兵还营。均等复请兵。进至露梁。破倭船十三艘。追至泗川。公左肩中丸。犹不释弓。终日督战。战罢。军中始知之。莫不耸动。六月初。遇贼于唐浦。有贼大酋驾层楼画船。金冠锦袍。器仗甚鲜。公一鼓薄战。以筒箭射殪其酋。馀贼尽歼。日午。贼船又大至。公以所获楼船置前。去贼一里馀焚之。船中火药暴发。响焰腾震。贼又败退。已而。全罗右水使李亿祺悉舟师来会。合战于固城前浦。贼酋驾三层楼船。拥青盖。对战即射杀之。破三十馀船。馀贼登岸而走。自是屡战皆捷。贼敛兵远遁。遂与亿祺还营。贼复自梁山向湖南。公复进兵固城见乃梁。遇贼船蔽海而至。佯退诱贼。至闲山岛前洋。还兵大战。炮烟涨天。尽破七十馀艘。贼大酋平秀家脱身以走。将卒死者几万人。倭中震动。贼又自安骨浦来援秀家军。船械加严备。公逆击之。烧破四十馀艘。进击釜山屯贼。欲覆其根本。贼登高结寨以自固。遂烧空船百馀艘而还。时倭兵弥满诸路。官兵,义兵连败。莫敢枝梧。独公连奏大捷。 上嘉之。三加阶至正宪。下 教书褒美。公以本营地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33L 页
势偏左。请移镇闲山岛。控制两道。岛在巨济县南。乃两湖水路咽喉也。 朝廷遂置水军统制使。公以本职兼领之。统营之设始此。初元均以单舸。控于公联名奏捷。而 朝廷察公功大。升至统制。均耻出其下。始贰于公。公每优容之。而均粗暴肆忿。不遵节制。公恐误大事。引咎乞递。朝廷不得已而移均忠清兵使。均积憾不释。缔交朝贵。搆诬公百端。倭将平行长。曾以马岛事我国。至是。先驱入寇。惭见我人。诈请通款。 朝廷。欲脱出被俘 王子。使庆尚兵使金应瑞。往复议事。平秀吉因此行间。使行长麾下要时罗。密报曰。和事不成。全由清正主战。今方再来。若令舟师还击洋中。止杀此人。则兵自罢矣。仍指言清正船旗牌彩色。 朝廷大惑之。促公进击。如行长言。公以其言诈谖不可测。守便宜持难者数日。要时罗又来言。清正已过海泊岸。舟师何为失此机会。于是。台谏交章。劾公以逗遛之罪。体察使李元翼。明其不然。柳相嫌不敢救。盖是时朝论已歧矣。 上遣侍臣廉问。侍臣亦党于均。反实以闻。丁酉二月。公被追就拷。将置重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34H 页
典。郑相琢白于 上。言舜臣名将。宜赦罪责效。上亦念其功劳。特原之。 命从军自效。时母夫人卒于牙山。公便道奔哭。成服即行。叹曰。吾一心忠孝。到此俱丧矣。军民遮拥号泣。远近嗟惜。元均代为统制。尽反公军政。公在镇作运筹堂。与将士会议其中。卒徒皆得自通。均以贮其妓妾。围以篱障。酣饮不省事。捶楚残虐。一军离心。皆曰。贼至惟有走耳。要时罗又来言大军方渡海。可遮击也。 朝廷又谕均促战。均既反公所为。不敢言其难。是年七月。悉众前进。倭船左右诱引。使之自困。乘夜掩袭。军溃均走死。百馀艘士卒皆没。而闲山遂陷。公所储置资粮兵械为数年之资者俱烬。公之得罪。均之败亡。皆倭谍使之也。盖贼先据釜,莱地方。与对马岛形势相应。一帆直渡。我兵虽进。避而不战。迂泊于左海。与西海水路。控扼之势差异。我军之不得遮绝以此。而 朝廷但见舟师屡捷。责以必战。均亦知其必败而卒取败。皆遥制之失也。闲山既败。贼由西海下陆。进陷南原。两湖已不可守矣。都元帅在晋州。遣公收拾馀兵。俄复为统制使。公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34L 页
以十数骑。驰入顺天府境。得兵船十馀艘。稍收亡卒数百。败贼兵于于兰岛。 朝廷以公兵弱。使登陆进退。公奏曰。臣一登陆。则贼船由西海直上。京师危矣。 上从之。时湖南避乱士民百馀艘。散泊诸岛。恃公为蔽。公与之约束。团聚列于军后。与为声势。独以十馀艘。前迎贼于珍岛碧波亭下。贼船数百来袭。势若山压。公不为动。一字整阵。炮矢四发。贼兵披靡。巨济县令安卫引船欲退。公立船头。促遣小艓。命取安卫头来。卫遂进船殊死战。贼大败。擒斩其名将马多时。军声复震。捷闻。 上欲升阶崇品。言者以公爵秩已高。止赏诸将以下。杨经理在京。亦送银段慰赏。时陆路被兵。粮运不继。军中患之。公一夜檄告避乱诸船。诸船既倚公为重。争自助输。并致衣服。士卒赖以饱暖。公虽起复从戎。犹素食。日数溢米。筹画调度。夜不就寝。形容顿瘁。 上特遣使谕旨从权。仍给滋味。公涕泣勉受。戊戌春。移镇康津古今岛。募民屯耕。南民襁属归之。遂为大镇。是秋。都督陈璘领水兵五千东来。陈悍骜。 上忧公失欢。密谕以善待。公盛具威仪。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35H 页
