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x 页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碑铭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46H 页
嘉善大夫。同知中枢府事兼五卫都总府副总管李公神道碑铭。
完山李氏。 国宗姓也。自司空讳翰。至我 太祖。直为渭源。中出于 穆,翼,度,桓。而为别派者。号四王子孙。有义安伯和。出桓王。季于 太祖。佐运草昧。连策开国,定社,佐命三勋。位特进领三司。配享 太祖庙庭。公实后之。公讳亨顺。通父字。始以门功。属心义卫。旋试才武。补兼司仆。授永建万户。丙寅。 中庙靖国。公受干于三大将。与有大功。及颁铁券。不乘时矜衒。只录原从上等。明年别试。登武科。榜未唱。拜宣传官。冬。遭母丧。丧除。复前职。壬申。迁军器主簿。出监扶安县。十考取最。升内赡判官。戊寅。虞候关西。周岁就本道。为府使昌城。任满。召还以典设守。嘉靖二年。 国家征遂闾延胡人。公时倅龟城。充雷奔都将以行。诸将多失律抵罪。公独善运机策。物议多归。寻超折冲将军。咸镜北道虞候。未及赴。进牧吉州。及瓜。护军兼五卫将。戊子正月。建州卫逆胡。虐杀满浦节制使沈思逊。 朝廷震骇。历拣武臣。咸谓无如公者。即其日。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46L 页
上引见敦谕。 赐弓马送代之。狺猘返顺。棘圉以靖。入叙训鍊都正。辛卯。擢嘉善。会宁府德府乃北界大藩。常选重人而帅臣为尤重已而示戎缺登公拜之三公 启以在府未几。亟领本营。材器虽伦恐见瞷于彼敌。谓我 国乏使。仍之。甲午。以上护军还 朝。兼五卫都总府副总管。冬。充谢 恩使朝京。明年。复 命为同知中枢府事。馀如故。夏。 命镇平安道。将出节。忤权要。托沮以他事。俄为公议所惜。得节度忠清兵马。终更入带禁旅。闲慢四年。盖前之不喜■。犹权地也。以佥知中枢府事。卒于正寝。辛丑三月胐也。享寿六十有七。公性质厚重雄远。寡言笑。不喜声色。事亲孝谨。与朋友信。待宗党加惠爱。婚丧助给不怠。至取鞠孤幼嫁娶之。居家。未尝营业。莅官。奉公惟谨。故官虽达。屋不润。屡膺边剧。克遵委寄。类有遗爱。以声绩称。会宁日。城中失火。藩胡争奔走救灭。人皆异之。及逢燕路。莫不叩首涕泣。其施恩所濡。在敌犹然。某尝闻尚成安公。每称公真可任将曰。虽泰山崩于前。目不瞬者。唯公然尔。公考讳从胤。金城县令。 赠刑曹参判。祖讳孝孙。司膳主簿。 赠户曹参议。皆推公贵。曾祖讳湛。知敦宁府事。即义安子。公妣。户曹参判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47H 页
淳伯之女。公配庆源府使永禧之女。俱全义李氏■近派。并封贞夫人。公葬在先陇广州治东■■■坐之原。夫人享年七十有八。丁未八月二十九日卒。追而祔焉。后公凡七年。男三人。续。县令。纲。汉城参军。继。通政郡守。县令郡守。咸有治郡名。女一人。适宣务郎尚鹏南。乃成安子。有文行。早没。侧室子三人。绾,纺,缮。女三人。伯季为郑世湖,郑待善妻。中为判书蔡世英妾。县令五男。高明。别坐。文明,钦明,克明,诚明。一女适赵应吉。参军。一男就明。三女适宋耆寿,李暮,孟惟白。宣务一男。蓍孙。司纸二女。长适县令郑麟寿。次某荆布。馀内外曾玄若干人。铭曰。
帝锡岐周。姬公上之。民戴朝鲜。义安谅之。亲同鲁懿。咸休俾炽。赳赳将军。缵翊中兴。劳谦不伐。射科由登。外内靡监。历纪于勤。三边莫清。公遏其氛。屹如长城。莫埒吾声。逮不媚人。亦数攸丁。惟恩在敌。有构非情。反缩何嫌。馀福饷后。崭然见角。不十其数。治广伊东。度鲜伊原。若堂四尺。桓王之孙。
折冲将军。守全罗道兵马节度使李公神道碑铭。
李公讳大伸。字舒仲。姓出杞城。高祖曰时。汉城府尹。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47L 页
曾祖曰兴德。嘉善中枢院使。祖孟孙。 赠刑曹参议。考承根。 赠户曹参判。妣载宁郑氏。 赠贞夫人。以正德庚午。生公。公生而异。特有气概。用武艺。登 靖庙朝丁酉科。甲辰。调部将。自后历钟城府,军资监判官。转郭山郡守。办理声生。升朔州府使。 御史以廉恤闻。 明宗褒书。赐表里。俄擢折冲将军,麟山镇佥节制使。旋移满浦镇。盖边胡益近。御冲尤重也。先是。立岩胡人。冒耕滋蔓。公亶告撤还。 朝忧得纾。迁府使稳城。 御史又白其清谨。嘉锡之典。至是再焉。代还五卫将。庚申。出牧海州。明年。清洪道水军节度使。陟庆尚左道兵马节度。班视从卿。 恩推先代。及瓜。以事罢。未几。节度清洪兵马。所管洪州。有内农。隶仆张甚。凌驾营邑。方伯亦不敢何。公乃启拿抵法。近土以清。丙寅。还朝。 上特授内乘。冬。又帅庆尚右道。秩满。移镇湖南。寻超嘉善大夫,会宁府使。边上方苦饥。公单心赒恤。壬申。又典禁旅。会平安道西海坪。又有冒禁之胡。先前伐粟。未得善利。 廷议以节度举公。复使行之。裨下偾机。累逮主将。责配沃沟。明年。 赐环。疏陈六镇户布之弊洎茂山移堡等事。 上可其言。叙卫将。连牧畿甸。为广州,江华。拜训鍊院都正兼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48H 页
卫将。以疾卒于汉京之寓邸。己卯十一月十一日也。寿七十。讣闻。 上悼之。吊孤祭灵。赙赠如礼。诸孤奉輤帏。明年二月某甲。返葬于镇岑某里先茔坐乾之麓。公身颀八尺。风神轩豁。率履坦夷。有长者风。南冥曹先生亦许与气义。立朝四十年。俭约自居。不犯官营私。京乡不立一室。居公莅政。抚摩军民。类有遗惠。处兄弟友。在朋友信。其施亲旧。虽蒙阔大之讥。亦有尚义可观者。性喜观书。议事。颇据古人行迹。涉猎诗家。有或唱酬于人。在乙巳。尝录原从劳。戊寅。元功削而受一告者。并追之。公亦等降焉。时论方拟复之。鸡梦遽妖。斯可叹已。贞夫人宋氏。忠顺卫硕挺之女。克内相。先没十九年。葬在公左。生一男二女。男森。先娶朴衡之女。生男女。男庆龙。后娶金梦弼之女。生二女。公女长适慎某。生男女。男友仁。次适忠义卫金应善。侧房生八男。梅,析,柏,桐,桧,松,相,楷。孽孙男女并二十人。皆幼。梅之女为承旨宋应溉妄。介而问余铭。吾先执也。不敢辞。铭曰。
有矫虎臣。邦之特之。六于元戎。王之擢之。居不家为。公之愊之。载有石琢。人之式之。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48L 页
折冲将军。守庆尚右道兵马节度使李公神道碑铭。
惟李氏出忠清之全义县。吾宗也。知其世。丽祖之一三韩也。鼻祖克先后有大伐。赐名棹。位大师。肇自来代有令人。簪笏仍业。未尝有替。大师入世政堂文学彦冲。号芸斋。用才德文章。最为名臣。入 本朝。有讳龟。判汉城。于政堂。间二代。公高祖也。曾祖讳直干。刑曹正郎 赠司仆寺正。祖讳宏植。求礼县监。 赠吏曹判书。考讳益禧。缮工监副正。 赠兵曹参判。妣东莱郑氏。 赠贞夫人。即左议政恭肃公讳佸之女。公讳伣。字磬叔。生成化丁未。越正德乙亥。登武科。榜未唱。郑夫人卒。壬午。始拜宣传官。选也。迁主簿广兴仓。移司赡寺。出监务安县。未几罢。由部将。复为宣传。己丑。 靖庙谒 光陵。公承 命进退。应对捷敏。 上才之。 御批本职兼内乘。转 世子翊卫司。为左司御。改司赡判官。自是至丁酉八年之间。历正郎刑曹,佥正司仆,内赡等寺,典签宗亲府,副正礼宾寺正,司饔训鍊二院。训院缺都正。 上特命升之。班赐折冲择军。兼将五卫。带内乘。犹如故。戊戌。出为潭阳府使。刻戒前案曰决误知非。有天临罚。时华使 诏 国中。事不扰民。供晏以办。公有第甚光显。既而获谴。公亦以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49H 页
