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x 页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辞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2H 页
惜馀春辞
  
(臣窃惟。天有四时。首序为春。有万林林。必生于春。而后乃得长而成实。当生而失养。则物无长成之理。不生而求成之。容有是乎。此圣人重夫春元。而人君对莅。必尚于体元者也。邵夫子以三皇为春。五帝为夏。此则统言历代传承之序也。若说约于人身。则人之老少。亦各有一四时之序。故诗家以少美者为青春。欧阳脩亦以人老为秋。讵不信欤。伏见 圣上膺万年福履之绥。而今玆御治。仅阅一十二年。亦岂非 圣历之一春乎。臣粪土贱外。极无知识。仰捧词头。窃寓惜春之意。欲望 圣上及时行仁。以循其序。献曝微诚。不胜至愿。其辞曰。)
惜馀春之无几。行替序于朱家。浩荡兮烂熳兮。人怨落絮与流花。独余心之不然。窃永思而倍嗟。兼万情之含怀。冀及事于芳菲。天一元而四时。有生成而归收。矧出震以体莅。统人物之春秋。当 圣历之鼎盛。亦我 王之一春。览华实之有时。察种穫之相因。朝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2L 页
化日而行天。夕乾■乎对帝。 喣仁风于鸭东。 辟春台于一世。寿万年以锡福。岂独网游丝而留馀晖。青春兮不再。火车兮如飞。临浴沂而有慕。缅尧舜而增唏。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赞
  
夫子文章赞
玄而上。日月星辰。森列而昭回。黄而下。山岳河海。深广而崔嵬。圣也参之。元气四时。金声玉振。允集宣尼。温良俭让。穆穆威仪。删定赞修。有炳文辞。能言三代。文献不足證我。暂语太师。雅乐犹蒙过化。卑谦窃比。功实兼作者述者。推尊祖述。德则迈尧也舜也。巍然焕然。不可以言语褒扬。万古光明。夫子文章。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铭
  
揖觯亭铭
发的祈爵。必志彀率。省括释度。序贤观德。揖耦登取。不怨胜已。失而反之。争也君子。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辨
  
鲁阳戈辨
或曰。诚则动。动则变。此至理也。故精诚所感。日星致应。鲁阳撝戈。退日三舍。吁。不其信矣乎。余曰。然。至诚。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3H 页
固无不动者。虽顽如金石。尚可开。曾谓理气所凝聚。聪明自人之天乎。然天既有是理是气而为天。人亦得于天以理以气而为人。天人未尝二也。故人有理顺而合天之理。气顺而和天之气。然后其诚可动。而其应可致。安有不孚于在天之理气。而独以私心之愤切而反可致其动且应乎。自古。圣人以下顺而致之者可数。六责未已。千里方雨。旧政才举。祥谷乃枯。雷风反于出郊。凶星退于罪已。岂非先修在我之天。以应在彼之天。故如是速也。然则彼鲁阳之事。顺己之理。以合天理而为之者欤。顺己之气。以和天气而致之者欤。诸侯擅兵。杀人争强。其气固悖。其理固乖矣。悖于气。乖于理。则不顺乎天。而滋益罪也。其为天者。舍曰是人之私心诚切。而曲听其瞒而欺乎。使彼苍苍者不可知。而唯其愿之是听。则王郎之追汉。非不切也。荆轲之报丹。其诚极矣。滹沱之冰。不必徵也。白虹之灾。不宜兆也。填然鼓之。两垒相敌。安危死生之形。胜败存亡之分。当时急切。孰非诚也。而每每挥戈。日必可退。则不知是日何时而暮乎。惟其顺理合天者。其诚可激。其气可动。则鲁阳之说。不待智者而知其诬也。古今来好事者非一。尨言诞说。上至于诬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3L 页
二仪。矫三精而不觉也。石可鍊而天金。斧可修而月明。诚果有此事欤。然则援戈退日。其说安在。曰。与虞公指剑。后羿射乌。同出于淮南子云。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对
  
清江居士对
或问清江居士李某曰。子以清江居士为号。子真见居于清江者乎。应之曰。余世居京城。家在南山之下。焉得以居清江乎。然则子以清江为号。其说有无。曰。古之圣贤。以物取譬者多矣。未有若水之易见而能近也。故自夫子川上之临。而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又曰。智者乐水。至于孟子。乃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朱夫子感兴诗曰。恭惟千载心。秋月照寒水。则不独有取于不舍昼夜。盈科以进者。其逝如斯。而江河之左而为长者。以其卑也而止耳。且论学者须如上水。不进则退。论声名者。咏其流久而不废。万古为政者。观其清净。论教者。譬诸方圆。若此又不可殚记。若余之所慕。劳窃观澜之义。实尚感兴之旨。夫江之为物。纳众流之归。为百川之宗。心之为灵。受众理之会。为一身之宰。则大理一体。殆无异者。利欲起而心地乱。风波兴而江水浊。心之与江。岂不同乎。风波静而江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4H 页
