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村隐集卷之二○附录
村隐集卷之二○附录 第 x 页
村隐集卷之二○附录
  
村隐集卷之二○附录 第 29H 页
传[柳梦寅]
刘生名希庆。号村隐。长安寒微人也。无手业。所事惟诗礼。抵老不易他伎。虽穷饿。犹恬如也。知生者。怜其老不易名。劝托名都监。蒙例赏加折冲阶。年七十。常闲居。余观吾东方自箕子以来。分别贵贱殊甚。至季叶。尤重科举。虽有宏才邃学奇俊之士。不幸出于贱孽。则不令齿仕路。如地位不当繇文武科进者。于译于医。于阴阳算数。监天相地。皆有科以应时用。下此则为胥徒农工贾仆隶。各遂其生谋。故苟不宜赴大科者。各自书其书。其书非诗书。有业之侪类。目笑之以为迂。中世有鱼无迹,朴继姜,郑玉瑞。以辞章名。徐起,朴仁寿,权千同,孔亿健。以学行称。当时大夫士多假之颜色。不以贱隶视。毋论名实端窾。槩是百年间寡闻者也。若刘生。所处庳。不得应科第。则入他伎以图生。乃其职也。早学诗。不事生产。与书吏白大鹏。酬唱若埙篪。一时搢绅诸彦。多奖誉之。始游东湖读书堂。见名官佳什。和其韵。相国思庵公朴淳大嘉赏之。仍教以唐诗。俾成其才。时朝士尚理学。必绳以家礼,小学。洪可臣,徐仁元,许鋿,安敏学之辈。许生以可教。
村隐集卷之二○附录 第 29L 页
教之家礼。于居家孝友。及冠婚丧祭。节目度数。无不尽详。参以仪礼经典,杜氏通典,丘氏仪节。悉用时人所不用之文。按图籍先儒遗论。毕究其终始。故士有丧。咸请生执礼经论五服之制。仰生口以成礼。又尝事亲。单其诚孝。居丧也。哀礼俱至。众以此益敬之。名儒许筬。爱之特甚。当其使日本也。欲与白大鹏洎生偕。生以养老辞。独以大鹏行。逮壬辰之乱。巡边使李镒。以大鹏谙倭中事。强之同行。大鹏死军中。生益孤。犹不废旧业。栖遑食贫。遇物。辄哦咏以自遣。长安之北村。有净业院。地僻近山。有清泉一条出岩洞间。买其地居之。手种桃杏四五树。垒石为小台。日坐卧其上。名之曰枕流台。仍有诗若干首。今之文士若车五山天辂,李芝峰睟光,申玄翁钦,金南窗玄成,洪鹿门庆臣,任疏庵叔英,曹岘南友仁,成双泉汝学。或登其台而赋之。或见其诗而和之。或闻其风而赠之。总诸篇成一帙。悉以文鸣世者也。若余则与生识面。已四十年。始游庄义洞之清风溪。时李泼家住溪上。爱生清疏。引于其家。余与洪生永弼。遇生于永敬殿前。洪曰。子不识刘生乎。此诗人也。吾伯叔父莫逆交也。子何见之晚也。洪伯叔。即骚家哲匠天民,圣民也。余奇
村隐集卷之二○附录 第 30H 页
生为人雅朗恭谨。通晓古礼。且能诗。指雨后青山。呼韵使赋之。生应口对曰。石带苔痕老。山含雨气青。余爱其清丽。常往来心曲。自此颇相款。今者裒其卷徼余文。不遇虚还者数矣。及得观之。生之好文学。七十犹笃。于是乎知君子人矣。余虽不佞。窃不自逊。妄期以不朽。其赠生也。不以诗序记而以传者。欲使刘生志业。永有以传之也。万历四十三年岁次乙卯。高兴后人寒泉嘿好翁(柳梦寅)书。
墓表[金昌翕]
君名希庆。字应吉。村隐其号。所居枕流台。有诸贤之赐与名。今其地入于都揔府。所植一松犹在云。为人恬悫好古。少学唐诗于思庵朴公。受礼说于东岗南公。遂博综三礼注疏及杜典,丘仪。以究杂服之学。凡所口讲指画。曲有据依。自 国恤以至士丧。莫不待君而含敛。其未遍诣。则送麻裁服者。相接于枕流台下。君一皆顺应。闲则对松而哦。一时哲匠。咸造其巷。与共笔砚。要为溟岳游。未尝以老疾辞。其襟韵如此。君生于嘉靖乙巳二月。殁于崇祯丙子二月。凡在辇毂下九十二年。于 国家否泰平陂。所阅多矣。每值时变。辄有可观之节。壬辰倭乱。义募市民。为勤 王
