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x 页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附录
挽词
成空。他时事行归青史。秉笔何人究始终。
挽词[沈喜寿]
台庭冢嗣称家贤。文行倾朝望实全。锡马康侯逢晋昼。长沙太传任单年。人知显日心常小。我爱穷时节益坚。耳顺银章终未变。秪今天道付茫然。(辛卯北迁。乃是单关之岁。故云尔。)
挽词[郑惟慎]
生长名门养性真。清标雅量自无伦。青毡家业忠兼孝。白首官御带尚银。直道事君那免黜。和颜接物亦逢嗔。六旬三级天胡啬。应有孤兰毓庆新。
挽词[郑惟慎]
平生自许遇知音。夷险穷通只一心。药物每投罹病日。诗章多见寄闲吟。相逢才阻思方苦。恶耗初传涕不禁。絮酒三杯愆执绋。他时泉路约重寻。
挽词[黄克中]
平生忠孝事君亲。北斗之南第一人。白玉看来温有泽。清冰照处淡无尘。芝兰不复薰馀馥。江海知谁问僻邻。后死最难堪痛哭。龙湾辛苦倍沾巾。
挽词[具宬]
云亡之恸世同然。况复叨承奖与偏。直道事君心独
附录
挽词
成空。他时事行归青史。秉笔何人究始终。
挽词[沈喜寿]
台庭冢嗣称家贤。文行倾朝望实全。锡马康侯逢晋昼。长沙太传任单年。人知显日心常小。我爱穷时节益坚。耳顺银章终未变。秪今天道付茫然。(辛卯北迁。乃是单关之岁。故云尔。)
挽词[郑惟慎]
生长名门养性真。清标雅量自无伦。青毡家业忠兼孝。白首官御带尚银。直道事君那免黜。和颜接物亦逢嗔。六旬三级天胡啬。应有孤兰毓庆新。
挽词[郑惟慎]
平生自许遇知音。夷险穷通只一心。药物每投罹病日。诗章多见寄闲吟。相逢才阻思方苦。恶耗初传涕不禁。絮酒三杯愆执绋。他时泉路约重寻。
挽词[黄克中]
平生忠孝事君亲。北斗之南第一人。白玉看来温有泽。清冰照处淡无尘。芝兰不复薰馀馥。江海知谁问僻邻。后死最难堪痛哭。龙湾辛苦倍沾巾。
挽词[具宬]
云亡之恸世同然。况复叨承奖与偏。直道事君心独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94L 页
苦。清标援俗操逾坚。位非满德胡难进。寿不徵仁奈莫延。尚赖尸丧贤嗣在。新茔还卜相公阡。
挽词[金尚容]
相门冰玉峙奇姿。早岁崭然见白眉。苦节肯为妻子累。忠言惟恃 圣明知。寿周花甲微仁少。班压银台较望卑。天道与人殊好恶。百年世事总堪悲。
挽词[申钦]
独持风采立朝端。苦节峣峣世莫攀。道直岂嫌三黜厄。时危犹保一心丹。纷纷万事空花幻。扰扰浮生大梦阑。不尽声名江汉在。九原何处夜漫漫。
挽词[姜绅]
藉藉声华世莫肩。那知末路苦迍邅。升沈有数难容力。荣辱无端欲问天。忠孝纯诚当代少。冰霜孤操乃家传。平生最切高山仰。今送灵輀泪彻泉。
挽词[李尚毅]
药老弘斋同落拓。秋香晚节鬼神知。一年生死挑园契。千里逢迎竹马期。谁料灸鸡违宿诺。忽惊辽鹤又长辞。临湍水接佳城近。明月青山万古诗。(公于妇翁挽词。有春来湍上哭新门之语。且闻公遗命以纸笔殉葬。用为挥洒之地。故及之云尔。)
挽词[黄廷彧]
挽词[金尚容]
相门冰玉峙奇姿。早岁崭然见白眉。苦节肯为妻子累。忠言惟恃 圣明知。寿周花甲微仁少。班压银台较望卑。天道与人殊好恶。百年世事总堪悲。
挽词[申钦]
独持风采立朝端。苦节峣峣世莫攀。道直岂嫌三黜厄。时危犹保一心丹。纷纷万事空花幻。扰扰浮生大梦阑。不尽声名江汉在。九原何处夜漫漫。
挽词[姜绅]
藉藉声华世莫肩。那知末路苦迍邅。升沈有数难容力。荣辱无端欲问天。忠孝纯诚当代少。冰霜孤操乃家传。平生最切高山仰。今送灵輀泪彻泉。
挽词[李尚毅]
药老弘斋同落拓。秋香晚节鬼神知。一年生死挑园契。千里逢迎竹马期。谁料灸鸡违宿诺。忽惊辽鹤又长辞。临湍水接佳城近。明月青山万古诗。(公于妇翁挽词。有春来湍上哭新门之语。且闻公遗命以纸笔殉葬。用为挥洒之地。故及之云尔。)
挽词[黄廷彧]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95H 页
城山迎莽苍间。宿饱犹能数往还。此计未成君忽逝。春风归去泪潸潸。
挽词[郑赐湖]
端居方可见平生。玉雪为襟谓不清。浮世喧卑馀论在。九天寥廓大星明。风流扫地吾安放。死别关心梦亦惊。莫向灵輀歌此曲。羊昙悲涕不胜倾。
挽词[郑赐湖]
端居方可见平生。玉雪为襟谓不清。浮世喧卑馀论在。九天寥廓大星明。风流扫地吾安放。死别关心梦亦惊。莫向灵輀歌此曲。羊昙悲涕不胜倾。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95L 页
致 祭文[ 知制教李德浻]
国王遣臣礼曹正郎朴思齐。谕祭于卒某官姓名之灵。惟灵。名家毓庆。笃生异质。性赋温雅。操履端洁。繄趾先美。华闻夙著。弱冠蜚英。望隆玉署。密勿经幄。启沃论思。入处银台。出纳攸宜。出宣棠化。誉溢澄清。典邑有绩。莅职尽诚。不坠家烈。冰檗传声。云胡不淑。竟至于斯。玆致礼奠。聊抒予悲。尚飨。
海原府院君尹斗寿。谨以清酌庶羞。祭于故都承旨药圃李公之灵。呜呼哀哉。惟公与我。年差池于癸丙。生实同于里闾。我羞缩于虚声。公腾口于佳誉。同雁塔之题名。几萤窗之拮据。幸联翩于桂籍。共趋跄于玉除。眼独青于广坐。心不变于始初。俄作长于薇柏。乃同日之除书。誓赤心以报国。岂有意于吹嘘。岁辛卯而被窜。似北塞之虫鱼。公尚远于六镇。我又移于首墟。心耿耿而未忘。目眇眇而愁予。值兵戈之满地。闻赐环其虚徐。会龙湾之江上。但雪涕之涟如。衣杜甫之掩髂。效辛毗之牵裾。叹国事之旒缀。诚不忍而踌躇。虽天旋而归来。奈时习之尚馀。触世道之幽险。拟将归于农渔。顷相访于城山。见新搆之草庐。谓躬
国王遣臣礼曹正郎朴思齐。谕祭于卒某官姓名之灵。惟灵。名家毓庆。笃生异质。性赋温雅。操履端洁。繄趾先美。华闻夙著。弱冠蜚英。望隆玉署。密勿经幄。启沃论思。入处银台。出纳攸宜。出宣棠化。誉溢澄清。典邑有绩。莅职尽诚。不坠家烈。冰檗传声。云胡不淑。竟至于斯。玆致礼奠。聊抒予悲。尚飨。
海原府院君尹斗寿。谨以清酌庶羞。祭于故都承旨药圃李公之灵。呜呼哀哉。惟公与我。年差池于癸丙。生实同于里闾。我羞缩于虚声。公腾口于佳誉。同雁塔之题名。几萤窗之拮据。幸联翩于桂籍。共趋跄于玉除。眼独青于广坐。心不变于始初。俄作长于薇柏。乃同日之除书。誓赤心以报国。岂有意于吹嘘。岁辛卯而被窜。似北塞之虫鱼。公尚远于六镇。我又移于首墟。心耿耿而未忘。目眇眇而愁予。值兵戈之满地。闻赐环其虚徐。会龙湾之江上。但雪涕之涟如。衣杜甫之掩髂。效辛毗之牵裾。叹国事之旒缀。诚不忍而踌躇。虽天旋而归来。奈时习之尚馀。触世道之幽险。拟将归于农渔。顷相访于城山。见新搆之草庐。谓躬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96H 页
耕而食力。期与世而相疏。顾乱离之未解。何忍返乎旧居。心牛栗而惓惓。见平生之素储。笔钟王之是慕。诗陶柳之刃虚。人固有此一死。怜素志之未摅。敬奠杯而一哭。冀英灵之歆诸。呜呼哀哉尚飨。
海平府院君尹根寿。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敢告于近故承政院都承旨药圃李公之灵。呜呼。以公清白之操。无瑕之誉。上之可以端委庙堂。赞元经体。次之可以官联入座。预闻国政。而位仅三品而止。以公华国之才。如椽之笔。曾不得典文柄。展斧藻。而鸣一代之盛。将使后来之人。揽公之诗。而惜公之只储养于东湖而已。天既畀此全才。而乃复尼之。使之低回迍邅。隔一级于亚卿而不能前者二十七年。而竟以此终。若此者。非余之愚所能明也。讲席西清。属郎东铨。霜台谏垣。荐历清华。而望实俱隆。既而白简暴发。出人虑外。朋侪奔波。公乃远谪。邈矣北镇。匪人所居。而安之若命。曾不陨穫。阳九祸惨。兵尘忽起。播越之际。脱公丹籍而亟赐之环。复公前职而处之都谏。人望际遇。若可升迁而犹未也。此则公之历官终始也。惟先上公。近代名相。相业焯人耳目。公干其蛊。克绍其绪。虽位不满德。而信所谓能子矣。承家趾美者。岂在于
海平府院君尹根寿。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敢告于近故承政院都承旨药圃李公之灵。呜呼。以公清白之操。无瑕之誉。上之可以端委庙堂。赞元经体。次之可以官联入座。预闻国政。而位仅三品而止。以公华国之才。如椽之笔。曾不得典文柄。展斧藻。而鸣一代之盛。将使后来之人。揽公之诗。而惜公之只储养于东湖而已。天既畀此全才。而乃复尼之。使之低回迍邅。隔一级于亚卿而不能前者二十七年。而竟以此终。若此者。非余之愚所能明也。讲席西清。属郎东铨。霜台谏垣。荐历清华。而望实俱隆。既而白简暴发。出人虑外。朋侪奔波。公乃远谪。邈矣北镇。匪人所居。而安之若命。曾不陨穫。阳九祸惨。兵尘忽起。播越之际。脱公丹籍而亟赐之环。复公前职而处之都谏。人望际遇。若可升迁而犹未也。此则公之历官终始也。惟先上公。近代名相。相业焯人耳目。公干其蛊。克绍其绪。虽位不满德。而信所谓能子矣。承家趾美者。岂在于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96L 页
官爵崇庳之间哉。若乃孝友绝伦而行不出于家庭。恬静寡欲而节益砺于暮境。交游不妄。许可常慎。闇然之实。久而日章。人有言一代真士夫。必曰药圃公。公其今世之全人哉。余与公相识。在弱冠之前。庠序较艺。作队相随。大科释褐。我先公继。赐暇湖堂。联裾玉署。同处日久。论怀无间。气味相似。咸酸不爽。祸网之来。义无独殊。荣辱过眼。变灭浮沤。握手一笑。莫逆于心。晚岁侨居。幸与公邻。杖屦过从。不烦果下。拟谓自此白首青眼。论文倒意者。盖不可以数计。孰云一疾。遽尔观化。岂其厌末世之洿浊。超高举。壒埃风。而追列仙之籍于上清之界耶。余虽后公而死。在于世者能复几年。惟是畸于末路。而失我良朋。忾然而叹。汪然而涕。大招长些而不能自已者。公岂知也耶。呜呼哀哉。尚飨。
完山李义健。谨以清酌之奠。敬祭于都承旨药圃李公之灵。呜呼惟灵。节操贞刚。襟韵清真。冰泉寒玉。雪壑疏筠。早扬王庭。望隆搢绅。才迈行高。见重侪伦。在家尽孝。于国忘身。中岁不遇。与世矛楯。骥步未骋。蠖屈不伸。一御魑魅。朔漠之滨。壬辰之夏。闾阖烟尘。忽沾金鸡。幸纵穷鳞。公自北出。咸州城闉。邂逅握手。共
