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x 页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三
书
书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3H 页

答索机仲书。言之不尽。偶得小诗。以寄鄙怀曰。忽肰半夜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若识无心涵有象。许君亲见伏羲来。说得太郎当了。只少个柱杖卓一下。便是一回普说云云。未知其意。
郎当。犹狼籍也。卓。立之也。一下。一番也。一回。亦一番之义。天地变化之神。阴阳消长之妙。本不可以言语形容。今吾说形容极尽。无复馀蕴。似不分如此太露天机。故云说得太郎当了。竺氏之教。有禅宗者。不立文字。只柱杖卓一下。便可与人传法。其教宗者。必普遍说法。乃可以晓人。故先生于此。戏借其说曰。吾只欠个柱杖卓一下者。无言以法之妙。肰便是一番普遍说法。岂不可以晓尔乎。先生此言。颇若自誇。非自誇也。即程子所谓贤人之言。引以自高。不肰。道不尊也。
答陈同甫书。窃恐此正是病根。与平日议论同一关棙也云云。未知关棙之意。
赵士敬云。棙。冶者鼓风板所安之木。见训蒙字会。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3L 页

下文今日许多闲议论。皆原于此学之不明。故乃以为笆篱边物云云。未知笆篱之意。
笆即今笆子。笆篱边物。贱弃之物也。
答索机仲书。佛者之言曰。诸人知处。良遂总知云云。未知其意。
良遂。禅僧名。此僧叹人不识己之妙处。故云肰。
答黄文叔书。说将尚不下者。而又何足以议此耶云云。未知其意。
第五伦谏冯翊盖延不法。见忤。后伦读诏书。每叹光武为圣主。其等辈笑曰。尔说将尚不下。安能动万乘乎。将。州将也。盖延为冯翊太守。故谓之州将。言尔曾说州将。尚不见从。安能说天子。以有所为乎。
答柯国材书。不合无愧之说云云。未知其意。
乾道中。先生尝两进绝和议抑侥倖之戒。而言不行。想国材书中。谓先生道虽不合于时。无愧于心云。故答之如此。
答许顺之书。正是鹘崙吞枣。向来李丈说铁笼罩却之病。恐未免也。未知其意。而所谓李丈为谁。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4H 页

下文三公。元本作三公。节要作二公。未知孰是。
作二公者。是即国材,元聘耳。上文子韶。当是张九成。张非一时人。不应并指为三公也。
答何叔京书。有知无知。岂止校三十里也云云。未知其意。
杨修读曹娥碑八字。即解其义。曹操行三十里方悟。以三十里方悟者。比之才读即解者。其智不相等也。校当作较。不等也。
答石子重书。终有桑门伊蒲塞气味云云。未知其意。
伊蒲塞桑门之馔。见后汉书楚王英传。言顺之之言。有禅味也。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4L 页

谓磨盘有八角也。今之磨面者。安磨石于大盘上。轮运以磨。则糜末纷糅而四出。此不见杨公谓。(尹圃岩曰。谓字。恐是诗字之误。)故未详其说。其大意。以此譬轮回之说耳。
答蔡季通书鸤鹗。节要作鸱鹗。未知孰是。
鸤鹗二字。古无相配为言者。又以对凤凰。语意尤不伦。可知是鸱鹗字之讹也。故改正之耳。
答杨子直书。作小楷四箴百十字。今纳界行去。暇日得为挥染。甚幸。此箴旧见。只是平常说话。近乃觉其旨意之精密。真所谓一捧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者。故欲揭之座隅。使不失坠云耳。未知其意。
捧当从木。杖打也。掴。手打也。杖打则随杖而有一条杖痕。手打则随手而有一掌血渍。谓其言之痛著如此也。棒音方。
答詹元善书。子静旅榇经由。闻甚周旋之。此殊可伤。见其平日大拍头胡叫唤。岂谓遽至此哉云云。未知其意。
拍。奏乐之节拍也。头。如词头话头之类。谓拍之题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5H 页

