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孤潭逸稿卷之四 第 x 页
孤潭逸稿卷之四
附录○诗
岩栖读启蒙示诸君(先生时谒退陶于礼安。讲启蒙。)[退溪先生]
白首重寻易学书。几多疏谬共修除。方知丽泽深滋益。觑到先天一太虚。
附录○诗
岩栖读启蒙示诸君(先生时谒退陶于礼安。讲启蒙。)[退溪先生]
白首重寻易学书。几多疏谬共修除。方知丽泽深滋益。觑到先天一太虚。
孤潭逸稿卷之四 第 6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6A/ITKC_MO_0226A_A053_066H.gif)
残知老客倦羁栖。臭厌铜章解锦西。欢断苦边劳结课。馈疏嘲底拙封题。观酣着屐诗人宋。说妄缄唇辩士齐。冠玉愧殷评菲德。俸钱忧腆责荒畦。丹枯貌瘁精飘荡。步涩行危路侧低。官做失方乖俗样。看看好手重莫提。
次李伯生咏玉堂小桃[黄芝川廷彧]
无数宫花倚粉墙。游蜂戏蝶趁馀香。老翁未及春风看。空有葵心向太阳。
李伯生,赵公保,尹仲说(箕),崔立之(岦),崔嘉运(庆昌)及赵季献(大男。)与余共泛舟于杨花渡傍仙游岛。余将有西行。故诸君出饯有诗。因次韵。[栗谷]
孤潭逸稿卷之四 第 6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6A/ITKC_MO_0226A_A053_066L.gif)
与诸友到季涵家。季涵他适。入夜而还。小酌。(谨按峒隐集。诸友即先生及峒隐李公,孤竹崔公云。)[栗谷]
有约人何去。客来栖鸟稀。月缘寒树没。钟到华山微。击目凝清思。回灯照夜霏。深杯叙离别。寂寞素心违。
昔日与栗谷,孤潭,孤竹。共访松江不遇。留待客轩。栗谷题五言律。示诸君要和。余之所作。茫不能尽记。作此因寓感旧之情。[李峒隐义健]
故旧泉中隔。欢娱世上稀。馀生虽独在。万死竟何归。废宅秋芜没。空山暮霭霏。回头二十载。衰白寸心违。
次枫崖韵。奉寄孤潭。[龟峰]
伊人阻欢会。秋风摇夕帏。隔水怨芙蓉。寒露添我衣。孤舟夜波深。负叩月中扉。不惜流光迁。但怨始愿违。始愿虽可违。携君同有归。
题鹫岭僧轴。用李伯生韵。[霁峰]
小院逢僧话。悬灯一室幽。露凉孤鹤夜。山静候虫秋。赤岸晨霞烂。刚泉翠黛愁。何当携尔去。援桂共淹留。
戊寅仲秋。余南行宿东湖之梦赍亭。李佐郎伯生诸士友同宿。明日送于南岸。余作诗留别。[柳西崖成龙]
又作临流别。长怀去国愁。沙平人杳杳。天远水悠悠。直以名为累。其如迹似浮。江南有明月。何处独登楼。
孤潭逸稿卷之四 第 6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6A/ITKC_MO_0226A_A053_067H.gif)
古驿深秋路。寒山落日时。相逢五台释。各诵十年诗。海外入新定。洛中无旧知。翻怀人世感。流泪自沾颐。吾舅吟诗友。空门只有师。石楼花落后。霞洞月明时。林下归休约。山中杂拟诗。如今真隔世。天外一相思。
孤潭先生砺山茅亭[李溪隐廷立]
北路名都会。南藩第一州。人归如舍馆。天与作襟喉。邑内称佳境。壶中得胜流。茅亭开小筑。竹老契群谋。玉署含香日。金狨系马秋。未能投绂冕。时复卧松楸。裘屐真吾土。林泉即某丘。还从序齿会。每作聚真游。争席宁无所。联茵喜有由。戒奢无翠壁。昭俭不朱楼。伏腊过从数。池塘寄兴幽。人如会稽集。士即济南俦。乡会从玆盛。民风不可偷。无端遘盗贼。忽已值疮疣。痛哭人何在。伤心迹自留。兵戈四载暗。鼙鼓一方愁。
孤潭逸稿卷之四 第 6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6A/ITKC_MO_0226A_A053_067L.gif)
题李伯生鸡山别业[玉峰]
故人有幽居。一径秋云上。永夜明寒灯。林端疏雨响。
寄李伯生[玉峰]
梨花寂寂掩西楼。回梦蓬山忆旧游。今夜故人何处宿。满江明月一孤舟。
李伯生第夜别[玉峰]
