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眉岩先生集附录卷之二十
眉岩先生集附录卷之二十 第 x 页
眉岩先生集附录卷之二十
  
行状(许篈撰文佚不传)
[本文缺]
眉岩先生集附录卷之二十 第 530H 页
谥状(李好闵)
公姓柳氏。讳希春。字仁仲。善山府人也。其先本出文化。高丽中有讳昌。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仆射生讳甫。都佥议赞成事。食邑善州。遂为州人。高祖讳文浩。甘浦万户。曾祖讳阳秀。成均进士。 赠通礼院左通礼。祖讳公浚。生,进俱中。 赠承政院左承旨。考讳桂邻。 赠吏曹参判。皆以公贵。贞夫人崔氏。司谏院司谏溥之女。司谏以雄文直节致大名。参判公受室而师事之。早弃举子业。潜耀不仕。味书史自娱。乡里推为长德焉。公以正德八年(癸酉)十二月初四日。生于海南县居第。生有异质。不与群儿嬉戏。每端坐读书。目无浪视。言辞举止。卓然早成。七八岁。趣向已远大。参判公亲授以通鉴。公时以其意论往事。多出人意表。至于国家乱亡之故。辄掩卷太息。或继之以流涕。参判公奇爱之。十六岁。(戊子)参判公没。哀毁过甚。执礼不怠。 中庙三十二年。(丁酉)中生员试。次年。(戊戌)擢别举丙科。晦斋李公为考官。异其文而取之。十月。权知成均馆学谕。三十四年。(己亥)为真选仕实录厅兼春秋
眉岩先生集附录卷之二十 第 530L 页
馆记事官。三十六年(辛丑)六月。用艺文荐补检阅。三十七年(壬寅)正月。转世子侍讲院说书。时 仁庙在东宫。公力以辅导为己任。因讲大学衍义。至齐桓公景公之事。公言曰。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可谓盛矣。然而溺爱郑姬。越次而欲立孝公。是方盛而有祸乱之渐也。景公国势削弱。而权移田氏。可谓衰矣。然而使从诸大夫之言。择其子之长且贤者为嗣。则是已衰而有将兴之理也。天地之气亦然。时方仲夏阳明盛。而重渊之下。其冷如冰。此治世未尝无阴邪之伏也。时方仲冬阴冷极。而穷泉之中。其温如汤。此乱世未尝无阳德之萌也。故明主之御世。当治而防阴之潜长。当乱而养阳之方微。斯义也。朱子感兴诗第八章。备矣。向使二君者。明知是理。而预防于未然。则齐国岂有危亡之祸哉。窃见感兴诗二十章。义理渊奥。亚三百篇。载于性理群书首卷者可考。而凡群书中所收铭箴赞诗之类。皆可以从容玩味。使人兴起。夫子曰。兴于诗。先儒亦云。读书之馀。间以游泳。诚于讲明经书之暇。不废讽诵。以涵养德性。则其于圣学。非小补也。 仁庙欣然曰。予曾阅性理群书。颇以为异于杂书也。今闻劝勉甚美。敢不从事于斯。文学李公畬
眉岩先生集附录卷之二十 第 531H 页
出而喜。谓公曰。东宫好学之诚。得君言尤进。宗社之庆也。公随事劝戒。多此类也。八月。升司书。九月。乞暇省亲。告将满。以师傅言解职。三十八年(癸卯)二月。授弘文馆修撰。四月。兼司书。时崔夫人在家。公为晨昏之奉。浩然有归思。五月。又乞暇。六月。解司书。 中庙量其意。特 命铨曹。授公茂长县监以便养。县繁雄。素号难治。公莅事勤敏。庶务毕举。而尤急先教化。亲设养老宴。兼行防弊宴。又除徵敛之无名者。一县翕然。三十九年(甲辰)十一月。 中庙升遐。而 仁庙嗣位。明年(乙巳)四月。大司宪宋公麟寿启曰。新政之初。最重 经筵。宜不拘内外。遴择其人。用备顾问。盖指公也。宋公按湖南。公适知茂长。相得甚欢。故力荐之。于是。公以五月召入为修撰。六月十三日。至阙下。而 仁庙疾已不可为矣。七月。 仁庙升遐。而 明庙循遗命。入承大统。公惓惓于致君。议诸同僚。草急时务十策。献于 大殿及 慈殿。八月。移司谏院正言。先是。刑曹判书尹任。 仁庙舅也。与尹元老,元衡兄弟构隙。始丽金安老。谋害元老等。安老旋败。元老等复用。切齿于任。蕲必报之。元老肆言任阴谋叵测。多畜刺客。将不利于大君。以摇动 文定。文定大惧。由是。大
