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x 页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祠院
祠院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76H 页
沧洲书院
在沃川利山县傍。崇祯丙子。以先生宅兆不宁。迁葬于郡安南杻峙之西道岘之原。于是。慎独斋金文敬公集。尤庵宋文正公时烈议曰。既移墓地。则祠宇亦将随移。且此郡不可无赵先生书院。而一邑之中。既有表忠祠。又有书院。则亦难守护。遂具由请于 朝。愿以祠宇合于书院。 朝家俱即准许。遂移于利山赤登江上。大学士泽堂李公植作祭文。且名其讲堂曰敬教。东斋曰善道。尤庵撰庙庭碑。后追享慎斋,尤庵及同春宋文正公浚吉。
移安祭文(崇祯丙子○李植)
呜呼先生。海岳英灵。洛建道脉。正学卓行。昭乎星日。遭时屯蹇。遁迹玆乡。奋义殉节。功烈弥彰。 先朝懋嘉。追典式备。祠宇初建。表额随赐。书院继起。乡贤并享。位次犹诎。佥议未畅。上 闻下询。遂定改卜。赤江之滨。伊山之麓。祠扁仍旧。院号揭新。多士矜式。景行宜遵。玆涓吉辰。奉移神位。礼秩靡憾。盻蚃如在。庶蒙歆格。永世启祐。恭伸明荐。用表虔告谨告。
在沃川利山县傍。崇祯丙子。以先生宅兆不宁。迁葬于郡安南杻峙之西道岘之原。于是。慎独斋金文敬公集。尤庵宋文正公时烈议曰。既移墓地。则祠宇亦将随移。且此郡不可无赵先生书院。而一邑之中。既有表忠祠。又有书院。则亦难守护。遂具由请于 朝。愿以祠宇合于书院。 朝家俱即准许。遂移于利山赤登江上。大学士泽堂李公植作祭文。且名其讲堂曰敬教。东斋曰善道。尤庵撰庙庭碑。后追享慎斋,尤庵及同春宋文正公浚吉。
移安祭文(崇祯丙子○李植)
呜呼先生。海岳英灵。洛建道脉。正学卓行。昭乎星日。遭时屯蹇。遁迹玆乡。奋义殉节。功烈弥彰。 先朝懋嘉。追典式备。祠宇初建。表额随赐。书院继起。乡贤并享。位次犹诎。佥议未畅。上 闻下询。遂定改卜。赤江之滨。伊山之麓。祠扁仍旧。院号揭新。多士矜式。景行宜遵。玆涓吉辰。奉移神位。礼秩靡憾。盻蚃如在。庶蒙歆格。永世启祐。恭伸明荐。用表虔告谨告。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76L 页
春秋享祝文(同人)
道通天人。忠炳日月。三纲永赖。百世馀烈。
庙庭碑(见上碑表条)
上梁文(金堉)
杀身成仁谓之忠。古闻其语。伏节死义出于直。今见斯人。耸一时之瞻聆。宜四方之景仰。伏惟先生。禀纯刚至正之气。志烈秋霜。有尊贤嫉恶之诚。心贞昆玉。早得依归之地。常加存省之功。耕田负薪。既共为于子职。绩文种学。又见重于师门。自其斥佛于小官。已有格君之大志。驿路千里。执鞭之士亦为。 君门九重。持斧之疏何壮。沐浴以请。追孔圣之讨陈恒。火焚其书。思仲淹之折元昊。人皆无先见之智。公独为后日之忧。天鼓忽鸣。卉服飞渡于沧海。地险已失。 玉辇播越于岷峨。列郡谁是男儿。诸营贼遗 君父。唾手而起。公非相乎将乎。瞋目以呼。乃忘死也生也。徒激乌合之众。州为之清。欲捣鸱张之兵。山高于锦。已传檄于萨水之外。旋击楫于荆江之中。胆大于身。千万人而吾往。心置于腹。七百士之我同。虽曲直之有分。奈众寡之不敌。天不助顺。人之云亡。同日义军。惨极陈陶之血水。一冢毅魄。悲甚田横之剑铓。尚忍言
道通天人。忠炳日月。三纲永赖。百世馀烈。
庙庭碑(见上碑表条)
上梁文(金堉)
杀身成仁谓之忠。古闻其语。伏节死义出于直。今见斯人。耸一时之瞻聆。宜四方之景仰。伏惟先生。禀纯刚至正之气。志烈秋霜。有尊贤嫉恶之诚。心贞昆玉。早得依归之地。常加存省之功。耕田负薪。既共为于子职。绩文种学。又见重于师门。自其斥佛于小官。已有格君之大志。驿路千里。执鞭之士亦为。 君门九重。持斧之疏何壮。沐浴以请。追孔圣之讨陈恒。火焚其书。思仲淹之折元昊。人皆无先见之智。公独为后日之忧。天鼓忽鸣。卉服飞渡于沧海。地险已失。 玉辇播越于岷峨。列郡谁是男儿。诸营贼遗 君父。唾手而起。公非相乎将乎。瞋目以呼。乃忘死也生也。徒激乌合之众。州为之清。欲捣鸱张之兵。山高于锦。已传檄于萨水之外。旋击楫于荆江之中。胆大于身。千万人而吾往。心置于腹。七百士之我同。虽曲直之有分。奈众寡之不敌。天不助顺。人之云亡。同日义军。惨极陈陶之血水。一冢毅魄。悲甚田横之剑铓。尚忍言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77H 页
哉。呜呼痛矣。万金 宠赠。国有表忠之立祠。三迁栋梁。士皆象贤而建院。千秋万世。可见蛾述于乡村。一年两丁。庶奉牲币于俎豆。属抛梁于匠石。少助伟于儿郎。抛梁东。蓬莱枫岳立于东。芙蓉削出五千仞。见公节义高与同。抛梁西。太白檀木在于西。龙盘虎踞入望眼。山外风樯路不迷。抛梁南。头流磅礴环其南。戎狄是膺荆舒惩。涅齿雕题容海涵。抛梁北。长白蜿蟺拥其北。仰看天色豁妖氛。和风一扫祁连廓。抛梁上。天光云影鸢飞上。学不期骄宜自卑。君子于人不多上。抛梁下。上达之功皆自下。男子天生岂偶然。齐家治国平天下。伏愿上梁之后。里闾生辉。湖山动色。士趣得正。济济庠塾之兴。民产皆恒。蔼蔼桑麻之盛。君臣父子之伦以叙。俗可比于尧封。粟米布缕之征必均。人自乐于禹贡。永保乡风之淳古。绝无异言之喧豗。
上梁文(俞棨)
伏以道尊儒林。必有一代之推仰。功扶人纪。宜享百世之钦崇。若稽典祀则然。亦奥文教以赖。是知汴社香火。曾传悯忠之遗风。潮庙丹青。盖出尊贤之美意。矧道学节义之兼备。而俎豆尸祝之可无。参前烈而
上梁文(俞棨)
伏以道尊儒林。必有一代之推仰。功扶人纪。宜享百世之钦崇。若稽典祀则然。亦奥文教以赖。是知汴社香火。曾传悯忠之遗风。潮庙丹青。盖出尊贤之美意。矧道学节义之兼备。而俎豆尸祝之可无。参前烈而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77L 页
有光。礼合隆报。启后学于无极。士得依归。故玆院宇之经营。岂云关系之浅鲜。先生。山河正气。金玉精英。鲁季路之升堂。学造正大。范孟博之揽辔。志存澄清。伊天分忠厚之绝人。抑师门成就之有素。观风 上国。发永慨于从周。抗疏 重宸。期善变于用夏。虽抱负志业未展。而经纶施设足徵。贾太傅恸哭清时。明主亦弃。朱公掞正色朝著。流俗争仇。證凶丑之生心。谁信桑土之远虑。悲明夷之朵翼。徒然木铎于遐陬。属当封豕之长驱。独奋微虎之庭踊。西原得隽。可谓以儒者能军。南峡捐躯。其奈彼苍之歼我。斯文抱坏梁之痛。烈士兴负戟之叹。道义日星于中天。孰不曰百世师也。精灵水泉之在地。人固可比屋祀之。矧玆安邑为乡。寔维先生旧寓。嘉言善行。人皆得而称焉。馀韵流风。士有闻而知者。纵然牲醴之有所。实多规制之未遑。祠以表忠为名。讵尽形容懿实。院为尊道而设。方可允副舆情。于是多士不谋。同声相应。诹龟叶吉。发天悭于江山。测景辨方。揽地势之纡拱。故知造物有待。允矣君子攸宁。肆切羹墙之诚。载创岳麓之制。公私鸠僝。物不外求。小大骏奔。人思自力。荆榛絻剔。似觉物色之增辉。日月几何。俄见栋宇之如跂。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78H 页
事不因旧。制实维新。庙焉妥灵。华不侈而俭不陋。堂以讲业。近者悦而远者来。春秋享禋。再恢青衿之盛礼。朝暮程课。一遵白鹿之弘规。室岂远而。文在玆矣。对越陟降。自然多士之得师。游息藏修。不但百工之居肆。瞻峻山之千重。彷佛岩岩气象。环长江于一面。想像浩浩渊源。于戏先正不忘。紧尔后生有造。尊其人。不若师其道。敬佩前言。享之庙。所以爱之诚。欣睹今日。敢献儿郎之颂。用赞呼邪之声。抛梁东。澄江泼泼绕新宫。秖应九曲山中水。遥与洙源一派通。抛梁南。岳色云光共吐含。想得当时真面目。武夷岩洞泛晴岚。抛梁西。立立遥山翠黛齐。欲识先生襟抱事。朝来爽气接天倪。抛梁北。山回野断长江曲。个中何物最精神。无限苍松岁暮色。抛梁上。正气寥廓寒空爽。莫道高明便是遥。天人一理元无障。抛梁下。济济青衿鸣大雅。满壁图书尽我师。莫教买椟珠还贾。伏愿上梁之后。榱桷长新。弦诵日富。泲芳胹硕。荐祀罔缺于岁时。立懦廉顽。謦咳若承于左右。扶将绝之道脉。扇既熄之儒风。阐教乡党州闾。锡类孝悌节义。环南土数百邑。是仰是瞻。垂后世亿万年。不崩不坠。
表忠祠请改额疏(沃川生员吕有衡等○曾孙匡汉)
表忠祠请改额疏(沃川生员吕有衡等○曾孙匡汉)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78L 页
伏以 国家之道。崇贤尚矣。其有道德学问。忠孝节义。有可以师法于后世者。则各于其乡。听建书院。 宣赐额号以奖之。玆岂非 昭代之盛事。而多士之所以兴起者乎。然而所 赐之额。苟不当其实。则过者僭焉。不及者歉焉。斯二者。皆不可为劝奖兴起之道矣。臣等所居之地。旧有乡祠。盖为先正臣文烈公赵宪而设者也。自宪壬辰殉节之后。本郡士子。为建是祠。而废朝时。疏请额号。则赐额曰表忠。其后士林公议。咸以为世无书院则已。如其不然。则岂有贤如赵先生。而可无书院哉。于是。多士上闻于 朝。移其祠宇。增其堂室。以为多士肄业之所。兼寓尊奉之诚。则事体自与乡祠时有别。而尚仍旧额。则不能无慊于舆情者。何者。院额与谥号有异。似不宜节惠以为之名。而赵宪之道德学问。卓卓乎在人耳目。则只取其死节一事。实所未尽。然称之既久。旧事难新。故臣等闷嘿而已。今复有一事有难因循者。故玆敢冒死呼吁焉。顷在庚戌之春。臣等以故文敬公臣金集追享之请。闻于本郡。报于道臣。转以闻于 朝家。而遂行其礼。夫赵宪独享之时。则表忠之号。虽曰偏。而亦其所也。至于金集并享之后。则尤有所未慊者。盖当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79H 页
时之赐号也。若如宋朝议朱子以文忠之忠。则忠字所包者大。今用之于此。无所不可矣。今则不然。只以宪死难一节而谓之忠。则于集绝无所当。此臣等之不安于心。而必欲改之者也。伏愿 殿下试下有司裁处焉。臣等因窃伏念。赵宪事迹。既在久远。金集虽立于 圣祖之朝。而亦未尝有详举事实。以彻于 睿听者矣。臣等请因斯而略陈之。赵宪天分甚高。禀气纯刚。自少勤学。专意向上。师事文成公李珥,文简公成浑。尊尚敬信。不啻如神明。二臣者。亦相推腹。期许甚重。不幸遭壬辰之变。不顾成败利钝。一以明大义于天下为己任。请斥弑君之秀吉。而斩其傲使。奏闻 天朝。旁檄琉球,占城诸国。共行天讨。及其言皆不见用。而凶锋猝至。则列郡瓦解。 乘舆西巡。三百馀邑。始无一介义士。而宪也奋起于放逐之馀。召募义旅。多士云集。遂得二千馀人。指日歼贼矣。不幸为恚媢者沮挠。既集者还散。而唯有七百义士。终始募义。先鏖清州屯贼。使不得前向 行在。而又将移兵。以讨锦山之贼。或有以众寡不敌为言者。宪泣曰。 君父安在。敢言死生。遂直前不顾。与贼相遇。终日力战。无一人旋踵者。虽众寡不敌。全军败衄。而其贼死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79L 页
