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1a 页 WYG0403-010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
         右春坊右谕德陈厚耀撰
 周
  敬王
敬王元年晋人入敬王子朝自立敬王不得入居泽四
年晋率诸侯入敬王于周子朝为臣(左传云子朝奔楚/皇览云子朝冢在)
(南阳西鄂县今西鄂/晁氏自谓子朝后也)诸侯城周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1b 页 WYG0403-0104b.png
十六年子朝之徒复作乱敬王奔于晋十七年晋定公
遂入敬王于周(以上史/周本纪)
敬王二十八年杀其大夫苌弘周刘氏与晋范氏世为
婚姻弘事刘氏故与范氏赵鞅以为讨周人杀弘(通鉴/前编)
(资弘蜀/ 巾人)
叔向之谗苌弘也为苌弘书谓叔向曰子为我谓晋君
所与君期者时可矣何不亟以兵来因佯遗其书周君
之庭而急去行周以苌弘为卖周也乃诛苌弘(韩子内/储下)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2a 页 WYG0403-0104c.png
(吕览必已篇苌弘矢心王室而王不能用且杀弘以悦/赵鞅弘死藏其血三年而为碧以杀之不当其罪也)
 说苑(权谋/)叔向之欲杀苌弘也数见苌弘于周因佯
 遗书曰苌弘谓叔向曰子起晋国之兵以攻周吾废
 刘氏而立单氏刘氏请之君曰此苌弘也乃杀之
苌弘忠于王晋赵鞅杀之周人伤之赋有兔(诗传/说同) (诗/诗)
(序云桓王失信诸侯背叛构怨连祸/王师伤败君子不乐其生作免爰)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
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于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2b 页 WYG0403-0104d.png
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
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 列仙传曰关令喜者周)
(大夫也善内学星宿服精华隐德行仁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见其气知真人当过候物色而迹之果得老子)
(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与老子俱之流沙之西服具胜/实莫知其所终亦著书九篇名关尹子 列异传云老)
(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
或言二百馀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史老/子传)
 高士传 老子李耳字伯阳陈人也生于殷时为周
 柱下史好养精气贵接而不施转为守藏史积八十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3a 页 WYG0403-0105a.png
 馀年(史记云二/百馀年)时称为隐君子谥曰聃仲尼至周见
 之知其圣人乃师之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去入于
 秦(敬王元/年也)过西关关令尹喜望气先知乃物色遮候
 之已而老子果至乃强使著书作道德经五千馀言
 为道家之宗以其年老故号其书为老子
 拾遗录 老子当周之末居山与世人绝迹惟有黄
 发友五人手杖青筇之杖出入室中与老子谈
 神仙传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赖乡人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3b 页 WYG0403-0105b.png
 也其母感大星而有娠生于李家以李为姓又云其
 母怀之八十一岁乃生生时剖其母左腋而出出而
 白首故谓之老子又云母到李树下生老子生而能
 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又有老聃之号老子鹤发
 龙颜黄色美眉广颡长耳大目疏齿方口厚唇额有
