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x 页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墓志铭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389H 页
静庵赵先生墓志铭
正德己卯冬十二月二十日。静庵先生赵公。效于绫城谪所。明年。归葬龙仁深谷里。从先兆。 嘉请丁巳十二月二十四日。改卜其西数百步许。以夫人李氏祔。 万历庚辰。大学诸生一口飏言曰。惟先生泽不斩。士于今受其赐。崇德报功。宜极盛典。今玆神道无碑。幽堂不志。无以昭虔揭烈。以耀无穷。乃相与裒财俶役。募工砻石。朝绅上自庙堂。下至一命。以及穷阎之士。苟闻先生之风者。举竞相助。不劳而事集。使求志铭于德水李珥。珥谢非其人。不获辞。仰惟先生道德事业。焯载国乘。退溪李先生状其行。稣斋卢相公铭其碑。岂有馀辞可赘。顾既应撰。不可无言。乃略叙世糸践历资质学行设施嗣息。并论善恶祸福天命否泰。而足以铭。其叙曰。呜呼。先生讳光祖。字孝直。静庵是自号也。赵氏为汉阳著姓。高丽总管良琪。以军功受元朝袍带之赐。是先生七代祖也。总管曾孙讳温。佐我 太祖。录开国勋。封汉川府院君。谥良节。于先生为高祖。良节生义盈库使讳育。 赠吏曹参判。参判生成均馆司艺讳衷孙。 赠吏曹判书。判书生讳元纲。官至司宪府监察。 赠吏曹参判。是为先生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389L 页
显考。妣骊兴闵氏。县监谊之女。以 成化壬寅八月十日生先生。呜呼。先生年十九而孤。 正德庚午。试进士。冠其榜。辛未。丁内艰。乙亥。举孝廉。拜造纸署司纸。是年秋。 中庙拜先圣试士。先生应其科。擢乙科第一人。授成均馆典籍。俄迁司宪府监察,司谏院正言。丙子。历户,礼,工三曹佐郎。选入弘文馆为副修撰。升修撰。丁丑。以副校理 赐暇读书。超资拜应教。升典翰,直提学。戊寅。升秩通政大夫。拜副提学。迁承政院同副承旨。以先生宜养 君德。还长玉堂。未几。进秩嘉善。兼同知成均馆事。俄迁司宪府大司宪。例兼成均。己卯春。拜副提学。夏。还拜大司宪。冬。用告密者言。下禁府。事叵测。领议政郑公光弼力救。用次律被窜。竟 赐自尽。年三十八。呜呼。先生禀受绝人。玉润金精。相表清秀。兰滋月朗。容止可观。凤仪鸾翔。孝友忠直。英睿刚果。幼不好弄。已具成人模范。忼慨有大志。兴慕圣贤。必欲追踵绝轨。世俗所屑。虽千驷万钟。一不以介意。乐善疾恶。见人非违。若将浼焉。呜呼。先生少时。参判公作察访鱼川。寒暄先生金文敬公得谴燕山。谪比邑熙川。先生素闻文敬学有渊源。因趋庭得往受业。时师道废久。人多指笑。先生不较不沮。始闻为学之大方。自是益自刻厉。课程严苦。笃信小学及近思录,四子六经。平居。夙夜整饬。高拱危坐。齐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390H 页
明俨恪。威仪折中。进退翼如。尝入天磨龙门两山。讲习之暇。潜心对越。或竟晷兀然渊默。夜分乃寝。五更必起。山人习禅者。皆叹其不可及。其在家。事亲色养。极其诚。慎终追远。情文备至。家庙在别所。日必一往。虽公务鞅掌。大风雨雪。祁寒溽暑。不少废。谨守法度。以闲有家。内外斩斩。正伦理笃恩义。远声色戒曲蘖。奖进后生。各因其材。黜俗论排异端。凡持身处家。应事接人。一稽古训。惟书礼为则。若涉毫发非礼。其心不安。若冠冕佩玉。坐于泥涂也。天分既异。充养有道。英华发外。耸服一世。望之者咸咨嗟叹息。以至市里蚩氓。每值其出。罗拜马前。仰首歆赞。噫。此先生柔嘉令仪所致。岂知反以此胎祸哉。呜呼。先生受命世之才。抱适用之学。格君安民。此固素心。耻于衒玉。潜居若无意者。声誉蔼郁。朝臣争荐。其除司纸也。先生不乐曰。用虚誉得官。不如应举。以通行道之路。既除之后。被知于 中庙。月荐岁升。不数年。长论思主风宪。上雅尚儒术。锐意文治。倚先生甚重。先生感不世之遇。便以尧舜君民。兴起斯文为己任。每将入对。必宿斋戒积诚敬。其进侍也。一心肃虑。如对神明。知无不言。言无不谠。其言若曰。人之一心。天理本全。其大无外。其运不息。良由气局欲蔽。大者或小。运者或閒。在常人。其害犹难救。况人君势位高亢。骄溢易生。声色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390L 页
媚悦之攻。非匹夫比。心一不正。气一不顺。则生于事害于政。伤和召沴。彝伦斁而万物不遂矣。 主上所以存心事天。以致中和极功者。其可少忽乎。至于义利王霸之辨。古今治乱之几。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象。无不罄蕴极论。或至日昃。 上必虚心倾听。朝议将潜师袭野人速古乃。临遣将。将相环侍。询谋已同。先生自外进曰。此事类狙谲。非王者御戎之道。堂堂国家。行盗贼之术。臣窃耻之。 上乃却众议。从先生言。将相群争。竟不入。先生之得君。其可谓不至乎。肆与并时名流。协力赞襄。奋庸熙载。设荐举科。以龥俊乂。罢昭格署。以正祀典。训小学以育英才。宿弊渐革。古制渐兴。百僚悚励。四方风动。第士论或失于欲速。太露锋颖。建白不度时宜。閒有喜事者。未免投合时好。先生以为忧。而旧臣拂清议。因事见挤者。怨入骨髓。磨牙伺隙。先生喟然知王道不可遽行。大猷不可遽升。于是。稍调剂秉中。以镇浮躁。而矫激之论。反诋先生为色庄。至欲弹劾。先生料时事必败。求退不得命。适廷论欲追削靖国勋籍之滥者。先生既不能退。则把纲纪塞利原。职耳。不得不同其议。伏閤争累月。得 允。群臣入侍榻前。将功券定与夺。时己卯十一月十五日也。俞咈甫已。骇机发于其夜。南衮沈贞,洪景舟等。潜开阙门入便殿。语秘不传。先生之下吏也。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391H 页
馆学诸生。坌哭阙庭。争诣狱请囚。其谪也。 上使近侍谕以非私罪。姑从廷论示谴之意。先生拜谢以辞。其受后 命也。先生沐浴更衣。请闻罪名。使者无应。先生临结缨。贻亲旧书有曰。爱 君如爱父。天日照丹衷。闻者恸之。呜呼。先生内子。佥使李允泂之女。生二男。曰定。娶县监权恰女。无后早殁。曰容。以荫补官至文川郡守。娶大护军李镜女。只生二女。无嗣。取堂弟希颜子舜男为后。尚幼。女长适佐郎许鉴。生一男曰昀。次适进士洪远。生二女。皆幼。夫人后先生三十八年而卒。呜呼。上天阴骘。于善必栽培。于恶必倾覆。祸福之理。固昭昭也。今先生以蹇蹇之节。扬于 王庭。启赤心批逆鳞。知有 君父。不知有其身。律己清苦。阙节不通。驺直不纳。公退。不问家事。早夜所思虑。惟在政疹民隐。惓惓无须臾宁。卒之身触谗锋。不能考终。福善之理安在。彼泄泄沓沓。重人爵轻天叙。偷时射利。屋润身肥。国家安危。邈如胡视越病。不拔一毛。雍容顾眄。自拟圣于涉世。反笑先生。斥以少不解事。挑生厉阶。甚者或至戕贤贼能。以植固其势。此辈类得于君。安享禄位。老死牖下。所谓祸淫者。亦昧矣。是故。人之言曰。谋身密者。其毂朱。谋国忠者。其族赤。父戒其子。兄勖其弟。以摸棱为明哲。以匪躬为浮薄。士习以偷。世道以污。悲夫。虽然。人心本公。天定靡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391L 页
忒。阴翳才消。太阳回光。 中庙晚年。德音每称无罪。固有涣 恩之渐。 仁庙继明。因庙堂申论。馆学龥天。聿追 先志。 命复先生职秩。逮今 上初服。清论益张。乾心洞契。 命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是 隆庆戊辰也。越明年己巳。 赐谥文正。于是。先生耿光。彰彻上下。多士若仰乔岳北斗。立庙明禋非一所。式至今日。甲子已周。追慕如昨。达国儒林。齐心一力。竖外瘗中。以贲饰墓道。此诚古今所未闻睹。元祀之尊。将亘万世矣。顾视富贵蔑闻者。一时宠乐。六骥过隙。骨肉与草卉同朽。无异蚊虻起灭秽壤閒。若其开毒喙芟良善。以断 国脉者。则罔之生。幸逋鈇钺。而鬼诛人戮。愈久益严。三尺童子。亦知唾骂。九泉之刑。穷天地而罔赦矣。此固不足比论荣辱。惟后人其知所以劝戒哉。呜呼。天笃生贤。必使有为。进则济斯民。退则立其言。今先生进不克卒行其道。退未及垂训于后。日彰之学。未就大成。微言之绪。罔由寻考。况我东箕子以后。未闻以仁义治世者。周经孔谟。只资空言。先生一倡。庶几复古。先生旋败。士林瓦裂。王道之说。为世大讳。皆诿以非其时。夫如是则古道终不可复欤。天生贤者而中折之。其命终不可谌欤。其然。岂其然乎。时者。在上者所造也。只是无人。岂云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392H 页
无时。思皇我 王。奖美先生既崇极。而尊儒尚道。以明一统。学者仰恃。发舒无逊言。先生明天理淑人心之功。于玆普发。使斯人举晓王醇霸疵。敬为主礼为防。安宅不可旷。正路不可舍。则先生之道。否短泰长。绰乎为后王开太平。而天不虚生。命乃可谌矣。后先生而作者。其母患莫己庸。思自尽乎所以致用哉。其铭曰。
青㙨有学。肇殷父师。化逖言泯。坠绪罔追。猗嗟寒暄。孤倡浊时。刻羽绝和。始然就微。天不椓文。笃降先生。先生閒气。汉岳钟精。一片昆璧。莹绝纤瑕。夙抱高识。求道靡他。拨机寻师。入室操戈。爰启正轫。任大道遐。既切既磋。亦琢亦磨。动容周旋。规圆矩方。吾斯未信。韫椟而藏。猗兰播芬。欲掩弥彰。观国之光。乃宾于 王。契孚鱼水。委身徇国。志撑宇宙。忠贯日月。矢回淳风。以敦淆俗。禹鼎漏妖。河麋逞慝。参天豫章。一斫斯倒。三光失晶。四民齐悼。天启 圣衷。廓开氛祲。历世加褒。伸枉起歆。士诵其语。人服其化。茅开蹊径。烛揭昏夜。郁郁驹城。山纡水长。有斐令德。没世不忘。
潘城府院君朴公墓志铭
公讳应顺。字健仲。朴氏系罗州。曾王考讳林宗。尚州牧使。 赠吏曹判书。王考讳兆年。吏曹正郎。 赠议政府左赞成。考讳绍。司谏院司谏。 赠议政府领议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392L 页
