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x 页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疏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18H.gif)
请从权疏
伏以官有内外。而爱君之诚。不以官外而少异。职有大小。而忧国之心。不以职小而有间。当此上下遑遑。群情悯迫之时。虽草野匹夫之贱。皆欲排云而叫閤。冀回 天听之万一。况同是食君之禄。衣君之衣。而一端忠爱之诚。自然同出于秉彝之天。而不能自已。则岂以官微在外为嫌。而不尽披沥之恳乎。顾臣累蒙 恩命。职忝守令。迹虽阻于鹓班。情则悬于 阙下。每以从权一事。常怀悯默于中。跂待 俞音之一降。不日不月。而伏见邸报。每下尽谕之 教。两司之启。玉堂之劄。至于三公之率百官。停弃职务。日聚 阙庭。人情忧悯。罔知所为。呜呼。 殿下欲为 先后之一孝子则可矣。欲为千万世帝王大孝。则何自轻其一身。固守小节。不顾大计。牢拒舆望。一至于此耶。臣伏见 殿下至诚纯孝。出于天性。粤自宅忧。克尽情礼。望望然如有追而不及。皇皇然若有求而不得。望哭之仪。出自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18L.gif)
圣衷。断然行之。而去前日拘牵之弊。及夫即远礼毕。犹素冠视事。革百王苟简之风。虽宋孝宗之白袍临朝。滕文公之五月居庐。未有命戒者。无以过矣。颜色之戚。哭临之哀。凡有血气。莫不感泣。人心耸动。风草自偃。咸曰。大哉吾 王之孝。庶几无疾病。永享我亿万世无彊之休。而日复一日。 天听愈邈。群下之汹悯惶踖。益有甚于前日。抑未知 殿下以蔬素一节。自以为孝之至耶。以毁性伤身。亦以为礼之大耶。呜呼。礼有经权。孝有大小。三年通丧。达于庶人。礼之经也。而秃不髽。跛不踊。病不止酒肉者。礼之权也。奉 宗庙遗体。善继善述。而克享天命者。孝之大也。而以一人之尊。守匹夫之节。毁瘠成病。君子不为者。孝之小也。圣人变以得中。而不离于经。亦不胶执末节。而以小害大焉。 殿下上荷皇天付畀之重。下临臣民仰戴之众。二百年安危存亡之机。皆系于 殿下之一身。 殿下之身安。则宗社亦安。 殿下之身危。则宗社亦危。一危一安。所关至重。虽欲自私其身。乌可得也。而况 殿下气质。冲粹有馀。而完实不足。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19H.gif)
嗣服之初。 圣体尚健。 玉音清亮。入侍之臣。相顾欣抃。胥贺万代无彊之庆。而顷年以来。 圣候渐不如初。 玉音亦失和畅。庙堂之臣。经幄之士。常怀隐忧。盖亦有年矣。虽在平时。尚且节宣保护。无所不用其极。矧此栾棘哀疚之中乎。呜呼。天不我吊。国事至此。 因山已毕。卒哭亦过。日月不居。寒暑载变。自 上追慕之诚。愈久而愈深。越自初丧。至于今日。已过半载。而犹御蔬素之膳。不进滋养之味。设使恒人处之。尚有所不堪。以 殿下积年愆摄之馀。 玉体清癯。中气虚弱。旧證未离。新病欲生。未知异日将何术而保养乎。 天颜日瘦于外。元真暗铄于内。危机败證。将发于不知不觉之间。而姑恃一时之粗安。不虑后日之难支。 殿下纵自轻。奈一国臣民何。臣谨按礼曰。丧有四制。变而从宜。有恩有义有节有权。取之人情也。释之者曰。恩义所以厚其死。节权所以存其生。厚其死。故制为三年之丧。存其生。故不以毁灭性。不以死伤生也。 殿下圣学高明。其于通变达权之道。皆已灼见洞烛。而独以区区末节。坚执累月。以为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19L.gif)
祖宗遗教。不必奉行也。宗社安危。不足顾恤也。两司。 殿下耳目之官。而其言不足听也。玉堂。 殿下近侍之臣。而其言不足信也。至于大臣。 殿下平日倚以为重。所与议国政安社稷。而连月吁号。亦不能省悟焉。呜呼。在廷大小臣僚。岂尽为欺瞒不忠之人。而陷 殿下于不孝不义之地乎。 殿下之诚孝。格于上下。超越百王。群臣固宜将顺之不暇。而惓惓至此者。诚以帝王之孝。在此而不在彼也。彼闾阎匹夫之贱。亦有固滞执丧。而终保其身者。以其身居深山寂寞之滨。完养其精神。不劳其心力。故得全馀命。然或一失其调摄。则终至于丧性灭身者多矣。人主一身。则气体居养。异于常人。一日万几。心力易竭。虽欲径情而直行。势有所不及焉。 殿下何自以匹夫自处。至以不可夺志为 教。而不顾万世之计。至于若此耶。臣又伏见近日邸报。自 上移御于景福宫。岂不以 懿殿在此。朝夕省侍。不可少缓也。 殿下于 懿殿。亦有子道焉。当以事 先后之孝。事 懿殿。奉承将顺之意。不可小异。而致有人议于其间也。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20H.gif)