完山李义健。谨以清酌之奠。敬祭于都承旨药圃李公之灵。呜呼惟灵。节操贞刚。襟韵清真。冰泉寒玉。雪壑疏筠。早扬王庭。望隆搢绅。才迈行高。见重侪伦。在家尽孝。于国忘身。中岁不遇。与世矛楯。骥步未骋。蠖屈不伸。一御魑魅。朔漠之滨。壬辰之夏。闾阖烟尘。忽沾金鸡。幸纵穷鳞。公自北出。咸州城闉。邂逅握手。共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97H 页
恨不辰。虏骑已逼。不渡南津。连鏕畏途。各饱艰辛。梨洞之路。歇马逡巡。死生一语。宛若隔晨。公踰雪岭。遂朝紫宸。我度剑山。旅食漂沦。重逢肃宁。两情益亲。曩游洞阴。递筒犹频。及返京辇。公在床茵。问疾承颜。曾未一旬。遽隔幽明。永诀沾巾。天不饶贤。又夺斯人。士失清流。国无诤臣。位不满德。寿岂遐臻。朋契凋尽。万事日新。有疑谁质。有怀谁陈。已矣已矣。悠悠苍旻。聊荐潢污。我诚则纯。一哭尽哀。庶几格神。尚飨。
维年月日。刑曹参议申钦。谨以酒果。祭于药圃李公之灵。作文而告之曰。玉焚而栗。质之刚兮。蕙枯而馨。德之芳兮。困而愈确。抑而不挫。蹈正履直。其光烈烈。胡不百年。后死之悲。荐此浻酌。寓我遐思。呜呼哀哉。尚飨。
侄司瓮院奉事劼。谨以清酌庶羞。敢奠于叔父都承旨之灵。呜呼惟灵。性根忠孝。学造明诚。清白其操。睦姻其情。爱侄如子。恩无重轻。戒以俭素。教之义贞。适因公干。八月南行。时无疾恙。别语丁宁。谁知一疾。遽隔幽明。生无乐事。意享遐龄。命何止此。恸哭灵筵。终未永诀。恨积重泉。宛然音容。恍若瞻聆。秉笔草文。泪随言零。恭奠一杯。庶格精灵。尚飨。
维年月日。刑曹参议申钦。谨以酒果。祭于药圃李公之灵。作文而告之曰。玉焚而栗。质之刚兮。蕙枯而馨。德之芳兮。困而愈确。抑而不挫。蹈正履直。其光烈烈。胡不百年。后死之悲。荐此浻酌。寓我遐思。呜呼哀哉。尚飨。
侄司瓮院奉事劼。谨以清酌庶羞。敢奠于叔父都承旨之灵。呜呼惟灵。性根忠孝。学造明诚。清白其操。睦姻其情。爱侄如子。恩无重轻。戒以俭素。教之义贞。适因公干。八月南行。时无疾恙。别语丁宁。谁知一疾。遽隔幽明。生无乐事。意享遐龄。命何止此。恸哭灵筵。终未永诀。恨积重泉。宛然音容。恍若瞻聆。秉笔草文。泪随言零。恭奠一杯。庶格精灵。尚飨。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97L 页
高祖考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 世子左宾客。行通政大夫。承政院都承旨,知制教兼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艺文馆直提学,尚瑞院正药圃先生家状。
公姓李氏。讳海寿。字大仲。全义人也。自号药圃。(行状云。少号敬斋。此必有所考。而家乘所无。不敢取录。)始祖讳棹。佐高丽太祖。策壁上三韩三重功臣。官至太师。因为著姓显族。在前朝十一代胤胄皆蝉联。而有讳子蒝。直文翰署。讳彦冲。政堂文学,同平章事。号芸斋。谥文义。父子皆以文章德义。显当世。文义公则从太尉王入元朝。为开府学士。入 本朝。有讳龟。汉城尹。世传我 太祖大王移都汉阳。胜国朝臣从而徙者不失旧官。而汉城公之先考。官开城尹。故袭其世爵云尔。高祖考讳宏植。求礼县监。 赠吏曹判书。曾祖讳孟禧。光阳县监。 赠左赞成。祖讳昌亨。信川郡守。 赠领议政。考讳铎。领议政。 赠谥贞肃公。三代之 赠。皆以贞肃公之贵也。贞肃公娶龙仁李氏。秉节校尉讳宗藩之女。司仆寺正讳绩之孙。佥知中枢府事讳行俭之曾孙。以嘉靖丙申正月十四日。生公。公幼而言动不妄。性质端
公姓李氏。讳海寿。字大仲。全义人也。自号药圃。(行状云。少号敬斋。此必有所考。而家乘所无。不敢取录。)始祖讳棹。佐高丽太祖。策壁上三韩三重功臣。官至太师。因为著姓显族。在前朝十一代胤胄皆蝉联。而有讳子蒝。直文翰署。讳彦冲。政堂文学,同平章事。号芸斋。谥文义。父子皆以文章德义。显当世。文义公则从太尉王入元朝。为开府学士。入 本朝。有讳龟。汉城尹。世传我 太祖大王移都汉阳。胜国朝臣从而徙者不失旧官。而汉城公之先考。官开城尹。故袭其世爵云尔。高祖考讳宏植。求礼县监。 赠吏曹判书。曾祖讳孟禧。光阳县监。 赠左赞成。祖讳昌亨。信川郡守。 赠领议政。考讳铎。领议政。 赠谥贞肃公。三代之 赠。皆以贞肃公之贵也。贞肃公娶龙仁李氏。秉节校尉讳宗藩之女。司仆寺正讳绩之孙。佥知中枢府事讳行俭之曾孙。以嘉靖丙申正月十四日。生公。公幼而言动不妄。性质端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98H 页
重。如冰清玉洁。无一点尘累。见者已服其非凡儿。及壮。乃知力学。操守益笃。取友必端。侪流咸推重焉。年十五而居魁于大同接。(旧俗。临科举时。一队文人才士。咸聚于太平馆。或松岘长廊。以较其艺。考其高下于太学士。居魁者。书于草榜。壮元二三等以次序之。)自是文名日盛。中乙卯生员试。丙辰丁母忧。庐墓三年。哀毁成疾。几至灭性。大相公闻之。即命担归。幸及救疗。中癸亥谒圣乙科。未分馆。即荐入艺文馆检阅。俄移 世子侍讲院说书。转待教,奉教。乙丑。例升成均馆典籍。历工,礼,兵曹佐郎。司谏院正言兼知制教。丙寅。迁弘文馆修撰兼 经筵检讨官,春秋馆记事官。已而。升副校理。历司宪府持平司谏院献纳。丁卯春。与月汀,高峰,柏潭,松江,栗谷诸贤。 赐暇湖堂。当日酬唱诗章。今之存者无几。数篇惟在拾遗录中。戊辰。华使成宪。来颁封太子诏。朴思庵为远接使。以公及辛白麓。充从事官。一时艳称。还拜吏曹佐郎。俄以大相公判吏曹。递为成均直讲。己巳。升吏曹正郎。大相公又秉东铨。避递。历献纳,持平校理。辛未。升拜应教。历司谏执义。壬申。除议政府舍人。旧规。拜舍人者。必由检详。而直拜则自公始。由缮工监正。转成均馆司成。以弘文典翰。为奏请使书状官。会有亲病以递。癸酉。又由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98L 页
执义,司谏,应教。升授通政大夫。同副承旨兼经筵参赞官 春秋馆,修撰官。甲戌。至左副而递。付西班。乙亥。迁户曹参议。俄拜司谏院大司谏。丙子。丁大相公忧。以遗命。依古礼返魂京第。盖庐墓之制。始自两汉。而我东礼法之家。遵行成俗。公孝性天至。大相公忧其以孝伤孝。治命丁宁。故公不敢违焉。戊寅。服阕。即拜大司谏。己卯。历工,兵曹参议。已而。出为黄海道观察使。是时。栗谷文成公李先生。退居石潭。公乃与讲论迪民敦化之道。取西山真氏治长沙,泉州时谕宰谕俗之文。辑编为一通。系之以跋文。开局印出。颁布列邑。以为承宣教养。牖民成俗之本。人谓公之平生心上经纶。今幸得展于一方云尔。辛巳。入授承旨。壬午。以圣节使赴京。律己清慎。检下有威。从者畏戢。莫敢犯法。癸未春。还拜都承旨兼艺文馆直提学。栗谷时在本兵。有事北藩。方讨城底野人尼汤介之乱。大司谏宋应溉等。因设施间微细之事。搆劾栗谷。极其危险。惎喉司从中有所尼。欲先去都令。托以公之近日所为不厌人望。并劾论以递。是冬。公又长谏院。栗谷再入东铨。应溉,许篈,朴谨元等。虽已窜逐。而其党疑惧。论议益携贰。公务为镇定之论。其所陈劄辞略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99H 页
曰。今日体统紊而朝纲不立。士林乖而国家破坏。圣心欲为镇定而举措失其中。众论欲其和平而疑阻未尽释。君臣之间。情意未孚。朝著之上。论议不一。以致人心靡定而调剂无期。凡此数者。固莫非危亡之兆也。加以边患孔棘。邦本日瘁。天时人事。无不可虞。当此之时。镇物扶颠。莫非相臣之任。而补阙拾遗之职。其为责。亦岂小哉。盖当是之时。尼胡,未平。朝著不靖。倾轧成习。是非波荡。而公独为调停康济之策。绝无偏系过激之论。其劄辞。又有所见不同。不害为君子等语。若使公与栗谷当朝。持论如此。渐次磨砻和平。则庶可见东西士流同寅协恭之美。不幸栗谷遽尔卒逝。党论日激。而莫救其祸。识者恨之。甲申春。公又拜吏曹参议。递付西班。未几。复拜前职。乙酉。两司论罢青阳君沈义谦职。目以植党朋比。自 上问义谦交结谁某。则两司因历举朴淳,郑澈,李珥,朴应男,金继辉,尹斗寿,尹根寿,朴渐,辛应时诸公以启。而公名亦在其中。至谓结为死生之交。权势相依。浊乱朝政。而终始谋议。织成厉阶者。朴淳,李珥,郑澈也。成浑亦受其笼络。且以洪圣民,具凤龄。入追启中。又以公为文成公所引。置诸铨曹。国事日至于浊乱。同列为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99L 页
党籍。书名天府。是岁外补。除骊州牧使。时本州盗贼大炽。在在杀越。而安集搜捕。各得其宜。一境晏然。民有献两岐麦。请报朝廷者。公笑而却之。丁亥。瓜满仍任。以御史状启罢归。戊子。出按忠清道。观风宣化。一如按海西时。十月。巡到西原兴泉山。谒三友堂李公之忠之墓。题诗曰。哭望湖云三十年。瓣香今日泪如泉。寒烟蔓草增凄断。急雪回风助飒然。教育恩深惭筑室。羹墙慕切恍瞻前。徘佪三匝归来晚。回首高山倚半天。盖公尝与芝川黄廷彧,长溪黄廷式。受学于三友堂。与二公为同门友。二公皆和其韵。拙翁洪相公及三友堂之胤李公㥈。亦和其韵。并付剞劂。以传于世。己丑。郑汝立谋逆事觉。诸贼之招。咸言谋主吉三峰。又言三峰姓崔。居智异山下云。远近喧传。指为崔司畜永庆。时牛溪被徵至京曰。永庆为人。岂可致疑于此云。而宪府论削永庆官爵。谏院亦有发论者。正言黄慎。因牛溪言力止之。至庚寅秋。以全罗监司洪汝谆密启。拿致京狱。松江与李山海,柳成龙。并治狱事。牛溪致书松江曰。崔永庆孝悌清修。岂有与闻逆谋之理乎。须力为救解也。永庆追鞫时。不首与贼通书之实。又于其文书中。有匿名诗。牛溪一夜风生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00H 页
虎。仙李根摇有发僧之句。自 上以此下问。永庆对以有李鲁者传言此诗云。而松江因极力申救。又于榻前。启以此诗。实为钟楼柱上所揭匿名之诗。又启曰。永庆狱事。了无端绪。臣之所闻。素尚气节。又以孝友名岭南。士论亦推服云。恐无逆谋同参之理。 上不省。松江不敢更达而退。未几。命放永庆。而 上教犹严。宪府请远窜。谏院请再鞫发论。后三日。公复长谏院。随参论启。以此为一番人嗃矢。庚寅。历兵曹参议,大司成,大司谏。辛卯春。公在谏院。松江为左相。李山海,柳成龙为领右相。时 上无适嗣。欲立信城君珝以为嗣。而朝议则皆属心于光海君。右相柳成龙倡议请建储。松江方为左相。李山海为领相。期会于阙下。山海再约。而故再失期。及入对。松江首发其议。▣▣▣领右相无一言。公与副提学李诚中进曰。此非独郑澈之言。乃臣等之所共议者也。盖山海已觑▣▣▣顺朝议。内因金公谅行谗。以为松江一队。将不利于信城。 上由是大疑松江。必欲罪之。是时吏判俞泓,参判李增。因推考命递。参议李德馨。病未肃拜。命招为政。不来。自 上特命以右相柳成兼吏曹判书。崔兴源为吏曹参判。副提学李诚中为line/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00L 页