过当。因遂宵遁。故两湖得全。而以基 中兴之伟绩。其功烈之盛。孰与高下哉。当贼之阑入帐下也。或有挽以请跳。宪笑解马鞍曰。此吾殉节地也。男儿死耳。不可苟免。遂凝然不动。而父子并命。其姱节伟烈。赫赫乎跨越今古矣。 宣祖大王闻之伤悼。亟赐褒赠。又因舆议而加其官。官其子而表其闾。至于 仁祖朝。赠以美谥。而特升其子之官。其崇报之典。可谓无馀憾矣。夫宪之义烈功绩。如此其大。而议者以为此则反小。何也。其学问之正。渊源之远。诏于世垂于后者。高明光大。辉映俊伟。其临难所就。特其馀事故云耳。金集(云云。)夫此两臣者。虽造德各异。事业不同。而实共源派。均是儒宗。故舆论所同。啜议是举。而其扁额之号。其不慊于众心。如前所陈。伏乞 殿下特从臣等之请。更赐并宜于两臣者则大善矣。虽使不然。而只赐以山名水号。若经于 恩旨。则事体重大。久远不替矣。臣等窃伏睹我 殿下脩举废坠。斯文阙典。次第举行。则臣等此请。庶亦不为 圣明之所斥退。故玆敢裂裳裹足。相率而呼吁于 冕旒之下。伏乞圣明明诏有司。锡以美号。亟准多士之请。永为矜式之地。不胜幸甚。臣等不胜聚首祈恳之至。(壬戌五月初五日入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80H 页
启。 答曰。省疏其悉。疏辞令该曹禀处焉。同月十一日。礼曹判书南龙翼回 启。观此疏内辞绿。则沃川郡有文烈公赵某祠宇。曾赐表忠之额。其后尊为书院。仍以文敬公臣金集追享。表忠之号。在赵某独享之时。则虽偏亦可。而至于金集并享之后。则绝无所当。或 赐并宜于两臣之号。或改以山名水号。矜式之地云。而缕缕呼吁矣。两臣殉 国节义之高卓。传家礼学之纯笃。实如多士所陈。诚宜匹美齐飨。而表忠二字。果不能兼包相称。则今此改请。其势固然。且与纷纭新请者有间。特副所愿。更择今名。恐或宜当。事系重大。 上裁何如。同月十七日。沧洲,伊山,南溪。备三望入 启。蒙 点首望。)
表忠祠
在沃川安邑先生墓下。万历戊申。多士上疏。请于墓下立祠以祀之。 朝廷许之。翌年赐额曰表忠。官给俎豆。且给閒丁守之。(初。既 命立表忠祠。而乡人复立乡贤祠。与全彭龄,郭诗并享。故门人金籥欲移出先生位版。而力不能及。最后潜谷金公堉为监司。始得移出云。)肃庙壬戌。表忠祠为沧洲书院。故其后庚子。郡之章甫。同心合力。营建祠宇于墓下。以 朝令叠设之禁。不敢揭其旧额。今 上朝甲寅。因儒疏还揭表忠祠额号。配啜先生子持平公完基。
沃川乡贤祠先生位版移安告文(戊戌○金堉)
节既出天。居何下人。涓吉移安。敬告明神。
表忠祠奉安告文(同人)
表忠有祠。 圣朝恩额。克享精禋。永安斯宅。
移建时两湖通文
表忠祠
在沃川安邑先生墓下。万历戊申。多士上疏。请于墓下立祠以祀之。 朝廷许之。翌年赐额曰表忠。官给俎豆。且给閒丁守之。(初。既 命立表忠祠。而乡人复立乡贤祠。与全彭龄,郭诗并享。故门人金籥欲移出先生位版。而力不能及。最后潜谷金公堉为监司。始得移出云。)肃庙壬戌。表忠祠为沧洲书院。故其后庚子。郡之章甫。同心合力。营建祠宇于墓下。以 朝令叠设之禁。不敢揭其旧额。今 上朝甲寅。因儒疏还揭表忠祠额号。配啜先生子持平公完基。
沃川乡贤祠先生位版移安告文(戊戌○金堉)
节既出天。居何下人。涓吉移安。敬告明神。
表忠祠奉安告文(同人)
表忠有祠。 圣朝恩额。克享精禋。永安斯宅。
移建时两湖通文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80L 页
窃惟重峰赵先生。道学有渊源。行义成规矩。光明正大。笃实清苦。固可为后学之师表矣。况其精忠大节。亘乎宇宙。贯乎今古。直与日月争光。则其所以维持人纪。扶植世道者。盖不可数计而周知矣。古人有言曰。圣德必百世师。若先生者。非其人耶。矧玆沃川。实先生游居讲学之地也。謦咳在耳目。风声起懦庸。而溪山草木。尚衔馀香。则庙而妥之。尸而祝之。尤不可阙也。先生祠宇。旧在沃之东北。 赐额曰表忠。岁月既久。将有废坠之忧。故愚等不揣谫劣。图所以新之。而增其旧制。以永朝家崇报之意。且以为士子藏脩之所。则远近响合。议已克定。而第以举赢时屈。财无所出。惟不克有成是惧。如是而不以告于同志。则愚等自外于乐善好义之君子。而以事自私也。夫岂惬人心公道义。而无慊于听闻哉。故玆布告。倘蒙开可。而共相玆役。则不惟一方之幸。于世道之污隆。亦庶有万一之补云尔。壬午十月初一日。
奉安祭文(辛丑十一月中丁丑○尹凤五)
曰有正气。天地之塞。至大至刚。伊粹匪驳。钟之先生。先生嶷嶷。既禀其纯。又辅以学。渊源之正。潭溪遗脉。功深践履。优入阃域。操守之确。如屹山岳。发用之果。
奉安祭文(辛丑十一月中丁丑○尹凤五)
曰有正气。天地之塞。至大至刚。伊粹匪驳。钟之先生。先生嶷嶷。既禀其纯。又辅以学。渊源之正。潭溪遗脉。功深践履。优入阃域。操守之确。如屹山岳。发用之果。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81H 页
如决河渎。 九阍修玉。迈澹庵直。长途血脚。继西山躅。凡厥忠赤。贯乎金石。忧时忼慨。一心殉 国。岁在黑龙。时值百六。先生曰欸。臣死主辱。谁其从者。义士七百。事虽大谬。其义炳若。生为斗衡。死即山掷。流风遣德。景仰弥笃。眷玆道山。衣履之宅。俎豆伊昔。栋宇斯辟。间者移之。赤江之侧。山空柏老。芜没三尺。士林兴嗟。经始土木。持持墙屋。奂轮如昨。良辰吉日。爰妥灵魄。庶几来格。无吐玆酌。
春秋享祝文(郭守熀)
千圣道脉。万古忠节。山高水长。仰止馀烈。
表忠祠还额兼请持平公配享疏(今 上朝甲寅○金镇玉)
伏以臣等伏闻。顷者。 殿下取览抗义新编。俯询先正臣文烈公赵宪道学节义。始终本末。临 筵发叹。深起旷世之感。 特遣近侍。致祭于先正殉节之所。一施之 恩。又及于七百同死之义冢。而先正子孙。不论支嫡。 特令录用。此诚千古旷绝之盛典也。猗欤休哉。宋帝之于考亭。有生不同时之恨者。特因对其子朱在而语及乃父之贤。我 宣庙之于诸葛武侯。以山名卧龙而祠者。适当遭 国步艰屯。而庸寓
春秋享祝文(郭守熀)
千圣道脉。万古忠节。山高水长。仰止馀烈。
表忠祠还额兼请持平公配享疏(今 上朝甲寅○金镇玉)
伏以臣等伏闻。顷者。 殿下取览抗义新编。俯询先正臣文烈公赵宪道学节义。始终本末。临 筵发叹。深起旷世之感。 特遣近侍。致祭于先正殉节之所。一施之 恩。又及于七百同死之义冢。而先正子孙。不论支嫡。 特令录用。此诚千古旷绝之盛典也。猗欤休哉。宋帝之于考亭。有生不同时之恨者。特因对其子朱在而语及乃父之贤。我 宣庙之于诸葛武侯。以山名卧龙而祠者。适当遭 国步艰屯。而庸寓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81L 页
钜鹿之感也。今我 殿下之于先正。初不识其何状。而乃于残编断简之中。默契其人。独运 渊衷。不徒追奖其道学节义。又将收录其孱裔。臣等有以见 殿下悯夷夏冠屦之倒置。叹叔季伦常之斁绝。思欲激砺培植之者。出寻常万万。凡在曕聆。莫不传诵而耸动。况臣等生长先正之阙里。服习先正之遗化。所以感激与起者。尤有倍于他人。其于崇奉先正。永树风声之道。凡有阙典欠章。可以登 闻而亟举者。则顾臣等之责。而维今时则可也。玆敢激昂齐吁。以赞我 圣上崇德褒节之盛意。惟 殿下垂察焉。窃念先正之墓。始在本郡安邑旧家之后。当时 朝家命有司立祠墓下。仍赐以表忠之额。崇祯丙子。先正子都事臣完堵移葬先正于本郡道岘杻峙之下。而事力不逮。表忠之祠。未即并移于新兆矣。未几。完堵遽死。而子孙日就陵迟。穷峡孤坟。益无看护之道。识者寒心。行路嗟伤。先正臣文正公宋时烈,文正公宋浚吉。尝拜新茔。慨然发叹曰。 朝家之建祠墓下。特宣恩额者。意实有在。盖仿宋朝钱氏墓下表忠观之规。而非若士林啜享诸贤之比也。茔既新卜。则祠亦随移。自是不容已者。于是。多士合心出力。鸠材聚工。经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82H 页
营数十年。仅构数间之屋。以荐一办之香。方将拂拭旧板。重新观瞻。此固应行之事。而抑有一事。盖先正之子 赠持平臣完基。状貌魁伟。姿性超异。平居素有至行。当起兵时。裹足从之。先正曰。汝可勉留。善养吾母。完基对曰。父往死所。何忍不从。遂终始不离。及兵将败。先正曰。父子俱死。吾母畴依。汝可归保吾母。完基泣而对曰。父为忠臣。子独不为孝子乎。知兵必败。故华其冠服。侥倖冀其代先正之死。故贼认为主将而矺之。尸不得收。呜呼。完基以一介布衣。临难捐躯。忠孝两全。义烈炳然。尤有光于先正。故自在 先朝。旌闾貤赠崇报之典。至矣尽矣。而第其配食之举。尚阙于先正之祠。向所谓阙典欠章。可以登 闻而亟举者此也。今当 圣上殊奖先正之日。乃敢摭实仰渎于 宸严之下。伏乞 圣明念先正父子一时死义之忠。依汉臣诸葛瞻尚同祠成都之例。 特命有司。许今配啜于复揭 恩额之日。则其在 圣明激颓俗扶世教之方。岂不大有补也。臣等无任激切祈恳之至。(甲寅九月二十四日 入启。 答日。省疏具悉。所请。令该曹禀处。礼曹判书申思哲回 启。完基以文烈公赵宪之子。战死之日。同时殉国。忠孝两全。义烈炳然。自 先朝赠官旌表之典。实出于褒忠尚节之盛意也。表忠祠宇。自是赵宪啜食之所。而今既移建。则是父是子。配侑一堂。允合于褒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82L 页
奖之道。而当此院宇申禁之日。臣曹不敢擅便。 上裁何如。 启。此非他合享之比。特施。)
表忠祠还额时。配享持平公告由祭文。(李縡)
猗欤先生。天禀其纯。刚建笃实。绝类离伦。孔颜谊原。志学之正。先忧竭忠。若躬在病。成就从容。竟与节殉。春秋命脉。仁义甲楯。平原于忽。虺豺如林。天下至难。父子一心。惟忠烈烈。星日于天。邦人哀慕。于千百年。爰初坟茔。安邑有庙。表忠之额。 国家攸报。孝子筮宅。改于斯阡。惟故之祠。亦随而迁。密迩衣冠。俎豆惟虔。岁月滋久。尚有阙仪。惟 圣御世。有感旷时。因事上闻。载涣其命。重扁旧额。祀事克正。斯文之庆。于玆为盛。惟贤嗣子。克笃彝训。一家忠孝。同时立慬。沔汉之祠。诸葛二世。事徵于前。礼则当祭。天伦之配。于古有光。吉蠲为饎。萧茅惟香。江山悠长。精气流行。肸蚃千秋。义理弥贞。齐休并彩。同堂异置。无我斁遗。保佑享止。
