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x 页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书
书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2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28H.gif)
朝鲜国差来陪臣质正官校书馆著作赵宪端肃再拜。谨奉书于南宫先生閤下。伏以偏方下士。远沾 声教之渐。窃闻孔孟之道。非程朱则不传。而草庐之后。异论纷兴。至使朱子之教。不行于世云。听虽无稽于流闻。事则有关乎吾道之盛衰。私窃痛心。而迹同系匏。思欲就正于有道。而邈叹风马之不及者久矣。今为 圣天子万寿之节。幸得抑睹夫太平之像。退而周旋于执事之庭。平生夙愿。失今奚遂。请质所疑。而执事教之焉。宪顷蒙执事矜察陈良之志。俾瞻周雍之制。从祀之典。或有可疑者。愿承明辨。以正僻见焉。
濂溪,明道,伊川,晦庵。俱生绝学之馀。远接洙泗之统。使后之学者。心开目明。而万古纲常。不坠于地。靡四子。今岂有今乎。度其德则固不在七十子之后。而言其功。亦不下于孟氏。疑若升祀乎配享之列。而犹齿于文中,安定之下者。抑有何意乎。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2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28L.gif)
左传所载庶长,将军。皆是秦官。而又云虞不腊矣。腊始于秦。则其书决非周人之所作。故朱子尝卞左氏之不为丘明而为秦史也明矣。而位版之题。犹以丘明者。何也。
杨龟山既是程门高弟。而实为东南道学之祖。张南轩则授业于五峰。而五峰之父文定。亦少于龟山。则南轩为己之学。是亦闻其风而兴起者也。而以之居于龟山之右。南轩岂敢少须臾安于其上乎。抑以造道之浅深。有可议者乎。
当夫崇宁,靖康之间。党禁甚严。而士趍随讹。伊川亲炙之徒。亦或背驰。高者入于禅寂。卑者汨于名利。义理之学正郁。于时设无志道者上承而下接。则一线之传。自杨氏而绝。而天下之人。不知有程氏之为真儒矣。乃若罗豫章奋乎南服。能自得师。决弃俗学。而谨守正训。探索数年。洞见道体。严毅清苦。极于广胖。以至愿学有人。而传古今授受之责。尊尧有录。而寓君民经济之志。其不见用者。时之过也。岂可以此少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2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29H.gif)
栾共子曰。非父不生。非师不教。生圣贤者固罕。而教以断圣者为尤罕。礼隆于弟子。而反遗其师者。亦既昔人之有叹矣。李延平师事豫章。独得奥传。静坐求中。妙契心学。循序穷理。日新上达。至于充养完粹。而道德纯备。则求之当世。迨绝伦比矣。况得朱子以启发。终集群儒之大成。而使孔子之道。昭晢于万世。虽朱子天挻之资。而未遇延平。则亦尝出入之有年矣及其一言之善诱。然后操戈入室之叹。渐就平实之言。两喜其进。而书论面质。讲劘不已。群经纲旨。略阐其端。启开之业。肇以成就。是故。朱子之所尝师者。亦有三人。而沧洲之祀。独以延平列于五圣六君子之下。世之学者。就不知朱子之不阿于所好。而独阙从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2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29L.gif)
