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1261-000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整庵存稿卷一    明 罗钦顺 撰
  记(一十五首/)
   婺源县重建察院记
察院者故御史台三院之一也我朝改御史台为都察
院其属惟监察御史分十三道以居而三院之制尽废
惟其衔命四出以按吏治者所至之处必有馆宇以正
厥位而出政令焉乃名之曰察院盖其名虽仍唐宋之
卷一 第 1b 页 WYG1261-0004b.png
旧而实有不同者通建于郡邑也婺源为南畿大邑邑
有察院创自宣德年中历岁滋久倾颓且尽平原聂君
瑄来知县事喟曰是非所以尊严风纪也按节时至俯
就他馆可乎顾初政尤重劳民已而惠洽信孚民用和
怿爰稽库历得顾役馀财若干遂谋作新以还旧观适
御史罗山刘君东之按行至邑闻而韪之乃市材僦工
涓日兴事属乡老陈枢朝夕程督而县丞天津颜辅主
簿汉川谢锈典史馀姚陈辂皆赞襄惟谨未几院以重
卷一 第 2a 页 WYG1261-0004c.png
建为屋凡若干楹堂寝崇深门序整饬墙垣坚厚涂绘
鲜明所以表风纪之尊严系一人之瞻仰斯有在矣实
弘治壬戌夏四月也明年聂君被召为南台御史慈溪
罗君缙代之谓兹役不可无纪乃请于聂君欲得文词
以刻于石聂君重违其意而属笔于余余惟封建罢而
郡县成巡守辍而使权重前代姑弗论若今御史之按
治于四方制度得以考正之官吏得以进退之民情之
利病得以权其轻重缓急而罢行之事权所寄盖鲜有
卷一 第 2b 页 WYG1261-0004d.png
过之者也挟重权以临乎下百度所由秩也而其所居
之署有司者乃玩而不理岂非以上之人习于遗远因
谓虚器为无用哉夫近之察而远之遗是上慢也察者
理而遗者玩是下慢也天下之治未有上下胥慢而能
有成者虽一察院之废兴若未足为轻重然霸图方振
则宾馆斯崇王政克行则明堂不毁是亦恶可例以末
节视哉故观于兹役而刘君咨度之周聂君从政之敏
皆可槩见诚不可无纪也罗君所为欲纪之者固已休
卷一 第 3a 页 WYG1261-0005a.png
于前政殆亦有见于治体所系者乎后之人尚时葺之
俾勿坏
   当涂县儒学重修记
我太祖高皇帝渡江之初首驻跸于太平武功既成诞
兴文教亦自太平诸郡始当涂太平附郭县也县之儒
学则洪武六年其令王俊即宋尉司旧址创建后来若
杨守仕敏韩令恭元令霖拓基葺宇时有润色然大抵
皆因旧规师生廨舍四散不整正德五年之夏洪水入
卷一 第 3b 页 WYG1261-0005b.png
焉浸淫久之几无完宇泮池湮塞射圃荒芜学因以甚
敝庐陵周侯统自南京刑部郎中出守其邦周览徘徊
有意经理会柱史洗君光以巡按至视而叹曰学校如
此何以育才失今不修他日为力倍矣遂与侯定议属
任令高鸠工庀材以举其事已而洗君满去柱史邝君
约代之实成厥终凡新作师之廨宇三区区十楹骈列
于后堂之后其址则旧为诸生号房及社学或迁或易
两得其宜又作号房二十八楹分列于堂之左右琢石
卷一 第 4a 页 WYG1261-0005c.png
为梁柱各六以改作灵星门殿庑堂斋咸加补葺湮者
以浚天光洞然芜者以剪门庭翼然缭以周垣凡五百
馀丈肇工于六年初夏至十月而落成规制一新观者
咸喜为费凡白金三百二十两及食工之粟皆取诸赎
刑人力取之馀夫远迩均一初未尝有病乎民也侯以
余同乡且尝备员太史乃具其事之本末以授训导杨
纲来请记焉余惟三君子之所用心非直为观美也以
为学校育才之地必其高明整饬使为师弟子者居之
卷一 第 4b 页 WYG1261-0005d.png
而安则其心一无所挠而其为教也必专为学也必固
庶几人才辈出有以维持斯世永抵于平康盖其用心
之厚如此则凡学于此者宁不知所感发而兴起乎昔
颜渊在陋巷之中而独以好学见称于夫子今焉学宫
