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x 页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启
启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20H 页
论尹元衡启(乙丑八月初三日)
伏以。领议政尹元衡。托肺腑之亲。据上台之位。专政擅命。窃弄神器。人主威权。移在掌握。气焰熏世。跋扈无忌。胁制君父。睥睨宫禁。无复人臣之礼。至于钳百僚之口。网一国之利。八道馈遗。百倍于封进。千官懔畏。实过于至尊。国家大小之事。必关白于此人。而后乃行。使 殿下孤立于上。徒守虚器。搢绅重足于下。莫保朝夕。国势岌岌。折入于私门。忠愤之士。莫不扼腕而流涕。痛君父之无权。忧宗社之将倾。而泯默不敢开口。惟待 圣主之自悟。郁悒度日。而元衡近益骄亢。积恶弥酷。其便私利已。削弱公室。擅张威福之状。至老益甚。此皆由于恃功自肆。而终至于主弱而臣彊。国衰而家盛也。奸宄万端。不可胜记。姑以一二言之。以妾为妻。春秋大戒。自古虽或有如此之举。是皆帝王之所为。而固非人臣之所可忍行者也。元衡恣其意欲。扫灭名分。迫胁朝廷。欺罔天聪。至以其。妾。升为夫人。败毁王章。变易人纪。上不惮君父。下不畏万世。惟知自适。馀皆不恤。自我国开创以来。未有人臣敢为如此之事者也。且德兴君之子。 中庙之孙。
伏以。领议政尹元衡。托肺腑之亲。据上台之位。专政擅命。窃弄神器。人主威权。移在掌握。气焰熏世。跋扈无忌。胁制君父。睥睨宫禁。无复人臣之礼。至于钳百僚之口。网一国之利。八道馈遗。百倍于封进。千官懔畏。实过于至尊。国家大小之事。必关白于此人。而后乃行。使 殿下孤立于上。徒守虚器。搢绅重足于下。莫保朝夕。国势岌岌。折入于私门。忠愤之士。莫不扼腕而流涕。痛君父之无权。忧宗社之将倾。而泯默不敢开口。惟待 圣主之自悟。郁悒度日。而元衡近益骄亢。积恶弥酷。其便私利已。削弱公室。擅张威福之状。至老益甚。此皆由于恃功自肆。而终至于主弱而臣彊。国衰而家盛也。奸宄万端。不可胜记。姑以一二言之。以妾为妻。春秋大戒。自古虽或有如此之举。是皆帝王之所为。而固非人臣之所可忍行者也。元衡恣其意欲。扫灭名分。迫胁朝廷。欺罔天聪。至以其。妾。升为夫人。败毁王章。变易人纪。上不惮君父。下不畏万世。惟知自适。馀皆不恤。自我国开创以来。未有人臣敢为如此之事者也。且德兴君之子。 中庙之孙。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20L 页
而敢以其妾之女议婚。夫以侧室之女。嫁于士大夫。此翁主下嫁之礼。而元衡敢以此例自处。其设心行事。动辄自拟于宫禁。为人臣所为如此。而其有不陵偪君上者乎。当 文定王后大渐之时。乃遣其妾。擅入大内。无异私家。 三殿日亲问安。内人罗列左右。而外臣小妾。唐突直入。略无忌惮。至于号令内医。妄进杂药。医官及提调等。知其不合之药。而不敢禁抑。古昔莽,卓之妻妾。未闻横猾纵恣至于如此也。原其所以。非一朝一夕之故。元衡平生。不有君上。蔑视宫禁。其心所畜。无非倨傲悔慢。故到今日。安于此事而不知惧也。布列趋附之人于八路方镇及列邑。舟运陆输。络绎其门。大屋十馀区。财货珍玩。充溢其中。家富于有国。身侈于王者。而各邑凋残。邦本日蹶。且于诸家供帐什物。奴婢饮食。严办极备。皆如常所寝食之处。惟意所往。米粟红腐。贱如泥沙。以为此物。难于久储。遂尽召鍮器之商。举一市持各色之器。车载马驮。云集其门。以米相贩。积如丘山。万目所睹。无不唾鄙。而元衡自以为得计。殊无愧耻之心。身为首相。而敢行商贾之事。其辱国为如何哉。多防海泽。又占良田于沿海及内地之邑。使官家给种。守令监农。而百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21H 页
姓皆为耕垦之奴。一国逋逃。又萃于此。况称为伴力之人。其于八道无邑不在。此实分国而自占也。其豪悍之奴。掠人之妻。夺人之田。至怙势杀人。无所不至。而守令不敢禁。朝廷不敢言。尸亲不敢告。一国之人。震摄元衡。至于此极。宜乎主势之日孤也。 文定王后升遐之日。闻讣赴阙。所当擗踊号哭之不暇。而晏然吃饭。有若平时。又为所亲之人。请嘱都监以差役事等官。此何等之时。而其为举措。若是其鄙泰也。又于 大行入梓宫之时。亦入参见。他人则无不失声痛哭。而元衡不下涕泪。但曰。丧事宜速。至速盖棺。其时观者。无不骇愕。元衡之于 文定王后。尊则国母。亲则同气。平生恩宠。可谓昊天罔极。而到此无哀戚之情。此小人心肠之薄。而偏于暴忍之所致。虽元衡。亦不自知其心之乃如此也。自 上丧元嗣之后。伤心疚怀。微恙频发。 玉体靡宁。中外臣僚。莫不抱忧。而元衡未尝一言及此。如问安等事。朝议先发。然后元衡但随例逐行。而居首相之位。一不身先百僚而为之。未知此人之心。独何以如此也。大抵自 上临御以来。宵衣睅食。励精图治。未闻有声色游畋土木之过举。国势日蹙。苍生日困者。良由元衡雄据朝廷。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21L 页
胁以威福。恐以生杀。使大小之人。皆视其辞色指挥。以为向背俯仰。故 殿下之政教。不行于其间也。昔汉成帝觉王商僣偪之罪。诏尚书奏孝文诛薄昭故事。当时。天怒赫然。五侯震慑。然卒不行法。故使汉家终罹其祸。此恶恶不能去之明验也。请亟命窜谪。以杜厉阶。
其二(乙丑八月十四日)
伏以。治国之要。在顺人心。为邦之道。当伸公论。人心顺。则国以之安。公论伸。则邦以之宁。必然之理也。如或人心拂而不知顺。公论沮而不知伸。则国势必至于危。邦本终至于蹶矣。自古。兴隆之君。莫不顺人心而伸公论。衰乱之主。莫不拂人心而沮公论。此既往之得失。而将来之龟鉴也。领议政尹元衡。本一憸邪阴险之人也。托国舅肺腑之亲。参山河带砺之盟。身跻具聸之位。手秉一国之匀。孤假主威。而予夺随手。婴抚廷臣。而荣悴在口。威权日隆。形势赫于梁门。溪壑无底。蓄积剩于董坞。百僚趋走。承风旨之必先。八方馈遗。输上第之恐后。道路心怒而侧目。闾巷腹诽而向隅。主势至于日孤。国步阽于将颠。此岂一朝一夕之故也。其所由来者渐矣。稔恶已极。擢发难数。奸
其二(乙丑八月十四日)
伏以。治国之要。在顺人心。为邦之道。当伸公论。人心顺。则国以之安。公论伸。则邦以之宁。必然之理也。如或人心拂而不知顺。公论沮而不知伸。则国势必至于危。邦本终至于蹶矣。自古。兴隆之君。莫不顺人心而伸公论。衰乱之主。莫不拂人心而沮公论。此既往之得失。而将来之龟鉴也。领议政尹元衡。本一憸邪阴险之人也。托国舅肺腑之亲。参山河带砺之盟。身跻具聸之位。手秉一国之匀。孤假主威。而予夺随手。婴抚廷臣。而荣悴在口。威权日隆。形势赫于梁门。溪壑无底。蓄积剩于董坞。百僚趋走。承风旨之必先。八方馈遗。输上第之恐后。道路心怒而侧目。闾巷腹诽而向隅。主势至于日孤。国步阽于将颠。此岂一朝一夕之故也。其所由来者渐矣。稔恶已极。擢发难数。奸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22H 页
状万端。不可殚记。臣等。姑撮万口所誊万目所睹者。为 殿下条陈之。一曰。专擅无忌。其目有十焉。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古今之通义也。虽名门处子。一名以妾。不可改易。况以公贱之产。升之为夫人。败毁王章。变易人纪。可谓有朝廷乎。此其专擅之一也。侧室之女。适于士大夫。翁主下嫁之礼也。德兴君之子。 中庙之孙。而正二品之官也。欲以孽妾之贱息。图婚尊贵之人。千名犯分。莫此为甚。可谓有君上乎。此其专擅之二也。当乙巳武定之时。既曰逆贼之姻族。则并投于有北。示王法也。而与之结婚。作为一家。则雪其罪而叙其人。是忘国家之贼。忽君父之雠。此其专擅之三也。宫闱至严。内外有截。非外人出入之地。而当文定大渐之时。乃遣其妾。直入问安。无异于私家。至于号令内医。妄进杂药。医官提调。莫敢枝梧。此其专擅之四也。八方星罗之郡邑。大小棋布之镇堡。前后授钺者。无非负债之帅。出入佩符者。尽是衔恩之吏。陆走货贝。生民之流亡殆尽。拖运米谷。军卒之痼瘵亦极。尺牍云飞于远近。方伯掣肘于殿最。此其专擅之五也。官爵。人主之大权。刑狱。天下之大命。官以赂授。崇卑视其请嘱。狱以贿免。低仰随其指嗾。铨官仅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22L 页
行除目。而贤愚不问。司寇拱手听命。而轻重莫论。此其专擅之六也。杀人者死。邦有常刑。虽仪宾公子。尚不得宽饶。而豪悍之奴。凭藉势焰。骗奸人妻女。夺掠人田宅。甚至白昼杀越。而吏不敢问。威势所及。举此可知。此其专擅之七也。山林川泽。与民共之。王者有土。尚犹然也。水落之山。密迩都城。刍荛所往。雉兔所投。而环山折受。以为柴场。驱逐其居民。掘发其冢墓。旁近之人。控䜣无地。至立约条。供纳税柴。无异宫家之役。此其专擅之八也。路马犹式。蹴刍有诛。而敢以内闲天驹。驮载姬妾。略无畏忌。山陵之役。国家大事。而太仆车马。服役其门。吏不得用之。此其专擅之九也。武库铁工。铸鍊兵戈。以需缓急之用也。而私役其家。不遑国事。车辆之设。运转戎器。以重军国之事也。而私输其物。辕摧牛毙。此其专擅之十也。二曰。贪赃无厌。其目有十焉。凌云甲第。轮奂华搆。连街接巷。满十有馀。悖入之总。货。充物其中。雠敛之剩财。衍溢于外。犹且营缮不辍。土木方兴。秦陇之连筏。陆续于江头。岂特木妖之兴利哉。此其贪赃之一也。滨海筑堰。内地沃壤。田亘阡陌。尽八私占。公家给种。守令监农。官仓储谷。半为馌饷之资。南亩农夫。尽作耕耘之奴。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23H 页
