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梧阴先生遗稿附录
梧阴先生遗稿附录 第 x 页
梧阴先生遗稿附录
  
梧阴先生遗稿附录 第 568H 页
神道碑铭(并序○崔岦)
 有明朝鲜国。输忠翼谟修纪光国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 世子师。海原府院君。 赠忠勤贞亮效节协策扈 圣功臣,谥文靖公尹公神道碑铭。(并序)
 
(嘉善大夫。行杆城郡守崔岦。撰。明赐。奉政大夫。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修撰汪煇。书。崇政大夫。行知中枢府事金尚容。篆。)
我 上之二十六年。开城。比至于义州。明年还京师。其相曰尹公。后十年。公以故相卒。盖幽墟之志。公弟府院君公。以老匠当之。叙次事甚备。而诸孤谓岦受知于公特深。属以隧碑之刻。岦让不敢当。既三年。且千里书愈至。则剟取大概而复焉。谨按。尹为姓。出善山府之海平县。在丽朝。有曰君正。守司空,尚书,左仆射。曰万庇。副知密直司事。曰硕。都佥议右政承。谥英毅
梧阴先生遗稿附录 第 568L 页
公。皆盖代元勋也。曰之彪。门下评理。忠简公。曰珍重。门下赞成事,艺文馆大提学。文平公。入 本朝。曰彰。历司宪府执义。至通政杨州都护府使。曰达成。阳城县监。赠庆昌府尹。而公之高祖考讳延龄。进武副尉。曾祖考讳继丁。掌苑署掌苑。祖考讳希琳。忠武卫副司勇。比世益不振。暨考讳忭。文科。历典州府。至军资监正。则有学有德。宜达而窒。识者以卜其后之必大也。厥有再室。后夫人星州玄氏。副司直允明之女。实生公兄弟。并勋位极人臣。得赠考议政府领议政海澄府院君。祖考议政府左赞成。曾祖考吏曹判书。夫人皆视贵。公之生。以嘉靖癸巳九月初吉。于时。有流星入文昌之异云。公讳斗寿。字子仰。少凝重如成人。寡言笑。及其颖发。英气可掇。赠议政公爱不废教。课学有法。公亦不待劝。业日进。年十七而孤。弱冠则成大儒。优四学轮制。直
梧阴先生遗稿附录 第 569H 页
赴乙卯生员试。中第一名。又魁 庭试诸生。直赴戊午会闱。遂中龙榜乙科。时相李公浚庆。于公族叔也。进而奖之曰。他日必为公辅之器。同榜奇高峰大升。亦常以大人气象许之。分隶承文院。由权知副正字。荐补艺文馆。由检阅。录入弘文馆。历正字,著作。升副修撰。拜司谏院正言。未几。入修撰。复出入正言修撰。荐拜吏曹佐郎。时李梁张甚。强以其子干铨郎荐。公坚不可。是以速癸亥之讧。名流六人。同日获罪。褫夺公职名。于是屏居坡州。俄而。梁败则叙复修撰。升拜吏曹正郎。转议政府检详。升舍人。拜司宪府掌令。递为成均馆直讲。复来去掌令。成均司成。迁司仆寺正。乙丑 文定王后之丧。以弘文副应教。干 殡殿都厅。竣事。升秩通政。用西批兼五卫将。拜承政院同副承旨。进右副左副。丁卯 恭宪王大渐。公以右承旨在院中。手书宋朝文
梧阴先生遗稿附录 第 569L 页