忠清监司。以公除骊州牧使。六月。两司合启。请右赞成尹根寿, 判中枢洪圣民,襄阳府使张云翼及公之罪曰。党附郑澈。引进奸邪。并削黜门外。又请加罪。请窜松江以下。 上特命安置松江。而李春英,柳拱辰,白惟咸,尹斗寿,洪圣民,张云翼及公。俱窜北边。朴渐,黄赫,禹性传,尹根寿。削夺官爵。黄廷彧,李山甫,李诚中,李洽,任铉,金权,黄慎,具▦。并罢职。公在钟城配所。拟赠文简公牛溪成先生诗。有曰。听松当日蕴经纶。诗礼传家自有人。已向急流能勇退。一溪烟月养精神。又曰。牛溪栗谷旧齐名。出处平生肯自轻。若向孔门分地位。也能参鲁作天成。又曰。坡平山与绀峰邻。牛背相寻有宿因。绝塞新春看尺素。考槃消息喜传真。公之谪衰。吟咏忧国思贤之作。必不止此。而遗失不传。是时。洪汝谆为谏长。方张加罪之论。将有不测之祸。至壬辰四月。倭寇犯境。 大驾西幸至松京。 命释在罪诸臣。或言筵臣有恸哭请放者。或传自 上亲御南门楼。询于迎驾父老。而中有请放松江者。故公及诸公。皆被命释云。公闻蒙放之 命。自钟城行至咸兴。遇峒隐李公义健。至梨洞叙别。行踰雪罕岭。取江边间路。跋涉间关。达于龙湾行在所。即拜谏长。依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01H 页
陆宣公奉天追论阙失故事上劄。先论行宫差备门贸易事。至有颠沛之际。旧习犹存之语。又上劄论列近习缔结朝臣。交通宫禁之罪。自 上严批以斥之。再劄。至有王言一播。中外扼腕。一言丧邦。不幸近之之语。翌日。两司合启。历举交通诸臣之名。自 上又下严批曰。此何等时而为此论乎。此人等之罪。予所未知也。又翌日。合启力争。 上始乃允从。时汉阴李相国德馨长宪府。以书抵公曰。昨见贵院劄本。令人敛衽。每闻令监风旨。专事协济。鄙生虽蒙騃。岂不以国事为念。第一家之人。方为罪首。论议之间。随参多碍。自外肝膈。敢不随事共吐。盖汉阴。即李山海之婿也。癸巳正月。 天兵讨平平壤据城之贼。七月。公自龙湾扈驾。至海州分朝。由户曹参议。移拜工曹参议。是时。倭贼南奔。据蔚山以下七邑。十月。 大驾回銮京都。分朝无事。公与牛溪。寻石潭书院。拜谒庙祠。设栗谷灵位于听溪堂。操文以祭之。有感怀绝句四篇。有曰。栗谷今宵梦见之。论文谈道若平时。坦夷真率无畦畛。人也非贤复是谁。又曰。木落山空意自悲。乱馀还有晦翁祠。石潭松月浑依旧。谁复长吟九曲词。又曰。天假公年到此时。匡时拨乱匪公谁。朝绅早试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01L 页
同寅策。未必邦家遽不支。又曰。举世滔滔趣象山。后生谁复尊朱子。九曲山中立小堂。已知先正有深意。先是。栗谷创建一祠宇于石潭。潭之下流。有九曲。祠中奉安朱子画像。朝起率诸生瞻拜。退与讲学终日。及其卒也。世道大变。而朱陆之辨。又盛行于世。退溪文纯公尝酬苏斋卢相国诗。至有邈邈朱山岳。滔滔陆海湖。中原及东国。回首一长吁之句。盖自朱夫子鹅湖辨论以来。后学分门争说。历宋元至大明而极矣。公素与牛,栗两贤。渊源有自。趣向一致。故其见于吟咏之间者如此。是年春。 宣,靖两陵。被贼掘发。牛溪从诸大臣。受命奉审尸体真伪。及其改封因山。以诸臣收议异同。牛溪几被重论。遂以长书别纸。往复于公问难。其待罪疏辞。盖牛溪于在朝诸贤。以公为善流宗主。凡在平日。进退语默之节。必与公论辨。至如乱中扈 驾诸贤。每当庙■军务论卞之际。公无不与闻者。甲午。陪 中殿留海州。冬■大■■召入京师。公之在分朝。潜谷金相国。以羁拜公■牛溪座上。公一见。知其大有成就。亟加称奖。至如■杨■淀一时才子。多因公吹奖。而著名于世。乙未。复拜大司成。是时。大乱未定。倭贼尚在封疆之内。天将五提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02H 页
督。互相递代。西还东来。络绎不绝。朝廷未遑于学政。以公乐育人才之意。未能见济济多士之美。识者恨之。春。拜听天沈相国而请贞肃公神道碑铭曰。父没初丧。倩大司谏李珥为行状。请谥于太常。太常因近废谥事。不为启辞。又请墓道之文于当世主文者。而迁延事故。迄未成之。二十载矣。今则宰列中。知吾父者。惟公一人而已。听天乐闻而撰定其铭。有馀庆不穷。传在白眉之语。盖谓公之能世其家也。丙申。递授礼曹参议兼承文副提调。因微事而罢。丁酉。以刑曹参议。复拜礼曹参议。腊月。以延慰使。在松京。留待天将。戊戌春二月。有 旨以公兼御史军门及董郎中一元西下时饯慰使。是时。公家属尚留白川。次子劢没。公奔往以哭。未及返。天将已过。以此置封金吾。己亥。叙付西班。冬十一月初三日。以发际肿。卒于仓洞旧第之正寝。享年六十四。疾草。精神不变。前一日。月朔家庙茶礼。命子弟代行。而犹以未克亲奠为恨。讣闻。命致别赙。时承乱后。停朝臣致赙之礼。故政院防启而不 允。常典外并 命给棺椁。且遣礼官致祭。盖▣▣▣▣▣守清贫也。以其年腊月某日。葬于积城县南先茔子坐午向之原。未及三月之期者。以时事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02L 页
艰虞也。公出自名家。胚胎前光。德器早成。少负公辅之望。而且文艺超绝流辈。经传古文。无不淹贯。诗律笔法。无所不能。而未尝以此自多。其学以居敬集义。夷清惠和。为标准直指。而思诚笃行。推恕博施。为本领要归。与牛,栗两贤。上下其论议。而惟其名父大相之子。德誉盛名。彰澈一世。俯拾科第。历扬清显。人之期待。皆以献可替否。致君泽民。责望甚重。倚如孤栋。晚年虽被齮龁。时或颠踬。然其志业文章。可传于千载。而质诸鬼神。无可疑者也。平居事亲。问寝必趁鸡鸣。昏亦待寝乃退。亲癠。达夜侍坐。未尝解衣。其守制在家也。非丧祭则不言。虽平生亲友。未尝以朝论相告。洪大宪圣民与公同里闬。退食之暇。辄造公欲议朝家事。而到口不敢发。盖敬公之执礼也。尤笃于追远。事系奉先。无所不致其诚。每朝。必参于庙庭。老病后不废。待弟妹。极其友爱。视从子如己出。族亲之无依赖者。必取养而教训之。当官则必欲引君当道。持论则务归大公至正。至于宫闱密事。权贵隐慝。尽言竭论。略不忌讳。而亦不为护党徇私之论。故初不相能。而后乃悦服者亦或有之。惟其不与人苟合。见忤于时辈。立朝四十年。位不过三品。屡遭废斥。而直道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03H 页
自守。少无沮挠之色。自少至老。动止中适。笑不见齿。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燕居。亦未尝见其惰容。家业素贫。只资禄俸。绝无他营。常至绝乏而晏如也。教子弟。勉以清素。雅不喜声色技艺。于物无所玩好。公退端坐。终日看书而已。亲戚故旧。不敢干以私。平生交游。尽一时名流。而惟贤德是亲。其义合许可。唯牛栗两贤。而两贤亦推让公。极其爱慕。今取李景临先人师友录及栗谷石潭日记等书而夷考。则其推许期待之意可见矣。公虽以早从仕路。学未专一。歉然自居。然其践履操守甚笃。人皆叹服。学士大夫或有许以牛,栗之右者。(此一段出志文中)后之论者以为此则过矣。以其见于松都杂咏者观之。其学所造之深。亦可知矣。崔东皋示金静厚诗。有太极故无极。化机天自弄。气兮有翕张。理也无静动。在人方寸间。心即性情总。先觉训实揭。后生知或壅之句。而公和以答之曰。上天无声臭。默运有何弄。玆惟大道原。有静因有动。为人即一心。万理于焉总。活物自虚灵。感应无阂壅。公之此诗。已知性命之原。理气之辨。则公之学问德业。与牛,栗同其渊源。而邻德辅仁。实为道义之交。亦不可诬者也。辛卯年间。赵重峰宪上疏。以为倭情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03L 页
叵测。大乱将作。请汲汲收用公及李公山甫等。使得展布施为。则庶可䌤缝事机。终不至于危亡云。而朝廷斥以狂妄不省。识者至今嗟惜。公自名编党籍之后。每有求退之志。而大乱之中。起自沦谪。复当言路。论事忤 旨。累承严批。虽欲请退。而贼兵压境。天将对垒。干戈抢攘。以至八年之久。则世臣在奉引覆逆之地者。义不敢退。僶勉迟回。尝于丁酉年间。寄具八谷诗。有曰。填海区区一片诚。愧将樗散际休明。残生会见擒胡日。投绂相期荷蒉行。又于咏怀诗。有曰。拨乱无绵力。伤时有寸心。拥衾歌一曲。凄断不成吟。且于戊戌年间。罢官失禄。侨寓西郊。纳草食价。室人手织。终日勤苦。感而有吟曰。刈草数旬人马饥。佳人札札弄机丝。满室秋虫吟更苦。老夫愁寂和新诗。看此亦可以知公之志有在。而进退不苟也。公虽不以文翰自任。然而一时数以文章大家诸公。亦必推让于公。其为远接使。从事奇高峰谓松江曰。公诗虽有材调。而体制典重。则不及药圃云。丁酉戊戌冬春。公在松都时。与崔东皋车,五山诸公。有唱和诗累百篇。简易亟加称赏。后谓月汀曰。药圃之诗。可以优为傧相华国云。月汀善书法。常自谓优于公。一日。金南窗玄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04H 页
成同在座。断曰月汀书品。不及药圃云。盖公之文艺笔札。多为节行所掩。人有不及知者。末年虽不为时用。而士林倚以为重。不幸有疾。未享遐龄。人莫不悼惜。月沙李相国挽公诗。有曰。三朝拱一节。白首炳丹衷。直疏惊颓俗。危言动 圣聪。名须身后定。恩到葬时隆。月汀尹相公祭公文有曰。上可以端委庙堂。赞元经体。次可以官联入座。预闻国政。而位仅三品而止。以公华国之才。如椽之笔。曾不得典文柄展斧藻而鸣一代之盛。又曰。孝友绝伦而行不出于家庭恬静寡欲而节益励于暮境。交游不妄。许可常慎。闇然之实。久而日章。人有言一代真士夫。必曰药圃公。公其今世之全人哉。后之论者以二公此诗文。可以为公之实录。亦可以为千载下传神云。而或者以为此犹未底公之蕴。公之从子劼(后改勉)祭文中所谓性根忠孝。学造诚明。清白其传。睦姻其情云者。得其善诔私谥之义云尔。公没后四年。仁弘嗾其门徒文景虎。劾牛溪以搆杀永庆。论公以随参再鞫永庆之论请追罪公及牛溪。并 命削夺。及 仁庙改纪。知经筵事郑公晔。以公己丑参启曲折陈白。请复官爵。(参启曲折。或云政院日记。发论后第四日出仕。不参其启。或云第三日出仕。循例随参。墓志用政院日记。家状 用或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04L 页