苍苍夜色禁城秋。月到南墙影半楼。为是故人千里别。笛声梧响尽心愁。
访李伯生[玉峰]
槐柳萧萧九陌寒。梦中前夜见乡关。骑驴独出城南路。寻到君家雪满山。
次李校理伯生[玉峰]
仙郎初下午门朝。花映重城柳拂桥。把酒忽惊寒食过。楚乡归思路迢迢。(路。一作梦。)
题北辰寺雪俊轴(轴上有李伯生诗)[玉峰]
怜僧千里至。轴上故人诗。一别有如此。重逢杳未期。犹闻容鬓旧。不恨命途迟。咏罢无穷意。他年尔自知。
奉恩寺莲亭。次李校理伯生见示之作。[玉峰]
孤潭逸稿卷之四 第 6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6A/ITKC_MO_0226A_A053_068H.gif)
次玉峰寄李伯生韵[孤竹]
龙池杨柳雨连朝。一片晴云渡御桥。惆怅一年芳草色。江南无限碧迢迢。
送李伯生贺至[李荪谷 达]
八月边霜塞草黄。使车催发上辽阳。沙中饮马长城窟。关外经秋古战场。万国衣冠同此会。众人言语各殊方。行颁宝历东还日。照海文星满路光。
同李修撰宿吏隐庵[晚全]
世故来无已。江流去不留。相逢各无语。白发忽盈头。
孤潭逸稿卷之四
附录○杂著○教文
孤潭逸稿卷之四 第 6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6A/ITKC_MO_0226A_A053_068L.gif)
礼曹参议李纯仁
万历三十三年四月初五日。行都承旨臣申钦敬奉 传旨。人臣效忠而戮力。本无大小之殊。王者赏功而酬劳。宁有贵贱之别。盖率百王之旧。非循一人之私。顾眇末之寡躬。嗣艰大之洪业。绸缪迨未雨。念讵弛于侮予。忧惧若陨渊。戒恒存于临汝。何图贼虏之猖獗。未免神器之流离。幸赖 皇威之远扬。尚克宝命之无坠。斯不忘于修捍。用以纪夫旂常。惟玆卿士大夫。越尔吏胥下贱。或陪扈而奔走。或鞅掌而驰驱。凡系前后协赞之徒。悉皆载录原从之列。爰举盛典。庸示宠章。顺和君𤣰,仁城君珙,义昌君珖,达城尉徐景霌,海崇尉尹新之,东阳尉申翊圣,唐原尉洪友敬,锦阳尉朴㳽,全昌尉柳廷亮,吉城尉权大任,领中枢府事李德馨,判中枢府事沈喜寿,知中枢府事李希得,右承旨柳梦鼎,杞城府院君俞泓,前府尹李覮,前郡
孤潭逸稿卷之四 第 6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6A/ITKC_MO_0226A_A053_069H.gif)
孤潭逸稿卷之四 第 6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6A/ITKC_MO_0226A_A053_069L.gif)
孤潭逸稿卷之四 第 7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6A/ITKC_MO_0226A_A053_070H.gif)
孤潭逸稿卷之四 第 7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6A/ITKC_MO_0226A_A053_070L.gif)
扈 圣功臣都监堂上臣李恒福,李好闵,朴东亮。
孤潭逸稿卷之四
附录○杂著○教书
孤潭逸稿卷之四 第 7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6A/ITKC_MO_0226A_A053_071H.gif)
王若曰。人臣效殉国之诚。莫尚于临危尽节。朝家有劝忠之典。所贵乎懋赏畴庸。当茅土之疏封。岂存没之异式。惟卿赋性温雅。植操端良。桂藉名腾。闻望夙著于昭代。云程步阔。历扬殆遍于清途。盛之玉堂。克彰论思之效。佐于铨省。殊称甄拔之宜。有謇謇匪懈之风。怀断断无他之意。倾缘海寇之侵逼。仍致王室之播迁。以弱不胜衣之孱躯。循国耳忘家之大义。跋涉山蹊之千里。暴露草莽之经时。忘寝废食。宁辞栉风沐雨。胼手裹足。不惮负绁执羁。文本卒于途中。唐皇为之恻怛。延年画于死后。汉帝念其股肱。肆策勋为卫 圣功臣三等。图形垂后。超一阶爵。其父母妻子。亦超一阶。嫡长世袭。不失其禄。宥及永世。无子则甥侄女婿加阶。仍赐奴婢三口田二十结,银子五两
