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x 页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日记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46H 页
朝 天日记(上○(按)此记有纲有目。目则本草以小注书之。而今并大书以便览。纲则加匡于上下以别之。)
万历二年甲戌五月十一日甲申。晴。(余以质正官朝。将拜辞于 阙下。因马性不顺。时晚乃到。见书状)许监察美叔((按)美叔名篈于报漏。入直诸友。相继来别。)金正字重叔,尹修撰伯升,李佐郎景涵,洪正字希古,许注书子新,崔注书大中,金翰林子盎。((按)重叔名进。子新名应南。伯升名晛。景涵名泼。希古名铭。大中名云漙。子盎。据许篈记。乃是金睟。而睟碑子昂。岂后改以称子昂欤。同与使臣)朴佥知思庵也。((按)朴名希立拜辞于)八拜而出(庆会门外。)中官以 内命赐酒于宾厅。(陪 表出门。)一行三人同立。 表后至慕华馆。参谒于公)李庐。(卿。)先揖领相。次揖右相。又西向揖于卿列而出。((按)是时。李铎为左相。卢守慎为右相。今称领相。岂以李公久为首相。而降左相属耳。故仍称领相耶。舍人所。并饯一行。)先揖于舍人郑芝衍。次揖于卿列李参判季真。勖以勤敩汉语。尹右尹。子固。许以付送行衣。致酢而出。((按)季真名后白。子固名根寿。本馆同僚与相识亲朋。并饯于松下。)罗佐郎成佐,曹博士信民。兼送扇柄。李著作子遂。以书先致其未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46L 页
来之意。崔博士善遇,郑正字宏度赠诗。李司录景愚,崔正字之翰金正字先邀以饯。继别于申佐郎立之之幕。乃就顺昌令君俊,洪佐郎兴道,韩佐郎德载,许子新,李景涵之幕。兼受毖戒之言。同席者。崔运判及朴应初也。醉后为闵正恕初之强要。至则令二歌儿慰送一杯。而不能勉从。因发迂语。尹文翁之杯。则执而未饮。((按)成佐名荩国。信民名景中。子遂名构。善遇名庆会。宏度名彦洪。景遇名期男。之翰名镇国。兴道名可臣。德载名伯厚。运判名滉。应初名舜元。恕初名忠元。醉卧沙岘之北。)李忠义胤宗,金内禁良仲,金措大允执,南秀才宜仲。俱俟于弘济院。闻余醉倒。还至卧处。余难举首。卧令自饮其酒。晡时。闻使书状先行乃起。(按宜仲名致利暮投碧蹄驿。)未及驿五里。闻有角声。使人止之。(与高阳亲友同宿。)辛内禁父子。金君举兄弟先至俟之。相与分食而同话。郡吏欲具宾餐。恐其有弊止之。止受一员之餐。辛奴或有饥色而不知也。士修则骑牛。尹仲举又来。
十二日乙酉。晴。(以书致谢于洪丈。)郡训导朝以书言其未来之意。余(缺)送笠帽扇柄。且谢其趁未问候之过。洪丈即来与别。且寄书于平山之校。始闻郑伯仁之死。不忍食肉。力劝乃尝。(见书状于西轩。)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47H 页
守李忠元先至。延曙察访禹天机继至。其领不整。(谒使干东轩。)失礼不成揖拜。(别辛,尹金五人。)以布衣与君举。以帽扇与君举之伯。辛,尹则别有可得之路。故止与以笔。(踰惠音岘。)从人一双。(午至坡州。答成牛溪书。)牛溪先遣书以俟。劝其勿来。余即遣人以书谢之。且求教。(牧使致饯于小亭。始见尹献纳。)尚中以觐亲事。自牛峰还。困与饯席。(坐书状上)深服兑仲之贤行。((按)尚中名卓然。兑仲。金泽字。牛溪以书还。)戒令其清严自敕。思尽职分。且劝勿避近名之诮。(校生五人来见。)李应春,应仁,(缺三字)安起宗。分笔于应仁。分扇于安(缺)二生。始令减羞。务从简洁。
十三日丙戌。晴。(牧使)柳从善(对饭于东轩。又以酒饯。)力言金舜元至贫之状。劝减其暧昧作纸。许之。书报(缺二字)作家书以附之。(书状以拜扫先茔事。先向长湍。余同使公。路访栗谷。)李承旨叔献也。传许子新书。问其前日赴京之时。用何礼见使。答曰。只行揖礼。问见朝用何服。答曰。以路费之物。贸得锦团领禓衣。既服之后。难于处置。以给书吏云。且寄书于李监司,李宣沙。((按)时先生于栗,牛两先生。师弟子之分未定。李监司名文馨。渡临津。午饷于东坡驿。)长湍申叔。与其甥尹汤宾,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47L 页
虞宾,洪天几。先至以俟。以笠帽献申叔。分笔于尹生。(行近开城。留守俞泓使人问候。及于其府。则设饯以慰。)尹经历承吉遣人致问。丰德族人金承瑾,承瑞。先至以俟。且携酒以慰之。
十四日丁亥。晴。(使为余针臂。留于府。)先四日辞亲之时。忽觉肩浮色红。恐贻亲忧。受针于陈校授克诚。似有渐平之意。且念其戒。更令府医以针之。(杖守林。付其许接人。还于通津母家。)守林逃主已久。逢于东坡。率到宿处。(府官赆以行器。)一部烛台。(张起汉)士杰(来访。)因闻李都事𢠵到府之后。自奉甚俭。尽除闾韨妄徵之弊。民甚便之。同宿赠诗张。(寔来访。)辛未之秋。相见干神馆者也。(晚与书状谒文忠。)郑圃隐先生。(堂)在府东。或云先生支旧基也。下有讲堂尔斋。(登男山花园。仍看 敬德官。) 国初即位处也。
十五日戊子。晴。(朝。府官)尹经历,李都事(来于书状之寓。余往与别。自大平馆。历迎宾馆。北行四十馀里。)天旱已久。石路荦确。马不能前。前途尘涨。遂吟一绝以自遣。瓢渊不必胜牛溪。石路难容接马蹄。要觅奇观惮受益。此生行止可堪悽。(入于瀑布。牛峰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48H 页
县令)尹。献纳卓然之父也。先在坡州。献纳谓一行曰。海西方伯。欲见白沙汀。而以天旱停行云云。盖欲勿往。而使欲必往。尹乃遣人先通于牛峰。(盛备酒馔以俟。坐干松下饮讫。)麒麟察访柳永成参。(与书状同登潭上。将欲往观大兴泉石。)芒鞋布衣。渴则手掬清流。劳则憩于林岩。潇洒之味。虽欠于辛秋。而客路炎天。犹足少慰也。余谓书状曰。以吾辈之健步。穷日力而鶱腾。则虽至知足。尚有馀力矣。但发轫之始。长程渺漠。不穷吾力。然后可保远行。即停其行。其乐闻人言如此。(至观音窟而还。夕又同宿于云居。)满洞人马之声。虽石佛犹愿逃避也。((按)云居之云。恐圣字之误。下同。)
十六日己丑。晴。(西行)四十馀里。山涧奇险。(至回澜石下。牛峰先令下吏设幕具馔矣。)先是。行次入于瓢渊。则例令江阴供具。而今则前于松京。私促牛峰备办干云居。专供二日。似有艰窘之色。(食既。受县令之赆。)米袋豆袋火金。(沈献之以酒来饯)名光甫。来于平山。将向朴渊。先来候之。以礼之疑处。寄质于中原。见尹丈临碧台记及群贤之诗袖。向平山闻吴守蔡,李悌胤之好善马渡猪滩。暑不可堪。歇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48L 页
凉于金岩。晡到平山。洪广文子浩,(赵忠义)(来叙。邀尹丈)(与话。)慕古嘐嘐。刻圣贤之得传道统者于家傍巨岩。朝朝参拜。颇似有志。而教人以史。不先小学也。(受府伯)李之信(之赆。)要以寄亲。置于平校。牛峰之赆。并封以付。分子浩扇笔。赵以扇醢。尹以石鱼十束。