人说。)大臣李公元翼,尹公昉,申公钦。同声称冤。因极陈公清白律己。赤心徇国之事。遂复原职。又以壬癸扈圣之功。 赠公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两馆大提学。公平生往复师友书札及湖堂傧馆酬唱诗什。玉堂疏劄。两司所启之辞可传为后学之模范者。溢簏盈几。而初以家人怵于辛卯之祸。投诸水火。再以家属迫于壬辰之乱。皆入兵燹。乱后收拾。泰山毫芒。而藏于家者。唯有乱后悼亡录,丙申杂稿,松都杂咏后录,杂录,拾遗录略干卷而已。犹未绣板行世。不肖孙亨夏欲守家学。传其遗文。而早孤失学。长而无闻。幸而搢绅韦布之间。或有知吾家世德者。见我高祖考府君家状草本曰。无谄无溢。可谓家乘之惇史。然其一时野史直笔,名贤遗集,史臣实录中所记。未尽搜辑。参考立论。此未可为定本。愚不敏。闻此言。不胜瞿然之心。而家贫多事。不遑及于文字之役。丙戌秋。天降荐祸。丁忧守制。哭泣之暇。尽发家藏东方文集。旁搜知旧名家日录故事。沈潜点阅。有语及吾家世德者。参以旧簏中遗文故纸。撰出家状一通。将以此请其谥状于主文之家。而其终始本末。皆本之以先祖考家状草本。其所添补者一字一句。皆有所从来。然后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05H 页
始乃笔之于书。不敢妄意杜撰。以重吾不孝之罪云尔。岁舍己丑上元之日。不肖玄孙亨夏。泣血谨状。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世子左宾客。行通政大夫。承政院都承旨,知制教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艺文馆直提学,尚瑞院正药圃李公行状。
曾祖 赠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行中训大夫。光阳县监讳孟禧。
祖 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经筵观象监事。行通训大夫。信川郡守讳昌亨。
父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 赠谥贞肃公讳 铎。
公姓李。讳海寿。字大仲。少号敬斋。后称药圃。全义人。高丽太师棹之后。高祖考讳宏植。求礼县监 赠吏曹判书。曾祖考讳孟禧。光阳县监 赠左赞成。祖考讳昌亨。信川郡守 赠领议政。考讳铎。领议政贞肃公。与思庵朴文忠公。并相 宣庙朝。为一时贤相。妣赠贞敬夫人龙仁李氏。公以嘉靖丙申生。幼而言动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世子左宾客。行通政大夫。承政院都承旨,知制教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艺文馆直提学,尚瑞院正药圃李公行状。
曾祖 赠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行中训大夫。光阳县监讳孟禧。
祖 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经筵观象监事。行通训大夫。信川郡守讳昌亨。
父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 赠谥贞肃公讳 铎。
公姓李。讳海寿。字大仲。少号敬斋。后称药圃。全义人。高丽太师棹之后。高祖考讳宏植。求礼县监 赠吏曹判书。曾祖考讳孟禧。光阳县监 赠左赞成。祖考讳昌亨。信川郡守 赠领议政。考讳铎。领议政贞肃公。与思庵朴文忠公。并相 宣庙朝。为一时贤相。妣赠贞敬夫人龙仁李氏。公以嘉靖丙申生。幼而言动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05L 页
不妄。性度端雅。如冰清玉洁。无一点尘累。见之者已服其非凡。比壮。乃知力学。益自操守。取友必端。辈流咸推重焉。年十五而居魁于大同接。自是文名日盛。中乙卯生员。丙辰丁母忧。癸亥。登谒圣文科第二。未分馆。荐入艺文馆为检阅。移授 世子侍讲院说书。转待教,奉教。乙丑。例升成均馆典籍。历工,礼,兵曹佐郎。司谏院正言,知制 教。丙寅。迁弘文馆修撰兼 经筵检讨官,春秋馆记事官。俄升副校理。历司宪府持平,司谏院献纳。丁卯春。与月汀,柏潭,松江,栗谷。同赐暇湖堂。戊辰。华使成宪。以封太子诏来颁。朴公淳为远接使。公与白麓辛公。同以从事随行。一时艳称。还拜吏曹佐郎。俄而议政公判是曹。以相避递。拜成均馆直讲。己巳。升吏曹正郎。又以议政公判铨避递。累迁献纳,持平,校理。辛未。升弘文馆应教。历司谏院司谏,司宪府执义。壬申。拜议政府舍人。从前拜是职者。必由检详。而直拜则自公而始。历缮工监正,成均馆司成。以弘文馆典翰。拜奏请使书状官。会以亲病递。癸酉。历执义,司谏。以应教升授通政大夫。同副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甲戌。以左副承旨。递付西班。乙亥。迁户曹参议。再拜司谏院大司谏。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06H 页
丙子。丁父忧。戊寅。服阕。即拜大司谏。己卯。历工,兵曹参议。出为黄海道观察使。辛巳。入授承旨。壬午。以圣节使赴京。律己清慎。检下有威。从者畏戢。莫敢犯法。祭未春。还拜都承旨。时宋应溉等。搆劾本兵李文成公。恶公在喉司。仍论递公职。是冬。公又拜谏长。文成公再入东铨。应慨等虽已窜逐。而馀党尚在朝端。非但疑惧未已。论议益携贰。公务为镇定之论。具见劄辞。甲申。以吏曹参议。递付西班。已而复拜。乙酉。党议益甚。两司论罢青阳君沈义谦职。仍历举公名及牛,栗,思庵一时诸名贤十三人。以为其党。书名天府。而李泼以大谏。又以为文成再入之后。乃引公置诸铨曹。国事日至于浊乱云。其为群壬所嫉如此。是岁。出牧骊州。时盗贼大炽。在在杀越。而安集搜捕。各得其宜。一境晏然。民有献两岐麦。请报朝廷者。公笑而却之。丁亥。瓜满复仍任。未几罢归。戊子。出按忠清道。庚寅。历兵曹参议,成均馆大司成。复拜大司谏。辛卯春。又长谏院。时 上无适嗣。欲立信城君珝以为嗣。而朝议则皆属心于光海君。右相柳成龙倡议请建储。松江方为左相。李山海为领相。期会于 阙下。山海再约。而故再失期。及入对。松江首发其议。 上不悦。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06L 页
领右相无一言。公与副学李诚中进曰。此非独郑澈之言。乃臣等之所共议者也。盖山海已觑 上意。外顺朝议。内因金公谅行谗。以为松江一队。将不利于信城。 上由是大疑松江。必欲罪之。 特出公复守骊牧。而以李诚中为忠清监司。以示意。台谏乃请罢松江。 上特命榜示朝堂。于是两司合启。请窜松江以下。 上又特命安置松江。而公初夺爵。更与洪拙翁圣民,尹梧阴斗寿暨李春英,柳拱辰,白惟咸,张云翼等。俱窜北边。配公钟城。时议方欲加。罪将有不测之祸。会以壬辰倭变事得已。 上西狩时。筵臣有恸哭请放在谪诸臣者。以是蒙恩。公自咸兴。由雪罕岭。达义州行在。拜谏长。即上劄极论 上躬阙失及近习交通之毙。盖去邠时。台谏请治金公谅缔结朝臣之罪。 圣批有曰。国可亡。不可枉杀一人。故公至是。又追论其事。有王言一播。中外扼腕。一言丧邦。不幸近之之语。其翌日。两司又合启以交通宫禁。请窜洪汝谆,宋言慎,李弘老等。 上不从曰。此何时而为此论乎。此人等之罪。予所未知也。但颇劾郑澈之奸矣。又翌日。公合启力争。 上乃允之。汝谆等事。李山海实为其魁。故劄中及之。汉阴李相德馨。时为宪长。抵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07H 页
公书曰。昨见贵院劄本。令人敛衽。每闻令监风旨。专事协济。鄙生虽蒙騃。岂不以国事为念。第一家之人。方为罪首。论议之间。随参多碍。自外肝膈。敢不随事共吐。汉阴。即山海之婿也。公以国事艰危。并用东西人材。务为同寅弘济之策。持论甚平。金应南辈极以为是。凡有论议。必就问然后以行。其后应南判铨。遽背前约。变其机轴。然犹不敢舍公。每首拟于论思谏长之望。盖素所心服也。癸巳。递授户曹参议。八月。以工曹参议。陪 中殿留海州。甲午冬。以大司成召还。丙申。递授礼曹参议。以承文院副提调。坐事罢。丁酉。叙拜工曹参议。俄迁礼曹。戊戌春。以天将迎慰使。留松京。适次子劢殁于白川旅寓。闻讣驰哭。天将猝过。未及迎慰。以是被逮罢职。己亥。叙付西班。是冬。以发际肿。十一月戊申。卒于正寝。享年六十四。病革。精神不变。前一日。是月朔家庙茶礼。以未克亲奠为恨。讣闻。命致别赙。时承乱后。停朝臣致赙之礼。故政院具由防 启而不得。又命给棺椁。盖 上亦知公清贫也。李公廷龟挽诗。有直疏惊颓俗。危言动 圣聪。名须身后定。恩到葬时隆之句。且遣礼官致祭。以其年腊月某日。葬于积城县南先茔子坐午向之原。未及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07L 页
三月之期者。以时事艰虞也。公禀资刚正。律己清苦。举止端重。少无惰容。言语简默。笑不见齿。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事亲至孝。极其诚敬。每有疾病。达夜侍坐。虽或假寐。不离于侧。其遭前丧。三年守墓。哀毁成疾。几至不起。议政公闻之。即命担归。仅及救疗。后议政公临终。遗言以依礼返魂。以故更不得庐墓。其守制在家也。非丧制则不言。故虽平生亲友。未尝以朝论相告。其执礼之严如此。尤笃于追远。事系奉先。靡不致诚。每朝。必参拜家庙。老病之后。犹不废。于弟妹。友爱至甚。视从子如己出。族亲之无依者。辄取养而教训之。家业素贫寒。只资禄俸。绝不他营。常至乏绝。而处之晏如。犹勉子弟以清白。雅不喜声色技艺。于物无所玩好。惟端坐看书而已。居官。一于奉公。屏绝请托。故亲戚故旧。不敢干以私。所与交。皆一时名胜。而最与栗谷,牛溪,松江,拙翁。为知己友。盖公立朝则必欲引君当道。秉论则务归大公至正。至于宫闱密事。权贵隐恶。无不尽言竭论。略无忌讳。而亦绝过激偏系之失。故初不相能。而后乃悦服者亦或有之。而乃若士类。则莫不推仰。颙然有公辅之望。当辛卯年间。赵重峰宪上疏。以为倭情叵测。大乱将作。请汲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08H 页
