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x 页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经筵日记
经筵日记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42H 页
庚午
五月初四日。午时入经筵。讲孟子西子恶人章。臣曰。唐明皇开元初。励政为治。委任姚宋。而天下治安。及天宝。怠于政事。纵于奢欲。淫太真。任林甫,国忠。宠禄山。以致倾覆天下。所谓西子蒙不洁者也。太甲初年。颠覆汤之典刑。及徂桐宫居忧。克终允德。汉武初年清明。中间三十馀年。征伐四夷。治宫室求神仙。以多欲劳弊天下。户口减半。盗贼蜂起。几至于亡。至年六十八。晚而悔悟。付托得人。汉室乃安。此二主。所谓恶人斋戒沐浴。此人主所当戒之观之者也。又曰。西子蒙不洁者。此犹望后至晦之月。初善而渐向不善者也。恶人斋戒沐浴。此犹朔日至望之月。始黑而渐向明白者也。天下之理。不进则退。人主之德业。惟审向背进退而已。又讲智者行其所无事云云。见别录。(别录轶不传)又讲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一段。 上问以昼夜相环推之。此人世。亦有穷尽之时乎。以邵康节元会运世之说推之。天开于子会。地辟于丑会。人生于寅会。至戌会亥会。则人消物尽。又复混沌五六万年。然后又开辟云。修撰柳成龙曰。大槩世道渐下。
五月初四日。午时入经筵。讲孟子西子恶人章。臣曰。唐明皇开元初。励政为治。委任姚宋。而天下治安。及天宝。怠于政事。纵于奢欲。淫太真。任林甫,国忠。宠禄山。以致倾覆天下。所谓西子蒙不洁者也。太甲初年。颠覆汤之典刑。及徂桐宫居忧。克终允德。汉武初年清明。中间三十馀年。征伐四夷。治宫室求神仙。以多欲劳弊天下。户口减半。盗贼蜂起。几至于亡。至年六十八。晚而悔悟。付托得人。汉室乃安。此二主。所谓恶人斋戒沐浴。此人主所当戒之观之者也。又曰。西子蒙不洁者。此犹望后至晦之月。初善而渐向不善者也。恶人斋戒沐浴。此犹朔日至望之月。始黑而渐向明白者也。天下之理。不进则退。人主之德业。惟审向背进退而已。又讲智者行其所无事云云。见别录。(别录轶不传)又讲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一段。 上问以昼夜相环推之。此人世。亦有穷尽之时乎。以邵康节元会运世之说推之。天开于子会。地辟于丑会。人生于寅会。至戌会亥会。则人消物尽。又复混沌五六万年。然后又开辟云。修撰柳成龙曰。大槩世道渐下。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42L 页
末俗不如古。 上曰。此说不然。若如此言。秦在汉前。秦之风俗。远不及汉。何也。希春曰。诚如 圣谕。若以人之寿夭之类论之。则秦汉以下。固不及三代以上。若人心世道。在君上挽回之如何。是以。自唐至五季。坏乱极矣。而宋德隆盛。治教休明。圣贤辈出。风俗一变。虽汉亦不及焉。观于此。益可知矣。闽地自五代为元恶之窟。司马光对神宗亦曰。闽人狡险。及朱子出。而人心风俗。翕然丕变。至为邹鲁礼乐之乡。尤可见矣。 上以为然。讲毕。希春进陈曰。顷承命探访金宏弼,郑汝昌,赵光祖等制述。金宏弼疏则李忠绰得之。其他文每人之作。臣各得数首。盖此人等。皆遭士祸。故所著散亡零落。今所得至小。臣于卷末。添录行实行状等。此事如何。 上曰。如此甚好。又希春讲天下之理。莫非自然。顺而循之。则为大智曰。凡人主举大事。必广收庭议。以顺人心。宋理宗追崇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以及于朱子赠爵与谥。从祀孔子庙庭。其后。又以卲雍,司马光从祀。又其后。以张栻,吕祖谦从祀。盖宋以九大儒从祀。人不以为多。唐之时。惟韩愈而人不以为少。盖惟人心公论之从而已。又进曰。金宏弼等所作虽小。记其行实虽略。自 上观此。亦可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43H 页
