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x 页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附录○行状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31H 页
有明朝鲜国输忠翼谟光国忠勤贞亮效节协策扈 圣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世子师。 丰原府院君西厓柳先生行状。[郑经世]
公曾祖子温。成均进士。 赠正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妣安东金氏。 赠贞夫人。祖公绰。通训大夫行杆城郡守。 赠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兼判义禁府事。妣延安李氏。 赠贞敬夫人。父仲郢。通政大夫守黄海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 赠纯忠积德补祚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 世子师丰山府院君。妣安东金氏。 赠贞敬夫人。公讳成龙。字而见。姓柳氏。世为丰山人。其先。始显于丽朝。后有名从惠。仕 本朝官。至工曹典书。五世而至观察公。以刚直善举职名。故领议政苏斋卢公守慎实铭其墓。公之在娠。贞敬得异梦。有人自空下告曰。夫人当生异子。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31L 页
未久而公生。是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十月也。生而莹粹。如明珠出水。四岁。知读书。六岁。受大学。举止如成人。未尝与群儿游戏。八岁。读孟子。至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慨然想象。慕其为人。至或梦寐见之。胜冠。入冠岳山废庵中。净扫攻苦。留一奴供爨。俯读仰思。至忘寝食。夜深或有打墙壁声。公若不闻者。一日。有僧乘夜遽前曰。独栖空山。不畏盗乎。公徐曰。人固不可测。安知汝之非盗耶。读书自若。僧叉拜曰。贫道闻措大志确。故来相试耳。他日必为大人矣。时退溪李先生讲道于陶山。公以观察公命。负笈从之。先生一见异之。语学者曰。此子天所生也。甲子。两中司马。丙寅。登第选补承文院。隆庆丁卯。荐入艺文馆。己巳。疏论 仁庙祔延恩非礼事得施。迁成均馆典籍,工曹佐郎。以 圣节使书状官赴京师。将入班。序班引僧道二流序于前列。公谓诸生曰。诸君冠章甫。顾反居彼后乎。诸生曰。彼有官故也。公招序班谓曰。吾辈以冠裳之人。不可立于道释之后。序班言于鸿胪。却二流置后。庭中动色。大学生数百人来聚观。公问本朝名儒。以何人为宗。相顾良久曰。王阳明,陈白沙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32H 页
为宗。公曰。白沙见道未精。阳明乃禅学之换面者。不如薛文清一出于正也。有新安人吴京者喜而前曰。近来学术讹舛。士失趋向。公能发正论以斥之。吾道之幸也。遂对立语良久。甚加敬服。有送行序及书。极其称道。至比于七十子。及还。李先生以书贺曰。陆禅怀襄于天下。公能遇数百诸生。点检其迷。不易得也。庚午。拜副修撰,修撰。每入待敷对。明白剀切。剖析精微。时称讲官第一。 赐暇湖堂。历正言,吏曹郎。辛未。移兵曹。壬申。还修撰。领府事李浚庆临卒上遗疏言。朝中有朋党之渐。 上召大臣示之。问朝臣孰为朋党。外议汹汹。以浚庆为欲祸士类。三司及湖堂官皆上劄论之。至欲追削官爵。公曰。大臣临死进言。有不当则辨之而已。至于请罪则恐伤朝家待大臣之体。诸人从之。不为已甚语。九月。以远接使郑惟吉从事官。迎 神宗皇帝登极诏使于义州。万历癸酉。复为吏曹郎。丁观察公丧。服阕。除副校理,吏曹正郎。皆不赴。丙子春。以校理赴 召。在道辞还。夏。以献纳趋 朝。时台官论一戚里。铨曹即拟台官于外。公曰。言官一开口论戚里。而遽欲逐之。则言路塞而戚里横矣。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32L 页
遂论吏曹皆递。以检详迁典翰。辞。冬以副应教陈疏乞养。 不许。丁丑。乞假归觐。升舍人不赴。冬以应教还朝。 仁圣大妃上仙。礼官与大臣定议请 上行期年丧。公谓同僚曰。 明庙于 仁庙为继统。有父子之道。 主上当从嫡孙父殁为祖母持重服为是。遂力论之。有 旨令礼官更议。大臣犹执前见。至第五日则公曰。今日不得请。后难追改。当彻夜论 启。不得 命不可退。至鸡鸣乃 允。卒哭后当 开筵。公谓诗是歌咏之作。仍进未安。乃以春秋易之。戊寅。历军器正,司谏,应教。己卯。迁直提学。升拜同副承旨。既而递授吏曹参议。寻拜副提学。庚辰。又上章乞养。辞意悲切。 上许之。适尚州牧缺。 特命授之。辞 朝日。 引见谕以勉从便养之意。且曰。欲使列城取则耳。既至。以礼让为治。士民服其化。辛巳春。以副提学 召还。又上疏乞解职归养。不得请。冬无冰。上劄陈十事。曰修实德以答天心。严内外以肃宫禁。审治体以立规模。重公论以整朝纲。覈名实以用人才。恢公道以杜倖门。养廉耻以清浊俗。明政刑以戢奸滥。祛积弊以保民生。倡学术以振士风。壬午。拜大司谏。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33H 页
冬。以右副承旨 特升都承旨。以 诏使将至。导相须得人也。 诏使至见公在 上前。动容周旋。皆合矩度。甚加叹赏。 上解锦袍以 赐之。进阶授大司宪。癸未春。尼汤哈寇边。公以副提学。应 旨献五策。曰杜祸源。定战守。审虏情。给馈饷。修荒政也。自士论初贰。公已深忧之。与同志诸公。力为和平镇定之计。而卒不能如意。至是朋比益甚。互相挤援。公不乐在朝。贞敬亦老病。以觐便退处乡曲。秋。 特除咸镜道观察使。以母病辞递。拜大司成不就。冬。授庆尚道观察使。公以辞远就近未安。上疏辞。仍乞休退。以庆安令瑶乘时诋斥故也。 下教政院曰。予未尝有一言之疑。而今疏辞如此。必闻人言而意不自安耳。柳成龙贤士而有才。朝臣之杰然者也。只缘有老母在。故不能每召耳。仍 温谕不许。遂赴任。夏因天旱上状。请决放诸邑罪囚。甲申秋。以副提学 召还。四辞而递。未几复授之。疏陈三不敢。乞解职归养。 不许。升拜礼曹判书兼同知 经筵事弘文馆提学。上章力辞。 上赐手札十行。有曰。古之人君于其臣。有臣之者。有友之者。有师之者。此义虽不传于后世。然卿十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33L 页
载经幄。一德无瑕。义虽君臣。情犹朋友。论其学则非固滞章句之儒。语其才则有足以当大事。知卿盖莫如予也。再辞 不许。乃作文谕馆学诸生。且颁乡约于八方。惓惓以敦孝弟兴礼让。为化民成俗之本。有 命择驸马。毋避李姓异贯者。盖有所属意也。公曰。礼不娶同姓。远嫌也。刘聪纳刘殷女为妃。所出绝异。而纲目书之以为犬羊杂糅。唐宋以来尚公主者。皆以异姓。惟唐昭宗取李茂贞子为驸马。此则迫于强臣。不可以为法也。事遂寝。乙酉。撰进圃隐年谱。义州牧使徐益上疏言郑汝立与李珥书曰。三人虽窜。巨奸尚在。巨奸盖指柳成龙也。 上下御批曰。柳成龙君子也。虽谓之当今大贤可也。观其人与之语。不觉心服。岂有学识气像如彼。而乃为巨奸之理。何物胆大者。敢为此语耶。公上疏陈五当退。且曰。去就之义。如饮食裘葛。在所当为。不容迁就。其进非贪利。其退非忘恩也。百世在前。千世在后。自靖无愧。惟此为大。 上虽不许。而公去意益坚。呈觐南归。再上章乞解职。累 召不赴者三年。戊子冬。以刑曹判书 召还。 上即引见。问及王阳明学术。颇有倾向意于致良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34H 页
知。心即理等语。不甚觉其非。公剖析辨别。极其精微。 上亹亹不厌。为之前席曰。自有孔孟程朱。何可他求也。闻卿久居林下。多读古书。果然矣。兼大提学。累辞不获 命。己丑。历大司宪,兵,礼曹判书。冬。逆狱起。初。汝立盗名搢绅间。前后士类多与之交游。独公恶其浮诞使气。踵门而不见。至是汝立谋逆事发。狱事蔓延。多被逮及祸。公姓字亦出于白惟让与汝立书中。累乞递不获。乃上疏自劾。 御批甚优。有卿之心事。可质白日等语。士类颇有赖。 特授吏曹判书。庚寅四月。乞假归觐。 赐内殿御服。 命归遗贞敬。异数也。寻拜右议政。六月。 召还。力辞 不许。以改 宗系有劳。录光国勋封丰原府院君。辛卯。 命兼吏曹判书。公辞曰。 国朝以来。未有此事。万一他日有专擅之人。以臣藉口。则国家无穷之祸。自臣身始矣。 上答曰。身居相位。把弄朝柄者。岂皆兼吏判而然乎。宜勿辞。使用舍得宜。朝著清明也。寻升左议政。通信使黄允吉等回自日本。倭酋平秀吉书有一超直入大明国之语。公谓当即具奏。领议政李山海以为 皇朝若以交通罪我则无说矣。不如匿之。公曰。使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34L 页
价往来。有国之所不免。成化间。日本因我求贡中国。即据实奏闻。 天朝降敕回谕。前事则然矣。今见此书而讳不以闻。非徒于义不可。倭若实有犯顺之谋。而 天朝由他国闻之。则其疑我必深。而愈无以自说矣。遂建白具奏。时福建人许仪后,陈申被掳在倭中。已密报倭情。琉球亦遣使报声息。而我使未至。 朝廷疑我贰于倭。独阁老许国曾以 诏使来。知我国至诚事大。保其必不反。未久而奏至。 皇上甚嘉之。赏赉加厚。时倭声日急。 命备边司各择将帅才。公以权慄,李舜臣应 旨。二人时在下僚。未甚知名。后卒能立功。为时名将。而舜臣尤卓荦焉。公以庆尚右兵使曹大坤衰老无才。请以李镒代之。制胜方略分军之法。为必败之道。请申明 祖宗朝镇管之规。皆寝不行。 命兼大提学。壬辰四月。倭大举入寇。 命兼兵曹判书。总治军务。建遣李镒为巡边使。成佑吉,赵儆为左右防御使。分三路而下。边玑,刘克良为助防将。分守鸟,竹二岭。又以申砬为巡边使。为李镒继援。台谏请令大臣为体察使。检督诸将。领议政李山海以公应 命。公以金应南为副。李幼澄,金义元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35H 页
为从事官。且以前牧使金汝岉有武略。请贷罪自随。治行未发。而镒,砬败报至。贼兵到忠州。 大驾西幸。 命公守京城。都承旨李恒福白 上曰。西行尽塞。则一水之外。即 上国之疆。到此当有酬酢应变之事。方今廷臣。明敏练达。识古谊善辞命。惟柳成龙一人。不可不从行。 上许之。至临津。 召大臣同舟而济。谓公曰。万一他日国家中兴。当赖卿耳。至东坡。 上问驻驾之所。诸臣不能遽对。恒福曰。可且进驻义州。若八路俱陷。便可赴愬 天朝。公曰。不可。 大驾离东土一步地。朝鲜非我有矣。恒福辨不置。 上亦曰。内附。本予意也。公曰。今东北兵力如故。湖南忠义之士。不日蜂起。何可遽论此事。恒福悟而止。既退。公谓李诚中曰。为我语李承旨。何轻发弃国之论耶。使公裂裳裹足。从死于道。不过为妇寺之忠。而此言一播。人心瓦解。孰能收拾耶。恒福闻之叹服。至松都。升领议政。申磼等密白李山海既罢。不宜独免。即日罢。至平壤。叙复府院君。群议初欲坚守平壤。及贼势渐迫。皆请出避。公曰。今日事势。与京城时不同。人心颇固。且前阻江水。西近 天朝。若坚守数日。 天兵必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35L 页