完美风雨攸除陟降兴居既安且适则所以进于学者
宜何如也盖士当穷居之时固当学颜渊之学颜渊之
学其本末具见于鲁论惟博文以明之约礼以成之至
于积久而有得焉则心无不存情无不正由是出而效
卷一 第 5a 页 WYG1261-0006a.png
用建功立业参诸禹稷其庶几矣泽润乎生民道光于
前哲夫然后无负我高皇兴学之意诸君修学之勤苟
徒规规焉于记诵词章以为富贵利达媒斯亦陋矣呜
呼学于此者尚其知所学哉周侯为政惓惓以教化为
先盖有其先都宪公家法而同知秦侯茂通判刘侯卓
推官纪侯宪章学教谕训导皆赞襄是役惟谨敦匠则
经历周鸿主簿刘孟选财用之出纳则委诸义官张乔
宁隆法皆得书是为记
卷一 第 5b 页 WYG1261-0006b.png
   安庆府重修儒学记
嘉兴陶侯煦守安庆之明年疆埸无虞茕独有养乃图
新其郡学既得请于提学御史黄公如金巡按御史邝
公约遂诹日兴工同知杨君通判侯君推官陈君怀宁
知县李君纯皆克赞之又明年春督工检校张珂率富
民之供事者十有六人以工毕告八月朔旦侯举释菜
礼告成事于先圣先师实正德七年也于是学训导贵
溪江君奎具事本末俾诸生方钦陈洁造余宦邸请文
卷一 第 6a 页 WYG1261-0006c.png
刻石以永侯之功余为童子时尝随侍家君学于兹学
会刻一峰罗先生所作灵星门记过必一再读至今尚
能诵其辞追想旧游固不能忘情也属兹盛举可无述
乎惟兹学建自国初百馀年间盖屡经修葺然其敝坏
不至如今日之甚故其功亦莫过于今凡今所改为者
若明伦堂若养贤堂若中外二门其高广加于旧率五
之一而中门倍之所创为者若中门外之泮池池上及
门内之绰楔门左右之回廊规制所存陟降所由固皆
卷一 第 6b 页 WYG1261-0006d.png
不可阙者其他若东西四斋会讲之堂尊经之阁肄业
之舍以至于仓库庖湢则旧贯犹可仍然皆正其攲倾
易其朽腐补其缺漏而加之藻饰焉盖凡可以用力者
无不为也灵星门旧据高阜荒芜而不整乃甃为方台
自台以达于戟门有坊有池有旁行之道增楹改甃咸
就规矩圣贤塑像设色加精盖凡可以用力于庙者亦
无不为也自经始以至告成历日凡四百九十有奇为
工三千六百费白金仅千两内垂久远之计外耸壮丽
卷一 第 7a 页 WYG1261-0007a.png
之观而民不知劳财无妄费侯于是役其可谓尽心焉
耳矣夫兴作盖春秋所慎然宫室之制取诸大壮泮水
之乐颂于鲁人则凡去挠就隆固随时变易之义而学
乃教化所从出人才所自成敝之宜修而作之宜壮又
孰有先于此者于此而克尽其心非知务之君子乎是
宜大书而深刻之俾后来永永有考若夫学者之所当
取舍则一峰言之已尽而家君之教诸君容亦有未忘
者惟勿疑勿怠以进于圣贤之道以充其文武之才则
卷一 第 7b 页 WYG1261-0007b.png
人与学而俱新矣夫如是岂惟不负侯之美意执笔者
与有光焉
   韶州府重修庙学记
学校之教所以明伦理育人才厚风俗隆治化自古帝
王君临天下必以此为先务焉而凡为民师帅者亦皆
预有其责其祗其怠而兴废系之矣凡教之所以兴必
由于表率之端诲诱之善劝戒之明固无待乎其外然
而庙猊之显设堂宇之崇峙斋舍之分列乃学者陟降
卷一 第 8a 页 WYG1261-0007c.png
瞻依之地藏修游息之所式完且美则其居之也安而
志不容于不笃故兴修之举诚亦有资于教事有不容
槩以末节视也然其所望于学者岂徒艺焉而已哉夫
学所以学为人也人之所以为人仁而已矣四端五典
万事万物无一不统于仁故孔门教人以求仁为第一
义凡古圣贤经传其言累千万计无非所以发明是理
博学而慎择之审问而精思之明诸心体之身积之厚
而推之善其仁至于不可胜用然后为学之成不此之
卷一 第 8b 页 WYG1261-0007d.png
求而徒事空言以徼利达则其志亦陋矣夫安能为有
无于斯世哉韶为岭南名郡在唐有张文献公在宋有
余襄公皆其人物之表表者郡故有学自宋景德间创
立迄今垂五百年中间屡坏屡修而其颓敝莫如顷年
