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舟川遗稿
舟川遗稿 第 x 页
舟川遗稿
 诗
  
录怀奉伯氏
寒月窗前白。残灯榻上明。永怀愁不寐。千里弟兄情。
吟怀。录奉伯氏。伏丐和教。
岭路连天远。溪风满袖寒。邮亭何处夜。独对晓灯残。
  又
三夜灯前会。依依梦与争。参商常作别。云树两关情。洛水波涛定。乌山雾曀晴。不知何岁月。嬴得耦而耕。
见德阳遗稿。有感赠人。
己卯年间事。吾尝欲问之。还嫌哀泪下。不敢读遗诗。
舟川遗稿 第 3H 页
敬和伯氏韵
▦几缚缚到头多。咫尺其如不见何。拂袖早寻南去路。▦林深处好相过。
奉别伯氏
握手斜阳外。临歧泪湿巾。孤山分万壑。一水下千津。中有行身路。差容适国人。驰归母久滞。风月十分新。
谨次
寂寞村居兴。从今问几多。清岚环户合。寒竹绕梅斜。鸟语风边缓。波纹雨里华。怡怡共啸嗷。至乐自吾家。
挽八松
夺我达尊去。天心薄后生。读书非志谷。封事岂千名。月窟云江趣。松亭草野情。何方编作传。等与逸民评。
次伯氏韵
鹤向松窗唤梦惊。整襟推枕起三更。炎炎邹火光初动。
舟川遗稿 第 3L 页
濯濯齐山孽欲生。杨柳庭前风袅袅。梧桐院里月明明。试寻活水方塘上。一沫源泉彻底清。
敬奉伯氏短律(二首)
颜何人也我何人。禀性曾同一个仁。不向到头便格物。却从那里可修身。高坚田地虽难躐。博约工夫自有伦。勉勉循循须勿替。此心明处见天真。
  又
临镜堂前春事新。山容水色总精神。梅深右砌香初歇。柳拥长堤绿半匀。雨后薇芽知几茁。尊中亥酒也应醇。良辰孤负芳园会。梦入南天夜夜频。
别伯氏之南乡(今年寒食。三月之四日也。二月八日。家兄归岭南。将粪先垄。恨予牵故不得归。吟成数句。以为别。)
雨露濡松楸。乌山哀慕切。哀怀兼别恨。斜阳残泪落。愿言好往来。鸟岭路峻绝。嗟余归不得。怅望空伫立。舟川无恙否。为我报鱼鸭。尘中非久留。好约终无失。
舟川遗稿
 辞
  
鹦鹉洲辞
群山走兮立立。一水中注兮悠悠。落日兮晻晻。芳草萋萋兮江之头。骚人兮延伫。中洲结幽兰兮夷犹。世淟涊不可为兮。何必遑遑操瑟乎临淄。厉阶兮诟阍。江夏远兮天之涯。留耀辞兮映后。慧晷匿兮湖之湄。马鬣兮寂寞。今千秋兮草荒凉。人景仰兮不可忘。额芳洲兮永传芳。烟愁愁兮四浮。满江波涛激激兮下怆。彼棹歌兮何
舟川遗稿 第 4H 页
心。谩劳迁客兮倍沾衣。招英魂兮不极。愁容与兮忘归。
舟川遗稿
 赋
  
桑林祷雨赋
昔天之旱。殷七祀也。万丘草焚群江水死。爞爞虐焰。遍焫天地。望断西成。民在阻饥。天儆极此。奈此君司。爰命太史。为予占之。太史曰咨。式遄其祈。不牷不粢。当以人为。王曰咈哉。来汝太史。万黔啼饥。由予小子。吁天告闷。实为我民。为民以祷。忍牺牲人。予临万邦。德愧于右。旻天弗吊。降丧殷土。曷不身当。以回天心。祗台身先。庶天监临。于是童乃头第乃身。去乃瓜一乃神。斋心兮荐诚。肃将祀乎桑林。雍雍兮穆穆。血舟忱兮敷襟。克反求而陈责。默飞精于苍苍。曾祀仪之未卒。雨千里兮霈霶。涸鳞沾波。枯草承泽。朝占有秋。野贺谷腹。信乎天之格思。曾不容乎寸发。然则此祷也。见天之荒殷有年。儆之极也。见天之降泽苏枯。应之邀也。见成汤之祷天。不事于事。理之在也。求天心。不必于外。求在我之主宰。求主宰。不必于外。求在天之一理。天人两间。所具底事。俯仰察之。理一而已。天虽冥冥。理则人同。人虽藐藐。心与天通。观其高高在上。若无有管于人生。及夫有感斯应。不啻若谷应山呜。然其致感。岂无其来。在我既积。方乃有回。反余之祈。罄余之中。诚已积而中实。又何难上彻苍穹。瞻涓涓之细流。必待渐靡而穿石。况彼倒日而反风。夫岂有孚于一夕。必也久而不息。终然庶徵之有合。是知人之感天。其感也必有始。天之应人。其应也岂无自。惟其思无邪也。是以默契穹昊。况此祷也。不祷于祷。祷于
舟川遗稿 第 4L 页
不祷。其祷也不在玉帛。其感也不于六责。由是观。心是本。祷是末。应心虽速。应祷则稀。尽我之心。天不我违。身何力于格天。理一般兮天自格。此汤之所以祷雨。不于桑林。而祷之有日。此天之所以雨。汤不于身牲。而感之已久。或不能积实悠久。日百祷兮何有。咄咄乎世下而俗污。徒于外兮不于内。虽年年笾豆之狼籍。竟未闻有应于何代。自招灾而致戾。谩徒事乎祈祀。伏塑龙于玄寺。起泥人于阙里。神无神而不祀。礼无礼而不将。劳暴露于灵坛。卒无有于愆阳。明劝教之术方。非致雨之良具。胥迹末而忘本。心间天兮莫相孚。举托假而望实。效不一于千百。今悲古兮后悲今。贯古今兮长太息。
一将功成万骨枯赋
沵迤平原。沙平蓬短。垒毁草枯。巨淃骨积。空谷鬼呼。满目战场。刀痕箭瘢。于是仆本志士。俯仰长叹。哀哀齐民。而有何辜。无少无长。骨寒魂孤。将之者谁。莫之敢指。驱我苍生。远戍千里。才成一功。四野骨白。民生到此。胡宁忍说。俶在上古。俗美风淳。好大无君。喜功无臣。耕食凿饮。安尔室家如何叔世。乱日常多。君无明哉。将喜徼功。驱兵深入。暮西朝东。兵戈日寻。四海同尘。饮血裹疮。重功轻身。策民卒之疲乏。希徼倖于万一。凯歌间奏于一隅。鬼哭已遍于四域。一将饮至策勋。万骨空暴霜雪。长平一战。士卒如麻。星火矢石。澒洞干戈。四十万卒。一时就坑。天愁地惨。兽骇鸟惊。秦筑长城。用防蛮戎。谁尸厥功。曰维蒙公。功高位尊。赫赫将军。骨暴血溅。哀我民斯。
舟川遗稿 第 5H 页
离邦去里。怨魂畴依。粉堞东西。总是白骨。汉叶传六。武皇乘极。君喜拓地。臣饕功名。赳赳武夫。踊跃用兵。枕骸遍野。王庭远移。燕衍山上。虚立颂碑。玆三数人。残民乱坑者。谓创国业。虐民筑郭者。谓虑后日。穷兵黩武者。谓拓邦基。出师虽异。戮民则一。成功班师。将得其乐。填淃之尸。亦独何罪。生者生还。蹈舞奏凯。死者何为。异域怨魄。瞻彼将士。既欢且悦。寂寞战地。鬼号啾啾。家山万里。骸骨谁收。桓桓将军。佩紫列候。孑孑孤魂。百年流落。抱恨积怨。将向谁说。孰无父子。孰无夫妇。慈孝唱随。寔天所赋。胡为是日。遭世不淑。远赴征戍。死生谁识。父子永隔夫。妇难寻。日居月诸。愤惋益深。欲树功而鏖万姓。吾不知何有于为国。是岂特庸将之过。亦可刺当时之人牧。尚焉忍驱吾之赤子。寄身命于锋镝。仁义利于甲兵。地利不如人和。行王道而字吾民。庶可以尘不起兮海不波。不必从事于征战。顽苗自格兮猃狁自逐。咄彼后主之昏惑。谩徒事乎兵革。徒注心于开边。日穷黩而未已。小功无补于大患。根本已摇兮。能国者解矣。今悲古兮后悲今。洞古今兮长太息。故于末而并录。愿以闻乎后来之谊辟也。
