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x 页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书
书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1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14H.gif)
人来辱书。就审税驾佳胜。日有会文讲道之乐。令人叹慕。有往从无由之恨耳。示喻云云。莫非格言。施之于仆。尤为对病之药。非君子爱人之厚。何以及此。幸甚。敢不策励驽钝。以副盛意。但以不定之力。驰骤于至危至动之中。日间虽欲自勉。而如抟沙土以障江河。随手散失。不可如何。深可闷悼。禅学之戒甚切。然江西异学。老先生固已十分痛辟。儒家世守。今不待辨说而明。至如心神上所得长处。自不可掩。前贤亦取之矣。庸何伤哉。夫学问思辨省察克治。固是急务。若于心地间。无培养涵蓄之力。则亦何所凭据哉。寻常与朋友论学。其说如此。朋友之间。亦不察仆本意。每以禅学诋之。常以为笑。不料来喻。又如此云云也。然自此当痛省之耳。槐院谬例。一举荡涤。今榜已行相揖礼。此因君有是事。是知贤者进退。俱有所管。可慰。校禄。尊意甚切。只恐子精诸公。拘于俗例。终不敢从。早晚当力言之。顷日又拟玉堂正字。恐东冈不终为高卧之地耳。道可处。便遽不作书。烦为致意。
与李公励(元翼)
秋气已深。伏惟台候动静万重。此间亦苦待台旆言旋。屡请于军门。而以其处需才方急不许。其意则然矣。但科道将近。凡百忧虞。病生独留。四顾惘然。不知所措也。令旗之下。诸将不容不尽其力。未知朝夕得闻廓清之音否乎。先攻倭桥。移兵向晋,泗。此乃前日已讲之论。似闻军门因台帖快从云。事可有济。尤慰尤慰。闻台家之仆持战马下去。此乃男子事。跛蹩之人。徒切羡慕。千万勉力。以扶时事。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1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14L.gif)
南望悬情。谨承令书。慰仰。天寒岁暮。伏惟令候万重。即今留镇何所。凡百慕想。生病势日剧。已到十分澌败。自怪不死何由也。加以肩负未弭。而老母居近贼。公私狼狈。罔极柰何。意南方之事。已有头绪。不知尚尔如此。则贼来将何以御之耶。今日之策。不过于择地设险。聚军储粮。为死守计。俟贼气乏。以轻兵钞击。所谓羌胡易以计破。难用兵碎。若此计未成。而浪角于一战。将瓦解不可收拾矣。危哉危哉。前日备边司公事。欲防湖南。当防庆尚右道。欲防右道。当守洛江。此实要紧语。不可汎观也。南原最为湖南门户。府使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1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15H.gif)
答李孝彦(好闵○癸卯)
再昨奴还。得数日前下书。如亲奉音款。不知千里为远。喻为豚犬图昌乐阙。盛念及此。哀感实深。但有不便数段。托比安人急报请止。哀乃罪人。食槁饮泉。苟延性命。亦系 大恩。岂敢望 朝廷收录子息。往日下示中不吹齑三字。至今不敢忘。此事今出于令言。则其惧尤甚。时时念及前日事。尚令人心悸。今何遽云险途已尽耶。且渠意本不欲。难可强劝。幸而得之。不出谢与既谢旋弃。俱属未妥。而引惹外间唇舌。无益而有伤。望须细入思量。千万停止。万一虽已发言。而更须费力止之。
答李孝彦(甲辰)
李甥传致初九日令书。具悉慰甚。久旱。得一日雨颇洽。农民稍有生意。未审其处亦如何。侄灸后益羸。然无名言疾痛处。只精神如坐雾中。亦常事。柰何。看此气力。虽秋难动。前头会盟。已定不赴。但不知事势如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1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15L.gif)
答李孝彦