之甚盖郡尝为猺寇所践蹂继而师旅之供给公私匮
乏而修葺不时无怪乎其然也今天子绍统之初九溪
周侯叙以前大理正起自谪籍来守是邦急民之艰一
意拊循爰及期年民用苏息而岁复大稔乃喟然叹曰
卷一 第 9a 页 WYG1261-0008a.png
庙学之修此其时哉会有僧徒以因果诳人而掩有其
所施事发当没入其银四百两遂拟以给诸费不足则
议毁诸淫祠通融以益之以白督抚右都御史张公嵿
巡按御史谢君珊余君敬皆报如议于是涓日兴事若
大成殿仪门及灵星门若明伦堂皆撤而新之若两庑
若四斋以及号舍之类则皆因而葺之又新作堂二以
会讲以习礼祠二以祀乡贤名宦门一以表泮宫殿中
塑像加精两庑仍用木主经始于嘉靖改元壬戌之冬
卷一 第 9b 页 WYG1261-0008b.png
落成于三年甲申之夏材良工善计必经久轮奂之美
迥轶旧观于是学师生相与谋曰兹学之新凡以为吾
徒计耳顾其费省而功倍非吾侯详与经理勤于督视
未易臻兹盍纪其成功刻之石以示久远郡倅临江符
侯锡闻而韪之乐赞其成以余尝莅南雍有一日之长
乃具书及事状遣学训导张杞芳来谒记余闻周侯往
以忠谏获罪贤名已振于一时及起而莅韶政有以宜
其民而为士者亦皆乐从其教至于修举废坠其成绩
卷一 第 10a 页 WYG1261-0008c.png
又章章如此不贤而能之乎然学既一新第不知诸生
之所以学者何也诚能遗近小之图而厉其远大之志
由吾之说以底于学之成处也德足以熏其乡出也道
有以周于用风俗之厚治化之隆皆能有补于其间则
其卓然为一代之伟人也必矣伊周颜孟犹将可及矧
其乡先正乎哉余既嘉周侯之功又感符侯之书能达
其意故不辞而为之记且因以致丁宁于其学者计亦
诸君之所乐闻而不厌也
卷一 第 10b 页 WYG1261-0008d.png
   万安县重修儒学记
万安在吉之上游称望邑其俗尊礼教尚儒雅诗书之
诵习科第之奋兴岁以益盛其长才伟器出为时用以
文章政事闻天下者盖往往有之固本其山川之灵而
渐磨成就未有不由于学校者也儒学在县治东北洪
武五年因前代遗址创建景泰间尝撤其旧而一新之
迄今岁久亦渐敝矣义乌虞侯守愚以癸未进士治优
嘉鱼更令兹邑初至谒庙退而用览学宫谓失今不修
卷一 第 11a 页 WYG1261-0009a.png
将来工费必倍遂慨然以为已责方随事区画有言邑
富民彭南龄可任者召而谕之闻命跃然即输白金二
百以为助侯大悦亟以书白于提学监司于郡守皆报
如议乃卜日兴事择义官朱廷望周轸督工殿堂斋庑
门庭廨舍泮池射圃乡贤之祠题名之阁以及于周垣
通道治之皆遍易朽腐以坚壮更破缺为完整化漶漫
为鲜明凡十阅月而落成实岁丙戌之季秋也教谕毛
君鹄训导沈君良陈君彝乃相与谋欲请余文以纪成
卷一 第 11b 页 WYG1261-0009b.png
绩且因以励其学者先之以诸生罗勋刘宏已而相率
偕至礼恭而义悫义不容以衰钝固辞顾惟平日诚亦
尝窃有所感者其又安可默乎洪惟我太祖高皇帝受
命之初即以建学育才为第一义盖将俾百千万世永
有赖焉与造化相为无穷者也学校之教大抵先经而
后史祖孔孟而宗程朱至于诸子百家则亦随其力之
所及而博观焉以考其是非得失之归而定夫取舍之
极务明其体以适诸用是惟圣祖建学育才之大旨也
卷一 第 12a 页 WYG1261-0009c.png
列圣相承所以敦崇而风厉之者无或不至是以百六
十年来士有定志庠序有正业异端邪说举无所入乎
其间敦厚者德以之崇通明者才以之广公卿百执事
之选佐理承化之功亦既屡得其人而显收其效矣然
士之进用必由于科目本末轻重之分有所未察则其
所汲汲焉者鲜不在于记诵词章体之弗明弗暇计也
岂不失之陋哉世之君子或病其然欲从而振起之意
亦善矣至考其所以为学往往脱略章句而注心玄妙
卷一 第 12b 页 WYG1261-0009d.png
巧立宗旨而妄议先儒又岂非所谓智者过之已乎夫