矛盾赋
纷纷天下万物兮。举皆触余目而劳余心。彼与此奈何不可同兮。冰忌炭兮商去参。釐而为两。两相背驰。莫之能合而一之。矛也楯也。为器不相适。安得处相同而用相似。或司刺兮或可捍。奈此势不可两存。欲废其一。力
舟川遗稿 第 5L 页
不得兮。反之三隅兮。万理一源。事事物物。何往,不然。同不同兮世间事。薰莸之性不类兮。黝垩焉得以共器。况古今人事之纷纭。亦岂能皆一而无二。言言行行。胥有同异。判抵捂兮莫之容。人之是兮巳之非。两相殊兮难与同。物之邪兮我之正。竟未免为楚与越。滔滔喜同而恶异兮。言离行暌。终不能二为一。非异者自以为异。所以异之者自是异。清议凤鸣于聋俗。忼慨惊骇于众耳。正学日明于长夜。惜其伪之者。当时枘凿之不相入兮。无怪夫千百其分离。非同气势难共济。是以有消长之数。彼兵具固不当去一。胡为乎有可去而不能去。长留古今宇宙。祗足教志士胆裂。在草野私有隐忧。竟无益于上下之隔。祗战惧于一心之出入。虑不克主主而客客。防之万。甚于防矛。日恐夫盾之不固。彼贼来暗。无形与迹。闷余御之迟暮。俯而思。仰而察。杜诸未来。邻人鬼而布阵。噫噫。吾见之晚矣。天地间何事不矛盾。
蜘蛛隐赋
天地中间。散在者理。事有万族。理无彼此。式谷格穷。物我无间。蓬心既久。近取者罕。蜘蛛有网。多感予臆。设机张罗。既巧且黠。翩翩飞亟。纷纷来扑。处处蠢蠢。举成聚血。血而不悟。滔滔一样。纲自张空。物自来网。物当自远。网岂自网。网之网物。物之自就。余乃长啸天地。忨忾宇宙。即物兴感。所怀何穷。触机陷祸。人与物同。回视世间网恢恢。俯仰今古兴一哀。潜机隐设。知觉者谁。青紫有力。利禄如饴。宦子仕客。目醉心悦。脉脉云台。扬扬紫陌。
舟川遗稿 第 6H 页
一朝祸至。仓皇嚏跋。矫首欲跳。六漠一罟。身殃家败。毕竟何补。归来万右。覆辙相寻。观物穷理。惕然伤心。已祸网之高张。孰远举而自脱。非独微虫之可惜。在人世而如一。蛛网有形而网物。世网无形而网人。无形者世所难见。宜先觉之无人。在往昔犹或可悲。盍反求于吾身。昔余之未有知兮。谩萦情于势荣。玷姓名于华秩。希立身而扬名。尚不知世路之羊肠。矧宦海波涛之翻覆。茫茫然缰锁尘笼。类痴蛾之赴烛。幸柯则之不远。触所睹而心得。惕惊悟而自儆。觉今是而昨非。往者不可谏兮。冀来今之可追。谢簪笏于百龄。远祸机而高举。憾见知之苦晚。芥功名而归去。一拂长袖。天广地大。行行止止。无利无害。居闲寘散。自分轩轩。人生到此。富贵宁论。悲夫物之纳祸。都是自召。深逝之鱼。固非詹何所钓。高飞之鸟。亦岂蒲且所弋。丹穴之凤。何忧乎病翼。九真之麟。何畏乎折足。苟远引而高蹈。机虽巧兮于我何。散物物其皆然。岂独蛛网于兴嗟。嗼专虑而冥会。顾千载而永唏。物其物而罔觉。胥及溺于欲水。知殷监之孔昭。反观省而律已。相缗蛮之黄鸟。亦知止于丘隅。况伊人之最灵。何处身之无智。感彼起予。愿箴终始。然则奈何。归欤归欤。其虚其徐。既亟只且。
一竿渔父傲三公赋
泽国秋晴。水府波残。红蓼花边。眠凫闲闲。扁舟短棹者谁氏子。蓑衣箹冠。雪鬓霜髭。云锁篷窗。月印波头。生涯一竿。身世虚舟。一箪一瓢。百年契阔。我之无荣。人孰我
舟川遗稿 第 6L 页
辱。我之无非。人孰我是。咫尺人间。远如千里。安分身闲。负乘寇至。古今宦海。几度翻覆。牵犬难再。逐兔不复。富贵须臾。勋业亡羊。何如江上。万事都忘。濯缨濯足。清浊沧浪。兴亡何知。进退无心。邯郸梦绝桃源可寻。一身何管。满江清兴。时移节换。景物纷更。闲立矶头。我兴则一。方其春回水满。风恬波寂。千棹百浆。满步星列。纲而不钓。罟必用数。不夺不厌。取必盈欲。籊籊竹竿。所乐何乐。行止食饮。只从其意适而已。及夫秋来风急。水落石出。樯倾楫摧。十步九溺。前不知戒。后不知惩。载胥及溺。覆辙相仍。芦花江渚。所忧何忧。临风钓雨。祗足于浮体而已。孰为可贺。孰为可吊。其忧其乐。总是自召。江东一帆。桐江一裘。荣耶辱耶。乐耶愁耶。所谓万事无心一钧竿。三公不换此江山者乎。噫。彼皆知所乐之为可慕。而不知此乐之可以慕。此亦知所乐之为可久。而不知彼乐之可以久。彼所慕者为可久耶。宦海迅駃。此所乐者为不可久耶。江山无事。如处之则将焉取乎。乐乎乐乎泛乎水。愿同归于扁舟子。
素王赋
呜呼噫噫。道与天下孰大。贯天地而磅礴。德与王位孰尊。洞万古而无杂。肆我夫子。天纵之王。德尊百王。王百代兮何伤。道大天下。王天下兮无怍。吁嗟哉。生世不淑。纵不能得位当日。胡为乎托素而为号。窃不能胸中之无惑。吾不知致洽当年。孰若垂教千亿。抑不知冕旒一世。孰若万世血食。三纲张布。王之效也。五伦昭著。王之
舟川遗稿 第 7H 页
教也。以言其王之化也。则古与今并为一国。以言其王之教也。则古与今并为一民。以其化而观之。则彝伦炳炳于今古。以其功而观之。则大道恢恢于中土。王教百世。百世长春。王教万民。万民同仁。不王而王。非真而真。瞻彼帝王。化不远扬。雍熙之治。止于唐兮。风动之化。止于吴兮。况乎厥辟。焉足说乎。王哉我王。长王中夏。国大于国。化远于化。素以号之。不亦伤已。以予观之。贤于尧舜远矣。
迸击磬襄入海岛赋戊申作(戊申作)
哀时命之不及古人兮。夫何余生之多艰。掺子袪兮不得留。薄言祖乎中湾。临苍茫兮惨将别。魂廷廷若有亡。欲叙襟而为赠。言未发而涕滂。噫嘘唏。人而不仁兮。其奈礼乐之为用。自二南淳化之死去兮。丧阿阁之嫡统。滔滔天下之皆是。鼓郑卫之妒淫。謇余生晚而好古兮。几怀古而悲今。幸挚也之有传兮。粲翕绎以成音。共布列而节奏兮。袭遗响于千古。期荡秽而消滓兮。庶见跄跄之率舞。何人事之不可期兮。羌中道而怀归。河汉深兮沄沄。齐楚迢兮依依。洋洋之不得以复听兮。怨余聋之不即。方将庶几其返兮。子又胡为乎海国。海国阔兮片帆孤。余一不知其所怀。溯凄风兮永言。声断续兮难谐。天何心兮忍予。天邈邈乎难知。谓子去兮果哉。子之去兮迟迟。山负惭于林放兮。服亦微于城之门。顾磬也声和而节中。谁忍为子言也。苟去就犹豫而虚徐兮。人或谓子狂也。然余心有所不舍兮。搴汀兰兮周章。想颀然而
舟川遗稿 第 7L 页