农庄所在。阖境怨苦。奚啻地癖之有讥哉。此其贪赃之二也。招集廛商。开市其家。青铜白金。车辇马驮。而云扰于门。手指看品。上下其直。而贸贩山积。市上之物。一朝几空。虽铜臭之人。未必如斯。此其贪赃之三也。招致译官。出给杂物。而南金大贝。齐纨蜀帛。条列名目。俾贸于燕市之上。价少徵多。必称贷于人。凑足不准之数。然后得免苛责。虽贾胡之欲。岂至于此乎。此其贪赃之四也。伴力之人。自有其额。而列邑之良丁。诸郡之富户。冒占滥属。寔繁有徒。徵纳役债。侵督急于星火。责出米布。毒恶延于邻族。甚至勒要刀噔。横夺其田。民倾家破产者。比比有之。而流离失所。吁呼无路。此其贪赃之五也。豪悍之奴背主。罪在纲常。而招纳逋亡。作为渊薮。负罪横逆之苍头。相率来投。十百其群。兼且好讼之辈。自知理屈。必以等弃之心。辄生分利之计。立券持文一。投其门。则虽理直之人。缄口而退。莫之敢争。此其贪赃之六也。瓦署步兵。为埏埴也。而自占居半。役夫偏苦。纸司咨纸。为事大也。而私送皮楮。公然兑换。瘠公肥私。率皆类此。此其贪赃之七也。防纳贡物。市井之所趋也。而纳一徵十。规取倍蓰之利。贩卖藁草。村民之不屑也。而船运京江。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23L 页
贩入谷布之价。利之所在。不遗锱铢。此其贪赃之八也。尹百源。乃其犹子也。当得罪被窜之日。百口臧获负郭良田。胁勒索要。夺为己有。金景锡。宰相之人也。当乙卯拿鞫之时。以禁府堂上。敢受百金缨段之赂遗。此其贪赃之九也。各处农庄。分养牛只。成籍点阅。弥满原野。孳息之数。如或剋减。则侵徵之毙。延及其邻保。此其贪赃之十也。三曰。奢僣陵偪。其条有三。女仆执㸑。家人之常也。而别立膳夫。无异内饔。食前方丈。馔兼八珍之味。日费万钱。每叹何曾之箸。奢僣陵偪。此其一也。太仆酥酪。为上供也。而至令酪夫。提携器具。煮熟于家。有同御进。子女仆妾。亦皆饱饫。奢僣陵偪。此其二也。家围罗绣之帐。器用金银之饰。供帐什物之华侈。拟于王者。姬妾服饰之奢丽。过于宫禁。奢僣陵偪。此其三也。四曰。忍心薄行。其条有三。 文定王后。尊则国母也。亲则同气也。平生恩宠。昊天罔极。而升遐之日。闻讣赴阙。晏然吃饭。有若平时。及其入梓宫之时。趣覆天盖。一不下泪。忍心薄行。此其一也。 前星失耀之后。 玉体微愆。屡进药饵。中外臣僚。莫不闷迫。而身为首相。未尝念及问安等事。朝议先发。泛然随行。忍心薄行。此其二也。夫妇。人伦之始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24H 页
也。而弃别正妻。退徵婚币。并夺家产。使之饥饿而死。永抱无穷之冤。闻者为之流涕忍心薄行。此其三也。凡此二十六条之事。其小者。足以病民乱治。其大者。足以败国丧家。为人臣而有一于此。尚不可一日容于朝廷之上。况具备而兼有之者乎。元衡负如此之罪。偃蹇廊庙之上。售奸纵恶。至老益甚。而谠言结于忠舌。抗论钳于直口者。岂不以震叠之威棱不可触。而熏灼之气焰为难犯哉。朝野遑遑。上下懔懔。跼高蹐厚。莫保朝夕。幸赖上天阴诱。宗社默佑。人心愤郁。激而为公论。此实转危为安。倾否反泰之几也。行旅相庆。臣工胥悦。翘首企足。伫闻投畀之命。而一命递相之后。反示迈迈之意。每教以元勋大臣。不可窜谪。臣等窃惑焉。国朝。李叔蕃佐命 太宗。柳子光立勋三朝。厥功伟矣。及其有罪。则一朝窜黜老死。于时。不以其功。而掩其罪也。元衡虽曰元舅元勋。其不可以恩而废法。以功而掩罪也较然矣。臣等伏见。 殿下临御以来。宵旰忧勤。励精图治。未闻声色游畋土木祷祀之过举。而治化未著。国势日蹙。德泽未究。生灵日困。使 祖宗艰大之业。 列圣宥密之基。将至岌岌累卵之地。而不自觉也。 殿下不见其形。愿察其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24L 页
影焉。近者。天文示变。坤象载震。无灾不生。无孽不作。虽不可指为某事之应。曰明之天。岂无方懠之由乎。况秋雷之变。雨雹之灾。并作于牢拒公论之日。亦安知仁爱之天心。所以警告于 殿下者。不在于此乎。呜呼。欲合之人心。沮丧而惊疑。欲伸之公论。抑塞而不畅。中外汹惧。反有甚于前日。则视听自我之天心。亦可知矣。 殿下以递相之微罪。为足以当元衡之罪。而欲以答天怒慰人心乎。臣等未知国家之事。终至于何如也。此所以叫閤逾旬。而不自知退者也。 殿下犹不即快断。则岂徒公论沮而人心拂哉。必有不可及之后悔也。盛见之惑。必在于履霜。曲突之策。要先于烂额。伏愿 殿下留神焉。臣等俱以无状。待罪言责之地。常怀犬马之诚。未有涓涯之补。目见国事之至此。不忍终默。敢以人心之所同。一国之公论。仰尘 睿鉴之下。倘赐 乙览。更加三思。快示三危之窜。则国家幸甚。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书
答李叔献书
承悉来谕。但此非仓卒所辨。澹一虚明之气。理亦在其中。虽无形象之可指。既曰理气。则便是道与器。何必待具形。然后始谓之道器乎。冲漠无睽者。理与气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书
答李叔献书
承悉来谕。但此非仓卒所辨。澹一虚明之气。理亦在其中。虽无形象之可指。既曰理气。则便是道与器。何必待具形。然后始谓之道器乎。冲漠无睽者。理与气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25H 页
也。动而阳。静而阴者。理与气也。冲漠无睽之理气。为天地万物之理气。本是一也。有何疑焉。此意何如。惟令照。谨复。
答李叔献书
再承令谕勤切。感荷实深。惟于鄙见。犹有未快。凡经传所论阴阳。皆从天地之已生而言之。未尝及天地之先也。张子所论清虚一大。此穷源反本。前圣所未发也。花潭又推张子之未尽言者。极言竭论。可谓极高明也。但张子以清虚一大为名。不无后学误解而毙生。故考亭以为落于一边。非以横渠之说为诞妄也。天地未生之先。太气澹一虚静。无穷无外。而太极在其中。及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天地分。而万物形。四时运。从天地已生而言之。一阴一阳者。小阖辟也。从天地未生而言之。太虚冲漠无睽而动者。此天地大阖辟也。天地未生之前。可谓之阴。而不可谓之阳也。然则此亦一阴一阳。非阴非阳也。方其太虚寂然。太极未动。理固冲漠。而气无形象之可指。澹一虚静。安得亦可谓之冲漠乎。若曰。安有太虚澹一之气。则太极悬空独立而生阴阳乎。理气本无先后也。顾非此简牍所悉。冬宵甚永。点灯一叙何如。惟令照。
答李叔献书
再承令谕勤切。感荷实深。惟于鄙见。犹有未快。凡经传所论阴阳。皆从天地之已生而言之。未尝及天地之先也。张子所论清虚一大。此穷源反本。前圣所未发也。花潭又推张子之未尽言者。极言竭论。可谓极高明也。但张子以清虚一大为名。不无后学误解而毙生。故考亭以为落于一边。非以横渠之说为诞妄也。天地未生之先。太气澹一虚静。无穷无外。而太极在其中。及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天地分。而万物形。四时运。从天地已生而言之。一阴一阳者。小阖辟也。从天地未生而言之。太虚冲漠无睽而动者。此天地大阖辟也。天地未生之前。可谓之阴。而不可谓之阳也。然则此亦一阴一阳。非阴非阳也。方其太虚寂然。太极未动。理固冲漠。而气无形象之可指。澹一虚静。安得亦可谓之冲漠乎。若曰。安有太虚澹一之气。则太极悬空独立而生阴阳乎。理气本无先后也。顾非此简牍所悉。冬宵甚永。点灯一叙何如。惟令照。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25L 页
答李叔献书
承悉勤谕。殊为缺切。先儒极言其处。尚以为疑。此非毫墨所尽。奈何奈何。经传所著。只曰太极生两仪而未尝说破其十分。引而不发矣。郡子曰。无极之前。阴含阳。此言已到。亦未形言太虚澹一之体也。天地有限。而太虚无穷无外。天地未生之前。太虚澹一之气。寂然不动。只是冲漠无睽。而太极在其中。非如天地已生之后。万物有形之时也。一气未聚。都是清虚澹一。挹之无捉。见之未睹。安得谓之有象乎。今以目前言之。空中未曾无气。而有何形象可见。固非风云霜露之已聚者也。且见朝报。令公呈辞。缘何疾恙耶。虑甚虑甚。得便一叙何如。因忙草草。谨复。
答郑云龙书
省书。审雅况清稳。慰豁无已。玉溪翁奄至殄丧。国家之不幸。摧痛罔涯。季真公亦继丧逝。迩来世运之屯。难可形容。病物独留人间。伥伥奈何。加以疾病支离。日退无进。无足道也。惟望高明。勉励不辍。以扶吾道。北村之亭。今才草就。至如修妆。当随力而为之。君亦留念。殊谢。
答郑云龙书
承悉勤谕。殊为缺切。先儒极言其处。尚以为疑。此非毫墨所尽。奈何奈何。经传所著。只曰太极生两仪而未尝说破其十分。引而不发矣。郡子曰。无极之前。阴含阳。此言已到。亦未形言太虚澹一之体也。天地有限。而太虚无穷无外。天地未生之前。太虚澹一之气。寂然不动。只是冲漠无睽。而太极在其中。非如天地已生之后。万物有形之时也。一气未聚。都是清虚澹一。挹之无捉。见之未睹。安得谓之有象乎。今以目前言之。空中未曾无气。而有何形象可见。固非风云霜露之已聚者也。且见朝报。令公呈辞。缘何疾恙耶。虑甚虑甚。得便一叙何如。因忙草草。谨复。
