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x 页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谥状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85H 页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 世子左宾客。行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弘文馆提学,艺文馆提学, 世子左副宾客金公谥状。
公讳宇颙。字肃夫。姓金氏。系出义城。新罗敬顺王之后。有龙庇。仕丽为太子詹事。七代孙宗师。始居星州。生讳季孙。寔公高祖。曾祖讳从革。赠左通礼。祖讳致精。赠左承旨。考讳希参。早闻性理之学。擢文科。历清显。不乐仕内。出莅三陟府。以治效进秩通政。后赠吏曹判书。妣曰清州郭氏。习读仁和之女。以嘉靖庚子七月二日。生公于沙月谷之里第。幼莹澈端秀。静专不好弄。见人读书。辄默坐傍观。如有所喜之者。父母奇爱之。及学。刃迎缕解。不烦师承。书籍外。无他嗜好。夙霄勤业。藻思日富。十八。双占发解。翌岁。中进士。词华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85L 页
志行。已歆耸士林矣。庚申。丁判书公忧。居丧尽礼。癸亥。聘商山金氏会宁万户行之女。而南冥曹先生外孙也。公素志于君子儒。至是学于南冥。其得益深切。又谒退陶李先生。薰炙谈讨。会心于观感者多矣。隆庆丁卯。释褐。选槐院。辞疾不就。戊辰。郭夫人捐世。丧毕之明年。始仕于京。先进诸公。欲例试俗戏。公以为非士子持身之道。不从而归。作南风词以见志。壬申冬。拜弘文馆正字。不赴。癸酉。拜召。辞不获。遂趋侍讲筵。时方讲汤誓。公首陈舜禹执中之旨。仍曰。以礼制心。以义制事。建中于民。此汤之心法也。朱子谓汤反之之功。益精密。而其初头用工亲切处。唯在不迩声色。不殖货利而已。 殿下欲法哲王。不待远求。只据今日进讲之书。取法成汤足矣。累累数百千言。勤恳剀切。 上倾听而嘉诩之。公侃然体道。以格君为己任。每当讲论。演绎敷奏。亹亹乎敬义存心之要。而剖析天理人欲之几。指陈应事接物之方。劝以切实用工。戒以毫发间断。无非自得实践之语。非善口耳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86H 页
饰文辞者所可彷佛也。一时推以讲官第一。唯 上亦以为贤也。尝面教曰。尔受业于曹植。必有所闻。且为学似是笃实。须陈平日工夫。予试听焉。公辞谢。以求放心严恭寅畏等说仰对曰。大抵此学。不在高远。不必常谈天道性命之妙。只于日用动静语默间。 切实操持。提撕接续。不使间断。才觉间断。便即收拾来。如此久之。自然有进。夙兴夜寐箴。甚切于日用之功。李滉作图。排列四时。各有用功地头。甚好云。 上纳之。一日。讲毕将退。 上命公坐曰。尔每于筵中。以学问劝勉。可见忠爱之至也。他日又教曰。尔资质既异。学问用工亦多。筵中进说。每拳拳于此。予甚嘉之。但予学不进。未能行一言。常以为愧也。学问之事。古人言之已备。然不若今日进言之切。尔为予制进一箴。开示为学之要。公退而献圣学六箴。曰定志。曰讲学。曰敬身。曰克己。曰亲君子。曰远小人。 上优答之曰。可见尔学问精粹。忠爱恳切。深用嘉焉。予虽不敏。当加勉意。仍下其箴于玉署。使诸讲官见之。又尝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86L 页