十七日庚寅。晴。贡生刘云湖做绝句以来。词气可爱。问之则曰。前守闵公恕初专教读史。故如此。余劝其先读小学。以及书经。(按书经。恐经书之误。历宝山驿。暂憩 于葱秀山下。)山下有溪。溪上有岩穴。飞泉目穴中直注。许 天使国爱而名之。曰玉溜泉。各饮一瓢。甘冽无比。(午饭于安城驿。)始见 宗系辨诬录。○闻尹家子弟之无教。骇叹者久之。(夕到龙泉。)瑞兴府使李庆祐赆以米袋及鱼。以书送于子浩小家。俾其转致金陵。(因安庭兰。得闻南冥格言)安与徐镇之崦。共谒于曹先生。适有丹阳守盛备酒馔。以馈先生。先生戏之曰。美哉食也。昔拜丹阳。我不能就。早知如此。悔其不往也。然而此食。食之虽易。而办出甚艰。为守令者。不可不知安享此食之为艰矣。镇之被酒。攘袂作气。起扶先生曰。当此生民困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49H 页
穷之时。出而救之可也。岂可高遁。以孤天意乎。先生笑而挥之曰。诺。吾将出矣。((按)丹阳之阳。恐城字之误。)
十八日辛卯。晴。(午饷于剑水。)时置旱暑。困于涂尘。驿中下处。又是面墙之所。乃就书状轩同憩。((按)置。疑值之误。欲送驿吏于赵兄)继衿(家。未果。)一日之内。远不能往还故也。(至凤山。郡守)(缺设酌)闻瑞兴煮酒以供。承风大煮焉。(于(缺)亭。始习射侯。)(郡赆以米袋杂物。郑训导)大鹏(来叙。)申永麟者。托以远族而来见。殊未之详也。
十九日壬辰。午后雨。(朝。使人告于郡守。俾赙郑广文伯仁之丧。许之。)米十斗租十石。郑为郡校。死于兄家。(踰洞仙岭。憩固石院。)使杖黄吏。(遇雨于于沙川。)时以久旱。雨具在后。一行上下。过半皆湿。(宿于黄州。)(答海西监都之书。)监司闵公起文赆以毛浮分套二。都事黄景明暹以书送慰故也。(邀金应圣丈与话连宿。)金名龟。孝子而性度慈顺。
二十日癸巳。朝阴晚晴。(留于黄州。判官(缺)来见。)与道杖吏之言。(赆以米袋。置于应圣家。)余谓应圣曰。路见两麦尽枯。窃想贫亲无以度夏。何尝之忧。远而弥深。欲置路费于尊家。奴还之日。俾其取去。但得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49L 页
之不正。于义禾安。如何如何。金曰。余见金兑仲家有老母。时索于人而养之。况今各官。赆君以义。而君乃用之于孝。不亦可乎。余答曰。身享清名。而恝于父母之饥。余所不忍也。即以黄凤四袋,分套二,炙金火柱置之。且分分套一,烛双,笔柄于金。(判官设饯于广远楼。)闻一行嗜饮煮酒之言。即夜煮之余告书状以其状。书状不肯饮之。(射帿金君泽来别。)时分州教。曾习射侯。误伤手背。呈病卧校。余将就见。昏始来叙。赠别诗。(借韵译于译学。)译学训导(缺二字)有四声通解。余令宋大春借之。送笔烛以谢之。又送烛笔于君泽。
二十一日甲午。(晴。朝别判官于大门之内。憩于(缺)院。踰驹岘到中和郡。郡守赵仲悟)邦颖。(赆以米袋毛浮等物。暮又来见。送茶啖于同年李奉事希尹亲家。夕。其子来谢。有贡生二人。试以绝句。可教者也。(书状囚申永麟)永麟以不干人称使三子弟到处乘驲。责办供具。郡守言其状。书状执而囚之。将欲请罪。使屡使人求放不已。枷到平壤。不得已释之。
二十二日乙未。晴。(仲悟来别。行憩于栽松亭。)生员金德濠,杨得禧。咸从训导金文豹来迎。(至大同江。李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50H 页
方伯)馨之文馨(具酒迎慰。)都事李希得,察访金希弼参尉焉。画船晴江。虽极明媚。而满前膳羞。青蝇群集。歌管交轰于炎旱之极。殊无和畅意思。(至练光亭)亭旧盖草。洪渊为庶尹时。易瓦改构。又欲自风月楼为复道。以低于亭。材瓦已具。因罢不遂。(又酌。酌罢。宿于风月楼)西房。
二十三日内申。晴(朝府官) 殿参郑克己好仁,闵景润洎,校官姜宗庆,李都事,金察访。(府友)金德濠,杨得禧。咸从校官金文虎。金训导二子。((按)虎上文作豹相继来叙)(见使于快哉亭。监司引与偕出长庆门。)门内有二孝门。(设宣于浮碧楼。与都事射侯。)都事以十矢见遗。(书状追至。)以改验卜驮事后至。言李牧隐诗曰。昨过永明寺。暂登浮碧楼。城空月一片。石老云千秋。麟马去不返。龙孙何处游。长啸倚风磴。山青江自流。又诗曰。麟去白云窟。龙归芳草洲。山河如昨日。有客独登楼。(先行。)以其同年之设酌于諴丘((按)諴丘恐含毬之误。)门也。牧丹峰头。聚僧祈雨。余告监司曰。山上祈雨。而楼中设乐。似为未稳。监司曰。远行之人。不可不慰遣也。(夕登楼船。入自大同。)招摇之影。因醉莫知。可笑。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50L 页
二十四日丁酉。晴。(饮药。)伤元活血汤。为前夕坠阶故也。((按)伤。恐复字之误 殿官,学官府友。连日来见。咸镜监司)朴公大立,(北道兵使)金公禹瑞(致赆。)监。獐毛浮大口鱼二十。兵。大口一同,文鱼一束。(书以谢之。)(都事,察访。来叙于爱莲堂。汝悟以书送致布裙。书以谢之。见判官)金鍊光(于楼上。监司,府官,察访赆以行具。)米五袋,帽家二,皮箱,叩肚,襦衣,芒鞋,网巾,具桶,绳床,鞕子,鹿皮靴,雨具三(谢殷山倅。)以贴席,皮虾为赆也。
二十五日戊戌。晴。(李校勘)寿宁。府人(及府友来叙。监司邀与共饭于练光亭。同至咏归楼设宴。始见箕子井及井田之基。)在外郭。(潮至乘船。将及东南。书状追至。乘别舸以参。)朝。以气不平未参。(留船于大同门外。剧饮而归。)
二十六日己亥。朝阴午后始雨。(以寄亲之物。付于吉非家。以米二袋与子遂女。)○(与书状出七星门。谒箕子庙。)在城外西北隅。((按)庙。疑墓之误。下同。登乙密台。还拜于 永崇影殿) 太祖御容。(暂话于参奉)郑克己,闵景润(堂。归于风月。迎 香于迎宾大门外。)以使命立于都事上。(入中庭。行)四拜(礼。评事俞必仁自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51H 页
京来。都事,察访共饮于风月。)入夜方罢。己先归宿。(监司制送纸衣。)恐罹大寒。求于练光。(判官铸送大剑。)近边多惧。以铁求铸。○金良善,金自贞来见。
二十七日庚子。雨。(顺安县令)李绍(来见。察访来别。监司邀与对饭于练光。)使寓于此。故屡接于此亭。(议定都事质正之坐。)都事既受搜银之 命。而质正只是七品官。故到义州定下。又问监司以质正见使之际。用何礼乎。监司答以公礼之外。元无拜礼。(损别于监司。出自普通门。下马子箕予庙下。到降福院。逢大雨小憩。至顺安。则定妓率忠勤。先三日来俟矣。以父逢子。其意如何。县训导朴雄来叙。)顺安赆以米袋。
二十八日辛丑。朝晴晚雨。(驿卒求备妓马。斥之。载以私马。憩于(缺)院。到肃川。府使李元诚设宴于东轩。慈山训导宋諴)诚伯(来见。)
二十九日壬寅。晴。(以书状留于顺安。故仍留待。午后方至。主倅又宴于纳凉亭。致谢书于殷山。)县监李镛。赆以米豆也。(金教授)铢。凤山人。同馆。(来访。)赠以文。
三十日癸卯。晴。(贡生金荩才性明敏。勉以小学。)○(府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51L 页