下文许教。似亦小中毒也云云。未知其意。
许姓人为教官者。亦稍惑于子静之学。故云小中毒也。
答吕子约书。本盖是气质有病。又被杜撰扛夯。作坏了。论其好处。却自可惜也云云。未知何意。
非事实。非实理而强造说。谓之杜撰。扛。举也。夯音向。负荷也。作坏。犹言为所坏也。言诚之质。本有病。且其人不知道。而强造说话。自以为是。辄举而负荷其任。又被此病。作坏了。肰论其好处。则有可取处。故云却可惜也。
答王子合书。子馀留此久以下。大意未解。钤锤催攒等语。新法课程。何意也。小仁者以下。亦何意也。
钤与钳通。其淹切以铁。有所劫束也。锤。当从手以椎搥之也。催攒。以言检制学者之严也。言吾见子馀为长上之人。故不欲严加检制。后来觉得如此。恐误朋友。乃始用力催趁工夫。而子馀行日已迫。不及有所成就矣。子馀去后。他人尚有留不去者。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5L 页

答潘文叔书。纸尾所谓坏證者云云。未知其意。
未详。然恐是病之深痼。元气坏败。不可救者。谓之坏證。此必文叔书。指禅学陷溺之病为坏證。而文叔诸说。却自有禅意。故上文既有壁隙光影之说。而于此又言你所谓坏證。你身己自有之云耳。
答万正淳书。恐无捞摸也云云。未知其意。
捞。手取水中物也。摸。以手索取也。恐无捞摸。犹言无可探索取得也。
答汪长孺书。别纸所论。殊不可晓。既云识得八病。其下复生大疑云云。未知其意。
八病。当是长孺自言其有八种病痛也。大疑之大。作失者误矣。
答刘季章书。比阅邸状。时论似浸平。榛中蜿蜒。稍稍引去云。未知其意。
以当时群小。比蛇虺云耳。
下文。刘五十哥且得如此撺掇结裹云云。未知其意。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6H 页

又下文。今才见彼说昼。自家便寻夜底道理。反之各说一边。互相逃闪。更无了期云云。未知其意。
夜底道理。对上文说昼而言。昼夜字。只取一彼一此。互相反之意。逃闪。闪逃庄也。小儿迷庄之戏。一去东边索。一去西边庄。此来这边索。彼又去那边庄。此互相逃闪之义。各说一边道理。以求相胜者似之。
答徐斯远书。彦章守旧说甚固。乃是护惜已见。不肯自将来下毒手弹驳。如人收得假金。不敢试将火煅。如此。如何得长进。僧家有琉璃瓶子禅之说。正谓此耳云云。未知其意。
琉璃作瓶子。自以为宝。而其为物不坚。如有触者。即便破碎。以比学禅未得。而认假为真者。才遇高禅一语撞著。便成粉碎。此必禅门有此譬谕。先生引之。以言彦章护惜已见。而不肯求正于有道之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6L 页

答李守约书。向来所苦。只是劳心所致。寻以般移应接。内外劳扰。遂不药而愈云云。未知其意。
般。亦移也。疑此是先生自五夫旧居。移于考亭时事。盖移家多冗细应接。遂因外劳而内之心病自愈也。
答刘定夫书。说得张皇。都无收拾。只是一场大脱空云云。未知其意。
一场。犹言一段一次之类。脱空。疏脱空虚也。言学不用书。则终无收拾。只成一段大疏脱空虚之学也。
答熊梦兆。节要无兆字。何也。
节要他本。已有兆字。其无者。未改之本也。
答叶正则书。伹见士子传诵所著书及答问书尺云云。未知其书尺之意。
尺书也。
答方宾王书。不能料理简书云云。未知其意。
料理。料检整理之谓。如俗语으다。世说中料理之说。亦同此义。简书。即书简。非小明简书之义。
下文。不过如是擎夯作弄。做元来大事看云。未知其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7H 页