问尔近读何书。作何工夫。公对曰。温习近思录朱书节要而已。因言二书甚切学者。 上然之。又尝下御书存心养性四字于玉堂。令作箴以进。公遂应制。 上之所以向公者。诸臣莫敢望。由正字序升至副提学。在论思者数十年。有经筵讲义一卷。录在文集。读之则可以识公造诣之工及君臣相与之际云。公鲠直庄厉。疾恶如仇。持身甚严。绳尺截如也。笃论好古。谓古道必可行于今。讲官有引朱子言乡约难行之说者。公即卞之曰。教化。须自上焉者。朱子在下位。所以难行。 殿下居得致之位。何故难行。朱子增损吕氏书。以垂后世者。盖谓纵不能行之一时。犹可待后王取法尔。此事须有根本。要在人主躬行心得。以为标率。而后可行也。不然。只文具耳。其为大司成也。草学制七条。一曰学令。二曰读法。三曰置经行斋。四曰择师儒。五曰选生徒。六曰贡士。七曰取士。专以脩明学教。兴化育材为本而不果行。识者恨之。其为湖南伯及安东倅也。辄以兴学校明教化为第一义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87H 页
云。始公之不屈于槐院也。西厓柳公以书赞美之曰。以我辈视君。正如黄鹄之于壤虫。尝以资级有骤躐者。上疏曰。臣之亡父代加。则有未仕同腹。而亡父已令受此。臣不当受也。庚午别加。则臣于其时。屏伏私室。名不在仕版。足不践朝班。何义而可以加资耶。此又不当受也。至如仕加。则国典。七品以下。十五朔而一加。六品以上。三十朔而一加。今臣登第虽有年。而从仕未数月。又不可滥冒加也。 上不许。公力辞三四疏。蒙允乃已。其不肯放过于细微者类如此。尝论姜克诚不可疏叙曰。蛇蝎之性。鬼蜮之情。乘时射利。则倚负幽阴。戕害忠良。不知纪极。迹露势穷。则蓄憾积怨。潜伺间隙。无所不至。苟或辨之不早。去之不远。而一开其门。则群枉弹冠。众正消缩。而终为天下国家之祸。有不可胜言者。夫以汝孚铭镇之倾险附势。构害士林林。复之阴猾害善。屡起大狱。克诚之朋奸作恶。结为腹心。无非小人之尤者。国人之所同恶也。伏闻四奸之罪。已蒙昭鉴。而克诚之事。犹未俞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87L 页
允。臣之惑滋甚焉。五竖同罪。不容异罚。而窃闻此人阴狠之资。济以才智。所谓虎而附翼。奸人之尤也。奈之何欲开其柙而使之纵暴于原野乎。又论贼臣李芑于 孝陵。显有无君之心。贬薄襄奉。其为乱贼之迹已著。不特今将而已。若芑者。当以治乱贼之律断之。籍产为孥。不为重矣。与栗谷李公珥。同在经幄。相推许。尝进启曰。 殿下非不好善。诚或未至。如李珥有学有才。虽有疏处。其材具自合大用。若用之不尽其才。臣恐遗后世之患矣。及宋应溉等攻珥而被窜也。公以谏长。推原其本而上劄曰。东西之说。其来已久。翻转百端。互有得失。方李珥在朝。务为洗涤调合之论。而其云为风旨。常落在西边之中。西人之失志者。以珥为宗主。日夜从臾。而珥性疏而白直。不觉为此辈所卖。渐成诖误。遂与士类角立。如郑澈之为人。虽亦不无长处。而刚褊忌克。喜同恶异。乃其平生之病痛也。素与沈义谦。交契甚厚。及义谦失势之后。多有怏怏不平之气。发于吟咏谈论之间。而又日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88H 页
与群失职无行之徒。崇饮嘲噱。讥谤时政。踪迹诡异。其所以取疑于士类者。有由然矣。非但朝绅之论为然。至于来自山野者。亦尝斥论。而顷年崔永庆之疏。至以党护指珥。此可见士论之同然。非出于东西彼此之故也明矣。珥既为澈所误。极力汲引。欲为柄用。而士类不从。珥积不平。累达于天聪。每以东人不肯恊和为言者。其实皆为一澈之故也。以此与士类疑阻日深。众心不附。而自处太高。自用太过。当国揆事。略无集众广忠之意。徒任己见。疏谬太甚。朝野失望。物议腾藉。当是时也。东边士类。素疑珥助西误事。而徒以分朋攻击之嫌。不敢显然弹劾。姑且随事论列。而弹辞过峻。珥又不服。辄自分疏。于是众怒激发。不可复裁。以至此耳。当时台弹中慢擅等语。初出于城上所之启。同僚多疑其过重。而业已同事。不得立异。既而。缘珥争辨不已。三司齐愤。而应溉篈等持论太刻。士类之心。既皆以珥为非。故众口同辞。不觉其自陷于偏重之归。此事曲折。不过如此。非有权势威力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88L 页