政。三代之 赠。以公贵也。妣南阳洪氏。 赠贞敬夫人。是司赡寺正讳士俯女也。公家世济其美。先议政有名搢绅閒。被权臣金安老所斥。退殁于陕川桑梓。公胚胎前光。诞膺馀庆。笃生我 中殿。以表正三宫。朴门自此益大。公生三岁。公姑郡守朴秀荣妻。鞠为己子。公九岁而孤。外翁洪正。馆柳斯文祖询。诲公及诸孙。公善学不倦。稍长。与弟参判公应男。游成笑仙悌元之门。笑仙亟称许。圭庵宋公麟寿至笑仙第。见公兄弟。叹曰。司谏有子矣。养父守安岳郡。公随往。郡号繁华。不屑声妓。萧然与寒儒讲读。观者异之。 中庙未宁。城中急于婚嫁。多不备礼。门长有劝公循时习者。公固辞。异日追劾其时嫁娶者坐家长。洪正抚公曰。微汝之贤。吾亦坐矣。公年二十。服养父丧。庐墓。躬具奠资。 嘉靖乙卯。中进士科。时议悯先议政愠于群小。才不克展。求诸子之良者。丙辰。荐公为义禁府都事。己未。迁主司仆寺簿。未几。坐法免。庚申。拜司宪府监察。辛酉。出监安阴县。临吏民以简。且不畏强御。癸亥春。遭养母丧。解官。期后犹心丧。乙丑。终制。拜敦宁府主簿。俄迁内赡寺。十二月。拜龙仁县令。县在三道要冲。宾客辐辏。公待人以真情。不事表幅。 隆庆己巳。以 定祥升拜敦宁都正。十一月。 中殿正位。超授领敦宁府事。庚午春。兼都总府都总管。 万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393H 页
历戊寅。丁内艰。庐墓于杨州。因毁成疾。庚辰四月。 上遣内侍劝开素。公勉从 上教。不久复初。为调息还京。舍于外。是冬。 上体违豫。公惊忧病革。子弟请入正寝。公不肯。卒于外舍。时十一月某日也。生于 嘉请丙戌。至是。甲子五十五。讣闻。 上惊悼。辍三日朝。官庀敛葬之具。明年辛巳某月某日。葬于先夫人墓侧。公容止端雅。言笑和缓。性爱俭素。不喜芬华。受赐貂裘。平居不敢著。 嘉礼时。不受赂遗。无求于外。只以 内赐资装。从简成礼。友兄弟睦族党。甥侄之孤者。视如己出。事伯兄如严父。动静必禀。有无必共。身为国舅。衣服饮食居处。与平昔无大异。门庭寂然如寒士家。所与对者。微时亲旧而已。每闻善士登庸。喜形于色。以 国嗣迟暮。郁结于心。其忧国如此。公娶宗室文川正寿甲之女。生一女一男。女即 中殿。男曰东彦。娶府使郑淹女。生二女。皆幼。珥于公为疏属。先世则分密。公未显时。曾与相识。虽以公贵。不能'终始其交。而嘉公恬静。不蹈近世外戚旧习。固藏之心矣。公弟应福。与珥同年。求志铭于珥。玆不敢固辞。铭曰。
温然有著于色。退然有蕴诸躬。岂弟伊人。美无愧于位崇。天胡不假。半途而终。郁郁先兆之侧。卜玆幽宫。既固且宁。庇云仍于无穷。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393L 页
左赞成吴公墓志铭
万历壬午三月九日丁卯。左赞成锦阳君吴公。卒于罗州广山之第。讣 闻。辍朝。致吊祭赙。越三月仲夏十五日壬申。礼葬于涌珍山先茔之侧。其原坐艮面坤。先葬。公之外甥礼曹参议慎公喜男。以行状示德水李珥。求幽堂之铭。珥重之不敢诺。则曰。子典文衡。职不可辞。卜得日促曰。志不具。无以掩。珥乃因状以叙曰。公讳谦。字敬夫。系出罗州。远祖季真。是高丽中郎将进士 赠纯忠积德补祚功臣,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锦城君讳慎中。是公曾王考。精忠出气敌忾功臣。嘉善大夫。罗城君。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襄平公讳自治。是公王考。富平都护府使。赠 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兼判义禁府事,罗原君讳世勋。是公考。平山申氏。黄海道观察使讳自准之孙。宗亲府典签 赠议政府左参赞讳末平之女。 赠贞敬夫人。是公妣。考妣之 赠。以公贵也。罗原前娶金氏。亦 赠贞敬夫人。公于弘治丙辰九月甲辰。生于京都好贤坊第。幼而颖悟。材气夙成。受业于柳君藕。藕于斯文。推为长者。公舅申判书鋿。才公之质。亟称许焉。公年二十七。中 嘉靖壬午进士。以胃疾不能居泮。申公惧不第。乃于乙酉。荐授瓦署别提。数年例升主东部簿。即迁司宪府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394H 页
监察。出监南平县。莅事明果。强畏弱怀。壬辰冬。擢文科第二名。仍治南平。越三年。辞疾解绶。明年。授宜宁县监。邑甚弊。赖公经画。得复稣。久之坐法罢。庚子。拜礼曹佐郎。旋升刑曹正郎。俄拜司谏院献纳。始参从臣之列。自是历侍讲院文学弼善,司宪府持平掌令,弘文馆校理副应教。累扬清秩。壬寅。以内赡寺佥正。挈眷归养母夫人于罗州。明年。授南原府使。甲辰。监司宋公麟寿。上其治行之最。升通政。丙午。入拜兵曹参知。丁未。尹全州府。是岁。参仲朔功臣宴。以 恩例升嘉善封君。以亲老常乞补外。历潭阳府使,光州牧使。甲寅。丁内忧。丙辰。服阕。以户曹参判被 召。转兵曹参判,大司宪。俄还兵亚兼同知春秋馆事。戊午。出按岭南。冬。引疾归乡。己未。 特升资宪。判礼曹。历大司宪,户刑兵吏四曹判书 兼 世子宾客 知 经筵事 都总府都总管。辛酉。加正宪。拜左参赞。甲子。升崇政。判中枢府事。厥后。再判兵,吏曹。三拜赞成。兼判义禁府事。 隆庆庚午秋。以左赞成谢病乞假。南归旧业。遂不复还朝。公天资温雅。处事详慎。中外所历多举职。长于吏才。剖决如流。平生不喜发人过失。謇谔虽不外形。内有所守。大被尹元衡所忌。累欲中而不售。则其不阿权贵可见。第于丁巳作都宪也。同僚有诬挤士林者。公不克抑。以此清望少减。至于人相被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394L 页
劾。然知公者。谓公心事无他。必有能辨之者。家食颐神。闭户看书。客至。多不得见。自以多疾。博涉医方。顿悟摄生之要。常以简静自乐。饮食起处。皆中节宣。居乡与物无忤。闾里敛衽无閒然者。 主上累令本道监司。赐以优老之资。享清閒之福者。十有三年。寿八十七。考终于正寝。官庀葬具。终始哀荣。死生无憾焉。公娶竹山安氏。安氏之考慥。是牧使子诚之子。参判迢之孙也。夫人与公同年生。先公二十九年而殁。 赠贞敬夫人。今公之墓。占夫人墓西。生一男五女。男彦厚。以荫补官。历典稷山,临陂。今以南平县监遭艰。婿长即慎参议。次郑师尹。归厚署别提。曰权大勋。振威县令。曰尹霙。曰柳亨进。典狱署奉事。孽子曰彦宽。女适宗室凤林令彦璘。县监娶契氏。只有一女。适士人李活。参议生四男一女。男长馀庆。今宰镇安县。次彦庆。文科。黄海都事。次重庆,介庆。俱业文。女适士人玄德亨。别提生一男一女。男暹。汉城府参军。女适士人郑瓒。县令生一男四女。男曰鹍。女适金光彧,申应矩,闵恪。皆士人。而应矩是上舍生。一女幼。尹霙。夫妻皆夭。无后。亨进生男女七人。男长瑛。馀幼。铭曰。
士有登仕。式官为家。白首执板。孰遁是嘉。公跻贰公。来去重轻。引年勇退。弊踪簪缨。优游桑梓。抱澹肥贞。乡推达尊。朝远令仪。舍车趾贲。恋 主心违。北方之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395H 页
人。议公是非。公岂愠闷。断乎自谌。玄室有刻。用昭厥潜。
同知敦宁府事沈公墓志铭
公讳逢源。字希容。青松沈氏。议政府舍人 赠领议政讳顺门之子。内资寺判官 赠左赞成讳湲之孙。左议政青松府院君恭肃公讳浍之曾孙。左政丞青松伯讳德符之五代孙也。公兄弟四人。长曰连源。是我 仁顺王后之皇祖考。相 明庙。雅望著于儒绅。公居第三。幼异凡儿。重迟不好弄。议政公以忠见戮于燕山。公早丁家祸。不能就外傅。母夫人授以小学等书。略通大义。闇然而章。年十四五。能治古文。为诗章。弱冠选登上庠。三十而婴疾。作废人者近十年。 嘉靖丁酉。始登上第。明年。又捷擢英科。初授成均馆学谕。例升至典籍。历刑礼户三曹郎,司谏院正言献纳司谏,司宪府掌令,议政府舍人,通礼院右通礼,司䆃军器宗簿尚衣四寺正,弘文馆副校理典翰等职。癸丑。由直提学。进爵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病未夙夜。谢 恩则已。累迁户,礼二曹参议。皆以疾免。安于散班。癸亥。 明庙念年资最久。特加嘉善大夫,同知敦宁府事。积十二年。至 万历甲戌十月二十一日壬戌。卒于家。讣 闻。吊赙祭如仪。生于 弘治丁巳。至是春秋七十有八矣。公质悫无机关。仓卒不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395L 页
形惊遽之色。虽童仆。鲜遭诟詈。常慕卓子,康,刘文饶之为人。自以受气不厚。省嗜欲定心气。务养真元。衣必称两。食必计匕。动息节宣。各有常度。死生忧患。不以伤和。执之固。能致勿药有喜。季年神气。胜于中年。其聪明。能记少日所读书不差。恬于势利芬华。筑室华山之麓。寓兴花卉。尤爱老松。扁其堂曰友松。日啸傲其中。杜门谢客。人罕见其面。若亲党至。则一琴一歌。未尝不娱。虽不能食酒。必饮一杯。取醺以为适。有时杖屦苔阶竹径閒。白须苍颜。颀然其形。宛若山泽之臞焉。家贫。仰哺于禄。每惭无事而食。言及若无所容。尝自号晓窗老人。著说深得理趣。虽自谓废学。其静养之效。亦不诬也。居家奉先以诚。与兄弟恭而友。与人交。虽不喜翕。翕亦能尽己之情。郭司谏珣。死直于乙巳。僚友畏累无顾者。公脱衣以襚。谈者义之。妻贞夫人金氏。鸡林著姓。父曰刑曹正郎显祖。祖曰侍讲院辅德琠。先公二十一年而卒。葬在高阳大宛里。公卒之年十二月十六日。以治命就合其封。一男三女。男曰键。以文科官承文院正字。早殁。娶李校理延庆之女。生子曰喜寿,昌寿。喜寿亦文科。权知承文院副正字。公之长女。未行而夭。次二婿。曰判官尹庆福。县监曹胤申。二女亦先逝。嗣孙喜寿血泣具书与状。请墓记于德水李珥。珥曰。公之显妣平山申氏。是高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396H 页
丽忠臣壮节公崇谦之后。司宪府监察永锡之女。于珥先祖妣洪氏。为从母。监察夫人许氏。享年百有二岁。及见曾玄孙疏属。生于膝下。故监察内外诸孙。睦姻殊伦。珥祖妣与为姨兄弟。而亲若同气。珥闻诸祖妣。则公妣申夫人。于公慈爱尤笃。公病。夫人勤劳如护襁褓儿。微夫人。公几不救。公未及痊。夫人即世。不能见公立朝显亲。公以此终身衔恤云。珥自少出入公家。不可谓不知公者。是为志。铭曰。
古人有言。入火不焦。入水不溺。非谓形不受伤。乃指神无所毒。研斯言以求公。庶几焉。奇痾险衅。迭侵目前。公保冲和。事过晏然。傥来之物。人所汲汲。簪笏而隐。支离其德。我作此铭。光昭玄宅。
敦宁府判官郑公墓志铭
