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拙翁集卷之十
拙翁集卷之十 第 x 页
拙翁集卷之十
 慕远录
  
拙翁集卷之十 第 565H 页
六代祖典法佐郎赐绯鱼袋洪公
公讳尚溥。姓洪。南阳人。曾祖高丽重大匡。判三司事。南阳府院君庄简公戎。祖重大匡。佥议商议。三司左使,南阳君澍。寔生皇考。曰纯诚翼戴功臣。判密直司事徵。娶忠诚守义同德论道辅理功臣。壁上三重大匡曲城府院君之女。生公。至洪武十六年癸亥。登文科同进士第二十三。高丽之制。丁科以下。视年高下。次第之。公之词赋。清新可爱。而年少。置之尾。擢入艺文馆为检阅。乙丑十二月。迁长兴库使。卒官承奉郎典法佐郎。赐绯鱼袋。男司宰监直长智。司宪府持平龄。承政院都承旨陟。女适郡守李守纲。
六代祖典法佐郎事迹叙
吾家有旧来试卷一幅。乃六代祖典法佐郎公手泽也。糊封内书曰述业文献公徒成均进士洪尚溥。卷巾书曰国试诗为政要公平。五言律六韵赋。圣王用贤纳谏。天下归心。八角体。纸头付黄绡签。书以同进士第二十三人。文藻清丽。笔画峭劲。金锵玉辉。披来可珍。考历代榜目。公居丁科末。乃洪
拙翁集卷之十 第 565L 页
武癸亥高丽祦朝九年也。公之母夫人廉氏墓表。有曰卒于洪武丙子。在世五十。以丙子推其生。则至正丁亥其年也。丁亥而至癸亥。则年三十七。而公乃夫人第二子也。三十七岁之母。而有此第二子。则其年必不过二十。世称丽朝旧例。丁科以下。年齿而等第之。公之名。尾于丁科。则其妙龄登第。可想矣。后六年戊辰。公之外舅名兴邦者。盛满生祸。延及族属甚惨。未知我祖得免否。其身若存。官爵必不保。典法佐郎而止。抑无乃以此故欤。家有声而才亦高早。登第入艺文。高步青云之上。一转头。事大谬。值亡国之会。不克有施以没。甚可惜也。而国亡身安。用独享为。此不足惜。然亦天也。噫。
七代祖唐城君事迹叙
按东国史。高丽祦朝洪武戊辰正月。诛廉兴邦。以贪纵也。我祖讳徵。配兴邦妹。目以族党而坐之。圣民每为我祖伤。岁丁亥冬。与善谷李雍语及之。雍愀然变色曰。嘻。吾祖先亦玆祸之尝矣。雍之六代祖曰悚。官左尹。以兴邦妹配之。及其败也。坐焉。当时稍涉兴邦族。不问老弱尽歼之。悚之子年幼。将被捕。有一山僧哀之。穴于岩而仅得免云。世远年邈。
拙翁集卷之十 第 566H 页
事未可详。以今考之。兴邦之祸。盛满所媒。而其祸之酷。自婚媾始。兴邦之女适林㮹。即坚味子也。廉林相倚。势倾一世。崔莹导祦除之。竟歼其属。其祸惨矣。兴邦则乌得无罪。而族属奚罪焉。兴邦之父曰悌臣。曲城府院君忠敬公也。旽僧颤国。举朝波奔。而忠敬独不屈。韩山李穑铭其迹曰。生民是育。社稷是屏。众病以痊。群醉以醒。李穑名儒。必不阿。以是。知曲城乃丽朝贤相。然则公之赘于曲城。未为不得其所。而惜乎兴邦之祸于家也。曲城殁七年。其家族。设以兴邦为贪纵。延及戚属。天下宁有是耶。廉家被歼之岁。废祦立昌。昌又继废。则当时之势。果何如耶。公以名家世臣。官贵秩尊。时值岛夷继入西北两隅。再与我 国祖。俱作元帅。则既为人望属。男尚实,尚溥。少年登第。门户又盛。而丽运烬残。 圣祖龙兴当此时据此势。虽或自守。宁免祸败。呜呼。太师公翊丽祖开景运。至匡定公讨贼反正。再造丽室。盟在丹书。有如皦日。而终始五百。奕世衣冠。成败于国。当与之同。统三功业。亦将沈没。私门一败。顾何足惜。物盛而衰。在理亦常。所恨时不幸耳。圣民往年按节畿甸。因旧老。闻积城
拙翁集卷之十 第 566L 页
