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来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来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x 页
来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碑文
  
来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457H 页
一蠹郑先生墓表铭(并序)
先生讳汝昌。字伯勖。河东其本贯也。曾王父之义。判宗府寺事。王父复周。判典农寺事。父六乙。赠汉城府左尹。先生景泰元年庚午生。生有异质。左尹为义州通判时。华使张宁作说名之。后左尹死于叛将施爱之乱。先生号痛几绝。乱定。入众尸中求遗体。归葬乡山。先生时年十七。服关。自 上录左尹卫国功。爵其嗣。先生以父败子荣。心不忍。辞之。不求仕进。奉母夫人甘旨不懈。凡母夫人所为。不至不义。不敢违。母夫人亦不以非义。伤子志。故子母俱无过举曲顺之失。人称行义家。母夫人以决科为荣。乃游太学。并游辈流皆尊敬之。南归省亲。亲家疠染方炽。人劝令次外。先生便入。未几母夫人病不起。哭泣几灭性。俗多拘忌。先生直行不顾。袭敛殡奠皆如礼。疠患自熄。先生终无恙。人以为疠不能相染也。及葬。方伯令郡官办葬具。辞以烦民怨归先亲。郡守曹伟感其意。亲往吊祭。人有助者亦不听。又移左尹墓同穴。三年足不出坟山外。目不见妇人面。既祥。入头流山刹。遑遑如有
来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457L 页
求而不得者。或劝酒肉。辄涕泣不已。郡守亲往。勉以先王中制不敢过之义。乃不敢辞。 成庙特除昭格署参奉。先生以人子分内事。上章固辞。 成庙题其纸尾曰。闻汝之行。予不觉涕出。今犹如此。是汝之善也。兄弟姊妹。分土田臧获。其硗薄老弱者。先生自占。兄弟犹心不厌者。复以己所得与之。 成庙庚戌。登丙科。补侍讲院说书。辅导以正。东宫不悦。便求补外。甲寅除安阴县监。知民疾苦。明立科条。期年合境相戒。莫敢欺负。方伯信重。凡狱事难辨者。必与咨议。乃折自言。而不利者咸称神明。莅事之暇。选乡子弟秀者。亲为诱诲。学者多归之。被戊午史祸。谪钟城。无怨悔色。定庭燎役。每使星入公廨。执事惟谨。盖行患难而自得者也。钟城近胡境。旧无文风。先生教诲不倦。未久有中进士科者。在谪所七年。甲子夏四月不淑。舆归咸阳。葬升安洞左尹墓傍某坐某向之冈。万历三十八年庚戌八月。 国王遣官致祭于家。其文曰。曰真儒。曰百世师也。士子建书院于郡东面。 赐号蘫溪。春秋行享事。先生道德。于是乎弥彰矣。先生之学。以笃行践实为本。以不自欺为日用工程。黯然之实。充积于在世之日。日章之美。自孚于殁世之后也。呜呼。
来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458H 页
宇宙漫漫。牺黄而宋元。几个人是男儿。几男儿是圣贤。况我东土圣远地偏。道学不明。士趋多岐。训诰以汨之。词章以夺之。驱之以声习。乱之以似非。故其能晦明谦光。不梏于俗学者。盖绝无而仅有。先生以濂洛为准的。不炫耀。不求知。为己任者。斯道也。自期待者。圣贤也。故生事葬祭以礼者。平生之百源也。至于兄弟。信乎朋友者。百行中一事也。为县。吏慑民怀。愈久不忘者。设施之端绪也。惜乎道德。不咸于世。偏于一县而已也。先生取妇宗室桃平君女。恭靖大王之孙也。生二子四女。男长曰希稷。次曰希卨。希稷嫡无嗣。更取良家女。生子如山。以母家非显族。希卨自主后久不归。如山生子天寿。天寿生子元礼。始以名贤后授参奉。桂寿生子兴礼。亦授参奉。女长适副护军赵(《一蠹集》 遗集 卷3 行状, 《桐溪集》 卷4 〈文献公一蠹郑先生神道碑铭〉 등에는 '崔'로 되어 있다.)浩文。生子彦清。女婿曰任虎臣。观察使。次适生员赵孝温。生子安寿。次适李贤孙。生子承寿。又其次适薛公谆。生子璿。先生茔域。迄无表。桂寿倩工赴役。既就绪。元礼立祠堂。妥灵承祀。后事其庶几矣。铭曰。
