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x 页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序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41H 页
新续三纲行实图序
降衷秉彝。人所同得。好是懿德。真心具笃。循是性而制其行。则其极也至于动天地而感鬼神。古所谓人是小底天者。其不以此乎。然而一时任君师之责者。不能尽其奖劝导率之方。则民虽兴起于行而阏而不遂。恒苦鼓之而弗伸。得不为世道讦者之太息矣乎。恭惟我 庄宪王命副提学契循。始撰忠孝烈女之行。专责编摩之任。系以图赞而锓梓广布。实创于宣德年间。噫。我海东圣人既已制礼作乐。则宸念所及。首先玆事。固所宜然。在廷诸臣。奉行不暇。宁有所毫末赞扬而仰裨圣谟者乎。其俨一功令而不言而化。疾若桴鼓。则躬行之成效而振德之明徵也。一书之颁。千里响应者。吁其盛矣。若稽往牒。秦汉以前。五教三物。左右并建。俱所先务而交致其振作之道。遂得以炳焉与前代同风。概诸文献有徵。则其人以也。后来之咏叹至治者。咸归之。降及后世。凭籍视效。用挽颓俗。树之风声而不至坠地。则其所以牖民化俗者。虽有浅深之不同。而犹可得以窥揽而持循。帝王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41L 页
之维持世道而纳民轨物者。端不外乎此矣。 庄宪王特更阐而广之耳。其阛阓下里之观感而兴者。可想已。厥后至 康靖王朝。加以谚解而重布。 恭僖王朝增续而嗣纂。继体之所惓惓每在于此。前圣后圣之所作为。固同一揆而无所间然矣。抑箕子封于东方而夫子欲居之者。殆以仁贤之化犹有存者而可进于夏也。然则箕子。乃我东之夫子也。此书自三国至于我国。以彰彻之行。得参之数。堇堇若此。真得古人所云严而核之意矣。万历壬辰兵乱后如干年。至癸丑冬。自弘文馆承命裒集而不设局。其所撰定者。就乱后忠孝烈女旌表人等。作三卷而进。又于甲寅秋。殿下更发德音。仰体列圣之宏抚。特设续编撰集厅。晋原府院君臣柳根以下实承编次之命。总之阅五朔而功讫。忠臣一卷。孝子八卷。烈女八卷。釐为十七卷而投进。兵尘几岁。贼锋不退。匹夫匹妇之横被所胁而仓卒捐生。自尽其身者。比平时何啻倍蓰。则闻见之详。自不免于过多。亦其势然耳。抑古者忠孝各擅其美。而史臣以兰桂异质而齐芳赞之。莫敢有所轩轾。至于此录中致死于所天者。盖亦谅其行之不昧于此心也。其行有合于此。则方可得录。否则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42H 页
无敢以采焉。念惟前贤重瑕瑜之义。而恒惧夫瑕之或混瑜也。则其意盖已哲矣。今此所录人数虽多。皆据实行之可稽。既往复勘定。重加参详。可免瑕之混瑜也。则更无遗憾。而得以有辞于后世矣。
金吾契会序
我东国六曹等诸衙门。自前俱各有郎官契轴。而堂上则不与。今此题名。不于契轴而用册子。堂上郎寮并题于一册者。盖出于乱后萃合堂寮一心之义。而其为他日分席后相思之面目者。亦一契轴而已矣。平时则须以生绢为质。绘画于上面。其下乃书名姓。而职官具焉。今既荡败之馀。猝难办此。若诿以难办而莫为之所。则不几于俟河之清者乎。此册子之所由起。而其情亦可悲矣。今此兵祸始于壬辰。首尾七年。而赖天朝拯救。甫定于上年之末。吾辈同在一时。目见止戈之日者。其亦不幸中之一幸。而当此九死之馀。又俱在一衙门。得以职事相聚者。不亦尤幸者乎。其职则两汉之中尉执金吾。唐宋之金吾将军。即今皇朝之锦衣卫。丽代之巡军者是已。皇朝之锦衣。则系是武弁之职。而我国则同知府事以上。皆文官之宰臣兼之。至于经历都事。则率多砺志博士业者。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42L 页
去此而以科第发身。上玉堂列青琐。致身通显者比比。则不佞固己日望之郎寮诸君矣。议谳之际。不以鹰击毛摰为治。而以洗冤求生为心。亦今日吾辈之所当勉者也。诸君以不佞猥处前糠。请以一言弁之首。不佞固非娴于辞者而敢有所云。虽因辞不获命。而亦可谓汗颜也已。
芝川寿序
黄君晦之为其家严长溪公。徵寿筵之言。余诺之而未果。岁月侵寻。又复数年。余所以既诺而犹且迟迟者。尚冀公之蒙恩复爵。来在辇毂之下。吾辈方始称觞寿席。得以一言而贺公也。今既久处田间。尚未还朝。四月某日。实惟公悬弧之朝。而诺不可以久已。请发不平之窍。以慰公之他傺也。公以高文雅量。早擅华誉。眤侍经幄者有年。顾乃失同僚意。竟为所中。浮沈外职。其后圣明廉公之邃于文也。擢拜喉舌澄清之职。公既任职无害。而圣眷日隆。谓国家二百年未雪之冤枉。可以籍公才谞而伸辨于天朝也。遂特命公奏请。公之受命而专对也。文辞涣发。诚悃毕陈。果动皇上之听。而特命删改。仍昭示宝典中已改将刊之卷。公得赍奉并敕书而还。我国父子君臣之伦。始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43H 页
叙。其功无两焉。畴功定次。名在元勋。继而柄文衡。执一世艺苑之牛耳。仍升九命。加封府院。班视相臣。此实公历官之概也。既而朝家不幸。而用事者斥逐异已。公亦见罢。退在田里。未几而有壬辰倭乱。公承召诣阙下。而都城不守。乘舆西迁。公之父子则受保护王子之命。与故相同王子北行。到会宁而为叛民所执。王子以下皆被缚致贼营。是何奇衅之至此耶。公之奉两王子而向北关也。父子俱膺召募使之任。行至铁原。与一文士议草传檄恢复之文。驰谕诸道。公授以大意。首以庙堂之主和为非。而至比之秦会之。遂被其切齿。日俟隙而未得发也。会公陷贼中。自贼所驰状陈贼情。而贼若觉其有据实之状则必见栏阻。故秘不宣露。别作假状诳示贼。而一并出送。惟嘱赍持者俟出贼营。弃去假状而只达真状也。适其时庙堂之嗛公者。以体察而驻劄近京地。得其假状。便作陷公之机阱。指以为罪而故峻其语。然若直送其假状。则一见。当即知其非真状也。故遂置其状。誊写以送。而其辞曰。其状有臣子所不忍见者。未敢送。公遂坐此。其自贼中还也。父子再下狱置对。几至不免。而遂远谪矣。假状虽诿以不忍见。他日议罪。必执此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43L 页
然后方可议谳而轻重之也。何至不忍达于君父之前。而为此深文之辞乎。罪之轻重。系于一状之真假。而必廋之者。令人不得觉其赝而将必置之死地也。其挤陷之计惨矣。既累年。圣明以元勋之不可久在谪中也。特霈以恩命放还。而言官之论纠者阅数月而犹未允俞。言者既止而成命将行。又有以纤芥事。不悦公者方在议谳之地。巧其辞说。佯为禀旨然者而实为下石之语。遂被再论而公仅还田里。不得放归矣。是何辇上君子乘时脩郤于公者之多也。噫嘻亦命矣。闻倭俗之称臣。只于所谓天皇者而已。关白虽擅国中之兵权。其势出天皇上。而犹不臣临其一国。一国之人既无称臣于秀吉者也。况于清贼乎。既一国未有称臣者。况至于他国之人而辄以称臣劫之乎。然则公之陷于清贼之营也。虽极其拘囚困苦。而未尝胁之以称臣。则虽欲指为屈节。有不可得矣。公之辱身者何说也。其以称关白殿下。为公之罪案者。尤未足以服人之心。平时礼官之通书契于彼贼也。辄称关白殿下。此果是罪案则礼官先犯之矣。随例称之而果可独以罪归之乎。噫。公之自视。更无瑕玷之可指。而世人未暇深察其事情。概以辱身谯公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44H 页