使致赆。)狍茵,公套,鱼獐。(路见陈田败屋。殊异往时。憩于云岩院。至安州。苏兵使)㩉将往老江。先止于百祥。(设筵以待。仍往见之。并受权牧使)纯(饯杯。兵使馈赆。)獐茵,画砚烧,酒二盆,米三袋,分套獐五,雉廿,䌷襦,麂靴,具精皮箱子。(而出巡梁艎来见。与之留宿。)以米酒及鱼。寄送于宁边亡友骨进士仁瑞之家。又以书粮鱼物与艎。又以鱼束。分送于宁边乡校李君信及鲜于(缺)之家。
六月初一日甲辰。雨。(使以痢證。留宿于百祥。都事来过。与书状就见)。将以搜银事。先宿于嘉山。(柳判官)立之(自宁边持酒来饯。又致赆焉。)米豆袋麂靴子。((按)立之名永立安牧赆以路费。)米三袋,雉五,獐一,秀鱼十,石首鱼十,刀子十五,火金廿。((按)十下。疑脱束字。使令之人。多有饥宿之处。民穷甚矣。)
初二日乙巳。晴。(权牧,柳判。出饯于晴川江亭。船憩于广通院。博川守致赆。)米二袋,布裙,小食床,分套。(将渡控江。始见郡守)安义孙(于船里。引船上看石壁。)奇绝之状。人所未知。(止饮数杯。挤到嘉山。李礼元以其侄书来待矣。)頀以内忧。因书慰之。且寄布裳。(书以谢之。)因送大口鱼于其大母。(定州校生来见。)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52H 页
白彪变,宋珍,金千镒,朴彦男。
初三日丙午。晴。(嘉山郡守朝又来见。赆以行具。)米二袋,狗皮漆靴,分套䌷襦。(又给孩食。以大口四送之。留马于郡。)限二旬约养也。(借衙马以转旧物。)○(踰晓星山。到纳清亭。邀见判官。)申汝灌也。(校生又来相邀。)尹翼商,赵瓒,金润后,李庆义。申初。得抵定州乡所。)卢琼,赵亿年,金智,郑虔。(校生俱有重逢之喜。叔舅自龟城来俟者三日矣。少展▣阳之思。龟城守)李思贞(因叔舅致赆。)米三袋,脯十贴,烧酒桂一斗,分套一,乾雉。(书以谢之。许义庆三人)兄(缺)庆,弟玄庆(来见。馈其粮馔。)○(夕。判官与河正字)一清(设小酌。)
初四日丁未。晴。(牧使金富仁来见致赆。)米三袋,白靴,分套,䌷襦,皮箱,草鞋。○布衣裳,两足巾,一斗桂。判官之别设也。又求日伞。校生以酒肉来慰。半分于一行下人。半与共饮。以米二袋。补校生之粮。各分水鱼一尾。有亲者加以雉。(分处路费。)以米十袋为子粮。三袋散于下人。箱靴,精乾獐二,雉五,套二。纳于叔舅。(叔舅)始闻遭服之奇。(出宿于忠勤家。以脯封付下人。冀转于亲家。)雉一,(缺)具,乾脯肉十贴。((按)转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52L 页
下。恐有落字。)
初五日戊申。晴。(叔舅将还龟城。出省于忠勤家。)金瓒尹翼商,卓亿孙俱至。卓赠虎刀。(送别于东门。登城以望之。)千里家书断往还。幸逢舅氏道途间。东门延伫看行色。没帽还嫌眼底山。(江界判官朴寅亮敬辅(来叙。)易其鞍紧。(牧官设侯以宴。)参射者。牧使,博川,江判,正字,宣传与己也。书状未酬先出。使有愠语。牧使醉倒于前。
初六日己酉。雨。(牧使来见。因请从石老除事。)以年将六十也。(从之。)取见户籍。则以子之故。已名系于从妓之下。以辱父母之遗体。呜呼痛哉。君子之所当远者。娼妓也。而不能谨之于始。弟与子勿效。(作书于郑海滨。)和。居宣川。(家送以鱼尾。)(牧使又宴于小楼。)屡饮之馀。不觉大醉。倒于前阶。沙岘之过。犹未悔也。
初七日庚戌。晴。(车杰以书谢之。)穷而久囚。怜而送饭故也。(乡所来别。邀判官共饭。牧使饯于迎薰。别校生于城外。)定妓率忠勤。立于瘗亡孩处西门外。以望行色。不敢回首。而意则悽然。(踰党于岭。憩于云兴。)路边有孝女四月碑。断指疗父病者也。(金献之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53H 页
出候与见。赵瓒又来远别。郑海滨答书。)书中言其老病未来之诗。且寄以四韵诗也。((按)上诗字。恐误郭山致赆。)砚一,靴,分套。(道别定判。)以假察访偕来。俾其还去故也。(宿于林畔。宣川倅致赆。)靴砚。(郡生来见与宿。)朴祥麟,朴宗国,李泽民。乡人朴承杰。
初八日辛亥。雨。(午到车辇。铁山倅赆以靴研。)靴以与安廷兰。(郡友来见。)郑舜年,金宗秋。(李状元咏而来。与同宿。)金生以布二匹求贸韵府群玉。龙川人张希尹要与相见。留待三日而还云。
初九日壬子。雨。(书状以书戒其放心。)朝见张医道。有心恙。难以药救。书状闻之。 以书戒之曰万般补养皆虚伪。只有操心是要规。此心一存。则二竖子退听矣。真药石也。(过铁州故城。式于官仓之墟。为牧使李元祯,判官李希绩死节也。)高丽(缺)蒙古兵大至围城。牧,判二官。极力防守。卒至势穷。楼上犹设筦弦。以示虏闲。而相率妻子。自赴于官仓火中。如有救者。宁至是乎。金丘有诗。尹毅中为方伯。白于朝廷。作庙于铁山以祭。(暮入良策。龙川倅致赆。)米袋,靴,砚。(郡生张希尹先候。仍与同宿。)
初十日癸丑。晴。(送烛于李之俭家。)同泮者。而在于丧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53L 页
中。兼致祭需。(舟渡古津。)水涨故也。(歇于所串。张生追约而还。)(到义州。)南门内有孝子门。朱训导(应房子良。)曾与同泮。而同年应虚之兄。(先至候见。)以茶啖可食数器。送于其亲。日以为常。(见都事于书状之寓。押马官)金沔郑友亨复(来见。金士杰)阳川妻族。为牧军官。(洪大受)同乡人。溺于官娃。久留。(来见。)
十一日甲寅。晴。(谪人宋文星。见说人短。挥以却之。)宋以南原人。为与妻母争田而斗。入居于此。益与州人肆恶。朱子良以州牧。命往麟仓收租时。以不减宋租之故。怒而欧詈。诉于州牧。拿打朱奴。又将毒舌。敢掉于我。观其面目。小人之尤者。故再来不见。(往清心堂。见都事。因登统军。)书状先至。与判官柳守讷。及退而饮数爵。
十二日乙卯。晴。(见书状。)以忌不出。(谒使于聚胜。)牧使郭越先在。因余之进。而避归大门。余归于房。使人道其未安之意。即来与见。(教官)洪承范(来见。)闻通事崔世协之误事。而前牧使梁公熹之误罢也。(牧使设酌于统军。)使与都事先至。使人邀余。各巡三杯而罢。○使有愤时之言。以郭公之言而不发。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54H 页
十三日丙辰。晴。(牧官致赆。)米三袋,狗皮茵,麂皮靴,靴茵。以与押马郑应始。草鞋以送于家。刀鞘,角带,衣砚,册匣袱,桑皮,行缠,分套以与洪大受。笠帽家。付洪君。转于姑叔。奴笠,带刀,行縢鞭。(子良以牧官命。往青城。)以民饥。分给仓租也。闻前牧崔弘僩之递去也。谓新牧郑彦智曰。义是多事之邑。必得州人之贤者。以分小事可也。朱应房处心公正。可备任事者也。故牧官例令朱干事。在家日少。○朱以能武才故。柳牧使彦遇将补边军。朱以制诵。恳赴校籍。柳令其子成龙共学。甚有见识。又多才智。若任边务。则岂止受租之公而已。((按)彦遇名仲郢慎点马)彦庆。奉直。(来。许草堂)大司成((按)许名烨书以勉之。尹右尹)月汀子固根寿。(简送行衣。韩德载)伯厚(书戒越分。)