学以知言为至孟氏而后有如程朱数先生断乎不可
尚已其于佛老二氏皆有以深究其蔽陷之失而显摘
其似是之非自非见道分明何以及此舍程朱之说而
欲求至于孔孟与希升堂而闭之门者有以异乎亦多
见其惑矣呜呼世道之隆污鲜不由于学术而吾人之
所谓学其不及者如彼过之者又如此有志之士可不
明辨而熟讲之乎虞侯之令万安通敏慈祥政教兼举
卷一 第 13a 页 WYG1261-0010a.png
方与谕训诸君日励诸生俾从事于正学期于知类通
达强立不反有以踵贤躅而应时需此其意良厚非徒
兴修之绩为可纪也诸君子尚思国家之所以教益自
毖懋以无负贤大夫之所期待者哉
   泰和县儒学重建灵星门记
门以灵星名者尊则文庙次则社稷山川诸坛皆有之
然莫详其所以惟灵星之有祠也远意者兼取其制名
遂因之而立乎相承久矣而莫或正之盖其慎也吾邑
卷一 第 13b 页 WYG1261-0010b.png
儒学灵星门尝值震雷楹之中裂者二势殊岌岌邑大
夫太仓张侯寅以才堪治剧来自宜春甫及数月遂拆
而重建之规制率仍其旧而栋梁加壮瓴甓加密藻饰
加精视大成门殿良称门旧临通道民居蔀其前相去
仅踰丈许既隘且亵上下胥以为病者盖亦有年侯乃
徐致其人谕之以礼民辄承命遂以善价庚之得地深
若干尺广百有二十馀尺爰设三屏中隆旁杀石刻泮
宫二大字陷置中屏之端而其壖劣通往来以从人便
卷一 第 14a 页 WYG1261-0010c.png
落成之日则嘉靖丁亥季秋朔也于是岁时朔望有事
于庙中也进止周旋行列克整襟佩济济廓其有容人
心之祗肃殆有加于前日者矣学师生佥谓兹盛举也
不可以不书乃相率过余请为之记惟今制天下郡邑
皆有学所以敦教而育才也学必有庙以事先圣先师
所以尊道而明统也吾圣人之道高明广大固有非言
说所能形容者然而精粗本末初无二致为学者必明
乎此然后谓之知学为政者必通乎此然后谓之知政
卷一 第 14b 页 WYG1261-0010d.png
故曰器亦道道亦器也是知一门之建一屏之设虽则
形器之粗而至精之理焉往而不在乎故或安于苟简
而漫不加意或务为侈丽而过用其心皆非理之当也
若吾侯今日之举用壮以易挠辟地以远亵设屏以致
严妥圣灵于穆清慰舆情之素歉为所当为而心亦未
尝过用非知政之君子其能然乎由是道而推之天下
宁复有遗事与过举乎盖凡为学之所讲求为政之所
弥纶固皆不出乎事物之外惟物循其则事适其宜则
卷一 第 15a 页 WYG1261-0011a.png
道即此而行而其为圣人之徒也无愧矣敢因记侯之
绩申举斯义以告之吾党读者亦庶乎其有发云
   北极玄天真武庙重修记
天子受天明命为天地神人主凡重臣受天子明命以
镇临一方者亦各为一方神人主事神治人必尽其心
必由其道俾幽明胥协和气流通然后疵疠不生盗贼
祸乱不作而上下相安于无事矣南京乃国家根本重
地内外守备实惟重臣凡南京祀典神祇与夫军民百
卷一 第 15b 页 WYG1261-0011b.png
万之众皆守备重臣所当尽心焉者北极玄天真武庙
国朝洪武中所建在钦天山之阳当十庙之中而势特
高峻历年滋久日就颓敝司礼太监刘公以长才敏识
起自家居再膺守备重托莅事之明日躬谒庙下顾瞻
徘徊谓宜以时葺已而禄赐之赢稍积遂捐以为倡同
寅太监黄公伟高公隆余公俊芮公景贤董公文掌中
军都督府事太子太傅魏国公徐公辅皆欣然协心以
济群材既集卜日兴工遴委南京兵仗局前厂左副使
卷一 第 16a 页 WYG1261-0011c.png
杨顺日勤督视始自前殿及于后寝循两序而出以达
于中门外门凡其朽腐破缺漶漫倾颓者皆易而为坚
壮完密鲜明端整工既毕公专使来致币属钦顺为文
以记之钦顺顷佐太常岁常再有事于兹庙目击其颓
敝之状盖动心者久之而力莫能及及闻公之盛举为
之欣慰不胜乃今遂获见其成功何其幸也兹庙之修
其费已钜而财犹有馀则乂以修饰五显庙美亦如之
夫公之事神所以尽其心者如此至诚之感何福不臻