亲故。镌罢数年。始节制花梁镇。入为佥知中枢府事兼卫将。甲辰冬。牧使骊州。 英陵在州治。供奠之为。亵不如式。 闻于朝。一依太常规。乙巳。以事递。丙午。复授佥枢。丁未。拜庆尚右道水军节度使。代还。旋 命授钺。节度前路兵马。镇昌原。辛亥。陈军民十条弊瘼以复命。 上嘉纳之。壬子。训鍊都正。明年。拜咸镜南道节度使。 明庙用言者。不果遣。然犹憖之。甲寅。府使龟城。遐氓不知祭先之礼。公谕令设主。旌异孝者以劝视之。丁巳春。病归。夏。除佥枢。庚申。牧广州。壬戌。复都正鍊院。此乃西班华选。至是而公独三之。享年七十九卒。嘉靖乙丑九月十六日也。讣闻。 上赐吊祭若赙如礼。公少业弓马。才冠世。遭遇 中庙眷顾超卓。十年近侍。常被 召接。赐赉亦多。尝受书籍笔砚。宝之传家。居官奉职。勤干举事。故东江浸斥汉都。 命公筑防新川。泰安郡漕路有碍。亦 命公疏凿。安兴梁。皆专任之。凡所履历。举有声称。其为邑宰。未尝私服临公。其在营镇。抚存军民。遭时饥凶。必力赈。及瓜。至有愿借者。谨于追远。厚于敦睦。年登大耋。子孙蕃昌。立三 朝五十馀年卒。以功名终。岂无德而致哉。公居在西湖上。构亭家后。扁曰知足。后以三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49L 页
乐。乃自叙曰。叨恩二品。追宠先代。一乐也。夫妇偕老。年到八帙。二乐也。子孙满眼。三乐也。竟终于此。诸孤奉治命。用是年十月二十七日。窆于仁川田反里。世葬也。配贞夫人赵氏。义禁府经历澈之女。汉阳望族本朝开国功臣温之后。今八十七岁。尚无慈。子男五人。女一人。男长思舟。郡守。次思舫次思航二人。皆先公早卒。次思艇。趾美武科。今以佥知中枢府事。典禁旅。阶视尊考。次思舰。生员。女适县监许震。郡守生三男。希说,希启,希舜。思舫生一女。适参奉赵仁宾。思航生一男。希容。奉事。生员生一男二女。男希昌。女长适判官尹景祺。次幼。县监生一男四女。男讲。女长适赵继韩。次适李晦。馀幼。希说生二男三女。男谦亨兑亨。女长适李镐。馀幼。希启生二男一女。男长升亨。馀幼。希舜生一男。幼。仁宾生四男二女。男孝,忠,孝,信。女长适权省。馀幼。希昌,景棋,讲升亨,孝忠。皆生一男。幼。公之神道。宜藉巨笔。佥知推宗兮。独以命某。见闻之稔。宜莫易也。遂为铭。铭曰。
云住之山李城高。 翊扶神嵩输大劳。 远庆衮衮皆英髦。 文义公孙判汉城。 五世入国公又生。 启之自躬遭圣明。 天闲十载雨露渥。 三领教院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50H 页
恩除擢。 竟授登坛拥节铎。 韬钤莫施太平天。 独享三乐汾阳年。 我诗不夸惟其然。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行状
  
领府事尚震妾节妇金氏状
都正金胤宗良出女也。资性英敏。涉猎列女传。粗识其理。领府事震丧夫人。而归干家事。闺治有法。无异夫人之时。抚视诸孙。克尽恩爱。办其婚娶。诚意备至。接遇亲属。咸有礼意。领府公亦以此重之。迨其季年。尤被厚德所化。敬顺承事。有加于旧。领府久病沈绵。几过半岁。金废食忘梳。昼夜侍疾。终始不懈。病既日笃。每于子夜。焚香祝天。临卒之夕。知必有变。搥胸噎塞。先自气绝。领府属纩之后。久而乃苏。襄事之前。哭不绝声。恸极必绝。自分必死。分处家事于宗妇。水饮不入口者十馀日。其后虽因亲切之劝。间或强饮。不过数呷而气塞胸逆。不能安下。故又必隔日。然后乃举。初欲随嫡孙。别庐墓侧。以供奠需。因佥共力止。未得遂意。则又倩画师。欲写遗像。日久而模。不逼真。乃叹曰。妾诚心不至。故不能通神于笔下尔。为文告殡。冀或入梦于画师。而庶有所凭仿也。数日。忽因梦自悟曰。国相大人之灵。其肯降感于贱工而要为像耶。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50L 页
乃及永迁之际。奉衣服冠带以告曰。愿奉遗物。以为依归。遂精洒别舍。安于 赐几之上。而兼设平生文墨器用于左右。朝夕上食。日三奠酒。务洁而不务丰。以为可继之道。奠必亲执。而哭必尽哀。有时往省于墓。则虽绖旬过月。断绝水饮。隆冬极暑。恒着裌衣。枕藉寒厅。悲哭益甚。故形销骨铄。不复旧样人貌。常伏怵褥。起居须人。扶而后行。自初丧哭过。眼瞳已不如旧。又常着厚帽。蒙至半面。未尝开视。故积泪浸淫。驯成腐烂。左眼已枯。右眼亦如缌隔。不能见物。终制之后。神主上庙。朔望及俗节。必精备奠具。参祭于祠堂。而陈衣之祭。则犹不辍焉。其哀恸迫切之情。哭泣悲慕之惨。恒若袒免之口。非但衰服之不除。饭酱薰辛之不食。而饘粥之厚者。尚不下咽。唯以米饮数匙为命。声气才续。而哭声则犹若。邻里之人。闻其哀号。莫不悲怜。日月既逝。追慕尤深。待遇诸孙。加意于前曰。亡人血气。尚在于玆也。至于婢仆之贱。见怜于生时者。则抚恤异常。且其母家所传臧获田土甚多。乃尽录给于承祠幼孙。寻常至愿。唯以速从地下为心。故虽或疾病甚剧。呻痛之苦。不发于声。或有以医药为说者。必却之曰。吾得死所幸也。此外操节。多有可观。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51H 页
不可缕录。而其精白之诚。淑洁之行。虽古之节妇。未必多让。且甚天禀。虽有良性。而岂非承事君子。得于薰炙而其所感发者多乎。
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 世子师尚公行状。
公讳震。字起夫。木川人。其先本县吏。高丽太祖统合三韩。木州人以百济遗民。屡有警扰。赐姓畜兽以辱之。公之先。得象为姓。后改以尚焉。有讳国珍。生讳得儒。以崔文宪冲待聘斋生。始免乡役。生讳愿。给事中。给事生讳元谞。通礼门奉礼郎。历数四代。有讳天锡。监门卫大护军。寔公高祖。曾祖讳英孚。累 赠正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祖讳孝忠。忠清道水军虞候。累 赠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兼判义禁府事。考讳甫。安奇道察访。累 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观象监事。三世推 恩。以公贵也。判书公乡居林川。赀甚殷富。贷与贫民。随年丰歉。与民收散。晚年。悉取券投火曰。吾其庶有后乎。议政公席先业。居乡殆六十岁。足绝官庭。未尝非义作事。乡人莫不饫德。盖其种之者久也。议政公聘博士金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51L 页
徽之女。累 赠贞敬夫人。乃延安望阀。前朝恭悯。亲书八字以赐。提学金涛之后。 本朝刑曹判书文靖公自知之曾孙。议政年衰无嗣。躬祷于圣住山。越明年公生。弘治六年癸丑六月五日也。生而状貌奇异。啼笑有时。议政公识其非常。手植三槐于庙庭。以拟宋王魏公故事。丁巳。公年五岁而贞敬卒。议政公怜爱公备至。然谓不学。无以成立。乃送寺读书。岁且逾。犹不许往来。才龀而议政继逝。孤孑零丁。无所怙依。鞠于伯姊夏山君成梦井夫人。公自少气道沈迟。饥寒俱不言。虽病甚苦。不以呻吟作形。人已服其非浅。初。议政公自占未及见公成长。择奴婢可任者各一人。托家事。俾勿失业。以待其壮。受命者亦为之尽。公年十三而奴死。公自京帖粟百斛。庀其葬。盖亦难已。为儿游戏。卓越豪纵。或讶其难当。有识以奔踶千里期之。年过成童。尚不志学。驰马试射。被慢于侪流。即发愤策励学业。居五月。已达文义。但从人质疑。未十朔。理无滞阻。自是刻意益笃。夏山欲见公志。劝就荫仕。固问不对。强之乃曰。丈夫当读书树业耳。夏山喜曰。吾亦试汝耳。壬申。公年始弱冠。夏山称其文才已成。盖四年向学。所造如此。若金慕斋,李容斋及诸钜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52H 页