胁持指使而然也。及其成浑上疏。蔽于所好。议论偏重。而大臣亦不免偏系之私。不能开陈首末。分释是非。抑止乖激。镇服众心。而以火济火。祇益 圣心之疑。自此群议汹汹。如狂澜横溃。不可禁制。虽以圣批谆谆。曲加诲谕。而固执力争。以干天威。此辈躁妄之实。于此亦可见矣。盖自瑶之面对。礏之陈疏。指斥名流。请为加罪。继以湖南儒生及边士贞之疏。愈出愈新。必欲导 殿下以严刑示威之事。 殿下不从其言。而以从容镇物为教。臣等私相感泣。以为天日清明。虽千百谗佞。决不能作祸矣。窃闻顷日引对诸宰。天威严重。诸宰皆惶骇踧踖。但言圣明之世。不宜有此事。而澈独进启。力赞其决云。臣等在外。虽未知其间曲折。而但闻此言。且怪且疑。以为澈亦以士类自许。岂不知爱惜名节。而肯为此事乎。自古岂有正人君子而乘时逞志。导君父以诛罚士类之事者乎。设使彼辈真为小人。则秉公议者。自当据法请罪。而澈乃以西人之魁。义谦之友。其处心积虑。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89H 页
欲相倾轧。路人所知。而辄敢扬臂其间。亲自下手。而无所忌惮。噫。不愧乎人。不畏于天。其可以此而服人心乎。瑶也出入澈辈之门。相与甚密。其言论风旨。多自澈辈来。礏亦无识之人。而且具思孟之妻弟也。思孟与义谦为昏姻家。而又得罪于士论。故瑶之面对。礏之陈疏。街谈巷语。亦皆不以为公论。边士贞。澈之亲友。湖南诸生。亦多澈之门客。相与出没于门墙。人人之所共知也。观其疏中论议布置。机械活熟。亦有非远方寒士所能为者。故其疏之出。人多疑之。臣等初不知澈之为人。至于此极。及今思之。人之致疑。乃其自取。而其巧谋阴计。 殿下亦不可不察也。又论郑澈本以刚偏忌克之人。失势之后。怏怏愤憾。多有不平之气。交构煽乱。使士类分裂。而又乘时倾陷。无所忌惮。观其处心积虑。必欲生祸搢绅。以逞私憾。情状呈露。人人痛愤。今 殿下务欲镇物以靖朝著。而此人在朝。阴行巧计。惹起纷纭。职为乱阶。则必误镇定之计。以负 圣明靖朝之意。请罢职。 上不从。有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89L 页
未安之批。仍递职还山。是后章疏及筵席。每论色目之分裂。慨然为世道忧。务分别君子小人。而辄斥郑澈之奸邪。语甚劲烈。逮己丑之狱而公果不免。至谪会宁而无几微见于色。仲氏开岩公。来别握手痛哭。而公和颜慰解。到磨天岭。逢赵宪。宪曰。肃夫到此。能无悔乎。公正色曰。公论当俟后日。安可以一时之威。正其是非乎。到谪构小庵。扁曰完斋。以退溪手书思无邪毋不敬毋自欺慎其独十二字。贴诸壁上。日读书其中。撰续纲目十五卷。壬辰海寇之变。大驾西幸。命大赦。公亦蒙宥。直向义州行在。路梗不能进。十一月。始到龙湾。进备御机务七条。答曰。省劄。良用嘉焉。卿以帷幄旧臣。有学识。顷自北道来。即欲引问事势而未果。劄辞。当议有司处之。卿谅予意。且今后如有予失。即劄陈无惮。旋授兵曹参判。为赞画使袁黄接伴使。袁于移咨中。盛言公贤才可超格用之。公恳乞改咨。至再三竟改。明年。拜大司成。移大司宪。劾郑澈构杀崔永庆之罪。请追削官爵。 上虑骚扰不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90H 页