谓擎奉负荷。而作为誇弄。认作本来大事看也。元来大事。性道之本。大。元也。
答郑子上书。治道去泰。甚诚出于黄老之意云云。未知其意。
此本汉黄霸言。言其所以不去聋丞之意如此。恐无可疑。
答王钦之书。不敢承命浼闻云云。未知其意。
谦言。浼渎而奉闻之也。
答徐子融书。如向来所论鸡抱卵事云云。未知其意。
鸡之抱卵。无时废辍。令温气接续则成雏才冷则不成矣。僧家以此比其功夫接续。乃能成佛。此言非失也。但其所学之道非耳。子融不辨其道之非。而惟攻其言之失。故云云。
下文。有北门之辨云云。未知其意。
未详其意。肰恐子融所与人共论之地名。或与子融共论之人官。为北门欤。
又下文。即如来喻木烧为灰。人阴为土云云。未知其意。
阴。瘗藏也。语出礼记。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7L 页

言钝质。无受教之地。道理无所投聚停泊也。揍。训投也。敏质。又轻捷。容易听受过了。不能堪耐劳烦积久工夫也。
下文。省闱不利尔。是时节如此。看此火色云云。未知其意。
此指言当时世道气象而言。或云风色。或云风力。盖不欲斥言。故为隐语以见耳。
答陈卫道书。尝见龟山先生引庞居士说神通妙用。运水般柴话来云云。未知其意。
运般。转移也。彼以转移柴水之类。皆为神通妙用。更不问道理如何也。
答陈才卿书。来书所喻。大率少宽裕之气。有劲急之之心。如此不已。恐转入棒喝禅宗矣云云。未知其意。
棒。见上。喝。诃喝。怒声也。禅家。问者有问。师或用棒打下。或怒声诃喝而令人悟道。
答余正叔书。大概皆是平日对塔说相轮惯了。意思致得如此。须是勇猛决烈。实下工夫。力救此病云云。未知其意。
对塔说相轮。本程子语。塔之有相轮。未详何物。其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8H 页

答杜叔高书。令人都不理会。却别去千生万受云云。未知其意。
汉语。解生,受。艰苦也。以艰苦之意而甚言之云。故千生万受。
答张元德书。略用今人言语。衬帖替换一两字。说得古人意思出来。先教自家心里分明历落云云。未知其意。
以今之某字某语。配合古之某字某语。以明其义。谓之衬帖。以今之某字某语。代易古之某字某语。以明其训。谓之替换。如释明德。以所得乎天言德字。以虚灵不昧言明字。是谓衬帖。如释格物。以至训格。以事训物。是谓替换也。历落。后卷一处。有历历分明之语。周礼注释适历。云稀密得所之状。合此等语意观之。当是分明脱落之义。
下文。却恐不免真为擎拳竖拂者云云。未知其意。
禅家不用言语文字。或擎其手拳以示之。或竖其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8L 页

答王晋甫书逐句消详云云未知其意
或云消之为言须也或云凡了其事谓之消
答孙敬甫书。杲老与张侍郎书云。左右既得此把柄入手云云。未知其意。
宗杲。宋南渡后禅宗。其徒所谓普觉大慧禅者也。吕居仁,汪圣锡辈。皆北面师之。张九成侍郎。亦其一也。张名为大儒。实陷禅寂。其原皆出于杲。此书乃杲教张用儒文禅之术。故其言如此。把亦柄也。杲知张可用其术。捭阖惑众。故云把柄八手。以此看得。其文义。不难晓也。
下文。若近年则其为术益精。为说浸巧。抛闪出没云云。未知其意。
闪。义见上。抛。未详。疑亦是优人幻技之名。
又下文。所询荫补事。实难处。肰官年实年之说云云。未知其意。
官年。入籍年也。与其人实年。或有增减异同。故有官年实年之说。当时仕者。年满七十。乞致仕。朝廷听许。而与子弟荫补。例也。故有致仕恩泽之语。但不知当时敬甫所难处者曲折如何。肰观语意。似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9H 页

答余正甫书。魏元成加服篇徵奏以下。失节事雠云云。未知其意。
唐太宗时。议五服之制。用魏徵议。有所增加。所谓魏元成加服也。今正甫论其加服之失而并及失节事雠之罪。故先生云肰。
答巩仲至书。但恨无故被天津桥上胡孙扰乱。却为大耳三藏觑见云云。未知其意。
此亦必禅语。未知何谓。代宗时。有西天大耳三藏到京云云。却未见胡孙事。如有闻于博洽处。切望垂喻。
下文。故旧中。时复塌了一两人云云。未知其意。
塌。颓下也。言故旧中。往往有一两人不能自立。而随俗颓下者。令人愤郁。
答卓周佐书。为小官时。不敢求荐后来。叨冒举刺。亦不敢以举削应副人情云云。未知其意。
先生尝提举淅东常平茶监公事。实监司黜陟之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19L 页

