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x 页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状启
状启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9H 页
条陈庆尚道军情贼势状启(安集使时○壬辰)
臣于去四月二十七日。经过本道丰基荣川等地。大小之民举皆登山。寻到村闾。阒无人影。奉来之命。宣谕无地。忧惶痛悯。罔知所为。乃于二十九日。收拾见闻。略具 启状。而又未得陪去之人。令臣自京带来者持进。则到忠清道堤川地。贼已踰岭。不得前进而还。今五月初四日。又为 启状。令臣所率之奴奉进。则到京畿道杨根地。贼逼京城。亦不得前进而还。道路隔绝。声响莫接。去邠之音。得于传闻。遥望痛哭。欲绝而不可得。近有自京奔还者。谓车驾向西。而又未知住劄何地。徒怀微恳。末由得达。日夜遑遑。须发尽素。适臣里中人知臣悯迫。而欲为往还。臣厚其行资。使之登山越谷。远避贼路。庶或可近于警跸之下。而其终得达。亦不可期。血涕盈襟。无以自裁。臣来此之后。审知人心溃散之由。则贼势猖獗。连陷二镇。久安之民。已皆褫魄。而为将帅者。先自退缩。不能检敕守令。为守令者。先自逃避。不能镇服人心。辗转相因。至于涣散。平民则惧罹锋镝。逃窜林薮。乱民则谓无法禁。恣行胸臆。虽其本心不同。而其不得号令则一也。人心一散。情意乖悖。奴
臣于去四月二十七日。经过本道丰基荣川等地。大小之民举皆登山。寻到村闾。阒无人影。奉来之命。宣谕无地。忧惶痛悯。罔知所为。乃于二十九日。收拾见闻。略具 启状。而又未得陪去之人。令臣自京带来者持进。则到忠清道堤川地。贼已踰岭。不得前进而还。今五月初四日。又为 启状。令臣所率之奴奉进。则到京畿道杨根地。贼逼京城。亦不得前进而还。道路隔绝。声响莫接。去邠之音。得于传闻。遥望痛哭。欲绝而不可得。近有自京奔还者。谓车驾向西。而又未知住劄何地。徒怀微恳。末由得达。日夜遑遑。须发尽素。适臣里中人知臣悯迫。而欲为往还。臣厚其行资。使之登山越谷。远避贼路。庶或可近于警跸之下。而其终得达。亦不可期。血涕盈襟。无以自裁。臣来此之后。审知人心溃散之由。则贼势猖獗。连陷二镇。久安之民。已皆褫魄。而为将帅者。先自退缩。不能检敕守令。为守令者。先自逃避。不能镇服人心。辗转相因。至于涣散。平民则惧罹锋镝。逃窜林薮。乱民则谓无法禁。恣行胸臆。虽其本心不同。而其不得号令则一也。人心一散。情意乖悖。奴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9L 页
仆不知有其主。吏卒不知有守宰。横行闾里。白昼成群。焚劫人家。掠夺财物。甚至于变著倭服。屠割人民。弥漫原野。莫敢谁何。调军赴敌之说。势不得一措于其间。若士族之有识者。则颇慷慨奋发。欲以身当之。而应抄之军。一无响答。虽率其子弟奴仆。不过百数。既无官军可与协力。则徒死贼中。反助其声势而已。况兵水使,防御使,助防将等。已皆踰岭而去。监司去处。亦不得闻。本道之内。无一节制者。凡大小之人。欲从王事者。无所倚仗。欲为私谋者。无所畏惮。而列邑守令。举皆遁逃。为民之倡。官私板荡。不可形言。且狂贼踰岭之后。馀党之散布于本道者。或屯兵大镇。或结阵原野。或焚劫村落。人之畏怯。日甚一日。语及调兵。掩耳远走。此虽臣之孱拙。不诚于勤王。而势已至此。未如之何。自十月望后。登山者久经困苦。间或下来。村里之中。得见人面。臣之痛悯而不得为者。庶有可施之路。经村历邑。恳谕 圣旨。兼以臣言感动之。若其有识之士。则咸谓虽不解操弓。如供爨刈刍等事。亦所甘心。第无知之民。不可一一拘系。故各邑里中。皆以识理慷慨之人。差定里将有司。各其里中之人。劝令还集。又抄其丁壮。使赴国家之急。今玆数邑。略已成形。而人心未固。不作久计。其家属粮资。皆在山上。乍聚乍散。朝夕异态。其能冒死不避。时未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0H 页
可知。以此忧虑罔涯。既聚之后。不可每示温言。亦必以号令镇之。可济大事。而臣无威重。又非所职。不知何以处之也。第以危乱之时。事难循例。而近邑存亡。系于朝夕。贼丑进退。在于呼吸。所当急时料理。而受命之人。独有微臣。悯迫之中。不计越职。或为方伯之事。或为主将之事。或为守令之事。或为里正之事。出入村落。巡历官府。大小之务。随时措处。而若无守宰之邑。则不可无人守城。故安东则前都事安霁前检阅金涌。丰基则校书博士黄曙。义城则训鍊权知权希舜。醴泉则前县监李愈。并假将差送。使之句当官务。四邑丁壮。几为抄出。而荣川奉化礼安。亦略措置。故使龙宫县监禹伏龙前判官赵鹏。领本县及醴泉之军。措捕多仁等地之贼。使礼安县监申之悌新及第权诠。领本县及安东之军。谋剿义城以下之贼。若奉化荣川丰基军人。则待两处探候之来。然后随其所用之多寡。量宜分送。而多仁义城之贼。焚荡杀掠之数。不可胜计。或与旁近屯住之倭。连臂合势。则孤军弱卒。恐不能支矣。若多仁义城之贼。已为就捕。则随宜进军。自京直路之倭。亦令歼灭。以通右道之路。使之彼此协力。而右道列邑之或能保全者。略不得闻。虽已草檄。亦不能传。事之难处。尤不可言。青松真宝盈德清河兴海等邑。仅保于贼薮之旁。而与庆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0L 页
州相近。故庆州留住之倭。已令合力措捕。而昨见盈德文报。则以贼势探候事出去云。但此等之邑。物力残薄。难于大举。是用为悯。军粮军器。则守令等赴战奔溃之际。散弃于野。还官逃避之时。见偷于人。寸刃斗粟。亦无所遗。今令盗取之人。许其自首。时或还纳。而百不得一。方鸠聚铁物。而打造之际。必至留时。收合私储。而忙遽之间。未易作米。板荡之后。凡事皆难。姑且随备随用。而若有私储之优纳者。则从当启闻论赏事。已谕于众矣。大概本道荡败之由。皆缘将帅守令之非人。而人心之溃裂。又从而乘之。言之气塞。不觉失声。为将者迟留退避之状。得于传闻。今难备达。而若安东。物众地大。且有城子。为竹岭初程之保障。而军额之多。义城为最。坚守二城。合力于旁邑。则贼未易搏食以西。而府使县令。先自恇怯。寇贼不一喙息于百里之外。而挺身逃去。为他邑望。安东判官丰基醴泉等郡守。相继远遁。使官事至于荡然。极为痛心。近处数邑之外。皆为贼路。消息不通。其馀郡邑之存亡。守令之有无。皆不可知。安东义城丰基醴泉等邑守令。为先差出。刻期发送。使之及时料理。流闻本道左监司曾已差出。而至今尚无形影。又不知其故也。左道兵使亦合择差。使之维系军情。扫除穷贼。时不可失也。当此危乱之时。得人为急。礼安则县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1H 页
监申之悌。挺然自守于列邑奔溃之际。使官事略无所亏。龙宫则县监禹伏龙。凡百措置。克尽其方。虽寇贼逼境。而一不之动。尽诚尽力。期于剿捕。一邑吏民。乐为之用。独立奔波。极为可嘉。安东等守令。亦以尽心王事者差之。则一隅数邑。庶或保存于既败之馀矣。集庆殿参奉郑士诚,洪汝栗等。陪奉 御容。指向都城。行至原州。贼已踰岭。道不得通。还到礼安。臣驰进同县。见汝栗问之。则寇患已迫。人心极悖。意外之变。不可不虑。随其身所在之处。谨密奉藏云。臣痛哭失声。罔知为处。山刹则难于守护。闾里则尤非所安。姑待数日。义城醴泉之贼。或有驱剿之势。则净扫官舍。奉而安之。定军人卫护。率守令祇谒。则人心之感动。想倍于前日。臣瞻望西极。天威咫尺。奉侍晬容。神仪俨临。庶几赖天之灵。或可济事于万一。而上道之人。本不闲于武事。值此危急之日。一无制兵之才。如臣腐儒。措手无策。虽切补天。一死何为。前判官赵鹏前部将朴庆新前万户金克裕,崔大仁。则得之羁困之中。留作兵武之用。而此特辕门一卒耳。既无统御之人。则军政之涣散。孰为之收拾哉。狂贼之逼京者。如飘风骤雨。其势不得不自散。天兵之下。亦必有剿歼者。而道路阻隔。时未之闻。虽疲散之卒。随其所得。可以入援。而传闻三道之兵。已会京城。贼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1L 页
若难支。则本道留屯之倭。似将奔往合力。助其声势。故姑与数邑大小之人。严其约束。图出乡兵。屯住直路之要害。遮截竹岭之咽喉。倭寇之往者来者。随皆剿捕。使入京之贼。首尾断截。则上可以远卫王室。下可以近保数邑。而人心已溃之馀。怪雨又作。田畴尽为漂没。民无生道。益思离散。收集人心。亦为极难。五内崩坠。罔知所达。
条陈庆尚道军情贼势状启(安集使时○壬辰)
臣于去五月二十九日。谨具启状。率阵中军民。西向拜哭。祇授使者。而行到江原道通川郡。倭寇冲斥。不得前进。越二十七日。又为还来。臣受命累月。寸力无补于讨贼。微诚未达于驻跸。至再至三。愈梗愈阻。长号失声。罔知所措。今又开录近日贼势与前日之状。并为奉进。若道路少开。得贡危忱。则虽枯死贼中。万无所憾。大概近来贼势。多聚本道闻庆咸昌尚州等地。官廨为家。直路作阵。去留无定。聚散不常。攻城邑则合其势。掠村落则分其众。屯住原野。驰突东西。屠割人民。焚荡家舍。牛马财货。穷极搜掠。惨痛之患。不可形言。竹岭之下。只有数邑仅免者。始就岩谷之中。召聚散亡之卒。欲与现存守令。谋为剿捕之计。而既无主将之可以统制者。决不能维系其溃散之心。恐归无用之地。不胜悯痛之至。去六月旬间。贼犯龙宫县境
条陈庆尚道军情贼势状启(安集使时○壬辰)
