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稣斋先生年谱
稣斋先生年谱 第 x 页
稣斋先生年谱
 稣斋先生年谱
  
稣斋先生年谱 第 293H 页
稣斋先生年谱
武宗正德十年( 中宗大王十年)乙亥闰四月十六日未时。先生生于汉阳南部乐善坊之第。
十一年丙子先生二岁
十二年丁丑先生三岁
十三年戊寅先生四岁
十四年己卯先生五岁
十五年庚辰先生六岁(有人以笔赠之。先生即赋诗曰。此笔出于君。为君能成文。未知何以报。他日登青云。)
十六年辛巳先生七岁
世宗嘉靖元年壬午。先生八岁。不喜嬉戏。已有成人器度见者异之。
二年癸未先生九岁
三年甲申先生十岁
四年乙酉先生十一岁
五年丙戌先生十二岁
六年丁亥。先生十三岁。自幼聪颖绝伦。至是能作诗赋。(有人心险于山川赋。尝与二三友人。出游东湖。湖堂学士遣妓招之。先生即操笔书一绝以谢之。诗曰。谁遣红裙访我呼。我曹非是取欢娱。扁舟短棹归来晚。胜水佳山世外图。诸学士大奇之。尝与以下。出闻见录。)
七年戊子先生十四岁
稣斋先生年谱 第 293L 页
八年己丑先生十五岁
九年庚寅先生十六岁
十年辛卯。先生十七岁。甥于滩叟李先生之门。(遂学于李先生。益知为己之学。)
十一年壬辰先生十八岁
十二年癸巳先生十九岁
十三年甲午。先生二十岁。中生员进士两试。(入大学。鸡鸣。冠带而坐。读书不辍。至夜分乃寝。虽同处之士。未尝有见其髻者。一时辈流。皆敛衽敬之。自此文华亦大进。每举。辄居先列。)
十四年乙未先生二十一岁
十五年丙申先生二十二岁
十六年丁酉先生二十三岁
十七年戊戌先生二十四岁
十八年己亥。先生二十五岁。往游枫岳。(四月乙卯。发京。六月丁未。还家。始行到铁原。家书追报有别举。犹沛然而东。遂不赴。其不屑科目盖如此。有关东行录。)
十九年庚子先生二十六岁(是年间。慕斋金先生以知馆事入太学。试诸生以时习箴。历考群制。叹人才不竞。及见先生之作。大悔前言轻发。称赏不已曰。此岂词章之儒所能及。 宣庙初年。 经筵官许晔注解此箴以进。)
二十年辛丑先生二十七岁(是岁。晦斋李先生入京。先生以书为贽而礼焉。质问心经附注。)
二十一年壬寅先生二十八岁
稣斋先生年谱 第 294H 页
二十二年癸卯。先生二十九岁。中文科第一名。(初试,会试,殿试。皆壮元。所制有车赋君子不相遇策请置五经博士表。皆行于世。)授成均馆典籍。旋拜弘文馆修撰。
二十三年甲辰。先生三十岁。春拜 世子侍讲院司书。(自正月至八月。前后入侍 书筵凡一百日。每临文。反覆引喻。多在乎尽孝悌卞贤邪之道。俱载书筵讲义。)八月。除兵曹佐郎。九月。还为修撰。 赐暇读书十一月。
 中宗升遐。 仁宗即位。仍在玉堂。(是时。退溪李先生亦以玉堂兼湖堂。往来伴直。多有讲劘之乐。湖堂日记。与景浩先生。各布前后所蕴之志。杂以时事。相与慨然云。)
二十四年 (仁宗大王元年)乙巳。先生三十一岁。正月。拜司谏院正言。(是时。李芑新入相。先生与同僚论劾改正。)移拜吏曹佐郎。七月。 仁宗升遐。 明宗即位。九月。罢归忠州。(是时。权奸用事。士祸大起。尹春年于先生。有童稚之分。逐日来访。欲有所密语。先生察其几。每邀邻友生员李敏德。与之同处。春年每来。不得发口。先生遂罢还乡里。其后春年语人曰。吾欲指寡悔以生路。日日相访。而李敏德在傍。无可言之隙。终不免窜逐。可惜可惜或以告先生。先生曰。吾之保有今日。李敏德之功也。渠若发言。而吾不肯从。则渠必杀我。从之则吾平生尽弃矣。)十月。有 孝陵挽词二首。(私制也)
二十五年 (明宗大王元年)丙午。先生三十二岁。在尚州。二月。遭赞成公丧。(赞成公捐馆于京第)
二十六年丁未。先生三十三岁。二月。服除。三月。谪顺天。闰九月。移配珍岛。(是时。国论汹汹。诛窜相继。先生以一时名流。遂及于祸。至郑彦悫以良才壁书上变。前后罢谪者。皆加罪无遗矣。先生至珍岛。有沃州二千言。顺天,珍岛。即寒暄,冲庵初配之地。先生在顺天。
稣斋先生年谱 第 294L 页
有七言律一首。到珍岛碧波亭。次冲庵,圭庵两先生韵。)修正甲辰书筵讲为。(先生自序略曰。某以大簇甲子。至南吕乙巳。忝侍书筵。岁暮。 上即位。明年秋。 上宾。欲删落日记标写讲义。以藏箱箧。未几罢归复遂过海。死在朝夕。尚念此稿埋没。当日盛事。谁复记存。入岛明日。略具纸笔。凡七日而毕。)
二十七年戊申。先生三十四岁。在岛。春哭权忠定公。(橃忠定谪朔州病卒。先生有悼亡一律。)冬闻滩叟先生讣。为位而哭。(有挽词三首)仿工部同谷八韵。作诗八章。(其卒章曰。我书一部常在案。书也相殉不相诀。其笃好古书。死生不离之意。于此可见。)
二十八年己酉。先生三十五岁。在岛哭康舟川。(舟川卒于忠州诬告狱。先生有悼亡一律。自注云。舟川之死。吁天无从。梦见觉泣。遂用桓韵。又云。聘君先生。襄奉之以礼。君之力也。庶几筑室既毕。上保旧业。下遂耕钓可矣。葬已便死。夫复何言。)
二十九年庚戌。先生三十六岁。在岛。
三十年辛亥。先生三十七岁。在岛。注解夙兴夜寐箴。(先生书箴解后略曰。愚常伏诵是箴。受其辞旨简切。宜书诸绅。辄掇宋圣贤语。分疏其下。盖不敢有一字一义创立者。则是特妄也。非僣也云。)
三十一年壬子。先生三十八岁。在岛。扁斋曰稣。(有诗一首。题曰营茅三间。取一为斋。辄扁曰稣。盖本朱夫子所谓我读我书。如病得稣云尔。日危坐。读书其中。)
三十二年癸丑。先生三十九岁。在岛。
三十三年甲寅。先生四十岁在岛。
三十四年乙卯。先生四十一岁。在岛。注解字训及童蒙须知。(寄二从子有避寇行录。是夏。倭寇犯湖南。入岛抢掠。先生避寇至光州。寇退。还入岛。)
稣斋先生年谱 第 295H 页
三十五年丙辰。先生四十二岁。在岛。(有酬寄金河西麟厚六韵律。岁暮。有戏题一律。又有除夜泣书一律。先生自注云。新旧岁为丙辰丁巳。而雨老生年遇之感闷涕泣。情发乎言。)
三十六年丁巳。先生四十三岁。在岛。
三十七年戊午。先生四十四岁。在岛。三月。有答退溪论夙夜箴解书。(退溪先生见先生箴解。遂贻书辨论。略曰。夙兴夜寐箴。旧日亦尝服膺。而犹未知条理之密。工程之严。若是其至也。得见注解。分章柝句。正义崇论。恢游肯綮之处。而独到昭旷之原。不胜叹伏。第于其间训语数段。不无有疑于浅见。谨为掇出而录在别纸。以求正焉。吾东方性理之学。讲明者固鲜。而著述寥寥。间或有之。而率未免罅缝之出。未满于人意者无他。略见彷佛。而遽自为主张之大过故也。窃见此解。非他人著述之比。斯道不亡于吾东。则此解必传于后世。而微瑕可疑之处。若不更加磨莹以就十分之善。其无乃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也耶。古人真见义理之无穷。故其虚心求益之意亦无穷。滉所以期望于吾子者。为此焉尔。先生答之。略曰。自拘海岛。久屈天刑。诚欲悔省补塞。收之桑榆。其庶乎免矣。顾有二老在堂。日夕相望。茫无所期。每一念至。当读废书。当食停匕。未尝不掩抑摧陨。背膺欲判。时又以酒浇之。神昏仪丧。忽忽奄奄九泉下人矣。能复有意学问事万一。第吾寡兄弟。而不忘也游方不可数。则求规诲之不置。吾谓是箴。切于学者受用。惧弟莫窥其用意微处。窃取儒先成说合于本旨者。疏诸逐条下。以便其考證焉已。不谓妄播至尘高明。然夫夫也亦知高明或不过以为覆瓿资尔。其何疑之可质。又何质之可复。迟回弃置。遂二载馀矣。今弟之来。重相促之。仍复念侵寻衰晚。坐待死亡。俾盛意终孤焉。入地有遗恨矣。辄吐想像。仰酬一二。噫。目到足不到。既莫足与议。慎也于古人馀论。特出入四寸间耳。乃敢与一代主夏盟者论其学。多见其不知量也。随语生解。已不觉连日失笑。乃至高明所改。有不能无疑。或未尽于心。且不敢含胡。皆可以苟免不韪之罪。而幸明公重有以辨之。不合不措。卒于归一之期也。因与退溪辨难。多有改定处。有往复别录。)
三十八年己未。先生四十五岁。在岛。著人心道心辨。(略曰。有过
稣斋先生年谱 第 295L 页