西界沙兀地有廉氏坟。即披草莱而拜之。残碣一片。竖之断麓间。书曰唐城君洪徵妻曲城廉氏之墓。卒于洪武丙子。在世五十云。以死之年。推生之年。则乃丽朝至正丁亥也。夫妇之齿。大抵相敌。夫人生于丁亥。则公之生似不相远。而但公之考左司公卒于至正壬午。则必在是年之前矣。有一荒坟。在于夫人茔域之北一里许。世传唐城君之墓。而无表。未可信。噫。公之祸败极矣。而二百年来。苗裔内外。无虑数千人。名公卿前后相蹑。今在朝亦多。绵绵延延。将未可艾。则知我祖积德于当日。而天之所以悯横逆。而偿其馀施于冥冥者。果为不诬。是固枉一时。而伸万世矣。圣民敢为之说。少慰我祖之幽枉于重泉之下。而为后裔者且有所定于百年之后。亦可以盛衰。为所警省地者云。
 按东国史。丁巳八月。倭寇西海道,信州,文化,安岳,凤州。梁师益败绩。以 国祖及门下评理林坚味,边安烈。密直副使柳蔓殊,洪徵。为助战元帅
 乙丑四月。以赞成事沈德符东北面上元帅。知密直洪徵副之。九月。倭贼百五十艘。寇咸州,洪
拙翁集卷之十 第 567H 页
原。北青。哈兰等处。元帅沈德符,洪徵,安权,黄希硕等战于洪原大门之北。皆败 国祖击破之。
七代祖唐城君事迹跋
丽运不竞。朝臣相倾。及其势分形散。雌雄乃决。以李仁任,林坚味,廉兴邦为罪魁。以今考之。三人贪纵之罪。固也。但当时之罪仁任也。以立祦。罪林,廉也。以党李。三人才除。祦亦随之。当时士大夫有与时议背者。则必以此三人。为藉而陷之。如李樯,种善,种学,禹玄宝。洪寿,洪命两家父子。乃心乎王氏而不贰者。至以援祦,昌。党林,廉罪之。如此者。厥类甚多。然则以廉家姻属而坐之者。未足伤我祖行也。史氏之说。固不可尽信。而据其书探其迹。揆之以当时形势。则革命之时。或向或背。其迹自有所难逃者。噫。
八世祖丽朝重大匡三司左使南阳君洪公
公讳澍。重大匡。三司使庄简公戎之子。安社功臣。壁上三韩三重大匡。都佥议中赞南阳府院君匡定公奎之孙。怀远大将军。上万户罗裕之表孙。公实名家巨人。重大匡。三司左使南阳君。其职也。当丽运欲末。政昏时扰。放身于酒。醉以自娱。不以富
拙翁集卷之十 第 567L 页
贵利达。累其心。时人伟之。至忠惠王朝至正壬午卒。子兴。代言恩三司左尹。徵。判密直司事唐城君斌判事。女婿。提学成大庸,三司右使金元命,郡事奇元义,贰相柳蔓殊。
九代祖重大匡。判三司事。南阳君庄简公。
高丽都佥议中赞益城府院君匡定公讳奎。有子曰戎。忠肃王朝丙辰四月。拜重大匡三司左使。是年六月。匡定公卒。有人挽之以诗曰。一子飞入黄扉阁。即指公也。君以南阳府院。公以庄简。公之妹曰明德王后。忠肃王之妃。恭悯王之母也。后当恭悯政乱。惟礼法是持。王之无道。固非感化所能。而自守以正。其于抑旽僧可见。丽朝贤后妃。必以明德称。此虽匡定公教导之功。而抑庄简公以同气为大臣。有所助于其间者欤。子曰澍。三司左使。南阳君。曰彦博。侍中。曰彦猷。监察大夫。曰彦修。知议政府事。南阳君不以名利累其心。侍中身居相职。守正俟死。俱在史氏记。实自公训敕始。
十代祖丽朝奋策扶危安社功臣。壁上三韩三重大匡。都佥议中赞,上护军判典理司事。益城府院君匡定公洪公。
拙翁集卷之十 第 568H 页
