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x 页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疏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29H 页
拟上疏(壬午八月报恩县监时)
臣以草野微踪。得于今日。获睹 天颜。平生之幸。至此极矣。愿以职事所管。仰陈瞽见。而恭俟 睿断焉。今之为守令者。皆谓七事之可能。而以臣思之。七事之中。无一可能也。古者民无不受田之家。而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所以人得尽力于农桑。而衣食有源。今者贫民多无立锥之地。而通计一年应役之日。几过一月。些少出粜之谷。尽归滥费。而不克为农粮。所以农桑不盛。而人多冻馁。古之善为宰者。损其户数。省其徭役。所以民安物阜。大家巨族。各爱根本。而缓急得力。今者贫民。男子才免襁褓。即补军丁。一家之中。应役者多。已不可支。而一族叠徵之患。罄卖田宅。犹不能支。所以流亡日繁。而闾井萧然。古之教者。自童蒙而教以逊弟之方。至成立而教以明新之学。所以贤才众多。而国无乏人之叹。今之师儒。多不择人。主哺啜者十居其九。稍欲训诲者。惟以对句论史为先。不知穷理修身之为何务。所以人心贸贸。浮诞成习。才无足观。而士习日卑。民风因以薄恶。古之犒军。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29L 页
多以税入。 皇朝戍边将卒。亦有钱粮。骑射之外。别无侵扰之苦。所以赳赳者众。而干城有用。今之将士率多放军而收料。入番者惟负木之忧。而不知控弦之为何事。下番者又立流亡一族之役。守令无隙训鍊。亲上死长之义。一无人说及。而武略不竞。 国势日以削弱。古之帝王崇俭节用。以万民惟正之供。田赋身徭之外。一无枉费。所以赋役可均。而良吏易于宣上之化。今之经费。视 祖宗朝日繁。赋税元入。虽不加减。而粳米二石。必用三十匹人情。然后乃克上纳。黄豆一石。至收十五石之米。广兴正布之类。至或三倍徵之。其他贡物 进上之外。人情之费。中间消没者。十倍元数。小县所办。不减于大邑。人不堪其苦。有力者规属于歇役。无力者独办苦务。轮回频数。怨极于天。少有仁心者。稍加均节。则有力者辄以飞语。诉于 朝绅。不谓骚扰。则指为变乱。防纳者骋其诈术。刁蹬贡使。沮抑土产。而必致生事。中间谋利之甚者。仇视均役之官。百般构陷而不可得。则至于烧其屋拔其冢。所以恤民之吏。虽鸤鸠心一。而赋役之难均也。国之有法。所以劝善惩恶。扶伦辅治之具也。善为政者。罚不避亲。一以至公。所以人心畏服。而不敢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0H 页
尽其虚诞之辞也。今者私情大胜。公道扫如。为讼官者多用请托之言。以盖鳏寡之冤。奸人倚势与富。多船瞒官。失于彼讼于此。背其明趋于暗。竞售谲计。侥倖其必得。一有执法之吏。灼知非理之讼。而拘囚报禀。断以正律。则为使台者。或以宽纵为仁。罔念穷民之无告。断讼之法。载在令典。而实无行用者。一听奸民之纷诉。所以争夺是崇。而词讼之繁也。府史胥徒之职。所以备官司之使令。而致之于民也。古有百亩之田。以赡其禄。 皇朝官属。莫不有月俸。所以人各有养。而奸猾之息也。今之胥史。内自诸司。外至州县。一无口钱。而长立官役。朝饘暮粥之资。冬襦夏葛之计。非侵之民而剥贡使。则不可得也。乙亥年间。各司私办之际。此辈无所诿藉。庶不敢为厉民之计。复公办之日。内吏肆虐于外吏曰。人情诸物。吾非自食也。用为官员供亿之用。各司官员。知其作弊。故纵不禁。甚或沮却可纳之物。以济私主人之欲。外吏以此肆虐村氓。无所不至。而守令莫敢谁何。明者尚然。暗者当如何哉。此内外胥史。缔结根据。为蟊为贼。重病斯民。而奸猾之徒。不胜其纷纭也。合以言之。人情之弊滥觞。而赋役不胜其繁重。代粮之患滋苦。而军政日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0L 页
以发隳。赋役难支。而农桑之不暇顾。军卒流亡。而见户之犹难保。教官不择。而学校索然。公道不明。而词讼纷如。私办不行。而奸猾滋起。究其所以然之本。则近来学宫之教。专尚词华。不先道学。由科目而拔身者。鲜有知其为 国保民之为急务。而惟知损下益上之为当然。利禄薰染之久。而丧其良心。则枵然墙面。变为可陷可罔之人。奸胥猾吏。易以骋其诈谋。使赋役难均。军政不清。词讼不简。以至流散者众。而居圉卒荒。生民疾苦。未有甚于此时。虽使明道为宰。固无措手处。虽使真卿,巡,远而作邑。决无收拾人心。维边卫本之计矣。况孱劣如臣者。如不蒙 仁圣之改纪其政。惕然有为。君臣相誓。务以全活 祖宗之赤子。则其何以救填壑之民。而导若保之诚意。以自比于前代之循吏乎。恭惟 圣主。至仁如天。如伤一念。动感臣邻。无他嗜好足以妨政害治。宜乎民乐岁丰。有以上答乎天意。而民愁兵怨。天谴神怒。菑害并至。积年饥荒。驯成抗捏之势。盖为比年以来。 图治之志。渐不如初。渴贤之意。又懈于前。惠鲜之策。非不 允可。而例为有司之所前却。藏修之士。非不罗致。而不知今日之尽遗亡。吁谟罔攸告。而正论日以烁。大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1H 页
本之地。已无可救之望。枝叶凋瘁。虽日忧叹。益无可为之势。若于斯今。 大厉初心。思光 前烈。敷求哲人。俾展嘉言。虚心容受。克己从善。使军弊民瘼。靡不毕达。而汲汲为救济之谋。一如救焚而拯溺。因使内外小大之臣。各得展布四体。敷心腹肾肠。先均赋役。而不为奸猾之吏所中沮。次明学教。而不为葩藻之习所摇夺。使学明德尊。而存心爱物之士。接迹而起。播之中外。以张 国家之纲纪。以达军民之咨怨。而同其好恶。以尽絜矩之道。又于教民七年之内。不为文法所拘。以除数易之弊。则守令得以久于其职。吏民有所畏爱。庶几徭轻政清。力本务农。而荒畴败屋。自有垦芘之理。且于暇日。修其孝悌忠信。而渐知尊君亲上之义。则可使制梃。以挞倭野人之兵矣。何忧乎词讼之繁。何畏乎奸猾之盛乎。隔离 天日。臣不胜根本之忧。敢尽狂言。伏愿 圣慈。特许矜从焉。
辨师诬兼论学政疏(丙戌十月公州提督时)
臣狂率有病。触世多忤。守县无状。自取颠踬。时值畿辅凶歉。适又师友道丧。时事日非。身祸可虞。自窜荒山。黄鸟是依。借廛力耕。馁在其中。将惧并母。胥填沟壑。乃今 圣上躬化之秋。谨庠序之教。申孝悌之义。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1L 页