 参牛达理日角月庭鼻纯骨双柱耳有三门足蹈三
 五手把十文以周武王时为柱下史时俗见其久寿
 故号之老子所出度世之法九丹八石玉醴金液养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4a 页 WYG0403-0105c.png
 性绝榖变化役使鬼神之法 本行经云太上老君
 托胎洪氏之胞凝神琼胎之府 又老子内传云其
 母曾见日精下落如流星飞入口中因有娠七十二
 岁而生常有五色云绕其形五行之兽卫其堂于陈
 国涡水李树下剖左腋而生又曰顶有日光身湿白
 血面凝金色舌络锦文形长一丈二尺齿有四十八
 受元君神图宝章变化之方及还丹伏火水汞液金
 之术凡七十二篇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4b 页 WYG0403-0105d.png
 又神仙传 老子将去周而出关以升昆崙关令尹
 喜占风逆知当有神人来过乃扫道见老子老子知
 喜命应得道乃停关下以长生之术授之
阳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至于梁而遇老
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也阳子
居不答至舍进盥漱巾栉脱屦户外膝行而前日向者
弟子欲请夫子夫子行不间是以不敢今间矣请问其
故老子曰而睢雎(仰/目)而盱盱(张/目)而谁与居太白若辱盛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5a 页 WYG0403-0106a.png
德若不足阳子居蹴然变容曰敬闻命矣其往也舍者
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其反
也舍者与之争席矣(庄子/寓言)
 地志(巩昌/府)尹喜秦州人函谷关令见紫气东来谓有
 真人过果遇老子授以道德经后仙去与老子会于
 蜀赐号文始先生
 关令内传 关令尹喜周之大夫也母氏尝昼寝梦
 天下绛霄流绕其身见长人语令咽之既觉口有盈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5b 页 WYG0403-0106b.png
 味及真人生时有双光若日飞游其侧室内皆明良
 久不知所在其家陆地自生莲华光色鲜盛眼有日
 精姿形长雅垂臂下膝堂堂有天人之猊少好学坟
 素善于天文秘纬仰看俯察莫不洞察虽鬼神无以
 匿其真状老子感焉未至九十日关令登楼四望见
 东极有紫气西迈喜曰夫阳气尽九星宿值合岁月
 并王复九十日之外法应有圣人经过京邑至期斋
 戒其日果见老子乘青牛车来度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6a 页 WYG0403-0106c.png
 又周元极(极当作王极元/极一作无)元年岁在癸丑(癸当/作乙)冬十
 二月二十五日老子度函谷关关令尹喜先敇门吏
 曰若有老翁从东来乘青牛薄板车者勿听过关其
 日果见老翁乘青牛车求度关关吏入白喜曰诺道
 今来矣我见圣人矣即带印绶出迎设弟子之礼老
 子授喜道德五千言
 又 老子与尹喜登昆崙山金台玉楼七宝宫殿昼
 夜光明乃天帝四王之所游处有珠玉七宝之状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6b 页 WYG0403-0106d.png
 又 尹喜共老子西游省太真王母共食碧桃紫梨
 玉文之枣其实如瓶
 又 真人游时各坐莲花之上一花辄径十丈
 顾欢夷夏论 老子入关之天竺维卫国国王夫人
 名曰净妙老子因其昼寝乘日精入妙净口中后年
 四月八日夜半时剖右胁而生坠地即行七步于是
 佛道兴焉此出玄妙内篇经(见宋/书)
四十一年楚灭陈孔子卒四十二年敬王崩子元王仁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7a 页 WYG0403-0107a.png

  元王
元王八年崩子定王介立(定王一/作贞王)
  定王
定王二十八年崩长子去疾立是为哀王哀王立三月
弟叔袭杀哀王而自立是为思王思王立五月少弟嵬
攻杀思王而自立是为考王此三王皆定王之子(以上/史周)
(本/纪)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7b 页 WYG0403-0107b.png
  考王
考王元年封弟揭于河南(王城/也)以续周公之职是为西
周桓公(通鉴/前编)