迎于远岛。至则大设宴犒。汉人皆喜。然犹抢夺闾店。我人骚然。公忽令军士。毁撤屋盖。搬衣囊下船。陈惊怪使人问之。公曰。 天兵之来。如仰父母。今见暴掠。士卒不堪。各自遁避。我为大将。不能独留。将移他岛故也。陈大惭惧。即诣公摧谢。挽留甚诚。公曰。大人若听某言。某即留耳。陈曰。当一从公言。不敢违。公曰。 天兵以陪隶视我人。即无忌惮。大人幸许某便宜禁断。则两军相保无事矣。陈许诺。其后汉人犯禁。公辄绳治之。岛中妥帖。鹿岛万户宋汝悰。与汉船俱进击贼。获船六只。首级七十。汉人无所得。陈方与公接宴。闻之惭怒。公曰。大人来统我军。我军之捷。即 天兵之捷。何敢私焉。请尽纳所获。愿大人悉以奏闻。陈大喜曰。素闻公东国名将。今果然矣。宋汝悰失望自诉。公笑曰。贼首乃腐胔也。与汉人何惜。汝功自有。吾状奏。汝倧亦服。自是陈察公治军制胜。节节钦服。借我板屋大船自驾。军务大小。动必咨访。每言公非小国人物。若入仕中朝。当为天下上将。何自困于此。上书 宣庙。言李某有经天纬地之才。补天浴日之功。语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35L 页
虽不中。盖心服也。陆军提督刘綎。以苗兵来。与陈相约夹攻行长。舟师进战港口。胜负未决。刘师违约不应。盖行长已闻关伯秀吉死。亟谋撤退。而畏我舟师阻前。啖刘以利。故缓其攻。又潜款于陈。求假道甚切。陈亦中其贿。欲许之。公用木片。密书投示。讽刺其非。陈赧然而止。行长知之。又遣使于公。遗以铳剑。公峻辞却之。倭垒方绝粮。赖与汉人往来。颇买汉粮。遂闭营不出。陈惭失利。欲舍行长。往击南海贼。促公先发。公力争不从。行长又困。请援于泗川屯贼。举火相应。泗川贼。即萨摩州军也。强勇无敌。持重不战。必于兵势最重处用之。见行长急。悉众而至。是夕。大星陨海中。军中怪之。公与汉船。迎战于露梁。自夜至朝数十合。贼兵败却。公忽中飞丸而卒。公之侄莞有胆勇。即抱尸入房。匿不发哭。举旗督战如故。舟中皆不知。都督为倭船所围。我军救之。日午。贼大败走归。行长以其间出舟外洋遁去。陈遣人劳公。舟中已发丧矣。都督闻之。自仆于椅下。击地大痛。两阵皆哭。声殷海中。 上遣官吊祭。特 赠议政府右议政。柩返牙山。一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36H 页
路士民。号泣设祭。千里不绝。明年。葬于先垄之次。部曲请于朝。立祠水营。 命赐额忠悯。巨济兵民。亦建祠以时祷祀。湖南人。立碑于东岭。以寓悲慕。甲辰冬。始修壬辰以来战功。以公为第一。加 赠左议政。赐效忠仗义迪毅协力宣武功臣录券。封德丰府院君。遣官告祭。锡土田奴婢。哀荣之典备矣。公娶尚州方氏。封贞敬夫人。有三子。长荟。县监。次䓲。正郎。次葂。有才勇好兵。公每称其类己。丁酉秋。随母在牙山。遇贼斗死。一女适士人洪棐。庶出男二人。曰薰。曰荩。皆中武科。不得官。公居家有笃行。二兄先殁。公伤悼甚抚育孤侄。婚嫁赠遗。先于己子。其操守贞介。屹然壁立。虽文学之士。绳墨自律者。有不能及。训院之仕。武职最下。而公处之怡然。惟直己而行。柳相腆见公有好㨾箭筒求之。公谢曰。此一筒甚微。而小人之纳。大监之受。害义大矣。柳相愧屈。兵曹正郎徐益。气豪好胜。侪辈皆惮之。常欲越迁训鍊院参下官。公据法争之。益不能难。当下狱议律。有胥吏告云。有行贿蹊径。可以缓死。公怒叱曰。死则死耳。何可苟免。由其自守不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36L 页
阿如是。故半世落拓。世莫能知。及遭乱著庸。诚格 上下。而犹不容于世议。中陷刑狱。亦以此也。然公之发谋制事。举无遗策。奋勇决机。前无坚敌者。岂非平日所养者为之本乎。其治军简而有法。不妄杀一人。而三军壹志。莫敢违令。虽负气倔强者。望风自屈。其临战。意思从容。常有馀地。见可而进。持难而退。必三吹打。耀兵而旋。故身死之日。纪律节度。犹自若。卒以取胜。其在阵。远斥候。严警卫。贼来必先知之。士卒服其神明。每夜休士。必自理箭羽。常以空弮与射士。必待贼船逼前。然后散箭与之。又自操弓齐射。将士虑公复创于丸。扶掖谏止曰。何不为国自爱。公指天曰。我命在彼。岂可令汝辈。独当贼乎。其以死勤事素定者如此。呜呼。 国朝将臣在平世。遇小敌树勋立名者多矣。若公则当积衰讳兵之后。遇天下莫强之寇。大小数十战。皆以全取胜。蔽遮西海。使贼不得水陆并进。以为中兴根本。则一时勋臣。宜莫尚焉。至其立身之节。死乱之忠。行师用兵之妙。综务辨事之智已试而可见者。虽古之名将贤帅代不出一二者。无以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37H 页