来。可藉以却贼。左议政尹斗寿亦争之。不能得。宰臣先奉 庙社主出城。城中人大乱。持挺刃纵击之。堕 庙社主路中。指宰臣大骂曰。汝等平日。偷食国禄。误国事至此。若欲弃城。何故绐我辈入城。使鱼肉于贼手耶。诸臣在朝堂者。皆失色。公恐有变。出立阶上。以手招一土官年长者谕之曰。汝辈欲竭力固守。忠则有之矣。何得震惊 宫门。朝廷方议守城。汝等不戢。罪在不赦。其地人素信服公。即弃兵扣谢而退。时出城议已定。而莫适所向。多言北行便。公固争曰。 车驾西行。本欲倚仗 天兵。以图兴复耳。今既请兵 天朝。而我反深入北路。于义不容如此。且既入之后。为贼所隔。则 天朝声闻不通。何恢复之可图。而势穷地蹙。又可北走胡乎。计无失于此者。既而 驾幸宁边。公以接待 天将。留平壤。寻闻 驾向博川。而 天将亦不时至。遂追及 行在至义州。条陈战守策十六事。时 中朝人疑我国与倭连谋。辽东咨文有诘责语。公上劄曰。我国本无失道。致兵之事。终始不过为 中国守义不回。以至于此。是则天地神祇实所监临。惟近日人情。于应对辞命之间。不能据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36H 页
事尽言。每欲遮藏掩覆。欲说不说。使我国本情。无以暴白。故 中朝于我。初无嘉奖矜悯之意。而反有督过之语。良可痛心。且闻 中朝将令解倭语者。直到平壤。与倭人相对。问其缘由云。万一黠诈之徒。巧作虚语。加我以不测之言。以为离间之计。而 中朝之为使者。未必忠信虑远之人。或为甘言厚赂所动而返。则是我下见逼于倭贼。上不白于 天朝。其为狼狈。尤不可胜言矣。近日中原之疑我者非一。缓于报变。一也。请兵不早。二也。不存接唐兵之哨探者。使之饥困。三也。既请兵而又言粮饷匮乏。四也。唐人请我国人向导。而时无一将一卒立于眼前。五也。自古虽危乱之极。而乘舆所驻。必有扈卫之兵。今则荡然无存。自他人视之。晏然如平日。六也。国将危亡则必有投袂泣血。忘身赴急之臣。而一时气象。徐缓宽纵。应对酬副。率多后时。七也。夫如是。安得不起唐人之疑。而致其呵责耶。此咨回答。所系非轻。望令该司登时速报。痛陈明白。而已又曰。臣历观前史。凡享国长远。未有不中衰而复振者。况我 国家仁深泽厚。 宗社灵长。岂有一为狂寇所乘。而终至于不可为哉。庸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36L 页
人浅见。不能为国长虑。徒闻贼兵颇锐。置国事于无可柰何之地。都无向前振作之气。惟愿 坚定圣心于兴衰拨乱之地。驱策群臣。勿使少有懈惰之意。以为死中求生之计。七月。副总兵祖承训以兵五千人来援。 上念公病笃。 命尹斗寿出治粮饷。公以 行在大臣。只有一人。不可出。请自力以行。驰至所串驿。村落一空。公令军校搜得数人来。面谕之曰。 国家平日抚养汝辈。不为不至。今日何忍逃匿。 天兵方至。国事正急。乃汝辈效劳立功之秋也。出一册录其姓名曰。后日当以此等第论赏。名不录者有诛。既而。来请书者相续。公知人心可合。即行文各处。令例置考功册。课其劳绩。于是民劝趋之。不旬日。馆谷诸具悉办。承训攻平壤不利而退。公仍留安州。以镇人心。且待后军之至。即移文八方。使各起兵赴难。文至。无不感激挥涕。京畿黄海等处义兵踵起。上劄陈时务十馀事。十二月。拜平安道体察使。提督李如松领兵四万至安州。公请入见。袖出平壤地图。指示形势及兵所从入之路。提督大喜点朱曰。贼在目中矣。先是。我国人被掳者。利贼厚遗。往来探报。为其耳目。公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37H 页
患之。捕得首谍者金顺良按问。其党数十人。令各阵购捕。斩顺良以徇。自是支党散落。 天兵大至而贼不知。癸巳正月。提督进兵平壤。大战克之。公前在安州。密檄黄海道防御使李时言,金敬老。令沿途设伏。伺贼遁剿之。观察使柳永庆召敬老自卫。敬老至中和还去。至是贼将平行长,平义智,玄苏,平调信等。收馀卒夜遁。饥乏不能行。时言以孤军不敢逼。但斩零贼六十馀级。公罪状敬老闻 行在。将斩之。提督以武士可惜止之。 行朝命公为湖岭三道都体察使。提督进屯坡州。闻副总兵查大受在碧蹄多斩获。独与家丁千馀骑赴之。为贼所邀击。败还东坡。趋开城府。公争之不能得。独留东坡。寻闻提督将退还平壤。且令我军在临津南者皆退保江北。公令从事官辛庆晋驰见。陈不可退者五。 先王坟墓皆在畿甸。沦于贼薮。神人望切。不忍弃去。一也。京城以南遗民。日望 王师。忽闻退去。无复固志。相率而归贼。二也。我国境土。虽尺寸不可容易弃之。三也。将士虽力弱。方欲倚仗 天兵。共图进取。一闻撤退之令。必皆怨愤离散。四也。退一步而贼乘其后。则临津以北。亦不可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37L 页
保。五也。提督闻之。默然而去。公令全罗道巡察使权慄,巡边使李蘋据坡州山城。以遏贼冲。令防御使高彦伯,李时言,助防将郑希贤,朴名贤为左翼。遮蟹踰岭。义兵将朴惟仁,尹先正,李山辉为右翼。伏于 昌敬陵之间。出没剿击。使贼不得出城樵采。又令倡义使金千镒,京畿水使李蘋,忠清水使丁杰等。以舟师屯西江。以分贼势。令忠清巡察使许顼还本道把守。移文京畿以南各道官义兵。令从左右要截贼路。又以书遗游击王必迪曰。贼方据险。未易攻。大兵当进驻东坡,坡州。蹑其尾。选南兵一万。从江华出于汉南。乘贼不意。击破忠州以上诸屯。则尚州以下之贼。疑 天兵大至。必望风逃遁。京城之贼。归路断绝。必向龙津以走。因以后军迫诸江津。可一举而歼矣。必迪击节称奇。将克期举事。提督北将也。忌南兵有功。抑之不许。有觇贼者来言贼欲得查总兵,柳体察。查以报公。欲与退屯。公答曰。贼方疑大军驻近。岂敢轻动。必以虚言恐喝耳。我若一动。正堕计中。不如静以待之。查喜曰。极是。假令贼来。吾与公死生同之。岂敢独去。分勇士来护累月。时贼据京城已二年。百姓不得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38H 页
耕种。饿死殆尽。京中馀民。闻公驻东坡。扶携就哺者襁属于道。公令前郡守南宫悌为监赈官。多方救活。适湖南谷千石船运而至。公一面驰 启。即以付之。仍为经纪其事。所全活不可胜数。贼将等投书于舟师将金千镒。请和解而归。提督得报。遣游击沈惟敬入贼中。约还 王子陪臣。退釜山然后许和。即领兵进开城。公呈文数千言。极陈和好非计。不如击之。提督批曰。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然实无听用意。又遣游击陈弘谟入贼营。公时与都元帅金命元在坡州。弘谟至。令入参旗牌。公曰。此是入倭营旗牌。不干我事。且有宋侍郎禁杀贼牌文。尤不可入参。弘谟强之三四。公终不答。径还东坡。提督闻之大怒曰。旗牌乃 皇命。何得不拜。我当行军法撤兵。接伴使李德馨急报公曰。朝日不可不来谢。公不得已与命元偕往。诣门上谒。提督怒不见。公雨立门外。良久许入。公前谢曰。小的虽愚劣。岂不知旗牌为可敬。但旗牌旁有牌文。不许我国人杀贼。私心窃痛之。不敢参拜。罪无所逃。提督色惭曰。此言果是。此乃宋侍郎令。非我所知。后数日。又遣游击戚金,钱世祯来说许和便。公执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38L 页
不可。世祯怒骂曰。然则尔 国王何以弃城逃耶。公徐曰。迁国图存。亦一道也。世祯等既去。公又贻书曰。贼以甘言诱我。一投书于东莱。再投于尚州。三投于平壤。小邦势甚危迫。而终始不许者。不过为天下大义。宁死不辱耳。今 宗庙灰烬。丘垄拔掘。一国臣民。皆有父母之雠。与其忘雠释怨。与贼俱生。无宁击贼而死于老爷之法度乎。四月贼退。提督入京城。公随入。临于 宗庙。起居于提督。且请急追贼。提督曰。汉江无船柰何。先是。公已令李蘋等乘贼退。急收江面船舰。至是船已舣者八十舳矣。公以报。提督遣营将李如柏。率万馀兵。至军半渡。托言疾作而还。盖提督本不欲追贼。但以谩辞应之而已。贼既退。屯据于莱釜之间。营治窟穴。左右抢掠。 天兵环四面而不敢进。提督以下诸将次第卷还。公屡上状言此贼盘据腹内。而 天兵又不可恃。宜及此时。上下戮力。以为自强之计。请急抄精兵与贼惯战心胆已坚者。分配猛将。另为抚恤。常加操鍊。以备不时调用。且贼之所恃以全胜者惟鸟铳耳。我国亦日夜训鍊。使军士无不学习。则贼之长技。我亦有之矣。又言及此浙兵未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39H 页
还之前。大炮筤筅枪剑器械。一一传习。以一教十。以十教百。以百教千。则数年之间。可得精卒数万。贼来可以待之矣。公始入京城。民死者相枕藉。公竭力规画以赈之。至是择其丁壮者。送于浙江参将骆尚志。习火炮诸技。公以南边事急。舁疾下岭南。九月。被 召还 行在。十月。扈 驾还都。时荆棘满城。百司依墙壁。重以饥馑。盗贼蜂起。京城孤危。人心不固。公请设训鍊都监。以重根本。 上命公干其事。公发唐粟米一万石以募人。应之者云集。未几得健儿数千。教以鸟铳枪刀之技。立把总哨官以领之。一如浙法。分番直宿。 行幸则以此扈卫。人心稍安。寻拜领议政。 天朝忧我国衰弱不振。论议甚多。给事中魏学曾请分割易置事。下兵部。尚书石星持不可。遣行人司宪奉 敕宣谕。且令观我国事。 敕旨甚严。有曰。朝廷之待属国恩义止此。自今王其还国而自治之。脱有他变。朕不能为王谋也。 上受 敕还宫。即 引见公谓曰。久知有此。恨不早避。明日见 诏使。当请禅位。与卿相见。只此一日。故虽夜深召之矣。公曰。 天朝忧我国甚至。 敕书之意。所以策励之耳。何遽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39L 页
出此语。 上曰。以卿之才而遇予。故不得有所设施。可惜。公曰。臣忝居相位。使国事至此。罪当万死。何才可论。 上曰。子思居卫而不能救其衰。孔明不能兴复汉室。不可以成败论人也。 赐酒令饮曰。以此相诀耳。公起拜曰。明日之事。千万不可如此。敢以死请。翌日。 上与 诏使相见。袖出一帖。极陈病不任国事。欲传位世子。望赐主张之意。 诏使即于座上手书答之曰。今此复国。虽藉 天朝之力。亦 王福隆焉未艾也。传位事。自有唐肃宗故事。 王既有是心。当具本上请。宪一行人也。何敢主张。末言柳成龙忠诚孤硬。仁义笃信。 天朝将吏。无不喜 王得贤相也。时城中无他将。独戚游击日夕在 诏使所。甚亲密。是夜要公相见。屏左右。以纸笔相问答。戚书六七条示公。其中一条云 国王传位当早。公愕然起立。不答他事。即书曰。第三条所论。非陪臣所忍闻。老爷读书万卷。古今事变。何所不知。小邦势方危急。若又于君臣父子之间处置失宜。是促其亡也。戚曰。是是。即以其纸就烛焚之。明日。公率百官。呈文于 诏使。力陈 主上本无致寇之失。及变后御倭措置之事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40H 页