水清。利欲熄而心地明。江之与心。岂不同乎。因江水之清浊而察吾心之明乱。吾将推类于江清。而欲吾心之明。故吾之身。虽寄于山。吾之心。未尝不居于江。身。外也非内也。内也非外也。外之身居。不足为名。内以心居为号。故乃以清江称居士也。子闻吾言。余是南山之居士乎。清江之居士乎。或者蹶然起曰。子真清江之居士。因编其语为对。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说
  
倭踯躅说
家有踯躅。自日本来者。凡四株花。人谓余曰。物性离土。寒暖气异。必趁初冬。裹束以藁席。至过明年寒食乃解。余从其教。谨开阖之。今年春。余家有事。乏于用席。而早解其一焉。莫春者。三株烂熳。并时俱发。而唯早解者。以春晚有霜。不能齐萼敷荣。次第而开。兄踯躅之盛者。不越半月之玩。而独此自三月。历初闰两四月。以迄于端午。何其久也。嫩叶青枝。其华尤丽。来赏者咸异之。而不能无讶焉。余曰。解之早。故霜掣之。掣于霜也。故开有序。唯其序也。故久矣。解不以早。则焉有其伤。不有伤也。焉得其久。幸其着土有根。真性不损耳。虽有清霜冷吹。未足为深病。而适为持久之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4L 页
道。进退倚伏。未可知也。君以为何如。讶者怡然曰。子又于是木。观一物也。
蜡牧丹说
木芍药为花。擅声于名园。尚矣。好事家。常以易谢为惜。计厥开落。则一朵之赏。不盈七日。虽有次第开者。大约不过十许日。而全株空矣。古人所谓花开花落二十日者。否也。余居闲无事。日以花竹遣兴。而逮诸花尽谢。殆将无所赖矣。忽然思之。则花之为取色艳而止尔。相马意足。犹不辨其骊黄。矧今寓赏。真假乎何择。命工镕蜡。作浅深红白三色。备其开末开者。而分缀于三株之间。时在端阳后晦也。见者断断。或祥或怪。而终不知假物之为逞也。噫。假之欺人。若是之甚耶。
后谷说
赵君敬伯。家在青坡。以后命其谷。请余以文之。余就而徵其指。则曰。陋巷厕在东西两邻之间。东西各前其前。以后称归吾居。吾亦随人之后之而自后也。余喟曰。敬伯居介二邻。则谷实中之。非后也明矣。盖中者。道之贵。后者。位之下。世之人。于是乎取舍。君则异于是。抑中为后。受而安之。不但安之。又欲扬之。其意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5H 页
岂无尚欤。昔者。刘潜夫以后名其村。陈无己以后名其山。其前却向背。其辞指所在。未可知也。从君所安。姑论其尚。则岂孔子所谓知天下之不可先也。故后之者耶。若因其尚。更求其实。则仕不前人。年不后人者。君所固有。而一罢官禄。收身敛迹。不与射时者偕逐。谅为家居是谷。隽永是后之腴者也。况君有才有学。出应时需。不落他人之后。而怡然于自后。扁其谷中之室。重以乐饥名之。则不独安之。且又乐之者也。然则其与不宁方来之后而凶者。不可同年而较矣。易曰。先迷失道。后顺得常。知进退而不失其中者。余于敬伯。见之矣。然物理来往。未始穷也。安知后者之未必非先。而先者之必不后耶。世间多事之败。何尝不由争先而错了。此皆不安为后之过也。勉之。敬伯益守其中。益坚其后。可也。抑从君后。复有祝焉。义理无穷。许多精密。未可徒然以人事之后于人者。遽足而自止。当如系辞之说。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驯至于大学之自知止而后。以至于能得。自物格而后。以至于治平。方可谓之知所先后。而得于道矣。然则居虽后之。身虽后之。功名利势。莫不后之。而道德之造。未应不进于高远。而先于先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5L 页
者万万。用后之能事毕矣。余亦中央于两地。见后于彼此。慕见龙而无首者。于谷之说。不得不张而言之。不知敬伯无作歇后看耶。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序
  
送赵克己序
吾尝谓天地之生久矣。时世之变易屡矣。命于其间者。物物人人。类不少矣。物固物矣。而人而为人者。盖亦多类焉。于其多类之中而同生一天地一时世。不为夷狄而同为人。不为贵贱而同为士。业之治同。志之尚同。年齿不甚殊。而托交契又同。抑可谓幸矣。诚千载未易之同也。虽不可必谓之相期。亦不可不谓之以如有期也。然则其同者。既已同矣。其不同者。宜无不相同矣。而聚散去留。寻常不一。而每有所不得同者。是何同同之中而有此不同同乎。既使之不同。则虽使之不同。而彼造物者。吾无恨焉。既使之同而又使之不同。则其不同者。吾不得而不恨于造物矣。仆之与子知也。当初一笑而同者。无不同焉。悠悠十年。心不能谋身。飘蓬南北。其不同者。无一同焉。是诚造物之不使同者欤。吾人之不与同者欤。未可知也。观夫世人。有以事同者。有以势同者。富贵同者。利欲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6H 页
