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目录
目录 第 x 页
瞻慕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诗○五言绝句
   次舍兄鳖岩韵
   到喷玉濑
   到悟真庵。书即事。
   宿玄水。朝与景愚口号。(慎希颜)
   失笔戏题
   偶尔成吟。录奉文甫求和。(郑暹)
 诗○七言绝句
   答吴子强(德溪健)
   述怀。示诸侄求和。
   寄书堂诸子求和
   安习之以莲塘之胜来言。书以赠之。(敏学)
   次友人韵
   游香积。行到卓谷寺洞口。吟呈仲修。兼示思善求和。
   到桧台
   赠别山僧(戒水尝默言七年。仍号无言僧故云。)
   次雄上人诗轴韵
   谢李伯瞻(长林 制赠程冠故云)
   烟雨中牧童
   次退溪先生集胜亭韵
   书怀
   次李成之韵(友仁)
   尊岩。次舍兄韵。
   老菊
   三水寺。次舍兄韵。
   睡馀书怀。呈八玩堂求和。(郑梦瑞)
   慈乌
   次舍兄五连诗韵
   游三水庵西溪
   次舍兄竹亭韵(主倅李崵新构竹亭来题)
   护花铃
   次梅月堂四时回文体韵
   雨后游溪亭
   马上吟得一韵。以示文伯。(郑彪)
   三水庵八咏
   次李而敬题僧轴韵(庭友)
   次李而敬山中述怀韵
   鲍石亭
   琴松亭。次天成韵。
   岩栖轩前。有梅一株。枝,叶萧疏。先生退溪指示曰。此乃君同乡物也。而移来于此。第视之。余于是有所感焉。聊占二绝。以寓微意。
   登交河西亭。次金尧叙韵。呈似李子正(鉴。)兼示主人(李元庆。)
   仰次朴近思斋(继贤)紫溪十六绝韵(岁在己巳孟秋既望。携与金巨源。游紫玉山。历观双湫五台以及亭堂之胜。松竹萧森。水石玲龙。徘徊俯仰。殊不禁物是人非之叹。遂次近思斋韵。以寓意焉。○愚按紫玉。道德之名。窃有疑焉。近思以主峰为道德。南支为紫玉。无乃惑于俗僧之误传耶。考诸地志。只有紫玉。而无道德之▣安可以主峰为道德而旁支为紫玉乎世有一山。而三名则盖有之矣。岂有以载志之名。属之旁支。而口传之号。归之主峰。如今之云乎。然非浅见所议。姑依近思所题而赋之。以俟知者云。)
   次灌圃丈人壁上韵(鱼得江)
   登遮日岩(在天磨山)
   能仁殿赠自圆
   知足寺
   送别表侄李你还乡
   戒儿辈
   挽慎公(友孟)
 诗○五言律诗
   次述怀韵。谨酬李山甫(嶬)
   和寄姜文望(渭龙。)兼示郑择中(惟精。)
   次曹淮阳韵。寄诸彦求和(淑。)
   书怀
   到香积。主僧出山未还。
   池峰
   海印基
   游寻真洞。路上口号近体一首。以示归兴。
   到龙湫。次慎景愚韵。
   到遮日岩
   次三五亭韵
   四友堂主人李嶬投身世网。十年乃归。梅桐已谢。松竹独留。仍感写怀。示余求和。故步其韵赋之。
   登遮日岩(在天磨山)
   花潭
   甘露寺
   次黄锦溪降仙台韵。赠南兼善(贵达。)
   李氏哀词(刘友参内室)
   挽李蔚山(求仁)
   挽郑公(浣)
 诗○七言律诗
   答吴子强
   戏吟近体
   偶吟录奉金生求和(希福)
   宿香积。次放翁韵。
   登上峰
   次放翁秋雨初霁韵。促诸君登上峰。
   次申骆峰集胜亭韵
   次友爱亭韵
   次郭君(宾)解印亭会友韵
   登三水寺南楼。书即事。
   次讷斋韵
   咏葵花。录示求和。
   喜晴
   述怀
   即事
   溪边次舍兄韵
   次姜庆州韵(士弼)
   赠复兴
   偶吟
   三水寺。次舍兄韵。
   次日本使回文体韵
   观朴渊瀑布
   登金神西台
   游白马山中得斋
   桧亭寄李嘉吉
   次大华楼韵
   题朴汝敬江亭(文孝)
   次彦阳东轩韵
   次寄山房(时李而敬在寺)
   次李而敬山中述怀韵
   赠梦庵(李惟敏字达夫)
   书怀(斋有莲菊梅竹故云)
   义相峰开圣庵
   空山夜静。宿雨初晴。阴云散尽。素月流辉。不堪吟兴。步出中庭。千峰竞秀。万籁俱寂。殆非人世也。遂成短律以寓意焉。
   昨日洞中诸丈及仲氏以事来此。今日还家。不堪离怀。诗以泻之。
   挽金景胤(顺锡)
   挽郑公(淑)
 诗○五言排律
   侨居。次东山斋韵。寄李嘉吉。
 诗○七言排律附古诗
   吟一律。呈曹淮阳。
   病鹤
   孤舟尽日横
   拜枯树
 赋
   老桐
   时雨
   敬德之聚
   六有堂
   道心惟微
 拾遗
   [还到鍊铺台]
   [慈乌]
   [畏寒缩坐吟得(一绝)]
瞻慕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录
   游天磨录
 策问
   [天下之理(并题)]
   问云云治乱
   王若曰云云,事大,交邻,嫡庶,度僧
 论
   释冕反丧服论
   剪须赐绩论
   纲目不继春秋论
瞻慕堂先生文集卷之三
 附绿
   行状
   碣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