视 中朝增损学制。别设界首提督。而不肖之臣。误蒙是选。耕耘多苦。专废温寻。自以昏昏。曷能使人昭昭。内顾惭惺。不敢就职。则菽水之养。迫于朝夕。思欲分俸苟养。不得不祇扫圣庭。遍诱蒙士。以劝三馀之学。追究礼曹事目中当为者。作手书。布诚于列邑。又思事目外合为者。具公牒。备申于监司。或求粘移。冀以 启禀定夺讫。潜思是举。实系 大圣人作为者。迥出于寻常万万。臣之职任。虽不过下州文学。而养人材正风俗。以开万世之太平。实是明道先生所愿为者。须尊师重道。自内而达外。尚义去利。清源而及流。然后表正影直。风行草偃。学校之臣。抑可以奉 不令之教。罄师友之闻。寻行数字。讲事达理。十年之后。万一有螟蛉之化。而厥今 朝家举措。谗胜而殄行。绝无推贤议能之意。缙绅之间。学绝而养乖。了无兴悌不倍之俗。以至三纲不明。义利不分。入主出奴之徒。方骛于世。遗 君后亲之说。肆行而无忌。州县士人。亦惟利是求。欲讲立教明伦。便谓葩藻之为急。才论白鹿学规。便谓司马之或缓。匹夫之见。万无直遂之期。臣恐不救斯弊。则数年之间。必有威陵 君父。戕杀士林。如莽,操,全忠者作。积渐为恶。率兽食人。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2H 页
而举世靡然。莫之敢撄也。洪水猛兽之患。莫逾斯急。顾无瞻仰 五云之期。玆因文武重试之日。出郑侠万死之力。陈崔寔策外之言。切冀 圣明之以身为教。大有以振励也。臣伏闻道之在人。均受同得。不以圣丰。不以愚啬。有教则无类。人可为尧舜。为君上者。须知豫养于早。亲贤友善。以身为教。则其下化之。自有不令而从者矣。唐虞三代之治所以卓冠百王者。用是道也。降自叔季。此学不明。上不知素教。而明者归昏。则下有以欺蔽。而谗说易行。陈蕃,李膺之贤。天下知之。而图危社稷之谮。尽歼党锢诸人。司马光,赵汝愚之忠。昭如日星。而道学伪学之谤。并弃程朱门徒。灵帝鸿都之讲。斗筲皆与焉。理宗恨不与朱子同朝。而真魏见斥。崇儒设教之事。只资观听之美。而所令实反于所好。故民斯不从。邪议并横。学于卢(植),郑(康成)者。(刘先主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言实有所自。)虽欲扶持一面。而刘繇,王朗之论安言计。无补于汉亡。漳潭之人。虽知死君死父。而浙中怪论。载云鹘突之议。只促宋灭。周武王有铭曰。与其溺于人也。宁溺于渊。溺于渊。犹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玆数君者。由其溺于人之深。故卒致丧其国之忽焉。究其溺于人之深之故。则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2L 页
谅由学不讲而知不明。视贤犹雠。邪者似忠。逐贤宠邪。如恐不亟。不咈民心。上厌天意。召灾速寇。与乱同事。甘以宗器输之他人。而莫之知悔也。呜呼。佞人之殆。固为可畏。而此学之明。尤为当务之急者乎。徂玆东土。箕教无徵。三韩以降。国纪蔑闻。所赖以知君臣父子之道。越至于今。或有忠孝之继作者。四书五经之前至。而薛聪,禹倬。因俗解讲明。小学家礼之后至。而李穑,郑梦周。变夷教推阐。用延丽李之危急。而继植我 朝之纲纪。金宗直之设教。义士如云。金宏弼,郑汝昌。寔倡道学。赵光祖之登庸。民俗几变。金净,朴祥。先进谠议。虽被忌克者媒孽其间。而代有善人。跲而复起。如郑光弼之力救仁贤。柳云之不挠乎群小。虽见挫折。屹然有山岳不拔之气。李彦迪之辨奸献忠。权橃之临危尽言。虽谪遐荒。凝然有大臣体貌。金安国,宋麟寿之分按两南。宣泽敷教。而士民迄赖。白仁杰,安名世之危言直笔。砥柱颓波。而公议昭垂。倘无销铄斩伐之祸。则济济之盛。匡辅之美。必邻于文王之以宁矣。噫。此善人者。何负于 国家。何负于生民。而彼谗人者。必欲殄绝而不已乎。惟其士祸之甚酷。故识微之士。咸谨于出处。成守琛知有己卯之难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3H 页
而隐于城市。成运身遇鸰原之恸而藏于报恩。(运有诗曰。事往嗟何及。怀贤泪湿衣。波乾龙烧死。松倒鹤惊飞。地下忌恩怨。人间说是非。仰瞻黄道日。谁得掩光辉。臣详味此诗。作于 圣王登临之日。追述其遇祸深藏之故。喜其伸雪诸贤之冤。其亡也。成浑有祭文。谨用别纸录 进。)李滉心伤同气之被祸而退居礼安。林亿龄骇见百龄之戕贤而栖迟外服。又如徐敬德之遁于花潭。金麟厚之绝意名宦。曹植,李恒之幽栖海隅。莫非乙巳之祸有以激之也。郑之云学于安国。而惩其师几陷大网。韬名曲蘖。(李滉有祭文。谨用别纸录 进。)成悌元亲睹宋麟寿之遭惨。则娑娑末班。恢谐终保。李之菡目见安名世之赴市。则周游海岛。佯狂逃世。是皆廊庙大器。济世高材。鸿飞脱弋。枯落岩壑。自馀名流。不迁则孥戮京外。为父兄者教其子弟。咸以礼学为戒。良才美质。无不斲而小之。 朝无谠议。权奸肆志。并取忠贤亲友而扑杀之。血流生民。祸缠 庙社者。至于元衡,李芑极矣。而李梁者。继芑交煽。又将毕害馀人。人之云亡。 邦国几乎殄瘁矣。何幸天佑东方。 明庙晚悟。悉召海塞迁人。渐复于朝。林居逸民。亦多奘叙。惟其戕害士林。罪关 宗社者。则不计戚里。屏黜无疑。(臣谨按。君子小人之相为消长也。小人之胜君子者。不胜其众。惟其君上之明。不足以照奸。而其断不足以胜私也。惟 先王此举。诞明且断。放流媢嫉㭬害之徒。以培养善人。以遗 后嗣王。大有仁人之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3L 页
功。当与周宣,汉昭。并驾齐驱。而 庙号为明。恐不尽形容 圣德也。)虽其 圣德天开。忠邪自辨。而李铎,奇大恒,朴渟之宣力为多。噫。桀安不诛。宣帝曷立。伾文不死。宪宗何安。试观华督之杀孔父而弑殇公。梁冀之弑质帝而杀李固。奸臣擅国。凶焰可畏。手弄八柄。口含百职。非此胜彼。即彼杀此。昔在 仁庙宾天之日。三臣就戮。权橃抗论而见折。则元衡之党。至有攘臂幸祸于宾厅者。不啻言论可继者骈首就戮。而 先王爱子。以次芟刈。忠州己酉之祸。草木皆枯。百龄恶谥之加。几灭儒林斩伐之威。气象如何。而中学一会之际。合坐畏缩。不敢秉笔。大恒,铎,淳。视性命犹鸿毛。惟以安 国家定 社稷为事。抗章排云。而不爱其死。盖大恒悼其父非命。(臣谨按自古贤臣受害何限。惟金净,金湜,奇遵之死。尤可伤痛。臣每见奇遵之疏。未尝不垂涕而拊心也。)朴渟则父兄师友皆亲见士祸者。故慨愤有素。戮力除奸。是岂欲托于沈义谦者乎。(淳之叔祥。力护善人。而终身被斥。其师友徐敬德,林亿龄,郑之云。皆以伤弓之鸟。见曲水而知避者也。劲直之气。夙有家风。慷慨之志。植立已久矣。)由其邪党一散。庙谋素定。故 代邸龙腾。平勃为用。贾谊疏策。次第陈之。时有金铠以元衡馀党。忌李滉进用。阴谋沮抑。以间至治。郑澈以眇然末官。忘身力争。幸赖 离明旁照。罪其媢嫉。铠也既黜。则滉有来势。而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4H 页
平仲不知仲尼。臧孙犹抑展禽。使东周舜民之机。再失其时。穆生,申白之徒。犹老林壑。 圣主在上。而民不蒙泽。朝著孤论。人或谓党。(如李后白之清愤寡欲。奇大升之博雅好贤。皆是人所难及者。而并指 先朝忠谠之臣数三为党。则蔽贤之言。尤可骇也。)而李珥壬申之疏。逆睹奸萌。隐忧浩叹。累数万言。无一字一句不出于爱 君之诚。澈则学于奇大升。而大升学于李滉。珥则亲承謦欬于李滉。(其时往复之辞。相和之诗。谨用别纸写 进。)又慕光祖之殉 国。(其所制光祖墓志铭。谨用别纸写 进。)谋猷气概。有自来矣。而精忠激烈。上感 宸衷。蒙被器使。展布心力。澈按江原。大均民役。北师之行。供亿虽繁。极残之邑。赖此保之。且其清,名直节。耸动污世。珥甚重之。期与同升。保合之责。又在朴淳。淳之举珥荐澈。乃是相职之当务也。珥则以为启沃之际。不可无严惮自重之士。故力拔其友一人。求以 置王左右。乃成守琛之子浑也。学得于家传。而又闻李滉馀韵。笃信古道。闭户穷经。源深发茂。养心寡欲。是可以起 人主之敬。而支大厦之倾者。故宁暴史鱼之尸。冀用伯玉之贤。淳亦爱之重之。厥为持平之日。枉驾先之。一揖而勉留。以绍黄喜之风。(臣伏闻 世宗朝。招喜泣谕曰。集贤十八学士。以予不听其谏而辞退。如何如何。喜乃亲到十八家。力劝其趋。 朝士以不屈为善。而宰相贵于下贤。浑之一揖。而淳之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4L 页