眉岩先生集附录卷之二十 第 531L 页
小尹之说盛行。一日。具大司谏寿聃。发言于经席。中庙震怒。欲两罪之。朝廷虑任偏中其祸。固争不可。事遂中止。而士林惑于辅护东宫之言。颇以任为归。有李煇者至宣言当还授任政府。议者知祸之未戢矣。及 仁庙宾天。任失势。小尹始欲释憾以逞。顾一时贤人君子。无可使从己者。广引贪功及喜乱不得志者之徒。昼夜聚谋。未得其便。以大司宪闵齐仁恇怯易动。大司谏金光准阴贼善害物。啖之以厚利。元衡又遣其妾入内庭。訹 文定请下密 旨。以诱胁人。结约既定。是月二十一日。齐仁,光准。倡会于中学。公暨宋执义希奎,朴司谏光佑,郑掌令希登,李掌令彦忱,金持平䃴,闵持平起文,白献纳仁杰,金正言鸾祥皆来会。齐仁,光准曰。今之二三大臣。为 慈殿所疑。有密旨降于宰相某某家。又有匿名书。流言未已。宫壶汹惧。若不先发其端。从轻善处。则深恐事出他道。贻祸国家。虽知彼之暧昧。揆以时势。不容悠悠而已也。座中皆奋曰。此乃奸人构诬之事。而我为其所使弹劾以开端。是正落其术中。决不可忍为也。金公䃴曰。此非特为尹任发也。忠贤鱼肉。其基于此矣。己卯之祸。言之酸鼻。而谓今之君子又踵贞,衮所为乎。
眉岩先生集附录卷之二十 第 532H 页
宋公希奎曰。我则虽寸剉吾骨而碎之。有不从也。公言之尤痛切。朴公光佑,郑公希登,白公仁杰,金公鸾祥。声色俱厉。金公䃴攘袂。或起或坐。怒气勃勃。李公彦忱,闵公起文。惟仰天太息。齐仁等恳乞终日。竟不从而散。邪党尽骇。惧事不济。嗾知中枢府事郑顺明,兵曹判书李芑,户曹判书林百龄,工曹判书许磁。夜会于光化门外。诘朝诣承政院。上变告。 两殿御忠顺堂。引宰相议任及柳灌,柳仁淑三人罪。 命窜任罢仁淑递灌。公与执义以下。同辞引嫌启曰。臣等以为三人虽有可论之事。当此 主少国疑之时。奸细之徒。胥动浮言。论启大臣。甚非其时。适以陷奸计而增士祸。议不能一而罢。又不能即达 天听。即赐斥免。不 允。翌日再辞。又不 允。宋公希奎大言曰。尹元衡主张密 旨。传播外朝。眩惑人听。当首劾此奸。明示天讨。而今日已迫曛暮。门将闭矣。出纳 启辞。似非其时。姑俟明日就职而后为之。未晚也。公与诸人。良以为然。遂皆退。而白公仁杰迟之独留抗 启。 文定大怒。下仁杰狱。 命尽罢希奎等职。公与焉。不旬日。三人戮而大祸作矣。二年(丁未)九月。副提学郑彦悫罗告良才驿谤书。因大加罪乙巳诸人编管。公
眉岩先生集附录卷之二十 第 532L 页
得济州。初林百龄。于崔夫人再从弟。而与公又同县。闻公授言职。喜甚。先一会数日。百龄以简招公。坐中堂屏人。语以密 旨曰。 中宗尝欲易世子。二柳等阴沮之。到今多有不自安之迹。当举正其罪。且言 上意严切若此。顺之则芬华。逆之则齑粉。君独不为老亲计乎。公闻言勃然变色。不交一辞而起。百龄气索。送公至门外。再三属耳。戒母泄其言。公亦不应。百龄心胆尽坠。罢会之夕。遣其弟九龄。刺问始末。公方对丁舍人熿。共论时事。接九龄殊草草。又不语其事曲折。九龄怒而拂衣去。告百龄曰。抵其家。则杜门不见矣。百龄大恨之。公所寓舍。与金光准之居相比。光准密语公曰。宫中惊疑于三人者久矣。为台谏者。不可不奉承其意。公盛气责之曰。 仁庙在殡。肉未及寒。今若起大狱。戕杀勋旧。则非惟大伤国体。其于 嗣君之德。得无累乎。光准曰。此乃 慈殿所为。与 主上不相关。于 嗣君之德。何累之有。及宋公希奎之南归。光准治饯具。并邀公曰。曩者君虽恸慨。亦何所补哉。使从吾言。必不至如今日之甚也。其无状如此。盖公以孤身宦京师。直道而行。不随人俯仰。士祸之始。百龄以乡曲居要地。力欲汲引以为助。使公一
眉岩先生集附录卷之二十 第 533H 页