答郑云龙书
省书。审雅况清稳。慰豁无已。玉溪翁奄至殄丧。国家之不幸。摧痛罔涯。季真公亦继丧逝。迩来世运之屯。难可形容。病物独留人间。伥伥奈何。加以疾病支离。日退无进。无足道也。惟望高明。勉励不辍。以扶吾道。北村之亭。今才草就。至如修妆。当随力而为之。君亦留念。殊谢。
答郑云龙书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26H 页
再度见书。审藏修安稳。欣慰曷已。老子衰迈陆沈。无足道也。每念君受气甚厚。力量有裕。有志学问。若更勉励。不为流俗所扰。则所到何可量哉。况已卜幽境。山水之胜。又助其雅思耶。北村毙搆。虽甚草草。亦作老子他日菟裘。聊可慰也。吴公之事。今审来谕。不堪矜恻。浮世之事。例多若此。深惜。林君。轻易请罪也。然自 上特命本道方伯。摘奸推阅启闻。庶必伸冤。惟在君等以直处之而已。新凉。只望加爱。
答郑云龙书
想极承书。审雅况安稳。欣慰十分。老子乾没憔悴。旧学日忘。无足可道。加以国运屯厄。至于此极。未死馀喘。何以为心。念君结茅云林。静坐讲诵。此味知者鲜矣。叹君独专也。北村之卜。初意有在。而势有难措。区区小计。亦未得就。岂非命也。向热。惟冀加爱。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赐祭文
赐祭周世鹏文(奉 教制)
惟灵。三光结粹。一气融精。天球不雕。水鉴孤明。仁厚成性。淳厖积中。言行无玷。道业夙隆。正而不流。和而不同。温如冬日。劲若寒松。襟灵旷远。器宇沈详。冰霜励操。兰桂腾芳。儒家模表。礼法纪纲。动惟乐善。居必慎独。白玉无颣。朱弦让直。词含风雅。学总典坟。萧然
答郑云龙书
想极承书。审雅况安稳。欣慰十分。老子乾没憔悴。旧学日忘。无足可道。加以国运屯厄。至于此极。未死馀喘。何以为心。念君结茅云林。静坐讲诵。此味知者鲜矣。叹君独专也。北村之卜。初意有在。而势有难措。区区小计。亦未得就。岂非命也。向热。惟冀加爱。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赐祭文
赐祭周世鹏文(奉 教制)
惟灵。三光结粹。一气融精。天球不雕。水鉴孤明。仁厚成性。淳厖积中。言行无玷。道业夙隆。正而不流。和而不同。温如冬日。劲若寒松。襟灵旷远。器宇沈详。冰霜励操。兰桂腾芳。儒家模表。礼法纪纲。动惟乐善。居必慎独。白玉无颣。朱弦让直。词含风雅。学总典坟。萧然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26L 页
好古。卓立不群。扬历近侍。茂昭声实。谦恭静密。终始罔失。人推长者。时许才杰。分符理民。秉钺观风。心存激扬。惟孝与忠。敦尚教化。摆落常式。歌咏彝伦。鼓舞颓俗。利泽遐洎。屹为乔岳。官参列卿。志犹寒士。清标苦节。不特无倚。骐驎逸步。雕鹗轻翮。青冥方骛。疾痾骤入。久处閒散。予心每惜。如何一夕。壑舟遽移。耆旧凋丧。轸念伤悲。聊遣礼官。奠此菲仪。英魂不死。歆予哀思。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杂著
读奇德阳遗稿谠议一篇
夫孝始于事亲。终于事君。孝者。百行之源。忠之本也。移孝为忠。终始不渝。尽臣子之职者。非盛德之君子。能若此乎。人君所当宽假优容。励天下之忠孝也。服斋先生。姓奇。名遵。子敬。其字也。若先生者。欲尽忠孝于君亲。而困不得其志也。先生生有异质。年才十三。大通文理。十七八时。慨然以求道为意。超习俗之卑陋而卓如也。呜呼。偏荒晚出。且无师友。先生盖尝病也。自是。专以学问为事。穷理以致知。反躬以践实。事偏母。极尽其诚孝。处兄弟。极尽其友爱。于事事物物上。各欲极尽其伦理。惕然以任重道远为忧。虽出于翰墨者。一以宋儒为法。三代远矣。帝王逝矣。野无遗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杂著
读奇德阳遗稿谠议一篇
夫孝始于事亲。终于事君。孝者。百行之源。忠之本也。移孝为忠。终始不渝。尽臣子之职者。非盛德之君子。能若此乎。人君所当宽假优容。励天下之忠孝也。服斋先生。姓奇。名遵。子敬。其字也。若先生者。欲尽忠孝于君亲。而困不得其志也。先生生有异质。年才十三。大通文理。十七八时。慨然以求道为意。超习俗之卑陋而卓如也。呜呼。偏荒晚出。且无师友。先生盖尝病也。自是。专以学问为事。穷理以致知。反躬以践实。事偏母。极尽其诚孝。处兄弟。极尽其友爱。于事事物物上。各欲极尽其伦理。惕然以任重道远为忧。虽出于翰墨者。一以宋儒为法。三代远矣。帝王逝矣。野无遗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27H 页
贤之世不复。而文词科目之法兴焉。朱晦庵。圣人也。犹以易学登第。先生入庭对策。名辉达于 王所。时士林以得人为贺。朝议以先生有启沃辅导之学。选入为玉堂正字。先生非尧舜之道。不敢陈于 王前。以仁义性理之说。反复论难。冀其万一资 圣学而助 圣躬。从善舍恶。取王去霸。欲致吾君于三代之上。而尤勤恳于格君心之非。可谓不失儒者之本意矣。其立朝五六年之间。汲汲欲扬清激浊。崇节义变苟且。爱君忧国之心。自不能遏之于中。则累进疏章。迨退而欲其 圣心感悟。沐浴斋戒。若对越乎神明。虽夜。必整衣巾以坐。读古圣人书。仰而思。俯而记。若有所得焉。至若天文,地志。亦皆洞究其精微。官才四秩。其禄甚微。以供旨之馀。辄周戚党之贫窭者。箪瓢屡空而犹晏然也。室人或以告乏。笑而不答。时赵先生光祖。得遇 中宗。以展布所学。进君子退小人。兴孝悌尚廉耻。一以古昔先圣王之道。引君为治。衰下之俗。为之丕变。朝著复尊贤之礼。乡党有养正之谈。士以道德为心。民以耕凿为意。贤才辈出。成周之治。将不日而复矣。先生一见志合。协心共力。互相汲引。转相推许。凡一旋一措。必以忠孝为本。世方仰其有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27L 页
为。而向之位宰辅居馆阁。自以为耆旧宿德者。素不为清议所贷。常怀积怨。伺影欲射者。久矣。但以贤人无过。不得其便。二三宰相。搆成虚语。百计中伤。潜入宫门。鼓动君上。以口不可道之事。售一网打尽之术。当夜起事。直欲以短兵除之。时会首相。忠厚恻怛。有宰相风。故泣涕以谏。皆得一顷之命。于是。赵先生蒙首罪远窜。金先生净及我先生。以次贬逐之。知名之士。流放殆尽。为善者惧矣。呜呼。奸臣搆乱。欺君上贼忠良。俱以功名富贵。终始自保。老死牖下。不得以春秋之法律之。福善祸淫之道。果安在哉。厥后。奸臣阴诱太学生无赖者数辈。上章请光祖等罪。论以应死。命下之日。无贤愚贵贱。诟骂唾斥。欲食其肉而寝处其皮。则其于奸臣可知矣。悲党锢于汉室。哀伪学于宋朝。而犹为之长虑却顾。直欲捐生不回。况于斯世亲遇之哉。又有无学术浮薄之徒。徒痛夫忠义之见害于奸邪。以除君侧之恶为名。举不逞之谋。事觉伏诛。时宰以为光祖辈激成之也。于是。下金净等论寿之命。先生不得考终。年三十。非天所畀。孰能与此。呜呼。当先生钟城之谪也。流离辛苦。动忍拂郁。困辱而泹抑之者。备于诗。可考矣。然以朝闻夕死为念。死亡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28H 页
无日。而尚此讲易不辍。惟笃实自信而已。虽燕息之地。常如君父之临其前。终始不愆。得正而毙。临绝之言。犹必以忠孝恐未尽。学问恐未至为说。从容就死。如赴乐地。其为所养。亦至矣。噫。使人君真知贤者之用心。则将哀痛惨怛之不暇。又何以放逐而随杀哉。奸邪之徒。蔽人君之耳目。得行其计。其罪上通于天。虽当士气板荡之馀。公论不泯。万死不足以赎。朝廷之议。士林之论。继有疏章。而欲雪其冤。则亦可见义理之在人心而不诬也。呜呼。忠臣孝子。但欲尽其心于君亲。而岂有一毫私意于其中耶。憸人得志。从古为贼。使忠义之士。钳口无言。束手莫伸。信而见疑。贞而为戮。悠悠苍天。谓之何哉。自是厥后。二十年间。士之绳趋尺步。稍以儒行为名者必排摈斥逐之。无所容于世而后已。使人君畏之如豺虎。疾之如仇雠。委靡展转。日复一日。士习愈下。士风愈降。仁义之说。不复闻于搢绅之间矣。呜呼。阴不可以久长。阳不可以久消。 仁庙在位。至德动天。王道迈古。正贤者得志之秋。而遽厌人世。与舜同化。善端之萌。如草木盎然欲抽。反以烈风严霜而殄灭之也。可胜痛哉。今 圣明在上。一以 仁庙为法。则庶几士心稍慰。而民志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28L 页
有所定向矣。余读服斋先生遗稿。悲泣而书于末。欲令后之好古乐善者。见而伤之。取此篇而三复。则先生之志。可见矣。且夫克己为学之方。尽性知命之学。岂无后学之持循哉。呜呼。馀事文章。亦必本于忠孝。出于仁义。始于性情。终于学问。虽颠沛生死之际。犹惓惓于君亲。痛自刻责。无怼憾之辞。惟以不顺为怨慕焉。则真所谓关世教而树风声于百代之下者矣。并致寒儒今日撮谠议之微志云。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序
铭心录序
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淳不肖。性亦昏惰。疾病呻吟之间。事故奔忙之际。颇有忘不行。故家 国讳辰。记为小编。持诸掌上。出入不释。俨若奉承。呜呼。君亲虽曰不同。忠孝本无二致。以身言之。则家先而国后。以礼言之。则国尊而家卑。是以。冠以 国忌。次录家忌云。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记
