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x 页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呈文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8H 页
百官呈司 天使(宪)陈情文(癸巳冬)
朝鲜国陪臣原任议政府领议政郑澈等。谨呈为陈情事。窃照小邦不禄。遭此祸变。钦惟 圣天子赫然震怒。讨诛凶丑。拯济危困。小邦生灵。免于涂炭。而 宗庙社稷。更得完保。斯固事绝前闻。 功隆往牒。而德意之厚。际天塞地。非小邦君臣糜身粉骨。所能报称。即又老爷台座。奉承 天子明命。慰抚疮残。戒敕疏缓。欲为小邦谋善后之图。载色载笑。莫非出于终始全安之意。小邦之人。倾瞻德范。仰聆至教。洒然如获再生。不得不更以区区闷迫之情。及时奔走。彻闻于咨诹之听。以求导达于天日之明。伏乞老爷哀怜照察焉。谨查小邦。前于辛卯夏。日本贼酋遣妖僧玄苏。来叩边门投书。其言绝悖。䝱小邦以从己。小邦君臣。为之痛心疾首。知必有贼变。即差使臣驰奏京师。又分差巡察使金晬于庆尚道。李洸于全罗道。尹先觉于忠清道。巡边使申砬,李镒于京畿,黄海道。点阅军丁。修造军器。缮筑城池。又以庆尚道前所受敌之地。增筑釜山,东莱,密阳,金海,多大浦,昌原,咸安等城。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8L 页
凿深壕堑。其内地无城处。如大丘府清道郡星州牧三嘉县永川郡庆山县河阳县安东府尚州牧。悉发民筑城。又虑人情狃安怠慢。 国王连发近臣承旨等官。阅视催督。其违慢失机者。以轻重行罚。至壬辰三月。釜山佥使郑拨飞报。对马岛酋平义智船来泊浦口。投书佥使。有借道等语。小邦闻之。益骇且愤。斥还其书。而饬边吏驱出境上。不许容留等候。义智回泊釜山浦海岛绝影岛数日。怏怏而去。既而四月十三日而贼已犯境矣。釜山陷。佥使郑拨力战而死。翌日东莱又陷。府使宋象贤,教授卢盖邦,梁山郡守赵英圭以下。将官军民死者数万馀人。密阳府使朴晋。率军连战于梁山,密阳之间。皆败。密阳又陷。时贼兵锐甚。倍途兼行。人心骇动。列镇不及相援。巡边使李镒迎战于尚州城外。未及布阵。而贼奄至。以鸟铳四面冲之。军溃。镒仅以身免。从事官弘文校理尹暹,修撰朴篪,尚州判官权吉等皆死之。尚州民所在相聚力战。无一投降者。死者尤多。阖境为之残破。镒收卒欲退保鸟岭。有申砬以巡边使在忠州。邀镒共守忠州。贼诇知无备。连夜踰岭。径进围城。砬出战败死。我军为贼所挤。悉赴金滩。江水为之不流。忠州在京都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9H 页
上流。忠州已失。则京城不可守矣。先是都人。以李镒,申砬皆以重兵扼险。日望捷音。而败报奄至。且城中精壮。先为申砬,李镒及诸将官抄领带去。诸道援兵亦未及召聚。于是。寡君知事势已急。分遣王子及宰臣。召募四方。身自西迁。欲稍近 上国地方。得投诚乞 恩于 天子之庭。以图恢复。虽非守国之经道。亦揆事之权宜也。而果蒙 天地生成之恩。得有今日。此贼变以来事情梗槩也。前年六月。寡君在义州。日忧粮饷匮乏。不足以接济军兴。差判中枢府事柳成龙。带同吏曹正郎辛庆晋,济用监正洪宗禄等。点阅一路粮饷。又连遣商山君朴忠侃,礼曹参判成守益,同知中枢府事李辂,全城君李准。各在管领驿站。董草催粮。今年正月初八日。大军克平壤。又专差户曹判书李诚中。率佐郎金继贤,李自海随军一行。句当粮草。又催朴忠侃。仍应管察转运。又差分户曹判书权徵。带同从事官黄致敬,权悏,中枢府经历申黯。入江华乔桐。尽发公私藏蓄。添补军饷。仍督忠清,全罗海路漕运。陆续输到开城。又遣司谏院正言黄克中。按视勤慢。又令大臣议政府右议政俞泓。总督诸务。并昼夜催攒。不许时刻稽缓。四月廿日。贼离都城。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79L 页
其日大军入城。五月。大军追贼南下。户曹判书李诚中仍随大军管粮。不期七月。诚中在咸昌病故。召调度官弘文正字尹敬立。暂管其任。驰启国王。即遣本曹参议郑光绩往代。又分遣吏曹判书李山甫,调度使姜韱于忠清道。检察使金瓒,调度使边以中,任发英等于全罗道。搜括军粮。续遣弘文馆校理朴弘老。催督两道转输去后。节次承奉经略秘计。料理善后事宜。速遣工曹参判李辂,同佐郎崔洽。句当设险等事。其中操练军兵一款。已委诸道都巡察使权慄。在刘总兵营下。悉发三道民丁军壮。赴营听调。又遣议政府左议政尹斗寿提总。并不敢违慢。只有光海君自前年变后。跋涉山川。蒙犯雾露。致伤荣卫。久不痊可。未免暂留海州。寻医下药。继闻有 圣旨。惶恐感激。不敢言病。已力疾赴都。朝夕南下外。因窃伏念小邦微弱。一为狂寇所乘。不能自振。劳 王师暴露。已浃一年。藩屏之任不效。重贻 圣天子东顾之忧。罪已无所逃矣。第以小邦于此贼。有不共戴天之雠。万世必报之怨。既残夷我社稷。发掘我丘垄。屠戮我生灵。系累我子女。荡尽我财谷。邦域之内。凡有血气之伦。莫不腐心切齿。欲前死于贼。况倚仗 天威。图毖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0H 页