凤来周岐。去后遗仪。麟游鲁郊。仆且留踪。惟我先生。凤麟于东。升安旧洞。水洋山崇。爰树之石。三也无穷。
南冥曹先生神道碑铭(并序)
先生殁。葬于山天斋后冈。树之碑。其文大谷成先生
来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458L 页
撰也。成先生于先生。同道友也。先生学问工程。道德范守与系派源流。详载无以复加也。后三十馀年。胤子以旧碑石品下。剜缺已多。不可图久远。伐石将改树。适泮儒上章。请加 赠爵 赐谥。蒙 允。遂以新伐石为神道碑。请文。辞不获焉。摹日月者。得其形。其能得其光乎。先生讳植。字楗仲。昌山人也。始祖曰瑞。仕高丽为刑部员外郎。其母德宫公主也。后有生员安习。于先生曾大父也。生员生永。不仕。是生判校彦亨。判校娶仁川李氏。生先生。弘治辛酉六月壬寅也。先生早厌举子业。志于道德。就旧业旁川上。构茅屋曰雷龙舍。自号南冥。晚卜头流德川洞。肥遁焉。斋扁曰山天。自 中庙朝已有除命。不就。 明庙宣庙两朝 召命。小伸前后荐至。久不肯就。后以尚瑞判官。趋谢 恩命。君臣之义。登对讫。便还山以至易箦。享年七十二。世之人或认为轻世。或斥为一节。甚矣。其不知道也。呜呼。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是而不悔。惟先生庶几焉。夫中之用。无定体。惟在时。非众人所能知。舜在侧微居深山。非尧。终焉执两端。用其中。不在玆乎。三过门不入。禹稷为中。一箪瓢在陋巷。颜氏为中。故遁世不悔。不曰高亢。乃曰依乎中庸。其义大可见也。试以学言。敬直
来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459H 页
义方。敬义立德不孤。夹持向上。成始成终。莫此二字若也。彼誊口说骋文辞。要不失学问之名者。特一鹦鹉耳。先生生学绝道丧时。确然以敬义为本。群书虽博尽。平生反约。只在二字上用工。造诣不可量也。动静交养。俨乎对越。成就为一己有。故时行止合于义。于行不食。贲趾而佳。深得有攸往人有言之爻象。德不拔翼不垂。度越诸人。百世俟宜不惑。视世之咸股不处。执下随人。自认为学问为时中者。不啻精金与沙矿也。先生非遁世不悔之君子乎。依乎中庸。将谁归乎。聘南平曹氏。生男一女一。男曰次山夭。女适万户金行。继室生男三女一。男长次石县监。次次磨主簿。次次碇万户也。金行生二女。长适副提学金宇颙无子女。次适监司郭再祐。生男若干人。次石生一子曰晋明。次磨生子曰景明。次碇生子曰后明。铭曰。
 乾乾夕惕学为己。动静不失艮其止。潜而勿用九渊龙。其乐不改陋巷同。无闷不惧。其过者六。七日而得。茀丧何害。玉上蝇点。任他毛舌。于乎先生。冥道日月。
松溪申先生重建闾表碑志
先生。隐君子南冥曹先生之友也。曹先生尝自言子
来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459L 页
诚。吾之畏友。持身制行。动以绳墨。有古人风。家庭之内。俨若朝廷。其敬重之实。此可见矣。先生殁。乡人追慕不忘。立石闾旁。以为仪标。邑倅金克一。为作其文。颇详尽。庶几未久不磨。不幸为海寇为雠。旌德一石。亦不免残破。不独乡人心痛。行路亦莫不嗟惜。顷年本府人。申请于方伯。伐石远乡。运致旧墟。乡士蒋生父若子某。新旧碑。相继句当。朴生寿春。一乃心力。若自家事。不日断手。某年月日竖立。石面重新。神人耸观。斯文之幸。孰大焉。噫。士生于世。大行穷与居。俱一道也。先生在世之日。潜德幽光。终始著见。殆孙圣所谓。君子。远之有望。近之不厌者也。诚使先生大行。亦将不加。不加不损。君子之分也。抑有一焉。世降矣。学不讲道不明矣。或有掩然媚世。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道者。或有张皇气势。威震乡国。期一时而瞒后世者。此皆先生之罪人也。后之学者。不可不明辨于苗莠之分。不昧于立脚之初。此实立石观感之本意也。
守愚堂崔公墓碣铭
公讳永庆。字孝元。和顺人。 赠参议元之之后也。曾祖讳重洪。全罗道观察使。曾祖妣贞夫人玄风郭氏。祖埙。彦阳县监。祖妣淑人晋州姜氏。考世俊。兵曹佐
