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x 页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附录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66H 页
策勋 教旨(知制 教李春元制)
王若曰。青丘再造。寔赖命世之贤。白茅新加。庸摄疏功之典。缅怀遗烈。亟霈殊恩。惟卿忠义家声。聪明性质。绍清原之高节。几叶箕裘。袭文悯之前徽。永世堂搆。早补黑衣之数。晚缀黄绶之班。龙头擢科。一跃云路。玉顶升秩。遂蹑天阶。承纶蔼惟允之称。按节流勿剪之惠。在壬辰之初载。被岛夷之内讧。以卿诚勤。从予播越。受戈云梦。▦抱由于之忠。负绁晋阳。不失高共之礼。粤未堪于多难。俾乃控于大邦。社稷存亡。属之一个。国家成败。付诸北行。申包胥之哭庭。义动颜色。子叔齐之谋国。诚发言辞。疾声祈父之呼。奋武王师之出。轰雷不及。一苇鸭水之津。穴蚁何逃。破竹箕城之垒。 天威自此益振。国势由是斯张。旋乾转坤。不世之绩。复禹兴汉。伊谁之功。谓笃不忘。欲报之德。谦谦素履。益著于暮年。耿耿丹心。忽先于朝露。天夺之速。予怀之悲。备尝险阻艰难。惟予与尔共国。富贵爵禄。或存而亡念。纪绩于旂常。尚贲仪于泉壤。肆策勋为扈圣功臣一等。超三阶爵其父母。妻子亦超三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66L 页
阶。无子则甥侄女婿超二阶。嫡长世袭。不失其禄。宥及永世。仍赐奴婢十三口,田一百五十结,银子五十两,表里一段,内厩马一匹。至可领也。于戏。霖雨丹青之佐。未究登庸。山河带砺之盟。庶保终始。咨尔英爽。式克钦承。故玆教示。想宜知悉。
赐祭文(知制 教李志完制)
维万历三十年岁次壬寅十二月戊子朔初二日己丑。 国王遣臣礼曹佐郎李顺庆。 谕祭于卒西川君郑昆寿之灵。惟灵。名家毓秀。伟人间出。惺愡俊拔。在古寡匹。惟孝且友。馀力诗书。以富厥畜。英含华咀。摘髭马榜。藉甚名声。继占龙头。高步云程。佩符咏麦。握节歌棠。畀之虞允。长诸殷庠。秉礼春官。正色薇垣。历试皆绩。简注方勤。擢置贰卿。屡升峻秩。始终匪懈。夷险一节。昔者西迁。从予执靮。惟时艰虞。国无津泊。百年王业。一隅龙湾。 社稷存亡。呼吸之间。捧奏请援。专对何人。惟卿克忠。国耳忘身。血诚回天。 帝赫斯怒。出师征之。复我疆土。荷天之灵。赖卿之忠。得有今日。予何忘功。方图策录。以答勋烈。那知一疾。永弃簪笏。昊穹不惠。夺我何速。唐鉴之亡。汉柱之折。念及山河。悲深乔木。特从礼窆。哀荣雨极。爰遣宗祝。用奠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67H 页
菲薄。予情非浅。不昧攸识。
赐祭文(知制教 逸名)
维万历三十二年岁次甲辰十月丁未朔三十日丙子。 国王遣臣礼曹正郎闵汝任。 谕祭于卒赠议政府领议政郑昆寿之灵。惟灵。蝉联茂族。天赋令器。博学雅望。鲜有伦比。擢占龙头。威凤翙翙。金貂玉节。辉映中外。宗祊厄会。岛夷猖獗。卿奋孤忠。从予播越。控于 大邦。惟卿是赖。包胥善哭。子产专对。 天心昭格。 王旅雷震。国命维新。凶丑远遁。扶颠济急。倬乎其烈。稽赏逾时。予甚惭惕。陟于功宗。委以勋藉。彝章方举。天夺何速。怆焉疚怀。命秩斯崇。麟阁虽开。绘像无从。方坛礼成。诸勋毕来。仪形莫接。循顾增哀。爰命宗祝。用致菲仪。幽明一理。灵其格思。
祭文[尹根寿 李准]
呜呼我公。气温质良。蓝王比德。碧梧并长。妙龄秀发。绩德抱艺。公车屡困。不懈益砺。万里鹏程。岂跼微官。大庭奉对。众目耸观。果擢第一。为董为贾。身登云梯。名播日下。珥貂显秩。怀章大府。邑黔歌之。杜母召父。再揽范辔。志存澄清。入司喉舌。夙夜殚诚。遂膺 宠擢。位晋亚卿。公之祖先。纪功开国。公实胄孙。疏封世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67L 页
袭。既赞兵政。旋长谏垣。追惟壬辰。胡宁忍言。岛夷搆祸。兵尘涨天。仓皇奔迸。 龙驭西迁。执羁以从。与公相编。鸭江一隅。抆泪相视。虏氛日逼。乾净无地。我兵脆弱。交锋辄北。控诉 天朝。请救斯亟。公膺专使。痛念主辱。 包胥哭庭。上格 帝听。师出穰穰。疾若响应。威声所暨。已策全胜。 特眷公劳。峻擢九命。 天兵齐奋。捷奏斯荐。尘清北汉。海晏南甸。崆峒 仙仗。既还旧京。金瓯复完。公绩愈明。议扈 驾功。禀旨 圣聪。 王曰俞哉。元勋实公。畴功定次。待公而决。属有美疢。五旬斯浃。方期勿药。上副倚毗。胡遽溘然。驭箕长辞。班行流唁。阛阓腾哀。伫绘凌烟。乃就泉台。乔峰骤殒。伟栋永摧。呜呼哀哉。公之禔身。恬靖可尚。叔则令姿。巨源雅量。温然若伤。公实有之。耻言人过。舍公其谁。在家饬行。接物以宽。敛此众美。束之一棺。算远造促。孰究其端。呜呼哀哉。猥托寮寀。周旋畴曩。续值时危。誓心同奖。肺肝相示。埙篪迭倡。日望升平。谈笑追欢。今焉已矣。有泪阑干。芳醑在觞。肴果扶檠。公神少留。鉴我中情。呜呼哀哉。
祭文[沈喜寿]
呜呼相公。何遽至此。呜呼相公。何以不起。念余小生。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68H 页
早陪杖屦。忘年交契。已及四纪。中外游从。纷不可记。最难忘者。同泮之事。对床而语。交足而卧。磨肥戛骨。凡几日夜。饮酒欢谑。仪有所失。以余之故。并被斋罚。追思一哂。恍若隔世。立朝先后。升沈相继。岁在龙蛇。遭罹阳九。扈 驾湾州。两个白首。戎衣抆泪。仰天无言。公时奉使。请兵 帝阍。归来复 命。余亦入 侍。出而相贺。继之以戏。生还旧京。僦屋邻居。冗忙所縻。过从甚疏。公尝劝余。筑室南麓。没齿优游。与同朝夕。谁谓斯言。已落泉台。孱生孑孑。万念都灰。事有不理。问吾伯始。久而能敬。依吾晏子。警余之惰。矫余之轻。相爱之诲。有同弟兄。朝廷耆德。士林宗善。今其已矣。何处得见。隐映丹旌。临湍之下。瞻望长号。有陨如泻。九原之会。不遐而迩。聊且相诀。荐此绵渍。呜呼哀哉。
祭文[弟逑]
呜呼痛哉。先人遗体四人。而先伯先姊。既已早世。在世只有我兄弟两人。而相依为生。手足不足以拟其如。而兄又遽至于此。茕茕残形。将何以为心于馀生也耶。以兄之懿德峻行。竟不食天之大报。天道如何。神理如何。官一品之崇。而不得展素志。寿六十之馀。而不得究遐龄。家乘世谱。起草五十年。而竟不复于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68L 页
