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x 页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状启二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50H 页
请赐硫黄状
谨 启为分上事。营及各镇浦所在火药。元数不敷。战船分载。五征岭海。几尽放下。加之以本道巡察使,防御使,召募使,召募官,诸义兵将及庆尚道巡察使水使等。请索烦多。馀储甚少。既无移上之处。又无充备之路。百尔思量。他无计策。随宜煮取。而臣军官训鍊主簿李凤寿。得其妙法。三朔之内。焰硝一千斤煮出。故营及各官浦。次次分给。只石硫黄。他无出处。敢请百馀斤量下。
分送义僧把守要害状
谨 启为相考事。岭南屯贼。谋犯本道。水陆窥觇。臣虽曰专委水战。于陆战之备。念不少弛。湖南接界求礼石柱,陶滩。光阳豆耻,江滩等要害处。设伏把守等事。助力捡饬。欲使贼终不得踰越。而上年八九月之间。行移于近处各官。诸寺隐漏僧徒及括不付闲游者。无遗摘发。石柱,陶滩,豆耻等处分戍事申饬矣。僧徒等闻风乐聚。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50L 页
不月之内。多至四百馀名。而其中有勇略顺天居僧三惠豺虎别都将。兴阳居僧义能游击别都将。光阳居僧性辉右突击将。光州居僧信海左突击将。谷城居僧智元扬兵勇击将差定。另加召集之际。又有求礼居进士房处仁。光阳居闲良姜姬悦。顺天居保人成应祉等。慷慨奋义。纠合乡徒。亦各起兵。故房处仁陶滩。姜姬悦及僧性辉等豆耻。信海石柱。智元云峰八阳峙。把守要害。与官军并力待变事。传令成应祉专责本府守城之备。僧三惠留镇顺天。僧义能留防本营。当观贼势轻重。陆战重则赴陆。水战重则赴水之意约束。而截杀大遁之贼。兵不可孤弱。所属舟师。优数整理。义将成应祉,僧将三惠,义能等。分给战船。修饬分骑。并令下海。
请令流民入接突山岛耕种状
谨 启为相考事。岭南避乱之民。流接营境者多至二百馀户。而各令假接。艰以过冬。当前赈救之资。百无所计。虽曰事定后还归本道。当在目前。不忍见饿莩之状。前因丰原府院君柳成龙书状。据备边司行移内。诸岛可以避乱。又作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51H 页
屯田之地。流民入接便否。参酌施行事。臣商量其避乱人可接处。则莫如突山岛。而同岛介在本营,防踏两间。重岗回抱。贼程四隔。地势广衍。土品肥沃。晓谕流民。稍稍入接。方使春耕。而前御史洪宗禄,监司尹斗寿,水使朴宣,李荐,李英等。营屯畓请 启之时。该曹以有牧场处。妨于马政防 启矣。今则国事艰危。民生失所。虽使无赖之氓入作。别无贻害于牧马。则牧马救民。庶使两便。
令水陆诸将直捣熊川状
谨 启。有 旨书状。据去。正月三十日。所属舟师准到约束后。风势不顺。发船不得。累日待风。今二月初二日发行。初七日。到巨济岛见乃梁。庆尚右水使元均相逢。初八日。本道右水使李亿祺追到同处。齐会约束。初十日。到熊川前洋。则同县留屯之贼。藏船深浦。设险浦口。多作巢穴。三道舟师合势。设伏潜伺。连日诱引。畏我兵威。终不出战。漆川梁加德岛前洋。往来结阵。多方划策。期于歼灭而不得已。歼此扼项之贼。次截梁山,金海之路。俾无绕后之患。然后渐进釜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51L 页
山。截杀遁贼。水陆合攻事。急令诸将率兵马直捣熊川之意。庆尚右道巡察使处。移文催促。
讨贼状
谨 启为讨贼事。 天兵扫荡平壤之后以邀截水路遁贼事。宣传官蔡津,安世杰等。五日再至。臣督率舟师。去二月初六日。发船。初八日。与本道右水使李亿祺,庆尚右水使元均等。齐会于巨济境闲山岛洋中。申明约束。同县地漆川梁,熊川境加德前洋等处。往来结阵。以待 天兵南下。大贼遁还矣。熊川之贼。扼项于釜山之路。据险藏船。多作巢穴。故不得不先去此贼后。初十日十二日。乃进釜山。二月十八日二十日。或遗伏诱引。或出入挑战。彼贼曾㤼舟威。不出洋中。每以轻疾之船。闯然于浦口。追逐则旋入其深处。只以东西山麓。筑垒分屯。多张旗帜。放丸如雨。扬示骄横。我船分卫作综。左右齐进。炮箭交发。势若风雷。如是者日复再三。射杀而颠仆者不知其几许。贼势大挫。然疑其设险。未能深入于内浦。亦未能登陆追斩。常怀慷慨。而十八日之战。左别都将臣军官主簿李渫,左突击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52H 页
龟船将主簿李彦良等。穷逐贼船三只。三只所骑百有馀贼。举皆射杀。其中着金胄红甲者大呼促橹。亦中皮翎箭。即仆舟中。庶几全捕。而既入深处。势难穷追。临淄统船。在傍助战。获斩投水倭一级。大槩非陆兵。则决难驱出。故欲乘其气挫。水陆合攻。庆尚右巡察使金诚一处。再请陆兵。则 天兵支待事烦。又无留军。欲令佥知郭再祐。先讨昌原。次进熊川云。众寡不敌。势未举讨。同月二十二日。与李亿祺及诸将等约曰。彼贼畏不出抗。又无陆兵袭后。他无歼灭之路。然而近多战伤。气势已挫。又审其浦口。则似无设险之状。亦可容战船七八只。累日相战。未尝剿灭。又未斩馘。极为痛愤。因使三道舟师。各出轻完船五只。合十五只。迭相突战于贼船列泊之处。放地玄字铳筒。为半撞破。亦多射杀。又令臣募率义僧兵及三道骁勇射夫等所骑船十馀只。东泊安骨浦。西泊荠浦。下陆结阵。则彼贼恐其水陆交攻。东西奔走。与之应战。而义僧兵等。提枪挥剑。或弓或炮。终日突战。无数射中。虽未斩头。我卒无伤。蛇渡佥使金浣,右别都将臣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52L 页