后患。是何等大事。何等机会。亦何心而泄泄宽纵。以自趋于覆亡之域。辜负再造之 恩哉。然而未能者。特以贼未退耳。贼未退。故力未暇。力未暇。故事不逮。虽欲生聚训鍊。以收桑榆。而顾未能自振。此小邦之日夜所悯也。今贼之在庆尚道者。蔚山之西生浦也。东莱也。釜山也。梁山之上下龙堂也。金海也。熊川也。昌原也。海中则加德天城也。巨济之永登浦也。场门浦也。小邦猛将精兵。前后力战。而死于咸安,晋州之间者。无虑数万馀人。贼首尾连亘于左右道数百里。迭出抢掠。犹幸 天兵压临于大丘,庆州。故蔚山之贼不得踰庆州。东莱之贼不得踰大丘而西北。本国诸将李蘋,高彦伯,洪季男,宣居怡等。亦得藉虎豹在山之威。收拾零残之卒。分头把截于宜宁,蔚,庆之间。逐日血战。又以巨济之贼。水犯全罗之境甚易。故令三道舟师将李舜臣,元均,李亿麒等。领水军万馀。把截于闲山岛。以备西犯之路。此小邦今日备贼形势大槩。而其他调发之军。悉赴总兵营下。听候训鍊。至于粮运所出。则皆倚办于全罗一道。虽百计措置。昼夜催督。而道既险远。人力易竭。往往不敷。岂敢故行怠缓。若夫计处被䝱之人。以安反侧。尤系今日急务。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0L 页
不容少忽。且念小邦人民。世被 圣主东顾之 化。稍安耕凿于覆焘之中。寡君自守藩服。忧勤庶政。不敢满假。绝游畋弋猎之娱。无宴安流连之失。其所尽心者。一则事 大。二则恤民。以此二十七年之间。生齿日繁。田野日辟。道无饿莩。不幸猝被凶锋。百年殷庶之业。一败涂地。呜呼。尚忍言哉。艰虞之后。事或疏缓。未及期会。此实臣子不能奉承之罪。寡君之所以焦心切骨图雪国耻者。曷尝斯须忘哉。日不遑食。夜不设枕。一念惓惓。天地鬼神。所共监临。惟其如此。故民心切于思旧。义士奋于垂亡。自贼陷都城之后。慷慨饮泣。各自呼聚。以图兴复者。在在蜂起。不可殚记。往往力战不屈。以身殉国。节义表著者。亦多有之。如倡义使金千镒,佥知中枢府事高敬命,金海府使李宗仁,巨济县令金俊民,忠清节度使黄进,庆尚右道节度使崔庆会,原任佐郎赵宪,原州牧使金悌甲,淮阳府使金鍊光,晋州牧使徐礼元,判官成守庆,沃川郡守权希仁,义僧将灵奎,海美县监郑名世,庆尚右道节度使柳崇仁,节度使金时敏,东莱府使宋象贤,佥知中枢府事刘克良,祥云察访南廷蕤,保宁县监李义精等。或捍御孤城。或冲犯贼垒。糜身锋刃。而不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1H 页
思偷生。贼在小邦。今已二年。而实无一介守土之臣。世族之士。污身迎降者。虽无知愚民。庸丐贱隶。一时为其系累。不能自拔。而少有间隙。旋即逃还。京都之民。自贼入城。莫不淬砺刀剑。日望外兵。以图内应。贼知其终不为己用。乃于正月廿四日。设诈屠杀。满城流血。至于庆尚,全罗,忠清,黄海,平安之民。内供调度。外事征役。易子折骸之困。无不备有。而一闻命下。匍匐道路。老少男妇。负戴追随。而少无怨咨。民心所在。亦可见矣。而兴邦之本。其不在玆乎。所患升平既久。以言其纪律则解弛。以言其器械则不利。以言其军卒则未鍊。以言其将帅则非材。抢攘之变。骤到目前。而不遑于措手足耳目。今 天威已震。丑类禠魄。退遁沿海。徘徊前却。虽其凶谋有难测度。而大势已挫矣。少邦若稍假日月支撑不亡。得鍊兵聚粮。以图后效。固万万大幸。亦望 天朝毕此大 恩。而远布威灵。勿使涓涓之微。又至于怀襄而已。古人云。咨访。使臣之大务。伏乞老爷将此事情。一一转报 朝廷。使小邦得免罪戾。而海上妖氛。一举廓清。三韩数千里生灵。永被拯济之泽。岂不幸哉。岂不快哉。辞烦不杀。冒渎尊威。死罪死罪。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1L 页
呈司 天使陈贼情文
谨呈为详陈贼情事。查得本国八道之中。惟庆尚一道。幅员最广。郡县最多。分为左右道。以洛东江为界。正北则江原道。西北则忠清道。正西则全罗道。若庆尚道不能保。为贼所据。江原,忠清,全罗。莫非被兵之地。虽有鸟岭,竹岭,秋风等岭之险。而他路细径之旁出者。难可尽备。自尚州出于忠清道报恩,永同,黄涧。由咸阳出于全罗道云峰。由晋州出于光阳,乐安,南原之境。水路则自臣济出于顺天。特瞬息间耳。今贼虽假降乞贡。退离王京。而徘徊屯结于庆尚道沿海之地。广占窟穴。设筑城栅。往往四出焚掠。使我疲于奔命。自至困剧。然后徐起而乘其弊。其凶谋所在。灼然甚明。不可以不察也。据贼兵所在。左道则蔚山之西生。而距庆州密迩。其他东莱,釜山,机张,彦阳,梁山。蜂屯蚁聚。厥数甚多。右道则金海,熊川,昌原,荠浦。而充斥之势。日及于晋州,咸安,宜宁,草溪之间。又加德天城及巨济,永登浦,栗浦,玉浦,知世浦。水军节度使营在海中。而距熊川,金海才数十里。小邦以此为南门户。而地产船材。土且肥饶。贼方分兵屯据。修造船只。以为水路西犯之计。奸谋所蓄。必非徒然。此岂无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2H 页
故自退者耶。小邦二年。与贼相持。备谙贼情。强则示弱。进则佯退。恍惚变幻。不可测度。尤善于诱引。往时贼欲渡临津。我军累日隔水相持。贼一日焚其庐幕。声言退遁。我军信之。发军追蹑。而为其所败。贼遂乘势渡江。今年六月。贼收兵退金海。亦若遁去之状。我军数万馀人。进驻咸安。既而贼悉众大至。诸将不能抵敌。贼又乘势。围晋州八日城陷。小邦猛将精兵。皆死于此战。满城歼尽。全罗及庆尚右道。皆恃晋州为固。晋州既陷。而人心危惧益甚。故贼之凡言欲退者。皆弛我军情。而求逞奸计。必须为备益密。庶可不堕计中也。大抵贼既荡尽我财帛。掳掠我子女。而凶心未厌。桀逆滋甚。虽云以釜山为界。而其志则不在于釜山。或言以汉江为界。而其志则不止于汉江也。明年乘春汛。更集丑类。乘我困疲。再肆吞噬。则全罗以北。必无保守之势。即贼船纵横于西海。黄海,平安次第瓦解。斯固不待识者而寒心者也。自古夷狄。难以信义怀服。必须伸缩操纵之权在我。然后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以羁縻则能得顺伏。如其不然则羁縻之说。适足以益其骄心而已。小邦于此贼。非徒有不共戴天之雠。存亡成败。决于呼吸。安有泄泄怠慢之理。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2L 页