公之来。必以公文示之。无不叹奖。自此华声大闻。夏山深服其德器。亟称不置曰。尚某之质。虽在孔门。无让于诸弟矣。公闻成公守琛,守琮兄弟有学行。乃以全纸大书以简曰。闻公之名。切有愿交之志。二成亦以大字许之。自是连榻。实多讲磨。中丙子坐员。入泮课艺。连三制入高等。柳公云时长皋比。大加褒称。至访于家曰。见君议论。知有经纶之才。公见侪类有忌色。遂有时晦之意。不复屑意于官试。柳公觉之。深恨其不能容人之才也。是时。赵公光祖遭遇 中庙。激励学行。士方兴起。而矫饰不真者亦多。公心慕其善。而耻其伪曰。吾欲内顾无所愧而已。一日在泮。闻韩忠奉使岭北。有一人出自山谷。披宽博之衣。立道上。呼韩之字。袖出陈弊一书以授曰。归告 殿下云。一泮莫不唶唶曰。三代以下。乃有此等伟人。公独不应。坐中诘其故。公徐曰。若果贤者。焉有自衒之理。众共诽之曰。外若矜严。内必如之。公曰。岂无象恭者乎。众益攻之。公竟不答。 朝廷问得其人。则乃燕山嬖孽家书题有罪长流者。然后知公之识见高矣。己卯冬。捷文科别试。前日辱公者惭甚。公谢曰。非君警我。无所成就。君实爱我。受惠多矣。选入承文院。为副正字。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52L 页
俄荐艺文馆。为检阅。转待教奉教。入侍 经幄。经筵官金世弼。论赵光祖等事曰。新进好古。自 上登擢无渐。岂有他心。若裁节而用之。未必无效。初甚尊宠。一朝 赐死。 朝廷气色。自此惨惔。公出曰。迩来。 经席未有此论。金相之言。正为得之。既而。金被谪。言者以公不合史局。请西叙。由龙骧司正义兴副司果。始拜成均馆典籍。公慕善有素。故其初释竭归乡。有崔弘济者。不为士类所齿。乘赵公贬谪。上疏力诋。至请其死。 朝廷适加重罪。弘济喜语稠中曰。果用吾言。已命斩光祖于谪所矣。公自少耻言人过。而闻之大恶。屡与所亲。斥崔之为人。其见递于翰林。再驳于持平。皆以此也。迁礼曹佐郎。癸未。出为北道评事。公素以善射名。亦托以出公。然自后常兼带宣传官。乙酉。升户曹正郎。移兵曹。丙戌五月。以礼曹正郎。兼持平。充 圣节使洪益城彦弼书状官。甚为益城所器重。十一月。兼春秋馆记注官。戊子。复以兵曹。转司饔佥正。时 仁庙在东宫。妙选诸儒。以备僚属。公入侍讲院。久为弼善。进读甚多。转掌乐佥正。兼春秋馆编修官。拜司宪府掌令。递为成均馆直讲。庚寅。 贞显王后薨。参掌都监事。时金谨思为提调。颇以葬物私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53H 页
施人。公执谓 国事未襄。大触其怒。诸僚皆危公。而公不动。后累被其毒。事完。进阶朝散,侍讲院文学。辛卯。司谏院献纳兼春秋。复拜掌令。递为成均司艺。俄入弘文馆。为校理。壬辰。司宪执义。癸巳二月。弘文副应教。是月升典翰。五月。 特命超四阶通政大夫,司谏院大司谏。先是。出入台阁。论及己卯用事之臣暨福城之罪。虽人所难言者。亦不忌讳。物议多之。今玆特授。允协众望。九月。递为护军。是月为弘文副提学。甲午。复拜大司谏。言时政触三公。三公诣 阙辞职者三日。竟改户曹参议。出为江原道观察使。将行。请教于尹相殷辅。尹相为陈方伯政要。公遵行不违。事无滞积。常曰。吾屡膺当道。常遵尹相之教。后有为方伯请教于公者。必举尹相之言以送之。江原有一妪。告仪子欲蒸已。公审妪貌。皤头烂疮。面如猿猴。公诘之曰。恶少不胜淫情。以色故也。尔子亦有本妻。必不犯极恶奸汝明明矣。若不承直。必先讯汝。妪服曰。子果不顺。欲构以重治耳。公即治其子不顺之罪。其度事深诣类此。乙未。以承政院同副承旨被 召。升右副。病递。四月。复拜副提学。是月。复入政院。为左副。公在银台。当奏覆。囚案盈抱。诸宰相顾曰。今日必暮。公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53L 页
举条要。敷启甚谦。晷不移刻。情伪毕露。既出无不称之。递为掌隶院判决事。丁酉。以礼曹参议。复拜大司谏。有一同僚。将 禧陵水石之说。议于圆席。公曰。玆事极重。当十分广咨。然后乃可斟酌。不可容易。力止之。不数日。其人入 经筵独启之。时金安老方忌郑文翼公光弼。正欲构陷而难其名。以 山陵时文翼实监其事。故乘其隙。乃发迁卜之议。因置之不测。声势甚张。公闭门谢客。究思可救之方。自第具谏草。率同僚以 启。俄得轻论。竟递为刑曹参议。又送西为上护军。数日。 特命复授刑曹参议。十月。本曹缺参判。 上又特以参议升授。 赐阶嘉善大夫。与梁赞成渊。同入清斋。时权奸益炽。公语及时事。梁公就执公手曰。令公先见。本如神龟。既而。梁为都宪。果击去之。戊戌。兼五卫都总府副总管。出为京畿观察使。管邑人士。有连名状公曰。某人不孝继母。公悉招持状人谕之曰。继母子。不孝得名最易。尔等十分审察而来言耶。众曰。人理不详。不忍形诸文字。实烝之也。公访其家人。不用刑杖。一言得情。上谳明白。 朝廷不复究讯。即处以律。朝中大相有素服公者。嘉而戏之曰。令公宽柔。谳狱甚猛。己亥六月。 特超阶资宪。授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54H 页
刑曹判书。公自顾骤升。心诚忧闷。不敢出谢。会台官论以人品虽当。升级不久。递为同知中枢府事兼副总管。是月。 特授汉城府右尹。寻升左尹。九月。拜司宪府大司宪。递为同枢。十月。 上亲政。以西方重。 特除公观察平安道。时咸镜北道节度使有缺。 上下议于大臣。北鄙可虞。必得文武全才。尚某递西送北。何如。大臣以西北无轻重。而监司兼连帅。为任尤重。遂 命仍往。公抚御得宜。军民两安。辛丑冬。以同枢还 朝。壬寅二月。 特拜判尹。始升阶资宪大夫兼都总管。冬。递为同枢。馀如故。癸卯春。升知中枢府事。六月。转工曹判书。后一月。 特命判兵曹。甲辰正月。知敦宁府事。时公为谢 恩使。将赴京。 上以重臣出使。列邑有扰。 命递。实重公不欲远去也。已而。特授崇政阶。拜议政府右赞成。公知遇不世。 特命除拜。前后络绎。不知公者颇疑之。遂以他辞 启递。上曰。今姑从请。然此人终受大任。仍敦宁兼知义禁府事。复兼总府。移刑曹判书。乙巳夏。递为同枢。时 二圣继陟。忌者出公为庆尚道观察使。或诘之曰。 国忧方殷。若尚某。曾判三曹。不宜远出。忌者曰。岭南巨服。须得剸烦才耳。本道词讼繁浩。例驮文簿自随。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54L 页
公自下界。发慝治奸。酬决如流。常簿之外。不持一幅。李公彦迪深加赞服。今 上即宝。丙午元月。以议政府右参赞徵还。兼带总府。三月。升阶正宪。就旧职。复加知春秋馆事。与修 中宗 仁宗二圣实录。八月。又兼知义禁府事。九月。 特命复判兵曹。戊申二月。辞递为知中枢。三月。复兼总府。四月。又知 经筵。是月。特升崇政议政府右赞成。别职皆如故。己酉正月。拜吏曹判书。馀如故。又加判义禁府事。九月。卜相。以公为议政府右议政。阶大匡辅国崇禄大夫。兼领 经筵,监春秋馆事。公膺 命忧惶。跔蹐靡容。恳辞不获。时 二圣实录未毕。至是总裁焉。藁洗。 赐鞍马以劳之。庚戌。缁徒适有不法事。僚相忿其放纵。谓公曰。此辈无所统。故如此。若依 祖宗朝故事。使有纠摄之地。则不乃有益乎。公曰。疾之已甚。乱也。此属当治以不治。今若纠检而复立统属之规。则无识之徒。或反谓之崇佛而然。则事尤大阕。固不可为也。未几。公以事诣 阙。内旨下议曰。僧徒无统。欲复两宗。治之何如。公 启曰。僧徒虽无统摄。然起废重难。故前日同僚。亦有此议。恐反有害。遂止耳。公实未知其渐将大。自以为事几之初。微言讽止。得大臣 启事之体。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55H 页