杨朱学为义者也。而偏于为我。墨翟学为仁者也。而流于兼爱。当初设心。岂有邪哉。特于本原地地。微有毫忽之差。而末流之害。渐至于无父无君。故孟子辞而辟之。不少假借。以其似是而非。惑人者深耳。陆象山操持谨质。恬静寡欲之处。非无可敬服者。而要其归则止于目前些少收敛得学者身心而已。其尽废讲学。不取人善。自信太过。拍头胡唤之病。则不惟一时英才为其所误。而流弊益远。世惑日滋。偏守良知之见。坐俟顿悟之机。而圣门所传。博约明诚。两轮相待。两足互进之功。则阙焉而莫之讲。泯如而不之虑。义利久已不分。而典礼将至日紊。彼虽不自以为异学。而其实则率华夏而归于葱岭也。究其眩人塞道之罪。疑过于荀况。而乃黜彼而升此。抑有何说乎。吕东莱之于朱子。年虽少后。实与朱子同心恊力。讲明斯学。以闲先圣之道。而真西山则闻朱子之道而知之者也。二贤之出。先后殊时。而西山尝赞东莱曰。成公所传。中原之文献也。其所阐明。河洛之微言也。抶持绝学。有千载之功。教育英才。有数世之泽。而称其弟大愚曰。迨其末年。义精仁熟。有成公之风云。则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30H.gif)
朱门之士。论辨虽众。而独称黄直卿曰。明睿端庄。造诣纯笃。吾道之托在此者。吾无憾矣。及其易箦。备述先生行状。则可知其深契师道。续集仪礼通解。则可见其能成师业。而又得西山,双峰之徒。相与力扶正学。以牖来世。董氏所谓勉斋先生得紫阳之正传者。信乎不妄。而不得与九峰同功之贤。共列于从祀者。何欤。抑有所以不得与之故乎。
凡玆数子之事。必有 朝廷之所以商酌处置者。而井底蛙见。则不无所惑。曾欲奉质。而闭关庐舍。动不自由。时因造 朝。虽望章甫。楚咻未变。令禁又严。不敢与之立谈。近若一出都门。还向幽谷。则区区孤悯。永无开豁之日。而东士之疑。又倍于前。故不揆愚妄。冒味陈禀。伏惟执事。怜见鄙夷之人。而宽其往僭之诛。因玆问条。各垂诲言。使尊崇圣道之礼。无间内外。则不惟陋 邦庆被同文之化。而治神人和上下。以大春秋一统之法者。亦无所损于执事矣。面墙是悯。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30L.gif)
提督主事所答之辞(附)
周程朱四子功诚大。然秖是翼经之业。去及门之徒尚远。不得升在配享。
蘧伯玉公伯寮罢从祀。在嘉靖九年。翰林院学士程敏政建白。
古有传疑之义。左传虽朱子有秦史之疑。然相传系丘明作已久。非为无据。又安知秦世无同丘明名者。何必定为论语中丘明乎。
杨龟山从祀。系弘治中增。故列于张南轩下。
凡从祀。只取有功圣门及一时最著者。罗豫章黄直卿。只是程朱高弟。今祀程洲即是矣。若只以人品论。则古以来有学行者甚多。岂得尽列从祀乎。师不必贤于弟子。朱子集诸儒大成。注释经传有功。故从祀。不必推本于师。且谁独无师。邵康节不师李挺之乎。
穷理主静。功不可偏废。陆象山之学。盖救专事文字之失。自足提醒人。功亦不小。与杨,朱之道大不同。不得引比。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31H.gif)
谢安沔川(鹄○己丑二月十七日)
道峰之拜。隔十九年。忠州先生永失仪形。怀仰雅仪。积有年纪。穷达路殊。末由瞻奉。第切忡怅。手字劳问。忽及于穷山之中。因审春暄湖界。抚字馀闲。主张兰选。行由弊庐之外。慰感之极。恨不能出拜于道左。宪官罢无归。奉母姻乡。非不力耕。而菽水屡绝。为子无状。已深慨叹。又有失弟之嫂。破产之妹。各携其女。并聚母侧。老幼之养。尤觉窘绝。曾未几时。将就沟壑。海内噞喁之命。都是宪家一样矣。折号之日。切欲出候于安邑。而奴马俱以刷还人输运事。立于官门。恐未及趍侍也。怅惘尤深。(忠州。乃沔川之兄鸿也。)
答沃川南城主(同年四月)
宪启。顷信闾巷误传。妄达愿留之意。伏承手复。审无远动之患。为穷民深喜。即令久旱之馀。小再慰望。三农交贺。是乃忧民之诚。有以动天也。不胜远贺。然若已枯之豆。不实之粟。则更无可收之望。此方农事。殊不以戊子模样。流闻畿辅诸地枯损之言。远近同胞。何以为生。必若海西民流散矣。祛民瘼达民艰。以臻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31L.gif)
答朴汝翼(廷弼○同年八月十八日在岭东)