者。不亦冤乎。古之华元,爰盎,张骞。名著信史。乃被执于敌国逆藩或虏中。而俱得脱还。还立其朝而未闻以失身之名加之也。何独公之横遭口语一至此耶。公之父子既坚讳我国之情。深触清贼之怒。承旨公几碎于贼手。赖王子哀救而仅免。而其孙则终至斩作二段于目前也。为国抵讳。不敢为家累计。其孙僇死而有不暇顾。然犹衷曲莫白而闷默而已也。伤乎伤乎。父子既陷贼手。固不难于一死自靖。而曾被保护王子之命。其将置王子于何地而为此决裂乎。此可与知者道而难以对他人说也。虽神明扶持。公之年踰七望八。而古人所谓俟河之清。人寿几何者。极商憯而可念也。虽然圣明未始忘公也在田野而特轸宸念。累有食物之赐。无待于人言。且天道十年则一变。公之以非罪而坐废者已过十年矣。圣明岂不察公之有功无罪而又无它肠乎。公幸健匕箸自爱。一朝念及耆硕而轸元勋之久废。则其赐环而宣召者。特一转移之间耳。况圣明之临御于玆四十年。历数宰臣中。自初年曾列从官而得至今日者有几人哉。将推恩旧臣。同此大庆。则其起废而复原职者。当必首及公矣。且公耆英社中人。而余复以年至追入。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44L 页
公若还朝则余当更以一序贺公。且幸余之得与公同社而交致媮快也。余盖为日以俟矣。
赠金学士尚宪序
金君叔度既自松都经历。递授直讲。还洛翌日。访余而言曰。向既许一言之赠。愿子之不已诺也。记叔度妙龄。擢高第上玉堂。夕即铨部。铨郎。极选也。既而以御史。衔命往耽罗。鲸波万里。片帆幸无恙。归未几日。有高山邮官之除。时论阴欲困之。乃叔度不以仙人而传舍其官。独悉心营职。顾乃亨于官。既病免而来。曾未几何。又除镜城通判。镜城去京二千馀里。而地边胡营门所在。叔度不习韬钤。且重闱垂白在堂。与叔度相知者。皆为叔度惜其去。而惜之者其势不足以少动绌之。者之心。乃叔度辞亲竟赴。乃镜城。既有兵使。其下有虞候评事而裨将号军官者甚多。上下厨传则皆通办之。兵使裨将意叔度以旧从官自处。不肯低首下心。而叔度乃不然。承上接下。殚诚任赤。已而俱得其驩心。其赴高山镜城也。惟以男仆自随。更无护衣篝之侍儿。以经累岁。不又甚难哉。居一年所而乃以官事罢还。既而又出为经历。而松都密迩京师。遂便养计。而其迹顾不得一日安于朝。老夫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45H 页
愦愦。耳无所闻。近始知幸相之在亚卿也。一日有政。握铨者欲拟之都宪。而叔度以一郎官独难之。厥后其人特被异眷。荐历八座。遂任鼎足。势张甚。其所吹嘘睚眦。立荣辱人。叔度在所脩郤而不至获罪。顾但枳其仕途而已。此不亦幸矣乎。国家不幸。 大行王宾天。天朝将有赐祭之使。而其副则每辍进士之职在行人者以送。故其傧接酬唱之任。既以柄文者差之。而柄文者又得自以己意。妙拣一时操觚有声者。以备从事之列。而叔度得与焉。盖叔度居平。探研竹素之业。而发而为诗者。至是方少为人知矣。即我国。远而申次韶。近而高而顺。皆以从事在行。其迭和之什。特为华人所赏。大著声称。匹士能光国者。非是之谓乎。我国文望。大提学固执牛耳。而两提学次之。郎官以下则储养于东湖之书堂者。皆后来提学之选也。华使之来则一时握柄文者。为远接为馆伴。东湖之文士为从事。此其故事。而自兵乱后。东湖书堂辍不复设。特遴郎官之能诗者为从事。此是近例也。世常说金佔毕徐四佳。论文不相下。遂失其意。迨四佳病谻。将递文衡而不荐佔毕。佔毕遂不得柄文。然佔毕之名。日揭海东。至今妇孺犹道之。而其他握文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45L 页
者。或为其所掩而不甚著。则岂徒尚其外至之名乎哉。要有实以副其名焉耳。叔度今既以从事。发轫艺苑。后日为提学为大提,馆伴,远接者。实自此而致之。叔度之词藻。实得之外庭林塘相公之传。而其进未艾。噫。盛年不再。分阴可惜。愿叔度之谢绝他事。刿意骚雅。振颓习阐正脉。以自媮快而大擅其业。则实大而名随之者。谁得以御之。古人之糠秕名宦。扬扢千古。断然自信者。惟在精核二次。以求太上而为异日不朽计耳。愿叔度之终勉之也。
奉送赵佥枢(存性)如京序
赵佥枢守初公。擎贺至表。将有金台之行。濒行。访余求一言之赠。余谓佥枢子。前此未有斯行乎。佥枢曰。昔年。性。衣绣衣以行台。相值于辽阳之怀远馆。固同城中之游览矣。噫。所谓昔年。非若再世。而余愦愦顿忘之。盖心神之衰落如此。能复有何言语。贲君行色矣乎。虽然君既有求。可遂默然而已乎。夫道途所经。凡有古迹。辄以探讨为事。金台之行。未有不然者。试以辽阳一城言之。则古迹莫尚于华表柱。柱在北仓。丁令威秦汉间人。曾为仓官。弃官入医无闾山。学仙飞升。其后化鹤归来柱上。而其吟诗如世所传。北镇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46H 页
庙正在医无闾洞壑之南。岩石上有吕仙之迹。即今所传西湖之醒神翁。要非真仙之飞游者。而其寿已至百五六十岁而尚存。我国宁有此等人乎。世传高勾丽时唐文皇征东。既克辽阳。而安市城主以孤军抗文皇亲征之师。延寿惠直来救其城。乃覆十五万众而请降。城主不少动。相持六十馀日。文皇竟以辽左早寒。解围班师。赐缣百匹。以励事君。中朝执此。至今犹谓高丽长于守城。何今日之不然也。且也安市城主独全孤城。名闻天下。而丽史顾逸其名。文献无徵。一至于此。中朝小说乃谓梁万春其人。因此得其姓名。岂非千古之一快乎。闻诸中朝人。则安市城正在海盖二州之界。一如高丽之垒石为城。如龙湾城云。其言可凭也。广宁城北有箕子井。又有箕子庙。庙中箕子立像而冠冔冠。曾为虏火所燬者非久。而不复建。今只有遗址云。箕子既都平壤。而想行宫又在广宁。故既有井。又有庙。裴矩之言曰。高丽本孤竹国。不应全无所据。必封箕子时。自永平跨辽西。东至平壤。尽以封箕子也欤。山海关。魏国公所设。公于驱逐胡元之后。辍元勋之班而受长城之寄。非以严夷夏之防。其任特重故耶。魏公庙在城中。余曾久留而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46L 页