孤潭逸稿卷之四 第 7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6A/ITKC_MO_0226A_A053_071L.gif)
一等
崔兴源,尹斗寿,郑琢,李恒福,海礼君耆,尹自新,沈忠谦顺义君景温,顺宁君景俭,柳自新。
二等
李宪国,柳希霖,李有中,任发英,节慎君寿昆,姜絪,李覮,俞泓,韩准,宁山君礼胤,锦山君诚胤,顺昌君彦,赵公瑾,郑昌衍,柳希奋,黄慎,金权。
三等
李纯仁,柳挺立,春溪都正鼋,琅城君圣胤,宜城都正孝忠,许潜,柳祖讱,姜璿,尹健,金信元,李应寅,柳淇,崔岦,柳希聃,俞大建,张迥,闵思权,朴宗男,柳梦寅,朴晋,吴百龄,赵应禄,任礼臣,赵国弼,韩守谦,金琢,李尚毅,郑希玄,张洌,申熟,李公沂,梁子俭,崔润荣,郑大吉,朴梦周,朴奉琳,金彦海,李应华,尹鸣殷,李彦庆,金汉杰,郑礼男,韩应禄,金许龙,金元男,全有馨,金应龙,金忠男,许昕,许任,申应禄,曹兴立,韩天斗。
万历四十一年三月日。
孤潭逸稿卷之四
附录○杂著
经筵日记(节略)[栗谷]
丙子十一月。以李纯仁为吏曹佐郎。时士流分两边。终不和协。纯仁曾论金孝元为贪权之士。故尹晛等引为铨郎。
孤潭逸稿卷之四 第 7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6A/ITKC_MO_0226A_A053_072H.gif)
叔献无事生事。资粮已竭。坐滞津上。兼有暑疾。殊可念也。伯生远致专问。此友相厚之义殊笃。无以为报也。鄙人每仰渠疏淡。自与鄙夫患失气象不类。而尽心王室。为时清流。补益不少。岂不可好耶。第于倾危交煽之言。未能不动。愿兄力扶护之。至祝至祝。此在世道。差非小益。所以出位言之。愿有以会我意也。
送李春卿(原注。纯一改字伯生。)序[栗谷]
所贵乎士者。志而已矣。未有有其志而不能有成者也。鹄不可缁而黑。乌不可洗而白者。其性然也。曲不可以绳墨为直。愚不可以计较为智者。其实然也。是故士之志乎彼者。终不可以移于此。志乎山林者。虽奔走乎红尘。而终归于遁世。志乎轩冕者。虽浪游于青山。而终没于利禄。求士之道。在于求其志而已。吾友李春卿挟其能。战其艺。以其得失。色其欣戚。人皆目之以科举之徒。吾亦不敢以物外之人待之也。及
孤潭逸稿卷之四 第 7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6A/ITKC_MO_0226A_A053_072L.gif)
孤潭逸稿卷之四 第 7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6A/ITKC_MO_0226A_A053_073H.gif)
孤潭先生茅亭记[溪隐]
亭何在。在砺良。亭何名。名曰茅。盖以瓦而曰茅者。乡称之谬也。知其谬而仍之袭。乡之旧也。乡有旧。虽谬可袭乎。曰。否。凡事有实有名。名者实之宾。斯亭也名茅而实瓦。内实而外名。庸何伤。作之者谁。孤潭李先生。会乡人而始搆。庚午岁也。继之者谁。广陵李廷立。倡乡人而重修。乙未岁也。噫。国运丁否。大盗搆乱。三韩剪覆。 庙社丘墟。凡三京之楼阁。六道之闾落。举为蒙草荆榛。顾玆南砺一小亭藐然独存。斯非幸欤。历尧日而久贲。经楚焚而不坏。重新于廿载。改观于一方。而吾家舅甥。实始终之。私幸多矣。属今乱极而治。生意渐还。俾乡人无邑里愁叹之声。有伏腊鸡酒之乐。朝焉暮焉。耕于斯。读于斯。培敦厚之风。去浮薄之习。待一乡以君子长者之道。是唯乡先生作亭之意。若夫业废于嬉。戎兴于言。谈乡邻之恶。说守宰之过。为一游谈浪会之所。则岂独斯亭之辱。实为吾乡之羞。今年乃 万历二十三年。是为记。
孤潭逸稿卷之四 第 7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6A/ITKC_MO_0226A_A053_073L.gif)