考王十五年崩子威烈王午立(史周/本纪)
  威烈王
周威王时有匡裕者(字子希裕/一作俗)生而神灵庐于庐山世
称庐君故山亦曰匡庐(周景式/庐山记)
 地志 江西南康府府城西北匡庐山周时匡裕七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8a 页 WYG0403-0107c.png
 人结庐隐此故名叠嶂九层崇岩万仞周五百馀里
费子阳谓子思曰吾念周室将灭涕泣不可禁也子思
曰然今以一人之身忧世之不治而涕泣不禁是忧
河水浊而以泣清之也(尸子/)
二十三年九鼎震命韩魏赵为诸侯二十四年王崩子
安王骄立
  安王
安王立二十六年崩子烈王喜立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8b 页 WYG0403-0107d.png
  烈王
烈王二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献公十/一年见)始周与秦国
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周封非子为附庸邑之秦是始/合也及秦襄公始列为诸侯是)
(别之也自秦列为诸侯至昭王五十二年西周君臣献/邑二十六城以入于秦凡五百一十六年是合也云五)
(百举其/大数)合十七岁(秦纪作/七十七)而霸王者出焉(武王昭王皆/霸至始皇而)
(王天/下)
十年烈王崩弟扁立是为显王(以上俱史/周本纪)
  显王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9a 页 WYG0403-0108a.png
西周桓公卒子威公立威公卒子惠公代立复封其少
(名/班)于巩以奉王号东周惠公  世本西周桓公名
揭居河南东周惠公名班居洛阳
 韩子(内储/下)周太子公子朝其弟公子根甚有宠于君
 君死遂以东周叛分为两国
 括地志 史记周显王二年西周惠公封少子班于
 巩为东周其武公为秦所灭 正义引据此东周之
 分在显王二年即赵世家所谓分周为两者周本纪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9b 页 WYG0403-0108b.png
 无此事是史疏也
显王五年贺秦献公献公称伯九年致文武胙于秦孝
公二十五年秦会诸侯于周二十六年周致伯于秦孝
公三十三年贺秦惠王三十五年致文武胙于秦惠王
(史周/本纪)
秦师临周以求九鼎显王患之以告颜率(此事详国策/然以显王为)
(周君谓东/周惠公也)率曰请救于齐遂说齐王曰秦无道欲兴师
求周之鼎君臣计不若归齐即愿王图之齐王悦发师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10a 页 WYG0403-0108c.png
救周秦师罢齐求鼎颜率曰周即献鼎然不可怀挟提
揭不识何涂之从王曰涂于梁率曰梁欲求鼎谋晖台
之下小海之上梁必不出也王曰从楚率曰谋于章华
台之上楚必不出矣齐王乃止(春秋/后语)
初晋太史屠黍(黍一/作馀)见晋之乱也见晋公之骄而无德
义也以其图法归周(屠黍晋出公之太史也出公顷公/之孙定公之子也史记曰智伯攻)
(出公出公奔/齐而道死焉)周威公见而问焉(考王封其弟于河南为/桓公威公桓公之子也)
曰天下之国孰先亡对曰晋先亡威公问其故对曰臣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10b 页 WYG0403-0108d.png
比在晋也不敢直言示晋公以天妖日月星辰之行多
不当曰是何能为又示以人事多不义百姓皆郁怨曰
是何能伤又示以邻国不服贤良不举曰是何能害如
是是不知所以亡也故臣曰晋先亡居三年晋果亡威
公又见屠黍而问焉曰孰次之对曰中山次之威公问
其故对曰天生民而令有别有别人之义也所异于禽
兽麋鹿也君臣上下之所以立也中山之俗以昼为夜
以夜继日男女切倚固无休息(切磨也倚近也无/休息昼夜宣淫也)淫昏康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11a 页 WYG0403-0109a.png
乐歌讴好悲(乐极则继/之以悲也)其主弗知恶此亡国之风也臣
故曰中山次之居二年中山果亡威公又见屠黍而问
焉曰孰次之屠黍不对威公固问焉对曰君次之威公
乃惧求国之长者得义莳(义莳一/作锜畴)田邑而礼之(二人贤/者也)
得史驎赵骈(驎一作理/骈一作巽)以为谏臣去苛令三十九物(物/事)
(也/)以告屠黍对曰其尚终君之身乎臣闻之国之兴也