公姓洪。讳奎。初名文系。南阳人。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缙之子。枢密院事,兵部尚书斯胤之孙。当高丽元宗十一年庚午(宋理宗咸淳六年)五月癸丑。公诛逆贼林惟茂于市。惟茂。贼臣衍之子。而踵其恶者也。先是。衍会宰枢宣言曰。我为王室。除权臣。王乃与金镜等谋杀我。不可坐受戮。我欲行大事。如何。宰枢相顾视。无一人吐一辞者。衍既知国人不已抗。擐甲胃。率三别抄。会百僚。执将军金镜等六人而杀之。缚枢密使张李烈等。流于海岛。旋奉王母弟安庆公琩。擅王之。仍陈贺。时王在辰岩宫。逼出之。王冒雨步。仅得迁于别宫。先是。世子朝蒙古。七月。回至婆娑府闻变。还入告谕。数月。蒙古遣李鹗。来谕前王僚属军民等。使复王之。十二月。王复位。明年(即庚午)二月。王朝京师。衍忧懑疽背死。惟茂童稚。继执国命。每事。必问诸妻父李应烈与枢副宋君斐等决之。公即惟茂姊夫。时为御史中丞。暨直门下宋松礼。面虽从而心常愤。惟茂将拒命。中外汹汹。王闷甚。乘夜遣李汾成密谕公曰。卿累叶衣冠之后。当揆义度势。以扶社稷。无忝乃祖父。公再拜讫。语汾成曰。惟命是承。明日待我府门外。即谋之松
拙翁集卷之十 第 568L 页
礼。意果合。松礼二子琰玢。俱长卫士。公及松礼父子。集三别抄。谕以大义。将执惟茂。惟茂门拥兵以待。三别抄坏其家东门。突入而乱射之。众乃溃。擒惟茂及姊夫将军崔宗绍等斩之。执应烈君斐及族父宋邦乂李成老,外弟李黄绶等流之。贼既除。人心稍定。公及松礼赴行在。群臣笺贺之。时王自蒙古还。百官军民道迎之。入松京。妃嫔亦自江都至。王室再造。庙貌如昨。八月。公与宋松礼。随世子谌。如蒙古以还。辛未二月。乞辞右副承宣。以同僚阿意苟容。羞与之伍也。壬申十月。拜枢密院副使。退休多年。起为文昌判事。弥月又辞。盖公恬淡寡欲。倜傥不羁。时人伟之。忠烈王辛巳十二月。教曰。昔贼臣林惟茂拥兵江都以拒命。赞成事宋松礼前枢密院副使洪文系等。奋义扫荡。功在社稷。其并议赏典。于是。褒其忠而籍其勋。以奋义扶危安社功臣录之。赐丹券。锡田民。又命有司。以其形图之壁。仍有诏。用示带砺之意。戊子十一月。流公海岛。时王及公主。选良家美女。献之帝。公之女在选中。公主疑公厌避。囚之。仍酷刑。籍其家。又囚其女。宰相诣殿门请曰。文系有大功。以细故置重典。不
拙翁集卷之十 第 569H 页
可。中赞致仕金方庆亦扶病请。不许。后数日。洪子藩力请。命还家产。后蒙古阿古大来。以公之女与之。以愤未释也。己丑三月。召还。庚寅。以公女妃于世子。乙未九月。为佥议中赞。致仕。丁酉十月。迁三司使。守司徒。领景灵宫事。忠宣王四年壬子三月。拜佥议政丞。知益州府事。癸丑八月。册封公女为德妃。忠肃王三年丙辰六月。以南阳府院君商议佥议都监事。卒谥匡定。公之卒也。有人挽之曰。五女三为亲宰配。一朝两作大王妃。一男飞入黄扉阁。八十还乡未为悲。入我 朝。高其忠义。采入三纲行实书。仍诗之曰。奸党歼除半死流。只缘忠荩聘良筹。群僚庭贺欢声沸。功业如斯尽寡俦。公之殁。在忠肃王朝丙辰。而挽者以八十还乡词之。则其生似在高宗丙申丁酉年间。子戎为重大匡判三司事南阳府院君。女一配忠烈王。一配忠肃王。馀适佥议赞成事郑谐,征东都镇抚事元忠。澍与彦博乃其孙。而俱为一时名公卿。则吾祖聘忠荩歼逆贼。勒鸿功。树大名。固丽朝社稷臣一人。而天之报施。亦非啬也。旁搜旧史。且拾传闻。粗叙梗概。以示来许。
 
拙翁集卷之十 第 569L 页
(以丽史观之似是公乃惟茂姊夫。而考之家乘。则公夫人。参知政事判三司事金鍊之女。公与林略不相干。)