言赞之。则立取隆显矣。而公惟知徇身为国。不以死生荣辱。变其所守。其与百龄光准语也。不少降以自贬。危言正色。直发其肺腑而掊击之。公之受祸。固其所也。是后。群憾合势。必欲置公死地。以济州去家乡不远。移配钟城。三年(戊申)二月。至谪所。公处困遂志。安之若命。方且覃思著述。口诵手抄。夜以继日。胸中之气冲如也。六镇边于靺鞨。俗尚弓马。少识字者。公至。闻公之风。愿学者众。公因才诱掖。教诏谆悉。远迩争趋。户屦恒满。至季年。(乙丑)文学彬彬焉。乙丑岁。 明庙之二十年也。在位既久。 圣治日新。因公论放黜尹元衡。稍雪乙巳被罪人。 命移公于恩津县。 宣庙嗣服。汲汲于继述。 山陵甫过。大霈恩典。以三公启。复公职。授成均馆直讲。俄迁弘文馆校理。时隆庆元年(丁卯)十月也。十一月。公以先妣没时不得赴丧。上疏请展墓。特 赐暇。十二月。升应教。二年(己巳)正月。道拜司宪府掌令。二月。还授应教。三月。升司谏院司谏。四月。授副应教。七月。授执义。转应教。八月。荐为议政府检详。升舍人。还应教。九月。升典翰。十一月。召拜成均馆大司成。从人望也。公上官。进诸生语之曰。学生当以和厚爱人为本。不可尚气而好攻人。攻其恶。无攻
眉岩先生集附录卷之二十 第 533L 页
人之恶。此学者之先务也。公集诸生讲大学。日与之论辨。执经考疑者坌至。公酬酢有裕。闻者皆心悦而归。三年(庚午)正月。转承政院同副承旨。稍迁至右副承旨。三月。免。旋授大司成。八月。还左副承旨。九月。以病暍告归潭阳家。十月。拜弘文馆副提学。以病免。又拜右承旨。又病免。复还潭阳。四年(辛未)正月。授全罗道观察使。三月。行至稷山。以不任理剧辞。 上手札温谕。不 允。公惶恐就道。首以劝善惩恶之旨。通示列邑。又荐拔善行之士。条列漕水军疾苦。上之九月。擢为司宪府大司宪。十一月。以刑曹推考。递授同知中枢府事。带义禁府。十二月。授副提学。五年(壬申)八月。病免。授同知中枢府兼同知成均。又带经筵。九月。授艺文馆提学。公拜疏力辞艺文之命。 上曰。博学足以堪任。宜就职。公黾勉出谢。因 启曰。昔司马光为知制诰。以不能四六固辞得免。今臣之不称此任。倍光万万。而诚意不至。尚靳 允许。不胜惶闷。自 祖宗以来。最重此职。抄选文章之士以授之。如臣不才。决不能堪。岂可污玷名器。令人指笑曰。非其人而冒处。自臣始也。况臣方备员劝讲。以致君辅过为任。而先自犯于自欺欺人之罪。其何以昂首开口而谈经说理
眉岩先生集附录卷之二十 第 534H 页
乎。 上又不许。又辞。 上勉从之。公闻 命退。喜见眉宇。六年(癸酉)二月。转大司宪。三月。病免。兼五卫都总府副总管。又授大司宪。旋以事递。授礼曹参判。十一月。转副提学。七年(甲戌)春。 上素患胃證。 玉音不调者有年。公忧虑。诣政院 启曰。药饵之进。 御医已尽其术。而食疗之方。尚有可言者。臣于医家。未窥门户。何敢与议。然区区犬马之诚。不能自已。敢取调理脾胃之说开列以进。乞悉意采择。以调护 圣躬。 上优答之。七月。病免。复拜大司宪。八月。递授刑曹参判。九月。移副提学。十月。待朝讲。将退。 上曰。卿勿退。予有欲言于卿者。凡文字训句之间。或者以为小事。不足留意。然昔贤有言。未有不得于辞而能通其意者。今经书口诀及谚释。纷纭不一。卿之学问精博。世所罕有。卿可设局详定。或有但取经学之士相讲论。则亦惟卿所择。公曰。此事不必设局。只可详议于人而定之。但臣方校朱子大全。恐不暇也。且臣羸病衰老。乞于明年告归田里。而惟 上命。 上曰。吁。此则不可。公复进求退之情。 上默然。盖不俞其退也。八年(乙亥)三月。病免。四月。拜大司宪。俄以事递为同知中枢。转礼曹参判。复授大司宪。五月。病免。授工曹参判。
眉岩先生集附录卷之二十 第 534L 页
六月。带同知 经筵。七月。转司谏院大司谏兼同知春秋馆事。以事递授工曹参判。八月。请暇扫父母墓。 上命驰驿去。公自己巳秋。始欲丐休致。而以 眷注之厚。未敢决去就。至是。乃定归计。士论咸惜之。九月。玉堂因事上劄曰。柳希春乐善好古。博通经史。久处经帷。补益弘多。年龄虽暮。未及致仕之岁。精神气力。亦未甚衰。今闻因扫坟之行。而画意南归。引年求退。虽人臣之素节。而昔进今亡。非 圣上之本意。才难之叹。自古尚然。况今人物眇然。六曹三司。皆患乏人。而士林之所推重者。一时去朝。非但物情缺然。 殿下亦岂无如失之念乎。请引见敦谕以必还。以示爱士之意。大司宪郑芝衍,左相朴淳相继言之。 上御 经筵。谓公曰。卿不忘我。则岂不来见我乎。 圣意眷恋。溢于言表。入侍者皆为之动。公竟辞归。十月。授吏曹参判。公手疏辞曰。臣生长海隅。又缘气禀不完。迂疏驽劣。初无寸长。粗习诗书。亦无适用之一端。侥倖第遭遇 中庙。滥厕史官经僚之列。因蒙 特授专城。以遂养母之愿。而到任二载。罔有丝毫之报。 仁庙朝以 经筵官。被召还朝。不及一入 经席。投荒二十年。无望生还。幸赖 明庙解网之仁。量