军官训鍊正李奇男,判官金得龙等。夺还我国被掳人熊川水军李准连良女梅艳,廉隅,允生,金海良女金介巨济良女永化等五名。而推问招内。近日接战。倭人逢箭丸重伤者不知其数。致死者亦多。次次焚烧。倭都将称号者。亦为战死。群倭痛哭。自正月晦间。许多巢穴。疠疫大炽。死者连绵云云。诸将等及闻此言。锐气益增。水陆胜势。庶在此日。而左道钵浦统船将同浦军官李应溉,右道加里浦统船将李庆集等。乘胜争突。撞破贼船。回还之际。两船相触。防牌散落。人避贼丸。偏集一边。遂致倾覆。舟中人徐徐游泳登陆。亦有逃还本家者。故时方搜出 启闻。屡决胜捷。军情极骄。争首突敌。惟恐居后。致有倾覆之患。尤极痛惋。二月二十八日,三月初六日。更进挑战。炮丸矢石。比前益张。且放震天雷于山岸贼屯。则裂碎死伤。曳尸奔遑者不可枚数。而彼陆我船。亦不得斩头矣。同处之贼。俱作巢穴。雄据不出。歼讨无期。欲为从风火攻。三月初十日。退阵于蛇梁前洋。措备火船。而更为商量。则 天兵久稽。徒焚其船。必贻穷寇之祸。姑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53H 页
停举事。伏兵船定送熊川。三月二十二日。本道及庆尚道伏兵船将等。同力生擒倭人二名。进告内。倭船欲探望我船。唐浦前洋向来故追捕云。彼贼中所为及探望节次。使丁亥年被掳刷还能解倭语人营镇抚孔太元。终日诘问。则倭人宋古老。时年二十七。稍解文字。要沙汝文。时年四十四。皆曰本居日本国伊助门人。本月十八日。同骑小船。浮海钓鱼。逢风漂泊。仍致被擒。他馀作贼节次。不得详知。而本国约束内。二年至久留他国。数多被戮。成不成间。三月内入来。而上去之倭。未及下来。以待齐到。入归计料云云。黠诈反覆之言。不可取信。更令详细直告。严刑穷问。更无他言。极为凶恶。四裂斩头。大抵当此之时。虽非 圣旨丁宁。为臣子者。自当审其贼遁。邀截归路。誓使只橹不返。而今之下海已经二朔。 天兵消息。杳莫闻知。诸处留屯之贼。雄据如前。正当农月。雨水周足。沿海各镇。扫境下海。左右舟师四万馀名。皆是农民。专废耒耜。更无西成之望。我国八方之中。唯此湖南粗完。兵粮皆出此道。而道内丁壮。尽赴水陆之战。老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53L 页
弱输粮。境无馀夫。三春已过。南亩寂然。非但民生失业。军国之资。亦无所赖。极为闷虑。船格等虽欲相遆归农。他无可代之人。永绝生生之理。加之以疠疫交炽。死亡相继。 天兵南下之日。率此病馁之卒。谋截举遁之贼。势似难能。故先使相遆归农。兼护病卒。鍊备兵粮。整槊舟楫。审闻 天兵消息。乘机驰截次。今四月初三日。与李亿祺约束。还到本道矣。接战时逢丸被伤人等。钵浦统船战亡人。一时并录。
统船一艘倾覆后待罪状
谨 启。臣以无状。叨守重寄。日夜忧惧。思报涓埃之效。上年夏秋。凶贼肆毒。水陆移犯之际。幸赖天佑。屡致胜捷。领下之军。莫不乘胜。骄气日增。争首突战。唯恐居后。故臣再三申饬以轻敌必败之理。而犹此不戒。至使一只统船。终至倾覆。多有死亡。此臣用兵不良。指挥乖方之故。极为惶恐。伏藁待罪。
请舟师属邑守令专属水战状
谨 启为相考事。臣所属舟师五官五镇浦兴阳县监裴兴立。巡察使陆战带率。宝城郡守金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54H 页
得光。曾差豆耻伏兵将。还属舟师。鹿岛万户宋汝悰。以军粮押领差使员。上去未还。其馀顺天,光阳,乐安,宝城等官守令及防踏,蛇渡,吕岛,钵浦等镇将。以诸将分差。犹以为不足。道内奉 命帅臣等。以舟师诸将。或称陆战移差。或称听令。发传令纷纭推捉。殊无水陆分定之意。且东西奔走。莫适所从。令出多门。号令不行。剧贼未除。指挥乖方。极为闷虑。今后舟师所属守令边将等。勿移他处。专属水战事。伏愿 朝廷各别申饬于本道监兵使,防御使,助防将处。
请光阳县监鱼泳潭仍任状
谨 启为取禀事。光阳接金斗等一百二十六人连名等状内。本县邑倅。频数转易。迎新送旧。民不堪其苦。将为弃邑。而县监到任即时。问民疾苦。釐革敝政。缮备兵机。忧 国如家。昔日逃散者。闻风还集。境内晏然。上年四月。变生于岭南接境。河东,昆阳,南海等地人民。举皆奔窜。人心不固。皆怀溃散。荷担而立。此时倘非沈机有量之人。难以镇定。而县监性度静重。不疑不惑。守城水战备御之策。无不详究。豆耻,江滩把守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54L 页
之事。一时并举。抗贼之理。开谕安集。又以舟师诸将。累度赴战。忘身先突。歼灭海贼。功既最优。至升堂上。而去正月二十七日下海之后。督运御史巡到列邑。各官仓谷。反库知数。专为移运。不赈饥民云云。故本县重记置簿。会计数外。米太租并六百馀石。常时储置。或补用军粮。或赈救居民。而留卫将以米太租等。专为种租救食。都目内不录矣。督运御史空官时到县。反库时。谓以都目外储置数外之谷。指县监私用状 启。即令求礼县监。差员封库。种租救食。并失所望。农时电过。田野荒废。今明年转运之谷。百无所办。极为闷虑。且县监。 大驾西幸之后。闷资廪之难继。数外白米六十石及他杂物。并为载船上送。其不为营私。为 国尽诚。益显于此。而今罹不犯之事。将为遆去。一境士民。如失父母。巡察使远驻畿甸。海方民生。吁闷无处。斯速转启。以解军民之冤云云矣。光阳县。壤接岭南。变生之后。人心恟惧。皆怀奔溃之计。鱼泳潭镇定安集。竟使一境之民。安堵如旧。且累任两南边将。水路形势。无不惯知。计虑过人。臣中部将差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55H 页
定。与之谋议。累次讨贼。冒死先登。仍致大捷。湖南一方。尚赖保完者。无非此人一分之力。而今因督运御史状 启。当遆本职云。仓谷增减。似乎非臣所能知。而大槩鱼泳潭。去二月初六日臣下海时率领。巨济,熊川等地结阵。故督运御史入其县。各谷反库时举案等。本县留卫将专掌书呈。虽有加减其数。实非泳潭所犯。如使少有其失。当此艰忧之时。失一奋义之将。有妨于御敌。况水战非人人所能。而临机易将。亦非兵家之良筹。民情如是。限事定姑仍其职。一以防水路之贼。一以答残民之愿。伏乞 朝廷参商处置。此非臣之所当 启禀。而巡察使,都事各在远处。遮截大遁之贼。急在今日。而残氓号泣之诉。亦不可置之。伏冒越职之罪。昧死敢 禀。