不知有此庙。遂阙展谒。至今所恨独此耳。稍前有秦皇岛。世传始皇东巡实到此。令人遐想千古。永平府。即汉之右北平也。飞将射虎。其迹犹存。余尝问相知之茂才。则言石在南山中。亦未必真云。夷齐庙。在滦河岸上。余之朝京屡矣。前则只有夷齐庙。其后岛中别建孤竹君祠。又于大路之西立碑。大字刻曰孤竹故城。永平果孤竹国。而国都则在所谓故城。其庙则择形胜地而立之耶。夷齐像丰盈甚泽。全无采薇不食粟气像。抑塑匠不复求其肖似。而直作富贵人兄弟像耶。将到蓟州。有桥曰渔阳。桥东有山号南山。俯视一城。登陟而延眺。烟树千重。极目无际。即所云蓟门烟树者也。城中有独乐寺。屹然高峙。可以倚栏四望。或言禄儿亦有遗址。未详的否耳。城北有山特高。号崆峒山。相传黄帝问道之处。山之下即所谓襄城之野。七圣皆迷者耶。易水。在帝城西一百二十里。荆卿入秦。击筑和歌相送之迹。犹可想见。芦沟亦在京城西南不远。盖通天下陆路之初程。而其桥跨河二里。桥之晓月。即京师八观之一。而易水芦沟。外国人莫得而游赏。可叹已。柴市与国子监相近。天朝于文丞相就义之处建庙。名其坊曰教忠坊。余所闻者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47H 页
若是。使臣有以余言而得瞻拜于其庙者矣。余于己丑之行。往见天坛。馆夫以余晓华语。亲余而指(示之)曰。自此而南数千里。直抵杨州江北之岸。通是一平野。更无丘陵之阻云。地势若此。其宽衍涵蓄。而人物产出于其中。古今之俊伟名臣。出将入相者。皆出于江北。有以也。五岳之中华山高。泰山,衡山亦不高。恒山不高。至于嵩山则地中平。更无他山。故嵩为中岳而一山多花。五岳之外。武当高。庐山高比泰山。五岳之游。中国有四方之志者。尚难尽游。外国之卒然传闻者。焉得其详。如遇高人畴士之遍览者。幸质余之所闻。文苑之狎主代长者。李王之后。岂乏其人。可以访问其谁某。而至于讲学。则阳明以致良知而从杞文庙。可无异议。而闻有人乃以学术。杀天下后世。峻斥之。抑又何也。今天下尊尚朱夫子。而博约俱进。践履光明。一世翕然竞趋以师表。归之者如有其人。幸求其著述而归。老夫亦因以一见其绪论。如有得焉。岂非平生之一大快事乎。余所以送行者止于此而已矣。君之归。其亦有以复我哉。
赠芝川序
长溪芝川公。以元勋超升极品。故事。勋臣封君者跻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47L 页
极品。则加府院二字。长溪之为府院君者。今盖十七年矣。中间不幸。而辇上君子有雅修绛灌之郤者。中公以汉法。公遂置对作迁人。间关远迁。虽蒙恩宥归来。而至今犹在田野间。不得赐环还朝。以此公之位与年。当与耆老之司者固久而犹未也。此相知之所共叹息者也。记长溪与西涧同榜而进。而寿之科第又在一年。官同僚志同趋。既而升沈通塞。何所不有。而犹且俱升宰列。鬓发各鬖鬖然。时复相从则驩然道旧。四十年犹一日也。则交道可谓全矣。束津视余辈。其进虽差后。而年齿相先后。气味幸不相殊。今年余以年至。得预诸老之后。一日佥谓长溪固一司之老。而特以还里未还朝之故。未与于国老之列。固欠事也。遂伻人起居公而兼致尊酒。公以一绝报谢。我辈续和。夫以古来稀有之年而衰谢已甚。参寻未能任意。虽俱在辇毂下。而会面谈笑。未可期其数数。况复限以一水。界分京外。相思难以命驾。分手无由盍簪者哉。其所以致嘅于公之尚在田里。未参公宴者。我辈同然之情。而见乎词者然也。虽然圣上在宥今四十年。自嗣服初从臣而仍升宰列。得至今日者能有几人耶。公固旧臣也。耆硕也。元勋也。当上下同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48H 页
此大庆之日。岂不简在圣心而终无推恩召还之命耶。幸而公得还朝。我辈开宴席而相劳。则上之感戴洪造。下之媮快暮境者。宁有既乎。姑书此以待。而且以为后日当筵唱酬之张本云。
耆老所契屏序
东国老年之会。盖始于丽朝崔谠。谠与弟诜。俱以故相致仕。暨若而人结社。优游自乐。人至谓地上仙则其歆艳。可想已。史称当神宗朝则丽之中叶也。谠实规模香山洛社之遗风。而其后又有继之者。入我朝仍踵行为。平时社中人姓名录在卷中。新旧各一。又有生绡广轴之官衔而署者。壬辰之乱。散佚不存。遂无所考据云。记昔年贰尹京兆时。与宰臣职居枢府。年耆而预此社者俱入斋衙门。枢府与京兆相对也。而宰臣适尹出。知我先祖名。寄示广轴。则我八代祖知门下省事讳之彪公具衔而姓。手署宛然。一时同社者。廉曲城悌臣。尹漆原桓。两侍中署在其上。敬展玩而还之。其时小子年未五十。诚不自意颓龄倏已古稀。爵秩亦驯至九命。而得预玆会。以续夫八代祖故事。岂非至荣幸鲜觏者哉。抑香山白尚书。洛中富郑公。唐宋前后之会。有以刺史,郎中得预者。则但尚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48L 页
齿而无论官之崇庳矣。至我朝。必年至而官二品。方得预则岂不尤难哉。至于轶典之可赌记者。则英庙朝宣德壬子年间。议政柳宽等讲此会。成庙朝成化癸巳。申隆宠典。赐伎乐内酝珍羞以乐之。曾为议政则虽未七十亦预焉。此是社中旧例然也。古云人不可以无年。信乎其不可无年矣。无年则何以有此会也。岁万历庚戌十月。本司以宴日闻。赐法酝珍品及伎乐。中使与知申事金公时献承命偕至。乱后此会仅再睹。而中使知申之来宣内外酝则异数也。左右两相以故事来预。因与会中诸老。感戴湛恩。竟夕尽驩。夜分乃罢。翌日诸老诣阙。上笺称谢。凡此盛宴。张大其事。俾一时人拭目改观。而垂耀后来者。须有名笔。上相李公山海负一世诗声。固社中人未及相待。乃前一年下世。同枢崔公岦娴于文辞。今尚无恙。年则至矣。格于从品。不得预会。失此两人。深恐此会屏障中赋咏寥寥如也。尚赖左右两相曾以文事。迭执牛耳。而代长主盟。高文大笔。亟赐张皇。以形容盛事。使屏障生辉。则又幸之大者。而社中诸老之至愿也。
送朴子龙出按关西序
夫关西。非古所谓乐浪之墟哉。太师受封。历世绵逖。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49H 页
八条之教。虽失其传。而井田之迹。可按睹也。平时有所谓箕子杖者。监司坐衙时。以其杖一双前导。遂为故事而相传。故余于奉使日。得以窥揽焉。以藤为质。旧物宛然。令人遐想千古。乃轶于壬辰倭难。可既已。朱氏时乙支文德。独持衡势而抗有隋百万之师。国得以无陨。丽朝郑知常诗才绝高。宛有唐调。至今辉映编帙。此二子者固皆其地产也。嗣是以后。人才之出。视古顿衰。或有言之。妙清之乱。以主帅戡贼者。嗛知常诗名轧已。既诬而僇之。又铲其所谓文笔峰者。使文才衰歇。言涉传疑。无足徵矣。人才之不如前昔。则固尔而乃其民少推多质。祇畏官吏。而奉行其令恐后。鲜强梗而蠹乎治者。视他道最易治。且如倭贼之蹂躏诸道也。北关则叛民缚致王子诸宰以媚贼。岭南海西则多投降于贼而服役者。地与海西。只有坦途驹岘之隔。而中和一境之民乃血战。与贼相持。惟锋刃死亡者。不记其数。而终无一人附贼者。一郡既被嘉奖。升号为府。忠义之声。冠于他方。玆非道内地耶。且列邑谣俗。毋敢慢人。其遇行旅。甚有客主意。无论士夫之挈家而归者。即齐民之避乱者。亦无不倾橐而济其窘。此则余与子龙氏。扈驾往来时亲得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49L 页
