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二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x 页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二
 疏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09H 页
上 王世子抚军时书(出赵弧山庆男日记)
癸巳十二月日。前怀德县监朴光前。薰沐百拜。上言于 王世子邸下。伏以。 国运中否。凶贼猖獗。三京失守。 乘舆西迁。此实千古所未有之变。幸赖 皇恩如天。神威用逖。腥尘暂息。退屯一隅。此亦千古所未有之庆。今者。 龙驭还都。 鹤驾南临。耀我兵威。镇我民心。使遗民复睹汉官威仪。凡有血气者。孰不讴歌仰戴曰。吾君之子也耶。人心思奋。将士增气。覆坠之机已转。恢复之势将成。庶品欣庆。曷可胜言。臣曾忝侍读。特纡 恩慈。虽在眇末。情不寻常。当初变起之日。道路阻梗。凶贼既退之后疾病常萦。未遂南宫抱薪之愿。空垂杜陵感时之泪。适当今日。始来号诉。迟缓之罪。万死难逋。伏念时事艰虞。智士无策。凶锋所过。勇夫束手。成败系于呼吸。存亡决于瞬息。言念至此。诚可寒心。闾巷私议。以为贼兵撤左移右。尽入巨济。其心未尝一日不在湖南也。 天兵及我国诸将。皆据八莒,鼎津等上流。距贼垒非一日程途。脱若贼兵由镇海,固城。直向蟾津。则宜宁之阵。既不足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09L 页
恃。蟾津上下六十里之屯戍。皆是疲卒饥兵。闻凶贼謦欬之声。则已不知所归。八莒,鼎津之救亦已无及前日晋城之陷。足为明證矣求礼焚荡之贼。撤兵还镇。此天助也。非人力也。莫如咨请 天兵。下谕元帅。量分兵力。晋州顺天等地。结阵防戍。则蟾津之兵。庶得蚁子之援。可以免晋城之败。而湖南得保无事矣。此言似亦有理。但帷幄运筹。阃外节制。其经纬密勿。岂宜出于闾巷之议下哉。是必有所以肰者。臣以巷议不敢决以为可从也。肰姑下廷议。以试可否。至若民心。国脉所系。在前平日。邑守边将。侵徵割剥。利归于下。怨归于上。曾子所谓民散久矣顷在庚寅。日本刷还人等来言。彼国无贵贱。无徭役。家家积粟。用如水火。边民闻此。引领方深。壬辰之变。适当其时。众口喧哗。至有所不忍闻者。其后凶锋所及。芟刈焚荡。夺其妻孥。而众心愤怨。始有思汉之心。此实我国之幸也。设使彼贼安抚招集。施之以姑息之仁。则民心向背。将不可测矣。生变之后。小民无赴愬之地。贪虐恣溪壑之欲。所可道也。言之长也。呜呼。已往之人心。既以溃裂。将来之人心。不可不收。方今之事有如抄军。有如运粮。凡干军务等事。虽极冤悯。生道杀人。势不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10H 页
得已。至于不紧之贡。无名之税。可蠲者蠲之。使斯民知国家不得已之中。又有不得已之恩义。则虽虽者民。至愚而神。岂无感激转移之理哉。今日之民生。如彼栖苴。绝无生意。今日之民心。六马杅索。凛乎可畏。为盗贼驱民者。是谁之咎也。 邸下南临。万民颙望。愿沾一分之赐。谓宜频频下书。开谕守令。申饬边将。使勿利已伤人。招集父老。申之以抚恤之意。时发暗行。出八闾阎。问民疾苦。如有依旧辙。踵前迹者。亦以苛责。则民生庶得安集。民心从此可收矣。呜呼。卵弃干城。非用人之量。浚民膏血。岂保障之道。收合民心。此正今日之急务也。若夫鱼之依水。木之依土。人之依食。其理一也。鱼无水则馁。木无土则枯。人无食则死。食出于田。不能治其田。则食安从出乎。上年凶歉。百谷之登。比前减半。徭役之重。比前倍什。未及卒岁。室已悬罄矣。据今所见计之。则家乏朝夕之资者过半。而岭南运粮之价。舟师格军之粮。每月米不下七八石。则剜却心头。救死不赡。以此流逋相继。村落空虚。保抱携持。道路襁属。道殣枕藉。惨不忍目。稍实之家。已竭于私储之榷。补官之募。上年官谷之捧。仅得三分之一。公私俱困。食口何以。军饷何以。种租何以。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10L 页
