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
卷八 第 1a 页 WYG1261-010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整庵存稿卷八     明 罗钦顺 撰
  序(一十五首/)
   玉堂联句后序
南都卿大夫士出自翰林者旧相与为瀛洲会或时当
休暇礼直送迎则递主之所以通情愫申绸缪崇文德
而永欢好也其或诗与否则顾一时之兴何如今岁春
夏之交少宰杨公以会兴副总裁讫事来还少司徒郑
卷八 第 1b 页 WYG1261-0103d.png
公当奉庆万寿表北上太宰林公首徵会于其第太常
李公翰林吴公继之诸公复雅志鸡鸣山之游某实躬
治具盖月中凡四会会凡七人惟玉堂璧水二会尝赋
诗焉而玉堂之诗实衍璧水之韵皆联句也联句成章
又皆即席以和而某以疾不及赴会玉堂少宗伯马公
乃稿示俾追和焉司徒公之行也诸公尝分韵赋诗以
赠既成卷因附以二会倡和之篇惟公宏才敏识久淹
南都群情属望谓旦夕当联八座兹以事入觐或者遂
卷八 第 2a 页 WYG1261-0104a.png
留侍黼座用资谟猷位益尊贵益重欲如今者会合游
娱觞咏从容之适殆不可多得矣时一披卷哦其诗而
忆其人其能无离合之感乎然诸公方以宿德重望奥
学清文重当时虽暂分留务抑亦岁时间耳行当与公
追逐槐棘之下金舂玉应殆未止此独某狷陋鄙滞用
不适时瞻望仪型当日以益远公倘不疏弃尚幸时赐
一言之诲哉
   永庆堂诗序
卷八 第 2b 页 WYG1261-0104b.png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有馀之为言足乎一已而
及于后世之谓也天有显道福善而祸淫庆固不可以
苟得其有受天之庆至于数世而未巳者善之积非一
朝一夕之故也邑姻萧君希道尝以永庆名堂其诸积
善之家矣乎盖惟有馀是以克永众目攸睹华扁昭然
其岂无其实而姑假是名以为其堂之美称乎惟萧氏
居吾邑东南桃源里至今数百年世之远者姑未论自
君曾大父德赞翁以至于君奕世以忠厚著闻于凡分
卷八 第 3a 页 WYG1261-0104c.png
内之事则相率为之分外之事一不为是以既明且昌
而其势犹盛庶足以兴事富足以行礼有和乐之美而
无忧患之干其已然者既不可诬而方来者益有可冀
此堂之所以以永庆名也乡邑士夫见而知者韪其名
闻而知者嘉其实于是永庆堂之诗作焉善固人情所
同好也庆亦人情所同欲也以其所同然者而发之诗
而永庆之义无馀蕴矣古诗删定于宣圣得三百十有
一篇大抵皆美刺之作盖因其人之善恶或婉致其辞
卷八 第 3b 页 WYG1261-0104d.png
或直陈其事其为体虽不一要以明是非寓劝惩焉今
永庆堂有诗或古或律或五言或七言虽与三百十一
篇之体不同然于义为美虽美而其辞无溢足以使人
知劝是岂不可传乎于是君之姻杨君显祖以求余序
余于卜氏之学未之习也然窃以为是诗传其子孙则
今日之庆当思所以延之或传于他姓则萧氏之庆当
思所以同之盖是诗之作虽缘于一人而其义之所以
为劝固无不可读者试以余言求之其必将有得乎诗
卷八 第 4a 页 WYG1261-0105a.png
凡若干首
   习静诗序
友人尹其远笃学而文于事亲称为以志养者一日过
余西冈里居拜而言曰家君处士生十有六岁而孤克
勤自植诗书之诵习常业之经营所以秪承其先覆帱
其后者甚矣乎其用力之劳而成功之不易也今年五
十有五矣某兄弟不肖仰赖庭训粗若有知家君以为
志之所未酬事之所未遂者若有可委颇思自逸以休
卷八 第 4b 页 WYG1261-0105b.png