来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460H 页
郎。妣恭人平海孙氏。赞成文贞公舜孝之子县监浚之女。公以嘉靖己丑七月十六日甲子生。有异质。崭然出头角。观察公奇爱之。既长。口无俚近语。步趋有法度。制行峻整。与人不苟合。尝与人游从。其人与戚里交厚。有时名。绝之。有嗜权乐势者。或勉使相见。掉臂若将浼。尝以持平 召不就。上辞职疏。其中有明以烛几。威以镇之。使偏党之徒。不得肆其胸臆等语。大为时辈噎唱。毕竟诬以非道。问于廷尉。 宸衷明慎。特蒙 涣宥。奸凶罔极。必欲甘心。竟不得以大耋终焉。呜呼。士有不群之操。天与其树立。人心杀越之。此独何心。虽能杀越。终不以杀越者存。庸非天乎。公仁义性于天。事生丧死。致敬致孝。人无间然。早自高蹈。于俗习蜕如也。于声利超然也。处约而不闷。有守而自信。天下万物。无足以动其心易其操者。看书切己。不事文藻。言行暗与道合。无愧古人。尝执贽见南冥先生。先生卒。为立祠宇。菟裘晋阳老焉。及在幽系中。日必面 阙而坐。未尝顷刻变。谈笑如平日。无几微见焉。有司必欲及之。恣威辱诬捏。公怡然不以为意。辨对不小拙。有一问事即言。此人能置死生于度外。不可及也。苍头数辈亦被逮。或曰苍头当置辞。请
来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460L 页
详指教。公正色曰。自当为辞。我何与焉。终不与之相近。王狱间有直。虽荐绅囚系。其凌挫无顾忌。事公虔。若良奴仆事严主。此亦公风神。自有感动顽类者。噫。公之终不免者人。非天也。天实理之。人卒陷之。公之所动者天。公之所不能者人。君子之不能于人。久矣。累 徵皆不起。独于司蓄。拜谢而归。公殁。 离明洞烛。削黜凶徒。隐卒崇终。 赠之爵。赐之祭。恤其孥。噫。人于不可得以杀越者。终不容如何。丧茀而七日得。公之动乎天者孚矣。公娶花岩副守亿岁之女。生子弘濂。先公夭。旁室生一男二女。遭倭寇掳焉。姜君克新。于公最亲且受学。欲其墓著其迹。士友出力相助。谓无状知公。不听荒顿。强为之请。辞不获。铭曰。
 木之岩。营丘冈。四尺封。公之藏。身可死。守益光。石于此。风自长。
司谏郭公墓碣铭(并序)
万历五年夏。察访郭怀瑾。状先司谏。来视曰。惟先生能重哀吾父心迹。其必能有以发之。敢以请。呜呼。尚忍言。谨按其世。曰郭氏。出玄风为望族。世居清道郡之大坪村。有讳成己。司酝署直长。生讳孝元。长鬐训导。训导生讳遂宁。司宰监佥正。聘永川金氏。忠顺卫
来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461H 页
哲端之门。弘治壬戌十月八日。公生永川苍水里第。讳珣。字伯瑜。自号警斋。妇翁监察郑希修。长男即察访。娶士人李谊女。生一女。适崔柱南。妾有子庶星。次男怀玠。生二幼。次庶子怀珷。生一女幼。长女适幼学许允宗。次女适习读洪汝昌。庶女婿李寿千,李拭。其官曰嘉靖戊子文科几第名。乙未成均馆博士,校检,户曹佐郎。丙申真宝县监。壬寅典籍,刑礼曹正郎兼春秋馆记注宫,持平。癸卯舒川郡守。甲辰司艺,司成,掌令。乙巳司谏相礼,弘文馆校理,知制教兼 经筵侍读官,春秋馆记注官。七月告身尽递。越二十四年戊辰。职牒还授。其葬曰乙巳九月十五日。在理而终。灵柩之南也。宋圭庵遣子应庆致奠隧。又为之丧具以送。李公润庆,浚庆,郑公源,宋公麒寿,李公若海,沈公逢源,李公弘干,郑公潚。助以衣服米布纸席。其赙不以名者亦多。次于中原。滩叟公为文以祭哭。资以粮馔人马。及葬。成听松作宝寄焉。重吉公牧星山。朝夕祭粒。月继不绝。明年十二月十七日。窆龟龙山五福洞之卯向原。至其德行则不可一二举。少莹秀。稍长勇逸。乘木屐踔墙屋如飞。人皆异之。及一终始就学。自是连楗发解。声号闻岭外。先生父卒官于都。既捝舆
来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461L 页
