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x 页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附录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02H 页
行状[金弘微]
 公姓柳氏。讳云龙。字应见。号谦庵。世为丰山人。恩赐及第伯之后。七世祖从惠。入我 朝为工曹典书。典书生司正洪。司正生副护军讳沼。追 赠通训大夫司仆寺正。是公高祖。曾祖讳子温。成均进士。 赠正宪大夫吏曹判书。祖讳公绰。杆城郡守。累 赠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赞成。考讳仲郢。通政大夫守黄海道观察使。 赠纯忠补祚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丰山府院君。妣贞敬夫人安东金氏。进士光粹之女。即上洛君方庆之后。以嘉靖己亥八月初六日。生公。公自幼警悟。异于凡儿。六岁。始学文。年至十五六。通小学四书。以及经史子集。悉能贯穿大义。雅不喜举子业。不屑屑为之。然亦屡捷监试解额。或居前列。而辄不利会试。壬申。荫补典舰司别坐。癸酉。丁议政公忧。服阕。明年。授义禁府都事。世称金吾郎。为仕初高选。时士论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02L 页
已稍稍知公。故遴简授之。果蔚然有声。而公益不乐。未几。辞病还乡。己卯。复除司圃署别坐。再入金吾为都事。升经历。官满。迁丰储仓直长。仓本国储所在。夤缘偷窃之弊。眩弄作奸之患。已成难救。为官司者。直付之无可柰何。公精覈明察。不遗毫发。吏袖手莫敢欺。壬午。 朝廷议拣廉谨奉公者。升秩以奖之。得数人。公与其选。遂升内资寺主簿。秋。出为真宝县监。旋以亲病辞归。甲申。除仁同县监。持巳以简。莅职以勤。严于驭吏。惠于临民。邑有豪右数人。假儒名擅乡柄。自前莫敢何问。公绳之以法。不少饶。其人辄造为流谤。颇汹汹。公不为动。俄自帖息。其为政。排定科条。井然不紊。土田民户。税贡徭役。以及粜籴出入。皆画纸为式。较若画一。其初或不便之。数年后。一境皆称均平。观察使闻而嘉之。欲推其法于他邑。俾公掌其事。几就绪。会观察使递去。诸邑守多惮之。事遂寝。客馆焚。公新作东轩及厅事。不踰时而功集。民不知劳。金乌山有吉注书墓。岁久芜废。行路伤嗟。公慨然曰。此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03H 页
庸非守宰责耶。即修治之。缭以垣墙。直墓之南。又占得佳绝处。与一邑士子。谋刱建书院。立庙以祀先生。请游士讲学其中。昔之荒墟弃地。一朝弦诵洋洋。其东仍遂伐石立大碑。取中朝夷齐庙下石刻印本砥柱中流四大字。命工刻之。且请弟西厓相公作记铭。以铺扬其义。并刻诸其阴。屹然高耸。江山为之动色。经过其下者。莫不指为盛事焉。己丑逆狱起。逮捕四出。有傍邑倅诬执人。自欲为已功者。公为推官。直其冤。事得解。观察使上其治行。自 上赐表里以褒之。且 命仍任。故在县终始七年乃去去。后民追思之。立碑以咏焉。入为广兴仓主簿。转汉城府判官。以相公故录光国原从三等功臣。迁平市署令。壬辰。升司仆寺佥正。四月。倭变作。 大驾将西巡。相公泣白于 上。臣固当死生从羁緤。家有老母。愿解兄职。俾救母。 上怜而许之。公由是奉负先夫人。东出国门。间关山谷中。备经艰苦。贼或出没于近地。而一家百口竟无恙。人以为孝诚所致。公辗转得达于乡里。其秋。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03L 页