宪顿首再拜言。离家八旬。方得佥哀侍手问。不惟得审纯孝所感。气力支胜。而宪家老幼粗安之奇。凭以略闻。其为悲感。可胜言哉。无状罪戾之踪。宜自殒灭。而祸廷少弟。使其收拾兄骨之志。横夭于疠疫。摧痛酸苦。不可堪忍。母氏远送之初。只望其教之一卷书。终补教籍。而倚门苦待之时。奄以计闻。恐至重伤。益重不孝之罪。尤切恸悼。所大闷者。完基及此弟未病。先向咸兴。又以此疾。二奴俱病。一奴未起。瘗于定平。只载病仆以行云。其能生还。亦未可卜。意必凋耗至尽。神之杌我。可谓极矣。而此弟无可付送。旋葬之。奴日哭海濒。奈何奈何。区区愚騃之计。拟欲以海内万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32H.gif)
与金安东宇颙(同年十二月)
宪启。中庠从事之初。岂意时事之至于此极耶。洪水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32L.gif)
与益城君洪监司(庚寅十二月二十八日)
宪启。芹宫鹓列。素仰令仪。银台一拜。未暇承教。慕用之私。恨未仰喻。即令岁暮岭表。伏惟咨访殚劳。匀候神相万福。宪愚昧无状。言不度时。抱璞三刖之馀。犹得怪鬼之诮。所宜杜门深谷。甘自冻馁。而母老弟亡。妹侄濒死。不得已出觅横奴。以资薪水之役。纳籴才毕。问涂商颜。徘徊周道。悼罗王之西朝。俛仰金乌。思吉公之高义。夙闻永川为名区。故攀登霁月之堂。往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33H.gif)
追谢益城使相(辛卯正月八日)
宪启。琴鹤高楼。猥荷盛饯。谆谆三日。莫非德言。宪之东行。鄙吝自消。归来道涂。向往不少忘。即今人日。下雪盈尺。土犯东井之变。政符曼倩之忧。伏惟閤下。视民如伤。想欲扶济于未病矣。金山老守。急扫大池之雪。盛置六大瓮。拟以救急永,庆之间。若趁立春前未消。命若金山之盛储。则活吾同胞无数。庶宽 宵旰之忧矣。受恩无量。无以仰酬。辄发分外之言。悚仄悚仄。宪行逢旧知。青眼相待。京山横奴。中宵自现。金陵族仆。前期纳贡。是莫非令恩。感荷尤深。况于文烈祠前。想其世德。尚州宅畔。钦仰直节。望伽倻之面而思孤云之逸迹。历金乌之背而揖往书之高风。金州囚别抄。崔简信朱悦之雄谋。直指记清游。佔毕寓景濂之方塘。谁道岭表之无人乎。切冀文翁之振作也。近有慕斋善于奖厉。而钜儒奋兴。松冈力于均役。而宿弊豁祛。伏望閤下。兼斯二者。终使学道爱人之君子。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33L.gif)
谢全孝先(同年闰三月十九日)
顷自西归。秪承惠问。三复感叹。今犹耿耿。雨中有人謦咳寺门。乃吾孝先专使也。责出袖中之书。因审惓惓辱召之意。踽凉之容。感叹如何可言。就悉即日起居万安。忻慰之极。恨不于昨午传喻乎贵邻人。囚得奉款于泉声山色之中。则寤叹奈何奈何。宪奉老粗保。只以江湖漫忧之故。又触时世之讳。未知馀患迫在何日也。况以贱豚将有关西之行。艰虞之际。父子仳俪。其闷可言。玆于箫寺。暂与故人相叙。归途因访金都事。暮返于郡下。明明间倘或有暇。则往问汝献之疾。而就叙于高屏为料。如不得然。则别子之后。当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34H.gif)
吊梁石城
宪启。无妄之祸。忽及于兰玉之列。不图明时之有是事也。伏惟慈爱素隆。痛悼何堪独有人间父子情之句。古有先获者。令叹奈何。况脩短有数。更加宽抑。以抚馀孙也。宪咄咄广野。徒自掩泣。古人所谓伯仁由我而死。实验今日。益无颜面于斯世。思欲一趍哭慰。而瘠田风损。母养甚艰。荆妻胀病。又至七朔。末由远出。只切暗伤。曾以一时遥痛于山南。耿耿深思。久而难忘。令谨录上。伏冀览毕爇之。勿令续有意外之挠。幸甚。生亦不以示人。而裹足欲入云中也。(石城二子千顷,千会死于辛卯狱事。)
与延安申府使(恪)