愚者曰。闻子有疑于人心道心传。有诸。曰。有。然非愚说也愚于中年。常窃敬诵此传因见有谓人心不可谓人欲者。乃自疑曰。既以私属人心。以正属道心。善恶分矣。人心便是人欲。不然。是几善恶也。复着下句。何也。是必皆有说矣。而愚莫足以知之。晚得吾弟所传示困知记。就漫读之。至论此。直曰。用程子旧说。未及改定云云。忽自骇曰。是何决也。疑可也是何决也。徐而覈之。反覆终始。见其一生尊信程朱。以为会极之地。虽字句训解。亦无一不本之以发明焉。而词气抑扬之际。又有以得其皆与晦庵合。虽其行业不可徵。盖亦穷理有得之实学者也。复就书传庸序与凡问答诸说而参之。然后始信斯言之决。似不为无理。盖尝订之。人生而静。天之性也者。天理具于心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者。好恶形于心也。欲多诱于外。寂然不动者。心之旡思旡为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者。心之而速而至也通善走于岐。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者。大本之于心也。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者。达道之于心也。然其发则不能皆中。诚。无为者。心之太极也。几。善恶者。心之阴阳也。谓之几则必有善恶。此人心道心所以为万殊一本。而前圣后圣所以能同条共贯者也。夫形气四端。何尝不相交涉。则形气岂不为四端所乘之机。而四端岂不为形气所载之主乎。故朱子尝谓人心合道理处。便是道心。如言情之合道理处。便是性也。然则道心是性。人心是情。而情自兼形气四端者也。与其遗乎体而备于用。夫孰若备于用而不遗乎体。此即是去小备而就大备者也。恐不得不以整庵之说为断云云。)有寄退溪先生诗。
三十九年庚申。先生四十六岁。在岛。(八月。退溪先生再贻书论夙夜箴解。略曰。夙夜一箴。为学之道备矣。虽不能万一。而窃有事斯之愿。适得解本而心喜之。于其有疑处。不欲苟焉而阿其所好。敢以瞽说求正为完书耳。今之报示。其于去取从违之间。知有义理。而不知有物我。平心称停。无所吝执。自古论学往复之家。非惟难得肯可至有立敌相攻如仇怨者有之。向非公自力于学问。加工于克己之地。能若是哉。二月。哭金河西。有悼亡律。又有哭河西二十韵。)
四十年辛酉。先生四十七岁。在岛。有答李一斋恒论人心道心书。(又有怀一斋律)
稣斋先生年谱 第 296H 页
四十一年壬戌。先生四十八岁。在岛著执中说。(先生作人心道心辨。或以谓若以道心为未发。则未发之际。下执字不得云。故先生作执巾说以辨之。略曰。何谓执。执犹守也。自心已发而察之。为能守之于无过不及之用。程子所谓守之于为是也。自心未发而存之。为能守之于不偏不倚之体。朱子所谓其守不失是也。用之守而不杂。乃所以保全其体。体之守而不离。乃可以曲当其用。夫何所不用其执。夫所谓执。亦守之而已。岂真谓其把捉之以手乎。执者。以字言之为持。以义训之为守。如使无着于意。持以不持而守之。则夫何伤于在中乎。)
四十二年癸亥。先生四十九岁。在岛。有答金都事启卢玉溪禛书。并论人心道心。又有答罗孝子士忱论丧礼书。
四十三年甲子。先生五十岁。在岛。
四十四年乙丑。先生五十一岁。有答罗士慄金千镒论人心道心书。冬。蒙 恩量移槐山。(是年。放黜权奸。大更政化。渐恢开释之路。至是特命量移。中道。先生与柳眉岩希春诸公同时移配。十二月十一日。闻 命。十二日发行。归路。访一斋于泰仁。历省议政公于化宁。时大夫人在京。陪到槐寓。奉养尽其力。)
四十五年丙寅。先生五十二岁。在槐山。有答尹司成澍论费隐书。有赠成大谷运律。
穆宗隆庆元年丁卯。先生五十三岁。在槐山。有寄退溪先生律。时退溪承召过忠州六月。 明宗升遐。 宣祖即位。十月。因大臣李浚庆等启辞。 命疏放收叙。即日。除弘文馆校理。有 旨召还。 (命下。朝野相庆。想望太平。)十二月。以亲病乞告下乡。(先生以事亲日短。不乐仕宦。是冬。入直玉堂。有赠奇高峰大升一律。)
稣斋先生年谱 第 296L 页
二年戊辰。 (宣祖大王元年)先生五十四岁。二月。促 召还京。三月。特授弘文馆直提学兼艺文馆应教。承 命制进特召右赞成李滉 教书。四月。上疏乞解职归养。(略曰。臣父今年七十有三。纤羸至老。坐痹目眚臣母今年七十有二。忧劳成疾。急喘全聩。臣在谪中。知其无可奈何而已。今叨显荣。顾失数月之养。臣不知所出。臣父母以尚州薄有田园。就食四载。生事草创。仅能自给。臣止有一弟一妹在都下。儿息盈室。救死不赡独臣无子女。无产业。庶专心左右之。菽水之。药饵之。臣实为终养之身。况臣二纪而得父母。则往日无及之悲愈切。父母二纪而得臣。则来日无多之惧益急。臣实非远游之身。势如是。情如是。臣实闷焉。臣之所闷。又不止是。臣以蒲柳早衰。瘴疠积毒。悸惴思虑内戕外败。医视左泪。重听偏脓。宿患嗽眩。暴苦心殷。前后扶曳。蒙犯风雪。赴阙肃拜。几殊复息。入侍出门。欲僵而行。其所以开讲说。承 顾问者。亦才续声气。粗拾绪馀而已。此 圣鉴所已洞照。岂容久窃非其据乎。呜呼。臣进则有累公朝。而亲养徒废。退则得伸私计。而孝治弥彰。伏愿 殿下察臣忠恳。解臣职名。许令再生臣子。便养行死父母遂与同归九泉。犹羽化也。)
 同日再疏。不 许。命受由往省奉亲上来。 (传曰。卢某累上疏章。乞解职终养。可谓孝矣。不可不从。而但某学行卓异。予方自以为得贤。他日共成治效。而今若解职归养。则乃失贤者也。予计虑浅短。不知所为。问于大臣。领议政李浚庆以为方今 圣学日进。经筵方急。如此学问之人。未易多得。闻其父母虽至年高。亦不至于不能起居。令本道监司敦谕起送。因令各道。给军护送。来在京家。则卢某庶免远游旷省之忧。而专意于论思进讲之事。伏惟上裁。答曰。依议施行。先生受由归乡。亲病至重。未能陪归。)六月。还朝。 特授弘文馆副提学。七月。拜司谏院大司谏。未谢。还拜副提学。复上疏乞解职归。不 许。遂受由下乡。(略曰。臣之于君。犹子之于父也。子有所思。必以告父。臣有所忧。皆欲愬君。况以吾父之急。不敢不愬于吾君。则虽以吾君之尊。不得不仁于其臣之父。此天理人情所必有者。臣所以负大恩。昧万死。不能已
稣斋先生年谱 第 297H 页
于言也。伏惟 殿下天地父母。赦其僣而哀其情。俾蝼蚁馀命。获绝于臣手。则幽明之间。永万万无憾。 答曰。观此疏辞。情意切迫。固知不可不从。然予意前已尽言。频往省觐可也。仍令给由马。时退溪先生赴召在京。以一律赠行曰。乞退公先去。当归我独留。君亲怀耿耿。天地思悠悠。学贵虚心得。名羞掩耳偷。相逢拖楼底。倘在菊花秋。先生次韵曰。苏子终还汉。张公已足留。别怀长恻恻同道只悠悠。寡欲真尊主。徒虚恐引偷。须要有自得。听奕岂专秋。)九月。上笺乞递。未入而有 召命。又上辞状。 (传曰。观此笺辞。情甚迫切。理所当然。似不可不从。问于大臣。领议政李浚庆议。伏见卢某笺辞。情辞切迫。势不可不从。经幄劝讲。虽极关重。归养老亲。亦系风化。特授傍近州郡。以便其养。 答曰。观尔上笺乃状启知尔亲病更重。不得上来。经幄讲论。固急于饥渴矣。亦不忍迫促登途。以孤尔哀恳。姑命递尔本职。特授傍近州郡。以便亲养。)除清州牧使。十月。上京谢 恩。升拜本道监司。上疏论立志为出治之本。进夙夜箴解。(略曰。治天下之道。在乎君志先立。君志不先立。虽欲言治。皆苟而已矣。盖心者。身之主也。指其原于性命而发出者。谓之情。指其经营。往来而主张者。谓之意。指其定向期必而存主者。谓之志。三者即一理。而心之为也。然而情胜为欲。意几多恶。至于志则直是心之所之。故其制字也。加之于心。以见心有所之而存主焉。则无他歧之惑也。有彼此不易之义。有终始无间之义。三军所不能夺。鬼神所不能移者是也。如可夺而移之。则亦不足谓之志矣。夫志。气之帅也。志之所在。气必至焉。发愤勇猛。奋迅兴起。乃有用力处。登山而不志于绝顶。是谓自止。掘井而不志于极泉。是为自弃。况为圣贤大德。而志不立何以哉。人而无恒。不可作巫医。筑室道傍。三年不得成。况为国家大业。而志不立何以哉。必人君先立乎其大志。而讲正学以明之。辅真儒以达之。使之縒综经纬乎其间。得以成就其志。至于德可久。业可大。能通天下之志。成天下之务。可以与天地参矣。君志之立。顾不急矣乎。恭惟 主上殿下以大变革之身。当大警动之时。以大非常之资。奋大有为之志。正位之初。便以尧舜为期。有慕古伤俗之诚。有好善恶恶之诚。有改过从谏之诚。有爱士恤民之诚。说意为学。厉精求治。延纳群言。日不暇给。 殿下之志不可谓不立也。顾