复职命下后无端不谢。恐罪戾益重。不得已冒昧上章请致仕。今几一月。未闻发落。日夜惶惧而已。别纸所示。此间聋瞽之甚。全未有闻。假使不如此。罪废之馀。身病到骨。一步岂有出门之理。但触藩之势。维谷日甚。万一若得此请。则庶可瞑目待尽矣。文集早出事。令示极当。鄙意亦然。而溪上诸人。苦未解事。曾已苦口。而都不念听。以至于此。今亦闻诸生方欲锐意争辨。其为可虑。何可胜言。柰何柰何。
与李孝彦
积潦跨月。平陆成江。但有停云之思。伏惟台候动静万福。前月因便呈复状。未知无浮沈否。生衰病之外。无他可言。近出洞。还寻旧栖。惫卧未即入山。盖以素患痔肿。吐血虚汗。连续挟发无间。以此气力益羸。常卧少起。侧闻今秋将有功臣宴。恐又有循例宣 召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1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16H.gif)
答具景瑞(凤龄)
示喻缕缕。深悉盛意。敢不奉以周旋。只言未易知。理未易精。天下事未易言。以自家昏昧见识。当此纷纷。举足伸喙。动成悔吝。况敢望有丝毫之补乎。且朋友之见。虽未必有私心。而轻重秤停之际。不能无差。将来扶倾补破之责。未知分付谁手。惟望燕居深念。起为时用。救得一半耳。观近日廷中之议。皆以和平为主。而 圣明照临于上。若得与二三同志协心。使咸酸不至相远。则时事犹可望也。第古人所谓人心不似我心。做时不似说时者。为可慨然耳。
答郑子精(琢)
伏惟台候万福。缠病瑟缩。久违台范。即承来喻。如得奉拜。感慰兼极。古之大臣当国。岂敢以人言为惮。如忠武候之才。犹以勤攻阙失。望于人。况其下者乎。生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1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16L.gif)
答郑子精
铄骨销金之际。台问屡下。感叹何极。只是铭在肺腑而已。但审台候少违。仰虑。生病未即死。逢此节拍。自量平生。虽甚无状。而区区一念。未尝不在于殉国。今忽得此。天也柰何。闻时议甚急。不但流窜而已。万事任之。只以不得一见老母为痛耳。岭南之论。有由然矣。往在己丑之时。生尝一疏言李敬中先见之事。当时生意只欲救护一边士类。使不至于同被糜烂。今闻此疏为祸首云。亦非意料之所及也。事势如此。一拜难期。只望台候保重而已。
与郑子精
不意传闻 国变至此。痛哭罔极。谨问夏秋来。台候起居万福。相望不远之地。非不欲时时奉候动静。以慰瞻慕之怀。而病废人事。势难如意。寻常愧叹。就禀生方在罪废之中。今此 国恤。固无伸情之路。尝见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1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17H.gif)
答郑子精
伏承台翰。仰感仰感。阳生之节。想惟茂膺万福。生羸病日深。而老母今年。衰惫异于前时。卧起须人。以此忧惧度日。心不能一刻少安也。给牒之 命又下。无状愚臣。罪戾山积。而终始 圣恩。至于如此。但觉感泪沾衣。 大行葬期不定。传闻李知事丰壤墓山。已发先世八藏。而缘有水气。更停 国用云。昨又得道路之言。改卜于 健元陵山中。期在岁前云。亦未知信否也。 大事迁延。内外群情。岂胜惶闷。自古国事。当以义理为主。而参用术家。若专用异术。而利害祸福之说。辐辏眩乱。则其势必至于是。此虽非远外罪废之臣所当言。而切不胜仰屋之叹也。卒哭变除之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1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17L.gif)
答郑子精
屡蒙台问。感仰曷喻。但审台候颇不安节。岂秋暑时令所使。不胜慕虑之至。此间望仁里。只是莽苍之近。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1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18H.gif)
别纸