臣于去五月二十九日。谨具启状。率阵中军民。西向拜哭。祇授使者。而行到江原道通川郡。倭寇冲斥。不得前进。越二十七日。又为还来。臣受命累月。寸力无补于讨贼。微诚未达于驻跸。至再至三。愈梗愈阻。长号失声。罔知所措。今又开录近日贼势与前日之状。并为奉进。若道路少开。得贡危忱。则虽枯死贼中。万无所憾。大概近来贼势。多聚本道闻庆咸昌尚州等地。官廨为家。直路作阵。去留无定。聚散不常。攻城邑则合其势。掠村落则分其众。屯住原野。驰突东西。屠割人民。焚荡家舍。牛马财货。穷极搜掠。惨痛之患。不可形言。竹岭之下。只有数邑仅免者。始就岩谷之中。召聚散亡之卒。欲与现存守令。谋为剿捕之计。而既无主将之可以统制者。决不能维系其溃散之心。恐归无用之地。不胜悯痛之至。去六月旬间。贼犯龙宫县境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2H 页
数邑之军。合力逐之。及其回军之后。又引其党。多数突至。龙宫县监禹伏龙礼安县监申之悌与之相值。多寡不敌。至于散遁。饥渴之中。或有颠仆而死者。各处伏兵。闻风亦散。贼由鹤驾山径路。夜半直趋安东。又分其众。屯于礼安。前日已聚之军。各率其家属财物。举入深山。招集之难。与变初无异。臣谋于一乡之有识者。入山之人。躬自驱出。结阵官门。兵势稍振。旁邑之军。亦略聚集而贼徒寔繁。防卫甚密。孤军善溃。难于直捣。故择其精锐。且令自募。或设伏于要害。或夜击于巢窟。射中之数。不为不多。累日侵挠。使之散落。而礼安之贼则今七月初九日。安东之贼则十八日。并皆出去。左兵使朴晋。来此近邑。臣与之相见。劝令留镇安东。旁制列邑。已为驰进同府。但安东出去之贼。留镇丰山县近处。今至十馀日。极肆焚荡。杀掠无数。江原之贼。又自蔚珍等地。跨山越谷。已到安东小川地。奉化荣川安东。皆是初头受害之地。昨闻忠州之倭。亦由间路。已到丰基醴泉交会之境。今则兵使可以领军掩击。而上下列邑。贼阵星列。动有连臂合力之势。亦不能易为之计。不一大举。蹉过时日。则民害益惨。国辱益深。庸拙微臣。一死无他。若右道则贼路中隔。邈不相闻。而左道则庆山河阳新宁义兴军威大丘清道永川庆州迎日长鬐兴海清河盈德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2L 页
宁海真宝青松等邑。或有文字相通之时。义城安东礼安奉化荣川丰基醴泉龙宫。则地势相近。臣所详知。此外郡邑。虽有传闻。不可取信。河阳曾未经贼患。今亦不免。迎日长鬐。则贼船从海直入。皆未守城。青松以下之邑。各率军兵。将剿庆州之贼。而中路遇此贼变。计不得遂云。若守令之有无。虽或有所闻。非公文所通之处。则未敢仰达。义兴则新差县监。变初来近地。不为到任而去。义城县令李汝温弃城逃窜之罪。已为陈达。而六月初十日。始为自现。永川郡守金润国。避遁忠州地。今七月二十一日。亦为自现。言其罪状。固有邦宪。而邑多乱民。自谓无法。溃裂之势。罔可收拾。依立功自效之意。姑令赴任。以待朝廷处置。如义兴丰基醴泉安东等邑守宰。并宜亟命差遣。且朴晋独在左道。南危北急。势不暇救。京将士之来。民日渴望。若蒙特遣。则兵威百倍。军情兴起。平定贼患。可指日而待矣。监司金睟。时在右道。传闻欲来左道。而道路阻隔。未之得达云。大概近来则人出死心。又熟贼情。比之前日之畏怯。稍亦有间。虽不能对阵善战。至于伏兵夜击之事。多有勇往锐进者。其自募于臣者。亦连络不绝。虽寇贼据城之邑。皆设伏兵于山谷。而其称义兵者亦多。故射中而殪之者。列邑皆然。但不能全队尽捕。难于斩首。故献馘之数则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3H 页
不多。都付兵使。覈实启达。第以我国长技。莫如弓箭。而各官军器。举皆荡失。至于军人之自持者甚鲜。而亦皆不合于用。既无所入之资。措备之势。亦为甚难。宁海上北道入送箭竹。因各官所报。已令输用。并与数爻。当随后开录禀达。长箭四十部。则府使韩孝纯并为输送。故亦置此待变。而军粮则当变之初。公私之蓄。知不可保。皆散之已尽。今则贫富一体。更无可措。而在田之谷。既失耕耘。又自六月之初。旱乾已甚。尽为耗缩。而早熟之稻。又为倭寇之所占。得补军饷。万无其路。百尔思之。徒切痛悯。今则兵使来在近邑。臣收集军兵。相议处置。而如缕残命。颠仆一隅。伏兵候望。仅保数邑。竹岭一路。若为贼有。则左道初程。尤不可支。防守之策。亦宜措置。但迫近之处。贼阵接地。兵火烛天。沦没之患。罔料朝夕。若赖天之灵。克壮人谋。乘机设策。渐图胜势。则彼衰败馀孽。将就戮之不暇矣。臣遥望西极。莫展悲悃。胆焚气塞。一死将迫。臣之族士人金继先。慷慨发愤。欲奉启状而去。宵行草宿。庶几可近于御所。而臣为国诚薄。其终得达。不可预料。心昏神散。罔知所陈。
条陈庆尚道军情贼势状启(安集使时○壬辰)
臣拘絷一隅。寇贼四围。本道右路及江原忠清等道。皆阻绝不通。奉进启状。不知其几。而前拘后梗。并未得达。西
条陈庆尚道军情贼势状启(安集使时○壬辰)
臣拘絷一隅。寇贼四围。本道右路及江原忠清等道。皆阻绝不通。奉进启状。不知其几。而前拘后梗。并未得达。西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3L 页
边消息。末由得闻。前月所进。又已在道。而亦未知能至否也。适于今日。祇奉教书。乃所以谕众讨贼之旨也。自右道乘间而来。臣备仪郊迎。跪读再三。始谛大驾留驻义州。西望天涯。肝肺如焚。与差使员安奇察访姜霙。相对号涕。不觉失声。万死馀息。获睹纶綍。虽入地下。百无所憾。臣于前日急于聚军。各邑各里。定里将有司。官军乡兵。并皆招募。同聚混用。未别名目。今则自龙宫一溃之后。已再收拾。而元军之外。特会乡兵。使邑人之有识干者将之。如安东之承文权知,金垓等。各率其乡之两班及奴仆。分其部伍。共为约束。当与官军合力。而上道之人。不闲武事。且无军器。只举空拳。加以贼路在近。军情未固。其家属财产。尽输山上。而身在阵中。又患乏食。聚散之势。似为无常。斯固可虑。至于下道及右道。将 圣旨移文。非止一再而悉未得通。近日始闻金沔,郭再祐等。已为招集义兵。若左右前后合势并力。则贼锋虽多。将不足患。臣又得所知僧原悟。使之召募僧军。又移文近邑。稍稍来集。各言既无妻子。只有一身。当不计死生。勇往直前。近日贼踰讷川之时。争相逐之。是亦一验也。大概近日则人情狃于贼患。且知其终不得生。类多奋发讨贼之志。至于贼屯之邑。亦皆起兵。则兵数之不多。未足为虑。而所患者。军器军粮之办出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4H 页
无路耳。鸟岭已为寇贼直路。而又通竹岭。则一达于清风,忠州。一达于堤川,原州。左之右之。往来无碍。本道之倭。非徒乘隙欲通。而忠州之贼。又送东莱被掳人。探觇形势。为丹阳郡所捉。若此岭咽喉。又为贼奴所占。则本道丰基以下之邑。将尽为鱼肉。而分路直冲。京城之患。尤不可言。臣在岭下近邑。多方防截。幸得苟完。而寇贼横突之势。今尚未已。其终得保。亦未可料也。今则下道或有可通之势。若此隅之患暂缓。则臣渐欲下去。优抄军兵。为夹击之计。故已为移文于列邑矣。窃观贼势。下道则纵横布散。或乘流上下。或越江往来。邀击追击。似为无难。而至于鸟岭之下。势颇聚集。地非便利。未易剿捕。上道之军。除鸟岭及近邑防守之数。将欲移送下道。而粮料无以相继。极为悯虑。若列邑献馘之数。则都付左兵使。已为驰启。徐当从实磨勘。更为启达矣。臣身迫贼窟。既乏剿灭之策。心县天极。又无入卫之路。揆之以律。一死犹轻。若聚军之事。则今已粗完。颠仆岭陬。以俟朝廷处置。
条陈庆尚道军情贼势状启(安集使时○壬辰)
臣于前日。恩除安东府使。而旋又恩递。其间废置安集之任。已过数三月。贼中消息。或未详知。姑举近日贼势。则各邑作屯之处。渐至聚集。而雄据直路者。上下无常。侵
条陈庆尚道军情贼势状启(安集使时○壬辰)
臣于前日。恩除安东府使。而旋又恩递。其间废置安集之任。已过数三月。贼中消息。或未详知。姑举近日贼势。则各邑作屯之处。渐至聚集。而雄据直路者。上下无常。侵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4L 页
掠近境者。出入自恣。为将者不能勇往。而或多奔败。从军者不能直前。而类皆散溃。人民渐就鱼肉。篱落尽成灰尘。而无敢为出奇制贼之计者。如臣孱拙。效死无策。遥望天西。痛悯罔涯。臣窃念贼屯之邑。久成弃土。收复之策。晷刻亦急。合势剿捕之事。所当登时措处。而若并失仅完之邑。则一道之事。无复著手处。故臣于竹岭咽喉及丰基荣川等初程。尤有所致力。而自此以下七八邑。幸蒙威灵。仅得保完。境内人民。亦免死亡。但自前月。往来之贼。结阵于咸昌之唐桥。伐木撤屋。作为巢幕。焚劫于龙宫醴泉等地。殆无虚日。此距丰基荣川等邑才满二息程。长驱之势。罔料朝夕。极为悯虑。安东府使禹伏龙长鬐县监李守一。与盈德清河迎日真宝等邑守令。各率其军。防守于醴泉地。今十一月初三日。长鬐县监先导行军。贼徒潜伏林薮。不意突犯。诸军奔溃。不为相援。僧军及官军之被害者。无虑百馀人。相搏之际。得贼四馘。而醴泉一路。举为空虚。候望与传通皆绝。人心极摇。奔避者塞路。臣自知其决无所为。而不可不扬威以镇之。率官乡兵及僧军等千馀名。作阵于甘泉县。适承回下有旨。当与监司相议处置。故今已还来。大概唐桥之贼。经月作屯。似是控守鸟岭之路。使我军不得为潜伺邀击。而坚筑窟穴。时无去意。大集丑类。其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5H 页