弄操兮。云望予乎西方。西方之人不可以一见兮。立斜阳以沾裳。渺此身之独处兮。将心事兮谁语。余岂不知洁身而高世兮。又岂不知望望而远去。然君子各有所期兮。顾初服其犹未然。望阙里而遑遑兮。靡仲尼吾谁与权。君归兮余不归。归不归兮同一悲。命矣末之也已。何必海岛之之也。乃歌曰。泛彼扁舟。泛泛其流。彼其之子。不与我留。不我与留。我心则痼。悠悠苍天。此谁故也。
舟川遗稿
 吊文
  
吊党锢文
悠悠秋夜。荧荧残缸。一榻长啸。慷慨盈腔。悲君子之遘祸。洒老泪于东京。痛天意之难探。若当日之至情。天之生才。必用于时。怀能抱志。终莫之施。噫噫党人。亦独何其。一片羊鼎。众奸朵颐。金仙欲涕。炎灰已冷。噫噫党人。宁惜寸命。全躯逭祸。岂无其路。鼎轻欲徙。奈何炎祚。噫噫党人。心所不忍。主暗臣奸。民散禄终。祸网高张。翕趐难容。噫噫党人。生世不辰。一斗忠胆。欲诉无因。赍志长辞。洛水无津。噫噫党人。天地不仁。尚何为哉。河渭溃溢。天柱歌侧横躯欲抑。白手无及。扬清激浊。反贾淫祸。人皆曰非。我独沾臆。洛阳宫阙。榱折火烈。堂堂两柱。一朝风拔。天门阻远。寸云黭漠。披图千载。肝胆欲裂。况乎党人。胡宁忍说。见机屠蟠。保身林宗。既明且哲。云外冥鸿。如何党人。独苦其生。生不可惜。情不可禁。将身何往。日落天阴。明月之论。夜光之说。一播长夜。黑黑白白。服老狐于穴社。慑奸鼠于穿城。延炎祚于数日。诛不轨于冥冥。云台尽客。功不专美。心之所安。暝目泉里。橘生玄朔。
舟川遗稿 第 8H 页
藕蒂脩陂。祸所必至。色举者寡。汝南悬榻。十年一下。河上仙舟。望不可登。人之所荣。众猜所兴。䲭必吓凤。鷜必讥鹏。虽钳口而结舌。知难免于祸网。已矣天道之茫茫。洛波呜咽兮下怆。如何覆辙。前后一指。古今乾坤。雠我吉士。清议惊俗。四海浪翻。一沫黄流。永沈英魂。左带沸唇。污蔑中土。天地无穷。怒涛怨雾。竖碑目党。彼何代主。一掬民泪。两日无辉。星流狐御。国事大非。碎之已晚。五国青衣。文起百代。道明千䆊。伪之者谁。莫之敢指。媚奸投劄。彼谁氏子。人心到此。世道宁论。禄虽欲讫。亡促庆元。崖山波赤。天地索然。古今滔滔。哀泪溅溅。抚迹虽异。党之则一。掩卷惊起。再拜㪺酹。晚此生之千载。嗟心远而地僻。不幸生世之在后。头不血丹陛之石。耳不堪闻。口不忍说。扼腕长思。蓬头欲雪。允矣张公。挺世之杰。身为野翁。罪无可死。胡为小人。反以为累。遂指生平。籍以为伪。嗟嗟末世。事无可为。前修高行。或敢是非。况乎厥馀。焉足说乎。彼逆旅亦何罪兮。纷荡族而鏖屠。竞破家而相容。见人心之难诬。噫孔门之构祸。增人神之怨怒。虽若人之所安。重老儒之太息。悲时君之不察。付国是于奸贼。往者不及谏兮。独忨慨其何追。指苍天以为正。拟梁鸿之五噫。噫。矰弋四设兮噫。高飞无适兮噫。亦胆激烈兮噫。金门邈邈兮噫。千右一辙兮噫。
舟川遗稿
 祭文
  
祭孔氏姊文
维嘉靖二十二年二月乙亥朔十六日壬辰。弟孤子某等。闻仲姊之丧。身在衰经。不得往奔。谨具清酌蔬果。使
舟川遗稿 第 8L 页
金某奠于柩前。于其行也。哭而迸之曰。呜呼姊乎。其有是耶。人间变故。固出于人情之所不可测。而未有如此变之为可恸哭也。其信耶。其虚耶。吾姊之行。何所负于神明。而倏忽三十年之浮生。竟与风烛。同其明灭耶。吾兄弟姊妹。同居京城。凡几岁几年。而西南数年。遽判生死。病不得躬亲煮粥。殁不得抚尸长恸。天地有穷。哀恨曷尽。死生有命。虽非人力之所可有为。而吾姊之疾也。甘辛不得适其味。医药不得尽其方。遂致因循。以至此极也。呜呼恸哉老。母念诸子女之远离也。不自克拟于十月之望。引还京师。以专一家之乐。岂意吾姊之无复有意于人世耶。千里分离。犹不能堪。而思置之膝下。幽明永阻。会合无期。天性之痛。曷有穷已。灵其有知。必不闭目。呜呼恸哉。呱呱三儿。何怙何依。远闻季女。彻夜呼乳。耳不忍闻。口不忍说。天地之忍而至此耶。铁寿天寿。遣驰昙萨。扶抱以来。想必已至柩前一哭矣。如天德之血气未定者。虑于千里之远。道路之次。不能卫护。而或贻不测之患。姑令玉婢。抱养于金氏姊家。而衣食之资。取足于此。以待我老母之行。灵其知耶否。天寿。李氏姊用其临终之托。方拟鞠养。而其能始终之未可逆睹也。哀儿之如得成长也。则谨当极力教诲。使之列之人子之列。灵其佑耶。呜呼恸哉。求窆之期。卜得九月之初。则踰岭一哭。以礼治丧。今日计也。而亦恐人事喜乖。有志未就也。有子女也。而皆在幼孩。不得执丧。有兄弟也。而皆在草土。不得奔哭。以予今日之痛。知姊病席之怀。呜
舟川遗稿 第 9H 页
呼姊乎。命矣夫。吾姊平日无疾病之患。而兄弟姊妹。皆期以百年之享。岂复料性命。暗烁于数旬之中。而使我抱无穷之痛也。百年忽忽。浮生草草。茶毒残生。亦安保久长于人世耶。累累九原。万古一土。幽明虽间。可以神会。呜呼恸哉。尚 飨。
祭仲姊文
维嘉靖二十二年岁次癸卯九月朔某甲十八日某甲。弟康惟善。敢告于亡姊宜人康氏之灵。惟灵。生不母忧。长不师烦。性敏才捷。心贞色温。择对于洛。聘归士门。入门媪贺。既馈舅称。结帨一戒。兴处服膺。爱兄友弟。出于固有。人曰称哉。康女孔妇。予少于姊。十年其后。我爱我怜。我怀我抚。于岁辛丑。岭外病父。我往辞姊。七月之初。䦱门何言。相对欷歔。姊悲我涕。我看姊泪。一杯告别。挥泪难视。临别有言。尚慎汤药。嗟予妇人。千里远隔。居不得侍。病不得奔。地绝南北。吉凶难闻。叩鱼泣笋。恃汝佥君。哀我罪逆。盈地贯天。噬指心动。忸怩前贤。稽颡北辰。惭负孝子。孑孑孤形。俯仰何恃。同气可爱。此时为极。念我先人。恃不可得。有遗体在。惟兄弟六。庶几既洽。和乐且湛。焉知一疾。遽尔为祟。仲春九日。讣音初至。失声长号。天地不仁。人耶命耶。梦不可真。人生一世。夫孰无死。噫噫吾姊。可怜之死。三载含哀。陨命衰里。兄弟孀亲。缥缈千里。哀哀子女。呱呱幼孩。病孰尝药。没孰蒙衰。载念前后。死生可哀。老母痛伤。天性难禁。抱两哀孙。焚一寸心。明月戾洛。子女皆集。姊不来会。有哀无乐。嗟我病骨。
舟川遗稿 第 9L 页
千里跋涉。伏哭柩前。五内分割。胡不一起。为予一说。琅然之音。温然之色。耳不可得。目不可接。那知一泪。而是永诀。耿耿一语。尚在耳傍。百年已矣。人世可伤。孤立人间。百事涣散。在世 廿 年。忧患强半。月未七圆。失女丧子。终天未几。又哭吾姊。人世茶毒。有孰吾如。恸不可言。情不可书。力疾在世。势不可支。毕竟同归。我又何悲。聊设一酌。告我哀忱。不亡者存。敢冀来歆。呜呼哀哉。尚 飨。
舟川遗稿
 墓碑铭
  
宜人康氏[金宁干妻]墓碑铭