知其有德有学。兴起斯文之功矣。是时。儒生请四贤从祀。而人或以为过多。故希春云然。
十五日。未时。入夕讲。至大学或问物格知至章。讲义在别录。讲毕。进榻前陈曰。顷承命略探金宏弼,郑汝昌,赵光祖文字及事实行状。进入矣。但此四人文字事实。私处固难尽得而见。请 御贤毕后还降。臣略载李彦迪文。正书更入。自 上命印出颁赐公卿大夫。则人皆知四人之实。又此录之名。伏乞赐之。 上良久乃曰。更添印出。则诚好矣。册名则玉堂为之可也。臣拜而退。
二十一日。申时。希春进讲或问传之首章。因曰。气禀太刚者。失之刚而不能明德。气禀太柔者。失之柔而不能明德。声色货利之欲蔽之。则不能明之。又曰。资禀高迈之君。于声色货利之欲。固超然矣。然或以英气太过。于临下听言之际。不能宽弘。此大病也。伏愿省察焉。臣又言及气以成形而理亦附焉。 上曰。然则所谓有是理而后有是气者。何也。臣对曰。未生人物之前。先有是理。及生人物。则理附于气。盖有形气。然后此理有挂搭处。讲毕。进陈前日金宏弼等文字。伏请自 上锡名。 上教令玉堂议定。臣与同僚
十五日。未时。入夕讲。至大学或问物格知至章。讲义在别录。讲毕。进榻前陈曰。顷承命略探金宏弼,郑汝昌,赵光祖文字及事实行状。进入矣。但此四人文字事实。私处固难尽得而见。请 御贤毕后还降。臣略载李彦迪文。正书更入。自 上命印出颁赐公卿大夫。则人皆知四人之实。又此录之名。伏乞赐之。 上良久乃曰。更添印出。则诚好矣。册名则玉堂为之可也。臣拜而退。
二十一日。申时。希春进讲或问传之首章。因曰。气禀太刚者。失之刚而不能明德。气禀太柔者。失之柔而不能明德。声色货利之欲蔽之。则不能明之。又曰。资禀高迈之君。于声色货利之欲。固超然矣。然或以英气太过。于临下听言之际。不能宽弘。此大病也。伏愿省察焉。臣又言及气以成形而理亦附焉。 上曰。然则所谓有是理而后有是气者。何也。臣对曰。未生人物之前。先有是理。及生人物。则理附于气。盖有形气。然后此理有挂搭处。讲毕。进陈前日金宏弼等文字。伏请自 上锡名。 上教令玉堂议定。臣与同僚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43L 页
议之。则东国儒先录。庶乎其可。此名何如。 上曰。好矣。臣又曰。四人名下。先列行状事实。次录其人文字。一依伊洛渊源录之例。 上又曰。此亦好好。臣等退后。传教曰。今后限日候清凉。昼讲退行于申时可也。六月初十日。夕讲。希春与承旨宋贺,特进官李泽,南应云修撰尹卓然同入。讲或问传三章仁或流于姑息。敬或堕于阿谀。孝或谄父而慈或悖子。且其为信。亦未必不为尾生,白公之为也。因论仁固主于慈祥生育。然除害去恶之刑。不可不用也。敬固主于鞠躬尽礼。然责难陈善之诚。不可不尽也。孝而从亲之令。使亲得罪于乡党州闾。是为陷父。慈而不知教戒。使其长恶于放僻奢侈。则是谓悖子。复言重诺。固与人交之信。若至于义当变通。不能为贞而不谅。则是为尾生,白公之信。又梁武帝恩胜于威。纪纲不立。因以姑息败乱。其子江陵王绎。以父过于柔懦。遂谓暴无伤。促亡于数岁之内。盖恩威宽猛。要在不偏耳。讲毕。臣进陈曰。小臣自顷日伸冤诛奸之言论劄疏之起。尝一侍昼讲。以臣乙巳年正言坐罪。丁未年窜济州,钟城。故不能无避嫌之心。不敢陈达其时之事。今则公论。(比下文字。阙漏未详。)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44H 页