嘉叹。不亦美乎。)人之忌之者。己有积谤。而淳又加敬。 经席断断之启。终以致斯人为急务。是非淳之所善也。举朝好名之士。孰不以用珥,浑为言哉。第此二人不量衰末之俗。心欲广譬喻之。造门之士。一信其贤。虚怀待之。期与善世。乃如杨畏之叛吕。而邢恕之害程者。寔繁有徒。澈有献可之明。先察未形之恶。而珥则晚悟。乃致君实之疑。是故人之怨澈者。入于骨髓。初忤金孝元。则并其姻家金继辉目为西人。中忤李泼。则并其执友安敏学指为攻东。末言许篈之恶。则举 国喧嚣。并指珥,浑为西帅。呜呼。唐有牛,李之党者。自是相倾相轧。均有厥咎。固宜目之为党人矣。宋有川洛之党者。只是川朔之人。指道学为党耳。程门岂是树党者乎。浑之行已。一惟持正。而好善之量。无远近彼此之间。决不以毁誉动其喜怒者也。珥之秉匀。平心率物。人有一善。若己有之。言己之过者。率置清要。若柳成龙,金应南,李泼之徒。何尝不入乎清望哉。由其洞见肝肺。而一荐不亟。则赤帜忽立。不肯竖降幡。生谋斥逐。死加丑诋。以至于今。根核愈峻。识珥之面者。俱黜于外。知浑之名者。一废在野。上自卿相。下至韦布。奔迸苍皇。无地容身。曷尝有君子为政。而剥一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5H 页
时忠贤。皆使失所哉。淳之勋旧。最久在相府。当此浊世。见废者宜怨。宜与留正。郊居有年矣。第此数年之间。用舍尤错。仕途尤溷。尚德之风日丧。尚利之徒日进。招灾速害。资泽久殄。而一薛居州不在 王所。君忧民病。有司罔以告。则一个臣之废。 国事如何哉。澈之刚直。只以一唾泼面之故而积成见鬼之车。张弧不脱。俾饿于中野。人或谓澈疾恶已甚。固宜取败。而臣独目见其惜泼兄弟。多般规责。冀以回惑。而泼也不悔。展转㭬害。丁谓怀惭。必逐寇准矣。(臣窃闻澈之于泼父仲虎。为玉堂同僚也。仲虎尝以近思录质问于澈。乃治进讲。泼,洁于澈。宜执弟子礼。及泼之显。乃始凌澈。澈有长髯。泼也乘醉戏拔。澈即有诗曰。数个长髯君拉去。老夫风采便萧条。厥后对饭之际。泼有悖慢之语。澈即不饮。而嗂泼之面乃起。泼非娄师德。其能待乾乎。其畜怒固已久矣。)汉无汲直则孰制淮南逆谋。臣所扼腕而长叹者也。至如成允谐。当代逸民之最尤者也。言论风旨。不敢变白作黑。至闻时论之变而感慨病重。则生不闻请致申公。而死不列于 王官。韩脩闵纯。俱以老成宿儒。为珥所重。为不附时议。坐枯郊坰。李俊民,安自裕。倜傥奇伟之士。一无邪心者。而一言珥贤。则皆使杜门私第。金继辉之清直少党。 先朝以来。素称孤忠。而才猷兼备。为珥所许。则生废崇班。死加恶名。具凤龄之廉公有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5L 页
威。湖西之民。皆谓善治。而曾过南平。一不问李泼。则斥以沈党。至使摈死。洪圣民之植立不阿。洛下之士。咸称吉人。而辛应时之亡。一挽相吊。并及于珥。则(地下如逢栗谷老。为言时事日乖离。)黜之于外。因坐苏轼。李山甫之忠信可仗。举 朝无匹。而珥,澈有问。直达所见。不逐时论。有所低昂。则弘敏一言。即退李光。况若尹根寿,朴渐之徒。守正不阿。现有前功。与忠斥邪。明有后效。而无不以邦朋邦诬目之。李海寿曰惟咸。清名直气。俱有父风。海寿识珥之深而不听宇颙横议。惟咸信浑之笃而不从惟让浮沈。则一以浊乱驳之。又如辛应命之出判宁边。柳拱辰之黜为评事。尹渟,金权,金瑞生,李恒福,洪麟祥,尹暹之徒。一发贤珥是浑之口。无不排摈。不惟达官显职。一废耆老白首之人。而新进拣择。一惟篈,泼指挥。是欲率一世英秀之才而驱之不忠不孝之域也。臣窃叹焉。至若杨士奇。清谨愿忠之人也。(其诗曰。美人如玉隔三山。十载江湖鬓雪班。愿寄衷情明月夜。和风吹入玉阑干。士奇尝欲一望 龙光而不得。幸于拜 陵之时。以畿城之吏。杂于众人观光者。胆仰 衮冕。有感而作。)牧民之劳。积二十年。边谋远猷。 圣主察之。而心服珥善。累形于言。则再夺通政之加。使之赍志而死。尹箕杖剑于长兴。以止金㴻之退怯。以坚灵岩城守。少知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6H 页
君父之为急者。壮必益忠义之气。而恐其直言人过。为澈所与。则终厥身投僻县。一闭言责之路。李民觉治民有声。动有去后之思。而尝宰善山。见许篈缓赴父病。疑其传语李瑀。以及于珥。一废司谏之望。则晋山之牧。阴嘱显驳。并没李瑀之善。安敏学。与珥,浑最善。奉亲居家。实有人所难能者。但其刚肠疾恶。性禀于天。凡人有失。无不正色规之。故人皆惮之。篈到尚州。临丧不哀。又疑河洛之传语敏学。以及于珥。未跻通显之秩。则大兴监务。民服清俭。而至以不孝不友弹之。并废河洛之直。徐益之奉使六镇。亲受六事之问。遍究要害。谆谆梦中之语。如见塞外山川。大为将士所敬服。以此尤悼珥亡。疏论柳,郑者。虽似不中。实不欺寸心于 君父。而恶其敢言。并其吏才而废之。金千镒。李恒之门人也。行己治民。不负所学。秉彝好德之天。最所全有者也。心知珥善。而一不降辞色于时誉。则潭民借寇之愿。至嘱台官而沮之。朴春茂之除 朝辞赴任。李培达之谋三黜。弥缝虽巧。机械尤露。又若李义健,李希参,边士桢,郑云龙。一种有公论之徒。无不以泼而永弃。州县末官。无不坐珥而寻事奇中。臣之知名者如此。则臣所不知者何限。乃若宋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6L 页
翼弼。虽是祀连之子。而到老劬书。学邃经明。行方言直。足盖父愆。珥,浑皆作畏友。常如诸葛之于法正。且其教诲之际。善发人意思。感奋自立。为生进者。亦克有徒。如金长生,许雨。行义著于京外。姜灿,郑晔。俱有英秀之才。以祖典言之。训人有成。例有赏职。以华制言之。立贤无方。亘古以达。今珥之力通庶类。其意只在求贤以补阙。不是私一翼弼。而人多归咎于珥。山海则谓翼弼曰。应南之为济牧。人言由君之嘱也。君若自珥之死。即与绝交。则可无此患。泼,洁,惟让则又憎其兄弟与澈素厚。疑议己短。阴嘱该官。尽废四朝良籍。而枉法还贱。至使几毙杖下。而并子孙七十馀口。咸畏安氏执仇。破家奔窜。无所于归。或云散丏京外。或云船飘海岛。散丏则七十馀口。举将为沟中之骨矣。船飘则七十馀口。举将为水贼之歼矣。呜呼。 圣恩如天。无物不春。至如大辟者。亦皆三覆。刑之少有疑端。必使广收公议。以求生道。至有禽犊哀鸣。亦轸 圣虑。至减驼酪之进。区中草木。皆有生意。而独此七十馀口。迫之死域。而无一人爱惜也。东海有一冤妇。三年大旱。今春旱雹。未必不由于此。岂止薄行丧师。一礼元幽囚而已哉。呜呼。一珥之亡。百物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7H 页