彦博入宿禁中故事。抵李首相浚庆。李即来宿直庐。是夜受 顾命。 上方无嗣有嗣危疑。定于顷刻。 天朝使许国,魏时亮。颁 穆宗登极诏。至吉凶礼交。事非豫讲。公适分务。周旋得宜。既而。拜司谏院大司谏。 今上初政。首长言地。非例授也。戊辰。诏使成宪,王玺之至。以吏曹参议。充都司迎慰使。还由左承旨。递拜成均馆大司成。复拜大司谏。递历佥知中枢府事,掌隶院判决事,兵曹参知参议。拜守黄海道观察使。政惟宽简。治绝近轨。未期。闻母夫人疾解归。复由佥枢。拜大司成。则作成有效。历工,刑,户三曹参议。复拜大谏。递历大成。丁丑。以佥枢奉使谢恩 大朝。兼赍 祖宗受诬事文书。至则辞诚两尽。颇得辨明。还拜都承旨。戊寅。升秩嘉善。时有姨弟李铢狱事。言者落公兄弟嫌疑中坐罢。金大谏继辉。特启二人学行才器并著。且士类进
梧阴先生遗稿附录 第 570H 页
退非轻。不得以晻昧累人。有识是之。然公自后不安在内。固求外便养。除罗州牧使。以亲老任三百里外。准法不赴。已而。得延安都护府使。廷辞。 上引见慰谕。至曰暂烦治民。勿以内外为意。公感涕而退。奉母夫人。备极甘旨之养。惟知 上恩。无几微在外色。庚辰,辛巳之饥。极意赈活。远近流民就食。日可千计。御史以 闻。特赐绮缬表里嘉之。时设宴以养老。里置学以训蒙。四境鼓舞。建平远堂。公馀辄处其中。以湖山诗酒自娱。会公弟居守松京。往来便近。良辰吉日。鱼组联翩。称觞上寿。一道称为盛事。任满。以同知中枢府事还 朝。历汉城府左尹,五卫都总府副总管,刑曹参判。甲申。由兵曹参判。哭母夫人。戚易中节。庐于青坡先人之园。三年未尝一到家。丁亥。公除复同枢,总管。倭犯全罗道。杀边吏。人心恟惧。用时议。拜公观察使以镇之。严明
梧阴先生遗稿附录 第 570L 页
为政。案无留牍。入复历同枢刑参。拜平安道观察使。西塞亦有建州酋声息。公策应绰然。防戍之卒。四番相代。不胜其数。日就流亡。公颇捐营属。且括闲丁。增额若干。而六其番以纾之。沿江民奋不识种木绵。公为具种教之艺。至于今称赖。以病露章乞休。 上特遣名医。赍药诊视。且 谕有曰。卿有才有智。虽使老酋来。自可谈笑处之。不足动我一发。凡累数十言。庚寅。录先后辩诬有功朝臣。为光国勋。公居二等。封海原君。升秩资宪。拜刑曹判书。移拜司宪府大司宪同知经筵事。复由知中枢府事。拜大司宪。时倭酋秀吉使以书契来。言极凶悖。至云必犯 上国。事留中甚秘。会朝讲日。侍讲诸臣将退。 上曰。倭书来。欲与大臣及备边诸宰。密议处之。都宪有计虑。虽非当与。可母退。议臣皆言此不必奏 闻。公独请据事具奏。臣之于君。直当如此。它
梧阴先生遗稿附录 第 571H 页
不暇计。旁引经义确甚。 上竟从公请。改拜户曹判书。十数年来。朝著多贰。是非迭起。其既甚也。如恐加罪之无辞。虽以公之重望。不免辛卯之诟。然亦尤见惮故也。初惟论罢。展转益深。至于远窜配会宁。特 命改中道。遂配洪原。居无何。陈奏使还。皇上嘉我奏悉倭情 敕书褒美。 上念公首先请。奏。即日 赐环。复有言者。量移海州。时有浙江人掳在倭中。密报 中朝。至有倭与朝鲜连谋之语。向非陈奏。则我国之情。何以暴白。人皆服公先见。壬辰。倭寇大入。 上思公特 召之日。再三问其至。至则复原封。翌日。 上西幸议业定。公惟陪 驾到东坡馆。 召公前 敦谕。至曰。卿兄弟可勿离予。死生勿负。因解佩囊赐之。到开城。众志崩溃。一夜四五惊。 上命公为御营大将。号令统摄。始克定。俄拜大匡辅国崇禄,议政府右议政。具兼职。仍