归故里。贫无以为葬。破产负土而营之。丧制一依文公家礼。乡人。谈其孝籍籍。夙兴。冠带谒祠堂。仍省大夫人。风雨不废。常曰男女七岁。坐不同席。内外不可不别。虽姊妹之家。亦未尝入内。御臧穫宽而庄。先世老仆。不曾名号。上下卑幼。皆得其欢心。有寡妹无庇。辄捐其家。表侄辈食贪。割田分畀之。凡馈遗。非亲旧不受。受必尽献大夫人。媳妇李氏制衣以进。颇精细。却之。才出仕。便乞养专城。以行其志。任五期而罢。受而不办。至家屡空。晏然如也。乃于云门山中。占一区曰孔岩。有水石林壑之趣。遂手诛茅垦土。嚣然为终焉之计。辞台职复为郡。栉豝俱至。弦诵偕作。未几被召。稚耋咸啼呼愿俱。立朝神相毅然。望之知其有大丈夫之风焉。常喜读庸学。尤好中庸。公退必读二十遍。虽夜必盈其数而后就寝。侍书筵。首言为学。必以敬为本。而人君之学与韦布不同云云。 仁庙叹赏不已。命书以入。竭诚谏职。有怀必达。当事不避。终始如一。所撰疏劄。深见嘉纳。辞疾回乡。行李草草如布衣时。幽谷驿夫遮马挥之曰。司谏行且至。不可入矣。在山寺。承闻 晏驾。北向哭。绝而苏者三。奔哭 阙下。归禀大夫人曰。权判书贡一言为不负国。大夫人在。
来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462H 页
儿未敢尔。金吾之来。祈决母不可。大夫人出路傍。公再拜跪曰何虞勿念。向庙又再拜去。顾察访曰。吾不克终孝。吾罪也。吾非好学致。汝读书无怠。至新宁敕诸弟曰。善事老母。吾无累汝也。先业不敷。只遗怀瑾书册可矣。每早必梳发。闻庆宰赵应瑞曰。何心为此。公笑之。至安保驿。命诸子名字入锦衣卫。但曰父死子继。兄亡弟及。古今通义。庸有一寸邪意。遂闭口不言。曹南冥语诸生曰。郭某不受官爵。好贤乐善。使遇可为之时。必能为国做事。其不素餐明矣。滩叟公谓权相公。郭伯瑜其直如矢。其可谓知言也欤。呜呼。公以强顷直躬之资。有闻义见善之识。宜其不容于叔世。至杀其身而后已焉。则天之不可谌也深矣。虽然天未尝不定。 明庙晚年大悟。今 上首发大霈。而察访蕴干蛊之才。沾禄用之恩。护同气以克家。饬一己以奉公。玆盖公之遗教。有以使之。而其实天也。非人也。呜呼休哉。铭曰。
 畴椻公刚。铁石肠也。欲污公清。冰雪精也。人各行其偏。学以全之也。因循为好。何古之道也。运属龙蛇。贤人嗟也。尧舜穆穆。罪咸服也。芳百代臭万载也。辞以解之。为鹿马之戒也。
来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462L 页
司谏河公墓碑铭
公讳晋宝。字▣▣。晋州人。高丽时。有讳拱辰。仕为左司郎中。使契丹不屈死。赠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公其后也。曾祖讳鲔。彰信校尉。行忠武卫副司果。祖讳禹治。通训大夫安州牧使。考讳淑。承仕郎。母咸从鱼氏。嘉善大夫司谏院大司谏得江之女。嘉靖庚寅六月四日生公。幼时岐嶷不群。聪明绝人。读书三遍。辄不忘。乙卯登文科第。为承文院正字。入艺文馆。三迁职。检阅也奉教也待教也。于银台。为注书者再。于待讲院。为说书为司书。转为骑曹郎。充赴京使书状官。公通华语。天朝人称其能。后除佐郎正郎。兵礼刑曹三也。典籍司艺司成。成均馆三职也。四为灾伤御史。海西,湖西南等路也。为寺院长。宗簿司仆,尚衣,礼宾左右通礼也。入谏院者三。正言也献纳与司谏也。入柏府者二。持平与掌令也。尝劾权奸尹元衡。南冥曹先生致书称奖。府使河珽。被乙卯祸。死久未伸。始论雪之。外知州府事者凡五。牧一星州也。府三。善山,金海,密阳也。星之仓储数十万斛。陈腐不可食。散收常依旧数。民甚病之。公散二而收一。用加耗补之。加耗。守令认为己用。公举归之公。一州饮德。国计亦不屈。公
来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463H 页