天遗之贤人与极言之士国之亡也天遗之乱人与善
谀之士威公薨肂九月不得葬周乃分而为二(下棺置/地中谓)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11b 页 WYG0403-0109b.png
(之肂说吕览先识/ 人 苑权谋)
周威公问于宁子曰取士有道乎对曰有穷者达之亡
者存之废者起之四方之士则四面而至矣穷者不达
亡者不存废者不起四方之士则四面而畔矣夫城固
不能自守兵利不能自保得士而失之必有其间夫士
存则君尊士亡则君卑周威公曰士壹至如此乎对曰
君不闻夫楚平王有士曰楚傒胥丘负容王将杀之出
亡之晋晋人用之是为城濮之战又有士曰苗贲皇王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12a 页 WYG0403-0109c.png
将杀之出亡走晋晋人用之是为鄢陵之战又有士曰
上解于王将杀之出亡走晋晋人用之是为两堂之战
又有士曰伍子胥王杀其父兄出亡走吴阖闾用之于
是兴师而袭郢故楚之大得罪于梁郑宋卫之君犹未
遽至于此也此四得罪于其士三暴其民骨一亡其国
由是观之士存则国存士亡则国亡子胥怒而亡之申
包胥怒而存之士胡可无贵乎(说苑尊贤一汉书/儒家宁越 篇)
宁越中牟鄙人也苦耕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12b 页 WYG0403-0109d.png
此苦也友曰莫如学学二十年(一作三/十年)则可以达矣宁
越曰请十五岁(一作/十岁)人将休吾将不休人将卧吾不敢
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说苑建又/吕览 本)
田开之见周威公威公曰吾闻祝肾学生(养生/也)吾子与
祝肾游亦何闻焉田开之曰闻之操拔彗以待门庭亦
何闻于夫子威公曰田子无让寡人愿闻之开之曰闻
之夫子曰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威公
曰何谓也田开之曰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13a 页 WYG0403-0110a.png
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饿虎杀
而食之有张毅者高门县簿(高门大家也/县簿小户也)无不走也行
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
养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仲尼
曰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柴立木偶/无心也)三者若
得其名必极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
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不亦知乎人之所取畏者衽席
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祝宗人玄端以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13b 页 WYG0403-0110b.png
临牢筴说彘曰汝奚恶死吾将三月豢汝十日戒三日
斋藉白茅加汝肩尻乎彫俎之上则汝为之乎彘谋曰
不如食以糠糟而错之牢筴之中自为谋则苟生有轩
冕之尊死于腞楯之上聚偻之中则为之(腞楯画盾也/聚偻曲薄所)
(以捲聚物者言被/刑戮而置于此也)为彘谋则去之自为谋则取之所异
彘者何也(庄子/达生)
张仪苏秦二人同志好学迭剪发而鬻之以相养或佣
力写书非圣人之言不读遇见坟典行途无所题记以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14a 页 WYG0403-0110c.png
墨书掌及股里夜还而写之折竹为简二人每假食于
路剥树皮编以为书帙以盛天下良书尝息大树之下
假息而寐有一先生问二子何勤苦也仪秦又问之子
何国人答曰吾生于归谷亦云鬼谷鬼者归也又云归
者谷名也乃谓其术教以干世出俗之辩即探胸内得
二卷说书言辅时之事(拾遗/记)
周有豪士居鬼谷号为鬼谷先生苏秦张仪往见之先