二养亭记
余于丙戌仲秋。承恩。浴椒井于永平地。览其溪山而心悦之。遂税驾而居焉。吾东山水。此县最名。由县而言。清泠潭其尤也。即白云溪之所潴。而源发白云山也。钟贤东支。至潭作崖。故水底皆布全石。高者露出。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序
铭心录序
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淳不肖。性亦昏惰。疾病呻吟之间。事故奔忙之际。颇有忘不行。故家 国讳辰。记为小编。持诸掌上。出入不释。俨若奉承。呜呼。君亲虽曰不同。忠孝本无二致。以身言之。则家先而国后。以礼言之。则国尊而家卑。是以。冠以 国忌。次录家忌云。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记
二养亭记
余于丙戌仲秋。承恩。浴椒井于永平地。览其溪山而心悦之。遂税驾而居焉。吾东山水。此县最名。由县而言。清泠潭其尤也。即白云溪之所潴。而源发白云山也。钟贤东支。至潭作崖。故水底皆布全石。高者露出。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29H 页
诡怪错陈。有若龟龙曝日。岛屿浮溟。崖之嵁岩。俯潭为台者四。曰白鹤。曰青鹤。白者或乘。青者一只。时往来洲渚。皆记实也。馀曰散襟。曰水镜。中介石床曰吐云。岩足陂陀于水心。有洼容斗曰洼尊。潭泻长滩。西折而渊曰鸣玉。大壁倚天。根浸滩渊。极造化之剞劂曰苍玉屏。葺茅潭西曰拜鹃窝。每于玉屏春夏。望帝来叫。山空响彻。听者自感也。又就潭崿最峻处。规为草亭曰二养。取伊川养德养体之义也。观其左当大壁。右联四台。皆负崇山。面势澄泓。攒峦丛峭。拱揖内向。石骨琼田。倒烛萦回。吞吐乎烟岚。晻霭乎林坰。舒惨异侯。万变迭形。斗奇矜秀。各不相让。咸与收精会神。俎豆于枕席之间。为吾所蓄。而日与之娱。栖迟啸咏。境净意适。不知山之阻身之远鸟兽之可猜。其孰使然。非玆潭之有遭欤。略叙其概。难穷厥状。名而志之者。二养主人。笔其大字与小字者。韩主簿濩。镂诸十有一石者。辛秀才夷。是岁万历十六年也。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碑志
冶川朴公神道碑铭(并序)
惟朴氏。其来有始。杨山神人。立为新罗鼻祖。其后裔散居三韩。而居锦之潘南者。世服大僚。最以茂族著称。有讳尚衷。仕高丽。为右文馆直提学,判典校寺事。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碑志
冶川朴公神道碑铭(并序)
惟朴氏。其来有始。杨山神人。立为新罗鼻祖。其后裔散居三韩。而居锦之潘南者。世服大僚。最以茂族著称。有讳尚衷。仕高丽。为右文馆直提学,判典校寺事。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29L 页
遗以忠直。启佑后胤。其子讳訔。事我 太宗。位至议政府左议政。勋封锦川府院君。生讳葵。刑曹参判。参判生讳秉文。司直。司直于公为大王父。是生讳林宗。通政大夫。尚州牧使。赠吏曹判书。生讳兆年。官止吏曹正郎。赠议政府左赞成。公。赞成之长子。亚曰绾。举进士。次曰缉。妣尹氏。赠贞敬夫人。县监孜善之女。亦坡平大姓。弘治癸丑二月十四日。生公。公讳绍。字彦胄。自号冶川。世居汉城。八岁而孤。与姊妹二弟。俱育于贞敬膝下。燕山朝多撤人家。靡所止。夫人率诸孤。南归陜川冶炉县。即公外家也。公秀气孤禀。德宇浑成。自在孩稚。步趋有度。已知其为伟人远器也。年仅十馀。值县尹公感疾。侍侧不懈。夜不褫衣。县尹公叹曰。有此一孙儿。足疗吾病矣。未及羁贯。便有求道之志。寒暄先生尝住同县末谷村。邑人尚有能称道其风烈者。公闻而慕之。每询先生及门弟子言论举措。必籍而识之。时当戊午杀戮之馀。士气萧然。公独注意钻砺。讲学不辍。携近思录,性理大全等书。入伽倻山寺。整襟危坐。沈潜玩绎。至忘寝食。觐省之外。不遑出山者七八年矣。后闻朴松堂英学有渊源。遂往从之。专心承诲。研穷义理。见识益广。践履弥笃。深造极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30H 页
诣。粹然卓立。一时辈行。咸推仰愿交。松堂亦曰。子乃我师。非我友也。金公安国。观察岭南。于公戚联。雅敬重之。凡事必咨。一日。出示一编书曰。吾欲使一道士子。有所模准。于子意何如。公曰。此相公作成美意。非初学所敢与。但此书孰与朱子十训。金公笑曰。自忝本职。昼夜覃思。以成此书。及闻子言。始觉用功之閒漫也。遂书十训及白鹿洞规。遍揭州县学壁。永为矜式。公尝曰。庄敬日强。安肆日偷。此古人格言。学者何敢少怠。又曰。人言读孟氏书则能文。吾意论语尤切。每月必读过一遍。其自饬精密如此。且未尝分力于举子业。而才高亦能擢戊寅秋乡贡三科。皆居第一。翌年春。中司马第二。赴会试。入就讲席也。举止雍容。应对详敏。讲毕。诸公皆曰。今日得玉堂正字。可贺。时赵静庵。以宪长在座曰。观其精彩。非屈于人下者。岂必以正字为期乎。果魁大科。诸公皆曰。孝直知人矣。是时。公名已在贤良科荐中。而径赴恒试。识者韪之。授典籍。迁殿中。拜弘文馆修撰。公既登第。方欲乞县以便亲养。而奄罹创钜。未就本意。茹感沈痛。以之没世。自岭表奉柩。返葬金浦先垄。仍庐墓下。内尽其志。外尽其物。乡人感其纯孝。服阕。除侍讲院司书。迁司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30L 页
谏院正言。又转修撰。改吏曹佐郎。累迁至侍讲院文学。历兵曹正郎,司宪府持平,礼,吏二曹正郎,议政府检详。俄升舍人。转侍讲院弼善。此后缘资级未满。出入凤阁,春坊者屡矣。是时。群贤被祸之后。人讳性理之学。书筵进讲。但循例塞责而已。适李文元公彦迪。淹滞芸阁。公在天曹。力荐除说书。自此。迭为文学弼善。始以程朱诸书。竭诚启迪。其为宾师者。以 世子幼冲。此非急务。两公不沮。讨论益力。 仁庙圣质。虽曰出于天。而道德夙成。岂无所养而然欤。升司仆寺副正。荐侍讲院辅德。改司谏院司谏。以大司谏朴光荣连姻。辞递为通礼院相礼。转军资监副正。复授司谏。时朴洪鳞为献纳。蔡无择为正言。皆金安老之党也。安老屏黜在外。群小方图复用。邪议大兴。举朝结舌。公奋不顾身。力主沮遏。其党怒而挤之。左迁司成寻加斥罢。李晦斋自密阳府使。代公为司谏。公虑累及晦斋。再三来访。而辄避不见。然竟亦不免。坐罢。公既负士林重望。群小尤忌之。遂出避南阳村舍。才一年。携家复归于陜川。绝意世事。专精读书。虽屡空。晏然如也。甲午春。遘疾。秋八月二十一日。卒于正寝。易箦之时。靧面盥手。无异平日。春秋四十有二。国人闻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31H 页
而伤之。其友金公就成。哭之以诗曰。大业潜心地。圆融体用全。伤心观化日。天不假之年。可谓知己之言也。其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葬于冶炉县西华阳洞挂山南岗。与县尹公同兆。公暨祖考。后以潘城推恩。赠爵有差。公姿禀既异。而加之以学问。躬行自得。方寸莹然。仪表閒雅。宽而有制。和而不流。事亲有至孝之诚。兄弟笃友爱之情。处闺门得恩义之正。顺理而行。沛然有裕。非如困学之士。积分累寸而成之者也。平生以大学,论语,程朱及西山衍义等书。为进学阶梯。深赜力探。亹亹不厌。充养既厚。英华发外。望其容貌。接其辞气。贤者服其心。不肖者薰其德。人谓闻明道之风而兴起者也。尝语学者曰。为学之方。先收放心。涵养本源辨别义理。立其大者。则馀可驯致。圣贤之训。一话一言。无非至教循是以进。可以上达。其摛文。平易典雅。理胜字顺。诗亦温厚平淡。不尚华靡。尝有诗曰。无心每到多忘了。着意还应不自然。紧慢合宜功必至。寔能除得妄中缘。公之为学。操存精密。脚踏实地。已到自慊不欺之地矣。其罢归南中。路吟一绝曰。名利前头路几千。却来江上有渔船。一心似水收吾内。万事如云只付天。其恬于荣辱。素位无怨者。亦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31L 页
可想矣。公早失严颜。长抱蓼莪之悲。每见衰麻者。必问亲年几何。呜咽不已。事诸叔父。尽其爱敬。季叔母穷老寡居。继供甘旨。虽居住隔远。而仕罢必省。其折产也。一听其伯姊处分。起居奉养。有若慈闱。二弟绾缉。襁褓而孤。抚养训诲。恩义极尽。皆终有所成就。俸禄及朋友馈问。必分远近诸族。其睦姻周恤之笃。虽妇党亦然。有故旧染疫。人不敢近者。投药饵而济之。邻里有丧。穷不能克葬者。与之棺椁。虽至愚至贱之人。待之必敬必诚。不敢少慢。至如肖翘微物。亦加矜怜焉。其为吏郎。以李相继孟赐谥官。赴湖南之锦城。州牧乃朴讷斋祥。于公先进也。凡祇迎公礼。不为少让。朴公初讶其年少挟气。及使事既毕。公即晤语款洽。礼敬备至。朴公始服其雅量。见人非道。辄恳恳规切。许沆兄弟。于公为戚属。相与往来。契分素厚。及闻其过妹家而不入。峻责而绝之。许深衔之。排摈倾陷。无遗力焉。至使困顿跋踬。终于遐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呜呼痛哉。夫人洪氏。司赡寺正士俯之女。亦有贞淑之德。为妇为母。咸可法式。享年八十有五。后公四十四年而卒。葬于杨州丰壤县南浦村里。别有墓表。生五男二女。长曰应川。癸卯。司马。司宰监正。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32H 页