春秋享祝文(同人)
学周天人。忠毕死生。立我民极。万世是程。
持平公表忠祠配享祭文(附○李縡)
春秋之成。其指数千。赜而不乱。大义炳然。其义惟何。
表忠祠还额时。配享持平公告由祭文。(李縡)
猗欤先生。天禀其纯。刚建笃实。绝类离伦。孔颜谊原。志学之正。先忧竭忠。若躬在病。成就从容。竟与节殉。春秋命脉。仁义甲楯。平原于忽。虺豺如林。天下至难。父子一心。惟忠烈烈。星日于天。邦人哀慕。于千百年。爰初坟茔。安邑有庙。表忠之额。 国家攸报。孝子筮宅。改于斯阡。惟故之祠。亦随而迁。密迩衣冠。俎豆惟虔。岁月滋久。尚有阙仪。惟 圣御世。有感旷时。因事上闻。载涣其命。重扁旧额。祀事克正。斯文之庆。于玆为盛。惟贤嗣子。克笃彝训。一家忠孝。同时立慬。沔汉之祠。诸葛二世。事徵于前。礼则当祭。天伦之配。于古有光。吉蠲为饎。萧茅惟香。江山悠长。精气流行。肸蚃千秋。义理弥贞。齐休并彩。同堂异置。无我斁遗。保佑享止。
春秋享祝文(同人)
学周天人。忠毕死生。立我民极。万世是程。
持平公表忠祠配享祭文(附○李縡)
春秋之成。其指数千。赜而不乱。大义炳然。其义惟何。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83H 页
曰义与仁。仁义之实。莫先君亲。圣人之法。本乎性命。民之所秉。有昏不省。烈烈惟公。帝衷不亏。一弦居正。家庭有师。惟老先生。怀仁辅义。厄于忠贞。屡颠而踬。君亲之恩。南北千里。龙蛇之变。事有罔极。豺豕发衅。天鼓昼哭。奋身誓众。七百饮血。仁义为兵。不缺以折。额额湖城。强寇十万。不我者天。既戡乃顿。公于此时。义不独完。父子同归。一死其安。从容感恨。理有易难。惟见之明。何艰其成。既忠且孝。仁义为并。闵有 宠锡。侍御之荣。卓乎所立。斯文有光。惟玆有庙。寔迩先冈。一理无间。魂魄流通。九原奚戚。谈笑雍容。推原本始。斯盖取斯。隐崇之报。于礼其宜。从食于下。 圣有恩言。爰卜吉辰。载陈牢尊。肩臑胉膊。有盎其齐。于秋于春。式礼且圭。即事之始。敬以文侑。启祐无极。庶我歆右。
春秋享祝文(附○前人)
为子克孝。殉国以忠。仁义之报。百世其隆。
从容堂
在锦山郡北十里地。即先生殉节处。崇祯甲戌。郡守金公声发。与济原察访赵公平相议设坛以祀之。 仁祖丁亥。锦山儒士李公惟孚等相议曰。设坛以祀。时窘风雨。非所以致敬
春秋享祝文(附○前人)
为子克孝。殉国以忠。仁义之报。百世其隆。
从容堂
在锦山郡北十里地。即先生殉节处。崇祯甲戌。郡守金公声发。与济原察访赵公平相议设坛以祀之。 仁祖丁亥。锦山儒士李公惟孚等相议曰。设坛以祀。时窘风雨。非所以致敬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83L 页
之道。乃作祠宇。讲堂斋舍厨库皆具。又作别庙。以祀灵圭。 显庙癸卯。赐额曰从容。春秋两丁。官给祭物。而粢盛各五十斗。观察使闵公维重举其数 上闻。以为定式。与霁峰高忠烈公敬命并享。李执义光轮,赵持平完基,柳承旨彭老边忠壮公应井,安承旨瑛,韩毅壮公楯,高毅烈公因厚配啜。奉事任廷式及金节,持平李励,奉事郭自防,参议杨应春,察访朴士振,万户边继温,持平李旺,参奉卜应吉,参判金声远,通德郎赵敬男诸公。皆在幕佐位。
从容祠奉安祭文(仁祖朝丁亥○宋时烈)
惟天有卑。于此下民。君臣之义。父子之仁。靡贵靡贱。罔或不均。苟厥无是。马牛冠绅。伊音万历。岁丁壬辰。岛夷猖獗。 宗社蒙鹿。惟时忠烈。暨赵先生。逊于荒野。古道是程。纠义讨贼。勇奋如霆。民舍其耒。士释其经。仁义为兵。莫我敢婴。繄天不助。功毁于成。次第舍命。先后同辙。子弟诸生。偏裨士卒。泊乎缁徒。义罔有缺。邦人报事。 圣朝褒节。第昔未遑。不屋而坛。时窘风雨。诚礼莫单。流俗所轻。诚者攸叹。乃建斯构。以妥明灵。尊牢司祝。于位是听。堂斋厨湢。百为具焉。事以
从容祠奉安祭文(仁祖朝丁亥○宋时烈)
惟天有卑。于此下民。君臣之义。父子之仁。靡贵靡贱。罔或不均。苟厥无是。马牛冠绅。伊音万历。岁丁壬辰。岛夷猖獗。 宗社蒙鹿。惟时忠烈。暨赵先生。逊于荒野。古道是程。纠义讨贼。勇奋如霆。民舍其耒。士释其经。仁义为兵。莫我敢婴。繄天不助。功毁于成。次第舍命。先后同辙。子弟诸生。偏裨士卒。泊乎缁徒。义罔有缺。邦人报事。 圣朝褒节。第昔未遑。不屋而坛。时窘风雨。诚礼莫单。流俗所轻。诚者攸叹。乃建斯构。以妥明灵。尊牢司祝。于位是听。堂斋厨湢。百为具焉。事以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84H 页
上闻。 恩额下宣。循名揆实。信乎从容。在子成孝。在臣而忠。致殊理一。同此一宫。盖惟忠烈。从事栗翁。薰德虽晚。河饮则充。矧赵先生。最蒙提警。闻言见行。罔非其正。考本观化。斯宜取斯。从玆帝衷。莫虞其亏。今涓吉辰。荐此馨肥。庶同歆格。无我斁遗。
上梁文(尹宣举)
君子杀身以成仁。风声既树于义冢。元祀惇宗以将礼。庙貌宜备于新祠。缛仪毕修。士林快睹。爽惟文烈忠烈。作于湖西湖南。礼乐百年。文德贲壬午之使。师道一代。谠言揭丙戌之章。惟其有好学守死之心。是以为忘身徇 国之节。正气凛凛。可见兴兵传檄之辞。大义堂堂。已彰持斧伏 阙之举。拥兵当日。痛贺兰之傍观。击楫秋风。慨荆江之独渡。以西原摧锋之气。遂截湖岭要冲。当睢阳尽力之辰。实全江淮保障。嗟我二三子之出。与尔七百人之从。信为甲礼为干。同气相求。同声相应。臣当忠子当孝。其生也荣其死也哀。骨肉才掩于一丘。声名已闻于四海。牛溪进湾上之劄。一字褒加。月汀纪冢前之碑。万世昭揭。惟两将全节之所。即一乡五里之间。志士仁人。致隆报而肇祀。忠魂义魄。合彼此而同尊。春秋莫仪。诚不替于
上梁文(尹宣举)
君子杀身以成仁。风声既树于义冢。元祀惇宗以将礼。庙貌宜备于新祠。缛仪毕修。士林快睹。爽惟文烈忠烈。作于湖西湖南。礼乐百年。文德贲壬午之使。师道一代。谠言揭丙戌之章。惟其有好学守死之心。是以为忘身徇 国之节。正气凛凛。可见兴兵传檄之辞。大义堂堂。已彰持斧伏 阙之举。拥兵当日。痛贺兰之傍观。击楫秋风。慨荆江之独渡。以西原摧锋之气。遂截湖岭要冲。当睢阳尽力之辰。实全江淮保障。嗟我二三子之出。与尔七百人之从。信为甲礼为干。同气相求。同声相应。臣当忠子当孝。其生也荣其死也哀。骨肉才掩于一丘。声名已闻于四海。牛溪进湾上之劄。一字褒加。月汀纪冢前之碑。万世昭揭。惟两将全节之所。即一乡五里之间。志士仁人。致隆报而肇祀。忠魂义魄。合彼此而同尊。春秋莫仪。诚不替于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84L 页
没世。坛墠纸牌。礼未边于当时。诸公愧绵蕝之讥。多士轸风雨之备。经营下日。内以房室。而外而周垣。额号 宣恩。堂曰从容。而斋曰殉义。顾玆祠宇之未造。致有按廉之兴叹。不似天神。惟得扫地而祭。既有木主。可无设龛以妥。即诹诸生。爰举此事。上栋下宇。遂讲五架之弘规。前庑侧阶。乃用数仞之馀矩。二公主奥而当座。馀子以次而陪从。面东面西。定为士大夫之列。居左居右。下至僧将军之行。小大秩其有伦。礼仪灿然可述。宠锡既备。悦腹四方之观瞻。英灵有知。感激九原之冥漠。洋洋乎上。昭格之理可徵。郁郁者伸。神人之和不爽。玆诚百代之共诵。奚翅一邦之攸宗。摭长老之舆言。和儿郎之六伟。抛梁东。长江万折必流东。鲁连独自羞秦帝。当世何人欲蹈东。抛梁南。瞻仰高山斗以南。万古英风凛如昨。妖氛自豁海天南。抛梁西。锦之右界湖之西。此时若果无公死。谁使凶锋不敢西。抛梁北。炯炯一心星拱北。信者见疑忠被谤。谗人恨不投诸北。抛梁上。天垂大象明明上。莫言先见在星经。自是精诚能格上。抛梁下。大节昭乎千载下。能执干戈以死 君。缁儒贵贱谁高下。伏愿上梁之后。 国人有式。天下归仁。诵其诗读其书。可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85H 页
知平生所学之不负。簿夫敦懦夫立。岂但千里慕义之无穷。尊周攘夷之论。亲上死长之道。天之经地之义。所谓生民之秉彝。考诸王质诸神。以俟圣人而不惑。
祭义冢文(李安讷)
生为贾谊。没则张巡。丹心白日。千载一人。
锦山立碑后。门人闵昱等告由祭文。(万历癸卯○宋邦祚)
呜呼。先生没今十有二年矣。举世称慕。愈久而愈不能忘者。以其有摧敌之功乎。以其有死 国之节乎。抑其以忠振一时。义砺千载。有可以扶世道而植名教乎。既能得人之死力。自可以摧敌。曷为功慕耶。既能知义之当取。自可以致死。曷为节慕耶。以善及人。而自然有振励扶植之效。亦曷为此而慕之耶。惟其慕之者。道之存也。德之及也。不然。世岂无建大功者。亦岂无一节一义之士。而独于先生。歆艳而莫之已哉。若但就功若节义士语先生。非所以知先生大也。盖人心不可诬。虽商贾野人。言若及先生。必咨嗟涕洟。彼岂皆私先生者哉。彼尚如此。而况于乐道嗜义之士乎。而况于门生故旧乎。景先生不足。而及于义
祭义冢文(李安讷)
生为贾谊。没则张巡。丹心白日。千载一人。
锦山立碑后。门人闵昱等告由祭文。(万历癸卯○宋邦祚)
呜呼。先生没今十有二年矣。举世称慕。愈久而愈不能忘者。以其有摧敌之功乎。以其有死 国之节乎。抑其以忠振一时。义砺千载。有可以扶世道而植名教乎。既能得人之死力。自可以摧敌。曷为功慕耶。既能知义之当取。自可以致死。曷为节慕耶。以善及人。而自然有振励扶植之效。亦曷为此而慕之耶。惟其慕之者。道之存也。德之及也。不然。世岂无建大功者。亦岂无一节一义之士。而独于先生。歆艳而莫之已哉。若但就功若节义士语先生。非所以知先生大也。盖人心不可诬。虽商贾野人。言若及先生。必咨嗟涕洟。彼岂皆私先生者哉。彼尚如此。而况于乐道嗜义之士乎。而况于门生故旧乎。景先生不足。而及于义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85L 页
旅之从先生死者。悼死者不足。而又碑之。此则推举世慕先生之心而表义旅于不朽耳。非敢以一石赞先生节义。而光先生道德也。况义骨所藏。久必不为人所志。而耕犁之或及者。则碑亦乌得已乎。功既讫。昱等就读之。仍追想当时。不胜悲感。谨以洁牲清酌。袛荐于坛。诚既萃矣。伏惟降格。
始祀义冢序
万历辛卯。日本平秀吉遣玄苏,平调信等赍书。将以犯 天朝。请假途于我。重峰赵先生某退而耕于沃川之安邑村墅者有年。奋然上章。乞斩玄苏等。函其首。申奏 天朝。而又请遣使布告秀吉之恶于南蛮琉球诸国。使不容于覆载间。更请缮城堡完器械。选戎卒择将帅。以先备御之策。疏再上。皆 不报。先生慨然还沃川。越明年壬辰夏四月。倭寇渡海。陷釜山。凶锋所指。镇帅邑宰。莫不望风奔溃。不数日。岭南江右州郡。皆为贼巢窟。五月初三日。京城陷没。四月之晦。 大驾已西幸矣。先生哭望天西。血涕交零。张空拳而呼以义。文武士手剑腰弓者。响应而踵相接。当阃者忌之。尽夺而为官军。然继而来集者。儒生士卒并七百人。闻湖南前东莱府使高霁峰敬命亦聚义