其神明数年以来渐省外事虽衿之请益者犹未绝
于丈席之前而尘埃之污人者不使得至于明窗之下
净几之上也盖岁多暇日日多暇时往往闭户焚香敛
膝危坐而游心于恬澹之境其静中若有以自乐者因
自号曰习静愚人某将告诸士友以求咏歌其所志惟
先生序以先之余曰劳久而逸之思动久而静之慕此
人情之常也矧尊君植于早孤其劳为甚及兹暮年而
有子则其思欲静处以自休也固宜虽然人动物也自
卷八 第 5a 页 WYG1261-0105c.png
有知之后未死以前不能一日不与事物接酬酢云为
有不容不动者尊君固将屏事绝物漠然一无所闻问
使其身心如槁木死灰然哉其亦别有说邪盖吾闻之
天下之动莫匪气机而是理之存主乎其间者则固本
静万古如一诚有见夫天下之至静而主之则虽万变
交乎前左酬右应自中肯綮从容暇豫沛然常若无事
此圣人所以立人极之道也苟惟外物是绝内寂是耽
则是释氏之自私非吾儒之所有事矣尊君儒雅老成
卷八 第 5b 页 WYG1261-0105d.png
吾所愿见幸得面请其说从而著于篇未晚也况乎诗
序序所以作者之意未闻有先之者虽敕天之语先歌
而发然彼自述其意盖与序他人之诗者不同请姑后
之其远作而言曰人心之所同然者理也先生之言固
已先得诗人之所同然者矣又奚为计乎序与诗之先
后乎哉且德车不可屈致龙门未易泛登高谈奥论家
君惟不得亟闻之是念幸笔之于卷俾某奉以归而质
诸家君不亦可乎余观其意确不得固辞遂次第其语
卷八 第 6a 页 WYG1261-0106a.png
书之以为习静诗序处士名士祯世居泰和山田里自
其高曾来以至处士群从簪组蝉联声光赫奕处士虽
隐而未见然有子如其远兄弟显扬固有在云
   枯复诗序
枯复道人今之名有道者当其望八之年偶婴疾危甚
未几遂平复如常间取魏伯阳周易参同契读之至于
任蓄微稚老枯复荣辴然笑曰兹岂余之谓乎爰以枯
复道人自号道人尝为吉之龙泉令为监察御史以声
卷八 第 6b 页 WYG1261-0106b.png
绩将致高位然所志不存一旦弃其官去为寻真之游
凡世所称诸名山无远不到遇异人高士辄相与研穷
道术而悉取其所长以自资人徒见其老而不衰无能
测其所得之浅深也去年春余过访姻友陈上舍元善
于池阳获与道人胥晤问其年八十三矣坐自旦至午
不移席每举觞但微釂而谈吐益健往往杂引仙经顾
余早岁亦尝玩其辞益切向之后因读晦翁感兴诗乃
已以此犹颇能酬答或巧相诘难以为笑遂相与如平
卷八 第 7a 页 WYG1261-0106c.png
生欢酒数行元善起而请曰祚尝为吾师求得枯复诗
数什莫任为之序者今吾师与先生言如有合敢丏大
笔以弁诸卷首斯则重为枯复之荣道人亦欣然起酌
余曰荣枯在先生笔端矣余惟枯杨生稊易著其象颠
木由蘖书有其辞兹固物理之可徵者衰老之人理无
再壮而黄发儿齿尝咏于诗非所谓复荣者乎然自吾
儒言之皆定命也惟道术家则以是为有道之符今道
人之志于道也甚专而其精力风神不以疾减不以老
卷八 第 7b 页 WYG1261-0106d.png
铄自非有得何以及此第不知果能启元命之秘养成
所谓神丹者否邪盖余尝论之灵均之赋远游子房之
学辟谷意皆远大道则灵均为精如其志有成固将驾
风鞭霆以遨游八极遗浊世而独立留不死之旧乡庶
几乎来者之毕闻以快睹夫天之终定此其事非天下
奇男子孰能办之余既拙不能为于道人不能无过望
也遂书其说以副元善见属之意且又以俟夫知者区区
荣枯之迹岂烦多辨哉道人张姓其字大信世为池阳人
卷八 第 8a 页 WYG1261-0107a.png
   瞻云图诗序
瞻云本唐狄梁公事史家记之所以著公之纯孝也临
颍贾鸣和先生今为南京翰林院侍读学士日思慕其