之见闻者。虽大驾临幸此道。民不敢为强悍非义而然而人心之素厚。亦有不可诬者。今者子龙氏以判民部而出按是道。人或疑其迁之左。余曰匪然哉。自列圣而来。视两界特重。间辍崇品臣。按节而往涖。其自八座而往者。则相望也。况今北鄙有胡虏之变。西北之胡。相倚以为势而首尾一身者也。北虏之侵轶既如此。则西虏其肯帖然而已乎。西边方且请缨。枕戈伺变不暇矣。子龙此行。朝家之委任。特重长城之寄。不轻而重也较然矣。则其视八座。宁少庳之有哉。子龙氏妙年扬历。以才谞特被知遇。超躐华显。又以终始扈卫之劳。策勋开府。宠光赫然。子龙氏之殚思虑而期报效者。其心宁有穷哉。盘根错节。利器乃别。余于于龙氏日望之矣。子龙氏行矣。疆界之内。其民得无有羯羠不均。僄悍而梗吾化者乎。或有大豪中猾以至讼师。把吏长短而乱吾治者乎。数者无一焉。而仁贤之化尚有存者。民畏其上。令出便行。俗尚忠义。而民风厚者如上所云。则下界之后。事无难为者。将不在于衽席其民。而守宰无得以侵扰。固无所事于操切其计。而但时有以柱后惠文弹治之耳。至于人才之诎于古者。此在子龙氏振励而作兴之如何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50H 页
耳。墨吏之望风解印绶归者。当有几人耶。余将于此行而指数以待也。自数年来。辽左右将官之以侦探倭贼而来者。一岁凡四次焉。而其他各衙门差官之出来者绎骚矣。迎候供亿之际。列邑固已疲于奔命。而其费不官办则民出也。奈吾民何。此则子龙氏之所当经意。而至于虏情叵测。边圉之耸朝夕是虞。方面之臣虽兼兵权。然治民总戎。各有攸主。未可侵官而越俎也。今乃与虎而冠者。分任而共事。以讲捍御之略。望其相须而共济。宁有是乎。此则余不知所以为说矣。
送参议李仲实以千秋使如京序
向余观乎京山李氏谱。而又尝作按使岭南。得拜安峰寺诸影子矣。夫以陇西公善积于躬。敛福弗耀。固宜有后。文烈直通事君。不合则匹马还乡。公所树立于公。百花轩一绝。得其一班。其自处者。在于雪梅霜菊。而与浪紫浮红殊科矣。文忠固以诗礼禔身而文章渊粤冠一世。既中制科。位跻极品。正色立朝。百僚肃然。从享庙庭。众望所在。玆二公实一代名臣。而文忠诸父。有平章事讳承庆。以才谞见任用。尝言于王。指文忠为非情。仍曰仁复平生所学。经济之术。何不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50L 页
一陈于王乎。平章亦贤宰臣也。见于史者如此。平章及其后。顾轶于谱。何也。陶隐官至密直提学。于前朝将亡。废斥还里。于臣节甚明。而特以能诗。为牧隐所盛称。同榜争名者乘时噎嗾奉使者。擅自杖杀。诗人之忌忮。枉死人一至此耶。安峰寺陇西公影子在堂中前面。其子孙各以其次有影。或无影则簇里面。书其名。陶隐之影白晢韶颜。有自赞。今闻壬辰之乱。兵火适不及寺。诸影皆晏然如旧。若有神物默相而护持者。谓非天幸而何哉。记昔年李通礼諴。亦京山之李。示余李氏谱簇。其簇甚广。簇中有序文而忘其作者之名。陇西公之主器。乃密直公。而余九代祖政丞英毅公。实密直公婿倩。名在广簇。而只曰宰臣。盖英毅未入相时序文也。亦广远矣。通礼以余先祖载名之故。示以广簇。余依样作簇。失于乱离。今若求之后孙有置此簇者。而誊作谱簇。一如旧簇。则岂非明谱系补欠阙。今古之一大媮快者乎。李参议仲实公奉千秋笺。腾装上国。徵言于余。参议曾以绣衣朝天。凡沿路环诡之迹。皆所目击而纵观之者。不必覼缕。而擎表如京者节日之使。率七八个月则竣事而回。送行之诗篇一语。唯举语次所及谱文而结撰。则自异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51H 页
于他作。而别后离索之中一展阅。而有可以慰羁愁者。或在于此也。仲实以为何如。其还也幸有以复我哉。
送洪鹤谷瑞凤出按关东序
我国家深谋廊庙。论议朝廷者率多科举中人。二百年来。以博士业连世登进者。乔木世家固比比也。粤在英庙朝。又就科举人妙拣词学之士。特给恩暇。使之讽诵坟典。课其结撰而专责其操觚翰。肆力于文艺。以需异日之用。命之曰读书堂。后来典文柄而执牛耳者。固在于大提学。而其次又有两提学。其郎寮有艺文应教。皆从书堂而进。士大夫得预其选者人皆艳称之。至 先王朝。三世被选者。始有南阳之洪。东莱之郑。韩山之李。其一家又各自有柄文一人。不亦希觏而特盛矣乎。惟君妙龄擢第。䟤跋艺苑。名声欻然。顷年以从事。随远接使。傧接顾崔两诏使。实今大提李公自拣郎寮中。妙能文词者而带去。而君与焉。李公到江上。以病辞递。远接后远接前。大提李公仍带而往还。既而君被抄书堂。未几中重试榜眼而升堂。君之词藻固得之家庭。而长溪公即君岳丈之乃翁。人或谓君兼传长溪之体裁。君必自知。未知其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51L 页
信然否也。关东素称灵仙窟宅。海棠鸣沙。在在绝境。而山川之秀丽明媚。又甲于我东。君之此行。按节观风。福星一路。野人怀惠。其民俗椎朴鲜簿牒。长日事简。舍呤咏无以消遣客况。巡旆所到。即以其丽藻。触目兴怀。肆笔成章。将尽文其灵秀文境。而山川之奇绝。又足以相发。昔张燕公岳州以后之作。又长一格。得其山川之助者为多。君既长于有韵之丈。而山川之秀异(将复)相发。岂但长一格而已乎。异日以文望而为提学为大提。可坐而筴也。恨我年老。未及见之耳。至于枫岳一山。白玉峰峦。耸出海上。宇内名山。此为无两。华人切切然求其模写以送。今首辅李相国赴燕之日。曾因其恳而诺之。拟送画师摹其内外山。要画得其各样面目。送之中华。余之少也。暂得登眺正阳。但恨童稚之年未得领略。今老矣。无缘一游其中。秖今言及之而神辄驰。如果模写讫功。遂成各帖。倘可寄惠草本。今我挂之中堂。以少偿暮境卧游之愿否。
题尚方契屏序
尚衣院者。即古之尚方。而独朱槐里所谓斩马剑者不在焉。殆以古今之异制也。以其人主之内府。故衙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52H 页
门特设于阙中。提调二员皆宰臣兼之。而副提调则每以都承旨兼焉。郎寮则正以下凡如干员。主簿及参下则职掌有四而匠役分属焉。本院帑藏。惟提调得以出纳。而凡有诸匠技艺之应造者。则提调辄以其具授之郎察。各以所授。程督其分属之匠而课其功役。此其故事云。壬辰之乱。吏胥及诸匠。尽于死亡。还都之后。稍稍复旧。而立役者犹不及平时十分之一。且工役细琐。难于就绪。而易至生事。其最可虞者。诏使之来。赆行物件甚多。一不中或未及。则该官之罢免恒由之。老夫之忝提调。所睹记亦屡矣。乃于今年前后诏使之来。独无谴责而安于其职。诸君皆谓此诚甚幸。而又官事合而萍梗散之不常。不可以不记。即古所云系情防散者也。又焉可以已乎。郎寮之中。正则固以文班。扬历云衢。而主簿以下则多中莲榜。方砺志博士业。而乃未以大科进。俯首末官。可念也。即郎寮之调迁不常。虽俱在辇毂下。而既迁他司则固已萍散矣。又况有外补之分手离阔者乎。凡同会而修楔者。每于山巅水曲。而今乃以通丧而不敢。只摹画本院衙门。以识岁月。而老夫又以前糠。因诸君之意。即不得默于言。非敢谓娴于辞也。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52L 页