稣斋先生年谱 第 297L 页
惟未知 殿下所自谓志。其真所谓志乎。抑半上落下一出一入之志乎。慕古而不法于唐虞。伤俗而不陋于汉唐。非志也。法之而未能无不陋者有以间之。陋之而未能无不法者有以间之。则亦非所谓志也。好善而不如好色。恶恶而不如恶臭。非志也。色之而未能无不臭者有以杂之。臭之而未能无不色者有以杂之。则亦非所谓志也。改过而吝。从谏而咈。斯志乎。不吝而一事之吝何伤。不咈而一时之咈何害。谓之志可乎。爱士而疑。恤民而忽。斯志乎。不疑而有一毫之疑。不忽而有一息之忽。谓之志可乎。夫其真所谓志者既立。然后以圣贤之训为必可从。故正学得以讲而明之。以仁贤之德。为必可亲。故真儒得以辅而达之。于是乎大学之道始有所措矣。格物致知。本此而着。诚意正心修身。由此而固。齐家治国平天下。推此而广焉。则天下之事。无不如志。而圣人之能事毕矣。虽然。此志之立不立。是 殿下所独知。而非人所能与也。 殿下试以自度于中。以为吾能此焉。亦尧舜耳。于为治乎。何有。吾不能此。何敢与中主齿。无望治之或及于少康也。呜呼。此志不立。悠悠泛泛。委委扰扰其为害有不可胜言者矣。万几之来纷如也。庶续之会杂然也。奸邪谗佞欺负之徒。旁进曲投也。宦官宫妾便嬖之流。肤受浸润也。人主以眇然之身当之。几何不为其日夜夹攻。而莫之觉以败乎。今 殿下独处宫中。壸政未举。宜若不至如彼之甚焉者矣。及是时。当益戒益省。程子所谓人主当防未萌之欲者。其不在斯乎。其不在斯乎。是故。欲立此志者。在好学以进之。近儒以养之而已。然而学有正不正。儒有真不真。入耳出口。无关躬行。非学也。言与行违。务徇时俗。非儒也。如使人君。误认以为正且真焉。则其为害岂不深可惧哉。所以古昔有志之君。笃信帝王圣贤之道。而必于经筵焉发之。薰陶德惟。涵养气质。上也。辨柝理义。访究时务。次也。毫分训诂。毛举文具。下焉而已矣。呜呼。古之上。今之下也。伏惟 殿下择而执之。臣昔居海中。窃见陈柏夙兴夜寐箴。爱其辞旨简切。而患无以发其用意微处。辄掇取先儒成说。疏诸逐条下。复与知旧。删补略尽。盖以是箴。虽其规模之小。若不充于帝王之道。至其工程之密。实有系于圣贤之学。食芹而美。欲以为献者久矣。今谨缮写成册。随疏投进。庶几备乙夜之览以冀万一之效。伏愿 殿下赦其僣而矜其愚。六日。 备忘记答曰。卿所上章。实是格言。敢不服膺而力行哉。且此夙夜箴。子于前日受学于师传韩胤明之时。胤明以此卿所
稣斋先生年谱 第 298H 页
解之箴。授予而言曰。此乃暗室卢某之所解也。予敬而受之。自此始知卿之为学出类超群矣。今幸复见。予当以此常自警焉。仍 命芸馆刊行。)十一月。将辞 朝。闻议政公丧。奔还。(退溪先生寓舍。与先生同闬。闻讣即驰往。治赴丧诸事。因与步送至城门而还。丧葬之制。一依文公家礼。)
三年己巳。先生五十五岁。正月。葬于远川先茔。先生病笃。将不胜丧。监司郑惟吉以 闻。下书遣内医省视。有谢恩疏。(疏尾。有六条箴谏语。略曰臣虽别无所献。而犹有所忧者存焉忧之如何。忧 殿下所务之何注耳。务讨文义训解。而不务求义理事实。务察政事瑕类。而不务立治道治法。务揽权柄。而不务合于人心。务循前例。而不务龂以古义。务悦謟谀。而不务爱正直。务喜才艺。而不务重器识。凡玆六者。皆臣病中之过忧。而病后之不释者也。 批曰。览是章疏。乃于病中。陈列六条。爱君之 忠。亦可知矣。予当服膺而自省。)再奉书退溪先生。质问丧祭礼。有答金注书(宇宏)问丧礼书。
四年庚午。先生五十六岁。
五年辛未。先生五十七岁。正月。服阕。哭退溪先生。(有祭文及挽词三首。退溪易箦。在上年十二月。)拜大司谏。辞不就。二月。再承召。入都谢恩。乞免不 许。 (答曰。岂但合于谏长而已。勿辞。)寻 特拜司宪府大司宪。四告不获 命。三月。又上疏力辞。 敦谕不 许。(略曰。 国家列爵分秩。以尚贤能其迁进之序。虽小官微阶。莫不有章。而况二品之职。班通宰相。其以贤而除者。犹有岁月之限。以能而升者。必因积累之渐。然后名器重而人心服。人心服而庶事熙矣。顾臣以言其志。则应举觅官。皆缘急禄。以言其节。则夷险有异。摧沮日甚。以言其学。则闻见不博。昏逸相挠。以言其行。则内外不苻。愧怍多端。至如劳最之效。不满四载。而可偃然据之。以为己有乎。 答曰。古者或举于板筑。或起于畎亩。视其人之贤不贤如何耳。第缘卿有老母。远在南方。离辞而从仕。定省久旷。情怀之切迫。理所然也。想必卿一举
稣斋先生年谱 第 298L 页
足之间。未尝忘也。然体予前意。率亲上来。居于京家。于亲于君。并无相碍。于忠于孝。俱得两全矣。)以亲病。呈告下乡。 (传曰。卿不可一日不在予左右。而以老母有疾。今还下乡觐亲后固当上来。然如是往来将不能为国事。玆命各道给轿军。宜体予前意。慰谕老母。来 京家。辅予不逮。以朝隆古之治其于忠孝。岂不全美乎。)四月。奉大夫人还京。(肃拜后历陈所经一路饥氏赈济等事。且陈民间徭役之繁。若不釐革。更无可为云。 答曰。卿率老母而来。良用喜悦。且民无恒产。邦本已斲。此非一朝一夕之故。莫非共,兜浊乱所致。必也任贤才。择守令。先致富庶。然后庶几可复 祖宗之治。适因启事言之。)五月。三告蒙 允。拜同知中枢府事。寻移户曹参判。旋拜副提学。六月。三告不 许。遂出谢 恩。即陈疏乞郡。不 许。(略曰。臣母与臣相离。食贫馀二十年。乃得归享厚禄。殆所谓生繁华于枯荑者。犹不免窃叹。以为古人莫不欲养之专城。岂不以甘旨有异。慰悦多方。为人臣养亲之极哉。诚得一小邑。上以保 殿下赤子。下以奉微臣老母。其庶乎终身无憾焉尔。 答曰。卿何遽出此言。予心诚有所未安。卿在朝而事亲辅国。守邑而养母牧民。其事理之轻重大小。不必论矣。卿勿复萌如是之志。以副予眷注之意。八月。上劄请罢宫池之役。略曰。人之所以为心。理与欲而已。理长一分。则一分之欲消。欲长一分。则一分之理消。消长之几间不容发。而况人主一心。众欲攻之。所谓欲者。不必沈溺。一有所向。旋为所惑。不知自反。则其势心至于燎原滔天而后已。甚可惧也。伏见 殿下于宫池之修。初岂遽有溺于逸欲之意哉。必以为修毁补敝而已。役微力细而已。然 圣意一着于此。转动不去。安保其不有夸前侈后之好。而为欲速尽美之累乎。伏愿 殿下明理欲之分。敬天人之际。亟罢是役。不远而复。)兼艺文馆提学。十二月。辞副提学。凡五告得 命。
六年壬申。先生五十八岁。正月。授同知中枢府事。二月。拜吏曹参判兼同知成均馆事。(出肃后辞免。 答曰。宿德重望。有过于卿者乎。勿辞。)
稣斋先生年谱 第 299H 页
寻移大司宪(出肃后再辞。 答曰。凡辞免者。虑或万一恐不堪也。以卿亦辞此职耶。顾今国家。反复思之。已无可为。如予不敏。宁欲止此而过者意盖久矣。然苟得贤臣与共国。犹可以兴衰致治。予从当大用卿矣。宪府。一纠察之地。岂足以得展骥足乎。)复拜吏曹参判五月差祭于 孝陵(有五言律七言绝各一首)七月 特授吏曹判书(肃拜后三辞。 答曰。铨衡之长。今予以卿为之。卿勿辞也。)十一日差远接使(是年五月。 穆宗皇帝崩。今 皇帝即位。登极诏使翰林学士韩世能,吏科给事中陈三谟将至。先生为远接使。礼曹判书郑惟吉为馆伴。 备忘记传于政院曰。远接使。吏判卢某极合矣。但有年深老母。远辞义州。于国家大任。虽不可计他私情。然此人情天理也。且不无意外可虑。无人则已。既有礼判。相换其任。何如。大臣必收群议启差矣。然予有曲计。玆敢问矣。大臣议。登极颁 诏。多出翰林高选。我国迎接境上人员。必择华国第一手段。自 祖宗朝典文衡者差遣。今者朴淳方典文衡。而既升相位。其次当遣艺文提学计。次计职判书卢某当往无疑。臣等议定以启。若卢某之母。疾病在身。则于里远离。人子所不忍。郑惟吉才与卢某等。换遣何妨。天使尚远。其母时无疾病。何可轻易递改。 答曰。勿为相换可也。)三辞不 许。 命换差馆伴。(先生自以才学不堪力辞。 答曰。德器才学。复有过于卿者乎。先生遂极陈远离老母闷迫之意。 答曰。予明知卿意。敢问大臣。则以为不可轻递。故仍任矣。卿如是来辞。卿可相换。)复辞馆伴。不 允。寻拜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五辞不获 命。 (答曰。典文衡者。非卿而谁。自右相辞递。予固以卿心许之。宜勿辞。)是月。献祥冠议。(议曰。祥冠。朱子以黢代缟。丘氏以白代黢。皆从简以合俗。从厚以尚质。盖白冠既非纯凶之服。则服之宜无古人变凶之速之讥。今我国制。士大夫丧陈禫服注曰。白笠甚便时宜。不敢更议。)十一月。 (诏使至。留八日而还。诏使每见先生唱和诗。辄加叹赏曰。愈出愈奇。)承 命序皇华集。