同者。同之之途不一。而同之之■。又不同焉。然以事同者。事已则去。以势同者。势薄则疏。同富贵而相同者。其终必忌。同利欲而相同者。其末必争。此等之人。当其同也。身未尝不与同也。数者之同。似同而实异之心乃见。虽曰同矣。不可谓之同也。古有神交而同者。梦寐而同者。若高宗之傅说。孔圣之周公是已。曷尝同时同聚而同哉。只以诚同而志同。故极此不同之异而妙而同也。其曰。友一乡,一国,天下。至于尚而论之者。皆以所同同也。然则所贵者心同。而不贵于身同的矣。心苟同矣。身虽不同。不害为同。虽曰不同。安可谓之不同乎。身是躯壳。而寄于宇内。心存方寸。而用之在我。此亦古人之身不必同。而心必同之者也。若就取友而言其同。则不忘平生。其利断金。死生不迁。失得不摇。毁誉荣辱。一而不二。然后君子之同。可见矣。仆之于君也。其不同者极矣。聚散去留。身不得自由者。则奈何。犹幸其同者不异。是岂可以不同乎。故于君之归。不以不同者为恨。只以所可同者勉之。若孔子所谓同而不和者。非此同之谓也。于同之中。又有不同者在焉。断不可以混同而同之。吾子其知同哉。他日同升。得以同寅。则同之幸也。与子同归。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6L 页
同弃于世。则同之不幸也。天将同此同而同于幸欤。于不幸欤。噫。同之如有期也如此。同之不可期也又如此。则可慰者非同。而同亦不可悲也欤。于是乎书。上以同之在我者语君。下以同之在天者问君。癸亥初冬日。
送尹思叔(俨)赴长水县监序
人之好好爵。尚矣。易曰。吾与尔縻之。诗曰。逸豫无期。先经彖雅。所拟犹若。则矧降世利名。日日滔滔之末耶。间有不事高尚。若考槃乐泌之俦。虽独诣物表。抑有洁乱之尤。亦非中行者所贵。自馀捷径终南。充隐山中。焉足数哉。尹君思叔。吾友也。与余生同年。自髫幼素。科未四十。而人称其晚。选居槐院。人惜其屈。门下有注书之官。载笔柱下。日接晋昼。地部有员外之郎。上应列宿。专总国财。人情所荣。而世谓之清要职也。思叔两于门下。 遭地部。皆以病辞焉。今之仕者。以内外区轻重。邑得湖岭之远者。为尤薄。斗县长水。又是穷处之甚。而监务之俸。不足以奉养甘旨。则相识者。莫不赍咨。思叔乃欣然自奋曰。昔者之疾愈矣。遍分华笺。要别于诸朋。如欲铺张歌咏。以颂其自得之行李者。是何情尚殊异。不符于诗易之谓乎。余切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7H 页
思之。人之所好。好有不同。有以好好之者。有以不好而好之者。以好为好者。常情也。不好而为好者。唯独见过人者能之。思叔之不以好爵为荣。而反耽残薄之远县者。岂其心之不欲而伪好之乎。其以不好而为好者。必有过于人之好之。故其所取舍如此耳。吾闻思叔之县。山水其窟也。居民鲜而讼牒稀。出而莅衙。簿书期会之易办也。入而承颜。斑衣弄雏之多暇也。选其于身安便而于心无营者居焉。则思叔之好之。殆无若作县之为好矣。世有求时之好爵。而营苦身心。任重力微。不克尽于君亲者众矣。则吾思叔之所好者。虽若好人之所不好。政其可好而好之者也。非过人独见真得可好之正者。畴克尔耶。想琴歇黄堂。鸟啅苔庭。柱笏颐神。泛颖为嬉。当是时也。长水之山。即思叔考槃之阿。长水之川。即思叔乐饥之泌也。初无绝人之累。自怡吏隐之乐者。卓高超于诗,易之外也明矣。但世有好事。魔者戏之。蛟凤钟灵。棘池非所。好爵所縻。吾恐安石之不免。久矣。彼若自彼而倘来。则吾亦固有。以之致君扬亲。亦无非可好之爵也。若不幸而惹不虞之谤。有曰。自我而致之。则其在思叔。反为不好之为好矣。其与捷径充隐。几何尺寸。而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7L 页
非今日赴县之意也。余之爱思叔。诚也。送其初行。而兼祝其终归焉。料吾思叔。亦必以余之言为好矣。万历七年秋。全城李某序。
送宋景繁赴治金山郡序
金为岭南巨郡。又多强宗。素号岩邑。 朝廷虽选人以畀。齿舌于中者。踵相接。今举工曹正郎宋君景繁为之。人皆以为得。余独不可焉。景繁。吾友也。稔其为人。非以簿书之不能期会。米盐之不可出纳也。诗曰。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又曰。有鹤在林。若吾景繁。端敏而静。和易而守。屈指夙夜之流。未必人后者的也。玉瓒固宜于黄流。皋音何必于在林而可耶。或曰。汉家试人。必先于治民。故公卿莫非循吏。方今 圣上右民。尤重治行。然则景繁之出。安知非鲲图之北海乎。余曰。不然。汉相固多循吏。车千秋一言取相。旬月封侯。何尝历试而腾踔乎。不幸使景繁。直而不阿。奉公无他志。务安民。惟病之欲祛。则■■之下。必有射影之沙。岂不可念千万。景繁。尚慎■哉。
送奏请书状高而顺序
谗奸造孽。日月蒙迷。我国 宗■。不尽湔洗者。殆且二百年。于今历十有四 王。冤痛迫切。常如一日。则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8H 页
圣朝一视之仁而独弃朝鲜于覆盆之下。不为之 昭雪哉。惟诚动天。惟天听卑。自 成祖文皇帝。明降准改之旨。 列圣继照。类有恩命。迄于 世宗肃皇帝。至赐敕谕曰。涤瑕传信。炳如日星。则小东维人。庶几复父子之伦。而自拔于乱贼之中矣。然 祖训无改。而会典未降。则录诸信史。播之普率。终有所不慊焉。念我朝鲜。首被东渐。累朝洪恩。天海无涯。痛玆莫大之晻昧。而未讫于万一之终白。则 大明丽天。万国咸宁。飞潜惷植。莫不生遂。敝邑。虽无有腆文献。不足要一藩邦。提封数千里。竟为无父无君之鬼耶。一日无父。即为一日之非子。一日无君。即为一日之非臣。此春秋汲汲正名。而大一统者之急先务也。一日不可以无父无君。一日不可以不子不臣。故虽极知会典之颁。匪朝伊夕。而臣民合口。万声同云。徯之一日。不啻百年之远也。况 殿下尊祖之诚。继志之孝。其可谓有后 命。而居安日昔之息。抑此一国。搥胸扣心。冀亟终毕之愿乎。今复命价赴诉。乃得金公。赞以书状高君。越若质正崔君。皆极时选。诵诗之责。不但专对。其难矣哉。往钦 天朝。沥血吁哀。卒包胥秦庭之志。达芋尹寡君之诚。则年将二百。望之久矣。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8L 页