宜人康姓。康氏之先。出自信川郡。昔在高丽朝。族姓繁盛。衣冠而朝者。祖孙相望。有讳国升者。即宜人之玄祖也。官至工部典书。典书生左右卫保胜郎将讳仁硕。为时宰洪鸾半子。来居庆尚道缶溪县。岭南之有康氏。自此始。郎将生知咸阳郡事讳允釐。咸阳生知盈德县事讳居礼。盈德生彰信校尉讳惕。彰信娶 赠户曹判书行成均司艺金叔滋之女。亦善山名阀。生二男一女。男长伯珍。中丁酉文科甲科第三人。 赠司谏院大司谏行司宪府掌令。次仲珍。中乙卯文科甲科第三人。官为通训大夫。职为承文院判校。女即宜人也。皇明天顺二年闰二月己未。生于密阳府粉底谷。长于善山府迎凤里。笄年。归咸昌县成均生员金宁干之家。越明年。寡无子女。时有再嫁之风。滔滔者举世皆是也。宜人确然有之死之矢。仍家于迎凤里。天性慈祥。爱人好惠。乡党仰其德。亲戚怀其仁。彰信公闷念其无后。嗣不自克。乃择
舟川遗稿 第 10H 页
于子侄之列。而得判校公之子侄(先君讳)托焉。(讳)丙子。武科也。承顺色养。事之以事所出之礼。庚子春。以昌原都护府使来南州。昌之距善州。才数境。觐省无虚时。秋八月。有微恙不克治。乙亥。终于迎凤里正寝。春秋八十三。闾里族党。奔讣以吊。内外婢仆。攀号擗踊。如丧考妣。养子(讳)以襁褓之养。服齐衰。十月某甲。葬于开宁县山官里金乌山麓某坐某向之原。仍庐其侧衰下有疾不医。未练四日终。其遗孤生员景善惟善幼学从善等。继先志。立碑刻文。盖闷其史氏无传而潜德莫闻也。于戏。宜人贤矣哉。青年而寡。克守恭姜之志。无后而托。能得子侄之贤。七十年居乡。乡无间言。孀居而治家。家道无蛊。非承训于闺。造德于家。能若是乎。敢铭曰。康家信州。厥自有素。枝繁叶茂。施于南土。美矣宜人。称女其家。婉娩听教。相奠执麻。结帨踰年。凤驾云天。香闺春早。柏舟盟坚。惠人仁族。自然天得。择嗣得贤。后事有托。八十有三。有馀哉年。欲赞有德。欲毁无愆。一片山麓。芳魂是藏。更千万年。无敢毁伤。
舟川遗稿
 序
  
赠远上人序
鸡足之东。有刹焉。山高而地寂。非淡然无欲。面壁观心。以求见夫其师之所谓性者。则不可以久留也。山之僧文远居之。岁癸卯。予受业于龙滩李先生门下。函丈之馀。讲论从容。先生呼而进之曰。汝见山之僧文远乎。曰。未也。曰。欲见则可往焉。是其人也。颇聪明解文理。云踪霞躅。已遍于金刚智异之巅。而今方于冰钵寺居住焉。
舟川遗稿 第 10L 页
可与之语山川之胜。可与之论古今之文。亦可为物外之伴也已。是日促装。明日行及山下。舍马而屐。山深境绝。云路依迷。攀援岩罄。而出入林木之下。薄暮而乃及其门焉。群僧怪尘客来。出迎门外。而中有一缁衣。异于凡髡。予目其容而心其人。入与之语。果聪明。果文理。果周游佳山秀水。一如听先生者。仍留三数日话从容。一日。步出门外。请师指点群山之高低。众流之源委。山之高而远者曰竹岭。近者曰月岳。低而远者曰太华。近者曰开天。在前而突兀然。在左而臣妾然。在右而穹隆然。予顾而叹曰。昔我夫子登太山而小天下。玆山也。虽非太山之高之比。而予目之所小者。亦不为小矣。水之远而可望者曰黄江。滩之近而可听者曰扃门。滔滔焉汨汨焉。不舍昼夜而注之海焉。又顾而叹曰。逝者如斯夫。我夫子川上之旨。亦可从此而默会其万一矣。师乎。汝何所取而居乎此耶。乐山乐水。儒家者事。汝何所取而居乎此耶。呜呼。我知之矣。群山云捲。危峰立立。满江风残。镜面澄澄。于斯时也。净粪一室。正襟终日。师之心地。从可见矣。言未既而密雪下。兴未阑而暝色至。及夫还也。师起而请曰。不佞僧获幸于龙滩。累得拜左右。而又得与公接。天幸也。昔。龙滩赠予以诗。前牧伯竹溪安公。亦能叙而和之。今公何惜一言以赓其什乎。予曰恶。是何言也。十年病夫。荼毒馀生。其于诗文。口绝吟而手绝笔者计已久矣。尚焉能赓先生之什。而续先生之轴乎。不才决不敢当。无已则有一焉。顾予麋鹿之性。山林之
舟川遗稿 第 11H 页
志。日病月痼。砭不可效。舟川猿鹤。久已有宿约。非晚。当结草庐。栽梅竹。以为终老之地。烟霞锡迹。倘过岭南。试一问焉。有曰乌山之舟川者。是吾卜居之所也。水落岩下。把竿闲眠者。是其吾也。如得相从于此。尚能为师赋之。嘉靖癸卯。花山后学。书以为别。
送应休之关东序
应休。予之益友也。得相游而期心事者。盖数年矣。若其相从。而讲经传百氏之奥。而得其丽泽之益者。盖不能冀其源源也。前数日。余来自中原。应休惠然过予曰。得君之来。可以以意相从矣。而又余有白云之望也。非久。当指关东。相别之久而相会之远也。则愿君之有以赠我也。嗟呼。应休君之志。非不欲与我游。我之志。非不欲与君游。而不得数日之相从而辅仁焉者。未知谁使之也。余尝读朱子之书。有曰。只是谨勤二字者。未尝不三复而叹也。今欲以是赠君焉。君将以为何如也。凡致知力行之际。处事接物之时。居间处独之地。不睹不闻之中。使此二字。瞭然于心目之间。而勉勉循循。则庶乎其可以有至矣。夫今君之与吾。真先儒所谓寒乡晚进者。生晚地偏。而明良师友之不可得。则唯于书中。可以见得立定脚跟之地。而谨勤二字。读书时最有味。君其吃着。传曰。诵诗三百。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予之读圣贤之书多矣。而犹未免为乡人也。此与不读者。奚以异焉。每中夜起坐。抚躬自悲。愿君之毋效我尤也。古之人之所以读书云者。盖将有以开发聪明。进德修业。而以
舟川遗稿 第 11L 页
求至于至善之域也。今之喜读书者。盖有之矣。而未闻有如古人之为者。此岂志于为己之学。而不以今世之人。自期待者之所为哉。吾非忧君于此。而亦欲以勉君于古人之读也。朱子之训曰。出入趋步。务要凝重。起居坐立。务要端庄。至矣尽矣。我考亭岂欺予哉。然以孤陋左见。窃以为必有内外轻重之分矣。愿君之有以审于其间。而务其内者重者也。凡我之所以赠乎君者。虽若累更端矣。而所以行乎其间者。不越乎谨勤二字。应休勉矣哉。行矣应休。关东。古称多形胜之地。温清之暇。毋惮一往游焉。先仗云。相从林下数十年。散尽尘虑。然后可以为学。今君之游于关东也。岂但散尽尘虑而已哉。他日刮侪辈之目。而起侪辈之敬者。吾非应休之望而谁欤。伏惟千万自重。嘉靖甲辰。明庵。书。
舟川遗稿
 说
  
酒蜂说