卷一 第 16b 页 WYG1261-0011d.png
推此心以治人上下相安之效可以立致然则根本重
地岂不诚有赖于诸公哉此钦顺所以乐为之书也始
建庙之岁月与神之所以为灵已具于前国子祭酒宋
讷奉敕所撰碑文此非钦顺所敢赘及重修之岁则正
德十年乙亥也谨记
   江藩重建滕王阁记
滕王阁自唐永徽中创建其后盖屡废而屡兴南昌之
版图初入我国朝遗构犹在圣祖亲征伪汉尝于此宴
卷一 第 17a 页 WYG1261-0012a.png
诸将领既而颓压以尽遗址亦颇沦于江正统初布政
使吴公润始于其地筑馆作迎恩之堂景泰中都御史
韩公雍复于堂后建重屋取韩记中语意名曰西江第
一之楼成化乙酉布政使翁公世资再加修葺始复其
名曰滕王阁于今六十馀年矣自逆濠搆难戎马之迹
相寻阁以益敝今都御史武陵陈公宏谟以宏才伟望
抚循江右百度既饬爰及于兹谋协于镇守太监黎公
玠提督南赣军务都御史潘公希曾巡按御史秦君钺
卷一 第 17b 页 WYG1261-0012b.png
徐君岱清戎御史潘君壮议采于三司诸君遂撤其旧
而重建之阁凡七间高四十有六尺视旧有加堂凡五
间大门前峙其壮皆与阁称阁之后为堂三间以祠文
文山谢叠山二公名曰二忠祠盖以义起者也自大门
以达于祠下左右各有廊庑以次相承为间通计三十
有二祠有垣以严其限中垣为门以时启闭随面势稍
拓其址周垣凡七十四文有奇经始于嘉靖丙戌季秋
落成以丁亥春仲盖出羡财以僦工故民不劳移在官
卷一 第 18a 页 WYG1261-0012c.png
间楼以为助故用财省瓴甓甃石皆取诸废邸丹漆诸
物一出于和市堂堂藩府连城数十楼观相望于远近
未有若是其壮丽而杰出者也佥谓兹役不可以不书
乃走使山间徵文为记吁记斯阁者多矣必其文之典
人之贤斯其行之也远以钦顺之荒陋而当是笔也其
可乎然竟不获辞也惟斯阁之胜著闻自昔传九百馀
年以至于今似有非偶然者然在异时要不过以备登
临寄游观之适其在今日则于时奉迎诏敕于时馆谷
卷一 第 18b 页 WYG1261-0012d.png
使介于时宴饯宾朋政体之所关衣冠文物之所会固
当与异时异视况于表章忠烈庙貌显严高山景行向
仰斯在其关于世教不尤重乎则诸公之协心以成是
役诚亦有非徒然者矣盖古之君子凡有兴作未尝不
致其慎至若维持政教之具为天下国家之所不容已
者则往往相先相劝而为之故观于是役之成而君子
之政可知也或乃徒以为续名迹于往古崇一方之伟
观岂足以尽之哉维时图议克成藩使则孙君修叶君
卷一 第 19a 页 WYG1261-0013a.png
相参政则方君楷冯君驯参议则陆君溥张君怀邵君
天和宪使则张君羽副使则林君大辂李君绯何君棐
徐君一鸣沈君良佐佥事则高君贲亨钟君云瑞陈君
璧赵君光都阃则冯君勋刘君玺王君宁张君銮也二
忠之议发于前提学副使周君广移楼之议发于前佥
事江君应轸督工则藩司照磨黄某南昌卫指挥孙某
法皆得书具书以为记
   鲠夫记
卷一 第 19b 页 WYG1261-0013b.png
造化之妙不出乎阴阳刚柔人之所得以生者其中也
中之为体也微而为德也至盖举之者恒莫能胜自非
圣贤往往皆气质用事是以或偏于刚或偏于柔或偏
而为善或偏而为恶体随用化而甚者遂几于亡人极
之不立职此之由也周子曰刚善为义为直为断为严
毅为干固恶为猛为隘为强梁柔善为慈为顺为巽恶
为懦弱为无断为邪佞夫圣贤尚矣至于善之与恶又
岂可同日而语哉奈何气化日醨俗流愈下强梁邪佞
卷一 第 20a 页 WYG1261-0013c.png
之徒所在林立而所谓善者落落如晨星先圣尝云善
人吾不得而见之得见有恒者斯可矣岂其难得自古
而然欤妻侄曾标一日奉其尊君民爱父之命以鲠夫
行事请记于余余未尝识鲠夫然嘉鲠之为号考其行
事殆庶几所谓刚善者遂诺之鲠夫朱其姓浡其名九
兴其字自其高曾来世有德善为儒先君子所称见于
文辞有足徵者鲠夫承之益惇行孝友以图无忝其世