世历十四。情已蹙矣。 圣天子贤公卿。不谅人只。自是返命。而东方之父子定矣。君臣顺矣。 宗祊涤矣。祖训正矣。岂但私国之庆。抑实 天朝之懿也。高君。余旧也。封缄勤渠。以笺求送。某老作边关。腰弓拟敌。不近笔研。久矣。安敢一言而去子。契阔廿年之别。迢递万里之行。亦岂无一言而去子。先之心痛之不可缓者。分留月轩之杯。以谈平生。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跋
  
王摩诘写黄梅出山图跋
王右丞维。盛唐人也。诗画俱绝代。古人互论以有无之声。此可知也。距今千载。地之相远。又阻以华徼之限。获睹真迹。诚难矣哉。匪懈堂用尊贵。最名好书画。多臧去。高灵记云。于王维。只得其一。况其馀乎。完溪子长。示余以一轴。乃王维所写黄梅曹溪出山图也。曾为王晋卿所藏。而晋卿自题其上曰。王仲至阅吾家画。最爱此图。晋卿以宋室驸马。手执彩管。擅名一时。出于时贤诗韵。若烟江叠嶂之类。无虑数百首。其家至建宝绘之堂。盛蓄古今名画。子瞻记之。戒勿为累。则晋卿之好画。固非不知而苟有之者也。仲至名钦臣。亦一时文人。宋史称其清亮嗜古。亦为鉴赏之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9H 页
明昭矣。以宝绘之多有。王维之能事而独选此一幅。则此一点细墨。岂非无价之上乎。重以柳子,虞公。皆元朝翰苑之首。虽除却三王。而两家亲墨。犹足可尚。况咏而张之。发明此画之实欤。分身二禅。黄梅即弘忍。曹溪即慧能。事载传灯。皆祖师也。噫。物理无穷。去就靡常。明皇不能有菩萨之板。终失于火贼。今玆绡面。乃其同时之物。而仅盈尺馀。传观百代。幸不磨灭。以迄于今。概而论之。疑亦有数者非耶。因子长之欲。详书以归之。
蔚州八景诗跋
余尝莅蔚。偶得雪谷题壁一律。板于东轩。今见本集中。有蔚州八景。皆效一段云词曲。余始惊蔚有此景。而追惜其不能探讨。以续古人风迹。适有蔚人。连踵访我。因就扣之。亦不能尽知其处。况于雪谷之词乎。盖蔚之是景。雪谷之外。未之前闻。则江山风月。始呈于雪谷。而还复没没至今。岂不落莫可叹也乎。谨录一通。付诸乡人申侃。转告今郡伯先生。刻而挂之。若又按舆志。尽觅八者所在。俾后来风流。竟引赓和。则山媪水灵。想复感遇于千年矣。雪谷字仲孚。丽季名人也。以谏议。谪郡为守。有惠政。其师友渊源。牧,益二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9L 页
老诗序。尽之矣。况其胤子枢。与李公存吾。共论旽贼。其家风世业。尤可尚已。想像遗风。吟咏其歌者。岂独八景而止哉。第某后进。未有一日之雅于主伯先生。不乃唐突而罪之乎。是可念也。万历六年戊寅初冬日。晋州牧使全城李某识。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记
  
淮阳府新安驿设仓记
铁楸池两岭。雄峙百里。而脊于江原之尽地。一以限关之东北。一以界岭之东西。淮之为府。是焉宅治。厥土。山。厥田。火。厥木。松柏。厥民。羸而鲜。惟其地势最上。寒暑特早迟。嘉生不熟。唯菽黍瞿麦生之。又多虫兽。不胜于撝诃。其为生乐否。可知也已。加之幅员迤广。道里迂峻。民之粜籴于官仓者。春夏雾雨。秋冬冰雪。倾崖急水。相辅为害。或载或负。莫不颠顿踣毙。户口日耗。欠责积岁。前此亦由其然。分立五仓于境内。以杀其劳。长杨,水入,岚谷,和川,文登。是也。今 上即位之十年。以彫薄比甚。特简慈良。以济用监正尹侯。为之侯。方擅能声。擢谐庶尹。而外授穷处。亲旧交嗟。识者谓山民福。越明年。秋霖灾穫。公私将赤。侯单心温抚。几不饮食。劳来著效。裤火腾谣。 上以民之阻饥。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0H 页
在春尤急。分遣 御史。潜衣廉访。果得实政。 特赐表里。书以嘉之。即古者玺书赐金之遗典也。府之四东二东等面。亦在重山之外。转输之险。有倍于五仓之所归。其民愿加营一仓于新安驿傍。等其歇息。而未得者久。侯因民所欲。条便于当道而转闻之。 上议下廷辅。举以为宜。于是。民欢赴事。不程而劝。监临宿庖之所。库舍门垣之等。数月而毕。吁速也。与新安租入。合置簿吏。豆区管钥。无不备具。既成。父老相庆以落之。跽于侯曰。残民之望。不但百年而适遂于今。若蔑纪绩。无以耀 上仁而录侯惠也。侯既让未获。以来命余。余念前丽。以先民之害多矣。其设城居。咸据高绝。今虽尽废。而其仓庾所置。往往犹用山上者。备寇乱也。及本朝升平。人唯见利而不图害。邑官之苟徇民誉者。多设别社于通衢衍陆。虽边陲尚然。余尝过虑不虞。以为边陲则当移于铿堡。以资防守。内乡则宜置诸邮传。以需馆谷。今侯此举。政与鄙算契。他日北征。两岭为扼。而新安是路。则近惠远念。不亦兼善矣乎。凡今施设。愿以此为准。故不辞而言之。侯名自新。字敬修。龙城人也。徵文于余。非选也。旧也。万历七年十月日。全城后人李某记。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0L 页