生曰吾将为二子陈言至道子其斋戒择日而学后仪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14b 页 WYG0403-0110d.png
秦斋戒而往(鬼谷子/)
鬼谷先生隐居韬志居鬼谷山因以为称苏秦张仪师
之遂立功名先生遗书责之曰二君岂不见河边之树
乎仆御折其枝波浪荡其根上无径尺之阴身被数千
之痕此木岂与天地有仇怨所居然也子不见嵩岱之
松柏华霍之檀桐乎上枝干于青云下根通于三泉千
秋万岁不受斧斤之患此木岂与天地有骨肉哉盖所
居然也(袁淑真/隐传)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15a 页 WYG0403-0111a.png
苏秦张仪学纵横之术于鬼谷先生掘地为坑曰下说
令我泣出则能分人君之地秦说鬼谷先生先生泣下
沾襟(论衡/)
 地志(河南/)鬼谷子晋平公时人姓王名诩颜如童居
 青溪之鬼谷战国时苏秦张仪尝问道三年辞去鬼
 谷子曰二子轻松乔之永寿贵一旦之浮云惜哉
张仪魏氏馀子也(大夫庶子为/馀受氏为张)将西游于秦过东周客
有语之于昭文君者曰魏氏人张仪材士也将西游于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15b 页 WYG0403-0111b.png
秦愿君之礼猊之也昭文君见而谓之曰闻客之秦寡
人之国小不足以留游客虽然岂必遇哉客或不遇请
为寡人一归也国虽小请与客共之张仪还走北面再
拜张仪行昭文君送而资之至于秦留有间惠王说而
相之张仪所得于天下者无若文君令秦惠王师之(师/昭)
(文/君)逢泽之会魏王尝为御韩王为右(秦会诸侯于逢泽/魏王为昭文君御)
(韩王为/之右也)名号至今不忘此张仪之力也(吕览/报更)
 录异记鬼谷先生者古之真仙也云姓王氏自轩辕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16a 页 WYG0403-0111c.png
 之代历于商周随老君西化流沙洎周末复还中国
 居汉滨鬼谷山受道弟子百馀人惟张仪苏秦不慕
 神仙好纵横之术时王纲颓弛诸侯相征陵弱暴寡
 干戈云扰二子得志肆唇吻于战国之中或遇或否
 或屯或泰以辨谲相高争名贪禄无复云林之志先
 生遗仪秦书曰二君足下功名赫赫但春到秋不得
 久茂日既将尽时既将老君不见河边之树乎仆驭
 折其枝波浪激其根此木非与天下人有仇怨所居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16b 页 WYG0403-0111d.png
 者然也子不见嵩岱松柏华霍之树上叶凌青云下
 根通三泉上有玄狐黑猿下有豹隐龙潜千秋万岁
 不逢斤斧之患此木非与天下人有骨肉盖所居者
 然也今二子好云路之荣慕长久之功轻乔松之永
 延贵一夕之浮爵痛焉悲夫二君痛焉悲夫二君仪
 秦答书曰先生秉德含弘饥必啖芝英渴必饮玉浆
 德与神灵齐明与三光同不忘赐书戒以贪昧仪以
 不敏名闻不昭入秦匡霸欲翼时君刺以河边喻以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17a 页 WYG0403-0112a.png
 深山虽素空闇诚衔斯旨仪等曰伟哉先生玄览遐
 鉴兴亡皎然二子不能抑志退身甘蓼虫之乐栖竹
 苇之巢自掇泯灭悲夫痛哉
 说苑 鬼谷子曰人之不善而能矫之者难矣说之
 不行言之不从者其辩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
 之不固也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辩之
 持之明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其言神而珍白而
 分能入于人之心如此而说不行者天下未尝闻也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17b 页 WYG0403-0112b.png
 此之谓善说
 鬼谷子 鬼谷先生曰苏秦张仪一体也然其矫尾
 厉角含吐纵横仪不如秦是能分人主之地也 今
 本无
 典略 邯郸之北有苏大侯者苏秦往说之大侯送
 以黄金百镒其家亟谏曰君侯之与客无故旧而送
 之百金其说可得闻邪苏大侯曰客天下辩士也立
 谈之间再夺吾地而复归之吾地虽小岂直百金耶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18a 页 WYG0403-0112c.png
 汉书 从横家苏子三十一篇名秦 张子十篇名
 仪