予尝饮醴。高置之坐。傍有一蜂薨薨以来。俯而饮。久之不觉。将溺。予怜之。麾则去之。去而复来。如是者数。终至于浸其趐。而不忍舍去。俄而。溺而死焉。噫。蜂微物也。何其欲之有嗜乎酒。而竟溺其身如是也耶。始予之麾也而去之。则固无浸趐之祸矣。及其浸趐而斯举矣。则又岂有及溺之祸哉。初而不去。中而不觉。终而溺焉。悲夫。予亦嗜酒者也。要以此蜂。为予之殷监也。虽然。人之有欲而不能节制。因失其本然之心。而终至于汨其性命者。岂独酒而已哉。因书以藏之。欲其有以当盘盂几杖之铭也。甲辰七月日。明庵。书。
舟川遗稿
 书
  
舟川遗稿 第 12H 页
上伯氏书
乖隔半年。不获侍左右。慕仰风味。不胜区区。日者。长须转致初七日所赐手帖。又蒙垂示春云一筒。拆缄伸纸。五采满榻。欣慰之深。手不敢释。客少心清之句。既以激林泉之兴。而拂尘无障之喻。又以开茅塞之蹊。多乎哉。何其辞不烦而意独至。一至此耶。沈潜反覆之馀。又有以知近日闲中所得。大有异于前者。因窃自贺曰善也。幸不才不中。其将从此而有所养矣。第念卤莽甚矣。灭裂久矣。恐不得有所愤悱。以为他日受 教之地也。属者幸无他累。出在山店。静居无聊。信手抽书。偶得鲁论看。至不有博奕章。竦然有感。如以针劄身。自不觉发汗而沾衣也。退伏三思。平生病痛。都自无所用心上来。嗟乎。心本活底物。若无所用。悠悠荡荡。莫知其极。则长得众恶。放辟邪侈。无不为已。顾不亦难矣哉。自是之后。痛自刻责。常欲消磨了这病。则圣经贤传。朝吟暮诵。以为我心所存主着落处。所患者习气缠绕。或不能脱落上去耳。然人之学。非人学之而谁学。我之心。非我操之而谁操。学之在人。操之在我。又岂可让与别人。自不肯着力去下工夫耶。朱子有训曰。耐烦仔细。读书第一义。一哉圣言。岂必多乎哉。寻常看过。每作容易说话。今来深玩。觉得多少意味。噫。正唯弟子不能学也。大凡学者。当读书时节。例皆粗心放过。故于古人心事。不能吃紧到十分田地。若能注神猛省。有所不读。读之。不知不措也。有所不疑。疑之。不解不措也。宁烦毋略。宁徐毋亟。读一
舟川遗稿 第 12L 页
字时。心在一字上。读一句时。心在一句上。字字句句。一在其中。则何烦之不耐。何书之难读哉。夫如是则传所谓无所用心之病。庶乎其可免。而孟子所谓求放心。程子所谓主一无适之道。亦在其中矣。然而此特区区近日愚见之拙法。岂敢烦渎于高明之左右哉。愿安得抛弃世累。共寻旧约。卜会溪之筑。垦乌山之荒。辍耰之暇。细论此四百四病也哉。朱子不云乎。日月逝矣。岁不我延。呜呼老矣。是谁之愆。今弟之齿。去孔子所谓不足畏者。才十馀年矣。如不能百倍其功。其何以得三年之艾哉。时乎时乎。不可失也。勉哉勉哉。胡可迟也。遂成枯落。悲叹穷庐。不亦悲乎悲乎。真西山夜气一箴。最宜潜玩。千万自强。自强千万。不一二。嘉靖丁未腊月立春后一日薄暮。明庵病弟明明子。扣首再拜。
舟川遗稿
 疏
  
上 仁宗疏
成均馆臣某等。谨斋沭刳心。百拜上言于 主上殿下。伏以。士习之于国家。所关重矣。士习之正不正。而国家之治乱。于是判焉。故士习正。则趋向定而国家治。士习不正。则趋向未定而国家乱。为人主者。可不思其所以治者。而防其所以乱者哉。然而其所以正士习之方。亦在乎人主之明其好恶。以示趋向之道。然后在下之人。亦有所观感而知所趋矣。顾乃世下俗污。人情莫不轮丸徇俗。为之当然。故必也拈出时人之目所睹耳所闻者而进退之。以明其好恶。然后人亦知其好恶之实。而识其所依归也。嗟乎。当今之士习。偷薄久矣。可不究其
舟川遗稿 第 13H 页
所以偷薄之源而正之乎。臣等窃念。赵光祖以豪杰之才。从事于圣贤之学。风云际会。得遭我 先王求治之诚。一心徇国。期臻至治。邦国不幸。奸邪构祸。使其爱君之臣。忧国之士。并皆赍志长辞。而吞恨于九泉之下。有志之士。孰不仰天椎心。泣尽而继之以血哉。呜呼。光祖之学之正。其所传者。有自来矣。自少慨然有求道之志。受业于金宏弼。宏弼学于金宗直。宗直之学。传于其父司艺臣淑滋。淑滋之学。传于高丽臣吉再。再之学。得于郑梦周之门。梦周之学。实为吾东之祖。则其学问之渊源类此。其平居待人以和。接物以诚。事父尽其孝。处兄弟极其友。研穷益精。践履益笃。大本既立。而功利之说。不能淫。故伤今而慕古。贵王而贱伯。公正之心。方直之行。不渝于金石。而可质于神明。则其行已之正类此。及其见遇于 先王。则感 先王爱士之心。喜 先王待贤之诚。以皋,夔,稷,契之业责其身。以二帝三王之治望其君。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徒知有其君。不知有其身。徒知有其国。不知有其家。凡古之嘉言善政可行于今者。无不建白焉。凡今之贤人吉士可用于时者。无不荐用焉。古者。人生八岁。皆入小学。故使初学者学之。古者。有三物八刑之制。故以蓝田吕氏乡约之法行之。古者。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科。故制荐举之试。则其事君之诚。设施之方类此。其行已之正既如此。其设施之方又如此。而 先王之倚眷益隆。则如鬼如蜮憸邪媢嫉之类。将不得肆志于大阳之下。故含沙石张机弩。期伺其
舟川遗稿 第 13L 页
隙而一发焉。则其不为所中者解矣。呜呼。南衮,沈贞,李沆之罪。可胜诛哉。衮以媢嫉奸邪之魁。而饰以文墨小技。贞,沆以贪毒凶巧之徒。而听衮颐指。见公论益张。是非益明。而贤邪之势。不可以两立。则相与谋为摈斥之术。作为不经之谶。黯黮之说。荧惑 天聪。中夜起事。潜漏西门。以惊动之。天门九重。下情难达。事起仓卒。情伪难辨。 先王不得已而苟从其言。初岂我 先王之志哉。当是之时。太学诸生。排闼抗疏。号哭大庭。争囚禁府。则光祖之无罪明矣。士林之愤菀极矣。幸赖 先王之圣明。特从末减之科。而命之曰。汝等皆以侍从之臣。上下同心。期见至治。汝等之心。非不善也。近来处置朝廷之事。似为过误。 使人心不平。故不得已罪之。予之心。亦岂安耶。然则罪光祖者。岂 先王之志哉。自是之后。憸人植党。布满要津。目以为伪学。为诡激。指以为尚奇。喜事为。变更旧章。凡一时之贤士大夫。莫不锄洽而芟刈之。噫。玆数言者。岂非古今奸党挤陷贤士之一阱乎。尚奇喜事。变更旧章之谤。前则司马光之贤。而不得免焉。诡激伪学之谤。后则朱熹之圣。而不得免焉况今末世奸邪之无忌惮者。欲构贤士之罪。则何患无辞哉。及我 先王。追念光祖等之无罪。而将欲为收叙之计。则如衮,贞,沆辈。阴嗾尹世贞黄李沃等无赖者数人。上书诬论。托以为布衣公论。而置之重典。世贞李沃之希世论疏。固无异于徐哲之上书乞斩朱熹。而当时之奸人。无有如谢深甫之抵书于地。则其狠愎残忍。亦已甚矣。