 封功臣诏曰。大元皇帝福荫里。特进上柱国开仪府同三司。征东行中书省左丞相。驸马高丽国王。谕功臣匡靖大夫。都佥议侍郎,赞成事上将军。典理致仕洪奎。自汉唐以来。至于本朝。臣下有殊勋伟烈。则图形壁上。以示殊赏。此有国家之通制。所以旌善劝后也。然历代古今。臣庶之功。或以边境上对敌决胜。朝廷间制变之功耳。越己巳。朕在东宫。以天下大同。入觐天下庭。贼臣林衍。初称卫社擅。杀所托权臣仁俊支属。仍楺兵柄。动摇王室。流毒生灵。旋被阴诛。幸而自亡。顽息惟茂。袭权搆乱。恣专威福。及庚午五月。朕自天朝奉前。 仍与官军渡鸭绿。先下诏旨。敕百官出迎旧都。惟茂无出迎之意。结党养士。饬严兵威。布令中外。欲固金汤之计。规拒王师。三韩之民。皆若鼎鱼。卿职在上将军御史中丞。确奋忠义。不顾死生。议及上将军宋松礼金之氐。指挥扫除惟茂之党。易若剪草。即令百执。出排旧都。趋谒行宫。然后乘舆。稳入松京。宗庙宫
拙翁集卷之十 第 570H 页
室。官司闾巷。(疑有缺字)络绎出来。官军布野。拱手而观之。宗社永宁。涂炭小苏。万世带砺之功也。其年八月。卿随驾上朝。帝赏之以锦袍九领,鞍马一事。而中使传示。此乃赏功臣之法也。且授本国一品之职。先朝擢卿于喉舌之任。称疾固辞。明年。又置帷幄之任。而又辞。卿志尚廉退。屏居庄野。清净自娱。二十馀年。朕惟怀旧绩。曾命有司。图形壁上。赐以丹券。仍给田民。然功大赏微。常有慊然之意。前年。卿起为文昌判事。弥月乃辞。仍请退老。不能夺志。以判典理。姑许悬车。又避禄位。请以安乡。且事贵适志。敢不允焉。诠闻上国赏赉功臣之制。容有犯禁者。不加于法。虽至九犯。终不之罪。以至十犯。不得已而论之。至于后世子孙亦如之。今犹循上国之制。确行而不变。卿虽有大犯。誓终赦宥。使后世子孙。永受其赐。当予莅政之时。无复敢疑。至于后嗣王。宜遹遵予意。坚行此制。都俞相庆。永保邦耳。故玆诏示。想宜知悉。
书匡定公事迹后
丽运欲末。贼臣颤国。废立人君。奕棋其手。王氏宗
拙翁集卷之十 第 570L 页
社。不绝如带。非忠勇绝特。无以把一发而引千钧。元宗寄生之君。顾瞻朝列。万目睢盱。迫于颠危。属公扶持。以无忝祖父勉之。此吾祖先世著忠赤之一證也。公能发愤死生。以之披贼党执逆魁。声其恶而肉之。迎旧主于外。稳入松都。复得以南面之。获延丽绪于将绝。旋坤转乾之功。已成于一唾掌之顷。能事已了。鄙同列而不直视。累拜清职。动辞之。即闲于郊者馀十年。当是时。逆贼虽除。而时危势涣。百事瓦裂。一介有臣。义烈俱炳。去就之间。轻重社稷。而戡难一岁。听其引去。功成一纪。始议褒录。录功未几。谴谪横加。此不过主昏时扰。刑赏无章。而又必有谗人之舌。交乱其间者也。不然。公之志。虽在廉退。岂可以宗社安危所系之身。甘自逸于宽闲寂寞之地哉。丽脉之不振。而终至土崩。宜矣。呜呼。吾祖心事。磊磊落落。可白日争光。虽在他人。犹可想其面而钦其迹。况苗裔于公者乎。以公而观我。我是孙也。以我观公。公是祖也。我喘息呼吸。皆自祖先来。则匡定之于我。世之相去者十。而有不朽者。有不眛者。庶可以遹追之功。勖我一生地。而凡我来许。可不世守而自持。使人称之曰。丽
拙翁集卷之十 第 571H 页
朝忠臣匡定之后乎。勉乎哉勉乎哉。不尔。忝我祖。
十五代祖丽朝司空尚书。赠推诚报国功臣,开仪府同三司,守太尉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忠平公洪灌传。 此即高丽史节义传。