侯姓郑。讳惟沈。字巨源。延日县人。有讳均之。丽朝官至金紫光禄大夫,门下侍郎平章事。侯其后也。曾祖讳渊。兵曹判书。赠左议政。谥贞肃公。祖讳自淑。金堤郡守。考讳沩。 健元陵参奉。世传清白。妣孺人光山金氏。县监讳贤赉之女。以 弘治癸丑十月十 日壬申。生侯于京城。幼不好戏狎。父母有所与。必让于兄。郡守公爱以类己。孺人常称令子。 弘治甲子。侯年十二。丁外艰。既长。大谏安公彭寿见而说之。妻以子。侯因以受业。 嘉靖癸巳。伯女被选。为世子良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396L 页
娣。侯忧惧。卑逊特甚。初授军职。转四山监役。丁酉秋。升主军资监簿。冬。拜平康县监。 中庙赐弓矢以遣。在官得疾。 命医往问。居四年。以清谨自持。省母疾于光州。因辞职不还。专于侍药。壬寅。还朝。历司畜监察,司圃等职。 中 仁两圣。相继陟遐。侯悲恸过人。礼临之外。号哭无时。乙巳仲秋。朝议大变。祸机将发。柳公仁淑判铨曹。怜侯将败。升秩司酝署令以优之。盖侯婿桂林君琉。为群小构逆名。将陷不测故也。及金明胤告变。 文定王后遣中使。发卒围侯家。搜琉所在。琉知几先遁。不可得。侯以此被系。随逮子滋。日鞫于庆会南门外。于时大狱方兴。桁杨满庭。炮烙惨目。而侯不失举措。及滋杖讯。侯以头触柱。仰天而呼曰。吾儿无罪。天实鉴临。观者皆酸鼻。狱成。徒役于定平府。未几蒙 宥。任便往来。丁未。因郑彦悫上匿名书。狱事复发。付处延日。以母孺人年八十。昼夜涕泣祈天。愿于生前相见。侯兄惟深。倅南原。奉母之官。孺人遥送馔具。侯开封。必恸哭乃尝。与坐者莫不挥泪。辛亥夏。以诞生元子。加 恩区内。 明庙特命放还田里。归侍孺人于南原。阅数月丁内忧。制终。尚在南中。数年后。朝议始许寓都城外。丙寅。伸雪罪籍。 隆庆丁卯冬。还给职牒。戊辰春。拜军资监判官。俄换敦宁府。己巳。患风痰。庚午春。病益甚。夏四月二十一日。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397H 页
终于藏义洞第。享年七十八。侯性温谦。与物无忤。恬静不趋势利。尚廉耻贱贪污。不营家业。施与无靳。常夙兴夜寐。非疾病。未尝偃卧。俭约自牧。不喜侈靡。备经患难。屡遭贫困。人所不堪。而未尝号戚于人。其在谪中。平日相知者。虽宰邻邑。一不求惠。故旧自京来。则叙寒暄外。不问近事如何。事兄如严父。同居二十馀年。友爱无閒。教育诸子。早令伯仲二子。受业于金慕斋,思斋之门。滋以才行。知名士林閒。得祸甚酷。再经流窜。终于庆源配所。侯年至老。未尝一日忘于怀。言及辄下泪。与人有诚。悉去毛皮。周急哀死。咸尽其情。若意合则虽少且贱者。相欢如敌已。亲朋至。必设酒食。子弟供具。若品味稍胜于宾案。则辄不自安止之。接人之忠。病中亦不衰。闻人有善。钦赏赞扬。见人为恶。容恕掩藏。门有孽属。因出入亲密。屡窃亲身之物。子弟欲究切之。则辄曰。岂余诺而忘之耶。待其人如初。追远之诚。老而不弛。先忌将近。绝不出入。前期三日行素。末年。诸子请止。不从。病甚乃不克如志。终夕衔恤。若遇 中庙 仁庙忌辰。亦前一日食菜。悲感尽晷。季子澈。今 上朝以侍臣。退朝则辄问 上读何书。进德修业如何。澈以实对。侯喜动颜色曰。 嗣王仁明。吾东之福。因勖以勤学辅导。其临属纩也。亲旧问疾者无少长。皆延入卧内。谈笑自如。执澈手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397L 页
曰。汝儿性悟。宜勉教诲。且曰。吾家丧败。专由婚嫁失当。汝宜知戒。其殁也。 恭懿 懿圣两殿。特赐优赙。以其年六月庚申。葬于高阳水洞某坐某向之原。配恭人安氏。系出竹山。生于 弘治乙卯十二月甲子。年十五。归于侯。安公无他子。只有恭人。钟爱特深。恭人天性孝顺而贞肃。侍亲居京也。安公值职务烦剧。或夜深不还。恭人常于曲栏。假寐以俟。才闻履声。即下堂扶侍。日以为式。隆寒盛暑。无敢少懈。安公嘉赏曰。汝何耐苦如此。母夫人东莱郑氏患宿疾。恭人侍汤药。衣不解纽。常膳必先尝以进。许进则少舒愉色。不进则亦自废食。母夫人竟不起早世。恭人孺慕倍人。奠必躬执。三年后。亲旧劝安公改娶。安公曰。吾有一女。可敌十男。再娶何为。恭人衣服饮食。极力供给。较母生时加谨。安公丁内忧时。丧具皆取办于恭人。恭人至卖新妇时奁具。以营襄事。略无难色。安公每对人称笃孝之状。闻者击节。安公既卒。恭人曰。我天地閒罪人。但当奉所天育儿子。尽诚于祭祀而已。每祭。亲备庶羞。子女既长。犹不止。安公神位所安之室。朝夕手自洒埽。家有画器彩毡。常自点检。十袭珍藏曰。先考遗泽。惟此二物。居处不敢中于堂室曰。父母所坐处。不忍当也。每见盛馔及新物。则必荐于庙。未荐则不尝。侯筮仕后。恭人亦于曲栏坐起。待仕退就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398H 页
寝。一如奉承安公之日。不避炎冱。年高无少替。事姑甚谨。曾自南乡。迎养于汉师。膳服适时。愈久愈敬。孺人还南。每称与吾妇居。百年无斁。吾为祭祀归乡。心未尝忘其孝也。侯与兄同居也。恭人待兄之妾。无异同气。饮食必共。庭无閒言。有庶姊在海州。安公一无所遗。恭人分以产业曰。某也执丧尽情。可嘉也。恭人气度虽和。治家主严。二男先长。教养尤谨。警以楚挞。使无或怠。每晨。必令婢仆洒埽室庭。洗涤器皿。无不洁净方列。昏则躬视扃鐍。女入 东宫。资装不赀。恭人拔贫营办。终始如一。大内上下。无不叹服。待姻党邻曲。甚有恩意。频致馈遗。而未尝往来。常曰。喜出入交游。在男子尚不可。况妇人乎。自奉喜寒素。子女虽进美衣珍羞。未尝服御。只进薄具而已。寝处不具衾枕。坐席仅取却尘。安于人所难堪。鸡鸣而起。夜分而寝。到老不变。子女忧其害于节宣。则曰。某奉亲时。习性如是。无伤也。丁未之祸。滋自光阳移配庆源。路经东郭外。恭人往诀。解亲肤小衣以衣滋曰。古者。爱子征役。若服母衣而往则速还矣。因抚膺号恸。行路闻之。皆流涕。于时禁府吏卒。日夜排门急叫。恣其凌虐。仆妾四散。恭人常独登小楼。随问以应。颠沛之际。不至怵迫。祸熄。侯或有郁悒之容。则恭人必百方宽譬。以来和气。平居不形喜愠。未尝论人是非。子澈历官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398L 页
清显。少无歆动之色。或有疾病。非甚苦。不以语人。自壬申寝疾。虽在床褥。不废澡洁。 万历癸酉夏四月十三日。疾革。精爽不乱。瞑目将尽。祝曰。诸子各享百年。声绝而终。享年七十九。六月。祔葬于侯墓之左。子男四人。长滋。以文科官至正郎。次沼。进士。亦先殁。次滉。以荫补。官前军器寺佥正。次澈。擢壬戌文科状头。前弘文馆直提学。女三人。长即 仁庙贵人。先殁。次适东莱府使崔弘渡。次适桂林君琉。(丁丑削勋。复职故追书。)孙男三人。一曰起溟。馀幼。皆澈之子也。外孙崔浚。进士。孙女六人。其一适长湍府使徐希吕。滋出也。其二适进士李梦庆。滉出也。其三适士人李基稷。澈出也。其四。今 上昭仪。亦滉出也。馀在室。珥从澈游久且厚。因其请。义不敢辞。谨按家状。志于圹。铭曰。
靡辜而钟祸。数之或然。累韪而受祐。其定者天。小往大来。亨复乎季年。垂耋兮考终。琴瑟克全。有宁一丘。同域兮新阡。梓树兮日长。毓庆兮绵绵。
嵩善副正墓志铭
赵静庵有畏友。曰嵩善副正讳𤄓。字淙之。是 光庙之孙。而德源君曙之子也。其曾孙培达。从珥游。珥得闻公行己之梗概。公生于 弘治戊申四月二十九日。天资粹美。器度夙成。潜心正学。敬以持身。虽当仓卒。辞色不遽。早失所怙。事母尽子职。平生大志。惟在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399H 页
忠孝。仪刑于家。内外肃穆。倾财周急。由亲及疏。自奉俭素如寒士。绝意营产。只好静坐。屋后构斋。扁之曰磨。磨之义。深矣。游心六艺。靡所不通。于乐于数尤妙。尝述璿玑之制。著于世。 正德己卯。静庵被祸。公亦与焉。谪蔚山者十五年。笃信无闷。叹服而从游者益众。 嘉靖甲午。蒙宥。戊戌。复职。甲辰八月二十六日。以疾终。寿五十七。是年十月。葬于高阳食寺里。公娶姜氏。寔班城尉姜子顺继室女也。沈静寡言。动息有度。公之谪也。夫人欲往从而不能跨马。习骑于家庭。卒能行远。闻者酸鼻。生二男二女。男曰鹤寿。延昌副守。再中试艺。升都正。曰眉寿。延城副守。女适参奉金德纯。次适士人洪守纪。庶子男女各四人。男曰永寿。延光副守。曰亿寿。延源副守。曰宜寿。延丰令。曰万寿。槐山令。女长适朴龙寿。次适朴良柱。次适姜文周。次适李灒。延昌有六男五女。长曰原城令绥。其子乃培达。公之内外诸孙八十馀人。铭曰。
志士有守。居不能移。公生绮纨。迥脱俗羁。亲贤笃学。敬义夹持。横罹党禁。慨不遭时。雪诬返初。渊潜自颐。中身观化。脩短畴司。有幽一丘。绥魄是宜。仁者有后。庆发螽斯。
敦宁府正郑公墓志铭
珥谢事荒野。疏于藻翰。不能作人墓道文字。有请辄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399L 页
辞。门党有沈君礼谦。求厥外舅郑侯潚志铭。珥辞以不文。且昧平生。珥友成君浑曰。郑侯。长者。与朋友信。白首不渝。少也与浑叔父为深交。叔父妻孀居病笃。浑观其门。日必躬问。剂药饵不绝者。惟郑侯也。此事不可失传。沈君曰。此一事也。礼谦扬其隐德。岂敢阿所私。外舅生固有异质。姿容俊伟。器宇敦厚。事亲甚孝。未冠丧恃。哀毁尽礼。考正郎公夙婴羸疾。早夜侍药。起居必随。以此废科业。己卯祸作。正郎公谪玄风。外舅奉养备至。顿无羁寓之苦。暨辛巳丧孝。奉旅榇还先垄。遑遑颠沛之际。丧礼一遵朱文公家礼。服阕閒居。无干禄意。以王母命应举。戊子。中选补上庠。辛卯。廷议表用贤者之后。因此阶宦路。非初心也。追远以诚。如得美味。必手藏膳阁。以待荐享。国法禁宰牛。俗习未革。外舅未尝以牛肉充庶羞曰。不可以非法奉先。祀必躬行不摄。既耋尚然。出入必告祠堂。虽当仓卒。不少废。其宰安山也。乡人有效之者。其妻怪问其由。答曰。吾化于土主也。少年之交。多知名士。听松成先生及其弟叔玉及李涵,元恺辈。皆同志也。猿亭崔寿峸。一世奇男子也。一见定为莫逆友。相砺以刻苦。携手徒步数百里。同栖山室读书。成叔玉常曰。郑某气象。夷险可一节也。其见许如此。性喜俭素。屏去靡丽。慈子而能诲。泛爱而亲亲。事叔母如亲娘。爱从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00H 页