未久。两宗复。台谏及儒生。交章抗疏。政府亦率百官以谏。不知者谓公之前议。似有迎合之意。公上辞请免。 优答不允。时 圣烈仁明大王大妃同听政。自上亲为昭雪以晓之。公叹曰。事机之难辨。则学识不明者。是非颠倒无怪。至如佛法之不可复。明如日星。虽欲逢君。不可得也。顾以平生所为。不能取信于人。至以此事见疑。自反而已。尚谁咎哉。厥后僧徒颇横。每谓沈相曰。两宗之复。我二人在职。焉用之责。其能逃乎。辛亥。升左议政。癸丑正月。公年已过耳顺。不能无疾。尤以不胜重任为忧。请辞累数百。自后至乙卯。求退益恳。皆 下批答不允。至终 附下传旨曰。卿虽有疾。相位不可轻易。去就不计久近。安心调病。会有边警。乃出视事。丁巳。封 世子。以公为傅。戊午五月。 御批升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 世子师。秋。国家设别科。公为读卷官。其时主文柄者。欲举 中朝事发策。公止之曰。此大事。可庙议。不可策士。犹以其意为问目。既而。公议哗然论罢主题试官。举子亦削科。公自以首官。不能力止。诣 阙请自坐不争之罪。 上曰。不听公言。过在于彼也。初。公自试所。归语子弟。颇有未惬之恨。既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55L 页
而果然。公又自丙辰后。无岁不累辞。 上于批答外。常有附 旨。敦勉勿退。至己未春。又三上辞。皆 批答不允。又下 御札曰。观卿累辞。予意缺然。毋多求退。以辅寘躬。乃上疏略曰。明主之图治。必极一时才德之选。作为辅弼。事体相须。然后馨香上格。而天应以祥。辉光旁达。而民兴于善。置相非人。治不独定。功不徒成。古人论相业者有曰。上佐人主。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使卿大夫。各得其职。主上睿智聪明。宵旰缉熙。馨香光辉。方将上格旁通。而臣居枢要。以乖气蒙蔽沮遏之。致五灾。召五凶。使含生失遂。不能宣扬 圣德神武。夷虏反侧。百姓不亲附。庶官不尽职。辅相无状。于斯难掩。夫台鼎之位。人主所以待贤尊德之重器。而圣经中言位言职。必加天字者。盖曰天物。人不得私之也。君而谬授非人则不天。臣而滥受非分则亵天。谬授滥受。皆非畏天之道。今有荆璞于此。必使玉人治之。将使斲轮。亦必假手于轮扁。在治国则乃使下材。臣愚亦任其责。其于致治。大有径廷。因历举前世宰相递免之事曰。举此一隅。亦可想时君不以天物私其臣也。臣往自己酉。始累 殿下知人之明。不自揣分。误入台府。忘耻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56H 页
养病。败政贻患。今已十有一年。身非鼠雀。心岂少安云云。 上亦优勉不许。八月。 上御翠露亭。简召诸宰及赐暇儒臣。讲其所读书。仍 命诸宰。各制诗进爵。 赐烛以荣之。公以首相入侍。 上亲为侑爵。公不觉醺醉。伏苑中。 上乘小舆。将还大内。 下问为谁。左右以领相对。 上曰。老相在此。不可辇过。 命设行帐。然后乃入。继 命中人护归。翌日。 与诸公上笺陈谢。旋以失礼待罪。 御批曰。昨见卿醉。甚洽予意。有何失礼。庚申六月。诣 阙。具衰病不职之状。复申前请。 御批曰。予以凉德。叨承丕绪十六年来。水旱相继。近日霖雨。亦连月馀。致此之灾。咎实由予。常切兢惶。若临深渊。卿以休休老德忠厚大臣。为相十馀年。辅寘躬多益。予倚恒切。方深嘉悦。居位则朝廷堂堂。去位则众望必缺。岂以身上微恙。年亦不衰。而欲退恳求乎。今非大臣求退之时也。再启 御批曰。如卿重望。有几人哉。予以不敏。当倚老成大臣。卿勿以久居为未安。三 启曰。 中庙朝名相。无如郑光弼,尹殷辅,洪彦弼。而其入政府并初再。或十三年。或九年。或十年。以三人比臣。不啻若黄鹄壤虫。而臣则一为而至于十二年之久。且金时习嘲郑昌孙曰。汝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56L 页
为议政。如此其久。可谓朝廷有人乎。今臣眇然一身。亦千万指目之所萃。口笑腹非。必有甚于时习者矣。御批曰。大臣重职。当以贤否进退。不可计久轾动也。卿德非不及于三相。虽过三相居位之年。固非不可。金时习嘲郑相。亦岂美事乎。卿当益辅寘躬而已。何可虑他。公犹辞不已。至于七 启。其辞尤切。 御批曰。卿至于七启而辞。予意岂安。反覆思之。不可轻递。 赐酒以遣。八月。 世子加元服。公以师赞礼。受鞍马之 赐。重九日。 上御瑞葱台。简召诸宰及近臣。各制诗进爵。仍 赐黄花蜡烛。翌日。上 笺谢。辛酉七月。 上又御阅武亭。召公卿侍从。如瑞葱故事。因出 御轴。各制写以进。公末句云。忘言醉饱钧天里。敬德唯关献曝诚。虽文字之末。不忘箴规。见者皆曰。得大臣进戒之体。八月。展扫先垄于林川。将行。 启曰。大臣往来本道。例设宴享。为弊不赀。请于今行。下教免设。 上曰。老相远往。岂无宴礼以慰乎。姑为之。 命孙副率蓍孙。并乘驿护行。遣 中使宣酒乐。饯于济川亭。 特赐豹皮。是日雨。 上又命史官。追及江上。 赐蓑衣诸具。皆 御用也。近古人臣。未有受此者。还 朝日。又 赐酒乐郊迎。公上 笺称谢。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57H 页
上赐御札曰。卿以老德首相。霜天扫茔。岂不表赆薄物乎。是予敬大臣。优老德之微意也。勿谢。十一月。 世子行嘉礼。公又以师。受 赐马。是月。以去稀年已迫。复诣 阙申前请。乞先时致休。 答曰。自古人君。倚重老成。予何许退。居相位。寿稀年。予所贵也。加勉重职。以辅寡躬。至四启。 答曰。国家治乱。虽在于帝王之明暗。而亦系于大臣之贤否。卿谓虽圣君。必得贤佐。以致大平。我国古未择人。虽或不精。如卿老德。予难轾舍。是日四 答。亦皆御笔也。壬戌。公年七十。请顺天道致仕。 答曰。卿至稀年。礼当几杖而安之。不宜许退。再 启几杖固不敢当。然人臣受此。例会廷臣。以荣 上宠。迁 陵在前。不可仍尸其位而迟之。 答曰。予意尽谕。几杖宴。徐当为之。迟速亦何虑焉。三启。 答曰。子岂从卿所请。宜勿固辞。四启。 答曰。国家用人。当先纯正。凡官尚然。况大臣乎。如卿纯厚大臣去位。则予未知国事是也。五启。 御批曰。君臣之间。所当情义相孚。为人臣者。不得于君而在职。则予未知其可也。如卿老德大臣。久居台府。勉辅寘躬。此乃当然之事。不可以稀年轻递。七月。公患痢苦。上闻之。遣内医审疾曰。若言予命。恐起居有劳。讳而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57L 页
勿言。今若私问者以 启。十月。乃受几杖。 四殿皆优赐酒果脯醢等物。以助宴需。公上 笺谢。 御笔批曰。人生七十古来稀。予贵耆德而居相一纪世不多。岂退老成乎。几杖安养。在所当为。勉辅寘躬。卿宜勿谢。十二月。复上辞。又 批答不允。再辞。 答曰。欲复降批答。恐致重劳。 特命给暇。安心调养。癸亥正月。三辞。 上犹持难。久之。勉允所请。御批授领中枢府事。仍领 经筵。公求退十馀年。始蒙俞 允递相之日。身气轻健。始若无疾者。常曰。天馵已收。无往不适。约与儿辈。随处命驾。水曲山傍。闲往闲来。作圣世无事物。祝 圣算以终天期耳。有时取酒微醺。缓歌起舞以自乐。或问前日。未尝欢娱。今何如此。答曰。昔负重任。唯力不支是忧。今既释之。云胡不乐。九月。 世子卒。公奔讣哭位。连日废食。悲恸过伤。心痛遽作。几危数日。满体痿黄。越三月。 顺怀柩将发。公欲往祖于郊。或止之。公曰。我。 东宫旧僚。终始之礼。不可废。是日心痛又作。几不能救。自是。心热大炽。疸證尤重。弥留数月。竟至不起。盖病因忧 国感伤而危剧也。病中闻有星变。叹曰。吾安得死而塞是灾乎。又闻宰相安玮卒。叹曰。此人能任厥职。今又逝矣。家人慰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58H 页