灌字无党。唐城郡人。登第。历御史中丞,文德,宝文二学士。睿宗尝览编年通载。命灌撰进三韩事迹以进。又与李轨,许之奇,朴升中,金富修,尹谐等。论辨阴阳书。仁宗朝。拜司空,尚书,左仆射。李资谦之乱。灌直宿都省。闻变叹曰。主辱臣死。吾可自安。诣西华门。叩扉请入。自内缒上之。遂入侍王侧。及宫阙连烧。资谦逼王。出御延德宫。灌老病不能步。在后。至西华门外。为拓俊京所害。乱定。赐子婿爵一级。灌力学善书。效新罗金生笔法。后以死节。赠推诚报国功臣,三重大匡开仪府同三司,守太尉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礼部事,上柱国,谥忠平。
书忠平公传后
圣民少时。始读古人书。有曰慷慨杀身易。从容就死难。果知杀身为可贵。而至于所以难所以易。则犹未能岐而轻重之。及读孟氏书。有曰。生亦我所
拙翁集卷之十 第 571L 页
欲。义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方有得于心。而忽若有悟曰。所欲甚于生。人所固有之良心。不为苟得。只是成就一个仁。而此即从容就死底意思。有非一时慷慨者就白刃赴烈焰之比矣。我先祖忠平公。当高丽仁宗朝。直宿都省。闻李资谦将犯阙。以为主辱臣死。扣西华门请入。自肉于凶贼之口。此实生不苟得。就死从容而能成其仁者。其贤于古之所谓忠臣义士巡远,杲卿等千百矣。何则。巡,远杲卿。提一方之兵。与贼锋锋之。势危事急。不降则死。不死则降。自处其身。惟在死与降之地。少有忠亮之节者。乌得惜一死而下此膝于贼丑乎。我祖则不然。非主兵之任。而又不与贼锋交。虽不得入于围城之内。而犹可以免偷生之罪。无降敌之辱。乃敢辱主之辱。必欲之死乃已。曳老病如缕之命。缒危堞而攀上。形残影冷。势剧苍黄。身乎刃而不之惜。夫欲生。固人之情。而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苟非死国一念。已丹于方寸中而确守之。安能之死若是其从容。而视之如归乎。史氏称力学。此其力学之验欤。呜呼。世之人知死节者古有巡,远辈。而不知吾东有忠平之迈
拙翁集卷之十 第 572H 页
巡远者。非直世之人为然。裔乎南阳者。目古史。点古人。至于死节之巡,远也杲卿也。未尝不击节而叹慕之。不识迈巡,远杲卿者在吾祖先。眛眛然懵懵然曰。何中国忠烈人之多。而我邦则寥寥乎不多闻也。此非惑之甚者欤。噫。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自天而言。则我亦物也。自物而言。则我即人也。夫先我而人者。父也。先父而人者。祖也。盖承其先而后之者。本乎气也。等而上之。则我之与忠平。世虽十五。而既本乎气。而人之我之气。即忠平之气也。与其求他人之忠节于残编断简之中。曷若追我先而反之气乎。不慕之我。而慕之他。吁亦不知其本矣。论其世而思其人。则虽地之相去千有馀里。尚或相感。矧本于我者乎。敢因史氏传而为之说。庶可为不远之则。以勉同我唐城者。而用示万万来许云。
拙翁集卷之十
 录后叙
  
录后叙
圣民生斯世。岁五。慈母见背。王母怜抚之。鞠之俾不死。七年而又失之。明年又失严父。王父之逝。则前我未生之二十三年矣。年才十三。而生我者鞠我者生生我者。已非此世人。及其日积岁多。吾年
拙翁集卷之十 第 572L 页