巡察使檄公假守丰基郡。时大盗瀰漫。道梗不通。 车驾在龙湾数千里外。明年癸巳正朝。郡邑 进奉。吏无至者。独丰基人。朝正如常年。 上感动。问汝守何人。 特命赐酒。且给免役帖以送。是年春。以病辞归。秋又真除为郡守。时寇乱未熄。仍之以饥馑疾疫。积尸满路。公至诚赈救。全活甚众。又有犷贼。群聚山峡中。持兵阻隘。出入焚掠。血人于牙。邻邑皆怖恐。不敢下手。公设为方略。剿捕殆尽。岭内外数郡。得安寝。事闻。增秩通政。乙未。 特命拜原州牧使。公赴任未久。以亲老辞归。上疏言事。所陈多军国重务。大要言竹岭当湖岭之间。而有百二之险。实国之门户。今岭下数邑。皆地狭民残。力不能控扼要冲。宜复古顺兴府。而以丰基隶之。合丹阳永春堤川清风四邑。为一大镇。使之夹守。岭路可固。末言朝廷事。亦甚剀切。 上嘉之。对群臣屡称柳某言可采。是时廷议滋欲用公。将处以喉舌 经幄之任。累拟公银台。为不悦者所尼。公亦以亲故。不复仕。公自此高蹈丘樊。日徜徉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04H 页
于晴沙白石之间。而相公适又退归。相与曳芒鞋引竹杖。或寻梅访竹。或采菊抚松。又缚草屋数间于北林之中。凿小池其傍。种莲半亩。每菡萏香发。辄对之竟日忘归。固所谓优哉游哉。聊以卒岁者矣。庚子十二月。重患痰逆气急之證。越明年辛丑三月初五日。遂不救。享年六十三。公之殁也。大夫人犹在堂。远近恸之。公丰姿端洁。性质刚介。早自树立。能不随世俗科臼。退溪李先生倡道东南。讲学于家。公时年甚少。即首先负。笈登门请业。往返累年。益勤不怠。先生亟称之。与以书尺诗词。奖励酬酢。不一而足。公佩服至训。虽中以疾恙。不克日承面命于函丈之间。而其所得于师门者。盖已深切矣。尝斸江崖。别构静室。以谦为名。为自克致勉之地。先生书额以赠。又寄一绝。有闻君构得新斋好。欲去同床恨末如之句。其相与之意。亦可想矣。公自是。益厌场屋进取事。年三十馀。始以议政公命。僶勉彊就荫职。非其雅志也。其家居也。侍先夫人四十馀年。左右就养。惟意之适。不敢有违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04L 页
忤。少时。议政公出牧义州。先夫人独居。忧思成疾。势甚危剧。公侍汤药。衣不解带者累月。尝夜徒步叩医门。门者以夜深见拒。公立门外号泣。声闻于医。医即遽起迎之。自是戒门者。虽夜必告。盖感其诚孝也。先夫人病获痊可。赞成公闻之。指公语家人曰。此孝子也。晚以便养得近邑。一以娱侍为主。而相公以大官来觐。每开寿席。彩舞交映。观者荣之。其遇兄弟。怡怡如也。有三妹。当离乱之际。相继病亡。公抚其诸孤息。或办资婚嫁。俾不失时焉。平生信古好礼。凡冠婚丧祭。悉遵文公家礼。虽世俗所难行者。无不讲求而力行之。朔望必参家庙惟谨。先祖墓代远不祀者。岁率宗人一祭之。其笃行类此。其居官莅职。未尝以占便宜为心。惟奉公尽职是务。虽以此得谤毁。亦不恤也。惇睦亲族。出于诚心。有丧必恤。有急必救。恳恻之意。溢于言貌。早岁峻厉。颇露棱角。中年以后。更济以和逊。接人温然。笑谈可亲。其变化气质又如此。公年过耳顺。大夫人春秋亦垂九耋。而两子二婿。适皆受任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05H 页
于外。或典邻邑。公以节时。率子婿奉觞上寿。乡里歆叹。皆以公福盛称之。岂意造物者戏剧。卒使公不得终养耶。呜呼。以公之文学。而竟以荫发身。以公之才具。而位止于州郡。以公之行谊。而寿未及稀年。斯岂非命也欤。公配铁城李氏。参奉容之女。府院君原之后。生三男二女。长袾。平陵察访。娶宋惟慎女。生二男一女。长元直。娶直长安聃寿女。馀幼。次裿。狼川县监。娶府使金克一女。生四男二女。皆幼。次襑。娶部将裴斯立女。生一男三女。皆幼。女长适青松府使金弘微。生三女二男。女适士人权克载。馀幼。次适醴泉郡守卢景任。生二女。皆幼。弘微处公门下几三十年。盖尝托之以肝膈。诸孤谓弘微辱知最亲。得公志行宦业颇悉。请有所记述。弘微义不敢辞。谨据相公所撰墓志。而略为序次如右。岂敢期为秉笔者所裁。幸姑以少抒区区怆慕之忱云尔。万历三十一年岁在癸卯秋八月。女婿通政大夫前府使金弘微。谨志。
墓志[柳成龙]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05L 页
