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1383-007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唐宋八大家文钞卷六
             明 茅坤 撰
昌黎文钞六
 序
  送杨支使序
   杨凭为御史中丞奏辟仪之为观察支使文有兴
   致
卷六 第 1b 页 WYG1383-0074b.png
愈在京师时尝闻当今藩翰之宾客惟宣州为多贤与
之游者二人陇西李博清河崔群群与博之为人吾知
之道不行于主人与之处者非其类虽有享之以季氏
之富不一日留也以群博论之凡在宣州之幕下者虽
不尽与之游皆可信而得其为人矣愈未尝至宣州而
乐颂其主人之贤者以其取人信之也今中丞之在朝
愈日侍言于门下其来而镇兹土也有问湖南之宾客
者愈曰知其客可以信其主者宣州也知其主可以信
卷六 第 2a 页 WYG1383-0075a.png
其客者湖南也去年冬奉诏为邑于阳山然后得谒湖
南之宾客于幕下于是知前之信之也不失矣及仪之
之来也闻其言而见其行则向之所谓群与博者吾何
先后焉仪之智足以造谋材足以立事忠足以勤上惠
足以存下而又侈之以诗书六艺之学先圣贤之德音
以成其文以辅其质宜乎从事于是府而流声实于天
朝也夫乐道人之善以勤其归者乃吾之心也谓我为
邑长于斯而媚夫人云者不知言者也工乎诗者歌以
卷六 第 2b 页 WYG1383-0075b.png
系之
  送郑尚书序
   予独按昌黎序事绝不类史迁亦不学史迁自勒
   一家矣
岭之南其州七十其二十二𨽻岭南节度府其四十馀
分四府府各置帅然独岭南节度为大府大府始至四
府必使其佐启问起居谢守地不得即贺以为礼岁时
必遣贺问致水土物大府帅或道过其府府帅必戎服
卷六 第 3a 页 WYG1383-0075c.png
左握刀右属弓矢帕首裤靴迎郊及既至大府帅先入
据馆帅守屏若将趋入拜庭之为者大府与之为让至
一再乃敢改服以宾主见适位执爵皆兴拜不许乃止
虔若小侯之事大国有大事咨而后行𨽻府之州离府
远者至三千里悬隔山海使必数月而后能至蛮夷悍
轻易怨以变其南州皆岸大海多洲岛帆风一日踔数
千里漫澜不见踪迹控御失所依险阻结党仇机毒矢
以待将吏撞搪呼号以相和应蜂屯蚁杂不可爬梳好
卷六 第 3b 页 WYG1383-0075d.png
则人怒则兽故常薄其征入简节而疏目时有所遗漏
不究切之长养以儿子至纷不可治乃草薙而禽狝之
尽根株痛断乃止其海外杂国若耽浮罗流求毛人夷
亶之州林邑扶南真腊于陀利之属东南际天地以万
数或时候风潮朝贡蛮胡贾人舶交海中若岭南帅得
其人则一边尽治不相寇盗贼杀无风鱼之灾水旱疠
毒之患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奇物溢于中国
不可胜用故选帅常重于他镇非有文武威风知大体
卷六 第 4a 页 WYG1383-0076a.png
可畏信者则不幸往往有事长庆三年四月以工部尚
书郑公为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往践其任郑公尝以
节镇襄阳又帅沧景德棣历河南尹华州刺史皆有功
德可称道入朝为金吾将军散骑常侍工部侍郎尚书
家属百人无数亩之宅僦屋以居可谓贵而能贫为仁
者不富之效也及是命朝廷莫不悦将行公卿大夫士
苟能诗者咸相率为诗以美朝政以慰公南行之思韵
必以来字者所以祝公成政而来归疾也
卷六 第 4b 页 WYG1383-0076b.png
  送许郢州序
   按唐书于公多刻退之文多托之以讽
愈尝以书自通于于公累数百言其大要言先达之士
得人而托之则道德彰而名闻流后进之士得人而托
之则事业显而爵位通下有矜乎能上有矜乎位虽恒
相求而喜不相遇于公不以其言为不可复书曰足下
之言是也于公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与卑
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是非忠乎君而乐乎善以国家
卷六 第 5a 页 WYG1383-0076c.png
之务为巳任者乎愈虽不敢私其大恩抑不可不谓之
知巳恒矜而诵之情已至而事不从小人之所不为也
故于使君之行道刺史之事以为于公赠凡天下之事
成于自同而败于自异为刺史者恒私于其民不以实
应乎府为观察使者恒急于其赋不以情信乎州繇是
刺史不安其官观察使不得其政财巳竭而敛不休人
巳穷而赋愈急其不去为盗也亦幸矣诚使刺史不私
于其民观察使不急于其赋刺史曰吾州之民天下之
卷六 第 5b 页 WYG1383-0076d.png
民也惠不可以独厚观察使亦曰某州之民天下之民
也敛不可以独急如是而政不均令不行者未之有也
其前之言者于公既已信而行之矣今之言者其有不
信乎县之于州犹州之于府也有以事乎上有以临乎
下同则成异则败者皆然也非使君之贤其谁能信之
愈于使君非燕游一朝之好也故其赠行不以颂而以

   唐荆川曰此文作二段后总收
卷六 第 6a 页 WYG1383-0077a.png