失所者。罔有纪极。以至怨格穹苍。笃降饥馑。畿海湖岭之民。迄为流殍盗贼。而谋 国者不知为大忧。徒取依阿软熟。巧为身谋。是篈而非珥者。金章赤芾。不顾候人之剌。粲粲衣服。遍加东人之子。斡旋运转。无不如意。是为刑赏之出于天命天讨。而八炳六典。尽由于 睿断乎。臣恐若此不已。则将惧为李(梁),尹(元衡)复雠者。转变为莽,操。而人莫之抗议也。或者以为珥之与浑。不绝沈义谦。是非西人之雄乎。夫以义谦之少有义声。人以比于脱脱之忠元。暨参礼曹。凡儒先褒谥之事。视诸人加力。感慨想慕之意。不让于柳希春。其按湖塞。皆欲平民徭而壮藩卫。振士气而敦风俗。其志可尚。而通津旧业。别无仕宦后营画之田。租赋必为邻里先。此则臣所亲见也。泼则以此人之通书于 慈殿为咎。是事有无。外臣之所不知也。但思汉庭大臣。当吕后之丧。议立齐王。刘泽曰。吕氏以外家之恶。几危宗庙。今齐王母家驷钧之恶。不在吕产之下。如立齐王。则驷钧犹肆狂戾。如虎而冠。是复为吕氏矣。又议立淮南王。众曰。淮南虽贤。有少母素妒忌。其家最恶。亦不可立也。周勃曰。惟代王仁孝宽厚。传颂天下。而后家薄氏素称长者。谨甚谦和。无异韦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7L 页
布。遂迎于代立之。夫太上者。民之父母。生民之始。万福之源。皆系于此。后夫人之行。不侔乎天地。则偏任外戚。代各为患。元衡用事。士民赤族之家无数。无乃义谦躬睹其祸。怵然深伤。方议妊姒之选。则必求谨厚名家。然后可保百年无患。如刘泽,周勃之见。故深怀傅熹之忧。无路自达。密 启乎 宣仁之圣乎。或谓此人之评议日激。而不知决退。是非贪恋权势者乎。是以古贤进退。望于人人也。尤见其责人之刻也。若以此言。一律当 朝之士。则孰有不得其职。而洒然决退者乎。珥,浑素有夙分。岂可信飞言而弃之乎。虽然。义谦则常顾二人。而浮论之起。珥则绝迹相访。浑闭一室。只于仕 朝之日。吊珥之丧。乃始脚出门外。若此而谓之门客。以殄善行。是非欺罔 圣主者乎。夫以珥之天分素高。长益加勤经纶之学。洞究经史。孝弟之行。通于神明。文词谋虑。动越于 朝绅。易退难进。素守确然。直被 明主之所奖拔。岂待结于戚里。乃登要路乎。其以夺奉氏之田为咎者。臣实昭知其不然也。白川。臣之祖乡也。臣往寻门谱之际。亲问厥由于李諴。諴之言曰。吾于曩日。亲往打量。则奉家立案折受之外。多有泥生馀田。李璠之折受。不为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8H 页
非矣。臣的闻其说。而见珥于海曲。适有李泼抵珥书。谓于 经席进对。乞速招珥。时有奉家之讼。 天语谆谆曰。虽是厥兄之田。盍劝其尽与奉家。珥见其书。而含泪。谓臣曰。兄家之穷。汝之所知。泥生馀地。不干于奉家。故老兄倚以资生。今有厥家速讼。吾尝劝兄弃之。而兄则惜死不弃。如何。时有李培达在坐受学。乃曰。洛中友朋。明知令兄被夺暧昧之田。相议各出木端。买田一区。欲与令兄代耕以资生矣。珥谓吾无活兄之力。恼贫友亦极未安。而至承 圣谕丁宁。措躬无地。臣过松京见璠。为言泼书曲折。劝与奉家。璠谓吾无立锥之地。妻子方赖斯田以活。劝给应受久耕之田。此何理也。臣以培达合力买田之言。力劝出给。厥后珥之赴召。切劝其兄并以立案尽与奉氏。朋友之力。又不买给甫田。以此璠家失所。今方冻馁。此则灼然之事。而谓夺人田。不是诬 启乎。若以船粟之受。为若人一疵。则珥之立 朝也。兄弟孤嫠。悉与同㸑。上下百口。常随京海。以其俸禄田收。不能尽资衣食。常令家僮懋迁有无。至于卖家鬻田。然后仅免冻馁。而身死之日。箧无东衣。乡无沃田。清贫之状。举国称之。曾不受斗米者。岂有全受船粟之理乎。其谓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8L 页
郑澈之崇酒嗜色。珥不当荐引云者。人谓颇中澈病。而实不知其心事。东方男子。自能摆脱于坑堑之辱者。李之亟成浑之外。更有几人哉。季布有使酒之谤。而出守河东。则朝廷不重。诸侯轻汉。谢安携妓东山。而晋朝倚为柱石。则指授方略。西却强秦。从容谈笑。坐折桓温。人之度量不同。遭遇亦异。阮籍托于沈冥。以免钟会之谮杀。而嵇康则身中其害。澈有一兄殒于杖下。姊夫桂林。削发而犹诛。仕途所遇。动辄有钟会之为者也。戚乎戚矣。沈冥之托。实出于院籍之计。而其按湖南。有兄嫂居于顺天。澈有少妾。随嫂以居。留顺天三日。日往省嫂。还宿于官舍。不敢一与厥妾为私语之计。是其慎独之功。人不可及者也。其遇父母忌日。一月断饮。成浑之诗。可验于斯矣。(澈之居庐。成浑因山僧问其居丧悲慕之状。有诗曰。逢僧问安稳。少连善居丧。浑必不阿其所好矣。)其均民役。三旬止酒。其所设酌者。惟待宾养老享士之礼。而一老不举。则不敢先饮。四州之妓。未尝一近。而一驮于道路。是故神气精明。能管庶事。数月之内。毕均五十官之徭。穷阎箕头之敛。比旧半减。赏罚严明。虽在当路亲戚。不贷其罪。人之蒙泽也。譬如猛虎在山而藜藿不采也。冰壶自洁。赤心奉公。人不敢干以私。其许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9H 页
国一念。炳炳于听湖之诗。(壮士行装一剑知。听潮楼上月明时。不报 君恩不返国。宁为精卫统南陲。康津县楼题也。)乃长宪府。市人皆谓李(珥),郑(澈)二大夫之临。独无各司横敛也。是其外有崇嗜之名。而内无戕伐之实。干当大事。又有适用之才。其与宇颙,梦鹤之静言庸违。色厉内荏者。仁元,篈,聸之移性于凶险者。泼,洁,汝立,起莘之关弓而射师者。应溉,应洞之世济其恶者。何啻天渊之隔哉。若辈乃以荐澈后已之故。淫怒不休。襆被宵征。或宿于梦鹤之家。或宿于起莘之庐。吹毛觅疵。假手捏辞。荧惑 主听。变乱 国是。阅月穷年。心迹愈露。彼无实善可纪。而此有德人难弃者。则成龙稍黠。内惭先退。而宇颙,李泼。尤欲遂其前非。迟留都不。顾望不休。是则神宗所谓馀人斥之而不去者。泼之无识。已矣已矣。宇颙三经。扫地尽矣。臣所掩卷而太息者也。盖此数人桀黠者。初假儒名。争道李珥为善类之宗。日夕相从。延誉厥党。珥亦以为 国事非一手可为。必须众贤交辅。故兼包并畜。不问新旧。元规,子京。亦在收录。人自以为不为铨官。则必得南台。自出孝元于外。仇敌满 国。徐仁元。孝元之谋主也。柳梦鹤朴谨元为其腹心。李洁,金昌一为其指使。宋应溉,应浻,许篈,李泼,郑汝立,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9L 页
金瞻,尹起莘。迭为爪牙。柳成龙头出头没。屡为挟韩之议。珥则初却其父行状之托。一忤其意。又于 经席。应对详赡。成龙深以为忌。以临事好谋之言。周爰沮毁。又言徐仁元之大包藏凶恶。则怒室色市。横加诋骂。末言大平馆失礼之故。则摭其远接一事。凭公议以摅私愤。是由成龙学术不精。妄生猜忌。夫以覣公行状之作于朱子中年。晚年闻见。不免有一二处可疑可悔。虑有南轩润笔。则虽孝子慈孙。不可以谀墓也。成龙之奋怒。不亦非乎。天下之事。至简至易。只为庸人挠之。故君子有为。例多艰阻。若有明良相遇谏行言听。则爱牛制产。大小大事。而只发于立谈之际。通吴抚蜀。都是悬度。而定谋于三聘之初。珥有经济之才。已见于出身初载。祛弊除瘼之意。自具于东湖问答。修己为政之道。备述于圣学辑要。随 圣问响应。岂是不量其力者哉。孔子临事好谋之教。只为子路之问行三军而发。抑其行行之勇耳。非所可施于 君臣咨议之间也。为成龙者。少有忠虑于 国。则当以为君难为臣不易之意。继发都俞之言。将顺交辅可也。而自信狭见。十年厮啀。不亦甚惑乎。人有一身。应务多端。百年讲学。尚惧寡过之难。仁元之学。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0H 页