礼文所谓大中小祀。似指公家之祭。然士大夫私祭。亦当以此而推之。则卒哭前。一切停止无疑。而亦有不得尽然者。鄙家今月十三日。乃先人讳日。不忍虚过。未免略设素馔而哭之。时祀则乃祭之盛者。故将不敢举。未知如何。此一段有溪先生所论。故并录上。以备参考。 殿下服制未详。似当为杖期。而又不知与私家之礼同否如何也。以五礼仪若内丧在先。则 殿下服尽后行祭之语观之。则服尽。似当在卒哭之前。如何进笺陈慰。该曹文移。必能举论。姑以鄙见料之。大监方在大臣之位。又与致仕官有异。似当有节次。而亦未敢定其如何也。笠色。但言用白而无布裹之文。然帽笠不容异色。以布裹帽者。亦以布裹笠无疑矣。生前亦有疑仰禀。既而更思之。则国法既云前衔三品以下白笠云云。三品前衔犹用白。则无职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1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18L.gif)
答郑子精
古礼。期丧绝于诸侯。非故绝之也。自伯叔父兄弟以下。皆下就臣列。不敢以族属叙。故自不得不绝。然所绝者旁期耳。至于尊同之期。正统之期。不降。礼文之意。可谓明备矣。我 国家礼颇仿于古。不用汉唐以来易月之规。伦纪之厚。实在于此。今于 国母之丧。独以三十日为限。而以为服尽。诚未知何据。国俗缌七日小功十五日大功二十日期三十日者。乃士夫间假宁格也。非服制。而五礼仪果执此为说。则既非三代之礼。又非易月之规。可谓进退失据。不成模样矣。此间亦偶得朝报而见之。初丧节目。多有不可知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1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19H.gif)
答郑子精
三阳回泰。万品维新。伏惟台候茂膺多福。不胜慰贺之至。大监蔚然为一国元老。悬车养高。德义范世。远迩所共瞻仰。即日天休滋至。益膺无疆之庆。甚盛甚盛。鄙生者草土残骸。罪戾馀喘。虽苟活朝暮间。岂有人世之意。往时身无职名。稍得自安于田亩。自复职 命下。日觉处身难便。忧惧不知所出。柰何柰何。
与权彦晦(春兰○癸卯)
下询祥服事。鄙见于此。亦疑而未定。以一家曾行者言之。笠用白色。衣用白色团领。带用木绵绦儿。独网巾黑白。忘未记忆。近日侄子等所着。乃黑色。未知于礼如何也。以古礼言之。则间传云素缟麻衣。杂记祥而缟。又曰。朝服注云缁衣素裳缟冠。以此观之。则衣用缁色。裳用素。冠用缟。其制则虽不言。而似当因丧服之制。特变其色耳。今祥以前。冠衰裳皆用古制。祥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1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19L.gif)
答权彦晦
示喻祥冠用白。不记某年。有申宰相点。于 经席建言。下礼曹。遂为遵行之制。当时识礼如奇明彦诸公。皆以申说为未合礼。然而未闻改定。非稣斋创始为之也。以理言之。用白用黑。同为非礼。古人祥祭。卜日为之。家礼用忌日。既忌日则在平时。犹当黪巾素服。况于丧未终而用黑可乎。以此言之。宁用 国家所定。庶不悖于从时之宜也。如何如何。
别纸
虽曰置练服。而其下但云以练服为冠。似不过以练服之布为冠而已。大抵练制。先儒所论。亦多异同。今既不得尽从古礼。则一以朱子所定为准。庶免汰哉之讥。有何不可。但孤哀则在前丧。与家兄所行既如此。今不欲独变。亦欲因前日所行而为之。未知果合于礼也。檀弓所谓不可变者。意指仍旧用生而云然也。金翰林练布为衰。虽未知何据。意从琼山丘氏说耳。若杨氏练服图所论。则虽引横渠之说。而以为与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20H.gif)
答权彦晦
下询诸条。仓卒不能毕具。谨以臆见奉复。而其思索未到者阙之。惶恐惶恐。
别纸
祥服
缟素之为生为熟。未可知。练冠既用灰治者。详独用生。尤不可臆说。仪礼图缟冠玄武。子姓之冠。注云玄吉而缟凶。以此观之。亦可知冠用缟而以素缘之耳。祭时所服则杂记已云主人着朝服。缁衣素裳。其冠则缟冠。又曰。既祥。虽不当缟者。必缟然后反服。注。反服者。大祥后素缟麻衣之服。古制虽不可详。大抵祥时冠则用缟。衣则用缁衣朝服素裳。既祥后冠则仍缟。变朝服缁衣素裳而着麻衣也。
禫服
见于仪礼图。禫祭所服玄衣黄裳。既祭所服禫服朝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20L.gif)
