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九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x 页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九
 附录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80H 页
龙山书院重修上梁文(后孙馨德 撰)
占佳境于龙山。已有祠宇之孔侐。明徽规于鹿洞。可无讲堂之申修。爰继前人。以资后学。恭惟先生之兴起。幸际昭代之盛时。自幼少而言志出凡。为一大成孔子道。及壮大而践履笃实。慕三省身曾氏工。河西之高明。既许六缺中益友。眉岩之先见。预期一世上宗儒。笈始负于松川而就正学源。贽竟执于陶山而讲明道本。诗篇五章。引进圣域之模范。节要八册。传授师门之钵衣。二拜寝郎。三典州郡。塞佃猎于 陵寝。令彼守宰而革心。讲道义于校宫。使此诸生而隶业。涕泣守卒。颂麀鹿充满之恩。留饯士民。咏白玉清节之句。精约纯正。无愧春宫辅导之诚。坚立凝然。有隆华使接伴之誉。恩延揭厉。东西行人诵称至今。泽潝羡馀。南北遗民思多去后。迨龙蛇之变作。奄批貅之风靡。暨僚友而倡募义兵。远近响应。使伯胤而赞画戎幕。筹策得宜。卧镇山阳。运兵粮而接济。把截锦茂。戢凶锋而退屯。贼不悛于豺心。届酉年而再举。公有集于虎旅。及子月而三令。箕成傞哆。反信谗于南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80L 页
伯。雪作魔戏。忽赍志于西徼。 圣代之褒崇恩。既极于三品。礼官之来奠文。亦荣于十行。乡儒之追崇。有此祠庙之奕奕。后辈之慕学。更见讲室之恢恢。洁币丰牲。迭春秋而俎豆。垂绅章甫。讲冬夏而诗书。然堂构之易朽。盖岁月之滋久。不为虑于先甲。宁有揆于后庚。更募群工。恐亏一篑。幸被地主之眷顾。亦赖土民之子来。三月有成。百尔俱备。恭疏短引。助举修梁。儿郎伟抛梁东。百尺丹崖倚碧空。杖屦逍遥如复见。满庭梧月涧松风。
儿郎伟抛梁西。长江十里绕沙堤。晴岚万状皆如画。随柳访花任品题。
儿郎伟抛梁南。万丈清流碧似蓝。为有源头活水处。洗心閒坐影成三。
儿郎伟抛梁北。断山斗起拱天极。宫墙数仞休云高。勇往直前庶八阈。
儿郎伟抛梁上。乌飞万里欲何向。世间无物不消磨。惟有斯文天未丧。
儿郎伟抛梁下。济济青襟尚尔雅。入室升堂宜及时。文明不必让诸夏。
伏愿上梁之后。不绝香火。有虔牲币菁菁者在阿。足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81H 页
以文而会友。洋洋乎盈耳。宜弦夏而诵春。百行之源。以孝悌为其本。平生之事。用忠信以力行。希圣之工。下学上达。作人之化。草偃风行。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四方学者。咸以为依归。各遂鸢鱼之飞潜。莫学鹑蛙之变化。
龙山书院重修上梁文(渊斋尹宗仪 撰)
书揭堂构之谟。亶述事而继志。易阐栋宇之制。亦仍旧而增新。肆贤院卯舍之修。特儒林已行之度。恭惟竹川先生。门路最正。渊源既深。李文纯贤师。传朱书而为钵。安文康高弟。陈儒疏而建祠。吾道继五贤而依归。公议待百年而彰著。 宣庙待宾师之礼。 肃考降扁额之恩。是先生杖屦之区。乃后学山斗之地。裕谟贻燕。非徒自适乎幽贞。追讲修齐。要以寿传乎经史。章甫控吁。爰思扬美而贲幽。朝家盛恩。特赐荣赠而节惠。垣颓屋破。每轸经营。事钜力绵。克懋改造。仰玄穹之默佑。政当转沴而为祥。系丹雘之重涂。讵缓兴衰而补毙。惟阔狭矜式之际。即斟酌情文之中。旧础完寻。克遵多士之询议。新甍重翥。备督三抱之章程。想神道之久安。拱四山而云吉。见匠徒之争奋。跨六朔而告功。月霁风光。可挽乎三代之文化。山明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81L 页