呜呼。兄亡卜葬有日。诸孤袾孤襑。泣而告余曰。葬不可无志。敢日又请。余曰。吾兄志行宦业。可记者多矣。顾余哀陨病悸。且不忍遽操笔为文。姑徐之。数请曰。期近矣。不者。恐无以示诸后。将若之何。余曰。斯固不可已矣。乃拨昏忍痛。撮其平生而叙之曰。公生嘉靖己亥八月初六日。殁以万历辛丑三月五日。得年六十三。六岁。始读书。年十五六。通小学四书。以及经史子集。悉能贯穿大义。无所遗忘。独不喜举子业。为之不力。亦尝屡登监试解额。居前列。辄不利会试。年才三十馀。益厌场屋进取事。不复举。退溪李先生讲道于家。远近士子。初不知依归。公独首先负笈。登门请业。既去复还。累年益勤不懈。先生爱其诚笃。与以书尺诗词。酬酢奖励者。连篇累牍。多人所难得者。公性耿介。不乐俯仰流俗。绝意仕宦。壬申。以先府君命。荫补典舰司别坐。癸酉。丁先府君忧。服阕。明年。授义禁府都事。金吾郎。世称高选。 王府事体。既严且重。谳囚按狱。皆出郎僚手。务甚剧。非有通敏兼人之才者。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06H 页
莫宜居之。是时。士论已稍稍知公。故选授公。居职蔚然有声。未几辞病还乡。己卯。复除司圃署别坐。再入金吾为都事。升经历。官满。迁丰储仓直长。米盐朱墨之繁。人多不堪。为奸胥所眩弄。公精察明审。吏不敢欺。壬午。 朝廷拣庶官中廉谨奉公者。升秩以劝之。得数人。公与其选。遂自直长。升内资寺主簿。秋。出为真宝县监。未久。以亲病辞归。甲申。除仁同县监。简以持己。勤以莅职。束吏宽民。始至。有豪右数辈。假儒名执乡柄。武断为非者。自前守与之为主客礼。不敢少咈其意。公绳之以法。不假贷。其人相与造为流谤。汹汹不已。公持之益坚。莫不帖息。其为治。先立科条。自土田民户。税贡徭役。以及粜籴出入。皆画纸为式。爬栉经纬。秋毫不遗。务在均一。颁布行之。其初或疑其扰。数年后。一境称便。观察使欲推其法于他邑。使公任其事。几就绪。会观察使递去。诸邑守多不便者。事遂寝。识者恨之。客馆焚。公新作东轩及厅事。数月而功集。民不知劳。金乌山有吉注书。墓岁久芜废。行路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06L 页
嗟伤。公慨然曰。此庸非守宰责耶。即修治之。围以垣墙。卜其南建书院。立庙祀先生。招游士讲学其中。又其东。立石碑。刻砥柱中流四大字。为一邑伟观。四方人经过其下。无不耸瞻咨嗟。己丑狱起。逮捕四出。有傍邑倅。诬人欲自为功者。公为推官。直其冤。事得解。观察使及 御史交上其治行。 赐表里将之。且 命仍任。故在仁同终始七年乃去。去后民思不已。立碑以颂之。入为广兴仓主簿。转汉城府判官。录光国原从功臣三等。迁平市署令。壬辰春。升司仆寺佥正。四月。遭倭变。 国家西迁。弟成龙时在相位。泣白于 上。臣当死生从羁緤。家有老母。愿解兄职使救母。 上怜而许之。公由是负大夫人东出。间关山谷中。备经艰苦。一家百口。得免兵祸。人以为孝诚所致。其秋。巡察使檄公假守丰基郡。时寇贼冲斥。道路梗塞。 车驾在数千里外。明年正月朔。郡邑进奉。吏无至者。独丰基人诣 行宫。朝正如常年。 上感动。问汝守何人。 命赐酒。给免役帖以送。癸巳春。以病辞归。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07H 页
秋。又真除为郡守。兵乱未熄。饥馑疾疫。民枕藉死无吊。公至诚赈救。多所全活。有犷贼群聚山峡中。持兵阻险。出入焚掠。食人为粮。邻邑惴恐。不敢下手。公设为方略。悉加剿捕。其党瓦解。岭内外数郡得安。事 闻。增秩通政。乙未。拜原州牧使。亦 特恩也。公赴任未久。以亲老辞归。上疏言事。所陈多军国重务。大要言竹岭当湖岭之间。而有百二之险。实国之门户。今岭下数邑。皆地狭民残。力不能控扼要冲。宜复古顺兴府。而以丰基隶之。合丹阳永春堤川清风四邑。为一大镇。使之夹守。岭路可固。末言 朝廷事益剀切。 上嘉之。对群臣屡称柳某言可用。是时。 朝廷滋欲用公。将处以喉舌 经幄之任。累拟银台。为不悦者所尼。公亦以亲故。不复仕。公侍大夫人四十馀年。无纤毫违忤。遇兄弟怡怡如也。少时。先府君出牧义州。大夫人独居京师。忧思成疾病危剧。公侍侧。依不解带者累月。尝夜徒步叩医门求药。门者以夜深见拒。公立门外号泣。声达于内。医遽起迎之。自是戒门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07L 页