村隐集卷之二○附录 第 30L 页
举。戊午。 母后之废。朝议䝱街居耆老使投疏。不从则刑。君不为挠。素善李尔瞻。至是。恶而绝迹。出遇见诘。答曰。小人有母。专于奉养。未暇踵公门云。君实有孝行。十三。丧父。葬之以礼。冻体负土。遂庐其下。母裴三十年帖席。夙夜于侧。身自浣涤厕牏。而以其暇劬书。行笃而学敏。斯见其文质矣。君系出江华。祖道致。父业仝。盖皆卑微。配许氏。年亦踰九十而殁。同葬道峰。有子五人。舜民,禹民,圣民,士民,逸民。内外曾玄。二百馀人。君始以壬辰起义。受 宣庙之褒。至癸亥反正而 仁庙嘉其节。命爵嘉善。其得通政资。则以尝赞肉食者。谋裕国需。是亦忠之致也。既耋而例加嘉义。殁。用子逸民原从勋。 赠君资宪大夫汉城府判尹。就其所坐地。亦既隆显矣。然疏庵任公。高君之贤。而陋我邦制曰。蓬荜绮纨。才孰长短。而流品是拘。尚德哉斯言也。余以先古有枕流之契。而在今日世道之感。窃爱夫小人有母之说。是以。乐为表阐。而忘其不文。遂书此。以与为君孙者自勖云。崇祯纪元后七十一年戊寅春正月日。安东金昌翕。撰。
墓志铭(并序)[洪世泰]
公讳希庆。字应吉。姓刘氏。江华人。年十三而孤。负土
村隐集卷之二○附录 第 31H 页
以葬。因守不去。邻僧哀之。作土宇墓侧。煮粥劝之。事母至孝。母病久帖席。夙夜其侧。未尝少懈。间取所藉褯。出东小门外川上。手濯而曝之岩石。坐其傍读书。见者异之。尝从南东岗彦经。受文公家礼。尤明于丧制。博考典礼。以究极古今之变。遂以善治丧名。 国丧议用质杀。而无能知其制者。乃召公裁用。而下至士大夫之丧。必请以执礼。仰其口手而定。壬辰倭乱。车驾西幸。公即涕泣慷慨。号聚义士。誓助天讨。事闻。宣庙下教褒赏曰。希庆。尔惟以奋义灭贼为志。予用嘉之。时 国家多难。诏使相望。诸用费甚多而户部罄竭。宰相有忧之。公请召白仁豪数人问计。事可集。竟得其力。以此赏阶通政。戊午。逆臣李尔瞻谋废 母后。䝱诸父老投疏。违者刑。而公独不肯。素与尔瞻熟。至是绝之。而遇诸涂。尔瞻怒责之。公对曰。小人有母。急于母养。未暇及公之门。及 仁祖反正。大臣以其节闻。特命升秩。始公以礼称诸公间。及是。诸公高其节义。益敬重之。朴烨为义州。猛甚。公子见忤于烨。将杀之。问知为公子。释之。人谓公之贤。能使烨失其猛云。公为人恬静寡欲。性嗜山水。家在净业院下流。即其水涯。垒石为台。名之曰枕流。傍植桃柳数十株。
村隐集卷之二○附录 第 31L 页
每春时。红绿照烂川谷。公手唐诗一卷。一几一罍。坐卧其中。啸咏终日以自适。自号村隐。其为诗。閒淡近唐。思庵朴相公亟称之。公卿大夫咸造其台上。唱和歌诗。竞相传玩。世所谓枕流台诗帖是也。永安尉洪公日来访。 仁穆王后闻其数出。尝使人往视。则见锦袍公子与白发老叟。对坐盘松之下。自是闻尉往。辄下禁脔。后地入禁中。为都揔府。而其松尚存。人识之曰。此刘某手植云。公年既高而神骨甚强。士大夫有为金刚之游者。要以先导。则辄勇往。不以老辞。尝慕静庵之贤。道峰书院之刱也。公实经纪之。而爱其山水。拟作终老之计。要李澄画林庄图。请诸公诗若序。以道其意。及殁。葬道峰下。公以大耋。升嘉义。后用子逸民原从勋。 赠资宪大夫汉城府判尹。生于嘉靖乙巳。卒于崇祯丙子。得年九十二。祖道致。考业仝。配曰许氏。年亦踰九十而殁。同葬道峰。有子五人。舜民,禹民,圣民,士民,逸民。内外曾玄。二百馀人。公以诗礼。闻于当世。而其忠节尤卓卓。可以愧死夫世之不恤名义而唯利之得者。余窃尝慕公之风。而有不同时之叹。呜呼。公固贤矣。然而非当时诸公有君子尚德之美。则孰肯以卿相之尊。而从褐之父游。而其爱