宪启。北岭之还。猥蒙南营款赐。雪天二千馀里。赖免堕指之虞。感念令恩。何啻铭镂。只处湖山穷谷中。其于前冬福堂之厄。末由一番趋问。愧叹之意。如何悉喻。尚幸 上爱干城。界以股肱之郡。是乃前朝倭寇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34L.gif)
与锦山金郡守(玄成)
宪白。昨因友生之行。略修问状。朴生之访。凭闻政成事暇。玩心左史。怀古思今。必有所感于虞,虢,齐,楚之事矣。引领南望。溯慕弥深。未知此时更有何人。拨何气力。终以扶危定倾耶。江湖漫忧。双泪汍澜。想惟左右忼慨尤深也。冲庵,讷斋之疏。明扶既绝彝伦。收回张德远,李伯纪。以继宋氏之社稷。实是今日之急务。遣王子入朝。以解元氏之征讨。亦为丽朝之胜算。朝中媕婀之辈。决无发此之理。尊兄盍于此时抗了一章。于以旋乾转坤耶与。其躏死于苏,李之兵锋。无宁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35H.gif)
答郑进士(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顷为问疾于孤青。因见盖棺之恸。适闻公牧慈闱夙疾危重。往问还家。则尊书曾到鄙寓。就审比日冬阴。佥履万安。忻慰交深。况蒙佥恤旅窘。无以纳籴。各出节晚之谷。至于四石之多。而专人远输。尤荷盛念。免为宜犴之鬼。则举家感深矣。第虑诸贤与我同为力作之事。而我独不见宜稼之助。遍恼友朋清贫之契。颜厚忸怩。空记板谷内言也。宪比患荆布疾笃。末由趋谢。尚幸少歇。则一晋为料。幸于伯氏令侄德润。丕承诸贤。各布感悚之意。如何如何。心绪未宁。未及为各状。罪恨罪恨。谨谢上状。
与金生(同日)
秋间一进。猥蒙款赐。迨深仰感。即今冬序阴寒。尊履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35L.gif)
与吴生(同日)
顷日之奉。各有斯文之恸。未克稳叙阻郁之怀。归来数日。切不胜忡怅。此日阴寒。未审区治襄事。气况如何。宪比患荆布疾笃。末由往董一役。平生罪恨。此中姻翁有季女甚贤。闻公贤季独抱远器。谓宪有交游之雅。使之通情。是乃师长平日所劝之事也。公须禀议于亲庭。如以为可。则书示五条如何。朴有七十老亲。欲以岁前成亲。方求笃志君子。如得与贤季相聚。拙者之幸也。豚息之幸也。幸惟恕照。谨奉状。
谢李秀才昆仲(同月二十八日)
项蒙携酒远访。良感厚意。只以家室有忧。未克为痛切之话。方深遥叹。玆承专使垂问。因审比日侍候万安。兼受三种药物之贶。感喜交至。浮證有加无减。煎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36H.gif)
谢李秀才宗彦昆仲(同日)
家故切迫。悤悤东骛。惟不能留俟永差。长涂寒日。无一刻小忘。归来始闻兄弟俱安。是乃春堂鞠劳之效。方切遥喜。人来得书。知己侍欢度岁。而往调于山房。病加少愈之训。无往而不可少忽。体念处也。尤想渐入于佳境。以为新年进学之地。深以为喜。但鸡首面米。从何得之。亲养之迫。姑此爱之。而调疾数月之馀。恐恼高堂。深切未安。生之岭游。适值旧师作官于一郡。故友连布于他邑。推奴收贡之馀。又得景仰诸贤遗迹。此意何当面布。其中有注书高义。尤是后生之尊敬者也。切须(此下缺)
谢李秀才宗彦昆仲
谨承情问。凭审比日冬阴。侍履无恙。慰喜两至。生内有荆布危疾。日积月深。外有徐山长之丧。又闻公牧遭内忧。其伯兄清道郡守。俱我解蒙之师。而将奔过是路。百种忧患。叠臻于岁暮。一哭于孔岩。问疾于公衙之后。为救家人。今始入来见。浮證不解。恐不能救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36L.gif)
与徐弘道,弘德。(孤青之二子○同年十二月十七日)