亦长。则迹愈陈而事愈久矣。所依。唯季父与伯仲兄。而季父曾早岁而孤。吾兄亦事亲不长。说及先世事。相顾而悲曰。不幸吾未悉。圣民在年少。犹未知此事为甚悲。乙亥。伯兄逝。庚辰。季父逝。丙戌。仲兄又逝。则吾家之长老已尽。不于此时乘其未甚忘。搜拾旧闻而记之。则吾祖先之事迹已矣。可痛也已。伯氏生时。状先人行未竟。圣民祖其意。且记季父所说道。其馀曲折。又籍之伯姊。为先考妣祖考妣各文之。仍及于曾祖考。以备后采。至丁亥。官散务闲。乃敢专意旁考家谱。兼阅国史。由高祖至十代祖。别抽十五代祖。叙而著之。类成一编。用作家乘。凡记事。自源而流。例也。此编则父而祖。祖而曾祖。推次上之。非故欲隆杀之也。此自近及远。反本穷源之意。观者其毋以先后之错病之。
拙翁集卷之十
 南阳乡贯志
  
南阳乡贯志
 韩山李牧隐南阳望海楼记曰。南阳府。在三国时。号唐城。入本国。中世以来。为益州。州之洪氏。自国祖兴时有翼戴功。讳殷悦者是已。世为大族。至江都末。南阳君诛权臣。反政王室。生文睿府主。为两朝大母。升之为府。盖山川灵异之气。
拙翁集卷之十 第 573H 页
钟而休祥。以基夫万亿无彊之业。固不可以他郡县。等夷之也。
 南阳府。稽古要览曰。府古号唐恩郡。又称唐州。乡谚以为在昔中朝。洪氏乘舟浮海而来。届于银树浦居之。时人名其地曰唐串。号其城曰唐城。疑此李唐之世。我东三国之时也。天福丙申。已称唐城郡。则唐城为邑。其来已久矣。银树浦。今之釜浦。其浦外侠内阔。水入浦口唯一港。而其内之枝港甚众。潮水半涨之时。登高以望。则港内水涨之形。如树之一本万条。而其色如沃镴。故名之。此登眺之胜景也。其西岸。有左道屯军营。东岸栗岛之东。即唐串之地也。
 又曰。大德九年乙巳。改号江宁府。此高丽忠烈王时也。元丞相阿古大夫邑姓氏之女。丞相以其妻乡。改加二号。
 皇庆元年壬子。改号南阳府。高丽太尉王时也。南阳君洪奎本乡。改是号。
韩山牧隐。乃东国名人。丽朝烈士。其言最可信。至于稽古要览。乃户长宋后所蒐辑。生员赵仲旻所校编。此皆一乡旧老。而著书在于景泰乙亥。则去
拙翁集卷之十 第 573L 页
古稍近。其所以采府籍而拾乡谚者。实有可据。故玆敢录之。以备后览。
 舆地胜览记南阳府。有曰。古唐城。在府西二十里。有古城。周二千四百十五尺。高十尺。世传唐遣才士八人。往教高丽。洪其一也。子孙世贵。名所居曰唐城。今为果园。属掌苑署。
曾读牧隐所著记。始知南阳为府大而地望重。然其重且大。实自吾祖先始。太师公翼戴丽兴初。南阳君反正江都末。夫钜人杰士之作。固川岳气所钟。而地亦因人物而显。人杰地灵。不其然乎。吾乡滨大海而控王畿。邦国攸根。祖先所宅。而头没洛下。鬓毛将班。尚未足乎其地。岁在丙戌冬。按节畿甸。巡到南阳。海带山襟。地势宽徫。牧隐所谓灵异之气。或于是钟。而祖先芋宁往迹如扫。问诸长老。皆曰不知。官有先生案。披而阅之。姓洪讳奎。大德壬子。宰是邑。南阳君当是时。功勒钟鼎。贵极国舅。仍升是邑而府之。犹且知府事。则抑无乃即其乡而领之者欤。府舍之东。有楼名清暑。诗板挂楣间。书之曰乡人水原府使洪敬孙。即吾高祖也。时天顺丁丑。一百三十馀年于玆。杖屦远而手泽存。空
拙翁集卷之十 第 574H 页
庭古木冷影萧萧。吾乡旧物。只一板也。独立瞿瞿。悲泪自下。府吏以余为此乡人。持府司所藏小谱以进。名曰南阳稽古要览。载吾洪氏事稍悉。目才及之。心若戚戚然者。追惟鼻先去旧乡来新土。率浦水浒。爰得其所。碇之于何岸欤。宅之于何步欤。在世传。始泊于银树浦。亦未知银树之左欤。银树之右欤。地不可证。人不可问。而名串曰唐。名城曰唐。抑亦时人大其唐而名之地欤。在三韩聿来。历丽朝大显。三国王丽之绪。今已冷灰。而我家则入 国朝又显。七百年来。无世不官。非积德。不能当。其舟沧海。指东乡帆鲸波。只凭风力。信其所如。泊玆土而家之。启佑我后人者天也。噫。事固有数。天不容私。凡我唐城。各视祖先。其勉之。