乱燬之馀。义宅有志而莫遂。园亭郊墅皆有记。而不得一日之享焉。岂皆愚騃子弟所得奉承遗志。而可以继述成就者耶。虽晚岁萧然独坐于家。无所为于时。而举世仰之。士林依之。内外门族。不问亲疏远近皆共戴。若北斗泰山。倚而为重。蓍龟之灵。山泽之滋。其有裨于世道家庭者如何。而如山之颓。如梁之放。忽忽不可以及焉。则深悲大痛。岂独为一家之私也。乱离颠沛。扶扈 日驾。感动 天心。恢复三都。勋为第一。记功钟鼎。铁券将成。疾病乘之。停勘阅岁。必待病间。 圣教丁宁。闻者感涕。而竟不得延一日。以留麟阁之形。此又满朝之所共悲。而 宸听亦为之惊痛。至于行路愚智。咸莫不曰元勋丧矣。耆旧亡矣。德人逝矣。仁者已矣。无问识与不识。莫不咨嗟涕洟。是孰使之然哉。四十年抱病之弟。一生长在呻吟之中。而每仰觌吾兄。德容充粹。神和气盛。又积德之厚。为世所服。必受阴骘。当享寿考。不惟子弟之所恃。人人皆以为信。每意吾必先兄。而兄何以为心于吾没之后。孰谓可恃者莫恃。当必者不必。而使弟反为兄之不能为者耶。兄则漠然不知。而弟独含疚怀痛。深酸永苦。吾于平生。凡有所不平。则必诉于吾兄。今复谁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69H 页
诉于此怀乎。兄病八十日矣。精神日益爽。而眼目日益朗。思虑日益精。而笑语无减于平昔。虽疾痛之苦。饮食之废。为子弟之深忧。而有所恃而不以为疑。竟不能保其所恃。终有如此如疑如梦之痛。已矣乎已矣乎。忍言哉忍言哉。天竟奈何。神竟奈何。兄竟奈何。弟竟奈何。茫茫梦梦。悠悠冥冥。既无神而无信。又孰徵而孰诘。自此未死馀年。尽是思兄之日。虽复少活。亦何足以为生之乐耶。馀生无几。而地下他日。果有相聚之乐。有同此世。则信乎其悲者有限。而其乐者无穷期矣。亦不知吾兄今日果与先父母先兄先姊。相聚而乐。有如吾他日之所期也耶。其然乎。其不然乎。已矣乎已矣乎。自此岂复有一毫馀念于此生也耶。目枯口。咽哽胸塞。难声之哭。不文之言。岂足为吾兄未亡之鉴也耶。已矣乎已矣乎。痛焉哉痛焉哉。
祭文[侄婿张显光]
呜呼相公。孰不曰德人焉。慈祥恻怛。性于天。恺悌乐易。形自然。孝友睦姻。无几乎人不间于昆弟之言。顺德之推。随上下大小。惟所遇而皆敦。好人之善而若已有之。录诸肝肺而不没。恶人之恶而容而隐之。何尝一挂诸齿舌。宁失于厚。事之稍涉于薄者。衷所不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69L 页
忍。宁过于宽。量之少伤于隘者。心所实悯。惠可以及物。不惜乎损伤在已。力可以济人。无惮乎勤劳在此。不屑屑于进退。所自尽者悃愊。不斤斤于取舍。所自布者恳恻。大勋由已出。未尝形自有之色。时权不我近。深以为自安之地。切好古之思而奈何于生晚。常要致天下之书册。目不离于文字。笃亲亲之恩而痛云仍之昧本。必须究三韩之谱系。属万姓之气脉。呜呼。此乃相公之实德。人所共知而咸服。至于崇秩巍班。不必有德者皆居。何足为相公之荣达。细行小节。自是厚德中流出。何足为相公而称悉。贱生赘门。积被眷恤。每承提诲。恻恻辞气。云亡此日。私痛曷既。适缘势碍。未遂圹诀。酌以伸哀。敢冀临格。呜呼哀哉。
祭文[金宇颙]
呜呼。古人有言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其为人也可爱而不可恶。斯不可谓之善人乎。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恶。如鹭之必白。如乌之必黑。斯不可谓之信人乎。吾于大夫见之矣。噫。斯人也今不可得而复见矣。安得不失声而长号。沈痛以永怀耶。呜呼哀哉。
祭文[金睟]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70H 页
呜呼善人。奚止于斯。寿不满德。朝野伤悲。功未会盟。圣主嗟悼。况我亲朋。意分俱倒。情兼师友。爱如弟兄。追思旧游。此怀谁倾。秋渊荷谷。相烛心▦。不幸早死。长夜漫漫。公又继逝。何以为心。白头末路。难再知音。他年地下。可以相从。不亡者存。有酒一钟。呜呼哀哉。
祭文[韩百谦]
呜呼哀哉。深沈之质。吾知其为器。操守之学。吾知其切已。至于明白坦夷。表如其里。使举世之人。感知饱德而慕义。愈久愈亲。亹亹不已者。唯閤下一人而已。绵絮之温。可以为衣。菽粟之味。可以充饥。士无贤不肖。皆愿执帚于门墙之下而为之依归焉。若夫居家之谊。立朝之节。一世仰之。史氏书之。非一介之士所得拟议而称说。一哭秦庭。 天子为之动容。寇贼以退。 社稷以存。公不以为功。出为公卿。入为寒士。求古人而犹难。在閤下则馀事。念先君汎爱容众。而必亲于仁贤。风树馀生。奉先训以周旋。出入考德。凡几年矣。不肖倚之如父如兄。而公视之如子弟。入我室而见我母。存没眷眷之意。终始不替。在南纪而闻讣。母子相对而挥涕。祖道将启而始来。攀素车而莫逮。懿德柔声。终不得而复接。具一斝而悲嚏。呜呼哀哉。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70L 页
祭文[尹国馨]
呜呼哀哉。河岳酿灵。散为豪英。公生南国。实钟其精。温其如玉。恺悌慈良。曰伯曰季。兰薰一堂。公蚤出继。聿来于京。才调夙就。烨烨华声。联翩庠塾。久游俞门。学业日进。馀事绩文。择交辅仁。唯取胜已。晚从陶山。依归有地。受戒忠信。拟以勿坠。岁丁辰年。凶变并至。参情合礼。式遵师旨。毁而不灭。神明所相。闻觌起敬。孰不叹奖。尝谓系籍。寔关宗法。先代谱牒。悉加纂辑。纪德叙行。积卷成轴。瞻之几案。左右洋洋。宛承警欬。不翅羹墙。凡今之人。固所罕能。孝思维则。此焉足徵。岂但贻厥。亦裨风教。旁通诸氏。毫发可考。户屦恒满。叩迷质疑。了辨如响。人视蓍龟。通塞有命。怀宝俟时。贤关荐名。薄试禄仕。蠖屈奚久。俄掣锁骥。魁躔彩动。恩光鼎来。绯玉耸观。天路正恢。矩矱异度。宁求同器。分竹数城。尽在我耳。无芥纤毫。随分自适。四壁如水。黄卷万轴。布衣萧然。一视穷达。婚丧贫疾。救如不及。爱人如已。唯公之独。亲旧涵恩。邻井感德。咸曰贤哉。智愚同辞。有弟就徵。鸾凤交仪。友于融融。春盎可掬。动慕古义。足范衰俗。标榜惊世。鲜脱指目。公终无玷。是曰守正。出按关岭。甘棠留咏。入司喉舌。唯允称职。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71H 页