舟川遗稿 第 14H 页
臣等伏闻论命之议一决。行路之人。莫不涕泣失声。而哀其无辜。则光祖之贤。信于人深矣。及其临死从容。颜色不乱。但曰。爱君如爱父。忧国若忧家。又曰。白日临下土。昭昭照丹衷。则光祖之忠诚。天地之所共监也。惜乎。以光祖之贤。遭 先王之圣。卒为憸邪之所构。而抱恨入地。臣等每念至此。不觉拊膺痛哭也。夫以 先王之明。岂不知光祖之无一毫私心哉。特急于镇定衮贞辈之情。而为此不得已之举。此岂 先王之志哉。噫。臣民无禄。不享遐算。遽有鼎湖之恸。其未及追复光祖者。莫非先王之遗悔也。然则今日之责。顾不在于 殿下乎。 殿下诚孝自天。爱所亲。敬所尊。凡所以继志述事者。无所不用其极。则独于光祖。可不推 先王之初心哉。 先王末年。上而台谏侍从下而韦布之士。交章争论。欲明光祖之无罪。不为不多。而其于疏中。率皆循用诡激喜事之语。此岂足以知光祖哉。光祖之行已处事。平平正正。而指以为诡激喜事者。衮,贞,沆其人也。欲以明光祖之志。而反袭谮光祖之说。亦浅乎其知光祖也。其曰变更旧章者。臣等请有以辨之。自右及今。法立而毙必生。故三代之时。亦有损益之制。则损之益之。当与时宜之。而所不可改者。唯三纲五常而已臣等未知光祖之所更者。其三纲乎。其五常乎。汉儒董仲舒之言曰。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 先王之初。废朝之馀习尚存。则岂非更化之秋乎。当其更化之时。苟非圣人之神化。则其所以条教法令之施。岂能无痕迹哉。如其有
舟川遗稿 第 14L 页
痕迹。则习熟见闻。以为寻常之人。孰不自骇而自惊哉。然则决不可以更化短光祖也。噫。媢嫉之害。萋斐之罪。万死难酬。贞沆虽已伏罪。而不得正其妒罔之罪。则不可谓以罪罪之也。况南衮尚以奸魁。享荣考终。劝惩之道。果安在哉。忠君爱国之贤。卒陷不测之祸。妒贤罔上之奸。反享富贵之荣。岂不反哉。伏愿 殿下。察光祖之至情。念 先王之遗悔。赐祭赠爵。一如 先王之于金宏弼,郑汝昌。则士习幸甚。国家幸甚。呜呼。光祖之追奖。固无益于九泉之圬骨。而臣等之所以眷眷于此者。正以光祖。实乃吾儒之宗匠也。自光祖之死。士气之薾然久矣。士习之淆薄甚矣。至于今日。正直之风息。廉耻之道丧。靡靡成习。贪污成风。人皆以模棱为贵。软熟为贤。危言者以为狂。危行者以为伪。谀佞之习。有甚于西京之末。一有刚毅正直守道循理之士。出于其间。则名之以伪学之流。而加以诡激之谤。数十年来。以此数字。禁锢一国之贤人君子。必使之无所容其身而后已。此岂盛世之事。而尚忍言之哉。今我 殿下新服厥命。四方之民。引领拭目。以观新政。苟不及此时。明示好恶。则奸邪之徒。必将弹冠相庆。而为善者怠矣。嗟乎。当时之士。无罪而横罹者。不可胜数。而有如金净奇遵之死。最为诬枉。净,遵皆与光祖志同道合。协力赞治。及其祸起。净谪锦山。遵窜牙山。心知其必死。而欲与其母一诀。净告邑宰乞暇。觐其母于报恩而还。斯可谓亡命乎。遵之母。远隔茂长。行不得自如。则登岭望远。以寓古人陟屺之
舟川遗稿 第 15H 页
思。有顷而还。斯可谓亡命乎。玆二臣者。实欲亡命。则岂有自还之理乎。两邑之宰。希附衮,贞之旨。锻鍊而诬告。衮贞乃复攘臂肆言。以为净,遵自谓动法古人。而卒乃亡君之命。则其流之所行类若是。至乃以是累光祖。甚者。又以不轨之名加光祖。而蔽锢 聪明。可胜痛哉。自古小人之巧饰。无所不至。以赵汝愚之忠直亦未免于假梦为符。谋为不轨之谮。而冤死道中。则光祖之情。亦可以此而推之也。伏愿 殿下痛察而一雪之。则不唯三臣之魂。感泣于冥冥之中。 先王在天之灵。亦且喜殿下能尽继志之道也。然而复其职申其枉。明好恶之文也。爱其人尚其志。明好恶之实也。 殿下虽能复三臣之职。苟不察其情而爱其人。爱其人而尚其志。则其所以好之者。非所谓心诚好之者也。虽欲明所好恶。使下之人知所趋向。其可能乎。此传所谓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者也。伏愿 殿下留神焉。臣等俱以狂简。叨居首善之地。耳闻目见。慷慨于心者。非日非月矣。夫以学校。礼义相先之地。而群聚讲论者。只以科举利禄。为儒者事业。不知礼义为何物。学问为何事。若有有志之士。修身谨行。抱经论心者。则群排众谤。目以为道学之邪气。指以为诡激之馀习。相与怪啧而忘嫉之。臣等身亲见之。不胜愤菀。究厥所由。则莫非己卯之祸。有以启之也。噫。伪学之党。一锢一除。而赵宋之国脉。潜已斲丧。玆岂非今日之殷鉴耶。臣等徒能读古人之书。而贸贸焉不知趋向之方。尝窃思其所以致此之源。而未尝不
舟川遗稿 第 15L 页
流涕于光祖之死。故谨沥血陈辞。伏愿 殿下。勿以人废言。幸甚。臣等无任恳切之至。
批曰。疏意知道。此人等事。 先王岂偶然计而处之。
第二疏
臣等不忍士习之日偷。公论之久菀。不揆愚贱。妄陈管见。天听邈然。申枉无期。退伏三思。不省所谓。乃复三复圣教而反覆究思。然后有以知 殿下之志也。夫哀慕先王。意思皇皇。事在 先朝。不忍轻改。诚孝至矣。然而公论所发。有所大不然者。则臣决知不可以此而泥之也。若不论事之是非。势之可否。皆诿以 先朝之事。不能随所遇而裁之。则公论终不得行矣。此岂常行之道哉。呜呼。光祖之死。士林之痛。公论之菀。久已极矣。尚可以苟为之辞哉。今日之申枉。固无有于已死之圬骨。而其有关于国脉者为重。今日之褒崇。又无有于臣等之一身。而其有关于士习者为甚大。其可以缓步徐视而姑为之迟疑乎。昔宋臣司马光争论新法之弊曰。先帝之法。其善者。百世不可变。若王安石,吕惠卿所建。而非先帝本意者。改之当如救焚拯溺也。况光祖之得罪初非 先王之志。而出于衮,贞,沆之欺罔。则 殿下有何所诿而牢关固非哉。宋之哲宗,徽宗。籍元祐诸贤为奸党。钦宗即位元年。除其禁而赠之官。孝宗宁宗。禁伪学而罪朱熹。理宗追封之。而从孔子庙祀。臣等未闻后世之持公论者。以钦宗,理宗之此举。谓之改先朝之事而有所是非也。若使二帝。留难于轻改。而不能变通。则后
舟川遗稿 第 16H 页