村隐集卷之二○附录 第 32H 页
重之若此。夫以诸公之爱重。而公之贤。益可见矣。公殁七十年。三渊金公。始表其墓。式阐遗光。公之曾孙泰雄来告余。金公既表其显。子其志诸幽。乃为之铭曰。
礼失而求诸野。若公所树立。有出于当世之在位者。其人虽眇。其名则重。嗟后其式。毋视枯冢。
崇祯纪元后七十八年乙酉夏四月日。唐城洪世泰。撰。
行录[南鹤鸣]
刘君希庆。字应吉。号村隐。本江华。考业仝。启功郎。 嘉靖乙巳二月二十七日寅时。生于大庙洞。诚孝出天。自离襁褓。在父母侧。夔夔然无违色。
十三。丧考。将窆于外氏茔近地。清原尉韩公墓奴。怙势驱逐。君呈状宪府。宪官怜君单弱。刑清原奴。仍令合力造墓。君仍庐墓。哭泣每日。终夕危坐。间又躬负土为阶级。唯朔望。归奠几筵。仍觐母氏。一州无不称道。东岗南先生彦经。往来水落山先垄。闻而异之。来见。悯其寒苦。乃以麻滓厚织者(俗号三丁)遗之。又令望月庵僧。作土宇于墓侧。煮粥劝之。俾得依接。服阕。教之以礼文。自此名士大夫与东岗游
村隐集卷之二○附录 第 32L 页
者。莫不招见嘉叹。
母裴自失所天。悲毁过制。除丧而不御肉味。卧席三十馀载。君夙夜泣谏。躬执薪水之役。及丧。治敛送终一如礼。祭祀尽诚。至老不懈。家有疫疠。犹不废。时礼学不明。士大夫家亦鲜制服。君断然行之。
少好读书。慈母病久。不得出入便旋。著襁褓于席间以承之。君时出东小门外。手浣而铺于裳岩。坐其傍。终日读书。
季希云染病。君出外才归。邻里皆劝避。君曰。小儿有大病。如不趁时勤救则必死矣。兄弟即一身。今若不入见。便是自弃吾身也。即入躬自护视。居数日退热。终亦不染焉。
雷风雨雪之日。则虽夜深。必燃烛端坐。
以礼学见称。士大夫之丧。必请以执礼。时为之谚曰。杨礼寿从后门出。刘希庆从前门入。
喜为诗。多有佳句。与书吏白大鹏齐名。并称一时。诸名公多奖与之。思庵朴相国淳尝观其诗。深赏之。因教以唐诗。俾至成才云。有诗集印行。
家在净业院下流。(俗称院洞)门前溪水清澈。甃石为台。名曰枕流。傍植桃柳。春夏间景致清绝。当时诸学士。
村隐集卷之二○附录 第 33H 页
赋咏而誇耀之。疏庵,五山尤。频往来。疏庵之丧。箧无遗衣。君为脱所着而敛之。
完平相公最许与。微服频来。围棋于枕流台。(完平卜小宅于金虎门外。 孝宗朝。搆万寿殿。阙中无馀地。枕流台,完平宅皆斥入为都总府。盘松至今犹在。)
壬辰倭乱。 宣庙去邠。君募聚义兵。以助天讨。朝家特施褒赏。有教旨尚在。其文曰。惟尔希庆。国事罔极之时。尔等悉皆思汉。一以奋义灭贼为志。或倡义聚兵。或侦探贼势。以助进取之策。极为可嘉云云。(万历二十二年正月日)
己酉。诏使之来。将多糜费。而户曹银货荡竭。诸宰招君问计。君对曰。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请召白仁豪金叙慎天龙计之。三人皆市民之豪也。于是。聚五部妇女指环而用之。馆接无缺。朝廷并赏君及三人。赐阶通政。
昏朝议废 大妃。迫䝱闾巷耆老投疏。君终不挠屈。反正后。完平陈达其节义。特升嘉善。辛未。以大耋。加嘉义以奖之。(昏朝。台官欲刑讯君。其时大宪止之云。)