解之曰。身病心忧。岂易瘳之道。公曰。吾身虽病。敢忘国事乎。 上遣内医问疾。 特赐御厨。庶几可口。珍味无不备。公感戴曰。天若缓死。当有谢辞。甲子闰二月二十三日。遂易箦。享年七十有二。讣闻。震悼。即 赐各种素物于家。以助奠需。辍朝三日。至不 御肉膳者有日。赙吊及祭。皆从重典。 别遣右承旨姜士弼吊丧。都承旨洪昙 赐祭。书堂月课。以悼老德大臣为题。以寓 宸怀。丧葬诸具。一庀于 国。终始哀荣。可谓两尽而无憾矣。公之为学。不屑屑于规矩绳墨。而以不愧怍。矫揉气质。涵养德性。自得应用为贵。故居止常处。必以勤谨和缓四字及经当矫之以重。急当矫之以缓。褊当矫之以宽。躁当矫之以静。暴当矫之以和。粗当矫之以细等语。题在窗壁。以寓常目。好读自警就度量韬晦等卷。尤着力有得曰。如韩魏公王盏等事。容或及之。常谓一身所主。神明不测者。莫贵于天君。不可以些子尘物。点着其上。凡遇事来。为之则已。却复扫除。以全本然虚灵可也。燕居无事。颇有自乐之时。谓子弟曰。为善最乐。非乐。不足以语君子。汝试以论语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之语。永言之。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58L 页
似若歌调。而长咏之。则古人之气象。可得矣。箕子过故殷墟。亡国之怀如何。而欲哭则不可。欲泣则为近妇人。乃作麦秀之歌。古人之不轻用性情。可见矣。容色愉和。动止中适。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喜怒不形。雅不喜声色技艺。待人开怀。不作町畦。必以忠信为主。相对接话。亹亹忘倦。人有触犯。必自降屈。不喜闻人过。闻之必先探其心。究其可恕之道。又必求其长处。闻人之善。必扬誉不已。虽婢仆之愚。有一小善。必谓子弟曰。某为此言行此事。可善也。汝辈勿少也。有所陈善。必假色颔许曰。汝教我矣。有过则谕诲不已。或有偷盗者。必反怜之曰。迫于饥寒。不得已也。还给其赃曰。汝若饥寒。须来告我。慎勿复然。如欲任使。必再三详命。使之不迷。然后授之。他人若言公过云。则虽至微者所道。必思所以致谤之由而反己曰。吾果有之。民固至愚而神矣。或告曰。时人慢易公甚。或有因事而愠告者。公才闻辄喜。至于笑倒曰。彼人是矣。安有畏我者乎。愠者亦解。毕竟偕笑而去。欲有所作为。常以古人行事。将来己身上料理。于宋朝名相。多慕效之。最喜开襟下问。至访于微贱。如得其善。必称好而采用之。人有被荐者来谢。辄不悦曰。君才可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59H 页
用。何谢之有。爵禄。人主之柄。非私门所有。慎勿复然。常言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较。君子处世。事之无害于义者。从俗可也。害于义则不可从等语。公于文艺笔札。才品虽高。而不屑以此得名。至于峣峣之行。皎皎之事。皆欲掩蔽而韬晦。故公之才艺行实。多为德量所蕴。人有不及知者。奉先祀。一遵琼山仪节。必致诚敬。或有故不得与。或设于他家而摄之。则必候其当事之时。衣服冠而坐。如当祭者然。时过乃复常。虽剧疾不废。每叹曰。吾生而为人。不知父母之面。亦未尝知呼父母。天地间罪人无如我也。故每遇初度。辄不乐曰。劬劳之日也。家人欲设寿觞。必痛抑之。居第在松岘之傍。自号松岘翁。或有故不得陪 扈。而 大驾过岘。则必具朝服。出伏于中门之外。或言宜伏于大门之外。公曰。处室则吾心不宁。所以伏地。若更出门。人必有见知者。是沽名也。常时出入。不敢当路。以避 辇迹。虽居深室旋便。必避日月。族属贫穷。必力济之。婚丧尤主焉以资之。常曰。先祖之馀气。托在于玆。事虽难易。恝然者薄也。凡为人谋。每曰。当设以身处其地。乃可以尽得其情。不可以非吾事而少忽之也。凡虫兽可为庭玩者。则必放之曰。饮啄自如。物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59L 页
我同情。滋味可供者。则必求生道曰。岂忍对生而思食乎。人有所馈。虽小物。必有酬谢。若稍多则必曰。吾为宰相。岂不得食。当留什一。馀可自供。若其诚意。则已领之矣。人来求取。有则必从曰。不可以外物。害吾本心之无累。若取于人。则虽花卉之微。必曰。彼亦珍玩。吾今取来。得无不可乎。平生自奉甚薄。朝夕所供。不过数器味。若叠则必舍一器曰。古之贤相。食不重肉。况我乎。有时厨肉不继。家人欲贸诸市。则止之曰。我家若买。则近于矫伪。况我本不多食。而又不嗜之耶。衣服之饰。不喜绫段。故朝襮之外。绝不用之。平居好穿旧泽。不嗜新鲜。每谓子弟曰。丈夫之志。不累外饰。服美于人。可耻之甚也。家居。未尝言器用陋恶。家人欲试之。当对客之座。置一陋席。候之数月。不言易之。家人知终不言。代以新者。公又不言。其为俭素。不事致饰。所性然也。公有藻鉴于后辈。常以奖进为事。凡当试取。每欲为 国家得人。而先以必得为心。每谓子弟曰。君子所为。虽暗中小事。不可枉曲。至于科第。则一身进退系之。潜相代借者。固不论。至于遇前日所制之题。吾力可改则改之。如不得更构。虽至曳白。贤于隐默欺人。以贼吾心者万万。欲事君而先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0H 页
欺君。可乎。世俗有落第而伤怀者。安有大丈夫行事。决得失于一夫之目而为之忧乐哉。其流之弊。驯至于鄙夫之患失。器量如此。其将安用。汝辈切宜戒之。家人尝买贫人男口于十年之前。后奴率良妻之子来。公问其年。则乃买一岁所生也。即招本主而与之。主以贫故。愿复受直。感公德而轻其数。公曰。畜物价尚高。况人口乎。遂倍数而归之。尝婚嫁孤孙。事适连举。悉取乡家储谷以来。舟乃覆没。俄更闻之。则近涯遭风。皆得拯取。有谓公当责篙师。使之充纳者。公曰。船败有数。而吾家亦失财之时也。业已见失。必求复得。不亦鄙琐哉。况忍责间关十生之人。使之办出乎。竟不问。林川旧宅。先业甚厚。虽公髫孩之时而积粟有拟县邑。自公之贵而其储渐缩。船败之后。更无馀蓄。先世库屋。久已颓坏。乡奴有请复建。则必曰。于吾无谷何。竟不听。公久为宰相。而子孙皆仰资。用度常不给。至易布而取谷。公始为相。感激有为。常读大学衍义。或至夜分。既而叹曰。吾读此书。将以致用。而迩来谋议。动见龃龉。何也。为政务存大纲。不用明察。唯以得事体为先。遵守成宪。不喜纷更。持抚盈成。静而安之者。乃其志也。尝曰。 祖宗与先臣。经历多。思虑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0L 页
深。后人遵之无败足矣。作小聪明。要胜于 祖宗之上。于义安乎。故凡论人才。必以持重。不变更旧章为首。尝读书。至人徒知有功之为功。不知无功之为功。三复喟然曰。知此者鲜矣。公提调太仆。谓畿民之困。多由箭串之栅也。欲筑城而重用民力。请以国布。偿民听役。又曰。自古 中原有事。我 国必受其祸。义州一境。古设三镇。犹不免躏轹之患。今则只有一镇。襟袍极阔。脱有不虞。沮遏无策。长城不可无。亦建白偿力而筑之。其议论。必以先见远虑为主。若非其志也。不肯从多而苟合。亦不敢自以为必是。虽举朝皆同。独执议以上曰。吾意则如此。唯听 睿断云。每言议事外庭。虽有异同。心之所怀。必尽于 上前而无隐。且曰。言有不同。所以下议。若皆雷同。非议事之体也。其议或蒙 采施。则辄缩然不安曰。鄙议无乃失当。而 圣鉴莫是谬用耶。其临事规画。多出人意表。而时人若不我用。则亦恶与人争辨以胜之。唯以自克为刚。性不喜事。不喜建白立条。久居相位。不欲以皎皎之事立名。人或称公之美。辄应之曰。汝欲面谀我耶。必多方掩匿而韬晦之。故人鲜知其所为之迹。而或谓其不事事者。非知公者也。若 国有难处之事。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1H 页