汲收用公及李公山甫等数人。使得展布其才猷。则庶可䌤缝事机。不至于危亡云。其为祈望之重。于此亦可见也。公谦挹。虽不以词翰自任。而然其为哲匠之所推许则亦甚隆。奇高峰尝与松江评论曰。公诗虽有才调。而典重则不及药圃。公又晚与崔简易岦酬唱。多有篇什。简易后谓月汀曰。药圃之诗。虽与诏使对垒。当不相下。足以华国云。月汀善于书。常自谓优于公。一日。金南窗玄成。同在座。断曰。月汀书品。当逊药圃。公之文艺笔札。虽高出辈流。而多为节行所掩。人有不及知者。晚值党祸益甚。不复见用于世。立朝四十年。位不过三品。终不能峻陟。而不幸有疾。又未享遐寿。识者无不悼惜焉。公殁后四年壬寅。贼臣仁弘。嗾其徒文景虎。上疏诬成文简公嗾松江。瘦死崔永庆。大宪自献等。请追夺其官爵。又追论再鞫。时台谏之罪名。命政院考出。则公以大谏。发论后第四日始出仕。而 上教曰。李某乃澈之腹心也。杀永庆之论定。是此人所为。于是。群小等。承 上旨。仍请追夺。竟蒙 允。士林为之气塞。 仁祖甲子。守梦郑公■筵白其冤状。请复爵。命收议大臣。完平李公暨玄翁海昌诸公。同辞请雪冤。乃与松江。一时复其原爵。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08L 页
噫。公之屈伸。即世道之污隆也。又以扈 圣从勋。赠吏曹判书兼两馆大提学。公配贞夫人东莱郑氏。监察惟义之女。领议政文翼公光弼之曾孙。凡有三子。长权。佥知。次劢。奉事。次㔦。早殁。佥知生三子。曰省身。礼曹参议。次敬身,致身。参议娶佥正权耋女。生二子。曰梓。辅德。杭。清州牧使。皆经内翰。再娶兵使李蘋女。生一子曰桓。敬身出后于奉事。有二子。曰枢。别坐。杓。致身无嗣。以桓为后。公所著诗文。尽逸于兵燹。只有乱前乱后拾遗录,丙申录及松都录,悼亡录等若干篇。藏于家。旧有参议公所述行录。美而不溢。可谓惇史。然于事实。犹不无间有阙遗处。故窃不自揆。谨摭拾追补。为状如右。以备立言君子有所采择云。岁丁卯初冬。嘉义大夫。行吏曹参判李选谨撰。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世子左宾客行通政大夫承政院都承旨知制教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艺文馆直提学尚瑞院正药圃李公墓碣铭(并序)
昔余成童之岁。在海州。将先君命。起居于牛溪先生。座上客。独有药圃李公。望之俨然。知其为君子人也。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世子左宾客行通政大夫承政院都承旨知制教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艺文馆直提学尚瑞院正药圃李公墓碣铭(并序)
昔余成童之岁。在海州。将先君命。起居于牛溪先生。座上客。独有药圃李公。望之俨然。知其为君子人也。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09H 页
先生指余谓公曰。此儿可教。终必有成。命写进近所为诗若干。公见之。亟加称奖。因曰。异日必访我来。余礼谢而退。是后五六年。而公已捐馆。恨不得一登龙门。更承謦欬也。及到京城。与公之孙今礼部侍郎省身。同博士弟子业。侍郎先登第。余亦随后窃科。同入玉堂中书而陟銮坡。甚相得也。视古人思识其子孙者。实远过之。今侍郎以公之家状。请为墓道计于余。余何敢当。然余夙蒙公奖许。而又与侍郎游。虽其文不足以不朽公。而余之所铭感于平生者。此可以酬其志矣。又何敢固为毛皮之让。而不尽心中之所欲乐道者乎。谨叙其世系历官而为之铭。公全义人。讳某。字某。药圃其号。高丽太师棹之后也。十一传而有讳龟。始入我 朝。仕为汉城尹。是生刑曹正郎讳直干。正郎生求礼县监讳宏植。求礼生光阳县监讳孟禧。光阳生信川郡守讳昌亨。信川生公。皇考讳铎。佐宣祖为领议政。封赠三世。信川如已爵。光阳左赞成。求礼吏曹判书。恩例也。皇妣赠贞敬夫人龙仁李氏。以嘉靖丙申生公。公生而不凡。早自力学。二十。中乙卯司马。癸亥。擢第于 临壅之日。直入翰院。移春坊。乙丑。以奉教。升典籍。历工,礼,兵三曹佐郎。正言,知制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09L 页
教。丙寅。入玉堂。由修撰。升校理。迁持平献纳。赐暇湖堂。戊辰。朴相公淳。傧接华使成宪。辟公为从事。还拜吏曹佐郎。适议政公判铨。公避递为直讲。己巳。升正郎。又避递如前。辛未。升应教。历司谏,执义,舍人,司成,典翰。癸酉。以应教。擢拜同副承旨。甲戌。至左副而递。乙亥。迁户曹参议。再为大司谏。丙子。丁议政忧。服阕。拜大司谏。己卯。历工,兵参议。出按海西。辛巳。入为承旨。壬午。以圣节使赴京。癸未春。还拜都承旨。时栗谷李先生为宋应溉等所讦。公亦被递。是冬。复为大谏。甲申。再为吏曹参议。乙酉。出牧骊州。丁亥。罢归。戊子。出按湖西。庚寅。历兵曹参议大成大谏。辛卯春。时论大变。 特命再任于骊。七月。削官职。九月。窜于钟城。壬辰。倭变起。 大驾西幸。释被罪诸臣。公由薛罕岭。达于龙湾行在。即拜大谏。癸巳。递为户曹参议。又迁工曹。陪 中殿留海州。至于甲午。是余拜公时也。是年冬。以大司成入京。丙申。递授礼曹参议。以承文院提举之微事罢。丁酉。复前职。戊戌。以天将迎慰使。留待于松京。时公之子劢客于白川而死。公奔往哭。未及返。天将已过。以此置对金吾。己亥。叙于西班。是年十一月。以病卒于正寝。春秋六十四。讣闻。 上命别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10H 页
赙。赐棺椁。遣礼官致祭。以其年某月日。葬于积城县南坐子之原。从先兆也。公事亲孝。友于弟妹。睦于宗族。亲有癠。侍坐达夜。虽或假寐。不离于侧。未第时。丁外艰。守墓哀毁。几至灭性。议政公即令还家。仅而得苏。议政临终治命。使之依礼返哭。故后丧不得庐于墓。公守制在家。非丧祭不言。洪大宪圣民。与公同里闬。退食之暇。辄日一造公。欲议朝家事。而到口不敢发。盖敬公之执礼也。公禀性刚正。而持论和平。宫禁秘事。权奸隐慝。极言竭论。少无忌讳。而至于进退取舍之间。一任大公至正之道。专事调剂。而无偏系之失。人多心服而敬之者。士林倚以为重。唯其直道不挠。见忤于时。屡遭颠踬。终无变易。故立朝四十年。官不过三品。相门之相。人所期待而不副。有识之士皆痛惜之。先朝中二三奸凶。缔结宫掖。交通内外。虽因乱投窜。而蹊径犹存。根株未断。公时长薇垣。以为此路不塞。将祸士林。追论剀切。而拂 天听。公之坎壈。盖由于此。金公应南。每与公言。服其有同寅之意。及判东铨。事必就议。人皆谓之相得。后应南终变其志。犹敬公如初。不敢舍也。公举止端重。人不见其隋容。虽仓卒。未尝疾言遽色。雅不喜声色技艺。家业清贫。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10L 页
绝无营产。教子弟。唯以清素勉之。亲戚故旧。莫敢干以私。牧骊之日。盗贼大炽。行劫杀越。在处相报。而公能安集抚摩。不专剿捕。一境晏然。麦有两岐之瑞。民来献而欲其上闻。公笑而却之。倭变之未作也。重峰赵公宪上疏。以为大乱将作。必须选用贤俊。使不至于危亡。以公及李山甫,洪圣民等数人。为言朝廷以东事为妄。并与其言而黜之。夫以重峰之明智。灼知倭变之必作。果验于其后。则举公名请用者。亦必有见。而卒莫之省。岂非天哉。公与栗谷牛溪两先生,郑松江,洪益城。为知己之友。人皆尊敬而并称之。公每谦卑自牧。文翰笔札。亦殊绝。未尝以小技自多。故人莫知其实有过于人者。公殁之后。贼臣奇自献为宪长。以公参再鞫崔永庆之论。追夺公官爵。 今上初。郑公晔于筵中。称公之见陷。请复其爵。而相臣李公元翼,尹公昉,申公钦。同声暴白。遂复公原职。又以扈 圣从勋。 命赠公吏曹判书。公委禽于监察郑惟义家。故己卯名相文翼公光弼之孙也。生三子。长佥知劝。 赠右议政。次奉事劢。幼㔦。早夭。佥知娶郡守曹胤禧女。生三子。曰省身。即侍郎。次敬身,致身。侍郎。娶佥正权耋之女。生二子。曰梓。曰杭。皆登第。为翰林。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11H 页
梓出入从班。今为开城府经历。侍郎再娶兵使李蘋之女。生子桓。敬身归后于奉事。有二子。曰枢。进士。杓。幼。致身无后。以桓为继。余方忝居留于旧都。经历即同寮也。以此传侍郎之言而请铭。亦世好之一奇也。铭曰
天生大材。本为斯民。有圣有贤。时或不遇。赍而没地。自古而然。嗟哉我公。若有以为。胡止斯焉。台躔炳耀。公继其光。蕴而未宣。爵位岂多。仅跻三级。屡踬而颠苍苍绀岳。镇北神京。峻极于天。敛公英姿。藏于其下。遗恨重泉。劬躬焘后。必有馀庆。簪组蝉联。南宫佐贰。翰苑连璧。繄公青毡。匡君㨻奸。直节刚肠。恐泯其传。美溢囊箱。谈何容易。笔未如椽。言非谀墓。无愧有道。乐石千年。资宪大夫。行开城守留守金堉谨撰。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世子左宾客。行通政大夫。承政院都承旨,知制教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艺文馆直提学,尚瑞院正药圃先生墓志
公姓李。讳海寿。字大仲。号药圃。全义世家。高丽太师棹之后也。十一传而有讳龟。入我朝。仕为汉城尹。是
天生大材。本为斯民。有圣有贤。时或不遇。赍而没地。自古而然。嗟哉我公。若有以为。胡止斯焉。台躔炳耀。公继其光。蕴而未宣。爵位岂多。仅跻三级。屡踬而颠苍苍绀岳。镇北神京。峻极于天。敛公英姿。藏于其下。遗恨重泉。劬躬焘后。必有馀庆。簪组蝉联。南宫佐贰。翰苑连璧。繄公青毡。匡君㨻奸。直节刚肠。恐泯其传。美溢囊箱。谈何容易。笔未如椽。言非谀墓。无愧有道。乐石千年。资宪大夫。行开城守留守金堉谨撰。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世子左宾客。行通政大夫。承政院都承旨,知制教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艺文馆直提学,尚瑞院正药圃先生墓志