与权彦晦
伏想祥祭日迫。孝思罔极。因念吾辈。俱以衰年。逢天大祸。常恐不能胜丧。以犯圣人之戒。仅得支延。以终大事。岂非一幸。伏乞更加节抑。以慰恋慕之怀。前日哀书之至。适值午热甚。心眼俱昏。率尔奉答。其后每朝气稍清。出而读之。乃知前日所报者。疏谬之甚。只此事。可知孤哀神精荒乱。无复人样耳。惭惧无已。近再见杂记有司麻衣。注云白布深衣。可为一据。盖祭则用朝服。既毕则白布深衣以居。只缟之为黑经白纬。终不可知。古书凡言缟者。皆白色。如汉人缟素三军。何有于黑经白纬。杂记又云葬时史练冠。注云缟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21H.gif)
答琴夹之(应夹○乙酉)
示喻改题事。以礼言之。则祭不可一日而无主之者。以 国典言之。则长子无后。次子继绪。据此断之。则似难坐待未生之儿为传统之计也。但逢原内子尚在。今俗冢妇在。则亦有仍主祭祀之家。虽非礼法之正。亦或有之。而精丈之言。无乃据是欤。然此事甚重。非外人仓卒所定。伏望更与诸丈商量。参以一家事势以定。何如。北客蒙 宥。朝野之幸也。月川丈何在。安否如何。适昏倦未能作书。如见烦为致意。
答琴埙之(应埙)
谨承辱问。感感。示喻跋文事。责譬甚切。令人汗背。此不过寂寥数行文字。鄙人岂敢惮劳而不为。亦岂靳惜而不出耶。所以迟徊至今而不得承教者。有意存焉。盖非徒自量甚审。亦恐上累于师门耳。传世之文。其事不轻。诸公既为先师。无所不尽其心。而于此一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21L.gif)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22H.gif)
答琴闻远(兰秀○戊戌)
去岁南归。往来于凤城近地。非不欲一造溪院。以访旧日游迹。兼与诸公一叙。而戎马悤悤。归程又被严旨。无须臾之间。怅望未遂而来。寻常愧叹。但切悬情。今儿子之来。忽奉辱翰。如得奉晤。感慰兼极。生以菲才琐力。当此危难之际。久冒非据。不自引退。遂致人鬼交怒。谤毁铄骨。今方屏伏郊外。以俟诛谴之命。惭负公私。有累师门。柰何柰何。无缘相遇。一道此怀。惟此一书。便为永诀耳。月川丈亦当一书相问。而区区鄙意。似未见悉于前日。故今亦惭愧不敢。望须传告此意何如。羁危道中。灯下草复。言不悉意。
与金昌远
前者得见君谈话。令人意思开爽。盖今世无向学人。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22L.gif)
答金昌远
承喻幸甚。所论为学之意。亦甚的实。吾辈平生行己。正坐无诚意。若存若亡。表里不一。故毕竟所见不为吾有。而为空疏无用之物。深愿左右之勉之也。但一段实理凝聚在方寸之云者。语意未莹。依旧光明闪烁者为之祟也。盖理本无形。惟敬而循其所当然之理。动静专一而心不外驰。则自有所至。非如异端聚弄精神于冥默窣窣之中。满然若怀孕之妇也。深望濯去旧见。一味潜心于四书中。以收豁然之效。幸甚。
答金昌远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23H.gif)
答金昌远
令候又不适云。何以如此耶。吾辈脱身在外。亦是天放。可以随分饮啄。打乖度日。而又为造物小儿所苦。何耶。详病录。皆是曲生为祟。何不痛断。而犹复破戒。何耶。极可叹也。西音更未来。如仆者勿论如何。姓名每出于章中。未知有何故也。昨日始出玉渊。今年新竹太盛。清气满林。诚使耳边无外间喧闹。则天公饷我晚境。非偶然也。他姑一笑而已。林下怪论。可意会世衰道微。邪诐交作。十馀年前。风俗犹不至此。不知运气使然耶。周王之游。未知适意否。往年金士纯往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23L.gif)
答金昌远
承惠札。极慰孤寂。示两纸。亦曾见之。其后消息又来。两司但以定国是一劄。首台出东湖云。几上之鱼。宁复畏刃。默坐待天而已。山谷云归来兮逍遥。西江波浪何时平。晦翁云可泣鬼神。然此则犹是逍遥景象。难同此日事也。亦柰何。
答金昌远
投簪之计。不妨少迟。观势处之也。此间粗保。昨日往玉渊一宿。江月清甚。菊花满庭。亦自不恶。恨心源未甚净涤尔。来诗谨悉。三复起怀。今日所当为事。惟当杜门却扫。使形迹昧昧。为第一义。而往往颇为外人来闹。戒力不固。始知古人土室十五年。惟此一段事。亦难及耳。碣文之托。盛意勤至若此。岂敢有辞。但终恐不合于事尔。行当细量更告耳。