二十一日。申初。希春与柳成龙入讲。 上问李彦迪改大学。得欤失欤。臣对曰。此盖宋儒王柏以为大学格物致知传。乃知至而后有定一段也。遂移经文一段。以补格致之阙。彦迪祖之而有此说。皆凿矣。承旨李忠绰曰。王柏之说。出于饶鲁。希春曰。饶鲁说四书。穿凿破碎。多背戾于朱子。如以孟子慕少艾为慕少尽。是何义理。彦迪道德气像。诚稀世之杰。然至于咀嚼经训。则不及于李滉。说大学亦一验也。又曰。顷日讲孟子。李山海退言。自上于伊尹割烹章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以为而说之以伐夏救民为一句。臣等考语注解云。欲使汤伐夏救民。㨿此则不宜于说之句绝。当释云以伐夏救民说之。 上教至当。讲毕。臣希春进陈曰。顷日 上答台谏也曰。 明庙末年。贼臣已去。悔悟始开。倘有鲠直之臣。竭忠尽言。快从伸讨。则于先王有莫大之光。在后嗣无处置之难。其时臣下则固难发言。 上之此教。于邪正是非之实。洞然无馀。自此教之下。诸臣咸以为俞音从近必下。不胜颙望。柳成龙亦进陈云云。希春又言今之臣下。非欲为深治过中之事。特欲改正数十年之冤抑与夫奸凶之倒置。初非有过激之事也。自 上想必听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44L 页
从。 上曰。乙巳之事。予不敢改。虽罪恶当讨。亦不可。成龙反覆陈论。惓惓详尽。李忠绰及翰林亦进言。人心之离合。伸讨之当速。此不可不听也。希春又言于 上曰。大学衍义。臣传 上教于校书馆官员及大提学。使之用心校正。又每来问臣。臣亦校正。但书之校正。如以帚扫尘。正如宋绶之言。前日小学,近思录,通鉴,十九史略等书。臣等校正以入。到今更以他书考之。误字有之。又近思录悬吐。亦有误处。请皆下。臣更定每一书有数处以进。 上曰。顷见史略有吐未稳处。恐予错看。然不能无疑。臣曰。请付标以下。令臣等看详焉。又论史略误句绝。诸葛亮领益州之教。若远小嫌句。难相违覆句。旷阙损矣。史略注。以远小嫌难为句。相违覆为句。此大误也。违覆者。出治之急务。凡上自人君。下至宰相。百司之长。出命出令。或有未当。其下固不得擅改。至于具未便之意回来审覆。实为大益。故诸葛亮以为违覆而得中。犹弃弊屩而得珠玉。臣当别录此条以献。又司马光稽古录。有人君三德五材之说。朱子每欲以此书献君。臣亦欲掇取此等语。为一卷以献。俟得间当为之。 上然之。
七月十七日。昼讲。希春与柳涛入侍。右承旨朴承任,
七月十七日。昼讲。希春与柳涛入侍。右承旨朴承任,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45H 页
特进官南应云,柳景深同入。希春讲大学或问格物致知章。 上读音一遍。臣误说补亡章之义。 上曰。时未释。姑停之。臣即伏地俟 御释毕。臣曰。大学,中庸二篇。元在汉儒戴圣所记四十九篇之中。至二程子表章之。遂为千万世道学之渊源。伊川程子又说格物之方。朱子尽收来。而又加修饰润色。使学者读之。而文从字顺。易以兴起。盖朱子竭平生精力于大学。尝自言见得前贤所未到处。盖三纲统八目。八目隶三纲。及知格物致知之传亡而补之。既为章句。又为或问。十分精尽。无馀蕴矣。而世之儒者。乃以为第五章实不亡。割裂穿凿。务以求胜。此所谓井蛙小天者也。又言读书讲明道义。宜莫若四书,小学,近思录,大学衍义,通鉴纲目八书。朱子之道学。一传于黄干。干传于何基。基传于王柏。相传于金履祥。履祥传于许谦。金履祥尝著四书考證。许谦序之曰。圣人之心。尽在四书。而四书之义。备于朱子。顾其立言。辞约意广。读者咸得其粗。而不能悉究其义。或以一篇之致自异。而初不知未离其范围。世之诋訾贸乱。务为新奇者。其弊正坐此耳。此金先生考證之所由作也。元大儒许衡尝曰。朱文公小学,四书。吾敬信如神明。本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45L 页