懿殿春秋已高。宿疾沈绵。其奉养保护之责。专在于 殿下之一身。顷日从权之 教。出自中诚。亦极劳悴。而莫之奉承。越至今日。苦待移 御之期者。亦为从权一事而已。旋复牢拒。久閟 俞音。是则 殿下能尽孝于 先后。而不能移孝于 懿殿。揆诸天理。参以人情。岂非未安之甚者乎。抑亦其中尤有未安者。凡在廷之臣。皆是 殿下之臣也。自 上不御滋味。尚循初度。则臣子独晏然食肉。有若平时。天下安有若此之道理也。顷日聚会廷臣。劝使开素。又行移各道。而州府郡县。至今依例用之。则一国臣民。皆为 殿下不忠之臣。他日。举何颜拜于 冕旒之下乎。 殿下既以孝理为国。又以诚信遇下。而自 上则蔬素依旧。在下则劝令用肉。古之圣帝明王接遇群臣之际。以诚交孚之道。恐不如是也。 殿下欲终始固守。则还收中外用肉之 命。以安臣子之情。如或不然。则亟 赐俞允之音。以解群情之悯。一以慰 先后在天之灵。一以副 懿殿跂竭之望。上以奉 祖宗之遗教。下以安大臣之危恳。则 国家幸甚。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20L.gif)
臣民幸甚。若以在外之官职微言轻。不足为采纳则是岂圣人一视内外之盛心也哉。伏愿 殿下勿以为狂僭。而 特垂矜恕焉。臣质既卤莽。又无学术。长伏外郡。未有闻见。其于 朝廷制礼。岂敢僭议其万一。而至于丧制一事。则未尝不致疑于其间也。夫三年之丧。天之经地之义。不可以一时之议有所轻重。而我 国丧礼。初无定制。皆临时议定。顷在卒哭之时。廷议不一。莫之归宿。持平闵纯之疏。其意则甚善。当与望哭之礼。不可阙一。宜为后日之矜式。而秪恨日期临迫。事多仓兄。百僚颠倒。未成体貌。至于外方之官。则俨然着黑行公者。几至十馀日。或黑或白。所见益骇。丧礼之不重。职此之由。此岂非有识之窃叹者乎。若使知礼之臣。夙讲而预定。则安有如此窘迫之患哉。五礼仪。虽曰 祖宗朝已定之制。而皆出于一时之建白。则酌古准今。变以通之。其不在于今日乎。当今 圣明在上。贤公卿在下。大小廷臣之中。岂无知礼之人。凡此未尽之条。增入之件。 特命裒集。更加详定。或为。附注于其间。或编为别卷。名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21H.gif)
以续集。使之合于古而不谬。宜于今而不悖。勿以轻议留难。惟在 殿下裁择之如何耳。夫如是则礼制由是而会一。丧纪自此而益重。庶免时窘迫之患。又无因仍苟简之弊。此乃今日政令中第一件事也。臣身为守令。忘其越职。敢因吁 天之章。兼达一得之愚。伏愿 殿下勿以臣言为迂远。而并 赐恕察焉。
答曰。省尔陈疏。从权事虽出于爱君之至诚。自有朝廷。尔不必为出位之言。丧礼有等级。群下依例开素。未为不可。且五礼仪。 圣祖所定。遵守勿失。经万世而不可易者也。顷者因一时轻议。予固知后日虑有如尔者。今果不谬。不可以一时之事轻为改撰也。尔但体予如伤之意。抚爱黎庶。若恫瘝乃身。使茕独鳏寡。莫不安居乐业。是尔之职也。尔其懋尽乃心。
乞递清牧疏
伏以天降不吊。 国有重戚。日月不居。 因山礼讫。 宗社不幸。臣民无禄。言之至此。五内如崩。伏见 圣明至诚纯孝。格于神明。茕茕在疚。动遵礼法。颜色之戚。哭临之哀。凡有血气。莫不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21L.gif)
感泣。当此上下遑遑之际。固非人臣恤私之时。亮阴栾棘之中。亦非陈疏进言之所。而臣子之于 君父。恩则同于天地。有言必达。有怀必陈。则微臣乌鸟之私情。宁可隐默。而不自陈达乎。敢竭蚁恳。仰渎 宸听。伏愿 圣明矜察焉。臣素以惷陋之质。又乏学问之功。偶得科名。备列于百执事之后。筮仕 清朝。无一才一艺之可取。为乞便养。再为守令。心劳政拙。民不见德。加以处事迂疏。重贻不职之讥。到处生事。连见罢遣之责。有臣如此。将复焉用。岂意 圣明尚宥前罪。 特霈叙恩。使洪纤巨细。并生于化育之中。尺腐寸朽。无弃于匠石之园。铨曹循例备拟。屡沾 恩命。而连缘亲病弥留。家患不殄。久稽趋谢于 阙庭之下。臣之罪至此大矣。又于前月。以臣为清州牧使。位跻三品。秩则高矣。官为刺史。身亦荣矣。揆分踰涯。惶踖罔措。感荷 天恩。益切图报。第以臣家在庆尚道醴泉地。父母年老。两地相距。至于四五日之程。虽有疾病忧患之事。非受由于监司。则不得擅便往来。弃亲远赴。情实悯焉。臣请陈之。臣父今年七十二岁。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22H.gif)