甚详。 诏使信纳之。是夜。戚又要公语之曰。 诏使意已大回。无他虑矣。自是。 诏使与 上相接。礼貌益恭。及归。移咨申饬。又以劄付付公。有再造河山之语。始 诏使未至。经略宋应昌以劄付授接伴使尹根寿。来付大臣。公曰。经略若公言国事。当移咨 主上。今无咨而独有劄付。其所言必非朝臣所处。拒之不受。及 诏使临到。公往迎于碧蹄。 诏使谓公曰。俺到京。当有新举措矣。盖是时危迫之状。不容呼吸。而光海在储宫。颇有誉声。人或不以易置为骇。公独正色其间。竭诚周旋。使 辰居不动。邦命再巩。真可谓功在 社稷。而公未尝自言。世亦莫之知也。十二月。湖西贼宋儒真等。啸聚传檄。劫掠而北。外寇未退。而内讧又作。京师震惊。公举止如平日。不动声色。 上命公入宿禁中。公曰。当此危疑之际。遽 命大臣入卫。恐益骇众心。 上曰。卿殊不自爱。独不念武元衡之事乎。一夕寒甚。 上遣内竖覵公。见其深夜明灯。端坐阅书。 命煖酒 赐之。贼既擒。治狱平反。逮捕者皆得释。 累代以来。讯杖渐重。殆至人不能举。至是。公建请一遵大明律尺寸以为定㨾。自是。人无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40L 页
滥死者。至今赖之。甲午。上劄论时务。恳恳数千言。皆保固邦本。节用储粮。选兵教训之策。且请通计国内田结。量收米豆。输峙于京仓。凡各司贡物及方物进上。皆计物定价。令有司贸供。而取其馀以补军需。则兵食有赖。而外方出米不均及各司防纳刁蹬之弊。皆可祛矣。若军资不足。或别有调度之事。则贡物及方物。量宜裁减。而米豆之藏在仓中者。不烦换作。而取之无穷矣。 朝廷方讲究施行。中外皆以为便。而未久为浮议所沮。论者惜之。 中朝以贼久不退。天下兵力不可穷。不如因贼请款而许之。使解兵。石尚书主其议。科官驳之。宋经略因此罢归。顾侍郎养谦来代之。四月。遣参将胡泽。以劄付谕本国大臣。责以句践屈己自强之事。且令为倭请封贡。廷议睢盱。久而莫能决。泽督报甚急。公时病肺痿不能起有月矣。乃上劄言替倭请封一节。固不可从。亦当详具贼情。以请 天朝处置。我国既无以自振。但欲倚赖 大国以图兴复。而宋经略,李提督皆已罢去。顾侍郎才至。所言之事。又一向坚拒。任事之人。怫然背坐。不肯同心。则我国之势。无乃益睽孤乎。 上许之。泽求见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41H 页
奏草。必欲于末端明言请封事。公拒之不得。则但曰震之以威。以创其顽。縻之以计。以弭其祸。斯二者。莫非古帝王御夷之大权。而同归于禁止凶暴。曲全生灵。因时审势。惟 圣朝所择耳。公笔也。泽嫌措语不快。以款字易计字而去。是时许款之议。制在 天朝。我国受命之势。出不获已。而后日攻公者。乃以主和为目。其箕锦之已甚矣。公病笃。四上劄乞免。皆 不允。六月。劄陈战守机宜十一条。七月。 启请令兵曹专任鍊兵。九月。 启请广取人才。以为拨乱之用。以切于时用者。分为十条。令宰臣三司各举所知。勿拘贵贱。惟务实才。其有抱负而不见知者。令监兵使守令探访 启闻。如此而又有见遗者。许令自举。冬。进军国机务一册。其目曰斥候。曰长短。曰束伍。曰约束。曰重壕。曰设栅。曰守滩。曰守城。曰迭射。曰统论形势也。乙未。上劄请措置沿江屯堡。又上劄陈防守事宜。湖南士人罗德润等。上疏请雪己丑冤死者。公因痛陈当初治狱滥及之由。且曰。壬辰之初。 涣发纶音。除法应缘坐外。悉令放释。其所以慰解人心。祈天永命。以立中兴之本者。可谓至矣。因此罪籍中生存者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41L 页
几尽蒙 恩。而独已死之人。未得一时昭雪。其后崔永庆则既 命伸冤。又加 赠爵。而郑介清,柳梦井,李黄钟诸人。尚抱幽冤。今宜 特允所诉。并许申雪。此外疏中未及举名者。亦依壬辰 下教。令禁府详细开录。一体宥释。 上从之。九月。请解职归觐。 不许。十月。受假归省。至骊州被 召还。拜京畿黄海平安咸镜四道都体察使。移文谕四道监司教鍊军兵。丙申。定鍊兵规式。颁行四道。先是 天朝以李宗诚,杨方亨为册封使出来。将即封平秀吉为日本国王。沈游击常往来倭营。䌤缝其事。至是 册使将过海。游击移咨我国。令遣重臣。跟 册使同渡。 朝议不知所处。公 启曰。今此调信之回。形色可疑。如使秀吉欣迎 天使。只要我使同行而已。则调信何以连日与其类密议。然后始见游击。游击亦何以称病闭门。不面见 天使。而但使下人传报耶。臣每疑此贼末梢必为难从之请。以起衅端。今之事势。骎骎近之。恐其所要不止于通信。亦或欲为背约而假此为辞。游击亦自知其事不了。计穷欲归咎于我。以为自免之地。皆不可知。今若直辞拒之。则正堕于作弄之中。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42H 页
若欲顺其所言。则又非人情义理之所可忍为。而遣使之后。贼之去留。又不可必。无已则当答之曰。敝邦与日本。初无毫发怨隙。不意日本逆天悖理。无故兴兵。虔刘我生民。焚夷我 庙社。拔掘我丘陵。敝邦之人。无不沫血饮泣。以为有死而已。岂敢言和。今 天朝兼爱南北之民。劳勋戚大臣。涉不测之地。要以解棼息兵。大人当事㘅 命。教戒小邦。至以礼义当然见责。此亦实关于 天朝大体。第以日本人所在反覆。不可凭信。虽 诏使以 皇灵临之。尚未得其要领。机张,竹岛,安骨之倭。屯结如旧。更亦何有于小邦。而以一使为重轻哉。若是则小邦徒益耻辱。为天下笑。而大人之终始担当者。亦归虚地。切望更查彼中情形。并与 册使商确。毋苟完目前而为长远之图。如此措辞。以观其答。不可于一言之间。轻为许与不许。使难收杀也。 上从之。游击督之不已。时黄慎以游击接伴使在釜山。遂遣慎行。四月。李宗诚自倭营逃。都下恟惧。数日内去者太半。宰相台侍亦有潜出家属者。公曰。上使出营之报才至。而副使尚在倭营。处置未有所闻也。假使贼兵果动。岂至于一二口之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42L 页
间径造都城。而人心先溃。略无殉国之意。此而不治则虽有金城汤池坚甲利兵。亦无可为矣。遂 启请朝臣之先出家属以为民望者。令法官觉察以闻。坊民出去者。令汉城府书姓名。以待后日处置。且以此张榜晓谕以镇之。又 启曰。三军万姓之心胆。系于一人之进退。若以根本为不守之计。枝叶何所庇覆。迁国图存之说。出于一时之仓卒。非可以为例也。七月。湖西贼李梦鹤起兵。连陷二邑。进围洪州。为牧使洪可臣所擒献。士大夫有被逮者。公一以至公治之。无一人横罹。远近咸服。闰八月。 上命大臣听政于东宫。谗言入也。公率百官。争之累十日。 上意愈牢。有谓公曰。将顺莫无害否。公曰。何不思之甚耶。伏 閤月馀。始蒙 允。九月。乞解职。 上以手札谕之。有曰。当今之时。卿不可一日离相位。非卿。孰能办济世之功而拯此涂炭之民耶。丁酉春。平行长使人密言于金应瑞曰。清正与行长。争功有隙。封事之不成。亦清正败之也。清正今自日本出来。若以舟师邀之海中。则可擒矣。盖统制使李舜臣据闲山岛。属破倭兵。行长患之。欲觇其虚实故也。舜臣疑其诈。而 朝廷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43H 页
促之。忠清兵使元均忌舜臣功高。上疏以舜臣为逗挠。舜臣不得已进兵。则清正曾已回泊矣。 上以舜臣失误军机。欲置之法。而以均代之。公曰。统制使非舜臣不可。今事急而易将。使闲山失守。则湖南不可保矣。 上怒以备边司为依阿不直。皆惶惧不敢言。公以国事成败力争之。 上不听。舜臣遂获罪。其后均果大败而湖南瓦解。悉如公言。公引疾凡六上劄五呈告而不得请。公平生未尝以辞色徇人。人不敢干以私。至是当国日久。任怨不顾。不悦者甚众。谋所以倾陷之。八月。 命公御贼于畿湖之境。公承 命即行。谮者谓搬家以行。一日 下教曰。闻大臣携家属自跳出城。而台谏无一言。大臣可谓有权矣。大司宪李宪国历举公及他大臣家属所在以辨之。 上意乃解。即 召公还。公未及被 命。亦上劄自劾。 上下书温谕。时贼势甚急。城中涣散殆空。遂徵公所管四道兵入卫。至者数万人。部伍齐整。号令明肃。无一人逃散。九月。 上出巡江滩。所至劳问将士。即 引见公谓曰。军容如此。卿之力也。十一月。承 命下岭南。措置粮饷。盖为经理杨镐将出师也。经理始至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43L 页
语人曰。汝国事。当使如柳某者辅之。后有搆于经理曰。柳某短公。谓无济事才。因多为诬捏。至贴谤书于经理馆门。一日。经理与接伴使李德馨私语曰。柳某得罪于邢军门。闻军门将至。逃避来此。运粮等事。可专委尹承勋也。公因译官闻之。未敢信。以问德馨则曰。无是语矣。是夕。都司白璜亦以经理意分付于南以恭。一如此语。公始知非误传。遂驰 启言状。请镌削职名。 不许。戊戌春。 召还。累上劄辞职。 上答曰。当此艰危。大臣岂可辞退。虽有谤毁。尤当竭力国事。未宜轻自过虑。九月。兵部主事丁应泰劾奏经理二十罪。 上遣左议政李元翼。赍奏伸理。应泰闻之大怒。并劾 本国为欺罔。且诬与倭通谋。 上愤惋不视事。欲避位。公率百官争之。方议遣大臣辨诬。李尔瞻时为持平。首劾公不自请行。无大臣体国之义。尹宖,柳潚及无赖儒生李好信,洪奉先,崔喜男等。承奸人指嗾。相继投疏。攻之不遗力。 上不听。公累上劄自劾不得请。即出城待 命。又三上劄。 不允。十月。递授府院君。言者论之不已。十一月。罢归。初郑仁弘素仇公欲害之。大臣嫉公者遥相缔结。至是仁弘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44H 页
客文弘道为正言。攘臂担当。极口诬诋。至以卢杞,秦桧儗之。十二月。削夺官爵。己亥六月。 命还职牒。三司又论之。 上答曰。论事过情则非但其人不服。旁观者亦不服矣。以主和二字为执言之地。至比柳成龙于秦桧。桧受虏人之旨。保全妻子而潜来于宋。所以为金人谋。力主和议。杀岳飞等。今成龙亦有潜通阴谋之事乎。是说足以服人心而定国是乎。盖其心悯 宗社之将亡。 天朝既令许和。故权就其事。律之以直道则予亦不敢不谓之误也。原其情。不过如此而已。嗟嗟其时。孰不靡然。到今争自脱然曰。余无是也。余无是也。此皆右相之罪人也。且排众论。夜半遣使之说。尤不足道。其时广收廷议以定。其廷议在政院。可考也。大哉 王言。后之欲知公心事与搆诬者之情状者。观于此。可见其槩矣。初。台谏之以和议攻公也。右议政李恒福上疏言。臣曾在南中。与李元翼语及时事。臣谓今日国势。如人气窒喉间。百脉将绝。必先急下此气。然后生道可议。此言惟元翼闻之。他人不知。然臣何敢谓人不知而隐默自讳乎。今既以此罪成龙。则次第锄削。当及臣身矣。 上直之。故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44L 页