性真而能断遇事是是非非长区赋累年惟法惟时不
卷一 第 20b 页 WYG1261-0013d.png
猛而事集其为人如此故能得鲠夫之号于众多之口
而君子亦喜称之自昔以鲠称人必系之骨盖以骨强
四体称曰骨鲠则其人之坚强正直也可知今独以鲠
称其义亦无异也鲠诚刚善而充实为难有以充之见
大利而不前见大义而不却临大变而不挠则操履益
固而圣贤可几又不但贤于强梁邪佞之徒而已吾闻
鲠夫喜从君子游亦尝有以斯义语之者乎鲠夫所居
在王山之麓古平之里王山峻立于一方实吾邑之望
卷一 第 21a 页 WYG1261-0014a.png
吾所望于鲠夫者庶乎其克配之夫安知鲠夫之名将
不与兹山同其悠久也鲠夫今寿六帙四子景明景曙
景昶景晟皆克肖标其女之婿云
   刘氏双节记
刘氏双节者太学生新昌刘焕之大母母也二母皆其
邑陈氏同出义门之后为士恕甫妻者是为安仲母为
焕之大母为安仲妻者是为焕母安仲之孤也方五岁
焕之孤也方七岁其弟灿方二岁所克至于成立以有
卷一 第 21b 页 WYG1261-0014b.png
今日者惟二母之为恃也夫士恕甫父子相继以短命
死在于人事为大不幸盛年寡处固人情所甚难者一
或不安其室而动淇梁之思藐焉遗孤且将谁属然则
刘之宗祀未可知也而二母者皆誓死靡他姑厉其节
于前妇厉其节于后尽心竭力兼任长育教诲之劳竟
以成其孤而永其祀又非刘氏之大幸欤夫仁与义人
极之所以立也妇能从一而终此其心亦惟不忍死其
夫不忍弃其孤耳不忍弃其孤是之谓仁不忍死其夫
卷一 第 22a 页 WYG1261-0014c.png
是之谓义一节立而仁义兼隆此为妇者所以尤著于
节也教衰俗薄民之兴行者盖鲜而妇节之著乃继见
于刘氏士君子佥以双节称之讵非秉彝好德之功哉
国朝著令凡节妇年及五十有旌表门闾之典惟焕之
大母既踰下寿而卒虽若无及然其母固无恙方届五
十于兹诚祇若明条举以上请恩典盖可并得此其责
在有司若夫所以显二母于无穷此则焕之所当自勉
也焕尝从余游其资明敏可进今既登名选籍将归需
卷一 第 22b 页 WYG1261-0014d.png
次于其乡乃踵余门拜上双节本末以记为请余尝见
新昌志其事盖已特书顾风化所关书之不嫌于复辄
从其请而为之记亦因以勖焕云尔
   南京户部题名记
官有常府而其人之迁代则不常故必有题名之碑然
后可以考见其迹其历年有久近望实有隆污而人品
之高下亦既皆有定论观览之际师戒存焉非徒以为
文具也其或缺焉而未举明治体者讵容已乎正德丙
卷一 第 23a 页 WYG1261-0015a.png
子春正月宜章邓公自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晋户部
尚书未几而湘源蒋公以右副都御史来为侍郎二公
德望才猷表然推重于当时协恭一堂不大声色而十
有三司之属相与师师不怠甫及期月部之百务以次
毕举顾题名独为缺典乃考自洪武以来至于今尝为
卿臣者得若干人姓名刻之坚石树于部之后堂以垂
永久仍各虚其左以俟来者续题刻既完属钦顺为文
以记之惟南京户部之建于今百五十年矣在洪武永
卷一 第 23b 页 WYG1261-0015b.png
乐间实掌天下财赋军需国用均莭是专民数地图简
稽是属其地要其事繁及北京定为京师大政悉归于
北而财赋之入出于南京户部者曾不能以十一虽其
地望如故而事则简矣朝廷登用卿佐未始不惟其人
然方其事之繁也则其人之贤者率以功显及夫事之
简也则其人之贤者率以望重其身负时望由此而光
膺召命入为丞辅以弘宣其用者往往有之观其名考
其迹钦其望伟其功而思与之匹休此二公刻石以诒
卷一 第 24a 页 WYG1261-0015c.png
后人之意也然世当屡易人且数更所谓盗臣与夫聚
敛之臣岂无一二厕于其列斯则千龄之永戒哉钦顺
弗工为文而辞不获命惧空言之无益也辄因记以寓