精神气力。日极衰替。老病相侵。难保朝夕。母之年则未及于父十二岁。而本以多年宿病之人。气息之虚弱。形容之羸悴。尤甚于老父。中年患成块之證。月增日甚。转成沈痼。臣贸药京中。服之数三年。仅得生全。其后又患风湿之證。少触冷气则满身疼痛。两手痿痹。有如不仁之人。一月之内。身离床褥者。屈指无多日矣。又于去年春。重患眼疾。目不能开视者屡月。虽或视物。如昏雾之蔽翳。不能分明。昔年诸證。乘弱而发。沐浴针灸。皆未见效。肌肤外销。精神内铄。常以药饵连命。而秪存形骸。呜呼。父之年老既如彼。母之身病又如此。古之人。以不能卒养为恨。又以来日无多为惜。人子忧惧悯迫之情。宁有纪极。臣前为守令时。特蒙 天恩。连授傍近之邑。虽于小小疾病。而驰到救疗者。殆无虚月。母之一身。倚臣为命。获保馀年。得至于今日者。无非天地生成之 恩。臣将何以仰报。顾念清州越在他道。视他极远之地。则虽曰小间。而程道不迩。往来亦难。觐省之旷。音闻之疏。固不暇恤。而病患之急。两地阻远。势难及救。欲循私情。则 国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22L.gif)
法甚严。欲勉赴任。则亲病日甚。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而况清之为州。土地广大。人民众多。轮蹄之辐辏。簿牒之云委。非他小小列邑之比。苟无剸繁治剧之才。则决不能堪任。如臣禀性迂疏。虽一监务一县令之任。尚有不称之讥。况此一道之巨地乎。亲之疾病。发作无节。奔走往来之际。动经旬月。官事之虚疏。百务之积滞。其毙有不可胜言矣。凡官家之凋弊。由于守令之数递。官事虚疏。公务积滞。终至于坐招人讥。监司之谴责。言官之论劾。势所必至。则送旧迎新之际。贻弊官府。害及村民。臣之一身。固不足惜。其于公家之事。何如哉。方今 圣明以孝为理。躬敦百行之源。益培万化之本。有老病之亲。则勿差远地。载在 令甲之中。虽匹夫之微。皆知不遗其亲。如臣贱末。亦 孝理中一个人子。吁天陈诉。自不得不恳于 殿下哀疚之中。伏愿 圣明俯察微诚。亟 命罢递。俾遂人子罔极之情。则公私幸甚。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启
政院论灾异启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23H.gif)
云云。近来阴阳失序。天气乖常。收声之月。雷电为变。黄落之后。花木作怪。各道闻报不绝。已极惊骇。昨日。大雷电雨雹。灾异甚钜。臣等不胜惶恐。窃念上天仁爱之谴。必非偶然。况当冬之雷。古人之所深恶。诗云。烨烨震电。不令不宁。又曰。哀今之人。胡憯莫惩。天之示变如此。周人狃于寻常。不知警惧。故终至于覆败。今天之所以大警动者必有其意。而应天失其道。则终不足以正厥事而回天怒矣。伏愿 圣明更加惕念。深究其致灾之由。而图所以消弭之术。求之于念虑之微。推之于行事之际。虚怀延纳。容受直言。以尽应天之实。幸甚。臣等忝在近密。区区所怀。不得不达。敢 启。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笺
恭懿殿贺笺
玉侯违豫。既竭秉圭之诚。 圣孝格神。竟获勿药之庆。天人默佑。 宗祊永宁。恭惟德协以亲。化敦维则。三朝问寝。几轸周王之色忧。翌日见瘳。竞贺金縢之罔害。无坠 宝命。益阐 孝治。伏念迹滞南州。心悬 北阙。赞三寿作朋之颂。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23L.gif)
如冈如陵。赓百福来贺之诗。俾昌俾炽。
大殿贺笺
玉体违豫。方极臣民之忧。 乾心向宁。竟获天人之佑。 宗庙飨矣。子孙保之。恭惟丕显丕承。允文允武。惟天为大。能尽覆焘之仁。如日之升。克阐照临之德。兹属周王之乃瘳。益膺鲁颂之如陵。伏念猥以庸资。端逢 盛际。迹滞下邑。虽阻骏奔之班。心悬赤墀。益切华祝之恳。
正朝贺笺
黄钟协律。肇回四德之元。 丹扆受朝。诞迓三阳之庆。颂声旁达。喜气交腾。恭惟德著好生。仁深育物。敛五福而建极。用敷下民。齐七政而拊辰。克配上帝。兹当令节之届。益膺纯嘏之来。伏念猥以庸姿。欣逢 昭代。符分百里。虽阻振鹭之班。心悬九重。倍殚如冈之祝。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箴
自警箴
毋耽酒。乱之阶。毋轻言。祸之梯。玷难磨。醒则怕。身以危。家由败。是禁是慎。以保以守。恐斯须忘。铭诸心口。
戒酒箴
一生之病。醉中之失。言不知戒。率多轻发。不是风汉。必为狂客。而今而戒。庶勿滥饮。毋俾尔躬。大过之陷。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铭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24H.gif)
弘文馆副应教新斋金公墓碣铭
公讳振宗。字孝善。善山人。世居新谷文岩山下。自号文岩。王太祖侍中讳宣弓之后。高祖讳扬普。闻庆县监。 赠资宪吏曹判书。曾祖讳地。德山县监。 赠崇禄左赞成。祖讳成庆。司谏院献纳。考讳辅。义禁府经历。妣永川崔氏。司勇继江之女。公生于弘治丙辰十月十九日壬辰。自少有文章志节。脩干伟器。人一见。皆知为大人君子。嘉靖乙酉。中生员第二名。所制传诵人口。戊子春。登第。分属正录。历工,礼,兵三曹佐郎。司谏院正言。升拜侍讲院文学,兵曹正郎,司宪府持平。庚子。特除镜城判官。亲承 睿谕。眷慰丁宁。为政清白严明。大为北人所服。考满。历佥正,直讲。入弘文馆。再为校理。迁议政府检详。乙巳夏。升副应教。及 仁庙继陟。鱼肉祸起。罢还旧庄。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24L.gif)