水丽。有似乎九曲之武夷。斯文其在玆乎。有斐不可谖也。陶铸兴感。若奉先师之德音。善颂构成。可伸弥甥之情礼。
儿郎伟抛梁东。数叠龙山水镜中。讲树高堂章甫会。一春和气自融融。
儿郎伟抛梁西。峰峰瑞色彩凝霓。春秋俎豆文明世。新造飞甍凤翼齐。
儿郎伟抛梁南。程川水色碧于蓝。参天脩竹多瞻斐。千载心期月照潭。
儿郎伟抛梁北。教育英材归化域。千里五云咫尺如。象贤 明主临宸极。
儿郎伟抛梁上。先生道德高山仰。四时和气争葱葱。圣代恩纶贺赞尚。
儿郎伟抛梁下。桑麻雨露绕平野。青襟济济尊崇仪。遍庇群儒作大厦。
伏愿上梁之后。玆看屋脊之翚革。敢慕英灵之俨临。何止乡党之专休。乃是邦国之攸庆。袨服燕贺。尚诵眉老之登闻。笾豆骏奔。不朽遂翁之定式。
山仰亭上梁文(东江金宁汉 撰)
先哲占泓峥之区。留芳躅于杖屦。后昆得游息之所。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82H 页
寓永慕于羹墙。栋宇新成。襟绅耸喜。伏惟竹川朴先生。珍原家世。陶山渊源。善述诗礼之风。安其素履。笃守敬义之训。明乎朱书。䌷绎既深。开发性命理气之蕴。锱铢不漏。辨别阴阳淑慝之分。其行则忠君爱亲。其学则天德王道。断断兮夷险之致一节。慥慥尔颠沛之无贰心。被黄绶之宠荣。大行蜀郡崇儒之化。忾漆齿之猖獗。先发常山勤王之师。每切倾葵之忱。 国恩敢忘。蚤有啖荠之乐。道味无穷。乃振遂初之衣。独歌考槃之轴。林泉花石。遍其品题。麋鹿鱼虾。结为俦侣。推许文章之美。已有农岩公定评。尚论践履之工。岂是隐峰翁阿好。溪山无恙。与盛名而共存。草木生辉。果剩馥之未沫。樵牧尚到今指点。苗裔其何忍废荒。乃者龟食于长川一湾。俄而翚飞于隙地数亩。竹墙桂柱。不让香炉草堂。茶灶石门。依如隐屏精舍。宅幽而势阻。殆拟盘谷之居。心远而地偏。每诵栗里之句。抚往迹而增感。哀此生之靡依。窃取诗人风咏之词。遂揭华亭山仰之额。武陵峰壑。不迷仙真之源。赤城霞标。特出尘埃之境。百阅星霜之换。声音笑貌之不忘。万状苍翠之奇。起居饮食之兴接。缅仰千仞之象。敢亏一篑之功。春暖秋凉。每引登探之兴。夙兴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82L 页
夜寐。宜效积累之勤。聊慰众工之劳。式陈六伟之颂。儿郎伟抛梁东。德峰朝日正曈昽。天然画出春风面。万壑千岩绿映红。
儿郎伟抛梁南。凤岑一抹滴晴岚。当年气像应如此。秀势崚嶒碧落参。
儿郎伟抛梁西。谽谺燕谷白云低。时来啸咏无人识。丛桂长松一径迷。
儿郎伟抛梁北。雨后第山增黛色。洞里年年药草香。仙人一去无消息。
儿郎伟抛梁上。玉宇峥嵘八瞻仰。百变浮云亦何伤。苍苍正色本昭旷。
儿郎伟抛梁下。滚滚万川千里泻。学海虚舟自往来。世间谁是知津者。
伏愿上梁之后。风雨不动。海山永清。四时弦歌。继前人之遗韵。百年桑梓。葆后世之长春。
山仰亭记
君子之德。其盛矣乎。八人深而不忘。被地光而未沫。传百世而不可泯者。余于竹川朴先生遇溪之山仰亭。见之矣。先生尝游溪之上而乐之。名其溪曰遇。人溪相遇。义意深焉。因记其胜而传之后。农岩金先生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83H 页