简授海伯。民饥是急。付畀者重。 宠以升秩。激厉尽瘁。原隰靡遑。一疾仍痼。乞身解章。归来杜门。调养珍藏。竟见勿药。更纡 殊恩。参兵未几。旋长薇垣。兵尘忽起。 龙驭西巡。执羁而从。阅几艰辛。罄竭心膂。罔懈昕夕。虽当颠沛。讵忘药石。乞援上京。持节苍皇。九顿七哭。诚格 天王。百万迅发。山河动色。次第扫清。三京乃复。再造权舆。实由公行。九命荐加。赫矣 褒荣。沐浴休光。已及一纪。元功锡号。昭代盛事。分茅未举。公病遽笃。须公乃断。 圣教如日。食德未竟。遐算何促。 九重震悼。士林嗟惜。天终不憖。殄瘁痛结。呜呼哀哉。芳邻联陌。分闬西东。我在丱角。公已成童。我才成童。公则弱寇。忘年托契。同好甚欢。蓬麻取直。在我偏得。屈指光阴。倏焉半百。交情友道。终始无亏。手中云雨。彼何人斯。共立 清朝。胥勖忠规。末路风尘。时有聚散。古剑相照。肝胆宁间。去岁湖上。我营小筑。肩舆远访。一绝留壁。常目不忘。铭佩在臆。公遭丧明。病缘哀过。沈绵盖久。阅尽秋夏。我往问疾。公已卧席。见我苏豁。笑谈如昔。握手叙怀。洞见心曲。语及时艰。迭嗟仰屋。曾卜南郊。逝将告老。示我记文。病里所草。琼琚照眼。起我幽思。拟待公起。与公探奇。那知是日。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71L 页
此生永诀。迹远城市。贱疾又剧。奠不亲斝。葬未执绋。叫天茫茫。惝恍哽塞。念昔仁里。交游已尽。惟公与我。尚保旧分。今又失公。白首何归。重逢不远。泉下为期。典刑尚存。可稽信笔。即图褒功。会有麟阁。他何容赘。只泻衷情。愿言来右。歆我一觥。呜呼哀哉。
忠贤祠奉安祭文[祠在星州 朴羾衢]
于惟我公。令闻令望。雪谷云仍。寒暄宅相。早得依归。退陶之门。金昆玉季。主盟斯文。孝友忠信。进德修业。岁在龙蛇。 銮舆播越。羁靮贤劳。暴露风尘。干事江南。至诚感神。血泣之诚。 皇敕褒嘉。秦庭之哭。尚书兴嗟。克复三京。伊谁之力。带砺盟成。公居第一。功存社稷。泽及生民。尚德报功。礼合明禋。矧玆吾乡。典刑难忘。揭虔妥灵。忠贤旧祠。神其来格。无斁于斯。
挽辞[李山海]
雪谷韩山义弟兄。两家交好世相赓。过从纵罕情非浅。简札时开眼倍明。共说高门联玉树。久知遗训胜金籯。迩来亲旧皆泉壤。衰白人间独此生。
挽辞[李德馨]
温如良玉素如丝。行路平生任坦夷。年纪相忘倾晚契。心期偏笃 扈边陲。勋名画阁 恩方伫。泉壑藏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72H 页
舟世忽移。沈痛衔杯论旧处。不堪和泪奠深卮。
挽辞[李恒福]
元老多沦丧。斯人亦已焉。荒凉耆旧传。悽切角弓篇。馀事麒麟焕。孤忠日月悬。新年寝门泪。寄洒卧牛川。
挽辞[黄廷彧]
一识西川定晚交。柱天勋业自 皇朝。催成白玉楼中记。未了丹青阁上描。垂尽残生皮骨在。频闻旧友死亡抛。人间无复酬恩地。痛哭题诗更一号。
挽辞[尹根寿]
大庭夙重龙头选。鹓列争瞻九命尊。一疾翩然返仙籍。巫咸无处可招魂。
执靮 西巡泪共挥。旧京欣睹 六龙归。尘清未享升平乐。谈笑同堂愿已违。
包胥当日哭 天庭。却贼专凭 上国兵。 眷重元勋公忽逝。凌烟遗迹谩峥嵘。
童稚相知便任真。逢君每喜宿心亲。白头此日朱弦断。泪洒山阳笛里人。
问疾伤心隔几晨。哭君俄值岁华新。叨参试院因 王事。未作都门执绋人。
挽辞[金悌男]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72L 页
折桂蟾宫第一人。勋藏盟府是宗臣。时危执靮思扶汉。 主辱御纶为哭秦。五鼎食兼荣馔玉。三公秩视礼均茵。眼看数子趋庭日。首颔诸孙问寝晨。方向麒麟留缋像。那知鵩鸟集承尘。齿踰易卦堪称寿。德合诗经自保身。老雁拆行难弟泣。孤鸾照影翠眉颦。雍容气色钦风采。恺悌襟怀想雅驯。凤穴巢空云隐羽。龙门剑失水沈鳞。绝弦琴带虫丝罥。推案书馀烛泪新。作诔可无青史笔。渍绵还有素车宾。易名不翅征西子。应遣樵童敬石麟。
挽辞[韩应寅]
圣代登扬六十春。风仪元自式朝绅。博闻强记才无比。应物推诚性亦真。负靮不辞多难日。铭钟还属中兴辰。丹青政焕麒麟阁。只欠当时第一人。
挽辞[沈喜寿]
龙头峻选擅文章。封到西川乃肯堂。间世聪明该典故。出天良善服朝行。秦庭泪尽名声远。汉阁勋迟鬓发苍。来未盐梅去箕尾。忍令 丹扆恸云亡。
贤愚皆悦一崔群。况我交情老更敦。警悟盈盈如水涌。慈良蔼蔼迈春温。平生口不言人过。晚节心唯报国恩。木稼今年悲殄瘁。家声犹幸卯君存。
挽辞[李好闵]
早以壶峰故。频承长者颜。通人识悃愊。薄俗化愚顽。魁甲当强仕。勋封缀上班。芬华由善积。福禄岂神悭。丧乱思辰岁。仓皇出酉关。腥尘暗华岳。清跸住龙湾。痛哭申包去。男儿南八攀。秋寒生鸭水。落日下辽山。绝塞聊偷命。延时只待还。回天视公舌。成事愧吾孱。可惜宣茅土。翻多在草菅。精忠耿犹昨。知不负恩颁。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73H 页
挽辞[李廷龟]
今代论耆旧。斯人长者风。策名龙榜首。通籍虎关中。玉节分唐臂。银台侍舜瞳。临危执羁靮。补阙效诚忠。谒帝秦庭哭。勤王汉室功。勋班崇一品。优礼视三公。形像丹青逼。家声德义丰。欢娱子女并。友爱弟兄同。存没君恩大。哀荣士望隆。传家遗表在。报国壮图穷。天上群仙会。人间万事空。郑庄宾客地。回首泪盈瞳。
挽辞[姜绅]
曾是龙湾 扈从臣。秦庭哀哭感苍旻。谁知羁靮尘埃日。还见山河带砺辰。未及元勋勒钟鼎。谩留遗像画麒麟。西郊残雪丹旌远。病里空教泪满巾。
挽辞[金宇颙]
叹息时危乱。贤卿今又亡。忱忠遏主切。遗爱在人长。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73L 页
麟阁论方重。修文召已忙。临风题楚挽。悲咽不成章。
挽辞[申湜]
孤忠一洒秦庭血。十万 天兵捲塞云。从此青丘还有国。秪今苍海更无氛。功镌彝鼎嗟何缓。神返尾箕恨莫分。虎逝龙亡不尽恸。为题哀挽寄慇勤。
挽辞[申钦]
傧从西关记往年。几回谈笑对宾筵。饮人和气阳春暖。殉国丹诚铁石坚。剑履拟看朝 赤陛。衣冠何遽掩新阡。空馀身后勋名在。却望凌烟一怅然。
挽辞[崔有源]
杖屦追陪如昨梦。奈何今日至于斯。策功伫待询黄发。末疾曾缘丧白眉。汉阁图形嗟莫及。秦舂辍相最堪悲。存亡此别偏多感。先辈 朝中更有谁。
行状
  公讳昆寿。字汝仁。自号柏谷。又号庆阴,朝隐。年六十五。
  姓郑氏。本贯忠清道清州。
  曾祖讳胤曾。故任通训大夫行铁山郡守,义州镇管兵马同佥节制使。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清城君。妣全义李氏。淑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74H 页
人。 赠贞夫人。继妣玄风郭氏。淑人。 赠贞夫人。