未有时月潜养之功。而从身乎论人长短。责己不厚。而责人苛刻。臧不乖于实践。好恶出于炎凉。厥弟礼元之潜奸将妾。(成耳婢妾也。耳以此故。至于嫁与他人。)乃是武人所犬彘。故停举有年。仁元每于武官之门。晨候乞解。及为出身。至图将荐。暨入金吾。旷官留洛。百计图脱。韩脩年德。乃是洛中先辈所敬畏。而深知仁元肺肝。则必肆阴害。以及其族而毁之。朴淳清直。乃是 朝野士民之所倚重。而方为 东国之纲。则必谋排挤。以乃素交而陷之。力折 朝绅。威陵 君父。而南通李(泼),郑(汝立。)北制成(浑),闵(纯)。则虽谓之包藏凶恶可也。而成龙则好而不知其恶焉。孟僖子之为价于鲁君。应对诸侯。耻不能相议讲学于能礼者。及其将死。使其二子学礼于孔子。华使之来。成龙为傧相。则奉 至尊不由御门。乃其大错也。夹帷移幕之际。珥谓辛应时曰。吾尝谓柳善于治事。今相大礼。何其颠倒乎。应时指成龙依幕。劝其低声。珥则厉声曰。知之何害。出幕而言之。是则君子之所用心也。而成龙则挟憾伺隙而掎角之。幸吐私愤。至于喜动厥友。其心之不正。实由其学之背驰。故责沈之文。迄不闻诵味。宿 君命子妾家者。至于四日。此则李塈之所深耻。而成龙为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0L 页
之。其与孟僖子一何相远之甚乎。孟子曰。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寄政。害于其事。政指此等人也。大抵人臣之当 国任怨。必有不吉之人随后诋訾。陶侃荩臣。尚讶梦翼。张浚忠劳。人谓跋扈。惟 明主洞照情伪。虽小臣徵冤。罔有不察可也。况于大臣乎。珥有眩晕之病。乃是 国人之所知也。承 召猝作。不能即趋政院。而论以骄蹇罔 上。猃狁孔亟。出车事急。惩乙卯夺马之患。忧甘泉烽火之急。区画调发而 启之。乃是事势之当然。而论以专擅 国柄。期使一日执退。是何心哉。(甲戌之岁。篈为礼郎。与臣朝 天之际。适有李珥东湖问答。朋辈至于临别传诵。篈曰。 国事不可妄为。又于燕京。每发迟作铨郎之言。盖其忌贤躁进之心。藏畜已久。而为有尊尚李滉之言。误信其有志。归誉于同志。及有投疏去珥之计。乃觉其包藏祸心之已久。不明之罪。臣实有之。是其钟会,王衍合为一人者也。人之不可弃者。糟糠之妻。而受父命娶妻。不能正身率之。至于反目而黜之。薄于所厚。而能亲其上者。未之有也。乃以贼贤蠹 国之人。遍诱江右后生。以求利捷径。臣窃病焉。)而泼与宇颙。不察其故。惟信萋斐之言。断为吁咈之 启。呜呼。逄蒙杀羿。人所均恶。谗人罔极。 国步斯频。师友道丧。莫甚于斯。今岂意泼,洁,汝立,起莘四人者。最敬珥,浑。初若太山北斗。至于朝夕参候。而一荐不亟。反若豺虎毒药。起莘则日毁于卿相之门。又与金昌一迭下岭南。遍间于名流。必务去之。然后快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1H 页
于其心。自古以来。曷尝有害师反道。而能爱其君者乎。臣与宇颙为同年出身。而同为中学典籍。汝立。其时训导也。喜其同登珥,浑之门。拣诲儒生之约甫定而迁官。自此而后。常拟为善人。又与泼,洁交契尤深者。只为笃信珥,浑而已。及夫浮议峥嵘。泼也向臣。累言荐澈之非。臣既目见澈事。无愧神明。不能苟从。乃又疏论其珥迹孤危。为养亲求宰报恩。崔永庆朝过而詈珥。金宇颙夕至而嘲珥。臣始疑之。谓永庆林下无求之人。而宇颙进退端方之士也。其所讥诃。必有所自。及于三司交攻。 天枢震摇。河洛谠论。久稽于政院。成浑直言。人指为私护。许篈椓贤之疏。则世不怪其欺罔 君父。乃知细人情状。绸缪紏结。必欲使冰为炭。而指鹿为马。倘非 天日之明。旁烛魍魉。则南衮所为。必出于此辈。而鱼肉忠贤。世不之惜矣。臣于是尽然伤心。抵书于李泼。俾于居忧栾棘。心无外慕之日。深惟遂初之是。而再思朋亡之戒。泼有答书曰。何不观于柳襄阳之远贬乎。宇颙时按湖南。其往复之书。亦以应瑞外注为咎。应瑞者。梦鹤之字。而时出襄阳。人多以成浑为嫉善。而臣则素知梦鹤之为不忠也。梦鹤之为台官也。欲论尹毅中贪邪之状。毅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1L 页
中使谓泼母曰。泼也与梦鹤交厚。今玆驳议。必泼所为。吾欲先妹下乡。泼母招泼责之。对案不食。泼往言厥故。梦鹤为停厥议。夫兽有獬豸。草有指佞。 圣主以梦鹤为善士。擢居言职。所当不顾前后。力言大贪至奸之状。以报 君亲。酬知己可也。乃怵于名途。瞻前顾后。使湖南大猾迄保崇班。泼也以此谓梦鹤如孔子。反取一时清节之士。一网打尽。南台之罢。专为此等人也。泼之此举。莫非为毅中作地。为己兄弟作地耳。其心诚在于 社稷乎。其意诚在于补阙乎。臣犹恋泼为旧交。不忍即绝。冲寒南走。反覆指陈。冀以回惑。悲辞苦语。恳恳不已。(嗟我与君皆甲辰。树云南北不同邻。最忧曾子无闻岁。须惜蘧卿寡过春。一眼初从贤否定。百年终信是非真。可怜生也为文仲。宁学尧夫愿养亲。臣诗最拙。事关交际。僭易仰达。)而厥兄弟蓄怒之意。勃勃不休。犹以成浑为非。而汝立为是。多者为士林。而寡者为不肖。撑眉努眼。必孚羸豕之踯躅。臣乃三书绝交。慨然久之。今过州府。请与相见。臣谢病不往。又以二诗绝之。呜呼。不稽古事。其可以别人是非乎。西汉之末。诏举可为大司马者。孔光等荐王莽。何武蔍公孙禄。禄蔍何武。夫以逢萌浮海。梅福挂冠之秋。上书颂莽者。至于举国靡然。乃心王室者。只有武,禄二人。其交章互荐。乃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2H 页
是不期之势。而擢莽为大司马。则乃以交相称誉。并罢二人。既去二人。则革汉为新。惟莽所为耳。执古御今。则珥之荐澈。而浑之救珥。果有私心乎。靡然颓波者。果为君子乎。砥柱横流者。果为小人乎。所谓士林者。学有所传。行修于家。乡里敬其孝友。丘民赖其休泽。口不言善。而人自不忘者是己。岂可以憧憧往来。煦煦孑孑。窃勺水以自多。怀利禄以相趋。借小廉曲谨之人。以图荩臣者。而强名之谓士林乎。必以多寡为胜负。而一恶异议之作。则曹氏之代汉。不宜有孔融之正色。秦桧之擅宋。不宜有赵鼎之强魂。 君父何罪。孤立无救。而受其凌暴乎。其以久仕留洛。一无猷为。责之成浑者。尤为无理。鲁缪公之世。公仪子为政。子柳,子思为臣。鲁之削也日甚。夫以山野独行之士。幸被 圣眷。迟留踽凉。而群讥众笑。纪自门墙。交臂降叛。出于同盟。蹠蹻为廉。随夷为溷。方正倒置。群枉得志。郎僚之议。一惟新进浮薄之为贤。而触手生梗。莫敢谁何。则阳城痛哭。施之何地。杜甫忧时。救房琯斯已。虽以古贤处之。惟狼狈出关而已。展布心肠。此其时乎。其以海西人献疏。为听浑嘱。而用翼弼假制者。尤甚无谓。李珥躬行之实。尤著于海曲。人之观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2L 页