梧阴先生遗稿附录 第 571L 页
海原开府院。公既拜。请 上御南大门。抚谕父老。近侍遍传城中。下罪已书于八道。遣使召集义兵。即旧都甄用人才。此其设施之首事也。公闻夫人自畿邑将从公行曰。则我以此时大臣。何得家累相随。使止之。到宝山站。问 庙社主至否。则礼官已于仓皇中。瘗于穆清殿。公愕然启。遣礼官等载而追及。既而。贼入开城。掘发无所不至云。到平壤。进拜左议政。益以 世子传。军国诸务。规画措置。悉中机宜。无少底滞。上下倚之。一日。议遣大臣经纪浿南。咸欲以公入启。金判书应南。耳语李参判恒福。以为尹相去此。大事瓦解。遂启它相。公闻夫人丧。在私舍。则文牒填委。诸相殊不能办。遣郎请公。日吴乃诣。裁处便空。李判书诚中叹曰人之才智。相去如是哉。凡遇一事。诸宰各执所见。争辩哗然。独公在座时。则一禀过而已。诸相所急。不越目前。而公
梧阴先生遗稿附录 第 572H 页
必规为久长曰。若夫成败。天也。建请今年八道税入。一依上年踏验之数。岁亦果大稔。翌年接济 天兵。赖以无阙。若西路调兵拨粮之事。皆由公素筹记在胸中者。辄如取一家物而用之。同事者叹服。又行文州县。即贼来迫。母得妄焚燬仓廒。只得散给百姓。以备收籴。如黄州中和官吏。尤奉公令。及 天将至。非唯无罪。以能见称。大小从臣。控疏顾亲者相属。圣孝锡类。有请则许。 行朝体貌。日加寒心。公启引臣子惟所在致死之义。自后的闻父母变故者外。不听私便。以存大防。贼益西逼。议者咸欲弃平壤。公极言平壤地形物力。可必守。离此一步。国事决矣。然既不可止。而咸言咸兴可往。 上亦意向之。公又极言以坚城。则宁边优于咸兴。可往守。犹且事危。则趣义州。赴愬 天朝。有便。且北方人心狞甚。非可保之地。言咸兴者犹盛。公以死争
梧阴先生遗稿附录 第 572L 页
之。卒之 上不幸咸兴者。公力也。其后咸兴为贼所陷。两 王子在会宁。土人縳致之贼。人始大惊。信公见。 上之出平壤也。留公以守。则治城缮械。颇有条理。夜抄精锐。斫贼营。昼鸣金鼓。设疑兵。为必守之计。而江滩失戒。贼势直冲。城既不可守。则遣将结阵于城外。谕出人士。以全一城之命。公亦追及 行在于宣川。而已有急诣之召矣。到义州则吾东地图穷处。国脉不绝如线。公独以忠义精诚。激昂奋励。正色朝端。屹如山岳。虽极颠沛之中。人望之有所恃焉。是时。渡辽之议已成。公竭力救止。一日之内。启辞者三。请对者再。有曰。 宗社臣民。举将何托。而轻为匹夫之行乎。及夫力请 天兵。杀退平壤之贼。以启再造之业。皆公只手障决。而后得为之事。而心祷理必。可质神明者。则了了于其前矣。然公之此功此志。非管乐以下人所能觑知也。
梧阴先生遗稿附录 第 573H 页