兄弟如同胞。妹死子孤。收养无异己出。宗族虽疏远。无不得其欢心。与人乐易。若无崖岸。而其中有守。倅于光州也。徵敛务薄。甚有惠政。适有乘时暴贵者为牧。示侮色。议多矛盾。不失恭虔。而谢病休官。成听松称其善处。外舅行迹。大略如斯。珥于沈君言。得见郑侯面。因次其世系官职曰。侯字某。延日县人。远祖讳均之。官至金紫光禄大夫,门下侍郎平章事。厥后。代袭貂蝉。曾祖讳。嘉善大夫。全州府尹。祖讳溱。南部参奉。考讳完(完。一作浣。)。选贤良。 赐特科。官至吏曹正郎。妣河东郑氏。崇政大夫。行户曹判书。河南君讳崇祖之女也。以 弘治四年辛亥生侯。正郎公以才学。见于士林。与静庵道义之契甚深。侯克承严训。称法家之子。自 嘉靖辛卯通籍。历官北部参奉,广兴仓副奉事,义禁府都事,司酝署直长,军器寺主簿,司宪府监察。出监衿川县。通判光州。守安山,博川二郡。入拜军资监判官。四转而升敦宁府副正。 隆庆丁卯。以岁凶省官见散。庙堂有相识者。议擢贤士之胤。以为士类劝。升拜敦宁府正。 万历癸酉。侯年八十三。以恩例优老。授通政阶。亲旧咸庆。其夏感疾。八月。病革。子弟进汤药。即挥之曰。吾享此寿。犹服药求生。不亦苟乎。遂怡然而逝。越三旬壬寅。葬于高阳某山先茔之后。从治命也。配淑人李氏。先侯十二年殁。其葬异圹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00L 页
而同域。侯先娶郑氏。再娶卢氏。皆无子。淑人是第三室。乃益安大君之后。玉溪副正之孙。别提李孟元之女也。克秉妇道。合美毓庆。生五男一女。男长曰仁源。娶同知中枢府事尹倓之女。生二男一女。曰洁。曰浤。女幼。次曰义源。娶宗室荒壤正之女。生二男。曰淇。曰濆。次曰忠源。娶县令柳均之女。生三男一女。曰速。曰汲。一幼。女适士人李大年。次曰孝源。娶忠美卫卢子巃之女。生一女。幼。次曰大源。娶同知中枢府事李世麟之女。生一男二女。皆幼。女即沈君之室。今为信川郡守。铭曰。
木老华疏。流远波浅。夷考世族。继继者鲜。彼美郑侯。克家承考。厥考伊何。瑚琏是抱。坚志研学。辅以同好。乃扬 王庭。矢挽世道。运否慝作。赍志以终。宁馨令子。诗礼夙通。明发不寐。佩训周旋。簪笏傥来。匪我求旃。毖祀奉先。恪勤守职。惠周同宗。信著丽泽。爰享眉寿。子孙振振。源深澜盛。根厚叶蓁。受祉未艾。贻厥后人。
检阅赵公墓志铭
珥友赵君公保殁三年。其孤存信。求圹铭于珥。珥欲辞不可。铭又不忍。迟回逾岁。始克就。谨按。赵氏为汉山大姓。远祖岑。在丽朝。官至判中枢院事。入我 朝。有讳末生。受知 英庙。官至领中枢院事。于君为六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01H 页
代祖。君之高王父讳选。利川府使。 赠兵曹参议。曾王父讳寿坚。果川县监。 赠兵曹参判。王父讳邦佐。敦宁府参奉。 赠兵曹判书。考讳彦秀。资宪大夫。议政府左参赞贞简。公母骊兴闵氏。忠义卫讳昌之女。君讳扩。公保其字也。 嘉靖乙未九月二日。是君初度也。君少时。轩卓不羁。不屑章句。好弓马。君于贞简公只一子。酷爱君。任其为。其季父文贞公士秀戒曰。吾本儒家。不意汝舍先业也。君大悟。遂折节读书。取友多知名士。甲子。登上庠。数年不第。或劝荫仕。君曰。吾非禄仕者。 隆庆己巳。登乙科。分承文院权知副正字。未几升实。俄选入艺文馆为检阅。患湿病不能仕。 万历甲戌。遭外艰。病益力。翌年。竟至不起。时乙亥七月二十八日也。年四十一。母夫人尚在堂。可哀也已。以是年十月二十一日。葬于杨州金村里先茔之侧。君长身伟貌。其中宽坦。事父母孝。待姊妹友。务在悦亲。至作婴儿戏。贞简公患石淋甚苦。君吮出石即愈。母病。取粪尝之。倾财喜施。好宾客。事杯觞。兴来哦诗。若无拘检。而好善服义。亦出至情。闻人力学。必艳慕不置。尝谒退溪先生。先生许以善人。呜呼。天假之年。则君岂止于此。君娶引仪韩蓊女。生四男三女。存信其长也。娶县监具思谌女。次曰存善。娶县监具英俊女。次曰存义,存美。皆幼。女长适任奕。业儒。馀未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01L 页
归。铭曰。
呜呼公保。谁与我好。颀乎其外。廓乎其内。若将有为。而止于斯。汉山之东。有宁一宫。刻铭幽堂。用照潜光。
忠义卫韩公墓志铭
公讳世伦。字某。清州人。远祖讳兰。佐高丽太祖。三韩录功。三重大匡。奕世冠冕。入我 朝犹然。曾祖。左议政西原府院君襄节公讳确。祖。判敦宁府事。西城君恭安公讳致仁。考。刑曹参判。西原君讳僩。妣贞夫人宋氏。嘉善大夫砺山君益孙之女。以 成化乙巳五月庚申生公。公生未阅月。而母夫人卒。参判公母弟敦宁府正讳倧无子。且怜公在襁褓失恃。取以为后。妻以姨女。 弘治丙辰。公连丧二考。致哀如成人。吊者咸悦。公孝友真率。轻财乐施。朋友有食贫者。与共衣食。或分与臧获。无难色。闻有丧。必先匍匐。人多长者之。尹氏姨患毒肿。进蚯蚓汁。公必先尝。示若不秽者。申氏姨患瘟疫。一家多染。亲戚莫敢顾。公躬负姨以出。用药获痊。公亦无恙。人以为难。公有五兄三姊。晚年。诸兄皆逝。只馀孽弟世侄。笃爱无閒。无日不相对。客至。未尝不设酒食为乐。人或劝之仕。公不经意。一日冬晓风雪。公卧闻路上喝道声。语其子曰。布被土床。此亦足矣。彼人良苦。其恬静如此。公先娶南阳洪氏。是石城县监讳贵孙之女。内资寺判官讳循性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02H 页
之孙。崇政大夫江宁君讳元用之曾孙。生于 成化甲辰八月甲子。温惠而敏。主中克宜。上下咸得其情者凡二十八年。而 嘉靖壬午四月丁亥。先殁。享年三十九。其年七月。窆于杨根水馀里。后娶延安金氏。是御侮将军行宣传官讳石亨之女。副司猛讳孝仁之孙。通政大夫行闾延郡事讳敬之曾孙。生于 弘治壬戌十月丁卯。柔顺而慈。能绍内事。甲午十二月甲寅。公以疾终于家。享年五十。越明年乙未三月。将就窆洪氏之茔。而穿圹有水气。不克葬。丙申三月。始得地于广州治东早谷山斗尺里襄节公茔侧。移洪氏墓而合葬焉。厥后十六年辛亥二月乙亥。金氏殁。享年五十。是年十月。窆于同原。公凡有三男二女。长男曰脩。丁酉。升上舍。补官不就。 明庙朝。用特荐。拜掌苑。今 上朝屡经宪官。今为通礼院右通礼。长女适郡守崔汝舟。是洪氏生也。次男曰倜。以门荫。今为宗庙奉事。曰倓。中丙辰武科。官至昌城府使。早殁。季女适任克。是金氏生也。通礼初娶正郎闵瑄女。再娶提检李公楫女。不克育子。只有妾子曰某。倜娶崔埴女。生二男二女。男曰希福,希禄。女适李晚生。次某。倓娶忠义卫朴芸女。生一男曰希吉。郡守有二男。长曰洁。夭而无子。季曰滉。中戊午进士,丙寅文科。今为某官。任克生一男二女。男曰庆云。通礼。于珥先君为姨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02L 页
弟。珥生虽后。通家有所闻知。今被索志铭。不敢固辞。铭曰。
惟帝畀衷。我所秉彝。求之匪远。顾諟在斯。曰轩与冕。外物傥来。求非有益。得或成灾。公厚天分。重内轻外。克孝克友。善端蔼蔼。没齿潜光。无怨无尤。广陵之东。有宁一丘。刻铭何为。聊以阐幽。
贞顺翁主墓志铭
贞顺翁主。 中宗大王之女。而 仁宗大王之妹。 明宗大王之姊。今 上殿下之姑也。母淑媛李氏。系出大元。父白先。秉节校尉。主以 正德丁丑十二月六日生。生四岁而淑媛殁。 贞显大妃与 文定王后。怜而抚育之。十岁。受封。十二岁。釐降于宋公寅。授以砺城尉。宋是砺山大姓。前朝忠臣中赞贞烈公讳松礼之后。 中庙朝靖国功臣领议政砺原府院君肃靖公讳轶。是王考。 赠户曹判书讳之翰。是考也宋公以祖勋袭封君。主性恭顺。不有其贵。事舅姑无失道。 万历九年八月二十五日。以疾卒。享年六十五。有一男曰惟毅。前敦宁府奉事。娶左赞成郑大年女。生二男。曰圻。曰垓。圻今为典舰司别提。娶大司宪金弘胤女。生一男四女。其年十月二十九日己未。礼葬于杨州沙川县立石里宋氏先茔左冈。卜得日。宋公以珥从游久。欲徵一语掩诸幽。珥不敢辞。铭曰。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03H 页
苏罗山西。维杨之北。一丘卜吉。允矣硕人之玄室。
外祖妣李氏墓志铭
李氏。龙仁望族也。有讳有若。位三水郡守。生讳益达。位全罗道兵马虞候。生讳思温。以生员不仕。娶崔参判讳应贤之女。参判贤有家法。崔氏闺范修整。以 成化庚子正月二十四日生李氏。禀性和柔。操心纯静。幼读三纲行实。能晓大义。既笄。适于申氏。即进士府君讳命和也。申乃平山大姓。进士曾祖考。议政府左议政讳槩。祖考。成均馆大司成讳自绳。考。宁越郡守讳叔权。妣。南阳洪氏。进士饬躬有守。不为非义。燕山朝短丧之令甚严。进士执亲丧。哀毁三年。不以法挠。己卯年閒。有欲荐以贤良者。进士力辞竟已。进士是介士。李氏为贤妇。两美相合。礼敬备至。 正德辛巳。进士遘疠疾滨死。李氏祷天断指。誓以俱死。进士忽梦神人报以当瘳。次女侍侧。亦梦天降灵药。是日阴云晦暝。雷雨大作。进士疾遂瘳。乡人异其诚。事闻于朝。 中宗大王 命旌门复户。明年壬午。进士终于京城。初葬于砥平。后迁于江陵助山之原。李氏仍居于江陵。寔崔氏之乡也。 隆庆己巳冬十月二十二日。以疾终。享年九十。其年十二月八日。葬于助山。进士墓在前。李氏无男有五女。长适张仁友。次适李主簿讳元秀。次适生员洪浩。次适习读权和。次适李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03L 页
冑男。诸孙二十馀人。主簿即珥先君也。俾珥主外祖考妣之祀。铭曰。
有美闺秀。窈窕柔仪。庭闱承训。室家孔宜。谓天有报。昼哭无儿。谓天无报。寿到期颐。郁郁助山。合兆于斯。猗欤流芳。百岁无隳。
习读官权公墓志铭
君。权氏。系出安东。家在江陵。讳和。字希惠。生于 正德戊寅。以 嘉靖己亥。作赘于同乡申氏。申氏。平山望也。室人是珥外祖考进士讳命和女也。珥年四岁。犹记其时事。辛丑。珥随亲入汉中。戊申。归觐外祖妣李氏。则君已克家。内外完美。喜宾客。设酒食无虚日。厥后。珥往来不辍。以君宏丽其舍。平临迥。野可以荡烦。故夜宿所寓。昼必诣君舍。乡人屡大会。君不惜其费以为乐。 隆庆己巳冬。珥丧外祖妣。庚午。服毕。与君别于大关岭下。壬申。君以事来京。珥会君于阳德坊。胥叹后期之难。 万历癸酉春。君游枫岳山。道中疾作。徂夏竟不救。享年五十六。珥闻讣。陪仲氏哭于坡山花石亭。君少业文。一中乡举。既壮去之。试补习读官。又弃之。为人严直。径情而行。发言处事。无卑屈态。闻善士之名。则必起歆慕。是可取也。君曾祖考讳纶。观察使。祖考讳悚。参奉。所后考讳璲。忠顺卫。妣。某邑某氏。所生考讳琏。进士。以文名世。妣安城李氏。生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04H 页