读之曰。好文章。道学中流出。夫是溪也。固湖南之名区。而先生有邃学高节。功存社稷。故大名留天地。溪与之寿其名矣。然世之治乱。运也。物之兴废。势也。道学节义之为人高山仰止。秉彝也。固无分于朝野远迩。时世治乱。而乡之后学。加切矣。家之后孙。更加切矣。先生古为治朝崇报则备至。而今夫天下。周公不为公。孔某不为某。先生几为世不识其名。而君臣父子之伦。坠地尽矣。人苟不欲蹄迹之甘与归者。其尤何如也。晦峰处士安圭容甫。起于先生之乡。讲性命。治诗礼。与闻乎春秋尊攘之义。以其位分于草泽。而无所事乎斯世。然于先生之学之义。则慕之深。而矢志不渝矣。乃与宋运会,李教川,许炤,安思淳诸章甫。慨然乎遇溪之荒废而修筑之。且以为永久瞻仰之图。朴泰璿朴佑龙诸本孙。实相先后之。而朴彰柱兴曰。吾祖之德。吾乡之士仰之。而吾不为之所。则吾祖其有孙乎。于是乎溪上之翼然者。有曰山仰亭。呜呼。古来人世之祸极。而至于臣子弑君父。夷狄乱华夏。而人之不为翔走几希。然其源常始于利之一字。故圣贤有忧之。绝利一源。贱货而贵德。彰柱其有得于斯义。真无愧为先生之后人也。吾谓登乎亭而畅于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83L 页
怀者。觞咏琴棋之不足尚。学问义理之为急务。而明先生之道而道之。揭先生之节而推之。庶几其有邪说息而乱贼惧矣。然后将先生之德。万世八人。遇溪之盛。万世有光。而诸公方不虚为山仰亭主人。于不休哉。诸公之志。固在是。而不佞之愿。亦切矣。遂忘其孤陋而为之记。若夫山水之景。众美毕具而助发人佳趣者。宜于板上遇溪记而得之。玆不复赘。己巳仲秋日。首阳吴震泳。记。
诸家记述
丙寅冬。贽见于陶山。先生取朱子书节要。语之曰。立脚根基在此。将归。以节要初本八册赆之。教以自树立。勿为流俗所夺。又赠五绝诗。公敬受教训。往复质疑。有节要序后识。(出陶山门贤录)
显哉已作湖南之行。为之怅然也。(退溪先生与尹钦中书)
罗州金千镒柳梦井,光州朴蔡,宝城朴光前,南原安璜安珲。皆善士也。(出眉岩集)
亡师起兵于宝城。病不能领军。任真宝启英为大将。前万户张润为副将。(出隐峰全书)
牛山从竹川朴先生受学。深加期待。(出市南集)
壬辰。牛山从竹川起义旅。参谋幕下。间诣体相郑公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84H 页
澈。论辨军机。(出南溪集)
竹川事亲而致人不及之孝。持已而笃人不能之行。(出三山斋集○下同)
竹川天姿温粹。见识超卓。自幼已有志于为己之学。及长。受业于退溪李先生之门。以一部朱子书。为衣钵之传。勉勉乎克己存心之要。精思力践。蕴之为德行。发之为忠义。
竹川。以退陶门人。为柳眉岩所荐引者。固不寻常。而当岛夷之猖獗。乃与若而名胜。倡起义旅。陈疏传檄。志气凛烈。劳勚甚多。至蒙奖擢之典。岂不伟欤。(出性潭集)
壬癸之燹。湖南所以完海上。赖有露梁,碧波。陆则锦山,晋州。靡当时诸公。则无湖南。无湖南则 国家之兴恢。无基矣。然则吾辈今日。虽谓诸公赐。可也。不可以胜败生死殊观也。竹川先生父子事。亦晋城所关也。(出卢沙集)
竹川道学节义。令人起敬。而回启于五年之后。谅非易事。假使覆启。不过请议大臣而已。当更加商量处。(吏判朴绮寿与金箕殷书)
余年未弱冠。始学楚辞于先生。先生书五言绝句于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84L 页
册衣曰。欲学屈子辞。先寻屈子意。君看不病人。谁得呻吟似。余常服膺不失者。久矣。(门人宣廷达录)
余十馀岁。先生以伊洛诸书,律吕,皇极,洪范,三礼等说授之。而抚爱无间骨肉。(门人安重默录○下同)
闻先生山颓之报。痛哭往赴之。乃丁酉十一月十八日也。丧葬皆如礼。盖从先生平日所讲定遗命也。
顷于乙未年间。得拜先生于函丈之间。以为依归之地。今复来游。先生殁焉。噫。俯仰之间。不能不以之兴怀。(门人权克悌录)
先君一诚爱亲。天性自然。非矫揉也。进士公亦以先君暂不离侧。为一堂之乐。而先君惟以养志婉容。为一家常式。(长子根孝录○下同)
进士公痰喘交极。气息奄奄。先君泣号祝天。竟至不救。颜色之戚。哭泣之哀。见闻者。莫不感泪。
先君于追远之事。恻然有感。谋诸同宗人。具壶榼。祇展扫谒。因将馂馀。做得合欢。报本睦族。门风甚厚。
先君性虽柔和。而至于事之是非。剖析严明。判书尹公毅中曰。吾固知其内不柔也。