或灾变异常。形于言色。悒悒若无所容。夜不成寐。起而开窗视天者屡矣。每当 经筵。必思程子斋宿之事。先日致敬。言动不敢放。入临讲章。必从容委曲。杂引经史。反覆陈 启。及退家。移时静默。思其所 启之当否。常居有疾。呻痛似若不堪起者。及将入 侍。具服而出。则便觉苏醒。归而复呻犹若。岂非以志帅气而然也。观公仪貌。似若迟钝。而其处事。刚克有勇。详慎周备。即始虑终。每欲万全。然后乃举。不但大者。虽寻常细事如简札之末。莫不皆然。顷者。 朝廷欲设堡于庆兴江北。公终始执不可曰。夺彼鱼盐往来之路。不久生变。未几。果有警而罢。及镇将皆被罪谪。既而。反恕其人曰。事虽未宜。为 国之心。亦可嘉也。尝论待倭之道曰。 祖宗深惩丽季之祸。虽以 太祖神武。优结朝船款接。今者。有司不免出纳之吝。颇失怀柔之义。伤于 国貌。益激其怒。早晚捲海而来。其可以米布御之乎。至于乙卯。公言果验。常以古今异宜。事非独办。自以无补于 国。而厚禄忸怩。未尝一日安。故前后上辞。无虑数十馀章。而大意皆以惭愧羞耻为主。其曰。此心之耻。若挞于市。心之愧耻。若犯偷盗。身非鼠雀。心岂少安。则其情辞之恳。可见矣。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1L 页
每自笑曰。乃公相业真可笑。议政十年。唯上辞一事而已。每受 内赐。必曰。吾少孤。长于奴隶人之中。无学无能。幸蒙 荣宠若此。 朝廷之辱极矣。凡间生民艰苦。必瑟缩不安。蹙额移时。寻常语子弟曰。吾生而无德于民。职在乘轿。每上人肩。平生腼颜。愧心不歇。我死。慎勿用担舆。重赧已死之魂。公立朝久。更历时变。虽孤踪踽凉。不事攀援。故洪益城知其然。常曰。吾喜尚君单独而行也。自公郎潜。益城与郑相光弼,尹相殷辅。皆以公辅期之。郑相尝修家垣。稍移旧址曰。吾为尚某后日之行而广此路也。 大王大妃之同听政也。公奏事帘前。 大妃传曰。相公致此。不独未亡人与 殿下之意也。先 王常称卿可大用。至于书名屏障以识之。不幸未及。今之用卿。实 先王意也。公感激进曰。小臣蒙 先王恩宠罔极。用 特旨除官。殆过十馀度。时人至疑臣以他道进也。 答曰。卿岂以他道进者。特知遇深耳。尝自谓吾入仕辅国。极无可取。若不为忮害。忌克胜己。则差或可谓云尔已矣。晚年每谓子弟曰。汝辈须趁富年力学。少时不读书。老衰叨大任。断决 国事。是非茫然。虽欲强谈。精神眩晕。临卷疾辄作。终至于负 国恩以死。诚可惜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2H 页
也。病笃。犹谓子弟曰。夜气或清。心神虚明。记得少日所习文字。颇有历历分明处也。又曰。无定力之人。少壮时。似有可观。老死鲜不谬错。因言论语中三戒曰。有定力之人。不如是。平时尝戏家人曰。汝辈以我为临死。有遗言离诀之辞乎。若然。迷劣妇子诵言琐屑之语而号哭尸前。则甚妨事体。殊非大人一视死生之道也。及其病革。痛若少定。精神言笑。不少差爽。至于属纩以前。无异平常。每用宽言。以镇静一家之心。故外人皆危久疾。而家人则实未察也。果终无一言而殁。公聘宗室介山副守讳孝智之女李氏。贞敬夫人。夫人贤而克配。明哲过人。人不敢以非道干。或教夫人鬻家储鱼藿以取货。夫人正色曰。吾公未尝为不义以营利。汝欲使我以秽名加之乎。遂绝之。凡事皆类此。大抵公居家。怡愉和易。虽妇人小子。谆谆教以义方。使得饱闻而心饫。故自夫人以下。皆知不义之可耻。生三男。二夭。一鹏南。宣务郎。亦先公亡。娶节度使李亨顺之女。生一男二女。男蓍孙。司纸。女长适县监郑麟寿。次适生员李某。蓍孙娶左议政沈通源之女。生男女。男子仪。女幼。麟寿生四男二女。男思敏,思敬,思慎。馀幼。女长适监役沈信谦。次幼。某生二男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2L 页
二女。男耆俊寿俊。女幼。思敏娶舍人崔颙之女。信谦生男女。皆幼。夫人先公逝。以节度使金胤宗侧室女干家。无儿。又侧室有一男存省。观象监直长。娶郡守金镔之女。生二女一男。皆幼。用是年五月十九日。礼窆于果川治之东霜草里坤坐艮向之原。与夫人同兆异域。公尝谓子弟曰。吾死。是非必有谥。汝为状起草。事迹无可述者。若曰。公晚好鼓琴。微醺。辄弹感君恩一曲以自娱。则当矣。公晚而学琴。按谱自得。音调深远。然遇灾不敢执。家人之外。一无闻者。公立朝四十六年。识量洪远。忠厚和易。欿然冲挹。若有所阙。入居黄阁。卜有五载。位望隆重。休休有容。不露圭角。令始令终。计出之日。位无上下。人无愚智。莫不痛惜嗟叹。故吏宿隶。至有奔走号泣者。有一书生。读书半夜。闻邻妪之哭甚哀。因访之。其亡夫尝诬逮重狱。久未听冤。公为畿伯时。申理得活。感念存没。不觉失声云。以此观之。公德之入人者。其他可推。公之平日所为。可书者甚多。然不敢毛举。得之家庭者。梗概如右。谨状。
先府君行状
先君讳文诚。字明仲。姓李氏。系出全义。始祖讳棹。佐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3H 页
高丽太祖。统合二韩。官至大师。自后代袭簪缨。久而弥蕃。入 本国。有讳贞干。奉百岁寿母。以纯孝闻。 世宗超拜中枢院使。又 特赐几杖以荣之。一时公卿咸赋诗以颂。有庆寿集行世。卒谥孝靖。寔生讳上宽。卒官汉城府尹。府尹有七子。六人登入科。二人策三勋。累 赠领议政。全城府院君。其第三曰平简公讳礼长。靖难佐翼功臣。 赠兵曹判书全城君。平简生判决事讳时宝。 赠兵曹参判。判决生杨州牧使讳公达。平简以下。寔先君三代也。妣曰贞夫人金氏。光州显姓。敌忾功臣,光原君讳百谦之女也。先君以弘治十六年癸亥十二月十六日己酉生。有县令府君讳仁孙。与先祖考同出。于府尹为再从兄弟。无嗣。以先君置后焉。及先君职二品。推 恩两祖。并 赠户曹参判。县令之考副正讳允纯。亦 赠刑曹参议。先君少读书。通大义。不幸早孤。未究其业。习弓马有名称。嘉靖己丑。补内禁卫。壬辰春。捷别试武科第二人。未及唱名。拜宣传官。宣传。武班清选。而榜前擢扰。人望有素故也。先君少时。客游甲山。宿西轩。会监司韩公效元。行县到府。夜半廉得之。翌日。迎先君。遇赠极厚。勉以远大。人颇异之。及登第。韩公已为相。始说甲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3L 页
山之夜得异梦。知君非常人也。 朝廷例选年少武臣。按月抽讲所读书。先君每对。必以能 闻。甲午。 中庙将郊阅。时久废演习。兵曹判书黄士佑。虑诸将未晓阵法。至请留补外之官。先君曰。某等既膺本职。各习乃事。宁可藉手于别人哉。设使此人便死。则 朝廷更不为教阅乎。士佑乃使先君专办。卒事无差。中庙深器重之。 特进先君问曰。若使某卫某将行某事。则当以何令。对曰。立某旗。用旗则可矣。 上命先君使旗。已而果然。黄公亦大喜。言欲加奖擢。先君自以仕浅辞不听。乃授都总府都事。谏官果言其速。递为司果。寻复为宣传官,上护军。乙未。始拜都总府都事。丙申。以司仆判官。因事罢闲。不时。 中庙以诸将少。 命兵曹抄在散武臣以 启。收用者只二人。而先君兴焉。盖记其郊阅事也。拜济用判官。又移军资判官。十月。拜定州判官。戊戌。丁外忧。庚子。外除。兄弟分占财物。先君自以食禄于 国。皆父母之赐。多所让之。夏。义州缺判官。时与 上国有地界事。且言辽东都司使人将至。 朝议欲择人。先君竟膺荐首。未三日而驰赴为前。此州官颇托物货于赴京者。先君终始不干。译人称道。壬寅正月。移升理山郡守。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4H 页