员讳硕珍之女也。申氏先君逝。卜葬于助山。今十八年。就而同域焉。有一男五女。男曰处均。学儒。女长适沈添寿。次适朴爰。次适奉教崔云溥。次适进士崔承安。季女未归。内外孙皆幼。云溥妻在京。闻君疾革。沐浴断指祷天。尤使人悲也。铭曰。
颀其形劲其中。岂云无艺。不试以终。郁郁兮助山。是君之幽宫。
伯氏参奉公墓志铭
伯氏讳璿。字伯献。德水之李也。考讳元秀。司宪府监察。 赠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妣平山申氏。 赠贞敬夫人。祖考讳蒇。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妣南阳洪氏。 赠贞夫人。曾祖考讳宜硕。庆州府判官。 赠嘉善大夫,司宪府大司宪。妣海州崔氏, 赠贞夫人。三代之 赠。以珥爵也。伯氏于 嘉靖甲申九月己丑。生于汉城。幼学于家庭。屡举不售。甲子秋。始登上庠。 隆庆庚午。筮仕。作南部参奉。其年八月丁巳。以疾终于汉城。享年四十七。十月。葬于先茔之后。平生不修边幅。与物无忤。自少至长。人无嫌嫉者。娶善山郭氏。前习读连城之女。家在怀德。结缡十五年而寡。有男女各二人。珥休官。卜筑海州。郭氏自怀德。携孤奉先主。移于海州。 万历庚辰冬。珥承 召入京。不能归乡。明年春。尽眷复寓于京。郭氏或东或西。惟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04L 页
珥言不违。此妇人所难也。壬午七月。感疾。八月辛丑。竟不起。享年四十六。是岁十月。祔葬于伯氏。是坡州斗文里也。男曰景震,景恒。女适士人赵德容。一幼。景震娶安守基女。生女。幼。铭曰。
贫而家食。位止一命。天胡偏塞。寿又不永。气有屈伸。惟冀后庆。
申伯温墓志铭
君讳煦。字伯温。申姓。平山人。高丽壮节公崇谦之后也。入我 朝有曰浑。礼曹判书。乃君七世祖也。曾祖讳永锡。司宪府监察。祖讳援。社稷署令。考讳诚美。有高行不售。母李氏。参奉漹之女。以 嘉靖戊子生君。君为人恬淡寡欲。萧然如在尘外。尝从履素李君深。以理义为悦。事亲孝。与弟友。待人必以诚。好善嫉恶。出于天性。平居体不胜衣。至于制事行义。勇不可夺。至十八。父以瘟疫终。君亦遘厉。力疾行丧。必问于礼。既葬。朝夕号哭于墓。幼育于姑家。姑无子。欲以家资委君奉祭。君引义固辞。姑涕泣敦谕。而君竟不从。乃以同姓为嗣。为亲应举。数奇不第。 嘉靖辛酉四月戊申。以疾终。享年三十四。是年八月庚申。葬于骊州趋翼山下。娶内禁卫金鼐之女。生二男一女。皆幼。铭曰。
气之粹者鲜厚。舍司命兮将谁咎。有温其容兮。有确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05H 页
其守。蕴斯美而何施。栽不培兮耕不穫。骊兴之阜。翼山之麓。有宁一宫。千秋是宅。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行状
  
先妣行状
慈堂讳某。进士申公第二女也。幼时。通经传。能属文。善弄翰。又工于针线。乃至刺绣。无不得其精妙。加以天资温雅。志操贞洁。举度閒静。处事安详。寡言慎行。又自谦逊。以此申公爱且重之。性又纯孝。父母有疾。颜色必戚。疾已复初。既适家君。进士语家君曰。吾多女息。他女则虽辞家适人。吾不恋也。若子之妻则不使离我侧矣。新婚未久。进士卒。丧毕。以新妇之礼。见姑洪氏于汉城。身不妄动。言不妄发。一日宗族会宴。女客皆谈笑。慈堂默处其中。洪氏指之曰。新妇盍言。乃跪曰。女子不出门外。一无所见。尚何言哉。一座皆惭。后慈堂归宁于临瀛。还时。与慈亲泣别。行至大岭半程。望北坪不胜白云之思。停骖良久。悽然下泪。有诗曰。慈亲鹤发在临瀛。身向长安独去情。回首北村时一望。白云飞下暮山青。到汉城。居于寿进坊。时洪氏年老。(时辛丑岁)不能顾家事。慈堂乃执冢妇之道。家君性倜傥。不事治产。家颇不给。慈堂能以节用。供上养下。凡事无所自擅。必告于姑。于洪氏前。未尝叱姬妾。(侍婢皆名姬妾)言必以温。色必以和。家君幸有所失。则必规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05L 页
谏。子女有过则戒之。左右有罪则责之。臧获皆敬戴之。得其欢心。慈堂平日。常恋临瀛。中夜人静时。必涕泣。或达曙不眠。一日有戚长沈公侍姬来弹琴。慈堂闻琴下泪曰。琴声感有怀之人。举座愀然。而莫晓其意。又尝有思亲诗。其句曰。夜夜祈向月。愿得见生前。盖其孝心出于天也。慈堂以 弘治甲子冬十月二十九日。生于临瀛。 嘉靖壬午。适家君。甲申。至汉城。其后或归临瀛。或居蓬坪(地名)辛丑。还汉城。庚戌夏。家君拜水运判官。辛亥春。迁于三清洞寓舍。其夏。家君以漕运事向关西。子璿,珥陪行。是时。慈堂送简于水店也。必涕泣而书。人皆罔知其意。五月。漕运既毕。家君乘船向京。未到而慈堂疾病。才二三日。便语诸息曰。吾不能起矣。至夜半。安寝如常。诸息虑其差病。及十七日甲辰晓。奄然而卒。享年四十八。其日家君至西江。(珥亦陪至)行装中鍮器皆赤。人皆怪之。俄而闻丧。慈堂平日墨迹异常。自七岁时。仿安坚所画。遂作山水图。极妙。又画葡萄。皆世无能拟者。所模屏簇。盛传于世。
外祖考进士申公行状
进士申公讳命和。字季钦。天质淳悫。志操有定。自少读书时。便以善恶为己劝戒。及长。笃于学行。非礼不动。燕山朝丁父忧。时短丧法酷。进士竟不废礼。衰绖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06H 页
庐墓。啜粥毁瘁。亲爨以奠。尽哀三年。以此时论多之。中庙朝。尹相公殷辅,南公孝义等。欲荐以贤良。进士固辞。遂不能强之也。进士生于 成化丙申。中进士于 正德丙子。 嘉靖壬午仲冬初七日乙巳卒。享年四十七。葬于砥平赤头山麓。其后迁葬于临瀛助山。进士娶李氏。生女五人。长适张侯仁友。次即师任堂。次适洪生员浩。次适权君和。次适李君冑男。进士平日与子侄谈笑时。皆不失度。动有规范。一日李氏如厕。还时。失足将仆。诸女趋扶之。既而皆莞尔。进士见而语之曰。父母气弱。所可忧惧。反更笑耶。诸女惭谢。其触事严诲类此。故诸女遵教。颇有贤行。进士之接人也。言必有信。一日丈岳李侯。与友期会。而因事未往。将抵简。令进士书之曰。托以微恙。可也。进士正色曰。过情之语。不可告人。终不肯书。又于 正德辛巳。将醮次女。于时朝 京人还。误以广选处女之说惑众。万口汹汹。有女之家。不因媒约。狂趋迎婿。虽士大夫之家。莫有具礼者。进士独慨然伤俗。竟依婚制。从容纳币。其固执于善如此。
听松成先生行状
先生姓成。讳守琛。字仲玉。昌宁人。我 朝初。有讳汝完。佐 太祖。位领议政。先生其六代孙也。曾祖讳得识。位汉城府尹。祖讳忠达。位县令。后 赠吏曹判书。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06L 页
考。大司宪思肃公讳世纯。妣贞夫人金氏。江华府使讳克怩之女。左议政讳国光之孙。思肃公立朝。謇謇有大臣节。金氏亦贤夫人。以 弘治六年癸丑二月十九日甲寅。生先生于京城。生而异凡。弱不好弄。俨若成人。天性至孝。族党皆称为孝儿。既知读书。便晓大义。恒加程规。日益将就。 正德甲戌。先生年二十二。丁思肃公忧。守墓于坡州向阳里。哀毁过礼。三年啜粥。日三上食。必哭尽哀。躬执馔具。不委童仆。晨起埽茔域。焚香拜跪。暮亦如之。祁寒溽暑。不废。有客过其庐。感其孝诚。投诗而去。诗曰。成门有二子。孝行继家君。啜粥诚横日。焚香哭彻云。礼神朝与夕。谒墓晓兼曛。一法朱文制。当今此始闻。服阕之后。每值忌日。先期一旬斋戒。祭时哀恸如初丧。素服终日。不接宾客。朝夕必展谒于祠堂。出入必告。与弟守琮。游于静庵赵公之门。俱有重名。识者以英达许其弟。而至于敦厚华粹。则咸推先生也。太学诸儒。欲疏其居丧孝行于朝。先生之友尚公震。时居上庠。止之曰。某兄弟。力学之士也。将期大成。不可使一善之名。早闻于世也。事不果上。先生闻之。称其识量。侍母夫人居。晨省昏定。必具甘旨。兄弟怡怡。养志无违。妻子贫窭。不以为意。己卯之士。声闻太盛。先生以为忧。且自丁忧后。身抱羸疾。自度不能与世俯仰。遂闭门不出。不事科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07H 页
举。家在白岳山麓。于园北松林中。筑书室数閒。扁曰听松。独处其中。日诵大学,论语。手写太极图。以玩索造化之原。自通书以下程朱之书。悉类会钞录。常置座右。以学为乐。不以外物累其心。邪淫之声。未尝经于耳。不正之色。未尝接于目也。 嘉靖辛丑。朝廷方举遗逸。慕斋金公。将荐先生。问于洪公奉世。洪公曰。朝廷欲求堪任百执事者耳。成某则年垂五十。不求闻达。徵辟之下。徒使斯人难于进退。而相公亦被近名之诮。不如且已。金公曰。朝廷荐贤。虽未大用。某待罪列卿。当荐一时第一流。使姓名达于 枫宸。可也。他何足屑。仍问曰。子是成君执友。可论斯人地位。洪公对曰。成某资高学成。窃谓守死善道。斯人当之。金公曰。止此而已乎。其见重如此。金公虽不果荐。而朝廷竟授 厚陵参奉。谢 恩而不就职。癸卯。母夫人随季子守瑛之官德山。先生为母。寓于县之伽倻寺。先生有聘家旧业。在坡平山下牛溪之侧。卜居其中。扁其堂曰竹雨。以为终焉之计。以母夫人故。不敢归也。其弟知先生意。求换积城县。先生始居于牛溪。时甲辰秋九月也。自是母夫人或在积城。或就牛溪。先生觐省之外。不出谷口。其弟官满。先生侍母归牛溪。田少土瘠。庾釜或罄。而母夫人常极滋味。妻尹氏亦和柔寡欲。养姑承顺。不惮勤苦。母夫人称之曰。吾妇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07L 页