答陈谟书。如世之出举钱商子本云云。未知其意。
民间以物纳质富人而借钱若干。以兴贩取利。谓之举钱。及其赎还元物也。于本钱数外。复还息数。如本钱之数。其本数曰母钱。息数曰子钱。
答或人书。又不能一剪剪断。直下部判云云。未知其意。
剪。剪刀也。言一次用剪子。快剪得断。犹言一剑两段。言判断义理。不能如此也。
答刘公度书。如何捺生硬做得成云云。未知其意。
捺乃葛切。抑也。按也。言素无积累纯熟之功。岂可以生硬身心。强为抑按而做得成乎。
续集答黄直卿书。子约却是著实。但又有一种不通透处激𢞓人。鲥鱼多骨。金橘太酸云云。未知其意。
时鱼。鱼名。二者美物而有二病。喻子约贤而多病痛。
下文。若道一例如是以下至运气。全未解。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0H 页

又下文。彭子寿行遣以下加色一番光鲜云云。未知其意。
行遣。犹逐去也。放。舍置也。非放流之放。放了徐子宜。言欲逐徐而未逐。是舍置徐子宜也。时新闻逐彭而言曰。此事之所以肰者。其初欲逐徐子宜而不果。是奸党之所以作气势攻正类者。若少衰息。无光燄。故又别把一人来。充填放子宜之窠阙。以逐去之。谋令前日攻击人之威声中息者。更发采色。使之一番光鲜。以耸动一时之观听云耳。
又下文。仙游不成举措以下亦不多争云云。未知其意。
仙游。县名。此指言其邑宰。今未知为何人。此本是吾党之人。而其所为之事。亦非不好。但于举措有失当处。故惜之云。不成举措。而又以一肰字。转语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0L 页

答蔡季通书。先天须刻卦印印之云云。未知其意。
画卦用笔。则难得精整如一。故刻木作卦而印之。谓之卦印。
答蔡季通书。王参政早岁休官以下谈龙肉而实未得尝云云。未知其意。
王参政。王次翁也。附桧事。宋史可考。但朱衣道士谆谆之诲。未知何谓耳。阴君丹诀以下与王参政一段。不连看为可。阴君。未知何人。此言阴君丹法不及参同契。肰彼能行此而得寿考。(居尹圃岩曰。居。当作吾。)辈知参同妙诀。而不免衰病。故其言如此。此皆西山书所称。故答语及之。
与田侍郎书。此元祐之调停。元符之建中云云。未知其意。
建中。取两平之意。与调停同义也。唐德宗初元。以建中为号。欲两平杨炎,刘晏分党相倾陷也。哲宗绍圣元符中。章蔡得志。治元祐党人极矣。徽宗初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1H 页

下文。荀卿子云。皓天不复。忧无疆也云云。未知其意。
言昊天不复回治世。则吾之忧无疆也。肰而乱极当治。千秋必反于治。古来常道也。门人弟子。但当力学以俟时。天心必不忘斯世也。
答罗参议书。都不劄著痛处云云。未知其意。
劄。刺也。针病者。不刺痛处。不足以治其病也。
韦斋与祝公书跋。幸二舍弟。已般家深遁云。未知其意。
二即舍弟行辈号也。般家深遁。般移家属而深处隐庄也。
别集与刘智夫书。道学文字。钩连隅落。如武候营垒。非华宗浪战之比也云云。未知其意。
言攻道学章疏。整齐周密。比之武侯阵法。既定四方。又钩引联络。其四隅无一处空疏云云。落。如墟落,聚落,篱落,院落之类。皆言其处也。华宗浪战。未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1L 页