  赠崔复州序
   此与送许郢州序同意而规讽于公处最含蓄
有地数百里趋走之吏自长史司马巳下数十人其禄
足以仁其三族及其朋友故旧乐乎心则一境之人喜
不乐乎心则一境之人惧丈夫官至刺史亦荣矣虽然
幽远之小民其足迹未尝至城邑苟有不得其所能自
直于乡里之吏者鲜矣况能自辨于县吏乎能自辨于
县吏者鲜矣况能自辨于刺史之庭乎由是刺史有所
卷六 第 6b 页 WYG1383-0077b.png
不闻小民有所不宣赋有常而民产无恒水旱疠疫之
不期民之丰约悬于州县令不以言连帅不以信民就
穷而敛愈急吾见刺史之难为也崔君为复州其连帅
则于公崔君之仁足以苏复人于公之贤足以庸崔君
有刺史之荣而无其难为者将在于此乎愈尝辱于公
之知而旧游于崔君庆复人之将蒙其休泽也于是乎

  送幽州李端公序
卷六 第 7a 页 WYG1383-0077c.png
   命意高结体奇转掣从天降
元年今相国李公为吏部员外郎愈尝与偕朝道语幽
州司徒公之贤曰某前年被诏告礼幽州入其地迓劳
之使里至每进益恭及郊司徒公红帓首靴裤握刀左
右杂佩弓韔服矢插房俯立迎道左某礼辞曰公天子
之宰礼不可如是及府又以其服即事某又曰公三公
不可以将服承命卒不得辞上堂即客阶坐必东向愈
曰国家失太平于今六十年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数穷
卷六 第 7b 页 WYG1383-0077d.png
六十其将复平平必自幽州始乱之所出也今天子大
圣司徒公勤于礼庶几帅先河南北之将来觐奉职如
开元时乎李公曰然今李公既朝夕左右必数数焉为
上言元年之言殆合矣端公岁时来寿其亲东都东都
之大夫士莫不拜于门其为人佐甚忠意欲司徒公功
名流千万岁请以愈言为使归之献
  送殷员外序
   学班掾之文其严紧如程不识李光弼之治兵
卷六 第 8a 页 WYG1383-0078a.png
唐受天命为天子凡四方万国不问海内外无小大咸
臣顺于朝时节贡水土百物大者特来小者附集元和
睿圣文武皇帝既嗣位悉治方内就法度十二年诏曰
四方万国惟回鹘于唐最亲奉职尤谨丞相其选宗室
四品一人持节往赐君长告之朕意又选学有经法通
知时事者一人与之为贰由是殷侯侑自太常博士迁
尚书虞部员外郎兼侍御史朱衣象笏承命以行朝之
大夫莫不出饯酒半右庶子韩愈执盏言曰殷大夫今
卷六 第 8b 页 WYG1383-0078b.png
人适数百里出门惘惘有离别可怜之色持被入直三
省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今子使万里外国独无
几微出于言面岂不真知轻重大丈夫哉丞相以子应
诏真诚知人士不通经果不足用于是相属为诗以道
其行云
  送杨少尹序
   以二疏美少尹而专于虚景簸弄故出没变化不
   可捉摸
卷六 第 9a 页 WYG1383-0078c.png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时公卿设供
张祖道都门外车数百两道傍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
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
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
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世常说
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予忝在公卿
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
两马几疋道傍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
卷六 第 9b 页 WYG1383-0078d.png
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
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然吾闻杨侯之去
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
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
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中世
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
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
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