尊君乐庵公不置引领西望实劳寸心乃作瞻云之图
以寄意焉其意与狄公岂异哉然狄公之赴官并州也
庭闱之养宜必有托养之得如其志与否盖有不可得
而知者而当其时名位所得犹未足以光显其亲今先
生兄弟凡五人诸子十人诸孙曾几二十人每晨昏相
卷八 第 8b 页 WYG1261-0107b.png
率候公起居公或不能尽辨第如郭令公颔之而已先
生虽逖违侍下而凡所以节寒暖时温凊承色笑于左
右者济济焉相与各供其职而交致其诚奉养之周从
可知矣公尝以先生初命被封为翰林编修至于今而
先生位望日高文名日远方骎骎于大受其诸孙复多
秀出领乡书游邑校者盖累累有人文物衣缨聿追先
世之美公之光显于斯为盛心志之乐可胜计邪夫以
其奉养之周也心志之乐也诸福之集于公者殆犹百
卷八 第 9a 页 WYG1261-0107c.png
川之汇巨壑在先生宜若可以少辍其思而顾不能自
已兹图之作盖所以写其陟降不忘之意而愿公之万
寿无疆也公今年寿九十有三八月二十五日寔惟初
度凡与先生游而能诗者因相与推明图意各赋诗一
首以为公寿且以慰先生之思先生以钦顺托交有年
属为之序盖闻忠孝无二理臣子惟一心狄公后来参
秉政机卒成取日虞渊之烈心之亹亹孰非前日瞻怅
之充今观于兹图有以见先生之与狄公其孝思信无
卷八 第 9b 页 WYG1261-0107d.png
异矣自是而往所居之位所遭之时容或有相似者即
此心而充之其功烈所就讵肯多让乎哉公年虽高而
精力犹健其寿盖未可量尚及见先生之大烈有成亦
千古之一快也余辞不腆异时史家记事傥足徵焉其
亦不为空言也夫
   三至轩诗文序
江西以南昌为会府巡抚都院在焉其厅事之东偏有
燕休之所右副都御史高吾陈公题其扁曰三至轩盖
卷八 第 10a 页 WYG1261-0108a.png
公之于江西初以大参至再以大方伯至兹又以巡抚
至此轩之所以名也维时士夫君子仰公之德乐公之
政又知公雅好文事于兹轩也谓不可以无言于是或
为记或为赋或为铭为颂为五七言古近体诗多至数
十百首于公之志盖有发焉公得而读之良喜乃令侍
者次第编辑而锓诸梓以传久远间以书来属钦顺序
之惟公以武陵诸生登弘治丙辰进士扬历中外三十
馀年所至皆有成绩而江藩两政适遭时势之难所以
卷八 第 10b 页 WYG1261-0108b.png
折奸慝之锋而沮其谋苏憔悴之民而续其命者其勤
尤至惟是都台之擢则初至再至之勤固有以基之矣
及奉玺书膺重寄益孜孜焉不遑宁处纪纲振肃设施
精审激扬予夺务有以协乎公论而厌服乎人心湖山
千里之间民无弗受其赐于前两政益有光焉声实流
闻无远弗暨兹轩虽美顾岂公久居之地邪然公自受
任以来于今亦三年矣所以端本澄源反观内省精思
熟虑以为发挥运用之地者鲜不于兹轩得之一旦去
卷八 第 11a 页 WYG1261-0108c.png
此而雍容庙堂之上固宜有不能忘情于兹轩者况乎
诸君子之作事既详于三至而推类以往莫不以无穷
事业为公愿之其意亦诚厚矣又岂公之所能忘哉钦
顺衰病空疏词无足采幸尝窃窥公所存之一二而知
诸君子之所愿于公者将必有徵也是以敬为之序而
不辞
   七星文集序
自昔擅名文苑者皆夙志早成博学多通之士夙志早
卷八 第 11b 页 WYG1261-0108d.png
成天也博学多通人也经天之精纬人之蕴妙合而为
文固宜遒丽瑰奇铿鍧炳蔚可喜可愕而天下莫与之
争能然其于道有浅深则行之有近远故有志于不朽
者不以辩博高天下为足恃必将深求斯道而载之以
行庶几仰协前圣而弗差俯俟来哲而无歉然亦希矣
吾友刘云表先生生而颖悟绝出方幼学把笔为文字
语辄惊人川涌澜翻云蒸龙变有莫知其所以然者年
益长学益博文益奇往往受知于名公钜人而其名遂