   吏部题名记
建官之法源于邃古至周而益备三公论道三孤贰之
六卿分职取法于天地四时而天官卿实掌邦治天官
虽与五官并列然五官之得人与否亦必由之故其责
卷一 第 24b 页 WYG1261-0015d.png
任尤重传所谓天子之相是已周家治化之盛历年之
久前后鲜及虽由文武成康贤圣继作抑岂非建官有
体职分势一相与左右维持之效哉嬴秦事不师古亦
既罔终由汉以来规制率相沿袭未有能卓然尽复周
官之旧者其治效之不古若无足怪也我太祖高皇帝
以天纵之圣开万世之基制治保邦一惟有周是式乃
洪武十三年断然革罢中书天下大政悉以分属六部
而升崇其品秩于是尚书秩正二品左右侍郎秩正三
卷一 第 25a 页 WYG1261-0016a.png
品凡中外百官封拜考课黜陟之事吏部掌之列圣相
承凡用为吏部者恒极一时之选而冢宰之蒙简命礼
数特异若夫勋劳茂著则三孤是加及其卒也往往三
公是赠申之以易名之典任之专待之厚而其人之所
建立光明硕大亦班班可数治隆化洽端有赖焉虽尝
骤值权奸擅作威福若无所容其力者徒以体统素正
品式具存犹得慎守坚持默救潜扶以需大来之庆夫
然后有以知我圣祖之稽古建官虑周万世而收其效
卷一 第 25b 页 WYG1261-0016b.png
于近日者亦云伟矣今天子初即位首用赵郡石公为
吏部尚书俄入掌丝纶亟召太子太保南京兵部尚书
太原乔公为之代至则修明纪法举措惟允孜孜夙夜
以翼维兴运与石公先后一心朝野欣欣以为太平可
岁月冀矣公视事稍暇日考求前人名迹以为尚友之
资已而得大司徒九峰孙公所集两京吏部题名录参
互考订乃戒工砻石次第书而刻之将树于部之后堂
以表交承存法戒焉惟吏部之称于北京始自永乐辛
卷一 第 26a 页 WYG1261-0016c.png
丒迄今嘉靖壬午凡百有二年中间十六七年虽仍以
行在吏部称然大政所出固无改也故今题名之刻断
自永乐辛丑始卿佐凡百十人其在南京及辛丑以前
之行部皆不与焉后来者可得而续书也刻垂毕某适
承乏南铨公遂以记文见属顾惟不敏再三辞避而竟
不余释也乃勉书其颠末如此若其人之孰为可法孰
为可戒观者当自得之要岂出于公私义利两言之外
哉是为记
卷一 第 26b 页 WYG1261-0016d.png
   江西察院题名记
凡公署之有题名其来尚矣原其所以将使后之人睹
其名而求其迹以无失乎取舍之宜政理之资于是乎
在非徒纪交承存岁月而已况御史之按行外服事权
之重迥非他职可比贤人君子膺受斯寄为之必以其
道其流风馀韵固有渐被于久远者矣而江西察院乃
独无题名之石使凡赫然可仰之名迹与夫自崇自用
者槩泯于无闻非缺典欤嘉靖八年秋仲三原穆君相
卷一 第 27a 页 WYG1261-0017a.png
实被简命而来勤励精详风纪聿振爰以馀力兴言及
此乃自其所代储君良材溯而求之至蔡君英而止仅
满百人蔡君来按在天顺年中迄今仅七十年而其前
无复可考者矣其姓名之幸存者字或未详邑里年次
亦多阙略君以谓必求其备将愈久而愈失之遂据所
得俾镌诸石而虚其左方以俟来者伻来属记固不获
辞夫人之生也父命之名无贵贱贤不肖一也若夫乡
国之所知碑板之所载则惟其人之贵者而贱者弗与
卷一 第 27b 页 WYG1261-0017b.png
焉高官要职自昔不为少矣若夫史册之所称天下后
世之所仰则必其人之贤者而不肖者弗与焉然则御
史之所自为贤者果安在也其身正则不猛而威大体
得则不烦为理时措审则百度惟贞所谓流风馀韵之
远被者非若人而何今题名之石既立以此三者求之
而有合焉则其人皆我之师也以此三者求之而靡合
焉则其人亦我之资也穆君惓惓之意实惟在此后之
君子其心不亦有同然者乎书云三后协心同底于道
卷一 第 28a 页 WYG1261-0017c.png
诗云庶几夙夜以永终誉诚如是岂惟大江之西十有
三郡之民长受其赐所以裨益国家之政理亦多矣察
院旧在按察司左今之所在乃废府承奉司数年前尝