构小堂数椽。扁曰新斋。名其园曰安乐。为异日终老之所。一日。郑顺朋使其妻潜通书曰。若多给臧获则可免迁谪。公闻之愕然曰。男儿死则死耳。岂可乞怜于小人以求活耶。顺朋即公妻叔也。丁未秋。谪淳昌。杜门静坐。无意人事者十一年。谪中。述五言诗三百韵以见意。平生践历。皆在其中。丁巳三月二十二日。以疾卒于寓舍。寿六十二。是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返葬于府渚宫山先茔下酉坐卯向之原。 明庙末。首相李浚庆。率百官请放乙巳被窜诸贤。仍 启曰。金某俨然有忠孝大节。今虽已死。请复其职。竟蒙 允。舆情咸快。娶宗室灵川副守彦伦之女。无子。取兄司成讳振祖次子梦瑞为后。侧室有一女适某。今为某官。梦瑞又无子而逝。以其兄子克信为嗣。以奉公祭祀。克信有妾子女各一。皆幼。李氏籍全州。曾祖讳䛥。咸阳君。祖讳终南。凤阳守。考即灵川副守。妣玄风郭氏。司谏 赠都承旨宗元之女。生于弘治庚申正月三日。终于万历甲戌五月九日。寿七十五。孀居十八年。奉祭犹谨。是年八月二十日。葬于公茔之左。同域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25H.gif)
而异兆。呜呼悲哉。铭曰。
学通天人。忠贯金石。遭遇 两圣。昵侍经幄。运丁龙蛇。赍志谪没。天日昭雪。奸谀胆落。英灵气节。结为山岳。同祔千秋。共飨无斁。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祭文
飞凤山祈雨祭文
有屹柏岳。作镇一邑。兴云致雨。育我民物。胡丁农月。亢阳斯极。山川枯竭。田畴坼裂。于皇失明。西成望绝。哀哀赤子。将填沟壑。言念及此。我心如割。太守不敏。叨主此土。施措多舛。神不见佑。自甘殃罚。何辜民斯。小雨旋霁。天意谁知。枯禾未苏。土脉难滋。天高莫叩。仰视蒙蒙。兹沥悃愊。冀赖神功。发育品物。神司其职。亟沛膏泽。以优以渥。毋作神羞。庶几昭格。
国师堂山祈雨祭文
峻兹名山。国师攸宅。凡厥含生。莫不蒙育。如何降谴。久閟惠泽。山其涤涤。苗失芃芃。川源既竭。桔槔无功。云自西郊。漫遮苍穹。其雨濛濛。日出杲杲。如火益热。欲苏还槁。民将失天。躯命难保。惟神之灵。实主玄机。默赞沛泽。非神则谁。神人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25L.gif)
胥赖。上下一致。物失其所。神独宁只。久享兹土。实赖民力。胡宁忍予。听我藐藐。涓日荐诚。以冀降格。亟协云师。苏此下土。享祀无斁。敢忘冥佑。
天柱山祈雨祭文
节彼高山。峻极于天。喷云吐雾。屡降沛然。一境之民。赖其阴扶。不失东作。物其咸苏。如何亢阳。适丁农月。暂雨即止。望霓还极。龟坼南亩。苗槁西畴。耕无泽泽。耘失其麃。大无来牟。况望西成。顾我无良。叨守专城。惠不及民。诚未格神。神之靳泽。岂无其因。罪实在躬。何辜斯民。荐兹牲醴。沥我悃愊。亟倾天瓢。润此枯竭。庶几无斁。敢忘神骘。
上岭城祈雨祭文
有屹名山。作镇一州。兴云致雨。物赖冥庥。胡丁农月。久閟惠泽。亢阳肆虐。如火之热。山川枯竭。田畴坼裂。于皇失明。民既艰食。迓续馀命。犹望黍粟。黍粟焦尽。望断西成。大命近止。哀我民生。言念至此。我心如捣。刺史无良。叨守此土。惠不及民。诚未格神。谴责之罚。宜降我身。何辜斯民。并受灾殃。民将填壑。仰天茫茫。蜥蜴何用。桔槔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26H.gif)
无功。云自西郊。漫遮苍穹。其雨其雨。日复一日。旋则杲杲。天意难测。民是天民。天胡不恤。愿我岳灵。默赞玄机。驾策雷车。驱驭风师。亟沛膏泽。庶润枯涸。肆涓吉日。荐此菲薄。神之听之。享我悃愊。
鸟足山祈雨祭文
自我西郊。小雨旋止。如红垆雪。火气益炽。山涤石烂。况于禾谷。秧不得移。麦不得实。节迫重午。夏月将半。日望其雨。上帝板板。草木可矜。我民何辜。峻兹灵岳。镇府南隅。兴云产雨。惟神所职。驾策阿香。敢缓一刻。白鹅之斩。画龙之挂。莫谓虚文。至诚所在。兹荐泂酌。冀下灵霈。
琴湖玉渊祈雨祭文
春既不雨。夏亦不雨。赫赫旱焰。焦尽九土。麦失其期。秧不得移。桔槔无用。蜥蜴何裨。九重宵旰。轸惕勤至。矧而守土。宁忍坐视。既祈于社。又祷于山。虽得小雨。旋则其乾。土不得润。枯不得苏。彼苍者天。云我何辜。岩下有渊。其深千尺。想彼神龙。新作宅穴。来藏明荐。自今而始。鼓雷兴云。惟尔所使。毋作尔羞。惠我穑事。降康年年。敢不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26L.gif)
报祀。
社稷坛祈雨祭文