皇帝万历元年癸酉。先生五十九岁。正月。请刊行李滉心
稣斋先生年谱 第 299L 页
经后论。二月。辞免吏曹判书。不 许。寻拜议政府右议政。(领相洪暹病递。先生入相。)三月。陈疏乞免。不 许。(略曰。 国家建官既盛。列级愈密。自百而归之六。由六而总之一。一惟其人。人不必备。厥类渐约。为责自广。是故。德歉才蹇者。不得处。望轻资浅者。不敢仄。良以负乘折覆之忧至。而危国亡身之祸及也。小臣之德之才。素无一事可称。以望以资。焉有数年之蓄。但为盗取虚名。辱误 殊恩。累躐华要。一似梦寐。乃复经授丞揆。此是河等举措。真所谓郑五作宰相。天下事可知者也。自除目一下。臣始而疑。中而惊。卒自怪笑。不遑忧虑。惝恍才定。悸惕方生。窃念中书卜拟。匪询佥谐。 圣华点过。莫申畴若。岂容使具瞻之府。乃反为聚骂之地乎。伏愿 殿下特回睿鉴。亟寝成命。旁求时彦。与共天位。则不惟愚臣免昧犯分义之殃。实亦 圣朝无轻用名器之累。国家幸甚。 答曰。卿固合辅弼之任。不须辞之。累日不出。似亏国体。宜速出行公。)肃拜后又辞。不 许。 (答曰。卿素合匡辅之任。必能使国家治平。勿以超擢为忧。安心就职。可也。)请递大提学。 许之。哭曹南冥。植有挽词四月十日。入侍 经筵。(是时。 宣庙方厉精求治。勤 御经筵。先生又特蒙 眷遇。前后入侍凡七十七日。启沃甚多。而来尝出以语人。故谱不载。)六月。承 命。与领左相及政曹。议荐学行人。(赵穆,李之菡,金千镒,崔永庆等。超授六品。)七月二十七日。入侍乞免不得请。八月二十日。入侍 经筵。 (启请修举军籍及六条被选人不次升用事)十二月。承 命。议荐学行人。(柳梦鹤,奇大鼎,洪可臣,柳梦井等。超授六品。)呈告乞递。不 允批答。遣内医问疾。上疏乞递。温谕不 许。(略曰。臣尝读论语。至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乃叹曰。此固人情之所同有比臣与母侨居一空。母忧臣疾。念释在玆。臣欲讳之。而不可得。方知圣人之言。为益亲切而有味。既又为之叹曰。父子君臣。天也。天可逃乎。遂具病辞职。敢干 天听。自 上立遣大医。下相当之药。继驰史官。致不允之批。臣闻 命感涕未零。骇汗先泻。辄不欲置身地上须臾也。臣靡骨鲠之资。乏建明之
稣斋先生年谱 第 300H 页
才。悠悠汎汎。盖亦久矣。苟因病而递焉。残福未飘。馀殃不起。庶几保得一年。观德化之成。 答曰。省卿疏章。子心缺然。予意自前屡谕。卿必知予意矣。卿当与寡眛。共其终始。何可因一时小恙。至乞退耶。勉加药饵。速为调理出仕。以安予心。)再告。不 允批答。三告。不 允批答。
二年甲戌。先生六十岁。正月。四告蒙 允。寻 命仍授。(答曰。卿以贤相。期与予共治国家。而今者乞辞至此。予甚缺然。而义难强留。勉从所辞。以副卿意。政院启曰。 国家安危系于大臣。进退不可以轻矣。右议政卢某引疾告退。自 上遽允所请。甚非重大臣之意。某素有重望。允合具瞻之地。观其呈辞。其病不至深重。以灾异辞避。尤不当轻递。以缺舆情。玉堂劄略曰。右议政卢某以疾丐闲。辞至于四。 殿下即从其请。 殿下非不爱重其人。而今乃如是者。岂不以解其机务。以为调治复用之地哉。第以大臣之任。在于辅君德。不在于亲细事。优假日月。可期治疗。岂可与趋卯申赴期会者等视。而遽递之乎。况今乾文示异。垂象差忒。 圣上忧劳惕厉之日。正宜与二三大臣。协志同寅。延纳嘉言。上当天心。下答人望。此岂元老辅臣乞退之秋。而 殿下尤不可不念邦国之远猷。而遽纳其私恳也。大臣亦启以不可轻递之意。即命仍授。)上疏陈乞。不获 命。(略曰。仰惟 圣明。矜怜小臣而许之者。圣人之诚也。乃竟以臣职为可仍。是臣之辞近于要君也。或以臣病为不重。是臣之辞近于罔上也。人臣之罪。莫大于要君罔上。而臣不幸近之矣。为臣负此二罪。将何地自立。此臣痛心竦体。伏俟鈇钺者也。呜呼。臣之罪既如此。则臣之病。不容言矣。伏惟 殿下龂自 圣衷。即申前日 允命。直与明示罢斥。则其于 圣朝厉精责实之政。必有所补矣。 答曰。前日卿累辞。故姑从其请。实非本意。大臣请留。玉堂劄论。甚合予意。故遣史官谕以仍职。宜体予意。速为出仕。以副民望)。呈告。不 允批答。再告不 许。遣内医问疾。三告不 允批答。四告不 允批答。二月。五告不允批答。出肃日又乞免。不 允。(即引见。 问时务以求贤才为对。) 五月二十日。入侍 经筵。(时馆学生上疏请撤净业院。先生 启以勉从其请。是日。 上问以
稣斋先生年谱 第 300L 页
近来国事。先生敷对甚悉。上亦亹亹忘倦骑午罢出)三十日。入侍。以旱灾请免。三启不 允。十月十五日。入侍 经筵。 (启请申严赃污法及四书句读。勿用方言悬吐等事。)十一月四日。入侍 经筵。 (启请馆。学序坐。不用榜次。而以年齿事。)诣 阙请递。不 允。(时有冬雷之变故也)十二月呈告。不 允批答。上疏乞递。 温谕不 许。(略曰。臣以逾耆之子。事满耋之母。乃用志不分之时。非致力可兼之日。则臣之所以遑遑乎其进退。纷纷焉而 启达者恶得已乎。前年。母因臣病而病。今年。臣因母病而病。顾今年重似前年者。盖以母病重也。以臣沈痼。危机败證。乘隙层出。曷能安心调理。以无伤未愈之母心乎。臣之亟病行死。有不足恤。使臣母子相忧。不得俱全。则恐亦非盛世李治之道也。臣之进而冒宠。今五载矣。其孤愚情伪。已无逃于 圣鉴中。欲望 圣明益加矜察。伪焉诛之。情焉免之。 答曰。省卿上疏。具悉卿意。但大臣系国家安危。其进退未可轻也。卿与予。固当休戚是同。终始协辅。岂可遽上辞章。以为退去之计哉。卿母因卿仕而忧。卿亦因母病而忧。予今因卿退而忧。是君臣母子。皆有忧病。于卿之心。亦岂安乎。卿德已纯至。学识精微。其于为孝之道。事君之义。洞若秋毫矣。夫身宅百揆。亮采惠畴。名垂不朽。为世所范。此岂非为孝之大者。而予所以深有望于卿也。愿勿更辞。以副孤心。兼将予意。告于卿母。则亦必达义而坦怀矣。庶变三忧。共为同欢。君臣母子。恩义两全矣。回 启曰。小臣母子病重。不得已烦渎陈乞。自 上不加诛责。反赐 温谕。丁宁諪复。臣不胜感激呜咽惶闷无地。) 闰月。出肃又力辞。不 许。有答南彦经书论人心道心。序晦斋李先生集。撰年谱。
三年乙亥。先生六十一岁。正月。 仁顺王后升遐。四月。献议定白帽带终三年之制。(卒哭后。礼官仍旧以乌帽带启。持平闵纯请遵宋孝宗白帽带之制。先生与左相朴淳献议曰。伏见视事之服。既为素色。而冠与带独黑。虽曰权制。方在衰丧之中。实为未安。故欲改黑为素。此非大段更张。五礼仪内。知同陵异室之制。最为重大。而尚不能遵行。石室建碑等事。亦
稣斋先生年谱 第 301H 页
为中废。且变白笠为黑。有妨丧礼。而累朝行之。况此变黑为白。固合丧制。乃以为不可更变。臣等之愚。深未晓也。大抵制度。久而乃备。历代皆然。宋孝宗布素视事。 大明仁宗亦素绖临朝。皆不从群臣之议。独断旧规之外。谓之后嗣更变。可乎。献议。臣子之职。定制。人主之权。必断自 圣衷。然后终当经久矣。 上从之。)五月二十九日。入侍 经筵。(上问可用之人。先生以许晔,李珥对。)六月七日。引见入侍。(请除李应仁庆州近邑守令。以养其母。上即许之。应仁即晦斋先生继后子也。)七月。承命荐可堪儒将者。(崔应龙,朴民献,崔颙。)诣 阙请免。不 许。(立冬日有雷故也)二十八日。入侍 经筵。(先是。沈义谦,金孝元立党相轧。朝著有不靖之渐。先生忧之。 启请两出补外。自 上可其议。特除义谦松京。孝元富宁。寻移三陟。)