拙翁集卷之十
 碑铭ㆍ碣铭
  
折冲将军。佥知中枢府事李公碑铭序。
圣民稚时游路侧。见吾邻有丈淡然其容者。乃静轩公。问诸老。此与世抹摋。纵诗酒自娱云。公之子廷显。今袖一状来曰。父早从赵静庵游。又为奸党忤。仍绝交游。惟李晦斋每屈于第。语移日。所言皆听儒者事。在家。与亲戚作谐笑。俸禄才入门。辄散之无留。不营于家。恐父迹泯。石之墓。敢请铭。圣民
拙翁集卷之十 第 574L 页
心伟之。闻子言果然。公姓李。讳巙。字士高。癸酉。中进士。己卯。捷文科。权知承文院副正字。拜承政院注书。时士林狱。公与柳仁淑。累叩閤曰。与彼同事。臣亦宜狱。 上曰退。仍病免。历检阅,待教,奉教于艺文。迁弘文正字。又病免。还奉教。升监察司宪。官书状如京。徙佐郎兵曹。都事忠清。正郎于兵。由宗亲府典签。掌令于宪府。由成均司艺。弼善,辅德于侍讲。改司谏院司谏。自庚寅一离清班。遂不显。仍践司成成均,佥正军器。牧于清海,广三州。正于宗簿,军资,礼宾。乙巳狱清流。公为问事郎。还家。咄咄至废食。是年冬。以都监仁庙葬。升折冲大护军。明年。拜佥知中枢朝京。嘉靖丁未八月牧杨州。未赴而卒。年五十五。夫人李氏有妇道。并公一月逝。年五十三。闰九月。同葬龙仁骊布里先茔侧。公延安之李。有讳石亨。录佐理功。爵府院君。君生成均司艺。 赠通政大夫,平海郡守浑。郡守生大护军寿长。娶安东权氏义禁经历宽之女。是为考妣。夫人全义之李。忠翊府都事震孝女。生男廷秀。郡守。廷华。忠义卫。廷显。郡守。女长适赵世球。次适县监尹自耘。廷秀男曰赟,实,贽,贤。赟县令也。女长适司果
拙翁集卷之十 第 575H 页
郑舜咨。次吴希文。次李彦佐。次参奉任免。廷华男曰宝,赓,资,贵。贵。生员也。女长适侍直元虎武。次监察俞大俶。次苏千善。廷显男曰宾,蕡,赆,藏。宾。生员也。女长适生员申纯一。次金梦兰。赵男曰璨。县监也。次瑀。次璜,瓘。俱中生员女长适李应立。次李运。尹男曰祥,祐。祥。官别坐。女长适平城守。次元填。次内禁卫李应时。昌厥后。益信公有德。铭曰。
由己者已。守之身。不己者彼。排以人。己不人求。物上乎常伸。乐其乐以终。号静也真。
通训大夫。行 宗庙署令任公神道碣铭并序。
公讳干。字士贞。工曹判书由谦之子。遂安郡守汉之孙。郡守之考孝敦。为县监。其先皆名人。丽季有曰瑨。官至圆融府左尹。即六代祖也。任姓自丰川出。妣李氏。 赠赞成慎之女。生公于丙辰闰三月。公少志学。长有进。公之兄三人。以文学显。而仲民权官参赞。最有名。公之所有。不多让于诸兄。独科第未耳。以门庇得官。为参奉者再。始补敬陵。丁内忧。服阕。改中部。历副奉事于缮工。副直长于尚瑞。直长于军资,司饔。升义盈主簿。出令甑山县。秩满。入为典牲主簿。岁馀。判官于司仆。俄令 宗庙。终
拙翁集卷之十 第 575L 页
于家。时丁未九月。年五十二。葬杨州天宝山。从先茔也。公资禀甚厚。表俨毅而内宽裕。事亲若兄。顺且恭。于朋友信。推之无不能。不以疾遽形言色。虽在燕居。罔敢惰。戒诸子曰。几读书。非贵科举。贵实行。苟无其行。才华不足观。小子勖哉。自甲申始仕。洗手奉职。尝曰。清白。乃吾家所传。当世守罔坠。不能忝父兄。斯夙夜恐尔。妻李氏。宗室义新君女。配公无违德。丧公极其哀。茕茕成疾。在床褥者二十年。终于癸酉正月。年七十六。祔葬于公。男长介臣。次礼臣。都总经历。又为天安郡守。次悌臣。医书习读。次泽臣。季翊臣。业士子学。女长适正郎姜士安。次适成子汉。季为长城县监沈訔妻。内外孙男女二十馀。郡守请曰。先人没久。有子不可使其迹沈没。愿公文之。应曰诺。吾生也后。虽未睹公面目。与吾先人相善。仍知公为有德者。铭曰。