送李佥枢(寿俊)如京序
李君台徵如京贺至。濒行谓余。宜有以一言相赠。余亦念君之求于余者既勤款。而寂寥短章。未足以尽所欲言者。宁失之冗而有不暇计也。君之此行。今盖再矣。而余则倍之。其道途所经山川故迹。容有人未及知而余之知独详者。请得以历言之。以备君沿路访问之资也。当壬辰乱初。余承请兵之命。自龙湾驰赴凤凰城。行过所谓开州城者。山下有双轿卸在路左。问之则刘员外与袁主事。舍轿乘马。往见山上盖苏文坟茔。余之到凤凰城及往辽东。问盖苏文之坟。则人无知者。但闻诏使薛藩之来也。亦历见苏文坟于开州城。坟前有石碑云。共坟之在此。似可信也。辽东北城外。有太子河。闻上流三十里许。临河有石城。相传李世绩之征高勾丽也。兵围此城。城中粮绝。外援不至。太子自城上投河而死。高勾丽都平壤。太子不应。远离国都。而来守辽东地孤城。或莫离支之子守此城而冒称太子耶。书籍欠考。未可详也。至于辽城中言北仓华表柱。则或传丁令威杭州人。汉时来为北仓官。后登仙化鹤。降临于柱。或云丁令威固杭州人。而入医无间山学仙。桃花洞圣水盆。此其遗迹。而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53H 页
令威化鹤。来鸣于华表柱。此则当證之博雅人。自怀远馆门。南望千山。峰峦秀丽。城东有橐驼洞。闻皆游赏之所。而千山去馆六十里。山有香烟寺。寺前石上有佛迹云。城中乡贤祠。有管宁王烈位牌。令人遐想千古。学堂之颜。有大成殿三大字。又小字注曰。朱某书。乃临摸于漳州而来者云。城上有看花楼望京楼。北城外有太子河。皆可观也。自在州在北城中而投化者居焉。东则高丽。西则獭子云。城外八里站之后山。即首山岭。岭之东北。有石峰高峙俯视。岭即唐文皇驻跸山云。城之西北隅。有白塔。与广宁双塔。皆文皇征辽时。命尉迟敬德营建者也。敬德以骁将名。而不领兵得当一队。顾以闲漫左一之职。从行营塔而已。岂敬德拳欧道宗之目之后。上眷颇衰。不之信任而然耶。抑其才只长于驰突用槊。而将兵决胜。不及于世绩道宗而然耶。资治有世绩自通定济辽水。至玄菟之文。辽水。即三叉河。世绩渡辽。方至玄菟。玄菟想在海州卫不远地。而今未能的指其处矣。盖牟城。即今盖州卫。明在辽城西南。而资治注云在辽东城东北。抑又何也。安市城则辽志谓在盖州地山上。而人谓太子城及安市城。皆垒石为城。与中国砖城不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53L 页
同。虽未目见。其言殆不虚也。医无闾。古云即幽州镇山。幽州。即今之广宁也。城外稍北。旧有箕子庙。相传有箕子立像而戴冔冠。嘉靖年间虏火焚烧。像与庙无存。今之存者。只箕子井也。抑箕子封朝鲜。跨有辽西。而广宁即在版图。箕子行都。或在斯地而有庙与井耶。又其北有北镇庙。登之。医闾洞壑。举在目前。傍有吕仙岩。镵字石上。其仙踪所到黄鹤岳阳。去此远矣。岂朝游北海时。飞来过此耶。十三山山上有望海寺。记余之行。曾遇关中人来戍小凌河者。问泾渭水之大小。则渭水。只如大凌河水。泾水。只如小凌河水。未知其言之果信也。未到杏山。自路上北望苍然者。即义锦二州界至也。(逸半。清阴先生曰。此叙虽逸其半。必存诸卷末。以备博考。)
正气录序
呜呼。壬辰贼变之初。参议高公倡湖南。起义旅。凡檄书通文往复赤牍。汇为一帙。不出于参议手笔。则出于临陂兄弟之手。一家忠义之辞。萃于此编。烈烈之气溢于言外。呜呼其可敬也夫。熄灭之纲常。赖此以存。匪直言之。终允蹈之。其所以劝臣子临难尽节之举者。殆无穷矣。噫。公与其子俱死王事。实同于卞成阳。而文章则卞无传焉。以大科壮元而死节于贼手。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54H 页
公又同于文信国。而信国二子。只病死于道路而已。又非公之二子先后殉节者比也。公之一家所成就。岂不亦卓绝鲜觏哉。处承明赐长暇而以文章著。绾黄绶典钜郡而以廉白闻。提乌合之兵。抗猋锐之贼。徒以大义激励之。成败在天。既不效矣则以身殉之。终以忠节显。公岂非一代之全人哉。世之日訾薄文。人鲜实用者至此。其有不爽然自失者乎。昔罗一峰跋文山帖。自谓一字一涕。读斯录者。字字可以酿泪矣。非夫一字一涕者哉。岁乙未。余有岭南之行。回驻凤城。公之子由厚氏谬以余为公之知己。来见余容馆出示斯编而请名。余题曰正气录。而并诺其序文之请。乃未即就。荏苒数岁。而由厚氏亦已下世。悲夫。今其弟用厚氏又申前请。余岂敢已诺于逝者乎。抑因此而窃有概矣。印行靖节文山等集者。出于特命。而乃在兵乱之前。渊衷若知有今日而预为培植节义计者。谓非默契天心而何哉。斯录之有关于世教者。实与是集并。则此岂但藏于一家而止哉。兵尘稍息而议及文事。则为臣劝忠。莫先是编。剞劂而行于世。余斯拱而俟之耳。万历纪元之己亥十月。某官某。序。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54L 页
默斋集序
自古词人才子之生斯世。常苦抑塞而弗伸。或至于夭阏。夫既擅不朽之盛事。则于寿考通显。世所歆艳者。理有不可得以兼焉。无亦古所云去齿两足之喻耶。唐之四杰。诗道盛矣。概其平生。涕泪千古。论及东方。则若近世之默斋沈公者。亦足以悲矣。公幼而清令。生十岁即知缀丈。既踰冠。擢第上玉堂。赐长暇。乌台青琐。迹无不遍。而覃思结撰。日操觚有声。会柄臣脩郤于公父子。有党而瓜葛者希旨。用无名书诬公。劾系置讯。竟死三木下。昔汉廷之恶洛阳少年者。不过处之三湘间。而公乃殒于非命。噫嘻亦不仁甚矣。丁酉改纪。贴无名书者服罪。公得昭雪而命复原职。然于公则何及矣。嗟乎。天予之而天夺之者。固无容人力于其间。而天既生之。人复折之者。岂不尤商憯可哀也哉。窃闻之。在 恭僖朝。风雅竞鸣。而容斋狎主齐盟。至今后死者诵法不衰。当公之恩暇绩学也。实容斋秉文之日。公尝北面而亟被称许。则公之诗可知已。浸假无死。纶而不息。廓而大之。则玆所就业。岂其税驾所哉。不佞尝目公诗稿。未果卒业。虽茫无见解。不敢妄有评骘。而窥揽一二。颇有涪翁气味。则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55H 页
容斋之所叹赏。益验其信然云。公既位不称才。年不及彊。中道而殁。殁以奇祸。其一时骇机之惨。隔世闻之者。犹为之气塞。况亲为其子者。当何以为心耶。守简氏之追慕皇皇。手先稿若干篇。而思所为不朽计者。宁有既乎。往谓不佞宜弁其首。答以诗有厚夜衔冤阅几年。序求玄晏愧才绵之句。既而迫欲得不佞言。噫。今世怜才传显于顺风加声之地者。未易其人。则余言岂足为公之玄晏。而遂重洛阳纸哉。余特勉副其意而稍为论叙之云尔。公讳思顺。字宜中。官至副提学。默斋其自号。守简。公之季子云。万历戊子四月下浣。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记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55L 页
龟峰别墅记