万民之生。以食为天。百谷之成。以雨为先。阴阳斯和。休徵式遄。雨不可恒。旸不可愆。极备极无。厥匈同焉。自春及夏。雨下连连。庶草蕃芜。苗兴浡然。欢腾民宇。庆溢农田。人人复见戊子之年。积雨一收。旱火遽燃。苗秀旋槁。土润复坚。山欲涤涤。泉断涓涓。仰天祈诉。玄之又玄。若缓数日。民生可怜。崇彼坛壝。在府西边。主土司谷。膏泽是宣。忍视吾民。沟壑将填。调风顺雨。惟神之权。毋作尔羞。亟惠民癫。雨公及私。遍洽山川。枯者复苏。禾稼盈廛。庶见秋来。箱万仓千。莫非尔极。民命可延。报赛春秋。敢不益虔。
祭亡室淑人郭氏文
乾坤之定。夫妇之出。伦其有五。序则居一。生始福源。人纪之极。我年二十。君年廿四。天定厥配。岁在于癸。婉顺之容。贞嘉之德。宜其一家。不失妇则。
![](https://c.cnkgraph.com/KMDB/NEWCHAR/KC02895_24.GIF)
溪之声。妒猜之说。三十年来。一不耳入。呜呼。我为长子。君为独女。有子有女。思我继序。年迫知命。两鬓如絮。未见一儿。人事可悯。冥思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27H.gif)
天道。生理不尽。木有花实。草有荄甲。鱼儿满腹。螽子九十。天何不惠。于我独靳。身后之叹。君我何间。呜呼。无子者寿。俗谚之常。偕老之约。庶几无彊。云胡一疾。而至奄忽。年过五旬。不为夭札。堂有老母。已迫颐期。今何先逝。弃之如遗。晨夕之养。甘旨谁供。百岁之后。襄事谁奉。言念至此。哀泪泉涌。木石长存。樗栎最寿。下民孔多。君独何咎。呜呼。弟有二子。取一为嗣。君多抚育。无异出己。今知读书。年已十二。使之服衰。侍君灵几。勿谓寂寞。无子有子。日望成长。有妇有孙。奉君香火。期垂后昆。呜呼。瞻彼龙门。先考攸宅。卜君之兆。于彼其侧。洞壑幽深。松桧苍郁。君其奉侍。以妥以宁。远隔先垄。勿以疚情。三从之义。无间幽明。商襄不远。魂必来往。如水之在。流通下上。虑君身寒。制送裳服。慈母手线。血泪沾湿。千秋万岁。服之无斁。呜呼。人之死生。如昼有夜。有始有卒。脩短同化。素輀既驾。灵道脩阻。一声䪥露。长恸无语。
祭亡友姜明远文
呜呼痛哉。吾友之亡。相别一年。人事亡羊。追思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27L.gif)
旧游。鸟过云逝。惟灵性本轩豁。气又豪迈。早事翰墨。斐然成章。卓占莲榜。继登天场。佐谳秋部。推决无阏。佩铜二邑。民蒙惠泽。文章之手。政事之才。谓大厥施。前道恢恢。酸咸味殊。与世趋背。不顾拘检。不随时制。一芥功名。视同屣弊。爰卜幽栖。白石之隅。江湖有契。诗酒日娱。清谈浩歌。睥睨俗徒。江舟时放。江水悠悠。忘机一心。可狎波鸥。风情月怀。乘醉辄写。绣句锦章。为人脍炙。浩然胸次。曾不介滞。世观其外。孰信其内。漫浪志意。人所共知。嗣宗放旷。众或诋讥。收 召之命。朝夕可待。岂意微𧏮。转成痼废。床褥月馀。俞扁束手。命矣奈何。真宰是尤。胡畀以才。不畀以寿。余以后进。从游最厚。情同兄弟。义若胶棒。初闻君讣。未及往诀。王骇之逝。范泪空落。元伯之葬。绋未亲执。幽明之间。反愧匍匐。密峰云愁。阴潭雨悲。江山失色。继之者谁。数间茅榭。独俯江湄。辞以侑之。神其飨之。
祭亡友应教李公直文。
玉堂宝器。花砖妙选。允矣君子。展也邦彦。时运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28H.gif)
属艰。士类攸倚。天何不憖。寿不遐畀。炊黍未熟。人事奄忽。乘驲而南。载廞而北。昨笑而迎。今哭而送。非私之哭。为 国之痛。三载栾栾。荣卫内铄。千里驰驱。胡不慎惜。仙楼一锁。凝川呜咽。吾谁咎乎。呜呼彼苍。一奠行輀。哀泪双滂。
祭柳承旨文
一代之英。百夫之特。早通桂籍。历践台阁。佩铜三州。民蒙惠泽。仗钺西海。化洽棠茇。入司喉舌。鱼水一堂。出纳惟允。契合明良。经邦锁钥。隆望所归。洪量伟度。公辅为期。顾我鲰生。获登龙门。忝宰南来。鑴戒慇勤。诗以为赆。罄示悃愊。感公不遗。铭我心骨。如何一疾。遽至奄忽。寿未及稀。位不满德。砥柱忽折。河溃谁防。巨厦将倾。孰为栋梁。士失师范。邦痛殄瘁。庭有双胤。金玉君子。白眉先拔。邦国之器。盛以玉堂。允符如渴。作 君耳目。为士矜式。馀庆不替。我公不死。临奠一恸。少纾哀思。
哭金甥文
恸矣吾甥也。清粹之质。明达之才。魏家之祥凤。徐门之石麟。年未及长。器成瑚琏。何造物之多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28L.gif)
忌。遽夺吾千里之驹也。顷年妹氏之永辞。尔龄才免其龆龀。七十老慈兮在堂。恩斯勤斯兮顾复。日望成长。犹恐不及。期以有妻有子。庶见以扬以立。奈何四五年之素服。暗铄十八岁之精液。如火销膏。不可救药。张童之科未成。玉楼之召斯急。兰欲秀而还摧。玉将琢而见碎。上有严父。下有兄妹。平生哀乐。今胡永背。老我之恸。如失己出。举声一哭。鬼神亦泣。尔死之第七日。葬于汝母之侧。时当仲冬。寒风觱发。虽有伯鱼之椁。岂尽平日之爱。吾谁怨乎。呜呼彼苍之冥昧。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跋