但贼势缓急。不能尽彻于 天日之明。而事势危迫。日甚一日。万一大事不济。小邦之亡。有不暇恤。独不为 圣朝东顾之忧乎。夫机难得而易失。事易去而难追。及今图之。犹可为也。何者。寒节未尽也。春汛未迫也。贼众犹未集也。如蒙 天朝照察此间情状。急发精兵。星驰南下。与刘总兵见屯之兵。合势进剿。风驰䨓击。出其不意。旬日之间。廓清海徼。然后长戟劲弩。临海以守。三道舟师。列泊海岸。多备火炮器械。以待贼到。则数年之间。贼不复生心。而小邦亦得收拾馀烬。生聚训鍊。以图后效矣。夫倭贼留在敝境。势益鸱张。而乃有贼已渡海之说。甚违实情。恐益误事。此小邦君臣之尤切痛闷者。惟幸老爷承 天子明命。来临敝邦。若不以此等危迫之形。悉达于 朝廷。小邦更何所望。一国生死存亡之机。全在于老爷处置。千万哀之悯之。拯济百万苍生之命于危困之中。为万世长计。不胜幸甚。
呈兵部宋侍郎(应昌)(癸巳十月)
朝鲜国陪臣判中枢府事柳成龙。谨呈为设险守国以杜倭患事。本月十六日。蒙经略兵部劄付前事。据委官守备胡泽,经历沈思贤呈称云云。据此先该本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3H 页
部屡经移咨。请 王设险守国。复差胡泽,沈思贤。会同该国陪臣。亲行踏勘去后。今据前因为照。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倭奴去岁直入王京。以沿途有险不设故耳。今据呈报前来。诚万分不可缓者。为此移咨。请 王查照速行。仍将举行遣官兴工运粮。各缘由咨复立等外。劄仰本官。照劄事理。听 王派定轮流上紧前去。会同刘总兵。催督户,兵,工曹陪臣。如议上紧干办。刻期完成。具 奏本官。既为该国相臣。当念国步艰危。主忧臣辱。亟为亡羊补牢。久病蓄艾之计。万毋泄泄致误修守等因。查照蒙此。先该本年六月二十日。卑职敬蒙 国王差遣体察庆尚道。七月初五日。到高灵县。数日。刘总兵自大丘移镇陜川。卑职趋诣麾下。以听约束。其时晋州新陷。贼兵充斥于草溪,宜宁,三嘉,丹城之境。民心疑惧。率皆荷担而立。赖刘总兵与吴游击各率天兵。把住要害。以此贼不敢深入。逡巡退归。未久卑职又承 国命还来。然其沿途所历形势。大槩可得以言也。贼兵方屯据边邑。东莱,釜山为其窟穴。西生浦,机张,彦阳,金海,熊川,昌原为其首尾。又海中诸岛天城,加德,巨济。皆小邦之地。而距金海,熊川水路才二十馀里。而望全罗界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3L 页
甚迩。贼兵分屯其处。筑垒造船。窥觇我虚实。为水陆西侵之计。今既已迫冬深。而尚无渡海之状。其奸谋所蓄。必不徒然。此乃小邦危急存亡之秋。所当深惩往失。图毖后患之不暇。往时小邦。自沿海一带。以及内地。多设筑山城。往往控扼要害。有百二之险。而升平既久。率废不修。缓急无所恃。如大丘之山城。仁同之天生城。是其一也。此外宜宁之鼎津。三嘉之山城。陕川之冶炉山城。星州之伽倻山城。皆系天险。而当贼兵内侵之会。尤当次第修葺。积粟屯兵。坚守不动。而清野以待。贼前无所掠。后有所惮。其于保邦御暴之策。委为便益。除已启闻 国王。请下本道帅臣及地方管辖之官。收拾民力。渐次修守外。今蒙劄付条列事宜。至详至悉。措置指授。若视诸掌。策励劝诱之切。惓惓如此。卑职奉书悲感。不觉涕泗之横集。所患庆尚一道。酷被贼祸。甚于他道。自大丘以上。以及闻庆数百里内。人烟断绝。蓬荻满野。寸穗未收。调度粮饷。皆取诸全罗忠清二道。襁负飞挽。如蚁聚垤。日忧难继。人力穷屈。不遑及他。眼前虽有可行之策。而动未赴机。然岂敢以事势之难。自画。而不自尽其所当为者。以重罪戾于仁庇之鉴。除已节次驰遣检察使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4H 页
金瓒,调度官边以中于全罗道。吏曹判书李山甫,成均馆典籍姜签于忠清道。弘文馆校理朴弘老,正字尹敬立于庆尚道。催督粮饷。又遣户曹参议郑光绩,工曹佐郎崔洽。往赴刘揔兵营里。听候分付。今又启知 国王。差遣议政府左议政尹斗寿。星夜前赴军前。遵依劄付内事宜施行外。卑职窃伏惟念。庆尚一道。乃小邦门户。北连江原道。西接全罗道。西北连忠清道。竹岭,鸟岭,秋风等处。虽系阨塞要害之地。而其他细路他径之旁出者。非止一二。若庆尚南边。贼留不退。则内地不可保。譬如容贼于户庭之间。而但备堂奥。今与寇相持。已盈二年。小邦财力益竭。兵民益疲。所恃以支撑者天兵。而其所望于老爷者。益深且切。为此不胜祈恳迫蹙之至。谨此具呈。伏请照详施行。
晋州陷后。陈贼势呈李提督(如松)文。(癸巳七月)
体察使柳成龙。谨呈为紧急倭情事。卑职前月二十一日。离王京。初闻庆尚左道倭声紧急。驰向左道。行到安东。又闻晋州被围。星夜前进。至高灵路中。闻晋州于一十九日已被倭贼陷没。满城将士。屠戮殆尽。不得已来陕川。督令督捕使朴晋,助防将朴名贤,别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4L 页
将朴宗男等。收拾败散馀卒。把截草溪。幸有刘总兵,吴游击两老爷率兵分驻陕川,高灵。以作声援。因此倭贼不敢来犯。陕川,高灵两邑。时仅支保。近据体探人所言。倭贼自陷晋州。太半还向宜宁。其馀一二运。向河东,智山等处。三嘉,丹城,草溪,晋州皆无贼。又连据哨探人回报。宜宁之贼。渐次退向咸安,昌原。焚其营幕。卑职据此参商。南方一道保障。惟在晋州。自前城池颇完。将卒颇精。器械颇利。近因调度转运。阖境尽出。本州牧使徐礼元。以支待天兵在咸昌。判官成守庆在密阳。闻贼兵已近。始狼狈入城。自前月二十二日被围。昼夜血战八日。而外援不至。竟不能守。人皆冒刃抗战。一无顺贼偷生者。小邦领兵将官。近在数十里外者。亦不无其人。而托以贼势浩大。逗留不救。使东南藩蔽之地。一朝灰烬。而贼益乘胜。遂犯湖南。其罪不可胜言。除已启闻国王。按律科断。以肃军政外。倭贼谲诈万端。非能有常胜之技。特乘我不备。虏我人民。以添其兵。因我粮饷。以食其军。不慑 天威。跳梁不已。知晋州城坚。恐难易取。则托和议以缓天兵之援。及晋州已陷。则其志已遂。乃复横突湖南。侵侮无已。其为奸计。已甚较然。而沈游击挟倭使与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5H 页