始祀义冢序
万历辛卯。日本平秀吉遣玄苏,平调信等赍书。将以犯 天朝。请假途于我。重峰赵先生某退而耕于沃川之安邑村墅者有年。奋然上章。乞斩玄苏等。函其首。申奏 天朝。而又请遣使布告秀吉之恶于南蛮琉球诸国。使不容于覆载间。更请缮城堡完器械。选戎卒择将帅。以先备御之策。疏再上。皆 不报。先生慨然还沃川。越明年壬辰夏四月。倭寇渡海。陷釜山。凶锋所指。镇帅邑宰。莫不望风奔溃。不数日。岭南江右州郡。皆为贼巢窟。五月初三日。京城陷没。四月之晦。 大驾已西幸矣。先生哭望天西。血涕交零。张空拳而呼以义。文武士手剑腰弓者。响应而踵相接。当阃者忌之。尽夺而为官军。然继而来集者。儒生士卒并七百人。闻湖南前东莱府使高霁峰敬命亦聚义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86H 页
旅。走以书。请协力同讨清州,锦山屯倭。秋七月。霁峰率兵经趋锦山西住寨。倭悉锐卒迫之。霁峰与其子正字因厚,幕佐学谕柳彭老,幼学安瑛死之。八月。先生领麾下七百义士至清州。与僧将灵圭剿灭清州倭。乘胜向锦山。灵圭前。先生后。至郡西五里外盘楸之后山。阵南北为掎角势。先生军未阵。倭兵四围突至。士皆环立搏战。炮声震地。飞丸雨落。白刃乱斫。僵尸如麻。人莫不瞋目贾勇。面贼踵前。终无一人却步者。先生端坐凝然。颜色不乱。扬扬如平常。遇害良久乃仆。面有怒气勃勃。子完基同死焉。癸巳。 大驾自义州还都。鱼肉馀民。始有气息。疮痍者饥冻者。呻吟扶杖。聚首相告语。莫不以先生死节。七百殉义。啧啧嗟叹。继而有垂泣者。于是有人拾七百义骨。穴战场之南阿。掩以土而高四尺。名之曰义冢。海平府院君尹相国根寿撰碑文。镵之石。立其傍。壬申秋。余以济原邮官。与知郡事金君往拜于所谓义冢者。见荆棘芜没。阶级崩夷。犁不及冢才尺馀。金君怃然顾余言曰。冢将犁矣。数岁之后。谁复知七百义骨埋此地耶。退而招村老问之。村老指冢后绝顶曰。彼乃老夫避倭处也。当重峰老爷讨倭贼而阵于斯也。老夫𣊟之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86L 页
详矣。阵未成。贼乘之。四方皆晴霁开豁。而独战处炮烟。低回盘结。若云凝雾塞。不辨人与草木。但见白刃如束挥霍。如紫电闪闪。云里露出光景。而不见只卒跳出走者。人七百而心一义。甘同死而不贰。从可知矣。岂可以成败论。又曰。贼先犯灵圭阵。圭军所持。唯长柄大镰。争前大斫。物故相当。倭之还。只见有些少零卒。圭亦烈丈夫哉。又曰。每于天阴雨湿之夜。号哭沸腾彻天。哭止。愤恚惋痛之声。连野达远。星霜累换。吊祭不至。忠愤其未消乎。因哽咽泣不自已。俄有一士人来揖而坐。泫然流涕曰。吾外王父亦死于此。仍言曰。先生之七百。与古田横五百何如。余曰。同也。即拭泪瞋目。奋拳大声曰。何谓之同焉。先生军没。七百人之家闻之。莫不呼天哭擗。父曰吾子。弟曰吾兄。妻曰吾夫。与先生同死。死亦何憾。但军虽死。元帅生。我心即降。古今人同不同。吾不知也。未知横也亦有是乎。金君曰。亦义士也。金君择冢傍居民三户。以守其冢。禁樵火复杂役。既而喟然长息曰。冢之阙祀。守土者之责也。吾在此当祀。继吾者非吾。则祀其不永。如得米布。使分与人。取其息。以为岁春秋牲牢黍稷之资。祀不废而垂无穷。遂招士人朴焕,郭璘全命达等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87H 页
三人。定为有司。因以文通告于湖南湖西之邑倅儒生。湖南伯原平君元斗杓闻之。以营簿稻之在锦山者。给三十七石。金君欣然曰。殉义之鬼。自今其不馁矣。癸酉冬。金君请余言曰。祀义冢。不可无坛。因偕往筑坛于义冢之南峰上。以霁峰死节处在峰西望见。而为其地居中也。先筑将坛。其高数尺馀。更坛于将坛之左右。而高不及将坛。左右坛之南。又坛而高不及左右坛。将坛南左右坛之中。差坎而卑于坛。高于地。筑毕覆以莎。金君与余周视之曰。坛高卑有等。秩秩序矣。坐坛上招有司朴焕等曰。于将坛。祭两峰与边海南应井。位次序以爵。两峰之子。死全忠孝。其祭宜升配将坛。而分东西相对于将坛之左右坛。祭两峰边海南幕佐。霁峰海南幕佐西。而先生幕佐东焉。于左右坛之南坛。祭两峰边海南士卒。其位各随其幕佐。将坛南左右坛之中。差坎而卑于坛高于地者。以为祭时诸执事升降之位。又曰。壬辰之乱。衣食 君而拥重兵。坐而观者相环。灵圭。一缁髡也。出死力讨强贼。终死于 国。不可不祭。而亦不可同坛。命役夫别筑坛于坛之东。其高卑覆莎。一如右。顾谓朴焕等曰。彼亦有将卒。祭时设次。将上坛而卒下坛。其无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87L 页
紊焉。边公应井时以海南县监。愤贼势猖炽。洒血为檄。通告远迩。即领兵至锦之黉堂后山。与倭力战而死。其死在霁峰先。金君曰。死以忠一也。而同在锦之地。后人之祭。为其死于忠也。于忠何择焉。祭其同坛焉。官备祭需。春秋两祭之。其所得于诸邑倅儒生与方伯者。期以自明年乙亥始。资以为祭。而祭每以春秋季月之丁日。呜呼。自壬辰至甲戌。其祀之始。至于四十三年之久。峰亦有待也夫。金君名声发。字景时。甲戌冬腊月下浣。巴山后人赵平。序其略如右。
题始祀义冢序后
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人之秉彝。好是懿德。孔子读是诗而赞之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朱夫子释之曰。物。事也。则。法也。道即君臣父子之道也。盖好德之心。秉彝之天。是以。有臣而忠于君。子而孝于父者。虽愚夫愚妇。其嗟叹景慕之心。莫不油然出于中。而自不能抑。此乃人人之所固有。而不可泯者也。壬辰之乱。忠臣节士之死于 国者。不知其何限。独于锦山之义冢。谈者泪。过者轼。追而思之。愈往愈深。至于岁有祀而不废者。何耶。好德之心。于死节者。宁偏有厚薄。本然之权度。自有所不能已者。存于其间。而一时
题始祀义冢序后
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人之秉彝。好是懿德。孔子读是诗而赞之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朱夫子释之曰。物。事也。则。法也。道即君臣父子之道也。盖好德之心。秉彝之天。是以。有臣而忠于君。子而孝于父者。虽愚夫愚妇。其嗟叹景慕之心。莫不油然出于中。而自不能抑。此乃人人之所固有。而不可泯者也。壬辰之乱。忠臣节士之死于 国者。不知其何限。独于锦山之义冢。谈者泪。过者轼。追而思之。愈往愈深。至于岁有祀而不废者。何耶。好德之心。于死节者。宁偏有厚薄。本然之权度。自有所不能已者。存于其间。而一时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88H 页
之死节。不与焉。呜呼。天不惠我东民。使先生常困于颠踬。赍志未就。竟殒于贼刃。先生之一生勤勤恳恳者。无非为 国。而其死也为 国。则先生既得其所愿矣。然原其未死之心。将以大有为。而人之手额望先生者。亦岂在于死 国之一节而止也。顾念边海南,高霁峰,灵圭之死。实有赖于重恢者。厥功甚钜。非死于摧陷数阵者之比。若有祀于先生。而不及焉。不但三人之名。泯没无传。窃恐同在锦地之忠魂。相与徘徊于坛侧。有后人莫我知之悲。故并祭之同其坛。呜呼。同为是人。则同有是心。闻龙蛇录中。有一战死者。射一贼杀一贼斩一贼者。莫不书其姓名居邑。同有是心之天。亦可谓不泯。而至于先生。阙焉不书。详于彼而略于此。记其小而遗其大。其好恶予夺。一何颠错谬戾之至此哉。若曰。先生所抱者大。而一时死节之忠。亘天地光日月。当赫人耳目。流声万世。吾所录。录其微。将以显于后。则其亦可矣。如其不然。岂先生生时积怀忌嫉之心。快逞于一录之中欤。冰炭既殊。固不足多责。又有一名宰曲意著书。以先生之死。无所逃避。势出于不得已。乌可谓之忠节也。呜呼。鼎铛尚有耳。奈之何若不闻先生者然。而欲涂塞一时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88L 页
与后人之耳目也如此哉。反不如愚夫愚妇嗟叹景慕之自不能抑。岂皇天均贼秉彝之良。偏独啬于此人也耶。与先生生同世并立 朝。待先生甚有礼意。倾诚倒情。以示其好善亲切之义。迨先生之讨贼死节。忍著是书。编于集中。则是有甚于先生生时摇簧舌而挤井落石之流。其为计。吁亦惨矣。朱夫子所谓天诱其衷。使之露出一生肝胆。以示于人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呜呼。人心难诬。世之知先生者。不可谓无人。虽曰知之。不过与边海南,高霁峰,灵圭同视为一死节之人。而其平生用力于学。蕴畜于中者。䵝昧莫之闻。死 国忠节。又从而不全焉。余是以甚惧焉。慨然不自量其僭踰。既序其始祀。而又题其下如右。后之同有秉彝好德之天者。不以人而废其言。亦有助于卫道学扶纲常之万一矣。咸安赵平。书。
义冢祭先生文(赵平)
积学施窒。天远云深。血疏坐妖。死节输忠。
义坛堂斋记
盖当闻南轩张子之言。曰。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也者。本心之所当为而不能自己。非有所为而为之也。一有所为。则皆人欲之私。而非天理之所存矣。朱夫
义冢祭先生文(赵平)
积学施窒。天远云深。血疏坐妖。死节输忠。
义坛堂斋记
盖当闻南轩张子之言。曰。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也者。本心之所当为而不能自己。非有所为而为之也。一有所为。则皆人欲之私。而非天理之所存矣。朱夫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89H 页