退溪先生南归日。一时名士出饯于汉江。别章甚多。而李孤潭诗最佳。其诗曰。江水悠悠日夜流。孤帆不为客行留。家山渐近终南远。也是无愁还有愁。郑松江追饯不及。有诗曰。追至广陵上。仙舟已杳冥。春风满江思。斜日独登亭。时以为亦佳。
李孤潭送人诗曰。一尊今夕会。何处最相思。古驿逢明月。江南有子规。河应临诗曰。草草西郊别。临分把一杯。青山人不见。斜日独归来。此二作俱佳。而李尤近唐。
李承旨孤潭最有诗名。与崔孤竹庆昌相友善。每言嘉运(孤竹字)之诗。千篇一律。所以不及古也。其所为绝句曰。市郭人声绝。苍茫冻树昏。还如去年雪。寂寞卧江村。
李孤潭于诗尚中晚唐。故词气颇有清致。有砥平题咏曰。县门春尽闭。官吏日高衙。(文集无)唯此一句。亦知其非宋矣。金南窗玄成诗。吏散閒庭初下鹿。客来空馆欲栖乌。亦自萧散。
本朝诗人。不脱宋,元习者无几。如李胄,俞好仁,申从濩申光汉。号近唐。而似无深造之功。朴淳,李纯仁,崔
孤潭逸稿卷之四 第 7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6A/ITKC_MO_0226A_A053_074H.gif)
东史八文章
李山海。(汝受。己亥)韩山人。号鹅溪。文科,湖堂,主文,领相。策光国勋。封鹅城府院君。寿▣▣
崔岦。(立之)通川人。号简易堂。文科刑判。寿七十四。
李纯仁。(伯生。癸巳)全义人。号孤潭。文科。内翰,检详,艺文直提学,都承旨。策卫 圣勋。封全陵君。寿六十。
宋翼弼。(云长。甲午)砺山人。号龟峰。寿六十六。
崔庆昌。(嘉运。壬寅)海州人。号孤竹。文科。府使。有文武全才。年四十五。
尹卓然。(尚仲。戊戌)漆原人。号重湖。文科。内翰,检详,户判。策光国勋。封漆溪君。谥宪敏公。寿五十七。
白光勋。(彰卿。丁酉)海美人。号玉峰。进士,参奉。年四十六。
河应临。 晋州人。号青坡。文科。修撰。年▣▣
凤谷书院春秋享祝文[五峰李好闵]
推孝移忠。竭力尽命。至行兼备。永世致敬。
砺山邑志人物篇
忠臣李纯仁。文科。官至都承旨。以病递归。当壬辰之乱。以单骑扈从 大驾。仍侍 中殿,东宫。暴露驱驰。昔疾转剧。有一邑倅以新衣遗之。却而不受曰。君父
孤潭逸稿卷之四 第 7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6A/ITKC_MO_0226A_A053_074L.gif)
光国志 御制诗轴跋(节略)[鹅溪]
俞泓之还。书状官尹暹进闻见事件一秩。其中有马维铭赠送泓。泓所和诗。 上览之。 命银台,玉堂,湖堂暨槐院提调。次韵以进。(诗二首。见上)仍下 御制一首并小序于政院。承旨臣李纯仁等相与谋曰。吾等遭遇 圣明。忝侍近密。朝夕之所秪承。无非 玉音。而若其奎章云汉之灿烂昭回。则前此盖罕睹也。此非但一时之荣。抑千万世之光耀。盍妆一轴。揭诸院壁。使群僚瞻仰乎。第诗若序。皆非 御笔。用是歉然。属臣山海。腾写而跋其下。
孤潭李先生手墨跋[任宪晦]
右孤潭先生李公手写诗若干篇。为其后孙镇玉士蕴甫所珍藏者。噫。公诗逼盛唐。笔参两晋。只此二绝。固已可传于百世。况以笃学高蹈。信非俗士。尽心 王室。为时清流。见推于退,栗,牛三先生。卒乃临乱执靮。以身殉国。则此所谓先立其大者。咳唾心画之出
孤潭逸稿卷之四 第 7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6A/ITKC_MO_0226A_A053_075H.gif)
崇祯四辛酉仲秋日。西河任宪晦书。
嘉靖甲子司马榜目跋(先生同榜)[李选]
右栗谷李文成公司马榜目。累经兵燹。罕传于世。偶得写本。恐其泯没。遂以校局铸字印之。与榜中诸公之后孙共焉。我从曾祖峒隐先生讳义健。亦同榜也。
崇祯纪元后癸丑暮春。完山李选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