上以公大臣独劳。欲官其子婿。而子皆持母服。且无婿。独长子昉。因金革起复。故 命超资升叙。继有絮衾之 赐。轸公蒙霜露也。癸巳。贼之据京城者。望 天兵溃而南。然京城惟丘墟。人心亦不甚保。 上下未有前进意。公极陈不可。奉 驾东辕。由海州还都。公之相 行在也。其心所贤。如成公浑则不以 君臣未契而推引不力。以为将才如权公慄则起守宰致元帅而果收伟绩。其他除拜。一惟其人。虽故情义相阻。处之形要。宁人负我而不悔。此特举其大者然耳。无愧古人以人事君先国家之急。列劾宰执台史弃 君忘义之罪。而言议之间。务主平恕。不至已甚。面规僚属岐路从违之谬。而异月救免。见论以逋播。峻折一宰。因民诖误。发所不敢道之言。而旋复掩藏。亦不以语子弟。纲纪以肃。人且得全。李相恒福为都宪时。言事语侵公。公
梧阴先生遗稿附录 第 573L 页
后与同事首尾十年。无一毫形于辞色。李公退谓人曰。吾为尹公所包容。久矣。倡义使金千镒顿兵江华。秋义将禹性传尤无见效。俱以病不赴西徵。 上有严峻之教。公启言千镒起义最先。使八道人心。翕然大回。特兵寡无助。不能有为。性传多病。国人所知。责以观望。大不近情。闻者允公之论。晋州之陷。城中人士数万。公请褒赠金千镒崔庆会等及 赐吊祭。遍慰义魂。盖上欲有少待。而固请行之。中外称快。 上以黄海道无节度使。 命议设置。公执言祖宗朝既设而罢。诚以本道民力。不堪贰营。至于军兵统属。自有镇管。设之无益有害。 上犹屡下其议。后至必设。然终不由公而成。至今果称巨毙。公久被亲用。议无不与。未尝屈意顺 旨。此类为多。而亦未尝不行者皆不著。 天兵将史游击儒。战殁平壤军中。做出鲜兵一营投倭之语。公
梧阴先生遗稿附录 第 574H 页
驰见杨总兵绍勋于辽左。辩白备悉。诚意所感。言下释然。李提督如松。回军遽尔。公赶见于剑水站。苦词请东。泪随言发。则为之动色。遂有泣阁老之称。自京承 命。往见刘总兵綎于岭南。将行。 教曰。今当远离。无以为怀。国事至急。烦卿往来。凡事可便宜行之。公因 引见。从容启言。 回銮之后。连有三省之鞫。京城久陷贼中。还集之人。岂无自疑之心乎。恐非所以镇静。 上曰固是。但词涉 陵寝。不得不尔。当善处。狱竟开释。岁比饥馑。畿辅尤患缺种。公募收两湖之粟。以 闻运致京江。根本大赖。又以 帝敕中举公名。俾同光海君讳。前往全庆间。经理边事。即陪 世子南下。甲午。仍扈 世子。加三道都体察使之 命。莅湖南时。贼空言捲归。久屯濒海。 天兵又敛不肯出。物力剥尽。无复可继之势。公大会诸将。以义激劝。合左右舟师。击巨
梧阴先生遗稿附录 第 574L 页
济之贼。陈劄于 朝。有曰胜则皇天祚宋。不胜。犹将有辞于 祖宗。闻者至比之出师表。乃有倾陷之言。以为取败。撼公相位而后已。其实兵未尝衄也。乙未。以行判中枢府事。承 命扈卫 中殿于海州。戊戌。复拜左议政。为时所忌如故。不能安其位。己亥。拜领议政。具兼职及 世子师。论者起而又甚。 上竟不允。至曰。老成有才。可合首相。无如此人。公遂力辞得递。辄仍勋爵。与闻大事。自此益无意于世。尝曰。吾以大臣。年迫七十。诸子皆官于 朝。盛满极矣。理难更久。不去何为。南坡小筑成。盖有终焉之计。公素患呕證。辛丑四月。有诣 阙问安。连日触风。證复作。一两日病㞃。以初七日不起。春秋六十有九。临终。诸子泣请所欲言。则无一语及家。谆谆如梦中语。惟是国事。计闻。 上震悼。辍朝三日。赙赠有加。遣礼官吊若祭。官庀襄事。士大夫衔