子尝谓而叹之曰。至哉言也。可谓扩前圣之所未发。而同于性善养气之功者也。噫。张子之言。则至矣尽矣。然非朱夫子表而出之。以诏来世。则孰知其建之而不悖于天地。俟之而不惑于后圣哉。然而朱,张之学。废而不讲亦久矣。又孰知所谓义者根于人心。本于天理之自然者。如此其精微。则无惑乎世衰俗簿。而遗亲后君之论。充塞于叔世也。因以二夫子之论。上下数千年。而求之于我东。则若故文烈公重峰赵先生者。其亦庶几乎此者也。 国家壬辰之变。先生父子。与七百义士同死于锦山之郡北。今其处有义冢焉。月汀尹相公根寿实铭之。而月沙李相公廷龟又以记之于金浦之遗墟。则其于当时之事实详矣。独其学问之渊源。义理之精微。则未有能发挥而引重者也。盖先生早从栗谷,牛溪二先生。讲诵朱,张之学。则其于义理之说。固已明矣。逮万历丁亥之间。 国家有倭衅。先生独尝沐浴上疏。以为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大明一统。而彼虏僭号。且负弑君之罪。则天地之所不容。而请斩其使以奏 天朝。既而倭虏渝盟。将犯 上国。则又举义讨贼。视死如归。安然而无所悔。夫岂有私怨深怒于彼虏。而要恩蕲赏于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89L 页
皇上哉。特以出于天理人心之本然而不能自己者也。真可谓不负其所学者矣。始锦人就义冢之东麓。筑坛以祀。而霁峰高公父子。亦以义旅先后死于郡西。其距义冢五里而近。则又以迎享于先生之右。其位皆南向。而李执义光轮,柳司谏彭老,安佥正瑛,边海南应井。在西面东。霁峰之子因厚。先生之于完基。韩南平楯。在东面西以侑焉。其下又为一坛。霁峰幕佐在右。先生幕佐在左。亦皆南向。于是七百之士。无不与焉。而又其下一坛。则僧将灵圭之座也。每岁二丁。俱以纸牌。逐时绵蕝。规模大抵出于前后观察诸公也。崇祯丙戌。距先生没适五十五年矣。郡之父老。又相谓曰。昔者诸贤皆没于此。其可谓不幸也矣。而其亦幸而皆没于此。使此邦之人愚妇愚夫。皆知三纲五常之懿。则其崇报之久而不替。固其宜也。然其祀之也。不屋而坛。荐盥之人。时窘风雨。不能听位。非所以致敬于神也。不若即坛下立斋舍。中置正堂。或风以雨。则就而行事。暇日聚邑之诸生。讲论忠孝礼让之说。以咏歌先生之道。则其于事即宜。时李君惟孚信之。与其兄弟讲学于家。父老遂诣门而请尸其事。于是。邑宰经纪。远近响合。维月若日。工告讫功。遂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90H 页
名其斋曰殉义。堂曰从容而以书来请记于余。余谢不敢。而其请愈力。不得而终辞也。顾尝论之。先生当日之役。虽以众寡之悬。全师陷没。而其蔽遮沮遏之效。能使湖西南得全。以基中兴之绩者。岂不伟哉。然而皆曰此功反小。何也。道丧学绝。人不知人心天理之正者久矣。间有一言一行之几乎道者。然不能无有为之心参错乎其间。则适足以为希世取宠之资。而其离道也益远矣。惟先生奋乎百世之下。得闻圣贤之学于真儒。其所服行。一纯乎义理之正。及际危乱之日。知有 君父。而不知有其家。知天下之有大义。而不知其身之有死生。以眇然海外一个之身。任 大明三百年纲常。虽以谗间窜斥。屡濒九死。然其明道正谊之志。则终有所不可夺者。卒至于取义成仁而后已焉。而其一时同事之人。亦非有爵赏之劝威刑之驱而为之也。只以人心之所同然者。自我倡之。而彼之感发而兴起者。亦有所不期然而然者矣。然则朱夫子所诵张子之言者。至今五百馀年。而灿然复明于世者。伊谁之功哉。此岂可与一时制胜御敌之功。较其轻重。而亦岂一朝慷慨杀身之比也。后之登斯坛而奠弊荐牲。上斯堂而执经稽传者。不徒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90L 页
慕先生之义。而必须求其心。不徒求其心。而必须求其学。欲求其学。舍朱,张何以哉。信之之为此役。非其志之所存。学之所讲。有在于是。则乌能及此哉。其子弟之兴于学。乡俗之趋于善。余将拭目而观之矣崇祯纪元后乙未春。后学恩津宋时烈。记。
义坛堂斋后记(同人)
崇祯癸卯七月。今 上殿下遣礼官致祭。赐额曰从容。俾揭其堂。盖取从容取义之意也。昔宋之忠臣。夫妇共贞。而以此名其并命之所。今先生殉节之日。谈笑解鞍。如坐平地上。其子弟门生。争相授命。无不视之如归。信乎其从容矣。 圣上之恩号。可谓得其实矣。始其旁近氓俗。颇见其惊动福祸之徵。争相告语也。自有崇报以来。不复如前日者矣。岂七百义气郁而未伸者。或奋击发扬以为神。而及其恩荣涣沛。礼备数登。则皆有以明格昭应。自然鼓舞。而无复憾于九原也耶。盖古亦有此理也。聊复记此。以备前记之缺。具自岁俭 国贫。州县秩祀之仪。皆从减克。而此独仍旧。盖欲物不瘠于尸也。斋有簿正。除牲弊笾豆外。二丁粢盛之为斗者。各五十矣。岁丙午。观察使闵公维重举其数 上闻。以为著令。而凡百修治之典
义坛堂斋后记(同人)
崇祯癸卯七月。今 上殿下遣礼官致祭。赐额曰从容。俾揭其堂。盖取从容取义之意也。昔宋之忠臣。夫妇共贞。而以此名其并命之所。今先生殉节之日。谈笑解鞍。如坐平地上。其子弟门生。争相授命。无不视之如归。信乎其从容矣。 圣上之恩号。可谓得其实矣。始其旁近氓俗。颇见其惊动福祸之徵。争相告语也。自有崇报以来。不复如前日者矣。岂七百义气郁而未伸者。或奋击发扬以为神。而及其恩荣涣沛。礼备数登。则皆有以明格昭应。自然鼓舞。而无复憾于九原也耶。盖古亦有此理也。聊复记此。以备前记之缺。具自岁俭 国贫。州县秩祀之仪。皆从减克。而此独仍旧。盖欲物不瘠于尸也。斋有簿正。除牲弊笾豆外。二丁粢盛之为斗者。各五十矣。岁丙午。观察使闵公维重举其数 上闻。以为著令。而凡百修治之典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91H 页
无所不用其极。皆可书而盖不可尽书矣。闵公又捐俸。以刊文烈公遗集。真后世之子云云尔。是岁七月日。再书。
义坛合祭霁峰高先生春秋享祝文(崇祯甲戌○李惟泰)
生并一世。死同一节。百里山河。万古义烈。
持平公祝文(附○赵平)
寸心如石。知有 君亲。死全忠孝。并美千春。
星谷书院
在锦山南十里地进乐山下。万历丁巳创建。与金参政侁,栗亭尹文贞公泽,冶隐吉注书再,冲庵金文简公净,高忠烈并享。 显庙癸卯。赐额曰 星谷。
春秋享祝文
高世之见。殉国之志。死而不死。莫不敬止。
星谷书院从容祠请额疏(显宗朝癸卯○李惟孚)
伏以 国家之重道崇贤。尚矣。国有学乡有校。一仿中朝。追享先圣先师。以及我 国名儒。其不与于此。而又有道德学问。忠孝节义。表表可为师法于后世者。各于其乡。听建书院。 宣赐额号以奖之。此岂非昭代之盛事。而多士之所以兴起者乎。臣等所居之
义坛合祭霁峰高先生春秋享祝文(崇祯甲戌○李惟泰)
生并一世。死同一节。百里山河。万古义烈。
持平公祝文(附○赵平)
寸心如石。知有 君亲。死全忠孝。并美千春。
星谷书院
在锦山南十里地进乐山下。万历丁巳创建。与金参政侁,栗亭尹文贞公泽,冶隐吉注书再,冲庵金文简公净,高忠烈并享。 显庙癸卯。赐额曰 星谷。
春秋享祝文
高世之见。殉国之志。死而不死。莫不敬止。
星谷书院从容祠请额疏(显宗朝癸卯○李惟孚)
伏以 国家之重道崇贤。尚矣。国有学乡有校。一仿中朝。追享先圣先师。以及我 国名儒。其不与于此。而又有道德学问。忠孝节义。表表可为师法于后世者。各于其乡。听建书院。 宣赐额号以奖之。此岂非昭代之盛事。而多士之所以兴起者乎。臣等所居之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91L 页
地。虽甚僻远。名贤多出。旧称民俗淳厚。有自来矣。有若(云云)文烈公臣赵宪。受学于文成公李珥。慨然有尧舜君民之志。生晚而好古。慕华而贱夷。以直道不容于时。退居沃川田庐。励志圣贤之学。沈潜性理之书。律己以礼。真知实践。闻秀吉使玄苏来。以白衣诣 阙。请斩傲使。叩头础石。血流被面。或讥其自苦。则曰。明年窜山谷。必思吾言矣。明年贼至。遂举义师。破贼于清州。因向锦山。时高敬命已死。其诗有曰。东土貔貅百万师。如何无术济艰危。荆江有约人何去。击楫秋风独渡时。或言锦贼皆精锐。数且数万。不可轻尝大敌。不听。乃泣誓曰。 君父安在。敢言利钝。 主辱臣死。吾知一死而已。遂进兵至郡之北十里许。贼乘其未备而逆之。博战良久。贼三北几溃。我兵矢尽无可为。有褊裨数人欲脱出。乃笑曰。此殉节地。死则已。不可临乱苟免。遂援桴鼓之。士争趋死。七百人无一逃生者。自 上加赠爵旌闾。听建祠于沃川。命官给俎豆。呜呼。有国以来。岂无兵乱。而 宗社蒙辱。未有甚于此时也。自古义士孰不烈烈。而从容就死者。鲜有如斯臣者。父老详传其首尾。至今照人耳目。凛凛若前日事。赵宪之死也。其子完基状貌魁伟。故华其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92H 页
冠服。求代死。贼认为主将而矺之。 赠持平旌门。参奉臣李光轮。先聚数十百人。从赵宪。至是同死焉。 赠执义奉事臣任廷式,士人金节,李励,万户边继温,县监杨应春,奉事郭自防,武人金献,姜仁恕,朴凤瑞,金希哲,郑元福,李仁贤,金仁男,李养立,黄三让,朴春年,韩琦,朴赞,士人朴士振,金善复,卜应吉,甲庆一,徐应时,尹汝翼,金声远,朴浑,赵敬男,高明远,姜梦祖等皆从死之。僧将灵圭死之。呜呼。锦山之役。一何义士之多也。当时收聚义骨。为一大冢如丘。其下立殉义碑。故判书臣李安讷为郡守。循多士之志。建书院于郡之十里许。以享赵宪焉。今原平府院君臣元斗杓。为本道监司。捐财买其义冢近田耕犁所及之地。募人免其烟户之役以护之。又给租若干。使之典守。以为祭用。别为坛于义冢之旁原麓之上。有五等。以春秋仲月下丁。祭赵宪。配以李光轮,赵完基于上坛。幕佐一坛。士卒一坛。僧将灵圭一坛。一乡老少。咸聚致诚焉。其后今安边府使洪处大为郡守。以为野坛或窘风雨。作一堂于冢下。东西有斋。为祭享之所。呜呼。文王。圣人也。称其德曰。为人子止于孝。为人臣止于忠。忠孝之外。更有何道哉。为士者。求道必于是。为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92L 页
国家者。求贤必于是而已。本郡书院所享。皆忠孝道学之著者也。殉义堂所享节义之士。皆 先朝之所尝褒崇赠爵旌闾者也。其祠所在。皆有命 赐额号。而独于本郡所立阙焉。则岂不为 圣朝之欠典。而多士之所歉叹乎。伏惟 殿下丕承 先王之烈。图治甚切。求人甚急。欲使忠义之士。皆有以展力于今日。则宜褒既往。用劝来后者。故臣等裹足千里。仰首一鸣。夫院宇之有额无额。于死者何有哉。此 殿下事也。伏乞 命下该曹。特宣书院之额。又赐殉义堂之号。以耀观听焉。臣等无任激切祈恳之至。(礼曹回启云云。文烈公赵宪之道学功业。精忠壮节。尤为卓异。表表在人耳目。大有功于风教。宜其建之书院。以为俎豆之奉。而尚稽 赐额之举矣。赵宪从容死节。而李光输,赵完基诸人。亦皆同时舍命。义声俱彰。即其殉节之地。分坛合享。作堂扁额。而因其已揭之号。冀蒙 特赐之典。以耀 听。多士叫 阍。有此陈请。并 赐额号。显加褒奖。实是劝后之道。似当依愿施行。而如比重典。该曹不敢擅便。 上裁何如。 特施。)