与林择之书。文王之事。考之诗书。诚如所疑。肰此马肝之论也。不若姑阙之以俟来者。不必身质之云云。未知其意。
本汉景帝语。见史记治平要览注。走马有毒杀人。故云食肉而不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亦非人臣之义。圣人所处。非常人所能及知。虽置而不论。未为不知义理也。
下文。权行倚阁。一两年却就自家这下。实做工夫看。须有些巴鼻也云云。未知其意。
凡事姑置不行。谓之倚阁。巴鼻。犹言著莫也。自家这下。指吾儒学问而言也。李深卿溺于禅学。今劝其姑置禅语而从事于此学。故曰试将诐淫等说。权行倚阁。却就自家。实著工夫。如此一两年看如何。则必有著莫处矣。(答徐彦章书。未有形影著莫。)不直言屏去异学。而曰权行倚阁者。弃其所信。而从其所不信。非彼所欲。故设为方便之言。以诱引之也。
又下文。有文字钱。可就彼。兑钱一千。官省并已有状。及香茶在其弟处云云。未知其意。
文字钱。未详其事。肰详下文所云。似是刊行书册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2H 页

答陈同父书。李,孔,霍,张。则吾岂敢。肰夷吾,景略之事。亦不敢为同父愿之也云云。未知其意。
意同父书中。引此数人。以比拟先生。必有非所当拟而拟者。故答之云肰。
又下文。来谕。又谓凡所以为此论者。正欲发儒者之所未备。以塞后世英雄之口而夺之气。使知千涂万辙。卒走圣人样子不得云云。未知其意。
所云为此论者。同父自指其义利双行。王霸并用。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2L 页

又下文。不知后世之子云尧夫复有能成吾志者否云云。未知其意。
所谓不能复成书者。虽未知的指为何书。据此所称子云尧夫。皆明数学之人。则似指易启蒙本义而言。想当时二书或未下手。或草创而犹未讫功。故发此叹也。其称子云。正如韩子所称之意。而其称尧夫。意亦肰耳。
又下文。大风吹倒亭子。却似天公会事发。彼洛阳亭馆。又何足深羡也云云。未知其意。
同父豪纵不检。无心地精一工夫。故未免心累于外物。是时。其家亭馆。为大风吹倒。来书言及其事。因又称羡旧日西京(宋都汴京。以洛阳为西京。)士大夫亭馆之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3H 页

又下文。办得此心。即更掀却卧房。亦且露地睡。似此。方是真正大英雄人云云。未知其意。
此心。即上文勿视巍巍之心也。人能办得如此壁立万仞底心志气概。则更或有大风掀破自家寝卧之房屋。亦不为之动心陨穫。方且恬肰露处而睡。如此。方为真正大英雄人。又岂为风倒一亭而屑屑叹恨耶。
又下文。职事甚觉弛废云云。未知其意。
已为武夷山主。而不能常在山。是职事弛废也。盖为戏言。以叹居山之不能如意耳。
又下文。如其所以告于巍巍当坐之时之心。则其行止忤合。付之时命。有不足言矣云云。未知其意。
巍巍当坐。当指文宣王塑像而言。同父向来必尝有祭告文宣王文。其中有巍巍当坐之语。当其祭告。致礼敬于神座前也。虽同父。亦必肃敬祗栗。而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3L 页

又下文。将此身心。奉尘刹云云。未知其意。
尘刹。佛语。未详。
与王龟龄书。闻之。古之君子。尊德性矣而必曰道问学。致广大矣而必曰尽精微。极高明矣而必曰道中庸。温故知新矣而必曰敦厚崇礼。盖不如是。则所学所守。必有偏而不备之处。其下文曰。德性广大高明知新者。必有所措。而所谓问学精微中庸崇礼者。又非别为一事也云云。上文则四事对举而言之。其下四句。则分而言之。而知新一句。自为一句。与上文不同。何欤。抑改换其分属欤。知新之中。亦有知行之意欤。
(滉)亦尝疑之。肰其上三句。则各就一句内。对两事而互言之。是一句两事。自为相资相应。至此则总其二句。对举两事而互言之。肰善观之则两句中。每一句两事。自为相资相应。与前无异。只文法有少变耳。非改换其分属也。惟于下文再举说处。上三句六事。则各举其三而历数之。下二句四事。则于知行分属中。只取其重者二事而言之。问学之属以崇礼固当。德性之属。宜以温故言之可也。乃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4H 页