  祖讳应生。故任御侮将军行忠佐卫副司直。 赠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兼判义禁府事,西平君。妣安东权氏。淑人。 赠贞敬夫人。
  父讳承门。故任御侮将军行忠佐卫大护军。 赠推忠积德秉义补祚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观象监事,清原府院君。妣金海金氏。淑人。 赠贞敬夫人。
  
生父讳思中。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妣星州李氏。 赠贞夫人。
郑氏系出西原。世仕丽朝。宦居松京。以儒名家。牧隐先生李公穑为立家传。而谓之西原大姓者是也。有保胜别将讳克卿。始载于谱。生赠中郎将讳孝闻。中郎将生讳顗。在高宗时。率毕玄甫等。斫平西京叛贼崔光秀。超荐至大将军。后玄甫又叛。奉命宣谕。不屈立节。追赠上将军。是生御史赠右仆射讳儇。仆射生都佥议赞成事章敬公讳瑎。章敬生重大匡清河君讳㥽。清河生左谏议大夫赠门下侍中清河府院君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74L 页
雪谷先生讳誧。雪谷生进贤馆大提学清原君赠门下左政丞文简公圆斋先生讳枢。圆斋生 本朝开国功臣政堂文学西原君文悯公复斋先生讳揔。复斋生折冲将军上护军讳孝忠。上护军生通训大夫兼司宪府执义讳沃卿。寔于公为高祖。西平母弟监察 赠左承旨讳应祥。少端敏。志学。受业于文敬公寒暄堂瑞兴金先生讳宏弼之门。先生爱之。以其女归焉。与弟大司谏 赠大司宪讳应麟。游学西庠。为一时士类所推许。生参判公。天资夷旷。悃愊无华。平居坦荡。不以外物经心。终日悠然。无经营计较之私。识者谓之不失赤子之心。筑书室训后生。观书。一览透彻蕴奥。文学名流。多从质问。夫人星州李氏。隐不仕讳焕之女。隐君既宽厚长者。而夫人德性温懿。慈仁恭俭。多识前言往行。以教诸子。子男三人。公居其仲。我 中庙三十三年嘉靖戊戌十一月十五日乙酉未时。生于星州南山里柳村之乡第。幼颖秀异常。见者奇之。时参判公馆寓李隐君之宅。隐君常加抚摩曰。非常之儿。宜善育之。四五岁。已能解识数与方名。时独端坐积席之上。贯诵四海神名。音响清琅。听者倾耳。清原以冢嫡无嗣。又无兄弟。在诸从伦序。惟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75H 页
参判公当次。故请公为后。癸卯春。公年始六岁。自星乡就养京家。初清原公梦。有白头老人从庙门出曰。汝莫患无儿。当有贵子。宜以昆寿名之。觉而心异之。即呼灯书于壁以记之。公初名逵。至是遂改以今讳。嬉戏不凡。出语惊人。始教文字。日觉进就。诸老缙绅。啧啧称赏。呼以奇童。郑林塘惟吉居同洞。命公写字。又与之语。喜曰当是远到器。洞丈得胤子矣。丙午。 明庙元年也。清原公陈乞 驾前。启下立后。出就外传。闻见益广。每日受业之后。侍坐师席。他人所受。留意参听。翌日其人或不能自诵其所受。而公辄历诵无差。尝从大夫人往里中宴集。见坐客冠花。即口占曰。插花冬宴一头春。一座嗟异。戊申春。学为词章。在同队群儿。每辄居首。辛亥春。遭所生父参判公忧。哀戚如成人。癸丑。毕心制。甲寅。入南庠。乙卯。聘于河东郑氏忠义卫行司果希寿之门。是秋。中别举初试。自是每榜必参。而皆屈于礼闱。壬戌。夫人郑氏卒。乙丑。往谒退溪李先生滉于礼安陶山精舍。受心经。隆庆丙寅。再聘于醴泉权氏司酝署直长祐之门。裒集寒暄堂金先生世系事迹及所著诗文诸贤叙述。送于退溪李先生。先生之撰集景贤录。盖本于此。丁卯。即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75L 页
我 宣庙即位之年。冬。中进士试。戊辰冬。遭清原公忧。又遭所生贞夫人李氏忧。千里两丧。偕出一时。斩衰服未成。而齐衰讣已至。荐罹酷变。礼有难处。适李先生方赴 召洛中。公之友人禹秋渊性传。以先生门人。素闲礼学。往复禀质。商碓以定。酌礼之变。合理而宜。成服礼讫。奉讣设位。即又成服。而留重丧一日。乃始奔哭本生丧。皆李先生命也。时人曰。礼固当如是也。辛未春。服阕。哭李先生墓于礼安。壬申春。以大学馆荐。授义禁府都事。公以荐非常调。私义未便。欲辞不应。母夫人力劝强仕。黾勉就职。旋升经历。公素晓法典。又长于吏材。一问未讫。狱情俱彻。笔翰如流。词理两尽。凡囚之所欲自露而未能者。并皆洞然于一笔之下。老囚宿狱。皆愿就讯于公。尝问囚数十。顷刻而毕。堂上诸宰。咸咄嗟以为真奇才也。常思左右淑问。惧不克仰奉 钦恤之心。原情按律。多所伸释。苟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所济者。乃公平生所诵而自勖者也。万历癸酉夏。 上庭试文臣。公以假注书入侍。周旋谙熟。风仪端雅。阁老诸公。指问称道。六月。升上经历。甲戌六月。拜典牲署直长。仕仍火岛分署。掌畜羔羊豕。署旧多死畜。积成宿逋。公言于地部而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76H 页
尽蠲之。乙亥十二月。升本署主簿。是日移拜掌隶院司评。即古之都官佐郎也。听理必审。剖决必当。在官十朔。竟无重诉。一日有与姊婿争奴就庭者。乃先世故人之子。公恻然兴念。喻以同产之义。有不可以一奴而构讼者。且引世分。披喻激切。彼即感服停争。而归奴于姊。是夜梦。其先人来谢致款。丙子四月。轮 对入侍。启时事若干条。以及所职院中弊端。九月。应重试别举。擢甲科第一人及第。十月。拜折冲将军义兴卫副司果。丁丑正月。拜通政大夫公州牧使。换拜尚州牧使。为政专以平易温恕为主。恻怛爱物之心。蔼然见于色辞。莅事必以法。而曲尽人情。奉公必以诚而务祛民毙。至于事之有不可以苟焉者。则毅然有不可挠者。乐善好贤。礼遇士类。其有德学行义。为一乡所推服者。必纡车就访。亦或期会于溪山佳处。雍容晤语。咨访谆悉。衣冠后裔。尤加矜护。虽或有未学。亦不使编名行伍。得以保守家业。亲旧子弟。如有穷乏来依者。必曲加周恤。内外先世丘垄之在于近境者。亦皆遍历省谒。戊寅冬。丁母夫人金氏忧。奉輀车归葬长湍。既反哭。设几筵正寝。结庐墓侧。往来省侍。以终三年。辛巳春。制终。拜司果。旋拜坡州牧使。慈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76L 页