牛渚书院
在金浦郡西五里地。即先生遗墟也。仁祖丙子。创建祠庙。庭有遗墟碑。 显宗庚戌。赐额曰牛渚。
奉安祭文(仁祖朝戊子○李景奭)
惟我先生。性本忠孝。气亦刚大。学有渊源。识同蓍蔡。诚明两至。凶丑先烛。斥夷之狡。不待肆毒。披肝沥血。
牛渚书院
在金浦郡西五里地。即先生遗墟也。仁祖丙子。创建祠庙。庭有遗墟碑。 显宗庚戌。赐额曰牛渚。
奉安祭文(仁祖朝戊子○李景奭)
惟我先生。性本忠孝。气亦刚大。学有渊源。识同蓍蔡。诚明两至。凶丑先烛。斥夷之狡。不待肆毒。披肝沥血。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93H 页
伏 阙忠告。特立独行。威武难屈。值寇之深。洒泣奋发。见义而作。若山之屹。师直为壮。孰敌真儒。始捷终丧。众寡之殊。父子争死。七百同归。天地惨惔。白日无辉。为诸将倡。怯夫增气。惟节之凛。惟魄之毅。人皆景慕。 国有褒崇。眷玆遗基。犹有馀风。俎豆于斯。佥议攸同。爰建祠宇。载造讲堂。父老欢欣。衿佩趋跄。藏修之所。礼法之场。百世为师。千载流芳。高山仰止。在上洋洋。永以妥灵。涓此良辰。庸奉办香。敬荐明禋。
春秋享祝文(同人)
道义夙著。忠烈昭垂。处荐芬苾。百世享之。
上梁文(洪命夏)
徐州起表忠之祠。实出慕义。嵩阳创肄业之所。盖为尊贤。天未丧斯。地亦有待。恭惟赵先生。宇宙间气。山岳储精。自少读圣贤之书。专以践履为主。平生尽忠孝之道。卓乎志操之坚。天乎既出斯人。莫展匡君之策。道之不行也命。只笃忧 国之诚。抗危言而不回。屡进直截之谏。察祸机于未著。孰知先见之明。竟将持斧伏 阙之初心。乃办临乱殉 国之大节。挺身而投袂。则十万之贼势自遏。饮血而捐躯。则七百之壮士皆从。日月不足以为明。金石岂能喻其劲。微先
春秋享祝文(同人)
道义夙著。忠烈昭垂。处荐芬苾。百世享之。
上梁文(洪命夏)
徐州起表忠之祠。实出慕义。嵩阳创肄业之所。盖为尊贤。天未丧斯。地亦有待。恭惟赵先生。宇宙间气。山岳储精。自少读圣贤之书。专以践履为主。平生尽忠孝之道。卓乎志操之坚。天乎既出斯人。莫展匡君之策。道之不行也命。只笃忧 国之诚。抗危言而不回。屡进直截之谏。察祸机于未著。孰知先见之明。竟将持斧伏 阙之初心。乃办临乱殉 国之大节。挺身而投袂。则十万之贼势自遏。饮血而捐躯。则七百之壮士皆从。日月不足以为明。金石岂能喻其劲。微先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93L 页
生抗义之烈。孰扶万古之纲常。微先生笃学之功。几晦三韩之礼义。岂止为一邦之慕。盖所谓百世之师。眷彼金陵之遗墟。乃是文山之故里。重峰高起。依俙杖屦之倘佯。大江横流。髣髴砥柱之屹峙。顽夫廉懒夫立。弥见节义之彰。居其乡想其人。盖切尊贤之志。初缘士民之倡议。又赖地主之助成。卫道崇儒。白轩相公之劝奖。捐俸相役。户部尚书之周旋。闻风者兴起而倾心。趋事者感奋而致力。某山某水。遗躅尚记于当时。有庙有堂。洁祀可举于今日。自壬辰五十载以后。始睹轮奂之新。环东土数百州之民。知有矜式之地。聊陈嘉颂。助举脩梁。儿郎伟抛梁东。江流衮衮海门通。平生忠愤何时泄。化作横空万丈虹。儿郎伟抛梁南。水光天影共相涵。先生高躅今犹在。屹立重峰出碧岚。儿郎伟抛梁西。牛渚苍茫夕照低。这里寸阴真可惜。著工要与圣贤齐。儿郎伟抛梁北。海外松峦耸翠色。一气流行本不停。风云变态无终极。儿郎伟抛梁上。碧宇澄清日月朗。俎豆如今道在斯。斐然狂简嗟吾党。儿郎伟抛梁下。洞壑遥临十里野。耕且读书须及时。吾人自是有为者。伏愿上梁之后。文教大行。士气复振。千秋盻蚃。罔愆荐享之仪。诸生讲劘。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94H 页
不替藏修之道。续斯文不传之绪。户诵家弦。明吾心本有之天。月将日就。共勉程朱之学。岂不休哉。一变邹鲁之风。自此始矣。
溟川书院
在吉州临溟驿。即先生谪居之地也。显庙甲辰。老峰闵文忠公鼎重观察北道。与多士谋建书院。至庚戌始成。 肃宗丙子。赐额曰溟川。
奉安祭文(庚戌○宋时烈)
天佑东方。降生哲人。志大才豪。学正行纯。发愤长趍。一心希圣。食息罔倦。犹渴赴井。考亭之书。如诵己言。服事真儒。悦甚芭玄。适际阳消。冤讼师父。猜丛嫉镞。远谪于玆。脚血道州。匪今而古。惟玆遐裔。如凤斯睹。又蒙何陋。雨教斯布。周几张豫。程敬朱诚。不以贸贸。靳其明明。虽昧反隅。匪此曷程。不惟揭阳。被韩诱掖。实如箍筒。听涪翁易。天心悔祸。有感宣室。吾道遽南。皋比遂撤。虽喜鸿飞。奈失铎循。庶几永年。终淑我人。等是风声。彼此奚论。何图岛夷。恣其骄横。肉食无谋。莫与敢婴。即为疏言。彼僭号名。天无二日。忍与同盟。宜诛傲使。以奏 天庭。虽不我听。大义斯明。傥微先生。天壤其坏。兵祸竟缠。殉节南隈。藉曰仁成。恸均梁
溟川书院
在吉州临溟驿。即先生谪居之地也。显庙甲辰。老峰闵文忠公鼎重观察北道。与多士谋建书院。至庚戌始成。 肃宗丙子。赐额曰溟川。
奉安祭文(庚戌○宋时烈)
天佑东方。降生哲人。志大才豪。学正行纯。发愤长趍。一心希圣。食息罔倦。犹渴赴井。考亭之书。如诵己言。服事真儒。悦甚芭玄。适际阳消。冤讼师父。猜丛嫉镞。远谪于玆。脚血道州。匪今而古。惟玆遐裔。如凤斯睹。又蒙何陋。雨教斯布。周几张豫。程敬朱诚。不以贸贸。靳其明明。虽昧反隅。匪此曷程。不惟揭阳。被韩诱掖。实如箍筒。听涪翁易。天心悔祸。有感宣室。吾道遽南。皋比遂撤。虽喜鸿飞。奈失铎循。庶几永年。终淑我人。等是风声。彼此奚论。何图岛夷。恣其骄横。肉食无谋。莫与敢婴。即为疏言。彼僭号名。天无二日。忍与同盟。宜诛傲使。以奏 天庭。虽不我听。大义斯明。傥微先生。天壤其坏。兵祸竟缠。殉节南隈。藉曰仁成。恸均梁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94L 页
摧。惟玆在地。如水精灵。至今周甲。又二九星。风流不沬。草树犹馨。爰作祠室。奉妥式处。即事之初。敢荐芬苾。愿垂顾享。以佑斯文。
春秋享祝文(同人)
学究洛闽。身任纲常。暂谪玆土。永垂馀光。
记
盖惟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居敬以成其始。终此三者。实朱夫子所以为学之大纲也。栗谷李先生以为自孔孟以后。得其道而传其统者。惟朱子为最。而其所以自为而为教者。实惟此三焉而已。于是。亦以是自为而为教。有重峰赵先生者。谓先生真得朱子之道。遂谢去前日所游从之朋徒。一意从事于其门。日闻其议论。日见其行事。诚心悦服。有同七十子之服孔子也。既而李先生被群小媢嫉。至于身后而愈甚。先生痛愤师门之受诬。斯道之将丧。上疏卞白。极其痛快。因悉数群小之奸欺。而遂远谪遐荒。所谓吉州之岭东驿是也。先生所数群小之中。有郑汝立者。谋逆伏诛。 宣祖大王亟思先生之忠贤。即命赐环。先生既归。益论事不已。仍废处田里。及秀吉弑其君。将犯 天朝。先生又上疏。以为弑君之贼。天地
春秋享祝文(同人)
学究洛闽。身任纲常。暂谪玆土。永垂馀光。
记
盖惟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居敬以成其始。终此三者。实朱夫子所以为学之大纲也。栗谷李先生以为自孔孟以后。得其道而传其统者。惟朱子为最。而其所以自为而为教者。实惟此三焉而已。于是。亦以是自为而为教。有重峰赵先生者。谓先生真得朱子之道。遂谢去前日所游从之朋徒。一意从事于其门。日闻其议论。日见其行事。诚心悦服。有同七十子之服孔子也。既而李先生被群小媢嫉。至于身后而愈甚。先生痛愤师门之受诬。斯道之将丧。上疏卞白。极其痛快。因悉数群小之奸欺。而遂远谪遐荒。所谓吉州之岭东驿是也。先生所数群小之中。有郑汝立者。谋逆伏诛。 宣祖大王亟思先生之忠贤。即命赐环。先生既归。益论事不已。仍废处田里。及秀吉弑其君。将犯 天朝。先生又上疏。以为弑君之贼。天地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95H 页
之所不容。请斩其使。奏闻 天朝。又旁檄诸侯。共致天讨。主和者又讥摈斥退。使不得容于世。先生慨然流涕。而无可奈何。则遂辟至于沃川之山间。聚徒教授。一以朱子大全,语类。日讲诵焉。而每语诸生曰。栗谷。东方之朱子也。诸生不欲为学则已。不然则舍是宜无所学也。及秀吉果举国入寇。直指天朝。则当国者劻勷惺惑。惟以弃 国内附为策。先生释经而起。倡率义旅。门人诸子从之者七百馀人。先讨清州屯贼。使不得西向。又移兵南讨锦山之贼。以众寡不敌。竟致败没。而七百馀人。一无旋踵者。事闻。 朝廷赠官恤孤。士林修墓立祠。至于 仁祖朝。复有节惠之典焉。呜呼。其所以崇报。靡有遗憾矣。当崇祯甲辰之岁。闵公鼎重仗节莅北。谓父老诸生曰。此吉州者。赵先生遗迹之所在也。盍为建祠俎豆之。以致其尊奉之诚乎。遂经始于某年某月。阅几月而讫工。妥灵揭虔。悉如其仪。而请记于余。余谓舍生取义。人或能也。而能以外 国陪臣。为 天子明大义。非人人之可能也。此犹有可能者。识真儒于群小媢嫉之中。得闻朱子之所以为教者。尤人之所不能也。虽然。始苟昧于所趋之道。则其终之所树立。能如是其卓卓哉。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95L 页
呜呼盛哉。先生嘉言善行。不可胜数。而其中一事。有绝异于人者。先生儿时。继母不慈。虐使先生。如王览母。先生益恭不懈。一日。先生往见其外祖母某氏。某氏泣而抚背曰。汝继母虐使汝甚至。汝何以生为。先生无一言。即辞归。某氏怪其久不来。召而问之。先生跪对日。前曰非责吾母。耳不忍闻。故不敢复来也。某氏大贤之曰。吾为汝后不复言矣。呜呼。此虽求于古之册书。岂易得哉。此又穷荒谣俗之所可知者。故表而出之。崇祯戊申三月日。恩津宋时烈。记。
象贤书院
在报恩县俗离山天王峰之西。嘉靖己酉。创建书院。享冲庵,成大谷运,成东洲悌元。万历庚戌。 赐额曰象贤。天启辛酉。追享先生。后又享尤庵。○遗爱祠在报恩乡社堂后。万历甲申。创建。县人以先生尝为县监。多遗爱。立祠以祀之。辛酉。移奉于象贤书院。祠则废。
奉安祭文(辛酉○宋时烈)
天有正气。至大至刚。先生禀之。铁心石肠。更就有道。以琢以磨。精思实践。沛若江河。惟其有此。不疑所行。沥血论事。直非可名。捐身殉 国。忠岂其至。所立既大。此其馀事。天若假寿。其进何极。惜其未充。先死于
象贤书院
在报恩县俗离山天王峰之西。嘉靖己酉。创建书院。享冲庵,成大谷运,成东洲悌元。万历庚戌。 赐额曰象贤。天启辛酉。追享先生。后又享尤庵。○遗爱祠在报恩乡社堂后。万历甲申。创建。县人以先生尝为县监。多遗爱。立祠以祀之。辛酉。移奉于象贤书院。祠则废。