 批中特举之。以愧三司。然竟从其议。庚子。撰李先生年谱。十一月。 命给牒。十二月。因礼部知会。到城东郊。哭送 懿仁王后丧于路左。即日南还。辛丑八月。丁贞敬忧。十二月。叙 命下。壬寅。 朝廷录廉谨。领议政李恒福首举公姓名。顾同僚曰。此老不可以一善名。但欲洗郿坞之诬耳。文弘道戊戌 启辞语也。癸卯正月。 命给食物。十月。服阕。复府院君。甲辰三月。告身始到。公即上疏辞。仍乞致仕。不获 命。七月。录扈 圣勋。 召命下。上疏辞 召。且乞除名录券。九月。再 召。又辞。忠勋府送画师来请图像。公以方辞勋谢遣之。乙巳正月。以会盟祭礼成。 下教书及银绢马匹。且令本道遣长吏致食物。三月。 命给奉朝贺禄。公以无事而食未安。上疏恳辞。 不许。丁未二月。又有 召命。时公久已病。辞不赴。 遣内医赍药救之。病革。草遗疏。惓惓以修德立政。公听并观。养民用贤。修军政。择良将为言。遗戒勿厚葬。勿请人为碑铭。命病中所作诗曰观化录。命谢客曰欲安静以还造化耳。五月丁卯夜。不待人扶掖。自起坐曰。今日豁然。若无病时矣。诵洪范终篇。戊辰。促内医入。握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45H 页
手与诀曰。远来治病。 天恩罔极。几日可达京城耶。命侍者整席于堂中。北向正坐。恬然而逝。讣闻。 上震悼辍朝。吊赙如仪。远近闻者。莫不伤嗟痛惜。京中士大夫相率为位于公之旧第遗墟。而哭之甚哀。市民等奔走聚哭。罢市四日。争致赙布曰。微公。吾属已无类矣。七月。葬于丰山县东寿洞里午向之原。会者四百馀人。甲寅夏。士子等立庙于屏山书院。俎豆之。后祔享于庐江李先生庙。公天资甚高。颖悟绝人。自少为学。以精思实践为主。其言曰。圣贤之学。以思为本。非思则口耳耳。虽日诵五车何益。又曰。古人之所谓知者。真知也。故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世之掇拾于言语文字之末。论性论理。自以为知。而略无干涉于身心者。皆孔子所谓德之弃也。以此为知。奚啻千里。又曰。学问思辨。省察克治。固是急务。若于心地上无培养涵畜之力。则亦何所凭据耶。又曰。中庸言尊德性而道问学。不曰道问学而尊德性。其所争先后几何。毕竟向望归宿处。不可不思也。其所见之超诣。笃实如此。故不知者或疑其近禅。而实伊洛之旨诀也。平居庄敬自持。终日俨然。虽家人子弟。未尝见其有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45L 页
欹侧懈弛之容。及其待人接物。则盎然如春和袭人。而鄙倍之言。不出于口。惰慢之气。不设于身。故人之见之者。自然有肃敬之心。盖所谓役身于礼。以终其身。而惟在贞敬傍则谐笑嬉戏。无不为之。以求其欢悦。孝友出天。与兄牧使公。怡愉奉养。极其诚爱。常曰。人子一日忘亲。非孝也。观察公病脑疽。常吮出脓血。及丧。水浆不入口三日。不脱衰绖。以终三年。贞敬之丧。年已六十。而哀毁尽礼。一如前丧。公自为秀才时。已以远大自期。虽俯就科第。而富贵利达。视之泊如。常留意于经济之业。礼乐教化之外。如治兵理财等事。靡不讲究纤悉。才足以应务。学足以致用。而尤以格君心为致治之本。每进对之际。精白一心。积其诚意。开陈义理。委曲恳恻。 宣庙甚重之。屡有望之起敬之叹。 明良相遇。叔世之所罕睹。而朝论角立。毁誉相轧。不得有所猷为。逮其遭罹丧乱。受任于倾覆之际。则其所以焦心竭虑。勤恳于章劄之间。施措之际。以图兴复者。比之于兴元之陆贽。亦不多让。而奔走内外。备尝艰险。则有过之焉。盖在中兴诸臣中。劳绩最著。庚戌夏。大臣议以公配享 宣祖庙庭。昏朝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46H 页
以契遇未终不许。物议以为欠典。公于书。无所不读。读亦不过数遍。而终身不忘。学者以疑义质问。则辄应口成诵以剖析之。然性喜简静又谦。不以师道自居。未尝为聚徒教授之事。而后学皆师宗之。所居山水绝胜。屋西有苍壁临江。直立千仞。因自号曰西厓。每归休。燕坐一室。沈潜义理。其自得之趣。盖有人不得而窥者。常以 眷渥过隆。仕宦夺志。为平生恨。名其堂曰远志。以见其微意。及其晚岁罢归。婆娑初服。则所造益深而乐益真矣。为文章。只取理达。不为雕刻。信笔写出。如不经意。而明白典雅。自然人不可及。尤长于辞命。有可以解纷释难。盖心平气和。有得于诗教故也。平生诗文。失于兵火。今有文集十卷,慎终录,丧礼考證,永慕录,惩毖录等书藏于家。公配李氏。宗姓。县监坰之女。封贞夫人。后 赠贞敬。有男四。袆甚秀而夭。袽长水道察访。亦蚤没。褍 世子翊卫司洗马。袗刑曹正郎。女二。察访李文英,县监赵稷其婿也。侧室男二初,襜。女一边应篁。内外孙男女又若干人。经世自弱冠。供洒扫于门屏。蒙诱掖甚至。盖古人所谓有罔极之恩者。正郎属以家传。使最其迹。以告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46L 页
于太史氏。义不敢以不逮辞。遂录其大者如右。以备采择。微言细行皆不载。天启七年七月日。具官郑经世谨状。
  [附苍石李埈状末总论]
苍石李公埈状末总论曰。先生神彩精明。如秋空皎月。望之非尘埃中人。承学于家。颖悟绝伦。早岁喜看象山语。既而知其学之出于佛。乃笃信师说。卓然有立。辨之明而守之固。养之裕而得益深。日用之间。主敬穷理之功。少无间断。探索往训。切己深思。常谓圣门之学以思为本。不思则罔。病世之学者就文义上说。不知反求诸心。只作空言解会。虽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其于经训。无不辨析精微。铢分粒剖。豁然睹是理之光明。坦然由斯道之正大。治经之暇。亦肆力于史学。就古人事迹而表出其幽隐者。为观史蠡测。多先儒所未发。至于书法之抑扬。人物之出处。絜其纲而振其目。如把一枰子。权其轻重。其论兵则曰礼乐而已。事得其序之谓礼。物得其和之谓乐。百万之众。分数整齐。非礼而何。万人一心。无间可乘。非乐而何。且谓三代以田赋出兵。今须复府兵。然后兵寓于农。无今日养兵之弊矣。其论治道。则必以明天理淑人心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47H 页
为本。每入对之际。必沐浴斋戒。精白一心。积其诚意。开陈义理。委曲恳恻。凡修己用人之道。存心出治之法。出入经训。论说亹亹。 玉音称赏。屡有望之起敬之叹。一时 眷注非不盛矣。而居宠若惊。以荣为忧。每有除拜。必称官不可虚受。才不堪冒居。控免缕缕。乞寻初服。而 天眷愈厚。既不得退。则其所以展尽素学。恢张治体者。实先生之心。亦先生之事。而不幸遭时不辰。洒血攘袂。奖率三军。知武侯经营四方。如召虎出入内外。条陈利害。事无不言。言必合理。其精神词气。皆足以动一世之听。至于忧人才之不收。而请广进用之路。忧军律之无统。而请申镇管之法。军饷难继则请设屯田。民饥难赈则请讲盐利。立比闾分部伍而号令精明。据险阨设关防而形势壮固。外接天将。内筹军旅。事务轇轕。成败立判。而左酬右应。动中机会。虽飞语中伤。立脚孤危。而卒能屹洪流之柱。旋斗极之枢。先生之学。用于世者只是一二。而其宏纲大用之见于事业者有如此之伟。若使佐王之才。经世之志。得以尽展而无惎间之乘。则将见大猷之治。可跻于古昔。而中兴之业。不止于当世而已也。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47L 页
虑事深远。炳于未然。当辛卯倭书之来。微先生奏闻一议。则当时许阁老之见。无以取信。而丁应泰之谗。适为所中。何望于终始见援乎。至于李舜臣之保障东南。权慄之奏捷幸州。实出于先生之拔擢。而终为中兴首功。方贼兵之逼。李恒福建请内附。而先生力争其不可。及 车驾之西狩。韩准倡说北幸。而先生独言其不便。其他先事而言。无不如合左契。平居端庄凝重。矩矱整整。动静语嘿。自有成法。温而有毅然难犯之象。厉而有薰然可亲之意。对之者非心邪念。自然消沮。其学之所得。未尝轻以语人。故其造诣之深。虽未易窥闯。而当官而行。动止必由乎礼。奉身而退。出处必合乎义。律己之严。制事之正。究其终始。皆不越敬之一字。而于澄心玩理上得力尤多。矜持之熟。涵揉之深。存之为全德。蓄之为弘量。气大而发之于正。才广而用之于厚。事之或近于矫激者。绝意不为。当乙丑空馆之论。不从诸生约束。当己巳攻破故相之论。不同一时之见。如䨓雨作解。草木甲拆。山岳不言。功利自溥。惟欲务持大体。不以一节成名。其在言地。有所论列。辞意忠厚。发于爱君之诚。讦直为耻。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48H 页
不失告君之体。此其平生德业之槩也。门庭如水。绝无宾客往来。时当朝议携贰。能以厚德镇浮。衡尺秉公。玉雪无玷。期以人无滞用。朝不乏才。其所交际。以同德为朋而不为党比。盖将协和朝廷。同济国事。培 宗社之脉。厚荐绅之风。论议之正大。用舍之公平。就所著朋党说及广取人才两劄。可见。而一种浮薄之议。敢逞排摈之计。或讥以过慎。或疑其有党。此特鄙夫嚚童之见耳。奚足与议于君子之道哉。鉴识绝人。郑汝立尝踵门求见。辞以疾。李尔瞻以太学生请撰静庵碑铭。屡要纳拜。终不见。始以辨奸之明而免己丑之祸。终以此见挤于戊戌。其所以见挤者。实先生之幸。而乃世道之不幸也。先生天性笃孝。尝曰。人子一刻忘亲非孝也。宦游时。念定省日旷。倩工画桑乡。出入瞻仰。亲殁。作慎终录,永慕录。敬奉遗体。举足不忘。事君如事亲。一饭不忘。晚节罹谗。虽在废斥。而每称臣罪当死。虽所以语乎子弟者。常欿然有不足之意。无怨尤之见于辞色。或见 睿旨有及于忧民。则揭壁庄诵曰。大哉 王言。凡其发于吟咏者。无非爱君忧国之语。方其病革。闻朝政之失。忧形于色。累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48L 页
日而不解。可见先生忠笃本于至孝。推之而友于兄弟。信于朋友。诚心昭著。各极其道。牧使公尝有病。朝夕扶护。药必先尝而后进。鹤峰金公。道义交也。讲论疑晦。冰解的破。必归于正而后已。尝谓识不足则不可以处大事。才有所局则不可谓之通儒。六艺之文。百家之学。无不兼综博究。归之于约。至于三代制度。与夫行师用兵之法。亦必讲究。极其归趣。其积于中者。皆纯粹而谹博。著于外者。亦精深而缜密。应事接物而其用不穷。历变履险而其守不易。宽大能容物而不见其涯涘。仓卒能应事而不动其声色。岂非诚明之学。实有渊源。直方之行。合于规矩。有万变开阖之功。而无一毫功利之杂也。文辞流出胸襟。初若不经于意。而蔼然道德之言。间出为诗章。冲澹浑成。不事雕镂。其机轴多从陶韦带来。非世之苟为赋咏者比也。雅好山水。所居室西有苍壁临江。直立千仞。因自号曰西厓。每归休。燕坐一室。其自得之趣。盖有人不得而知者。常以仕宦夺志。为平生恨。名其堂曰远志。以见其微意。于外物无嗜好。衣服饮食。但取粗适。不求鲜美。视财利如垢腻。恐近则污人。暮年家食。饘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49H 页