前日之回。今此往还。一未奉叙。盖缘哀侍俱往山役之所。而客行忙迫也。先生之在。靡有不拜之日。而今有家患。一未能留议襄事之一二。深愧乎幽明。大抵院中之人。俱惧此后难以扶持。扶持之术。惟在二君之积诚致哀。继先志述先事而已。清道郡守。年垂七十。牧伯兄弟。年俱五十。而江边号慕。有如赤子之失母。人多感泣者。而伯季相忧。惟恐一伤。盖以根天理之良心。未丧于物欲也。湖中学者所以景慕先生者。盖以平日之由义行仁。自孝悌伊始也。今虽不幸。自有书籍不泯。典刑宛在。佥须与当日亲炙之徒。识其大者小者。求绍不坠之业。使一州人士咸曰幸哉有子。则院中之光也。惟哀侍加虑。谨上问。
与全孝先(壬辰二月晦)
宪启。私门祸故。荆妇竟不起疾。三十二年同苦糟糠。而失之客寓。形孤影单。痛苦悲悼。不自胜堪。幽明异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37H.gif)
与刑曹李判书(增)
宪启。公山之拜。忽隔十载。引领瞻妄。不胜恋慕之至。即今春雨长物。伏惟祥刑恊中。期民远罪。令候神相。起居万福。宪私门凶祸。荆妇见背。三十二年同苦糟糠。而失之客寓。形孤影单。其为痛悼。不啻一体胖合而已。家徒四壁。无计埋瘗。将欲卖田归葬。暂适金乡。罪累之踪。未敢入城。翘首三山。但垂双涕。路过族寡之门。极道诉冤之事。玆以别纸。仰浼崇听。而时事所急。请先拜禀也。对马栖兵。不可谓不西。而猛士可守者。算无数四。四面受敌之地。谁使捍卫乎。金义州弓马之材。世称臣擘。其欲不慢御猎之图者。素有忠义之性。今因奉职之际。少有不思之愆。将被倚法之削。勍敌傍窥。壮士被刑。岂不为 明主之所追悼者乎。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37L.gif)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38H.gif)
与全孝先(同年三月二十三日)
宪启。昨昨自乡言旋。得闻尊侍以书优赙。使于极窘极乏之际。以连馈役工。庶谋襄事。如非至爱。曷于患难之际。垂恤如此乎。感叹良深。任君之吊。非闻静栖精舍。日讲唐虞。溯慕增深。宪事事巧违。换田一事。亦未能遂。切惧事变纷至。则行有耒阳之饥也。仙游主人金君一。曾与并川靖师同约携隐。而渠不言遁独之幽。无乃为吾辈秘之耶。积薪缊火。犹谓无虞。尊须先往谋度。如何如何。吾有卖舍之物。幸与靖师相议。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38L.gif)
与全孝先(同年四月十三日)
顷蒙枉顾。为赐周爰于山野间。其为哀感。良切下怀。第于连日峡行之馀。恐致尊候劳伤。方切遥想。白足之来。凭有手札。乃审动止多福。忻慰万万。马匹之还。适当白舍人内行定日。因以牵送于吉人。幸蒙累日善喂。不至罢惫。良幸良幸。仲荩何不乘马乎。无乃以其瘦瘠而不顾耶。此处恐不及于伯乐也。日子忙迫。事多未措。而居远兰室。末由奉质疑吝。引领仁峰。第切仲怅。垂诲之事。一一铭肺为计。恐其闻之太晚。而驷不及舌也。谨谢状上。
与全孝先(同月十八日)
项承委访。区区不胜感叹之深。徐君之来。得擎手问。因审又遭功衰之惨。想亲爱素隆。曷堪悲悼。况有奸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39H.gif)
与湖右沿海列邑(同年六月二十七日。在公州乡社堂。)
此贼未灭。兵兴多事。㑀惟调发周防。佥忧若何。海山遥隔。虽未面拜。同患相忧。此时转剧。宪早怀请缨。鬓发苍然。今募义旅。可得数百。观其膂力。可以杀贼。而手无寸刃。难可徒手搏虎。壮士须饱。乃有气力。而被兵各色。难得一升之粮。却惧诸事不集。未遂为 国讨贼之愿。惟思海傍军器兵粮。多积于无用。佥须加怜。各视其力所及。俾以弓矢菱铁粮料等物。命输于所向之地。积少成多。士有所恃。随地效力。可击此贼。则是不过拔九牛一毛。可敌 王所忾。湖南义兵之起。实赖州县之力。佥须加意扶济。期使此贼之渐灭。如何如何。且于治境。不无富户之思欲为 国纳财。以需军兴。如湖南义民者。公私之计。此时政急。佥须普劝出粟。籍以送致。则计数酬级。必有 国家优恩矣。书生发此计。似乎龃龉。而深思剧贼未平。上下未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39L.gif)