奉安祭文(辛酉○宋时烈)
天有正气。至大至刚。先生禀之。铁心石肠。更就有道。以琢以磨。精思实践。沛若江河。惟其有此。不疑所行。沥血论事。直非可名。捐身殉 国。忠岂其至。所立既大。此其馀事。天若假寿。其进何极。惜其未充。先死于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96H 页
国。然其遗风。足使懦立。百世之下。可作师表。惟此弊邦。最蒙德教。桐乡遗爱。至今有祠。吏民交走。体貌殊卑。乃眷象祠。两贤攸宁。斯宜啜享。共荐椒馨。未敢擅便。迄玆因循。公议久郁。事始上陈。 朝家特准。缛仪斯举。去故从新。爰得其所。允矣东洲。终始与处。一室四贤。位以时序。所就虽异。其道则同。千秋并美。惠我无穷。离山郁嵂。其水清漪。精爽洋洋。共陟降玆。于焉揭虔。多士矜式。日吉辰良。远近咸集。牲肥酒香。礼仪靡忒。神其顾享。永世无斁。
春秋享祝文(同人)
渊源洛建。刚健笃实。正学精忠。青天白日。莅玆偏域。邑里弦诵。钦奉 朝命。永世崇奉。
遗爱祠春秋享祝文(万历甲申○张显光)
忠义大节。循良吏绩。万代高风。一邦遗泽。瞻依有所。笾豆有仪。庶歆芬苾。以慰兴思。
德峰书院
在青山县十里地故山城之内。县之多士。创建书院。以祀先生及尤庵。
奉安祭文(辛巳○宋相琦)
圣朝儒学。莫盛 宣孝。哲人继作。以淑世教。猗我先生。应期而生。早岁迈往。服事文成。真心刻工。弗得弗
春秋享祝文(同人)
渊源洛建。刚健笃实。正学精忠。青天白日。莅玆偏域。邑里弦诵。钦奉 朝命。永世崇奉。
遗爱祠春秋享祝文(万历甲申○张显光)
忠义大节。循良吏绩。万代高风。一邦遗泽。瞻依有所。笾豆有仪。庶歆芬苾。以慰兴思。
德峰书院
在青山县十里地故山城之内。县之多士。创建书院。以祀先生及尤庵。
奉安祭文(辛巳○宋相琦)
圣朝儒学。莫盛 宣孝。哲人继作。以淑世教。猗我先生。应期而生。早岁迈往。服事文成。真心刻工。弗得弗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96L 页
措。出处言行。圣圣为矩。推其孝亲。以忠于君。义利之卞。淑慝之分。劈画两段。有如白黑。痛哭上群。群奸瑟缩。斧断霆击。曾不小挫。学力所充。展也刚大。求以尽分。遑恤身危。尧舜君民。有志无时。颠沛僇辱。此心愈丹。至诚前知。果蹈危难。孤军决死。七百同日。天人之学。止于忠节。道之不幸。名则愈彰。凛凛其义。烈烈其光。即此成就。无负贤师。百代所宗。型范惟均。矧惟此邦。遗躅玆在。羹墙如见。多士兴嘅。爰辟明宫。载安尊灵。樽罍洁净。黍稷芬馨。神理流行。罔间彼此。庶垂歆格。惠我无止。
春秋享祝文(同人)
穷经致用。杀身成仁。邃学精忠。万古一人。
春秋享祝文(权尚夏)
刚健之气。正大之学。精忠壮节。百世风烈。
忠贤书院
在公州东四十里地。万历辛巳。创建孔岩院祠。主享朱子。以李正言存吾,李评事穆,成东洲从享。而公州儒生以先生尝为本州提督。遂合享。天启乙丑。 赐额曰忠贤。追享沙溪金文元公长生及同春,尤庵。而以徐孤青起。享别庙。
春秋享祝文(同人)
穷经致用。杀身成仁。邃学精忠。万古一人。
春秋享祝文(权尚夏)
刚健之气。正大之学。精忠壮节。百世风烈。
忠贤书院
在公州东四十里地。万历辛巳。创建孔岩院祠。主享朱子。以李正言存吾,李评事穆,成东洲从享。而公州儒生以先生尝为本州提督。遂合享。天启乙丑。 赐额曰忠贤。追享沙溪金文元公长生及同春,尤庵。而以徐孤青起。享别庙。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97H 页
文会书院
在白川郡西五里地。仿南康之制。有两祠。西祠奉享栗谷,牛溪及先生。东祠祀安贞悯公瑭,辛文庄公应时,吴文肃公亿龄,金忠贞公德諴也。 肃宗戊寅。 手书扁额以赐之。
奉安栗谷,牛溪,重峰三先生祭文。(朴世采)
恭惟海域。圣师所莅。间数千载。道丧言閟。田罗迄丽。豪杰始起。天祚吾邦。真儒并峙。寤寐洙泗。型范洛闽。孰继其后。曰惟两贤。文成(云云)文简(云云)亦有文烈。两师是继。性全秉彝。气亦刚大。发轫清朝。用夏其志。始焉上章。斥绝僭伪。爰洎讨贼。杀身成仁。志节冠古。学行超伦。繄玆西海。寔有白州。设院其中。多士藏脩。乃蒙圣祖。褒额文会。独无啜享。以式以赖。推原溯本。考迹仰名。士争奋谓。惟三先生。按辔倡教。寓公树风。矧尔姓乡。今昔攸同。遂相谋度。建此祠宇。西北之扁。 圣额是主。制仿南康。位取婺源。有俨四贤。又在东垣。翼翼堂庙。秩秩冠绅。肇修祀事。聿妥明神。樽俎净洁。黍稷芬芳。倘冀俯歆。监我微诚。开我蒙昧。勖我捍格。自今万世。永永无射。
建岩书院
在舒川。多士以先生尝分教舒川。乃建书院。与李忠简公山甫并享焉。
在白川郡西五里地。仿南康之制。有两祠。西祠奉享栗谷,牛溪及先生。东祠祀安贞悯公瑭,辛文庄公应时,吴文肃公亿龄,金忠贞公德諴也。 肃宗戊寅。 手书扁额以赐之。
奉安栗谷,牛溪,重峰三先生祭文。(朴世采)
恭惟海域。圣师所莅。间数千载。道丧言閟。田罗迄丽。豪杰始起。天祚吾邦。真儒并峙。寤寐洙泗。型范洛闽。孰继其后。曰惟两贤。文成(云云)文简(云云)亦有文烈。两师是继。性全秉彝。气亦刚大。发轫清朝。用夏其志。始焉上章。斥绝僭伪。爰洎讨贼。杀身成仁。志节冠古。学行超伦。繄玆西海。寔有白州。设院其中。多士藏脩。乃蒙圣祖。褒额文会。独无啜享。以式以赖。推原溯本。考迹仰名。士争奋谓。惟三先生。按辔倡教。寓公树风。矧尔姓乡。今昔攸同。遂相谋度。建此祠宇。西北之扁。 圣额是主。制仿南康。位取婺源。有俨四贤。又在东垣。翼翼堂庙。秩秩冠绅。肇修祀事。聿妥明神。樽俎净洁。黍稷芬芳。倘冀俯歆。监我微诚。开我蒙昧。勖我捍格。自今万世。永永无射。
建岩书院
在舒川。多士以先生尝分教舒川。乃建书院。与李忠简公山甫并享焉。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97L 页
春秋享祝文(权諿)
学究天人。忠贯日月。斯文未丧。伦纪不灭。瞻依有所。俎豆攸仪。庶歆芬苾。以慰兴思。
云田书院
在咸兴府地。 显宗丁未。府人创建书院。奉享圃隐,静庵,退溪,栗谷,牛溪。 肃宗丁巳。追享先生。
奉安六先生祭文(丁巳○洪锡龟)
吾道东来。真儒代作。倡明正学。门路大辟。开发群蒙。如寐斯觉。俾我后生。有所矜式。北方人士。闻风兴起。玆建明宫。钦崇蒇祀。仰惟先正。相承开继。纵未亲炙。岂无过化。乌川(云云。)文正(云云。)文纯(云云。)石潭(云云。)坡山(云云。)序位五贤。追以重峰。惟其纯节。可激颓风。平生实践。道学弥章。矧所经历。没世可忘。庙号始揭。象设载完。山川动色。士林耸观。敬瓣心香。告厥礼成。流泽不竭。牖我螟蛉。
春秋享祝文(闵蓍重)
忠炳义凛。学正行醇。承谴北方。遗躅如新。
宅里
一在金浦郡西五里坎井里。自祖考参判公始居焉。遗墟今为牛渚书院。
学究天人。忠贯日月。斯文未丧。伦纪不灭。瞻依有所。俎豆攸仪。庶歆芬苾。以慰兴思。
云田书院
在咸兴府地。 显宗丁未。府人创建书院。奉享圃隐,静庵,退溪,栗谷,牛溪。 肃宗丁巳。追享先生。
奉安六先生祭文(丁巳○洪锡龟)
吾道东来。真儒代作。倡明正学。门路大辟。开发群蒙。如寐斯觉。俾我后生。有所矜式。北方人士。闻风兴起。玆建明宫。钦崇蒇祀。仰惟先正。相承开继。纵未亲炙。岂无过化。乌川(云云。)文正(云云。)文纯(云云。)石潭(云云。)坡山(云云。)序位五贤。追以重峰。惟其纯节。可激颓风。平生实践。道学弥章。矧所经历。没世可忘。庙号始揭。象设载完。山川动色。士林耸观。敬瓣心香。告厥礼成。流泽不竭。牖我螟蛉。
春秋享祝文(闵蓍重)
忠炳义凛。学正行醇。承谴北方。遗躅如新。
宅里
一在金浦郡西五里坎井里。自祖考参判公始居焉。遗墟今为牛渚书院。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98H 页
遗墟碑(见上碑表条)
一在沃川郡安内面佳山里栗峙。先生伐木诛茅。营建草堂。名曰后栗精舍。
一在同郡栗峰(即栗峙)下。有磐石。先生与群弟子讲论春秋,朱子书于其地。尤庵书其石曰。重峰先生游赏之石。
一在同郡正谷里道理洞遗址。有先生父子忠臣孝子旌门。子孙世居焉。
一在同郡西十里。有二止堂。
义徒
幕佐门生同日死节录
先生子 赠持平完基。 行状(从玄孙㷜撰)曰。府君姓赵讳完基。字德恭。白川郡人。始祖讳之遴。佐高丽穆显二宗朝。以左仆射卒。谥恭和。厥后簪组辉赫。九叶连为侍中。至讳琪。当恭让朝。与郑圃隐梦周,李牧隐穑。共济王室。赞扬君德。位至领三司事银川府院君。逮我 朝开国。遁于栗原雉岳山中。及卒。谥文忠。是为府君八代祖。鲁祖讳世佑。号黔浦。以赵文正光祖门徒。目睹己卯之祸。不赴举子之业。筑室山间。日讲经书。祖讳应祉。号坎庵。考重峰先
一在沃川郡安内面佳山里栗峙。先生伐木诛茅。营建草堂。名曰后栗精舍。
一在同郡栗峰(即栗峙)下。有磐石。先生与群弟子讲论春秋,朱子书于其地。尤庵书其石曰。重峰先生游赏之石。
一在同郡正谷里道理洞遗址。有先生父子忠臣孝子旌门。子孙世居焉。
一在同郡西十里。有二止堂。
义徒
幕佐门生同日死节录
先生子 赠持平完基。 行状(从玄孙㷜撰)曰。府君姓赵讳完基。字德恭。白川郡人。始祖讳之遴。佐高丽穆显二宗朝。以左仆射卒。谥恭和。厥后簪组辉赫。九叶连为侍中。至讳琪。当恭让朝。与郑圃隐梦周,李牧隐穑。共济王室。赞扬君德。位至领三司事银川府院君。逮我 朝开国。遁于栗原雉岳山中。及卒。谥文忠。是为府君八代祖。鲁祖讳世佑。号黔浦。以赵文正光祖门徒。目睹己卯之祸。不赴举子之业。筑室山间。日讲经书。祖讳应祉。号坎庵。考重峰先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98L 页
生。先生妣宁越辛氏。大提学德斋先生藏之昆孙。通德郎世諴之女。府君以 大明穆宗皇帝四年庚午夏六月日。生于金浦县西坎井里第。府君状貌奇伟。性度超伦。家居素有至行。目幼不逐群儿之游戏。弄玩之具。不近于手。人以大器目之。及壬辰倭寇之日。先生传檄倡义讨贼。府君裹足从之。先生曰。汝何勉留。善养吾母。府君曰。父往死所。子何忍不从。遂终始不离次。即鏖西原据城之贼。将赴锦溪之役。先生又止之。府君又不听。知其兵将败。先生曰。汝兄弟中担当大事者。惟完堵。完堵顷将捷书。西赴 行在。而归期杳然。然父子俱死。吾母畴依。汝可归保吾母。府君泣而再拜。且对曰。父为忠臣。子独不为忠臣子乎。故华其冠服。蕲代其死。贼认为主将而矺其尸。尸不得收。死时年二十三。娶恭人密阳朴氏赞成事忠简公时庸之后大护军彪之女。无嗣。府君儿时。自号道谷。万历三十二年甲辰。 命给复役减租。四十三年乙卯。旌表门闾。 显宗四年癸卯。配享于锦山从容祠。十四年祭丑。 特赠司宪府持平。今 上十年甲寅十一月丁亥。配食于沃川表忠祠。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99H 页