能安余志。壬子。复徵遗逸。 特授六品阶。先生到京城。或疑其老不当出。先生语人曰。吾世臣也。岂可偃蹇以辱 君命。病不能仕则业已定矣。但寻便一谢。以答 圣恩。可也。谓之遗逸则非其人矣。于时廷议欲试以临民之官。同徵五人皆补外。先生初拜内资寺主簿。入京之日。改礼山县监。谢 恩而不之官。吏曹欲授近邑。冀其一就。奏换兔山。又换积城。先生适疾作。未能谢 恩。俄而母夫人得疾。归而侍药。是年十月。母夫人卒。哀毁致疾。发必气绝。仅得支持。犹庐墓终三年。先生以祠堂宗法。自有礼制。惟墓祭则国俗子女。轮其节祀。临时赍送。或不诚洁。世代寖远。废祀者多。乃立墓祭之法。优置墓田及臧获。构屋墓下。藏器有阁。收谷有库。具馔有厅。致斋有房。凡百皆备。以至床席器用之细。皆亲加规画。无不精固。为之立籍。以为经远之图。或曰。如此过厚。后将至于废弛。先生曰。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后之替引。在子孙贤否耳。岂可逆料废弛而先自忽之乎。节祀之时。令奴婢斋浴。掩口而具粢盛。甚丰且洁焉。先生又虑墓直奴婢。后为本宗子孙所侵夺。乃益之以自家奴婢。且命其子曰。汝当体我之心。遗书子孙。俾无侵夺。可也。先生自少多疾畏寒。晚年益苦。虽薄寒不敢出。每值春秋和暖。命驾之田閒。田父野老。与之谈话。风咏而归。一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08H 页
室图书。块然静处。谢绝世故。若无意当时。四方风土。人情物宜。靡不周知。感时忧国。出于至情。尝有所感。出孟子好善优于天下及人不足与适也两章。而三复之曰。嗟呼。有能以此说进于吾 君者乎。顾语其子曰。余几于流涕也。每闻郡县催科。辄叹曰。吾民饘粥且不继。何以办此。不怡者竟日。四方之士。多造其庐而拜焉。搢绅之官于州县。适是邦者。即其家存问。休誉益盛。而自谦益卑。每闻称道。退缩不受。自号坡山清隐。后改牛溪閒民曰。吾可谓之清隐乎。庚申岁。复徵拜造纸署司纸。先生年已六十八矣。老且病。未能谢 恩。尚公时为首相。抵简曰。 恩命出于 圣衷。其亟来谢。先生复书曰。昔者。文立不荐程琼。知其禀性谦退。年垂八十。无复当时之望故也。今公非知我者耶。尚公又贻书责之。竟不起焉。辛酉冬。妻尹氏卒。壬戌夏。先生发湿證。卧不能起。癸亥春。病甚。自是沈绵。日就凘尽。而神更清茂。至甲子正月二十五日已亥卒。前一日。谓其子曰。我死矣。汝以贫故。常欲殖谷而葬亲。君子之于贫贱。素其位而已。何至作如此事乎。慎勿为之。其子曰。谨受教。因泣曰。病将愈矣。何为出此言乎。先生曰。死生常理。奚复云云。一遭归尽。良是易事。其子请益有所教。先生曰。吾言在平日。至此复何言。言语虑事。无异平日。授以敛袭治丧之礼。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08L 页
且曰。铭旌书初授主簿。可也。遂更衣就枕。将绝。左右扶其手。命止之。遂卒。享年七十二。先生天分极高。重厚忠信。身长骨秀。仪刑甚伟。喜怒不遽。言笑有时。望之俨然。知其德器也。素志冲澹。迥出物表。视世之所屑者。不翅若草芥也。其学以反躬切己为务。以诚为主。未尝轻以语人。尝谓学者曰。道若大路。而圣谟贤训。昭如日星。知之不难。要在力行以实其知耳。言语之学。都不济事。又曰。圣人之门。聪明英迈之才。不为不多。而卒得其传者。乃鲁钝曾氏子耳。然则为学。岂在多言。世有能言圣人之学。盖思而反之身也。每劝人读小学曰。修身大要。尽在于此。今人不读是书。懵然不识人道。居家何以事亲。立朝何以事君乎。先生安居静养。得力尤多。老益高明。或闭户独卧。经旬不言。或拥衾俨思。夜分不寐。每有意会。辄欣然自乐。语人曰。余老来读书。方知其味无穷。使我读书于今日。则庶几有得。而七十之年。衰病俱极。深可叹也。教诲其子。使至于道。尝谓曰。汝当读书实践。谨守汝身。教育二儿。俾知向方。以传其家。可也。此二者。吾所望也。先生兄弟四人。友爱甚笃。伯兄家贫。常以酒食。致养不绝。其居家。内外肃穆。众事自理。凡有所为。尽其规画。必至于成就。其外舅无谪子。只有孽息。弃不省录。遗命以先生之次子奉其祀。先生曰。外舅又有先考。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09H 页
非外孙所宜承祀。请于妻母金氏。欲取同姓为继后。金氏不从。请取孽子为后。不得已许之。先生乃命名而俾奉祀焉。轻财周急。不遑自恤。亲戚有贫不能婚嫁者。皆赈助之。至以臧获分与兄弟朋友。略无难意。平居日用。若无有异于人。而其收束检制处。则浩然以淡泊自守。常情所不堪。而方且自以为乐也。饮食无所嗜好。豆饭菜羹。未尝不饱。晚年。盘有重肉。命去其一。衣服只取周身。常服狗皮裘。绢䌷之属。不以挂体。尝自赞曰。其容枯槁。其貌亦古。行年四十。犹一布衣。初心不驳。终始无违。宅边树桑柘成林。而不事养蚕。或问其故。答曰。使余扶杖徜徉于其下。绿叶成阴。清风徐来。如是足矣。前溪鱼蟹。亦不喜渔也。性虽高洁。而接人无贵贱大小。欢然如亲。与乡人处。饮食言笑。油油如也。奴仆之微。亦抚以诚。轸其衣食焉。及门之士。被其容接者。穆然如在春风中。观其眉宇。鄙吝自消。听其谈论。放心自收。其言温厚平易。无智愚皆获其益。闻人一善。辄叹其不可及。见人过失。未尝面斥。惟示其微意。使之渐化。听言处事。不露圭角。若无可否。而至于断以义理。则有凛乎不可犯者。有一上舍。请书其先祖墓碣。其文乃李季甸所撰。先生默阅良久曰。子识李季甸所为乎。对曰。不知也。先生曰。南秋江许诩传。载此人之事。遂不复言。其生悟其意。不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09L 页
敢复请。其笔法不求妍媚。惟以奇古老苍为主。而墨气高明。自成一家。其得意时。运笔神速。妙若化工。评书者推为当代第一。此虽游戏之末。而可想风标之出尘俗也。人藏遗墨。以为家宝焉。其于文藻。略不用功。有时吟咏山家兴味。得之自然。非世之篆刻者所能及也。性不能饮。或饮一勺。辄微醺。醺辄高吟。音韵满室。好看陶渊明诗。且悦其为人。每有旷世相感之意也。其殁也。远近识者。闻之嗟悼曰。山林空矣。乡人朴宗文,尹希庆等治丧。一依家礼。家无储粟。其子将鬻田以葬。会司谏院 启曰。伏睹坡州居前积城县监成守琛。初以遗逸授本职。谢以身病。终不之官。安居田里。颐养精神。力行古道。杜门求志。行年七十有二。卒以穷约而死。斯可谓一国之善士。当代之逸民。其于丧葬。宜加恤典。请令礼官商确事。宜文移本道。俾助襄事。以示国家尊贤敬老之意。 主上嘉纳。下其议于礼曹。赐椁一部。且命京畿监司。优赐米菽。发引造墓时。皆出役军。诚近代所旷之典也。先生故旧及常所往来。或闻风向慕者。皆赙其丧。以四月初二日癸酉。葬于向阳里先茔之侧卯坐酉向之原。尹氏坟在其左焉。尹氏系坡平。判官士元之女。参判垓之孙也。生一女一男。女适直讲闵思道。生三男一女。男曰成已。早殁。曰成章。进士。曰成宪。业儒。女适生员尹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10H 页
勉。男浑娶郡守申汝梁女。生二男二女。曰文泽。曰文浚。皆业儒。女幼。先生殁后三年丙寅。 命赠中直大夫司宪府执义。呜呼。先生本源甚厚。而充养完粹。介不绝俗。通不踰闲。晦迹草野。罕接人事。而不形之德。得人心服。贤者敬其实。不肖者慕其名。譬如凤凰芝草。咸以为美瑞焉。同风倾仰者。亦但见其气宇宏深。莫可涯涘而已。至于践履所造之域。则鲜有深知之者。珥与浑为友。而获窥先生道德之光。今因闻知于一家者。而谨志其一二如此。
领议政李公行状
公姓李氏。讳铎。字善鸣。全义世家也。始祖讳棹。谒高丽太祖于锦江。有护涉之功。丽祖赐名。遂佐丽祖。策开国勋。官至三重大匡太师。自是世踵其美。十一世而至讳龟。始事我 朝。官至汉城尹。生刑曹正郎讳直干。是公高王考也。曾王考讳宏植。求礼县监。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王考讳孟禧。光阳县监。 赠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考讳昌亨。信川郡守。 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妣密阳朴氏。 赠贞敬夫人。济用监佥正讳维之女。三代之 赠。以公贵也。公生于 正德己巳四月丙戌。自幼气度不凡。见者奇之。议政公常曰。此儿终必大吾家。年十七。陪叔母下南乡。于逆旅。僮仆与邻人鬨。邻人称被驱者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10L 页
将死。到寓舍作乱。一行丧气。公出踞绳床。招问其由。即缚其奴付邻人曰。杀人者。法当偿命。恐其逃。故今付汝告官。但驱不至伤。而汝敢作乱。则汝亦有罪。言已杜门。戒僮仆不言。夜半。邻人潜还其奴。议政公闻之喜曰。此非厥兄所能为。吾所以必遣此儿也。及长。力课学业。善于词赋。取友必择胜己。言动不苟。同侪推重不敢侮。 嘉靖辛卯。中进士试。乙未春。李秫榜登第。分承文院权知副正字。升至著作。荐入艺文馆为检阅。迁承政院注书。未及就职。丁父忧。是丙申岁也。戊戌。丁母忧。辛丑。服阕。授承文院博士。例升成均馆典籍。历承文院校检,工礼兵曹佐郎,司谏院正言兼春秋馆记事官。甲辰。升刑曹正郎。历成均馆直讲,兵曹正郎,司宪府持平。杜门静处。不事交游。人或疑之。乙巳。由礼曹正郎。出拜大同道察访。不以补外介怀。力于马政。驿路用稣。无何病递。拜兵曹正郎。俄迁吏曹。丁未。用荐拜议政府检详。升舍人。时士林之祸甚惨。公适与陈复昌为同僚。复昌方附权奸。摇时议。公竟日相对。无一语及世务。只事杯酌戏谑。复昌语人曰。某也佯狂外我。不欲开怀。闻者危之。戊申。升司宪府执义。时大司宪具公寿聃。欲劾李芑贪纵。议于私第。公韪其言从之。俄左迁司宰监佥正。拜弘文馆校理。升至应教。坐事罢。为成均馆学官。逾年。授宗簿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11H 页
寺佥正。辛亥。升本寺正兼春秋馆编修官。移弘文馆典翰。转直提学。壬子。升承政院同副承旨。迁为佥知中枢府事。癸丑。以进献使赴京。清慎律己。行橐萧然。从者畏戢。不敢犯法。到一驿馆。馆人曰。此舍有妖。使臣皆不寓宿。公强宿焉。其夜适患霍乱甚苦。从者疑恐。请移他舍。公执不听。自后邪说始息。秋。迁弘文馆副提学。时尹元衡以妾为妻。倡起庶孽许通之路。大司宪尹春年助成之。人莫敢言者。公上劄论之。甲寅。复入银台。乙卯。转左承旨。是年。倭寇陷达梁。都下震惊。调发绎骚。文簿丛委。公出纳无少错。俄升都承旨。以病递。历掌隶院判决事,司谏院大司谏,工礼户吏曹参议。戊午。以都承旨升嘉善。己未。以黄海道盗起。特命公为观察使。入界。不事追捕。惟务安集。未及期。以病递。付西班。迁同知中枢府事。历工曹参判。壬戌。由刑曹参判。出按忠清道。时李梁用事。公笑谓同志曰。君与我不知权门。或问曰。梁门炙手可热。公不一踵。无乃太露形迹乎。公笑曰。如我老病之腰。岂可屈于昔日郎属乎。未久病递。癸亥。梁败。历礼曹参判。重历大司谏,副提学。五拜司宪府大司宪。再拜吏曹参判。累带总管。且兼成均同知。乙丑。尹元衡罪盈恶稔。公论激发。公时为宪长。与大司谏朴公淳。率同僚伏閤请远窜。三公继发。至于举朝立庭。乃 命削爵放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11L 页