祥恳恻之政。一如处尚之时。贤士大夫之处于州境者。必待之以礼。而推诚相与焉。 先朝仪宾之后。有为官日守者。公特令移定良役。公每自谓先儒有言。人之与人。同类而相亲。况士族之与士族。同类中尤是同类。岂不尤为相亲乎。常以此存心。而凡遇士族。异于凡民。是以为士族者。无不感悦而亲爱焉。 诏使黄翰林洪宪,王给事敬民之来过也。民物残薄。迎送之苦。殆无以堪焉。而赋役必均。所愿必从。民以是便之。癸未秋瓜满。拜副护军兼羽林卫将。以对读官取沈友正等三十三人。一时同考诸宰。凡所去取。多问于公而定焉。冬。兼五卫将。旋拜江原道观察使。是时。北胡构乱。国家多事。本道接境三路。为直达之要冲。前后将士。络绎相望。亦有岭南徙北之氓。转漕之谷。水陆经由。文移旁午。公详思熟筹。其于道里远近。郡邑残盛。无不揣摩调匀。处置得宜。观风宣化。以崇儒学尚节义为先。礼谒文庙。未尝以多事而或废。接待章甫。虽末学寒生。视之异于恒人。祀典所载大小祭享。敦敕列邑。必诚必敬。忠臣孝子烈女之已没者。收恤其子孙。其或见存则访问而礼遇之。劝课农桑。惠鲜颠连。自为州郡时。皆为所先务。及到本道。尤加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77H 页
意焉。宁越郡旧有 禅位封君之墓。埋没于荒草芜秽之中。殆过百年。曾有为之 启请封植。而制度未遑。又于数年前有一监司请 致祭立祠。而犹有所未备。公既躬就谒墓下。凡可以致力者。无不捡敕而加增饰焉。乙酉春瓜满。拜佥知中枢府事。夏。拜同副承旨。秋。升右副。丙戌夏。递付上护军。即拜户曹参议。秋。拜左副承旨。冬。升右承旨。丁亥春。海西连岁凶歉。饿莩满道。 朝廷急于赈救。必须得人。 特阶嘉善。拜黄海道观察使。公既膺 简擢。感激怵惕。自初到界。尽心荒政。躬出入赈济之场。多般措画。救活甚众。凡有所处置之宜。大则驿闻。小则自断。不避劳悴。思有以自效。其他所以教化设施之政。皆画一关东之旧。偶缘晨夜之馀。感冒风露。手足不仁。心气重伤。即条 启明年救荒节目。仍引疾乞罢。状未及上 闻。而 朝廷闻公疾。已先 启递。授佥知中枢府事。十月。舁还京第。袭封西川君。戊子四月。疾稍閒。始拜 命。七月。入侍。 上曰。曾闻卿病深。以为忧。今既见瘳。极以为喜。仍 问针药治疗之由甚详。再三慰谕。 辞旨恳恻。入侍诸臣。无不感激。己丑七月。兼五卫都总府副总管。九月。拜判决事。十月。适因坐椅倾倒。坠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77L 页
跌致伤。辞递本职与兼带。只以西川君丐闲颐养。冬。引见入侍。 赐问遣日本国通信使可否。且 命修功臣誊录。庚寅正月。 进忠勋府功臣誊录。七月。拜同知敦宁府事兼五卫将。八月。拜成均馆大司成。是月。再预功臣盟会。九月。辞递馆职。旋拜同知中枢府事。十月。阶升嘉义。辛卯正月。兼五卫将。又兼曹司卫将。俄兼同知义禁府事。三月。移拜同知敦宁府事。七月。拜大司成。十一月。移拜汉城府左尹。壬辰二月。拜兵曹参判。四月。倭奴扫国入寇。连陷郡邑。声势危逼。以公不闲军务。递拜刑曹参判。是月二十九日。 大驾西幸。公扈 从以行。五月。在平壤 行在所。拜司谏院大司谏。请告至平壤十二所之神。又与宪府请亲帅扈从诸臣。 命驾前进。申敕诸将奋义讨贼。陈请 天兵。剋期恢复。七月。在义州。阶升资宪。八月。差请兵陈奏使。移拜知敦宁府事。公既授 命。不留一日。慷慨即行。因拜辞 引见。 上从容温谕。且曰。卿好为往来。卿今所受之任。极为重大。卿其勉之。国之存亡。在卿此行。事若得成。卿之功也。懋哉懋哉。丁宁恳到。至再至三。戒敕责望之意。至深切矣。公感激陨越而出。晨夜驰驱。不敢少滞。既入 皇京。呈奏文。奉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78H 页
圣旨有兵部看了作速说。公即呈文礼部。乞免上下马宴。且请速打发兵马。以拯小邦之急。又呈文兵部。申请益切。又诣兵部尚书石星前。痛哭哀吁。悲不自胜。尚书感动。亦泣下沾襟。谓人曰。朝鲜请兵使臣。至诚哀痛。虽秦庭七日之哭。蔑以加矣。时诸科道多生异议。或言只防中国地方。朝鲜不须救。亦有以多发兵马。必贻弊中夏。众论成歧。群议莫定。惟石尚书力主发兵。屹然不动。其覆题至有请身自东征之语。慷慨愤厉。辞直义壮。盖有所感激于公之至诚者矣。即令侍郎宋应昌东赴观兵。先发一万七千六百兵。旋调大军。定将继遣。皆尚书题本指挥也。又陈请兵部。受银子三千两。贸弓箭火器火药载车二十两。风雪冱寒。行迈靡遑。复 命登对。历陈以启。 天心嘉悦。劳问备至。癸巳正月。 钦差提督总兵管宁夏侯李如松。领南北官军四万兵马而来。摆阵于平壤城门外。亲领督战。大破据城之贼。斩倭首一千二百八十五级。获马二千九百八十五匹。军器四百五十二件。救出本国被虏男妇一千十五口。捷闻。 上即下备忘记曰。今此讨贼。专由于 天兵。而 天兵之出。由于郑昆寿之陈奏。郑昆寿从当重赏。姑先加崇政。其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78L 页
与人交际。不以穷达死生而有二焉。故切偲之欢。无间韦布。收恤孤稚。视犹子侄。人之有善。爱好而称慕之。其有不及。则必以情恕。凡人过失。必为矜护。常若有所隐蔽者。或见子弟言人之不善。则必不悦而呵抑之曰。言人之恶。发人之私。岂有德者事乎。见人急难困厄。闷恻矜怜。不啻若在己。多方周救。必殚心力。横逆外侮。必以理遣。不与之相较。公之所以与人者如是。故人必于公。皆以诚心相爱。无所矫饰。至于胥吏下贱。无不各得其欢心。虽傲悍狡黠之人。皆不敢不以肺肝相输。公于众人。既汎爱弘厚。而见有德者耆老者丧服者。又必加敬礼焉。公于物。享用必节。常曰物是天生。何敢任其暴殄。虽至于水草之贱。犹不喜滥倾泻恣躏跞也。行过通衢。必由一傍曰。中是辇路所经。潜德蕴美。可书者固多。而细节碎行。又不可以一一也。公少靡常师。出入诸门。其所受恩而为情者不一其等。而莫不皆以诚意敬事。至如有久于受业之门。则尤加尽心。终始靡有馀憾。从李先生受心经。得闻圣贤治心大方。请问气质变化之法。先生教曰。如论语中主忠信三字。最为切已。而其章内上下之语。皆学者所当用力处也。公于是知我东道学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79H 页