癸卯春。 朝廷欲征建州卫。拣遣边臣。先采本卫虚实。先君以先锋。入捍后归。既设伏于要害。而后敢入。彼人果欲追截。而我兵已先据险。故贼不得逞。山川道路。并皆图画而来。六月。丁县令忧。乙巳八月。拜尚衣院佥正。 仁庙已宾天。监董 孝陵役。 赐厩马以嘉之。时先君将 山陵事。屡往来卿相家。卫杜元勋辈。见先君交言。欲注名于原从中。先君辞曰。先世既有勋。足可减罪。焉用叠为。冬。除昌原府使。丁未。以事将罢。府民群至京师请借。得降资仍任。戊申。复 赐通训大夫阶。在 中庙末。别拣堪为将帅者。得十人养望。至是又被其选。庚戌春。升堂上折冲将军阶。拜加德镇水军佥节制使。加德之设未久。襟袍尚虚。多分瞭卒。昼夜候守。军情以苦。而守城亦单。先君悉取兵船之旧者三十馀只。尽载大石。沈于海口。就加石筑。极其壮固。以藏战舰。又退设木栅。以捍外变。辍瞭卒之什九。悉入城守。其馀立谯楼。改城堞。规画甚多。至今赖之。壬子冬。秩满。入为护军。兼司仆将。癸丑春。兼五卫将。夏。拜庆尚右道水军节度使。时南方大饥。戍卒饿馁。先君发军仓。听其纳布换米。增减粜籴。一依常平之制。军民赖而全活。水营亦无藏船之所。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4L 页
又为之立栅设锁。乘潮开阖。如加德之制焉。乙卯夏。倭寇湖南。先君所镇。正当两南之交。其是要害。 朝廷不许瓜代。以候贼平。全罗巡察使李公浚庆。通谕庆尚。欲使先君横出海道。撞破贼船。先君即领兵下海。以听本道巡察使曹光远节制。曹公以各有分守。贼发难测止之。后闻之。贼皆登陆。倭船无守者。先君每以此为恨焉。湖南馀贼。分钞本道加背梁曲浦等处。与右道兵马节度使李梦麟同捕。李以主将。行军无律。先君请分厢卫以张之。斩获颇多。李要专功。欲使先君还镇。先君即回本营。李数月不获一级。更请与同事。遂就以歼之。皆先君麾下所得也。悉送于李处录之。又与李公。比次结阵。贼群挥剑突冲。李遂走。走且扬鞭。请与共退。先君勒马麾兵尽殪之。将上首级。乃许李公同 启焉。李既罢陈而去。贼十馀人。夺渔船亟走。先君追及于莲花岛获之。又有零贼入山。诸将以穷寇难之。曹公令以弊船短棹。诱使下海而杀之。梦麟虑其生疑。乃于新船。使具六橹。贼尽力开使。几不可及。曹公闻之大惊。先君邀截海路。使左右快船。交引大索。拘曳船柁。使不得前去。遂尽斩之。曹公大喜。乃褒录前后事以 闻。而其间先君已忤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5H 页
敬差官崔堣。先被他事 启罢。至于收夺。故军功虽上。而只给爵收用而已。前后斩倭一百四十馀级。皆在罢未及受代时也。又与梦麟同阵丘墟驿。军士夜惊。李欲避走。先君牢卧不动。令各以军号相应。乱兵即定。 国家承平日久。军民丧胆于湖南之变。争怀逃匿。军令不举。备御无策。本营一管军兵吏。与其番众将入防。已至渡头。乃谓其徒曰。御敌亦死。避防亦死。等死。不可赴战。遂各散去。以此一领之卒。皆阙防焉。先君捕得之。就于习阵。罢后以旗招。诸军咸聚中军。则取逃番首吏。断头枭示。莫不震慑。以故用命。且虑军民畏敌生怯。日设宴张乐饷士。作将军壮士之歌。令褊裨递唱之。军情恃而无恐。后有谋捏先君者。诬谗于执政曰。当时斩卒。实逞私愤。执政惑之。每廷议有荐。必为暗沮。故终世坎坷。职此之由。未尝开一口以自辨。待其谗者。无异平日。且其时兵使李公轻躁多言。同列鲜不被诋。先君既推功与之。前后不言失误退怯之状。李每中心喜服。多所称誉。拜龙骧护军。兼内禁卫将。俄拜黄州牧使。丁巳夏。罢。秋复为护军。明年秋。为杨州牧使。十月。移授吉州牧使。谏官以杨州疲弊且数递。 启请仍之。庚申正月。为不悦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5L 页
者构罢。五月。复为兼司仆将。时 明庙阅武于郊。诸将不称 旨。以先君素解阵法。复授宣传官。冬。海西犷贼猖獗。 朝廷至遣大将讨捕。平山为贼薮最。以先君为副使。将行。 明庙亲赐密书以 谕旨。先君受 命祇慄。顾以管下使令。半是贼徒。领兵明讨。每被走透。徒劳无益。乃况机不露。密寻良民受贼寄妻者。许以免罪优赏。多给酿资。暗使置毒于酒中。且缓警备。欲使句引以取之。事适未及。而有邻邑要免己责者。斥报平山慢贼。方伯不知先君意。乃先置殿考。先君将右机密事。分付于他人。其人不用。后贼党果。来饮其酒。而官军不至。觉中其毒。遂尽屠一里而去。壬戌秋。以护军兼内乘。癸亥春。拜庆尚右道兵马节度使。兵营在合浦。乃先君旧典昌原地也。父老喜于重来。竞以酒肉相谒。百十为群。数月不绝。先君在昌原时。岁丁大侵。出境必载米酱。以周道饥。密阳路傍。见乳女饮于死母。命瘗其母。抱其儿。为入守山县。招一长老。尽倾行李使养之。其人欣然。自言无子。梦神人授我以子。殆其徵乎。后屡道是驿。其人必以其女来谒。至是垂廿载。女已生男育女。迎于节下。南人称之。先君屡膺本道。颇得军心。十月。祖妣贞夫人柳氏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6H 页
有疾。先君请归侍药。诸军欲留不得。则中路潜遣人止其状。先君觉之。乃使苍头赍达。 上初允之。台谏以边师不可轻递。再辞乃 许。日驰数百里而来。庶及相诀。中路而讣及焉。军士来京乞留者。已在半途。闻有丧。始皆回去。自县令府君卒后。二十年间。承奉柳氏甚谨。虽一小婢。未尝诃叱。恐伤慈心。柳临终。自言受养备尽。但恨不得面诀耳。丙寅正月。服阕。即除全罗右道水军节度使。先君闻镇前牧岛。有白骨委积。因访之。前此为帅者。多徵办于水军。有未唯应者。越置玆岛。皆饿死。无人收掩。先君悯之。命尽封瘗。为文以祭。军吏感戴。七月。有倭船犯海。即捕斩以 闻。到京。验其首级有差。竟以是递。九月。为忠武护军。冬。复拜吉州牧使。戊辰冬。又以事递。自己巳以后。先君虽已老。然 朝廷命阃帅及巨镇。两曹多以名拟 闻。尝拜咸镜忠清两道兵马节度使及安州牧使。皆以老不赴。尝典禁旅。宿卫无阙。四为佥知中枢府事。六兼五卫将。领内禁卫者二。将兼司仆者亦再焉。万历三年乙亥冬。直宿 景福宫。感风移出。遂不禄。十二月十四日戊寅也。春秋七十有三。不孝子攀号无逮。昊天罔极。呜呼恸哉。讣 闻。 上再遣礼官。行吊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6L 页
若祭。 赐赙助丧。 恩荣至矣。明年丙子二月二十日甲申。合葬于杨根郡治西终面梨浦倻美谷亡母之茔卯坐酉向之原。先君天性。魁伟重默。自童孩。已有长者气度。为牧使府君钟爱。及长。神彩凛然有威风。里妪邻叟。莫不尊慕。识者知其远器。待遇宗族。一向款厚。其抚兄妹之遗孤。尤加恩爱。与人交。心上未尝置町畦。见人危阨。随力营济。且人若有求。虽车马。辄举而与之。故家无长物。家居。宾客恒满堂。必具酒肉。尽欢而罢。不问有无。亦未尝对妻孥作契阔语。藏获土田之应收者。不加经纪。是以。食禄几五十年。先业亦不甚薄。而终无蓄积。每与亲旧论叙。必曰。 上恩至重。于良足矣。(此取张子房传语)平居寘言。虽在群言众辩之中。应诺不过数语。自言平生。未有以言语招嫌云。非徒不言人过。亦厌他人之是非人者。鲜与酬应。至于自身被情外之谤。虽至落职。不为辨析。又不求知谤己者之姓名。但诏不肖曰。汝万幸论地。常思吾浮谤。慎勿以传言劾人。临官莅职。为 国事有诚心。但不苦琐屑。必和众共议。从长而行之。断讼不饶权势曰。世间事随处岂无人情。然临讼枉决。则必是遗殃后世者也。少时莅下。虽似严峻。亦以宽济之。又不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7H 页