周显王四十二年九鼎沦没泗渊后秦始皇时见于泗
水始皇大喜使数千人入水系而行末出龙齿啮断其
系故泗上为之谣云称乐大早绝鼎系(水经注九史/纪周末 鼎)
(没于泗水彭城下秦始皇过彭城/斋戒祷祠使千人没水求之不得)
四十四年秦惠王称王其后诸侯皆为王四十八年显
王崩子慎靓王立 纪年 魏惠成王十一年即显王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18b 页 WYG0403-0112d.png
九年东周惠公杰梦后元八年即显王四十二年九鼎
沦泗没于渊
  慎靓王
慎靓王立六年崩子赧王延立王赧时东西周分治王
赧徙都西周(以上史/周本纪)
  赧王
周赧王四年济东有二石高三尺有馀相从而行入海
数百步(乐资春/秋后传)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19a 页 WYG0403-0113a.png
周赧王负责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于台后因名逃
责台(责同债政北堂/书钞失 注)
 前汉书诸侯王年表(第二/)二周有逃责之台
 帝王世纪 赧王多负债于民上台以避之名曰逃债
 台雒阳南宫謻台是也
赧王八年秦攻宜阳楚救之而楚以周为秦故将伐之
(宜阳韩地秦攻而楚救之周为/韩出兵而楚疑周为秦因伐周)苏代为周说楚王曰何
以周为秦之祸也言周之为秦甚于楚者欲令周入秦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19b 页 WYG0403-0113b.png
也故谓周秦也(周秦相近秦欲并周而外睦/于周故当时诸侯咸谓周秦)周知其不
可解必入于秦此为秦取周之精者也为王计者周于
秦因善之不于秦亦言善之以疏之于秦周绝于秦必
入于郢矣(史周/本纪)
秦借道两周之间将以伐韩周恐借之畏于韩不借畏
于秦史厌谓周君曰何不令人谓韩公叔曰秦之敢绝
周而伐韩者信东周也公何不与周地发质使之楚秦
必疑楚不信周是韩不伐也又谓秦曰韩彊与周地将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20a 页 WYG0403-0113c.png
以疑周于秦也周不敢不受秦必无辞而令周不受是
受地于韩而听于秦(史周/本纪)
秦召西周君西周君恶往故令人谓韩王曰秦召西周
君将以使攻王之南阳也王何不出兵于南阳周君将
以为辞于秦周君不入秦秦必不敢踰河而攻南阳矣
(史周/本纪)
东周与西周战韩救西周或为东周说韩王曰西周故
天子之国多名器重宝王案兵毋出可以德东周而西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20b 页 WYG0403-0113d.png
周之宝必可以尽矣王赧谓成君(史周/本纪)
 徐广曰战国策云韩兵入西周西周令成君辨说求救按
 徐广注引战国策一段今本所无且下文亦有脱文也
楚围雍氏韩徵甲与粟于东周东周君恐召苏代而告
之代曰君何患于是臣能使韩毋徵甲与粟于周又能
为君得高都周君曰子苟能请以国听子代见韩相国
曰楚围雍氏期三月也今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今相
国乃徵甲与粟于周是告楚病也韩相国曰善使者已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21a 页 WYG0403-0114a.png
行矣代曰何不与周高都韩相国大怒曰吾毋徵甲与
粟于周亦已多矣何故与周高都也代曰与周高都是
周折而入于韩也秦闻之必大怒忿周即不通周使是
以弊高都得完周也曷为不与相国曰善果与周高都
(史周/本纪)
三十四年苏厉谓周君曰秦破韩魏扑师武北取赵蔺
离石者皆白起也是善用兵又有天命今又将兵出塞
攻梁梁破则周危矣君何不令人说白起乎曰楚有养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21b 页 WYG0403-0114b.png
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
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有一夫立其旁曰善可教
射矣养由基怒释弓扼剑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