白州之南。濒海仅五里。有浅山自题山走。势伏而更起。横贯旷野。风气所蟠。蓄而不散。回旋环拥。有如拱揖然。土之居者呼以龟峰。其名自丽朝已然。今则姨弟李正仲所居。正直其下。自余在洛时。正仲每詑其居之胜。余耳之而未信也。暨余居守松都。觐省延城。道白之南境。正仲出而迓余。邀余访其居。余辞以行色之忙。而顾其情之勤不可负。遂偕往而登其堂。则碧海万顷。襟带东南。灏气入帘。帆影飞空。堂后松桧环山。翠色长春。前则农歌于畴而草满乎陂。坛花递开。阶竹萧森。鵁鶄静立。白鸟飞来。皆足以供诗料而添胜概也。正仲乃酌以流霞。觞余而言曰。世所云异境每在人迹罕到处。深山多绝险。远水难穷源。幸一至焉而不可以留也。则抵暮促促而返。倏然寄兴。其可以常乎。既不可常。则金膏水碧。物外奇宝。时一过目而已。宁可以为吾有乎。孰若吾堂春夏俱宜。朝暮长凭。屐不劳蜡。藜不烦携。坐对群峰。平挹归云。野色天光。一览尽得者乎。兄尝喜游方矣。其以弟言为然乎否也。果有以当兄意。则堂之额。其将以何名也。余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56H 页
曰弟之言良是矣。扁名非草次可命。而抑又有一说焉。山之于地。小则培塿。大则嵬峨。有未可以数记。而其间浴名鄙俚。不可闻于人者固多矣。玆山也处不甚高。而名则佳。古人命义。虽远莫之详而其为吾弟今日之有。则似若有待而非偶然焉耳。龟之于时属冬。归藏之义也。故不偶于时者。恒取之曳尾之譬。藏六之称。自古而然。今可以独无乎。吾弟以有用之才。得一命而见踬于世。来寻故居。花木依然。海山犹昨。事少而闲。宁不厌日长而浊醪可斟。却扫深栖。梦绝荣途。有时扣门者。非园翁则野老。相与谈农竟日。争席何嫌。而又烟岚变态。景物相寻。琴书一壁。俗氛都抛。颓然自放。享清福于田野之间而不知岁月之忙。则得趣于龟藏之义者既不多矣乎。又奚暇于外慕乎哉。而堂之扁又何可以他求为哉。正仲作䛔曰旨哉言乎。弟之心。兄忖之矣。记而揭之。兄无用辞。
敛就堂记
延之衙治。观德有亭。岁既久。欹漏欲颓。家兄出守之年之冬。即改而新之。然面势卑湫。用是为慊。越明年乃相地于衙轩之东北隅。厥地面阳。厥势高旷。般倕效技。规制翼整。不施丹艧。粲然如雪之白也。缭以周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56L 页
垣。艺菊与竹。功既讫。落其成而乐之。寝处恒于是。既乐之而寝处焉。则堂不可以不名也。大字揭焉。敛就是扁。余省亲而来。宿而信。仰视楣间。恫乎未得其义。家兄牖余之恫曰。夫韩子诗者。非汝少而学之者乎。敛退就新懦。非韩子之语乎。余与汝荡迹蟾宫。在于一年。经幄銮坡。步武相接。银台清切。余出汝继。然造物多猜。盛满是仇。骇机潜伏而茫乎其无睹也。一麾出守。余得延府。曾未数月。汝居守松都。两地无百里。亲年日西飞。甘旨之养。专城之奉。余得以兼之。一日养不三公换者。半山诗而余得以有焉。夫既退矣。大府之章尚怀。爱日之情始遂。是所即者懦而所得者多矣。追思京洛宦海之惊澜。至今有馀慄焉。韩子诗者。殆余之药石矣乎。退焉又退。常若懦夫焉则趋营之悼尚可以鲜夫。抑又有一说焉。自见延平敛华就实。非新安夫子乎。两地生贤。冰壶乔岳乃并一世。师生传授。道统有归。可谓盛矣。而延安之号适与二地冥合。殆非偶然者。触类长之。因名思义。固学者事。而况守玆土者乎。想其函丈之间一言一话。莫非切实。而卒之自得之要。不过曰敛焉就焉而已。其言之约而尽。为如何哉。旷世相感。人之心也。千载奋发。盖不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57H 页
独西林感慨之诗为然也。然则吾今日之所当俛焉者。舍此何以哉。日有孳孳。收敛精采。脚踏实地。凡世之纷华波荡。有不足以动吾中。亦可以免夫畏途之沈冥者乎。余作而言曰。大哉。扁乎。始焉韩子汎滥之约也。众之所趋而敛而退。慕乎外者已寡矣。终焉考亭向里就实。刊落其华。从事身心。内省不疚。屋漏无愧。俯仰浩然。乐有不可胜言者矣。由是而澄为政之本。端听治之源。讼焉息吏焉畏民焉怀者。亶在是矣。而岂他求哉。家兄曰汝之言。亦庶几乎知扁名者矣。盍书之以为斯堂之记。
安平砚记
安平清之以王子贵。而临池之技。冠绝东土。至追配松雪。至今人得一赫蹄。争自珍玩。视若拱壁。其居平所蓄法书名画及竹素之帙。没入之馀。流落世间者。亦复不少。皆有印章可认也。记余少时。尝见道行诗轴中。有成谨甫诸贤之作。而安平题其首。以朱笔戏写梅竹各一枝。其诗有一枝梅竹相思信。千里江南两地心之句。其笔画精光。奕奕射人可敬也。余曾有友人所饷安平书标题。倭纸昌黎集。亲自点绝者▦东书堂墨刻兰亭轴。其中流觞图及记之定武本楮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57L 页
登善本皆在焉。轴上下面。俱有安平手题绝句。册若轴足称绝宝。而墨刻缘传看不还。昌黎集则于乱离失之。至今往来于心。乱后仅得匪懈堂帖而尚未妆䌙以为愧。夫以安平之嗜好。特在于书画缃帙。而非精好不蓄。其文房四友。亦必极其名品而不苟率也。古所谓秦即百好俱第一者。视此当内逊矣。安平别业在德水。数年前农夫耕田于旧基。锄犁所及。铿然触发。遂得古砚。为闵持平有庆所有。而饷之代言朴君说之。余闻而请见。朴君出示余。其砚青黑色。丰其下而渐杀其上。离下半咫许。刳去其左右两傍。为外凹半圆如琴首状。上有墨池甚阔。砚长计可周尺之尺有三寸。厚一寸馀。刳其后面而稍洼之。凸其两头成足形。上面之底横作企。盖欲砚子安置者也。墨池于出地时被铁器触伤而缺。以同色别石补之。此砚体制奇古。色品又非出于我国者。决非寻常人所蓄。而又得之于别业旧基。其为安平之古物明矣。余尝考格古要论论砚品。广东肇庆府端溪下岩旧坑砚石。第一而色青黑。正状此砚。抑安平购之中国。或不然则必得之于日本而自以己意创造者矣。噫。安平之即世馀百年。而其后无存。其耕种于旧基。谁得以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58H 页
禁之。盖年年已然而玆砚之出。乃在近年。而又为朴君所得。朴君方擅操觚业。赫然负当世称。而日事笔砚间。砚之托于朴君。亦为得其所矣。不谓之有数存乎其间者乎。朴君其宝藏之。永为潘南世守之青毡。奚而不可也。余因此而有所感矣。古人云人生尤物不必有。时一过目惊老丑。此谓尤物之未易得见。幸而得见。则必问数十年之久。而壮者已成衰老之谓也。余则墓木已拱而乃得见此。后日之再玩此等奇宝。宁有期乎。俯仰人世。感慨系之。遂书所感而求證于朴君云尔。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书
  
寄吴游击宗道书
自闻节下。遭谗解任。日夜犹异暴白见冤之状。还履职事。而乃久而犹未或传。将遂南归。不胜缺然。贵镇只隔一衣带水。而音问乃不得以时相闻。以慰阻思。况驾还会稽。则山川间之。万里相望。鳞羽之传。渺无其期。令人恻恻不能自已。言念前日盍簪。实是天幸。虽区域有分。而生并一世。属天朝拯救敝邦。而节下俨然辱临行间。仍往来留驻于汉水之北。而鄙生乃得趋拜于所馆之宇下。曲蒙倾睐。辄以粗解之华语。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58L 页