卷八 第 12a 页 WYG1261-0109a.png
闻天下天下之士莫不愿从其游行李东西争先迎候
质疑请益之外求其文者接踵先生举忻然应之长篇
短章人满所欲浚长源于经史蒐百氏之精英浩浩乎
出之无穷恢恢乎其无所不有也然其冲怀远度千古
为期反约穷深惟日不足用能尽人情物理之变协是
非取舍之公酌政体之变通判儒学之失得而一无所
苟使知言之君子得而读之其心将莫不洒然以为有
合无疑夫才高而无据则易淫学博而无统则寡要是
卷八 第 12b 页 WYG1261-0109b.png
虽其文之工妙有以震动一时然不旋踵而散亡磨灭
以尽亦其理也其视先生之文可同日语哉先生早膺
乡荐竟不得志于春官年仅五旬忽焉长往怀奇器而
弗试孜孜深造而不能无遗恨于所止也可不惜夫先
生既卒故人厚者咸切伤悼且图经理其遗文以传会
吉守任侯象之入朝锦衣指挥余君世臣首以为言侯
曰是在我归即谋于泰和令区君时行徵稿其家得记
序等文十有八体凡几百十首釐为若干卷刻之坚梨
卷八 第 13a 页 WYG1261-0109c.png
于是先生从子贞嗣子考与邦人士谋来谒余序夫有
文若此当不假序以传至于数君子乐善之诚尚文之
美则非序无以见也抑先生平日涉历既广应酬亦多
兹集所编惟据存稿四方人士之所得者或颇不在集
中若其五七言古近体诗歌又皆编次未就将岂无君
子兼收而并刻之以备一家言俾异时传文苑者有足
徵乎此又余之所不能忘言者也先生名鸿别号七星
居士因以名其集七星本坳名在澄江之南一舍而远
卷八 第 13b 页 WYG1261-0109d.png
刘氏居其上垂数百年世承宦学至故云南宪佥公益
显宪佥刚棱嫉恶壁立千仞以铁心为号而人莫不信
今以乡贤附祠学宫先生其季子云
   月湖文集序
学莫先于明道也道苟明焉日新而不已则积之而为
和顺之德发之而为炳蔚之文措之而为正大光明之
业由体达用沛然有馀盖学之有得于心者然也然自
孟子没而圣学不传千数百年之间道术四分五裂上
卷八 第 14a 页 WYG1261-0110a.png
焉者类以佛老之似乱孔孟之真下焉者记诵词章而
已惟汉之董子扬子唐之韩子宋之欧阳子颇皆号为
知道然所见者大意而于精微之际容亦有未察焉故
其著书立言所以辟异端扶世教淑人心虽未尝不合
于孔孟而弗精弗详之病均有所不能免也求其克绍
孔孟相传之学粹然一出于正其惟濂洛关闽诸君子
之于道也极无声无臭之妙而不离乎日用之常穷天
地万物之远而皆摄于方寸之地表里洞彻左右具宜
卷八 第 14b 页 WYG1261-0110b.png
凡其形之于言笔之于书莫不明白而渊深缜密而通
畅精粗隐显一以贯之所谓语大天下莫能载语小天
下莫能破断非汉唐以来诸儒所可同年而语也今其
遗书具在经生学士鲜不从事于其间其能有得于心
与否徵诸文章事业固可槩见有如月湖先生丰城杨
公可不谓之杰然者欤公夙有志识求道甚恳百家之
籍无所不览而一以六经为的凡辞说之出于诸君子
者笃信而固守之精思而力践之及其学成行尊遂为
卷八 第 15a 页 WYG1261-0110c.png
多士之所矜式士无遐迩皆知有杨月湖先生闻其名
而不获见者未尝不以为私恨也公乐与人为善辨疑
答问终日亹亹有以诗文请者亦欣然应之伸纸挥毫
直写其胸中之蕴气昌而词达调高而节和闳肆简严
虽或不同而事理物情往往曲尽盖诸君子之权度在
我其应用之弗差也固宜与夫似是而非词深意浅者
其相去奚啻十百也公所著有净稿续稿遗稿四稿五
稿六稿皆冠以月湖之号以钦顺之尝遍读也因属为
卷八 第 15b 页 WYG1261-0110d.png
之序钦顺非知言者夫安能序公之文哉然获从公游
不为不久心诚好之亦自不能已于言也公登成化丁