四年丙子。先生六十二岁。三月四日。入侍 经筵。(启请依中朝制。令士子专治一经。不果行)承 命荐才堪将帅者。(李之菡,金璨。)六月二十四日入侍 经筵(先是 经筵官申点于 经席请刊行六臣传 上下严旨议罪撰传人先生婉辞以 启 上怒遂解)七月承 命诣 阙(是时义州牧使郭越上疏论时弊。疏中一款。以为 主上嗣位之初。有人有交通宫蔡。构祸士林之计。幸而未成云。 上震怒。牌招大臣 问之。左相朴淳。避嫌而不言。领相洪暹谓越之言。曾所未闻。先生曰。此非越所自做出。吾辈亦闻之矣。遂议 启曰。郭越疏中所陈。果为轻妄。然其时闾巷之间。多有传播之语。越轻信道传。至于 上达。诚非矣。若以此获罪。恐非盛德之事。伏愿 圣度包容。以开言路。以此越得免 严谴。)二十五日入侍 经筵(时有彗星之变。先生于榻前。力请免。不 允。)
五年丁丑。先生六十三岁。三月四日。入侍 经筵。(以灾异请免。不允。)哭柳眉严(有挽词十二韵)六月二十一日。 仁圣王后未宁。设侍药厅。以都提调入侍。(大妃再下谚札于厅。 上召三公领枢问曰。琉尹任柳灌
稣斋先生年谱 第 301L 页
柳仁淑职牒还给事。 上殿有教。何以为之。回 启曰。乙巳罪人。伸雪几尽。琉,任,灌,仁淑还给职牒。以慰 上殿甚当。 答曰。事在先朝。极为非轻。仓卒之际。恐有未尽明朝更来熟议。大臣更为回 启曰事不可为者。则上殿安肯下教。臣等之意。还给职牒。恐非得已。然事体重大。宜出 上裁。答曰。疑亦有轻重。更议以启。三 启曰。几大恩泽。与夺当从 上出。 答曰。灌,仁淑还给职牒。以慰 上殿。)七月。在侍药厅。(有夜泣晨书一绝。时方议削勋。而异论横生。先生诗意。盖指此也。)哭李一斋。(有挽词)八月八日。政府请复任琉职削卫社伪勋。(先生 启曰。臣以乙巳罪人。有可避之嫌。无可避之义。言不言。皆罪也。请递臣职。自 上教以勿辞。乃就 。)九日。政府又 启复职削勋事。(先生制也。自此。百官逐日陈 启。)十月十四日。将入侍朝讲。闻 仁圣王后未宁。请停 经筵。十六日。请设侍药厅。以都提调入侍。(十一月一日。先生在侍药厅。有泣书三绝。诗意与七月一绝同。二十八日。 上召大臣。 命削伪勋复琉任等职。翌日。 仁圣王后升遐。)是岁。撰一斋墓碣铭。
六年戊寅。先生六十四岁。正月三日。白虹贯日。再请免。不允。回 启乙巳原从削去事。蒙 允。二十五日。白虹贯日。再请免。不 允。二月。引疾呈告。不 允批答。上劄乞递。(略曰。死而后已。忠之上。不能者止。敬之大。故当扶颠持危则必进。知妨贤病国则必退。此古今通义也。小臣学而不思。朴而无才言涉鹘突。事多糊涂。未堪扶持之责。反重妨病之罪。正宜终朝褫。而不能一日据也明矣。伏望自 上洞烛微诚。曲推深仁。母执轻递之嫌。不待累牍之烦。)不 允批答。再告。不允批答。 赐大夫人食物。上笺谢 恩。(备忘记。左右议政。元老耆德。位至台鼎。辅寡昧为邦家柱石。而俱有偏母。或九十馀岁。或八十馀岁。予用为嘉。其持优赐老母米豆酉肉。以示予厚持大臣之意。先生遂上笺谢之。)三月。三告不 许。四告不 许。五告
稣斋先生年谱 第 302H 页
不 许。 (传曰。卿以元老。当与国家休戚是同。累辞至此。予心不宁。宜勉加调摄。辅予不德。遣史官回谕。)六告不 许。七告不 许 。(答曰。大臣进退非轻。卿宜从容调理出仕事。遣史官回谕。)八告不 许。九告始得 命。拜判中枢。四月。仍授。(政院,玉堂及大臣有 启故也。)初告。不 允批答。再告。不 允批答。三告。不 允批答。四告。不 允批答。五告不 许。六告不许。上劄乞免。 温谕不 许。(略曰。官不必备。重其官也。重其官。斯重其人矣。固宜久其任。以责其成。至于有故而策免。或谢病。或病免。或请老致任乞罢。无不许之者。非惟重其官。实亦重其人也。上之于下。使遂其性。下之于上。得伸其情。此古今通义也。即臣所请。非谢病。实以病免。自上洞烛而深矜之。犹九辞而许之。盖所以重之也。柰何诸臣不体 圣上重待之意。徒执大臣轻递之说以启之。自 上又信其说而复之。使不得以伸其情。遂其性。此臣之所未喻也。凡人自父兄以上。三请而不许则已者。惧渎也。况犯雷霆之威。吐蝼蚁之恳。至于十八度。而犹敢尔乎。冒而居之。必有折覆之忧。抑而行之。必有狂易之虞。故觊就少闲。姑延残㱓。以万一输报效于异日也。 答曰。大臣者。辅一人。宅百揆。其进退系邦家安危。未可苟也。卿有德有行。有学有才。属今多虞。顾乃辞退之恳。自古岂有舍君去国而可以为孝者乎。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卿乃欲为之高卧不起。其谁曰在家不知予之待卿。虽曰失道。卿之自为。恐亦未尽。左相衷恳。岂下于卿。而力疾强起。大臣尽瘁之义。固当如是也。况予自遭大恤。岁半于玆。岂不欲一见卿。而卿亦岂不欲一见孤乎。卿何忍弃寡眛。坚执辞退。至于如是耶。前日之递。盖出于不获已。而将以姑慰卿心。非以为当然云耳。有诚则通。无物不然。予之望卿出仕如此。卿病必不久而瘳。宜加善调。从速出仕。以副予意。)五月二十八日。出肃。七月十三日。白虹贯日请免不 允。八月二日。入侍经筵。(临文论及骄字。台谏姜绪 启曰。 殿下陵驾一世。蔑视群臣。皆自骄字上来。不可不戒。先生进曰。姜绪所论。虽在敌已。亦所难言。而能尽言不讳。臣窃见天颜。略无厌闻之色。古云君明则臣直。 殿下容谏如
稣斋先生年谱 第 302L 页
此。宜乎有直臣矣。 上曰。姜绪之质直。予所素知。)承 命奉审 齐陵。(有齐陵奉审录)哭卢玉溪。(时玉溪以吏曹判书。承 召入京。未几捐馆。先生往莅其丧。)十月。承 命修改 孝陵。(初乙巳奸凶等。以 仁庙为未踰年之君。因山诸事多不谨。至有臣子所不忍言者。至是。 命改修。先生董其役。有 孝陵修补录。)十一月。升左议政。(先是。领相权辙捐馆。先生升迁。)二十九日。白虹贯日。再请免。不 允。十二月。撰静庵赵先生神道碑铭。
七年己卯。先生六十五岁。二月四日。白虹贯日。再请免。不允。十九日。入侍 经筵。(启文衡可合人储养事。 上问谁可者。以李山海,李珥,具凤㱓,许篈对。撰阴崖李先生行状。先生少时。获拜阴崖先生于剑岩精舍。累承教诲。至是撰行状。请谥蒙 允。)四月十三日。入侍 经筵。(请极选大司成。久任责成。复 启收用李珥。)六月。撰滩叟先生志铭。七月十三日。入侍 经筵。(先是。参判白仁杰上疏论东西朋党事。即前副提学李珥所草也。持平宋应泂独启请治匿迹诡秘之 。先生启曰。古人倩人作疏者。亦多有之矣。至于挤授人物而借人为之。则出于错科。然谓李珥匿迹诡秘则诚非矣。是日。大司宪李山海,校理金宇颙等。 启成运赠爵事。请下问大臣。先生 启曰。成运,曹植,李恒在 先王末年。俱被眷遇。三人同是贤者。而人品则不同。曹植。气岸磊落。务欲超诣高明。如圣贤之书。亦不屑意。故微有病处。而大概贤者也。成运。温雅简默。亦不接引后学。常以谦让自守为主。故能为一世完人。虽有欲毁者。无指摘之瑕。李恒。与此二人有异。于身心上做工夫。常以圣贤为必可学。学问平实。读书。以四书为本。导人。必以变化气质为先。真有功于学者。而非如隐德之人。故俗人或有是非矣。今行褒典则先李恒而次成运。可矣。又 启户部主一国调度。得人久任。如顷年之尹铉。则必有效益。)九月二十五日。入侍 经筵。(是时。朴忠侃句管黄海道芦田设屯事。民怨大作。先生 启请罢之。)
稣斋先生年谱 第 303H 页