不假传译。获披心曲。谈笑无阻。遂至情亲。南边海晏。节下西还。班荆之别。遂成各天。犹幸节下来镇盖州。又移镇镇江。迩我敝邦。时承惠音。以慰阻怀。长愿升授协守之任。以惠绥我小邦。而尉荐未加。萋斐先中。投杼单辞。直而见枉。我国伸理之咨。亦不省录耶。浩叹奈何。贤季之还。敢问起居。并呈薄仪。少伸下忱。临书爵结。万万难尽。伏幸少垂台亮。不宣。
答陈嗣宗书
一别忽已累岁。意左右随幕府还乡。放情山水间。游赏自如。甚愉快也。玆承赤牍之间。始审行橐被偷儿一空。归去无计。滞留边城。旅食送日。容边千辛万苦。何可堪也。每想行旆在此时。相聚笑谈。倾倒心曲。新知之乐。此生难又。徒有飞梦之相随耳。漆筋二十。谨领来美。珍感不已。示画。敢将梅四张竹六张共十张呈似。幸留以为旅窗之玩。何缘奉拜。驩然道旧耶。仲秋乍凉。千万珍爱。以慰远怀。不一。
上王主事书(士骐)
凤洲老先生之高名。日揭中国。中国之人。三尺稚孺。固已知有先生。而海外遐贱。乃冥然独无所闻知。昔年黄翰林之颁诏敞邦也。从其行掌故者。始得闻先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59H 页
生诗文。空同之后一人而已。自是切切然常愿一窥览全集。既而因赴京之行。而购得四部稿。虽偏荒末学。读有不能句者。而犹觉其深意巨力。有大海回澜之势。窃自语曰。先生既执当代文事之牛耳。而贱生幸得生并一时。乃限以外域。不得渡大江历阊门。而伏谒于离薋之园。以望下风而听馀论。则又未尝不矫首西望而发叹也。于万历己丑。以奏请事。有金台之行。行到辽阳。适逢南方茂才于逆旅中。赠以诗曰。大海文章回紫澜。济盟狎主有新安。平生空抱执鞭愿。怅望南云不可攀。虽鄙不成语。而其景慕向往之意。则抑因此而可见矣。既至京师。闻先生方以秋官尚书在留都。而閤下又登其年大科。私自耸喜。其后四年而敝邦不幸。被岛夷之祸。在甲午冬。又以请兵请粮。奉使如京。虽疑信互传。而先生已弃后学矣。自此仰止之心。遂无所凭依。缘前所有四部稿见失于兵火。又得他帙而归。至今尊阁之案上矣。凶贼退衄。南边廓清。天朝将官自战所回到王京。而晚闻王游府实太仓人。与閤下同乡。欲亟闻先生平日事。遂敢唐突谒见。而游府不以为罪。赐以温言。乃敢以一书仰问起居。以附游府之行。少见平生区区之下情。如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59L 页
勿鄙夷之而辱赐回帖幸矣。瞻望吴会。造请无缘。临纸怅然。并异台谅。
答冯参军书
东国舆地志,东国通鉴二书。平时固可得。而兵乱后书籍荡然。东征各将官来到藩京。在倭贼才退之后。故有得之而持去者。贱生久留辽左。东还我京最后于他人。以此书籍绝无得者。顷虽从人求索。已后时难得。岂敢秘而不呈。实无所得而然也。如费价可买。则岂敢吝惜。以负尊指。金刚山图。曾与汉阴李相商量。须得画史妙手一人。委往精摹。得画其面目。而亦未易就。未能速副尊索。愧惧兼至。活参。小邦不知移种之法。采来数日。便即枯萎。宁保其根荄无恙转达数千里之理乎。以此未得依命。蒙索各样。俱未承教。有如托故者然。死罪死罪。而情则不然。高明可恕察也。
答冯沧洲书
东土不禄。先王奄弃一国。缟素通丧。方切摧痛。记鄙生自金台而还也。乃追饯于三忠之祠。特垂厚意。迨辱临敝邦。又得屡承眄睐。辄以粗解之举语。不假译传。得披心曲。谈笑无阻。遂成莫逆。追惟此会。实是天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60H 页
幸。行旌西还。渺然各天。解手相思。怅然疚怀。继而一家不幸。家兄议政。一疾奄逝。荆花遽瘁。残生仅存。满目悲凉。虽生犹死。安得为起居平善乎。酒翁金议政亦又下世。浮生可嗟。今古所云。良可嘅也。昔日追游。尚复系念。远寄惠音。副以香坠香袋金扇。而息香则多至二百。盛贶种种。实深感佩。中朝近代大家沧溟,弇州之文。幸得寓目而颇多难晓处。今闻有评解弇州文抄云。且曩得褚遂良所书汉书公孙弘赞。爱玩不置而忽复见失。此两件册每欲得见而其路无由。适家侄判书尹昉。以谢恩副使。今月初登程如京。幸于其还。图得两件册。附于家侄以送如何。家侄即议政兄之主器也。沧溟文其无注解可得见者耶。薄仪另具别幅。别思蓄缩千绪。临书惘然。惟祝珍卫倍万。以副海外慕用之怀。不一。
寄金相公书
别来凡几岁矣。昔日相聚。实天借其便。此生难又。弦矢既分。茫未知起居何状。其势然矣。赴京人还。有传左右以操鍊事来在永平城中。未知兵备请来而鍊兵耶。声闻比前既迩而无由奋飞。置身于滦河之上。以承绪言。如畴曩之为者。浩叹奈何。别纸所禀。幸并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60L 页
鉴察。辱赐垂答如何。衰病侵凌。伏枕作此。不尽所怀。
寄中原人书
山海一拜。忽已四年。未闻台候动静。每切瞻系。今始审提兵过江。遥指南岭。如平壤先登之功。指日再见。而釜山之倭真若釜中之鱼。为不足平矣。东人何幸。乃见石将之再临耶。俟旌节抵京。便当趋谒。以伸下情。今值郑通官之进。敢达区区之诚。伏希台谅。
答海嵩尉书
日昨伏蒙今惠。送法酝一壶。出自内赐。受以还。感悲交并。数日靡定。辞离之后。衰朽馀生。未遂填沟壑。得荷宠光。锡之扶衰却老之方。异恩江濊。出于梦寐之外。非微臣糜粉。所可报答其万一也。未死之前。亦不敢自同于凡草木。惟有晨夕虔诚。愿圣学之日跻于高明也。缘令差祭诣陵所。今始仰答而犹复略叙。衔恩悚惕之意。亦不敢他及也。伏惟令亮。
答海嵩尉书
近者连奉令书。笔翰殊可玩。长进若此。令人极爱敬。即晋时王大令。我朝宋砺城其人也。但未闻两豪旁通画法。如令公也。不亦比前人兼美具全乎。今送世说新语极可观。魏晋风流清谈。尽在于此。又续以唐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61H 页
时绮丽语。展卷寓目。便可忘倦。异日当面患。惟是令炤。谨此复。
答海嵩尉书
今观令所撰仁嫔墓志。简重典雅。甚得金石文体。无以加矣。第末端掩诸幽云者。似当用于敌以下。韩于孟作此语。盖得体。不害其词之倨也。此则似当尊其语。鄙意欲作不敢辞幽堂之志云则如何。韩文刘统军碑。有幽堂之铭之语。幽堂云则其语尊恐妥也。如何。惟在令更加消详。只此复。
答海嵩尉书
即今令起处何如。令曾谓我宜颜令别室。余以恩供复之。每欲作记。苦缘无暇日未果。从当结撰。令曾求二王帖。今适得之。辄敢呈上。馀俟奉一。谨白。
与柳西坰书
此帖乃韩判决尊文脩之所玩。判决居平。笃喜自庵书。此外常所临模。又有数三帖。此则其启手时。手自封题永诀之语。以寄余者也。乱离幸不见失。每一展玩。追思韩文。对卷悽然。抑自庵之笔。即诗史所谓尚骨立者也。少时与自庵亲弟金生绪比县作宰。金时令永平。出示所藏自庵帖。特雄伟。帖首将王兰亭展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61L 页