眉岩先生集附录卷之二十 第 535H 页
移中土。又幸遇 圣明。拔出泥涂之中。刮拭薰沐。置之论思之地。八九年于玆。其间臣据经义而陈管见滥蒙葑菲之采。 天语容奖。不一而足。至于擢升二品。臣自怪以囚山永废之身。潢潦井蛙之学。何以得此非常之眷于 圣主哉。 恩光弘大。糜粉难酬。思欲报效涓埃。而无以为计。伏念臣素以尪羸残疾之人。今年又六十有三。方患下冷上渴之證。无以支将于夙夜奔走之际。愿得数年之闲。庶保如线之喘。而又暇日修上 睿命之书。少伸芹曝之诚。以报 圣学之万一。此臣所以因扫坟而兼乞暇者也。臣资性疏暗。政事学文之才。不逮人远甚。唯好䌷绎文字。粗有平昔尺寸之功。是以。于修书之 命。祗承而不敢辞。庶几自效于千虑之一得。伏乞 圣慈怜之悯之。容之许之。臣之本职及兼带 经筵,春秋,成均馆等同知。以至奉常校书提调。并 命递差。使臣安心田园。毕志丹铅。以遂区区之愿。臣受由而来。未及到乡。遽有佐贰铨衡之 命。臣愈增惶悚。罔知所措。祈免滋急。臣若尽修愿献之书。而残喘未绝。则敢不扶曳跛躄。趋走 阙庭。复睹 龙颜。然后永乞骸骨乎。 上览疏。 命于明春来谢。因赐食物。十一月。公又辞。
眉岩先生集附录卷之二十 第 535L 页
 上传于政院曰。姑勿递。以待其来。十二月。因三公启。递授同知中枢。以政本不可久旷也。九年(丙子)四月。拜大司宪。辞且请解兼局。 上只命解奉常校书提调。公又乞尽递之。不 允。六月。授副提学。公感 上恩顾稠叠。欲自力一行。上章请调病登途。先进所修大学释疏。七月。入谢。九月。初进讲罢。极陈当退者有三事。 上默然不许。明日又上疏。 上令示大臣。大臣皆请 上勉留以自补。 上即命召公于政院。谕旨曰。卿之心。予素所知。辞退。出于诚恳。固非弋名者之比。但予意前于 经筵。已谕之。至于问诸大臣。其意亦如此。宜勿辞退。以补寡学。公更乞退益固。 上许之曰。从今以往。卿当体予诚意。召之即来。勿永弃寡人归也。因 命解授闲地。公以同知中枢辞朝。 上召对思政殿。公面陈为学之道。用中之要。又请跻金寒暄宏弼于从祀。赠李四宰耔谥。皆国家之大事也。 上慰勉数四。 赐御衣二领靴一双。前此所未有也。十年(丁丑)春。又授副提学。公具状辞。久留中不下。已而。谕政厅。升公阶正二品。因下 教曰。省卿上状。固知卿意之恳。但予既至诚待卿。前日退乡之时。即许从之。以其必来于今日也。且予念卿久劳帷幄。
眉岩先生集附录卷之二十 第 536H 页
特升资宪。卿不可不为来谢也。矧今春服既成。风和日暖。行程甚稳。卿速乘驲上来。以副予意。公初欲坚辞。及见 上旨。不得已为趋谢计。五月。诣 阙辞请镌重阶。 上不许。未及入侍而劳热作。数日。病势顿剧。 上遣御医诊视。公疾已革。不能兴。犹命子弟加冠于首。整衣带听命。以十五日。终于寓舍。享年六十五。识与不识。莫不赍咨痛悼。 经筵官乞优加 赠恤。护还丧柩。 上皆从之。六月。返榇于潭阳。闰八月庚寅。窆家西五里许壬坐丙向之原。后四年庚辰春。 上追念公不置。询于太臣。特 赠公为议政府左赞成。盖尝欲以 命公者 命之。公天资英迈。颖悟绝人。始受书。一过目辄不忘。早岁。尽通诸经史。意气卓越。自视无前。而犹不敢以为足也。慨然有求道之志。闻崔新斋山斗。亟就正焉。新斋叩公之学。大叹服。遂悉以所闻者语公。且勉之守约。公乃捐去旧习。一意为己。体认讲说。务尽精博。不数年。学日益进。南中人士莫之先也。时金文敬公安国。方以开导后进自任。公纳拜。屡质疑请益。文敬敬之。不以学者待公。至登第从官。公退之馀。乐与贤士大夫相往来。讨论商略无虚日。不啻若饥渴。一时皆推服之。平日于书无