八年庚辰。先生六十六岁。正月。呈告。不 允批答。遣内医问疾。再告。不 允批答。三告。不 允批答。二月哭许草堂。(晔有挽词)四告不 许。三月。五告不 许。六告不 许。七告不 许。八告不 许。九告。不 允批答。上劄乞免。不获 命。(略曰臣素以尪纤。行乎患难。廿暑瘴厉邪染血脉。三霜苫块。毒入肠胃。犹夙夜卿酉。常感激黾勉。以积伤之馀。为促亡之期。几何其不摧残以尽危败乃见乎。玆不免冒贡辞章。而未蒙快降 俞音。遂伴食自在蹲池不去。及乎上年秋冬。加以宿疾形證。四体委委。一息奄奄。其于奉公之义固不容讲。如保生之计。亦未暇论。此臣所以戴宠负愆。抱闷怀惧。沥蝼蚁之恳。触雷霆之威。而不能已焉者也。 答曰。省卿上劄。具悉卿意。卿以忠良辅弼。佩国安危。予寡眛方切仰成。而累上辞章。拟为休退。予心缺然。若失蓍龟。爰命医官。不离看病。伫待勿药之喜。卿宜体予意。善摄身恙。速为出仕。)十告不 许。四月。十一告不许。十二告。不 允批答。十三告不 许。十四告不 许。十五告。不 允批答。十六告不 许。闰月三日。出 肃。即 引见。 (赐酒看病内医许浚。 赐虎皮)。九月七日。彗星见。请免不允。十月六日。入侍 经筵。 (启请金宏弼从祀文庙。不 允)十一月三日。 上候未豫。急诣 阙。(是日二更。 上卒忽眩晕。先生时为内医院都提调。仓皇诣阙。)四日。 启请设侍药厅。被 召入大内。 (上有惊悸之候。 召先生入。领相朴淳右相姜士尚,领府事洪暹亦 引见。 上执先生手指爪至入肤曰。卿一代贤相。善护予儿。先生对曰。臣当死生以之。 上候平复后。引见三公问可用贤材。先生荐闵纯。)
九年。辛巳。先生六十七岁。正月十三日。白虹贯日。请免不允二月。撰李忠正公(浚庆)神道碑铭。五月。呈告。不 允批
稣斋先生年谱 第 303L 页
答。再告。不 允批答。三告。不 允批答。四告不 许。五告不 许。六告。不 允批答。(郑澈制进。语涉议侮。 上问政院曰。此批答何如。政院以当改 启之。 传曰仍用。府请推郑澈及色承旨李海寿。及后宪 从之。)七告。不 允批答。八告。有 优旨。 (备忘记。省卿章辞。心焉缺然。自古国家兴衰治乱。其道非一。而唯在乎用人而已。何莫非用人。而用人之中。用相臣为尤重。苟相臣其人也。虽有阙德之主。而有能成一代之治者。其匪人也。虽有愿治之君。而或削弱滋甚焉。甚矣。其相臣之重也。一进一退。实系治乱兴衰之禨。不可以苟焉者也。惟卿山川间气。星斗文章。学传伊洛之脉。道乃儒林之宗。黄阁十年。隐然有乔岳之功。九鼎之势。是岂区区规规。做事建设。自以为才者。可同日而语也。以予之不谷。致今日得免于颠沛者。是谁之使然也。昔在瘴海。沈沦于外。天其或者动心增益。出为大用。逮予叨承。爰立台辅。是天以卿授予也。当是之世。生灵之责。卿虽欲辞之。而自不可得矣。方切仰成之际。遽见求退之章。予于是。瞿然自失。遂反躬而自思曰。左揆之思退也何欤。言其精力。则容仪不谢。未至于致仕之期。以其亲也。则人子之事亲。唯在乎尽吾诚而已。其何嫌于辅弼之位也。其退也岂为是哉。其由予乎。夫以予之凉薄。过与日彰。是以。贤相之弃我而去也。忸怩不安。若无所容。虽然。卿以予为不足为乎。抑以为可为而不为者乎。如以为有过也。明以诲之。予将安意以承。卿不可退有后言也。夫予言既尔。而卿犹辞退。则是以予为不移之资。予将何以为颜也。初章辞之上也。非不欲亲谕而答之。顾以不做文理。故累假词臣之笔。代言而为之辞。夫文人翰墨。华而无实。不足以达予意。故玆敢略谕予意。是皆出自肺腑。卿岂不有动于中也。方夏溽善为摄理。出而就仕。是予之望也。暑。)出肃后又乞免。不获 命。 (答曰。卿久在告。今来。即欲引见。而 国忌。故不敢焉。卿今出仕。予悦之心。不知所喻。勤劳国事之馀。虽未免失摄。犹当调理行之。卿若一退。国事去矣。予虽不敏。自知甚明。宜勿辞。终始辅予寡昧。)七月。诣 阙乞免。不 许。(凡三启。皆不 许。再启。 答曰。元老大臣。虽致仕之年。犹不可许退。况未至于致仕之年。而身佩安危之人。讵敢轻许其辞。予虽不敏。必不为此。今日之势。卿不得不殉于国
稣斋先生年谱 第 304H 页
家。凡予所以前后勉留者。非辞予身。为国家也。为生民也。卿无更辞焉。三启。 答曰。辞意恳矣。然于国事何。若可许退。则予有何所难。而强拂如是。不为一副卿意乎。诚以国事可闷故也。予心之闷。甚于卿意之闷。卿之来辞。至再至三者。此无他。亦由于予之待卿诚乏也。宜勿辞。 赐酒。)八月十三日。入侍 经筵。(是时。三司请罢沈义谦。连日有启。 上问曰。此启何如。先生对曰。臣久在海中。实未知义谦为人。但今李珥其所交也。郑仁弘。草野无党之人。皆以为有罪。臣始信之。)十九日。大夫人有疾。二十九日。以亲病呈告。 (遣史官来宣曰。卿母将不日愈矣。勿辞。回 启曰 圣恩至重。母命将绝。方寸已乱。不知所达。)九月。丁大夫人忧。 上遣承旨吊。优致貤赙。仍 命一路护送丧柩。本道给役夫。 赐葬需。将发引。 上遣承旨宣 恩者。(先生将以十月。奉母丧下乡。前一日。 赐貂裘一领及油。席,蓑衣,笠帽,胡椒,丸药等物。遣承旨李友直来宣 圣教曰。予不敏。赖卿以为国。而不意卿遭大故。予用惊怛。今扶母柩。远离千里之外。予思国事。无以为心。卿一身。一人之所倚生灵之所系。不可自同匹夫。过哀踰礼。上贻予忧。下缺民心。卿须节哀。勉思终孝。下去之时。路悠水远。日亦寒列。故玆解所御毛裘一袭及雨具椒药等物以赐。又命内医随之。卿可勿谢勿嫌。且襄葬之后。慎勿守墓居庐。待开春。及魂上来于京。以副予意。先生 启曰。小臣私门凶祸。谬蒙异数。前后沓降。复 赐温谕。劳勉丁宁。惊惶陨越。罔知所达。)十月。奉柩南下。十一月。葬于先兆。(初一日。发引由水路初五日到忠州。初十日到化宁。十一月十二日。襄葬。)十二月。 遣承旨宣 恩旨。(先生庐于墓下。哀毁踰制。每夜间。上冢号哭或使侍人不知。仍致澌惫。监司尹卓然以闻。 上命遣内医救疗。又遣承旨李海寿。奉 恩旨来宣曰。予闻卿执丧过礼。毁戚成疾。礼曰。六十。惟衰麻在身。矧卿元老大臣。国之休戚系焉。尤不可自轻。今襄葬既毕。卒哭已过。玆遣近臣。劝卿开素。卿须勉抑哀情。以从礼文。又 教曰。以传教之意。谕于子弟。今后使不得夜间上冢。内赐鱼肉等物上疏谢 恩。略曰小臣骤窃宠禄。久保荣养。惟天降谴。遽夺所恃自 
稣斋先生年谱 第 304L 页
上俯哀。时赐之吊。爰施担舆营墓供祭之具。继赒排寒御湿备疗之需。加以教勉丁宁。词义谆复。臣之破胆旋坠。惊骨欲折。已于十一月十二日。得濡天雨露。葬母体魄。忽复 圣慈过虑不胜。误疑必死。至 遣近侍。俾沾滋味。臣虽年未踰稀。起不用扶。既乃有旨。即此是法。其敢泥小节以挠大体。转惶恐拜受。感激啖啜。实恐名俘鬼怒。福过灾生。使国人指之曰。无德僣赏自某始。岂不殆哉。曾奉谕令臣以礼反魂于京。缘国俗已厚臣意犹滞。复有先弊庐。隔一小丘。妄料母魂之必不之于他。反则当反于此。将稽趋 命。惟曰俟罪。第愿 主上殿下以心学责己。时务责下。且务和一。以靖朝廷。是臣始终危恳也。 答曰。省卿疏辞。具悉卿意。所陈训辞。敢不书诸左右。以自观省。卿之一身。虽卿亦不得自私。待日暖斯速上来。)
十年壬午。先生六十八岁。四月奉几筵入京。 (上念先生不已。累下书令反哭于京。先生皆恳辞请待死墓傍。至是。又 下书促召。不得已入京。结倚庐于中门之外。矮迮仅容膝。祈寒盛暑。坐其中。足未尝出门。虽门生亲属。终三年一不见面。崔守愚永庆于先生。族子而且亲者也。一日。从门隙入。大声呼曰。永庆到此。累呼不已。乃许见。其谨于守制类此。)五月。 遣承旨宣 恩旨。(曰。顷遣承旨。劝卿开素。予以为卿必从予言矣。昨闻卿至今行素。予用忧虑。安有七十而行素之礼乎。情虽无穷。礼不可违。玆用吏命近臣。劝卿从礼。卿其勉抑哀情。以副予意。) 赐米豆。(凡二十硕)上疏谢 恩。(略曰。臣到家。即有饔人致 赐送。翌月。近侍宣 教旨。今又 赐米豆。臣骇悸未定。愈不知所出。凶服之臣。既不得诣 阙。又不可但已。所以不顾烦渎。而敢吐哀情者也。臣惟知滋养自保。幸少须臾无死。得观德化之成。夫德化之成。必自 圣躬。调护以进。引领日下。拳拳未已。 答曰。省卿上疏。具悉卿意。予闻卿素食寝苫。良用瞿然。卿年既踰耳顺。安有如是而得不伤者乎。礼义由贤者出。而唯循至情。不顾礼制。恐卿或未之思也。语曰。父母惟其疾之忧。以卿母之心言之。欲使卿固执行素而致疾乎。欲使卿保护遗体而终孝乎。是则非但贻。予之忧。亦足以伤母之心。恐卿或未之思也。人子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可谓孝矣。惟愿卿母循小节。勉护一身。他日更辅寡昧。使予得免罪过于 祖宗。则不惟终孝于父母。其所以忠于 祖宗者大矣。
稣斋先生年谱 第 305H 页