申请反汗一族勿侵之命状
谨 启为相考事。前因一族之弊。限事定勿侵事有 旨。略举利害。报体察使。受回送后缘由枚举状 启。而大槩水军。非如陆军之比。一户四丁之内。流亡者过半。欲减弊宽民。则赴戍无人。欲因循固边。则凋瘵已极。此间便宜。百思难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55L 页
度。势不得已。以一族充立。务实防御者。其来尚矣。各官物故全绝户。一切勿侵。当身及族邻。因缘窥避者。姑循前例。都目起送事行移矣。督运御史任发英下界之后。一应军务之事及一族之事。专掌申饬。故各官等据此论报。入防军士。无意起送。各官军吏。因此蒙蔽。遽生巧避之计。以存为逃。以生为死。军令大坏。收拾无路。军额日缩。而兵无从出。竟使沿海重地。一时空虚。辕门大镇。将绝应门之卒。防御之虚。有甚于经变之地。反覆思惟。罔知所为。此在平时。决不可如是。况当此大变之时。剧贼未除。处处相持。而大遁之贼。何赖以要截。守城继援。又何赖以措张。事有轻重。时有缓急。固不可以一时之弊。启无穷之悔矣。此已经之验。而湖南一方。获全于今日者。专赖水军。大势恢复之期。亦在此时。则革去族邻之弊。尚未晚于事定之后。故冒死妄达。伏愿 朝廷以前后 启辞参商。于御敌保民。两得其便。
请湖西舟师继援状
谨 启。臣本道左右舟师。依前数。今五月初八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56H 页
日。见乃梁准到。贼势探见。则熊川之贼。雄据如前。往截釜山海口。熊川为扼项。则深入釜山。贼在腹背。百尔思度。只用舟师。万无引出之路。不得已以陆兵合攻追出。水陆歼灭。先祛扼项事。体察使巡察使处。星火驰报。而自 朝廷各别申饬恐宜。庆尚道则荡败之馀。又因 天兵支待。格军充立无路。射格举皆饥羸。促橹制船。势所难能。当截大遁之贼。兵势极甚孤弱。极为闷虑。且贼之遁还迟速。亦难预料。伏请忠清舟师。并为不分昼夜继援。使之协力灭贼。以雪穷天之辱。
请湖西舟师继援状[二]
谨 启。臣所率战船四十二只。伺候小船五十二只。右水使李亿祺所率战船五十四只。伺候小船五十四只。战具随船数整齐。而熊川之贼。如前雄据。藏船深处。两边山峡。俯压海口。地势狭浅。板屋大船。随意出入。撞破不得。且昌原,金海,梁山之贼。亦不动念。数多藏船。出屯于加德前洋。与熊川之贼。分为南北。把截釜山之路。舍此贼薮。势未能深入釜山。不得已以陆兵直捣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56L 页
熊川。驱出洋中。可以剿灭。可以通釜山。宣传官高世忠赍来书状祗受。状 启中。略陈此由矣。大槩自闻 天将勿杀倭贼之后。诸将吏士莫不痛惋。切齿腐心。得见经略命提督追击之文。励气贾勇。咸欲决死报复。而昌原,熊川,金海,梁山等地。雄据扼项之势。到今益盛。非陆兵。则只以舟师。决难引出。极为闷虑陆兵催促下送事都元帅,体察使,巡察使等处。已为驰报矣。假气残孽。㤼于 皇威。争相渡海之际。碍此扼项。趁未前进。则穷天极地之辱。无以为雪。日夜煎闷。伏愿 朝廷各别星火申饬。忠清道舟师。并为不分昼夜继援。
逐倭船状
谨 启。臣去五月初七日下海。与本道右水使李亿祺,庆尚右水使元均等舟师合势。巨济境胸岛洋中结阵。苦待 天兵南下。陆兵入讨昌原,熊川。使雄据之贼。驱出洋中。水陆合击。先祛扼项。然后前进釜山。剿灭退渡之贼事。申明约束。将及三朔矣。去六月十五日。昌原之贼。移突咸安之后。十六日。水路贼船无虑八百馀只。自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57H 页
釜山,金海。移泊于熊川,荠浦,安骨浦等处。其他往来船只。不知其数。水陆俱举。显有西犯之意。与李亿祺,元均等。百尔筹策。贼路要冲之见乃梁,闲山岛洋中。把截列阵。六月二十三日夜间。熊川,荠浦分泊之船。尽数移泊于巨济境永登浦,松津浦,河清,加耳等处。蔽海弥满。东自釜山。西至巨济。援船连络不绝。极为痛愤。去六月二十六日。先锋贼船十有馀只。直向见乃梁。为臣等伏兵船被逐。更不出来。必其诱引我师左右绕后之计。臣等之意。坚守要路。以逸待劳。先破先锋。虽百万之众。气丧心挫。退遁无暇。且闲山一海。前岁大贼就歼之地。屯兵此地。以待其动。同心协攻之意。决死誓约。刘副揔使送塘报儿王景,李尧等。去六月。自善山再到阵中。舟师知数以去。厥后宜宁,晋州等地。塞路不通。
陈倭情状
谨 启为倭情事。自闻群凶讲和南来。臣不胜痛恚之积。虽有经略禁牌。整饬军船。要截归路。誓欲与贼同死。而去五月初七日。本道右水使李亿祺一时发船。庆尚道巨济境见乃梁止到。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57L 页
初九日。同道右水使元均相逢。合为一阵。巨济县前洋留驻。忠清水使丁杰。于六月初一日来到。亦为合阵。探见贼势。则非但熊川之贼雄据如前。八路凶丑。咸集一处。尚未渡海。东自釜山。西至熊川。相望百有馀里。筑垒结寨。蜂屯蚁聚。极为痛惋。陆战诸将处。先讨窟穴之贼。驱出洋中。合攻歼灭。然后前进釜山缘由。互相移文。苦待举事之日。而去六月十四日。陆地昌原之贼。直突咸安。咸安留驻各道诸将。退阵宜宁等官。十五日。水路贼船大中小并无虑七八百馀只。自釜山,梁山,金海。移泊于熊川,荠浦,安骨浦等处。连日继至。显有水陆分犯之状。舟师等。巨济岛内洋结阵。则外洋移犯之贼。未及驰截。外洋结阵。则内洋之贼。未及邀击。巨济境内外洋两歧要冲。前岁大捷之见乃梁闲山岛等处。合阵把截。兼应内外之变。而同月二十三日夜间。熊浦等处屯聚贼船。不知其数。移泊于巨济境永登浦,松津浦,长门浦,河清,加里等处。鱼贯列泊。首尾相接。故舟师于闲山岛等处。坚守不动。彼贼曾㤼舟威。莫敢来犯。以陆路到见乃梁江边。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58H 页