行判敦宁府事西川君。秩视三公。又 传于政院曰。国事一败。朝臣皆窜身自活。或初不从之。或中路托辞而遁。其间之事。有不忍尽言者。唯数三之臣。不顾父母妻子。流离颠沛。终始扈驾。此非一腔忠义者。不能也。夫龙湾。绝塞也。人之视之。如视鬼域。从予到此者。铁石其心。国家之恢复。实由于驻驾龙湾之致。数三臣之功。虽山河带砺。不足以报之。扈从人员。本道屯田。为先从优折给。时 大驾驻海州。未几还京都。公力疾赴 朝。上疏辞新授正一品阶。 答曰。讨贼克复。专由于 天兵。而 天兵之来。实由于卿之敷奏专对。其前虽有陈请于辽东。而不许发兵。至卿之行。乃 命将出师。今日之功。专在于卿。辅国之加。岂足以报之。卿宜安心勿辞。十一月。兼判义禁府事。差安集提点都监事务。闰月。差 诏使行人司行人司宪远接使。伴送至义州而回。甲午正月。复 命。十月。掌试取文科柳潭等十人。时称得士。十二月。以 命官掌武科 殿试。取九十人。乙未夏。辞递禁府。六月。差五卫都总府都总管。以特进官入侍。有以 宗庙陵寝祭器粗陋未安之意入 启者。公进曰。 先王祭享器皿。既不能精洁。则供 御器用。亦当俭素。如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79L 页
银器之类。不宜用也。九月。拜礼曹判书。公素谙鍊朝仪。朝野皆信其必称。公以为阶正一品。职正二品。以三公同秩。降坐东西壁。体面未稳。引疾辞递。自是为式。正一品之官。例不授正二品之职。十一月。以 命官掌武科 殿试。取六百馀人。丙申正月。辞递都总管备边司提调接待都监堂上。五月。拜议政府左赞成。亦以公会坐次不便辞递。丁酉九月。兼判义禁府事。俄兼五卫都总府都总管。上劄陈衰病不堪之意。遂递。时有降敕 皇恩。在所当谢。 天朝疑惑。在所当辨。公差谢 恩兼辨诬陈奏使。假衔领中枢府事。十二月。奉 表如京师。周旋陈辨。 天疑洞释。戊戌六月。东还复命。 上嘉敷奏得伸。 特命子弟除职。以酬其功。盖位秩已极崇班。于身无以加焉也。己亥秋。 启曰。小臣所生父母坟。在星州地。昔在乙酉秋。蒙 恩受暇拜扫。今十有五年矣。岁丁亥。臣在海西病风。庚寅。臣在京遘疠。其间复缘监司,台谏相继陈启。士大夫俾不得归省先垄。壬辰之变。贼兵留屯墓下兆域之内。斧斤火焰之惨。非止一再。千里悲号。情理罔极。今者贼兵已退。道路无阻。伏乞 圣慈特赐归省。使乱离馀生。得见先人丘墓。不胜恳悃切迫之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80H 页
至。昧死敢 启。时缙绅省坟之路未开。故公特备陈启请。而 上允之。公既归拜松楸。则仍遍省内外先世坟茔。以及乱后亲朋之墓。且历访乡居士友。存问死生。各尽欢洽。再阅月而始返。庚子夏。以堂上接待都监。还路坠马。绝而仅苏。旋遭 裕陵国丧。力疾奔临。成服之前。靡日不诣哭 阙下。以致所伤益重弥留。辛丑夏。有录勋之命。 传曰。领相李恒福以都承旨随予。左右不离。又为兵判。临乱尽瘁。郑昆寿得请天兵以来。予意卿二人当为元勋。卿等更加详察为之。公 启曰。壬辰秋请兵之行。臣忝差使臣。而其前以咨以揭。相继陈请。一一上彻 帝聪。我 圣上事大至诚。果孚 天鉴。发兵救援。 圣旨已降。臣行最在于后。赍奉陈奏一本之外。臣未有着力周旋之事。顾无丝毫可纪之劳。伏闻昨日 下教。俾置元勋之列。臣闻 命震慄。措躬无地。不觉流汗沾背。请得 天兵。实非臣功。前者亦蒙超升。僭越已甚。今冒元勋。惭惧愈深。何敢强颜。等第他人高下乎。伏乞 俯谅危迫。 特寝成命。俾安愚分。惶恐敢启。 答曰。前虽移咨辽东等处。而赍实封赴 天朝。吁号得请。特蒙皇恩。发大兵夹援。是谁之功。卿宜勿辞。又 下备忘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80L 页
记曰。倭贼倾国入寇。众号百万。连营数千馀里。七道尽陷。所馀者唯顺安以西以数郡。此东国开辟以来所未有之大变也。贼酋秀吉。觊觎天下。要我假途。兵力万倍于我。眇视我国。取之如拾芥。初欲作为郡县。因以东人为唱导。长驱直捣。关外既破。则天下必扰。其凶谋秘计。可谓贼中之奸雄。又作飞语。谓朝鲜同谋开道。或称贡驴臣服。以惑 上国之视听。其布置情状。口不可道。凶锋猝至。力不能捍御。幸而至于 上国之傍。一以明此心。一以乞 天兵。天日下临。发大兵而征讨。挈数千里封疆而还之。此又开辟以来所未有之大功也。崎岖艰险。颠沛流离。百折不回。伸大义于天下。请 天兵而讨贼。恢复疆土。使 宗社还于旧都。此谁之所为乎。非扈从诸臣之功乎。此非予一人之私言。实天下之所共睹所共知者也。孰非国家之勋。而此勋为大。孰非忠勤于王家。而惟此从臣之忠勤。世未所曾有。其功臣之号。宜于前规之外。量加四五字。以别异于他功臣。添入恢复之意为当。卿等义不可辞。公与李恒福 启曰。自古中国。于属国遭乱之日。发大军终始来救。未有若今日 天朝之于我国之为也。此则 皇朝旷荡之恩。古未尝有也。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81H 页
自古属国。为 中朝引大义。斥绝外寇。无宁先自受兵。而却伸假途之请。分死不挠者。未有若今日我国之于 天朝之举也。此则我 圣上一心事大之诚。古未尝有也。惟其如是。故致有今日。秋毫皆 圣上之力。于臣等何有哉。即今寇贼才退。 天朝褒嘉之典。未尝及于 殿下。而臣等先受勋封。加之以恢复之号乎。既无一毫裨补于恢复大计。则其不可加数字于十字之外。亦明矣。臣等决不敢冒昧承当。有若诚有是事者然。伏愿 亟赐允俞。时礼曹判书柳根上疏。有酬劳当后于 天朝褒嘉之说。又以此恳控请停。 上犹不许。再三牢辞。乃始勉从之。壬寅夏。又下录勋之命。又有金上疏言不必录勋者。又以此益力控辞。而 上竟不允。于是功臣磨鍊。既已开局矣。公自七月罹疾。累朔未能就局。 上命令留待。病间公上劄曰。伏以犬马之疾。自七月累朔未愈。又自八月中旬之后。右膝生肿。晨夜苦痛。至于食饮全废。今四十有馀日矣。支离沈绵。渺无痊期。伏闻功臣都监待臣病差磨鍊事。入启 允下。伏念功臣磨鍊。国家重事。以臣病迟滞滋久。臣不胜惶闷。伏乞即 命磨鍊。俾无停滞之毙。不胜幸甚。鍊院 启曰。郑昆寿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81L 页
之病。非旬月可差。请令见在无故。勋臣速为勘定。 上以问都监。都监 启曰。虽事势紧急。而元勋一人。适尔久病。臣等何敢自请径先磨勘。 传曰。定功行赏。必待元勋。共议勘定。郑昆寿虽曰病重。一息尚存。予若命他人先为磨鍊。则是以不起视郑也。事体未安。宁迟缓旬月。不可苟也。公闻 命感激。不觉涕下。公虽甚久病。而神观益爽。著述不倦。论议不衰。人或请其少节。则曰。吾不以为劳也。亦所以为病中遣怀也。自是公病益重。屏却粥药。唯用水饮。 上遣内医李种荣问疾。又 命剂药赐送。又自内累问左右。西川之病。今则何如。轸念不已。公终前数日。闻庆尚监司状 启中有星陨之变。蹙然以忧。连日不释。易箦之朝。顾谓再从弟逑曰。 国家之事。不知将何以为之。长吁不已。家事一切不问。命取纸笔题诗数句。以示侍侧子弟。又取初学时所受书册。看下数行。置之卧侧。俄而不救。十一月十四日也。享年六十五。远近识与不识。莫不嗟惜。以为德人亡矣。讣闻。 上震悼。传曰。元勋卒逝。不胜惊悼。未及受封而先卒。尤可恸焉。 命即致赙如仪。且赐棺椁。又 命礼葬。为辍朝两日。 命礼曹佐郎李顺庆具文以祭。越明年二月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82H 页