既去。民追其惠。将立石记绩。有土豪挟撼者沮止之。金海之逋欠积久。徵还甚难。为害将不细。公取其券烧之。节官用以足之。以司谏召赴 命。中途病辞归。民久而不忘。立碑颂其政。密则民俗好鬼神。府境有妖祠。士女坌集。仍相秽乱。公曳出神像。投之江。妖惑始解。旧染稍新。如发蒙睹天日。好讼习成。士家妇女多入庭争讼。不以为耻。公常以廉耻晓谕。久而渐革。越三年前江船败。有溺死者。照监当递。士民闭城门围守。月馀不解。事闻许令仍任。府民亦立石颂德焉。内任外治。职称而民安之。出入常兼春秋。公宽厚天性也。神气平和乐易。平生无疾言遽色。望之知其为恺悌君子也。居家友爱和乐。人不间焉。其临事接物也。是非内明。圭角外藏。喜称善而容不善。德量有人所不及者。莅官清俭。听讼公明。抚民以仁爱。御吏以严明。民怀吏畏。有古人风。以兴学养老。育人才尊高年为务。频设老宴。劝诲不倦。此其大者也。至于簿牒望委。剖断无滞。特公馀事耳。尊先圣祭社稷。必斋沐身亲。亦公之庸行也。在官衣服。办用家力。决讼不受纸货。乃公之细行也。薄于自奉而厚于恤穷。是公之能事也。仕宦未尝枉曲干进。晚录弘文。又拟承宣。特未
来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463L 页
蒙 恩命。年五十六而终。位德不称。识者深惜之。公与崔公守愚心交。公病。守愚亲来问疾。其革也。亲用汤剂。其没也。临哭袭敛。皆哀尽而礼备。家无棺椁材。守愚举所储赙焉。葬得仁者之粟。古人所荣。公得崔公赐为附身具。其荣孰大焉。星密两邑。各遣儒生。来祭致赙。愈久不忘也。公初娶全义李公度女。生子女俱夭。再配晋州宣传官郑寿益女。生一女。未出家。公下世丧毕。嫁幼学瑞山郑沇。沇。仁弘之子也。不幸短命死。只有一子棱。娶司谏吴汝稳女。生子女俱幼。小室生子女。女夭。男同寅。被倭奴掳。伯道无嗣。人岂得无憾于天道也。公之兄子惺。以义承公祀。公在世以兄子惕后。惕伐石将树墓。不幸未果。兵火中身亦不保。棱与进士憕,县监惺等谋。竣石役。以成惕志焉。铭曰。
 好音一冈幽宅在。有祖若考兄在斯。寔公茔丘封四尺。树一片石。不朽者存。不朽者存。山与齐寿。
益山郡守卢君墓志铭
君讳士诲。字▣▣(启时)。丰川人。有讳裕。进士。于君为远祖。高祖讳叔同。仕至嘉靖大夫司宪府大司宪。曾祖讳盼。艺文馆校理。 赠礼曹参判讳友明。登进士科。独乐不仕。
来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464H 页
以荐 闻。除显陵参奉。 赠吏曹判书。祖妣贞夫人权氏。高丽侍中文坦公汉功之后。考讳禛。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号玉溪。文行闻望。冠于世。立乡祠以祭。妣贞夫人安氏。文成公裕之后。判官处顺之女。判官。己卯名人也。公生有美质。又习时礼。与兄别座士训。俱兰玉门庭。及夫人判书公之卒。临丧自尽。毁戚守礼。称其家子弟。别座遂以毁终。君欲碑先墓。强势句事。仍致疾危而仅存。请文于先公旧知。不入手常疚于怀。安夫人。先判书公十年而卒。公垂老丧配。中无主馈。母夫人尚在堂。君亲具甘旨。奉养无违。弟士谂才毁齿失所怙。抚育均于己出。厚终不替。君于是乎裕父之蛊矣。甲午除 献陵参奉。病不就。丙申擢授礼山县监。县为天兵水陆之冲。措置得宜。邑民饮德。修建文庙。虽值时屈。不烦民见成。寇贼之兵侵轶列邑。守宰鼠窜。独死守疆士。事 闻升秩。后以事当递。县民走阙乞留。不得请。壬寅除振威县令。未拜。 命迁刑曹佐郎。踰旬而升正郎。除茂朱县监。将行。又递为工曹佐郎。俄升为正郎。未几。出知益山郡事。敦学校均赋役。未数月而政成。以前在工曹时事。递归于家。行李如书生。乡士子推为蘫溪山长。一日无妄疾作。久不
来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464L 页
有喜。甲辰十月十日卒。命矣。享年六十。君雅重端良。容不惰慢。言不鄙亵。恬静而果于行。和柔而有断制。闻人过。辅惟良。见有善。心乎爱。盖皆出于天也。娶柳氏瑞山人副正凝之女。婉顺有妇德。先君而卒。男二人女三人。男长𦛋。娶士人崔恒庆女。生子女皆幼。次娶司谏崔尚重女。为弟士詹后。女长适许𢜬。次适士人姜应璜生一男。次适李益彬生子女。小室生二女。长六岁次四岁。君子曰位不称德者有后。君其将有后乎。是年十二月十六日。葬于酒谷之原。某于判书公忝外派。尝获拜别座君。颇见知许。君尤复相信。不以面貌焉。某被 召命在阙下。适君佐郎正郎时也。日得相就。好恶与同焉。呜呼。昔在宦游中。闻判书公之讣。继而恸别座公之没。今滨死。又哭君。终始数十年而亡君一家三君子。于人世何如也。铭曰。