结阵扬威。舟师等直迫其前。射矢如雨。炮丸如雹。则贼徒奔溃。更无现形。长门浦等处。大作巢穴。藏船深浦。东西响应。唇齿相资。只令小船。出没窥探。诱引我师。欲售其奸计。凶谋叵测。整我舟师。直突焚灭。誓欲一死。而三道板屋战船。仅至百有馀只。各率小船。众寡之势不同。难易之形有异。幽深内洋。恃胜轻进。幸若不利。见侮于贼。则祸将不测。更无所恃。极为可虑。把其要冲。来犯则决死邀击。逃遁则相势追击事。日夜谋约。至今支吾。熊川以东。则望路阻塞。贼之去留形止。详知不得矣。被掳逃还人言内。诸处之倭。有增无减。巢穴倍前时。无渡海之计云。欲知其虚实。陆地如金海,熊川等地。以顺天军官金仲胤,兴阳军官李珍,右道各浦军官等八人定送。今八月十四日还来言内。八月初九日。熊川古邑神堂经夜。初十日看望。则熊川城内南门外屯贼。则为半自熊浦移徙。结幕西门外。北门外乡校洞东门外屯贼。则不知其数。仍在不动。船只大中小船并二百馀只。分泊于熊浦左右边。安骨浦城内外弥满。时方造家。船只则船沧左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58L 页
右边。大小船并不知其数列泊。而自院浦至大发峙。造家屯聚。大中船并八十馀只浮泊。荠浦则野尾山刀直岭遮隔。故结幕之数多寡。看望不得。同浦船沧南洋。大中船并七十馀只浮泊。同浦沙花廊望峰下西边中峰。筑城。永登浦则自贯革基。至竹田浦造家。而船只则自船沧至加多里。无数列泊。自金海江加德前洋。至熊川,巨济。往来船只。连络不绝。看望后。金海地佛毛山止到经夜。翌日。上长山高峙登望。则金海之贼。以远暗不得详知。同府七里许竹岛。造家。船只。南边列泊。佛岩沧屯贼。亦为造幕。未详其数。船只。自岩下左边。至五里许列泊。德津桥屯贼。以伏兵造幕四十馀处。船只则二十馀只。桥下往来列泊云云进告。被掳逃还固城水军陈新贵招内。八月初八日。倭船三只。小人家前下陆。兄进辉一时被掳。归到巨济岛永登浦。则同浦贯革基船沧边北峰下三处。造家多至二百馀。又于北峰。伐木削平。筑土城。周回甚广。其中时方造家。倭人三分之中一分。则我国人相杂役事。自其国军粮及过冬襦衣等载船。间二三日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59H 页
连续输来。同浦留泊船只。出入无常。时存五十馀只。一带连接。长门浦,松津浦等处。亦削平峰头。并筑土城。城内造家。船只则大中并或百馀只。或七十馀只。列泊岸下。熊浦西峰,荠浦北山,安骨浦西峰等处。亦筑土城。城内造家。留泊船只。则隔岸看望不得。荠浦船沧。则大中船无数列泊。其他自本土及向加德,熊川,巨济之船。连续不绝。小人则倭人等。只使樵汲之役。而今八月十九日夜间。乘隙逃躲云云。熊川三处巨济三处。筑城造家之言。与被掳逃还奉事诸万春之招。庶似沕合。自本土军粮及衣服等连续输来事。迷劣人所言。虽不可尽信。观其贼势。显有过冬之意。尤极痛惋罔极。而贼在窟穴。声势相援。以舟师讨灭无策。水陆俱举。然后可能剿灭。故我国陆兵。互相移文约束。而 天兵大军。请援无路。极为痛闷。舟师则风力未高八九月之前。可能运用制敌。而日渐风高。浪头如山。制船难便。大槩舟师等。留屯远海。已及五朔。军情已懈。锐气亦摧。疠疫大炽。一阵军卒。太半传染。死亡相继。加之以粮储乏匮。饥饿颠连。饥饿之极。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59L 页
得病则必死。有数军额。日减月缩。更无充立之人。虽以臣之所率舟师计之。射,格并元数六千二百馀名。去今年战亡数及自二三月。至于今日。病毙者多至六百馀名。而凡此死亡者。俱是壮健能射。惯熟舟楫。土兵鲍作之辈。而馀存之军。则朝夕之食。不过二三合。饥困交极。控弦制橹。决不能堪当。而方对大敌。势窘至此。万万闷虑。缘由再三论报于都元帅,巡察使等处。顺天,乐安,宝城,兴阳等官军粮六百八十馀石。去六月输入。转尽分馈。而本道名虽保全。变生二年。物力虚竭。虚竭之馀。又仍 天兵支待。凋瘵已极。有甚于经乱之地。而 天兵南下。出入闾巷。劫掠人财。损伤野谷。所过板荡。无知之民。望风奔溃。转移他境。去七月初四日。光阳境豆耻伏兵将长兴府使柳希先等。妄动浮言。光阳,顺天,乐安,宝城,康津等一带沿邑之民。其守令等下海空官时。传相骚动。自相作乱。撞破官库。偷取谷物。奴婢贡布一应文案。煨烬无馀。焚荡之状。亦甚于兵火之地。自是以后。舟师继粮。百无所赖。 天兵所供船运军粮。推移输用计料。而岭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60H 页
南许多 天兵支供等事。专委于此。 天兵则悠泛度日。迄无进讨之奇。贼势则倍前炽盛。略无遁还之计。军粮则终无继用之路。以此水上饥羸之卒。攻彼窟处之贼。百无所计。徒极愤惋。闷迫之情。为先略陈。伏愿 朝廷各别料理善处。
封进火炮状
谨 启为上送事。臣累经大战。倭人鸟铳。所得优多。常伴目前。验其妙理。则以体长之故。其穴深邃。深邃之故。炮气猛烈。触之者必碎。而我国胜字双穴等铳筒。体短穴浅。其猛不如倭筒。其声不雄。故鸟铳每欲制造矣。臣军官训鍊主簿郑思竣。思得妙法。率冶匠乐安水军李必从,顺天私奴安成,避乱营居金海寺奴同志,巨济寺奴彦福等。以正铁打造体制甚工。炮丸之烈。一如鸟铳。其线穴插火之具。虽似少异。数日内毕造。功役亦不甚难。舟师各官浦。为先一㨾造作一柄。则前巡察使权慄处输送。使各官一㨾制造矣。当今御敌之备。莫过于此。故正铁鸟铳五柄。监封上送。伏愿自 朝廷。各道各官。并令制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60L 页
造。而监造军官郑思竣及冶匠李必从等。各别论赏使之感动兴起。争相效制为宜。
条陈水陆战事状
谨 启为取 禀事。水陆备御之策。各有难易之势。而近来人皆有水难陆易之说。舟师诸将。尽出于陆战。沿海之军。亦出于陆战。水军之将。莫敢措制。战船射格。无路调整。诸将勇㤼。又何从择焉。臣备数舟师。累经大战。略举水陆难易之势及今日之急务。妄陈于后。