吾能教子支左诎右也夫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
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
者百发尽息今破韩魏扑师武北取赵蔺离石者公之
功多矣今又将兵出塞过两周倍韩攻梁一举不得前
功尽弃公不如称病而无出(史周/本纪)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22a 页 WYG0403-0114c.png
楚欲图周周王赧使西周武公谓楚相昭子曰三国以
兵割周郊地以便输而南器以尊楚(三国楚/齐韩也)臣以为不
然夫弑共主臣世君大国不亲以众胁寡小国不附大
国不亲小国不附不可以致名实名实不得不足以伤
民夫有图周之声非所以为号也昭子曰乃图周则无
之虽然周何故不可图也对曰军不五不攻城不十不
围夫一周为二十晋公之所知也韩尝以二十万之众
辱于晋之城下锐士死中士伤而晋不拔公之无百韩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22b 页 WYG0403-0114d.png
以图周此天下之所知也夫怨结于西周以塞邹鲁之
心交绝于齐声失天下其为事危矣夫危两周以厚三
川方城之外必为韩弱矣何以知其然也西周之地绝
长补短不过百里名为天下共主裂其地不足以肥国
得其众不足以劲兵虽无攻之名为弑君然而好事之
君喜攻之臣发号用兵未尝不以周为终始是何也见
祭器在焉欲器之至而忘弑君之乱今韩以器之在楚
臣恐天下以器雠楚也臣请譬之夫虎肉臊其兵利身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23a 页 WYG0403-0115a.png
人犹攻之也若使泽中之麋蒙虎之皮人之攻之必万
之于虎裂楚之地足以肥国诎楚之名足以尊主今子
将以欲诛残天下之共主居三代之传器吞三翮六翼
以高世主非贪而何周书曰欲起无先故器南则兵至
矣于是楚计辍不行(史楚/世家)
西周武公之共太子死有五庶子毋适立司马剪谓楚
王曰不如以地资公子咎请立为太子左成曰(司马剪/左成皆)
(楚/臣)不可周不听是公之知困而交疏于周也不如请周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23b 页 WYG0403-0115b.png
君孰欲立以微告剪剪请令楚贺之以地果立公子咎
为太子(史周本纪明此/较国策更)
赧王四十二年秦破华阳约马犯谓周君曰请令梁城
(马犯见秦破华阳约惧/周危故谓请梁城周也)乃谓梁王曰周王病若死则
犯必死矣(周以国破/犹身之病)犯请以九鼎自入于王王受九鼎
而图犯(图收/也)梁王曰善遂与之卒言戍周因谓秦王曰
梁非戌周也将伐周也王试出兵境以观之(言梁非戍/周实欲取)
(周宝鼎王试出兵于/境以观梁王之变)秦果出兵又谓梁王曰(马犯又归/说梁王)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24a 页 WYG0403-0115c.png
周王病甚矣犯请后可而复之今王使卒之周诸侯皆
生心后举事且不信不若令卒为周城以匿事端梁王
曰善遂使城周(史周/本纪)
四十五年周君之秦客谓周最曰公不若誉秦王之孝
因以应为太后养地秦王必喜是公有秦交交善周君
必以为公功交恶劝周君入秦者必有罪矣秦攻周而
周最谓秦王曰为王计者不攻周攻周实不足以利声
畏天下天下以声畏秦必东合于齐兵弊于周合天下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24b 页 WYG0403-0115d.png
于齐则秦不王矣天下欲弊秦劝王攻周秦与天下弊
则令不行矣(史周/本纪)
五十八年三晋距秦周令其相国之秦以秦之轻也还
其行客谓相国曰秦之轻重未可知也秦欲知三国之
情公不如急见秦王曰请为王听东方之变秦王必重
公重公是秦重周周以取秦也齐重则固有周聚以收
齐是周常不失重国之交也秦信周发兵攻三晋(仝/上)
五十九年秦取韩阳城负黍西周恐倍秦与诸侯约纵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25a 页 WYG0403-0116a.png
将天下锐师出伊阙攻秦令秦无得通阳城秦昭王怒
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奔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
十六口三万(秦昭王之/五十一年)秦受其献归其君于周周民遂