粥不充。而处之泰然。非乐天行素。真知义理之乐者。能至是乎。先生殁。家益落。诸子无住泊之处。其清苦如是。而其时台评之忍为巧诋者。亦独何心。后有小谏之造讪者。疽发口而死。人谓诬善之报也。初。退溪先生见先生曰。天生此人。盖将有为于国。呜呼。先生之所以尽忠于国家者。实不负天之所生之意。奈何有时而无命。卒不能消阴沴而平泰阶。将天之不欲平治人国家耶。抑与夺之柄。非天之所得自专。而一听于气数之自相推荡耶。以先生心事而求之于古。其心有旷百世而同归者矣。陆敬舆秉政贞元之际。仅得回奉天之驾。李伯纪作相建炎之初。未能返南渡之辙。此实国家治乱之所系。岂裴,窦,汪,黄之所得以泥之也。
  [附苍石李埈手记]
又手记曰。壬辰之乱。为都体察使。临阵制变。动合机宜。所著兵要十条,封事数十篇。可见此老胸中有数万甲兵。
壬辰。郑相澈以都体察使出按三道。湖西士人辈在赵重峰宪坐。闻其将至。喜曰。分阃得人。寇乱不足定也。赵曰。季涵性褊无器量。必不能当此任。今日拨乱之才。独有柳西厓耳。盖公之才德。足以服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49L 页
人。故虽平日不相乐者。终不能混其品藻如此。公家居。常嗒然对床。淹精经史。天文地理医书数学。亦无不贯穿该洽。门庭寂然。未尝有杂宾。世俗鄙俚之谈。生产财利之说。绝不闻于耳。非直不出口而已。所居略植松竹。以寄情赏。
公之为治。虽当簿书丛沓之际。不动声气。应辨如流。虽雄藩大府。部下肃静。如入灵祠。事已。拱手端坐。终日不言。随时随处。莫非存养体验之工矣。
公牧尚州时。吏持状请署。公微视之。以扇挥去。吏又进又挥之。吏出而省之。衔下误书姓字。吏惶骇汗出。语同班曰。明府真宰相器也。
公一日溯洄江浒。见子弟六七人方围棋于岩石上。乃却步而回。异日携子弟偶履及其处。笑指其石曰。是石面势平正。合于棋局。宜名以烂柯。子弟等惶恐汗背。
丁酉岁。江陵府贡大龟。 上令大臣议以处之。公在备边司。闻 命即 启曰。欲置之 宗庙则龟策之法无传。欲致敬以祭则鶢鶋之享非礼。不若放之深渊。使自得所之为善也。
公之捐馆也。都民皆罢市巷哭。岭北士人裹足数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50H 页
千里来奠絮酒。其未赴者。赍送赙布。致其款诚。将窆也。寿洞村人请葬其家后。可见德化之入人深也。
  [附鹤峰金先生手记]
鹤峰金先生尝语子弟曰。柳西厓片言只字。皆可为后世宝。寻常往来书札。必皆谨藏。不至散失。
鹤峰又尝语人曰。柳西厓自是全才。 国家有缓急。能任阃外之寄者。非此人不可。
学者有请业于鹤峰者。鹤峰问曰。子见柳西厓乎。对曰未也。鹤峰责之曰。士尚论前贤。虽在千百世之下。尚能感发兴起。恨不得为执鞭。况与之同世同乡。而曾不一见。可谓有好贤之心乎。
  [附晚全洪可臣手记]
晚全洪公可臣手记曰。戊戌。公出城待 命。可臣时牧洪阳。作一书问之。公答曰。一出于世。得丧荣辱。所不得免。但士君子平生行己。只要无愧于心可也。其馀自外至者。于我无加损也。可臣有轻浅疏略之病。每欲学公之温润而不可得。至于今日。抱九原难起之痛。追思平日。金玉之容。有时发于梦寐之间。觉来犹觉兰香蔼然。徒有怅恨而已。
  [附汉阴李德馨手记]
汉阴李相公德馨手记曰。碧蹄之败。提督还平壤。公在东坡为茇幕。督诸将勤哨瞭。达夜不寐。公赤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50L 页
心徇国。断断如一。苟利公家。无贵贱疏远。每以诚相与。少无偏私异同顾念毁誉意。
又曰。公平时为兵判。揣摩军政。毫发无漏。壬癸之后。历观 中朝制兵之要。尤留意于教民。其拟议布置。见诸前后疏劄。皆可考而行也。公计定于中。不避人言。或有非理相加。正色待之。世与公渐相乖隔。而犹不少回曰。自靖以自献。乃吾责也。
  [附申象村钦手记]
申象村钦手记曰。余以郎僚游巨公间久。西厓柳相国当壬辰癸巳。倭寇充斥。 天兵满城之日。羽书旁午。文移动如山积。公以余为疾书。必命余执笔。口呼成文。联篇累牍。迅如风雨。而笔不停写。文不加点。焕然成章。虽咨奏之文亦然。词臣奉 教撰进者。不得有所加损于其间。真奇才也。
  [尹国馨手记]
尹判书国馨手记曰。公寡言笑。平居无戏言戏动。其在玉堂。手不释卷。时或瞑目端坐。虽醉闹在傍。若不闻者然。论议之间。虽明乎善恶之辨。而溢美已甚之言。未尝出诸口。
  [附卢景任手记]
卢校理景任手记曰。先生天分甚高。端庄凝重。温雅谦恭。明敏果决。清苦简约。见人有过。未尝斥言而人自畏惮之。座右书常默最妙四字。日必冠带。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51H 页
敛衽端坐。虽在昏夜幽独之中。未尝见其有惰容。音吐清朗。颜貌皎洁。眼彩炯然如星。其立朝也。正大公平。人莫敢干以私。每入 经席。论难讲解。的确简当。 上辄倾听。律己方严。非但同朝敬惮。 宣庙亦尝曰。每见之。不觉敬服。自少声望蔼蔚。历扬华要。再秉钧轴。两入勋籍。而清约如寒士。朝衣仅一件而已。及卒子。侄辈收衣服袭敛焉。讣至京师。卿宰多设位以哭之。下至吏胥市井辈。亦皆奔走会哭曰。赖公拯济之德。以至今日。争致赙焉。
  [附李晋哲手记]
李通礼晋哲手记曰。西厓柳相公当壬辰之变。备局文书山积。裁决如流。案无留牍。他相仰成而已。一日。唐将揭帖到备局。曲折甚多。方拟草答。忽有人走入局门。气塞不能言。以手叩膺。探视怀中。有告急文字。倭已到稷山云。人皆失色。公略不动。谓兵判李白沙曰。揭帖当答。公可把笔。遂口呼千馀言。无异宿搆。既毕。徐起诣 阙启事。其从容镇物多类此。公以都体察使在岭南时。有一宣传官赍紧急有 旨赴南边。马疲不能行。道遇体府奴牵马者。夺骑以行。奴诉于公。公默然。军官辈愤骂曰。何物宣传官。敢夺体府马乎。公曰。尔言误矣。当此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51L 页
危乱之时。若非有胆气忠于国者。不敢骑吾马矣。遂问其人姓名。不次荐拔云。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附录○教书
  
庚寅八月 日光 国录勋 教书[黄璨]
王若曰。俾予一人。既永有辞于 圣祖。嘉乃丕绩。宜施非常之异恩。式稽彝章。庸举褒典。惟卿风仪酝藉。学问精醇。正色立朝。争指金玉之表。饬躬砥行。早著冰蘖之声。由其赤心而徇公。故膺黄扉之峻擢。噫。 国系久蒙不韪。肆寡人常抱至冤。虽 皇览之孔昭。涤尽百年之瑕垢。而全书之未降。念犹一身之渴饥。玆更沥其卑诚。敢再烦于 宸听。卿于是时。秉词翰于一代。写悃愊之千言。欲得中秘不出之书。以为下邦永世之宝。竟 天心之默感。荷 宝典之毕颁。 九霄之雨露远沾。三韩之彝伦丕叙。非但精神流通于上下。有能格 帝。抑亦文章媲俪乎华夏。足以动人。匪卿之功。其孰致此。肆策卿为光国三等功臣。图形垂后。超一阶爵。其父母妻子。亦超一阶。嫡长世袭。不失其禄。宥及永世。伴傥四人。奴婢七口。丘史二名。田六十结。银二十两。表里一段。内厩马一匹。无子者。甥侄女婿加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52H 页
阶。于戏。刑牲歃血。既要质于鬼神。誓岱盟河。永无替于终始。故玆教示。想宜知悉。(成均馆直讲黄璨行)
丙申九月 日 不允教书[郑经世]
王若曰。呜呼。卿将叶予而休欤。然则其将忘 社稷之忧。而自逸之求欤。卿必不安为此矣。然则其或有大未安于中者。而不能自已欤。抑予待卿之不诚。无以使卿安其位欤。予实无此矣。然则卿之病果深。筋力果衰。果不堪供职务欤。不然则引疾之告。爰为五日而再至欤。予闻卿病以来。为之寝寐不宁。呜呼。卿有大贤之资。而充之以学力。有王佐之才。而将之以血诚。自予承丕丕基。卿常在予左右。以引以翼。以交修不逮。观其正色立朝。行己不回。公以处事。庄以接物。予每望之辄起敬。予惟知卿之深。信卿之笃。故首尾二十馀年。任之不贰。往往虽有谗毁之者。而予未尝一毫疑卿。情好之隆。始终不替。此则予虽不言。卿尚克知之。逮国多难。 庙社播越。控诉 天朝。以亡图存。而其间事机之变动。实有极难酬应者。卿能周旋其际。善为词命。弥缝之使完。扶树之使固。微卿之力。国其蔑有济矣。矧惟今天祸未悔。国步愈艰。 皇威虽畅。贼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52L 页
情难保。而在我自治之道。日以益懈。其可畏可忧奄奄岌岌之形。日以益甚。盖天生卿以为 社稷。而正有需于板荡之日。然犹可求退耶。恐卿未之深思也。顷予多疾。殆不堪机务。欲摄以东宫。盖出于甚不获已。而卿率庶僚。廷争甚恳。条陈国家大计。开说君臣分义。至于涕泗横流。毛发尽白。至诚所感。予不得不为之动。谓与卿协心刻力。以图弘济于艰难。庶几日见遗业之重恢。不意卿遽以疾告也。以卿而退。予谁与为国。呜呼。尽瘁之馀。虽不得无疾。而年龄不至迟暮。职务不至鞅掌。加护善调。尚堪勉强。愿卿谅予意。毋徒以辞退为计。而先为 宗社念。呜呼。义虽君臣。情犹朋友。昔尝以两句告卿。川为舟楫。羹作盐梅。今岂宜一日忘国。尚竭股肱之力。用副倚毗之诚。所辞不允。故玆教示。想宜知悉。(知制 教郑经世行)
甲辰八月 日扈 圣录勋 教书[申渫]
王若曰。忘身徇国。克著弘济之功。报德酬劳。宜举崇奖之典。爰稽云台故事。庸载铁券新盟。惟卿。金玉之精。冰蘖其操。才称王佐。早许稷卨之身。学为儒宗。夙负山斗之望。乃攸服则孝悌忠信。众所推者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53H 页
道德文章。自蜚英于笋班。蔚有声华之藉甚。暨笃棐于棘府。更见功业之裒如。人皆谓汉代仲舒。予则曰宋朝君实。顷遭岛夷之猖獗。据罹国步之播迁。留镇都城。虽阙宗泽之守。周旋词令。必待赵衰之文。孰从我而同归。聊与子而偕作。瞻四方而靡骋。慨百僚之如遗。一马渡江。予未堪乎多难。五蛇从野。卿独奋其孤忠。洒涕泪而登舟。温峤之义气感发。负羁绁以奔命。狐偃之劬劳备尝。乃心益励于始终。此诚宁间于进退。老富指画十三策。誓雪君父之羞。小范胸藏百万兵。身兼将相之责。乃眷韩忠献之总众。俾专萧相国之转漕。汉将之威武丕扬。寔赖馈饷之不绝。周原之冠盖相属。亦由傧接之得宜。矧当国事之抢攘。自任戎务之填委。陶侃之裁决明敏。应之如流。陆贽之奏对恳勤。知无不告。玆协 天兵而克剿。以致王业之重恢。 宗社之获返旧都。伊谁之力。国家之得保今日。惟乃之休。既共患于艰危。敢相背于安乐。鞠躬效一节。诸葛之忠贞式彰。投璧誓群臣。晋文之归赏当急。肆策勋为扈圣功臣二等。图形垂后。超二阶爵。其父母妻子。亦超二阶。无子则甥侄女婿超一阶。嫡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53L 页
长世袭。不失其禄。宥及永世。仍赐伴倘六人。奴婢九口。丘史四名。田八十结。银子七两。表里一段。内厩马一匹。至可领也。于戏。卿固有兴周之绩。予何忘在莒之心。地之察天之明。敢要质于神鬼。山若砺河若带。期勿替于子孙。故玆教示。想宜知悉。(知制 教申渫行)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附录○赐祭文
  