一我国之人。㤼者十居八九。勇者十中一二。而平时不为分辨。混杂相聚。故风声之来。辄生逃溃之心。惊动无常。颠倒争奔。虽有勇者。其独能冒白刃。殊死突战乎。若以精选之卒。付诸勇智之将。因其势而利导之。则今日之变。必不至于此极。至如水战。则许多之军。皆在船中。望见贼船。虽欲逃奔。其势无由。况督橹鼓急之际。如有违令者。军法随之。岂不尽心力而为之。龟船先突。板屋次进。连放地玄字铳筒。又从以炮丸矢石。如雨如雹。则贼气易夺。投死无暇。此水战之易势也。然战船数少。水卒之流亡。近来尤甚。若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61H 页
多备战船。又开格军充立之路。则虽大贼无数来犯。足以当之。足可歼灭。今观贼势。南遁之后。尚未渡海。岭南边镇。尽为窟穴。迹其所为。凶计叵测。脱有水陆合势。一时冲突。则以此孤弱舟师。势难捍御。兵食之继绝亦难。此臣之寤寐闷虑者也。臣之妄意。舟师所属沿海各官诸色。括壮军全属舟师。粮饷又属舟师。战船倍数加造。则全罗左道五官,五浦。可整六十只。右道十五官,十二浦。可整九十只。庆尚右道则经乱之馀。措制末由。然而可整四十馀只。忠清道。亦可得六十只。合之则二百五十馀只。而将此兵威。闻贼所向。勿论彼我道。登时应援。相势追击。则所向无敌。且贼虽荡荡。其船在水。我船掎角。则必生顾忌之念。亦不得恣意下陆矣。伏愿 朝廷十分商量。限事定沿海各官。括壮军及军粮等。勿移他处。全属舟师。舟师诸将。亦勿迁动。
一。军兵之食。最为先务。而湖南一方。名虽保全。物力殚竭。调济末由。臣意如本道顺天,兴阳等地。多有闲广牧场。诸岛可耕处。或官屯。或给民并作。或使顺天,兴阳入防军士。全务入作。而闻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61L 页
变出战。则无害于战守。有益于军资。此赵之李牧,汉之赵充国曾验之策也。他道亦如此例。明春为始耕垦。
一。战船倍数加造。则地玄字铳筒。卒备最难。内地各官铳筒。急速移送于舟师。
一。水使。以舟师大将。凡发号施令。各官守令等。称非所管。专不举行。至于军政重事。多有废却阙失之事。事事弛缓。当此大变。决难济事。限事定依监兵使例。守令并为节制。
登闻被掳人所告倭情状
谨 启为倭情事。庆尚道固城居训鍊奉事诸万春。被掳。日本国入归逃还。今八月十五日到阵中。推问招内。以庆尚右水使军官。前年九月。受由归家。还来时。以熊川贼势体探来告事。乘小船到熊浦前洋。倭大船十六只。各率小船。自金海江。指向熊川。故看望还来。而倭中船六只。自熊浦船沧。追至永登前洋。被掳。并与格军十名。结缚载船。熊川城内倭将胁坂中书称号倭前捉付。小人项足锁。倭人多数守直。他格军等。分授各倭。十一月十三日。小人与昌原儿童被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62H 页
掳人。密议逃计。谋事泄漏。儿童斩头。十二月十九日。又与熊川儿童密约。而儿童因倭语之人。反间于倭通事。厥后则倍严守直。无计逃还。仍以过冬。今年二月。我国舟师。累次直捣熊川前洋。倭长官一人。木箭中死。同月二十二日。舟师一边登陆。一边突战船泊处。则城中之倭。举皆老病。守城无策。奔遑失措。十二倭将。并投水自死计料。我国板屋船二只。相触翻覆。倭副将称号者。跳登我船。我船之人。以长枪刺其胸即死。同月二十六日。倭将以小人致败船将帅家丁八百。使唤上官㨾成文载船。入送于平秀吉所在处。三月初五日。到泊于秀吉留驻之郎古也。则秀吉初欲以小人烧杀。又闻解文之奇。其书写倭半介处保授。而在半介家过五六日后。断发着倭衣。厥后。小人因风湿满身浮动。半介请僧医百药救疗。厥疾得瘳。身在异域。有若笼禽怀土之情。郁抑难禁。期与同志。日望逃还。寻访朝鲜人掳来之处。则大家则二十馀名。中家则八九名。小家则三四名。无处不在。而暗问偕逃之意。则或有诚心而应诺者。或成家而无意思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62L 页
还者。殊俗之中。恐泄秘计。心与口语。自四月初生。与金海,昌原,密阳,蔚山等官被掳人及昌原校生许泳溟等。或折简通议。或使人潜讽。会面相稀。谋事蹉跌。未售其志。七月初。东莱居成突寺奴望连,烽燧军朴检孙,牧子朴检实,寺奴金国,金轩山,奴突伊,寺奴允春,梁山居姜银亿,朴银玉,金海居甲匠金达望,私奴仁尚等十二名。日夜往来谋约。七月二十四日夜半。小人并十三人。偷骑一船促橹。到六歧岛。至泊经夜。二十五日。从风悬帆。日本国军粮载船三百只相逢。艰难回避。还泊六歧岛。粮米乏绝。故所着倭襦衣一,单衣一等放卖。捧米二十七斗,中鼎一坐。八月初三日。庆尚左水营前洋下陆。各人等各归其家。小人留接于同里居黄乙杰家。而我国人物数多居生。与贼交通。少无忌惮。小人留二日矣。梁山地蛇代岛居人等。持船过涉。到蛇代岛。则天城加德入防水军无虑四百馀户居生。倭贼二十馀名。称为酋长。耕农收穫。有如平日。而八月初十日。熊川地赤项驿前过涉下陆。十三日。本家来到。大槩平秀吉。常称曰大閤。其长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63H 页
子。称以关白。秀吉所驻。郎古也。以日本连接之地。在日本之西。相距陆路二十一日程。水路十二日程。距对马三日程。前年五月。秀吉率二十万兵。到郎古也。待变之后。三叠筑城。六层起阁。六层之阁。在内城之央。而秀吉恒居其上。三叠城头。俱设层射台。其放丸之机。设险之备。不可胜言。城中。只有仓库官舍。城外。闾阎栉比。去五月。 天使二员。到郎古也。初接于城外闾家。留三日后。秀吉使裨面前二僧。或书问。或通文。又过数三日后。请 天使入中城之内。秀吉仍在内城中六层阁上。使其管下之倭。接待 天使。时倭人高搆六间精阁。红锦围檐。内设洒金屏风。而坐 天使于卑下处。作草屋二间。四面垂帘。中设长床而坐。其间相距十馀步。其外观光者如市。一应行酒宴礼。相见不得。只见倭人满庭优戏。又闻笛声而已。礼讫。 天使始为请入内城之中西边官舍。小人逢授倭半介。即秀吉书写之倭。凡干 天使前问答之书。向小人开示。幸若逃还之后。意欲 启达。满纸传书矣。偷船逃躲之际。尽数弃失。千生万死。到于今日。心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63L 页