世之公论。必有所归矣。近就我朝之事而言之。则 昭陵见废于 世祖大王之朝。而改正于 先王之初载。玆非 先王之盛节乎。若以 世祖之计。为不偶然。而犹吝于复正。则其于公论何如。是非何如。然则 殿下可不推 先王复 昭陵之心。行 先王复 昭陵之事。而一从士林之公论。一正士习之偷薄乎。臣等抑有所未解者。李沆之奸。得罪于公论。伏诛于 先朝。 殿下嗣位未月。遽复其职。又有不容于士林而见废于 先朝者。特有收叙之 命。皆发于台谏之争论然后已。至于光祖之追奖。其所关重且大者。则虽有草莱之公论。亦不得蒙 俞。臣等实未知 殿下之好恶何所在。而抑恐鬼蜮之徒。已窥 殿下之浅深也。伏愿 殿下遍思而夬断之。则士习幸甚。公论幸甚。大抵不可轻改者。情也。不得不改者。事与势也。如得其当。则固当无改。苟非其当而例欲无改。则公论泯矣。然则今日之事势。固有所不得不改。而亦有所不得不急者也。伏愿 殿下痛察焉。呜呼。善善恶恶。人同此心事往人亡。公论犹激。臣等每念光祖之死。直欲吁天而无从。尝欲一刳丹心。庶几仰激 天衷。何意微诚不孚。 天意未回。闻 命陨越背膺交牉。思欲泯默而退。则又窃悲光祖之志。暴白无期。士习之弊。匡救无日。诚激于中。不忍缄口。更竭愚衷。再有尘渎。情意迫切。言语无伦。仰叫 天门。不觉陨涕。伏愿 殿下。哀其情而察其辞。臣等无任激切之志。
批曰。不从之意。已尽言之。
舟川遗稿 第 16L 页
第三疏
臣等。禀性愚戆。不自量已越位犯分。敢陈公论。 天心已锢。逆言难入。伏闻 圣教。心胆堕地。固欲结舌而退。坐视靡靡之习。而慷慨之怀。奋激于中。愤菀之情。不自敢抑。更扣 天门。冀激宸衷。呜呼。天将丧斯文矣。有贤如光祖。而死于诬枉。得君如 殿下。而公论不行。臣等伏地痛心。不知天心之终何如也。呜呼。道其坠地矣。一光祖死。而举世吹齑。危言危行。为世大禁。于今十数年。是非犹不能明。臣等仰天疾首。不知士习之终何如也。呜呼。谗謟面谀之人至矣。好恶既分。贤邪类至。故訑訑之声音颜色。拒人于千里之外。今我 殿下复奸人之职。犹恐不及。申贤者之枉。苟有所诿。消长之机。于斯判矣。臣等伤今思古。不知国脉之终何如也。然则 殿下之好恶。可知矣。分论不行。是非不明。正学一脉。湮灭无馀。臣等私忧过计。窃不胜漆室嫠妇之忧。未尝不流涕于士习。痛哭于国脉也。噫。命之穷矣。亦已矣。言有尽而情则无穷。事已往而公论难泯。略陈一得之愚虑。庶几白日之照临。伏愿 殿下。赦其狂妄。而矜其愚衷。情激意迫。矢口尽言。吞声饮泣。伏纸陨越。臣等无任迫切之至。谨昧死以闻。
批曰。汝等居首善之地。好古而论时。疏章三上。辞恳义直。所学之正。何以加此。我 先王教育之泽。亦可想矣。然言之不从。有意存焉。且大学。虽曰公论所在。是非之定。自有朝廷。言是非则得矣。期于定是非。非诸生事也。
舟川遗稿 第 17H 页
汝等姑退而更思之。
上 明宗疏
诚惶诚恐。稽颡触地。泣血刳心。谨百拜上言于 主上殿下。臣等俱以狂简之质。忝居首善之地。尝学无违之训。而讲究慎终之礼。心窃自谓古先圣王。制为中礼。上自王公。下及士庶。丧葬月日。自有定制。苟或有所拘忌。有所退托。踰越先王之制。而自为苟简之计。则其得免不怀之诛者解矣。岂意我 圣明之朝。而为此悖礼之事。有甚于春秋之所讥乎。臣等不胜爱君忧国之心。敢冒谋政议礼之责。而欲一陈惨怛之怀。言未及发。泪已先零。呜呼。我 大行大王平日。动遵礼法。无少差过。一朝礼陟配天。葬不以礼。甚矣。臣子之不仁也。夫五月之葬。载在礼经。人所共知。而特惑于安陵之说。敢为此悖礼之举。臣等实所未解焉者。古之丧葬。岂必尽在春夏。古之冬月。岂必尽为煖焕。春秋之二月。乃夏之十二月也。而葬文公。葬宣公。皆无贬辞。孔子何不知安陵之重。而后人独能为之计耶。宋孝宗之葬。实在十一月。光宗之葬。亦在十二月。当时之臣。皆无论说。真儒朱熹。疏论葬地。而亦无一言及于安陵。朱熹何不忠于君。而不智于后人耶。孔子之笔既如此。朱熹之论又如此。臣等妄信前圣之言。而粗习先王之礼。窃以为行礼无古今。安陵无寒暖。不然。何古圣人之尽惑。而今人之独智耶。呜呼。此岂 殿下之过也。 殿下幼冲嗣服。哀慕出天。
舟川遗稿 第 17L 页
凡诸大事。一委大臣。为大臣者。所当念 大行大王之恩。遵 殿下诚孝之志循礼守制。以终大事。乃其职也。岂谓容忍苟且。背恩乱礼。一至此耶。臣等尝闻大渐之中。凭几之命。不过从礼文一事而已。凡有血气。闻此末命。莫不摧心哭泣。追慕擗踊。曾谓大臣俯伏 阙下。亲承遗教。而乃先为悖礼之说。以负我 大行大王之恩哉。说者皆以土役之苦。安陵之便为言。臣等之惑。滋甚焉。古之制礼圣人。何不思之甚。而今之议礼大臣。何独贤乎哉。其苟简之计。必以为先葬数旬。有何不可。乃敢肆言。执抑众论。若使 大行大王之变。出于八九月之间。则其葬也。将在于八月乎。九月乎。臣等决知其心之不忍也。一二月则不忍。三四月则忍为之。是诚何心哉。玄宫一闭。幽明永隔。哭无所凭。情无所极。 殿下他日。学问成就。讲明礼典。虽欲为 大行大王。送终以礼。其可得乎。大臣他日。锢惑开释。良心发见。虽欲为 大行大王。必诚必信。其可得乎。大臣之骋私自用。得罪公论。固所宜也。殿下亦为大臣之所误。不免渴葬之讥。臣等窃为 殿下惜也。不特此也。翌日而袭。五日而敛。乃古礼也。而曾在丧初。率皆径行。此固凿巾以饭之馀习也。然而袭敛犹可诿也。渴葬有何所据耶。长此不已。臣等窃恐高丽二月之葬。未必不复行于今日也。昔宋之端宗。崩于碙州。实景炎之四月也。其葬于崖山。实景炎之十一月也。当是时。君臣播越。流离海岛。典章草
舟川遗稿 第 18H 页
草。国脉奄奄。犹且不忍忘君。必以礼葬。臣等尝读史至此。未尝不为当时之忠臣义士。挥一涕也。我民之穷困。决不如景炎。今冬之寒凛。必不过景炎。而为礼反不如崖山之朝廷。臣等益为 大行大王。痛其不幸也。先儒之说曰。拘忌阴阳者不孝。又曰。古人不择年月日时。今此之举。将谓之拘忌阴阳乎。将谓之择年月日时乎。拘忌阴阳。则必不免不忠不孝之罪。择年月日时。则必不免自求其利之讥。终何以为辞哉。初而不怀。中而遂非。终而执谬。以抑公论。言之可谓戚矣。大臣则已矣。凡在侍从台谏之列者。夫岂不知葬期之不可进退也。惟其因循苟禄之心胜。故坐视其不遵遗教。不循古礼。含糊结舌。庸相容隐。虽或为公论之所激。暂有论 启。而恐为大臣之所忤。不能力争。患失之心。忘君之罪。彼此皆无异也。(时持平丁璜。历陈其罪。)臣等恐 大行大王在天之灵。必将不安于非礼之葬。彷徨踯躅。不知所归。而亦必震怒于群臣忘君爱身。曲为苟简之论也。伏愿 殿下上告慈殿。下教大臣。一从先王之定制。而痛革高丽之弊习。则迸死幸甚。古礼幸甚。臣等犯分言事。罪固不赦。然幼学礼文。志切效忠。又念 大行大王深仁厚泽。浃民肌髓。臣等何幸获忝采芹之列。鼓舞鸢鱼之天。而臣民不禄。 弃弓遽尔。宁欲一死。庶慰哀痛。而伏闻渴葬之论。不胜慎终之恳。敢竭哀衷。仰渎 天听。忠愤所激。至于失声。伏愿 殿下留心焉。臣等无任迫切之至。