公姓李。讳海寿。字大仲。号药圃。全义世家。高丽太师棹之后也。十一传而有讳龟。入我朝。仕为汉城尹。是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11L 页
生刑曹正郎讳直干。正郎生求礼县监讳宏植。求礼生光阳县监讳孟禧。光阳生信川郡守讳昌亨。信川生讳铎。佐 宣庙为领议政。是公考也。妣贞敬夫人龙仁李氏。以嘉靖丙申。生公。公生而不凡。早自力学。二十。中司马。二十八。擢第于 临雍之日。直入翰苑。移春坊。乙丑。以奉教升典籍。历工,礼,兵三曹佐郎。司谏,院正言,知制 教。丙寅。入玉堂。由修撰升校理。迁持平献纳。赐暇湖堂。戊辰。朴公淳之傧接华使也。辟公为从事。还拜吏曹佐郎。己巳。拜正郎。辛未。升应教。历司谏,执义,舍人,司成,典翰。癸酉。由应教。擢拜同副承旨。乙亥。迁户曹参议。再为大司谏。丙子。丁议政忧。服阕。拜大司谏。己卯。历工,兵曹参议。出按海西。辛巳。入为承旨。壬午。以圣节使赴京。癸未春。还拜都承旨。时栗谷李先生为宋应溉等所讦。公亦以是被递。是冬。复为大司谏。甲申。再为吏曹参议。乙酉。出牧骊州。戊子。按湖西。庚寅。历兵曹参议,大司成,大司谏。辛卯春。才递大谏。时宰有织成飞语。潜通宫禁者。是夜为政。持 命复除骊州。七月。削官职。九月。窜于钟城。壬辰。倭变起。 大驾西幸。释被罪诸臣。公由薛罕岭。达于龙湾行在。即拜大谏。公随事极陈。无所隐讳。以此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12H 页
重忤 上旨。时銮舆播越。国事艰危。公思恢公道。收拾人才。务为同寅弘济之策。持论甚平。金应南诸人皆以为是。凡事必就问而后行。其后应南判铨曹。虽改初心而变其机轴。然犹不敢舍公。每首拟于论思谏长之望。盖素所心服也。癸巳。历户,工曹参议。甲午冬。拜大司成。丙申。递授礼曹参议。以承文院副提调罢职。丁酉。叙拜吏曹参议。俄迁礼曹。以天将迎慰使。留松都。闻次子客死于白川。往哭之际。天将猝过。以是坐罢。戊戌春也。己亥。叙付西班。是冬十一月戊申。卒于正寝。享年六十四。用其年腊月某日。葬于积城县南先茔坐子之原。公禀性刚正。气节清苦。孝于事亲。务在诚敬。每问寝。必趁鸡鸣。昏亦待寝乃退。亲有癠。达夜侍坐。未尝解衣。待弟妹极其友爱。视从子如己出。尤笃于追远。事系奉先。无所不致其诚。公居丧。一遵礼法。非丧祭不言。洪大宪圣民。与公同里闬。退食之暇。辄日一造公。欲议朝家事。到口不敢发。盖敬公之执礼也。居官。必欲引君当道。持论务归大公至正。至于宫闱密事。权贵隐恶。尽言竭论。略不忌讳。而亦无过激偏系之失。故初不相能。而后乃悦服者有之。惟其见忤于时。立朝四十年。位不过三品。屡遭颠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12L 页
踬。而直道自守。少不摧沮。举止中适。笑不见齿。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燕居。亦未尝见其惰容。家业素贫。只资禄俸。绝无他营。常至乏绝。而教子弟。每勉以清素。雅不喜声色技艺。于物无所玩好。公退。端坐看书而已。亲戚故旧。不敢干以私。与栗谷,牛溪,松江,拙翁。为知己之友。公每以早从仕路。学无践履。歉然自居。而时人或有许以牛,栗之右者。末年。虽不为时用。士林倚以为重。不幸有疾。未享遐龄。人莫不悼惜。公殁后四年。郑仁弘使其门徒。上疏言崔永庆冤状。大司宪奇自献。追论再鞫时台谏。 上命政院查出。则正言具宬,李尚吉,献纳李洽。为再鞫之论。而公为大司谏。发论后第四日出任。公实不参。而 上意必欲并罪。至有严教。其时台谏遂并请削夺。蒙 允。 仁祖反正初。知 经筵郑公晔。于 榻前称公之见陷。请复公官爵。大臣李公元翼,尹公昉,申公钦等。同声暴白。兼陈公律己清苦赤心徇国之节。遂复公原职。又以扈 圣从勋。 命赠公吏曹判书,大提学。公委禽于监察郑惟义家。故相文翼公光弼之孙也。生三子。长佥知劝。 赠右议政。次奉事劢。次㔦。早夭。佥知娶郡守曹胤禧女。生一女三男。女适幼学沈弦。男长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13H 页
曰省身。承旨。 赠领议政。次曰敬身。次曰致身。承旨初娶佥正权耋女。生二男二女。男长曰梓。次曰杭。皆登第为翰林。屡历显班。官今两司亚长。杭。往年以执义。出为清州牧使。终焉。女长适幼学赵玉亨。次适宣传官尹㮋。再娶兵使李蘋女。生子桓。敬身归后于奉事。娶副护军金缵祖女。生二男。曰枢。缮工监奉事。次曰杓。致身无子。以桓为继。
大明崇祯后丁酉九月。曾孙通训大夫。行司宪府执义兼世子侍讲院辅德 梓谨撰。
药圃先生遗事
先生之先祖考府君讳昌亨。出自名家阀阅。星山李文景公讳稷,铁城容轩李相国讳原,金领相讳寿童,安贞悯讳瑭。或以其外祖考。或以其外党旁亲。或以其一家期功之亲。冠冕奕世。内外宗族子弟。法象其贤。而目之所擩。耳之所染。皆清节高义。德业功烈。而且甥馆于都尉密阳朴公(讳赓。尚 厚陵女。咸阳郡主。)之家。当己卯登崇俊良之日。被荐贤良。中武别科。为秋曹郎中。北门祸作。官不达而委祉于后。笃生贤子讳铎。竟昌大其家。以节俭德业。为 宣庙朝名相。先生乃其冢嗣也。
大明崇祯后丁酉九月。曾孙通训大夫。行司宪府执义兼世子侍讲院辅德 梓谨撰。
药圃先生遗事
先生之先祖考府君讳昌亨。出自名家阀阅。星山李文景公讳稷,铁城容轩李相国讳原,金领相讳寿童,安贞悯讳瑭。或以其外祖考。或以其外党旁亲。或以其一家期功之亲。冠冕奕世。内外宗族子弟。法象其贤。而目之所擩。耳之所染。皆清节高义。德业功烈。而且甥馆于都尉密阳朴公(讳赓。尚 厚陵女。咸阳郡主。)之家。当己卯登崇俊良之日。被荐贤良。中武别科。为秋曹郎中。北门祸作。官不达而委祉于后。笃生贤子讳铎。竟昌大其家。以节俭德业。为 宣庙朝名相。先生乃其冢嗣也。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13L 页
先生少时。诗格笔法。超绝流辈。而未尝以此自居。年十五。尝从旧俗。为大同接于大平馆。(或云松岘长廊)每私考。先生辄居魁。而二十。始中生员试三等。物论皆称其屈。至如笔札之工。亦不留意。而为世所称赏。多藏人家。而既经壬,癸兵燹。无所传后。本家所藏诗文。亦累经离乱。荡失无馀。唯乱后悼亡录,丙申杂稿,松都杂录,松都后录,松都杂咏,拾遗录若干卷。藏于其家。而杂稿,杂录,后录。皆先生亲笔。杂咏则其时游从文士之所挥洒。拾遗则先生胤子佥枢公所手录。并欲刊行而不果。
先生交游。尽一时名流。而唯贤德是亲。其义合许可。惟牛,栗两贤。而两贤亦推让先生。极其爱慕。今取李景临先人师友录及石潭日记等书而夷考之。则其推许期待之意可见矣。然其师友录所谓贤相之子。清名之士。同庚同僚。许公之清慎。引公清要。位至大司成。日记所谓季涵之刚介。文之以大仲言语。则无往不达云者。何足以尽先生之底蕴乎。栗谷之言。出于一时朋友间善谑规讽之意。其子所录。则出于管窥蠡测之末见。皆不可以为先生月评衡断之语也。独牛溪先生所谓大仲之清慎操执。自少至老。较若
先生交游。尽一时名流。而唯贤德是亲。其义合许可。惟牛,栗两贤。而两贤亦推让先生。极其爱慕。今取李景临先人师友录及石潭日记等书而夷考之。则其推许期待之意可见矣。然其师友录所谓贤相之子。清名之士。同庚同僚。许公之清慎。引公清要。位至大司成。日记所谓季涵之刚介。文之以大仲言语。则无往不达云者。何足以尽先生之底蕴乎。栗谷之言。出于一时朋友间善谑规讽之意。其子所录。则出于管窥蠡测之末见。皆不可以为先生月评衡断之语也。独牛溪先生所谓大仲之清慎操执。自少至老。较若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14H 页
画一。真金玉肝肠。吾常欲坐之高足床上。敬行再拜之礼云者。实出于知己间片片赤心之语也。至如月汀尹文贞公祭先生文所谓孝友绝伦而行不出于家庭。恬静寡欲而节益砺于暮境交游不妄。许可常慎。闇然之实。久而日章。人有言一代真士夫。必曰药圃公。公其今世之全人哉。后学之尚论其世者。皆以牛溪,月汀之言。为先生身后之传神云尔。
先生以世臣名父之子。其立朝事君。素蓄献替可否与同休戚之志。 君上过举。时政得失。知无不言。其不在言地时。则知旧有言责而欲言者。无不就问于先生。及先生丙子丁忧在垩次时。洪拙翁相公主三司之论。以退食之暇。辄日一造公。欲议朝家事。而到口不敢发。则先生守制之严可知也。深恶当时偏党之习。虽守正不回。而持论甚平。金应南辈凡有论议。必就问然后行。及 宣庙壬寅。奸臣追论崔永庆再鞫事请罪。其时发论台谏。先生以论启后三日随参。亦混入发告中。自 上教以杀永庆之论定。是此人等所为。盖以 宣庙亦知先生常主一时之清议公论。而以逆耳之忠言。为沽名矫直之归故也。辛卯之祸。末年之废。职此之由。至今士林之有知识者。莫不
先生以世臣名父之子。其立朝事君。素蓄献替可否与同休戚之志。 君上过举。时政得失。知无不言。其不在言地时。则知旧有言责而欲言者。无不就问于先生。及先生丙子丁忧在垩次时。洪拙翁相公主三司之论。以退食之暇。辄日一造公。欲议朝家事。而到口不敢发。则先生守制之严可知也。深恶当时偏党之习。虽守正不回。而持论甚平。金应南辈凡有论议。必就问然后行。及 宣庙壬寅。奸臣追论崔永庆再鞫事请罪。其时发论台谏。先生以论启后三日随参。亦混入发告中。自 上教以杀永庆之论定。是此人等所为。盖以 宣庙亦知先生常主一时之清议公论。而以逆耳之忠言。为沽名矫直之归故也。辛卯之祸。末年之废。职此之由。至今士林之有知识者。莫不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14L 页
重先生如望山斗云尔。
先生以相门冢嗣。德器早成。人之所待。惟以公辅之望。己所自居。不以文词笔札之工。而然一代文章巨公。皆称赏先生之文翰。奇高峰既许先生之诗曰。体制典重。虽以松江才调。有所不及。崔东皋车,五山。皆谓药圃之诗。优于傧相华国之材云。金南窗玄成。尝善先生书法。谓月汀曰。公之书品。不及药圃云尔。先生既赐暇湖堂。从事傧相。而见称诸公又如此。则阶级竣次。宜典文衡。而为一番人所忌。竟未得长馆阁之职。月汀祭先生文所谓以公华国之才。如椽之笔。曾不得典文柄。展斧藻。而鸣一代之盛。将使后来之人。揽公之诗。而惜公之只储养于东湖而已云者。盖以此也。