神黯邈。未详记忆。盖将涉猎而论之。则 天使遗书于秀吉曰。朝鲜国全罗,庆尚道先开路。倭兵引入以后遮路。是朝鲜虚诞也。朝鲜不以实言 大明。朝鲜 国王。岂不欲罪之乎。大閤。 天朝诚心之臣也。二使。 天子诚心之臣也。二使之言。不可信听。请借宝剑。割其心示之。死乎无悔也。二国和亲之事。千万年之美哉。大閤所使三成,两司,吉继,行长四人之言闻之后。如出一口。则和亲之事。大閤私以决断。 天朝及关白等处。驰使告之云云。且 天使又以一书遗秀吉。其书曰。日域武将。欲志汉郡连授。寔以蚊足似海尽为人无远虑。近有百战百胜。如一忍千万事尤计安云云。而 天使曰。此书则 天子诏朝鲜 国王书也云。二 天使出来时。秀吉盛陈军威。船上相会。剑枪十柄。银三十斤。赠给以送。当初小人被掳在熊川时。倭将胁坂中书问小人曰。前年七月闲山岛战时。汝必在接舟中。而日本鸟铳剑甲等物所得几许耶。答以不知。小人到半介家。留连半载。一应兵粮调发件记相考。则胁坂中书之名。亦在其籍。其下书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64H 页
曰。初率一万兵。几尽败䘐。时存一千馀名云。平秀吉在郎古也。以调兵策应为事。而晋州及湖南等地。欲为更犯。精兵三万抄送矣。晋州陷城后。倭将等。以晋州及全罗道长兴焚荡事驰报。晋州牧使,判官,兵使等首级入送。秀吉以为今则更无所为。还向日本。以八月十五日,二十一日择日。其长子关白。明年三月。为始出送于郎古也。待变云云。朝鲜留屯之倭。机张,蔚山,釜山,东莱,左水营,梁山,金海及熊川三处。巨济三处。唐浦三处。筑城造家后。为半守城。为半入来。而守城之倭。明年三月。交代出送后入来云云。小人所经左水营。贼数及船数不多。釜山浦处处弥满。船只则充满海洋。不知其数。我国人相杂居生。秀吉其性桀骜。日本之人。方有曷丧之叹。倭人等皆曰。凡人孰无父兄妻子。累岁他国。久未还土。此皆有秀吉之故也。秀吉年今六十三。死日尚迫。若死则何独朝鲜人喜幸而已。我等亦无所患云云。诸万春以出身之人。受国厚恩。勇力过人。射艺亦妙。非如庸下之辈。所当极力射贼。以死报 国。而甘心就擒。反为倭奴所使。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64L 页
仍往日本。与半介同事掌书之任。为臣子义节扫地。且以能文解事人。秀吉所在处。半岁仍留。巧黠情谋。无不详探。有若委送间谍之人。率思还本国格军十二名。至死逃还。情似可怜。参以所招。则与他被掳逃还各人等招辞。大同小异。他馀未尽之事。诸万春启 闻。一时上送事。庆尚右水使元均处通谕。
封进倭铳状
倭鸟铳中。择其精好者三十柄。监封上送。
还营状
谨 启为相考事。老贼尚据边场。凶计固所叵测。明春防海。百倍于前。而一岁将尽。久驻洋中。饥馁之卒。转成疾痼。羸瘁已极。仅存形息。死亡几半。势将难救。目今冱寒。变成鬼形。惨不忍见。几何其不胥而殒命。将何以控弦制楫。言念及此。痛若割肌。不意今者兼三道统制之 命。遽及于无状之臣。惊惶震慄。无任殒越之至。以臣庸短之材。决不能堪也明矣。臣之渴闷。由此愈郁。去十月初九日。祗受下书内。有卿为统制之任。将三道将官水兵。分为两运。使之归家迭休。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65H 页
兼备衣粮之命矣。庆尚道则荡败之馀。船格尤甚龃龉。结阵处。以本道境内。看隙往来。迭休无常。全罗左道。不甚遥远。续续分递。而右道则水路隔远。正当风高之日。冒涉危涛。不得容易往返。动经旬朔。令其道水使李亿祺。率战船三十一只。已于十一月初一日。先运发送。岁前修改战备。且休军兵。加造战舰。格军,水卒及括壮军。一一刷点。预先整齐。正月望前。无遗领来以留阵。战船五十馀只。恒留待变。但各官之水卒流亡者。十居八九。临番赴戍者。十无一二。加以闾落空虚。烟火萧然。族邻之责。亦无所据。初到乘船之卒。或未能递代。长留水上。饥寒转迫。疫疠之炽。又甚于春夏。无辜军民。相继颠毙。军数日缩。兵力日孤。前头之事。极为可虑。大槩无知军卒。只思一时之安。怨言屡腾。臣以 天兵来戍万里之外。暴露风霜。尚无愁叹。尽心讨贼。以死为期。而第以本国之人。被贼患害。当在朝夕。无意雪愤。便生自安之计。汝等意向。极为无谓。自上轸念舟师之苦。别赏布十二同下送。罔极 天恩。万死难报之意。以理论谕。尺尺裁端。均一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65L 页
分给。臣所属全罗左道沿海五官五浦。战船加造。括军搜点。兵粮照阅。次次改分军预措之事。最为关急。近日则寒冻倍严。窟处之贼。难以冲突。故庆尚右水使元均及全罗左厢中卫将顺天府使权俊,右厢中卫将加里浦佥使李应彪等处。检饬部属诸将。把守待变事。严明申约。军卒中尤甚久留羸病者。交递率领。姑还本道检饬。还阵计料。
登闻擒倭所告倭情状
谨 启为相考事。凶丑馀孽。退据沿海。有久淹之状。无退遁之迹。视其所以。凶计莫测。且巨济之贼。有增无减。巢穴益烦。泊船深浦。出入无常。乘机冲突之患。不可不虑。故见乃梁要冲之路。定将埋伏矣。今闰十一月初三日。伏兵将臣军官主簿罗大用。生擒窥探倭一名。缚致臣所。推问招内。名字。即亡古叱之。年岁二十五。所居处。日本国东距十三日程。地名施巨丘。前年十二月。朝鲜国出来。倭将鸟乘监所率军三千馀名丧败。故加军六百名抄送时。以射军被抄。领将温老叱起率领。今年二月初二日。施巨丘乘船。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66H 页