俱。安知此贼。不因此而欲窥觇虚实于 中国耶。今日事势。亦略可见。和之不可恃也明矣。卑职衰病书生。不闲军族。徒有慷慨死国之心。实无应变之才。且所任乃体察地方。手下无一卒一甲。俯仰痛心。计无所出。惟于被抢地方。招集人民。抚绥离散。至于施长策而驭鲸鲵。以安小邦涂炭之生灵。且以杜天下无穷之祸。以答 圣天子威命。则专望于诸老爷。谨此泣血呈禀。
回报顾经略(养谦)(甲午)
陪臣柳成龙等。谨呈为遵奉明旨。宣谕属国。早见事机。以自图存事。准兵部咨。该本部题为东事。议论日多。仰遵明旨。俯集众思。以决威信事云云等因奉此。卑职等窃自参详。夫临机制变之谓权。量力图事之谓智。天下之事。不可以一槩论也。小邦遭罹贼祸。三载于今。荡败已极。不能自振。生死存亡。悉候 天朝成算。老爷于此。深惟利害之所在。洞烛小邦之事势。其欲全安保存者。无所不用其极。赐以劄付。指谕谆复。不啻如耳提而面命。职等虽亡国贱臣。愚甚守株。而其于老爷开示之意。敢不感激祇承。以图自免于祸败耶。第以前年陈奏贼情一事。则非敢故为张皇。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5L 页
实出于悯迫之甚也。盖其时。倭贼虽退离都城。而分据南边。设筑城寨。时复大肆杀掠。如晋州之陷是也。小邦人心。无不震骇。皆以为贼情如此。万一天兵以贼退而撤回。贼奴乘虚而复肆。则小邦之亡无日矣。不如早以边上实状。更为 闻奏。以听 朝廷裁处。庶几终始得蒙拯济之仁于 天朝。事不可已。是用因谢 恩陪臣金睟。陈奏上年六月以后贼情。譬如身蹈水火者。惟望救于人之为急。犹恐声之不入而呼之不疾。其于音也。有不暇择。小邦情事。实类于是。以此而惹起烦言。则实非小邦意料之所及也。仍又查得老爷莅事以后。自今年正月。贼势与前年稍异。虽如前屯据西生浦,机张,东莱,釜山,金海,熊川,巨济等地。而抢掠少戢。惟贼酋清正部下在林浪浦者。一遭来抢庆州。被我兵杀退而已。目今贼屯据处。时无紧急声息。往往得走回人说称。贼酋行长禁戢零贼。不复如前出没。声言等待封贡。又于密阳三浪江岸。构造房屋。与拨军居住。日供酒脯米豆。传递上下公文。以迎候 天使为言。虽其本情难知。而边报则如此矣。小邦本拟备将本年以后贼情。委差陪臣驰奏。适承谕帖。敢不启知寡君。遵依奉行。夫以小邦以蕞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6H 页
尔之地。与贼相持。日月已久。财已竭矣。力已殚矣。往时七路俱被残破。而惟全罗一道稍得保全。故调度馈饷。悉于此焉取办。以此耕耘俱废。田野尽荒。秋无所收。春夏转竭。公私赤立。饿莩满野。千里之内。不见人烟。小邦今日之势。穷蹙已甚。更将何恃。可以为国。惟日夜西望。济此垂亡之急者。惟在于 天朝耳。然大恩难再。兵既不可复调。粮亦不可复运。则到此地头。虽使小邦自为之谋。更无可为。盖此贼一日不退。则小邦有一日难保之势。如蒙 天朝威信远布。许其封款。使贼 面渡海。则小邦得于其间。收拾馀烬。生聚教训。以图桑榆。使将亡之馀绪得延。孑遗之生灵粗保。其于小邦。幸亦大矣。小邦惟当恭听祇候而已。又何容他辞于其间哉。惟老爷怜察焉。职等因又窃念。方寡君之猝被寇祸。失国西奔。仰吁 明廷。敢告危急。其时不亡者仅一发耳。实不料 天朝调大兵费钱粮。功剿勍贼。以存将灭之属国。乃至于此也。仁恩隆洽。生死肉骨。求之前史。中国之救外藩。未有今日之比。小邦君臣。虽糜粉陨结。未足以报 皇恩之万一。而经略宋应昌㘅 命渡辽。勤毖区画。提督李如松统领精锐。躬冒矢石。直捣平壤。一鼓而拔之。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6L 页
旋又遣官。计出王京而却之边境。小邦之无国而有国者。实文武大臣之功。而其馀诸将领。虽班官有尊卑。所干有不同。其为小邦冒危图存则一也。感德思酬。百世难忘。岂敢怀不满之意于受恩之地哉。只缘小邦迫于丧亡。无以自存。赴愬 天朝。有怀毕达。未暇避其烦扰。哀辞苦语。反为口实。既没两大臣之伟绩。而今蒙咨示至有中伤之谕。小邦君臣。惊惶踧踖。无地措躬。然揆其本情。则实无他肠。除寡君具本。差陪臣闻奏 朝廷外。幸惟老爷特加矜恕。而为小邦终此大惠。则小邦君臣。虽死亦瞑目矣。至于除粮赈饥。节损军食。规画纤悉。无毫发遗恨。即小邦之受阳者大矣。仰认曲成。不知所言。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书
  
答吴游击(惟忠)(癸巳八月)
伏蒙赐帖。且猥加以奖许之私。感激之馀。惭汗浃背。鄙生在小邦。亦尝从大夫之后。果有忧国忧民之实。则国事不至此矣。未知老爷何所取。而辱垂过情之褒耶。不敢当不敢当。示喻倭奴狡猾诡谲。兼熟道路。堤防当密。冲要设险等事。真是料敌备患之良策。而其为小邦谋又极长远。鄙生奉读未半。而感泪先下。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7H 页