睡轩先生文集跋
吾从祖父睡轩先生讳五福。字向之。兄弟五人。先生居第三。韩城府院君李文烈公之外孙。议政府赞成松堂先生为从祖父。文烈,松堂俱以文章。久典文柄。一家文献。自有渊源。先生生有异质。颖悟夙成。经书诸史。过眼辄诵。为文章。不待学而能。年甫弱冠。声闻日播。学行高洁。所与交游。皆一时清流。成化丙午。中司马试。连捷同年丙科。选补翰苑。转入玉堂。历修撰,校理。昵侍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29H.gif)
经幄。启沃弘多。与佔毕斋门人金季云诸公。为莫逆交。文章行义。大为一世人所推重。丙辰。为亲老上章乞养。已知时事有可忧之机也。及戊午祸起。以佔毕斋门徒。自野城拿致 阙下。与季云,权子汎。首罹极祸。砧斧在颈。而从容就尽。辞气不少变。时年三十二。其平生所养之正。所守之确。于此亦可见矣。先生所著诗文。不为不多。家人畏其祸。或投诸烈焰。或于流窜中散失殆尽。馀存无几。先生仲氏以艺文奉教。坐谪海南。及其放还。慨念存没。收拾于残简断纸之中。得诗文若干篇。编成一帙。观其短什长篇。词语简洁。格律森严。一生忠孝两节。根于性情。发于吟咏。其视屑屑于组绘。规规于声律者。不可同日而语也。前大谏朴啸皋,参判具柏潭。每属以刊传于后。余掩卷流涕。藏之巾衍者久矣。岁庚辰。出牧公山。谋入于梓。适以事径递而还。竟未遂焉。甲申秋。来守达城。簿领之暇。更禀于啸皋先生。校其讹误。其后。又得郑承旨汝仁录示祈雨祭文十馀篇。合而编之。釐为上中下三卷。遂捐俸鸠工。始克锓讫。呜呼。我 朝培养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29L.gif)
人才之美。莫盛于 成庙末年。天之生此善人。为国家他日之用。似非偶然。而一朝。斩伐之残灭之。必尽而后已。天果何心哉。自古小人之贼害忠良。败人国家者。乘昏乱之际。挟其私憾。取快一时。而不死之人心。难泯之清议。不俟百年而乃定。则或者彼天之意。其亦有在于此乎。噫。诸贤深冤极痛。使闻之者心骇而喉哽。愈久而愈惜。第以当时之事秘在 国乘。非人人得而见之。于是搜得子光,克墩等搆祸事迹。附于篇末。使奸人穷凶极恶之罪。无所逃于百载之下。又以柳西厓所撰戊午党籍。并录之于后。数君子精忠劲节。足以日星乎云汉。轰雷乎宇宙。可以寿国脉扶人纪。于此益见 先王养育成就之效乃验于后日。猗欤休哉。后之阅是篇者。先读诗文。后考事迹。则邪正之消长。国家之理乱。昭载于一篇之中。然则此篇乃诗集中之一遗史也。岂但以诗观乎哉。其必有三复太息。继之以痛哭者矣。若夫先生平生行迹。前有濯缨关东之跋。后有啸皋诗集之序。余何更赘于其间哉。
睡轩集附柳子光传后小识
南衮此传。书子光罪恶极尽无馀。及己卯踵子光之事。夜开北门。使一时清流。一网打尽。迹其所为。有甚于戊午。是衮自作此传。自书己恶。小人情状。暴露于后日。令人一读。不觉扼腕。然欲知戊午起祸之源。不可无此传。故今姑没其名而录其传。以为小人之戒云。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策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3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30H.gif)
对策
王若曰。国家安危。系于用人。一君子进。而众小人退。一小人进。而党类乃炽。阴为不善。阳欲掩之。假托公论。实济私谋。窃弄威福。钳制士林。屡失而不知悔。见非而不知远。复起趋结。渐成祸基。终使人主。孤立于上。岂不大可畏哉。自古帝王。能辨君子。以臻治理者谁欤。终不能辨。以致乱亡者谁欤。其或知而不能去。终至颠覆者谁欤。惟我东方。 列圣相承。德化大行。纲纪振肃。宜冰炭薰莸之不同器。而往在 先朝。奸人或起。几危社稷。言念至此。不胜寒心。岂 圣明之不能辨而致此耶。抑关于时运。而不能免者耶。逮予眇末。虽曰未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3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30L.gif)
明。群贤布列。可无此虑。但世降俗末。习成淆漓。他日。不幸有奸党渐炽。窃欺白日。阿附权门。欲售其术者。则其为防微善处。潜沮邪胆耶。含忍缩首。以俟酿成欤。何为而上下信结。君臣义专。以图万世无虞之策乎。人主之德。莫如仁明武。而予素乏焉。其于进退人物。不亦难乎。噫。纪纲不立。士习偷靡。亦当今之大患。则岂非谋国者之所当虑。而思所以振正之耶。古人云。治国如治病。不知其病。而欲药之。不亦难乎。