与姜丹城(节○同日)
顷于便中。一修鄙状。审己关听否。昨昨之行。拟欲历拜。而为有阳山之警。似闻避入深林。末由奉晤。可胜怅慕。即今锦溪之寇。已窥珍界云。焚掠之祸。未有可止之势。尊计以为何以则可制此贼乎。元戎所忧。虽若可恃。非义旅恊谟。决难取胜。而宪无诚力可以动人。窃念先生博洽经史。深蕴奇谋。兼有贤季倜傥有气。当此急难之秋。岂宜恝视。诚能一出。密为西归之谋。先制南下之贼。则道路易通。师行无碍。生灵尊枕。万一可望。切仰亟驾以临。以慰多士之望。且宋上舍昆季。未暇别状。顷睹襟抱。务欲杀贼。并仰相携以来。有力奋击者。亦须挈临。期于歼贼。至望至望。
与湖西水军边节度(良杰)
宪白。顷于沃川巡到之日。因事出外。未及奉禀于节下。引领牙纛。但有悬情。即令季夏郁热。令位苦何。剧贼未平。军愁无粮。未审讨平之计。出于何策。以遇思之。惟能激募忠义之士。血诚一战。使彼畏弓之贼。永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4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40H.gif)
答高山申县监(景禧○砬之侄)
宪白。 国运不幸。贼倭大乱。三江失守。 五庙丘墟。乘舆远幸。生灵血肉。草野之中。可胜痛哭。都巡察乃宪同年。而兄弟名字。并载榜目。虽未能源源相见。而竭力藩翰之责。则盖尝叹慕之深。岂意今岁战没两江乎。永叹数月。慨无一人知有不同 国之义者。咄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4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40L.gif)
与湖西巡察使尹先觉(后改名国馨)
宪白。数日留此。不使有一队之应募。书生疏迂。固自知其不可杀贼矣。区区愤懑之意。只欲因民怨奋。同力致讨。则山川鬼神。宜助天怒。而咫尺哀痛之教。格而不奉。何哉。顷请防御之进屯怀,沃者。非宪一家私计。湖西民愿。无远近如一。府牧参佐。亦谓进守之当。而令独何心信听白面之言。以致贼锋之遍窥怀,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4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41H.gif)
与李正字恪(同年六月二十八日)
相别一岁。兵尘大起。未有奉晤之日。窃深悬怅。即今庚热。谆诲何如。当此急难之秋。与其湖上讲学。曷若塞下从 君乎。湖南已有义士之行。此地寂若无人。使此禽兽之贼。杀戮殆尽。雅怀感慨。惟我先获。此中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4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41L.gif)
与金进士挺生(洪州人)
数日奉晤。忽有此别。方切怅仰。玆承专人垂诲。急展疾读。凭想棣萼交辉之馀。论事勤恳。出人意表。深荷爱人无已之盛意也。生欲自此地往探山中之盗。而温阳山人来言。自募三百湖丁。来集有日。不见宪面则不来云。不得已屈盖往招为计。求以扶倾补败。不先于贤人。而乃为军卒所役。可叹可叹。东莱交锋之说。全未闻知。至虑至虑。两檄不敢自露。何由送彼乎。使彼尽杀。则诚为非计。将计就计。来教诚是。敬服难胜。谚书以传。其计尤好。恨不即达于使相也。玄郡守招邀之策。来教极是。尤切敬叹。勇略过人者。时未得之。若得水虞候。则其幸如何可言。严军律明约束。整部伍一士心之戒。尤切铭镂。甘苦之同。自是将法。而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4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42H.gif)