数极多。与尚州闻庆之贼。相为声援。自京往来之倭。迎送接待。有若邮传。出掠之时。建旗鸣螺。团聚作行。我军孤弱。观望而退。欲潜军夜击。则江水横路。地势不利。欲举兵掩击。则他贼作邻。后援必至。迟疑之间。时月渐遒。数邑存亡。未可预料。徒切痛悯。自权应铢永川歼贼之后。为将者一未摧敌。多至丧师。一道人心。渐至沮挠。今十一月初十日。前部将朴庆新夜击于清道城外。勇进齐击。达曙酣战。所斩虽止于二馘。而射杀之数。至于百馀。入城之贼。一时举哭。焚其积尸。并皆退走。我军亦得全完。朴庆新。臣之所带军官。曾定助战将于清道。前斩一馘于庆州。今且力于歼敌。多数射杀。又得一馘。列邑人心。亦为差强。其为忠勇。犹足可嘉。若斩馘射杀之数。则已付之兵使。不为枚举启达。南方之贼。性不耐寒。或意凝冱之时。不难剿讨。而冬月过半。肆凶犹旧。军将怯弱。莫敢措手。日夜所望者天兵。而道路阻夐。尚未得闻。若天兵未及南下。而贼复布散于明春。则本道之事。尤不可言。所当优庤军粮。多造军器。以为待时蓄力之地。而许多米谷。聚之无路。些少胶角。得之无计。当此危急之时。犒馈击刺之具。一至板荡。罔知所为。臣既递安集之任。公私讨贼之事。皆不得相关。乃与数三同志。谋所以招募游民。则官军义兵之外。亦不无遗漏隐匿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5L 页
之人。臣多方闻见。随宜通谕。使知其赴义歼贼之意。则远近之人。渐至聚集。与前日所聚乡兵僧军。合以为一。众军则留阵邑中。以助声势。精兵则抄送贼巢。以备攻剿。而军器军粮之类。亦随便措备。以为持久之计。虽不能有补于讨贼。抑可以不负于职分。而玆者始谛仍带前任。又兼军粮赈饥之事。所当巡检列邑。以考其勤慢。故军兵则属之成均权知金盖国。军粮则付之郡守权斗文。军器则委之进士权启沃。使之及时料理。而臣则发向下道。劝诱民间。以广得粟之路。还来之后。更欲处置军事。
条陈庆尚道军情贼势状启(安集使时○癸巳)
臣已将军民饥顿之状。米粟板荡之由。开列驰启。顷日巡检列邑。则丰基荣川奉化真宝青松盈德清河兴海。仅保于兵火之旁。而人民奔避。不得治农。田野多荒。或经一锄。刈取之后。杂草栖土。其所穫之不多。据此可知。礼安安东宁海迎日长鬐。则虽经陷城之患。而贼不久留。故其境内农事。与丰基等邑。大概一样。民食无可蓄之数。官债有难捧之虑。而为守令者。勤慢不一。出入无常。皆不得及时捧上。谷贵之后。虽使催督。顿无所益。令各官总计入库之数。则或三四分之一。或六七分之一。而皮杂谷之外。田糙米则全然未捧。其于救荒。了无实用。臣自庆州历永川新
条陈庆尚道军情贼势状启(安集使时○癸巳)
臣已将军民饥顿之状。米粟板荡之由。开列驰启。顷日巡检列邑。则丰基荣川奉化真宝青松盈德清河兴海。仅保于兵火之旁。而人民奔避。不得治农。田野多荒。或经一锄。刈取之后。杂草栖土。其所穫之不多。据此可知。礼安安东宁海迎日长鬐。则虽经陷城之患。而贼不久留。故其境内农事。与丰基等邑。大概一样。民食无可蓄之数。官债有难捧之虑。而为守令者。勤慢不一。出入无常。皆不得及时捧上。谷贵之后。虽使催督。顿无所益。令各官总计入库之数。则或三四分之一。或六七分之一。而皮杂谷之外。田糙米则全然未捧。其于救荒。了无实用。臣自庆州历永川新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6H 页
宁。至于义兴。则凡沿路所见者。初度反耕之后。一无落种。惟近山幽僻之处。略有耕耘而收穫者。醴泉义城河阳彦阳则亦稍胜于此等数邑。而至如东莱梁山清道密阳昌宁玄风灵山大丘仁同蔚山机张庆山军威比安龙宫则凡百荡然。尤不可为状。孑遗之民。又皆流徙他境。土地之外。更无馀物。若贼退之邑。则蓬头鬼面。道路接踵。饥寒入骨。伦理已灭。捐亲弃子。杀人夺物者。不可胜数。其他幸绵馀息者。则凡所以充其肠肚者。无所不至。群聚荒亩之中。扫其稷实之落地者。持帚携箕。簸扬去土。臣取而见之。则皆是尘土。而稷实个个相杂。投之水中。取其浮出者。炒乾火器。并其糠秕而作末。和水饮之。至于草木之实。亦无所不食。往往遇毒。有一家骈首而死者。知人之所不可食。而不忍饥迫之苦。以至于此。耳目所及。不觉心痛。橡实松皮。则稍胜于他木实。而今年橡实亦稀。其散落于草莽者。不得拾取。松皮则剥食之期。当待三四月之间。而此非其时。自今日至于麦熟之节。当递累月。其间接济。又将无物以继之。况寇贼肆凶。而种子无储。其种麦与否。时未可知。民之疑惧。日甚一日。庆州贼去之后。城中之谷。有三万馀石。除出若干。移给尤甚之邑。而渺如沧海一粟。民之受食者盖寡。自此以往。又无可继之路。终当立视其死。若以常时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6L 页
救荒之道言之。则鳏寡孤独。必在所先。而今则寇贼雄据。丁壮饥散。若不得专意护恤。使之尽力讨贼。则剿捕之望。更无所倚。其所以先丁壮后老弱者。为今日不得已之计。若耕种之时。则饥仆之民。将不能自力。必须随时分赈。然后可堪举趾之役。救活之策。尤急于前头。而种子又无出处矣。今者人数大缩。民力大困。前日所耕之地。仅得三四之一。而将许多郡邑而总计之。则所种之数。亦必不少。数邑略捧之谷。虽欲推移。将不得成形。一失耕种。主理永绝。若依前启请。全罗之谷。运于右道。而右道之谷。运于左道。则或可救饥作种。而济民于万一。念惟国破主辱。臣民有宁死之愿。则林林蝼蚁之命。固不暇恤。而恢复之策。非民则无以为本。朝廷处置。必有其方。如臣无状。自知迂拙。虽议于左右监司。而亦无善策。徒切痛悯。求死无地。
条陈庆尚道军情贼势状启(安集使时○癸巳)
臣于近日。巡审贼势。左道之仁同大丘清道密阳机张梁山东莱釜山等处。右道之闻庆咸昌尚州开宁善山星州昌原金海等邑。皆依前雄据。尚无退遁之状。而其数则增减无常。未可指一。若布散焚荡之势。则似不如夏秋之间。必是厌恶凝寒。简其出入。而我军怯弱。不能作一举于此际。若息力备器。待时而发。则其鸱张豕突之患。尤不可言。
条陈庆尚道军情贼势状启(安集使时○癸巳)
臣于近日。巡审贼势。左道之仁同大丘清道密阳机张梁山东莱釜山等处。右道之闻庆咸昌尚州开宁善山星州昌原金海等邑。皆依前雄据。尚无退遁之状。而其数则增减无常。未可指一。若布散焚荡之势。则似不如夏秋之间。必是厌恶凝寒。简其出入。而我军怯弱。不能作一举于此际。若息力备器。待时而发。则其鸱张豕突之患。尤不可言。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7H 页
臣尝见列邑人心。皆知讨贼。而防守之策。近甚疏缓。盖以乱久师老。情狃事玩。而饥寒之苦。又从而乘之。垂头丧气。不能自力于赴敌。而临民者或乖于抚定。领率者多失于弛张。尪羸饥殍。颠仆流离者。将不可胜数。而义城以下守令。则怯于声息。多不守城。窜入山谷。仅护其身。聚军之事。尤不敢望。如遇贼兵。何以为计。若乡兵义兵。则官军之外。收拾馀丁。虽多少不一。而类皆疲顿。至如儒生辈。曾不闲弓马。其志似可有为。而其身则率皆无用。谓补于军声则有之。进退击刺。决不敢当。右道则当变之初。守令多不能聚兵。故官军之精锐者。尽入义兵。其于御敌。颇有实用。阵于咸昌尚州之间者。觇候要害。多数捕斩。而粮料已竭。势将离散。干事儒生等。来到左道。谋聚米粟。臣多方措置。时或补缀。而公私荡竭。亦难优得。前头之事。尤极可虑。据城之贼。无非剧患。而屯于咸昌之唐桥者为最。夫唐桥。当左右之冲。闻庆尚州在其上下。龙宫醴泉为其旁近。龙醴二邑既成贼路。丰基荣川必为其次。若不守数邑。则势将全失左道。如人之毒肿。结于喉项。决裂之患。朝暮且至。臣尤致力于此等防守者。将欲锁竹岭以西之重险。完丰基以下之一带。而今则贼亦乏食。累垂顽涎。分遣国人之投入者。探见积谷聚军之处。其阑入之势。难保其必无。人心痛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7L 页
迫。将决一战。而利害相牵。久未得成。臣自下道还到安东。则兼巡察使韩孝纯与兵使朴晋同在一处。臣问其围剿之策。则朴晋言亲到贼巢近处。观其形势。非徒地甚坎险。不宜于行军。闻庆尚州之贼。若蹙其后。则我军似无得脱。是以为难。又令虞侯权应铢探视其可否。则亦如此云云。在今不得已之计。所当集兵蓄粮。张大威声。分抄精勇。时加剿击。使彼贼不无所惮。则防截之策。或冀于万一。而兵流粮匮。计屈势迫。惟日痛悯。罔知所为。近日朴晋及权应铢分剿仁同大丘之贼。而皆未得利。此后利钝。尤不可计。我军恇怯。怵于铁丸。不能对阵。先自奔溃。若令惯习放炮。与彼长技相角。而加之以弓矢。则庶或有可制之势。但火药绝无出处。又乏剂用之路。置之无可奈何之域。臣始闻有一女人习煮焰焇。时方亲见煮取。石硫黄则庆州府有烬馀所蓄。虽无斑猫。依倭剂之规。可以造用。使人人各自习放。亦可终成熟手。自今为之。庶责后效。且本道之马。尽为倭奴所夺。战阵之用。今方扫如。所捉牧场马。取其性顺易扰者。赏给骁健之士。则驯制之期。在于不久。驰射突击。可到有用之地。御敌之策。似不出此两事。而迟延之间。岁月逾迈。天时已换。人事渐替。车驾尚滞寒苦之塞。王子久陷腥秽之中。凡臣民之食息于覆载之间。而与贼俱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8H 页
生者。揆之罪律。一死犹轻。西向稽首。徒切痛泣。
条陈庆尚道军情贼势状启(安集使时○癸巳)
臣变初下来本道。列邑之事。熟于见闻。而今者巡海而还。益知其所未知者。故谨录以闻。龙宫邻于闻庆咸昌等贼巢。官舍私家。殆尽焚荡。已成等弃之地。醴泉则官舍依旧。而私家面面焚荡。贼之出入无常。人民皆不得住接。丰基荣川奉化则尚免贼患。几尽收拾。还上捧纳之数。比他邑稍优。安东礼安。虽经贼患。官舍民家。并皆依前。独丰山县一面。焚荡已尽。真宝县监金希契。终始在官。聚军守城。故凡事无所亏阙。宁海则客舍楼阁。并为烧尽。所存者郎厅房稤库等处。私家亦多焚荡。贼不久留。无甚所伤。故颇有收复之望。盈德县令韩琎清河县监郑应圣。并皆力于守城。零贼之逃去者。虽过境内。而旋即剿除。官私无害。兴海郡守崔辅臣。到任之初。卒遇剧变。本土之贼。假著倭服者不知其几。来禀于臣。累度枭首。贼徒畏怯。遂至屏息。官中凡百。率皆全完。无异平日。当变之初。人皆自谓无法。波荡之势。将至翻转。而守令无禀命之处。惟臣奉戴 圣旨。故凡郡邑文报相属。有所处置。而兴海尤为络绎。奉公之诚。此亦可见。迎日长鬐。再遇贼患。官舍及城外人家。几尽焚荡。民多扫其基址。作为假幕。长鬐则林莞新除县监。不知