归愚堂记
余上舍时。得破家于南坊会贤里。始构小庵二间。泛谓之书堂。友人吉哉氏。有抛梁之文以助举。今投晋印。居息于此。乃以归愚名之。客诘其义。余曰。此取古人诗语。而在余则迹其实也。客曰。子之愚。吾得之矣。家无瓶甔。而弃三品之俸。盘阙齑盐。而辍陆海之珍。轻脱五马轓盖。而东驴无借之者。厌见矗石风烟。而矮屋不胜于打头。人皆劫劫。我独夷犹。人皆咄咄。我独邈如。啼妻号子。莫以婴于心者。玆非其实欤。余曰。未也。余生于今世四十有四年。立乎本朝一十有六年。齿发已易。愚性不变。更历许久。愚气未艾。其在公也。不惟险夷。唯事之欲了。频为邑官。辄自劾而归。盖虽自知其愚。而人亦莫容其愚故也。及其既老。其愚已熟。如圣之集成。无以复加也。朝野云云。咸怪其愚。圣上独以愚忠而恕之。噫。父母之爱劣子。实矜闷而保其痴也。夫职者。任事之名。官为治任之所。非聪明慧哲。莫宜居之。故主人名存仕版。家食居多。班登上士。恒若白身。亟黜于明时。归无所处。蚌蜗有甲。亦鹪之枝。惟玆二间。幸备俛仰之遣。四围图书。抽绎先古。寄傲南曲。寓兴花竹。日夕佳趣。在彼南山。则浪吟退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1H 页
之秋怀之作曰。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此乃愚人之实迹也。客曰。有是哉。其自道也。余未及此。遂为记。糸之铭曰。愚非堂无归。堂非愚谁宅。堂之广丈一。愚之放弥国。以小畜大其道何。壁四立书千轴。万历七年九月日。归愚主人记。
洒然亭记
余至石州之数月。病牙居湫隘。无爽豁以导滞。步屧北郭。得地曲陴之上。选谷旦三月之吉。命豫需材料。落之踏青之会。皆如其素。不斲椽剪茨。无欂栌节棁者。马退山茅亭之昭俭也。远吞山光。平挹江濑者。齐安竹楼之胜概也。爰暨宾僚。既相与瞻眺。酒数巡曰。凡为居止。未有无名以揭。新登此亭。令人有洒然出尘之想。不乃以是名之而可乎。佥曰。得。余复曰。唉府之为治。隔王京数千里。违虏帐无一日程。俗习弓马以业。民籍迁徙为户。亭而望之。右通仁风之楼。思宣覃圣化。奠安字保之术。左对文庙贤祠。思右文左武。树德不朽之道。高候北峙。夕火飞辉。则守封之备。蔑得以监。万峤东匝。朝省旷时。则远忧之情。不容以遣。睇眄所触。罔非沈吟。宁有洒然之助耶。虽然。事为之来在彼。虚明之主在我。苟克举三者。自反无慊。则虽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1L 页
去国万里。未始不身在王家。此心方快阔旁通。本然之澄澈著矣。然后颢气精灵。得为我有。挟霁月凌光风。犹之可也。又何但洒然而已乎。登玆亭者。或以失路遐荒为累。无聊落莫。借兴高赏。职不思居。唯以脱略经务。为洒然之致。则春明未出。即为天涯。何必蓦狄岭。乱秃鲁。然后为远哉。然则岳阳雄湖。徒成悲感。零陵好山。是亦狴牢。况此入楹茅檐。竖诸丈土之高乎。自馀利臼颠暝。亭之罪魁。草堂有灵。能无勒移之谢耶。洒然之名亭。既有之。名亭之实。愿从诸君子勉之。因书之记。其翼日也。在万历九年。行兵马节制使全城李某梦应记。
江界李文元公庙记
晦斋先生赠领议政李文元公之庙也。先生事我 中,仁两圣。际遇甚盛。以迄 明庙之初。见捏权奸。累于玆土。违其乡四千馀里。不得终养于太夫人。深居闇室。不视天日。爰暨八年之多。而竟以裳帷。奉遗骸。噫。先生之学之造。有退溪文纯公之状。非末劣赘赞。以众目所共睹。忠沥引君之章。孝备奉先之节。立言若求仁诸录。自警若元日诸箴。皆先生平日庸言实蹋。不渝于造次颠沛者。则先生之心之行。洞符神明。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2H 页
自祷于天久矣。苍苍邈邈。若是乎厉者。何也。虽然。天之閟毖。必以悠久为徵。先生之暂替于晚年。岂病其终泰于万岁乎。予贡以夫子之厄。为道大莫能容。即颜氏所谓不容然后见君子也。先生初黜于庚寅。后窜于丙午。若使隐默官京。遇寒无汗。则先生之道。未免贬用徇时。等闲卫社之一封君而足也。即今天风荡翳。白日腾明。显戮快行于凶鬼。幽枉普涤于重泉。朝廷追褒谥赠。登配大享之庭。士子竞立祠院。至请从食于孔庑。则先生玉山之居。正为考亭之紫阳。而金镕于始也。先生江界之迁。是亦陆相之忠州。而玉成于终也。抑而升之。辱而荣之。奸人当日之噤齘。旨不知扶植先生。而不遗馀力者。宁非福善之天。由此苦节于动忍空乏之末。永树之无穷之域耶。盖天郎理也。先生虽遭人变。唯素履不疚于天理。故往无不复。而定必有胜者如此。推验到底。益信性命之难欺。而其快阔光明。又如此者。有欲学之。只个方寸。恒存此理。而是夫岂多哉。丙子岁。参判金公继辉。观察本道。己任斯文。巡到熙川。立两贤祠。敝府亦为先生。营于文庙之右。时释采从祀之奠。而并荐一爵。簠盛笾实。咸视其品。某尝过庆州。礼于乡贤祠下。忝视府事。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2L 页
即诣灵庭。第位题陈供。有未尽式者。谨齐祭而告釐之。熙祠。既记其事。此犹阙焉。金公送某而属之。鄙人不敢承。广倩文人。乃反见委。惧岁月之泯没而僭书之。仍别写先生六箴于板。栖之黉壁。俾学者。知先生用功之所自。万历九年十月日。行府使通政大夫。江界镇兵马佥节制使全义李某谨记。
揖觯亭记(江界)