感者。或有投戈而学道者。慎终追远之家。不胜其众。成章达理之士。不下于文献旧徒。丧师三霜。追慕不已。至于立祠象贤。而并享其师之所尊慕者。(朱子,赵光祖,李滉,李珥。)其闻诬善有章。射师有人。则其忠肝义胆。固有不约而同愤者。必欲径渡洛河。直吁于 天阍耳。岂待左迂坡东。(成浑之家)右回江濆。(宋翼弼之家)听人嘱而藉人手哉。况又历变履险之馀。洛俗尤薄。昔之矩步者。多有更名他师。以图进取者。浑之西还。杜门却扫。淡无营为。并厥考乡贤之祠。(乡人及学徒有志者。合力鸠材。欲为守琛贤德。立祠祭之。李滉有碣铭。李珥有行状。臣谨用别纸写 进。)垂立而中止。其视汝立盗名殖利。广役僧徒。创纪三处书院。强诱湖界之士。期使背珥而从我者。不啻龙猪之别。而(臣窃谓立心以忠。忠信不欺为主。本乃小学第一工夫。汝立急于名宦。不止诬其师友。仰欺天日。而近邑守宰。一有所忤。则辄为飞言阴中。若此者。果可教人而风俗归厚乎。)泼也自多附己。其以承 召。迂回必见仁元于扶馀。极意陷害忠良者。目之为贤。而不知其非。乃若吴健忧 国之士。则一往见妹。是亦人情。而必论枉驲之罪。 国家纲纪。一何前后不同耶。此辈之说曰。论人得失。亦是格物穷理之一端。呜呼。人在堂上。方能辨堂下人曲直。此辈则素无积讲实践之力。而徒仰人鼻息。以毁躬行君子。至以三军万姓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3H 页
之所同贤者。仰蔽 天日。而无所忌惮。其以诐淫邪遁之辞。驰骛一世。以空人国。而不致乱亡者。自古无之。昔人有论王弼,何晏之罪。甚于桀纣。以其迷众而贻患乎历代也。臣亦以为许(篈),郑(汝立),徐(仁元),尹(起华)之簧鼓一国。反道欺 明之罪。甚于王,何也。不早绝之。臣窃惧一叶褊小之 国。坏于此辈之手。而 君亲大义。人莫有倡之也。臣于斯世。所师事者三人。李之菡,成浑,李珥也。右三人者。学问所就。虽各不同。其清心寡欲。至行范世则同。臣尝欲彷佛其万一而不得。及荷提督之任。不谅孱才拙见。欲以是三人之教臣者。遍诱良士。而许,郑,徐,尹之说。盛行于江湖之间。损贤者之志。而益不肖之过者为无穷。今闻臣是珥,浑之徒。达官则或欲割席。而挟书者类多叛走。至有诟骂无状之言。四面而起。缘臣无状。辱及于师友。臣实反顾惭恧。而窃为 圣主痛惜也。古之明王。好善而忘势。兼尽君师之道。尚德尊贤。以建民极。使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不使谗言邪说间于其间。故先辈奋庸。后辈继作。股肱不乏。百职惟熙。致治当年。垂俗无穷。 圣主之典学修身。慕道求贤。以图民康者。二十年于此矣。才不借于异代。又有臣前所称数君子者。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3L 页
承昔人馀风。赖 祖宗休泽。懋有实德。老而逝者。虽不及致。幸而存者。亦既毕至。若自顷岁。任贤勿贰。 君臣相誓。勉由固行。克己治人。实用其方。则一年工夫。必益于一年。 圣德之升。今可以如日中天矣。风行草上。宁有不偃之物。庶见反侧之徒。亦既革面为善。贤贤长长之心。油然自出矣。乃有日宣三六德之人。分布内外。血诚匡庇。上有道揆。下有法守。则教可以明。政可以平。徭可以轻。刑可以清。化可以成。年可以登。民可以宁矣。岂至如今含糊偏党。泯泯棼棼。前有谗贼而不省。后有奸盗而不察。民愁兵怨。天怒灾兴。久旱早霜。焦禾杀菽。地震风雹。人畜俱伤。年荒而犹责重税。岁饥而不息横徭。扶老携幼。散丐四方者。举将为冻馁之莩哉。不惟是也。民风俗习。日归薄恶。争恨小故。杀人如麻。子而杀父者有之。妻而杀夫者有之。民而谋主者有之。三纲之中。仅仅不绝者。惟 君臣大分。而猜贤罔 上。人不为非。再 命求言。戚无谏声。季氏家政。莫敢明指。则臣窃以为 君臣之分。亦几乎绝也。臣尝仰屋兴叹。窃思其故。谅由 殿下有为之志。触事易懈。缉熙之学。未能纯一如文王。宗孟邪说。钳了一世人口。仗马之戒日至。而道州之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4H 页
鉴不远。人怀疑异。莫敢发言也。谓无言者而靡靡悠悠。又积数年。则臣窃惧 殿下国事。无复可为也。呜呼。道不远求。政当率初。伊尹告于太甲曰。君罔以辩言乱旧政。宋仁宗误信贾昌朝阴主王拱辰之说。出杜衍。罢范,富,韩,琦。欧阳脩之疏。亦不念听。朝政不清者十年。岁恶民流。边警累作。辩言乱政之害。斯可验矣。然犹罢出群贤。宣力于外。不至邈然废弃。故所往政举。民不捐瘠。至于晚政。迭用富,韩。然后宇内宁谧者七年。是皆初政所用应时之贤也。中若不废。则宋室岂至于不竞哉。臣窃仰惟 殿下不杀之威。庶几乎仁宗。礼貌贤士。亦近于仁宗。只为东土人物不及宋朝十分之一。又以些少遗才。悉废于沟壑。则八道穷民。何以蒙泽。他日梦卜之选。亦何由副民之望乎。李之菡有言曰。东民幸有生理。 主上好善。相淳清白。阿大夫求誉之赂。不敢到京师。仕途之清。是盖民苏之日也。及乎浮议峥嵘。台躔屡摇。之菡又叹曰。 东国荩臣。只有朴淳。而亦不使安于 朝廷。淳若去国。则 朝廷危矣。至于今日。其言大验。或以夺人藏获。病其晚节。是则决无之事也。当淳兵判之日。曹人有负木投门者。其数几至数十匹。淳问何以投之。人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4L 页
曰。军士赎木。例分于司员之宅。不敢不纳也。淳即呵使去之。厥后李珥为判书。言同僚曰。 国家深忧战士衣寒。司赡之木。亦既毕输而犹多未颁处。若此曹中所分之木。合输于北边。则可衣一阵寒卒。同僚敬而从之。曹人称之曰。朴相,李相。不取则一揆云。是淳不污。而珥不迂处也。臣又见珥在海西。摭取真西山政经中守令当为之规。与其方伯李海寿。讲而试之。及为大宪之日。因政经为戒书。酌古通今。使可易行。分晓于八道牧守中有志者。粘壁观之。最有所益。是又珥之不迂处也。今也其人虽亡。其友尚存。八道帅守。均有西山之责者也。若令其友之可举其政者。试晓于一道。次及他方。使远近令尹。俱有恻怛爱民之心。并取郑澈两道均役之规。命行于他道。则涸辙噞喁者。庶几一日小苏矣。然所以致此之本。惟在于 圣主之身。 圣主亦宜自谋所以清化原革流弊者。日乾夕惕。仰体天行之健。察伦明物。俯思人道之近。深惟股肱惟人之训。兼怀日月愈迈之忧。务得良臣。寤寐求之。昔者所进。今不俾遁藏。举尔所知。引尔所不知。忠厚直谅之士。次第收召。期与吁谟定命。远猷辰告。翕受敷施。行著习察。则诚身之教。自形于外。八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5H 页