条陈庆尚道军情贼势状启(安集使时○癸巳)
臣变初下来本道。列邑之事。熟于见闻。而今者巡海而还。益知其所未知者。故谨录以闻。龙宫邻于闻庆咸昌等贼巢。官舍私家。殆尽焚荡。已成等弃之地。醴泉则官舍依旧。而私家面面焚荡。贼之出入无常。人民皆不得住接。丰基荣川奉化则尚免贼患。几尽收拾。还上捧纳之数。比他邑稍优。安东礼安。虽经贼患。官舍民家。并皆依前。独丰山县一面。焚荡已尽。真宝县监金希契。终始在官。聚军守城。故凡事无所亏阙。宁海则客舍楼阁。并为烧尽。所存者郎厅房稤库等处。私家亦多焚荡。贼不久留。无甚所伤。故颇有收复之望。盈德县令韩琎清河县监郑应圣。并皆力于守城。零贼之逃去者。虽过境内。而旋即剿除。官私无害。兴海郡守崔辅臣。到任之初。卒遇剧变。本土之贼。假著倭服者不知其几。来禀于臣。累度枭首。贼徒畏怯。遂至屏息。官中凡百。率皆全完。无异平日。当变之初。人皆自谓无法。波荡之势。将至翻转。而守令无禀命之处。惟臣奉戴 圣旨。故凡郡邑文报相属。有所处置。而兴海尤为络绎。奉公之诚。此亦可见。迎日长鬐。再遇贼患。官舍及城外人家。几尽焚荡。民多扫其基址。作为假幕。长鬐则林莞新除县监。不知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8L 页
其所在之处。庆州府尹判官。六月初。驰送报状于臣。以不能守城。故不为踏印。臣许令行公。然后吏民始为服从。留住境内。聚军讨贼。及贼退之后。府尹因驻杞溪。判官独自守城。集庆殿之移安厅典祀厅皆入凶焰。独殿宇得免。而污秽之状。不可形言。臣周览之际。愤涕难禁。客舍则只有西清馆宾贤楼数处。东西仓库亦获全完。而城外扑地闾阎。夷漫荡平。无一馀烬。垣墙亦无存者。千年旧基。一至于此。而白骨散落于田野之间。盖前日战败时死亡者也。所见极惨。神魂自动。至于永川。则独有南北两门楼。臣登南门。询问歼贼形势。因想像其勇进奋击之状。令人不觉增气。城外人家。或有仅遗于煨烬之中者。而郡守寄寓山中。苟度时月。他尚何为。新宁则当初官舍已灰。所馀者惟县司。民家与长水驿。亦尽焚荡。县监避在屏处。义兴则官舍闾阎。虽免焚荡。而人民皆不得安顿。军威大丘则官吏村民。尽数流散。无计立军。守令就其境内。孤寄山中。河阳庆山。距贼窟不远。县令县监皆不得在官。清道郡守裴应褧。与助战将朴庆新谋聚军兵。尽心讨贼。射斩之数。前后相续。密阳则府使李守一作大将于龙宫咸昌等邑。未得料理官事。自此以下之邑。寇贼之作窟益深。其势难以详知。大概义兴新宁永川军威等邑。虽名为收复。民不得还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9H 页
集。军不得多聚。只一空土而已。若右道则臣不得亲见。虽有所闻。不敢汎然仰达。
条陈庆尚道军情贼势状启(安集使时○癸巳)
臣总知还上所捧之数。以为接济饥民之计。凡六七邑见在之谷。将不满平时十分之一。而人民之流徙者。弥漫道路。千百为群。以此济饥。正如沧海一粟。知其决无可为者。但全无斗谷则已。苟或有之。则又圣慈之所当痛恻。臣曾受救活之命。不可以无赈馈之资。而立视其死。丰基荣川奉化等邑。先设赈济场。米末相合。和盐作粥。一日而再馈之。庶可以绵引朝夕之命。而远近就食。随日益众。些少所储。已不可支。自此以下。如礼安安东真宝青松宁海盈德清河兴海庆州等处。天兵将至。支待当前。仓谷不敷。赈救无计。或分付自活之户。或散给升勺之粟。而青松庆州则流民之多。比上道尤甚。若龙宫比安仁同大丘清道密阳机张梁山则人皆流入他境。所存者无多。移给他邑之粟。使其守令随宜分赈。臣巡历列邑。添给米粟。时具糜粥。亲自监馈。呼饥望哺者。皆是鬼状。所过之地。盈村溢郭。所住之处。填门满庭。有面浮而黄者。有身枯而黑者。有不能起立者。有不得出声者。问之则几是鳏寡孤独。盖其父母夫妇子女之属。不死于寇贼。则死于饥馑疠疫。而其
条陈庆尚道军情贼势状启(安集使时○癸巳)
臣总知还上所捧之数。以为接济饥民之计。凡六七邑见在之谷。将不满平时十分之一。而人民之流徙者。弥漫道路。千百为群。以此济饥。正如沧海一粟。知其决无可为者。但全无斗谷则已。苟或有之。则又圣慈之所当痛恻。臣曾受救活之命。不可以无赈馈之资。而立视其死。丰基荣川奉化等邑。先设赈济场。米末相合。和盐作粥。一日而再馈之。庶可以绵引朝夕之命。而远近就食。随日益众。些少所储。已不可支。自此以下。如礼安安东真宝青松宁海盈德清河兴海庆州等处。天兵将至。支待当前。仓谷不敷。赈救无计。或分付自活之户。或散给升勺之粟。而青松庆州则流民之多。比上道尤甚。若龙宫比安仁同大丘清道密阳机张梁山则人皆流入他境。所存者无多。移给他邑之粟。使其守令随宜分赈。臣巡历列邑。添给米粟。时具糜粥。亲自监馈。呼饥望哺者。皆是鬼状。所过之地。盈村溢郭。所住之处。填门满庭。有面浮而黄者。有身枯而黑者。有不能起立者。有不得出声者。问之则几是鳏寡孤独。盖其父母夫妇子女之属。不死于寇贼。则死于饥馑疠疫。而其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9L 页
或得免于此者。天伦不保。骨肉相背。小民则已不可言。而至于名门男女。无不如此。求生无路。僵死相续。裒尸原野。未或墐之。遇目矜惨。心胆崩坠。其或孑遗者。连命之期。将待麦熟。要当及时播种。而民间有储者。百无其一。掘取秋耕麰麦。烹食根茎。如割肉充腹。何能久存。今者唐兵临到。所费无数。各邑皮谷。几尽舂正。水田之种。又无可望。一经馈饷。米谷扫尽。仅馀饥民。将无以仰哺。圣上仁恤之意。与阳春并煦。而顾何以达于其间。如臣驽劣。受命无验。徒切痛泣。罔知所为。
条陈庆尚道军情贼势状启(安集使时○癸巳)
臣之周流赈救者。入春以来。一巡再巡。至于四五巡。而列邑饥荒。随日益甚。前之稍康者。已为饥顿。前之饥顿者。已为颠死。饥者盈路。死者填壑。而仅存之谷。用系唐兵。不得推其升斗。以济颠连。束手之外。更无他策。臣已令稍完四五邑。设幕设场。计日赈馈。其馀则时时具粥物。往往给散料。以延其朝夕之命。而谷气不继。菜色随至。若已黑瘦。即成黄浮。此后决无可救之策。官门聚会流民。少者不下三四百。多者至于八九百。其他散落于村野间者。虽笏计鞭算。将不得尽其数。贼路之屏处饥民。虽移给他邑之谷。谷少人多。无分寸可延其命。而号称稍完之邑。土著之民。尽
条陈庆尚道军情贼势状启(安集使时○癸巳)
臣之周流赈救者。入春以来。一巡再巡。至于四五巡。而列邑饥荒。随日益甚。前之稍康者。已为饥顿。前之饥顿者。已为颠死。饥者盈路。死者填壑。而仅存之谷。用系唐兵。不得推其升斗。以济颠连。束手之外。更无他策。臣已令稍完四五邑。设幕设场。计日赈馈。其馀则时时具粥物。往往给散料。以延其朝夕之命。而谷气不继。菜色随至。若已黑瘦。即成黄浮。此后决无可救之策。官门聚会流民。少者不下三四百。多者至于八九百。其他散落于村野间者。虽笏计鞭算。将不得尽其数。贼路之屏处饥民。虽移给他邑之谷。谷少人多。无分寸可延其命。而号称稍完之邑。土著之民。尽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0H 页
数饥饿。遑遑觅食。叫号哀冤。凡此之类。皆在必死之中。若过旬望。恐所馀者无几。前日启状回下内。全罗道米太牟租。并数万石已令输转赈救。 圣恩如天。无远不覆。民之生路。都在于此。已遣臣之军官。相议于右道兼巡察使臣金诚一处。使之急期输来。但彼道之趁即备给。及右道之无弊转输。皆不可知。唐兵若未速来。其于支供米太之中。除出少许。以济孑遗之民。似或无妨。
条陈庆尚道军情贼势状启(安集使时○癸巳)
臣自承军粮措置之命。大事当前。料理极紧。周行列邑。劝谕民人。前后所得纳粟米。仅足千馀石。又与兼巡察使臣韩孝纯相议。分徵私储于民间而总计之。亦不下纳粟之数。臣窃念人民饥顿。举将填壑。所当登时散给。济其死命。而皇朝驰兵遐海。大拯涂炭。恢复之势。亶在此举。不可他用。以乏军兴。姑就其见在之数。除出少许。随便赈活。而因置所纳之邑。以为饷军之需。今者刘总兵,吴游击等诸军。方住尚州。当涉累日。此站支供。乃右道所属。而军粮缺乏。不得成形。问于右都事臣金颖男。则合计当道军粮。只有二万兵二日之食。未及数日。将为告竭云。臣与户曹判书臣李诚中及韩孝纯同在一处。反覆思之。右道则更无可措之势。湖南则时无及到之期。不得已输运左道之
条陈庆尚道军情贼势状启(安集使时○癸巳)
臣自承军粮措置之命。大事当前。料理极紧。周行列邑。劝谕民人。前后所得纳粟米。仅足千馀石。又与兼巡察使臣韩孝纯相议。分徵私储于民间而总计之。亦不下纳粟之数。臣窃念人民饥顿。举将填壑。所当登时散给。济其死命。而皇朝驰兵遐海。大拯涂炭。恢复之势。亶在此举。不可他用。以乏军兴。姑就其见在之数。除出少许。随便赈活。而因置所纳之邑。以为饷军之需。今者刘总兵,吴游击等诸军。方住尚州。当涉累日。此站支供。乃右道所属。而军粮缺乏。不得成形。问于右都事臣金颖男。则合计当道军粮。只有二万兵二日之食。未及数日。将为告竭云。臣与户曹判书臣李诚中及韩孝纯同在一处。反覆思之。右道则更无可措之势。湖南则时无及到之期。不得已输运左道之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0L 页