宣祖大王遣礼官赐祭文[赵庭芝]
维万历三十五年岁次丁未六月壬辰朔初八日己亥国王。遣臣礼曹佐郎具寭。 谕祭于卒丰原府院君柳成龙之灵。惟灵。性资端正。天禀粹美。早托贤师。克承善诱。学求渊源。道闻仁义。德业日就。文章馀事。妙龄应选。经世有志。自入泮宫。咸谓佳士。疏黜妖僧。功廓辟异。爰擢桂籍。国有利器。正色秉笔。公非与是。乃升玉堂。学称其职。讲读雍容。论思密勿。临文规诲。引古裨益。经幄十载。人为第一。郎铨不擅。持宪无僻。超跻银台。允其出纳。出守南州。召杜爱洽。按察一面。纠检百僚。恩威抚民。清直倾朝。既登黄阁。又摄冢宰。君德是辅。天工其代。肆予嘉乃。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54H 页
曰笃不忘。昔卿有母。远莫之将。定省久旷。予闷卿心。衣以赠之。聊表予忱。璿源被诬。至冤未雪。予德凉薄。 皇恩罔极。彝伦复正。有光于国。赖卿宣力。盘血共歃。庶及臣邻。期享太平。如何不吊。大患俄生。鲸波汹涌。平陆成江。苍黄西狩。去豳之邦。卿于是时。体察军国。将卒蜂午。答应咸得。 皇威远震。逆夷宵遁。还我故都。益敦蹇蹇。望符加额。朝廷方成。期扫馀烬。鍊我军兵。勤劳已殚。精力俱竭。感时伤肺。忧国病骨。旅馆凄凉。孰治其疾。一日南归。予未及追。田里调閒。勿药可期。跨马北还。予日望之。处江湖忧。卿意虽切。离左右久。予怀难抑。顷以薄物。少摅予情。忽有书报。卿患卫荣。一医才遣。二竖为殃。天不慭遗。善人云亡。秦舂不杵。楚国失龟。抱病闻哀。有泪盈眦。不复见矣。呜呼已而。爰徵旧典。用致菲仪。不亡者存。庶格于玆。(佥知知制 教赵庭芝行)
东宫致祭文[李光胤]
维万历三十五年岁次丁未六月壬辰朔十日辛丑王世子。遣臣侍讲院司书柳恒。致祭于卒丰原府院君柳公之灵。惟灵。山河毓粹。奎璧钟英。风资端秀。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54L 页
玉润金精。气宇清淳。雪白兰薰。雅好经学。覆篑基仁。馀事文章。混浩无垠。妙年折桂。芳声腾达。翱翔翰苑。昵侍讲幄。朝夕论思。夙夜启沃。薇垣焚草。柏府提纲。激浊扬清。羽仪周行。忧分商洛。化宣南路。学道爱人。厥效斯溥。掌礼容台。握铨选部。常带文衡。日事黼黻。玉瓒黄流。清庙宝瑟。官跻台鼎。望重桂石。冰操苦节。有谁俦匹。属值弘乱。百疗窜伏。忘身扈 驾。备尝艰难。只手障川。竟回狂澜。逮返故都。更登黄阁。救时姚崇。尽瘁诸葛。于我储闱。职兼训迪。雍容善导。悉心输翼。佩服嘉言。罔敢失坠。作为依归。庶免罪戾。干戈甫定。公忽去国。十年江湖。一心魏阙。顷记宗功。驲召非一。忧病侵寻。赤舄犹辍。风云绵邈。道里阻碍。徒勤斗仰。未承螟诲。闻婴二竖。载深忧恼。恺悌神扶。惟日默祷。医穷技殚。百身莫赎。苍生失望。士林填咽。天实不吊。予怀曷极。缅思畴昔。有泪盈臆。祇遣宫僚。代陈泂酌。灵其来格。谅我衷曲。(工曹正郎知制 教李光胤行)
正宗大王亲制赐祭文
维岁次甲寅四月初一日。国王遣近侍臣左副承旨李益运。 谕祭于故领议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55H 页
政文忠公柳成龙之灵。煌煌彝鼎。太常则有。铭以记之。曰文忠柳。与彼石鼓。暨厥麟阁。休美齐匹。百世不泐。
宣庙中兴。卿食其当。奔走御侮。在西一方。以筹以韧。尽乃心力。 龙驭载返。鲸波永息。功垂晋乘。名重赵吕。咸诵西厓。农夫红女。世世录后。袭爵佩绂。近阅遗集。筵烛屡跋。最犁然者。城壕方略。是时两孙。金榜联擢。乔木之荫。翰圈骑郎。维星有箕。若接精光。盐梅舟楫。辄起旷想。驰命峤南。予酌卿飨。
纯宗大王遣前承旨赐祭文[李寅弼]
维岁次壬辰四月朔丁丑。国王遣臣庆州府尹郑礼容。 谕祭于故文忠公柳成龙之灵。惟灵。穆陵中兴。庶明盈庭。匹周济济。 圣祖以宁。卿时元辅。功莫与京。荐擢权李。预烛蛮情。既沮夹攻。遂集外攘。戎务旁午。会神聚精。剖断敏确。旁观屏营。 龙驭之返。莫敢或遑。训兵蠲贡。次第更张。式克今休。垂拱仰成。贤师订训。天之所生。自通籍初。誉闻颙卬。经术褆躬。馀事文章。王陈摘谬。道释黜行。华儒聚首。太学观光。玉署柏府。不忘规匡。十事五策。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55L 页
剀切精详。邦礼克正。援史證经。乃尸文坛。复总铨衡。应时而出。靡施不当。体府措画。茂绩尤彰。宜不多让。敬舆于唐。光国扈 圣。并耀旂常。莫污冰蘖。痛彼樊蝇。终南山色。依然长青。回首望美。想像典型。展也宏儒。难一善名。赖有嗣孙。克追家声。畀以中权。益笃思卿。属玆旧壬。曷任怦怦。眷彼花山。岿然旧堂。伻官谕告。侑以豆觞。(弘文馆应教知制 教李寅弼行)
今上遣前承旨赐祭文
维岁次壬辰五月戊午朔二十五日壬午。国王遣近侍臣安东府使金嘉镇。致祭于故议政府领议政丰原府院君文忠公柳成龙之灵。河岳钟灵。真儒有作。伊洛旨诀。陶山衣钵。王佐之才。天人之学。蕴之在躬。仁义道德。发为事业。礼乐兵农。体用大备。轮翼兼工。天生此人。夫岂是偶。遭际 穆陵。明良相遇。汝梅汝楫。为柱为石。大贤之褒。知臣莫若。抗论中朝。尊朱排陆。天下怀襄。只手障溃。再造吾东。又谁是赖。粤在龙蛇。隆极而圮。岛夷犯顺。四郊多垒。身都将相。力赞兴复。不有哲辅。其何能国。历选今古。如卿者鲜。道则人师。言为世宪。醇儒名相。合置一传。于皇 列圣。隔晨兴怀。有题有诔。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56H 页
云章昭回。逮予践阼。敢忘继述。惟卿德业。百世可质。属玆旧甲。旷想弥襟。有事 太庙。镌琰镂金。僾然陟降。我先 哲后。元老冠剑。亦庶左右。庸酬纪常。延赏其后。式遵故典。伻陈觞卣。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附录○[祭文]
  
祭西厓先生文[郑逑]
呜呼哀哉。念昔丁酉之夏。与公相别于洛中。雍容倾倒。无非忧国闷时之语。忽忽如今已为十有一年矣。公在都下。犹时有起居之问。及公南来。音徽渺然。中间仅一往复。以道其怀。落落相望。会合靡由。及我来斯。公已寝疾矣。为趋门墙之外。一宿相问。而不得成握手之诀。一札数行。词恳意至。三复感叹。情不自已。数月之间。虽未尝不以沈痾之剧为忧。而亦未尝不以神明之佑。为之祝矣。孰谓邦国之不幸。乃遽至是哉。四十年相识之契。今而已矣。端重之容。简静之操。精到之见。清修之行。不可得以复睹矣。望公再起。卒究所蕴。使斯民而蒙泽者。实朝野之所共。而竟亦莫遂。宁有徵于苍苍之有信矣乎。殄瘁之悲。岂但为吾私哉。既不登公堂而承晤语之款。而乃拜公筵而冀菲薄之歆。顾瞻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56L 页
悲凉。我心如何。惟公不亡。庶几来听。呜呼哀哉。
又祭文[李好闵]
延陵李好闵。奉使过西厓柳先生之墓。设蕉荔而侑之以辞曰。先生卒后二载。得过寿洞之原。古人云宿草不哭。好闵之生。已过半百。仅见一人。而今不留矣。以见一之幸。怀不再见之悲。安得不哭。而哭且恸也。门阑瓜葛之好。童稚联衾之情。特吾私耳。礼乐经纶之学。文章典雅之才。百世在前。其可更生。而生且不大施。崎岖积弱险难之馀。处古人难处之地。冒今人易猜之势。丹心苦而白发长。布衾青山。萧然而逝。太虚寥廓。其必为庆云为景星。亡能酿泰和于斯世耶。呜呼痛哉。天能生一代之才。生必有为。而不并畀其时。又悭其寿。是其光岳之气。不得无所钟。而大道之行。至治之泽。虽天有不得自由者耶。呜呼痛哉。人之可诬者言。而不可诬者心。罢韨巷哭。是谁使之。而既令巷哭而又不使加额何耶。洛波之清。殆十有馀年矣。书疏犹不隔千里。今经墓下。独不蒙一言见教。呜呼痛哉。离京之日。梦见甚明。赠之琼瑶。是必知我之来而志其喜耳。是知其葬也。亦有挽柩不进之事。益恨范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57H 页
巨卿之晚来耳。昔子文令葬不弊民。今寿洞之民。愿捐山以奉。是则公有子文之心。而民不以子文视公。斯非奇耶。昨过酉谷。荒草离离。独乐之园。今拜大隧。谷风凄凄。下马之陵。一哭相过。万世伊阻。呜呼痛哉。
又祭文[门人郑经世]
呜呼哀哉。精钟河岳。彩应奎璧。夫岂偶然。国摧栋梁。士失蓍龟。又何遽尔。其必为平治而出。胡不与耄期之年。既彼苍之难谌。曷余痛之可已。想仪刑其如在。念平生而兴哀。清明纯粹之资。禀之天赋者盖厚。持养敛藏之效。得之师傅而益深。幼学固欲壮行。明体所以适用。纡 圣眷于帷幄。粤自张敬夫之少年。检药方于丘园。还同陆宣公之晚节。功存 社稷而未尝矜己。谤腾珠犀而不以尤人。身兼天下三达尊。志了人间一大事。苍生望司马之再相。以进退而卜安危。白首抱希文之二忧。处江湖不忘廊庙。苟天心之祚宋。宜耇德之降周。岂知轰寝之霆。竟作彻悬之日。九京已闭。万事成空。畜德徇身。道之将废也命。罢市奔讣。公之所能者天。寔生人之所悲。在英灵其何戚。呜呼哀哉。小子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57L 页
无状。蚤岁抠衣。提耳而面命之。今与二三子为序。觌德而心醉者。盖将数十年于玆。虽学焉而未能。亦仰止而不怠。仁者必寿。道谓有依。哲人其萎。吾将安仿。呜呼哀哉。公昔寝疾。我适远行。忍泪告违。分知幽明之永隔。执手叙诀。视同寒暑之迭迁。丁宁忧国之谟。密勿持身之训。今犹在耳。念之摧心。冀或相乎微衷。庶不坠乎遗嘱。呜呼哀哉。出天孝友。徇国忠义。固将大书不一书。传家清白。瑞世文章。特其馀事非能事。不百年之定论。岂一人之赘言。意中苍壁。吟外暮江。总似当时语句。玉洁精神。渊渟器度。不知何处寻陪。单杯瓣香。一字千涕。凡今之人。莫知我悲。呜呼哀哉。
又祭文[门人李埈]
大道流行。覃及海滨。中遭消剥。化逖言湮。陶翁讲学。儒教彬彬。当时颖拔。公最绝伦。弱龄勇往。膏不退轮。理微必赜。学博而醇。自表究里。勉勉循循。惟义与利。谁主谁宾。真知力践。耐烦吃辛。关开扃钥。径辟荆榛。贯穿丘索。抱负经纶。文不在玆。道积于身。天将降任。利见大人。金门待诏。玉堂赐珍。早擢鼎鼐。方伫陶甄。天衢忽梗。沧海扬尘。七年枕戈。双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58H 页
鬓成银。敬舆之奏。光照星辰。孔明之智。幽赞鬼神。忠结主知。命与时屯。归来鼓琴。大河之漘。家无甔石。径有松筠。心悬皎日。和寡阳春。大智不惑。至坚无磷。乘除有数。休否相因。慨古愤今。志士沾巾。尚谓再起。至治斯臻。鸾凤德衰。龙蛇谶真。骑箕一夕。哭巷三旬。积累之深。造诣之纯。为己之学。济物之仁。今其已矣。典刑曷亲。呜呼哀哉。先生之生。一角祥麟。先生之亡。列宿秋旻。岂其长逝。泉里沈沦。探环异日。为甫及申。或为霖雨。再活穷鳞。或为栋梁。永庇穷民。或为舟楫。弘济迷津。英灵郁结。于是而伸。公昔典选。不才见抡。汰沙而收。生成义均。亦既剪拂。教之谆谆。诚意蔼然。不设畦畛。乙巳趋拜。德宇訚訚。劳我远役。觞酌累巡。前岁之冬。寝疾吟呻。寄书拳拳。属意频频。追惟往事。已隔几晨。一时命途。虽曰邅迍。德门馀庆。锡类振振。式谷似之。庭训是遵。公殁何之。今在紫宸。即远有期。将启灵輴。瓣香荐虔。菲薄式陈。呜呼哀哉。