允。是冬。两司复合启争之乃允。公以中兴政务多阙。上劄请勉以周宣汉光之事。自期奋励。乾刚自彊。政治无坠于悠泛。无夺于细娱。任贤使能。修内攘外。仍条陈七目。一曰改过不吝。二曰克己保民。三曰频御经筵。上下相亲。四曰委任大臣。大有作为。五曰延揽人才。不拘资格。六曰选将鍊兵。七曰择监司守令。皆极论而痛言之。答曰。为国之诚至矣。良用嘉焉。又与同僚上劄。一曰开经筵。二曰辅储贰。三曰结人心。四曰广言路。答曰。得见谠论。不胜感幸。时庙堂将议遣陈奏使。奏本中有縻之以款之语。公启曰。万世必报之雠。而许款之说。宁以国毙。非可忍言。虽迫于总督。将有陈奏之举。而措语糊涂。大义未安。将无以有辞于天下后世。请停陈奏之行。又上劄极论大义不明而言不见施。又与同僚劄陈时务八条。以立志为大本。而选任大臣。辅养东宫。伸冤枉。正王法。广收人才。保合遗民。修明军政为急务。答曰。嘉谟谠论。忠诚至矣。当体行。乙未四月。递宪长。拜副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90L 页
提学。上疏乞退。因陈时务四条。曰任大臣以整朝纲。委体察以饬边务。绝和议以存大防。勤学问以辅圣志。 上优答之。不许退归。冬。拜吏曹参判。呈单政院。深论时事十七条。丁酉。倭寇再逞。公以大司成陈疏。请亟遣大臣。告急天朝。下教亲征。以鼓忠臣义士之气。又陈中兴要务八条。曰励志。择相。择将。任官。鍊兵。积粮。信赏。必罚。冬。拜礼曹参判。上疏乞补北路守宰曰。以守令兼将官。乃祖宗旧典。今日鍊兵。不任守令。而别设将官。徒为烦扰。臣谪居北土。久谙民俗。其中豪杰。亦有相识。愿备北路守宰召募之任。得一武将为副。协心操鍊。庶可集事。与其在朝而尸素。孰若出外而陈力云。戊戌冬。以左尹。疏救柳西厓曰。方今朝著不靖。士论不协。牛李相倾之习。又将复见于时。臣职非言地。不敢深论其事之首末。大抵柳成龙罢相之后。台论渐峻。既论其所亲之人。不可以居显职。又论其援引群邪。广植私党。当时士类。皆不得自安。此乃排轧之渐。夫成龙早负时望。蒙被眷遇。而居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91H 页
位清俭。无浊乱之事。一时士类倾心推仰。以为领袖。固亦理势之当然。非以成龙布置植党而使之然也。今反谓擅弄名器。施惠酬恩。瓜牙鹰犬。布列内外。此等题目。恐非实状。且论者云。权奸之去。正当洗肠涤胃。臣愚以为若指成龙为权奸。而用洗肠涤胃之法。则药非对證。而元气既脱。大命随之。甚可惧也。己亥正月。移疾递职。为决归计。而 上教有时势危迫之语。黾勉迟留。二月。遂退居于仁川南村。秋。拜刑曹参判。不赴。明年春。归省先垄于星州。历赏溪山。寄诗郑仁弘以讽之。遂还仁川。 懿仁王后升遐。趋哭成服于阙外。冬。再入洛哭因山。辛丑春。挈家就清州之松谷。或诣中原之德山洞及月岳山下。将欲卜居。最后寓寄于清州鼎坐山。连拜大司成副提学。皆不赴。任寅秋。闻逆变起于湖西。力疾造朝。又拜副提学大司成。癸卯春。躬诣阙上疏乞骸骨。答曰。卿不是悬车之年。诚宜从仕尽职。岂可退伏。不准辞。二月。呈告递职。即还清州寓舍。感疾沈绵。十一月九日卒。讣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91L 页
闻。 上震悼。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世子左宾客。从子行可忠可门人李堉等。奉榇归故山。远迩士子莫不来会致哀。 上遣礼官。致祭于家。墓在星州今巴谷蔓里坐坎之原。从先兆也。公无子。取第三兄监察公之第二子。养之为后。名曰孝可。官县监。孙顼。文科持平。公尝得孔子画像。每于朔望。揭壁上。焚香瞻拜。虽从官外方。亦不废。至是门人等。奉藏于星州之乡校云。公与寒冈郑公。志同道合。交谊深至。及公之殁也。寒冈公为文祭之。备述公德业道义。其后旅轩张公。即其祭文而发挥之曰。天资超迈。气宇温粹。水月襟怀。冰霜风致。和而能刚。寔天全畀。是则言其禀受之秀也。夙承家训。知所用志。旋登有道。提掖是被。景慕退陶。常切钦企。伊闽正脉。不出敬义。熟复朱书。不离造次。是则言其学问渊源也。既登科第。退而自閟。泉石丘林。惟意所恣。世路纷华。浮云弊屣。则言其素志之定也。恬静清疏。不为物渍。自少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92H 页