末甚备。有王者起。必须取法。能明此。他书虽不治。可也。 上曰。许衡。何如人也。臣对曰。衡人品甚高。得不传之学于遗经。一以朱子之言为师。兴起斯文。粹然无瑕玷。真大贤也。 上曰。薛文清极赞许衡。其说诚然乎。臣对曰。信知言矣。 上又问薛文清。何如也。臣对曰。有德有学。粹美无间然之人也。臣又因或论古今人物。而别其是非而言曰。人君知人最难。用人亦难。朱子尝言人材最难全。惩其所短则遗其所长。取其所长则杂其所短。此事理之至当也。且以汉文帝论之。则自代王入继大统。日明习国家事。方春和时诏曰。草木群生之物。皆有以自乐。而吾百姓鳏寡孤独困穷之民。或阽于危亡。而莫知省忧。遂存问高年。尽除收孥相坐律。又除诽谤妖言之罪。又除肉刑。真可谓仁厚恭俭之君。但张释之论治道。而帝曰。卑之无甚高论。贾谊请立汉制更秦法。帝谦让未遑也。朱子以为无向上复古之志。此其所短也。 上曰。文帝若用贾谊。则可作三王否。臣对曰。贾谊有经济大才。而学未纯粹。恐不能致君于禹汤文王也。然过今之文帝则远矣。又曰。文帝略施谊策。如待大臣以礼。而无戮辱等事。是也。 上曰。六经不及四书乎。臣对曰。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46H 页
易主卜筮。书载帝王训诰誓命。春秋记诸国善恶。诗咏性情。礼记节文。皆帝王垂世之法。然其道理之精微曲折。不及于四书。朱子亦屡言之矣。若尧舜传心之训。伊,传,周召之告君。诚与四书同符矣。又论应接事物而处其当否。皆穷理也。应事接物之际。有是有当。当者。中之谓也。前日。讲官讲可与立未可与权。以为非圣人。不能用权。此乃遇事之变。而不得已之权也。若制事之权衡。则固日用之不可阙者也。盖权者。称锤游移前却。以适于平。物之平。即中之谓也。又论自孔子教人以博文。孟子以博学详说为训。至程朱子。皆以格物致知为学。独陆九渊以为随事讨论。不若只务存心。心存则无不照。盖此本出于梁达摩,唐惠能二僧之说。至宋张九成复鼓之。传于陆九渊。以读书穷理为大禁。其说至今波溢于中夏云。臣又陈应从而违。堪供而阙。乃断以不孝。此律文。而朱子称其六经之亚文。盖不从父不义之命。未为不孝。无可供之物。不能供。未为不养。又曰。人君处事。莫大于刑赏。如有一当赏。或云当予万钱。或云当予千钱。或云百钱。或云十钱。行赏而审问。而慎赏其所当赏之数。则得中矣。又有以赏而致后患者。唐明皇时。陇西节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46L 页
度使牛仙客。以能储积。召为宰相。自后藩镇竞效之。尽役士卒。夜絷牢狱。利其死而没其财。晋汝南王亮诛太传杨骏。滥功封侯者至百馀人。传咸曰。无功而获厚赏。人莫不乐。国之有祸。亮不从。而晋之乱。遂从此起。此以谬赏而阶祸乱。不可不戒。