竹川德行文识。为退陶高弟。兰谷郑公佶。游于其门。笃志力学。(出性潭集)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85H 页
壬辰难。先生倡义湖南。公奋然从之。及先生殁。与隐峰创祠。以寓景慕之诚。所谓龙山书院。是也。(出门人郑佶行录)
师事先生。深被将大许。尝上书先生曰。投笔登武。是岂本心。先生答云。荣亲扬名。文武何异。壬辰。受先生方略。赴高霁峰锦山之战。殉节。(出门人金成章行录)
往拜竹川先生朴文康公。讲解不怠。多所发明。文康公甚奇之。遂授以所受于退溪先生宋书节要。公自得是书。日夜劬业。沈潜浃洽。实体力行。(出门人李允男行录)
盖朴先生。即我安先生之师也。先生天资谨厚。加工学问。而从事于退溪门下。尊师取友。以成其德。渊源有自。见道高明。一时所仰。学者宗之安先生少从事于竹川。大有所得。笃学力行。遂成大儒。虽曰有得于文简公成先生。而其发轫则大抵皆竹川之功也。(出耳岩任大有所记)
壬辰。竹川传檄列邑。纯斋弘业。与其侄主簿俊。往从之。寺正公曰。竹川学问。渊源于退溪先生。而姿质大,有过人之美。本道义兵将如金健斋。可图大计。而竹川,健斋。真可与之方驾。拜驱于一世矣。(出寺正金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85L 页
弘绪行录)
少就学于李青莲,朴思庵。及长。讲质于竹川之门。壬辰。与诸弟应竹川檄。赴锦,茂之役。丁酉。从李忠武舜臣。多劳绩。(出金轩轩轩汝重行录)
壬辰。应先生檄。以军粮六十石,家僮五十名牛马弓箭等物。送先生义幕。有书略曰。虽不得舆疾讨贼。丹心所激。宁无转输。(出魏公大用行录)
壬辰。以副将倡义兵。至数百人。从竹川先生合兵。将行。竹川以老病。推任公启英为左义将。直向岭南。冲冒凶锋。戮力摧陷。与右义将崔公庆会合势。屡战皆捷。(出坊村崔亿男行录)
壬辰之变。 大驾播越。公不胜忠愤。见竹川檄文。大喜。直向宝城。同谋举义。(出朴玉岗士吉行录○下同)
丁酉再逞。本道被兵。南原陷败时。竹川,牛山。适入天凤山。公欣迎曰。今日邂逅。殆天所借。固臣子复雠之秋也。因曰。闻伯夷之风者。尚且兴起于百世之下。则如有生同一时。尚忠好义之君子。孰不忻然从之哉。竹川先生。长者。取信于人。久矣。愿推为义将。以应众心。竹川曰。乱急病重。吾将死矣。然一息尚存。誓不与此贼共戴天。遂定议举义。于是。竹川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86H 页
为盟主。公与牛山及宋弘烈,朴勋诸公。共立约束。时竹川遭夫人丧。病且益重。使公及宋弘烈,朴勋诸人。帅勇士数千。大破贼于赤壁下。先生曰。若非朴士吉。岂能有今日之捷哉。
诸贤答院儒
竹川书院事。敢不奉以周旋。明朝。将见吏相而力言之。(八松尹煌)
顷者。得见院儒呈单誊本。则当初山长之请。本非公共之论。不详如许委折。冒当此任。极是率尔。今于膰仪之远辱。心甚难安。不敢承领。并此呈还。幸须佥尊谅察。如何。(遂庵权尚夏○下同)
示谕谨悉。已答于儒林单子中视至焉。前后所送膰脯。谨并拜领。
享礼顺成。仰慰致膰之举虽曰礼不可废。千里专人。为毙甚钜。此心不安。有不胜言。切望从今以往。勿循前例。千万千万。(丈岩郑浩)
竹川集。焦扰中尚未删定。容俟春后江乡来过时耳。(疏斋李颐命)
顷于台论。盛称书院赐额之毙。然西河院之回启。果是的奇。则本院事。似无见遗之毙。必欲于一时并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86L 页
为回启云者。乃赵进士(鼎彬)曾前说道也。(守虚斋洪启迪)
示事。固已极力周旋。而来教至此。敢不另图趁早覆启之地。(苦轩赵鼎彬)
额号。以龙山 启下。祭文。已分排于赵学士。而善书人。实未易得以鄙所闻。孟监司万泽,海昌尉吴泰周为可。(陶庵李縡○下同)
祠额。盖由当初 启下之差误。良叹。犹以盛礼之克完为幸耳。所托堂文。非敢忘诸。春初。奉 命西出。归后悤扰。无暇及此。尚尔孤负。容许曰后追副否。