者。公至。虽夜必告。盖感其诚孝也。大夫人病获痊可。祖考赞成公闻之。指公语家人曰。此孝子也。平生信古好礼。凡冠昏丧祭。悉遵文公家礼。虽世俗所难行者。无不讲究行之。朔望必参家庙惟谨。先祖墓代远不祀者。岁率宗人一祭之。亡妺子若女。贫穷无托者。公皆收养之。资遣嫁娶。俾勿失时。当兵火之馀。亲戚故旧。颠连道路者。皆以公为归。公绝甘分小。尽心喣濡。悉被沾及。其笃行类此。公讳云龙。字应见。号谦庵。柳氏世为丰山人。有恩赐及第伯。都染署令兰王。检校礼宾卿追封版图判书葆。皆仕高丽。而七世祖讳从惠。入我 朝为工曹典书。典书子司正讳洪。司正子副护军讳沼。追 赠通训大夫司仆寺正。是公高祖。曾祖讳子温。成均进士。 赠正宪大夫吏曹判书。祖讳公绰。为杆城郡守。累 赠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赞成。考讳仲郢。通政大夫守黄海道观察使。 赠纯忠积德补祚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丰山府院君。母贞敬夫人金氏。公之殁也。大夫人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08H 页
年九十。在堂无恙。而公不得终养。奄忽至此。远近恸之。彼苍者天。胡宁忍此。公配铁城李氏。参奉容之女。府院君原之后。生三男二女。男长袾。娶宋惟慎女。生二子一女。长元直。馀幼。次裿。娶府使金克一女。生四子二女。皆幼。次襑。娶部将裴斯立女。生一子三女。皆幼。长女适青松府使金弘微。有三女二子。皆幼。季女适醴泉郡守卢景任。有一女一子。皆幼。公之诸子女。及公之存。皆得成立。而袾为平陵察访。裿为狼川县监。二婿同时守傍郡。岁时节序来会。公拜大夫人。以次奉觞上寿。乡里莫不歆叹。以为荣观。宁知造物者戏剧。遽夺公遐算耶。呜呼痛哉。其年五月十五日。窆于天灯山子坐午向之原。不肖弟成龙。泣血谨志其梗概如右。以掩诸幽。备后患耳。于兄之懿美。不能有所发明于万一云。呜呼悲夫。万历二十九年月日。输忠翼谟光国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前丰原府院君。弟成龙志。
墓碣铭(并序○李植)
 安东府西天灯山金溪亥坐已向之麓。故通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08L 页
政大夫原州牧使柳公之墓在焉。弟西厓相国志其圹。外甥金承旨弘微状其行。皆实录也。而今其诸孙。欲揭铭墓道。公传道之。图示久远。以植方叨史馆。乃以属笔。则不敢以不文辞。谨按公讳云龙。字应见。世为丰山人。在高丽讳伯。恩赐及第。入我 朝。工曹典书从惠始显。生司正洪。司正生 赠司仆正沼。是公高祖。曾祖。成均进士 赠吏曹判书讳子温。祖。杆城郡守 赠左赞成讳公绰。考。观察使 赠领议政丰山府院君讳仲郢。妣安东金氏。进士光粹女。高丽名臣方庆后也。公生于嘉靖己亥八月六曰。幼警悟出类。稍长。博通经传子史。师事退溪先生。论学服礼。佔毕往复。先生甚重之。公以此不屑举业。亦尝发解高等。而至省围辄不利。壬申岁。以尊人命。荫仕为典舰司别坐。癸酉。丁观察公忧。服阕。选拜义禁府都事。辞去。除司圃别提。复拜禁府。例迁丰储仓直长。察奸剔蠹。以干局称。特选廉谨奉公。升内资主簿。出为真宝县监。旋以母病辞归。复拜仁同县监。勤敏举职。赋政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09H 页
有条式。奸豪无所容。封树先贤吉注书墓。旁建祠宇。设书院。敦兴儒学。阖境化之。方伯列上治状。 赐书褒美。命加任一年。民笃去思。刻石颂德。历任广兴主簿汉城判官平市署令司仆佥正。壬辰变作。 上将西狩。相国扈从。泣诉于 上。乞解兄职救母。 上许之。由是得负大夫人。间关避贼。阖门获全。人称其诚孝。秋。被使檄。假守丰基郡。时 行在隔远。朝贡路绝。公独遣郡吏朝正如旧。 上为之感动。未几真拜为守。时兵兴岁饥。僵尸载路。犷贼啸聚阻险。官军不敢近。公赈活尽诚。机捕有方。民苏盗熄。旁郡皆赖之。事 闻。进秩绯玉。 特拜原州牧使。公赴任未久。为亲老辞递。上疏陈军国便宜。 上嘉纳。对群臣称其策之善。事虽不施。朝议翕然向之。屡注拟银台。将处以清要。而会相公中谗去位。公亦为就閒奉亲计。无复世念矣。方与相国备物色养。而徜徉泉石间。自喻适志矣。不幸有疾。辛丑三月初五日卒。寿六十三。用相国从勋。追 赠吏曹参判。公丰姿粹质。辅以学问。早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09L 页