何者。老爷自平壤之役。冲冒矢石。奋勇先登。以成收复之功。奇绩卓然。今又提兵万里。镇抚南服。遮遏凶锋。保全遗民。风餐露宿。载罹寒暑。其在常情。亦已倦矣。而方且益恢经远之图。为永保无虞之计。至于降屈威重。下询愚贱。斯乃自古大人君子之盛节。而何幸亲见于今日。此鄙生之所以敬仰叹服。感极而至于流涕者也。详日本为国。邈在海中。其始也部落分散。不相统属。虽间出偷窃。不足为大患。自秀吉以诈慝篡夺其主。以威虐驱率其下。处心积虑。殆将十年。欲逞非分之志。而先自小邦始。小邦若不幸而终不能支。则彼必阻山海之险。兼水陆之势。西向狺然。而天下之祸将大矣。今 天威已震。而彼乃诈降乞和。以缓其伐。徘徊前却。以老其师。窟穴东莱,釜山。以厚其根。运粮储粟。散出抢掠。刈取禾谷。以为进取之状。此其凶谋诡计。颉颃窥觇。诚有如老爷之所命矣。凡兵家以得形势为重。形势既得。则虽少可以敌众。釜山四面接连要害去处。鄙生未尝身亲踏勘。道里迂直。山川阻奥。难可遽悉。除已行文左右道巡察使及元帅等官。令急遣详知地里惯于经历者。分投查勘。明白画图。逐一帖书来到。拟更加查验无误。呈禀麾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7L 页
下外。姑以得于传闻者。略举大槩言之。釜山以北直路则有密阳府。迤东海边则蔚山郡及节度使营。迤西则金海府。此三路皆系要害必守之地。三处既固。则贼虽散出于他路。而坚城在后。重兵在前。有所牵掣畏惮。不敢轻犯内地矣。而年前因将帅无人。不知出此。才闻釜山东莱之陷。相继逃溃。使贼肆意横行。其间虽有高山大川百二之险。皆弃不守。尚何言哉。今蔚山兵营密阳已为我地。即可修缮城池。屯守重兵。聚粮储备器械。以为坚守之计。而力未暇及。至于金海则犹为贼薮。又不可遽论。此外宜宁县有洛东江下流。而一派达于晋州,丹城。名曰歧江。其上十五里有鼎津。最为要害。往年义兵将郭再祐聚集乡曲之民。临江据守。贼兵屡至江外。而不敢渡。宜宁,草溪,陜川之境。独得保全。耕种不废。今夏诸将。自咸安见贼退北。而不知列兵守鼎津之险。贼乘船渡江。横行于三嘉,丹城。以断援兵之路。而晋州因而不救。此莫非人谋不臧之所致。其他一县一州。亦有可据之险。而难可毛举。在临机处置之如何耳。至于庆尚,全罗,忠清之境。如求礼之头耻津。咸阳之八良岘。安阴之六十岘。知礼之牛头岘。金山之秋风岭。闻庆之鸟岭。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8H 页
尚州,善山之洛东江。礼基之竹岭。最为山川之险。可以据守。然若人不知备。则细路他径之旁出者。亦不可不虑耳。东海一边。则自庆尚左道达于江原道。自江原道达于咸镜道。皆傍海之地。而然南海多岛屿。而东海无岛屿。且水性悍急。不利行船。故自前贼兵虽不无犯境之时。而不常有之。大抵贼船。必乘东南风来寇。故庆尚,全罗二道。最所受兵之处。往年贼既陷庆尚道。屡以舟楫犯全罗道。有本道水军节度使李舜臣。以舟师迎击于巨济洋中。焚贼船数百。贼终不得登岸。全罗之境。至今独保者。亦以此故耳。鄙生本迂拙书生。其于军旅之事。不敢妄言。然窃尝以浅见料之。凡备贼譬如救火。要使火焰不甚散燎。然后人力有所施。今贼兵实畏慑天兵馀威。留屯于釜山一隅。若蒙大军因驻大丘等处。以遏东边及直路冲犯之势。又连骆参将诸军驻宜宁,固城之境。遮蔽西路。因约束小邦水军将李舜臣等。悉率舟舰。横截于巨济海中。三路合势。牵缀贼兵。则贼首尾皆有所惮。不敢轻动。或出于逡巡遁走。未可知。如此然后小邦始得凭仗威灵。收召离散。缮葺凋敝。储粟鍊器。临海列营。深创前失。以死坚守。则国事庶几有济于万一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8L 页
矣。不然。贼养其气力。伺天兵之撤还。而吞噬庆尚道。以之北出江原。西犯全罗。西北犯忠清。地头既多。难以悉备。虽有百险。兵分力弱。疲于奔走。贼坐以长策制我。而其为 圣主东顾之忧。殆未已也。区区过计。固知肤浅。徒以忧国之心。又有感发于老爷下问之盛意。敢此缕陈。恐涉支蔓。俟具地图。别更具禀。剧病昏塞。词无伦次。伏乞怜察而进退之。
与刘总兵(綎)
近得边报。有熊川贼酋平义智。投书庆尚道巡察使乞和。大意以为出还王子。非清正之功。乃自己所致力。清正自此视如仇雠。相激日甚。今闻朝鲜与清正。信使络绎。一不通使于我辈。何也。又言 大明许和。不可必。若朝鲜许之。则当悉众渡海。愿献各阵遗粮。以赈饥民云云。贼情难测。古云无故而请和者。谋也。其言固不可凭信。然其所言与清正相激。此则或有近似者。未必非行间可乘之机。第未知于老爷高见如何也。伏乞指示妙算。使得奉行。大抵倭贼。乃海中小丑。其财力有限。三年交战。死伤亦多。其锐气不能如初。加以从海道运粮。往往或被风涛渰没。势难周足。往时长驱深入。皆因粮于我。不烦转输之劳。今则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9H 页
到处残败。何处得粮。惟全罗一道最所流涎。若小邦稍有气力。于庆尚右道宜宁鼎津等地紧要去处。据险坚守。尽收公私积蓄。移入山城。清野以待。贼来多则依险阻以抗奔冲。贼少则以轻兵合散设伏。邀截首尾。又以舟师从巨济洋中。多张旗帜。金鼓相闻。出没于釜山之南。要其归路。则岸上之贼。必有反顾之虞。而其势自蹙。第以小邦今日之力。不能办此。譬如游江河而力尽者。明知更进数步为投生之地。而柰势不能自致。何哉。盖小邦之事。初败于失机。再败于持久。今兵少粮尽。已到十分危迫地头。然自 天朝言之。则趁此小邦馀力之犹未尽败。急急拯救。犹可为也。不然而从容等待。使鸭绿以南。皆为卉服之场。则虽有百万兵。将无所恃。而 圣主东顾之忧。殆未艾也。夫机难得而易失。事易去而难追。老爷既承 天子明命。以诛暴止难。扶倾济屯为己任。于此必有所处矣。兵法利在攻瑕。今两贼构衅。不相为用。又正值西北风高。海路艰阻。贼之添兵亦难。此机不可失也。羁縻之策。固不足恃。然既已为之。犹可因此行计。以缓其溃制之祸。一边以大兵随之。贼若慑服威灵。万有一二渡海。诚为幸甚。如未从命。即声罪剿击。如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9L 页