纳粟私储。以为补缀之计。臣自尚州还到丰基荣川奉化礼安安东等邑。躬自催督。急期输送。而久旱之馀。霖雨大作。川渠极涨。人马不通。转运之势。必淹时日。极为悯虑。一国臣民。拟仗天朝之威。以雪无穷之辱。则凡支待之事。一毛一发。固无所爱。但天兵之往还不常。去留无定。将使穷凶极恶之贼。稳登海道。人心冤愤。不能自抑。而今且弥漫于梁山以下。狡诈之计。亦所难测。则天兵之了事迟速。有不可知。许多粮饷。何路继用。臣于输运之事。虽未有朝廷命令。当此苍黄之日。遇事则为之。东奔西走。庶补毫末。而人民饥病。牛马疲顿。事不从心。尤增痛悯。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呈文
呈许城主(忠吉)文(代乡人作○壬申)
伏以退陶先生。有明道之功。牖人之泽。凡此列邑。孰不欲立祀。以寓其景慕之万一。而惟我荣邑。则尤有不可已者。盖我先生曾在妙年。委禽于荣。喜其有里仁之美。文会之乐。凡读书肄业。多在此邑。故其所尝交游者。邑人居多焉。今其动静之节。行事之美。昭在于邑人之耳目者然也。虽筮仕而进。辞位而退。势不能或淹于此。而眷恋之辞。时不能自置。盖未尝忽忘于旧游之迹也。至今遗宅。尚在于松溪上。自是而东北焉。则有伊山书院。先生于书院。凡百规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呈文
呈许城主(忠吉)文(代乡人作○壬申)
伏以退陶先生。有明道之功。牖人之泽。凡此列邑。孰不欲立祀。以寓其景慕之万一。而惟我荣邑。则尤有不可已者。盖我先生曾在妙年。委禽于荣。喜其有里仁之美。文会之乐。凡读书肄业。多在此邑。故其所尝交游者。邑人居多焉。今其动静之节。行事之美。昭在于邑人之耳目者然也。虽筮仕而进。辞位而退。势不能或淹于此。而眷恋之辞。时不能自置。盖未尝忽忘于旧游之迹也。至今遗宅。尚在于松溪上。自是而东北焉。则有伊山书院。先生于书院。凡百规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1H 页
画。终始不倦。虽其设教兴学。乃先生平生之志。而益所惓惓于是者。亦岂偶然而已哉。如某等仰承厚泽。岁且积矣。山颓一夕。遽失依归。宁不欲立享祀之所。而为景慕之地邪。今将举事。一邑之人。咸能不谋而佥同。不劝而自力。则好德之心。虽人所固有。而盖以得见其馀光者。无贤愚贵贱故也。噫。先生之不忘于荣。既如是。先生之留教于荣。又如是。则邑人之所以尊先生者。恐不得不如是也。玆当各出财力。共助工役。经始数间之庙。以期旬月之功。春秋递序。祇奉香火。笾豆有楚。昭格微诚。将不替没身之敬奉。而继之以千万世之瞻仰也。第以一郡动静。君侯所知。则虽欲不告。而盖不敢不告也。况我君侯素所承风于几席之下。则尤不可不告者在焉。伏惟君侯。俯察群情。下遂佥愿。不废区区之诚意。俾就奕奕之宏规。幸甚幸甚。
上陈给事(效)文(代乡人作○己亥)
谨斋沐百拜。上书于给事台前。小邦百年升平。民不知兵。猝遇狂贼。庙社丘墟。天下之大变也。天朝远发粮兵。式遏寇虐。收集馀烬。再造区域。天下之大恩也。夫既遇天下之大变。而得天下之大恩。则举国之死中得生。乃天下之大幸。而玆者横被恶名。无复人理。有欲宁死而不得。则从前得生者。亦今日之不幸矣。彼丁赞画之当初造意。或不
上陈给事(效)文(代乡人作○己亥)
谨斋沐百拜。上书于给事台前。小邦百年升平。民不知兵。猝遇狂贼。庙社丘墟。天下之大变也。天朝远发粮兵。式遏寇虐。收集馀烬。再造区域。天下之大恩也。夫既遇天下之大变。而得天下之大恩。则举国之死中得生。乃天下之大幸。而玆者横被恶名。无复人理。有欲宁死而不得。则从前得生者。亦今日之不幸矣。彼丁赞画之当初造意。或不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1L 页
可知。而详其参奏之辞。有凿空而做成者。有因迹而杜㯢者。横罗竖织。变怪百出。而以引贼叛君之语。指作大题目。其所构捏。吁亦惨矣。夫君臣之义。根于秉彝。极天罔坠。一日晦蚀。则人道熄矣。宁有无人伦而假息于覆载之间者邪。寡君自被谗之后。无地自容。废事忘食。若陨于谷。举国之人。搥心抚膺。直欲吁天而无从。其冤愤之极。亦千古之所末有也。小邦自箕封之后。仁贤之化。流及永世。至于我国。遗风尚在。而事天之诚。极尽其道。寡君承其绪业。益虔侯度。如题奏之一字画。筐篚之一仪物。必手自点检。尽其诚敬。故咫尺孤忱。上格穹苍。宠以蟒龙。情义无间。真所谓恩犹父子者也。粤在辛卯。贼酋平秀吉凶计渐大。谋欲射天。驰书假道。辞语极悖。其意盖将先吞我国。而朵颐于天朝也。寡君乃奋然据义以斥之。又遣陪臣金应南。具奏以闻。其敕奖之盛。至今溢于人目。而彼封豕之毒。反以我为雠。磨牙鼓吻。谋动狂兵。翌年初夏。边烽遽惊。卸舟釜山。连陷东莱。守臣伏节。士卒鱼肉。兵势电迅。列镇河溃。曾未几日而都门已不守矣。老贼乘其胜势。渐透西关。执前借途之说。转作诱䝱之计。而寡君向上之心。百死难回。虽糜骨戎车。而宁或有动于中哉。凡有疾痛。必呼父母。乃人之情。逖彼龙湾。父母孔迩。薄言往诉。生死靡他。仍出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2H 页
都门。遂涉浿江。而辽河一路。已入望矣。 皇览孤衷。遂发大兵。扫荡三都。支撑七年。此固万世之盛恩。而三十年敬天之效。于是乎验矣。第以师老中道。贼垒旋固。苟且之说。作于其间。留时引日。大坏军事。则昨今两年之再动重兵。不得不更劳圣断。而文武之间。或多谗构。燎原之势。遂及我国。天地万古。宁有是邪。噫。焚庙社发寝墓。以逞其凶者。不可与共戴一天。则此果交好者之为乎。捏成交好之语。谓欲同犯上国。抑亦五尺之不信也。若夹江之事。势或有碍。累经咨禀。中朝耳目。已不可掩。而今以争地之说。附会于閒田。亦云怪矣。盖我封疆。受之天子。收地之宜。恪修贡职。则环一国数百州。乃中国之壤。而守之者寡君耳。百年金瓯。惧不克全。慄慄危惕。如集于木。则境外之地。百无所望。而有此云云邪。海东记略。乃陪臣申叔舟之所辑录也。既因日本之史而记其风土。则必书其本国纪年者。亦记事之常例。而倭中年号。人所不知。故将行用中朝年号。而分录其下。要使观者易知其几年。则所重之在于中朝者。已可验矣。信如尊奉日本之言。则其序文之尾。何不书其年号。而特揭中朝之成化年邪。大抵对马一岛。本小邦之庆尚地方。中古为倭奴所占。而亦不无投顺者。故荠浦盐浦及釜山浦等处。尝有常居倭户。而豺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2L 页
狼之性。易于煽乱。岁在庚午。焚陷城邑。乃遣防御使柳聃年等。荡扫巢穴。不复许居。此在小邦舆图。其辨之在指掌间矣。夫庚午之距今。且近百年。援百年所无之事。而强欲换做于今日。其为纰缪甚矣。况小邦之境。邻于倭国。边上居民。累被屠衄。而处之之道。皆不得善策。因其来款而示以羁縻者。势不能已也。对马之倭。每索米布于边市。故姑顺其请。要探贼情。而日本之倭。与对马之倭。或联帆往来。不得分别于其间。而皆有区处之例。其岁遣船及图书符验。亦有定数。故一年应受之米。不过二百石。盖虑无辜之横罹锋刃。作此姑息之计。而犹不得免焉。如乙卯丁亥之间。敢肆豨突。刳民戮将。喜人怒兽。情态无常。不可处之以人道者也。历代之善处戎狄者。率皆来不拒去不追。则今之事体。虽有中外大小之不同。而为民纾患之意。则亦或一道也。诸侯王自称为宗者。汉时有之。而新罗高丽亦袭其缪。凡人臣之欲尊其君者。顾无所不至。而追慕之诚。尤迫于哀疚之中。则将前代已行之例而断然变革者。或不能自强于其间也。苟以袭谬之罪而为之责罚。则凡我臣工。亦何所辞。至于序文中以汉武隋炀石晋而论其得失者。文人遣辞之际。初不分轻重大小。而只为援古證今之地。前世之如此类者。亦不鲜矣。虽或求过于不必求之地。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3H 页
而一词人笔下之片言。不足为轻重于国家。则似不在可论之中矣。寡君自莅政以来。勤俭之效。著于家邦。而声色弋猎之娱。素性不存焉。雅好经术。咨访治道。守文之美。度越前古。一国含生之类。孰不涵育于仁化中哉。只缘小邦从事礼法。不闲武略。兵锋所迫。动失机策。帅臣之罪。已不可言。而在官者。无一附贼。为民者争趋王事。斩伐之中。各守其分。则寡君奉上之诚。融贯上下。而自有风草之效矣。今者上自诸老爷。下至各营将卒。久住陋邦。耳目森严。凡此曲折。各有所验而不可诬也。一国君臣。赖衙门风度。伫闻金玉之响。而意虑之外。恶声随至。天邪人邪。一何无禄之至此极邪。噫。一夫向隅而哭。满堂为之不乐。夫国君既有民社。又戴皇灵。而横遭构诬。日夜腐心。则其向隅之哭。亦异于匹夫者矣。若或未即昭雪。而蹙蹙如穷人之无所归。则天下万国。有会同之义。宁不有惨然不乐者邪。天下之有土者。皆享富有之业。而独寡君宅国荆榛。又抱冤痛。呼泣旻天。无所控诉。仁人者其忍恝然于斯乎。伏惟老爷。羽仪东土。望重南金。仁风所畅。草木皆荣。则小邦之得伸冤枉。将必在一措手之间矣。生等岭外孤踪。琐尾之苦。搥剥身心。而独有忠愤之念。不铄于兵火之中。今当横逆之来。宁不痛哭而欲绝邪。旌节南下。路出他境。徒抱幽冤。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3L 页
未易得伸。裹足长途。披腹轩阶。生等之情。其亦戚矣。伏愿老爷。深烛危悰。特加明辨。条具情节。亟达天阍。则小邦千古之至冤。庶几洗涤无憾。而老爷之义声仁闻。尤有所暴著于天下矣。情之所迫。言不知裁。惟老爷之矜察焉。
答兵部问目(壬寅。以冬至上使赴京。尚书萧大亨设问五条。)
兵部职方清吏司为贼情事。照得朝鲜具奏近日倭情。已经奉旨。下部覆议。随该本司遵奉堂谕。传示赍 奏陪臣。金玏等到司。面审倭贼情由。该通事朴源祥逐一译答。本司业知梗概一二。彼此传译之际。意或未必尽言。而仓卒问答之馀。言或不能尽意。千系军机。似难草率。为此将应问情节。一一开付通官。传致原来陪臣。其令详审以对。勿隐情勿讳言。不然坐失事机。覆车具在。悔何及矣。