答金昌远
天恩又下。感激之馀。惶恐亦深。窃伏惟念。 圣意非以迷臣为无罪也。特以当初行遣太重。而岁月已久。故许复官衔。使与罢散者一般而已。恐非有他也。初闻此奇。夜坐有诗云。竹窗寒雪夜萧萧。千里枫宸梦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24H.gif)
答金昌远
凌晨得书。烦襟甚涤。仆气力萎薾。如不可支吾。冷汗如泻。眼昏益甚。种种衰候日见。柰何。欲问药于成君。今闻此人又将不在林下。落莫甚矣。可叹。自十馀年来。朋侪凋尽。耳边绝不闻道义之谈。近奉来示。三发我矣。令人感叹。仆于此事。不敢忘诸心。而至今无寸分真得。往往堕落坑堑中。然其眼前路脉。日益了了。以此静观。千圣相传宗旨。如一绳贯珠耳。秋清病间。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24L.gif)
答金昌远
雨中书来。同一苏涤耳。鄙病别无疾痛之处。但苦衰惫。而精神恍然。亦暮境常候。何怪。以此数日间。卧不能起动耳。邹书得味。自可以轻万钟而蔑千驷。平生非不知此意。而只功夫未熟。至今若存若亡。可叹可叹。朴君岂无一见之愿。但闻人来吊有丧者。未闻有丧者倒求人来吊。恐此人。于此礼未讲耳。
答金昌远
一晤深释烦熇。别来茅塞依前。方欲伻候。而海山适到。慰甚。清诗咀嚼。令林下风气满襟。近久废作诗。姑未和送。年前十月廿九日夜。思大学格物说。似有悟处。晨起漫书十绝。无可示处。今录奉求正。幸一见再见。篇篇略加雌黄。以起钝滞之意。数十年来。汨没甚矣。近尘事稍暇。可寻觅讲究。以为暮境之乐。而平生言之于口空多。而体之于身扫如。以此自愧。绝口不谈久矣。然不可终隐于知己之际尔。末篇云云人心道心固皆心。其知此为人。知此为道者。何物耶。此物不昧。精一之功在是。比来此意思颇益了了。无乃有悟耶。拙藁行当奉呈。前来令册一本还上。题作秋虫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25H.gif)
答金昌远
承示缕缕。又可当一拜也。戒酒之言。亦甚恳切。尤以敬叹。尝读论语惟酒无量。初甚可骇。以不及乱三字继之。即中流砥柱。然则酒非不美。惟其流而不返为可戒。要当浃洽而已。不可使志气有乱。孤平生爱令公至深。每恐其或过而至于有伤也。渊明诗以饮酒不得足为恨。此老乃寓兴于此。而惟其贫。故有不足之叹。以今思之。贫之一字。乃是渊明益友。城府中应接多。终非刚制之场。江上茅栋若成。则百事皆好。故自闻此语。尤欲速成之也。
答金昌远
今献汇言。为未见。故求来。来则两眼方困重雾。而字如蝇头。未免阁在床上。惟坐想老大百无益之语而起叹耳。承示。全帙付上。大槩此书乃是散漫杂记。其于一代人物贤否。俗化美恶。政治得失。无甚发明。不好看。其中如李文达尝以为本朝名相于忠悯之死。此人有力云。为之抚心失图。其果然乎。人固未易知也。陈白沙亦遭讥评。此亦大议论。未敢定如何也。后日愿下一语。山林日长。所望日有新得。门外纷纷。且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25L.gif)
答金昌远
奉书甚释哀恋。北拟良足骇惧。近见吾辈人或居众争之地。私心固甚忧之。许亚诸人不知可惧。而颇以易心处之。宜其激之而反甚之也。此后继起爻象。尤不可知。亦柰何。只当顺受耳。承有结茅江上之计。甚善甚善。府中喧烦。终非久处之地。若成此计。诗所谓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者。此外万事。都付诸江声外。东坡诗有世事江声外。吾生幸得休。寻常爱此语。敢为公诵之尔。孤哀尚存喘息。日间闭户默处。终日置心于脐腹间。苦未凝聚。但他无用心处。姑以此度日耳。
答金昌远
来卜河上之计。幸勿中辍。晚年得一区水竹安稳处。读书养性。自可安外慕而送馀年。世上纷纷。何足累吾灵台耶。孤哀平生未曾读易。近因儿辈来问一二处。虽神精迷塞。百不了一。而往往思索所及。不知千古之为远。因切自叹天之赋我不甚薄。而六十年狂走声利场。毕竟关自家何事。今虽已晚。赖天之灵。假得数年。以究此大事。正亦不能无望助于高明尔。止酒之戒。出于奉爱之切。荷俯采幸甚。圣人于此一事。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26H.gif)