自树立。不落俗窠。少时刚介振励。颇见棱峭。中岁以后。济以和逊。气质一变。盖尝筑书室于江岸。扁曰谦庵。遂用以自号。朝夕潜心。可见其学力所至也。事大夫人四十年。至诚娱侍。未尝违忤。岁时必奉觞上寿。相国班席。鸾凤交峙。一世荣之。有三妺。丧乱蚤殁。公为抚育诸孤。俾不失所。信古好礼。冠婚丧祭之仪。一洗俗陋。居官守法。威惠并行。未尝便文自营。虽致谤毁不挠也。呜呼。 明宣之际。羔雁之徵。遍及岩野。岭南尤多。而公以退陶高弟。不挟贤以行世。栖迟州县。随遇尽分。道虽不显。名亦无玷。玆岂非纯行适用之君子哉。配贞夫人铁城李氏。参奉容之女。杏村后也。淑婉有懿范。事舅姑。惟公意是承。虽在奔窜山峡间。未尝阙甘旨。父母宗族。咸称其贤孝。有三男二女。长男袾。平陵察访。次裿。狼川县监。次襑。天文教授。长女婿。即金承旨弘微。次弘文校理卢景任。察访一男一女。男元直。女适权尚贤。狼川四男二女。男元亮。生员。次元履。县监。次元庆元定。女适参奉金秋任洪俊亨。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10H 页
教授三男四女。男宗之诚之敬之。女适金念祖。县监。次金锟。生员。次李英哲。次金时行。承旨二男三女。珌,珩。县监。女适权克载。次金矩文科正郎次金昌善校理二男四女男世谦,世让。女适金鋆。次金休。参奉。次金光铁。次康𥶷。元直继子世哲。元亮继子世英。元履六男。世长,世翊,世献,世哲。馀幼。元庆一男世凤。元定四男。世馨,世英。馀幼。宗之四男。世良,世相。馀幼。诚之继子世相。敬之一女。曾孙男女一百数十馀人。多不尽载。铭曰。
谦谦君子。体刚用柔。学优而仕。惟志之求。官无崇庳。职思其忧。一试盘错。利器便别。卷而怀之。心乎爱日。乐彼丘园。桑梓增荣。树萱滋兰。舞彩称觥。胡不百年。永其汇贞。志状非私。太史是铭。资宪大夫。礼曹判书兼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成均馆事。同知 经筵春秋馆事李植。撰。
祭文[张显光]
 呜呼。家承法训。德敦孝友。就依有道。真切听受。佩符声绩。乃公馀事。爵至州牧。岂公盛位。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10L 页
昔我初拜。以民事公。多蒙诲发。积被磨砻。顷被倭患。同入太白。山肴村酿。几开情曲。及其分还。诗示深眷。去岁再书。惠垂远恋。那料德训。竟不复承。哭想音容。情不自胜。
祭文[郑士信]
 呜呼。孝友之实。纯备之德。清明之识。经济之学。昭昭本原。款款中诚。如丹之炳。如玉之贞。今其已矣。视天惊号。邦家瘁矣。斯道孤矣。花山空矣。哲人萎矣。一隔仪刑。终天长辞。
祭文[柳成龙]
 
呜呼哀哉。吾兄乎。其忍舍我而去耶。舍我犹可。独不念九十慈亲在堂耶。有嫂在室。有子若女若诸孙满家。呼兄而兄不闻。攀兄而兄不顾。精神冥漠而无归。肢体敛闭于一木。去平生之所处。而将远归乎山中。呜呼兄乎。于彼何恋。在此何恶。何厌世而长辞若此之果耶。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兄生于己亥。余生于壬寅。年上下不相远。自在膝下。匍匐游戏。及至稍长。挟册寻师。无一时一日而不相随共处也。甲寅秋。兄年十六。授室于花山。兄与我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11H 页
相离。始自其时。余独处京城。见月看云。靡日不思。自秋至冬。泪眼未曾乾也。明年春。闻兄回自南中。舟泊城东之釜浦。余颠倒出迎。上船握手。喜极无言。于时烟雨满江。春风浩荡。十里长郊。并马而回。共拜北堂。其乐无穷。至今思之。杳然如梦。未知兄亦记忆此事否。兄少多疾病。往往沈剧。留滞周南。余侍先君子。远游关西。不得省视。动踰数年。当丙寅夏。余自定州还京。路经黄冈。夜宿旅店。梦见兄病卧床褥。形容憔悴。惊觉起坐。有泪盈眶。达曙耿耿。不复成寐。相思至情。见于诗词。至戊辰秋。余忝翰局。奉 朝命。曝史星州。始取道乡山。往返皆抵兄居而省焉。留连于精舍水竹间。联床剧谈十日而后乃去。兄语余曰。溪山可爱。松菊已长。世间浮名。岂足系恋。惓惓以乐行忧违之道勉余。虽愚不能践兄之言。而言犹在耳。未尝忘之也。呜呼。兄天性耿介。有好善之诚。疾恶之心。与人不苟合。意所不可。未尝假以辞色。故少时朋侪。颇惮兄棱角峭劲。晚年磨砻道义之门。浸润诗书之训。乃更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11L 页