八只作综。同月二十八日。熊川前洋。下陆到梁山。鸟乘监相逢。留连数三朔。日不记六月。梁山,马山,密阳等地船只五百馀艘。巨济境永登浦,场门浦,院浦等处移泊。倭将六人。右丹屯,大隐屯等。各率军千馀名。永登浦峰头。筑城屯据。沈我损屯。率军一千三百馀名。永登浦城中屯据。鸟乘监。率军九百馀名。阿老监未。率军三千馀名。场门浦。筑城屯据。加思然屯。率军一千二百馀名。院浦。筑城屯据。中船百馀只。十一月初四日。病倭载持本土入归时。倭将阿老监未。以眼疾视物不明。大隐屯。以国王侄子。亦为同舟入归。又百馀只。以军粮载来事。同月二十七日。往釜山浦。而军粮自本土连续载来。三十馀间库家。盈入而有馀。不为费用。卒倭以库外之谷。随便供馈。朝鲜被掳人中。女人次次入送。男人或令乘船捉鱼。或出入釜山等处。兴贩资生。船格充立。而小俺本以卒下之倭。他馀事则未能详知。稍解弓才。当初本土抄发时。朝鲜国战斗立功。则可免奴役。又赏金银宝物云。及其到此。食少役烦。不堪其苦。同类倭也三火老。相与密约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66L 页
曰。以其在此饥役。不如投入朝鲜云云。故今闰十一月初一日。一时逃亡。草伏林投。同阵之倭寻踪追到。也三火老被捉。小俺仍以逃躲。直向江边。适见采蛤女人三名。则女人等扶执呼唱之际。朝鲜战船。不意突至。结缚载来矣。釜山等各阵倭将名号。一一记知不得。釜山浦都甚万屯。熊浦即墨甘屯。金海,梁山甚安屯留在云云。巨济接正兵金银金良女世今,今代,德只等。逢倭执捉节次推问招内。以避乱人等。今闰十一月初三日。艮岛近处江边采蛤矣。倭奴自乌杨驿走来。或立或坐。啁啁不去。故同力扶执。唱说伏兵船。则伏兵人等。促橹驰来。结缚载船云云。黠诈倭奴。敢生秘计。出没林薮。窥探虚实。情迹判然。而身既被擒。自知难保。托以投附我国为言。尤为凶慝。不可顷刻延留。然真伪间。贼中形势。大槩纳招。似有反覆穷问之端。故都元帅权慄处。押领系颈而送。巨济良女世今等三名。以避乱饥困之女。见贼不避。协力扶执。招呼伏兵将使之结缚。其与闻声逃窜之人。相去万万。各别论谕。并给粮物。劝励他人。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67H 页
请以鱼泳潭为助防将状
今闰十一月初五日到光阳假官金克惺牒呈内。左议政,都元帅同议差帖内。光阳县监 启罢。代假官差定。印信兵符。交付行公。豆峙关防把截等事。不轻检举待变云云。今闰十一月初二日。本县到任。而县监已为下海。印信兵符。交付不得。公私库封闭行公云矣。前县监鱼泳潭。已为遆罢。而生长海曲。惯熟舟楫。两南水路迂直。岛屿形势。历历详知。其于讨贼之事。极力尽心。上年战讨之日。每每先锋。屡致大功。比诸他人。稍有可论之材。鱼泳潭虽遆其职。舟师助防将差定。终始画策。以济大事何如。
请下纳铁公文兼赐硫黄状
加造战船中。地玄字铳筒出处末由。措备之策。条陈状 启矣。回 启内辞缘枚举。兼巡察使李廷馣处。已为移文矣。地字铳筒一柄之重。多至一百五十馀斤。玄字一柄之重。亦至五十馀斤。则当此物力殚竭之馀。虽以官家之力。难以卒办。船役几毕。器具不齐。极为闷虑。臣乃令募僧别称化主。制给劝文。闾阎处处。转转劝求。以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67L 页
补万一。而民穷财尽。亦未必易成。昼夜思惟。罔知攸措。侧闻远近列邑。或有纳铁而愿免身役者。自下不敢任擅。玆以敢 禀。如或随其铁物之轻重。或令赏职。或许通免役免贱公文成贴下送。则聚而铸之。可成兵家之重机。变生以来。焰硝优数煮取。而所入石硫黄。他无兴产之地。伏愿旧库硫黄二百馀斤。采取下送。
请以文臣差从事官状
臣既兼统制之任。三道水兵将官。皆在部下。检饬措制之事。非止一再。而臣在岭海。文移远道。许多兵务。趁未举行。都元帅,巡察使所驻处。就议定夺者亦多有之。而相距隔远。或未及期限。事事乖方。极为可虑。臣之妄意。文官一员。依巡边使例。从事官称号。往来通议。所属沿海列邑巡检措置。射格军粮连续调入。则将来大事。庶济万一。诸岛牧场闲旷之地耕垦处。亦有审检之事。故妄料敢 禀。伏愿 朝廷十分商量。若于事体无妨。则长兴居前府使丁景达。时在本家云。 特命差下。
请沿海军兵粮器全属舟师状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68H 页
谨 启为相考事。臣前者。请令三道加造船舰。沿海括壮军军粮军器并属舟师缘由。已为状启。今方督役。岁前毕造。正月之内。合会一处。蔽海成阵。直截釜山之海。一鼓歼尽。毋失事机。已与三道水使。再三申约矣。所谓三道沿海括出壮军。名虽载籍。杂颐居半。其实鲜少。陆战诸将。不顾水战。又不念 圣教中勿令迁移之旨。续续传关。调发无常。或 天兵肄习。或伏兵把守。或义兵军。迭相徵出。有倍于前日。且军粮。自变初陆续输运。又因 天兵支待。馀储几竭之馀。陆战大小诸阵便。亦转运不绝。一带沿海之民。于水于陆。互相奔命。彼此难堪。携妻挈家。转移他境者。道途相望。极为可虑。全罗道沿海各官中。左道五官。右道十四官。观察使李廷馣改分军内。左道光阳,顺天,乐安,兴阳,宝城。右道长兴,康津,海南,灵岩,珍岛各五官。以舟师移属。其他沿邑。专属陆战诸将矣。左右道各五官兵粮。各处如彼其徵发。左右道战船加造并一百五十只伺挟船一百五十只。射格并无虑二万九千馀名。整齐末由。极为闷虑。庆尚右道沿海列邑。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68L 页