答金昌远
世事不须更谈。但时危若此。而人谋日至此极。宁不痛心。年谱为静中之玩甚善。何止执热者之濯清风也。世之尊慕先生者甚少。而知先生之道者尤鲜。鄙拙又何敢模写一斑也。当时辞不得已。勉为此编。寻常不自是。然于先生高致廉退之节。与夫望道未见之志。亦颇有形容近似处。此可与识者道。难与俗人言。示腐鼠云云。真善喻也。办得此心。万钟秋毫。何足道哉。其间如有改定处。望逐条详示。以幸后学。
答金昌远
下示先录净本。谨再拜奉留。近于暇时。出前来本。读一二过。益知盛德至行。超今迈古。不觉敛衽钦叹。此宜得当世大手。以为传后不朽之文。此昧昧劣劣者又何敢焉。以此益惭益惧。不知仰答之辞。前本依戒奉还耳。五峰事甚可关念。看其形样。正类触藩之势。此外多少之虑。何可尽言。天虽高而不敢不跼。正是谓也。善窠不提起。甚善。从今作相忘江湖底状。使管得数年北窗风气。则宁非天幸耶。李埈妄发于进读之际。亦恐累及池鱼。尤恐尤恐。此辈从山野。全不知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26L.gif)
答金昌远
韩益之又出湖南。令人叹息。他姑勿论。年年独贤。气力亦甚可忧。彼偃息讽议而已者。几何人耶。思之使人怀抱不佳也。世事如云。翻覆万端。此后事又未可卜也。如令公。进退之际。绰有馀裕。訾吝不及。假使长守道阳松竹。亦甚超然。可羡可羡。近日看何书。意思如何。必有新得。望须示及。以拨昏耄之思。幸甚。閒居无事时。若从事于治心养性之业。以此度日。则世间许多纷纷者。自不能累吾之灵台。而亦不知老之将至矣。平生每知此意。而若存若亡。至今白发满头。然其贫苦饥寒。不能以大挠者。只赖此把柄在手耳。儿辈忧患中。失学已久。劝令每往来门下。质疑请益。幸推爱我之意。施及此辈。勿使终迷。如何。
答郑景任(甲午)
示意谨悉。绣衣之启。时未得见。以通和乐天等语观之。则果为可骇。天理人欲。同行异情。如使在我复雠雪耻之诚坚定于内。而待时以发。则虽如句践之所为。不害为与时消息。而吾之所以自信者。自可对越神明而无愧。不然而欲出于偷生释怨之计。则虽日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27H.gif)
答郑景任(己亥)
生自道心前月十七抵河上。虽无名言之病。转觉衰惫。一卧经十馀日未能出户。昨始暂往精舍。逍遥半日而回。水渌山青。松竹成阴。亦自不恶。但恨在己颓惰已甚。意思荒废。无以振起。所谓君子之弃。小人之归。良自悼耳。且有所戒。一切不敢应接。其间或有同志来过。亦不得披对。昨李叔平见访空回。畏人默坐成痴钝。非虚语也。近日汹汹日甚。而此间为之耳目者甚多。土室复壁中度日。乃其时宜。往在深山中。应接甚自省力。到此颇烦。未免挠意耳。闻花庄甚佳。六七将返旧里云。然否。亦必有此挠。千万保重。时因往来。连寄好音。亦可以当一面也。
答郑景任(甲辰)
辱惠书。读来清风飒然。良慰昏昏。生万状依前。只觉衰劣日日深。眼力苦短。既不得看文字。时时惟欲收拾散乱心神。又苦不能继续。古人云四五十人。虽有所为。如下山之日。奄奄不可复进。况此六十三岁翁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27L.gif)
答郑景任
恋中一书。感慰倍常。顷者山阳金生过此。略言道况甚迪。下帷之暇。时有曳杖沿溪之乐。令人欲往从而不可得耳。生衰病日甚。自量精神气力。夏不如春。秋不如夏。平日寻行数墨之功。亦为眼霿所妨废。既无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28H.gif)
答郑景任
间阔换岁。春且半矣。中间因江陵家丧事。或有往来人。每欲凭候动静。昏霿懒废。未先一字之问。忽奉来书。三复以还。苏慰倍万。此间衰病转深。羸卧穷山。无复有可言者。所谓君子之弃而小人之归。自悼而已。柰何。平生知旧。零落殆尽。江陵又至于此。可痛。其家曾求圹文。劝令转求于左右。未知已许否。早晚若脱稿。幸一辱示。亡子志亦蒙厚诺。幸甚。而以无情绪。尚未草出。行当奉禀。并乞矜赐。以终大惠也。南溪行。计已久。念其处无一间屋可避风雨。亦缘衰乏难于起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28L.gif)