过也。公之事迹。朝野多记载。其在军民追慕思咏者。不可殚举。今姑掇其大略为此状。敬告于太常。以备易名之考焉。
全罗左水营大捷碑[领议政李恒福]
在昔壬辰。南寇匪茹。连舻泛海。由岭而湖者。其蔽曰闲山。其界曰露梁。其阨曰鸣梁。若失闲山。露梁不守。直蹙鸣梁。畿辅摇心矣。畴克有庸。式遏三险。越乃元侯。统制李公。日 君乏使。命余视师。临发。有 教曰。故统制使臣李舜臣。其勤王家。捍卫我南藩。无禄。大命陨坠。予惟宠嘉之。庙宇不立。无以劝忠。汝往钦哉。臣受 命而退。稽诸祀典。以死勤事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玆惟贞哉。载在故府。追惟乱初。公职在湖南。官守有限。以国害为深羞。邻灾为己忧。踰南海蹈寇地。玉浦之战。露梁之战。唐浦之战。栗浦之战。闲山之战。安骨之战。焚烧贼船二百二十馀艘。斩首五百九十馀级。溺水死者。又不记其数。贼死咋不敢近公寨下。因阵闲山。以遏贼冲。至于丁酉。代斲血指。闲山败没。于是。舟师败将奔卒及南土之民。举咨嗟一口齐声曰。李统制若在。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37L 页
岂使此贼窥湖南一步地。 朝廷急而求公。再莅前职。公单骑召收。进阵鸣梁。猝遇夜袭。用少致死。以十三新集之舰。当大万蔽海之寇。破船三十。贾勇以前。贼遂退遁。戊戌。 天朝大发兵来援。水军都督陈璘与公合阵。奇公之为。必称李爷而不名。其年冬。贼合势大来。进至露梁。公自领锐师。先尝其锋。 天兵夹进。与公掎角。是日鸡鸣。冯夷启道。蜚廉戢威。四维褰举。轸乃晓中。两军齐作。千帆飞舞。公先跃入。乘锐崩之。贼乃蚁溃。救死不暇。鼓音未衰。将星沈彩。公于黎明。中丸而颠。犹戒众讳言死曰。恐我师熸也。提督闻之。以身投于船者三曰。无可与有为矣。天兵亦却肉不食。南民奔走巷哭。操文以祭之。老幼遮道而哭者所在如一。呜呼。若公者。可谓以死勤事。能捍大患者非耶。宜其勋为元臣。爵为上相。锡之茅土。形图麟阁。食报无穷。又使英雄永抆危涕。丈夫生世。良足千古。况今受命。职当南事。敢不良图。时李统制时言。闻言感激。实主张是。凡军中将校卒伍饮公之德者。蹈舞 上恩。慷慨公死。千群雀跃。万斧电翻。不十日而工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38H 页
告讫功。后十五年甲寅。海西柳节度珩走书来。愿以露梁之事。载烈垂永。余曰。公之德在南民者。口碑不朽。公之功在 社稷者。太史有录。何事于碑。唯其处家。爱恤孤侄。恩若己出。内行之淳也。在军数年。大开鱼盐。广设屯田。军无乏绝。所得战赏。施下无馀。外行之备也。至于和易之德。果办之才。刑赏必当之勇。作人如斯。足为百世闻人。而在公则为疏节也。可略也已。铭曰。在壬辰岁。狂寇不臣。虐始于邻。列郡瓦裂。迎敌津津。若蹈无人。时维李公。其气益振。扼拊海漘。 皇耆其武。出师甡甡。命虎臣璘。列缺掉帜。玄冥司辰。贼窘而嚚。师于阨港。大战其垠。矢集脩鳞。毙蛇掉尾。毒于公身。不佑于神。露梁殷殷。维水渊沦。树此贞珉。后天不坠。公名嶙峋。维永宗禋。
鸣梁大捷碑[大提学李敏叙]
万历二十五年丁酉九月。统制使李公。统舟师。进驻于珍岛之碧波亭下。大破日本贼于鸣梁之口。贼由是大䘐。不敢窥海右逼湖,圻。其明年。贼遂罢兵归。世谓中兴战功。公为第一。而鸣梁之战最奇云。盖公初以全罗左水使。闻贼至。慷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38L 页