又祭文[金涌]
猗欤先生。孕灵河岳。玉润其资。兰馨其德。置壶清冰。照水秋月。禀赋既粹。修养又至。函丈溪门。讲劘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58L 页
道义。格致诚正。孝悌忠信。业精而广。行笃而进。英华发外。焕乎其文。清水出莲。春空蔼云。允矣君子。学优而仕。蜚英翰苑。接武言地。凤翥鸾翔。银台玉堂。端容正笏。振肃班行。启沃 王心。黼黻衮职。功光前后。化洽岳牧。陆子章奏。不负所抱。韩公文雅。丕变世道。位极台鼎。望协朝野。庶几赓歌。调赞元化。如何运否。反遭抢攘。鲸波翻陆。莫可堤防。扈从孤危。边塞风霜。愤切兴汉。誓深复唐。义形于色。忠出其性。号诉 皇朝。诚悃独罄。激厉将士。筹画纤悉。至諴回天。虞渊取日。神京克复。 大驾回巡。板荡之世。始识忠臣。一触骇机。嗟哉庙略。曾母投杼。司马归洛。荣辱进退。一心皎洁。彼河之曲。其人如玉。为国蓍龟。为儒领袖。庶几无疾。永享眉寿。岂意一夕。徇身以殁。言念公私。痛贯心骨。冰蘖之操。金玉之相。已矣人世。只劳梦想。眷彼寿洞。山明水清。即远有期。佳城是营。东连石门。北揖鹤峰。叔父有知。魂应往从。奠以菲薄。酹以泂酌。冀一来格。鉴此衷曲。呜呼哀哉。
又祭文[门下金奉祖]
恭惟先生。天挺英材。日新心学。家传忠孝。道溯濂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59H 页
洛。依归有所。益加磨琢。涵养既久。践履斯笃。清修之德。简正之操。馀事文章。卓尔所造。独善非愿。兼济有道。弱冠封疏。功茂辟异。逮登鹏程。志切致治。翱翔翰苑。出入台阁。几岁帷幄。一心启沃。中年奉使。咫尺 皇威。特立彤庭。抗论朝仪。同僚竦叹。礼部兴咨。东湖休暇。 北阙献替。千官矜式。百揆勉励。化隆梅阁。颂腾棠阴。名高乔岳。望重南金。手握文衡。振起颓风。身都将相。用舍惟公。小人所惮。君子攸倚。安危系身。消长由己。 璿源被诬。昭雪国耻。士林遭祸。默夺邪议。诚深赞扬。治拟文明。乾心不吊。大乱俄生。洪流板荡。拯济何人。惟公奋义。誓心扶颠。经营四方。夷险一节。重兴洪伐。孰非公力。苍生无禄。杜宇天津。萧然一室。洛江之滨。规模当世。指南后学。纷纷楚咻。讵损公德。谓公再起。万手加额。天胡遽夺。百身莫赎。高明之学。栋梁之姿。今其已矣。号慕曷追。爱君忠恳。忧国危忱。临终有表。益想公心。鲰生庸陋。获近门墙。钻仰徒勤。学未知方。前冬展谒。诱掖丁宁。曰我先师。海东考亭。斯文未丧。大集虽成。只字尽录。汗漫难读。思将撮要。别纂一帙。申申诲谕。春以为期。言犹在耳。公独何归。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59L 页
道今坠地。天亦难谌。无人黄阁。有泪青衿。日月流迈。襄事已临。谨荐菲薄。用寓衷情。精灵不昧。冀歆微诚。
又祭文[权春兰]
呜呼。天降割于斯文。公之疾卧阅几个月。理何谬于仁寿。公之年止于六十六。有大疑难稽乎蓍龟。痛矣。邦家之无禄。在后学谁为之指南。嗟乎。吾党之不淑。进不得施设其万一。退将复修吾初服。澹玉渊之清静。仰高山而敬止。从容乎礼法之场。涵泳乎名教之地。溯馀波于退溪。寻本源于伊洛。几年栖迟乎丘原。先忧范公之高躅。庶几箪瓢之屡空。不改颜巷之所乐。时颛蒙之请益。几呼寐而对业。鄙吝自消于观感。春风吹动于坐席。叙寒暄于乡曲。言必称乎柏潭。既隧铭之得托。许平生之所谙。属承教于辱复。期后日之丁宁。何台候之失摄。竟此事之不成。承凶讣于一夕。恸五内之如割。呜呼。泰山既颓。吾道益孤。冥行长夜。孰指迷途。花岳苍苍。洛水洋洋。地久天长。德音不忘。来相祖绋。敬酹一觞。呜呼哀哉。
又祭文[尚州宋亮,全湜,李腆,赵光璧,丘山立,河澄,金知复,高悏,赵基远等]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60H 页
惟灵。受天间气。为世宗儒。道传于师。忠著于国。早擢玉荀。晚登铉台。四方所瞻。一人攸倚。冠绅领袖。邦国蓍龟。时升大猷。世遭多难。军国之务。挈以委身。名盛难居。德高必毁。居东赤舄。望北丹衷。二忧范湖。一瓢颜巷。何往不乐。自得者深。美玉精金。不见瑕颣。惟敬与义。曰明曰诚。由粗而精。自本及末。真知实践。推己及人。天若祚东。公庶再起。民蒙至泽。士知所趋。如何一痾。遽至不淑。悲深巷哭。恸切山颓颓。苍生失望。小子何造。呜呼哀哉。才惟王佐。学为儒师。身之荣哀。国以休否。天下之宝。悲岂一人。矧蒙提撕。义均生育。仪音一隔。觌德无凭。道未传心。言犹在耳。呜呼哀哉。公之在世。乔岳大川。公之云亡。列宿天上。惟公之道。毁不加伤。用不尽才。是惟所憾。瓣香来哭。敢奠一觞。昭昭有知。庶歆菲薄。呜呼哀哉。
又祭文[门下金兑]
呜呼痛哉。天挺先生。资禀特异。就有道正。学问纯至。优仕于 朝。百僚仪则。职典天地。宝掌人物。回狂澜倒。济一世溺。勋高 社稷。名重丘山。遭时不造。 国步多艰。鞠躬尽瘁。复禹之绩。方期协策。太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60L 页
平可复。一朝去国。十年居洛。苍生之穷。岂吾道厄。可卷而怀。处困犹亨。萧然一室。究道穷经。用舍由人。行藏听天。江湖迹滞。魏阙心悬。忧能伤肺。一疾沈绵。 特遣御医。赍药来治。神明不佑。砭剂乖宜。山梁忽颓。邦国无禄。礼乐已矣。渊源谁续。讣闻于朝。 命罢朝市。上自公卿。下至胥吏。设位荒墟。奔走悲号。公议所在。人心难诬。两章遗表。 圣批丁宁。千载孔明。一般忠诚。呜呼痛哉。如兑愚蒙。猥忝门生。恩偏子视。谆诲勤恳。抠衣几年。敬承嘉训。学虽昧方。心切佩服。一自寝疾。侍汤于侧。穷峡孤店。不忍远离。或时握手。俯谢致辞。题赠二诗。僭不敢当。恩荣到底。感激何忘。所可痛者。诚未格苍。当其易箦。适会离出。命启手足。趋承莫及。惊号入门。属纩才设。仪容如旧。警咳不闻。绛帐已撤。易以素幡。哭之失声。五内如焚。天不可必。理不可知。瑶琴弦绝。宝匣蛛丝。鳣堂尘暗。立雪何时。佳城已卜。即远期迫。天地有穷。此恸曷极。哭奠一觞。傥赐歆格。呜呼痛哉。
又祭文[门下金允安]
呜呼先生。而止斯耶。先生在世。六十有六岁。少而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61H 页
清明。长而端方。胸中洒落。月霁风光。仁孝友悌。早服家庭之教。诚明敬直。实资师门之得。以如是之资。笃如是之学。终日危坐。俨若泥塑。盖所以涵养本源。为酬酢万变之主也。事君勿欺。志专忠敬。使民如祭。心劳字抚。至于陈见悃诚。奏事明白。封章陈列。辞意剀切。 圣心倾注。至有一德无瑕之褒。则明良际会。实为叔世之所罕觌矣。爰立未几。乱离斯棘。受 命于败军之际。自任以兴复之责。临机应变。不失缓急。及夫 銮舆言旋。故都埋没。内尽安集之方。外建备御之策。收人心于已散。厉士气于既挫。国家之得有今日。其谁之力欤。以先生之才如是德如是功如是。而犹未免众口之谗毁。小人之好议论如是哉。先生自此。杜门空山。未尝言及时事。惟抄陆氏之方。频洒忧时之泪。正大之学。经纶之蕴。卒不能展布其万一。嗟乎。天未欲平治我东国耶。允安出入门下三十有一年。顽愚之质。虽未少变于教育之下。而于先生动静语默。常自敬慕而熟察之者。窃欲效于公明宣矣。数年来。汨没尘埃。远违函丈。区区向往之忱。靡日不悬悬也。前冬拜辞而归。忽闻症候危笃。急使人候问。则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61L 页
有偶尔分手。将成永诀之语。奉读悲忧。不能自已。而所恃者神明而已。呜呼。孰谓其遽承凶讣耶。縻玆薄宦。且有远役。病不得举扶。殁不得执烛。葬不得临穴。永乖山仰之忱。深负子视之恩。缄辞寓哀。泪落悬泉。不亡者存。庶几鉴乎斯文。呜呼哀哉。
又祭文[门下洪玮]
真儒倡道。讲学于陶。有觉其徒。孰得其要。恭惟先生。实传是心。真知力践。造诣精深。才全德尊。世有儒宗。晚复遭遇。契合昭融。启沃 王心。赞襄庶绩。朝有蓍龟。望重乔岳。属值否屯。益效忠勤。弘济艰难。竟扫妖氛。 朝廷方成。丞相已瘁。行止非人。公忽去位。忠竭于国。孝终于亲。公则无憾。乐且忘贫。惟有一念。耿耿君民。几许老臣。仰屋窃叹。疾病乘之。医穷技殚。山梁忽摧。 朝野何望。吾道益孤。后学安仰。清纯之质。和粹之色。高明之见。充养之德。殉身以殁。孰云天意。 圣明震悼。士民涕泗。立命而终。公则以宁。嗟我小生。夙被涵濡。从游半世。几叩昏愚。南溪夜寂。玉渊秋晴。追随杖屦。仰袭芳馨。冰壶水月。造次靡忘。汨没尘埃。梦寐门墙。去岁春暮。往候西洞。诱掖谆至。辞意郑重。临溪侍坐。山日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62H 页
欲倾。何意此夕。永诀平生。先生疾革。义合启足。先生易箦。职当执烛。王事有程。邈在海曲。日祈神佑。忽承凶讣。仪形永隔。奔赴亦后。私恸遗憾。孰如小子。伏哭奉奠。敬陈哀诔。不亡者存。庶几鉴此。呜呼哀哉。
又祭文[张兴孝]
恭惟先生。禀气清淑。水澄镜明。赋质纯粹。玉润金精。夙游溪门。克承诱掖。学有渊源。得寻正脉。德崇业茂。袖领斯文。推其所有。庇民尊君。庶罄所蕴。垂世范俗。志与时违。投迹云林。所养伊何。惟此本心。万理森然。莫窥浅深。事至不凝。事过无迹。望之可畏。亲之可悦。接引后进。为教以身。或抑或扬。各随其人。嗟余昏蒙。亦慕芳尘。不我遐弃。容我谫劣。就正有道。庶将卒业。法言在耳。天夺何速。北斗其陨。小子安仰。泰山其颓。小子安放。薄奠来设。泪迸悬泉。不亡者存。敢告灵筵。
又祭文(癸未迁葬时。)[门下金应祖]
先生之道。日星中天。先生之泽。乔岳大川。渊源退陶。传授愚伏。民彝所同。举国心服。矧玆乡邦。尚有典刑。儿童诵德。草木含馨。顾余稚少。亦登龙门。昏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62L 页
未问业。天遽丧文。秪勤山仰。徒伤白纷。属玆移窕。载启玄宅。想像钦钦。辉光若接。馀芳未沫。九原宁作。兰羞泂酌。一字一血。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附录○[奉安文]
  
屏山书院奉安文[郑经世]
花山毓英。洛水钟精。先生以生。颖悟天全。诗礼家传。迥粹髫年。往从于师。见而知之。有契无疑。庄敬在中。孚尹旁通。步律声宫。正而不迂。艺而不拘。适用之儒。试手经纶。不能于人。学未大伸。卷怀空谷。婆娑初服。爰得我欲。咏月吟风。神会理融。其乐无穷。道之将隳。哲人斯萎。后学何仪。望之山尊。即之春温。心目不谖。眷玆河曲。有俨庠屋。昔所亲卜。杖屦所薰。壁雾潭云。尚带遗芬。于焉妥灵。奠夹两楹。恍觌仪形。庶几来宁。歆我椒馨。牖我昏冥。
常享祝文[郑经世]
学博而要。见彻而实。庄敬之功。表里如一。
南溪书院奉安文[郑经世]