卿须体予至意。 传曰。言于子弟。若仍为寝苫行素。每据传教。使之不为。)九月。复 遣承旨宣 恩旨。 (备忘记传曰。顷于筵中。闻卿柴毁比来尤甚。予甚忧虑。情虽无穷。礼不敢违。安可七十而行素。以至灭性而后已乎。特命近臣。劝卿从礼非一。而尚不开素。予心不宁。玆用更劝。)十二月。 赐米豆。(凡二十硕)上疏谢 恩(略曰。自惟仕而受禄。以为养。丧而受赐。以为祭。是臣母生死。皆食臣无功之食也。能不为之矍然以感泣于冥冥之中也。况自 圣躬愆豫之后。完养之日。卒遇 诏使。更属冬寒。下忧正殷。 上轸方极。忧臣滨死。疑臣伤贫。下此踰涯之泽。此臣之所大惧也但愿自 上不亲小务。惟持大权。清心自保。静虑御物。实臣区区未死之恳也。 答曰。观卿上疏。知卿陈谢之意。但予不见卿。于今二载。过失日积。国事渐非。是予所大惧也。清心静虑之诲。予当书绅。而亦以抑哀自保。深有望于卿也。)
十一年癸未。先生六十九岁。八月。上疏乞归乡祔庙。 命内医赍药护行。(先生以人臣私礼。本不当上闻。而既承 命上来。则又不可无端下乡。故上疏陈恳。 上许之。 命祭毕即还上来。仍 赐豹皮褥,胡椒等物。令本道题给祭需及米豆。政院 启请勿送。 传曰。三年终制之后。欲为省墓合祭。情礼所不已何可止之。使之往还。可也。是时。朝著不靖。互为挤援。三公将尽递。自 上有教曰。卢某近将服阕。予待之久矣云。)承 命卜相。(时左相金贵荣忤 上旨。一辞即递。右相郑芝衍既捐馆。而领相朴淳方被论。故 特命先生卜相。注书以 备忘记来宣曰。卿。大臣也。虽在守制之中。不可胶守常规。卿其卜相以进。先生以郑惟吉,柳腆,朴大立对。郑惟吉遂入相)九月初二日。行大祥。即发行。十一月。服阕。翌日。 命卜相。除左议政。有 旨趣召。辞疾不就。又 召又辞。十二月。三辞。不允批答。(回 启曰。伏受 教书感激惶恐。臣在岭外。病伏滨死。恐不得复瞻 天颜。但垂涕泣。不知所云。 上命待春和上来。撰辑改正大学。大学错简。自程朱至于大明诸儒。各有改正。互相不同。先生裒集为一册。以便学者考阅。)
稣斋先生年谱 第 305L 页
十二年甲申。先生七十岁。正月。上疏乞递。不 允批答。二月。又呈病。不 允批答。三月。上笺乞递。不 允批答。又辞疾。不 允批答。四月。上笺乞递。不 允批答。又上笺乞递。五月。 遣承旨宣 召。 (备忘记曰。予不图左相辞职。至于如此。予心惘然若自失。古人有言曰。大老去之。谁不欲去。左相前在相位。尽瘁辅弼。今何望望然去之也。古之大臣。以天下为己任。故其言曰。死而后已。是岂不知止足之道。而乃如此耶。盖其义理当然也。若身为大臣。与国休戚。而惟怀辞退之志。卧而不起。致国家颠隮。则其敢曰。在家不知。又何以谢 祖宗于他日也。虽然。岂尽忠于前。而自私于后。良以不辟愦愦。决知其不可与辅导。故见几而作。奉身而退耳。静言思之。有腼面目。承旨宜代予草教。更为敦谕。期必上来。政院启以此 备忘记制送教书。)遂承 命就途。二十二日。诣阙谢 恩。即 引见。 (上闻先生来。喜甚。 遣史官宣旨于竹山。入京日。又遣中使于汉江 宣酝。肃拜后既 引见问曰。不见卿久矣。疾病何如。又问曰。近来时事何如。对曰。国运不幸。边塞朝廷。一时不靖。近日粗安。皆出于 圣上镇定之力。大概渠等互相攻击。大起闹端。得罪 圣朝。盖亦自取也。盖指宋应溉,许篈,朴谨元三窜而言也。)
十三年乙酉。先生七十一岁二月。呈告。不 允批答。再告不 许。(虽答曰。卿若辞退。国事去矣。有疾病。卧而经纶。可也。)三告不 许。三月。上劄乞免。 敦谕不许。 命赐几杖。 (备忘记答曰。卿为辅相。有大川,乔岳之功。人不见其运动。而不自知其功泽之及于物者深矣。与做一事建一策。而屑屑自以为功者。诚不可同日语也。故人或疑卿为短于事业。而予则必以乔岳之事业许之。此非予之妄言也。予于平日。每叹卿之大德。而自为之言曰。以予寡昧。国家不至于丧亡者。皆左相之力也。试以一事言之。数年前。朝廷纷挐乖乱。卿若在位。岂有此事。今而后益知卿之一日不可无也。卿之一身。系国家安危治乱。卿亦不得以自由也。况今国事之
稣斋先生年谱 第 306H 页
艰虞甚于前日。予岂忍坐见元老之去位。任令国家颠隮。而不为恤乎。卿宜黾勉出仕。若气力不远。则虽终岁卧閤。亦不为妨。但当论道匡辅而已。卿毋困我。所辞不 允。)四告。乞并停 赐几杖之 命。不 允批答。五告。不 允批答。四月。六告。不 允批答。七告不 许。自此至五月。凡十告。皆不准辞。升领议政。不拜 命。仍前呈告不准辞再告。 敦谕不 许。 (备忘记曰予既以卧阁为谕。卿难以疾病为辞。年德俱优于百僚。则首相之膺。其理自尔。理以体天。理岂可违。安危实系于一身。则几杖之赐。于礼当然。礼以为国。礼不可废。予即图治之时。卿无可去之日。惟愿曲思孔明尽瘁之义。毋孤温公加额之望。所辞不 允。)六月。始拜 命。二十二日。入侍 (经筵。 启曰。朴谨元,宋应溉,许篈等罪固自取。但渠等皆以平日近侍。一朝死于塞上。则恐贻圣上后日之悔。反覆论 启。翌日。 命誊入先生榻前启辞。后五六日。 传曰。宋应溉许篈固有罔赦之罪。然卿有言。予屈意从之。因令放归田里。朴谨元。前岁已病死于谪中矣。)七月。制进文文山,方正学郑圃隐集序文。(先是。有 教曰。今方印出文文山,方正学郑圃隐三集。欲得卿一言。以诏后人。卿其作序以进。至是制进。 赐豹皮褥。)十月。设 赐几杖迎 恩宴。(初几杖 命下。先生益不自安。前后辞谢。凡十二 启。终不获命则遂上劄。以为近来变异不绝。正上下恐惧修省之日。请令该司备给几杖。勿更循例 赐酒乐。以少安愚分。 上从之。止 赐几杖。注书来宣 教书。)
 上笺陈谢。十二月二十四日。白虹贯日。请免不 允。是岁。撰许草堂神道碑铭。
十四年丙戌先生七十二岁。四月八日。白虹贯日请免不允。冬。扁十青亭。(所居堂前。列植松,柏,桧,杉,真松,赤木,榧子,杜冲,海松,黄杨。扁曰十青亭。一时名卿。多咏其风致。先生亦有长律三首。其一联曰。造化神功当乱世。风尘晚节在危邦。当时爻象可虞。其以十青
稣斋先生年谱 第 306L 页
名亭。盖有意于岁寒也。)冬。作自铭。(先生海阳之卢氏。守慎其名寡悔字。有号桑村乃其宗奎衡台座生五龙。曾讳敬长参奉卿。王考讳珝守赞成。而祢讳▩别提相。外祖自华李宪长。正德乙亥后孟夏。既望未时发肤下。青马日中两舍升。黑兔月阳巍科登。即冬修撰春司书。秋入骑省更直庐。 仁后在位半载强。久忝正言天曹郎。因山未就商山投。赤羔升平沃州囚。握节回且羁始安。 当宁立召侍读官。特进直学及参赞。暂主薇垣复主馆。次年祈养得西原。改命方伯仍哭奔。白羊建寅禫馀疚。数旬迭冒院府首。再盛玉堂再副铨。寻承降旨掌铨权。众推韩陈远接使。慈癠犹将馆伴备。流火方惕秉文柄。水鸡翻惭议国政。少枢还右黄虎迁。金蛇暮商祸重延。谬庇殊貤僣踰多。知止致仕懊闷加。病乞骸骨非一二。宣至喉舌总三四。忧虞惶恸辞七世。忍为生行死返计。扶曳徒违麋鹿性。作噩陟穷焉用领。小事糊涂或终累。大意分明信无愧。某年某月某日逝。某年某月某日瘗。敛手足形是归全。乐哉先丘西麓偏。题四尺石曰暗室。尚从与歆残芬苾。广陵老师女为妇。阳城寡弟子为后。有孙醇恪克保持。爰举诗礼以付之。百代祠堂不绝卢。而今而后吾免夫。)
十五年丁亥。先生七十三岁。正月。呈告。不 允批答。再告。不 允批答。二月。三告。不 允批答。四告。不 允批答。五告不 许。自此至五月。凡二十告。始准辞。已而寝其命。(十五告。 上下备忘记曰。前后章凡十四上。非不知出于至诚。而强留不许。有若撕挨而不相通者。予亦自知其非所以待卿之道矣。顾念今日国事维持。赖卿有乔岳之功耳。卿一去朝。而国事败矣。既败。未审卿意安否。其将曰。 在家不知。到此地位。一身进退。亦难自专。寡昧不足辅。遐弃国事。 祖宗谓何。请卿小留。以慰上下之望。盖 倚毗眷留之意出于至诚。而先生自以年老病重。理合休退。恳辞不止。不得已 从之。左议政郑惟吉右议政柳腆 启曰。卢某衰病不堪起居。恳乞休退。自 上谆谆勉留。至于十九度。上下之间。可谓两得其美。臣等不胜感激。固知许免亦出于不得已也。第念今者中外多虞。时事孔艰。某累朝旧臣。身负镇物之望。其进退之间。所系非轻。不可许也。 上遂遣史官。谕以勿递之意。又呈告恳辞。温谕不