延额之举。实协士林之愿。可不为斯文贺也。(归乐堂李晚成)
书院致祭事。幸速成。有光斯文大矣。(寒竹堂申銋○下同)
改额事。已闻其委折。而须与宗伯相议以处耳。但近间。以书院请额等事纷纭。自 上防塞之教。此则虽与创请有间。或以烦请为难。是虑是虑。第当力图为许。
院宇营建之役。几已讫工耶。远外悬念。不能少弛。多少周旋之事。当与朴友相议为之耳。(急流亭金兴庆)
通洙猥以无似。忝迹于佥执事之列。恒切愧惧而已。(参判闵通洙)
春享利成。区区仰慰。膰肉蒙此专人送致。不安甚矣。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87H 页
院宇改号事。自前所称。必有意见。以此昧识。难以可否于其间。宁仍旧贯。以俟后来博雅处之为好。(渼江金坦行)
春享利成。仰慰且荷。重修之举。因物力之未备。不免中撤云。极可闷念。(吏判赵明鼎)
院享之顺成。尤不胜欣庆也。禀目题送。而病不能尽意。可叹。斋宪事。有所告于来儒者。惟在量处。讲堂重修之役。至今迁就。势虽使然。忧叹良深。(三山斋金履安)
院宇修改虽急。而事多不如意者。力绵役钜。难以就绪。近来守宰。视此等事。未免为不急之务。方伯当得所亲人书恳。而列名呈书请助则似好。堂额院号。书呈。而纸薄墨渝。或恐难于审刻矣。搢绅掌议。南平极可合矣。(都事李英裕○下同)
斯文不幸。院长丧事。出于今日巳时。(辛亥五月十九日)惊恸何言。仰闻院中。似有举哀吊祭之前例。故委此仰告耳。
院事。闻不胜慨叹。而第士林事。必有公议。然后可以就绪。何可以如生一言。所可得力耶。渼湖。当时丧人稚弱。果无答状。今其侄都政为南平。渠亦当知之矣。若相议则或有一臂之力耶。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87L 页
所托文字。亦无泚笔之暇。稽延至此。愧叹而已。(性潭宋焕箕)
院麓之犯葬。院土之偷卖。俱系非常之变。决不容但已。吁及营邑。不宜少缓也。(梅山洪直弼)
皇天不吊我东方。 大行大王。奄弃臣庶。薄海含生。普切如丧之恸。而顾忝崇近。受 恩最隆。适切尝药。职在保护。而不忠无状。罹此大变。又不能褥蚁先驱。尚今视息于阳界。只自痛恨其冥顽而已。先生荣赠。实系公议。顾绵力。安有轻重于其间耶。继此 恩典。固在应施。而事异常日。恐未可期如例速成也。(渊泉洪奭周)
皇天降割。 仙御上宾。崩圻之恸。中外惟均。启事。当此哀遑罔极之时。似未可遽议。缘此差迟。为之代闷。势也柰何。(  李宪璋)
先生 貤赠。当举国震剥。 因山前。恐难回启矣。迁就虽闷。幸须谅宜进止。如何。(洗马沈应奎)
先生 貤赠事。庶可取次图成。而 因山前。恐难以此等事烦 彻。虽有差迟之叹。亦复柰何。(承旨金兴根)
先生 貤赠事。虽不能如意准成。而上自大僚。下至搢绅诸公。一辞询同。兼御 教旨。今已奉出。向后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88H 页
事。庶可次第得成。此可谓士林之光。岂胜欣幸。(吏判金箕殷)
先生 赠谥事。既有两曹之回启。则早晏间。想必有朝家之处分。知旧颙望。曷有其极。(  金箕协)
恩点已下。荣溢幽明。大伸公议。想感祝无量也。忝在弥甥之列。亦不胜荣幸之至。为书以贺。特叙此同庆之意。(渊斋尹宗仪)
文康公遗集。敬受摰读。有以作后学之指南。钦颂叹美。犹恨承览之此晚也。(领敦宁金炳学)
竹川集。盥读以还。可以窃识平生之所未识。区区之幸。讵但为庄奉之为珍也。(判书闵泳穆)
竹川集。经术文章。标准百世。曾闻先生卓节邃学。师道攸存。恨未能一读其书。今焉承睹篇什。敬奉丌上。时复披阅。依然若亲炙德音。抠衣于左右也。从玆以往。仰先生之嵬乎为儒林宗匠。何等幸事也。(监役金尚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