为巡抚都院比裁革巡抚官乃奏请更定于此随宜增
损规制益备而旧廨则改为南昌道云
   上模曾氏续置祭田记
上模曾氏所居有上下村下村故有祠堂有祭田岁以
中元日行事凡在陪位与燕列者颇有义例为之损益
卷一 第 28b 页 WYG1261-0017d.png
然常不下千数百指可谓盛哉成化间堂宇颓敝租入
或不登先世坟茔之散在他方者亦旷不时省其族之
杰曰士举翁力倡族人修辑经理且于堂右作祭扫亭
以视牲杀左作宴会亭以展旅酬而祠之规制益备少
司寇省轩公所为记可考也正德初元祭毕而燕翁嗣
子之恭甫乃言于众曰礼于先祖有四时之祭今吾祭
先之礼得无简乎盍相与图之于是其族父士献正源
二寿官正秉处士及其诸兄弟侄辈凡三十一人谋以
卷一 第 29a 页 WYG1261-0018a.png
克谐乃各出已资别市良田若干亩岁收租榖以畜以
酿于春秋及冬诹日之吉行事一如中元顾其品物未
能如中元之丰则不敢以祭名而姑名之曰时荐其亦
慎哉方图请文刻石以垂示久远会余蒙恩归省于是
峻等三人奉诸长者之命来以文事见属意甚勤也夫
祭先之数以时而四在礼与法自士大夫以下盖无不
得为者礼法之所得为固不容简而无财不可以为悦
亦岂独今日为然哉今曾氏诸公之为斯举也心固存
卷一 第 29b 页 WYG1261-0018b.png
于孝财亦副其心使古礼之未尽行于今者一旦光复
于其族其为美之大小何如也余以通家谊重获闻美
事其可不书惟此祭田实三十一人之伟图其子孙当
世守惟谨俾三时之祭常与中元迭举永永无废才良
继出容有增益第随时致其丰腆而无敢为黩岂不有
光于孝德哉请以是为记凡三十一人之名号与田之
段落及租入之数一一列诸碑阴来者其有考也
   沅州守素庵曾公祠记
卷一 第 30a 页 WYG1261-0018c.png
曾氏故居泰和之文溪自俊甫新甫兄弟始分居城西
檀树巷再迁韦家巷者辽海翁子永也三迁云亭乡之
月冈者耕乐翁士敏也至公又自月冈迁文水于是乎
有专祠焉公讳瑀字儒玉素庵其号耕乐仲子辽海曾
孙而新甫七世孙也起明经授南陵训导几载考最擢
知光山升广安州守连丁家艰服阕改沅州久之引疾
得谢享年若千岁考终于家公平时恒病旧居湫隘欲
他迁而不可得一日偶以事憩文水上徘徊瞻望若有
卷一 第 30b 页 WYG1261-0018d.png
契焉已而遍叩堪舆家皆以为宅地莫善于此公志遂
定厥基既廓乃市良材构广厦落成之日遂徙居之显
厂邃密垂后裕如矣公有七子考升任宪瞻忠晚皆能
立公卒后若干年宪致桂阳令事来归乃与诸兄弟谋
曰先公官至大夫基开文水所以覆载我后人者功德
甚盛子子孙孙讵能一日而忘报耶夫情之所不能忘
则礼固有当讲者矣议以克协乃刻木肖公像奉为文
水开基祖祠于正寝之东创置祭田若干亩以次收其
卷一 第 31a 页 WYG1261-0019a.png
租入具品物岁以中秋后一日公之生旦迎神像出莅
中堂致特祭焉配以元配封孺人萧而郭氏章氏周氏
三孺人皆与祭毕而燕小大均沾行之既累年复恐后
人未知其深意之所存也乃来拜谒余文将刻石垂示
永久俾勿替予观桂阳兄弟之意盖以文水之迁实自
公始子孙将百世赖之异时虽服穷亲尽报本之祭断
不容已然必自今有举则以嗣以续庶乎可至于无穷
而公得以长食其报虽考之于古未必尽合要其心之
卷一 第 31b 页 WYG1261-0019b.png
笃于孝则贤于流俗远矣宁不为君子之所取乎后之
人尚相与深念之因其礼之有常而每致其谨随其力
之可及而益致其丰笃学力行懋图无忝吾知幽明一
理有感斯通公于冥冥之中所以监观厥诚而锡之祉
福宜亦有不容已者矣然则曾氏之盛讵可涯哉余与
桂阳兄弟文字交是以不获辞记而因以告其后人如
此任擅名乡校累举无所遇今始膺贡上春官云
 整庵存稿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