 维孝与友。人鲜家传。君世克肖。有光于先。能晦能明。而正其志。蕴德若无。不亦君子。天岭一麓。原卜酒谷。安四尺封。是君攸宅。
安州牧使河公墓碑铭(并序)
公姓河。讳禹治。字平之。晋州人。远祖高丽左司郎中讳拱辰。聘于契丹。不屈而死。高丽世有褒封。子孙遂
来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465H 页
蕃。公其后也。考曰鲔。彰信司果。祖考曰起龙。通礼门通赞。曾祖曰淳敬。登第成均直讲。公于甲午。以武出身为军器主簿。为两亲乞监泗川县务。迁内资主簿,司仆判官,户曹正郎,年例济州点马。必择郎之有干局者遣之。公 受命不以为忧。竣事而还。还为同曹正郎,都总府经历。出砺山郡守。湖人皆服其政声。擒境内强盗二十馀人尽灭之。迁内赡佥正,礼宾副正。升授安州牧使。国法训鍊正。例升堂上。公有方面之资。故朝议忽于升叙。经授训鍊正。第以年歉停之。未几患疾。孤淑与活。扶病还家。将护十五馀年。病少减。甲辰四月二十日易箦。享年七十一。翌年正月。葬于故家之东十五里乌谷山之原。公娶乡老河敬伦之女。生二子三女。曰淑。娶吾箕帚女。活娶县监朴坪之女。婿曰李希辙,李公宪,李希绩。皆秀才。余与公业虽不同。志则莫逆。且有姻好。欲不谀墓。得乎。铭曰。
 孝友于家。清俭其身。捧檄为吏。得汉之淳。遗爱在泗。又在于砺。歼尽鼠辈。湖右受惠。褒升于牧。萨水名州。身虽病退。名与水流。居乡将理。寿踰七旬。何以遗后。二字清贫。
主簿朴君墓志铭(并序)
来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465L 页
朴君没将窆。孝子孝先。以余为君知友。请志子墓。余尚忍为。呜呼。此君幽宅也。以嘉靖庚戌生。万历辛亥归藏焉。享年六十二。君讳▣▣。字▣▣。高灵县人。高丽典农监事吉召之后有副仓正还。于君十三代祖也。曾王父讳▣▣正宪大夫。咸镜道兵马节度使。 先庙朝录原从功。王父讳▣▣。通德郎。钟城都护府判官。妣骊兴闵氏。考讳宗蹇。通训大夫宁越郡守。生父曰▣▣。娶参奉崔弼孙女。生公。判官公无嗣。后焉。君生有美质。未弱冠。判官公卒。三年庐于墓。绖带不脱。闵氏有心疾。事颇失度。终始尽欢。丁忧值寇难。丧制不行。独以礼不少变。仪表不俗。有长者风。内重天伦。念哀和乐。外信朋友。所交游多一时佳士。常日不废书册功。书古人格言。揭诸壁为观省地。非其义。一毫不取诸人。虽旧相识。官高名盛。不肯相问。彼先焉。答之而已。其有官称。时势使然。非君志也。居在倻川洛水间。择胜构两精舍曰鹤岩曰浮来。老焉不求知。晚建文渊斋。时会乡子弟讲诵。所益甚多。疾令妇人不得近。更正席而殁。娶玄风郭氏。考讳▣▣。通政大夫同副丞旨。孺人温柔淑嘉。事姑尽其道。配君子无违德。人不间焉。女长适士人赵庆覃。生子元老。男
来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466H 页
长孝子孝先。娶校理李光胤女。生男幼。次女适嘉善大夫兵马节度使金应瑞。生女幼。次男敬先夭。次女适士人曹挺生。生一男一女皆幼。孺人先君卒。葬于县南子坐午向之冈。君同穴焉。盖营近山也。时四月某日子。此其志也。铭曰。
 人生于世。或知不知。不患不知。天固有拟。天其有拟。长存者存。四尺一封。不崩其寿。
承仕郎河公墓碑铭(并序)
公讳淑。字私叔。晋州人。高丽朝讳拱辰为左司郎中。使契丹。以节死。褒封长。世为著姓。于公远祖也。高祖讳淳敬。朝散大夫成均馆直讲。曾祖讳起龙。通礼门通资。祖讳鲔。彰信司果。考讳禹治。通训大夫安州牧使。外祖彰信司直河敬伦。公以弘治癸丑生。嘉靖壬子三月日卒。享年六十。葬于乌谷癸坐丁向之穴。从先茔也。公生得美质。醇厚有德量。事亲孝。与象和。大夫公在州治罹疾辞归。公扶侍汤剂。夜不解衣带近三十年。早业文辞。屡得发解。以亲癠不复试。人以为难。大夫公在别家。定省风雨不废。致养亲志是奉。及其殁也。庐于墓。家甚贫。为碣螭龟焉。床砌俱精鍊。殆不家矣。身必与祭。尝出。归趁先忌。江水暴涨。不容舟
来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466L 页