慨誓众。进兵于岭南界中。邀击沿海贼。初战于玉浦。再战于唐浦。复战于固城之唐项浦。皆以少击众。杀贼无算。卒乃大捷于闲山。威震海隅。乃进拜统制使。悉总三道舟师。仍屯闲山数岁。贼亦不敢复抢海路。至是贼再举大至。 惩前之败。蓄憾专力。欲冲海道直上。时公方被诬逮 命。以白衣从元帅。俄复授旧职。于是。元均已代公大出兵。迎贼军遂陷。尽丧其舟师器械蓄积。而闲山已陷矣。顾公乘丧败之后。无兵可战。间关走海上。稍收亡卒。得战舰十馀艘。遂进扼鸣梁。贼至者楼橹蔽海。公督诸将进船。当海之隘口。连舻下碇。截中流待贼。鸣梁地迫狭。潮方盛。水益急。贼从上流乘潮掩之。势若山压。士卒无生意。公意气益励。乘机奋击。将士皆殊死战。船出入如飞。炮火四起。海水尽沸。贼船焚烧撞碎。沈溺死者。不可胜数。贼遂大败遁去。始战方酣。巨济县令安卫少却。公立船头大喝。命左右取卫头。卫惧还入疾战。是日。破贼船五百艘。斩其将马多时。时南民避贼从公者百馀船。未战。公令分船泛海为疑兵。及战。船上观者皆失色。谓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39H 页
公兵少当没。及贼退战氛息。见我船屹然无恙。皆大惊争来贺。自是。军声复大振。夫自李镒,申砬败后。官军及义军。遇贼辄奔溃。无敢略龃龉其锋者。及 天子遣大兵来救。大震歼。次第复三都。然后我军稍稍掎角之。如延安,幸州之捷。虽一时称隽。然皆藉 天兵威重。仅能婴城拒守得全。未有独当一面鏖战全胜。如公之为者也。故贼屯湖,岭六七年。不敢蹈西海一步地。南原既陷。贼势尤张。而犹狼顾不得逞者。繄公是赖。至若露梁之战。大战而又大胜。临阵殒命。卒以身殉国。公死而贼亦退。其后 朝廷论平贼功。以公为元勋。追 赐宣武功臣号。 赠官至左议政。立忠烈祠于露梁以祀之。公讳舜臣。字汝谐。德水人。公平居循循。雅饬如儒士。及其临难讨贼。决策出奇。虽古名将。不能过。而忠义奋发。有可以贯日月而感鬼神者。是以所在克捷。威慑邻贼。义动中国。若公者。乃古所谓真将军可属大事者。非专以一时取胜为可贵也。其行己之大方。用兵之大略。国史及他铭述备矣。不佞少过鸣梁。观公战地。慨然太息。彷徨久之。想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39L 页
见其为人。今南人立石于其地。使来谒铭。义不敢辞。遂略叙其旧闻。系之以词。词曰。鸣梁口兮隘而束。海潮蹙兮汨两峡。兵因地兮利出奇。藐群丑兮势莫支。士卒奋兮鼓方震。俄歼贼兮荡馀烬。惟将军兮勇义俱。扼海道兮海无虞。怒涛击兮蛟鲸趋。观战地兮想英谟。灵皇皇兮赫海隈。呵星辰兮走风雷。海不竭兮石不泐。昭壮烈兮耀无极。
露梁庙碑[文正公宋时烈]
南海之露梁。有庙三间。中设位牌。以祀故忠武李公者也。 神宗皇帝万历纪元。倭酋秀吉。弑其君。举国来寇。公先在北边。屡立奇功。而人不甚知。辛卯二月。擢授全罗左水使。公至则日修战具。抚循士卒。遂与贼战。败之于玉浦。败之于露梁及唐浦。败之于蛇梁。斩其贵将。又败之于唐项浦。撞破其四十馀船。皆以少击众。 上下书褒之。升其资级。至永登浦败之。至见乃梁。诱贼败之。腥血涨海。又战于安骨浦。烧其船四十馀。遂进战于釜山。又破其船百馀艘。遂置阵闲山岛。积粟整师。以为迎 驾龙湾之计。 朝廷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40H 页
为置三道统制使以处之。贼畏甚行间。以愚我诸将。元均又嫉搆之。 朝廷两信之。公遂被追拷。有大臣言。 上亦念公功。只削职从军以责效。时母夫人卒。公便道奔哭。即行曰。吾一心忠孝。到此俱丧矣。军民拥马号泣。远近嗟怨。元均代为统制使。为贼所诱。军败走死。而闲山遂陷。贼遂由西海。进陷南原。 朝廷遂以公复为统制。公以十骑。驰入顺天府。稍收亡卒。遂战于于兰岛,碧波亭。皆大败之。捷至。 上欲升公崇品。有言公爵秩已高遂止。止赏将士。 天将杨公镐亦送银段以慰赏。而奏闻 天朝。公之名遂得闻天下。时公犹食素寝苫。 上特使谕旨。且送草木之滋。公涕泣勉从。 上念公舟师单弱。欲令前却以观势。公驰 启曰。臣一去港。则贼必登岸长驱矣。时 天将陈璘,刘綎。水陆来会。公接应有方。俱得欢心。公进据古今岛。募民耕作。以便公私。南民襁属归之。贼将行长亟谋撤归。求道甚恭。两 天将中其贿。皆欲许之。公讽刺甚至。行长又遣使于公。遗以铳剑。公以雠贼不可通使。严辞却之。将士勇气自倍。行长计穷。遂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40L 页