九日。葬于长湍府临津废县之津东面柏木谷后洞坎山之原。从先兆也。以前夫人河东郑氏合祔。归厚署别提俞大逸,内资寺奉事李煿莅葬。观象监正宋崙相地。承文院正字尹衡彦题主。皆奉命也。 圣主之所以报于公。而在公终始哀荣。可谓至矣。越三年甲辰七月日。录勋一等。 赠忠勤贞亮竭诚效节协策扈 圣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 世子师,西川府院君。公天资俊迈。聪明绝人。六岁就师。一授即传。七八岁之时。已了文义。才逾十岁。略通古今治乱。本生参判府君。人称有鉴识。常谓曰。阿儿异日。当庇我门户。所后清原公。恒不离膝下。凡亲旧往来书札。皆令代草。操笔敏妙。未尝停辍。游戏动作。常留心文墨。未及成童。已遍交都下一时侪辈。慈祥恺悌。乐易平恕。孝友本乎天性。忠诚出于自然。赤心孚于言面。和气畅于色笑。待人接物。坦无畦畛。机关作为。客气张皇。无所容于其中。不修边幅。不立棱角。议论浑厚而明白。处事周详而恳确。所后两亲。克尽子道。清原公性严少恕。左右承顺。务得欢心。愉色婉容。惟恐不至。奉大夫人。晚年荣养。必先养志。爱敬俱笃。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82L 页
为世所服。其于生府君。痛其早孤。事大夫人。深闷远离之常多。每于归宁之行。虽值大风雪。有所不避。在侧欢嬉。有同婴儿。及丁京乡两丧。奔走哀号。见者皆不觉心肝如摧。事兄抚弟。友悌深笃。兄参判公无嗣。命子㮨为后。而事寡嫂甚敬。于所后亲庭。有未赎贱弟妹三四人。皆抚摩极其情。皆赎而良之。其主初有难意。后皆感公厚德。或不受直而许令免贱。尝以辨诬得伸之劳。 命爵其子弟。公舍其子槠而授其侄樟。槠长于樟。人有以为一视子侄而无间则固也。舍其长而先其弟。无乃有十起之嫌乎。曰。吾亦岂不知先其长之为当乎。第吾家则长子已为受职。而吾弟之儿尚为白身。此吾所未安于心。而不计其长少之序也。律己清慎。家甚淡泊。而好古爱礼。治丧奉祭。一从朱文公家礼。吉凶有疑。率皆禀定于李先生。祭祀所需。如有所得。必预储别藏。洁净恪慎。祭之日。致爱致虔。哀敬备至。先代衣冠所藏。或香火已废。不识处所。而公皆搜访省拜者。非止一二。其未有表碣者。皆极力措办。亲述阴记。而或未及刻立。遂为身后遗恨事。诸父诸祖父。爱慕敬谨。如待同室之亲。及其送终。亦莫不随力营护。以致其诚。其有已没而未及事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83H 页
之焉。则亦必为追慕。如表章行迹。修护丘墓等事。皆无所不尽焉。虽远代诸祖。无不皆然也。至于异姓之亲。诸堂叔诸堂兄弟。并均亲爱。或有无家室。未有所安泊。则迎致一家。累岁相依。而敦睦之义。未尝少替。所后外党。虽族分稍疏。而收恤抚摩。无间血属。常念所后外家绝嗣。欲图立后。而远近无姓亲。则躬奉香火。终身不懈。公常曰。彼疏党远族。在我虽不甚切近。自我先世而视之。同一子孙。吾岂敢忽略。以伤先祖之慈。而负我尊祖之本心哉。故虽疏远之亲。视之有同于密戚。虽微贱贸贸。而抚接曲加恩意。自在布衣时。厚族济物之心。布在人耳目。贵贱亲疏。咸集其门。凡有所屈而欲伸者。必皆来就。自晓至暮。应接不遑。或困酬应。至午而犹未暇盥栉。亦食不能以时。人有所不能堪焉者。而公则怡然无倦色。盖非有所勉焉。其所性然也。生于乡家。居官京都。乡中亲故子弟及先世外派之散居外方者。入京必先就公。皆欢然迎接。或命留馆。或具厨供。或济其不足。或家贫有不能办焉。而披悃露愊。款款无他。人皆恰然充望。如入父兄家。人或以此笑之。或见疲马破笠。徊徨闾里之间。则必曰西川君之客也。公或闻之。亦旷然不以为意。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83L 页
书状升堂上。带行译官。问于使臣而赏之。即升拜崇政大夫判敦宁府事。公拜疏力辞。 答曰。前虽累请辽东。虽许发兵。 朝议不一。不即来援。遂吁 朝廷。爰蒙 圣恩。以至今日。是谁之为。卿功居其首。辞之不得。勿辞。公以关北留贼。不可稽讨。上疏请分兵北伐。 答曰。为国之诚极矣。此正予意。当议处。下其疏备边司。公又以恢复旧都。尤所当急。上疏力陈进取王京机务。 答曰。观卿上疏。知卿忠诚至此。当议处。时 钦差经略防倭兵部侍郎宋应昌来驻鸭绿江越边。公差迎慰使。渡江迎慰而还。又奉使平壤。呈书李都督如松,张副总世爵。请速行进讨王城贼倭事宜。条陈五策。又奉使呈咨文于宋经略应昌及钦差经略御倭兵部员外郎刘黄裳。六月。差李提督如松接伴使如汉京。因提督分付即南下。由公州至全州。盖提督将欲南征。使之先往整理军需也。提督行至龙仁。旋兵还汉京。公亦追还。既到益山。病疟留调。九月。 上传于吏曹曰。当初请兵。只告于辽东。 天朝泛然应之而已。极为寒心。及郑昆寿承命敷奏。至诚专对。今日恢复之功。专在于郑昆寿。前虽加资。不可以止此。正一品职除授。于是阶加辅国崇禄大夫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84H 页
之有师。终身服膺。思不敢失坠。及先生之丧也。既不远千里往哭而吊祭焉。一生尊慕。亚于所生。又于南冥曹先生植之赴 召入洛也。亦累造谒而仰止焉曰。先生。壁立千仞人也。公再莅州郡。再奉方面。仁风惠政。入民心骨。两州两道之人。至今称之。尹判书国馨尝奉暗行之 命到尚州。出入闾阎。访问守令政治。时公去未久。穷谷愚氓。无不追思曰。前令公如伤之政。不敢忘也。其后十年。尹复为尚邑。熟接士民。语及于公。必皆曰贤牧使。然治恶不饶。虽虑有一分本情之未伸。询问须审。而毕竟究覈。必抵于法。累年近侍。深蒙知遇。 上亦嘉公本心。 眷注殊异。尝于 经席讲讫。群臣相与商确。多论人物长短。公必先其长。尝有人过田畔。见驾两牛而耕者。问曰汝两牛耕力孰为优劣。耕者即辍止。趋而进。俯首低声言曰。左牛胜右牛。乃怪问曰。论牛优劣。何至于废耕就前。细语密喻耶。曰。畜物虽微。岂可于其所闻而评其长短乎。其人感叹。以为耕者之言。当为世间喜论人长短者之戒。此言虽小。亦当喻大。 宣宗称赏。以为卿言甚好。须更言之。公遂复敷奏。 上曰。斯固厚德之言也。公于 筵前。时有以方言俗谈。从容启沃。遂被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84L 页