楫。船行而至。人服其诚。处朋友。施与不吝。有古人风。以先大夫阶穷。例加公承仕郎。得其配曰咸从鱼氏。高祖讳变质。成均生员。曾祖讳孝源。架阁库录事。祖讳文孙。教导。考得江。嘉善大夫行司谏院大司谏。外祖 赠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姜元范。大司谏公文章志行。为缙绅所推服。端人生长有门训。配公尽妇道。宗党视效焉。年五十二壬子四月日卒。同葬焉。三子。长魏宝。戊午生员。先娶李氏生子七。恒,忱,恪,惕,憕,憬,惺。恪与憕登进士科。女二婿。士人朴天祯,乡人尹茂也。后娶姜氏。生四子一女皆幼。次晋宝。嘉靖乙卯登第。仕止司谏院司谏。娶郑氏生女。豚犬沇其婿也。小家子曰同寅。次国宝。癸酉生员。以憕为嗣。三女。长适士人柳諴。生二子宗知,宗日。宗知以行谊闻。授参奉。次适司果姜士成。生子缵。女皆为士人妇。次适成天祐。亦士人也。善人于福泽。俭于身者裕于后。公虽不仕。三子俱名科第。并敦友睦。司谏公扬于本朝。恪,憕兄弟亦皆汗血姿。其垂后有如此者。生员于仁弘同年友也。司谏。子妇翁也。于其请也。以人微文拙辞。不获焉。铭曰。
 名位徒盛。吾不见其久。隐居行谊。吾知其不朽。物乌
来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467H 页
山土。历世而同冈。松柏荫荫。公于是乎归藏。
进士尹公墓表
君子之道。大行不加。穷居不损。久矣。公之生世也。亲在菽水尽其欢。亲没葬祭必以礼。在兄弟尽翕和之乐。处乡国见善若口出。见不善如己病。此古人恶莠之严也。若非道义。一芥不以取诸人。此古人畎亩中乐也。家计屡空。未常营为。以长尺寸。此君子不谋食之义也。师友名贤。簪盍讲习。非友一国之善士者乎。性爱山水。良辰命侣。琴诗寓怀。乃古人冠童春暮。落沂咏归之趣也。公其有道之人。而不须负气自大。骋骛一世。然后方可为君子之道。公以某建元庚申生。少以文章鸣。三十二得进士选。庚申卒。享年六十一。葬于某地方某坐某向之原。麓氏朝有名莘达。是公始祖也。为三韩功臣。其后有瓘。为推忠佐理拓地镇国功臣。门下侍中判书吏部事。知军国重事。铃平县开国伯。食实封三百户。谥文肃。乃公十四代祖也。高祖上护军 赠参判须弥。曾祖司谏院正言仲钧。考世祯。外祖县监洪楫。洪州人也。乡人朴廷璠。公门人也。与乡人议立墓表。众议佥同。未就而廷璠继逝。其从子正言光先。踵其事。宣力讫功。终始句当石役者。公
来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467L 页
族子景璜也。公没四十馀年。族子景璜。与邑中士子略干人。来请墓碑文。固辞不获焉。高灵县士子尹景璜,崔梦龙等略干人来请进士尹公墓表文。礼辞焉。又来请。固辞焉。后人又来请。辞不获焉。
恭人李氏墓志铭(并序)
恭人氏李。咸州籍也。其先祖登第有闻望者多。曾大父曰仁享。嘉善大夫司宪府大司宪。王父曰翮。登司马。娶资宪大夫刑曹判书文简公金宗直之女。门以烈妇旌。考讳希辙。娶通训大夫牧使河禹治。生一男三女。恭人其少也。生而淑美端悫。少成笄而归姜氏。为别提公宪配。公宪知事显之等二子也。奉舅姑尽孝敬。配君子无违德。闺门内和而严。人不间焉。性不喜华盛。不嗜粱肉。接物温谨。若非仆隶。未尝名呼。当事必问义当否。才涉害义。截然不为。尝以诫子孙曰。放利而行。灾逮夫身。不愿汝辈有此行。严于义利之分。虽士子有着实功者。无以过也。故婉顺逮下。虽古贤夫人。亦莫之加。别提公取旁室有子。抚育均于己出。以己所得考妣奴仆。优分与。无难色。年踰九旬。遇先祖考讳日。必撤鱼肉啖蔬菜。其志行精力。非士女所及也。万历四十二年五月九日终。享年九十有四。有
来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468H 页
一男一女。男曰称。女适卢士谔。资宪大夫判书禛四子也。无后。称娶别检河春年女。生男女。长曰受璜次曰应璜。受璜娶忠顺卫辛汝诚女。生一女。康应明其婿也。应璜娶郡守卢士诲女。生一男恂。恂娶宣教郎丁斗俊女。生男夭。应璜有小家女。皆幼。女婿曰刑曹正郎朴光先。生二男宗胄,宗胤。皆早登第。宗胄为吏曹佐郎。娶前正言李彦英女。生二男皆幼。宗胤为艺文馆奉教。娶嘉善大夫参判李成吉女。应璜颇知名士友间。恭人亦终始就养以殁。祔葬于丹城县境曾祖参判公墓下。更物土。移窆于晋州之晋城县乌谷兑坐震向之冈。冈有别提公墓焉。铭曰。