一。奏内称橘智正三次出来。俱要胁和好。第不审倭奴所谓和好者何居。果欲各守疆土。不相侵夺。将不失大家和气乎。抑欲渡海交易互市。彼此往来不绝乎。如不出此二说。则该国自可径行斟酌。不必重烦天朝处分。傥有别谋。或索要该国献纳。或要挟求通中国。如昔年故智。事属难行者。该国亦当正言折辩。严词拒绝。宣布天朝威德。伐彼狡谋。今不识彼此所以欲和之
答兵部问目(壬寅。以冬至上使赴京。尚书萧大亨设问五条。)
兵部职方清吏司为贼情事。照得朝鲜具奏近日倭情。已经奉旨。下部覆议。随该本司遵奉堂谕。传示赍 奏陪臣。金玏等到司。面审倭贼情由。该通事朴源祥逐一译答。本司业知梗概一二。彼此传译之际。意或未必尽言。而仓卒问答之馀。言或不能尽意。千系军机。似难草率。为此将应问情节。一一开付通官。传致原来陪臣。其令详审以对。勿隐情勿讳言。不然坐失事机。覆车具在。悔何及矣。
一。奏内称橘智正三次出来。俱要胁和好。第不审倭奴所谓和好者何居。果欲各守疆土。不相侵夺。将不失大家和气乎。抑欲渡海交易互市。彼此往来不绝乎。如不出此二说。则该国自可径行斟酌。不必重烦天朝处分。傥有别谋。或索要该国献纳。或要挟求通中国。如昔年故智。事属难行者。该国亦当正言折辩。严词拒绝。宣布天朝威德。伐彼狡谋。今不识彼此所以欲和之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4H 页
故。而谩言虚疑。第云要胁要胁而已也。即天朝难以县断也。
一。日本国事。俱属家康是矣。第不审近日伊贼情形若何。有无造船调兵。再谋入犯抑。或未见动静。止以虚声恐喝。用心侦探。彼中情伪。自不能尽掩。云何该国竟未之知。虽云大海间隔。恐侦探往来。为彼知觉。但两国相望。盈盈一水。何彼能数来。而我独不一往乎。即不然。而刷还人口二百馀名。其中岂尽冥然无知者。独不可一为审问乎。窃意家康虽握兵称雄。而辉原甫败。行长乍亡。众心未定。内难尚殷。何遽敢构兵于外。其云杀无噍类者。亦恐未必然也。至如岛主平义智及平调信平景直诸倭。果否为家康所听信用事之人。其来书果否是真。抑或出自义智诸倭假捏。亦宜遣一使往复。兼觇其动静可也。不宜坐而遥度也。
一。奏内称国内荡然。民寡兵弱。卒难自强。是矣。但该国自二十六年十一月内。倭寇荡平。玆已三年馀矣。事平善后。招回移徙。拊循疮痍。劳来安定。计月异而岁不同。何迄今而犹然若此。查得天朝各将归国。遗下流兵。并未驱逐。见在庆尚约有三千馀人。此独不可招集训鍊乎。且前留官训鍊。所教鎗筅刀牌及鸳鸯三叠阵法
一。日本国事。俱属家康是矣。第不审近日伊贼情形若何。有无造船调兵。再谋入犯抑。或未见动静。止以虚声恐喝。用心侦探。彼中情伪。自不能尽掩。云何该国竟未之知。虽云大海间隔。恐侦探往来。为彼知觉。但两国相望。盈盈一水。何彼能数来。而我独不一往乎。即不然。而刷还人口二百馀名。其中岂尽冥然无知者。独不可一为审问乎。窃意家康虽握兵称雄。而辉原甫败。行长乍亡。众心未定。内难尚殷。何遽敢构兵于外。其云杀无噍类者。亦恐未必然也。至如岛主平义智及平调信平景直诸倭。果否为家康所听信用事之人。其来书果否是真。抑或出自义智诸倭假捏。亦宜遣一使往复。兼觇其动静可也。不宜坐而遥度也。
一。奏内称国内荡然。民寡兵弱。卒难自强。是矣。但该国自二十六年十一月内。倭寇荡平。玆已三年馀矣。事平善后。招回移徙。拊循疮痍。劳来安定。计月异而岁不同。何迄今而犹然若此。查得天朝各将归国。遗下流兵。并未驱逐。见在庆尚约有三千馀人。此独不可招集训鍊乎。且前留官训鍊。所教鎗筅刀牌及鸳鸯三叠阵法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4L 页
及舟陆击刺分合奇正之方。该国所耳而目之者。即未成熟。独不可遵依成法。分投训鍊。再行演习乎。天兵留屯所垦釜山等处荒田。以千顷计。一切播种耕耘之法。该国军民。有何不晓。何不设法开垦。而竟令其荒芜乎。该国奴丁之禁甚严。而生齿渐众。多有铮铮自负才能者。独不可宽其厉禁。令之勉力从戎乎。夫閒暇绸缪。智者所必乘也。宴安酖毒。志士所深戒也。今以时之可为。事之易为。该国君臣之所得为。而竟泄泄沓沓之若此也。可惜也。
一。奏内请水兵将官一员。选锋数百名。巡饬海防。督同训鍊。该国自为谋。似得矣。第天兵撤回。为时几何。安插乍定。又欲调遣。一之甚矣。今可再乎。即令天朝慨许。一如该国所请。假令兵将至而倭不至。将令永戍乎。将令复撤乎。傥我复撤而倭复来。将遣之乎。将终已之乎。旋撤旋遣。倏往倏返。跋涉间关。罢于奔命。其于天朝体。不既亵乎。矧倭奴狡甚。设揣知虚声。不行慑伏。纠兵突犯。全罗庆尚。皆属要冲。而令我一将为之调度数百兵。为之防守。可乎。不可乎。即谓第以虚声恐喝。而该国有闲山之水兵。有八道之陆卒。模仿天朝营阵旗帜衣甲之制。独不可虚张声势乎。夫兵亦何常之有。练
一。奏内请水兵将官一员。选锋数百名。巡饬海防。督同训鍊。该国自为谋。似得矣。第天兵撤回。为时几何。安插乍定。又欲调遣。一之甚矣。今可再乎。即令天朝慨许。一如该国所请。假令兵将至而倭不至。将令永戍乎。将令复撤乎。傥我复撤而倭复来。将遣之乎。将终已之乎。旋撤旋遣。倏往倏返。跋涉间关。罢于奔命。其于天朝体。不既亵乎。矧倭奴狡甚。设揣知虚声。不行慑伏。纠兵突犯。全罗庆尚。皆属要冲。而令我一将为之调度数百兵。为之防守。可乎。不可乎。即谓第以虚声恐喝。而该国有闲山之水兵。有八道之陆卒。模仿天朝营阵旗帜衣甲之制。独不可虚张声势乎。夫兵亦何常之有。练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5H 页
则弱可为强。否则强者渐弱。强者制敌而有馀。弱则自守之不足。该国素敦诗书。封疆之臣。岂无抱忠志佐长策者。奈之何其勿思也。
一。请将遣兵。事难听许。近本部覆请。业已得旨矣。第不识该国舍此更有别策。以图万全否。窃谓防患在未然。有备斯无患。今为该国计。宜将沿海地方。逐一料理。某处可泊船登犯。某处系险阻难入。某处应为哨防。某处应为陆戍。某处应为城守。如防水路之冲则严拒闲山巨济加德南海济州等岛。勿使贼之登岸。如防陆路之冲则先据釜山泗川顺天曳桥等处。勿使贼之结巢。如防内犯之冲则固守鸟岭竹岭秋风任实南原等处。勿使贼之进窥王京。其馀一切紧要去处。或为之分兵设防。或为之筑墩瞭望。或为之增置城堡。以严防护。或为之联并村落。以待收敛。酌量缓急。如法分布。使水陆相与掎角。彼此互为应援。傥贼觇知有备。自当戢其狂谋。即令要胁兴兵。必不堕其狡计。转弱为强。易危为安。是或一道也。舍此不图。而窃窃然畏前畏后。且信且疑。张彼势以自消其斗志。抑末矣。
卑职等受命寡君。来到皇城。而紫府深严。望若云汉。贱远之怀。无路得达。不意老爷降屈威德。开示和色。特借阶
一。请将遣兵。事难听许。近本部覆请。业已得旨矣。第不识该国舍此更有别策。以图万全否。窃谓防患在未然。有备斯无患。今为该国计。宜将沿海地方。逐一料理。某处可泊船登犯。某处系险阻难入。某处应为哨防。某处应为陆戍。某处应为城守。如防水路之冲则严拒闲山巨济加德南海济州等岛。勿使贼之登岸。如防陆路之冲则先据釜山泗川顺天曳桥等处。勿使贼之结巢。如防内犯之冲则固守鸟岭竹岭秋风任实南原等处。勿使贼之进窥王京。其馀一切紧要去处。或为之分兵设防。或为之筑墩瞭望。或为之增置城堡。以严防护。或为之联并村落。以待收敛。酌量缓急。如法分布。使水陆相与掎角。彼此互为应援。傥贼觇知有备。自当戢其狂谋。即令要胁兴兵。必不堕其狡计。转弱为强。易危为安。是或一道也。舍此不图。而窃窃然畏前畏后。且信且疑。张彼势以自消其斗志。抑末矣。
卑职等受命寡君。来到皇城。而紫府深严。望若云汉。贱远之怀。无路得达。不意老爷降屈威德。开示和色。特借阶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5L 页
前盈尺地。许令披露肝膈。卑职等感激而退。聚首相贺。玆者又将前日问目。欲闻其详。乃降宝札。诱之尽言。此固小邦再造之一大机也。卑职等跪敷孤襟。天日下烛。笱有毫发隐讳。是欺天也。其可容息于覆载之间邪。第以乱离馀生。耳目昏塞。凡所陈列。不成话言。将无以仰酬厚问。此不佞之所大惧者。伏乞老爷。矜其愚而恕其僭。曲加明鉴。特赐处置。则小邦君臣。不胜幸甚。
一。伊贼欲和之意。必有所在。而不言其所以然。信乎老爷之有疑而欲闻者也。如曰报事势。曰和事迟延。曰家康怪之者。皆其书中所言。而别无他语。则固不可逆料其情也。彼贼自来凶狡。凡所作事。变态不常。藏头换面。神出鬼没。使人眩瞀。莫知其端。今送欲和之书。而不言欲和之故者。其情亦所叵测。窃闻臣之告君。不可以不尽。寡君事君尽其礼。事大极其诚。或有书中之言。如所教各守封疆及往来通市者。则即当具其首末。以冀其处分。宁或小有迟漏。而自速其祸哉。若其要下邦献纳与求通中国。则大义凛然。尺童所知。设或有之。所宜上告天子。下谕臣民。明布 天威。以折其凶谋。而犹或不悛。则直当其锋。亦所不辞。玆因教诲之明白。益知分职之当然。则颠沛之际。不失机宜者。亦今日之所赐也。但要和之意。时未得知。而逞恶之
一。伊贼欲和之意。必有所在。而不言其所以然。信乎老爷之有疑而欲闻者也。如曰报事势。曰和事迟延。曰家康怪之者。皆其书中所言。而别无他语。则固不可逆料其情也。彼贼自来凶狡。凡所作事。变态不常。藏头换面。神出鬼没。使人眩瞀。莫知其端。今送欲和之书。而不言欲和之故者。其情亦所叵测。窃闻臣之告君。不可以不尽。寡君事君尽其礼。事大极其诚。或有书中之言。如所教各守封疆及往来通市者。则即当具其首末。以冀其处分。宁或小有迟漏。而自速其祸哉。若其要下邦献纳与求通中国。则大义凛然。尺童所知。设或有之。所宜上告天子。下谕臣民。明布 天威。以折其凶谋。而犹或不悛。则直当其锋。亦所不辞。玆因教诲之明白。益知分职之当然。则颠沛之际。不失机宜者。亦今日之所赐也。但要和之意。时未得知。而逞恶之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6H 页