至老。未见愤恚。书册之外。一无所嗜。则言其所养之贞也。临事慷慨。无所顾忌。恳恳谋猷。堂堂论议。诚忠鲠亮。追配陆贽者。言其事君之义也。尤严忠佞。亦谨义利。善类所慰。邪党所惴者。言其立朝之正也。忧国虽切。宦情如寄。每官辄辞。难进如避。则恬退之勇也。翛然一室。脱洒外累。其于世事。淡若无意。则素履之安也。平生直道。乃反为饵。千里关塞。三岁湘累。忧时恋主。几洒清泪。远追日驭。亲奉六辔。义不辞难。间关颠踬。则谓其夷险一节也。上劄昭冤。追斥奸伪。理直心公。平若称锤。笔扑清霜。闻者胆悸。士气以壮。史册增贲。则谓其好恶之正也。寓怀园圃。花药杂莳。岂为消忧。为此局戏者。韬晦之迹也。节续纲目。阐幽杨邃。将裨世教。辞严义备者。真儒之业也。公之晚岁。人益恣睢。或相嘲诃。或肆谗甚。公何心哉。任彼儇媚。则谓其礭守靡挠也。唯有清议。向公不匮。望公再起。卒究所施。恢张公论。斯民是庇。则谓其物论见重也。又曰。显光之于公。亦曾有所观感者矣。在今追想其粹容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92L 页
温貌。清范坦怀。则诚岂非间世挺拔之人英也哉。岂非超尘出俗之气概也哉。岂非况潜涵养。得力深多之仪观也哉。和易之中。自有果礭之守。恬靖之中。亦有规范之定。精彩秀发。表里洞澈者。莫非天真之呈露。德性之自然也。不唯同心同德者爱之重之。至虽武夫俗类。望之即之。未敢不以为君子人也。盖公其质美。其学明。其心公。其道正。故实于中而形于外者自如是也。今其奏议疏劄之见存者。才十之三四。而取而读之。亦可以想得其机轴之正且大矣。其于谦己之德。若虚若无。一向退屈矣。而至其望于君而引之者。则必以尧舜之道焉。其于居家之计。任拙随分。无所经营矣。而至其事于国而任之者。则必以唐虞之业焉。不屑屑于小节。而凛凛乎大义之立。故义之所在。虽雷霆在上。贲育肆力。而其守也莫之夺矣。不规规于细行。而断断乎大猷之正。故猷有可决。虽刀钜在前。仪秦骋辩。而其执也莫之挠矣。所陈者善。所责者难。知无不言。怀无不达者。爱君之忠也。有阙必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93H 页
补。有遗必拾。即微先防。见渐思社者。忧国之诚也。论学则必眷眷于圣贤之心法。未尝区区于俗儒之章句。论事则本末兼举。纲条悉备。不为无益不切之谈。论人则善善恶恶。乃其纲领也。而不以所长之多。掩其所短。不以所短之多。废其所长。每于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之言。未尝不反覆焉。权衡既平而物自轻重。水鉴无情而人自妍丑。折义理于毫釐之间。不以众是众非而雷同焉。察危乱于几微之际。不以未形未发而弛戒焉。其论议词说之出于胸中者。平正恳切。明畅而宏深。信乎有德者之言也。然其爱君之忠虽至。而义有未安。则奉身而退。几乎不俟终日者矣。忧国之诚虽切。而时有不可。则归园之乐。其亦若将终身者焉。观其退散之日。从容书籍。恣意林泉者。萧然作一野人耳。未见其有青紫趣也。此固人禀之高。志尚之雅。非伪貌饰情者之所可同日语也。惟其真事业之办。又全在于续纲目之作。则子朱子所以继素王之业。立万世之经者。公有以得其权衡矣。噫。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三 第 493L 页
寒冈旅轩两公之所以称道者如此。是足以百世俟圣人矣。公殁后二十五年戊辰。士林违议以公与寒冈公。并享于桧渊书院。而会宁士子先已设鳌山书院以俎豆之。及今 上己巳冬。因左议政睦来善之陈达。有桧渊书院赐额之命。大司宪李玄逸又请赠公谥。 上允之。此实斯文之盛举。而旷世之荣典也。玆以录公平日言行。敢请易名之典。
   嘉善大夫。礼曹参判兼五卫都总府副总管李玄锡。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