稣斋先生年谱 第 307H 页
许 答曰。前日之递卿。非以为当然。势不得已姑慰卿耳。卿何困我至此。虽有疾病。岂不可卧閤论道乎。宜勿复辞。)再告。不 允批答。六月。三告。不 允批答。力疾出肃。十二月。病笃。 命内医守视。(感伤寒气。风痰厥逆。自此病势渐笃。 上闻之。命内医赍药物。不离看病。仍 传曰。今后病證启辞。自差备门直启。不令关历政院。盖恐其迟滞也。即日。 特命杨礼寿。病證轻重。趁时书启。此后。病势一向所绵。医药无效矣。)
十六年戊子。先生七十四岁。正月。呈告不 允。再告不允。自此至四月凡十九辞。始准。五月。 特命还授领相。次进 御制诗。(是时。谢 恩使俞泓回自京师。书状官尹暹。以山海关兵部主事马维铭赠俞泓诗暨俞泓和诗二道进。 上命馆阁诸臣和进。又下 御制诗二首。命槐院提调各和进。)六月。呈病乞解。敦谕不 许。 (答曰。见卿乞解之章。非敢不悉卿恳。亦非敢不信卿言。第今国家之势。其危败之状。甚于卿之病證。卿岂可惟念卿之身病。而不念国之危病。予亦讵可徒怜卿之病苦。而罔念邦之病颠。此所以宁受卿谴。宁拂卿意。而诚有所大不忍也。不然。许卿一二年闲秩优游怡养。有何所难。而必强为仍授。才递旋复。有若儿戏。而不暇计乎。予情亦可谓悲矣。闻卿行步甚艰。出入阙庭。实非所能。不必出谢。古之时。大臣在病。有国家大计。命乘肩舆以入。今予只愿卿在家卧閤。有问辄对而已。如此则卿之赐大矣。予意止此。幸愿谅之。仍 传曰。史官则行礼不平遣本府郎厅。使之从便谕之。)七月。上劄陈乞。不 许。 (答曰。观卿劄辞。如对卿语。卿虽以刖自拟。而心固不刖也。国之置相。以其足乎。以其心乎。大臣之辅其君而谋其国也。以其足手。抑以心乎卿身固己病矣。而心固不病也。又何辞焉。勘定文书。有司事耳。自有下官。何嫌何忧。宜勿辞。)冬。在告中承 命卜相。(八月。左相郑惟言捐馆。右相柳腆回自京师。道病去位。 上命先生在家卜相。注书韩浚谦承 命往谕。先生以金贵荣李山海 启。李山海入相。)十一月。呈告不 许。 (答曰。方今时事艰虞。岂欲休退。所以累辞之意。岂非寡昧不
稣斋先生年谱 第 307L 页
辟。有以致之耶。反躬惭恧。无以为怀。予何敢退卿而自取颠隮。)自七月至十二月。凡十二辞。始准。是月。递授判中枢府事。病不能出谢。(是年间。前提督赵宪累疏攻击名流。并及先生。自 上焚其疏不下。 传于政院曰赵宪。人妖也。予于贤相名卿。不能待以至诚。使宪纵言无忌。是谁之过也。我而宪疏又至。三司交章请窜。是时先生沈痼。已不可为。一日。招门生作口中语曰。宪疏虽曰狂妄。以言获罪。非盛世事。我今垂死。虽有所怀。末由上 达。汝以吾意。通于一二台谏。万一停止则幸矣。时论议方激。虽元老之言。亦不动听。宪遂窜。此则外人所不知也。)
十七年己丑。先生七十五岁(时柳腆还入相。与右相李山海启请先生还置首相。 上谕以老病恳辞。姑且优闲之意。)正月。上劄请奉朝贺。不 允。 (答曰。虽解相职。系国家安危。奉朝贺近无比例。不敢从。)五月。上劄请致仕。不 许。(略曰。臣有一言举概而未尽者。今当尽之。臣五世祖同知臣德基。老于尚州。化宁为地。山高水冷。杂菜不熟。木花不开。人不屑居。臣岂有独乐此者。徒以首丘重至情也。况二十馀年去国之身。三百馀里行柩之险。旅魂飘泊。栖悽莫依。谚云。活狗子不肯易死政丞。盖甚言其死物无气力也。臣今年七十有五。荣庆极备。求之人世。无与为匹。所冀者独致仕一节尔。若令更受 天恩。败车羸马。步入里门。为父老寻某丘。以尽馀齿。入地结草。无遗恨矣。不然。舍一品之禄。重十亩之利。以偷一朝之安。安有是理。是不过力有所不给。情有所必用也。 答曰。省卿劄辞。具悉卿恳。大臣非如他宰。安危所系。未可致仕。)七月。复上劄乞致仕。不 许。 (答曰。省卿上劄。诚末世之高致。然大臣辞职非轻。勿辞。)九月。承 命。议日本通信事。(时日本人平秀吉灭源氏。自为关白。遣使要通信。 上命诸宰献议。先生议曰。天下之恶一也。秀吉既弑其君。义无可交。伏惟睿裁。)十月三日。 命召。病不克诣阙。(是夜初更。黄海监司秘密状 启至。郑汝立谋逆事也。 上命招诸大臣。先生病不诣。)十一日。舆疾诣阙。命舁入引见。病不克入对而退。(是时先生病甚。而以自 上方有忧惧。遂舁疾诣敦化门
稣斋先生年谱 第 308H 页
外。 传曰。引见。扶持入来。不然担舁以入。政院 启以病甚难入对之意。 传曰。如有欲启之事。书启。 启曰。臣闻近日大变。古今所无。自 上惊动必深。不胜闷虑。臣病甚。五体不举。又未尝肃拜。敢来 阙门外问安。 答曰。安有如此事。卿宜安心。午 遣史官宣谕曰。久不见卿。朝来。闻卿来到。将欲引见。而以卿起居不便。未能入来。故不果焉。玆者逆贼之变。出于寡昧之时。无非治国无状之致。惭负 祖宗。无以为怀。卿霜朝出入。得无有伤。玆遣史官谕意。仍 赐豹皮褥一坐。勿谢。回 启曰。 特荷 圣矜。遣史官谕 旨。涕泣何言。岂意圣明之世。有如此罔极之变。如闻虚语。骨痛不已。伏惟圣虑从容覈治。罪人斯得。万世 国家之福也。)
十八年庚寅。先生七十六岁。三月。有 严旨。出城待 命。寻罢职。(先是。先生承 命荐人。汝立姓名。亦在其中。时汝立方以虚名欺一世。先生从而荐之。至是。 备忘记传政院曰。前日命大臣荐人。卢某以郑汝立为荐。至以金宇颙首荐以进。尤为痛愤。予平生优待卢相。兴亡所系。大义至严。不得不言。先生闻有 命。即日舆出东郊。疾益危矣。 上用大臣议。罢先生职。于是秉论乘之。将售倾陷之规。台阁承风。至以削黜为请。 上曰。此不过知人不明耳。至于削黜。予所不忍。累 启终不允。时连累而坐者甚众。人心骇惧苟以一札相通者。皆上疏自列。先生独不自劾。议者交口非之。门生子弟有以是告。请援例待罪。先生曰。吾既误荐。邦宪所难贷。今若自劾。是涉自明。岂有自明而得伸者哉。无益于事。而只取笑于人。吾不为也。)十二日。哭夫人李氏。(享寿七十六岁。与先生同庚。)四月七日。易箦于寓舍。(先生初拜右相之日。闻 命愀然不悦。书于日记曰。此灾生之兆也。盖先生之见。已炳于止足之分。而 上眷甚隆。求退不得。毕竟谗间乘之。未免颠沛而终。痛哉。)七月。归葬于化宁县远川里。(子大海扶榇以归。七月十日。葬于先垄之侧丑坐未向之原。夫人祔焉。乙未年间。大臣郑琢 启曰。卢某平生以忠孝自许。自 上眷注最隆。不幸以谬荐被谴。君臣之间。不得保全终始。人莫不惜之。 答曰。卢某予所素知。但其时只罢其职。今无可施之典。)
三十年壬寅。珍岛士子建书院于先生旧日侨基。以奉春
稣斋先生年谱 第 308L 页
秋享祀。
三十八年庚戌。 宣祖大王祔 大庙。朝廷请以先生配享。竟不果。(光海以不保终始报罢)
四十一年癸丑。忠州士子相与合祀于溪滩书院(春秋享祀祝文曰。德量行谊。学问文章。穷养达施。亹亹难忘。沈一松喜寿所制。)
四十四年丙辰。入享于尚州道南书院。(奉安时祭文曰。聪颖之资。凝远之器。髫而出伦。帝厚其畀。好学之劬。持敬之勤。用心于内。匪专乎文。孝悌之赋。时习之箴。行而后言。句句皆心。讲义之修。箴解之作。德辨于困。涪州得力。启沃之弘。倚毗之笃。乔岳不运。物受其泽。没世之久。思德之深。邦人依依。寤寐仪音。五贤之祠。在洛之澳。道脉所在。公宜啜食。日辰之良。肴醴之馨。精灵炳然。庶几来宁。郑愚伏经世所制。先生独立自守。如松柏梃然。其视因缘攀附而跻膴仕者。如臭秽之不可近。少与李睿相识。晚而还朝。则睿为戚里矣。睿尝候先生过门。逆前而谓曰。公何待故旧太薄耶。因把臂而入。将进酒叙旧。先生称疾遽起。外戚沈义谦频造门致款。而先生终始不与之交。其谨严如是。郑相彦信。方有时望。议欲为天官长。先生于彦信。姻亲也。乃止之曰。彦信识钤。略有干局。可长骑曹。至于秉铨。恋进退一时人材。各当其任。非所长。其后朝议又欲擢置相位。先生又言其不可。而其人没齿无怨言。可见其用心公而服人有素也。右二条出闻见录)
万历四十四年丙辰门人康复诚撰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