舟川遗稿 第 18L 页
谨昧死以闻。
舟川遗稿
 记
  
蜃楼记
波定元年。广利王国于南海之中。病其殿居湫卑。无以开涤灵襟。助发神观。乃谓左右曰。咨左右。畴克干予事。佥曰。于蜃哉。王曰。格。汝蜃。予以水德。崇秩于王。不忍与鱼蟹邻而蛟鳄处也。始慨然有经始之志。而难其人。今也幸甚。帝赉良弼。左右曰。可。汝其往钦哉蜃于是忧王命之重而恐或难济也。恚懑成疾。一朝吐气。特成危楼。盖忠诚所感然也。曲曲轩槛。枚枚窗户。岿然翼然。宛转如画。灵光耀日。瑞气蟠空。鲍参军鱼参政。骏奔走其下。青鸟天鸡。翱翔乎其前。王曰。吁。予海国之主也。宫室楼观。不可与世同。斯楼也。异则异矣。存而不能灭。不可。南而不能东西北。亦不可。汝其体予意。使之或存或灭。或东西或南北。无定位。无方体。斯可乎。蜃退而忧益甚病笃气绝。楼随以灭。俄而。气苏而复吐。飞甍出。自是于东于西于南于北。或呼或吸。而楼有无焉。王一日。往而登焉。则弱水流沙。萦纡渺瀰。一望无际。而蓬莱,方丈,武陵诸山。空濛晻霭。争效奇于云窗雾户之下。于是。顾而叹曰。异哉轮焉。异哉奂焉。广寒殿,白玉楼。风斯下矣。使予无金玉土木之役。而得高旷偃息之地者。时乃功。命左右策勋。封蜃呼吸侯。盖嘉其气也。自后朝江汉则于斯。会溪壑则于斯。无日而不于斯。特书其扁曰蜃楼。一日。蜃游泳以前。蹙口以啸。王怪问之。蜃凌波而对曰。人世楼台。皆有诗有记。辉映万古。而今斯楼独欠焉。臣窃悲
舟川遗稿 第 19H 页
夫神德奇功。终沈没于沧溟之上而莫之传也。王曰。俞。谁可以记斯楼。左右曰。有谪仙在下界。曰李白。王曰。予其试哉。乃命长鲸。以礼贤礼聘之。白方不得志于世。喜其聘之以礼也。佯为弄月者然。骑鲸以归。马子才所谓弄月身翻然者。传者之妄也。白既至。王以礼见之。请为记。白辞以不工于文。愿为诗以答扬休。命以记。让于监河侯元龙。臣龙踊跃以记。并书李白诗于左。
方丈之东弱水西。高楼突兀望中迷。危栏俯压苍龙窟。复道遥连玉兔栖。鼍鼓声边青鸟舞。云屏影里赤乌啼。莫将胜景尘间漏。付与词人浪品题。
舟川遗稿
 论
  
谢安折屐论
谨按晋史。大元八年。谢玄嘬秦锋淝水上踣之。丞相安围棋方呼卢。捷音至。不动。及归。不觉屐齿折。时与后服其量。论曰。安之量小矣。大则无限矣。无限者。孰能动之。有动斯有限。有限斯不大。不大之量。乌能不为外物之所动哉。大抵不足以同之者。人之量也。子程子曰。有斗筲之量。有江河之量。江河之量。亦大矣。然有时而满。惟天地之量则无满。予谓谢安之量则有涯也。有涯者曷足为之大哉。江河之量。不可谓之小也。而滔滔汩汩者不之海。则不足以为大。而反足以为小。人之量。虽或宏大。而其所以为宏大者出于勉强。而识有所未至。则亦不足以为大。而反足以为小耳。其不见动于事物相寻之冲者。不亦难矣乎。今夫恭德也而人有醉而益恭者。谦德也而人有位高而益谦者。虽不与放肆骄傲者同
舟川遗稿 第 19L 页
科。而其为酒为位之所动者则一也。然则安之量。其谓之有动矣乎。抑其无动矣乎。百万劲卒。直捣要冲之地。而夷然寂然。终不动声色。以镇定当时上下惊遑之心。则可谓之无动矣。而不可谓之有动也必矣。及夫劲敌既蹶。而羽书远腾。屐齿之阙。而犹不之觉。则可谓之有动矣。而不可谓之无动也决矣。呜呼。居之如常而不为异者。量足以胜之也。一有意为于其间。则虽其事之不同。而实皆为彼物之所动也。昔邓艾位三公。年七十。处得甚好。及下蜀有功。便动了。玆其量不亦小矣乎。是何一人之量也。而既如彼。又如此。若是其不同也耶。然则前之所以然者。程子所谓强排遣之也。后之所以然者。程子所谓强终不得者也。然则曷谓斗筲之量。曷谓江河之量。曷谓天地之量。人之量。奈何不同。噫。斗筲之量。孔子所谓何足算者也。江河之量。程子所谓有时而满者也。天地之量。斯愚所谓大则无限者也。凡人之量。随识以长人有识高而量不长者。识有所未尽故也。天下之事。无有不可强得之事。而又有所不可强者。其惟识量乎。常人之量。皆出于天资之禀。故天资之量。则皆有限剂。虽或容之于此。而不可容之于彼。虽或强之于前。而不可强之于后。夫以六尺之躯。担当天下之事物。而只守天资之量。则事物之感。纷纶朝夕。而识量则自有限矣。虽欲不满。乌可得哉。然则孰能为不满。其惟知道者乎。见道分明。而吾心益大。吾见益高。则天地之间。事事物物。莫不来格于方寸之中。而识愈进。量愈大。但觉
舟川遗稿 第 20H 页
吾心之寂然而感。感而遂通者。皆出于至正之理。而事各付事。物各付物。如万物之生死荣悴于天地之间。而天地自无与矣。顾其有限矣乎。顾其有满矣乎。顾其不与天地同其大矣乎。惜乎安之量。可谓大矣。而徒以天资之禀为量。而不能进其识而大其量也。甚矣哉。不知道之害也。人而如谢安。可谓贤矣。可谓量矣。而知道之未也。则贤也而尚旷达。携妓东山。不废丝竹。而终至于俗尚风流。量也而止于小。或能强。或不能强。而终至于前如彼。后如此。其量也虽曰量矣。而其事也既如是。则虽谓之小也。亦可。呜呼。七情者。人之所禀乎天。而所不可无者此也。当忧而忧。当喜而喜。如天之四时流行而不相悖者。君子事也。当忧而不忧。当喜而不喜。玆固拂人之性。而非君子事也。方其金行不竞。天地板荡。左带沸唇。充斥神州。此可忧也。生民嗷嗷。举世涂炭。此可忧也。朝征夕伐。䏏脑涂地。此可忧也。符秦入寇。中外忧惧。淮水之捷。不血一民。此可喜也。举国兴师。无得气去。此可喜也。四方闻风。士气增倍。此可喜也。前而不此之忧。后而不此之喜。踽踽然俳佪于相位。而终未能为国兴理。其可谓之当忧而忧乎。当喜而喜乎。忧喜。人之情也。而谢安独无情哉。然则其量也不徒不大矣。而又非君子之所取也。故曰安之量小矣。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