厥初蔬畦地。金侯实经始。面前设鴊位。吾以名揖觯。壬午春月。季清江居士记。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书
  
上曹典签书
某昔于髫年。随家公在文昌。伏遇尊驾戾止。得拜下尘。厚蒙奖勉。至赐敬义之符。悠悠京洛十五馀年。未尝不遥瞻少微。景仰如山。中间。家公虽屡授本道。某则常侍王母。故未得离京一步。南觐严颜。仍趋座下。仰承绪论。某纵极顽愚。自在孩幼。倾想高风。常以不得续执鞭御为恨。 先王末年。先生特膺虚席之 召。某叨以内翰。载笔随列。当 閤门会坐之际。欣瞻颜华尚韶。及 黼座就对之间。伏闻敷 奏明允。私心喜幸。得睹盛事。尤切执谒趋邸。自列微悰。而馆规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3H 页
锁宿下僚。不听一日出閤。方且郁陶。而先生之驾。亟已南首矣。壤虫黄鹄。悲慕奈何。某今得符分海涯。来守近程之邑。虽迹系雷封。身非自由。恭候起居。乃所宿愿。第以某贱名改易。非昔所呼。先生大人。若不记昔时童子之为谁。则必有绍介为之先。然后乃可以末礼随之。故不敢唐突干冒。趑趄筹度。欲奉而还止者。不日月矣。即者。族兄有自晋阳来者曰。南溟先生记汝名字。良是幸事。某初闻惊耸。以喜以跃。非但以凡劣见念于大贤为荣。承教门墙。庶或有路。则一脉微诚。感幸如何。况未学而仕。治民者贼。抚存饿羸。虽是本志。莅事弛张。实所未晓。日夜战兢。唯无以奉职仰称明旨。而见绝于大贤先生是惧。伏望特示包荒之量。姑容定馆之罪。倘以与进之道。许采束修之礼。不胜切祝之至。某顿首顿首。
论答文元公祠庙记。与成牛溪书
承尊兄洎大学士批抹。诚中陋文之疵。发药又切。百拜钦领。但谬见则此非先生本祠。乃记谪所之庙。故专言不容见君子。以为纲旨。因题立意。固各有所重也。向使先生。并肩权奸。终始同朝。与享卫社之勋。则虽曰道德高诣。岂免殉人之责乎。安富尊荣。虽大贤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3L 页
分内。而孔孟以来。蔑无有之。皆由时莫可也。此固先生之见忤权奸。流落不幸。而益见先生道德无瑕。真有不容之实也。然非专以有等贬斥。全赞儒先。而抑扬其辞也。退溪先生既备状本行。若更赞以他语则赘矣。故篇首固已先举矣。其辱而荣之一端。只论其放谪之终难诬。而泄其不胜愤愤之痛。故辞有激也。其曰众目所共睹者。既以退溪之状为重。故其叙求仁六箴等条。亦不敢以自家僭论。而窃比于窥观之后。亦卑谦之说也。实蹋字。自司马公脚踏实地来。蹋与踏。本一字也。有欲学之恒存此理云者。只劝后学勉勉孜孜。自强不已之意也。既着欲字。以为工夫则。借用其文。恐亦不涉于太高。如何如何。广倩见委云者。曾请于大学士及数三相知。皆不见送。似闻尊兄亦属鄙手。混下其语。接其文序。措辞果不莹。然非范公。不能记严祠。非东坡。未足志潮碑。以仆僭述。宁无招议。从此覆瓿不张之。乃为得。故不得涂改本藁以往耳。且拙文。常以浅腐为耻。反以新奇见谓。可笑笑笑。樊绍述作文太奇涩。至如欧阳公。未免怪吁之叹。而昌黎赞之曰。文从字顺。各职职若此者。当俟后子云。然后可。安可仓卒。尊兄既以新奇见戏。仆亦以大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4H 页
言自侮。皆善谑也。岂可作实看乎。早晚留与两兄一噱。兼质宿迷。
听松书院营创始。与成牛溪书。
诸学子为尊先先生。欲建祠院。今虽似晚。诚为盛事。然鄙人有一说焉。仆久在尚成安门下。饱闻尊先府德业学问行义。与尊叔父先达先生。真可鲁卫。虽甚享年不永。新学后生。闻知未广。若以金慕斋志文参之。则成安之论。亦为深知。而质之无差。若当起院之日。并奉两先生于其中。则河南两贤。复有光于东国矣。此意如何。望与栗谷学士。相议于景慕之徒。为幸。
上提督王主事书
朝鲜国陪臣户曹参判柳从善,工曹参判朴承任等。再拜上书于执事大人。从善等来接公馆。适执事司提督之柄。趋拜下尘。山仰心切。而踪迹微末。阶级峻绝。未敢唐突于謦咳之侧。但情有所恳。事涉非轻。不敢自默。辄以尺牍。仰秽清听。本国接壤东隅。密迩 圣化。名为外藩。实同内服。拱 北之诚。久益无替。 朝廷亦鉴忠顺。嘉其慕义。遇以殊礼。别于他邦。其 字小之仁。无间内外。 眷待宠荣。靡所不至。下邦亦感戴 皇恩。犹恐获戾于 天威。今者卑职等。赍擎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4L 页
冬至贺表。进至 天阍。不期鸿胪寺将卑职一行人等。退班于无职生员及亵衣人之后。又朔望朝见。不许入 皇极殿内庭。只令门外行礼。较诸久远。现行事例。尊卑悬绝。远人惶惑。罔知厥由。即欲呈禀于该部。以未行见 朝之礼。不敢轻进干冒。姑循新令。隐忍迁就。腼面汗背。无地容措。始令通事。仰达微恳于执事。且禀呈文辨白之意。则执事不以烦诉为罪。特赐温慰。又教以不须呈文。只可面禀于该司郎中大人。亦惊讶其变易之轻率。即禀议于尚书閤下于进贺之日。别遣下史。曲谕序班。使之依旧规随班。得侧冠佩之后。告而有复。喜幸良深。从善等拜受执事之赐。以为自是尽遵旧规而无忧矣。日昨望日朝见。鸿胪寺犹执变例。止之戟门之外。与左衽膻丑。分庭比级。闷默而退。无以自解。切念邦礼。掌在春官。而小邦亦忝隶属于 下庭。则陪臣失班之意。不可取正于他。而亦贤执事之所当垂轸焉者也。夫 上国所以接遇藩服。自有权度曲折。虽在春秋之时。其入觐王朝。未闻以下国陪贱而卑夷之。抑之贱流之末也。今朝廷于小邦。遣使须 诏。特抡近侍之臣。而况且 郊后庆成之宴。则陪臣之坐。亦肠殿内。以此见之。陪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5H 页