处心自然。实有规范。屡为字牧。殊著声绩。娶司饔参奉金希吕之女。生六男二女。男曰东贤,东豪,东老,东俊,东民,东善。次曰应顺。己卯。司马。领敦宁府事。潘城府院君。醇谨孝友。世以长者称之。娶宗室文川正寿甲之女。生一男。曰东彦。诞一女。即当代 坤殿。次曰应男。中癸丑制科。司宪府大司宪。含忠履洁。特立不挠。济以学力。所造甚高。士林倚以国家柱石。不幸早卒。娶掌苑别坐尹和之女。生三男二女。男曰东寿,东炰,东点。正及潘城。后皆相继而殁。次曰应福。中甲子制科。今为承政院左承旨。仁厚笃实。不露圭角。而所守甚确。娶禁火别提林九龄之女。生四男一女。男曰东尹,东说,东望,东亮。次曰应寅。戊午。司马。今授长湍府使。恪遵庭训。踵美诸兄。人以是善之。娶昌乐察访卞希讷之女。生三男四女。男曰东纪东绩,东纬。女长适司䆃寺正李希伯。生五男二女。男曰大秋,大禾,大馨,大秀,大年。次适进士朴诚元。生一女。内外诸孙。百有馀人。门阀之盛。古未之有。咸能奉承家范。谦恭忠厚。不为贵盛所移。朴氏之庆。盖未艾也。呜呼。仁者必有后天之报施。久而乃定。玆非其验欤。铭曰。
逖矣神系。发源渊渊。世懋懿美。式亘式延。卓彼夫子。
逖矣神系。发源渊渊。世懋懿美。式亘式延。卓彼夫子。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32L 页
实惟其英。天球粹质。不琢而精。薰以贤师。醇于厥学。见道即早。有大其识。根深末茂。器宇浑成。端庄高嶷。恺悌通明。志存匡济。资仕乃扬。进试主司。奋藻摛章。名高题塔。文冠射策。更历周行。休闻用赫。再直銮坡。三入春坊。䌷绎姬孔。赞述皇王。门下纳诲。南台总纲。正色在列。松贞玉刚。希圣为徒。致君意长。生之不辰。竟与衅俱。直道未展。嘉谟罔敷。还垂逸翮。处跌长途。介居穷乡。藜菽不给。闭户陈书。星霜屡易。萧然尘表。浩浩其乐。困而不变。君子之强。宜报以寿。理又茫茫。兰摧蕙秋。今也云亡。以正而屯。殁亦人思。以幸而福。生反人嗤。在公所获。何必期颐。荦荦所蕴。履夔蹈契。孤标拔萃。百行无缺。不愧古人。可法来哲。传之悠久。灿如日月。孰脩孰短。识者能别。矧天惠后。孔硕且蕃。簪组相承。忠孝是敦。故钟 淑圣。祥协星轩。贰政震极。基命无疆。蜀涂莘挚。允与并昌。郁乎其馨。韡乎其光。挂山丸丸。植松与柏。纪德荐辞。镂玆贞石。
冲斋权先生神道碑铭(并序)
公讳橃。字仲虚。安东人也。高丽侍中幸之后。世为著姓。高祖讳厚。监务。曾祖讳启经。横城县监。赠嘉善大夫,兵曹参判。祖讳琨。龙骧卫副护军。赠资宪大夫,吏
冲斋权先生神道碑铭(并序)
公讳橃。字仲虚。安东人也。高丽侍中幸之后。世为著姓。高祖讳厚。监务。曾祖讳启经。横城县监。赠嘉善大夫,兵曹参判。祖讳琨。龙骧卫副护军。赠资宪大夫,吏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33H 页
曹判书。考讳士彬。成均生员。赠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兼判义禁府事。妣贞敬夫人尹氏。司宰监主簿塘之女也。自参判至赞成赠典。皆以公贵也。公生于成化戊戌十一月初六日。自在髫龁。岐嶷异凡儿。其文义夙达。占联属对。语辄惊人。稍长。闻誉蔚然。丙辰。中进士。弘治甲子。燕山试举人。公策得中。既拆号。考官始觉券中有处字。启请去之。先是。燕山怒中官金处善直谏而杀之。命中外文字。不得用处善字故也。正德丙寅。 中庙改玉。明年丁卯。公登第。补承文院副正字。荐为艺文馆检阅。戊辰。由待教迁承政院注书。庚午。升弘文馆副修撰,知制教。拜司谏院正言。移礼曹佐郎。癸酉。自弘文馆副校理。历司宪府持平,兵曹正郎。复为持平。政府奴郑莫介。告辛允武,朴永文谋逆。授堂上阶。时公将辞去觐亲。与同僚议当启夺。及还。知其议中寝。诣阙驳诸僚。仍启曰。莫介知允武等谋。则当无留即发。而累日乃告。不伏其辜幸矣。至受重加。请夺其职。 上从之。时论快之。甲戌。为吏曹正郎。俄以事送西。复户曹正郎。以亲老求为永川郡守。丁丑冬。以司宪府掌令召还。转议政府舍人。复掌令。戊寅。以成均司成。升通政。拜承政院右副承旨兼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33L 页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时 上亲政。特有是命。政毕。吏曹判书李长坤。前启曰。权橃为承旨。甚合物情。累转至左承旨。秋。儒生殿讲毕。公进曰。今日殿讲论仁。仁莫大于继绝世。 鲁山。祖宗懿亲燕山。 殿下至亲。虽无道获戾于 宗庙。而亦君临一时。永绝不祀。甚损 殿下之仁。昔周武王立武庚。以存商祀。我国家。设崇义殿。使不绝丽祀。 世宗大王命以广平大君玙。为恭顺公芳蕃之后。以锦城大君瑜。为昭悼公芳硕之后。至今颂 世宗仁亲之厚。请勿留难。酌宜行之。时众议纷纭。竟未举行。冬。为都承旨。兼艺文馆直提学。己卯春。升嘉善。拜礼曹参判。移同知中枢。六月。出为三陟府使。公见时事多故。深以为忧。为诸公力言之。诸公不能从。求外补以去。十二月。赵光祖被窜。犹以公为其党坐罢。退居安东府乃[奈]城县。与乡人处。无贵贱。皆得其欢心。婆娑林壑。若将毕命者十有五年。至嘉靖癸巳。 中宗命收叙。除密阳府使。政尚宽简。吏民畏悦。乙未。丁外忧。服阕。拜汉城府左尹。戊戌。出为庆尚道观察使。陛辞。 上曰。岭南巨藩。近因年荒。流亡相继。卿其务措安集之方。公启曰。臣庶竭驽钝。死而后已。然为治之本。在朝廷。朝廷之本。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34H 页
在人君一心。近来。奢侈成风。中外皆然。灾异不息。 上若崇尚节俭。远方亦自承化。凶年不能为之害。书曰。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可不戒哉。未几。以事递还。同知中枢。己亥春。拜刑曹参判。俄转兵曹。夏。升资宪。拜汉城府判尹。秋。迁知中枢。以改 宗系奏请使赴京。庚子春。奉敕回。赏加正宪。赐土田臧获。公恳辞。不允。夏。知春秋馆事兼 世子右宾客。辛丑。历议政府左参赞,礼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壬寅。 世宗皇帝有宫婢之变。朝廷议遣使陈慰。公于经席进曰。天子以万乘之尊。四海之主。一朝不虞之祸。出于贱御。凡为人君。抄忽不戒。危祸所系。 殿下勿以上国之事而寻常之。恒加省念。辞甚触犯。同列皆缩颈。甲辰秋。兼知经筵。俄复左参赞。冬。 中宗礼陟。公为 殡殿都监。朝夕殿侧。情礼俱尽。乙巳春。有海舶树旗帜。过全罗界。水使梁允义。遣兵讨杀。事闻。廷议虑其为上国漂船。将拿推允义。时二南有边衅。公急诣阙。启曰。边不可须臾空镇。今拿允义。脱有急。谁可责任。请出他将交代后拿问。宪府启曰。权橃忧虑国事。待明来启所言正中军机。请即俞允。 仁宗从之。夏。升崇政。拜议政府右赞成。兼知经筵判禁府事。七月朔。 仁庙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34L 页
升遐。 明宗幼冲即位。 文定王后垂帘同听政。以公及李彦迪为院相。更直政院。参断机务。公闻命瞿然曰。以我当此任。如蚊负山。奈国事何。初。尹元衡与尹任。怨仇已甚。而李芑,郑顺朋,林百龄。为其腹心。谋欲倾陷士林。以济其奸。元衡托密旨。诱台谏使击尹任。台谏不从。八月。李芑,郑顺朋,林百龄,许磁。诣政院。将启尹任,柳灌,柳仁淑之罪。公与之议不合。俄而。 文定御忠顺堂。召六卿以上入议。公启曰。往者。 睿宗无嗣。月山当次。而 。贞熹王后援立 成宗。年甫十三矣。然犹终始帖然。况今 主上。乃 仁庙嫡弟。既已正位。岂复有他虞乎。且今王子君无结党。大臣无执权。谁敢有淫邪之心。臣意窃谓。方此初政。务得人心。每事当以大公至正行之。 中庙初年。大臣不能善导。诬以李颗为谋反。卢永孙取高爵。自是。告变者多。 中宗后知其故。尽放连坐人。一国咸服。此今日之所当戒也。是日。任远窜。灌递。仁淑罢。翌日。转公为兵曹判书。于时。献纳白仁杰。击台谏不能论执。密旨命下仁杰于禁狱鞫治。加任窜绝岛。二柳付处。公独诣阙启曰。自 先朝末。上天累降大灾。近又大风。连雨蒙昩。臣恐天意。或有所感而然。甚可畏也。 幼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35H 页
主即位未几。远窜大臣。人皆莫测。又囚谏官。谁敢冒死尽言乎。尹任若有邪心。虽被重罪。固不足惜。臣窃以。 王大妃于 嗣王。有母之道。若因此忧伤不豫。岂不为大累哉。且柳灌本有腹病。每于朝堂。倚屏壁而坐。不敢辞退。为国而然也。柳仁淑得上气證。今已有年。此等老病儒臣。位极人臣。岂有他心。今若远行。得病而死。人皆曰国杀之也。愿 上平心察之。时尹元衡在告未出。而以 文定至亲。实逢迎主张。阴搆此祸。公又移书曰。古人云。吾不西行。大祸不止。此岂公高卧时也。愿力疾强起。与朝廷一心。以济大事。会林百龄许磁。请于尹任罪目中去宗社二字。顺朋因是激怒。上疏极言三人之罪。复于忠顺堂引对。公即谢罪经退。于是。三人皆以逆诛。论行赏。公亦赐卫社功臣号。已而。顺朋等启。权橃与臣等。论议不同。请削勋。冬。两司又请罢。皆依允。时都下汹惧。女婿洪仁寿。自外奔来谒。则公坐对书。言色如平日。乃归乡邑。明年丙午。台谏再论。夺告身。丁未秋。良才驿。有无赖子匿名谤国之变。因而大加罪乙巳人。公初命求礼付处。俄移泰川。押官到门。公怡然就道。谓乡党来诀者曰。天恩罔极矣。又寄书于子东辅曰。昔范忠宣。七十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35L 页