引泗川屯贼以自援。一夕。大星陨海中。军中畏之。戊戌十一月十九日。公与陈公迎战于露梁。贼大挫䘐。公忽中丸而绝。陈公被围急。公从子莞有胆略。不发哭。督战自如。遂解陈公围。而行长仅得遁去。既发丧。我师与 天将两阵。皆号哭。声殷海中。自南海至牙山。迎柩哭奠。千里不绝。亦有丧之三年者。僧徒处处设斋。皆曰活我命复我雠者公也。公内有笃行。贞介自守。意有不可。虽达官要人。必据义愧屈之。发谋制事。举无遗策。奋勇决机。前无坚敌。军政简而有法。不妄杀一人。而三军一志。莫敢违令。至其举大义斥倭使。使中赂者颜骍。主和者颡泚。则张忠献,岳武穆。蔑以加矣。以故。当积衰讳兵之馀。遇天下莫强之贼。大小数十战。俱以全取胜。蔽遮东南。以基中兴之伟烈。至蒙 皇上宠命。锡以印符。则一国之人。虽家尸而户侑。不为过矣。况此露梁者。旌纛之所临。喑哑之所被。其精爽之可畏者。固将亿万年不泯。蹴山喷海。风怒云屯。常有跐马岛捣江庐之气。则严奉之举。尤在所先也。旧有庙。觕隘下窄。不足以妥公之灵。故统制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41H 页
使郑艗。圃隐先生之耳孙。感公忠义。既改而新之。又伐大石。以为牲系。而因闵学士鼎重。俾余书其事。文既粗成。判书洪公命夏以事闻。 孝宗大王。亟徵草本。特赐乙览。亦岂拊髀颇,牧之意欤。只今 仙驭上宾。 陵柏萧森。公之毅魄。重亦饮泣于九原矣。因并记此。以备始末。俯仰畴昔。为之抆血也。公讳舜臣。字汝谐。德水人。时崇祯辛丑十月日也。今 上癸卯。赐祠额曰忠烈。至是而崇报无憾矣。碑役前后相之者。统制使朴公敬祉,金公是声也。是年七月日。追刻。
神道碑[领议政金堉]
国家得太平二百年。民不知兵。飞丸荷剑之寇。猝犯东南。三京失守。七路涂炭。时则有若元帅权公。虎视甸服而大得隽。统制李公。龙骧海上而奏肤功。微二公则 皇朝水陆之兵。何恃而得力。 宗社无疆之历。何赖而再造乎。然而元帅之墓。既有丰碑之树。而统制之隧。尚无纪绩之文。玆岂非荐绅诸先生之有馀憾者乎。今者。公之宅相洪君。持李判书植状公之行者。示余而请铭。余今老矣。年垂八十。笔砚已疏。公之气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41L 页
槩勋业。固不敢形容其万一。而精忠大节。景仰心服。则自髫年矣。又何敢游辞饰让。不尽其所欲乐道者乎。玆敢不辞而叙次之。公德水李姓。讳舜臣。字汝谐。 世宗朝大提学贞靖公边之五代孙也。以嘉靖乙巳生。儿时已英伟异凡。与群儿戏。为布阵状。见推为元帅。人甚异之。既长。射艺绝伦。中万历丙子科。讲武经黄石公书。考官问张良从赤松子游。则果不死乎。公曰。汉惠帝六年。留侯张良卒。此纲目之笔也。安有从仙不死之理。考官相顾叹曰。此岂武人所能及哉。西厓柳相公。与公少相善。每称才可将。栗谷李先生长铨时。因西厓求见。公不肯曰。同宗可相见。在铨地则不可。为训鍊奉事时。兵判金贵荣。有庶产箕帚儿。欲招公为婿。公曰。吾初出仕路。岂可托迹权门。立谢媒妪。公为边将。或为军官。一介无所私。主将有非。辄尽言规正。虽见忤不恤也。尝权管乾原堡。贼胡郁只乃。久为边患。公缚以来。兵使金禹瑞忌其功。 启以擅兵。赏不行。公在堡。奔父丧。而服阕。即主司仆簿。才半月。拜造山万户。巡察使郑彦信。设屯田于鹿屯岛。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42H 页
使公兼管。公以屯军少。屡请添戍。兵使李镒不许。秋。虏果大入。公力战拒之。射殪其酋。追击之。夺所掳屯军六十馀人还。兵使欲杀公自解。将斩之营下。军官宣居怡执手流涕。劝酒压惊。公正色曰。死生命也。何以酒为。入庭抗辨。不少屈。兵使意沮。囚而启闻。 上察其无罪。命戴罪自效。俄以献级蒙 宥。己丑。以宣传官。除井邑县监。庚寅。西厓力荐于朝。升高沙里佥使。寻进阶为满浦佥使。台官以骤升改正。辛卯。除珍岛郡守,加里浦佥使。皆未赴。擢全罗左水使。是时。倭衅已启。公深忧之。日修备御之具。刱作龟船。覆板加钉。藏兵列炮。终得其力。壬辰。倭陷釜山,东莱。长驱而进。公欲移兵击之。麾下皆以离镇为难。公曰。今日之事。唯当击贼而死。合诸堡兵将发。会庆尚右水使元均遣人请援。公引兵赴玉浦。以万户李云龙,禹致绩等为先锋。先破倭船三十。至固城。闻京都已陷。 大驾去邠。西向痛哭。引兵还营。均复请兵。公还赴露梁。破十三艘。追至泗川。丸中于肩。犹不释弓。终日督战。人莫知之。六月。又战于唐浦。贼驾层楼画船而来。以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42L 页