有是父有是兄。戴厥美世知名。心转小躬益饬。德则隆报也啬。龄欠寿位非爵。子克孝墓焉石。图不朽文以刻。
宣教郎赵公墓碑铭
赵郡守应亨。同年友也。在舒川。遣子进士稶曰。吾
拙翁集卷之十 第 576H 页
父志未就。又迹泯。吾痛甚。得片石。非公孰铭。为圣民辞不得。叹曰。图寿父迹。是能子。公讳琼。字滢中。系自稷山。有讳光甫。为参判。参判生通政知郡事完瑾。知郡生司正巨初。是生县监允珍。即公考。妣骊兴闵氏护军悛之女。公年十。已志学。踵金老泉门。罔寒暑。在学徒年最少。而志尤笃。先生奇爱之。赵静庵见辄叹。长益好学。手不离四子书。所谈惟义。功利口不敢。年十五。捷汉城试。入讲席。知贡举目之曰佳士。己卯士林祸作。公年二十。愤道丧。不应举。归衿阳挥泪而耕钓之。哭父母。啜粥毁绝而苏。丧。毕因庐而室。屏迹端坐。戒子弟曰。一念勤忽。圣狂分。勖哉毋不敬。公生于弘治庚申正月七日。没于嘉靖己亥二月十七日。葬以是年九月。在衿川己省里亥坐巳向之丘。享年四十。曾授宣教郎。因父级也。公禀姓纯美。孝且友。家有法。人婚丧。曲助之。自知谨。远纷华而甘蔬餐。呜呼。以公之资之学。生不辰。德未著而早世。天之报善人。押何薄也。意者其有后乎。娶县监权弼女。生男女。男即舒川守。登甲子文科。女为参奉权烈妻。后娶 赠参判安承命女。生男女。男应吉。参奉。女嫁县令安应麟。应
拙翁集卷之十 第 576L 页
亨生男女各三。男稙,稶穑。女长适禹圣民。次适李滫。馀幼。应吉生男二女一。男秞,揫。烈,应麟。皆一男。三女。权男曰可行。中文科为佐郎。安男曰澄。馀皆幼。铭曰。
淑以夭终。道因时穷。奈何乎公。馀庆克绵。有芳获传。报之者天。
怀德县监金公墓碣铭
金生九鼎状厥大父行。来叩某曰。今将石于墓。敢请铭。盖致其父节度公之意也。某于节度公旧。欲辞而未。公讳师秀。字公彦。金氏籍安东。古也。有曰方庆。翊丽朝。为公上洛。入 国朝。益精以文学显。参判于吏曹。参判生进士浻。进士生 赠判事司导寺富宁。寔生皇考。曰龟年。 赠刑曹参议。妣李氏。 国姓。谊成君寀。其考也。公少志学。举不中。晚补礼宾别坐。迁直长宗簿。主簿缮工。由监察出监怀德。民歌其惠。即闲于全义乡之郊者馀十年。公奉先考。尝曰。吾不忍死吾亲。吾当生事之于庙。晨昏见而朔望享。出入而告面之。生在弘治庚戌。殁于癸丑三月。葬于全之鸭谷先茔侧。后 赠嘉善户曹参判。以子贵也。夫人赵氏。长端府使世祯
拙翁集卷之十 第 577H 页
女。端直且严。家有式。诚于祀。手纺绩不老倦。福可德对。子既贵。孙至曾玄炽。年九十二而逝。当万历乙酉四月。是年九月。葬与公合。有男四。长节度使鋘也。次錞。监察。鍊。御侮将军。䤴。建功将军。节度男长。即九鼎。次治鼎,台鼎。女适评事柳拱辰。监察男曰大鼎,宝鼎。御侮男曰润鼎。中武科。次周鼎。建功男曰安鼎,应鼎。女长嫁忠义卫李梦轸。次为进士赵德年妻。某尝目节度公动止中度。心伟之。今见九鼎状。始信家有训。而馀庆有自。铭曰。
家孝官谨尽所职。克妇克母配以德。齐美获骘大厥庆。寿迹于石子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