臣朝贺班例。似当有级。而朝见之际。则序于流品之次生员杂类之前。贱价后生。虽未知此仪肇于何时。而自 先朝以来。未常移易。则亦后世不可率尔更变之成规也。司 朝仪者。固宜率由旧章。坚如金石。设或流弊妨政。在所损益。则亦当申 奏。委诸该部。详议定夺。取裁 圣断。昭布知会。使无疑讶。如是则处事得体。远人无辞矣。今者 朝廷不与知。该部不经议。无半行文字。无片言端绪。而迫令序班。舌掉臂挥。破开 先朝已定之久规。易置一时无弊之成法。从善等反覆思惟。窃所未喻。必以为偏荒贱价。蔑无知识。呼来斥去。谁敢违逆。所以随意指使而然也。然窃谓 朝廷接待外国。其一号一令。实体统所关。一进一退。皆等威所系。一朝无故贬降班品。区隔内外。岂不妨于体统。而缺于慕望之心乎。且王者之政。有善然后升陟。则人无不劝。有罪然后降黜。则人无不惩。我小邦事大至诚。累世如一日。别无违忤。 皇朝祖宗所以眷厚优待。褒嘉锡予。纶言俱在。不知今者有何罪犯。遽加贬降。若或惩之者也。我 嗣王畏 天之威。不违咫尺。陪臣回自京师。则必 召进于前。恭问 圣寿无彊。至如进贡物件。有无污损。拜稽仪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5L 页
节。有无差失。瞻仰 天光。祇受宴赏。皆所询访。一依前度。别无违异。则一国大小相庆。以为庶免于有■之责矣。今从善等之归。我 王有问。其何辞以对。■王若闻使臣班列。横被抑夺。而又斥在 大庭之■。则必惊惶忧恐曰。我向 上之诚。不逮前而 朝■降之罚欤。陪臣无状。干犯 朝仪。而有司裁以法欤。与一国臣民。战焉寝食不安。必究其所以。而陈谢于纩聪也。陪臣当此。其将何辞以陈之耶。执事其亮之哉。我 寡君守小邦。有朝夕之务。不能自行。使一二陪臣。冒献贡篚于下执事。然则陪臣虽贱。实代 寡君而行事者也。 天朝之接之也。于陪臣之贱。何有。亦以 寡君所使而优待焉尔。今者失所立之班。降拜于门外。是虽陪臣之失位。实则 寡君之羞也。是虽鸿胪之抑黜陪臣。实乃 朝廷抑黜小邦也。 皇朝设秩宗之官。置贤公卿大夫。以讲明辨定。而鸿胪。乃奉行成范。不使废坠之一有司尔。今将 祖宗累朝常行无弊之廷仪。遽革一言。虽尚书閤下郎中大人之特加眷眷。而犹未快正。固滞如前。贱价之微命不足惜。而 皇朝宠眷之隆意。 寡君悬慕之纯诚。举皆委之于虚。此从善等所以区区仰吁覼缕而不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6H 页
已者也。转告堂司。曲赐施行。以复旧班。无坠成规。不胜幸甚。伏惟执事垂察焉。干渎威尊。无任悚慄之至。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疏
  
论乙巳削勋复职不允疏
伏以。近者以复爵削券之事。言者日多。自 上听之日远。非但群臣惶惑而未解。人心亦为之沮丧。盖人心至灵。好恶同情。一岂任,琉之亲眷。而芑等之仇雠哉。其伸其罢。大抵皆枯骨也。皆鬼簿也。然众怒如水若壅而愈激者。徒以同为有国之臣民。愤切 先朝之见诬。凶奸之自酬私怨而横造反逆之狱。凶奸之自固其恶而勒成带砺之勋。 中宗之爱子。 仁庙之血属而骈驱于鲸鲵之诛。 文定之塞渊。 明庙之宽仁而驯导以杀戮之治。遂使 国运衰替。变故非常。苟非 宗社之垂佑。则 朝鲜之得有今日。幸矣。至于 恭殿。母临臣子。而 仁庙之殡体未冷。外内之捏饰万端。不得 文定 明庙之慈仁孝友。则不知已置 恭殿于何地。而其不能享有今日。必然明矣。故虽知已断之不可复续。已死之不可复诛。而犹欲执是非之公名。缴功罪之正案者。一向人心为国家养恩而已。为 殿下正事而已。非私利也。非私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6L 页
怒也。臣窃观壅水为防者。为日渐久。则水势益广。遗有早晚。而决有大小。决有大小。故防有难易。防之难者。必快决而痛注之。然后水得其性而安焉。安有壅之三十年之久而不决自止者乎。 殿下不恤人心。力咈公论。日加一日。壅之愈固。臣闻人心所存。即天意所在。 殿下何不以人心而承天意。不亟 一命之决乎。 殿下之谕群臣。一则曰不知。二则曰重难。三则曰不可擅改。四则曰驱迫。五则曰当时俯首风靡。臣请条陈之。奸人之踪迹诡秘。为谋巧密。当时 圣明。亦罔觉于荧惑。加以大小积怯。各以族掩口。是非罔罔。埋在人心。 殿下以后圣龙潜。其不知者固然矣。暨逮 光绍。更阅日久。 先王暧昧之教。非不闻矣。 先后开释之举。非不与矣。章疏之论列。亦已极矣。其情状本末之可痛可愕者。知之不为不熟。察之不为不详。而每诿以不知。此群臣之未解于 殿下者也。且凶谋虽惨。然即就私嫌。遽加国逆。亦自家之所重难也。故初则曰不自安而已。将行大戮。旋有优容之请。既加逆号。拟去谋危之语。若以有形囊书。上构 国母者而校之。则以下私雠。何惮无形之声罪。而犹且疑迟。则反逆大罪。非但雪之重难。虽使以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7H 页