济以和平温厚。与人群居。终日油油。饮食言笑。侃侃忘疲。从而游者。久而不见其崖异。至于笃实之行。渊源之学。才可以剸盘错。识可以辨薰莸。此皆他人之所难。而兄则兼而有之。其平生所施于州县者。特兄之糟粕。而非兄之蕴也。呜呼天乎。何使兄至于此而止于是耶。呜呼。壬辰之变。天地翻覆。满城涂炭。世室旧家。奔窜四出。其得保全。十无一二。余急奔公义。遑恤其私。兄负八十之亲。一家百口共随之。风餐露宿。昼伏夜行。颠仆沟壑。实所甘心。千里扶挈。备经艰危。得达桑梓。竟免祸患。神明所佑。实惟兄之诚孝有以致之也。呜呼。余以顽鄙。昧于自量。曾不知寸筳劣于支厦。片石难以填海。血指妄作。观者寒心。兄忧余之甚。爱余之切。长书短札。递月见投。但云速退。更无他语。曾未几何。兄言验矣。是则兄之明知迥识。出人远甚。在我虽殚十驾之劳。而未足望兄之一步也。呜呼哀哉。戊戌腊月。余被谴南来。见兄于太白山下。明年二月。余出河上。兄奉板舆。继还故居。实维四月初旬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12H 页
间。虽时事难测。贫病交侵。而所可慰者。鹤发无倚门之望。鸰原得共被之乐。人间至幸。孰加于此。晨昏之暇。退与兄日夕同处。婆娑林园。追逐云月。上下溪谷。春雨时至。土脉融解。则躬持畚锸。栽植花竹。秋霜晨下。木叶黄落。则亲课儿童。收拾枣栗。或东游西汎。忘形鱼鸟间。兄行我从。我往兄迎。以此日以为事。足以忘外累。而不知老之将至也。岂意兄奄以一疾竟不起。而使此乐不终耶。呜呼。兄之亡。其真耶。其梦耶。其实然乎。其不然乎。何近数月间。吾目中不见兄之容色。而耳边无兄笑语声耶。何慈亲之日问兄疾病轻重。而独不见兄来定省于亲侧耶。若是则兄亡其果然矣。其真也。其非梦也。呜呼哀哉。前年十二月十三日。余西赴 山陵。其时兄已有病。力疾出门。送我于北亭松林下。相视黯然而别。余北渡冰河。登高回首。则兄犹伫立望余矣。余在途疾驱。仅十七日而还来省兄。则兄在床危笃已十馀日矣。子侄齐来。宾朋共集。药物攻熨。无所不至。而竟不能救。此固余之无状。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12L 页
罪积衅重。不能见佑于神天而然。不然。兄何怨于神。何辜于天。而至此耶。呜呼哀哉。余与兄为兄弟于世间六十年矣。中年以后。人事多端。世故推迁。抑且相牵于宦业。同处者无几。幸于桑榆垂死之年。相聚于宽閒寂寞之滨。自以为夭假其便。以偿平生之愿。宁知此愿未遂。又复夺兄之年。呜呼。造物者独非人情耶。其不仁甚矣。余衰惫已甚。自兄之逝。忽忽焉惘惘焉。若无所凭依。居无与语。出无所之。心怀谁与开陈。急难谁与相顾。茕茕踽踽。形影相吊。岂更有人世乐耶。以理推之。盖亦难久于世。只为慈亲在堂。彊饮食以度朝夕。所谓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呜呼。兄丧在浅土已三月。即远之期至矣。余与诸孤侄。谋将以今月十五日壬子。葬兄于金溪先茔之侧。得穴东峰上。乃癸酉冬。余与兄欲奉先君子冠履。安厝其处。阶级俱成。而中疑地势太高。下就他穴者也。玆又广迎术者。遍审诸麓。皆言惟此穴甚吉而无害。且曰。近下数十步。于葬法尤好。于是从卜人言。定用其地。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13H 页
未知无歉于兄之意否。呜呼。兄平日笃好林泉之游。在病革时谓余曰。门外风曰好矣。柰此病躯难出。何哉。余慰之曰。病岂久不差。差则余与兄杖屦逍遥。无处不可。呜呼。死生之理。吾未知其如何。未知兄之昭昭耿耿。不容泯昧者。今在何处。在此乎。在彼乎。其上浮而与天气周流乎。其下游而与云物吹嘘乎。其在烟霞洞府。而与仙真往来乎。其在室堂庭宇。而与亲戚周旋乎。抑冥冥漠漠。而无所往无所之。吾虽哭彻于天。泪到于泉。兄不闻不知耶。呜呼哀哉。江云暧暧。山木枞枞。一室林间。有图有书。此兄朝焉夕焉息焉游焉之处。魂如有知。想归来兮逍遥。如其不知。吾之言无益已矣。已矣柰何柰何。呜呼哀哉。