归田里。元衡之奴有怙势为民害者。自府拿致杖杀之。权奸既去。出入其门者。多不自安。公曰。一时相识。岂尽其党乎。但当治其甚者而已。持论甚平。要在镇靖。人服其量。是年。以吏曹参判。擢拜资宪大夫,工曹判书。以 御札特命也。历户曹判书,汉城府判尹。知中枢府事。复长宪府。 隆庆丁卯。拜礼曹判书。时 穆宗皇帝登极。翰林院检讨许国,给事中魏时亮。以诏使入境。 明庙升遐。今 上以权知国事。将迓 诏使。两使皆讲礼者。乃谓礼官曰。权知国事。未受 命为王。当与群臣同服。事出变礼。典故无据。往复未定。公乃以世子七章之服为请。 诏使许之。又谓迎诏时。不宜乘辇。举朝忧闷。公善辞得请。相礼之际。容止可观。领议政李公浚庆乃叹曰。某当大事。风力过人。不可及也。历议政府右参赞。戊辰。以兵曹判书。升崇政大夫,议政府右赞成兼知 经筵事。俄判吏曹。时承权奸之后。仕路淆浊。公奋然欲矫积弊。铨选一主公论。建白才行之士。不拘试才与否。皆得除官。识者是之。流俗不平。人或尤其创新。公曰。不如是。无以疏涤痼习。由此名士不沈于下。庶官得人。近世掌铨者。无出公右。士望益重焉。明年。辞递。历判中枢。复拜兵判。公不欲连操政柄。辞递为知敦宁府事。是后。复拜吏判者一。判中枢者一。右赞成者再。兼判义禁府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12H 页
事者亦再。辛未六月。卜相。拜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右议政兼领 经筵事,监春秋馆事。公闻 命。杜门自讼曰。如我者。亦至台鼎。未知国家事终何如也。忧形于色。既谢 恩。以无学术自歉。引张咏苍生无福之语。恳辞再三。不获免。乃就职。时朝廷设正供都监。欲矫贡物防纳之弊。公为提调。夙夜忧劳。思善规画。而 上志不欲更张。众论不一。公谓人曰。 先王成宪。虽不可变。法久弊生。不可无损益。今拘仍旧。不能变通。则岂今日救焚拯溺之意乎。都监竟无所成而罢。壬申春。以疾乞免。 上命史官敦谕。遣医赐药。病弥留。辞章九上。乃 允。 圣批有曰。卿辅国之心。不以进退有閒。玆允所辞。既递相。移枢府。或判或领。 万历癸酉九月。复拜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公上疏陈情曰。臣身事三朝。历忝清要。及遇 圣明。滥蒙宠擢。而疾病沈痼。遽为废物。有时伤叹。涕泪自零。 恩同天地。效乏涓埃。陈乞之事。不过请骸。臣罪当诛。臣虽无状。岂敢不思 国恩。而求逸其身哉。虽欲扶曳就列。策砺驽钝。势不可得也。 圣批答曰。卿德望素著。实合具瞻。宜閒居论道。勉辅寡昧。公恳辞不已。 上遣史官谕曰。大臣职任甚重。卿以宏才硕德。累上辞章。若无意于世。予心缺然。卿宜调理出仕。以副予意。公辞不获。乃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12L 页
黾勉就职。时侍臣有建白。请依 祖宗故事。以未出身有学行者。参补台职。 上问右议政卢守慎曰。此言何如。守慎对曰。臣意则以为可行。但此在 圣断耳。乃 命议于诸大臣。公献议曰。帝王之用人。惟在于得人。何关出身与否乎。苟有力学践履。恬静自守。无意衒玉者。则虽置之公辅。可也。何独台职乎。近来。专以科第用人。才德之士。多沈而不扬。至如曹植。乃一时遗逸。而除拜不过冗官。终不得吐一言而死。此贤者所以不至也。自今台官。参用未出身人。一以复祖宗之规。一以恢用人之路。则岂不有光于 圣治乎。时西海坪胡人。梗我驱逐伐谷之师。我军奔北。议者欲举兵穷其巢穴。以刷其耻。公曰。兴师动众。必稽天时人事。不可轻举。今者天灾叠现。兵力不完。只可固守待变。非举兵深入之时也。军竟不发。甲戌春。以白虹贯日之变。 上下手教。自责求言。一日 上御丕显閤。引见大臣侍从。以灾异为忧。公进曰。 君上所当克念者。敬天勤民玆两事耳。伏见求言 手教。出于至诚。成汤六责。蔑以尚玆。古人曰。非言之艰。行之惟艰。又曰。敬天以实不以文。苟能终始至诚。无一毫私伪杂于其閒。则敬天勤民。克尽其实矣。张南轩曰。人君不可以苍苍者为天。当求之念虑之閒。一念才不是。便是上帝震怒。以此见灾变由于人君之一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13H 页
念。可不畏哉。念玆在玆。无或少忽焉。公去冬丧女。过恸伤神。至是。宿疾重发。乃辞职。 上慰谕甚敦。至有为国柱石。安危所睬。进退非轻之语。章凡十一上。乃允。递拜判枢。虽释负就閒。而病不少愈。药饵无效。丙子春正月甲辰。卒于正寝。享年六十八。病革。精神不变。谢医曰。吾病无可为者。多谢劳枉。顾语子海寿以殡敛之宜。且命葬后依礼返魂。海寿问曰。神色如常。何至于此。公曰。死生常理。圣贤所不免。我则人事已极。复有何憾。今夜鸡晓。吾死矣。果如其言。讣闻。 上震悼。进素膳。辍朝三日。常典外。别遣近侍致祭。礼数优异。是年三月丙午。用一等礼。葬于京畿积城县南閒山里亥坐巳向之原。从先茔也。公资禀醇厚。体貌丰厚。孝于事亲。务在色养。其侍病也。未尝解衣而寝。累年不少怠。连丧怙恃。哀毁致伤。一生痼疾原于此。尤力于追远。宗家奉先之仪。无所不用其诚。友爱兄弟。视从子如己出。当官处事。必思尽职。谨严自持。少无干进之意。而清望自归。凡有 君赐。必感激起敬。待使者尽其诚礼。虽病中不衰。平日谓诸子曰。吾死后棺椁。自有 君赐。勿论厚薄。必用之。故一家送终之具。一依官庀。其敬 君之赐如此。器量宽而有容。待人坦怀。无町畦。能受人之善。其判吏曹也。郑澈为郎。力主公道。公无言不从。一日笑谓曰。铨衡之际。宜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13L 页
采众论。故我从君言矣。然幸勿以必用吾言望于人。人必有不能容者矣。厥后果然。有一武士潜私公所蓄妾。妾本倡也。公知之。即放出。终不言武士姓名。轻财喜施。抚孤恤寡。助婚资赙丧需。各尽其情。亲戚故旧邻里。皆得其欢心。常谓厚伦之道。莫先于明世系。乃与同志族人。立谱锓梓。分于一门。遍及疏远曰。此于睦族。不无少补。居家尚俭约。服饰器用。无金玉绫段。教子弟每勉以清素。于物无所玩好。公退。只对客看棋而已。家业素贫。只资禄俸。绝无他营。或至乏绝。犹以盛满为戒。对子弟叹曰。不德而致高位。无功而享厚禄。此招祸之道也。汝等勿喜。常曰。司马温公曰。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此则地位甚高。人不能及。吾于一家事。亦未尝有隐于人。此吾平生用力处也。晚年好看书。或终日不辍曰。吾不幸早第。身且有病。不曾读古人书。到今面墙。虽悔可追。公虽以不学自谦。而爱人好士。其中毅然自守。故士林倚以为重。而沈痾作祟。不享遐寿。识者咸悼惜之。内子 赠贞敬夫人李氏。贯龙仁。秉节校尉讳宗藩之女。司仆寺正讳绩之孙。佥知中枢府事讳行俭之曾孙也。夫人生于 正德己巳十月乙巳。性温惠。归公家。事上莅下。甚得妇道。虽已贵显。不敢自暇自逸。 嘉靖乙卯闰十一月庚寅。以淑夫人终。享年四十七。丙辰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14H 页
三月庚午。卜葬与公同原。有三男一女。男长即海寿。佥知中枢府事。娶县监郑惟义女。生三子。曰劝。曰劢。曰㔦。次曰淮寿。军器寺判官。娶礼宾寺别坐金天宙之女。生三子。曰勖。曰劼。曰励。次曰溟寿。娶穆清殿参奉申缵之女。早夭。无子女。以劭后。女适永同县监金甲生。有二子一女。海寿辱与珥为僚友。珥亦登公之门。被国士之遇。不可谓不相知也。玆摭家谱所载及平日所闻知者如右。
宗簿寺正卢公行状
公姓卢。讳庆麟。字仁甫。系出谷山。曾祖讳某。某官。祖讳某。某官。考讳某。某官。妣某郡某氏。某官某之女。公生于 正德丙子。擢 嘉靖己亥别举。补太学官。由学谕升至博士。历户礼刑工四曹郎,平安黄海两道都事,司宪府持平,掌乐宗簿两司佥正。出拜罗,星二州牧使。入为宗簿寺正。壬戌。拜肃川府使。越二年甲子。以治状升通政。公有臧获在关北者。流入关西。请垦閒地奠居。公使处安州之野。遂成一村。辟荒作田数顷。安邻于肃。监司意其自占近邑之田。启 闻以罢。随有台论。夺堂上阶。时丙寅秋也。公归海州田墅。为终焉之计。素有风湿疾。平生以药饵自扶。在肃时。有人示以服铁液之法。极称神效。公苦于多疾。欲试其方。服之踰年。精神顿耗。乃止。 隆庆戊辰春。病转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14L 页
甚。乡无善医。恐不可救。舆入京城。百药无效。 朝命下。拜成均馆典籍。竟不能谢 恩。以四月己亥终。享年五十有三。公心慈而气刚。操守之坚。人不可挠。任情直行。不避嫌疑。少与陈复昌相狎。复昌既贵显。往来遂疏。人或劝之见。公曰。遂初所为。殊不满人意。一日复昌自写屏簇示人。座客交口称誉。复昌问公曰。何如。公徐曰。常品中好书法。复昌勃然曰。君何以常品观耶。积憾不已。公拜持平。被劾左荐(荐。疑迁。)。陈之为也。罗星之为州。地广民稠。词讼浩繁。公莅事精明。语不出口。而众务悉办。黠吏豪民。莫不心服。迄今称不容口。治星既久。政成事简。奖儒劝学。士多兴起。乃立书院于云谷。以为藏修之所。在伊川之上。厥后。退溪先生名之曰川谷书院。祀程朱两先师。配以乡贤李兆年。文风赖以益振。在星六年。屡蒙朝廷褒奖。声闻赫赫。治肃也。大修黉舍。具祭器。一依礼制。遐荒之士。亦知慕学。公少登巍科。无同榻讲磨之友。虽好善爱士。而量度峻隘。于人少许可。且不能随时俯仰。坐此立朝无相推荐者。居官一踬。竟不见引手相救者。呜呼。此亦命也。娶安东金氏。缮工监正讳汉老之女也。生三女。长则珥之室。次适宗室德原守镜义。次适上舍生姜宗胤。侧室具生二男。长曰孝蕃。次曰孝顺。皆幼。某月某日。葬可某山先茔之侧。谨录其官次行事。求志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15H 页