几尽荡败。调军运粮。顿无所赖。少似保完者。只南海一县。而水陆之兵。从以徵发。孑遗之民。庶难支保。固城,泗川,昆阳,河东等官。兵火之后。奔窜馀民。渔采连命。以舟师射格随隶。而又以陆战军数卜定。互相徵发。同道战船加造并四十馀只。伺挟船四十只射格。并无虑六千馀名。整齐末由。忠清道右道沿海之邑。贼未犯境。而前水使丁杰。单骑下来。与臣同阵。战船罔昼夜回泊事。同道虞候处所属各官浦。再三传令催促。而竟未回泊。丁杰递差后。新水使具思稷处。战船加造并六十只。伺候船六十只。刻期督造。兵粮战备。优数整齐。正月内。一齐驰到事。再三移文。至于臣军官部将方应元。已为论关发送矣。道路遥远。措备诸事。时未回报。舟楫虽多。格军不齐。则将何以运舟。格军虽齐。军粮不继。则将何以饷士乎。凡此两款。不可阙一者也。而军兵之徵发。粮饷之转出。并至于此极。则非但边氓之苦有倍于内地之民。其于运舟饷士。决不能堪。尤极闷虑。如许极关且急之务。周旋措置。一日为急。而臣在岭南。各道巡察使亦驻远方。未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69H 页
易就议。只以文牒往复通问。其间所漏者亦多有之。岁律已暮。春防到头。事与心违。罔知攸为。大槩水陆讨贼。俱是急务。而近日以来。论议纷纭。舟师策应凡百措事。十未一施。变生数载。百尔经营。终始如一之愿。反归虚地。如臣驽劣。万死固甘。当 国家再造之日。全务姑息。一至于此。他日噬脐。决难追及。寤寐思惟。不知所为。痛闷无极。伏愿今后三道舟师所属沿海各官括壮军,军粮,军器。并勿令迁动。全属舟师事。都元帅及三道巡察使处。并为更加各别申饬。
请设屯田状
谨 启为相考事。诸岛牧场闲旷之地。明春为始耕垦。农军则以顺天,兴阳留防之军。出战入作。已为请 启允下内辞缘枚举。监,兵使处移文矣。顺天府留防军。则巡察使李廷馣状 启据。光阳境豆峙新设佥使镇移防计料。突山岛耕垦农军。调出末由。臣意各道避乱流移之人。既无住着之处。又无资生之业。所见惨恻。同岛招谕入接。使之合力耕作。分其一半。公私两便。兴阳县留防军。则道阳场入作。其馀闲地。给民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69L 页
并作。马匹则折尔岛移合。而无害于牧马。有补于军资。右道康津境古尔岛海南境黄原牧场。土地膏沃。可耕之地。无虑千馀石所种。耕种得时。其利无穷。而农军出处无由。给民并作。官收一半。则可补兵食。兵食既给。则前头大事。庶无乏粮之急。正合时务。留防军兴役事。非臣任擅。监,兵使自当及期举行。而春事不远尚无应行消息。极为闷虑。伏愿 朝廷本道巡察使,兵使处。更加申明 判下。突山岛 国屯田。以久远陈荒处耕垦。补军资事状 启矣。农军。以各处入防军士。量宜除出入作。而处处防戍除出无人起耕不得。一㨾陈荒。营屯田二十石所种。老残军除出。使之耕作。试其田品。则收穫之数中正租五百石矣。以备种子条。营城内顺天仓中捧入。
请舟师所属邑勿定陆军状
谨 启为相考事。舟师所属沿海各官军兵粮饷。陆战诸阵。转转徵出缘由。他状 启中。已为略陈矣。今闰十一月十七日到兼巡察使李廷馣关内。揔兵分付据都元帅关内。丽兵三万名。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70H 页
并为卜定于本道。时方督发。所属各官。分作三卫。防御使,兵使各五千名。左右水使各二千名分定。所属各官浦。亦为分定。督令整齐。以待元帅传令云云。沿海射,壮军续续徵发事。犹以为闷虑。至于左右道。并精军四千名卜定督发矣。舟师,射军。虽令无遗抄发。未满四千之数。大槩防御使,兵使。以陆战大将。时驻陆地。各整五千之军。理所当然。而舟师则把截海路。所防各异。则移水就陆。实非得计。近观贼势。则陆地熊川等地之贼。往来巨济。聚散无常。凶谋秘计。固所叵测。舟师所属精锐一人。可敌百名。故决不可抄整之由。为先论理回答。伏愿自 朝廷巡察使李廷馣及都元帅处。并为各别申饬。而舟师军徵发之事。如彼其纷纭。则臣所管水卒。统制无路。防海一事。百无所措。舟师军势。日至孤弱。海上凭陵之贼。难可沮遏。日夜煎闷。
请于阵中试才状
谨 启为取 禀事。今十一月二十三日到兼巡察使李廷馣关内。抚军司关东宫驻进全州。下三道武士设场试取计料。规矩依常规。初试,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70L 页
会试, 殿试三次试取。依平安道例。一次试取后。以 殿试施行。优数取人。设科吉日。以十二月二十七日。试取计料。亦未酌定。日期甚迫。优数试取之意。星火驰通。俾无遗珠之患云云。变生二载。南中武士长在战阵。无所慰悦之道。今闻东宫驻驾完山。大小臣民。莫不感动。又闻十二月二十七日全州府设场之命。海阵士卒。咸欲乐赴。而水路遥远。未及期限。与贼相对。不无意外之患。精军勇士。一时出送不得。舟师所属军。依庆尚道例。阵中试取。以解军情。而规矩中有骑射。远海绝岛。无可驰骋之地。骑射。代以片箭试才。似为便益。伏愿 朝廷善处。
请沿海军兵粮器勿令递移状
谨 启为相考事。上年幸赖 宗社威灵。累捷舟师之战矣。今年则凶贼据险。处处作窟。畏不出抗。穷年把截。尚未死效。愤痛无极。每与诸将论谋采议。战船倍数加造。沿海括壮军。无遗抄发。射格军整齐。正月为始合势分部。直截釜山之路。誓死一决之由。枚举论 启矣。近日之来。论议不一。舟师所属诸色军及军粮军器。陆战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三 第 171H 页
诸处。稍稍移去。沿海之民。水陆交侵。东西奔命。莫适所从。流移道路。十家九空。全罗右道舟师所属沿海十四官内。长兴,海南,康津,珍岛,灵岩等五官。还属舟师其馀九官。移属陆战。加造战船亦至停役 国家危虞比极水战一事策应无路。上违 圣明大作舟舰之 命。下失微臣终岁经营之志。水军。变生以后。巧避戍役之计。互相移居。守令之无良者。则托以逃亡。终不刷出。变生以后。如南原等水军。则阙防之数多至千有馀名。玉果,南平,昌平,绫城,光州等官。则或七八百馀名。或三四百馀名。加造战船射格。姑无论。元战船射格死亡。亦无充立之人。虽有数百战船。终无讨贼之理。极为闷虑。今后沿海军及军粮军器。请依 启下全属舟师。勿令迁移。右道沿海官。并还舟师。阙防水军。令守令无遗漏捉付事。并于忠清,全罗,庆尚三道巡察使处。各别申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