擿人隐恶。常掩覆而使之。故始畏而终怀。且先君盛怒。则辄囚罪人。或问之。答曰。乘怒杖人。恐或重伤。吾尝受教于长者。怒作。必思其言。故如是尔。亦尝命不肖曰。吾仕宦有许多来历。无以私怒毙命者。是其幸也。在杨州日。迎病侄调养。有贼挟书。作儒冠状。诬病者欲为迎医。遂以先君所骑衙马走。先君曰。病当求医。罪但在贼。非伊过也。送酒慰解。更不举问。不肖自省事来侍侧久。除补外出入历见外。抹尝干一要津。其在州镇。亦无与相问。故前途无吹嘘挽助之力。名位恒滞。及权人势败。众且牵连。而后常独超然无累焉。尝由外郡入 朝。自叹吃辱于人。或问之则曰。遇一文士。谓我闻君来京日久。何惜一访。我谢以不暇。其人曰。武弁欲做好官。当先寻吾辈。君则不然。是君好处云。我纵欲做官。岂从渠求之。此人气盈。不久败也。为边镇时。有一 御史。威棱籍甚。欲使屈礼迎己。持之太严。先君乃抽经国礼典以示之。 御史自觉其失。竟不敢有加焉。其不为挠屈类此。我外王父富宁府使禹公讳礼孙。癸未。从北征。路由德源。救马于府使郭翰。郭曰。吾堂弟某新得好马。政合战秉。度其气概非庸常。必不吝惜。乃邀先君谕意。即以奉之。相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7L 页
与叹服。后聘我先妣。封贞夫人。先一年卒。亦丹阳望阀也。生男女各一人。男即不肖。女适生员金琮。某娶宣务郎尚鹏南女。生四男二女。男耆俊,寿俊,耇俊,命俊。女幼。生员生一男三女。男光润。女长适宋惟敬。馀幼。耆俊娶监役金益辉女。生二男。重基厚基。寿俊娶幼学权恂女。惟敬生一女。侧室有一子。曰山寿。又有二女。皆幼。窃念古人。以称扬先美为孝。然记曰。无美而称之。是诬也。先君有厚德。畜而不耀。且生于太平。不得有施。其仅见于乙卯者。闻变即赴。未尝迟留。然未足为一分也。得历事 四朝。无大罪戾。位虽不满。享有考终。亦岂无由。某创钜荒迷。论撰无次。不能敷扬。亦不敢厚饰非实。以诬免灵。更重不孝之罪。倘蒙挂采一二。以志幽阡。苫块馀生。死亦无憾。孤哀子某稽颡再拜。泣血谨状。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笺
  
冬至笺文
律入黄钟。缇室验七日之复。云开丹陛。黼座受四方之来。罔间臣民。惟均蹈舞。恭惟位居元后。德为圣人。心尧舜之正心。有尧舜聪明睿智。气天地之和气。顺天地春夏秋冬。因致闭关之辰。益绥归极之福。伏念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8H 页
臣庸庸末品。断断微诚。叨将阃寄之名。虽未效于御侮。庆君子道长之会。切傛贺于履端。
癸未正朝贺笺
春归王正。聿见上下之交。位在德元。诞受臣民之贺。百灵孚佑。万汇咸生。恭惟睿智聪明。刚健纯粹。调乾坤于玉烛。但可名者巍然焕然。抚 祖宗之金瓯。极其道之悠也久也。属玆人统之届。益膺天福之来。伏念臣末叶冠裳。一方旗纛。子牟恋阙。身纵滞于榆关。华封祝尧。寿愿添于海屋。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祭文
  
祭始祖墓文
维万历元年岁次祭酉九月戊寅朔。十六代孙灾伤御史奉正大夫,行礼曹正郎,知制 教兼春秋馆记注官李某。敢昭告于始祖高丽统合三韩开国翊赞功臣大师,三重大匡府君。伏以。洪惟我祖。肇迹济川。佐统鸡鸭。开运半千。丰功勒彝。康济时民。积德种庆。敷遗后人。王姓虽君。天命中移。江都一逊。祚胤微衰。绵绵我家。代幸组绂。允承令闻。无忝世德。譬彼深根。条叶皆春。孱若无肖。与玷鹓绅。绣衣巡 命。于此原贯。旧城登址。暧然兴叹。片瓦虽存。门馆莫识。玄兆有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8L 页
丘。是曰永宅。恭将菲薄。扫除茔域。纵厥遥遥。误认非郭。一气犹然。有诚斯格。尚飨。
晋州厉坛祭文
维万历六年岁次戊寅七月庚戌朔十五日甲子。中训大夫,守晋州牧使李某。致祭于阖境无祀鬼神。人生于世。孰无一死。惟尔众神。不得良死。从古迄今。其类不一。或以战阵死国。工筑亡躯。水火盗贼。饥寒疾疫。墙屋颓压。虫兽螫噬。斗驱横伤。刑辟非罪。或因被掠财物而陨命。或因强夺妻妾而丧身。危急自缢。殁而无后。产难震坠。若此之类。不知其几。孤魂无托。祭祀不及。悲号星月。冤哭风雨。阴魂未散。结而为妖。兴言及此。实可憯恻。是故。圣帝明王。发政施仁。既使民人。无不被其泽。旁推人鬼之理。一肇称殷礼。咸秩无文。亦无所不至。爰设坛场。遍祭无祀。先告城隍。召集群灵。携明挈俦。来享饮食。无为灾疠。以干和气。则敬恭诸神。宜无悔怒。而近年以来。即祀于旁。吏惰不躬。灵坛草没。取具临时。牲酒瘠酸。豆笾狼藉。神不顾享。职此之由。其何以通幽明之感。底民物之宁乎。风雨无节。五谷不熟。疠疫繁兴。历年不息。牛马多毙。骈首槽枥。 上勤宵旰之忧。下迫死亡之患。诚可闷也。某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9H 页
猥以无能。叨此剧邑。治民奉神。极知无状。将其获戾。反仰玄佑。谨以牲醴。粢盛庶品。躬来坛下。式陈明荐。虽因常事。实切祈请。伏惟诸灵尚飨。
晋州城隍修造祝文
维万历六年十一月戊申朔。州牧使李某。谨遣留乡座首郑梦虬。敢告祭于州城隍之神。惟尔城隍。为一州群神之主久矣。城中立祠以奉。每岁良日。将祭阖境无祀。则先告有神。召集北坛。是即 国礼之常。而圣殿下之命也。顷因书生乘气。不知文秩。一视淫祠。并撤神栖。厥为炀烟。神之版位。假寓非所。亵辱已甚。秋冬有事。实不知此。发告于神。而只因旧基。行之虚位。任土无状。奉神又失。罪咎在躬。敢望玄佑。玆将卜日。复构前地。庶几自今。无作神羞。谨以酒脯。先事告由。尚飨。
祭曹南溟先生文
维万历六年岁次戊寅十一月戊申朔二十日丁卯。州牧使李某。敬祭于 赠大司谏南溟曹先生之墓。先生名成尊一。道协蛊九。留风季末。立顽来古。某髫承授符。敬义雷天。中叨载管。 衮麻金筵。鹤城曾奉。诲旨勤勖。山天今谒。鬣坏荒宿。至其处不见其人兮。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9L 页
敢忘东平之慕。构堂祠复其为后兮。庶稽严州之故。头流节兮万仞。谓先生兮死未死。脯于笾豆于醢。冀盻蚃者在是。尚飨。
祭杨佥正(士俊)
维万历七年岁次己卯五月乙巳朔初八日壬子。前牧使李某。略具小奠。遣男进士耆俊。敬祭于 枫皋杨先生之灵。前岁在春。余受晋命。远别要赆。落红为请。欣然洒韵。伯仲联咏。爱言含警。拱壁自庆。公馀披袭。用寓瞻敬。今我投簪。一期未更。闻公大还。旧丛重映。忆始蒙筮。实与兄并。凝标景北。卅载而并。神与骜材。亵天光盛。骥蹄中踠。一何多病。诗穷蔑嗣。孰尸之柄。今临永迁。奠斝犹倩。灵应不昧。谓余无竟。尚飨。
祭白参赞(仁杰)
维万历七年岁次己卯十月癸酉朔二十二日甲午。前牧使李某。谨具时羞之奠。敬祭于白知事先生之灵曰。惟灵。忠悬日月。 圣主已许其争光。义贯通介。国人亦信其能常。公摆落室家妻子。未了者忠 君益国。公抹摋死生荣辱。未遣者颓风末俗。位参赞而犹痹。所贵者良。寿八十之非老。其存者长。金百鍊而方精。玉遭焚而知栗。不有罪也。何以表板荡之诚。不
清江先生集卷之四 第 570H 页
有毁也。无以见独立之卓。抑多时在渊之潜。而几日来韶之仪。缅古人之赍没。咸未际而莫施。而先生半千之风云。即曰时哉之行可。然犹有君实之未属。不免为流涕之屈贾。惟落落有志之不就。实滔滔谁昔而已。然彼邹鲁而坎轲。独何恨后死之今贤。呜呼已矣兮。一爵为辞。尚飨。
祭李同知(世麟)
维年月日。前某官某。谨以庶羞之奠。敬祭于卒同知敦宁府事李公之灵。惟灵。与吾先君。越洎吴公。(讳诚)夙有笃契。业尚参同。偕宣边力。乃心勤忠。中年结邻。永期游从。对溪青坡。鼎宅西东。老参归兵。白发髼松。婆娑往来。金玉仪容。怡愉卒岁■■欢融。人荣地仙。有目咸崇。小子不天。先哭树风。吴又继祸。公恻在衷。公犹益壮。拟贞霜松。迄用康强。宿卫弥恭。如何一夕。不疾而终。幽明倏刻。奠叫而通。今迁几筵。远即泉宫。视既犹子。恸实若翁。怨惟天椓。六年之中。乔木具颓。巷闾终空。已矣来生。更陪屦筇。一酌告诀。情则无穷。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