以此言之。则贼未至而邦本先拨矣。今日之事。使贾生见之。则岂特痛哭而已哉。民柝东作。节候已届。而或从军远戍。或避军逃窜。或避一族不还。有田者无计犁锄。无田者不求并作。其势良田沃壤。将尽蒿莱。贼若冲突蹂躏则已矣。若使彼此终岁连年。则孑遗之民。何以为食。屯戍之卒。何以为粮。民何以为民。而国何以为国乎。臣意以为耕田凿井。虽是自育之事。不违农时。此实王道之始。谓宜别置劝农使者。招集流民壮健应抄者外。其馀老弱浮户无粮者。慰抚保存。使之安心农亩。官谷种租。计亩均分。或募富家。以补不足。且禁饬吏胥人情侵暴之害。耕种耘耔。无失其时。则庶得善后之地矣。方今抄军使者。募粟使者。项背相望。而独于劝农一事。无有主之者。置之相忘之域。芒种节序。在四月之半。若虚过四五十日。则已无及矣。守令尽心民事者几人。而或赴舟师。或赴陆战。或承差出入。虽有尽心民事者。亦末如何矣。谓宜列邑。各择忠厚勤干一人。以掌其事。且置劝农使者。巡行检督。人力不裕者。种租不足者。各别措置。以补不给。则今日之迂计。乃后日之长策也。呜呼。当此门庭充斥之时。尘土抢攘之日。未有一策。以应上求。乃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11H 页
以收合人心。劝农耕作为言。迂远之讥。在所不辞。虽肰。五十里之滕。介于齐楚之间。虽以命世亚圣之才。无以为计。曰是谋。非吾所及也。亦曰强为善而已。愚臣所见不过如此。至若御侮折冲之策。飞刍挽粟之事。各有主者。此不足为漆室忧也。抑有一说。仰冒吁呼。往在壬辰变起之初。巡察之兵。溃于龙仁。节度之师。勤王远赴。道内空虚。无人呵禁。而高敬命,赵宪相继败衄。臣与前县监任启英,进士文纬世等议曰。设若不幸被贼驱使。则生不如死。等死耳。宁死于义。乃以螳臂拒辙之计。谋起乡兵。宝城为首起之地。长兴,玉果,南原,谷城等数邑。相与之和。自壬辰六月。至于今一十朔有奇。士子之家。财力已竭。计今见存之数。仅支一月。无粮之兵。不久自溃。第既上达行兵。势难任意自罢。当实狼狈。(此下恐有阙文)不如军士及粮饷。合付翼虎军之为得宜也。如不得之。则左义兵继援。不过五邑。继义兵继援。一道同力。继义兵业已见罢。其继援之兵在宝城者,在长兴者。许属左义兵。以补两麦前军饷。则庶可以救自溃之兵。请下抚军司。议处焉。谨昧死以闻。
辞翊卫疏(续)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11L 页
伏以。臣跧伏草莽。殊遇 圣明。所被恩数。迥出寻常。前后履历。罔非荣宠之极矣。曾忝春宫侍读。继蒙外任承传。讲筵之礼待。 召旨之谆恻。若家人父子间相语者然。臣虽无状。敢不铭骨感髓。而老悖昏谬。未遂涓埃之忱。自恨顽命之支离。不图 国运中否。 倭敢梗。腥秽满地。无辜生灵。僵仆道路填委沟壑。不知几千万命。臣在遐陬。实心痛泣者。 君父西巡。宗社为灰。士气沮丧。耳目所及。宁可晏然。吟病床褥。强收精神。与前县监臣任启英,县令臣金益福,进士臣文纬世等。合誓谋义士类之敌忾者。黎元之流散者。姻娅之超智者。亲戚之奋义者。争集之。愿赴之。才七百有馀矣。第念。彼强我弱。殆同螳螂之奋脚。其忧国忠君之诚。初无人我之异同。顾玆臣愚才鲁学蔑。文不足以华国。武不足以威敌。为众所推。奄登将坛。期欲忘身报君。臣于宿病之外。暑热新證。气息喘促。末由赴阵。西望挥涕。至痛在心。大众若失所。问臣谁可将者。以任启英为人超迈。能胜其任。劝登左义兵辕门。使文纬世任粮饷。臣之子进士臣根孝为参谋。各责其宜。臣殊殊枕席。徒怀漆室之忧。具陈疏辞。恭俟威罚。 圣度包容。反谓有功于倡募。爵赏之加。先及
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12H 页
于臣。臣甚惶恐。措躬无地。又有所痛恨者。 大驾去邠之日。未得扈从。愧与病添。身虽南荒。心犹北阙。福善祸淫。其理不诬。天地神明。眷佑我东。而明朝轸念。动天下之兵。劳天下之力。此千古所未有之庆。 龙御还都。凶贼遁逃。鹤驾南临。民心安抚。臣于是时。力疾趋拜。迟缓之责。主臣待罪。今者梦寐之外。 召命又降。臣诚惶惑。不知所出。然国家有事之日。敢不竭休戚之义。而衰癃残喘。语不能伦脊。数行构疏。悉暴微衷。伏愿 圣明。亟赐镌递。则臣庶得安意就尽矣。臣无任瞻望涕泣悚慄新恳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