祭文[门人金允安]
 呜呼。惟公之质。如玉如金。刚毅温和。乃其兼有。内而有训。外而有师。出入服膺。德日以造。呜呼。有堂有舍。有竹有松。有水有丘。有林有圃。图书四壁。对越其中。偃仰优游。若果忘世。人间清福。孰与为夷。呜呼。端方之资。孝友之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13L 页
行。精诣之学。正直之论。今也则亡。恸焉曷已。日月流迈。奄及初祥。始荐微诚。神其来格。
祭文[门人辛敬立]
 呜呼。精金美玉。乃公之资。祥麟瑞凤。乃公之德。早依归于贤师。为矜式于后生。柰何以大用之材。而安于州县之间。以有为之志。而赍于危难之际。不但公之不幸也。呜呼。河流混混。山色苍苍。此则公之盛德遗风。有不亡者存。微斯焉。小子何归。
祭文[金弘微]
 
惟公。瑚琏其器。资禀自高。早岁抠衣。于我退陶。学问为已。卓然有得。历典三城。声称藉蔚。诚深爱日。谢彼簪笏。相公为弟。辉倾邦国。顾余自幼。稳袭芳馨。岂意一疾。遽隔幽明。呜呼。渊源之学。孝友之行。刚洁之资。易直之性。一朝已矣。宿草冥漠。敢拈瓣春。冀歆泂酌。
祭文[卢景任]
 恭惟我公。笃生南服。气专禀受。资挺鸾鹄。刚毅其操。明敏其质。克承庭训。诗礼是笃。夙依有道。亲受启迪。翱翔陶岸。咀嚼大义。饱有所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14H 页
得。归以律己。士称严友。人多志节。孝友备至。一家雍睦。婚祭遵制。斩然有式。佩符州郡。霈施惠泽。晚谢簪笏。退卧林壑。徜徉泉石。吟咏烟月。天何不佑。婴此虐疾。有美园亭。惨然无色。嗟余小子。晚承抚恤。恩同生育。义重河岳。幽明一判。摧陨难及。聊奠菲仪。荐我悃愊。
挽词[赵穆]
 常恨东西隔。那知隔九原。残年知己泪。天地独消魂。
挽词[权春兰]
 
有美生南纪。名高尺五天。盛年勤志学。中岁试官联。奉檄非身屈。辞荣为道全。承欢莱舞蹈。湛乐棣华翩。至感通天地。祥光动后前。庶几无疾病。仁者寿高年。岂谓申休佑。俄惊二竖缠。晨昏违万福。深爱及重泉。欲说平生事。难堪泣血涟。庚同仍结社。接袂共周旋。鹤寺艰危甚。庐江聚会连。清和去年节。生死此时悬。俛仰皆陈迹。峨洋叹绝弦。典刑承干蛊。门户得颜贤。顾我昏无类。时蒙简札传。蓬心资警益。朽木倚雕镌。踽踽将谁与。凉凉独自怜。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14L 页
吁嗟无尽意。痛哭未忘虔。漠漠天灯下。悠悠河水边。悲歌不成曲。人世转茫然。
挽词[张显光]
 痛我谦庵公。永捐谦庵乐。乐地既在此。去之今何适。瞻彼花岳南。河水玆盘屈。公爰宅其中。湖山擅奇绝。自从退陶游。内外轻重决。庵名揭以谦。此义公所执。早年辞场屋。未老谢州绂。归来河上园。自享人间福。奉亲教儿孙。一室安且燠。姜被晚欢深。德义日相笃。芳樽趁汀洲。花朝复月夕。柰何造物猜。遐龄独见啬。堂上鹤发垂。厓西雁影独。风悲绕宅松。光惨临湖月。湖水去悠悠。一去宁有复。人亡水空流。万事皆陈迹。一哭情不已。敬裁挽一幅。
挽词[李埈]
 瑞草堂前常棣华。诗书席上子孙多。政声西汉循良吏。文物东韩宰相家。星彩忽惊沦昴宿。仙乡忍见锁烟霞。凭虚台下江如练。恨未当时一汎槎。
 清姿洒洒玉无瑕。妙句时时笔吐花。少日家庭闻礼乐。中年州郡试弦歌。莼鲈旧兴来张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15H 页
翰。山水高情乐永嘉。未了优游林下计。沈痾谁料误杯蛇。
 二实呈祥一蒂瓜。腰章双焕世堪誇。阿儿骨格鸾苞贵。贤婿官联豸角峨。奕业方看倾谢傅。哀音谁料泣侯芭。门前手植松犹在。斜日那堪此地过。
 草阁萧条洛一涯。良辰留客酒频赊。沙头锦翼时相狎。潭底银鳞或自叉。山水方怜明似画。光阴那禁疾如梭。茫茫九地冤堪诉。反哺心违可奈何。
 
春风商岭共鸣珂。秋晚黔堤更斗茶。曾把利名同草芥。好将身世卧山阿。别来五度书相问。梦罢三更月欲斜。紫府仙游今底处。楚词招罢泪如波。
愚谷书院奉安文[李华翊]