荒四辟。惟吾所令矣。子夏曰。舜举皋陶。不仁者远。汤举伊尹。不仁者远。盖人皆化而为仁。不见有不仁之迹也。书传有之曰。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君子在位。而天降咎。民不保者。未之有也。第此所云。实系 殿下家事。而宰相之责。臣不敢索言矣。请言臣职之当为也。臣伏闻拱把桐梓。在乎早培。青云佳士。起于草庐。今养人材。乃是他日之栋梁。而所以养之之具。有四不备。一曰。教导之非人也。臣伏见广文注拟之事。铨曹不能尽察。一付书吏之手。视其地膏瘠。为赂物多少。及到其任。惟事哺啜。不知劝讲之为何事。此穷生之所以被剥。而士风之所以不美也。李珥为政曹。申举乡选之规。俾举有学行者。诸道固不可多得矣。湖南为人材府库。兼有亲承先进之教者。不无一行可取一经可诲者。臣在郑澈幕下。相与尽心推访。凡得五十馀人。意谓以此分教湖南。则虽未尽善。盖无旷校者。而后闻诸道之选。颇多后至。虽间有冒属者。视前日付吏之手。则多有得人处。中有朴济。为人与郑澈相厚。恐言东人之过。密嘱台官。并废诸道公选。自是之后。许多教人之官。还复赂吏之规。目今赴任者。鲜有不谒于铨吏。而不由乎请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5L 页
托者。若此而望其士气之振奋。不亦左乎。谓宜还选文行俱备者。随缺补之。文士南行中。罢散而穷居者。择其知书识理者。一皆付批。则广文之任。人必加敬。而听其教者。亦必矜奋矣。 中朝书院。各有山长。以教后生。两南则多有书院。因俗开导之无妨。而不悦者多欲毁之。一邑僧寺。或以十数而不论。至于吾儒讲道之所。不幸仅有者。而必欲废之。已有朱子之叹矣。臣之所管公州。有孔岩精舍。舒川有鸣谷精舍。孔岩则有良人徐起者。曾学于李仲虎。(己卯乙巳之后。洛下之人。一无以小学劝士者。而仲虎杜门教诲。学徒众多。有朴应男,朴渐,庶孽金谨恭。)学博而行全。傍人就学者。或中生进。多有易教之士。而鸣谷则别无主张之师。顷岁臣尝一过。多见其开爽可教者。而今此遍讲。一无大进益者。臣意以为宋翼弼及其不死于沟壑水贼。纳臣资级。以与安氏。赎其身贳其罪。使道人渔子遍招于 邦域。倘其至也。则以为鸣谷山长。因其才而善导之。则厥有成效。必胜于愚臣之十年提督矣。(或者以为翼弼既已还贱。则当俯首听命于安家。而不当远走云。臣窃痛之。孟子曰。瞽䏂杀人。则舜必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矣。安家子孙痛先祖非命。传者或云。欲杀一人以祭于先祖。翼弼兄弟。皆有友于之行。岂忍见白发之兄。才华之弟。坐受淫刑而就戮乎。相随浮海。理之之必至也。或者又谓翰弼之狂。多有妄发。前日之疏。不宜自 进于 圣主。翼弼之教弟不亦误乎。臣则以为麦丘邑人。祝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6H 页
齐桓公曰。愿君无得罪于群臣。百姓斲轮之匠。径上桓公之堂。讥其读圣人糟粕。古之英主。察于微言。故能有成就。翰弼虽贱。读书三十年。稍有识见。其上疏或切 圣主受用之病。则其言虽过。其意实出于麦丘斲轮之诚告。 圣主优容。已为美德矣。况翼弼时在乡家。翰弼封疏之后。乃送其草。翼弼虽欲止之。得乎。)二曰。激励之无方也。臣窃闻东汉之朝。表著严光之节。故闻风兴起者。有黄宪,郭泰躬修乐善。激昂后进。名流代作。朝廷专擅者。或萌篡逆之心。而莫野卮言。金石其刚。故虽以曹操之朵颐。而必杀孔融。犹畏馀论。令其子代汉。而身托于周文。我 朝祖宗以来。嘉奖吉再。追爵郑梦周。暨乎圣明。追谥金(宏弼),郑(汝昌),赵(光祖),李(彦迪)。其于徐敬德,曹植,成运,朴薰。莫不致祭而嘉奖。所以激励儒林者至矣。独于李之菡高世之行。未有所及。僻县蒙士。何以奖进。之菡为人。天资奇伟。孝友绝伦。闻兄之蕃病左洛中。步自保宁。不惮其劳。谓兄有师道。服其丧三年。乐善好义。出于天性。闻有一行者。则轻千里而见之。安名世之死。追悼平生。曹植隐沦。神交笃好。成浑,李珥。最所敬重。郑澈强直。雅言称之。尤好奖诲后生。李山甫之孝友忠信。朴春茂之恬静有守。俱有所自。至如徐起下贱之人。贫不力学。不爱其财。资以成就。晚应徵辟。出宰二县。薄奉厚下。祛弊赈穷。皆立宏远之规。束奸御吏。不恶而严。一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6L 页
境称其神明。常惧一物失所。志伊尹之所志也。不以一毫自浼。实东方之伯夷也。又于县学。欲兼文武之才。以备 邦国之用。谋猷材调。隐然有孔孟风度。不幸病死。牙山之民。无少长如丧父母。拦街号哭。争奠鸡酒。其佯狂自晦。所以避祸。而见试于明时。非全遁世也。若依曹植,朴薰例。 赠之爵而赐之祭。以敦薄俗。以立懦夫。则人知实行之为可尚。观瞻感化。不自知其日进。事亲从兄。必有可观。而亦可推以事 君矣。三曰。禁防之无术也。明道先生论选士之制。先访德业充备。足为师表者。次求笃信好学。材良行修者。延聘敦遣。萃于京师。俾其朝夕相与哗明正学。择其学明德尊者。为太学之师。次以分教天下之学。其道必本于人伦。明乎物理。其教自小学洒扫应对以上。至于穷理尽性。择善修身。至于化成天下。自乡人可至于圣人之道。择士入学。县升之州。州宾兴于太学。太学聚而教之。岁论其贤者能者于朝。凡选士之法。皆以性行端洁。居家孝弟。有廉耻礼让。通明学业。晓达治道者。先子读此。未尝不慨然发叹。以后世养士无是具也。我 朝贤良明经等科。才设于赵光祖立朝之日。而旅废不行。并其中科者。陷于罪网。厥后用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7H 页
人之路。只倚科举一事。而初讲小学。乃见监试。后设圆点。满数赴举。意非不美。事非不密。而懈意易生。奉行无人。小学文字之出。至有不知纲领者。图点百日之籍。实多不识庠门者。是以。巧伪易生。人怀侥倖。莫非亲就圣宫。俯仰馀音。纯明经籍。晓达世故。以应有司之求。而惟谨抄科文。善于剽窃。以为干禄之径。至有身居京洛。而归秋场下乡。抑有子不知书。而称相避换道。以应蔡人之不习戴记者。其甚奸黠者。豫约外人。交通场卒。出题制纳。以瞒试官之目。致使未解六甲者或中司马。不识三事者骞腾别举。一有飘风之得。不计穿窬之耻。之惟骄人于白日。方将妒贤于明时。郎舍无许邕。孰不署于出身文字。学士有刘仪。已先贺其润屋阶梯。不闻王曾志不在于温饱。或见刘蕡终抱屈于蓬荜。欺 君罔上。积渐于此。耗蠹滋兴。生灵愈困。呜呼。宰相台谏。悉由于此。百职帅守。亦由于此。而豫养无策。禁防随坏。是以。李珥有忧之。尝于石潭书室。不许人持科文抄集。惟以小学,近思录先奖诲之。次及四书五经。经学不明。文理不达者。不许赴举。臣既冒受提督之任。请以先贤之说。申举学校规制。并严科举事目。惟使童蒙八岁以上者。听教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7L 页