十四日丁巳。夜雨朝阴。(登聚胜亭。查对咨 表。牧使设宴于九龙潭上。点马欲坐都事上。使晓以职品。乃止坐于余上。江界判官朴寅亮。行酒之际。为其相识已久。醉发一言。即涌其泪。夕。登舟引上石壁下。因水涨不能溯。顺流直下。下于义顺馆西。)都事,点马。俱乘轿子。见书状与余乘马。便不乘轿。余在前途。厌其歌管轰烦。酒殽支离。要访应始。入于义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54L 页
顺。值其入城。不遇而还。
十五日戊午。晴。(修家书。)又作送龟校平校应圣书。答许,尹,韩三书以谢之。又作泽仲书。(江判来见。)为余以昏致书。明其虚信人言。以致妄泄。故来谢以明之。实惑于实玄语也。(季𢧳所犯。收率江衙。牧使设宴于大门。)射侯。且试酒汤之骑射也。(张希尹持酒远别。)与子良共饮于月下。观其所作诗赋。又问其立志非常。真个是刮目相待者也。子良以诲言。书于其扇以劝之。以米袋分诸朱,洪。
十六日己未。朝晴。午后暂雨。(修谢书于定判及本馆同僚。以行衣出东门。)门内有二孝碑。(就饯帐。受牧判饯爵。别子良,景任)张生字。(于帐外。冒雨登舟)用人负之。(顾见还奴。则马头亦垂双涕。可知离怀之惨也。退而)朴宣传字也。(大醉起舞。)扶余与舞。怠而还坐。美叔又起相牵。不得已暂舞。(都事劝酒。)恳以成病。不强劝也。(点马泥醉忘序。几陷干水。使半醉决起。书状困帖于船。别牧判于江岸。渡中江狄江。宿于孙三家。)始见 上国之人。皆戴帽子。(甘土)身服玄衣。旁身袄子。仅庇其臀。袖窄圆领。玄裳窄下。女人俱縳其足。其趾不长。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55H 页
十七日庚申。雨。(过九连城。)自是山头丘上。烟台列立。(憩于顶石山北人家。)其人能扰蛇。纳怀交出于两袖者也。(江北堡备御指挥刘允昌,守堡呈士忠送下程。)酒瓶,猪肉,鸡菜也。令通事接之以酒。(历细浦松鹘山。)一名海青。(自是山上无坟。田中或家后园。多置棺材。)露置土上。上盖以草。(未及汤站。宿于金祖尚家。)兄弟四人。同居异爨。方服父丧。或见食肉争博。以草书题其父主。而四人俱有美号。可笑也。
十八日辛酉。朝雾晚晴。(过汤站城。)皆筑以塼。(憩于龙山下。)网小鲜为羹。以助午饭。(汤站守堡官王魁送下程。)为遣通事遗礼单故也。其舍人怒其扇把之少。弃而先行。寻令人持去。(历凤凰山故城。)城三边有山甚峻。是渤奚((按)奚。恐海之误。)旧都也。方契((按)恐落丹字)之来围也。适值进士放榜曰。唱名才歇而城陷云云。(暮宿于伯颜洞赵国勋家。)问其子明之名。则先以东山之号答之。(凤凰城指挥全景和送下程。)来人始发傲言。见扇乃解。可笑。
十九日壬戌。晴。(过镇东铺。憩于瓮北河。)水没马肚上。闻(缺)到此遇雨留。(过八渡河。)源流屈曲。一河八渡。(至通远堡南。临河有三家。)家甚隘陋。仍坐溪边。施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55L 页
网得鱼。以为夕羹。夕宿人家。问其主人曰。北家田中。露置棺材。是何故也。曰。死者子孙男女之众。皆遇吉日。然后乃克葬。故如此。
二十日癸亥。晴。(闻李聪之哭。其情可哀也。)聪自达子地走回。有妹在此。持酒来馈。相与痛哭。且道其妻亡。其子为人所杀。(过通远堡。憩于分水岭北河上。过连山关。)有一路自关北径趋辽东云。(宿于甓洞彭文珠家。)问彭曰。尔田几何。曰。有一月耕之地。曰。这田有税乎。曰。这是滚挂之地。自来无税。曰。何谓滚挂之地。曰。山上倾险之地。难分畎亩。滚沦垦起。土挂查上。故谓之滚挂。曰。你有许多田。怎么有穷象乎。曰。这地方都司。岁徵人银一两。若有十男之家。则岁纳十馀两银。如之何不穷也。曰。这地方御史为谁。曰。姓郭名不知。(后闻则思极也)曰。那里人耶。曰。南人也。初来只是瘦蛮子。令作胖蛮子。(胖肥也。蛮子者。北人辱南人之辞。)郭是山西人。而谓之蛮子者。以其受 天子命为御史。不能弹罢贪残守令。以贻民害。故辱以蛮子。讥其瘠民而自肥如此。可知其尸位也。
二十一日甲子。晓雨晚晴。(踰高岭。)山多树木。路极险曲。(过甜水站。)站旧城差广。嘉靖丙辰年。有达贼来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56H 页
围。竟屠其城。杀戮殆尽。贼去后不能守城。退筑而小之。有一老人疮痕甚大。问何以免死乎。曰。积尸身上。贼来以剑触之。疑皆死人。故得免也。(午饷于溪边。踰青石岭。)岭多青石。有捉鹰处。北则绝险。每遇冬月冻滑之时。则护送军人之马。多裂于此云。(过狠子山)山南小丘有窟穴。如有达贼。则里人入窟而塞其穴。(头巾站。渡汤河,柳河。)水没马肚。(宿于张添福家。)添福年方十九。虽不读书。而性甚孝顺。与之酒果。辄以奉母。自以酒瓜。报礼以谢。余引茅容杀鸡供母事。劝其读书。
二十二日乙丑。晴。给笔于张添福。)使,书状亦与之。(历王都督墓。踰大小石门岭。朝饭于冷泉之上。山海关人朱廷采来迎。求以其驴驾轿。其利可知。(历高丽村。)原上始有人墓。闾阎或设烟台。(午入辽东)城南门外(怀远馆。)馆东轩倾圯。使寓中堂。美叔与余分寓馆夫房。
二十三日丙寅。雨自前夕。至朝而晴。(镇抚)全国信,杜春,文瑀。(来。令见于都司。自安定门。历育才坊。行礼)再拜(于二大人。)都司都指挥陈言,佥事苏国赋。俱着红圆领。答以再揖而已。同知苏承勋以阻拦逃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56L 页
民事。方往金州卫旅顺口云云。(立于西位。啜茶之后。再拜而出。)陈言以通事不备((按)备。恐满之误。)所望。移怒于其吏。事事叱詈。甚以贼奴目之。通事呈咨文。厉声读之。又以前使之行。自误报单。见推于,朝廷。用此追咎通事之不即纳赂。以图无事。将为请罪之咨。以付还日也。(大春以陈言命。追至于馆。)言怒其皇华集,黑笠子之不来。力要印送于后行。手写所欲之物以求之。无廉耻如此。
二十四日丁卯。晴。(大春呈解送咨文于巡按。)御史郭思极也。(点讫。)点其走回唐人。(赏大春以挂红。极赞国王赤心敬上之诚云。廷敏往见司官)副总兵杨腾,布政司冯顗,济南府通判李可爱。(三大人家。各致下程。)礼接掌印官使人于大厅。馀令通事待之。既饮不出。而益要扇米乃去。犬豕也。又接镇抚等。镇抚各求下程之鹅。许之。又以陈言之命。持扇五把。以求题诗。辞之。
二十五日戊辰。阴。(大春多以土产之物。)人参几至四十斤。砚四,弓一,文席,米袋,纸卷等物。(往遗陈言。言喜甚。)令其家人盛备酒食。引坐大春于正堂之上。欣然礼待。如见大宾也。且出报段数匹。俾于还时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57H 页