 滔滔清洛。南国之纪。毓粹钟英。群贤迭起。有若谦翁。早定跟脚。乐有贤弟。讲道磨琢。才优经济。位不满德。嘉言懿行。垂世范俗。永树风声。惠我后学。士知趋向。是谁之德。教明乡塾。是谁之力。深恩厚泽。慕之深切。星斗山岳。仰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15L 页
之弥尊。尚德崇贤。敢忘揭虔。有乐斯丘。水丽山明。庙宇既成。肃肃檐楹。涓辰妥灵。秩秩豆笾。济济青衿。骏奔后先。如在左右。庶几来宁。歆我芬苾。无斁千龄。
花川书院奉安文[李守贞]
 恭惟先生。陶翁高弟。厓老金昆。渊源既正。博约交敦。服膺亭扁。愈撝谦德。磨棱济和。日见上达。蔚为大儒。伯叔河南。学优而仕。奚试不堪。器效盘错。治尚风节。鳌山之阜。有碑斯屹。课忠责孝。扶我民极。逮遭艰虞。暂守岭阨。雪涕 王事。排布周全。江山少使。贺正如前。 天颜有喜。百僚动色。增秩改符。俾广苏泽。若保之馀。时务陈章。桑土远戒。绸缪关防。 睿眷曰笃。时望日赫。中书拟荐。进涂渐辟。先生不乐。就养田园。怡愉暇日。唱和篪埙。俯仰图书。玩心渊天。盖先生学。笃信师传。依归最先。亲炙多年。门路端的。践履精专。龙门杨谢。考亭李黄。斯文有托。没世耿光。高山景行。畴不好懿。桐乡有俨。矧伊畏垒。公议未伸。士心齐郁。眷玆花川。杖屦馀躅。缨潭下流。屏岫莽苍。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16H 页
于焉揭虔。曷不允臧。有侐新宫。生色川原。牲酒是将。衿佩骏奔。洋洋降右。顾我群蒙。其始自今。报祀无穷。
常享祝文[权斗寅]
 学闻大师。道同贤季。门路既正。进修交至。
仁同去思碑铭[张显光]
 恺悌吾侯。为龙为光。和不同尘。清不激扬。若保之馀。润色首阳。纪德贞珉。洛水洋洋。
谦岩精舍记[李象靖]
 亭在河回之立岩上。谦庵柳先生之所燕处。而用以自号者也。永嘉古称多名山水。为东南奇伟秀绝之地。而河流一带为之最。缘河数百里。明潭修濑。奇岩异麓。往往错置星列。而河回一曲为之首。河回下上。凌波达观之台。玉渊翔凤远志之舍。与夫桃花迁万松洲诸胜。皆灵真绝特。望若神仙异境。而惟斯亭为尤美。夫以河回。擅永嘉之胜。而斯亭又独专河回之美。凡明沙玉砾之浩瀰。苍厓绿水之悄茜而演迤。与夫烟云杳霭。树林晻翳。朝暮而异趣者。一寓目而尽取诸庭户跬步之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16L 页
间。其所有。不既富且多矣。而亭处两岩之间。谽谺奥衍。宅幽而势阻。循河而过者。睨而视之。隐见出没于巅崖蔓荟之间。而往往不知有亭焉。盖有而若无。内富而外俭。皆近于谦之义也。先生之处是亭也。则振衣而陟冈。倚筇而弄源。凡淙琤于耳。而璀璨于目者。无非所以体仁智风咏之趣者。而天地盈谦之道。山川损益之妙。固默然神会于造次顾眄之顷矣。及其兴极而返。则一室虚明。左右图书。涵万象以一理。敛太极于方寸。学已成矣。而犹不及。道已明矣。而如未之见。自他人视之。巍然尊且光矣。而先生方欿然自小。俛焉日有孳孳。而且以是终身焉。在易谦之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先生实有之焉。然则是亭也。固得先生以著其胜。而先生又因是亭而助其游泳发舒之趣。然乃先生之乐。超然于山水之外。而初不以是亭为加损也。先生与西厓季先生。从游退陶夫子之门。盖得其心传之妙。而受是扁以揭诸楣。相与博约于斯亭玉渊之间。使烟霞云物之区。郁然为仁义
谦庵先生年谱卷之二 第 117H 页
道德之乡。而与古者龙门武夷。并美于千载。是岂不山水之幸也欤。亭久而圮。大贤心画。亦逸而不传。使遗芬剩馥。日就于堙没。而过者为之踌躇而悽怆。嗣孙泳氏。慨然思有以新之。积几岁而成。其用心则已勤矣。然以是而欲嗣守先生之绪则或未也。夫得先生之心。而后可以语山水。而知先生之学。然后可以称斯亭。观澜而悟夫道。仰山而兴于仁。谷吾体以若虚之量。台吾陟以自卑之序。然后先生之所以乐者。庶几其万一焉。登玆堂而睹是扁者。可不思所以自修。而比于先生之观乎哉。象靖盖慕先生之风而愿学焉者。而得以荒芜之辞。托名其间。又岂不后学之幸也欤。岁丁丑七月之既望。韩山李象靖。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