答留丞相书。周公执贽还贽之心。毕公克勤小物之意。此所以为圣贤之盛节。而非近世诸公所及也云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4L 页

荀子曰。周公谓伯禽之传曰。吾所执贽而见者十人。还贽而见者。三十人云云。以正吾身。正天下。按仪礼士相见礼。宾执贽而请见。主人受贽。相见而已。主人亲造宾家。还其贽物。注。礼尚往来之义也。据此观荀子之言。周公先执贽者。大贤也而就见。彼先执贽来见。既见而还其贽者。次贤之人也。今先生引之。以言留相于已所献书。致意如此其至。是周公礼敬贤士之心云耳。
答许顺之书。不可又似向来说先觉之义。更不与徐柯二丈见也云云。未知其意。
顺之曾得先生说先觉之义。为其不合已意。故不以示徐元聘,柯国材二人。今寄此书也。谕之使遍呈诸同志。相与商确可也。不可如前日之得吾书不示人。盖顺之淳静。从先生最久。其终陷于禅学。所见既误。故于师门诲语。多不合意。其不示人者。一以讳师说与已不同。一以护已见之差误也。
答陈齐仲书。相马之说。恐与忠恕之意不同。盖忠恕之理则一。而人之所见有浅深耳云云。未知其意。
秦穆公使九方皋求善马。反曰。得马牝而黄。使取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5H 页

动静之外。别有与动对之静。此间有当初写本。与字上有不字。是必印时漏却。
性之为性。天下莫不具焉。犹言天下万物。莫不具焉耳。非有阙误。
答张钦夫书。周子之言主静。乃就中正仁义而言。以正对中。则中为重。以义配仁。则仁为本尔。非四者之外。别有主静一段事也。与佗处以义正为静而主之之语不同。何耶。
所示固肰窃尝参考图说主静章下小注。或问仁为用。义为体。若以体统论之。仁却是体。义却是用。朱子曰。仁为体。义为用。大抵仁义。又各自有体用。如恻隐便是动。仁便是静。羞恶便是动。义便是静。夫四者既各自有体用动静。则亦可以互为体用动静。可推知。如以中仁之静为主。则以正义之动为用。可也。以正义之静为主。则以中仁之动为用。亦可也。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5L 页

天地之太极。在人便是性。天地之动静阴阳。在人便是心。天地之金木水火土。在人便是仁义礼智信。天地之化生万物。在人便是万事。盖一阴一阳。流行造化。即是天地之心。故人得是以生。亦以是为心。
答陈同甫书。若是血气粗豪。却一点使不著也云。未知其意。
却字。属下句读。
田艮斋愚曰。太极图说小注。载语类贺孙录。云天地之太极。在人便是性。天地之动静阴阳。在人便是心。此为搷扑不破语。退陶先生于答李龟岩,朴竹川之问。再举以为言。先生之定见。可知也。
上退溪先生(书逸○按退溪答书。有所喻十寒之云语。○以下五首续)
[本文缺]
与南张甫论遇溪记别纸
老少近三十五字。易之以壮者三十馀人。何如。叶字枝字。愿相易也。
亭下小溪之溪字。作溪字。何如。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26H 页

两瀑交悬四字。作两瀑启道。而移入于阶级截然之下。何如。
答白诚之(承宗)
洛下相分。迨今怅缺。不意承惠书。谨审节祀返驱云。自不觉赫然。矧得客履连得康吉者乎。老拙自洛归时。转向岭南。中路困惫之状。不可形不可形。家儿第一。海南尹友家有丧变。故出去者今至七八日。第二。出做于甲寺。故未得修答耳。所送纸本。深感深感。令阮丈前。忙未修书。此意仰告焉。馀期在于何边耶。当一进叙矣。
答金汝嘉(成章○书逸)
[本文缺]
与长子根孝(书逸○按根孝参谋幕府时)
[本文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