呜呼。天之生贤。夫岂偶然。钟灵毓秀。俾觉于先。栋梁于国。蓍龟于民。不有此人。人曷为人。恭惟先生。间世资质。玉磬悬秋。冰壶贮月。从于退陶。拔萃明颖。一见发叹。许以天挺。学博而要。见彻而实。壮而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63H 页
欲行。筮仕 王室。契遇 先王。鱼水相欢。谋猷启沃。泽及穷鳏。岛夷猖獗。 庙社颠覆。三都沦没。 国不能国。鞠躬尽瘁。于内于外。汉业中兴。繄谁是赖。终罹谗搆。虽尧亦惊。与道为殉。遁于林扃。婆娑初服。乐在忧中。风吟月咏。洒落心胸。有来求道。扣竭两端。即之如玉。望之如山。人方宗仰。天不慭遗。梁木既摧。后生畴依。哲人云亡。 国步迍邅。远迩同悲。吾党甚焉。没世愈久。思德滋深。见之羹墙。寤寐于心。有乐斯丘。昔所徜徉。千秋魂魄。或者不忘。于焉立祠。于以妥灵。岂惟吾党。多士一诚。日吉辰良。笾豆静芳。灵其不昧。降我炉香。
三江书院奉安文[金世濂]
光岳气钟。应时而作。抽关绝学。立定跟脚。真儒大业。庶几礼乐。自古大贤。展布盖薄。得君行道。莫先生若。 邦国再造。斯文有托。永世不谖。星斗山岳。多士所式。院宇是度。涓吉妥灵。肃肃楹欂。骏奔衿佩。象尊龙勺。尚克歆鉴。永世无斁。
道南书院奉安文[李埈]
河岳之气。钟粹于鲜。惟岭之南。最得其全。群哲迭兴。斯道日悬。中遭不淑。时运迍邅。天未丧文。文纯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63L 页
作焉。公于溪上。执贽髫年。贞明在中。英迈无前。功兼博约。理契鱼鸢。律身之正。矩方规圆。立志之笃。夕惕朝乾。千古遐骛。百家旁穿。提要挈领。仰高钻坚。函丈有称。才降于天。正色立朝。乃心永肩。弥纶一世。仪表众贤。鲸鲵喷毒。八路腥膻。不有人杰。孰扶其颠。世济陆沈。忠竭天旋。大惠未究。谗说交谝。卷而怀之。有洛之堧。资乏一甔。乐在千编。以泳以游。风月无边。念我一邦。曾被化宣。睹快灵凤。教洽祥鳣。为学之序。知所后先。黜浮崇雅。迄有赖焉。至高之道。屹屹商巅。难挹之器。汪汪洛渊。今其已矣。亲炙无缘。羹墙之慕。愈久愈绵。尸而祝之。敢忘揭虔。啜食贤祠。群议同然。涓辰妥灵。秩秩豆笾。灵应不昧。歆此吉蠲。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附录○[挽词]
  
挽词[郑逑]
经幄当年第一人。风云际会近无伦。安危至计存邦国。献替吁谟耸搢绅。馆阁清如岩壑士。林泉忧是庙堂身。两篇遗劄输丹悃。感泪应沾 圣主巾。
挽词[李恒福]
此道久沦没。斯人今又亡。精神传简策。糠秕铸虞唐。得丧身何与。行违事益章。无由睹玉立。黄阁日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64H 页
凄凉。
挽词[柳根]
会哭先生卅八春。稠中方识斗南人。渊源有自传心法。表里无瑕绝俗尘。千载风云逢盛际。十年鱼鸟与相亲。西行未见东归日。只是当时已怆神。离别于今一十年。冰壶玉树每依然。用儒作相温公始。忧国如家范老偏。道德文章天所与。勋名清白世难全。读来遗劄长垂泪。遥望南云雪满颠。
挽词[李好闵]
汴中丞相洛中儒。司马平生略一符。元祐佐治斯有绩。靖康当乱可无虞。园开独乐桑榆尽。迹阻重来手额孤。临绝爱 君双表在。布衾零落鹤山隅。
挽词[李德馨]
精金良玉间时才。尚记多艰倚上台。诚迈忠宣留后语。望深君实待重来。命关世道还违意。泽在民心共尽哀。痛哭百年宁复有。岭云迷眼泪难开。
挽词[张显光]
天受师闻奉得贞。一生夷险一吾诚。位经冢相何曾泰。勋被隆封不自荣。在外益深忧国悃。临终犹切爱 君情。清操雅度儿童识。市井输忱岂为名。
挽词[门人郑经世]
金声玉色凤威仪。瑞世英姿世所师。河岳气中生有自。退陶门下见而知。人间已矣无蓍蔡。天上依然见尾箕。唇吻向来何足说。青蝇难办夜光疵。
才称王佐未应惭。殉国诚心帝降监。经济半途穷鬼五。栖迟初服达尊三。只缘大雅难谐俗。岂有 重华不堲谗。临绝一封文字少。解教悲涕满东南。
来往西林二十春。只今于道尚迷津。山颓此日将安仰。河饮平生更莫因。万古和风长隔面。一天明月是传神。縻身宦冗违临穴。惭愧当年筑室人。
挽词[门人李埈]
恭惟箕教阐。今古日星垂。扶植经诸子。流行被裔陲。天将降大任。公又起南维。标格千寻柏。文章五色芝。渊源来有自。时雨化仍施。绝学奖传绪。穷年独下帷。群经味髓。一念谨毫釐。体道诚为本。治心敬是基。壶冰同洒落。盘水益矜持。表里功何阙。钻研力未疲。德为人佩服。行作世宗师。所立嗟如许。斯文信在玆。立言徵有德。古磬本无疵。灿灿明奎璧。铿铿响竹丝。目经书辄诵。心得理皆知。积厚敷宜博。才多望竞推。览辉千仞凤。纳锡九江龟。礼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65H 页
乐河间让。规模稷下卑。琳琅闻至论。霹雳剖群疑。游刃无盘错。驱车历崄巇。以公身出处。惟我 国安危。枯槁须甘霔。疮痍待上医。 宸章舟楫喻。吾道栋梁期。正色趋鹓序。倾朝望羽仪。希音谐大吕。华衮补宗彝。蚤值风云会。偏承雨露滋。酒颁金凿落。袍赐绣葳蕤。视草陪香案。调梅擢鼎司。汪恩深似海。末路本多歧。止足公虽戒。忠良世肯遗。遁思犹果决。厄会遽遭罹。沧海波横溃。鲸鲵毒遍吹。宣公勤奏议。诸葛许驱驰。授钺经寒暑。捐躯等险夷。勋高曾避赏。道大莫容时。众口金犹铄。贞姿玉不缁。云霄终敛翼。衡泌可忘饥。贫欲张休粒。醒何屈歠醨。杜门淹岁月。开卷对轩羲。坠履埋尘久。深衣起洛迟。倾阳难夺性。入地尚缄辞。沥血忧时语。衔恩恋主悲。人间方铸像。天上已乘箕。谊瘁非身弃。回殂寔命衰。障澜留述作。埋树想容姿。宇宙论才尽。贤人与数奇。翻思蒙奖育。何以答隆私。磨甋难成宝。施铅枉饰媸。扶摇真假翼。感激只镌肌。药石承清诲。宫墙得闇窥。典刑今已矣。吾党复何之。学海蠡难测。为山篑竟亏。诸郎皆俊逸。阴骘岂参差。形画巍盟府。名流藉口碑。尚嗟文运否。遽惜哲人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65L 页
萎。阡表铭遗烈。新词定付谁。
挽词[李睟光]
乾坤钟粹气。河岳孕英姿。统绪陶山近。渊源泗水追。文章馀事妙。经济早年期。紫殿通仙籍。丹山睹凤仪。冰声振颓俗。玉色立丹墀。致泽君民志。明良际遇奇。 讲筵隆礼眷。台席费畴咨。国值多艰会。身将只手持。竭诚西狩日。宣力中兴时。利器宜盘错。孤忠一险夷。灰尘扫宫阙。血肉问疮痍。指顾重开否。雍容几献规。孔明齐利钝。中令系安危。剖决无馀务。辛勤不告疲。于时推柱石。与世作蓍龟。化赞宣光美。功羞管晏卑。国威方削弱。庙略乍羁縻。心事青天在。襟怀白日知。寸诚惟为国。浮议奈多歧。付命穷通事。全身进退宜。李纲才去相。宋室欲依谁。直道颜无怍。清风世共师。结情天北极。遗业洛西涯。绿野裴公逸。苍生谢傅思。林泉卧未稳。草土祸仍随。啜粥三霜过。行年六帙衰。精神虽尚爽。疾病已难医。未欲平治也。如何遽至斯。存亡关世运。得失岂人为。夜报中台坼。朝无一老遗。儒林争景慕。时命喜参差。后学将安放。高才不竟施。谆谆临绝笔。字字爱君辞。事业丹青焕。勋名竹帛垂。善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66H 页
人天夺速。幽谷日临迟。士抱山颓恨。民含国瘁悲。仁恩号市巷。遗爱诵童儿。一代身为范。千秋口是碑。天曹曾忝属。德宇幸频窥。滥辱仁言诲。多蒙世分推。中年怀未觌。远讣信兼疑。莫遂帷堂奠。空题䪥露词。平生瞻卓尔。今日怅何之。一掬西风泪。摧伤不是私。
挽词[李廷龟]
相国生南纪。清标映海隅。文章擅宗匠。经术富醇儒。进退身名裕。行休道义俱。丘园终未起。世事益堪吁。
伊昔苍黄际。黄扉属望新。雍容端冕笏。慷慨露精神。事去看忠绩。时危忆荩臣。何须百年定。遗爱在斯民。
挽词[韩浚谦]
登庸当日惬舆论。自是儒宗 圣眷存。学有渊源溯濂洛。治期糠秕铸羲轩。时危正笏中书府。岁晚深衣独乐园。临绝谆谆遗表在。一生心事證乾坤。周家新数中兴期。上相当朝际遇奇。诸葛忠诚忘利钝。陆宣章奏尽箴规。危机衮衮心如石。浮议纷纷鬓已丝。收得桑榆真事业。士林高蹈后人师。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66L 页
挽词[沈喜寿]
峤南从古挺名贤。岳降斯人气禀全。间世聪明推少日。超群器识擅丁年。文章领袖看馀事。性理渊源嗣嫡传。以杞包瓜应有陨。如鱼得水岂无缘。经纶大业跻台座。启沃嘉谟拱 御筵。情若友朋 宸翰在。仰同山斗士论然。谁教海寇干熙洽。奄致 銮旌赋播迁。拨乱宏才时易失。济屯英略力犹绵。羁縻孰把忘雠比。诋斥翻归卖国先。越绩亶由能忍辱。汉儒元自不知权。角巾羸马回私第。义胆忠肝證上天。瞻彼洛园花竹秀。任他郿坞谤姗谝。莱衣暂戏乌啼急。姜被才温雁影偏。陋巷祇承催 召札。脩门辜负会盟砖。新方著处甘收迹。旧学寻来务省愆。涵养功程虽益进。笃恭治化恐难宣。十寒久退微诚切。一饭长思老泪悬。药饵馀龄常闭户。图书至味亦筹边。居暌已载车中鬼。遇遁还封病后笺。加额共惊弦断早。盖棺惟幸玉成专。两登麟阁鸣谦吉。九稔鸿枢秉德坚。箕尾辉煌临下土。蓍龟寂寞去东埏。始终恩礼那容议。存殁哀荣莫与肩。步武苏翁沙谷里。仪刑陶叟陇云巅。师宗又逝伤朝野。清节今亡哭市廛。晚辈愚庸空白发。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67H 页
先生奖拔即青钱。追随兵革襟怀彻。离阔星霜梦想牵。客岁承音芬拥箧。残年题挽笔抛椽。遥持絮酒号千里。愿举篮舆指九泉。殄瘁忧深公案定。昭哉来许史臣编。
挽词[金玏]
已将任穹苍。应把平生谒玉皇。脱洒尘埃冰出壑。精深谟议凤鸣阳。怀忠拨乱勋名著。蕴道投閒佩服香。莫说无人传学诀。从知太史不埋光。
儒门事业继先师。还际艰危失远期。至泽及人民庶服。精忠在国鬼神知。应将绝学传于载。岂但清名耸一时。毕竟开衾皆得正。欲成哀唱更无辞。
挽词[许筬]
冰蘖襟怀玉雪神。才堪王佐志经纶。声名往日空馀子。事业清朝见大臣。千仞览辉期瑞凤。百年反袂泣穷麟。新摧天柱同然恸。不尽羊昙醉后春。
挽词[门下李腆]
妙诀当年独得真。几从溪上问为仁。岩廊欲试关闽学。丘壑终收稷契身。千古大名留宇宙。一封遗表灿星辰。英灵不散还光岳。愿为邦家再降申。
挽词[全湜]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567L 页
玉渊收彩鹤山枯。淑气初钟间世儒。积学几年寻坠绪。孤忠晚节展吁谟。经纶盛业扶颓运。恬退高风立懒夫。斯道已南仁不寿。皇天未欲启吾徒。
挽词[门人金允安]
得师当日早抠衣。教育磋磨颖悟资。冰玉贮藏秋月色。凤凰飞下碧梧枝。存心修己由诚敬。事主临民自孝慈。伊尹志兼颜子学。苍生无禄竟何为。
挽词[申湜]
金精玉润挺英姿。凤翥鸾翔瑞一时。间气定知生不偶。清朝还恨数多奇。官居鼎鼐身寒士。道合经纶德老师。箕尾收神何太遽。为斯文恸又吾私。
挽词[申渫]
间世贤人出。匡时相业隆。誓心如皎日。忧国證苍穹。进退皆关运。艰危独有功。临终遗表在。千载识精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