察纳。率多类此。 宣宗大驾之西幸也。事出仓卒。弃其家属。抽身扈陪。匹骑单仆。备百艰辛。而贞心益砺。万死不挠。及奉陈吁之 命。倍道疾驱。晨夜催程。至于 帝都。忧惨闷迫。声色动人。见者莫不怆然。相与谓之。朝鲜有此使臣。恢复无疑矣。既蒙 皇上发兵来救。得西京大捷。贼既退遁。 乘舆还都。八方民物。俱复旧业。在人臣当为之职分。其庶几尽之矣。而公则一向退逊。未尝自以为劳。然而前后 圣教。褒嘉不一。 命之为东土之所未有元勋第一。既出于 特命。而一息之存。则勘定之 命。不归于他人。至于公殁之后。悼嗟赙祭。皆未尝不以是而丁宁焉。吁其盛哉。况满朝卿士大夫之吊哭悲伤。山野行路之叹息称道。亦未尝不以是而为辞。至或远方不识公面之人。为就公墓。而此功存中兴者之墓云。则人心之所感。公论之所同。盖不得而诬焉者矣。公自奉甚菲薄。蔬羹数饤之外。肉不得重味。裘葛蔽体而已。亦无兼副。破壁虚厅。茵荐不具。门乏僮隶。厩无款段。人曰。何以能堪其所不堪。而公则处之裕如也。公于前古史籍。东国典故。涉猎贯穿。旁至小家杂记。冷话琐录。无不阅览强记。尝与权斯文文海。共论东方前代事。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85H 页
权亦以史学称焉。而退谓人曰。郑某是东国史略也。尤长于姓氏谱牒。京乡士族。历世名字。出处事迹。无不该洽。人或来问其世系来历。则必一一历数而详说之。必曰子之先起于某。历某某。几代显几代不仕。如身亲目见而言之者。莫不愕然惊叹而悦服。尝欲编次东方氏族之书。使为人子孙者。各有所考證焉。而晚年居闲。旁无书写。亦未有子弟辈为之赞成之者。旧家世族。咸以为不幸焉。公襟怀萧散。最爱佳山水。亦好奇胜事。少年时汉水冰坚。素月流辉。与一二同志。共为沿江雪马之戏。趣味爽佚之适。到老犹言。 每遇泉石清洁。岩壑窈窕。寓兴乐玩。竟夕忘归。家在南岳之下。寓以庆阴之号。虽在老境。犹时陟蚕头。为觞咏畅叙之游。清疏闲适。如不觉簪缨之在身也。其按关东也。以金刚胜观。名动天下。初夏晚秋。景象最奇。公皆取路山下。简驺从省供亿。不贻州郡烦。而寻幽选胜。探历靡遗。傍海湖山之胜。无处不佳。公亦皆便宜周览。以为涤烦泻滞之助。高城三日浦。旧有四仙亭。即生祖妣金夫人外先祖前朝朴学士淑贞所刱。废而不修。只有缚草老屋。陋不可就。即命本郡改构。颇明媚。公自为记文揭之。晚就西湖近地。卜得一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85L 页
区。结茅数椽。以为恰闲送老之地。而资力不给。未及就焉。公立 朝论事。别白可否。内断自信。固执不回。虽贲育有不以夺焉者。是非邪正之辨。常判然于胸中。有若白黑之难混者。慨然深嗟。时或与人言及。则愤惋不平之气。或不觉其冲口而直出也。惟其居常宽厚之量。人所共服。故其于狷介之操。持论之严。有或未能尽悉也。常自以节义砥砺。每于古人秉节守义。未尝不发叹兴慕。而见世之脂韦无气概。趋时附势。逢迎阿顺者。心必贱恶而如无睹也。尝欲建家塾。周以垣墙。别储书册。严其扃鐍。使宗党子弟。咸来观焉。名曰义书。别措米布。以资亲戚吉凶之助。名曰义财。京乡子弟之愿学者。亦有以留教之。使子弟中一人掌之。节目条理。咸有次序。以为久远不替之计。耿耿一念。常在于此。经营筹画。必欲成就。而疾病太遽。竟不免赍志。而身后子弟。亦未有能追奉遗意者。岂不痛哉。公先配河东郑氏。 赠贞敬夫人。后配醴泉权氏。 封贞敬夫人。子男三人。长檄。孟山县监。先公一年殁。次槠。今为瓦署别坐。季㮨。前义禁府都事。出后公伯氏 赠户曹参判适。女一人。适东部主簿沈𠋈。孙男三人。惟点惟黝惟勋。女二人俱幼。侧室子三人。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86H 页
本,东,束。公为文。明白疏畅。而诗法清衍。多不留稿。只有庆阴瓿馀四册藏于家。公以先世遗稿如雪谷,圆斋,复斋三集。则虽已刊传。而今无板本。章敬公及旁亲雪轩,春谷,判牧,少尹,寺正诸府君遗稿。并散落无存。仅有一二得见于文选,诗林,风雅等书。收拾采录。合以为一。名曰西原世稿。绣梓行世。又裒录郑氏内外世系源派事迹。名曰郑氏家乘。又编集雪轩,雪谷两祖内外子孙。名曰西原郑氏族谱。皆将成书以行。而适值乱离抢攘。稿未及脱。盖公之先世事。凡所以表章而发挥之者。皆无所不用其极也。又以濂溪先生事迹著述。未有合而为一书者。思欲裒集纂录。书将成矣。而又以兵乱。书籍无考。功未克就。呜呼。公勋隆一世。位侪三公。德洽人心。行范宗党。而无田以处子孙。无宅以聚家属。闾巷嗟念。行路指说。谓以公平生爱人济物之心。如彼其至矣。而身后遗业。顾落落如是哉。此见公不事经营。贵而能贫者。尤益彰于今日。而又何足为公病耶。亦不足为公道也。但 先大王处流离倾覆之际。就诸臣群扈之中。必擢公以备吁 天之使。而公乃挺然身任。万里叫号。卒以出大兵攘丑寇。恢复大业。永奠无疆。此固非寻常遭遇。而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86L 页
公之能不负我 先大王知人之明。成我东再造之烈者。此岂易言之哉。昔者朱夫子代刘平甫状其伯氏共甫之行。有曰。谨按令甲考公品秩。实应诔行易名之典。姓名事迹。又当得书信史。以示来世。故状其乡里世系历官行事之实。以告于太常考功。并移太史氏。而其事关国体军机之重者。犹不敢尽著。然则其不可尽著者。宁非有所不敢也欤。今逑于公之事。亦不敢不录。而有不能尽焉者。盖不能尽焉尔。万历四十一年二月日。再从弟嘉善大夫行龙骧卫副护军逑状。
 
谨按 赠领议政西川府院君郑昆寿。即 宣庙朝勋贤臣也。其弟文穆公逑。以一代宗儒。状公文行事业。不渗一语。方欲上诸太常。值昏朝不果。无何。文穆公下世。且公子姓。零替不振。请谥之举。迟而至今。岂独郑家之不幸。其有歉于 盛朝显忠遂良之道也。絅自毁龀。稔闻西川竭诚壬辰事。不啻目擩耳染。今考文穆公状则良然。玆不避不韪。托名状末。敢请所以易其名者。
  资宪大夫议政府右参赞兼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成均馆事,同知春秋馆事, 世
柏谷先生集卷之四 第 487H 页
子右宾客赵絅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