持去。○辽人见言之所为。谓纯彦曰。都司不独侵剥我辈。而侵索远人如此。汝等何不往告礼部。以杜其弊乎。纯彦曰。我等居于礼义之 邦。安敢为此等事乎。辽人曰。此方之人。将不可支矣。纯彦曰。这地亦有巡按。何不往愬乎。辽人曰。名为御史。而实则爱钱。公然受赂。略无所忌。同是一条藤。(一条藤。言无异也。)往愬何益。蛮子之讥。可谓验矣。○书状主妪之子为言门子。见其晓出夜还。问诸主妪以其故。妪曰。咄此小家子。(乃怒而詈之之辞)莅任以后。虐使下人。例令丑入亥退。一时或阙而现发。则即徵米三斗。名补宽城之用。而实以载转于家。故我小子不能趁时得食。暂于夜半一出而已。咄此小家子。心鄙而行薄。岂能卒保首领于 大明之下乎。(使设酌。)为书状之生辰也。不极醉。
二十六日己巳。晴。(到城中。见华表柱。)在大仓庭。(出镇远)北门。(观白塔。)在城外西北隅。塔甚高大。寺中多有大佛。又有高阁在寺楼中。下设圆机。推之则自转。塔是唐尉迟敬德所立。(入自西门。上望京楼。)楼三层也。登望则辽城甚大。人居甚密。北望旷野。一目千里。(历观正学书院。院有乡贤祠碑。)汉三人。流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57L 页
寓北海管宁。平原王烈襄平,河南太守李敏。 国朝三人。辽阳万全儒学训导张升,河南监察御史胡深,义州户科给事中贺钦也。贺是白沙陈先生之门人。为先祖以军北戍。仍居义州。(周览已毕。邀居院学生与话。)魏自强,贺盛时,盛寿兄弟。河南人。其父来仕近邑。故来此。吕冲和。东莱之后。余谓吕曰。尊先祖东莱先生。与朱子一时讲道。甚见称重。平生仰想。今见后贤。不胜欣幸。今其子孙及正献荣阳子孙。有几个人乎。吕曰。不多有。曰。有继先业者乎。曰无有。美叔问曰。生在海隅。中原文献之传。无由得闻。近日如王阳明者。多((按)多。恐得之误。)罪圣门。而为甚事有从祀之议乎。魏,贺曰。阳明学尊孔孟。非邪说乱道者比。且文章功业。俱有可观。为近世所宗。己从祀孔庙矣。公之所闻。意为伪学之说所误也。美叔曰。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孰唱斯议。以乱后学乎。答曰。从祀事。乃在 朝诸君子舆议。非山林僻见也。且学以良知良能立说。非有心得者。孰能知之。且所闻不若所见之真。诸君未之察耳。言毕。致扇而别。三揖大门内。上马又揖。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58H 页
二十七日庚午。朝雨午晴。(受燕飨于都司。)初立庭中。二大人在坐北壁下。着红圆领。有四儒生三揖于檐下。大人答揖讫。下于庭上。与我一行人。西向五拜三磕头。大人还坐。(下时。陈东苏西。上时。陈西苏东。)又再拜于堂上。使坐东倚。书状,质正坐西倚。(行九爵礼。)豫陈肴馔于倚前床上。执爵(小如鸡外)之后。继进杂味无虑四十馀器。乐工引鸿门剑舞。关,张战状。汉达人交胜之形。秩舞于前。又引天妃之状以舞。其状尤邪。其慰示远人之意。可谓至矣。而恨其太烦侈也。(陈大人别酌二杯。)必为得物而喜故也。(又与大人五拜三磕头于庭上。因辞)二拜(大人而还。夕。书院生)卫辉府人贺盛时,辽人姚继,孝顺之,巽宇。(以香茶来谢。)美叔问薛文清推尊鲁斋。至矣。未知短之者谁。且辽阳先正。亦有为心学者否。贺给事钦。是何如人耶。贺曰。鲁斋先生。当时贤士夫。亦亟称者。但以中国事夷。其视刘诚意(指基也)识 真主于群凶鼎沸之中。何如也。故不无议之者。贺医闾。非特为辽之心学者。白沙之后。回无双也。美叔曰。鲁斋之时。天地易位。人类将灭。苟无鲁斋扶持之力。则民其鱼肉。故文清以其出处。比古圣贤。诸君其未见乎。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58L 页
刘诚意登元朝科。事我 圣祖。功烈虽可称。而行已无足述也。况晚年未能勇退。为奸臣所毒。亦与鲁斋之超然远去者异矣。而以比鲁斋。岂不谬乎。医闾心学。篈所尊仰者有年。公说极是。贺曰。鲁斋扶五常子既倒。后世述之亦多。人有议之者。特白玉之微瑕耳。诚意伯虽第于元。后隐不仕。而事圣主。是识见甚高。出身甚正。非斯人。中国终惟((按)惟。恐误。)夷有。万世正统。谁接之乎。且为开 国元勋。何短之深哉。美叔再诘以明哲保身之语。则以居是邦。不非大夫之言。笑而答之。初辞扇笔。强之乃受。三揖而别。后期期秋。
二十八日辛未。晴。(修家书及谢洛中诸友书。)以付义人持 启本者。(入城中。出述成门。)辽西门。(历关王庙,玉皇庙),自此以西。小有人居则辄设祠庙。邑则大之。里则小之。(或立一间。或置壁间。)塑人之像。而前设香火。(首山铺岭),山无草木。全有岩石。谚传唐太宗征辽时所镇处也。(烟台。)辽南烟台。多在山上。上无人家。设于里闾者。仅见一二。自辽以西。五里一台。相望不绝。台上构屋。台下又设小城。城中例令五丁率家以守之。丁给月俸银二钱。边墙烟台之军。则加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59H 页
给冬衣。其养兵之劳。守边之策。可谓至矣。若有任边良将。抚循训励。以壮 皇威。则虏马岂敢凭陵哉。而例遇小贼。辄伏城头。不敢发一矢。以致恣意虏掠。坐看絷縳鱼肉而已。呜呼。安得如李牧,赵充国之辈。以之为 天子制边乎。然幸边境之少虞者。特以虏中不产雄略人耳。为人君者。岂可以彼无豪杰。而忽吾修攘之功乎。以中土物力之大。设防之密。而犹当谨畏。况我东方两界等地。守御之备。不及于此。而夺掠军民之患。不啻贼胡。自我守令将帅之为 国臣子者。先作瓦解之形于召敌雠不怠之日。为庙堂者。可不深思而预防之哉。(憩于沙河铺。)卢姓人家后柳树下。(渡沙河。)渡以把总之大马。都司所差。领军护送刘季勋也。(历长甸铺。宿鞍山铺馆驲。)
二十九日壬申。晴。(渡汤儿八里河。过甘泉铺。憩于土河铺。)铺东路傍。傍钟二家。(入海州卫北门。出西门)在城驿。(宿焉。)阙生彩家也。家南有河。夷爽可爱。共与出观。旁有游女数人。使人斥之。昏浴于河中。初下于北廊东房。卫人来言李成梁之子。当宿于此。遂移寓南房美叔处。逆境难之言甚好。(闻慕斋善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59L 页
政。)
七月初一日癸酉。晴。(贡马惊散入城卫。参将)王永祐。(闭门获送辽阳。伴送)金国信,张国武,张(缺。追至。)辽东为差三人。护送至京者也。(自在城驿前北行。)至广宁路向北。(憩于双屯。)姚家柳阴。(历小马头乾沟等铺。夕。入牛庄驿。)一名东昌铺(宿于刘二家。)
初二日甲戌。晴。(历新昌铺天妃庙。)设像祈祷。到处皆然。(由筑道)广宁总兵杨照之所筑也。堑隍土以为筑道。掘隍使深。以备胡马之来。且遇久雨之时。内路泞断。则以小船由隍中。以达广宁。(上行。前到七八里许。路断水深。乘船)东昌守堡。豫令津人将四船以待之。船制狭小。上鞔以板。不能载马。令由陆道牵。(而下。憩于三坌河舟中。)河比临津差大。南边有马圈子铺。临水作城。截河结船。用板鞔之。以济行人。唐军之渡辽者此河也。(历西宁,高墩等铺。宿于沙岭驿。)景顺家。是夕。失鞍甲油纸。以辽北多有贼们也。(守堡林(缺)以下程求药。)书云。吾夫人有某疾。愿得某药。无礼如此。(备御)裴永勋。(亦以下程求药。)又求方物甚多。不与。
初三日乙亥。阴。(历高桥铺,平洋铺。)大抵盘山至于牛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0H 页