疾䨓不及掩耳。俄顷之间。海徼肃清。不世奇勋。在此一举。如计不时定。和不和战不战。使奸贼窥觇浅深。益以为计。延至明年。更添新兵。肆其愤憾之气。逞于休息之馀。小邦生灵。将索于枯鱼之肆。已无可言。抑未知于天下大计。如何也。下问小邦兵粮。小生非敢不对。只以难其对也。盖全罗道诸色军丁。以户计者八万三千六百八十五。忠清道四万五百三十。庆尚道九万四千五十六。此平时定额也。今于兵火之馀。固已十亡八九。然有食则兵犹可聚。而水陆诸将所率。多不过数千者。只缘无食故耳。至于军粮多少。则宿储已尽。新谷未敛。亦难总计见在之数。而以意料之。则今年忠清,全罗两道税粮。应亦多不过五六万而止耳。以此内供经费。外事军饷。何但不敷而已哉。此小邦之人。所以日夜筹度。而力竭计穷。无以为言者也。鄙生愚无知识。然上年始拜老爷于陜川军中。已服老爷为天下之伟人。即以身在水火之中。而私其济拔之恩。亦惟老爷是望。幸承辱询之及。敢布一二。惶恐不宣。
与刘总兵书
体察使柳成龙。顿首敬禀钦差总兵老爷台座。即据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90H 页
督捕使朴晋驰报。该都元帅权慄传令。倭贼已犯全罗道求礼。分兵一向南原。一向谷城。催督朴晋兵马。把守全罗道界。卑职据此参商。小邦财实军饷。皆在全罗道。且近日各邑守令人民。缘转运粮料尽出。此道一境空虚。贼若长驱。谁能御之。事势危迫。不幸而全罗不救则大事去矣。盖晋州者。全罗之藩蔽。城池颇完。将士颇精。贼恐天兵赴援。不得易取。于是出沈游击。假和议以缓之。及取晋州。则其计已遂。故肆为吞噬。此不待愚言。而老爷必已洞察贼情矣。全罗运粮之路已断。本道沿路各站所储。能支几个日。此坐困之道。伏念贼兵虽在全罗。而其根柢在此。天里连营。气骄势分。不无可乘之机。若临此出其不意。先击宜宁等处之贼。断其腰尾。则贼必狼顾失措。然后骆参将诸老爷军击其前。天兵又自此乘其后。庶几一举可胜。此亦救全罗之一策也。然军机妙算。非愚昧所及。惟在老爷出奇制变。以救倒悬之急。
答王游击(必迪)(癸巳三月)
即有李山谦者来传赐帖。备审示意。为之惊喜。不觉起立。今日鄙生条列军中事宜。启禀寡君。其中一款。正论此事。不图来喻之意。与之相符。不胜欣慰。凡用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90L 页
兵制胜。惟当先得形势。形势既得。则虽弱可以制强。况以强制弱乎。贼既屯据京邑。凭恃险阻。以孤军深入。不思其后。自汉江以南。直至庆尚道沿路往来。左右郡邑。皆有我军。若天兵从江华出于南方。乘其不意。一举荡击。使首尾断绝。则京城之贼。虽以铁为城。势不得不溃矣。今忠清道水军节度使丁杰京畿水军节度使李蘋义兵将金千镒。各率舟师。从江华进兵汉江下流。邀截龙山。贼势已蹙矣。天兵乘船。不一二日可达通津等处。而南方郡邑。粮谷稍优。馈饷亦易。此实不可失之机。伏乞老爷。千万主张。决策无疑。不出数日而大功可成。不然则小邦兵力。既难独办。而相持已久。财力殚竭。人民饥饿。实有朝夕土崩之患。此时虽欲救之。其可及乎。譬如病人稍有元气。药力可行。元气既尽。则虽有万金良药。何所施之。故小邦亡在今日。不亡亦在今日。不可等待后日也。小邦之人。于 天朝诸公。皆蒙再生之恩。然老爷总统南兵。自平壤之战。异绩尤著。表表在人耳目。远近之人以及稚童贱妇。莫不以老爷为依归。引领矫首曰。庶几乎活我者。岂徒然哉。诚以南军之宣力最多。而老爷之诚心恻怛。所以怜悯小邦者。特出于寻常万万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91H 页
故耳。今若建此奇计。扫丑类于一举。救危邦于垂亡。以纾 圣天子东顾之忧。则老爷之赐将天下是赖。岂但敝邦之人万世传诵而已哉。即发快船一只。并令军官率射手十人。并惯水梢工护行。且戒勿泄。伏惟鉴察。
答王游击书(癸巳八月)
窃意老爷留镇汉城。敬承辱帖。始知临驻近境。瞻望牙纛。益增驰慕之诚。鄙生前于六月念后。闻东南事急。舆病南下。路中又闻贼犯晋州。昼夜兼程。未至高灵。而晋已陷。暂驻陜川。与地方官料理策应事。才数日。奉 旨西还。到江原道原州。又奉国命姑令仍察地方。遂自原州踰鸟岭抵犬滩。旧病转剧。重以痁疟。日向委顿。少进安东府治病。即又承 命。催赴行朝。不敢淹滞。力疾起程。奔走道路。无补丝毫。而时日变迁。已迫秋凉。每念 天朝将士。暴露脩程。经历寒暑。勤苦万状。为之怛然疚怀。今又奉读来喻。伤痛惭惧。不能为心。夫以小邦蒙 天地涵育之恩。以有今日。无路报德。所可自尽。少效区区之诚者。惟调度一事。而本道郡邑。二年沦为贼巢。公私赤立。自四月以后。各站粮饷。皆取诸全罗道。逾越山险。担负支给。不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91L 页
期贼陷晋州。声言又犯全罗。众心汹骇。运粮人夫各自逃还。仍致粮路断绝。猝难收合。古语云。千里馈饷。士有饥色。势所然也。加以户曹管粮官李诚中病死。代者不时至。催督等事。颇致稽缓。卑职已一边启知 国王。一边分道移文各处地方官。昼夜攒输。即据庆尚右道巡察使金玏申报。全罗道兵粮五千馀石。从海路到泊于泗川县。方调发牛马人夫。星夜督运于尚州。第被抢地方数百里。不见人烟。孑遗之民。困于饥饿。颠仆道路。恐不能趁期齐到。除已更发军官数人。分投催督。不许时刻延留误事外。卑职因此参详。倭奴屯据海上。戎事结末。未卜远近。而民生日困。财力日竭。耳目所及。不可忍言。惟望老爷哀怜小邦。早施长策。以终大惠。以救千万生灵阽死之命。卑职将离去本道。徒切注想。末由趋拜麾下。谨将粗䌷四端茶食二百叶。奉呈行橐。而盐六包。略备营中支给之需。伏乞俯察微诚。特许容留。