未进士第改翰林庶吉士擢累南京礼部尚书今致仕
家居尤著述不辍当积为后稿云
   后湖志后序
金陵之有后湖其来尚矣后湖有库宅中洲之爽垲以
藏天下之图籍则出我圣祖之神谋远虑所以诒之万
世子孙者顾其地禁其事重其法久而益详而纪载无
卷八 第 16a 页 WYG1261-0111a.png
文宁非缺典合州赵君惟贤以名进士擢南京户科给
事中来莅湖事爰始作志户部主事眉州张君济宽相
与参订以成于是湖之源流库之规制图籍之目官职
之守禁令之条莫不灿然可见赵君既徵月湖杨先生
之序以冠于篇端矣及是始命工锓梓图永其传乃持
副本示余属缀一言于其后钦顺披阅之既窃以为斯
志之作不徒然也自今以往有事于湖上者既得其所
据以适夫损益之宜以谨厥藏将永永无敝缙绅君子
卷八 第 16b 页 WYG1261-0111b.png
有志于斯世者亦得有所考以知夫民生之庶其于图
惟殷阜容不既厥心乎盖所书虽不出于一湖而其所
关系可谓远且大矣以赵君之明达固宜惓惓于是也
志凡六卷而附录诗文一卷读之又可以想见湖中景
物之胜乐近同于鱼鸟忧远系于庙堂庶几有若人焉
亦可以想见其风采也于戏将欲奉延圣祖之德微斯
人吾谁与归庸书以为后序
   冷香坞韵语序
卷八 第 17a 页 WYG1261-0111c.png
萧君时训予邑知名士也其清才健笔以续卷阿清庙
之作乃其宜尔顾使之咏冷香于僻坞吾不知天之于
吾时训果何意邪然时训怀奇而不售年且骎骎向晚
其见于赋咏者宜必有怨怼不平之气而坞中韵语吾
乃得而遍观之多至数十百首往往调高而兴远语峻
而节和深意所存付之识者而已岂其有见夫在外之
适然者要不足以为损益而在我之浩然者虽当困穷
之际处寂寞之滨亦无害其为自得邪以是槩之则时
卷八 第 17b 页 WYG1261-0111d.png
训之贤于人也其亦远矣夫以其才且贤如此于今犹
未有所遇既非吾力所及吾安得不归咎于天邪时训
固非怨天者吾乃为之归咎于天是或一道庸书此于
韵语之首知言者其折衷焉若其所取于冷香则题辞
之自已出者已尽其说余无庸赘也
   西昌存古录序
宋黄山谷先生尝令吾邑邑有祠以祀先生在快阁西
偏迄今三百馀年矣中间尝一再废辄有贤者为之复
卷八 第 18a 页 WYG1261-0112a.png
之弘治壬戌附祠之僧寺弗戒于火并祠毁焉滇南杨
侯南金时为令喟曰兹吾责也亟以公牍白于部使者
侍御王公哲少参王公纶宪佥王公启言所当兴复之
状与所以兴复之方诸公咸韪之侍御公以谓寺因祠
久祠以寺隘今兹之火先生其有灵哉遂檄侯规割寺
基以弘其制侯奉若惟谨时适有良材当入于公者侯
因取而用之祠故有祭田复经理其租入以为之助祠
成而民不费一钱而其宏伟高深率加于旧十六七新
卷八 第 18b 页 WYG1261-0112b.png
坛有泚遗像俨然凡君子小民所以尊仰先生之心于
是无不慰惬乡进士刘君鸿谓侯兹举实关治化不有
纪述来者曷徵乃具著其事之本末为书一编名曰西
昌存古录而首之以赞词传序以概见先生平生终之
以先生登临原唱及后贤赓和之章以见先生之高风
远韵有以歆动乎人人者如此至若祠址之图祭田祭
器之籍皆有系于祠事而附以苏东坡孤鸿之阕文信
国汉节之章又义所当存者也侯取而寿诸梓将俾兹
卷八 第 19a 页 WYG1261-0112c.png
祠永永有徵既毕工属钦顺一言以为之引辞不获命
钦顺窃闻孔子之作春秋有存古则幸之者有复古则
喜之者盖古制亡而天下之治日入于庬杂有能存之
将亡之际复之既亡之馀世道实为有赖夫安得不为
之喜且幸哉今一祠之复其事虽小而善政得民终有
不可谖者固于是乎在后之来者进拜于祠下退而阅
乎是编考其时论其世其能无所感乎即有感焉必将