有万里之行。汝父之罪。宽典也。且吾负恩至此。死则薄葬。可也。至用安驿。禁府郎星驰而来。一行惊倒号哭。公正色叱之。至则移配朔州矣。至碧蹄驿。李晦斋亦到。公戏曰。李贰相,权贰相。一时之行。何赫赫也。咫尺不相见而行。李校理延庆。见于路左。握手欷歔。公曰。死生祸福。天也。其于天何。至谪所。明年戊申春。感疾卧枕。犹不去书。授小儿千字文。无少差。家人不知其殆矣。遂卒。三月二十六日也。享年七十一。其年冬。归葬于奉化县酉谷山癸坐丁向之原。至 明庙末年。公论始振。权凶败死。国是稍变。丁卯。今 上嗣服。克追 先志。凡乙巳以后。庶冤群枉。以次昭雪。三公议启。权橃德行纯粹。忠诚俱至。命复公爵秩如初。冬。庆尚道观察使朴启贤状启。权橃忠义风节如此。请与李彦迪俱赐追奖。 上令大臣议启。大臣议谓二人所学所行。烨然可称。允合追奖。用光继述。使士气益振。儒道增重。戊辰春。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议政兼领经筵,监春秋馆事。辛未秋。太常易名曰忠定。事君尽节曰忠。纯行不爽曰定。公风神秀朗。器局峻整。望之俨然。即之则温。性又俭素。不为华靡事。位至通显。而自奉萧然若寒士。雅好读书。直省在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36H 页
公。亦未尝废忘。或遇圣贤言行切要处。必招子侄开示。反覆教告。每曰为学须为已。科举特末事耳。晚节尤好自警编近思录。不去怀袖间。 中宗尝召宰执。宴后苑赏花。命各尽欢醉。扶携而出。内小宦拾得近思录小册。 上曰。落自权橃矣。命还之。公外氏于 贞显王后为近亲。 宸眷异常。而公益自谨避。平居。和气薰人。虽遇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庸人贱隶。皆待以恩厚。闺门之内。不严而畏。莫敢有交间者。至于意外谤言之来。亦未尝辨明自直。弘量如此。而及乎临利害遇事变。义形于色。直前担当。勇决如贲,育。当其再启也。通夜明烛。冠带独坐。以草启辞。趁朝将趋朝。家人子婿。更扳挽泣谏。辄麾去之。至阙。申公光汉相遇并行。问知公意。愕然固止之。公不听。就院相李彦迪坐。招注书柳景深。书启辞。李公视草本。亦惊曰。势已至此。言之奚益。尽抹去危言处。公却坐长嘻曰。删没如此。不如不为之为愈也。公与郑顺朋分深。郑初告尹时。病告数朔。是日始出。公迎谓曰。令公。亦何以来乎。郑色沮。后语人曰。任等。即日当了。吾闻权橃之言。不觉汗背。不复有言而歇。后李文仲处事不猛。以致多日骚扰云。公于乙巳之祸。营救至再。皆在于郑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36L 页
疏未上之前。三人罪状。未有的指。而目之以关宗社之名。是其根连株逮。搢绅齑粉。岂止窜黜三人而已哉。此公之所大惧也。故独能奋然。出万死力。犯雷霆而争之。使彼时诸人。皆以公之心为心。举措之间。一意于为国纾难。则一时士林。不至于如是之糜烂而俱焚矣。由是而论。先事而救人。其变未定于空云。忘身而犯难。其义实凛于秋霜。郑文翼公光弼。尝称公有死难不可夺之节。讵不信然也哉。当时秉国者。固以公为大罪。凡三迁谪所。必置之穷边极恶之地。若可已矣。其忿犹未怠。戊申春。李芑乃以公及李彦迪。请处重典。更进强聒。其说万端。尚幸 帘中坚拒不从。于斯时也。二公得以善终。岂非神明有以扶持。而至于今日。二公之特蒙奖典。又岂非上天报施。果大定于既久者耶。呜呼。自古士大夫。其在平日。读书养望。自雄一世者。固多有之。及变起仓卒。未免危慄错愕。终始参差。至于抑首而苟从。虽曰非其本心。宁不多愧乎。惟公不可以利诱。不可以威屈。屹然如山。特立不挠。可谓至死不变者矣。阴崖李公耔。痛己卯之祸。尝书小录曰。赵孝直当中兴之运。感不世之遇。知无不言。言无不从。庶复先王之治。后来诸贤。年少气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37H 页
锐。改弦无渐。触冒险阻。物情大乖。申大用权仲虚等。调剂两间。冀不至败阙。而新旧惎之。以至今日。斯岂人谋之不臧云尔。则公之在己卯。亦可谓善处矣。公号冲斋。晚号松亭。配和顺崔氏。济用监直长世演之女也。有二子一女。长东辅。草溪郡守。有器量风裁。次东美。龙宫县监。亦持身谨厚。皆中进士。婿曰洪仁寿。刑曹佐郎。草溪无子。以弟之子来为后。龙宫有四子。曰采。曰来。曰集。曰棐。佐郎有二子。长曰思济。承文正字。次曰思砺。进士。侧室二子。曰东慎,东进。诸孙皆守家训。权氏福履。盖未艾也。铭曰。
于休先生。受气浑然。懿乎其纯。浩乎其天。业隆弱龄。神茂初学。钻研坟典。惟圣是则。摭华摛藻。彪炳惊人。俊声早洽。名盖儒绅。育鳞重渊。舒翼高旻。决科联擢。爰始濯缨。历试中外。蔚为国桢。嗟公道德。其大可述。温良庄重。崇俊宏达。多容鲜拒。海纳山藏。砥节砺行。松贞玉刚。天与忠孝。人推清直。孜孜古训。老至忘食。备修于家。乃施诸国。秉端守一。质神不惑。仁民厚生。犹已焚溺。致君尽善。悃悃夕惕。不挟明比。不虞讪疾。一用至公。两忘猜泥。言必由中。貌无苟悦。见义勇决。鼓行直前。弥纶意广。匡救才全。通介互济。夷惠并行。
于休先生。受气浑然。懿乎其纯。浩乎其天。业隆弱龄。神茂初学。钻研坟典。惟圣是则。摭华摛藻。彪炳惊人。俊声早洽。名盖儒绅。育鳞重渊。舒翼高旻。决科联擢。爰始濯缨。历试中外。蔚为国桢。嗟公道德。其大可述。温良庄重。崇俊宏达。多容鲜拒。海纳山藏。砥节砺行。松贞玉刚。天与忠孝。人推清直。孜孜古训。老至忘食。备修于家。乃施诸国。秉端守一。质神不惑。仁民厚生。犹已焚溺。致君尽善。悃悃夕惕。不挟明比。不虞讪疾。一用至公。两忘猜泥。言必由中。貌无苟悦。见义勇决。鼓行直前。弥纶意广。匡救才全。通介互济。夷惠并行。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37L 页
春云等润。秋日争明。往在诸贤。锐于更张。公识治体。时措摅长。务讲中和。从我其谁。高翔远举。殿藩海陲。前知之鉴。实契蓍龟。危机忽骇。吾道大否。啸傲丘樊。周星逾纪。逮玆赐环。加额其皆。委蛇八座。弼贰三阶。勋存降纶。恩比锡土。献替帷扆。毗赞尧禹。台衡望集。霖雨誉驰。期扶日月。永翊雍熙。龙驾飘忽。 二圣继陟。兴山止篑。遭世罔极。衅启田窦。祸联才淑。诤臣幽拘。辅星沦落。群丑恣睢。百僚结舌。履霜已过。滔天谁遏。公膺寄遗。志决殒首。挺身孤叫。义言盈口。横溃不流。疾风斯劲。临危审正。遇难致命。倬尔殊藻。孰与齐躅。昊穹紏缠。真宰冥漠。偶生硕人。反乖际会。西塞接戎。南冠御魅。善不胜恶。天固余欺。胡畀之德。而无其时。万里狼荒。层冰飞雪。凶锋未戢。啄害转疾。身穷心逸。若处家林。必寿奚凭。遘闷还深。营魄垂离。清明如昔。开秩萧然。尚勤讲读。既达死生。宁累心胸。怀和长毕。素静告终。旅肂谁酹。孤輤度碛。愁云叆叇。行路踯躅。英姿爽气。今复何适。其昭于上。经纬寥廓。其静而潜。辉映川岳。岂随朽壤。同归湮没。矧延馀庆。克奉遗烈。蔼其有隆。贤哉肯堂。惟天好还。正气载昌。屏斥凶孽。弘奖儒风。位跻中铉。命秩特崇。久而弥著。公实不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38H 页
亡。宜彼琬琰。永照无疆。
高丽侍中节孝徐公旌闾碑铭(并序)
孝者。人道之大经。自隆古以来。见于孔子删正之书。以为法者两人。在书曰君陈。在诗曰张仲。降及后世。呜呼鲜矣。今有人焉。一国之人。皆称之为孝子。则固一国之善士。若鳌城徐公。殆其人欤。公讳棱。字大方。弱冠。擢大科。仕高丽安孝王之朝。官至侍中。天性至孝。解官归家。专心奉母。是犹安仁赋閒居之意也。母发项疽。迎医视之。医曰。若不得生蛙。不可治。公曰。当此冱寒。岂得生蛙。母疾殆不可为己。号泣不已。医曰。虽无生蛙。可姑合药以试之。遂熬药于树下。忽有物从树上坠鼎中。视之。乃生蛙也。医惊曰。子之诚孝格天。天即赐之。母疾必瘳。于是。更为剂。合贴患处。立愈。事闻旌闾。迄今数百载。犹不废。见之者莫不咨嗟感涕。知事亲之必尽其诚。激立民志。裨补风教。亦何如哉。呜呼。上天之载。本无声臭之可求。而玆能一则感应如响。至于斡造化而回天机。吾于节孝公见之。公著居家十训。实羽翼乎吕氏乡约之书。其所学之正又如此。然国史所传。只记其孝。而不及于学。岂非韬真晦光。惟务自厚。而流俗不之知故欤。公十五代孙
高丽侍中节孝徐公旌闾碑铭(并序)
孝者。人道之大经。自隆古以来。见于孔子删正之书。以为法者两人。在书曰君陈。在诗曰张仲。降及后世。呜呼鲜矣。今有人焉。一国之人。皆称之为孝子。则固一国之善士。若鳌城徐公。殆其人欤。公讳棱。字大方。弱冠。擢大科。仕高丽安孝王之朝。官至侍中。天性至孝。解官归家。专心奉母。是犹安仁赋閒居之意也。母发项疽。迎医视之。医曰。若不得生蛙。不可治。公曰。当此冱寒。岂得生蛙。母疾殆不可为己。号泣不已。医曰。虽无生蛙。可姑合药以试之。遂熬药于树下。忽有物从树上坠鼎中。视之。乃生蛙也。医惊曰。子之诚孝格天。天即赐之。母疾必瘳。于是。更为剂。合贴患处。立愈。事闻旌闾。迄今数百载。犹不废。见之者莫不咨嗟感涕。知事亲之必尽其诚。激立民志。裨补风教。亦何如哉。呜呼。上天之载。本无声臭之可求。而玆能一则感应如响。至于斡造化而回天机。吾于节孝公见之。公著居家十训。实羽翼乎吕氏乡约之书。其所学之正又如此。然国史所传。只记其孝。而不及于学。岂非韬真晦光。惟务自厚。而流俗不之知故欤。公十五代孙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38L 页