雠加雠。亦不敢轻易者。较然矣。至于公喙。虽钳以厉威。亦料人情之不可力胜。则阔大其事。肆为眩弄。乃瞒天地以要之。乃辱 祖宗以临之。盖因其造端之重难。而固且重难其事。欲望其重难于终者也。今 殿下重难之教。果中死贼之遗计。甚可惜也。苟知罪名之必不然者。而克遵 先王实无叛逆之旨。则只个怪鬼之自作尔。夫何刬革之重难哉。此群臣之未解于 殿下者也。凡天下国家之刑政。观其理之当否而已。苟违于理。则虽先人所自行而无他意者。当如焚溺而改之。若乙巳之事。凶奸所逞。本非 冲圣所为。及 圣学高明。自照幽枉。屡形 王者。晚年。召收放逐。追爵死亡。伸讨之事。大概已举。 仁顺权同。乃与 殿下亟奉以行。未尽洗净者。朽根断株而已。明庙既发其始。 仁顺克从其中。 殿下当成其终。可也。况承 上殿之冤痛。卒 宁王之图事。迹未见擅。志实善继。而不究在理之当否。以泄神人之共愤。徒以擅改为疑。此亦群臣之所未解也。臣之事君。犹子事父。谏父不听。号泣而随。迫切之至也。于此有孝子。父反以驱迫诃之。不亦冤乎。今玆之事。以始祸言。则自乙巳以来。天道之变。三易其纪。以始请削勋而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7L 页
计之。则越自庚午。旋发旋止。又复八年。其事诚迟。以迄于今。今且伸之未尽。削之不果。殆将永无涤辨之期。故举朝争之。冀此千一之时。此乃不得已号泣之类也。自 上非唯迈迈。或以驱迫折之。胁迫君父。乃臣子无上之罪。其与乙巳之凶勋者何异。古者忠臣爱君。深于为国。唯期格正。不顾其他。故折槛者近狂。还笏者近逆。牵裾碎衣者。实近于慢上。至于痛哭裂麻。补缀毁奏。引烛焚诏。封还内敕。若此之伦。皆可以驱迫论乎。百僚盈庭。所诤一俞。罔不精白。一心愿补圣政。其情诚可悲也。于枯骨鬼簿。有何恩怨之切已。而若是其支离哉。 殿下曲庇凶人。严谴随之。此亦群臣之所未解也。至于当时俯首风靡者。 殿下之言。诚中群臣之罪矣。然方群凶行臆之日。以党逆一名。为一大阱。毫发忤恨。辄以藉陷。怯胁以王狱。制断以邦宪。故显言于朝则杀之。私议于家则窜之。杀有先后。而欲杀则必杀。窜有迟速。而欲窜则必窜。孥戮者何限。杖毙者何限。药死者何限。遐荒者何限。至在同功之人。一堂之亲。或以论议适异。或以规谏稍违。或直笔记史之策。或不印伪捏之书。反唇腹诽。或被烈祸。士林无翘肖。廷绅一赤。此皆不能俯首风靡者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8H 页
也。今之在庭公卿。当乙巳之时。尊显讽议者。盖亦少矣。顾此打网之馀漏。固不免风靡之无取。而 殿下为今之道。只宜勉在上之所当为。不必责在下之所未为也。衅起于二尹之交埒。而乐祸者乘之。报怨者在是。图利者在是。故厥后罗织。若是之蔓延。 殿下推此占彼。其无赫然斯怒。恨不得生致群凶。擢发以数之念乎。权衡在度。阖辟在手。而不即引断。乃曰后世自有公论。未知今日之公论。不足为后日之公论。而后日之公论。抑可有别样议乎。 殿下执德虽贞。施仁不竟。见事已澈。决义不勇。譬如当门者。内外植足。去就靡定。坐立俱碍。仍致元凶半赏半罚。至冤半陷半伸。刑政半正半斜。议论半屈半直。名物半有半无。国体半上半落。古今天下。宁有是哉。任,琉之子婿。皆叙以无辜。则逆名雪矣。其爵之未复。厥义何居。芑等之官职。咸夺以有罪。则伪功判矣。其券之不刊。所主安在。 殿下不思其皮之不存。而姑且仍传其毛。虽欲勉留绘䌽。而粉地亡矣。人心积郁如此。天意所存可知。伏惟 殿下。勿以洞照为不知。勿以反掌为重难。唯理是视。而勿以擅改自沮。但察其诚。而勿以驱迫过虑。勿壅人言。以享天心。霈然无留。若决江河。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8L 页
使一国臣民。鼓舞踊抃。咸知 大圣人所作。出于万万寻常。不胜至愿。愚下之民。悠悠涂听。皆曰。败露奸伪。 圣上之观火已明。一言一字之所易办也。于何或尼久而未讫也。故人心骇异。有甚于前。其为沮丧。亶在此矣。臣本庸谫。受 恩深重。又叨 隆委。忝尹旧都。大庭逐队。微踪亦绝。区区蚁忱。不敢自抑。伏愿圣慈垂谅焉。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劄
  
司谏院请留直提学李珥劄字
伏以。国家以人才为本。人主以用贤为务。国非人才。则是作舍而无材。君不用贤。则是涉川而弃楫。其不能济必矣。臣等伏见。直提学李珥好古力学。行方言直。其所蕴抱。决非凡伦。前日职居论思谏诤之列。虽未能尽行其志。其爱君忧国之诚。则深有可惜者矣。顷因羸病。久在田野。屡膺 召命。力辞不就。然其不能忘世之意。则 圣鉴昭照。必察于陈状之中矣。今者。特承非常之 命。谢恩阙下。旋贡衷恳。再三乞身。其言非矫情也。其事非沽名也。矧其疏辞。切中时弊。当今日 侧席之求。固当褒其难进易退之节。留盛玉堂。以责论思匡救之任。而初无晋昼之接。竟靳谷
清江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9H 页
驹之絷。臣等窃闷焉。臣等则知 圣上许遂素尚。以砺清节。非无意也。但珥经幄旧臣。 殿下亦知其才之可用。而形迹之著于外者。似若訑訑而退之。则 国家虽有弓旌之招。岩穴怀藏之士。固非磨砻世事者。必不知 殿下乐士之心也。是所谓无材而作舍。弃楫而涉川。此果为国知所本。而为君急先务乎。一人之进退。乃千万人之进退也。伏愿 殿下。亟收成命。以反其去。 丕示优贤爱才之诚。不胜幸甚。取 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