与戚游击(金)钱游击(世祯)书。(癸巳四月)
伏蒙示喻累数百言。鄙人虽无似。固已感 天朝兼济两国生灵之意。但小邦自前年。为狂寇所迫。事势危急。而贼屡以甘言诱我。兵威䝱我。一投和书于东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92H 页
莱。再投于尚州。三投于平壤。而尚不许和。不过为天下大义。宁死不辱耳。今宗庙灰烬。兵垄发掘。一国臣民。皆有父母之雠。痛心切骨。只恨兵力寡弱。不能自振。与其包羞忍耻。解怨释仇。与贼俱生于天地间。无宁击贼而先死于老爷之法度乎。况寡君为宗社大计。割慈忍爱。只有讨贼之命。无许和之语。陪臣既不能身死干戈。以复君父之雠。又何以不待君命而禁人之杀贼乎。老爷以前去都城为言。夫迁国图存。亦或一道。天下义理无穷。要使君臣父子之大纲大义。无愧于吾心。足矣。强弱利害。非所论也。大抵和战一事。制在 天朝。小邦不敢干与。第今此牌文约束。小邦人民恐未及闻知。且使黠虏得以为辞。要当一面启知国王。在各道官义之兵。所闻有先后。难以一槩处断。如陪臣者。国事至此。自分一死。区区所怀。不得不尽于宽听之下。伏候裁处。
答邵参军(应忠)
辱惠书。辞旨勤恳。且许以教鍊事。感荷无已。敝邦自昔屡尝与倭奴交战。辄能摧破凶锋。南边无警。几二百年。不图狃安之馀。兵不训鍊。一朝奔溃。不可收拾。所谓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用也。以是痛心疾首。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92L 页
思欲改纪戎政。以毖后患。而未得其方。去夏鄙生卧病城中。始得戚爷书一部。读之累日而不厌。盖其规模宏远。节目分明。就孙吴遗法而新出机轴。变化自如。真将家之指南。而兵法之要诀也。第其中微辞奥义及营阵器械等条。尚多有难晓处。恒以为歉。伥伥然如瞽之无相。思一就正于高见。今蒙来谕。即明师良匠临于几席之近。而久未知依归。自惟孤陋。令人发惭。敝邦虽残败已甚。犹有馀民。可堪招集。但患粮乏。今见在教场者仅五百人。如得陶镕于炉锤之中。则一日二日之间。精彩立变。苟能继此传习。稍梢自振。雪国家无穷之耻。则戚将军事业。因大人而益有光于海东矣。谨当启知寡君。拨将官领赴麾下。听候指挥。
与骆参将(尚志)
小生久病昏塞。独有忧国之念。未尝少弛。以此夜不交睫。已三十馀日矣。恭惟老爷悯恻小邦。屡加提省。凡在闻见。孰不感泣。传闻倭奴屯据釜山,东莱,梁山等地。多集丑类。以为久计。未易渡海。此言若实。贼患殆未已。今虽暂退。无益矣。夫釜山,东莱。乃敝邦南陲。与平安道义州无异。隔海数百里。始有对马岛。方是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93H 页
倭奴所居。安得以倭地为言耶。是必倭酋处心积虑。谋欲吞噬。更逞非分之图。而欲先据庆尚道。以及全罗忠清。若是则贼势愈炽。其谁御之。敝邦自前兵农为一。有事调发而名为军士者。皆是荷锄畎亩之民。不习战斗。不识旗鼓器械为何物。所以为贼所乘。深可慨叹。前日老爷所教操练之法。以一教十。以十教百。以百教千。甚为切要。虽孙吴复起。其为小邦谋。不过如此矣。小邦疮残荡败之馀。人民离散。近于城中召募年少伶俐之人得数十。伏愿老爷先下营中。各以南兵一人主教一人。如教阅歌舞者之依趁节奏。择城内房屋閒旷之处而处之。逐日训习。以试其成否如何。所选四十馀人。其中十馀人乃炮手。其馀枪剑筤筅阵法。随其所习。无所不可。又已令京畿诸道。挑选习斗骁健者各数千馀人。以相传习。千万怜察而指挥之。使小邦生灵永蒙老爷之恩。以有辞于万世也。
与骆参将书
伏闻老爷明日又将南行。修程溽暑。跋涉辛苦。千万保重。即已驰一使。移文沿途。整敕敕厨传。恭候行李。必不敢怠慢也。蒙赐佳箑一把。敬领奉玩。中有高词妙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93L 页
画。烂然骇目。百朋之锡。不足为比。当十袭珍藏。以为家宝。小生虚羸犹甚。尚未窥庭。病若小苏。则东南事急。当力疾下庆尚道。早晚路左。瞻望牙旋。今不得奉送行尘于城外。惶恐负罪。操练武艺。才始还罢。难以收效。今欲抄择伶俐数人。随行学习。而其间有年幼不便远行者。且恐路中多事。妨于训习。如蒙老爷留下数人。使之仍前提撕。不日可以成才。尤出陶甄万万。伏乞台谅。更赐指挥。雨潦方深。谨上油纸幕一具。以备露次之用。
答骆总兵书
一自征旆西还。云泥迥隔。邈难追攀。瞻系之怀。靡日不悬悬于左右也。玆值闻,鲁二子之来。获奉台翰。存问死生。辞旨勤款。有非贱生所堪承当。三复拜嘉。恍然如再望风范而亲听绪论。欣慰交并。不知千里之为远也。昔岁大盗入国。敝邦君臣。奔播西塞。不知死所。既而天兵渡江。而老爷实先启行。平壤之役。先登陷阵。摧破劲寇。于时鄙生在安,肃之间。目见其事。是则东人之保有今日。惟老爷是赖。斯乃据实之论。非敢为佞也。其后鄙生病卧汉城。呻吟垂死。老爷降屈尊严。亲临抚慰。此又鄙生铭在肺腑。不敢暂忘者也。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94H 页
至于拣鍊之方。守御之策。保邦之要。屡蒙提诲。莫非至教。谨欲奉以周旋。无负盛意。惟其财殚力竭。兵疲民困。卒难收拾。以海氛犹恶。扫清无期。诚恐重贻 圣主东顾之忧。日夜腐心。然都城八方操练之事。头绪渐见。此乃闻,鲁二子体奉老爷分付。尽心纲纪之效。敝邦之人。方以为幸。不意相继沦逝。未究厥功。而万里旅魂。漂泊无依。每一念之。未尝不伤痛在心。今既各有姓亲。远来收骨。情义可尚。况有来命之勤。谨已启知寡君。差官庀事。仍护送至境。不敢怠慢。伏希鉴谅。尺书回音。未尽衷曲。引领北风。怀想无已。
 