二十一日。夕讲。与下番柳涛,承旨宋贺,特进官郑宗荣,朴应男同入。希春讲大学或问格物致知章曰。此云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积累多后。自当脱然有贯通处。又曰。理会得多。自当豁然有个觉处。盖学文以渐而进。无顿悟之理。臣释自当云云스스로。 上释之曰。自然히。臣曰。臣释误而 御释当。又因天地之所以高深曰。天是火气而轻清。地是土而重浊。天之形如弹丸。昼夜运转。升降不息。而实非有体也。地则气之渣滓聚成形质者。但以其束于劲风旋转之中。故得以亢然浮空。甚久而不坠耳。又说鬼神之幽显曰。神是气之至而伸者。鬼是气之返而归者。以一岁言之。则春夏为神。秋冬为鬼。精言之则自冬至至夏至为神。自夏至至冬至为鬼。以四方言之。则南明而北幽。春夏日向南而为明。秋冬日差北而为幽。又泛论物必有理曰。邵康节曰。火生于无。水生于有。火
二十一日。夕讲。与下番柳涛,承旨宋贺,特进官郑宗荣,朴应男同入。希春讲大学或问格物致知章曰。此云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积累多后。自当脱然有贯通处。又曰。理会得多。自当豁然有个觉处。盖学文以渐而进。无顿悟之理。臣释自当云云스스로。 上释之曰。自然히。臣曰。臣释误而 御释当。又因天地之所以高深曰。天是火气而轻清。地是土而重浊。天之形如弹丸。昼夜运转。升降不息。而实非有体也。地则气之渣滓聚成形质者。但以其束于劲风旋转之中。故得以亢然浮空。甚久而不坠耳。又说鬼神之幽显曰。神是气之至而伸者。鬼是气之返而归者。以一岁言之。则春夏为神。秋冬为鬼。精言之则自冬至至夏至为神。自夏至至冬至为鬼。以四方言之。则南明而北幽。春夏日向南而为明。秋冬日差北而为幽。又泛论物必有理曰。邵康节曰。火生于无。水生于有。火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47H 页
生于无故终灭。水生于有故合而大。但陆水入海则自消。韩愈所谓冰之于夏。水之于海。皆言其消也。上问冰至泠。而有气蒸上。何也。臣对以未能详知。疑是阴阳相根之意。 上又问两冰相合。何也。臣对曰。此气类相感。所谓同气相求也。 上又问曰。天地既有形之物。地当有极。天外亦似有物。如何。对曰。地固当有限。人力所不能至。故未能穷测。天外。古人所不论也。 上曰。土底有水否。对曰。土上有水。非水上有土也。又泛论物理云。水生于土。火潜于石。飞者栖木。走者依草。草伏之兽。毛如草。林栖之鸟。羽如叶。又邵子曰。本乎天者亲上。人与禽兽是也。本乎地者亲下。草木是也。盖天动而动物象之。故其首向上。地静而静物象之。故其首向下。又曰。如欲为孝。当知所以为孝之道。其说详见于小学明伦篇。讲毕。希春进言曰。臣于积累多后自当豁然有觉悟之说。深有所感。殿下天资本高。学问向明。如削夺南衮。褒崇赵光祖等事。好恶劝惩。已极分明。国人咸以古先哲王期望。但近来听群臣临大事。虽粗发伸讨之端。未尽天道福善祸淫之公者。都以遽改前事为难。而未能反求本心故也。夫仁义礼智。人莫不有。而惟上智大贤。无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47L 页
气禀物欲之蔽。为能扩而克之。 圣上诚能克恻隐之心。则于忠良宰相之冤死族灭者。必为之伸雪。克羞恶之心。则于奸凶之诬罔杀戮。图录伪勋。必为之追讨。克恭敬之心。则于 先王所不知之事。蒙被垢污。必为之昭洗。克是非之心。则必能革无功获赏无穷之弊。而慰答一国臣民痛愤闷悒之心。是一正国是。而 殿下仁义礼智之心。皆流行而无壅遏。伏愿试于燕閒无事之时。深加省念。自当豁然觉悟矣。臣又曰。大小尹分明。而 仁庙朝优容小尹。元老,元衡。皆得安享禄位矣。且今日群臣。只欲大槩改正其紊乱而已。非有过激深重之论。自 上从之。岂有所难。伏愿深念焉。 上曰。副提学此言。若是矣。但 先朝已定之事。岂可改乎。 上曰。柳灌,仁淑谋反。则未之知也。不知别有何德行。而近来言者盛称其贤。何也。臣对曰。灌,仁淑不附尹元衡。玆所以为正也。柳涛曰。灌尽心国事。仁淑亦己卯清流之馀也。 上曰。若以己卯之类。尽为贤士。不可。郑顺朋,金明胤。亦非己卯乎。 上曰。明庙初。大臣斥逐尹元老。而不并逐尹任。盖两尹作只相斗。为大臣者当两逐之。则庶乎怨小减矣。对曰。尹元老自在 中庙末年。好为造言生事。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48H 页