卷六 第 10a 页 WYG1383-0079a.png
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
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唐荆川曰前后照应而错综变化不可言此等
   文字苏曾王集内无之
  送湖南李正字序
   以交游离合之情为文又一种风调
贞元中愈从太傅陇西公平汴州李生之尊府以侍御
史管汴之盐铁日为酒杀羊享宾客李生则尚与其弟
卷六 第 10b 页 WYG1383-0079b.png
学读书习文辞以举进士为业愈于太傅府年最少故
得交李生父子间公薨军乱军司马从事皆死侍御亦
被谗为民日南其后五年愈又贬阳山令今愈以都官
郎守东都省侍御自衡州刺史为亲王长史亦留此掌
其府事李生自湖南从事请告来觐于时太傅府之士
惟愈与河南司录周君独存其外则李氏父子相与为
四人离十三年幸而集处得燕而举一觞相属此天也
非人力也侍御与周君于今为先辈成德李生温然为
卷六 第 11a 页 WYG1383-0079c.png
君子有诗八百篇传咏于时惟愈也业不益进行不加
修顾惟未死耳往拜侍御谒周君抵李生退未尝不发
愧也往时侍御有无尽费于朋友及今则又不忍其三
族之寒饥聚而馆之疏远毕至禄不足以养李生虽欲
不从事于外其势不可得巳也重李生之还者皆为诗
愈最故故又为序云
  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
   览此文与欧阳公食货志相参看始得肯綮
卷六 第 11b 页 WYG1383-0079d.png
六年冬振武军吏走驿马诣阙告饥公卿廷议以转运
使不得其人宜选才干之士往换之吾族子重华适当
其任至则出赃罪吏九百馀人脱其桎梏给耒耜与牛
使耕其旁便近地以偿所负释其粟之在吏者四十万
斛不徵吏得去罪死假种粮齿平人有以自效莫不涕泣
感奋相率尽力以奉其令而又为之奔走经营相原隰
之宜指授方法故连二岁大熟吏得尽偿其所亡失四
十万斛者而私其赢馀得以苏息军不复饥君曰此未
卷六 第 12a 页 WYG1383-0080a.png
足为天子言请益募人为十五屯屯置百三十人而种
百顷令各就高为堡东起振武转而西过云州界极于
中受降城出入河山之际六百馀里屯堡相望寇来不
能为暴人得肆耕其中少可以罢漕挽之费朝廷从其
议秋果倍收岁省度支钱千三百万八年诏拜殿中侍
御史锡服朱金银绯其冬来朝奏曰得益开田四千顷
则尽可以给塞下五城矣田五千顷法当用人七千臣
令吏于无事时督习弓矢为战守备因可以靖边庶几
卷六 第 12b 页 WYG1383-0080b.png
所谓兵农兼事务一而两得者也大臣方持其议吾以
为边军皆不知耕作开口望哺有司常僦人以车船自
他郡往输乘沙逆河远者数千里人畜死蹄踵交道费
不可胜计中国坐耗而边吏恒苦食不继今君所请田
皆故秦汉时郡县地其课绩又巳验白若从其言其利
未可遽以一二数也今天子方举群策以收太平之功
宁使士有不尽用之叹怀奇见而不得施设也君又何
忧而中台士大夫亦同言侍御韩君前领三县纪纲三
卷六 第 13a 页 WYG1383-0080c.png
州奏课常为天下第一行其计于边其功烈又赫赫如
此使尽用其策西北边故所没地可指期而有也闻其
归皆相勉为诗以推大之而属予为序
  赠张童子序
   张本与昌黎同举进士而其赠文特呼之为童
   子其以唐有童子科乎言庄而严其序事处错
   杂而煞有条贯
天下之以明二经举于礼部者岁至三千人始自县考
卷六 第 13b 页 WYG1383-0080d.png
试定其可举者然后升于州若府其不能中科者不与
是数焉州若府总其属之所升又考试之如县加察详
焉定其可举者然后贡于天子而升之有司其不能中
科者不与是数焉谓之乡贡有司者总府州之所升而
考试之加察详焉第其可进者以名上于天子而藏之
属之吏部岁不及二百人谓之出身能在是选者厥惟
艰哉二经章句仅数十万言其传注在外皆诵之又约
知其大说繇是举者或远至十馀年然后与乎三千之
卷六 第 14a 页 WYG1383-0081a.png
数而升于礼部矣又或远至十馀年然后与乎二百之
数而进于吏部矣班白之老半焉昏塞不能及者皆不
在是限有终身不得与者焉张童子生九年自州县达
礼部一举而进立于二百之列又二年益通二经有司
复上其事繇是拜卫兵曹之命人皆谓童子耳目明达
神气以灵余亦伟童子之独出于等夷也童子请于其
官之长随父而宁母岁八月自京师道陜南至虢东及
洛师北过大河之阳九月始来及郑自朝之闻人以及
卷六 第 14b 页 WYG1383-0081b.png
五都之伯长群吏皆厚其饩赂或作歌诗以嘉童子童
子亦荣矣虽然愈将进童子于道使人谓童子求益者
非欲速成者夫少之与长也异观少之时人惟童子之
异及其长也将责成人之礼焉成人之礼非尽于童子
所能而巳也然则童子宜暂息乎其已学者而勤乎其
未学者可也愈与童子俱陆公之门人也慕回路二子
之相请赠与处也故有以赠童子
  唐荆川曰只是科举常事而叙得何等顿挫
卷六 第 15a 页 WYG1383-0081c.png
  送牛堪序