壬辰冬。天兵来救。骆公尚志率南兵。先登攻平壤。功最著。癸巳四月。余病卧于汉城墨寺洞。骆公来访余于卧内。尽日话。从容如素识。仍言鍊兵备倭及他守国之要甚悉。余于是。募得京中人七十馀名。令军官二人统之。分为二队。送于骆公阵下。请学南方技艺鸟铳筤筅长枪用剑等事。骆公拨营中南校十人分教之。公或亲至卒伍中。手自舞剑用枪而教之甚勤。余以其事驰启 行在。此我国训鍊之所由起也。既而骆公还中原。余请留教师数人。公临行在西郊。为留闻愈,鲁姓人而去。二人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94L 页
体公之意。二年在国中。训士昼夜。几尽成才。且教营阵之法。不幸相继而死。藁葬城内。至是二人姓亲。来护丧柩而去。时骆公在蓟州。寄书于余。请护送其丧。余答书云云。
答天将书
行间扰扰。未易参拜。不有前日一卷书。鄙生固肉眼。几失天下士。昨柳尹自江府来言动静。即驰张译奉书候行李。想舟行相违尔。贼势已衰。且穷凶极恶。正当殄灭之期。和战利害。一言可决。第事机之来。非明难烛。非勇难决。此自诸老爷事。而尤有望于高明。不识能谅之否乎。军事冗甚。难以从容承教。少间。拟扁舟沿月扣门。谨此先报。
答天将书
前蒙赐帖。问江边事情。幸甚。屯京贼数。体探人所报。或多或少。不可为据。本月十日十一二三日。贼连出焚掠城东杨州,抱川,加平境。率皆拨掘灰烬。以求谷物。其饥窘可知。且东都助防将朴名贤等。遇十贼斩二级。其馀八人。投伏乞命。验知本国安边,通川等处被虏人。削发变服。换作倭形。据各人供招。贼之在城中者。三分之一为真倭。二为本国被虏人。虽所言未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95H 页
必的确。而以势料之。有近似者。昨日倭贼数千。又自京城西出至碧蹄而止。日暮退入城中。盖缘数日前有军将朴惟仁,尹先正,李山辉等。过贼于迎曙,薪院,幸州之间。斩数十级。贼因此怀愤大出。犹不敢肆然西下。大抵贼入寇本国。已一年馀。其气已衰。其心已惰。其士卒皆思归。其器械刀甲皆朽钝。而粮食亦将尽。且孤军深入。左右前后。无非本国军兵。古人所谓女真不知兵。必不善其归者。深可念也。凡兵以势用。以计胜。今大军暂驻开城。虽不遽进。而急遣奇兵。从间路出于贼后。汉江以南忠州以北。数阵疲贼。一举荡灭。如疾䨓不及掩耳。贼之在京城者。必骇散遁走。大军从后掩之。则不待血刃遗镞。而贼兵不东覆龙津。则南尽于汉江,獭川。此不可失之机。难遇之时。事势了然。只在目前。从前所以仰首呼号于老爷者。为此故耳。伏闻体探兵回自李山谦之营。未知所言如何。在老爷高见。必有成算。而诸公之议。又相契合否。今小邦财已竭矣。力已殚矣。人民之死亡殆尽矣。相持不决。坐费时日。假使天兵收功于旬日之后。贼悉退去。而耕耘俱废。饿殍满野。许多民生。将糜烂就尽。岂不悲哉。岂不痛哉。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95L 页
拟庆尚监司洪履祥答平义智书
得来书。辞意缕缕。知足下有悔祸寻旧之意。甚善甚善。既往之事。言之无益。然其中有一二宜复者。不得遂已。我国与日本。交好如兄弟。讲信修睦。无纤毫间隙。今二百馀年。至于对马岛。则称为东藩。臣附我国。故国家待之尤厚。船粟以哺之。辇布以衣之。。举一岛之民。自乃祖乃父。无不被涵濡卵育。以得生活。秋毫皆国家之恩。足下年幼。或未闻知。询之黄发则可知也。呜呼。虫蛇微物。犹知报恩。人而未知恩惠。以怨报德。则真虫蛇之不若也。然岂一岛之人。尽皆为此耶。其阴怀祸心。造起兵端者。必有其人。而两国生灵。肝脑涂地。以千万计。斯人者。实天地鬼神所不容。明无人诛。必有阴诛。圣人云。天道不僭。福善祸淫。又曰。人众则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一时强弱。不足论也。书中所言。先以祸端相告者。皆是我国家忠以事上。信以交邻。过于推诚。不诫诈谖。以至于此。受祸虽深。于义无愧。尚何言哉。王子无恙。清正自以为功。今闻事出足下。若果然则旧义犹未尽绝。而亦天实诱衷。以缓其祸。惟此一事。足感人心。叹尚叹尚。 大明天覆地载。兼爱南北之民。不欲穷极兵力。以戕生灵。初许贵
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96H 页
国纳款。沈游击往来非一。封贡之许。已有 圣旨。不日可成。而不意中间流布之言。以为日本实无款附之意。其所望亦不止于封贡。而前日犯顺之计。犹未已也。此言非出于 大明之人。亦非出于朝鲜之人也。实出于足下同事人之口。日益传播。疑乱其间。继以有安康抢掠之事。以实其言。以此 皇朝深加怪责。虽沈游击周旋致力于其间。而 朝廷亦不甚信。事机参差。至今未决。尚谁咎哉。此事足下久必自知。今不须云云。夫以春秋小国。犹以城下之盟为耻。况于堂堂 天朝。臣妾万国。八表承风。物无违拒。贵国恭顺不笃。而欲以悖慢要之。是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此在足下深思善处之如何耳。国家于足下。衅隙虽深。而凡所处分。悉从 天朝所命。傥足下幡然改图。知止戈之为武。戒不戢之自焚。于 天朝则极致恭谨之节。于本国则变其反噬之心。庶几天道助顺。人谋与能。东隅之逝。虽不可追。而桑榆之失。补之未晚。谨此奉复。馀不具悉。
 沈游击久不来。倭疑我国阻挠其事。贻书庆尚监司洪履祥。上其书。以此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