眉岩先生集附录卷之二十 第 536L 页
所不读。自圣贤经传古今史策。以至僻书小说。莫不洞贯本末。尤长于强记。每举篇背文。如诵己言。其居家。一室萧然。席尘不扫。而左右简编。刻意钻励。殆绝人事。当其沈思也。或值食时。则家人设食于前。而不顾若无见者。其笃志类此。恬静寡欲。自奉简薄。衣食才取足焉。视世之声利纷华。如弃涕唾。一切外物。无有动其中者。惟耽嗜载籍。甚于欲色。闻人有未见书。必求而得之。既得之。又必亲自传录。孜孜矻矻。如不及然。自少及老。非甚病。未尝须臾去书不观也。其在谪中。塞北寒苦。人所不堪。而处之如他日。是时权奸擅国。官吏承望风旨。裁刻日廪。窘辱百端。盘餐屡空。而公无几微见于颜面。但闭门默坐。日取前所读书而读之。大肆力于学。循习温养。有以自乐。慕横渠张子妙契疾书。遇有所得。中夜必起。取烛而笔之。久之著书成帙。凡措辞断事。一以朱子为准。其用力于紫阳之书。专且久矣。盖公少时。得六君子赞及祭延平文。加爱而诵之。踰冠阅大学或问。读未终篇。喟然曰。道其在是欤。遂脱略词章。从容潜玩者有年。及游国学。求朱子大全于人。下帷诵读。夜分不寐。固已识其大者。自是竭力研究。流离颠沛。手不暂释。敬之如神
眉岩先生集附录卷之二十 第 537H 页
明。悦之若刍豢。沈潜反覆。三十有馀年而后。恍然有得焉。尝谓文公所成传注。已有诸儒之疏。以惠后学。独文集语类。未有注解。中华文献之地。读者尚患不得其门户。况吾东方人乎。加以世衰道丧。邪说肆行。管窥童观。各自雄长。文公之言。将晻昧而不明。用是为大戚。就语类系以笺释。爬疏抉剔。缕析毫分。公之精力。尽于此矣。而犹谓义理无穷。探索未至。不出以示诸人焉。又纂大全书集览。以体大未尽就绪也。又谓文公之盛德大业。推其所极。可配于夫子。而当时门人高弟如黄勉斋。亦以生知安行之名归之。则后之学者宜乎晓然无疑。而或者不达。概目以为大贤。不亦浅之为知文公者乎。公盖深病焉。作两圣辨从祀议。以推尊文公而极言之。其于四子诗书春秋。用功尤深。多自得之妙。皆有所论著。患俗儒曲学穿凿生解。反晦经旨。乃正其音读。定其口诀。灿然明白。皆可诵法。又谓今之经解。皆出于宋朝。其避讳代用之字。至异代犹未釐正。真假相混。有误初学。援韩文考异例。作续讳辨以正之。其于史记。推通鉴纲目。以为史家之规范。而朱子尝以未及修补为恨。故书之传于世者。校诸提要。其类例颇相牴牾。后儒若汪氏,徐
眉岩先生集附录卷之二十 第 537L 页
氏皆有说。以正其异同。顾不能归于一。而各守意见。多失本意。读者眩焉。作纲目考异。以刊其误。谓史书丛杂。浩如渊海。学者颇不得其门而入。故著历代要录二篇。内篇论历年。外篇总治道。又谓史论之粹者。莫善于致堂管见。为之标题。用便观览。其论历代事。上下数千百年治乱兴亡。如指诸掌。有若身屦而目见之。诗为区画处置。动中肯綮。至于论人心术隐微之际。尤致意焉。尝曰。以成败决是非。史家之陋也。故公之所论。多前人所未发者。谓多识前言往行者。君子之所以畜其德也。而前世著论之书。汗牛充陈。童习而纷如。思有以约之。爱唐人李瀚蒙求辞旨简要。便于蒙士。犹病其䳱于外者有馀。其实反不逮焉。乃遍观诸书。起伏羲迄于本朝。靡不包罗。剪落烦芜。蒐采菁华。片善寸长。囊括无遗。阅二纪而书成。曰续蒙求。此事造语。一依瀚体。而命意精微。则求之近代。殆未有伦比者。而又广辑故实。门分派别。以类相从者。则目之曰川海录。公既稽经订史。旁及百氏。宜无有不足者。而下至游艺之具。亦莫不寓其教焉。述玩心图。条列气质之差。集艺园闲林。极论作诗之变。使学者游息之顷耳目所及。不离典训之内。公之为人。至
眉岩先生集附录卷之二十 第 538H 页