梧阴先生遗稿附录 第 575H 页
哀相吊。以至街巷。亦皆赍咨言曰。贤相亡矣。夫人昌原黄氏。 穆清殿参奉大用之女。京畿观察使琦之孙。刑曹判书郑百朋之外孙。有贤德居家。得妇道甚。累封至贞敬夫人。先公十年卒。公夫人同原异圹。而葬掩讫。实公卒之年六月四日。兆在长端(一作湍)府梧阴里先议政公茔域之侧。公尝自号梧阴。其谓是乎。公有丈夫子四。昉。承政院右副承旨。娶尚衣院判官韩漪女。旸。弘文馆副应教。前后娶宗室阳原都正譓女。弘文馆副提学辛应时女。晖。前承政院左副承旨。娶任实县监李耆命女。暄。吏曹佐郎。娶司宪府大司宪沈义谦女。侧室子旰。守门将。娶翊卫司副率李镇女。女三。长适训鍊院主簿李岫。次适申涵。季幼。诸孙二十人。履之。翊卫司副率。娶公州牧使金尚寯女。新之。海嵩尉。尚贞惠翁主。为伯子出。就之。娶司果李元春女。为仲子出。其馀幼。公
梧阴先生遗稿附录 第 575L 页
之天与宏量。才猷绝人。固已斑斑见于事功之间。以学言则尝闻大意于听松成先生守琛。亦颇质疑于李履素斋仲虎。非苟问科慕名之为。而于书若嗜欲然。不以既仕而废。晚又喜朱子纲目。日手一卷。或至夜分。通卒业者累遍。盖将以措诸事业。故其作为隐然皆稽古之力。以家行言。则事大夫人笃至。常得其欢悦。与昆弟极友爱。弟亦既贵。而乱后无居舍。即以家赀买与之。平朝。必栉颒冠带。终日俨然。人未见其有惰容。诸子有过。不加质责。惟使知其失而改之。其于课业。亦不甚规规切切。而优游开发。隽异相望。毕登大科。一家习见。不知其荣幸。公在延安。著延安志。于平壤。著平壤志箕子志。又尝合文文山,郑圃隐事行为一书。名曰成仁录。裒集 我朝名贤行状碑志为一帙。以便考阅。若乱后忠臣孝子名姓实状。以备散逸。又类取 中朝
梧阴先生遗稿附录 第 576H 页
及 我朝璿系纪年官制都邑贡赋节式。通为一册。及其所著诗文若干卷藏于家。岦下流也。瞻仰公于庙朝之上盖少。而独屡造私第。且尝从使远行。窃瞷而得之。间居一团春和。言笑怡怡。孺子可狎。至大故谈论。声气疏亮。色庄而不可犯。平生服用随分。无意奢俭。尤耻示人以布被之行。唯遇赏心清致处。不过美酒一樽。佐以山野之味。如饤饾稍盛则不乐。其天机多也如此。诚一世之伟人。今既九原。安可复作也哉。公弟海平府院君名根寿。铭曰。
 天生硕辅。必利其器。于我尹公。宜考终始。荐登科第。率以拔华。历扬华显。壹维自致。量优容裁。非苟唯唯。确斯为节。硁硁末尔。学曷达务。早闻大意。蓍龟先识。稽古之以。茂著当时。亦公细事。济于艰难。乃公尽试。机筹狼藉。众目盱睢。不动声色。指撝中宜。渡辽议合。一发其危。五
梧阴先生遗稿附录 第 576L 页
庙百姓。举将委谁。回日虞渊。洗光咸池。伟哉此业。公实办之。俄不安位。忌者故焉。吾君不与。何况乎天。公固自了。入地怡然。馀庆不诬。缨组绵绵。载文斯石。概详既次。系词揄扬。畴曰溢美。
碑阴记[申钦 撰]