故 明庙初。大臣劾而窜之。 上曰。予决不可改。承旨宋贺。辨对甚悉。郑宗荣,朴应男。亦助言而退。
二十七日。希春入夕讲。特进官朴永俊,姜士尚及下番柳涛并入。讲或问格物致知章自然则子之为学。至得以此乱之哉说。幽深恍惚。言难知。艰难阻绝。言难行。陆九龄,九渊兄弟生而颖异。自拔于流俗。九渊性傲而拗。朱子尝饯东莱吕祖谦。至信州鹅湖寺。九龄,九渊来会。各论所学。二陆以为人之为学。当只务存心。不必读书穷理。朱子以为存心观理。不可偏废。九龄有诗云。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留情传注翻榛塞。著意精微转陆沈。珍重友朋勤切琢。须知至乐在如今。九渊诗曰。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沈。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卞只今。其后。九龄颇悔其非。于朱子承召待命。停骖道边之寺。复来欢然契合。九渊终身执拗不变。盖自达摩粱武帝时。自西域见佛氏因果罪福之说。遂以为人心至善。不用辛苦修行。遂面壁观心。六传而至唐中宗时僧惠能号曹溪禅师者。益明禅学。天下士大夫
二十七日。希春入夕讲。特进官朴永俊,姜士尚及下番柳涛并入。讲或问格物致知章自然则子之为学。至得以此乱之哉说。幽深恍惚。言难知。艰难阻绝。言难行。陆九龄,九渊兄弟生而颖异。自拔于流俗。九渊性傲而拗。朱子尝饯东莱吕祖谦。至信州鹅湖寺。九龄,九渊来会。各论所学。二陆以为人之为学。当只务存心。不必读书穷理。朱子以为存心观理。不可偏废。九龄有诗云。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留情传注翻榛塞。著意精微转陆沈。珍重友朋勤切琢。须知至乐在如今。九渊诗曰。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沈。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卞只今。其后。九龄颇悔其非。于朱子承召待命。停骖道边之寺。复来欢然契合。九渊终身执拗不变。盖自达摩粱武帝时。自西域见佛氏因果罪福之说。遂以为人心至善。不用辛苦修行。遂面壁观心。六传而至唐中宗时僧惠能号曹溪禅师者。益明禅学。天下士大夫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48L 页
治心者。皆佩其说。吾儒之徒。只溺于记诵词章。而无穷理存心之学。故士之稍向里者。无不归之。至宋二程出。然后直以四书孔颜曾思穷理存心为学。然惠能一泒张九成。学于一僧。专主心上顿悟。以诋观书穷理。陆九渊又从而和之。吴澄又和于其后。至今中国。其学甚盛。盖陆九渊,杨简之徒。捐弃经传。诋訾圣贤。此不可不戒也。又论温公称格物为捍御外物。孔周翰之推说曰。司马光淡然无欲。可谓践其言矣。孔周翰。乃孔子五十六世孙。居官可称。而颇蓄声妓。人无见者。则不能捍去外物之诱矣。又因饮食男女之欲。引张南轩释酒诰天降命天降威一段云云。臣诵陆九渊诗。 上曰。更诵其句。即再诵而细陈其字。讲毕。臣进曰。馆中劄子之事。是非邪正。 圣鉴洞然。累月留难。 俞音不下。大小闷悒。不胜渴望。柳涛及朴永俊,姜士尚。亦皆进而略陈。 上曰。丁未己酉之人。已尽伸雪。李芑,彦悫。已命追夺。何必并乙巳而改正乎。辞气颇和平。