臣对。恭惟 主上殿下以尧舜之资。居成康之世。惟几惟康。明照万务。治体既立。治用亦张。见善则非徒举之。举而必先。见不善则非徒去之。去而必远。其于任用之道。可谓至矣尽矣。犹虑用人之或失其当。特进粉袍之士于赤墀之下。先询历代。次及方今。问以进退人物之要。继以立纪纲正士习之道。虽虞舜之勿贰勿疑。周文之克知灼见。蔑以加矣。臣虽不敏。敢不披肝沥血。以对扬 清问之万一乎。臣伏读 圣策曰。国家安危。终至颠覆者又谁欤。臣奉读再三。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3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31H.gif)
钦仰 殿下其难其慎。而审安危治乱之盛心也。臣窃闻吕氏之说曰。君子阳类。用之则升其国于明昌。小人阴类。用之则降其国于暗昧。阴阳升降。各以类从。至哉言乎。一君子进。则众君子各以类进。而君子多矣。一小人进。则众小人各以类进。而小人多矣。君子多而国安。小人多而国危。一危一安。皆系于进退之何如。可不惧哉。何者。君子则国耳而忘家。公耳而忘私。小人则不然。托公济私。阴结党援。酿朝廷之祸。基国家之危。小人之乱人国也。其祸惨矣。是以。人君非仁。则无以尽好恶之实。非明。则无以辨邪正之异。非武。则亦无以决进退之几。必也仁以本之。明以用之。武以断之。然后庶明布列。群邪屏迹。而任用之道尽矣。曰稽古昔。进元凯退四匈。而九德咸事。选于众举伊尹。而不仁者远。则其治理之隆。不可尚已。自是以降。代乏明君。贤邪杂进。而不能辨。知所爱恶。而不能断。乱亡相寻。淊淊袭辙。则乌足为 殿下言哉。然则其所以治所以乱者。岂外于三德之尽未尽何如尔。臣伏读 圣策曰。惟我东方。关于时运而不能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3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31L.gif)
免者耶。臣奉读再三。钦仰 殿下惩前毖后之盛心也。恭惟我东方 圣继神承。重熙累洽。励精求治。谟明弼谐。朝有济济之让。位有穆穆之美。在职无非常德吉士。任官无非克俊有德。虽唐虞之都俞吁咈。成周之明明在下。无以加矣。宜乎贤者在位。而不肖者不得进。君子立朝。而小人勿以间之矣。奈何 先朝。上有尧舜之圣。而下有党恶之奸。谋危 宗社。阴济己私。以病休明之至治哉。是岂 圣明不能察微知著而然也。不过曰时运之适然已。虽圣明之世。不能无小人。故象恭之共工。间于相让之际。流言之叔鲜。侧于穆穆之朝。然而不能逞其奸邪。自取诛灭。则后世岂可以是。小虞周之治哉。譬如尺雾障天。无损于大。寸云点日。无损于明。顾何害于圣治之休明哉。臣故曰。不过曰时运之适然已。伏惟 殿下留意焉。臣伏读 圣策曰。建予眇末。欲药之不亦难乎。臣奉读再三。钦仰 殿下毋安厥位。而忧深思远之盛心也。伏见 殿下临御以来。常怀如渴之心。恒切侧席之望。思答皇天付畀之命。 祖宗付托之重。玉食未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3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32H.gif)
遑。丙枕无寐。无非任用一事而已。其于君子。任之专信之重。故穆穆在朝。皆虞之九德九行也。蔼蔼陈列。皆商之三宅三俊也。君子道拳。小人道消。则安有奸人害治之患哉。 圣策犹以奸党潜炽为忧。是 殿下已治而不为其治。已安而不为其安。思欲防微善处。而将多于前休也。臣闻昏乱之世。非无君子。君子道消。则高蹈远引。望望而去。至治之朝。非无小人。小人道消。则皆将化为君子。故语曰。不仁者远。释之者曰。人皆化以为仁。不见有不仁者。若远去矣。诚能审国家安危之端。察邪正消长之几。见贤然后用之。见不善然后去之。毋使小人接迹于清明之朝。则虽有不仁者。皆化为善类矣。伏愿 殿下不委于世降俗末。而益谨其任用之道而已。任用之道。不过曰仁明武三字。盖仁者。用人之本也。明者。用人之用也。武者。用人之末也。本末相资。然后用人之道尽矣。何以言之。臣谨按传曰。惟仁人。能好人。能恶人。又按潘氏之言曰。治天下有道。亲贤远奸。明而已矣。明则君子进而小人退。诚能仁以尽好恶之实。明以尽取舍之实。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3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32L.gif)