片箭。殪金冠锦袍之酋。尽歼馀贼。日午。贼船又大至。公以所获倭船置前行。去贼里许而焚之。火药暴发。焰腾响震。贼大败而走。全罗右水使李亿祺亦来会。合战于固城。又射层楼大酋杀之。破三十馀艘。贼登岸而走。遂与亿祺还营。贼又向湖南。公又进兵固城。贼船蔽海而至。佯退诱贼。至闲山岛。破七十馀艘。贼酋平秀家脱身走。死者几万人。倭兵震恐。公在阵。昼夜戒严。未尝解甲而卧。一夜月色甚明。公忽起饮一杯。悉召诸将曰。贼多诈谋。无月时固当袭我。月明亦应来。不可不警备。遂吹角。令诸船皆举碇。俄而。候船告贼来。落月挂西。贼船从阴黑中来者。不可胜数。中军放大炮呐喊。诸船皆应。贼知有备。遂不敢犯而退。诸将以为神。公进击釜山。欲覆其根。贼结寨登高。遂烧空船百馀而还。公连奏捷音。 上嘉之。加阶至正宪。下书褒美。公请移镇闲山。控制两道。 朝廷许之。遂置水军统制使。使公兼领。统营之设始此。公别储精米五百石而封之。或问何用。公曰。 主上越在龙湾。若至渡辽。则以龙舟浮海迎 驾。仍图恢复。吾之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43H 页
职也。此可以备玉食之供。其识虑之远大。皆此类也。元均性本猜暴。又自以先辈。耻居公下。不遵节制。公绝口不言长短。自咎乞递。 朝廷以均为忠清兵使。均缔结朝贵。搆诬百端。时贼将行长,清正。诈为相图之状。使要时罗为间。令先击清正。 朝廷信之。促公进兵。公知其诈。守便宜持难。言者劾以逗遛。丁酉二月。下公吏。体相李公元翼驰 启。贼之所惮者舟师也。李不可递。元不可遣。 朝廷不从。李相叹曰。国事无复可为。 上命议于大臣。判府事郑琢曰。军机不可度。其不进。未必无意。请责后效。 命白衣从军。时母夫人卒于牙山。公号哭曰。竭忠于国而罪已至。欲孝于亲而亲则亡。人闻而悲之。公在镇置运筹堂。与诸将论事其中。均代公。一反公所为。贮妾其堂而篱隔之。诸将罕见其面。专事凶虐。大失军情。要时罗来言。清正后军方来。可遮击也。 朝廷又促战。七月。均悉众而出。贼乘夜掩袭。均军溃走死。艅艎百艘。尽没于闲山。贼由湖海下陆。进陷南原。 朝廷遂起复公为统制。公以十数骑。驰入顺天。得馀船十馀。稍收亡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43L 页
卒数百。败贼于于兰岛。时 朝廷以舟师单弱。命公陆战。公曰。贼不敢直突两湖者。以舟师之扼其路也。战船虽寡。微臣不死。则贼必不敢侮我矣。湖南避乱船散泊诸岛者百馀。公与之约束。列于军后。以为声援。以公十艘最著前。迎敌于碧波亭。贼船数百来袭。公不为动。整阵以待。贼至近。炮射齐发。军皆殊死战。贼大败而走。斩其名将马多时。军声复振。捷闻。 上欲赏阶崇品。言者沮之以禄位之高。时经理杨公镐在京。移咨致贺曰。近来无此捷。吾欲挂红而远未能焉。为送白金,红段使褒之。挂红者。华人相贺以币之礼也。戊戌春。移镇古今岛。公虽起复从戎。日食数溢米。形容顿瘁。 上特遣使谕旨从权。是秋。都督陈璘领水兵五千来。颇侵扰居民。公令军中撤其庐舍。都督颠倒来问。公曰。军民闻天将之来。如仰父母。今专事暴掠。人思逃避。我何得独在。陈执公手而止之。公曰。 天兵谓我为陪臣。少无忌也。倘令便宜呵禁。庶可以保。陈许之。自是。岛中帖然。褊将宋汝悰。与汉船同击贼。斩七十级。汉人无所得。陈惭怒。公解之曰。大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44H 页
人来统我军。我军之捷。即 天兵之捷。何敢私焉。谨尽纳所获。陈大喜曰。素闻公名。今果然矣。汝悰失望自诉。公笑曰。腐胔何惜。汝功吾当状奏。汝悰亦服。陈见公治兵设策。叹服曰。公非小国人。若入中朝。当为天下大将。进书于 上曰。李统制有经天纬地之才。补天浴日之功。盖心服也。遂奏闻于 帝。帝甚嘉之。赐公都督印。至今藏于营。九月。刘提督綎。率苗兵万五千。阵曳桥之北。十月。约与水军夹击。公与都督进战。佥使黄世得中丸而死。世得。公之妻从兄也。诸将入吊。公曰。世得死于王事。其死也荣。行长贿都督请退阵。都督欲使公退。公曰。大将不可言和。雠贼不可纵遣。都督赧然。行长遣人言曰。朝鲜当与上国兵异阵。而今同一处。何也。公曰。阵于我地。只任我意。非贼之所知也。行长与昆阳,泗川之贼。举火相应。公严兵以待。南海之贼来泊于露梁者无数。公与都督。二更同发。祝曰。此雠若除。死亦无憾。忽有大星陨于海中。见者惊异。四更。遇贼大战。至朝大破之。焚二百馀艘。追至南海界。亲犯矢石而督战。有飞丸中公。左右扶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44L 页