深切矣。其他所撰以十数。今剟其尤者著之。公乐易仁恕。谦虚好问。尊贤爱士。出于天性。待人接物。和气蔼然。畛域不形。望之神彩溢目。聆其言。则讲学论事外。无一驳杂之谈。开心见诚。色笑可亲。以是人无贤愚。皆爱敬公。退而无异辞焉。然外和里方。疾恶尤甚。(一作为深)见人之不善。甚或不直视。而终亦不以语人。故为恶者。莫敢致怨于公也。大有定力。仓卒不动其色。自济州迁于北也。入大洋。风涛猝起。同行二船旋败没。舟中人失声痛哭。公容色自若。取纸笔作家书处后事。且语从者曰。船虽覆。若幸有一人脱者。可以此达于吾亲。死生命也。奚恨。俄而风止。仅得免。后有见其书者。字画谨好。财处纤悉。皆以为不可及。公仪容清癯。退然如不胜衣。言若不出诸口。迨其当大事。众方睢盱辟易。而公奋不顾身。确然不挠。其自守之固。贲育有不能夺者。中学之会。发言者不显其胸臆。而假镇定之议。使元佑调停之君子处之。未必不为所动矣。而况鬼蜮潜形。事机未彰。尹任虽为祸首。而士林根连株逮。将为菹盐。则未有为之兆者。斯固明者之所不能察也。而公独深忧之。历引往古憸邪构乱之迹。逆论当世清流之祸曰。玆事之应。后必如是。发
眉岩先生集附录卷之二十 第 538L 页
露奸状。无所隐情。故公得祸最酷焉。戊申之春。黄宪等欲进录功券。群小又造为丁(游轩)(苏斋)(眉岩)(禧年)之目。必欲杀之。其免于大祸者。天也。此其临事之勇。见机之明。非公之学力。有能及于此乎。处钟地十九年。忍苦寒饥。一毫不以干于人。以名编罪籍。绝不出入州将。如柳公景深,金公德龙。钦公道义。一欲屈公于公馆而不可得。咸就公之庐而致慇勤焉。乙巳诸公。阅时滋甚。或有变节者。而公久幽之操。终不易也。在恩津日。李一斋上京。回便道过。而讲论尽日。叹曰。君非复昔日仁仲也。公又缄续蒙求。贻书退溪李公。恳以證正。其好善服义。虚心求益。至白首不懈。盖人所难也。始公方向用。遭离大患。暨 圣明收用。公之年已五十有五矣。容貌髭发。非复昔时。而爱君忧国之念。炳然如丹。老而愈笃。入对。首以正心诚意之说。开陈于 上前。每见 上。必援引经传。指切时事。辞意恳款。有足感动 上听。 上雅闻公名。悉意倾向。礼貌有加。以即 位初。补养责重。求讲官。宜无踰公者。俾恒处玉堂。后公出入清华。而玉堂之考。十居七八。 上之待公既隆。公感激知遇。思有以报称。罄竭底蕴。至诚启沃。初奉 旨。编国朝儒先录。校朱子大全
眉岩先生集附录卷之二十 第 539H 页
语类。进于 上矣。又念人君之学。尤贵知要。谓小学近思录四子六书。乃圣学之总会。而帝王之规矩准绳。能通于此。则推之他经。无难事矣。但其间先贤之言。多引而不发。解者或未能哜其胾而极其深。显微阐幽。犹未能无待于后人。故公启考众说。参以己意。凡可以发明羽翼者。一一纂入。苟其言之善也。虽在时人。亦所不弃。为六书附注二卷。拜劄以献。谓历代名贤奏议于其君者。皆凿凿可行。而患其繁也。撮其最切于君道者。稡为一篇。曰献芹录。用朱子意也。亦以上闻。 上览之嘉叹。 御札褒美。而进新增类合。即 命书局印行。于是乎公之引君当道之诚。可质于神明。而 圣心尤益开纳。属公乞退益力。 圣上之所以留之者弥切。申 命撰定经书释疏。其期待尤至。公祗慄承 命。尽心编辑。用力甚苦。其书之成者。参互考證。皆有据依。其不合于圣人之旨盖寡矣。大学一篇。始奏御。而公弃斯世矣。论语才脱稿。馀未及终篇。识者恨之。公立朝大节有如此。而其行于家。孝于事亲。友爱同气。闺门之治。雍睦无间。十岁。丧伯氏。哀痛如成人。早丧严侍。养崔夫人。承顺颜色。一无违忤。如有所谏。必伏于庭下。叩头而言。崔夫人多屈
眉岩先生集附录卷之二十 第 539L 页
意从焉。姊妹析产居。公请曰。己则忝窃仕涂。生理自足。田宅之美者。愿悉与昆弟。因推所得家一区。畀中妹。戊午二月。崔夫人下世。公设倚庐于迁所。朝夕奠献事毕。必南望殒绝。准闻讣之日。以终其丧焉。尤务赒恤孤寡。慈爱备至。兄子沿,溉早世。有子皆孤弱。公怜之。收视如己出。抚育教诲。以至成立。家世清素。而公尤以俭约律身。不事生产作业。其配北方。卖田治行。生理益落。不以经心。还 朝位宰相。俸入稍厚。有劝为子孙计者。公方看书。笑而不应。所居无厅事。内子斥卖奁中妆营建。公不知也。与人交。恩义兼尽。终始持一心不变。金河西麟厚。同门友也。以生员在泮。染时疾。人莫敢视。几至死域。公时为学谕。闻之。亟舆归所寓。躬调汤药。日夜看护。河西赖以起。而终身感焉。及公流窜。人无与为婚者。河西以其女归于公之子。人两贤之。公与镇川李公畬。同侍 仁庙于青宫。许以忘年。李公没。夫人穷无以自存。公为 上言李畬贤者。而妻子不免于冻馁。 圣明之世。不宜有是。请廪之。 上恻然 允可。公之笃于义。此其概也。其教人。必视其资禀。酌其分剂而进退之。固未始引以高远之事。创为新奇之论。务在审详音训。推明经义。