东亡秦取九鼎宝器而迁西周公于𢠸狐(西周公盖武/公之太子文)
(公也国策有周文君/不知灭时定当何主)周王赧亦卒后七岁秦庄襄王灭
东周东西周皆入于秦周既不祀(史周/本纪)
 史记(秦本/纪)庄襄王元年东周君与诸侯谋秦秦使相
 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25b 页 WYG0403-0116b.png
 周君奉其祭祀(法言周之顺赧以成周而西倾秦之/惠文昭襄以西山而东并孰愈曰周)
 (也羊秦也狼然则狼/愈欤曰羊狼一也)
  吴澄二周辨曰敬王四年子朝奔楚王虽返国然
  以子朝馀党多在王城乃徙都成周而王城之都
  废至考王封其弟于王城以续周公之官职是为
  西周桓公自此以后东有王西有公而东西之名
  未立也桓公生威公威公生惠公惠公之少子班
  又别封于巩以奉王是为东周惠公父子同谥以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26a 页 WYG0403-0116c.png
  巩与成周皆在王城之东故谓之东班之兄则仍
  袭父爵居于王城是为西周武公以王城在成周
  之西故自此以后西有公东亦有公二公各有所
  食而周尚为一也显王二年赵韩分周地为二二
  周公治之王寄焉而已矣周之分东西自此始九
  年东周惠公卒子杰嗣慎靓王以上皆在东赧王
  立始迁于西周即王城旧都也史记云王赧时东
  西周分治今按显王二年已分为二不待此时矣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26b 页 WYG0403-0116d.png
  前建都以镐京为西周对洛邑为东周后二公封
  邑以王城为西周对成周为东周
  杂录
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三日不能得也周主令人求而
得之家人之屋间周主曰吾知吏之不事事也求簪二
日不得之吾令人求之不移日而得之岂谓忠我哉于
是吏皆悚惧以为君神明也(韩子内储上枝/玉簪一作曲)
卫侯朝于周周行问其名曰卫侯辟彊周行还之曰启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27a 页 WYG0403-0117a.png
彊辟彊天子之号也诸侯弗得用卫侯更其名曰
后受之(新书卷/之二)
杜赫以安天下说周昭文君昭文君曰愿学所以安周
杜赫对曰臣之所言者不可则不能安周矣臣之所言
者可则周自安矣此所谓弗安而安之者也(吕览务大/ 淮南子)
(道/应)
温人之周周不纳客问之曰客耶对曰主人问其巷人
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也而自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27b 页 WYG0403-0117b.png
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也诵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君天子则我天子之臣也岂有
为人之臣又为之客哉故曰主人也君使出之(韩子/说林)
公子沓相周申向说之而战(申向周人申不害/之族也战惧也)公子沓
訾之曰申子说我而战为吾相也夫申向曰向则不肖
虽然公子年二十而相见老者而使之战请问孰病哉
公子沓无以应(吕览/审应)
严遂不善周君患之冯沮曰严遂相而韩傀贵于君不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28a 页 WYG0403-0117c.png
如行贼于韩傀则君必以为严氏也(韩子/说林)
客有为周君画荚者三年而成君观之与髹荚者同状
(髹赤黑色/言不明也)周君大怒画荚者曰筑十版之墙凿八尺之
牖而以日始出时加之其上而观周君为之望见其状
尽成龙蛇禽兽车马万物之状备具周君大悦画荚之
功非不微难也然其用与素髹荚同(韩子外/储左)
周武君使人刺伶悝于东周伶悝僵(周武君西周之君/伶悝东周之臣也)
(僵毙而/未死也)令其子速哭曰以谁刺我父也刺者闻以为死
春秋战国异辞 卷二 第 28b 页 WYG0403-0117d.png
也周以为不信因厚罪之(刺者闻伶悝已死因报西周/武君曰伶悝已死矣厚罪之)
(者罪所使刺伶悝/者也 吕览贵卒)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