与鸣谷李判书(同年八月十日)
宪启。前岁湖西。怅望声光。怀之不见。徒白我首。今年关海。扈徒 銮舆。思之益远。几费公忧。幸因西归之人。恭闻 播越之初。首被 宠擢。以长百揆。伏想独持风裁。遍起栋梁之材。以为扶颠拄危之一助。逖立天南。为之增气。宪妻丧才窆。南寇逾关。奉母无地。窃愧江革。晚集义旅。犹被人所沮。今始建旗。幸逐西原之贼。而根柢未绝。充斥一国。将何术驱遣。以期廓清乎。 天兵之至。庶几扫灭。而指导寡谋。供亿多劳。未知因弊之极。何以支遣乎。遥闻入道无不溃散。孰有李,郭。办出中兴事业乎。牛溪先生闻在伊川。尚幸东宫移寓是邻。则仪刑相感。谓不止一暴而已。又闻有贼来逼。还向关西。大老安保。亦未可必。不胜远忧。仅仅延息者。但有两湖之民。而昨陷沃川。以焚文义云。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4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42L.gif)
别纸
此外民艰。有万难言。自有南变以来。守令在官者。十无五六。举将官粟。载于船只。或为航海之计。或峙山寺险峻处。拟为独保之术。视邻邑危迫。而不相救急。有可相保隘塞之地。留百人可守处。亦不合力周防。以致贼虏阑入。如履无人之地。或有老翁病夫。射杀零倭。而元戎裨牙。则望贼股栗。若不得智勇兼人者。俾为千万夫之长。则湖西浸失之祸。亦将并湖南失之矣。后虽有孔明复作。无计收拾矣。此事甚紧。言之苦痛。而疏中未暇及焉。乞于前对之际。特与敷 奏。早 赐别选周防。不胜幸甚。
与 行朝承宣诸公(同日)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4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43H.gif)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杂著
庭对策
王若曰云云臣对。臣尝咏有造之章。而知誉髦之方。复岂弟之诗。而悟作人之本。思欲一彻于 冕旒者久矣。今幸赖主上殿下新服厥命之初。轸念共治之道。进臣于 玉阶之下。首以兴学校得贤才。发为大哉之 问。其明治体急先务之 盛心乎。臣虽愚昧。敢不展尽素蕴。以钦复 圣问之万一乎。臣伏读 圣策。曰。世之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4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43L.gif)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4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44H.gif)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4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0A/ITKC_MO_0230A_A054_344L.gif)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九
[考异]
考异
与提督主事论从祀书 答郑进士。 与金生。 与吴生。 与徐弘道弘德。 与全孝先(四)。与金进士挺生。(以上七首。旧刊本。无。今从遗草补入。)
与锦山金郡守。 友生(止)之访。(抗义新编。无此十字。)怀古思今。(怀。本集作感。抗义作怀。今从抗义。)双泪汍澜。(泪。抗义作涕。)明主(止)一言。(抗义。无此三十二字。)
庭对策(旧刊本。无。今从手草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