锋。朝夕且至。创残之中。军事溃裂。到此地头。何以为计。伏望老爷先事善图。以惠下国。则去危图存之望。其亦浚源于斯矣。
一。贼中情形。虽未得知。而如造船调兵之事。则亦或有闻见而知之者。夫伊贼挟诈怀毒。忘生轻死。盖其禀性然也。虽在平居无事之时。好战之心。嚣然未已。凡造船之役。调兵之务。如日用饮食。无一时可废。其逐日所为。皆如将战之状。亦出于掳还人之所供也。然则固不可观其动静之形。而定其先声之虚实也。家康既与辉原构乱。则其势不可他及。道路相庆。以为可保时月。而今若胜负乍决。声势益张。则恐眼下无所畏忌。而复稔其宿恶也。彼倭奴之所以侦探者。则扬帆鲸海。若履平地。潜形他境。如狐迷人。其钩得实情。十无一失。而下邦之人。操心未坚。作谋不密。寻常行止。动皆龃龉。彼中消息。漠然不知。如义智等情状。来书之真假。亦未之详矣。贼屯我境之日。得其樵采者。究问其动静。而烧烂脔分。终不开口。此不过贱隶之类。而其强忍如此。则纵使我国之人。往来彼境。问知情形。而得其实状。亦未可期也。
一。夫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者。乃天下之势也。小邦忧患十年。已会可生之秋。而事不从心。败證百出。此必处事之
一。贼中情形。虽未得知。而如造船调兵之事。则亦或有闻见而知之者。夫伊贼挟诈怀毒。忘生轻死。盖其禀性然也。虽在平居无事之时。好战之心。嚣然未已。凡造船之役。调兵之务。如日用饮食。无一时可废。其逐日所为。皆如将战之状。亦出于掳还人之所供也。然则固不可观其动静之形。而定其先声之虚实也。家康既与辉原构乱。则其势不可他及。道路相庆。以为可保时月。而今若胜负乍决。声势益张。则恐眼下无所畏忌。而复稔其宿恶也。彼倭奴之所以侦探者。则扬帆鲸海。若履平地。潜形他境。如狐迷人。其钩得实情。十无一失。而下邦之人。操心未坚。作谋不密。寻常行止。动皆龃龉。彼中消息。漠然不知。如义智等情状。来书之真假。亦未之详矣。贼屯我境之日。得其樵采者。究问其动静。而烧烂脔分。终不开口。此不过贱隶之类。而其强忍如此。则纵使我国之人。往来彼境。问知情形。而得其实状。亦未可期也。
一。夫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者。乃天下之势也。小邦忧患十年。已会可生之秋。而事不从心。败證百出。此必处事之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6L 页
际。徒费心力而未领其要也。天兵之遗落境内者。不无虱处于穷阎之下。而近年以来。随其所得。转即解还。其或留存之数。抑未之知矣。此等之人。俱系天朝行伍。而今有招集训鍊之教。其所以勤念小邦者至矣。前日天朝之留官训诲者。实系善后之长策。而间或日月不久。旋即撤来。教之习之。并无实效。故王京及诸镇之所谓炮杀手者。将各样兵器。以成其进退击刺之状。得诸般阵法。以演其分合奇正之方。此皆依中朝已成之规。而得之耳目。不曾温熟。故虽教鍊之制。已阅星霜。而求诸本法。不无径庭。此所以欲得水兵之将而标的于军中者也。屯田之法。乃兵家之所必先。则天兵之所以耕垦荒田者。其亦有得于斯矣。下邦所当继其前功。以为宿饱之计。而乱离才息。人各谋生。不得借其力以耕之。耘治之势。似或难矣。如釜山等处。则各有防戍之卒。乘其閒暇。量宜耕治。而军兵缺饷。随获随散。古人所谓积粟塞下者。已不敢望矣。本国奴丁之法。自古有之。而变故之后。任其自拔。如有功劳者。则或除其身役。或给以官帖。转作良民。永编戎籍。则亦不无所补矣。凡此等处置。皆系阴雨之戒。而或不及事机。或勤苦难成。所谓沓沓泄泄者。实中小邦之病。此小邦君臣之所自惜者。而老爷亦惜之。仰服恩教。将不任感惕矣。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7H 页
一。狂寇肆毒。蹂蹴邦域。八路横溃。五庙灰烬。于此之时。寡君已无国矣。 圣恩如天。举威东临。扫除凶孽。以定王国。小邦之保有喘息者。毫发皆上国之赐也。感涕之中。更无他望。而但磨牙之患。急于自前。不得不请将请兵。而仰冒天威。寡君固已惶蹙于心。而措身无地矣。老爷历举难便之意。陈其利害。尽其事情。如指诸掌。卑职等亦有心肠。听命之外。更作何辞。窃念人子之家业荡败者。不能自聊其生。则子不可不烦于其父。父不得不惠于其子。此则情之所至也。然而子不可种种告悯。父不得一一救急。此则势所使然也。若为子者。拘于势而不尽其情。终不告其父。而至于填壑。则其父亦必大痛于心。而伤其子之不告也。寡君以天朝为父母之邦。前日之所以大声而呼之者。又几何邪。今曰小邦不可种种告悯。天朝不得一一救急。而竟至怀悯不告。一朝狂锋猝至。而丘墟宗社。鱼肉臣民。则以皇上子育之恩。宁不恻然于心。而伤其不我告也。此寡君所以远叩天门而不能已也。非不知一将率数百之兵。而不能抵当大敌。非不知难于往来。亦难于永戍也。但大阳中天。邪秽自遁。虎豹在山。藜藿不采。若天兵来屯境上。而辅之以我军。则隐然有难犯之威。而彼不得自逞其暴矣。况以已熟之技。教诲未鍊之兵。则其为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7L 页
所益。岂不大哉。若无天兵。而只假其巾服旗帜。以张声势。则狡贼心探知虚伪。益启轻侮之心矣。大小之臣。非不尽心。而终未纾寡君之忧痛。则虽曰思之又思。而反为不忠之归。仰睹天日。无以为心也。
一。今教请将遣兵。事难听许。本部覆题。业已得旨云。卑职等相顾惊怛。罔知所为。当初谬算。出于无策。敢有是请。此外虽有万全之策。愚眛之见。何足以知之。夫人之有痼疾者。凡其痛楚之苦。身自当之。而至于砭药之方。茫然不知。知之者。惟明医也。小国之痼疾久矣。痛楚极矣。犹未知自治自护之计。而老爷探其病根。灼然明见。其所以规画处置者。无所不用其至。而千万里军情事势。举输于几席之下。此固推医国之术。而制人之死命也。夫国君死社稷。则不可以势穷力屈而有所自沮。寡君于薪胆之中。日夜愤切。谋及百僚。凡可以防患之道。靡所不讲。而文武之臣。各供其职。内则或掌军国之务。或主教鍊之法。而大小相维矣。外则或布抚循之政。或严防戍之策。而彼此相倚矣。犹虑军务之或缓。遣大臣体察之。遣近臣巡抚之。不可谓备患之无其具。而兴衰之望。渺然无徵。亦未知其故也。夫小邦之地。被山带海。水陆之路。多有险阸。如闲山等岛。釜山等浦。鸟竹等岭。皆属要冲必守之地。而其他可以设防。
一。今教请将遣兵。事难听许。本部覆题。业已得旨云。卑职等相顾惊怛。罔知所为。当初谬算。出于无策。敢有是请。此外虽有万全之策。愚眛之见。何足以知之。夫人之有痼疾者。凡其痛楚之苦。身自当之。而至于砭药之方。茫然不知。知之者。惟明医也。小国之痼疾久矣。痛楚极矣。犹未知自治自护之计。而老爷探其病根。灼然明见。其所以规画处置者。无所不用其至。而千万里军情事势。举输于几席之下。此固推医国之术。而制人之死命也。夫国君死社稷。则不可以势穷力屈而有所自沮。寡君于薪胆之中。日夜愤切。谋及百僚。凡可以防患之道。靡所不讲。而文武之臣。各供其职。内则或掌军国之务。或主教鍊之法。而大小相维矣。外则或布抚循之政。或严防戍之策。而彼此相倚矣。犹虑军务之或缓。遣大臣体察之。遣近臣巡抚之。不可谓备患之无其具。而兴衰之望。渺然无徵。亦未知其故也。夫小邦之地。被山带海。水陆之路。多有险阸。如闲山等岛。釜山等浦。鸟竹等岭。皆属要冲必守之地。而其他可以设防。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8H 页
可以筑墩。可置城堡。可奠村落者。屈指计之。宁有其限。但丁户寥落。荷祋者少。田亩莽苍。扶犁者鲜。欲并截水陆。而兵不足也。欲厚养军卒。而食不给也。然则虽有地利。亦如无有。而将不得守矣。是以。巨济釜山等处。聚集舟楫。以防寇贼之登岸。虽射格单弱。而不可谓全无备矣。若关岭之险则无馀兵可以分守。是所谓无人之境也。风尘一惊。非徒不能自守。将反为贼有。岂不痛心而欲绝哉。小邦社稷。受之天子。则土地人民。皆天朝所有。而守之者寡君耳。寡君惧不能终保封疆。贻 皇上东顾之忧。贼中之一动一静。皆当登时驰奏。以禀其处决也。夫以老爷之深仁大义。赞 圣上字小之恩。陪臣之来。必有所处置者。寡君倾心日下。翘跂好音。而卑职等事完有日。今将起程。未知今此所教之外。有可慰寡君之望者邪。伏乞老爷。益推济物之心。而永示保邦之规。则他年结草之愿。自今日始也。
兵部呈文
卑职等既蒙面命。复承堂谕。自以为勤恤小邦之意。盖无以加矣。玆者又令陪臣奉敕以去。此亦推济物之心。而举旷世之典也。卑职等仰天惊感。益知圣人所作为。出于常情之所未料也。夫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而小邦前
兵部呈文
卑职等既蒙面命。复承堂谕。自以为勤恤小邦之意。盖无以加矣。玆者又令陪臣奉敕以去。此亦推济物之心。而举旷世之典也。卑职等仰天惊感。益知圣人所作为。出于常情之所未料也。夫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而小邦前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8L 页