   此必牛堪不谢举主故昌黎为文云云
以明经举者诵数十万言又约通大义徵辞引类旁出
入他经者又诵数十万言其为业也勤矣登第于有司
者去民亩而就吏禄由是进而累为卿相者常常有之
其为获也亦大矣然吾未尝闻有登第于有司而进谢
于其门者岂有司之待之也抑以公不以情举者之望
于有司也亦将然乎其进而谢于其门也则为私乎抑
卷六 第 15b 页 WYG1383-0081d.png
无乃人事之未思或者不能举其礼乎若牛堪者思虑
足以及之材质足以行之而又不闻其往者其将有以
哉违众而求识立奇而取名非堪心之所存也由是而
观之若堪之用心其至于大官也不为幸矣堪太学生
也余博士也博士师属也于其登第而归将荣于其乡
也能无说乎
   唐荆川曰此篇文字意格异常
  送窦从事序
卷六 第 16a 页 WYG1383-0082a.png
   奇崛
踰甄闽而南皆百越之地于天文其次星纪其星牵牛
连山隔其阴钜海敌其阳是维岛居卉服之民风气之
殊著自古昔唐之有天下号令之所加无异于远近民
俗既迁风气亦随霜雪时降疠疫不兴濒海之饶固加
于初是以人之之南海者若东西州焉皇帝临天下二
十有二年诏工部侍郎赵植为广州刺史尽牧南海之
民署从事扶风窦平平以文辞进于其行也其族人殿
卷六 第 16b 页 WYG1383-0082b.png
中侍御史牟合东都交游之能文者二十有八人赋诗
以赠之于是昌黎韩愈嘉赵南海之能得人壮从事之
答于知我不惮行之远也又乐贻周之爱其族叔父能
合文辞以宠荣之作送窦从事少府平序
  送石处士序
   以议论行叙事当是韩之变调然予独不甚喜此
   文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
卷六 第 17a 页 WYG1383-0082c.png
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
邙瀍榖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
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辞劝之仕不应坐一
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辩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
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
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大夫
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耶从事曰大
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师环
卷六 第 17b 页 WYG1383-0082d.png
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涂治法征
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彊委重焉其何
说之辞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授使者求先生之
庐而请焉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
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
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酒三行且起
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
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
卷六 第 18a 页 WYG1383-0083a.png
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
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
无味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
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先生起
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
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