入帐中。公曰。战方急。慎勿言我死。言讫而终。年五十四。公之兄子莞。依公言立船上。麾旗督战如公。贼围都督船甚急。诸将望见将船麾旗。争赴以救。日午。贼大败。遁出外洋。都督移船相近曰。统制速来。莞哭对曰。叔父休矣。都督跃起而仆于船者三曰。既死之后。乃能救我。拊膺大恸。两阵皆哭。声震海中。返柩牙山。一路士民。号泣设祭。千里不绝。 上即遣官吊祭。 赠右议政。甲辰。策勋第一。 赐效忠仗义迪毅协力宣武功臣之号。进左议政。封德丰府院君。谥忠武。立祠营边。 赐额忠悯。湖南人立碑于东岭。以寓悲慕。己亥二月。葬于牙山之冰项。先兆也。公胆量过人。志操坚确。持身如学者之绳墨自律。孝友出于天性。居家行谊甚笃。其二兄皆先亡。抚养遗孤。若己出。日用之物。婚嫁之礼。必先侄而后子。虽或非罪。而在缧绁之中。不以死生动其心。其所养有本。故出谋发虑。举无遗策。料敌如神。卒以取胜。全湖西南数千里封疆。为 国家中兴之根基。蔽遮江淮。沮遏其势。与巡,远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与武侯同。同死国事而大捷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45H 页
功收。惟公一人。倘所谓异乎三子者。是耶非耶。功盖一国。名闻四海。呜呼伟矣哉。公尝有诗曰。誓海鱼龙动。盟山草木知。诵之者莫不垂泪而激烈也。考讳贞。 赠纯忠积德秉义补祚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议政兼领 经筵事德渊府院君。祖讳百禄。宣教郎平市署奉事 赠嘉善大夫户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曾祖讳琚。通政大夫兵曹参议。母 赠贞敬夫人草溪卞氏。公娶宝城郡守方震之女。生三男一女。长县监荟。次正郎䓲。季葂。公最爱其类己。壬辰。将母避贼于海曲。迎击独战而死。年十七。女适士人洪棐。荟有二男一女。长参奉之白。次之晰。女适尹献徵。䓲无子。以之晰为后。洪有四男一女。长宇泰。次县监宇纪。请铭此其人也。次宇迥。次振夏。女适尹守庆。之白。才得一命而又无子。以之晰之长子光胤为后。之晰再娶。生六男一女而皆幼。公之后嗣。又何其不蕃耶。其必有大于后者欤。铭曰。
昔岁龙蛇。海动鲸波。射天之羿。谓北可超。舟泛如桥。气凌辽蓟。三道既躏。七省皆烬。孰有投袂。公乃奋起。嚼而碎齿。以死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45L 页
自誓。温峤洒泣。士雅击楫。职是统制。敌间谋猜。他将已来。何罪而逮。 圣主垂恩。贤相进言。败而后继。旌旗变色。纪律严肃。军心益锐。碧波一捷。威声震叠。坚敌忽脆。逋寇劻勷。却望东洋。已生归计。敌不可纵。战士倍勇。恢复之势。凯歌将献。芒星赤陨。公朝上帝。杨仪整军。仲达已奔。万人一涕。悲动蓬瀛。泪溢沧溟。名流百世。丹旌低仰。士民如丧。千里设祭。功高位极。像留麟阁。我公非逝。隐卒崇终。祁连象封。终始其惠。忠悯有祠。 恩额淋漓。春秋牲币。平生景慕。已隔泉路。眼泪何霁。荒词虽耄。无愧有道。羊豕可系。
 县监。正郎俱 赠承政院左承旨。盖以录原从勋也。之晰后官 社稷令。有六男一女。长光胤。既继宗孙参奉公后。官参奉。次光宪。光震水使。光辅虞候。光宇,光胄。女生员洪叙夏。庶子光世。参奉有六男一女。长弘毅。都事。弘著。营将。弘绪,弘健。弘猷继光宪后。弘茂。女金震橚。水使。二庶子。弘树,弘梓。虞候二男。弘规,弘矩。一女朴圣瑞。光宇。一女。金汉鼎。光胄二男。弘泽,弘协。都事。二男。万祥,彦祥。营将。一男。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46H 页
凤祥。一女洪元益。弘绪。二男。云祥,斗祥。弘健。三男。弘猷。二男。弘茂。三男。并幼。此碑刻役讫工。在庚子岁。而力绵未果立。迄今三十有四载。光震得节度本道水军。始克树诸墓道。诸姓孙之未及与录于前刻者。谨追叙如右。外裔稍远者。繁不复载。崇祯纪元后癸酉四月日立。
高和岛遗墟碑[领府事南九万]