于斯文作者。以图不朽。
天休堂李公行状
先生姓李。讳梦奎。字某。庆州人。新罗始祖赫居世佐命功臣李谒平之后也。六代祖知仁州事讳元普。生判官讳升。判官生工曹参判讳延孙。参判生佥知中枢府事讳嵩寿。即先生之曾祖考也。祖讳成茂。官至判官。后 赠吏曹参判。考讳仁臣。官至主簿。后 赠吏曹判书。妣光州潘氏。节度使讳熙之女也。以 正德庚午二月初六日。生先生于京都白岳山下。生而异凡。风骨秀爽。生未数岁。母之私(姊妹之夫)宗室兴宁副正无嫡子。取以抚养。将托后事。习语之时。即知读书。年甫十岁。已通大义。搢绅先进来见者。皆奇之。十三岁。入学。讷斋朴先生时为学官。深加叹赏曰。他日必为国器。金相公某。寓于先生比舍。一见而异其为。以其子妻之。时年十六。弱冠。丁外忧。丧制一遵朱文公家礼。庐墓三年。庚寅岁。养母卒。先生念保育之恩义。服齐衰三年。守墓于高阳。哀慕以诚。思斋金相公适家食于同里。闻而叹服。就与之语。尤加敬重。因与往来不绝。每论当代学者。必称先生曰。气宇之宏。天分之高。非人人所及云。服阕。又丁内忧。连遭大丧。气力柴尽。人恐其不能起。幸得支持。以至免丧。与兄弟分财时。必辞多取少。有一兄未有室家。先生分与以所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15L 页
占之田曰。兄于昆弟中最穷。且无室家故。以此周急尔。凡得玩好。昆弟有欲者。则不待发言而先与之。无一毫吝惜之意。其事养父。诚孝备至。耳目之娱。心志之乐。必为之致。人以为难焉。庚子岁。中生员试。其在泮宫。声誉甚盛。为侪辈所推重。馆中之议。必待先生主张乃定。一时名士。辐辏于家。车马盈门。无虚日。非其所乐也。 仁庙初。馆中年少。争相高论。先生忧之。遂不居泮。高论之士。未几皆败。甲辰岁。兴宁正卒。先生执丧如亲子。士大夫吊者。填溢街巷。初。兴宁有庶子四人。皆顽嚚无状。兴宁不子之。使之足不及门。先生常从容规谏。谕以天性之亲。兴宁意稍解。至是。先生以为养父母于吾。恩同所生。丧葬祭祀。固当尽诚。以报万一。但以异姓不合承重。当属庶子。乃招庶子而勖之曰。养父平日。不有汝辈。使我承重。今虽不可相负。但既有继姓之子。而使异姓奉祀。于义未安。汝宜改行易虑。敬主其祀。毋使先人含恨于地下。若其粢盛器皿。则我当办具。不烦于汝。庶子皆感泣。同庐墓侧。三年之后。田庄臧获。不依国典分数。而优给庶子。至于财产。则任其自用。一毫不取曰。汝等饥寒则吾谁与足。一门咸叹其不可及。庶子辈始则感其义。既而溪壑无厌。纷争不已。糜费无节。或死于桎梏。或至于流离。先生亦无如之何。先生聘家之业在保宁。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16H 页
先生素厌城市。遂弃科业。浩然归田。时丁未年也。所居有园林水石之胜。辟一书室。极其萧洒。扁曰天休。因以自号。堂前开小池。受山泉。多栽花草。嗒然独坐。或至夜深。每有意会。辄发于歌咏。摸写桃源图及以听松所书归去来辞。挂之左右。玩赏之馀。悠然自怡。常慕巢,许之洗耳。夷,齐之采薇。元亮之三径。有旷世相感之意。其作歌词。格高意远。时人多传其曲。居家日用或窘。而恬不介意。妻金氏亦治内有法。克顺其志。先生敬重焉。闺门之内。甚和且整。或劝殖货为子孙计。先生曰。不求闻达。閒卧林泉者。只为省欲颐神。安过一生而已。古之君子。终身贫窭。不免饥寒。尚有乐天知命者。如我则虽不优足。苟非凶年。不忧朝夕。岂可更以殖货。烦吾虑耶。吾子孙。若非不肖。则如我足矣。如其不肖。多田何益。癸亥春。伯兄卒于京城。先生适抱疾奔丧。伤恸之馀。气力顿惫。葬后还乡。至夏疾作。六月某日卒。享年五十四。一乡之人。无尊卑无少长。匍匐临丧。如服期功。累日不去。只(只。疑至。)如牛童走卒。亦不忍食肉。皆曰。贤者逝矣。舂不相杵。野无农歌者踰月。先生天资夷旷。风神高亢。富贵荣达。不动其心。其少也。外舅金公欲官之。先生拒不受。请官其兄。金公义而许之。其后。铨曹欲荐其贤。有执友为郎者。言于同僚曰。我知某之心。必不肯屈。而徒益其名。名者。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16L 页
彼之所恶也。何必益其所恶哉。议遂沮。时人高先生之志操。而服其友之知心也。先生之子女既长。权贵多有求婚者。先生善为之辞。终不应诺。常曰。连姻巨室。非安分知命者也。父(父。疑误)兄早逝。孀妇食贫。先生抚其子女。无异己出。取一女一子。办其装资。及时婚嫁。使得其所。其待客也。或以曲糵声色为娱。若托兴放意者。而至于独处时。则止酒简色。终日湛然。其归保宁也。妻金氏以其母夫人老病。不忍别。故后先生归。先生独处十二年。不畜姬妾。有故旧李上舍巴(巴。疑己)男。爱其庶女。欲托于先生。垂泣请之。先生固辞。或问其故。答曰。如其善则固好。如其不善。弃之则为负故人。不弃则伤我家道。吾不知贤否。故不敢许也。先生胸中。泾渭甚明。少所许可。而不形于辞色。其接人。不择贵贱贤愚。应酬不倦。言笑可亲。宾客常满座。各得其欢心。乡人有争斗者。必开陈善诱。恳恳不已。人感其诚。多有化者。虽冥顽者。亦不敢肆其恶。或作伤风败俗之行者。若念先生。则必惕然曰。李生员无乃知吾所为耶。小民或陷于罪罟。或滨于患难。必尽力营救。使之得所。以故善者好之。不善者不恶之。上自士夫。下至编氓。得一美食。必先来献。争具酒食。冀其一临。其得人爱敬如此。其于异端之书。必深排之。常议风水之说曰。人之死也。精神已散。血脉已渴。所遗形骸。若枯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17H 页
木死灰耳。安得以山川之吉凶。为祸福于子孙哉。亲死之后。所可致诚者。惟祭祀耳。若葬地则但卜其家后山。可也。生于是乎居。死于是乎葬。不亦宜乎。识者以为确论。最恶佛氏及巫觋事。里中亦绝淫祠。妖僧怪巫。不得接迹于其闾。只有一子。未尝严诲。而观瞻之际。自不得放心。其子尝曰。生平侍侧。不闻厉声。而其威仪不敢仰视云。 仁庙之升遐也。杜门谢客。仰天搥胸。悲痛者累月。作诗伤之。诗中有曰。东方一千载。皇天生舜禹。朝野共倾欢。至化期朝暮。 大讣一夕播。厥疾由哀慕。御极未踰年。天意终难晓(晓。疑喻。)。欢心变恻恸。臣民如丧父。士生欲何为。盛事无由睹。以某月日。葬于某坐某向之原。先生有一男一女。男曰希参。娶县监申某女。生某某。女适士人赵揽。生某。呜呼。先生天品既高。早有远识。气度超俗。藐视大人。临死从容。不动声气。而思虑出人意表。有好善嫉恶之心。而未尝露其圭角。有轻世伤俗之意。而未尝言及时事。不为皎皎之行见知于世。而浊名自不加焉。其生也一乡尊之。其死也一乡哀之。因其外。亦可想其中矣。先生之子希参与珥游。故谨志其所闻如此。
贵人郑氏行状
贵人姓郑氏。系出延日。延日之郑。为世大姓。有讳均之。在丽朝赠门下侍郎平章事。贵人其后也。高祖讳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17L 页
渊。历事 太宗 世宗。官至兵曹判书。卒 赠议政府左议政。谥贞肃。曾祖讳自淑。金堤郡守。祖讳沩。 健元陵参奉。皆以清德传家。父惟沉。前司酝署令。娶安氏。安氏亦竹山望族。大司谏讳彭寿之女也。以 正德庚辰八月某甲。生贵人于海阳三谷里。幼有至性。自九岁。已知事亲之道。每朝。先父母起。甘旨必尝。或值有疾。废食啜泣。须臾未尝离侧。十二三岁。壶仪成熟。温凉衣服。随节献亲。和爱兄弟。厚睦宗族。休闻夙彰。 嘉靖癸巳。 仁庙在东宫。以良娣选入。年甫十四。清丽秀发。莹澈无瑕。一宫啧啧称叹。既侍 东宫。事上接下。各极情礼。岁乙未。 恭懿王大妃未宁。昼夜侍侧。亲执药饵。久而弥勤。及 大妃避寓私第。号泣拜别。陪 仁庙于忠顺堂。承顺 圣旨。日加敬慎。以至盘匜之细。莫不经意。在姬嫔中最被 恩宠。同列亦服其贤。相与无纤芥之隙。 中庙尝曰。郑氏端洁。罕有其比。得此哲妇。世子之福也。每见必赞。甲辰正月七日夜。 东宫失火。阙内惊惑失措。诸姬各救私室。独贵人奔入 世子居内。尽出书册衣襨。奉扶 仁庙。问安于 大殿。 中庙大加称赏。问宫人曰。一良娣室免火否。宫人 启以尽烧。 中庙益惊叹。特赐资妆。是年。阙内有妖。一夜贵人侍 仁庙燕坐。忽有黑气过轩升閒。声如雷震。宫人俯伏熄气。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18H 页
仁庙欲闭窗。无人可使。贵人独不动。徐起扃之。 仁庙益敬重。未几。 中庙宾天。哀毁殊甚。 仁庙即位。以例进位淑仪。明年。 仁庙继陟。贵人哭擗摧痛。倍过常礼。服阕之后。数年尚未开素。或以为言。则答曰。已失所天。生无所冀。不忍以悦口之味。适体之服。独加于未亡之身也。 文定王后命居于仁寿宫。贵人分死不自惜。乃不敢违。别立一室。极其精丽。每为 靖 孝二陵。朝夕奠馔。以寓诚敬。遇仁庙忌辰。则哀戚如初丧。辛亥今 上(明宗)以诞元子。加 恩区内。赐号昭仪。癸亥。升贵人。是年。顺怀世子卒。伤恸久而不解。言及必流涕。乙丑。 文定王后疾革。贵人寝食俱废。自 升遐之日。以至发引。常伏 殡殿。罕进饘粥。只饮水浆而已。丙寅春。贵人疾作。出寓于仁达坊私第。弥留不差。 上特遣诸名医及内医女命药。往来络绎。竟不能救。以三月甲辰卒。享年四十七。以是年五月丁酉。用一等礼。葬于杨州牧西长兴里寺洞之原。贵人无子。殁时。父母俱存。年皆七十。贵人资禀粹美。容仪才智。俱绝等夷。色温而正。辞婉而直。平生与人无忤。只是诚信而已。服饰不喜芬华。只取洁整。每净埽居室。焚香静坐。不少跛倚。夜分乃寝。四更必起盥濯。即遣人问寝于 三殿。得平安报。然后辞色乃和。四时新物及 上殿嗜御之物。悉力求进。常潜
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第 418L 页
心默祷 圣寿无疆。国祚灵长。终始不怠。读小学,大学等书。略解大义。晚年。向学尤切。欲玩索中庸。未及卒业。居仁寿宫凡二十馀年。只以蔬菜成肠。积冷伤胃。且累经垂丧。心气伤败。常以悲戚度日。终成大病。病中检身。无异平时。见至亲亦饬衣冠。虽临属纩。精神不错。所言只是感念 先王及父母在堂。不克终孝而已。讣闻。 王大妃辍膳伤悼。 上亦进素馔。 三殿皆致别赙。阙内诸侍御。莫不陨涕嗟惜。贵人之弟郑献纳澈。以平日行事。言于其友李珥。使叙次其梗概。以求志铭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