韵遣愈为之序云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卷六 第 18b 页 WYG1383-0083b.png
   以乌公得士为文而温生之贤自见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
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耶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
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
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
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
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
卷六 第 19a 页 WYG1383-0083c.png
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
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
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
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
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搢绅之东
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
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虚无人焉岂不可也夫南
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
卷六 第 19b 页 WYG1383-0083d.png
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
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
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耶生既至拜公
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
私怨于尽取也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
其意而序之
  送陆歙州诗序
贞元十八年二月十八日祠部员外郎陆君出刺歙州
卷六 第 20a 页 WYG1383-0084a.png
朝廷夙夜之贤都邑游居之良赍咨涕洟咸以为不当
去歙大州也刺史尊官也由郎官而往者前后相望也
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宣使之所察歙为富州
宰臣之所荐闻天子之所选用其不轻而重也较然矣
如是而赍咨涕洟以为不当去者陆君之道行乎朝廷
则天下望其赐刺一州则专而不能咸先一州而后天
下岂吾君与吾相之心哉于是昌黎韩愈道愿留者之
心而泄其思作诗曰我衣之华兮我佩之光陆君之去
卷六 第 20b 页 WYG1383-0084b.png
兮谁与翱翔敛此大惠兮施于一州今其去矣胡不为
留我作此诗歌于逵道无疾其驱天子有诏
  送郑十为校理序
   古人古直朴浑之文有如是者今人类不为也
秘书御府也天子犹以为外且远不得朝夕视始更聚
书集贤殿别置校雠官曰学士曰校理常以宠丞相为
大学士其他学士皆达官也校理则用天下之名能文
学者苟在选不计其秩次惟所用之由是集贤之书盛
卷六 第 21a 页 WYG1383-0084c.png
积尽秘书所有不能处其半书日益多官日益重四年
郑生涵始以长安尉选为校理人皆曰是宰相子能恭
俭守教训好古义施于文辞者如是而在选公卿大夫
家之子弟其劝耳矣愈为博士也始事相公于祭酒分
教东都生也事相公于东太学今为郎于都官也又事
相公于居守三为属吏经时五年观道德于前后听教
诲于左右可谓亲薰而炙之矣其高大远密者不敢隐
度论也其勤巳而务博施以已之有欲人之能不知古
卷六 第 21b 页 WYG1383-0084d.png
君子何如耳今生始进仕获重语于天下而慊慊若不
足真能守其家法矣其在门者可进贺也求告来宁朝
夕侍侧东都士大失不得见其面于其行日分司吏与
留守之从事窃载酒肴席定鼎门外盛宾客以饯之既
醉各为诗五韵且属愈为序
 
 
 唐宋八大家文钞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