先生钟城之谪。龙湾之启。皆由于宫禁之秘事。权奸之隐慝也。(二句见碣文)盖 宣庙后宫出王子。多至十数。懿仁王后终无嫡嗣。而王子中临海为长。光海次之。仁嫔晚生信城。幼有君人之度。 宣庙奇爱之。欲立为嗣。而以失长少之伦。恐群臣不从。辛卯春。左相郑公澈。与领相李山海,右相柳成龙及三司长官同议。将请建储。先生时长薇垣。李诚中长玉堂。请对。前一
先生以相门冢嗣。德器早成。人之所待。惟以公辅之望。己所自居。不以文词笔札之工。而然一代文章巨公。皆称赏先生之文翰。奇高峰既许先生之诗曰。体制典重。虽以松江才调。有所不及。崔东皋车,五山。皆谓药圃之诗。优于傧相华国之材云。金南窗玄成。尝善先生书法。谓月汀曰。公之书品。不及药圃云尔。先生既赐暇湖堂。从事傧相。而见称诸公又如此。则阶级竣次。宜典文衡。而为一番人所忌。竟未得长馆阁之职。月汀祭先生文所谓以公华国之才。如椽之笔。曾不得典文柄。展斧藻。而鸣一代之盛。将使后来之人。揽公之诗。而惜公之只储养于东湖而已云者。盖以此也。
先生钟城之谪。龙湾之启。皆由于宫禁之秘事。权奸之隐慝也。(二句见碣文)盖 宣庙后宫出王子。多至十数。懿仁王后终无嫡嗣。而王子中临海为长。光海次之。仁嫔晚生信城。幼有君人之度。 宣庙奇爱之。欲立为嗣。而以失长少之伦。恐群臣不从。辛卯春。左相郑公澈。与领相李山海,右相柳成龙及三司长官同议。将请建储。先生时长薇垣。李诚中长玉堂。请对。前一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15H 页
日。有大殿别监金希寿者。与诚中素相知。而方承传御札于山海家。袖以诣诚中谓曰。令监与左相。将请建储云。切祝令监勿为也。自 上闻有此事。即以 御札传教于领相。必将生大事。盖山海一边顺朝议。一边内通。以售网打之计也。(窃考野史。山海素与仁嫔之兄金公谅为密交。是时。先逆其子庆全于公谅家。相与私语。已而。又使其奴私语庆全曰。大监。今闻大臣有明日请对者。沈泣罔知所措。庆全鲜惊。苍黄起出。故公谅即入内通云。)诚中既知 上意所在。亦知山海奸情。即通于两相及两司之长。先生闻之。略不挠改。明日遂与松江诸贤。请对入侍。因请建储事。大忤 上旨。以至特命补外。未几。远谪北塞。壬辰。蒙放。不知乘舆之处。行至咸兴。由咸兴又踰薛罕岭。追 大驾至龙湾。复长薇垣。追论前事。以及交通宫禁之由。而山海,汝淳等。无不历举其名云。然其所启之辞。今不可考。则其时事实。或有承讹袭谬。以至郢书燕说之诮。故并详考以录之。
先生少读古书。经传词赋。无不淹贯。则其往复师友书札及湖堂傧馆酬唱诗什。莫非发于性情之正者。宜传为后学之模范。而初以家人怵于辛卯之祸。投诸水火。再以家属。迫于壬辰之乱。皆入兵烬。乱后收拾。藏于其家者。泰山毫芒。而后之览者。亦徒以吟咏
先生少读古书。经传词赋。无不淹贯。则其往复师友书札及湖堂傧馆酬唱诗什。莫非发于性情之正者。宜传为后学之模范。而初以家人怵于辛卯之祸。投诸水火。再以家属。迫于壬辰之乱。皆入兵烬。乱后收拾。藏于其家者。泰山毫芒。而后之览者。亦徒以吟咏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15L 页
风月。泛读流观。而不知其中有至理之存。今以见于松都杂咏者言之。崔东皋示金静厚诗。有太极故无极。化机天自弄。气兮有翕张。理也无静动。在人方寸间。心即性情总。先觉训实揭。后生知或壅之句。而先生和以答之曰。上天无声臭。默运有何弄。玆惟大道原。有静仍有动。为人即一心。万理于焉总。活物自虚灵。感应无阂壅。唯此数语。实皆本于濂溪之太极图说也。性命之原。理气之说。亶在此矣。盖自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以来。理气之论发。而至宋程朱。发明易传。而其说尽备。无以复加矣。今以牛,栗两贤往复理气长书。反复参考。则如合符节。与程朱之论。无所参差。然则家状中所谓或者许以牛,栗之右云者。虽或过之。若谓之三贤学问道德。同其渊源。而邻德辅仁。皆由古道云尔则可也。先生家传之学。子姓守以勿失。故行状中所赞。或以谓非谄非溢。而且先生不以学问自居。其于出处语默之际。必迫而后应。松都杂咏弄字韵再叠与石潭,拜栗谷祠诗。始露其本末。然平生知旧。亦不尽知。而其从子祭文中。乃底其所蕴。所谓性根忠孝。学造明诚。清白其操。睦姻其情云者。斯亦实录也。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16H 页
先生为学工夫笃实。研穷精微。至如当时公卿师友。学术同异。无不随事以察。默识胸中。或有发于其吟咏之间者。先是。退溪文纯公李先生尝酬苏斋卢相公诗曰。邈邈朱山岳。滔滔陆海湖。中原及东国。回首一长吁。盖苏斋之学。渐染象山顿悟之说。而当时学士名以读书者。其门路之差。颇与苏斋之论。不期同而同。(苏斋寄退溪诗。首句所谓欲者。天之性。人所不能无二者。其不察于道器之际。理气之辨。盖可见矣。是以退溪既以诗答。以寓讥贬之意。而当时学士论学。亦多类苏斋相国之说云尔。)故退溪先生以此规而讽之也。其后栗谷文成公李先生与牛溪文简公成先生往复论理气长书。深辟陆象山罗整庵之说。盖亦以此也。癸巳。先生陪 中殿至海州。与牛溪先生。约会于石潭精舍。设灵位于听溪堂而拜之。乃题诗曰。举世滔滔趋象山。后生谁复尊朱子。九曲山中立小堂。已知先正有深意。于此亦可见先生之学。得先正教外别传之旨诀。而与退,栗源派。一贯来历云尔。
先生出处升沈终始。与牛,栗,松江。无所异同。癸未栗谷被齮龁于群小之时。先生亦被论劾而递职。且于栗谷秉铨之日。先生官已长薇垣。而栗谷易箦之后。八年竟无一资之加矣。先生以壬辰六月。自谪所扈
先生出处升沈终始。与牛,栗,松江。无所异同。癸未栗谷被齮龁于群小之时。先生亦被论劾而递职。且于栗谷秉铨之日。先生官已长薇垣。而栗谷易箦之后。八年竟无一资之加矣。先生以壬辰六月。自谪所扈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16L 页
驾龙湾。牛溪亦于九月。自伊川分朝。来赴 行在所。而松江亦自谪所赴 行在。未久。即受体察湖南之命而南下矣。世传先生与松江,牛溪。于播越之中。又皆忤 圣旨。终身坎坷。盖先生之在龙湾。追论山海,公谅之罪。语涉宫禁之事。松江之在 行在宾厅。不食仁嫔所送具二相思孟之酒馔。以至有体察之 命。牛溪之赴 行在。即有为 世子图内禅之谗。而于事定回銮之后。三贤同归狼狈。而前后二十四年之间。长带银顶玉。而不离三品之班。此皆由山海,公谅,弘老等因邪径行谗。以为释憾修郤之地云尔。先生所以名编党籍。身经士祸者。盖由于贞肃公乙丑击去元衡之论。而又继之以郑松江辛卯委官逆狱之事也。嘉靖乙丑。 文定王大妃薨。贞肃公为都宪。朴思庵为谏长。合启以请元衡二十年当国乱政之罪。以至玉堂劄论。六曹继起。百官立庭。而后始蒙允。削黜元衡。退归高阳农舍。穷蹙自缢而死。自是公议稍张。士论复行。及 宣庙嗣服之初。台章儒疏互发。合辞以请。竟昭雪己卯,乙巳之冤。而贞肃公与朴思庵。相继掌铨秉钧。振拔淹滞。恢张公议。一时名流李公后白,黄冈金公继辉,梧阴尹公斗寿,月汀尹公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17H 页
根寿,贰相具公思孟,益城洪公圣民, 郑公惟一,柏潭具公凤龄。皆登显职。山林宿德如文简公成浑,倡义使金千镒,杏村闵纯。皆通南台。文成公李珥,文清公郑澈,白麓辛应时,高峰奇大升及吴公健,卢公禛。出入三司。主张清议。以救世道之败。则流俗大臣与其子弟亲属。多不悦者。濡迹元衡之门者。亦不自安。贞肃公乃言曰。一时出入其门。岂尽其党乎。于是。务为镇定调剂之论。而洪昙,朴忠元,郑宗荣诸人。为郑文清,洪益城诸公所不容。皆被劾递铨长。由是流辈益不平。及金铠(黄冈金公继辉之同姓亲也)为宪长。尝于 榻前启曰。为士林者。当自饬躬。不言人过。今之士类。缺然而妄谈是非。诋毁大臣。此风不可长也。己卯之时。朝多浮薄之士。招引同志。排斥异己。赵某之得罪。皆由此辈所酿成。于是。朝廷多疑铠有祸士林之意。铠于他日。又申前启。而因为自明。郑文清公以修撰。进曰。铠荧惑 上听。嫁祸士林。又曰。铠绍述衮贞。诬陷士林。于是。三司交论铠削黜。以此流辈益怨士类。厉阶始生。前后辈遂分党。其后。又因沈义谦遏金孝元铨荐事。遂起东西之战。是时。先生出入三司。或长薇垣。或在银台。专事调剂。无所偏系。而以其松江,益城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17L 页
诸公。与先生为知己之友。故先生亦未免入于指日之中。及孝元为铨郎。喜进一队名流。故后辈多有附之者。孝元由是稍得志。乃以义谦为心戆气粗。不可柄用。而义谦侪流多先辈。先辈皆疑孝元有修郤之意。而先生与具柏潭,辛白麓诸公。亦以为孝元有小人之心。及朝绅论议角立。纷纭未定。文成公乃议于卢相公守慎。启出沈,金两人。以镇浮议。而其馀波渐漫。势难沮遏。自先生戊寅服阕之后。后辈益惮先生。而先生以国事艰危。并用东西人材。务为同寅弘济之策。持论甚平。及金应南判铨曹。撛选清望。全用一番人。以变清朝机轴。而惟其平日心服公之公正。故不敢屈公。每首拟先生以论思谏职之长。然其嗜好酸咸。与时辈不同。不从宇颙等之横议。由是先生多在外时。或按节海西。或奉使燕京。及还朝而都令银台。文成公大被论劾于三奸(宋应溉,许篈,朴谨元。)矣。先生亦被劾于三奸之党。而略不沮挠。其镇定寅协之心。终始不变。劄辞。至有所见不同。不害为君子等语。及己丑郑汝立逆狱之起。郑松江时在西郊闻变。即起赴难。及造朝。 宣庙褒以忠节。遂大拜以为委官。主治狱事。盘问之际。一边之人。或死或窜者多。盖右相郑彦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18H 页