君家在宫墙之外。癸亥反正前一日。君子舜民。以译官赴椵岛。君出送之弘济院。归至院后寺洞。见 绫阳君(仁祖潜邸封号)率武士数人。呼鹰而出。君归家。即
村隐集卷之二○附录 第 33L 页
令妇女出避他处。事定。家人问其由。曰。伊日路拜天颜。气像似必有为。故揣知之矣。
道峰书院(院本宁国废寺基。故初以灵谷书院称之。)东北隅即君墓。山有泉石幽致。拟作终老之计。而子孙以年老挽止。未果。然志犹未已。倩李澄画出林庄图。请诸公诗若序。积成大轴。
家本寒薄。无立锥之地。赖名公词伯之顾助。得以资朝夕焉。
癖于山水。国中名山。足迹殆遍。士大夫往金刚者。必请君为山门主人。年至八十。而犹不惮行。子孙或以老病谏止。君曰。士大夫之爱惜。以我有此癖也。今以老为懈。则将安所取我也。
少游扶安邑。有名妓癸生者。闻君为洛中诗客。问曰。刘白中谁耶。盖君及大鹏之名动远迩也。君未尝近妓。至是破戒。盖相与以风流也。癸亦能诗。有梅窗集刊行。
景慕先贤。从事于道峰书院。有如己家事。东岗为杨牧。立议而创。使君主张经营。文券中。君之姓名尚存。
光海时。郑仁弘之徒。为曹南冥将创书院于三角山
村隐集卷之二○附录 第 34H 页
之中兴洞。其意以仁弘传南冥之统。而后日将以仁弘配享也。诸议欲委君干其事。利诱而威怵之。君辞不肯。终不濡迹于其间。诸公多之。
国恤议用质杀。而无知其制者。招君裁用。一时士夫遭丧家。非亲厚者。不敢招致。委遣子弟及女仆。持布往请则君裁出分授制去。其时礼学未明。申君义庆亦晚出。非君则无所论质。林命吉十三岁时。学于君云。
君之子见忤于义州府尹朴烨。烨将杀之。问知为君之子。特赦之。君治丧具到中和。始相值而率归。可见一时重君者如此。
君有名闾井间。李尔瞻少与之交。颇相厚。及其主废母论。君绝不还往。一日。瞻道遇君。招与语曰。汝近何绝迹于我。君答曰。小人有母。为侍偏母在乡村。故足不暇及公之门云。
永安尉洪公。逐日来访。 仁穆王后下教曰。所谓刘同知何许人。尉之往来何太频耶。命掖庭人往视。苍颜白发。与少年驸马。对坐盘松之下。自是。 慈圣闻尉到君家。辄下酒馔。
尝往鸡林府院君宅。临归。府院命扶携而出。子弟招
村隐集卷之二○附录 第 34L 页
奴人。府院责其不恭。诸郎亲自扶拥上马云。
一日。遇疏庵于钟楼。下马而立。疏庵初欲自下。更令掖扶君上马。而后与之语。市人皆艳看云。
君九十二岁而终。即崇祯丙子二月六日也。配许。后君二十二年丁酉终。年九十有六。以子逸民参宁国原从一等勋。 赠君资宪大夫汉城府判尹。
子五人。舜民,禹民,圣民,士民,逸民。内外曾玄二百馀人。逸民子自勖。官今佥使。
闻君之丧。士大夫无不嗟悼来吊。洞中老幼。相率号哭。南三陟橃。优致赙物。三陟。即东岗之从子也。葬杨州庄义洞午向之原。贞夫人许氏祔左。即灵谷之东先茔侧也。
     宜宁南鹤鸣。述。
遗事
刘希庆。寒微人也。居京城。作枕流台。缘溪种桃。自号村隐。性恬淡寡欲。喜文辞。诸公多顾遇。先君亦尝赠诗。有曰惟追唐李,杜。不学宋陈,黄。雪屋琴书冷。梅窗笑语香者是已。死今三十年。忽梦见。从容如似为仙人者。盛论岩洞之美。请余赋诗。觉而记之。其诗曰。臞仙一去海生尘。电露茫茫阅世频。管领丹崖好风日。
村隐集卷之二○附录 第 35H 页
无人共赏碧桃春。(出东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