眉岩先生集附录卷之二十 第 540H 页
以会其极而已。人有来问者。应之如响。其于疑处。盖阙如也。自以周易三礼。非素所深究者。语及是书。辄自退托。初不强其所不知以为知也。其不自欺又如此。语学者曰。程伯子有言。理胜则事明。气忿则招咈。大凡言语之温厚明辨者易感人。触犯激讦者反为累。可不戒哉。由是公之与人语。讷讷焉如恐伤之。慈祥恺悌。表里殚尽。故公之结知 圣上。领袖善类。非有待于外而然也。其和气之入人者深矣。公平居。手书一日所行事。即录之册。在疾病急遽中。亦不少辍。又聚士友书问藏焉。尺简必收。不敢亵弃之。此又公之德之细者也。每谓性不喜词章。屏去不为。然间有发于诗文者。率皆浑厚有本。而无世俗便儇浮薄之态。是则公之所自以为短者。过于他人之所长远矣。呜呼。公以绝世之资。济之以好学。强志博见。养深积厚。中年蕴而不伸。若将终身。及其遭遇 圣明也。庶可以行所志之一二矣。顾以公安于退閒。而圣眷愈重。或引之。或挽之。使公退而不得婆娑丘林。优游厌饫。以益其所学。进而又不得卒岁立于朝庭之上。倡明斯道。天乎谓之何哉。噫。世之知公者鲜矣。公之道。皆在于其书。后之欲观公者。观其书。亦足以知公
眉岩先生集附录卷之二十 第 540L 页
之心矣。公海南所居。乃金刚山之南麓。家后有岩如蛾眉。故自号眉岩。晚年移居潭阳大谷村。公没后。湖南士类。谋立书院。而因丁酉乱离。未克卒事。事定后。始完祠宇于潭阳木山三川之上。盖从其近公居而有泉石之胜也。公曾宰茂长有遗爱。邑之士民。未忘公之儒化。以石滩李公存吾亦昔为其邑倅有名。因立祠宇而共享之。钟城士类。亦立祠宇以奉之。公之道德。山斗一时。师表百代。从可知矣。公配宋氏。洪州著姓。司宪府监察骏之女。封贞敬夫人。资性明敏。涉猎书史。有女士风。丧公之后。执丧踰礼。越明年正月。以毁卒。其葬附于公之墓左。凡生一男一女。男名景濂。景阳道察访。女适宣传官尹宽中。生一女。进士白振南。其婿也。察访娶河西金麟厚之女。生二男一女。长曰光先。次曰光延。侧室有一男。曰光前。女与光延。皆无后。光先娶直提学金骏孙之孙司果锵之女。生二男一女。长益源。时为镇安县监。次益清。业儒。女适士人金劼。内外孙男女又若干人。好闵尝及抠衣问学于公之门。未阅岁。遽遭山颓之痛。今者。公之曾孙益清。以家藏及典翰许篈所叙次行录。示好闵而语之曰。投状请谥。必在朝带职人为之。今日朝著间。得
眉岩先生集附录卷之二十 第 541H 页
游先祖之门者。惟公在。敢以拜请。好闵不敢以后生老耄辞。谨为之请。
崇祯三年八月日。忠勤贞亮效节协策扈 圣功臣辅国崇禄大夫延陵府院君李好闵。谨请。
忠贤祠请额上疏(祠在茂长)
节义。天下之大关也。一日无节义。则冠裳而禽犊。道学。世教之栋梁也。一日无道学。则白日而长夜矣。故古之为国家者。知节义之有益于天下。故崇奖不间于异代。知道学之有关于世教。故表章不问于存没。玆岂独其人之可尚哉。将以教后代之风声也。作来学之准的也。臣等伏见前朝臣李存吾当恭悯昏乱之季。逆肫恣行威福。势倾人主。元臣故老。莫敢出一言抗其锋者。而存吾独危言正免。面折金虎。一封朝奏。夕贬长沙。长沙。乃本县也。莅事数年。仍归石滩。临死啽呓。犹不忘国事曰。肫亡吾乃亡。转席未安而卒。本朝臣柳希春。寻关闽久绝之绪。潜心六经。明辨笃行。勤道礼法。必循规矩。有尊主庇民之学。以仁人济物为心。自 经幄出为本县。祛积弊以便吏民。兴学校以开后学。才过小满。以讲官还朝焉。夫以存吾。三代之遗直也。其高风峻节。足以立懦于百代。而况本