而大之。众体皆备。尤可宝玩。永平语余曰。家兄未尝用笔工所束猩猩笔。只将羔毛作片。夹于册子中。意到当写则自束羔笔而写之云。而笔势森严如此。可敬也。爱惜多年。未尝轻以示人。适不敢秘于西坰。今有宾厅之命。敢即呈上。须勿污涴勿淹滞。令贱生终负韩丈之托也。向见韩生濩轻此帖。金公玄成又未满韩笔。抑一世绝技。不容独擅而随疵颣于具眼者耶。金公想同参于启辞。幸更證正之。老病不得参于齐辞之启。敢有此琐言。俟罪俟罪。
答张翰林维书
即今侍候奚若。前日持去史纂悬吐册。幸还瓻如何。左右于阳明。独喜其说之超诣。谓其真足以高出于诸儒之见而多所自得。既求见全集而服膺不暇。夫象山讥斥晦庵而并从孔庙两庑之祀。议者犹痛水陆之并列。至于阳明则 过象山不啻倍蓰。其答徐司成书。至以朱子比之杨墨。其他论议显斥朱子。其曰是以君子之心常存敬畏。虽不见闻。亦不敢忽。是其为言。虽不尽莹云云。令后学痛心疾首而伤其讥斥。皇明文人于宋儒。例加诋斥。而弇州犹曰阳明不及讲学一事。则其他勋业足为一代伟人。惜其因学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62H 页
问而妄加讥诋朱子云。后有徐即登提学福建。于每邑孔庙。大书阳明之罪曰。以学术误天下后世云云。大概其意如此。未能记其全文。其议从杞也。南人皆右阳明。北人皆斥阳明。而南论特盛。强以阳明从杞。而非一世公论也。至今士论痛恨者多。总之阳明既立异于朱子。则后学当法伊川所谓佛氏之言当如淫声美色以远之之云。而不可以喜其新异之说而陷溺其中也。若曰。其文章可观。则古今文章凌驾阳明者不少矣。奚独取于阳明之文乎。当左右无卯酉之任。笃志学问之曰。乃枉费功夫。潜心于可绝之书。甚为无益而有害。故敢遂言之。如未相契。幸一言示之。
答中原人书
西郊之别。忽已几岁。一念依依。常系节下。玆蒙台翰远问。副以种种珍贶。圣教序越扇息香池茶俱已拜嘉。感悚交切。昔年微闻林郎中传说之言。辄以贵胤无恙。凭报于吴相公之行。今者林郎中在乡家。具申礼曹之辞。乃谓其胤不幸夭折。人有恒言。仁者有后。天于吴氏之绪。独奈何曾不少延其似续之人之命耶。嗟呼惜也。承审移镇镇江。此与敝邦。地方只隔一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62L 页
水。而无缘一造营门。以望旌麾之色。引领西望。魂爽飞去。今因相公之还。敢问近日起居。不腆以伸微忱。若许下史收纳则万幸也。物候向暑。惟祝若时珍爱。以副区区之望。不宣。
邢军门前揭帖
近日不审辕门动止何似。小邦横被构捏。不能自明。其于为人辨诬。固知不暇。而至如事由敝邦。絓于舟籍。则不可不痛陈其冤。窃闻原任参谋黄应阳自上年八月。囚系辽阳。迄未见释。盖以宣力小邦。仍招怨诟。未免抵讳。将陷大罪。迫可闷也。不谷于壬辰之岁。猝被倭祸。敝邦兵力极弱。无以扺敌凶贼。惟有出奔西路。以迩父母之邦。请出师拯救而已。贼锋将迫汉江。不谷避到平壤。其渡临津也。不谷又至义州。无非为此计者。其情诚可悲矣。其间乃有流言沸腾。或谓不谷引倭。要犯上国之计。或谓在义州者乃假称。而非真国王。传讹眩听。靡有纪极。而不谷自信累世事上之忠。全不知人言若此。乃于其时。应阳同夏游系。以兵部差官出到义州。非特探知贼势。又察小邦之情。不谷备陈当初因秀吉所送之使。以大义责其欲犯上国。拒绝其借兵假道。遂深触其怒。以速凶锋之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63H 页
状。应阳闻此。声泪俱下曰忠而被疑一至此乎。回到兵部。力陈我国实情。至写不谷之真。以證其非假。且上书请速驰援。石尚书始审其然。题请发兵。前后天兵之来救小邦者。实权舆与于此。则不谷之感戢于应阳而欲为道地者。宁有纪乎。此外又有再次南下。冒矢石劘战垒。暴露异域。终始劳瘁之功者乎。未预叙功之本。孰寝谤书之箧。贝锦无停。骇机倏加者。特以陪随杨抚台之故耳。历岁圜墙。含冤莫白。恐遂不免为塞外缧绁之鬼。言之良可于邑。应阳于不谷。非亲非旧。情势邈不相干。而乃不惮绝险千里。以救小邦为心者。盖激于义理而然也。夫人立心如此。斯已奇矣。未劝为善而终及于祸。此固仁人之所宜动心者。夫以台尊之明而少赐加察。则应阳之有罪无罪。不待辞之毕而决矣。诚愿亟与昭雪。特解冤枉。毋使有功无过之人。饮恨于泉壤。则不但应阳之幸。不谷之幸。而其为后来义士之劝者。殆无穷矣。情悃所发。敢冒台严。一味悚息。伏幸台亮。不宣。
陈提督前贺帖
耸听捷音。曷胜欣抃。盖节下平倭之威名。昭在浙广。天下之人既闻而知之矣。敝邦之被倭祸累岁而靡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63L 页
定。日望节下之来。庶几籍节下之兵威。得以剿减此寇而奠安邦域也。乃蒙圣天子简命。节下奉明旨领精锐。远临敝邦。固已惊破贼胆而壮我声势矣及。其舟师截海。果收全胜。海徼廓清。役不再举。殆天意哀怜敝邦之祖先而不弃其孤。使不谷荷节下之拯济。而得以再造于今日也。沥肠隳肝。岂足为谢。最节下之捷而有四美焉。圣天子矜闷小邦之酷罹亮锋。命将来援。前后发累十万兵。千里转饷。不惜费累百万金。阅几年岁。尚未捣其濒海之窟穴。行师制胜。久未有以当上心者。节下以横海之师。摧破贼锋。荡扫凶丑。奏捷阙下。公卿奉觞称贺。当作如何媮快也。是节下以一战而宽圣上东顾之忧。何其忠也。即有倭患以来。小邦之人视之若魑魅罔两。不敢少婴其锋。虽间有杀获。未能大挫其势。常视天兵以为进退。及节下蹙贼于倭桥也。极其兵势。血战连日。贼之死伤如积。节下之言我誓不与此贼俱生。小邦将官始知力战死绥之为荣。是节下以一战而倡下国敢战之气。何其勇也。岛夷猖獗。敦肆吞噬。属国仅存。援兵东下。尚未有以折其势而夺之气。独节下奋然为灭此朝食之计。躬督下濑之师。激励诸将。扼之露梁。贾勇先
月汀先生集卷之五 第 264H 页
登。碎其累百之艘。俘斩无算。送死游魂。歼灭殆尽。此役之后。丑贼詟伏天威。必将相戒。不敢再犯矣。是节下以一战而寝凶贼蛇豕之计。何其壮也。小邦弱不敌强。丧师蹙国。庙社灰烬。宫府丘墟。甚至拔掘先墓。有不忍言之痛。古人之言曰。万世不可忘此贼者。非谓是耶。藩京诸道。尽陷贼手。死亡暴骸者。相望于境。系缧为虏者。相及于路。鬼神孤伤。无所血食。今其上下之苟活者。皆与贼不共一天者也。乃假手于节下。得以剪戮而雪其愤。是节下以一战而报一国之深雠。何其义也。在汉马伏波交趾之捷。特其戡定窃发之小寇。而尚且揄杨盛烈。标以铜柱。千载而还。以为美谈。况此贼枭獍稔恶。敢怀射天之计。其意不止于荐食小邦而已也。节下乃摧败之洋中。建此不世之绩。兵兴七载。始有今日之捷。属国既保而皇威益畅。方之伏波。功德百之。东征首功。赫人耳目。勒金石之勋而绾彻侯之印者。非节下而谁哉。上之衔圣上之恩。次之感节下之赐者。岂容以言语尽也。玆驼贱价。庸伸下情。仍问起居。喜溢于中。辞无伦次。惟左古之少垂鉴察则区区之幸也。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