尝见先生往复愚谷书。其论难义理。有非他人所得闻者。而当愚谷无妄被逮之日。尽归散失。今之所存。才什之一。可胜惜哉。门人李埈谨书。
答韩益之(浚谦)
远郊。每承厚讯。感仰。但恐不入时宜耳。昨村野间传说三路不利。所望惟此一着。而事至于此。拊膺失图。不知天意如何。而种种至此耶。生罪重罚轻。且去留亦难任意。玆以为挠。此处距都颇近。踪迹亦不自安。欲移住杨根大滩里远族所居处。并取家属。使之过冬。而自已因南归。一见老母。然后任作岭海之行。而 罢命未下。不知所处。未免少留。明间为呈辞。请解本兼职名。又将经过十馀日子。节节狼狈矣。柰何。从前历阅世变。始之虽不至此。而末杪渐渐加紧。况于此时景象。大段紧急。流辈尽在范围中。前头事岂但已耶。骊行不可已乎。虽为之。切勿枉顾。以待风色少定。不然。有同载祸相饷也。中路兵败退时。岭伯不与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29H.gif)
与韩益之(己亥)
传闻令行过岭。瞻慕实深。即因官人闻旋节欲枉顾。尤以感慰。风色日急。且自以罪戾之身。宜闭门塞窦。以俟 严谴。正不当抗颜面接宾客。以重不测之罪。故近日勿论亲疏。一切不敢出待。已为成例。况令行于到界之初。尤不当先辱。以重唇舌。彼此俱似不稳。此间为耳目者亦甚多。不可不虑。若时事少妥。后日不患无奉晤之期。千万量察停止。幸甚。古人土室复壁。以避时祸。此亦一种道理也。如何如何。日边消息。不敢烦问。第欲知大槩。幸示一二。
答韩益之(己亥)
两书俱承。足当一拜。功彦又作永兴。岭海迢迢。更远数百千里。令人怅然。明日之拜。如痒待搔。但近已一切却扫。欲与世相绝。一接一否。为祸滋甚。年前东郊一晤。已腾于颊舌云。何苦而更触其锋耶。
答韩益之
承专人寄问。因得细询动履之详。苏慰曷喻。生奉亲粗遣。贫病之外。无复他忧。第衰朽已极。眼昏不能看书。足劣懒于窥园。古人云少年真可喜。老大百无益。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29L.gif)
答徐克夫
书到慰怀何量。此间奉老粗遣。日间虽不废书册。止为遮眼止睡之资。岂有可言之功耶。吾辈之名为学者。真是可笑。偶看方外书。有百刻之中切忌昏迷之语。因以是说自考。凡一日之中。心之出入分数悬绝。其他皆克伐怨欲冥行妄作之境。其于是也。岂不远哉。前去光阴。不可追补。而头发种种。平生名利奔驰之事。如一春梦。关自己何事。诚可愧叹。然老来幸得閒境界。自放于烟沙竹石之间。入则宴坐终日。静观于无声无臭之源。足以自遣。而不知老之将至也。其他悠悠者。岂足道耶。景善日记谨悉。斯人已在泉下。而犹每入于唇舌中。可叹。
答徐克夫(壬寅)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3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30H.gif)
答金希玉(玏○丙午)
伏承手帖。苏慰十分。前蒙寄示圃隐集。亦谨悉。此集行世者有三本。其出于新溪者最久。即前来小字本是也。其次又刊于开城府而韩濩所书。即今来本。其后又以铸字印出于校书馆。颇有增减。往年谬承撰跋之 命。始取三本。参互校正。谬误处甚多。更取史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3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30L.gif)
答禹见吉(伏龙)
以积年瞻慕之中而数日之间。情信叠至。奉玩感叹。无以为喻。克夫已作古人。每念悲恸。昔人云。四海知旧。零落殆尽。平时岂识此语之悲。到此身历之。然后方知其为痛切语耳。死者冥冥无返期。生者落落。合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3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24A/ITKC_MO_0224A_A052_231H.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