眉岩先生集附录卷之二十 第 541L 页
县人之亲承遗化者乎。希春。斯文之宗匠也。其徽猷懿范。足以指南于后学。而况本县人之亲受教导者乎。不幸庙宇不立。一方为耻。往在己丑年间。臣等告于观察使臣尹斗寿。尹斗寿依臣等言。扫本县立祠宇。数年讫工。额号未请。而上年丁酉。火于贼倭。不惟臣等以为至恸。而大夫行役者举以为欠事。何幸今县监臣林㥠自到任以来。有意起废。既焕孔子庙。以讫于东西斋庖之房曰。学宫则尽矣。两贤者之祠宇。亦不可不复。因以重创。告于前巡察使臣崔瓘。闻以是议。议以克合。事未毕而瓘瓜满。又告于今巡察使臣尹安性。尹安性亦克用劝县监。遂捐私俸。刻日营建。拟一宇并享百世。而庙貌有严。妥灵指期。臣等窃念绫城之祠宇。全州之书院。皆蒙 崇奖。莫不 赐额。则正直如存吾。学问如希春所临之邦。既立祠宇。则亦不可无额。伏愿 俯垂清览。降 赐二字之额。以答一县之愿。使寓高山景行之思。为观感兴起之资。则安知后来之如存吾如希春者。独不见于是邦哉。臣等又见宋臣朱熹之言曰。学则孔孟尚矣。居是邦。语其风声气习之近。则乡大夫乡先生之贤者。不可不知其人。岂非地之相去不相远。世之相距不甚
眉岩先生集附录卷之二十 第 542H 页
后。想其謦欬。足以起肃敬之心。考其言行。足以激贪懦之志。其视尚友于千古。相感于百世者。尤为亲切哉。而况数十年来。软熟成习。风节不立。不知节义之可尚。先正既殁。士习不明。不知道学之可尊。则旌先代之直臣。以起颓俗。表 先朝之名儒。以起后学者。岂非今日急务乎。夫如是则臣等 赐额之请。非为存吾也。非为希春也。实国家计也。伏愿更加 澄省焉。
万历三十七年配五月十一日。
宣赐额号曰忠贤祠。
示忠贤祠创立诸执事文(林㥠)
节义。古今之栋梁。而道学。宇宙之元气。国家之尊崇。士林之宗仰。不可一日而偏废者也。呜呼。非节义则无以为道学。非道学则无以为节义。道义之有关于世教者尚矣。窃见石滩李正言。生于丽季。遭时不淑。逆肫当朝。势倾人主。元臣耆老。莫敢出一言抗其锋者。而独我公一为谏官。面折殿升。使老贼不觉下床。当日风彩。朝野拭目。而昏庸莫悟。竟黜长沙。至今数百年。而其遗风峻节。犹不死矣。天下闻之。尚可悲愤而敬慕之。况我承化之遗民乎。眉岩柳先生道寻河
眉岩先生集附录卷之二十 第 542L 页
洛。学究天人。推明六经之蕴奥。推发圣贤之遗意。本朝真儒。无出其右。自 经幄出为是邦。一时士大夫皆惜其屈于小县。敷五伦之至教。设乡约之科条。变俗导化之效。数年洽然。乡井父老之所传。班班在耳目者。亦不可胜记。呜呼。两贤之远涖玆土。虽曰其时之不幸。而遐方民德。使之归厚。而顽廉懦立。激昂士气。知节义之可尚。识道学之可尊。则岂非今日之幸乎。余以蒙学。倖窃科第。为养乞城。坐送六期。素食贻讥。不但负此初心。深恐得罪于古人。尝与一二同志。叹士趋之靡定。慨直截之无闻。欲立祠宇奉两贤。以为颓波之大振。而象贤之举。不可独擅。具状以闻于前后方伯。则崔相公瓘,尹相公安性。皆以资力相助。不数月而木工告讫。庙貌宛然。揭虔妥灵。爰得其所。邑人之自祖先亲承教化者。则勤奉香火。永世难忘。不其宜乎。如余者。以守土之故。无所事于其间。而得尊贤重道之称。则僭矣。谨具始事之意。以待后之能言者。
万历三十六年十二月初五日。县监林㥠。谨书。初名㡤
忠贤祠丁享文
维岁次某年某月某朔某日。某官某敢昭告于眉岩
眉岩先生集附录卷之二十 第 543H 页
柳先生。伏以著龟吾道。父母斯民。玆值中丁。宜我精禋。谨以洁牲清酌。式陈明荐。尚飨。
义岩书院丁享文(金大器)
伏以学际天人。道接关闽。宗匠士林。仪表搢绅。玆值中丁。宜我精禋。谨以牲币醴齐。式陈明荐。尚飨。
义岩书院礼成祝文(晚德金大器)
伏以神姿岳峙。理窍天通。训诂秦馀。师范鲁蒙。关西夫子。海东晦翁。王者之傅。士林之宗。一代高山。万古清风。仁祠有光。香火无穷。玆值仲丁。用伸卑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