庄。地界四平。小有霖雨。更无注去处。深则寻丈。浅处泥泞。唐宗令军负土平涂。而于马上扶之者。此间也。旧有桥碑。(憩于接官亭。) 中朝使臣之行。守土官员迎候供息之处也。军官等网鱼于濠。午不及饪。笞及三人。(义奴一。其奴二也。历新宁铺。宿于高平铺。)贾家。号东阿。○闻李季真买四美人画以归。可笑也。(安廷兰追及焉。)尹秀宽落后。故留催其车。实因从我辈也。
初四日丙子。阴。(大春先诣广宁。)为豫催车两。以车出地远故也。(出高平西门。行十里。由筑道上行。)北望胡山。宛如海中诸岛缥缈于烟波之中。医闾大山。横亘西北数百里之地。西南则秪有大野之无涯。而东距长墙。不满五十里。其间或种俗秫。而极目芦苇。自牛庄至于广宁也。(历腰站。午入盘山馆驲宿焉。)美叔令洪纯彦责守驿官以马刍。贡马始得一饱。夜与美叔同话。觉有自欺之病。而言脱口。改不得也。
初五日丁丑。阴。夕雨达夜。(仍高平马。)盘山无马故也。(历来远朝沟平句等铺火烧桥。憩于制胜铺之三结义庙。)先主,关羽,张飞也。先主在中。关右张左。周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0L 页
仓等四人侍立。设塑饰丹。而因达变尽剥落。而到处有之。 太祖所命也。铺于丁巳达贼陷屠之馀。人民凋散。不能设铺。只有烟台而已。闻之甚惨。(历观东岳庙。)泰山也。庙宇之制。穷极壮丽。丁巳贼焚之后。墙宇尽颓。只有土像十馀。而或全或圯。碑刻五岳之像甚怪。有吏督役。将欲重创。宪意以为岱宗。齐山也。当令近国旅之。而广宁之府。止祀医闾可也。为境外之山。劳民费财。甚不可也。(宿于广宁南门外。)王政家也。政是向化人之子。而甚富居好神。
初六日戊寅。晴。夜雷。(为车两未来。留于政家。)(送礼单于府官。都御((按)御。恐御之误。)张学颜。只受单纸。)张书于府壁曰。四临边陲。动有清名。人不敢以贿赂来干。(备御杨大烈不受元礼。)杨送致下程之后。只受回礼。陈言之伯夷也。(总兵官李成梁不受礼物。)差夜不收姜得山,唐禄。催督车马于各驿。并令止宿驿舍。○(使为余设爵。)以生辰之虚过也。(以砚一扇廿。贸得性理大全)十九卷。阙一卷。(大学衍义补。)
初七日己卯。晴。(观北镇庙。)庙在城北五里许。庙甚宏敞。中设医无闾山神之像。用人形为大塑。又有后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1H 页
寝。并设二像。若其配匹同处而坚锁焉。吁。山岂有配匹。而又如人形乎。庙庭有碑。无虑数十。都载金元以来至于 皇明祷祭之文。 嘉靖至于祈男云。东北隅。有吕公岩云。洞宾所游也。岩势磅礴。上望千峰缥缈于东南。杳然有怀乡之念也。使与书状各饮一杯于其上。又观鈇钺石于庙西。有怪说云。令争讼者登之而坠。则曲者必伤。直者不伤云。(见鹿。)
初八日庚辰。阴。(始观橐驼)有人骑至。以要扇子。背上有肉如鞍。腹干甚高大。膝有三节。头小似马。足如牛而肉蹄。人将骑之。则先令自伏。乘则乃起行。(出外城西门。历十里,大沙等铺。憩于壮镇堡人家。)闻税银之法。富者则一年一两二钱。贫者则一年七八钱。贫富中者。年收一两。故甚贫。问达贼来时尔何免。曰。或走海边而免于死虏。或上高山。有贼来者。聚石而下之。贼不敢近。(历四塔铺。宿于闾阳驿城。)庚申年本 国使臣吴祥入此时。有达贼来围。不知几万。守堡官拟欲逃去。通事崔世协执致使前曰。弃城之罪可斩。先以刀穿耳。守堡惶恐惟命。遂闭城固守。贼中片箭而退。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1L 页
初九日辛巳。阴。(早发闾阳。历新铺,榆林塔,山山后等铺。憩于十三山铺。)守驿官杨凤仪馈以鸡菜。颇有礼意。报以扇子笠帽。(历观音寺大凌河,凌河千户所城,紫荆山铺,王忠悯碑。)王各治道。锦州卫人。庚午年。为广宁总兵。而与达贼战于义州长城之外。军败而死。义锦参将浪德功谓主将死。而可独生乎。斩(缺)级而死。(宿于小凌河城馆驲。)
初十日壬午。晴。(历赵(缺)(缺)二碑。达松山千户所城。历观察山。)旧有达贼。每邀人于此而杀之。山多积尸。故名以棺材。(缺四字)改名观察而立碑。(午至杏山驿城。同饮于馆里。)至醉而罢。因卧不知日暮。昏来气甚虚弱。酒之为害大矣。大抵凌河以北诸小城。曾于丁巳之间。尽为达贼所陷。闾里萧条。人物甚少。或如新破之城。至此则城完人众。庶可倚赖。然而南近于海。或十里或五里。北接胡地。只有线路。路边虽似掘坑。以拒胡马之来越。而囊土一投。便成平地。甚危急处也。前日越行百里。人马甚困。不惟车上之人不得吃饭。而厨厮之养。亦或见食未尝也。
十一日癸未。晴。(历弘((按)弘。恐红之误。)螺山)山南则 明地。山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2H 页
北则达界。(高桥铺。憩于塔山千户所城南宁姓家。)家傍有汝孝者年十二。而将易来。令读乾卦。能读而未讲。赠扇刀以奖之。(历东河。宿于连山。)守驿官盛守廉。馈以菜果酒肉。以扇把致谢。初议不受。岂礼乎。(宁远人线参将)世禄(使人求药。)线豫写病證。兼送酒肉菜果。以求医药。情礼基备。报以扇药。令医张彦龙写方以遗之。张不能做。洪纯彦代为之。
十二日甲申。晴。夕雨。(前夕。城人误报边警。朝发护送军百名。历双树铺。憩于宁远卫。)城东有参将线补衮之旌门。卫人世禄之子也。年三十一。为宁前参将。率兵百馀。过石河西石桥傍。猝遇达贼百馀。谓其少而追击。贼伴走而伏起者二千馀人。遂战而死。 朝廷为之立门表之。(东门外。)线参将喜其送药致扇。又以菜果修单。令其表侄李守勋具冠(儒巾)(青圆领黑缘)来谢以拜。礼意甚厚以医人已过。难于进诊。故不受其物。只受藤丁李有士样。云是按((按)按。恐案之误。)首也。(首举于于按也由南门外。)东有温泉。南有教场。(过女儿河。宿于曹庄馆驲。)
十三日乙酉。雨。(杖养理马各八十。)以剪马尾现觉故也。(将往东关。因雨留宿。)午。与使公话及吴子强之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2L 页
事。使曰。不仕之义。近世所无。而人多好做云。((按)子强名健使移寓外人家。)以馆驲墙垣。遇雨而颓。两房俱漏。将恐所寓之或坠也。美叔与余出无所之。坚坐以待之。门前两庭前后。水满洋洋。若大池然。戏谓吾辈方在洞庭湖岳阳楼之上。终日看之。别无厌心也。铺门扇于空厅。择不漏处以移住。而寝亦甘焉。守城官给以湿薪。出马草料。亦求人情。甚鄙陋老也。不得已以十扇。换得炊薪三束云。
十四日丙戌。朝甚雨。午后晴而阴。(使将往沙河。以书状言而止。)城门高地。水深犹至没膝。使人出视。则路断东行之人。而厌其所寓之阨。三令大春要书状与行。书状言其弃 表先行。若遇甚雨。则将若之何。明日待晴而出。未为晚也。遂止。(夕。出中门。周望人家。)城甚不完。处处颓圮。中有十馀家。家上平铺以土。(海土则不漏云)垣堵日以剥落。时闻轰轧声。馆傍有僧舍。闻守驿官以朔望。焚香叩头以邀福云。所谓官员者如此。蠢蠢愚民。尚何说哉。闻前岁陷城之时屠戮之状。极可痛心也。闻卢玉泉之为善人。李养中之为忠臣。