求先生之所以为令者以加乎民夫然后知吾杨侯之
卷八 第 19b 页 WYG1261-0112d.png
所存有不在于香火笾豆之末者矣盖先生为令慈祥
岂弟民不忍欺而其词章操行亦皆有过人者皆可为
后人师法迹尘心远超然独得哦其诗尚可以想见其
为人兹其祠之所以随废而随复也杨侯政崇易简不
一毫扰民盖于先生有合而好古崇正尤汲汲焉其所
欲存而思以复之者殆未可一言尽升阶渐逵方自兹
始夫安知将来所录不有富于是编者乎
   南谷萃英录序
卷八 第 20a 页 WYG1261-0113a.png
邑灌溪康君士杜家温而质美虽好文墨其平生所得
士夫君子之作事别为卷为诗若文卷数十首盖痛其
父之早世则求哀挽之什以发其幽光卷成名曰怀椿
乐其母之寿康则求颂美之辞以章其完节卷成名曰
贞寿即南谷之幽旷构秋芳亭以寄傲于其间丛桂交
香万松环荫有足以乐其志者则又托诸赋咏之工以
写其优游之适而名其卷为秋芳亭纪胜顾其篇章既
富恐将来不能无散逸之患也乃手自辑录诗文各从
卷八 第 20b 页 WYG1261-0113b.png
其类合为一编而凡家乘之所遗赠遗之所及及诸为
其故嫔有作者皆以附焉此南谷萃英录之所以名也
录成将锓诸梓以传示后人间造予里居请为之序其
曾祖母余之曾祖姑也中表之谊盖不容辞昔人有言
文章不朽之盛事然人之好之者鲜矣虽则衣缨之胄
乡曲之豪类营营于货利之图声色之殉气昏而志夺
夫安知文墨之为贵乎此其人固无足论其或有好之
者似能审于清浊之辨而耻于雷同之归矣然不过以
卷八 第 21a 页 WYG1261-0113c.png
眩一时之耳目夷考其存心制行则与夫文之所谓常
不免于背驰致令作者往往蒙失言之讥而其篇章所
存曾未及终其身率已为覆瓿之具斯又重可叹也君
生质既美且尝从事问学孝弟忠信之大节恒谨修之
而罔敢或踰固宜为君子之所嘉与雄词杰句珠明玉
润所以光扬其父母而增重其平生者岂徒好尚之笃
以致之哉亦夫人秉彝好德之公也然则录始自今行
之宜远其后人相与世守之无失君其不永有闻乎
卷八 第 21b 页 WYG1261-0113d.png
   先德录序
为人子者于其先人之德汲汲焉图永其传岂惟终慕
之笃有弗容已者哉明示后世又所以为教也诗云虽
无老成人尚有典刑盖典籍之所存即典刑之所在后
之人得有所考以知夫先德之懿将岂无感发兴起而
象其贤者乎夫如是则吾亲虽没而其精神志意有不
与之俱泯者矣宜乎仁人孝子以为当务而不敢忽也
欤吾友罗君惟升其有见于此矣此先德录之所为作
卷八 第 22a 页 WYG1261-0114a.png
也惟升先君子西畦先生学行高古屡试场屋辄不售
晚以国子生释褐通判广西之太平又不久于其位而
卒其卒也学士东白张先生铭其藏侍读南峰徐先生
表其墓大司成冰玉罗先生为序群贤哀挽之诗凡先
生之所以得于天成于学修诸身施之家达于乡党信
于朋友而宜于小民者皆不一书盖莫不称其君子人
也后以惟升考最追赠承德郎母赠安人袁氏性秉柔
嘉妇道母仪皆足为闺门轨范亦具见于秋官主事刘
卷八 第 22b 页 WYG1261-0114b.png
君所著墓铭德有明徵词无溢美斯其可传也已惟升
于是合凡行状挽章祭文等以为是编而锓梓以传久
远终慕之孝不衰垂裕之仁斯在殆匪常情之所及哉
惟升起己未进士出宰新会入评大理以奏疏论救大
臣之枉忤权珰见斥再起知台郡迁广东左参政所至
皆有政声休不待年风节殊伟盖传先生之学而光大
之者也然则凡为其后人者其则固不远矣尚思所以
增光是录也哉惟升间命其子邑庠生平奉以示余因
卷八 第 23a 页 WYG1261-0114c.png
为书其首简
   稼村类稿后序