昔在 宣庙丁酉岁。故统制使忠武李公。 以为兵兴事殷。粮餫最重。审察形便。得罗州高和岛。凡战阵馀谷。山野运来。悉令停偫于此。募军入屯。置别将以主之。盖此岛。处海路自南迤西之地。右引岭南。左达京口。近可以给食军前。为鏖战之资。远可以献饟 行在。为救匮之用。其为国家深谋长虑。非偶然也。而时移事往。迹堕规坏。别将虽存旧号。军民已多逃散。近年又移镇于唐串。既失控扼之势。又少财谷之蓄。本镇遗民。为之慨然咨嗟者久矣。吴统制使重周。以军民之意。欲载于石。树之于高和岛初设之处。以复忠武公旧制。才讫治石。解职归焉。军民喁望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46L 页
之情。终不可遏。工役馀财。亦可充镌镵之费。所未得者。惟记事之文耳。为此来谒于余。余作而叹曰。有是哉。忠武公经远之计也。自古危难之际。战伐之所以必胜。国家之所以复振。未尝不赖于积粟。赵营平金城之碎羌。在于湟中之屯田。唐德宗奉天之济饥。在于韩滉之输米。公之设镇。其意固在于斯二者矣。或曰。公方与贼交锋。军食日急。其为聚谷馈兵。固人之所共见。至于贡献 朝廷。人所未喻。今何以知其必然也。余曰。唯唯否否。盖尝见公遗事。其所区画。不但为目前事。公之初受节于全罗左水营也。闻 大驾西狩。别贮精米五百石。封之曰 主上越在龙湾。箕城之贼。若又西突。则 驾将渡鸭绿矣。为吾之职。当以龙舟浮海迎 驾。仍图恢复。虽或不幸。君臣同死我国之地可也。观公此言。公之精忠壮略。岂但为不乏军食而已。岂止于苟守一职而已。不然。闲山,古今之间。旌纛之所临。顾眄之所及。设屯储粮。亦足为急时取用。何必于离营之远。转海而西。指京都而设此镇哉。吴统制重周。在遆任之后。乃能兴起公遗风。发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47H 页
明公初意。必欲使后之统制。将重有所修举。今之镇民。永有所瞻慕。其亦可尚也已。
制胜堂遗墟碑[都事郑基安]
于虖。此故李将军舜臣制胜堂之墟也。方其坐斯堂而指顾号令也。天地鬼神鉴其诚。风云雷雨助其变。蛮兵之蔽海跳踉者。逡巡轩槛之外而不敢近也。何其壮也。今更数百馀载。砌础已移。井灶已湮。烟涛浩渺之际。松柏荟蔚之间。渔叟樵竖。犹能相指为制胜堂故墟。民之久而不忘也如斯夫。噫。甘棠所茇也。而勿剪之歌咏于万古。奠安 社稷。全保我黎庶。伊谁之力也。而忍使斯堂之墟。翳然为茂草耶。时移而事𨓒。浸浸焉绵邈。则又安知渔叟樵竖之亦失其处而无所徵也。今统制公筑土而封之。伐石而竖之。盖所以识之也。呜呼。天下万世。其当知为李将军堂乎。于是君子曰。统制公于是乎能事君矣。匪慕其人。曷能碑之。苟慕矣。必效之。苟效矣。必忠而义。能忠而义。于事君乎何有。碑而书之者。统制使赵儆也。文而记之者。都事郑基安也。
战胜台碑[弘文提学赵明鼎]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47L 页
呜呼。此故忠武李公舜臣破藩胡之所也。万历丁亥。公以造山万户。兼鹿屯堡屯田官。藩胡望见秋熟。率其众来围木栅。纵兵大掠。公登镇北三里许高峰而御之。伏奇兵于贼路。日暮邀其归。放炮鸣鼓击之。杀伤甚多。贼大慑更不敢近。后人名其峰曰战胜台。 宣庙壬辰。倭寇大举荡我境。 乘舆播越。 宗社陷没。公首起讨贼。一破于唐津。再破于闲山。三破于鸣梁。公虽卒以身殉。而贼势挫䘐不复振。我东之得有今日。实公之力也。公忠诚贯日月。功烈铭彝鼎。蕞尔一片之台。不足为公之重轻。而公之出奇歼贼。已自小官始。且 朝廷之知公用公。终树不世之勋者。权舆于此。有不可泯没。公之五代孙观祥。今为关北节度使。亟治石。千里走书。丐余记其阴。呜呼。殆古所谓水不忍废。地不忍荒者欤。
 鹿屯岛。一名沙次麻。在府南五十六里豆满江入海处。丁亥。令造山万户李舜臣。兼掌屯田。秋九月。府使李景禄。率烟军收穫之际。藩酋卬尼应介,沙送阿等。啸聚群胡于楸岛。先使骑兵围栅。纵兵大掠。守护将吴亨,监官林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 第 348H 页
景藩等。力不能拒。皆战死。李景禄,李舜臣。殊死拒战。得免陷破。卬尼应介蹈壕而入。出身李梦瑞一箭射倒。馀贼皆散。李景禄与李舜臣尾击。还夺所掠农民。斩胡三级。(关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