信以欲斩告者而败。其弟吏判彦智以供辞误罔而窜。李泼,洁出于贼招而毙。白惟让以汝立婚家。书辞悖慢而死。卢守慎。以曾荐汝立而败。金宇颙亦坐与贼相亲而窜。崔永庆以其文书中有举事之日。必先杀郑澈,申硈等语而败。郑介清以与贼交游通书而窜。未几。松江以建储事。大忤 上旨。而又被两司之论劾。 命列其罪。榜示朝堂。而己丑治狱滥枉。为其罪目之一。是时。西人名流无一人免于窜逐之罪者。深文奇中。天地一网。先生乌得免乎。及洪汝谆为都宪。将加罪窜谪诸公。事将不测。幸赖典翰禹性传,副学金晬,都宪李德馨诸公善辞以救而免矣。先是。倭酋平秀吉弑主篡立。遣使求和。西厓柳成龙当国主论。欲许之。重峰赵文烈公持斧伏阙上疏。有曰。彼有射天之语而我乃敬之。彼有弄我之计而我乃款之。六军不发之秋。虽或断国忠而鞭林甫。唐家宗社之耻。实未能昭洗。盖林甫指山海。国忠指公谅也。又曰。宋有腊寇。有小官言今无他策。只有刘元城,陈了翁作相。则寇不战而自平。宋帝不闻。而惟崇章,蔡之徒。故腊寇不戢。今愿亟召淳,澈,纯,浑等云。而先生之名。亦在其中矣。及壬辰。 大驾西迁。文烈公倡义起兵。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18L 页
临发上疏。有曰。成龙之主和招寇。甚于桧奸。山海之戕贤误国。甚于林甫。公谅之积怨市利。甚于国忠。汔保首领。或使其党。盘据要津。以防贤路。将何以慰民心而振士气乎。台谏又启请公谅骄横之罪。而先生适当言责于此时矣。盖当君臣播越之际。公议之久郁未伸者四面而起。 宣庙犹以国可亡。不可枉。杀一人之语。严批以答。而先生起自谪所。又长薇垣。则义不可避嫌畏祸。而泯无一言于其间也。劄辞启本。今既不传。而以其传于野史者观之。上自 圣躬阙失近习交通。下及山海,汝谆,弘老,言慎之罪。又受 严批而三谏不止。则先生三军不夺之志。赤心徇国之义。盖可见矣。家状碣文之中。以时讳不尽言先生谤阶丹籍之由。故详考以录之。
先生见重一世。受知 宣庙。其事业较著。散出于诸贤疏章文集之间者皆可考信。而惟重峰丙戌封事。在时事危急之日。故其委重之意。最备且切。其封事有曰。徂玆东土。箕教无徵。三韩以降。国纪蔑闻。所赖以知君臣父子之道。越至于今。或有忠孝之继作者。四书五经之前至。而薛聪,禹倬因俗解讲明。小学家礼之后至。而李穑,郑梦周变夷教。推阐用。延丽季之
先生见重一世。受知 宣庙。其事业较著。散出于诸贤疏章文集之间者皆可考信。而惟重峰丙戌封事。在时事危急之日。故其委重之意。最备且切。其封事有曰。徂玆东土。箕教无徵。三韩以降。国纪蔑闻。所赖以知君臣父子之道。越至于今。或有忠孝之继作者。四书五经之前至。而薛聪,禹倬因俗解讲明。小学家礼之后至。而李穑,郑梦周变夷教。推阐用。延丽季之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19H 页
危急。而继植我朝之纲纪。金宗直之设教。义士如云。金宏弼,郑汝昌寔倡道学。赵光祖之登庸。民俗几变。金净,朴祥先进谠议。虽被忌克者。媒孽其间。而代有善人。跲而复起。乙巳之祸。一代名流。不迁则孥戮。权奸肆志。并取忠贤亲友而扑杀之。血流生灵。祸缠 庙社。何幸天佑东方。 明庙晚悟。悉召海塞迁人。渐复于朝。林居逸民。亦多奖叙。虽其 圣德天开。忠邪自辨。而李铎,奇大恒, 朴淳之宣力为多。噫。桀安不诛。宣帝曷立。伾文不死。宪宗何安。试观华督之杀孔父而弑殇公。梁冀之弑质帝而杀李固。奸臣擅国。凶焰可畏。乙丑中学一会之暩。合坐畏缩。不敢秉笔。大恒,铎,淳视性命犹鸿毛。惟以安国家。定社稷为事。抗章排云而不爱其死。由其邪党一散。 庙谋素定。故 代邸龙腾。平,勃为用。贾谊疏策。次第陈之。时有元衡馀党。忌先正臣李滉进用。阴谋沮抑。以间至治。 圣主在上。民不蒙泽。朝著孤论。人或谓党。李海寿,白惟咸清名直气。俱有父风。海寿识珥之深。而不听宇颙横议。惟咸信浑之笃。而不从惟让浮沈。则一以浊乱驳之云云。辛卯封事又有曰。倭情叵测。大乱将作。汉季。必杀党锢诸贤。唐亡。必投清流于浊河。此是 圣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19L 页
世之所不愿闻者也。请屏去致疑之端。以杜谗贼之口。汲汲收用李海寿及李山甫等。使得展布施为。则庶可䌤缝事机。终不至于危亡云云。盖先生癸未年间。被劾于两司。论以浊乱朝政。辛卯之窜北塞。目以党附戚畹。壬寅之被诬于文景虎。谓参永庆再鞫之论者。其本末源委。亦不外乎重峰两度封事之所辨白。故并取以录。
先生德器天成。议论公正。发言处事。不露声色。而其中不拔之操。确如也。先生之从子讳勖。每为余言先生远谪临行时。方有加律之论。而先生略无畏惧之色。其不释卷而看在手。一如平居之日。且汉阴李相公以山海之婿。当先生龙湾论启之日。答先生之简。至以每闻令监风旨。专事协济为言。尹文贞公祭先生文。以为北镇非人所居。而安之若命。曾不陨穫。观此数公之言。亦可以知先生之所守矣。
先生既与牛,栗,松江。同其出处。而栗谷卒于甲申之春。松江卒于甲午之冬。牛溪卒于戊戌之岁矣。先生独以后死之人。竟为凉踽之踪。副护军之禄。假总管之职。终不敢辞而不受。人或以此为先生出处之疵。然而此则抑有一说焉。先生家世。十六代皆以官为
先生德器天成。议论公正。发言处事。不露声色。而其中不拔之操。确如也。先生之从子讳勖。每为余言先生远谪临行时。方有加律之论。而先生略无畏惧之色。其不释卷而看在手。一如平居之日。且汉阴李相公以山海之婿。当先生龙湾论启之日。答先生之简。至以每闻令监风旨。专事协济为言。尹文贞公祭先生文。以为北镇非人所居。而安之若命。曾不陨穫。观此数公之言。亦可以知先生之所守矣。
先生既与牛,栗,松江。同其出处。而栗谷卒于甲申之春。松江卒于甲午之冬。牛溪卒于戊戌之岁矣。先生独以后死之人。竟为凉踽之踪。副护军之禄。假总管之职。终不敢辞而不受。人或以此为先生出处之疵。然而此则抑有一说焉。先生家世。十六代皆以官为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20H 页
家。以禄代耕。其间非无官高禄厚。可以经营产业之时。而皆以洗手奉公。不别治生之故。素无世业之传。以至父相。清德冠一世。禄俸之外。至如岁仪之物。多则不受。先生又以清白为青毡之传。平居官罢。无所于归。况壬癸大乱之后乎。丁酉。牛溪答书中所谓窃仰素心。以退耕为急。而专乏归资。恐不能遂初者是也。且贞肃公出于己卯党祸之后。与思庵朴相公。担当世道之责。每有盛满之戒。求退而不可得也。先生以其胤胄。一代士类。期以相门之相。责以世道之任。既为群小之所嫉。亦有宫掖之所谗。而其末年适丁艰虞之时。每为一番人所挤陷。则其所行藏。唯以陆沈禄隐自居。然后可免于当世矣。故先生于丁酉年间。有诗曰。副护军作假总管。新岁承 恩近耿光。久假不归乌非有。人间得丧竟亡羊。戊戌年间。有四韵一律曰。乱离行止苦栖栖。生事萧条一祝鸡。志为屠龙空濩落。迹如浮梗竟凄迷。抱璞不曾悛九死。吹竽那免见群挤。男儿只可填丘壑。肯慕齐人骄一妻。又有诗曰。刈草数旬人马饥。佳人札札弄机丝。满室秋虫吟更苦。老夫愁寂和新诗。盖于其时。先生又失西班之禄。侨寓西郊。纳草食价。官储告罄。人马俱饥。室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20L 页
人手织。终日勤苦。感而有吟云。观此两绝四韵。亦可以知先生末年未能决退之义云尔。
先生家状初本。既出于侍郎公父子。后人称以惇史。则子孙宗族。亦当不敢容喙于其间。而但初本则其时。侍郎公三世。相继秉笔翰苑。至于私家状文。邪正之辨。是非之别。讳鲁之嫌。不敢不避。且如潜谷金相公墓碣铭序。则金石文体。一字笔削。衮钺所在。以此家状,墓碣文字。皆是纲举而目不张矣。惟其如是。故橝与族侄亨夏。积年消详。编成遗事及家状后本。直书不讳。不漏钜细。而一皆本之以家状初本及墓碣序文。参之以先生一时侪友遗集。一语一句。不为穿凿傅会。重犯不韪之罪。而唯于历官叙事中。先生曾经副提学一款。终始脱漏矣。后来参考贞肃公神道碑铭序。则有曰长子某。早负清望。累历承旨副提学大司谏。今为大司成云云。则先生之入玉堂。参下参上。以至顶玉之列。无不与选者。而家状墓碣中。终难追补。故追记于遗事末条。
右药圃先生遗事十四条。乃先生之族曾孙橝所识也。橝之曾王考奉事公。与先生同堂兄弟。而王考护军公早孤。长养于先生之家。及承贞肃公之
先生家状初本。既出于侍郎公父子。后人称以惇史。则子孙宗族。亦当不敢容喙于其间。而但初本则其时。侍郎公三世。相继秉笔翰苑。至于私家状文。邪正之辨。是非之别。讳鲁之嫌。不敢不避。且如潜谷金相公墓碣铭序。则金石文体。一字笔削。衮钺所在。以此家状,墓碣文字。皆是纲举而目不张矣。惟其如是。故橝与族侄亨夏。积年消详。编成遗事及家状后本。直书不讳。不漏钜细。而一皆本之以家状初本及墓碣序文。参之以先生一时侪友遗集。一语一句。不为穿凿傅会。重犯不韪之罪。而唯于历官叙事中。先生曾经副提学一款。终始脱漏矣。后来参考贞肃公神道碑铭序。则有曰长子某。早负清望。累历承旨副提学大司谏。今为大司成云云。则先生之入玉堂。参下参上。以至顶玉之列。无不与选者。而家状墓碣中。终难追补。故追记于遗事末条。
右药圃先生遗事十四条。乃先生之族曾孙橝所识也。橝之曾王考奉事公。与先生同堂兄弟。而王考护军公早孤。长养于先生之家。及承贞肃公之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21H 页
颜范。而先生之日事时功。皆所见知。颇有言于置膝上之时者。橝且于弱冠之年。及登先生之孙侍郎公之堂。而又与执义公诸兄弟。亲同天伦。恩义之笃。不以服纪之穷而有间也。每以世德家声。克绍无忝勉我矣。不幸十年之间。宗党兄弟。凋谢殆尽。孤露馀生。志业摧颓。遂乃与执义公兄弟之诸孤。屏居闲山松楸之下。好看东国野史名贤碑志。事有关于乙亥分党以后是非邪正之辨者。则辄录之。以成一册。参诸橝之所闻于祖考及先生孙曾之间者。以此益知先生之堂搆业治。有本末终始。而尤为之祖述宗仰。殆无异渊明之于长沙公矣。及从禄仕于都下。参判李公择之一日来见。谓余曰。子非药圃先生之族曾孙乎。先生家状,墓碣之文颇疏略。而其遗稿亦未刊行。吾以世谊。图所以剞劂之。子亦不可无一言以相之也。未几。时事大变。李公谪车城。橝又还旧居。后二年。李公乃因韩君永徽。寄示其所撰先生行状及所辑党论颠末遗事若干条曰。弁首之文。子亦如约。橝何敢辞以不文。而不为代匠之斲乎。但念以韩退之之大手笔。传后之文。犹欲俟五六十为之。况吾不文。亦
药圃先生遗稿卷之七 第 121L 页
何敢猝然泚笔乎。迁延以至今日。适值衰恶之岁。南迁就食于三山之下。行有期日。先生之玄孙亨夏又请于橝曰。知吾家世德者。宜莫如子。盍为我记其遗事。橝遂更考曾所录一册。而拈出先生遗事十四条。书以归之。一言一句。莫敢杜撰。而皆据先正所述,诸家日记,年谱,碑碣序铭文字以记之。至如玄晏之托。犹不敢当。以谂于当世立言之君子而为之也。丁丑三月之下浣。族曾孙橝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