十五日丁亥。晴。(朝将见使。倒于污沟。)令人负行。为其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3H 页
负奴力微。将下而仆。污水满袖与靴。(历大沙河)所城盐场。憩于沙河铺西河边。因气不平先行。(历曲尺铺。)闻北边又有黑壮口铺云。(到东关城。)守堡官石大用送下程。城北有塔。谚传唐太宗征辽时所造也。(宿于都察衙门。)初余独来。令白元凯言于驿官。不肯开许。○有人来问余官何品。余答曰。只是七品也。其人乃云不好而去。可笑也。○欲宿馆驲。而恶其颓湿。下于人家。使至门启乃还。同宿于美叔之所寓。(昏见押马受杖而不能救。)以其马尾之剪。全不顾省云。又责他罪。各杖二十下。押马都在车上。无有看马之暇。怒极而刑之。且色不在余。莫敢开口也。二人之奴。俱恳以上典有病。请代受而不许。乃令通事买酒以慰之。他日使谓余曰。闻君与郑押马交密云。曩何不救乎。余于平日。素知其己言之难入故也。
十六日戊子。阴。(自东关渡六州河。)水深至胸。以夜不收马。脱靴乃渡。憩于河边。辽东大人苏国赋追至。以秫藁筏渡河。先向前屯。遇白元凯。言其催车之意。使人谢之。(历中后所城。宿于沙河馆驲。)丙寅年十月。达贼陷城。被害者千人。被虏者千人。逃免者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3L 页
二千。守堡官弃走得免。后现止于充军。于时城中小儿走死河边者。几至百馀。贼见小儿。多于城上倒抛于濠。贼退后。逃者还家。白髻抚心。寻夫哭儿之状极惨云。余夜于月庭。问夜不收曰。这里何样人为百户乎。曰得贼首一。即为百户。余于达变之后。与一人同谋。追寻要得。斩敌立功。野有一达腹上置柴。止有一矢一弓。发而不中之后。以剑斩之。血上于面。眩晕而仆。既而得苏。一人将欲怀其首以还。余谓之曰。怀去之际。若有人见。定被夺去。不若纳于裤下。而涂血于衣。俯吟于马上。佯若中创然。则他不敢侵。遂归以献主帅。以二人同斩一首。以银四十两分与之。这里人多欲要功。例斩中国人以谓达人而获赏者。纯彦曰。乙卯南征之变。有一官员之子。憩于川边。有一京军斩作倭首而献之元帅。与此无异也。余叹曰。尚首功之弊。一至于反戕同类。呜呼痛哉。呜呼痛哉。
十七日己丑。雨。(历狗儿河铺。渡河憩于前屯卫)城甚固。(城南人家。城西有杨忠壮墓。历观之。)墓周以墙。南有三门。墓前有五六碑。皆记 皇上诰命及遣官致祭之文也。墙西又有神道碑。杨名照。 嘉靖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4H 页
朝。为广宁总兵。新筑长墙。以成边险。勇而有谋。贼甚畏之。不敢犯塞。癸亥八月二十八日。身先士卒而战死于贼。贼人闻其死。以为欺我也。亲见首而犹不信也。但其为人。深好美女。以八百两金买妾。未几而身败。过驿者以诗题壁曰。散尽千金买家母。青春行乐在谁边。英雄杀气成风雨。半夜窗前啼杜鹃。呜呼。共甫有疾。而不能师诸葛也。(渡石子河。宿于高岭城南。)毕姓人也。毕有(一孙。能读书解对句。喜而奖之。毕亦感而谢之。昏来要捧房钱。诈谓从人之窃衣。竟夜怒骂。
十八日庚寅。朝阴午晴。(孙鹤等又受小棍。)以主人之肆虐。故诿诸做饭之晚而杖之。通事谓之曰。彼以尔过受杖。主人始悔云。(置车先行。历中前所城。轿渡老屯口河。)水深至肩。以扇二十。购人荷之以过。(历镇远铺,八里铺。)南有大岩。上有立石。谚传望夫石也。)憩于山海关城东。)吴家。(入晚关。)关门昼不常开。只于朝夕开闭。兵部主事具冠带坐于门内。然后启之。海子深崄。城堞甚高且坚。盖蒙恬所筑长城。自西而东。尽于高岭之北。(东为土墙。以至辽地。)本朝佐命大将徐达撤榆林城。筑关于此。北接长城。南尽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4L 页
于海。○使先拜。主事答拜。书状与余之拜。则只答揖而已。○主事姓名裴赐。(出西门而宿。)赵鹗家也。主事以刺致下程。
十九日辛卯。晴。(至望海亭观海。)前夕。大春以要见胜地之意。告于主事。主事即使厨人豫设酒馔以待之。翌午。令答应官何邦彦引以偕到。历观城楼。军资器械。无不精完。二十步内。各置守城小家。令守卒率妻子以居之。雉堞俱书字号。字下以朱书其临变列立之人。堞下多聚石块。间立柜辉。多列烟墩。巩备莫比。但雉堞既高没首。间无望敌处。谓要避敌矢而增高之云云。初有大雾横海。至亭之后。渐次开霁。极目东南。渺不知海天之分。而北望高城。逶迤嶙峋。接于云霄。真一壮观也。登莱等州。在于西南。若值快晴。则玄然远望云。盖城子至海而尽。而亭在城之尽处。海不极咸。冬则或冻。故(缺二字)年。有贼不能踰城。将由海冰而入。冰忽自解。贼遂退。 皇帝感之。遣人祭于海神。仍立庙以享之。立石以记之。邦彦引至亭上。揖让就坐。俱南向。使在中。书状在使左。余坐使右。邦彦与宣传北向同卓。俄而厨人连设品馔。视辽东为盛。杯至邦彦。亲诣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5H 页
以奠。下椅揖之。余又奠邦彦之杯。揖而就饮。七杯既尽。书状与余将欲使人辞止。使不平之。遂尽九爵而罢。此在前日所不为之事。关人咸以为怪。盖主事裴公谓我礼 邦之人。而极示慰抚之意。为客之礼。当于初命设爵之时。即使人辞谢以致其设爵。则吾不敢进之意。而忽而不省。惜哉。(归历教场。入自南门。还于城西。遣宋大春致谢于主事。后车咸至。)邦彦纳册于使。使受之。
二十日壬辰。阴。(送礼单于主事。主事只受砚米。)谓曰。受之未安。不敢尽却。荷领厚情。米以奉母。砚备文友也。(馀皆还之。参将尽受之。)(午后渡石川。历红花店,半山铺,海洋废城,范家店,天妃庙。历乡约所。)所有约正,副正,公直。每以月朔与望相会。置二籍记人善恶。行自前年云。○去年秋。巡按令行吕氏乡约。每以朔朝。诣所隶抚宁县。共会读法。违者有罚。(宿于深河驲城里。)主人袁铎虽晚学。有好质。
二十一日癸巳。午后暂雨。(袁铎饷以西瓜。)前夕。使见袁家。皆是平房。自寓于外门。美叔与余不得已寓内。朝来铎来见余。余劝以勤勤读书。以孝慈亲。而且与之笔以奖之。铎曰。大人所为。皆礼义之风。而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5L 页
吾中国还有夷狄之风。何以报德。即取西瓜以侑之。铎字圣化。(出深河北门。)门窄。(历榆关。)关即古来限华夷之雄关。而 明初。大将军徐达移设于山海。并搬砖石。以故榆关一无城基。(历兴山铺周总兵村。到抚宁县。宿于城南李遇贤家。)应始在后。除午饭以待之。路泞车滞不至。○李家园后宽敞。可以徐((按)徐。恐栖之误。)迟。余与书状坐于树阴。闻前来行次寓此时。有禹军官者。弄其子妇。妇告舅姑以今来判事辈。遗我甚厚。不可不厚报。多设食以慰之。
二十二日甲午。晴。(自城西渡阳河。历芦峰口驿背阴铺。憩于双望铺城中。)朱文尚者家也。朱是蠢贸人。而云为乡约副正。每以朔望相会。戒人恶行云。子能读书。(历郭家铺石槽)唐张果饲驴之器云。(虎石。)李广为右北平太守。醉归见之。以为虎而射之。朝看是石。而矢入半箭。(宿永平府)汉之右北平。城峻濠深。(城门南朱大宝家。)朱是士人也。有子景晦。 本国使臣金启所命之名也。闻金之死。为之嘅叹。其意甚厚。主家将设酒馔以馈之。使实靳费。令退行于明日。尽费其熟食于下人。