参奉李光轮。 字仲任。骊州人。佥枢遇之子。文节公行之六世孙也。孝友天植。慷慨有节概。自京城避地洪州。及先生倡义。为从事。临行。再拜辞其父。令其妻以丝结文字于内著衣襟。以为标。募乡兵数百从之。竟与同死。 赠执义旌闾。万历癸卯。配享从容祠。录用子孙。
奉事任廷式。 丰川人。赋性朴直。有弓马才。世居定山。锦山之战。以斥候将在外。望见势急。策马突进。击杀数倭而死。旌门。
士人金节。 字正叔。号月谷。开城人。参奉大镒之子。五者翁籥之兄。世居沃川。受学于先生之门。有器识。事亲无违。募乡兵首从义旅。战功居多。 肃庙乙未。旌门。
赠持平李励。 全义人。水使淮寿之子。领议政铎之孙。慷慨有大节。好学笃行。世其家风。赘居永同。仗义从之。旌门。尤庵宋文正公撰墓表。
奉事郭自防。 善山人。世居沃川。有孝行武才。旌闾。外孙宋尤庵撰墓表。
万户边继温。 原州人。有志节。游于先生之门。战败。不离一步。环先生而死。 赠兵曹正郎。旌门。
奉事任廷式。 丰川人。赋性朴直。有弓马才。世居定山。锦山之战。以斥候将在外。望见势急。策马突进。击杀数倭而死。旌门。
士人金节。 字正叔。号月谷。开城人。参奉大镒之子。五者翁籥之兄。世居沃川。受学于先生之门。有器识。事亲无违。募乡兵首从义旅。战功居多。 肃庙乙未。旌门。
赠持平李励。 全义人。水使淮寿之子。领议政铎之孙。慷慨有大节。好学笃行。世其家风。赘居永同。仗义从之。旌门。尤庵宋文正公撰墓表。
奉事郭自防。 善山人。世居沃川。有孝行武才。旌闾。外孙宋尤庵撰墓表。
万户边继温。 原州人。有志节。游于先生之门。战败。不离一步。环先生而死。 赠兵曹正郎。旌门。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599L 页
县监杨应春。 字仁卿。号道洞。石城人。主簿忠伯之子。高丽名臣天寿之后也。廉直慷慨。壬辰。以怀德县监丁忧。见先生倡义之檄。墨衰从军。 赠吏曹参议。旌门。恩津人立祠祀之。
赠持平李旺。字绛之。号马山。咸安人。大谏霖之孙。襄简公世应曾孙。有文章行谊。豪爽慷慨。居在林川。见先生檄。奋袂而起。进膊清州之贼。勇冠一军。所向无敌。先生拊背啧舌曰。汝家讨红巾之勇。传在汝矣。盖其远祖芳实。于恭悯王时。与先生八代祖忠显公天柱讨红巾贼故也。是日大捷。至锦役时。先生枕籍而死。年才踰三十。今 上丙辰。 赠职旌门。
赠察访朴士振。 字辰叔。号佳谷。忠州人。思庵淳之族侄。笃志好古。不苟营生。世居公州。先生为本州提督时登门。 赠官旌门。
赠参判金声远。 字景久。庆州人。冲庵先生净之孙。少有笃行。不忝先世。居报恩。先生为县宰时受业焉。赠吏曹参判月城君。旌门。尤庵宋文正公撰公传。
士人权恪。 字正卿。安东人。领议政仲和之后也。自
赠持平李旺。字绛之。号马山。咸安人。大谏霖之孙。襄简公世应曾孙。有文章行谊。豪爽慷慨。居在林川。见先生檄。奋袂而起。进膊清州之贼。勇冠一军。所向无敌。先生拊背啧舌曰。汝家讨红巾之勇。传在汝矣。盖其远祖芳实。于恭悯王时。与先生八代祖忠显公天柱讨红巾贼故也。是日大捷。至锦役时。先生枕籍而死。年才踰三十。今 上丙辰。 赠职旌门。
赠察访朴士振。 字辰叔。号佳谷。忠州人。思庵淳之族侄。笃志好古。不苟营生。世居公州。先生为本州提督时登门。 赠官旌门。
赠参判金声远。 字景久。庆州人。冲庵先生净之孙。少有笃行。不忝先世。居报恩。先生为县宰时受业焉。赠吏曹参判月城君。旌门。尤庵宋文正公撰公传。
士人权恪。 字正卿。安东人。领议政仲和之后也。自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600H 页
幼出入先生之门。居家有至行。及先生倡义时。在林川村舍。挻身赴之。锦山之败。恪犹不离一步地。先生呼恪曰。汝家名祖之忠。传在汝身矣。此则指恪之鼻祖丽朝开国元勋太师幸之忠迹也。又呼曰。今日只有一死。死生进退。无愧义字耳。恪一不旋踵而赴死。
士人金善复。 字子庆。清州人。谨实有行。
参奉卜应吉。 青阳人。高丽开国元勋智谦之后也。以慷慨气节。世其家风。 赠官旌门。
士人申庆一。 字贯之。平山人。高丽壮节公崇谦之后。有操行。
通善郎赵敬男。 白川人。府使完璧之子。高丽忠武公文冑之后也。世居洪州。器识过人。先生为公州提督时。以宗人之子来学。
士人高明远。 长兴人。谨实有行。先生为全罗都事时受学。
忠义卫全忠男。 管城人。世居沃川。用心不苟。立志贞介。万历甲申。从学于先生。
司勇姜梦祖。 始兴人。高丽名臣邯赞之后。才器卓荦。先生讲春秋时负笈师之。
士人金善复。 字子庆。清州人。谨实有行。
参奉卜应吉。 青阳人。高丽开国元勋智谦之后也。以慷慨气节。世其家风。 赠官旌门。
士人申庆一。 字贯之。平山人。高丽壮节公崇谦之后。有操行。
通善郎赵敬男。 白川人。府使完璧之子。高丽忠武公文冑之后也。世居洪州。器识过人。先生为公州提督时。以宗人之子来学。
士人高明远。 长兴人。谨实有行。先生为全罗都事时受学。
忠义卫全忠男。 管城人。世居沃川。用心不苟。立志贞介。万历甲申。从学于先生。
司勇姜梦祖。 始兴人。高丽名臣邯赞之后。才器卓荦。先生讲春秋时负笈师之。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600L 页
士人徐应时。 字君望。连山人。文行兼备。居结城。尝游先生之门。
将仕郎尹汝翼。 坡平人。有器局。先生为公州提督。教授子弟。汝翼服事。有古人师弟之风。
武人金献。 三山人。有弓马之才。
副司直姜仁恕。 晋山人。以武才著于乡里。先登摧坚。殪贼过当而死。
武人金希哲。 字明甫。鸡林人。武艺超伦。见募兵檄。发愤而起。
忠顺卫郑元福。 河东人。勇猛过人。
司果李仁贤。 仁州人。材艺卓异。世(居世)湖右内浦慕先生之义。上党之胜有力。
宣教郎金仁男。 字士元。清州人。器宇轩昂。笃志好古。阵亡之日。张拳相搏。赴敌争死。忠义杰然。
忠翊卫黄三让。 长水人。翼成公喜之后孙。有骁勇。西原之捷。摧坚杀贼。锦山之败。死于镝。
士人李养立。 字立之。乡人称之曰。孝子李立之之气宇。卓乎难及。以先生门生殉节。
武人朴春年。 字仁叔。忠州人。才兼弓马。起于偏裨中。遮截三山西上之贼。再剪上党据城之倭。败阵
将仕郎尹汝翼。 坡平人。有器局。先生为公州提督。教授子弟。汝翼服事。有古人师弟之风。
武人金献。 三山人。有弓马之才。
副司直姜仁恕。 晋山人。以武才著于乡里。先登摧坚。殪贼过当而死。
武人金希哲。 字明甫。鸡林人。武艺超伦。见募兵檄。发愤而起。
忠顺卫郑元福。 河东人。勇猛过人。
司果李仁贤。 仁州人。材艺卓异。世(居世)湖右内浦慕先生之义。上党之胜有力。
宣教郎金仁男。 字士元。清州人。器宇轩昂。笃志好古。阵亡之日。张拳相搏。赴敌争死。忠义杰然。
忠翊卫黄三让。 长水人。翼成公喜之后孙。有骁勇。西原之捷。摧坚杀贼。锦山之败。死于镝。
士人李养立。 字立之。乡人称之曰。孝子李立之之气宇。卓乎难及。以先生门生殉节。
武人朴春年。 字仁叔。忠州人。才兼弓马。起于偏裨中。遮截三山西上之贼。再剪上党据城之倭。败阵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601H 页
之日。肉战而死。
司猛韩琦。 字稚圭。清州人。志气倜傥。锦山之败。枕先生而死。
宣务郎朴赞。 居湖西。武才特异。摧陷贼锋。杀贼过当。勇烈明著。
将士丁麟。 字天祥。押海人。有文行。以门徒从军。
将士杨应章。 石城人。素有高行。先生在公州时服事。
将士陆廷华。 字宗之。居青山。有文行。受学于门下。
将士朴兴道。 有行检。○宋习静邦祚殉义碑阴记曰。战亡将士丁麟,杨应章,陆廷华,朴兴道。见略于碑文。故录之。
参军朴天鹏。 密阳人荣之子。高丽赞成事刚生之后也。家传忠孝。才兼文武。师事先生。以行谊卓异。甄拔为汉城参军。慕班定远之志。弓马擢第。不群介立。弃归于燕岐村闾。壬辰倭寇。见先生募兵檄。往赴焉。上党之栖。衄倭鏖之。倭辟易不敢犯。俄中流矢。殒于阵。
赠知中枢卢应皖。 字明远。万顷人。 赠参判世得之子。高丽尚书克清之后也。世居公州。孝友文行。
司猛韩琦。 字稚圭。清州人。志气倜傥。锦山之败。枕先生而死。
宣务郎朴赞。 居湖西。武才特异。摧陷贼锋。杀贼过当。勇烈明著。
将士丁麟。 字天祥。押海人。有文行。以门徒从军。
将士杨应章。 石城人。素有高行。先生在公州时服事。
将士陆廷华。 字宗之。居青山。有文行。受学于门下。
将士朴兴道。 有行检。○宋习静邦祚殉义碑阴记曰。战亡将士丁麟,杨应章,陆廷华,朴兴道。见略于碑文。故录之。
参军朴天鹏。 密阳人荣之子。高丽赞成事刚生之后也。家传忠孝。才兼文武。师事先生。以行谊卓异。甄拔为汉城参军。慕班定远之志。弓马擢第。不群介立。弃归于燕岐村闾。壬辰倭寇。见先生募兵檄。往赴焉。上党之栖。衄倭鏖之。倭辟易不敢犯。俄中流矢。殒于阵。
赠知中枢卢应皖。 字明远。万顷人。 赠参判世得之子。高丽尚书克清之后也。世居公州。孝友文行。
重峰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601L 页
世传箕业。为士类所重。先生提督本州时。与弟文官应晫等行束脩而请学。壬辰六月。先生传檄起义。招募坌集。应皖,应晫以门人倡率义旅。戮力杀贼。锦南之战。应皖挺身蹈刃。遂殁于阵。 赠职。
赠持平林大盛。 扶安人。参奉彦忠之子。丽朝政堂文学春之七世孙。志操忼慨。先生在后栗时。负笈从之。以幕中之士。奋不顾身。与金节等击杀贼兵而死。
武人朴凤瑞。 字云祥。骁勇超伦。以麾下一不旋踵。拥先生尸痛哭。死于傍。
士人朴浑。 字浩然。家世业儒。好学不倦。战败。被数矢。骂不绝口而死。
义士七百人(姓名并未详)。
赠持平林大盛。 扶安人。参奉彦忠之子。丽朝政堂文学春之七世孙。志操忼慨。先生在后栗时。负笈从之。以幕中之士。奋不顾身。与金节等击杀贼兵而死。
武人朴凤瑞。 字云祥。骁勇超伦。以麾下一不旋踵。拥先生尸痛哭。死于傍。
士人朴浑。 字浩然。家世业儒。好学不倦。战败。被数矢。骂不绝口而死。
义士七百人(姓名并未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