于学长。业儒私自读书之类。一切革罢。悉付于乡校。分斋别类。因村广诱。(凡州县有书院处。广访文行著闻。不急名利者。报监司。辟为山长。择诸生中文理已达。不烦教诲者。使其静居肄业。乡校有四房者。东一房曰进德斋。取安定所择疏通有器局者。使簪子秀民中向善有恒。日就月将之人及耻言人过失。潜修默养者。气岸嵬磊。可为远器者居之。西一房曰修业斋。取安定所教人各治一事。又兼一事。如治民治兵。水利算数。使年虽衰迈而能执俎豆者。凡民俊秀而能治一事者。小知人伦而可读武经小学。奋其膂力。以敌 王所忾者。能解出赋而出赋治田。不惑于奸胥者。能晓针药而活人性命者居之。东二房曰卫道斋。取孟子所称闲先圣之道之训。朱子所名志道斋之义。凡于事亲之际。能尽诚敬。葬祭以礼。不惑于僧巫邪说者。外敬长上谦恭自牧 者。景仰先圣。日欲祗谒谨扫。学道希贤曰。已可能者居之。西二房曰养正斋。取大易蒙以养正圣功之义。取十三四岁聪敏易晓。坚苦笃志者居之。)日有课程。先敦尚实学。次及四书子集。笃讲不懈。俟其有成。然后临场制述。依朱子三八日出题。四九日考试之规。不尚文体卑弱。惟取辞意剀切者。奖诲成就。激作有方。幼学而不遍四书。作诗赋无伦理者。不许观光于监试。生进而不通近思录经史。为文章不以理胜者。不许冒入于东堂别试。乡人之求入于馆学者。不于提督毕讲小学四书者。亦不许昌入。幸中初试。求为训导取才之类。并听经提督面讲。凡干都目之移于入门官。陈省之申于吏,礼曹之际。必有提督因守令署押。然后许试许讲。且使虔州之人。不敢贯于开封户籍。谢还之辈。不规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8H 页
利于蔡州决科。则借作代讲之弊。可以永革。滥入罢榜之患。亦可永绝。而场屋不溷。科举肃清。庠序皆为乐游之地。读书应举者。亦必有吉人矣。四曰。辅翼之非宜。((按)以他条例之。恐落也字。)盖自盘盂几杖之铭。豫养者不传。而德行道艺之教。世忽而不讲。所以匡直辅翼之具。只有先贤学规。先子之知南康。有白鹿学规。其与魏应仲书。又有十训。没世百年。人多向慕者。以其亲炙者。面命而觌德之至近也。今之学校。虽或以此悬之楣间。而有司所取者。惟先诗赋。故要作贵人。而不要作好人。最名俊秀者。惟词章是尚。训诂是力。无一人仰惟揭示之方。以求警心而饬身也。是不啻利欲之薰心。实由闻风之遐远也。李珥之卓行格论。固有以耸动当世。而雅歌常言。动有学朱之愿。故其于石潭精舍。推衍洞规十训之意。别为约束。以训来士。士多兴起。而所著击蒙要诀。又便于训蒙以正。开俗以礼。其所纂集圣学辑要。备著修己正家为政之道。纲领节目。粲然有序。臣于昔年。尝一过目。而未能得一本自随。只以书室约束击蒙要诀。试教乡族童稚。由是而入于小学,家礼。由是而入于近思录四书。甚易且近。今于提督之方。亦欲先教蒙士。以示入学门户。则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8L 页
耳目所闻见。警责者必深。而仁元,汝立邪诐之说。锢人耳目。真儒的确之论。将无以牖人。臣愚切愿以此约束。 命布子各校。又以击蒙要诀,圣学辑要。印颁于界首官。时有有志之士。展读而服膺。则同有是心者。或出于穷乡。人知致泽君民之事。亦可展布于斯今矣。抑臣于此。尤有所感焉。司马光所进资治遍鉴一部。所论尤致意于忠邪之辨。蔡卞使其徒薛昂乞毁其板。陈了翁以神宗所制御序之事。出策于场屋。卞乃令学中置板高阁。辑要所论。起自立志收敛。以极于立纪纲安民。裒聚古今圣贤之训。类会门别。言言致意。段段提醒。必欲 人主反观而自省。须知尧舜之道可行于今日。其要言切务。当求之大学,近思录之后。而不可以等閒文集看者也。孤忠皦日。必蒙圣主之鉴照矣。第于用贤取善两章之间。深明君子小人似是而非之状。则近日极口诋谤者。切惧销板于他日。倘蒙 圣主一挥宸翰。略叙不可坏之意。用以传示文字。如神宗之于司马。尊名之谥。且命同志议进。用表于坡东丘土。则陆宣公章奏。不沦于世。而大明之下。爝火自熄矣。臣以草野孤踪。累陈狂言。自知僭越。罪在不赦。而幸蒙 圣主天覆海涵之量。迄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9H 页
不加诛。感激之深。谨采街论巷议之切于 圣听者。略一控达。而青灯展书。颇有食芹之美。愿毕有所陈焉。臣伏见朱子大全一书之训。何莫非切于君臣上下者。而诸贤行状数卷中。备叙当时君子见抑于小人之状。纠纷前后之事。最明且备。兴衰治乱。悉分于此。 圣主一览。当为长太息者也。愿于 清燕之暇。特取而披阅。则今之 朝廷。即宋之朝廷。而君子小人之极。当不逃于 睿鉴之下矣。臣于斯世所望者惟广文冷料。以分养继母而已。东西二字。实不关于臣身。只为淳,澈,珥浑之心迹。皎如日星。万无偏党之理。而俗见易惑。邪议缤纷。师友道绝。 君臣义丧。士不可校。民不可保。悼亡骇存。沥血尽言。触冒权贵。指斥时誉。宋麟寿绝芑而被害。李天启论芑而斥死。臣命孤危。自此益甚。不有国武之见杀。定被元定之远窜矣。但一身甚小。而一国至大。泛交可悔。而 君师义重。反覆陈辞。愿脱珥,浑之流于西字。而推其教与人共之。臣伏愿 圣明一言破之。以昭白日于中天焉。 圣主倘不以臣言为然。则愿召害珥之徒。 亲给天章之札。俾陈时务之急。果其懿德峻行。为众所服。忠言嘉谟。日出不穷。实有匡 主德而庇斯民者。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9L 页
绝胜珥,浑。则臣请结舌枯死于沟壑而无恨也。孤奋((按)奋似㥽之误。)激中。言不知裁。惟 圣主留神裁幸焉。并取四条所论而命议行之。以幸一方之士也。臣不胜激切屏营之至。谨昧死以 闻。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考异]
  
考异
辨师诬疏 血流生民。(民。刊本。作灵。)屏黜无疑注惟 先生。(刊本。作明庙。)注以胜私也。(以上四十四字。刊本。作一作而在 圣德也之下。)注 后嗣王。(刊本。无王字。)丑诋以至于今。(四字。遗草在竖降幡下。刊本。在丑诋下。今从刊本。)根核愈峻。(遗草。无核愈峻三字。今从刊本补入。)寇准矣注及泼之显。(刊本。作而及其显达。)注泼也来醉。(刊本。无也字。)注澈即不饮。(刊本。无即字。)注之面乃起。(乃。刊本。作即。)注畿城。(城。刊本。作辅。)与珥浑最善。(刊本。作出入珥,浑之门。)疏论柳郑。(刊本。柳。下注成龙郑下注汝立。)朴春茂(止)械尤露。(刊本。无此二十四字。)怨格穹苍。(穹苍。刊本。作苍穹。)珥之
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50H 页
与浑不绝沈义谦。(刊本。作珥,浑之不绝义谦。)傅熹之忧。(刊本。忧下有而字。)厥家速讼。(速。遗草作建。刊本。作速。今从刊本。)兄则惜死不弃如何。(刊本。作不听奈何。)李洁金昌一。(李洁。刊本。作尹起莘。)金瞻尹起莘。(刊本。无尹起莘三字。)成龙之奋怒。(奋。刊本。作含。)朴淳清直。(直。刊本。作德。)臣窃病焉。(病。刊本。作痛。)其所讥诃。(讥。刊本。作议。)主上好善。(善。遗草作生。刊本。作善。今从刊本。)负木投门。(遗草。负下有赎字。刊本。无。今从刊本。)其数(止)投之人。(刊本。无此十四字。)李珥为判书。(遗草。无书字。刊本。有之。今从刊本。)言同僚。(刊本。言下有于字。)是又珥之不迂处。(刊本。无此八字。)今也。(刊本。无也字。)所令矣。(刊本。无矣字。)十年提督矣注或者以为翼弼(止)理之必至也。(一百九字。刊本。在于欲止之得乎下。)注自进。(进。刊本。作达。)注 圣主。(主。刊本。作听。)注翰弼虽贱。(刊本。无虽贱二字。)注受用之病。(刊本。无之病二字。)入学门户。(学。刊本。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