二十三日乙未。晴。(为路泞车滞留焉。朱邦教来见。)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6H 页
宝之亲戚也。试之义。又见前做的义文。年方十九熟讲论语书传。可以进取者也。(见戚总兵文帖。)景晦以府总兵官戚继光三文帖来示。出师时祭海岳隍纛等神文及祭战亡将士及曾为麾下而立功之人之文及记其师临难善处之辞也。忠诚甚笃。文字兼美。真间世名将也。山东登州人。蓟州人曰。戚公曾任南方边帅。时适有倭寇。与战之时。戚公以其子为偏将而失律。仗义斩之。卒胜于敌。与岳公无异。今镇北方。善谋善御。有急必援。虏不敢近。
二十四日丙申。晴。(朝见唐书。得陆宣公御史按吏之规。)人有卖者。无钱不能买。止选此规。((按)见上十六条疏末端揖别主人。舟渡三滦河。)河有三枝。河边立柱。悬两人头。曾为强盗者也。 中朝州县人有死罪。则得自处斩。故然。(过孤竹旧城)有碑。北有夷齐庙。行忙不能见。(石音铺。憩于女河驿东。)白杨树下。树行甚整。(历沙窝铺。)道见贡马一匹。病死于路旁。其首向东。东马性然也。呜呼。为人臣子而忘其君父者。其视斯马。宁独无愧乎。(宿于七家岭城中。)刘九彝家。家甚宏富。虽是市人。而深宫固门。严隔内外。一如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6L 页
士夫家然。而儿得小痢。辄邀巫设纸钱。以祈于神。辽东西风俗。大概如此。
二十五日丁酉。晴。(为车两在后。留午馀方到。使给郑亨复药。)盖恐受杖于病中而困甚也。(买仪礼经传,)以砚台一。(春秋集传。)以笠帽一,白扇十柄。(始见桂洲集。) 嘉靖朝阁老夏言之集也。暂见表疏。仰审中朝礼接儒臣。凡 郊庙有事。如例祀及荐新之类。例以酒胙。分于大臣。至于羹菹之馀。莫不颁之。言亦事事上表以谢。礼意两至。而 嘉靖卒不免听严嵩之谗。以斩夏言。呜呼。言既勇退。则再赴于尚书之命者。何欤。命也乎。
二十六日戊戌。晴。(九彝求纸。不得与之。)见其家有八十双亲。劝其养之以孝。则首肯者再。而劝其教子以学。以为无穷之孝。则归之命数。以为非人人所能为也。(出马票以行。)押马以笠帽一,扇十柄。与守驿官。而犹以为少。(历新店城中章家店,蟒牛桥。憩于榛子店。)李家后园树下。前此憩宿处。无不益求扇把。而李见扇二把。谢拜不已。家不在于路傍。故如是。李有侄子。才学孟子。不晓文义。而为其师者。犹受月一钱银云。(又历狠窝,铁城,坎板桥等铺。宿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7H 页
于丰润城南义丰驿。)作驿数年。犹不造炕。使行旅不得寄宿。而先立数碑。以美其作驿官员之功。 中朝好名之弊极矣。宿处则驿傍顾敖之家。夕与美叔独登门楼。为狂棍所骂。
二十七日己亥。聙。(将行。与美叔偶出戏言。)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之戒。宪非不曾复。而失恒在是。须识之。(自城西舟渡还乡河。)唐太宗回兵时所命之名云云。(历高丽,林城等铺。憩于沙流河铺。)铺之馆驲堂扁且止二字。分午饷于郑应始。车幸撞着则日以为常。虑其在车屡饥也。(历梁家阎家店阳雍伯碑。)雍伯。本河南人。而建武初。避乱于右北平。道过于此。见其官人有美女。欲与为昏。其父曰。必是种玉得生者。然后可娶吾女。乃往蓝田。求玉来种。遂娶其女。以此名地以玉田。官至太守。(宿玉田县城南阳樊驿。)
二十八日庚子。晴。(自阳樊循城而西。历彩亭桥,枯树铺。)桥傍有僧。煎茶以馈。报之以扇。不受。大抵此地寺刹。间于闾阎之中。亦在平地。(憩于真武庙。)庙在山势自东西尽之处。此日最暑。门外有槐树数三。使先下于此。后方有悔。(此日折日伞一脚。)缘心放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7L 页
骡逸故识之。(历乐山店,云禅寺村。踰(缺)岭北渡(缺)三河。)河,中舟舰。若大若小。簇立无数。几过十里。(宿于蓟州南门外渔阳驿。)驿中有达子来寓。宿于驿前莫违忠之家。家甚宏侈。别室前有杂种花草。李季真误认为兰草。买得二盆而去。载于车上。时或爱而坐车以行云。余仕定州。曾见其多用驿卒以担。心窃哂之。转至于家则非真兰也。盖真兰则折叶入水。即沈于底云。呜呼。假使真兰。岂可远转哉。
二十九日辛丑。晴。(为车两落后留。)(使欲购舟游河。书状止之。午。与美叔读书于别室。夕出门外。见达子之状。)自海西进贡而还者也。或编头发而左右垂之。或半剃其头。编垂于后。(问地方事于主人。)问田顷产税几何。答曰。好收之年。一顷可出二百担。担当东方之小石云。收税几至七六两。又有丁徭马牛骡役车徭官司酒钱。民不能支。至于腆儿卖女云。问知府之来已久乎。曰。才及一个月矣。曰。有善政乎。曰。他甚要钱。怎么有善政乎。曰。其来未久。何以知其要不要乎。曰。这样人一动手。便知其为要钱的矣。曰。怎么便知。曰。要钱的官。外施慈祥底声色。而内有割剥底意思。虽欲巧藏。乌可得乎。曰。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8H 页
前有好官乎。曰。前知府亦是好吃酒人。故日事沈醉。如或吏有所白。民有所诉。则闭目摇首。曾不知为何事。果为巡按之所弹而罢归焉。惟曩日递往的同知。清勤爱民之实。孚于 天听。蒙擢还 朝之时。民咸思慕。相聚而号哭于马首。或有扶老携病。而远送于百里之外者。仍请留靴。初则让而不许。攀追不已。不能前行。乃脱一只以与之。归悬于城门楼栋。共与瞻想云。他是承差人(若我国书吏然)而贤若是也。曰。前来亦有如此官员乎。曰。曾来知府王名桂。河南怀庆府人。而性甚劲直。不为非义。汪洪。徽州人。而深晓民事。决断如流。马貌。大同府人。生近胡地。而性甚聪敏。勤于莅事。夜分不寐。三倅之去。皆如同知之蒙擢。而民不能忘也。曰。今通判是甚么人。曰。是公子。曰。有善政乎。曰。公子那里有善政乎。曰。何谓公子。曰。吾地人谓卿相之子不晓民事者曰公子。曰。既是公子。自为孩儿。惯见其父临民处事之规。以长知识矣。何谓不晓民事。曰。贵家子弟。生长豪侈。不事问学。习成愚騃。幸以父兄之荫。便得临民之官。则唯知自奉之当厚。不念民穷之可哀。故民咸怨之。谓之公子。今玆通判之父。位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368L 页
至尚书。没有家法。不率以勤俭之业。而但事乎禽犊之养。所以其子一向顽懒。长无知识。乍到官守。便贻民笑者也。呜呼。世禄之家。不可无养。而愚无知者。则反贻民害如此。民牧之选。可不谨哉。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
 [考异]
  
考异
朝 天日记(旧刊本。无。今从手草补入。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