后蒙恩。百无所憾。则是天地或未能大。而 圣恩尤大也。感涕之外。更有何辞。惟当体 皇上敕谕事理。遵老爷指教情节。奉其成算。薪胆自励。以无负付畀之重。则下邦君臣之责。于是而毕矣。第念涸鱼得水。要及其时。若未及时而鳞骨已枯。则虽倾万斛之波。而亦无所及矣。夫倭寇肆毒。必乘春汛之时。而明年之汛。只隔两月。仰仗天威。以图自强。此正其时。寡君之所以望大朝处分。奚啻涸鱼之待水哉。若皇敕之降。少缓时日。则此距小邦。道里县邈。其及于春汛之前。不可必矣。苟无天恩则已。今既有之。而不及其时。则庙社之地。或未免枯鱼之肆。而奉使之臣。亦将为不忠之鬼矣。念及于此。肝胆欲裂。伏乞老爷。特加矜恤。曲赐周旋。许令陪臣即奉咨敕。晨夜星驰。不留时刻。则将不失阴雨之备。而或可免刀肉之祸矣。凡此等处置。皆系老爷之所赐。伏惟俯谅危悰。亟图裁处。不胜幸甚。
内阁呈文
小邦无禄。横遭贼患。此时寡君。已无国矣。幸蒙皇恩稠叠。庙议停当。收拾馀烬。得至于今。一国含生。共戴天日矣。第以伊贼情形。变幻不测。磨牙之患。朝夕且至。而小邦创残之力。百无抵当之势。寡君将社稷臣民。禀命于朝
内阁呈文
小邦无禄。横遭贼患。此时寡君。已无国矣。幸蒙皇恩稠叠。庙议停当。收拾馀烬。得至于今。一国含生。共戴天日矣。第以伊贼情形。变幻不测。磨牙之患。朝夕且至。而小邦创残之力。百无抵当之势。寡君将社稷臣民。禀命于朝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9H 页
廷。兵将之请。虽未得谐。而恩敕之降。已有成命。仰仗天威。可折其凶谋。则此固图存之一大机也。卑职等感涕盈襟。罔知所达。但春汛之时。乃海贼所乘。而明年之汛。只隔二个月。防患之策。要在预图。而此距小邦。道路县邈。若 皇敕之降。或有小缓。则决无可及于其前矣。卑职等庆贺既毕。即当发回。而为缘奉敕一节。久费时日。忧国之渐迫危机。念君之渴望好音。寤寐耿耿。肝肺欲枯。孤远之情。可谓戚矣。阁里清严。望若云汉。外藩陪臣。固不敢仰烦卑悰。而爱君忧国之心。不以贤愚贵贱而有间。则虽欲不达。而自不能已也。伏惟老爷。居济物之地。而掌焕猷之章。降敕迟速。惟其处分。伏乞即付陪臣。晨夜星驰。俾及于春汛之前。则将不失阴雨之备。而或可免刀肉之祸矣。情迫辞蹙。不知所裁。惟冀垂仁采纳焉。
礼部呈文(尚书冯琦)
氁(音模)丝布一事凡曲折。皆在国王咨文中。不须再烦清听。但国王事大之礼。无所不用其极。至于筐篚等事。躬自点检。以尽其职分之所当为。今此氁丝布。其色品名目。前后之所未见闻。寡君日夜忧悯。伫待老爷之辨别诲谕。至今未蒙咨答。陪臣等尤不胜悯迫之至。伏乞老爷速赐回下。不胜万幸。
礼部呈文(尚书冯琦)
卑职等事完有日。已将此由。投状于通政司。犹且恬然退坐。虚度日子。揆以下情。实切未安。伏乞老爷。俯察孤忱。亟令辞朝。不胜万幸。且卑职等生长偏邦。有同坐井。华夏文明之盛。自是梦寐之所想。则耸观芹宫。瞻拜先师。以自广孤远之怀。亦下情之所不已也。近缘小邦有难。陪臣之往来者。所干之外。不暇他及。而此非游观之比。其于事理。亦无所妨。况旧有 圣旨。已成规例。若久废不举。则其优恤小邦之意。亦与之泯没。更乞老爷。曲赐另施。如天坛等可观之处。并令周览。尤不胜万幸。
上方伯文(安东府使时○乙巳)
伏以安东为府。界于大江。水灾之惨。每说丁未。流传至今。闻者犹悸。不意邑运将去。天亦降割。乃于去七月二十日。夜雨连下。夕涨随至。浸入庭阶。下胥告急。卑职苍黄出避。登东楼望之。有老吏来言曰。今此之水。加于丁未已数丈矣。俄而水势渐大。㳽漫山野。怒涛掀天。有若溟渤。水之由东南门而入者。如万马争前。势不可遏。包其城堞而女墙皆没。浸于官廨而檐栋仅出。城南门先为漂荡。而映湖楼次之。至于闾阎之人。多不及避。或升屋角。或登树颠。挥手顿足。请救于人。而终未免沦落鱼腹。悠悠苍天。此何罪哉。
礼部呈文(尚书冯琦)
氁(音模)丝布一事凡曲折。皆在国王咨文中。不须再烦清听。但国王事大之礼。无所不用其极。至于筐篚等事。躬自点检。以尽其职分之所当为。今此氁丝布。其色品名目。前后之所未见闻。寡君日夜忧悯。伫待老爷之辨别诲谕。至今未蒙咨答。陪臣等尤不胜悯迫之至。伏乞老爷速赐回下。不胜万幸。
礼部呈文(尚书冯琦)
卑职等事完有日。已将此由。投状于通政司。犹且恬然退坐。虚度日子。揆以下情。实切未安。伏乞老爷。俯察孤忱。亟令辞朝。不胜万幸。且卑职等生长偏邦。有同坐井。华夏文明之盛。自是梦寐之所想。则耸观芹宫。瞻拜先师。以自广孤远之怀。亦下情之所不已也。近缘小邦有难。陪臣之往来者。所干之外。不暇他及。而此非游观之比。其于事理。亦无所妨。况旧有 圣旨。已成规例。若久废不举。则其优恤小邦之意。亦与之泯没。更乞老爷。曲赐另施。如天坛等可观之处。并令周览。尤不胜万幸。
上方伯文(安东府使时○乙巳)
伏以安东为府。界于大江。水灾之惨。每说丁未。流传至今。闻者犹悸。不意邑运将去。天亦降割。乃于去七月二十日。夜雨连下。夕涨随至。浸入庭阶。下胥告急。卑职苍黄出避。登东楼望之。有老吏来言曰。今此之水。加于丁未已数丈矣。俄而水势渐大。㳽漫山野。怒涛掀天。有若溟渤。水之由东南门而入者。如万马争前。势不可遏。包其城堞而女墙皆没。浸于官廨而檐栋仅出。城南门先为漂荡。而映湖楼次之。至于闾阎之人。多不及避。或升屋角。或登树颠。挥手顿足。请救于人。而终未免沦落鱼腹。悠悠苍天。此何罪哉。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30H 页
其或免死者。负戴财产。颠倒水草。号哭之声。满于山谷。天地为愁。云日亦惨。肇自开辟而来。宁有是哉。于是。乃会一乡老少。相与列坐江岸。谋所以制患之策。而许多田宅。尽成沙砾。水与地平。荡无限界。始则怃然相吊曰。所筑非一处。而皆极目无涯。虽积土累石。有若丘陵。而难保其无患。零石之不能补天。衔木之不能填海。此理甚明。人所易晓。以一邑些少之力。决不能下手于其间。则有死而已。更何所言。终则断然相约曰。所筑虽多。积累可成。所役虽钜。岁月可期。况至诚足以感神。人众亦能胜天。尽我人之诚心。而资列邑之众力。则神之所劳。天必右之。变荡覆为完邑。转愁吟为乐土。其不在于今日乎。盖尝执其两说而筹之。前之所言。非自沮于心。乃著其所役之大。后之所言。非自当其役。惟望其所助之急。则今之为计。进退皆穷。其危迫之情。可谓戚矣。然则告于方伯而闻于 君上。抄列邑之丁而兴再造之役。决不可缓矣。有难之者曰。缘一府之役而动各邑之民。则求之物情而偏重。揆之事势而难便。是岂吾 君与吾相之心哉。呜呼。邑有大小。而地有轻重。先其大邑与重地者。此固事理之所必然也。若本府之有重于国家。如赵之晋阳。齐之即墨。乃百世必有之地。虽竭一国之力。以补其弊。亦何所不可哉。请申其说如左。夫太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30L 页
白一山。峻极于天。而北界于关东之地。小白诸峰。列峙其傍。而西接于湖西之境。左奔右驰。各成形势。而中盘大地。天作雄都。即本府之所基也。上以承接乎郊圻而为鸟竹两岭之藩蔽。下以控制乎关海而为东南郡邑之根本。此乃一国之大堡障也。一道之大头颅也。 先王之所以大其土地。管其诸镇。以殿我邦国者。其神谋睿算。亦必有所在矣。况地灵所钟。人杰骈出。自权幸金方庆之后。经历累代。各有其人。而文足以经世。武足以定难。孝可以动天。忠可以贯日。则信乎人材之府。而诸邑之望矣。是以。或歼逆萱。或平南贼。随时宣力。懋著勋绩。而至于恭悯南迁。赤诚供顿。收复京城。其间优奖之典。升号之举。前后相续。彪炳简策者。已足以耸后人之耳目矣。玆当壬辰之变。天朝将领之由两岭而至者。棨戟相望于道。或多驻兵息马之日。而府民调粮给饷。竭尽心力。唐将亟加叹赏。至不容口。此亦忠孝之一验也。然则本府虽经乱离之荡败。而亦一道之重邑。若以为难于徵发。而苟延时日。则非但为作事者之羞。其不歉于古人之所已作者乎。夫古人之所以必筑于松浦两项者。盖以黄池之水。自北向南。而浦项在官居之东。申汉之水。自东迤西。而松项在浦项之东。若松项决裂。则直冲浦项。而将汎滥于官府矣。试探已往之迹。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31H 页
则两项皆有所筑。而于松项尤致力焉。就其所筑之石。刻其该邑之号。而庆州等处。亦在其中。虽世代无徵。甲乙难寻。而苔文未蚀。字画不磨。其虑事之深远。作事之缜密。千载之下。亦可想矣。其在昔时。水患之酷。未必如是。犹且集众力于三四日之程。而不以为难。则目今荡覆之中。其忍坐视而不为之所乎。今夫被患之民。裸身枵腹。露处草宿。而犹迟回顾望。去留靡定者。盖以今之所请。得之则留。不得则去矣。人民一散。不可复集。此固弊邑成败之一大机也。噫。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今我民饥且溺矣。拯济之望。未知果属于何人邪。伏惟閤下。抱如伤之仁。怀若保之诚。而奉旬宣之命。操按察之权。则推禹稷之心。而济饥溺之患者。其不在閤下乎。伏愿閤下。将此事情。亟达天门。凡所措置。极尽其方。先责于所属之十三官。而继之以远近之列邑。严令趋事。剋期就完。则堤岸之已决者。可作坚城。江流之已溃者。亦由地中。而耕桑顺时。邑居无恙。则閤下之致力于国家尽矣。留惠于南人至矣。一府之民。将饮啄遗化。鼓舞馀风。顾不韪欤。第以凡干重役。必择其人。本府之所谓都监者。皆选拔于众望之中。而独府使之庸拙。尚未有处置。事之成否。固未可知矣。卑职本驽劣无能。而年龄又已衰迈。寻
柏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31L 页
常职务。尚不可堪。况当大事。何以为状。此则非徒閤下之所洞察。而亦中外之所共知也。所祈閤下。先举其致灾之罪。而又具其偾事之由。启罢本职。更选贤能。俾得以当其大役。则游刃之中。事无不成。此亦今日之急务也。言出肝膈。不知所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