曰荃。服义思孝。无替家声。惧岁月滋久。德音或湮。愿斲坚石。假辞记美。建诸旧闾之上。以图不朽于无穷。属余铭之。余既慕徐公之德。且嘉荃之眷恳。不以鄙拙辞。遂为之铭曰。
于休先生。尽孝承亲。匪性之揉。实出尔真。母疾无药。号天而泣。霜雪既降。坯户咸蛰。有诚必感。天贶斯申。锦袄皤腹。妙剂通神。寿康而悦。慈颜复春。玄造冥冥。孰识其机。秉心无贰。天亦不违。懿乎真纯。卓乎所履。故里不改。山崔水㳽。令闻永振。吁嗟曷已。
退溪先生墓志铭(并序)
隆庆四年十二月辛丑。崇政大夫。判中枢府事兼知经筵春秋馆事李公。卒于礼安之私第。其以疾闻也。上命御医往视之。未至而以讣闻。 上震悼。辍朝三日。特赠领议政。有司莅丧。礼比三公。翌年三月二十一日。葬于其县乾至山某原。公讳滉。字景浩。系出真宝。其上祖讳硕。五世祖讳子脩。皆仕高丽。硕密直副使。子脩。讨红巾贼有勋。封松安君。高王父讳云候。军器寺副正。赠通训大夫,司仆寺正。曾王父讳祯善山都护府使。赠嘉善大夫,户曹参判。王父讳继阳。举进士。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初。松安移
于休先生。尽孝承亲。匪性之揉。实出尔真。母疾无药。号天而泣。霜雪既降。坯户咸蛰。有诚必感。天贶斯申。锦袄皤腹。妙剂通神。寿康而悦。慈颜复春。玄造冥冥。孰识其机。秉心无贰。天亦不违。懿乎真纯。卓乎所履。故里不改。山崔水㳽。令闻永振。吁嗟曷已。
退溪先生墓志铭(并序)
隆庆四年十二月辛丑。崇政大夫。判中枢府事兼知经筵春秋馆事李公。卒于礼安之私第。其以疾闻也。上命御医往视之。未至而以讣闻。 上震悼。辍朝三日。特赠领议政。有司莅丧。礼比三公。翌年三月二十一日。葬于其县乾至山某原。公讳滉。字景浩。系出真宝。其上祖讳硕。五世祖讳子脩。皆仕高丽。硕密直副使。子脩。讨红巾贼有勋。封松安君。高王父讳云候。军器寺副正。赠通训大夫,司仆寺正。曾王父讳祯善山都护府使。赠嘉善大夫,户曹参判。王父讳继阳。举进士。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初。松安移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39H 页
居安东地。判书又迁于礼安。家温溪里。考讳埴。中司马试。赠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兼判义禁府事。赞成之弟堣。官至参判。号松斋。兄弟俱励志读书。赞成公。时以博洽称焉。每训诸子曰。吾平生耽书。未尝顷刻废也。汝辈当效之。初娶义城金氏。生二男一女。先卒。后聘春川朴氏别侍卫缁之女。赠贞敬夫人。有子男四人。公于伦次为季子也。生有异禀。英悟绝人。沈静端悫。不妄言笑。年未髫龁。已好读书。学举子业。中戊子进士。文艺出群。声称日盛。然雅尚不在此。早有求道之志。欲终不应科举。为母夫人之养。且迫于诸兄之劝。遂黾勉累岁。登甲午文科。选补承文院权知。例迁授博士。升成均馆典籍。转户曹佐郎。自为六品。为大夫人。欲乞县便养而不得。以为终身之恨。丁酉。遭内忧。服阕。拜弘文馆修撰。改司谏院正言。迁司宪府持平。改刑曹正郎。以其在台时微谴。与其同僚皆罢免。未几。复授刑曹正郎。每见论囚。辄对案不能食。历弘文馆副校理。拜司宪府持平。改弘文馆修撰。寻除副校理。复授司宪府持平。累迁拜议政府检详。兼侍讲院文学。升舍人。改司宪府掌令。以疾辞。除宗亲府典签。又迁掌令。再转成均馆司艺。兼侍讲院弼善。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39L 页
升司成。谒告还乡。迁礼宾寺副正。仍枉乡病递。旋授弘文馆校理。被召归朝。兼侍讲院文学。转司宪府掌令。又辞疾。除成均馆直讲。迁弘文馆应教。复谒告下乡。寻还朝。是岁甲辰十一月。 中庙登遐。公知制教。制告讣,请谥两表。又手书之。表至中朝。礼部尚书等。览表叹服曰。表文既好。书法亦妙。使臣归启其言。 仁庙特令赏赐。未久移疾。军资监佥正,弘文馆应教,典翰。转司饔院正。又病免。还授典翰。是乙巳九月也。仁庙既薨。 明庙即位。李芑等当国擅权。方排陷士类。公亦削夺官爵。既而。李芑等复请叙用。盖以芑之侄元禄。素敬公学行。故力言其不可害也。拜司仆寺正。以葬舅下乡。因引疾递职。俄授校书馆校理。转礼宾寺正。除安东府使。皆病不赴。拜弘文馆应教。承召命而来。未几。病辞。除仪宾府经历。力乞补外。出守丹阳郡。为政清慎慈恕。民自爱服。郡有佳山水。每于公暇。游陟吟咏。且记其胜以留郡。后人传以为宝。适仲兄瀣为其路方伯。换授丰基郡守。郡有白云书院。前守周世鹏所建。公下车即上书监司。使转达请赐额书籍。 上许之。书院赐额与书。自公始。未久。解绶而归。吏民遮道涕泣。行李萧然。惟载数马而已。遂筑室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40H 页
于退溪之上。自号退溪。居一年。拜弘文馆校理。复应召命。改司宪府执义。以疾递。授弘文馆应教。特命升拜成均馆大司成。移疾为散职。复拜大司成。又病辞。处间秩。历兵,刑曹参议。病递。授散职。仍辞归乡里。授佥知中枢府事。相臣有论荐者。下书召之。仍拜弘文馆副提学。又有召命。皆辞。改授西枢之职。上章力辞不获。又辞以病。复授閒职。遂赴召拜成均馆大司成。特升工曹参判。为焚黄。请暇还乡。先是。公更卜筑陶山之下。今始成号陶山精舍。为终老之所。纶命虽屡降。坚辞不起。 明庙命砺城君宋寅。使画陶山。又书公陶山记及诗篇。作屏簇以进。常置寝殿中。其注眷异常如此。丙寅正月。公年六十六。拜同知中枢府事。下书敦谕。力疾就召。封章辞疾者再。 上遣医问疾。在道拜兼艺文馆提学。特授工曹判书兼大提学。又固辞。遂还家。改授知中枢府事。上疏恳辞增秩。 上不许。时 皇明登极诏使将至。公以制述官被召还朝。此丁卯六月也。 明庙宾天。今 上即祚。拜礼曹判书。既谢恩。即引疾。八月递判书。便南还。是时。 大行未葬。人皆疑其去就。公曰。昔考亭。以焕章阁待制。不待孝宗发引而行。义所当去。不得不尔也。除散职。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40L 页
召之者三。陈章自劾。乞致仕。 上不允。升拜议政府左赞成。下书促召者又四。恳辞。递赞成。拜判中枢府事。又辞不获。入京城之日。走卒咸举手加额曰。退溪至矣。 上亦不名。呼以判府事。朝廷患军额多缺。将括丁改籍。公启曰。今年水旱。民迫饿莩。宜少缓以俟丰稔。 上曰。为国而不听卿言耶。即命停之。拜弘文馆提学。辞不许。上疏陈六条曰。重继统以全仁孝。杜谗间以亲两宫。敦圣学以立治本。明道术以正人心。推腹心以通耳目。诚修省以承天爱。 上御笔褒美之。拜大提学。固辞几一月。始命递之。每入侍经幄。讲论义理。 上必倾意听纳。公请进讲西铭。 上命公校雠考證。进圣学十图。又命印颁群臣。大加崇奖。拜吏曹判书。都人相贺曰。某也秉铨衡。请托自今绝矣。公又辞不受。仍处旧职。时朝廷议德兴君追崇名号及立家庙事。公言当称德兴大君。又作庙祀之仪。皆不见用。且 明庙当祔文昭殿。公欲于此时。依三代庙制。正太祖东向之位。昭穆南北之序。大臣礼官以为不可。各以其意启之。公言竟废。越数日。公诣阙门外。累上劄乞退。温谕不允。后数日。又诣。 上召见于便殿。公复陈乞三四。 上许之。是夕。出宿东湖上。士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41H 页
大夫有识者。无不掩涕。既退归。凡乞致仕至五六度。辞极痛切。竟不遂其志。暨寝疾。虑家人或有祈祷之事。切戒禁之。病革。召门生谓曰。平生以谬见。与诸君讲论。是亦不易事也。谓子寯曰。死后毋用国葬。以我遗戒。陈疏固辞。且勿建碑。只题小石曰。退陶晚隐真城李公之墓。足矣。将至属纩。神明不衰。起居庄敬如平时。命侍人正席而绝。先生生于弘治辛酉十月二十五日。至是享年七十。呜呼。道之不明不行也。久矣。况吾东方。穷荒僻远。自箕子以后。上下数千年间。号为知道者有几。先生以颖彻之姿。超然独得于遗编绝简之中。其学主朱子之书。庄诵精研。一意下学。宁浅毋深。宁卑毋高。平实的当。循循有序。脉络不乱。所谓自致知至于知止。诚意至于平天下。洒扫应对至于穷理尽性者。此先生之所期。而日勉乎长进者也。及操存益固。识见愈高。察伦明物。涣然心释。而清明洞澈。表里无杂。泛应曲酬。发必中节。事亲尽诚孝。承颜顺志。左右无违。仲兄澄。长于公数岁。而事之如严父。至老不变。家业素贫。处之裕如。闺门内外。肃穆怡愉。对子弟。未尝不冠。家人不见其有喜愠之色。与宗族故旧。周穷恤患。恩义俱至。接人温恭谦谨。少长贵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41L 页