梧阴尹相国之卒也。其弟月汀公状其简易崔公岦撰其铭。仙源金公尚容篆其额。后二十年。 皇朝学士汪公煇书其碑。时东阳申钦在田间闻之曰。是举也盛矣乎夫。公大烈自不朽。而其所揄扬纪载。选于一国。又选于天下乎。俄而。公季胤府尹君暄氏。畀余以其伯海昌君牍。盖要余以碑阴之辞。钦复曰。以文则月汀简易已侈。奚多乎哉。俄而。海昌牍又至。钦寅念曰。钦当相国坐中书筹昼疆事。忝为郎吏矣。逮相国谢枢机。推分即闲。得拜床下矣。不可谓不知公者也。顾公之系历事行。已有状
梧阴先生遗稿附录 第 577H 页
若铭矣。肆揭钦得一二于当世笃论者之口者焉。夫成功自天。树功自人。得乎人而不得乎天者。世居什七八。噫其亶系遭逢哉。当秀酋之耽耽西伺也。 朝廷莫觉。岂惟 朝廷莫觉。其时泛使之回。亦莫觉其欲。直犯上国者著于书契。而犹不欲闻奏。微公一言。则君臣大义紊矣。公去之翌年。秀酋遂动。而八路残。 五庙迁。 车驾出。城阙夷。而国殆不可复立矣。公以鞮屦累迹。猝然承尺一起。猷为注措。若取诸怀中而发之者然。甄拔人才以收人心。则元气张矣。下罪 已教。以谢士心。则民志砺矣。召聚义旅。以激军心。则国威振矣。玆皆公爰立之始。即日设施者也。继以请奉 庙社主。追回 行在。请许州县仓贮。散给群氓。请坚守平壤。以图进取。请勿往咸兴。就近 天朝。以便请兵。请勿渡辽河。以图恢复。请正弃 君之罪。以昭臣节。请旋跸奋
梧阴先生遗稿附录 第 577L 页
都。以固根本。而中兴之绩。遂就焉。其得人得天。又得遭逢者非耶。钦尝见公与诸宰相议事。事有不可已而戾于 上旨者。即他宰相辄逡巡两可。不正言。公独命椽吏笔。惟所欲言而必尽言。或被 上震怒不顾也。窃瞷视之。则他宰相有面赤者。而公色怡如也。其纷不可定者。竟赖公一言而定。伟哉其有所树之也乎。公功既成而公已见挤矣。解相归第。任真守冲。无预机务。而国有大议。言之愈力。钦间从公聆罄欬。宏量洪度。岳耸渊渟。望之崇深。退而自揆。未尝不失匕箸也。若稽古昔相臣。含忠履德明勖偶王者。其所遇不同。政清于上。俗美于下。守在四裔。官不易方。则为相者。亦何难哉。乃若壬辰之变。固载籍所未有。使他人暴起而当之。则智者失其见。勇者丧其守。其不颠沛错乱者希矣。于是而能垂绅整笏。立于百僚之上。俨然人仰而恃之
梧阴先生遗稿附录 第 578H 页
者公也。于是而能献可替否。谟于殿陛之下。毅然 君倚以为重者公也。于是而能宰物平施。休休有容。绰然于进退之间者公也。于是而能宠不加荣。辱不加挫。恢然于休戚之际者公也。方公之盛年显宦。公在毁誉之中暨公之中年贬斥。公在坎困之会。虽识公者。未必识公能树立末年事业如是之卓荦炳烺。而唯 宣祖大王。拔公于众斥之中。举国而委之公。而二百年宗社之重。一朝而复其奋焉。足以观君臣矣。于晋得一人焉。曰王茂弘。于宋得一人焉。曰李伯纪。于丽得一人焉。曰姜邯赞。公非其流匹耶。士有合不合。假公而不斥。早位岩廊则安知可以弭壬辰之变。而变作而后。始得公弭之。而车致马良。千里而无契需。其不合于始而合于末。抑何欤。然其终不合者。亦何限。信乎其系遭逢哉。穹壤不敝。日月常鲜。斯其为梧阴尹相国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