又能刚以断之。举直措枉。必协公论。赏善惩恶。必合舆情。则自无奸党潜炽之患矣。何虑乎窃欺。何忧乎阿附。防微救弊之术。莫要于此。又安有酿成其祸之害乎。如是则上下交泰。而有信结之休。君臣一体。而有义专之美。翼乎若鸿毛之顺风。沛乎若巨鱼之纵壑。其于进退人物。何患乎未得其要哉。伏愿 殿下。勿以臣言为迂而笃念焉。 殿下若于任用之际。克尽其道则纪纲之振。士习之正。皆治化中绪馀耳。不立者不期立而自立。不正者不期正而自正。如人之气和脉顺。病不为患。而吾东方亿万年无疆之休。将自此基矣。臣伏读 圣策曰。诸生博识经史。予将亲览焉。臣三复 圣问。益感 殿下虚怀纳谏。不耻下问之盛心也。臣既辱有司之荐。借 玉阶方寸之地。则安敢负含默之罪。而不尽其怀乎。请于篇终。效一得焉。臣闻人主一心。万事之干。万化之原也。苟不先正其心。则其于任用之际。安能尽其道乎。故蕫子以正心为朝廷百官之本。大学以正心为治国平天下之要。诚能正其心。以为出治之本。则仁为诚仁。明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3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33H.gif)
为诚明。武为诚武。轻重不爽于衡平。妍丑不欺于鉴空。任用取舍。不失其道矣。以 殿下之明圣。固无待于愚臣之劝戒。然伯益戒任贤于舜德罔愆之日。周公儆勿间于周成扬烈之时。眷眷不已者。此臣子爱君之诚也。 殿下若以臣言。许以为可。则臣退处荜门。老死岩穴无恨矣。谨昧死以闻。臣谨对。
策题
问。国家之安危。系于民生之休戚。民生之休戚。系于守令之贤否。古人云。亲民之官。莫切于守令。其为任。顾不重欤。郡县之制。黜陟之法。昉于何代欤。武城弦歌之化。单父鸣琴之治。蒲邑三善之政。可得闻其详欤。汉文景之世。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至有仓氏,库氏之称。以致黎民醇厚。人给家足者。其道何由。良吏之出。莫盛于五凤,黄龙之间。卖剑买牛而盗贼自息。闭閤思过而兄弟乃化。有致理之效者。或玺书褒美。或增秩赐金。公卿缺则以次补之。其劝励之道可谓至矣。然而劳来不怠者。未免伪增户口之讥。外宽内明者。功名损于治郡之时。综核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3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33L.gif)
名实之政。反愧于清静玄默之治。其故何欤。厥后蜀郡之五裤。中牟之三异。渡河之虎。两岐之麦。有何异政。而致如此之效欤。至若令云岩而以敦本善俗为先。人皆知事长之义。调晋城而以孝悌忠信为本。民爱之如父母焉。富家大姓。惴惴畏慄者。南昌之令也。乡闾有礼。行者让路者。仙居之守也。兹数君子。用何道而能致感化之速欤。其治效亦有高下之可言欤。惟我 国家三百六十州之中。慈详恺悌者无几。贪暴无耻者居多。荐举之法非不详也。而率是绮纨之子。殿最之典非不严也。而例加无势之人。泽未下究。民不见德。职此之由。近年以来。 朝廷更化。仕路清明。非如曩日权奸用事之时。宜乎循良辈出。廉介日兴。而民困侵渔之虐。反有甚于前日者何欤。在 祖宗朝。间辍清班。特补外郡者。所以弹压列邑。其意有在。而议者以内重外轻为说。然则 祖宗美意。今不可复行欤。赃污之法。载在令甲。所以使人知畏。砺其廉耻。而近来 国纲解弛。犯法原放者不一。贪暴之辈。无所惩畏。然则 祖宗旧法。今不可更明欤。先儒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3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34H.gif)
谓监司者。守令之纲。朝廷者。监司之本。吏得其人。民乐其业。岂无其道。当今为务之先。莫急于救民一策。士生斯世。有志于牧民者。将取法于何人。然后能尽其共理之职欤。愿闻诸生救时保民之策。
问。 国家之治乱。系于邪正之进退。自古正之胜邪者少。邪之胜正者多。其故何欤。九官相让之际。匈邪之类。不宜接迹于其间。而尚有方命之鲧。象恭之兜。尧不诛之。而舜诛之。尧之明。不及舜而然欤。三叔流言。周公避位居东。若无风雷之变。则成王终不悟元圣之忠。而三叔免于致辟欤。南北部之议起于汉季。终成党锢之祸。若先诛曹节等。而陈窦不死于其手。则汉室之亡。其可救欤。至于牛,李之辈各分朋党。互相倾轧。垂四十年。未知谁是谁非欤。熙宁元祐之间。君子小人。迭为消长。若从刘摰调停之议。以平宿怨。则元祐诸贤。不被其祸。而终无靖康之乱欤。方今 圣明在上。群贤布列。穆穆明明。无愧于古昔矣。近年以来。士论不一。东西说起。互相是非。议者或以调剂为主。或以辨别为言。二者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3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96A/ITKC_MO_0196A_A042_334L.gif)
之议。莫适所从。何以则 朝廷和平。同寅协恭。而复见唐虞相让之风于今日欤。愿闻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