 恭人淑质。维德之行。既宜家人。福垂裔胄。乌山旧土。实是营立。四尺一封。流芳不朽。
高祖考务安县监府君墓铭
公讳成俭。字▣▣。其先浙江人也。浙江之郑。实出荣阳。以国氏也。八世祖讳臣保。仕宋为刑部员外郎。宋亡。元人谪刑部于高丽瑞州月岛。始为国人。生襄烈公讳仁卿。年十四。中甲寅试第。遂入仕高宗。未有蒙寇。襄烈在军中。大有功。补诸狡。忠烈为世子入朝元。襄烈从行。返行到婆娑府。闻权臣林衍构乱。一行狼败惊
来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468L 页
慌。襄烈决策护世子。还入中朝。奏请 皇亲。仗天兵归定国乱。时襄烈为上将军。与将军丁五富,李之底,李义光等俱有大勋。迁都佥议赞成事。后加中赞致仕。号三韩三重大匡推诚定策安社功臣。命图形壁上。赐录券。襄烈又尝受命皇朝。为武德将军东征省理问官。卒赠谥。依上国制。功臣容有犯禁。不加于法。至九犯不之罪。十犯不得已而论。子孙亦如之。使后后嗣。坚行此制。襄烈生都佥议舍人讳瑈。舍人生监察掌令讳世忠。掌令生判事讳璹。判事之子曰军器副正讳允弘。副正相居于金陵之凤溪。为金陵人。后以王后父为府院君。生礼安县监讳斯仁。礼安四子。公其季也。公娶陜川人判官庆州金顺生女。遂家焉。陜有吾郑。自公始。公以门荫。仕至务安县监。生子曰三嘉县监讳僖。公性严整。只有一子。训励有法。不少假值。三嘉承志修业。以景泰壬子中司马。丙辰登第。皆其爱劳之力也。年若干终。葬象王山之南悬钟峰之下壬坐丙向之原。祔金氏为双墓。公生一男二女。男乃三嘉县监也。长适生员李仪泌。次适生员朴淑祯。皆有后。仁弘眇末。于显祖之德之行不详。只据先世称道之梗概以记。遂为之铭。铭曰。
 
来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469H 页
荣阳之郑。南入浙江。谪来于东。瑞州其土。不常其土。公家陕城。子若孙孙。世益繁众。苏峰一脚。走抵东溪。松柏仓仓。是公幽宅。
曾祖考三嘉县监府君墓铭(并序)
府君。瑞州人。而襄烈公之后也。系出荣阳。襄烈之先四世。居浙江。讳应冲。仕为判将作监。将作生尚书左仆射讳仪。仆射生户部员外郎讳秀琚。户部生刑部员外郎讳臣保。刑部仕于宋。元人灭宋。谪刑部海外。乃高丽瑞州之月岛。生子讳仁卿。是为襄烈公。年十四登第。入仕高宗。末御蒙兵有功。补军校。后从王世子入中朝。权臣林衍构乱本国。襄烈护世子。请作皇亲。归定国乱。拜军簿判书。赐奴婢田结各二百。迁世子元宾。匡靖大夫判三司上将军。后为三韩三重推诚定策安社功臣。图形壁上。判典理司事。以给遂土瑞州。襄烈生都佥议舍人讳瑈。舍人生监察掌令讳世忠。掌令生判事讳璹。判事生子讳允弘。仕为军器副正。后以王后父。为府院君。始宅于金陵之凤溪。遗址在焉。生礼安县监讳斯仁。礼安生务安县监讳成俭。娶陜之庆州金氏。就家焉。生府君。君姿貌端雅。世称玉人。少游毕斋金先生之门。先生指教既善。务安训励又
来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469L 页
至。故府君才业夙成。弘治壬子。中司马试。丙辰登第。以十七年除三嘉县。未久丁忧递归。服阕。除成均馆典籍。未拜命卒。府君未登第时。恪承亲志。刻力劬书。终夜竟夕。不倦不寐。得第仕不达。人皆惜之。居家教授后辈。多所闻发。治城之文风。皆府君赐。先辈颇为美称。府君娶冶城宋氏。先府君没。葬于悬钟峰下先茔之西一冈。府君卒。他卜金川得乾坐巽向之冈以葬。竟未同冈。为子孙恨。府君生二子。长曰彦佑。次曰彦佐。皆不仕。彦佑生二子。长曰伦。次曰健。彦佐生二子。长曰儒。次曰伣。仁弘眇末。于先祖德行不详。只举得闻于先人者一二焉。先人府君谪孙也。铭曰。
见山远麓。名曰金川。四尺孤封。此为府君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