钦顺尝闻诸月湖杨先生宋之季世丰城有王义山号
稼村者以文学名当时其所著有稼村类稿文词良妙
昔尝见写本于其族孙处顾其传之不广为可惜也余
闻先生言然每以未获一观为歉一日稼村七世从孙
冠以先生命奉所谓稼村类稿来示余得之甚喜疾读
一过如骤入武库剑戟森罗举目应接不暇终卷复细
卷八 第 23b 页 WYG1261-0114d.png
读不忍释手盖其才高学博而笔锋遒劲由当时之途
辙以望古作者之门墙既及其门且骎骎然欲升其堂
入其室也其所上廷对最为醇深有经世宰物之嘉猷
有扶颠持危之至计其他作往往激诡纵恣开阖不常
而未尝不归宿于义理其为俪语组织尤工诚可谓一
时之杰作已时冠方谋锓梓而先生已许为之序复请
余赞以一言余曰子诚锓梓以广其传于四方人之知
而好之将必有甚于余者夫安用余言之赞矧余言不
卷八 第 24a 页 WYG1261-0115a.png
腆抑安能增重斯文也冠竟不余释辞而去者数四而
复来曰锓梓已完工方束手以俟窃惟斯文固不假余
言之赞然其湮晦不显亦且二百馀年乃今一旦显行
于时虽玉光剑气理不终于埋伏而识者之遇要为非
偶然也然则非先生不能识斯文之妙非冠不能识先
生之意以永斯文之传是其可以不书庸书于卷末
   北上稿序
北上稿者故大司成冰玉先生罗公之所著也成化庚
卷八 第 24b 页 WYG1261-0115b.png
子公以司经洗马与故太师李文正公同被简命考应
天乡试相期以得士为务禁不作诗事既成乃随事有
作逮还朝陛见毕遂裒集以为此稿而以北上名之盖
首尾仅馀四旬所得篇章凡百三十有二可谓富矣其
第五子燧今为南京刑部检校以刻于梓而请序于余
惟公与家父封君乡同升平生以道义相尚交莫逆父
执之尊制作之美后生小子敢以不腆之辞辄附名于
其上哉顾刑检之请甚勤有不容以固辞者因忆早岁
卷八 第 25a 页 WYG1261-0115c.png
尝闻家君之教以谓公之为文不屑屑于造语主于理
明而意胜议论宏阔而波澜老成识者尚之公之为学
一宗程朱务明诸心以为发挥事业之本虽汎览载籍
而不为徒博公之为人宽厚乐善有休休有容之量如
使得行其志虽俪美于乡先正杨文贞王文端二公可
也钦顺恒谨识之及免先夫人之丧适公里居方获一
再进见坐春风而饮和气为之酣畅终日而不能去也
然以还朝之迫领教弗详每用为憾盖别去数年而公
卷八 第 25b 页 WYG1261-0115d.png
遂下世矣乃今得兹帙而观之读其长篇短章类若冲
口而出信笔而成无苦心极力之态然而铺张物理模
写人情无不曲尽非所谓理明而意胜者乎三复以还
于其学问之所该精神之所契亦可以概见矣公在宪
庙初赐进士及第历官编修修撰洗马调南京礼部员
外郎升福建提学副使擢南京国子监祭酒为祭酒三
载考绩北上道感河鱼之疾遂恳乞致仕而归其调郎
曹盖乡人有李孜省者以左道幸慊公不与还往阴中
卷八 第 26a 页 WYG1261-0116a.png
伤之孜省既败会两京连缺祭酒佥谓无易公者而公
雅不为当轴者所喜犹历外服数年乃见擢然公于升
沈之际出处之间确然惟义命之安而未尝少有怨天
尤人之意此其所自得必有过乎人者矣孟子曰诵其
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公平生著述
甚富晚遭回禄稿皆散亡惟此帙幸存计才百之一二
刑检兄弟方悉心搜访异时就绪当具刻之此特为之
权舆耳呜呼公之不朽将不有赖于是也夫
卷八 第 26b 页 WYG1261-0116b.png
 
 
 
 
 
 
 
 整庵存稿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