贱。待之各尽其道。贤者乐其德。不贤者爱其和。咸瞻仰而致敬焉。后学请益。相与问答。穷日不倦。然必观其志之所向而言之。若实无意于正学。则虽子弟。不强也。其言以立志为先。以谨独为重。教诲谆谆。平易明白。不为幽深玄窅之说。又以谦虚处之。辨论之际。无间彼已。惟善是从。爱君忧国。出于至性。虽退处田野。心未尝不在于朝廷。闻一政一令之善。喜不能寐。或举措失宜。忧形于色。常以辅养君德。镇定士林为先务。本少宦情。 中庙末年。有大机关。始决退休之意。自是。不能久留于朝廷。而出处进退之义。尤著于晚节。隐然大勇。壁立万仞。虽自谓贲育。不能夺也。尝曰。我之去就。前后似异。前则有召辄出。后则虽累被召命。不敢进。盖位卑则责轻。犹可一出。官高则责重。岂不顾分义而冒进乎。雅好山水。萧然尘表。风格超迈。外若不事标饬。而自合乎规矩准绳。其所养之浑浩冲融者。亦可见也。公患中国道学失传。阳明,白沙之说。又出而乱真。为跋白沙诗教,阳明传习录。以见其意。又以朱子大全编帙浩穰。学者未能遍究。取其书之尤亲切紧要者。节略成书。补以注解。使便览阅。著启蒙传疑。发挥微意。撰理学录。自宋豫章。以至元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42H 页
朝。道学之士。言行散在诸书者。皆裒集无遗。以续伊洛之渊源。以毕晦庵之馀意。其诗与文。弃少时所习。专学朱子。而尤长于文。书法亦甚遒劲。初。公深自韬晦。虽专精学问。而不发于言语文字。至于朋友。亦未知道学之儒也。及其年益高德益邵。充养既久。精华自炳。其实自不可掩者。然后学者皆洽然尊师之。其阐明正学。开导后生。使孔孟程朱之道。焕然复明于吾东方者。惟先生一人而已。公凡再娶。先夫人金海许氏。进士瓒之女。后夫人安东权氏。奉事礩之女。皆先卒。有子男二人。长曰寯。以荫仕为奉化县监。次曰寀。早死。俱许氏生也。侧室有子男一人。曰寂。孙男三人。曰安道。生员。曰纯道,咏道。皆幼。女二人。长适士人朴欐。次幼。铭曰。
坠绪莫绍。微言辍响。卓彼先生。挺生东壤。抗志前哲。惟道是求。早脱羁馵。遄返林丘。栖迟静便。讲诵坟籍。潜思力践。由博造约。既积之厚。其发也光。谦存尚褧。欲晦弥彰。 四朝徵召。卅载行藏。未奋厥庸。悠悠彼苍。世怀其德。冀寿且康。谁谓一疾。遽亏大耋。山颓曷仰。人亡学绝。吉卜之后。兆此新岗。惟其令闻。愈远益昌。
坠绪莫绍。微言辍响。卓彼先生。挺生东壤。抗志前哲。惟道是求。早脱羁馵。遄返林丘。栖迟静便。讲诵坟籍。潜思力践。由博造约。既积之厚。其发也光。谦存尚褧。欲晦弥彰。 四朝徵召。卅载行藏。未奋厥庸。悠悠彼苍。世怀其德。冀寿且康。谁谓一疾。遽亏大耋。山颓曷仰。人亡学绝。吉卜之后。兆此新岗。惟其令闻。愈远益昌。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42L 页
秋峦郑公墓志铭(并序)
嘉靖四十年三月初九日己巳。秋峦居士郑公卒。夏四月二十日己酉。葬于高阳郡某山先茔之侧。公之遗命也。前期。公之妻弟丰德郡守安君鸿。致行状请铭。公讳之云。字静而。秋峦居士。其号也。世居高阳。曾王父讳夏。通礼院引仪。王父讳汉。父讳仁弼。皆不仕。生有异禀。趣尚不群。受学于思斋先生。同门之士。皆事科文。而公独有志于性理之学。读易十馀年不懈。及所见渐进。与先生论辨。先生自以为不及。慕斋亦尝曰。郑生。即吾相长之友也。其取重于两先生如此。岁戊午。遭外忧。辛卯。丁内艰。执丧尽礼。哀戚过之。及思斋殁。公为服心丧三年。自是。益无宦情。独于修身进德。日孜孜焉。家素穷空。妻妾寒饿。而公不以为意。尝欲卜筑于二山之东北。以为终老之所。无资未就。侨寓都下。每以不获屏居宽閒为恨。 中庙朝有一贵人。欲论荐。公闻而不悦。出游远方以避之。公襟怀坦夷。不为崖岸崭绝之行。而其好善嫉恶。出于天性。以此寡合。屡遭谤议。晚年颇好饮谐谑。有尧夫笑谈亲俗之意。而其中所存终始一也。士大夫往来公门者甚多。而诱掖薰陶之人亦不少。若论其功。此所谓
嘉靖四十年三月初九日己巳。秋峦居士郑公卒。夏四月二十日己酉。葬于高阳郡某山先茔之侧。公之遗命也。前期。公之妻弟丰德郡守安君鸿。致行状请铭。公讳之云。字静而。秋峦居士。其号也。世居高阳。曾王父讳夏。通礼院引仪。王父讳汉。父讳仁弼。皆不仕。生有异禀。趣尚不群。受学于思斋先生。同门之士。皆事科文。而公独有志于性理之学。读易十馀年不懈。及所见渐进。与先生论辨。先生自以为不及。慕斋亦尝曰。郑生。即吾相长之友也。其取重于两先生如此。岁戊午。遭外忧。辛卯。丁内艰。执丧尽礼。哀戚过之。及思斋殁。公为服心丧三年。自是。益无宦情。独于修身进德。日孜孜焉。家素穷空。妻妾寒饿。而公不以为意。尝欲卜筑于二山之东北。以为终老之所。无资未就。侨寓都下。每以不获屏居宽閒为恨。 中庙朝有一贵人。欲论荐。公闻而不悦。出游远方以避之。公襟怀坦夷。不为崖岸崭绝之行。而其好善嫉恶。出于天性。以此寡合。屡遭谤议。晚年颇好饮谐谑。有尧夫笑谈亲俗之意。而其中所存终始一也。士大夫往来公门者甚多。而诱掖薰陶之人亦不少。若论其功。此所谓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43H 页
中流失船。一瓠千金也。尝作天命图。又著说。退溪先生见而称赏。又从而叙之。去年冬。公访安侯于丰德。或游山寺。或寓郡斋。逮今春。忽感风邪之疾。偏身似不仁。自念惟危。欲还乡里。行到升平府江口。奄至不救。年五十有三。无子。有二女。长适李鹤鸣。季适宋大训。俱有子女而尚幼。呜呼。公早识趋向。平生为善。而终至于不位不寿。又无后以没于地。此吾侪所以为疑于造物之理。而为公惜也。铭曰。
魁然其貌。拓落其怀。拔俗求道。自寡匹侪。善恶在己。穷达关天。既无愧怍。又何戚焉。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表
拟宋苏轼贺擒鬼章表
戎丑逞匪茹之逆。尚假息于四陲。王师示薄伐之威。获匈渠于一捷。朝野同快。臣民共欢。钦惟皇帝陛下。神武应时。盛德冠古。同文轨于九有。方恢并生之仁。接梯航于八蛮。式廓包容之量。岂意陇底之逋寇。尚勤河右之防秋。罔念抚绥之恩。敢为执迷而干纪。阻负洮隍之险。宁知犯顺之必诛。恶已极于先朝。致神人之共愤。罪乃盈于今日。率天壤而不容。庙谟尽经略之宜。边帅奋瓜牙之勇。风霆势迅。破坚垒于须臾。飞走计穷。就槛车而瑟缩。烟尘永绝。河陇悉平。遂舒
魁然其貌。拓落其怀。拔俗求道。自寡匹侪。善恶在己。穷达关天。既无愧怍。又何戚焉。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表
拟宋苏轼贺擒鬼章表
戎丑逞匪茹之逆。尚假息于四陲。王师示薄伐之威。获匈渠于一捷。朝野同快。臣民共欢。钦惟皇帝陛下。神武应时。盛德冠古。同文轨于九有。方恢并生之仁。接梯航于八蛮。式廓包容之量。岂意陇底之逋寇。尚勤河右之防秋。罔念抚绥之恩。敢为执迷而干纪。阻负洮隍之险。宁知犯顺之必诛。恶已极于先朝。致神人之共愤。罪乃盈于今日。率天壤而不容。庙谟尽经略之宜。边帅奋瓜牙之勇。风霆势迅。破坚垒于须臾。飞走计穷。就槛车而瑟缩。烟尘永绝。河陇悉平。遂舒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43L 页
函夏之心。益破西贼之胆。玆由睿算独运于九重之中。岂非王灵决胜于千里之外。瞻聆攸暨。蹈舞惟均。臣伏念肃侍龙墀。显编鹓序。四郊多垒。庶无贻大夫之羞。七德为歌。窃自赓雅颂之作。
拟晋山涛请释吴以为外惧表(癸丑庭试壮元)
难御者心。常生祸机于太逸。有畏则警。盍存吴氏于一隅。肆陈经远之谟。仰渎烛微之听。窃惟前代之兴废。不系敌国之存亡。三苗未降。帝舜益敷其文德。六王已毕。狂秦遽灭于自盈。玆皆损益之可徵。宜作劝戒于今日。钦惟皇帝陛下。明并日月。度廓乾坤。万民靡不承坐享垂衣之治。四海以无侮。立定韬戈之功。顾彼孙氏之骄儿。久稽天讨于江表。恃长江天堑之固。仁义不修。袭先祖偏霸之业。逆顺久眛。烟尘屡起于边境。庙谟恒勤于冕旒。王赫斯威。欲扫妖氛于吴会。仁不为众。固知蚁溃于斯须。然微臣过计之愚。彼馀孽不足以虑。祸常惨于衽席。忧不在于要荒。尚恐平敌之馀。反为招损之地。惟铦锋悍马之可驭。难恃寸心。置弹丸黑子之小邦。俾为疢疾。纵嫌于统合之盛。可生于忧患之中。臣伏望俯怜不讳之忠。许循长虑之恳。特缓征吴之师旅。使为攻玉之石沙。则常怀
拟晋山涛请释吴以为外惧表(癸丑庭试壮元)
难御者心。常生祸机于太逸。有畏则警。盍存吴氏于一隅。肆陈经远之谟。仰渎烛微之听。窃惟前代之兴废。不系敌国之存亡。三苗未降。帝舜益敷其文德。六王已毕。狂秦遽灭于自盈。玆皆损益之可徵。宜作劝戒于今日。钦惟皇帝陛下。明并日月。度廓乾坤。万民靡不承坐享垂衣之治。四海以无侮。立定韬戈之功。顾彼孙氏之骄儿。久稽天讨于江表。恃长江天堑之固。仁义不修。袭先祖偏霸之业。逆顺久眛。烟尘屡起于边境。庙谟恒勤于冕旒。王赫斯威。欲扫妖氛于吴会。仁不为众。固知蚁溃于斯须。然微臣过计之愚。彼馀孽不足以虑。祸常惨于衽席。忧不在于要荒。尚恐平敌之馀。反为招损之地。惟铦锋悍马之可驭。难恃寸心。置弹丸黑子之小邦。俾为疢疾。纵嫌于统合之盛。可生于忧患之中。臣伏望俯怜不讳之忠。许循长虑之恳。特缓征吴之师旅。使为攻玉之石沙。则常怀
思庵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44H 页
战兢。敢弛圣虑之戒惧。益谋经济。终致国祚之绵长。将卒无骄惰之心。君臣著忧勤之美。臣谨以勉励钝器。更竭驽才。帷幄运筹。纵未决胜于千里。朝夕献可。庶欲忧国于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