九月初五日。柳涛言去月二十日夕讲。至或问九章先君子之言曰。有诸己。不必求诸人。以为求诸人而无诸己。则不可也。馆中皆谓以为求诸人而无诸己
九月初五日。柳涛言去月二十日夕讲。至或问九章先君子之言曰。有诸己。不必求诸人。以为求诸人而无诸己。则不可也。馆中皆谓以为求诸人而无诸己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49H 页
则不可也此一句。释大学之意。独柳涛受说于我。释云。(곰人에求거시라고己에업스면可티아니니라)修撰柳成龙,特进官兵书吴祥。皆承 下问。以为当作通释大学之语。柳涛曰。此释。质正于柳希春。希春所言如是。 上良久看详曰。予意亦以为人以为当求诸人而却无于己。不可也。柳希春为人。博览经籍而多识者也。及上自释一如臣希春所定云。臣伏闻睿奖至此。感悚何极。
十月初九日。未时入夕讲。特进官郑宗荣,应教李仲虎,修撰柳成龙入侍。讲大学或问传之九章。臣说吾之所欲者。未必其所可欲。如宋真宗以太平自足。令大臣王朝等蓄妾。赐蜀宫人之类。是也。吾之所恶者。未必其所可恶。如宋孝宗恶清议之激发。是也。讲毕。进曰。星辰之变。其应难以的指。古人虽云岁星昼见。君弱臣强。昨日之教。至为未安。 明宗深恶尹元衡之专恣。屡言君弱臣强。逮乎末年。元衡被逐。在 明庙末年。亦无强臣。况今 上朝乎。无一毫权强之臣。只以积年闷郁。陈吐无隐而已。岂可以为强臣乎。李仲虎,柳成龙。亦从而言之。又言及伸削事。臣复 启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今年饥馑太甚。盗贼炽发。救
十月初九日。未时入夕讲。特进官郑宗荣,应教李仲虎,修撰柳成龙入侍。讲大学或问传之九章。臣说吾之所欲者。未必其所可欲。如宋真宗以太平自足。令大臣王朝等蓄妾。赐蜀宫人之类。是也。吾之所恶者。未必其所可恶。如宋孝宗恶清议之激发。是也。讲毕。进曰。星辰之变。其应难以的指。古人虽云岁星昼见。君弱臣强。昨日之教。至为未安。 明宗深恶尹元衡之专恣。屡言君弱臣强。逮乎末年。元衡被逐。在 明庙末年。亦无强臣。况今 上朝乎。无一毫权强之臣。只以积年闷郁。陈吐无隐而已。岂可以为强臣乎。李仲虎,柳成龙。亦从而言之。又言及伸削事。臣复 启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今年饥馑太甚。盗贼炽发。救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49L 页
荒弭盗。在所当急。不但广询博访于公卿朝臣。讲求措置。八道监司处。痛切下谕。察其守令勤慢。虽不即启闻。持久按验。提撕警觉。另加劝惩。可也。方今民事甚艰。救民之策。不可缓也。况守令以不得署经。不赴任者几至二十馀员。未得趁捧还上。生民极为可虑。请速问于大臣。以措救民之策。又陈曰。古人云。奢侈之害。甚于天灾。今者。闾阎间争尚奢侈。其弊已极。可减之事减之。亦救民之一策。妇女首饰。多入发剃。此亦无益之一弊。 上曰。此言是矣。此二事。皆依所启。为公事可也。(辛未春。以湖南方伯。不参讲席。)
辛未
(冬。以湖南方伯被召。为大司宪。来参讲席。)十一月二十九日。午初二刻。上经筵厅。知事郑惟吉,承旨李塈亦参。经筵官讲或问第十二章。讲释未精。 上皆改正之。希春昔年侍讲时所释之语。 上多记而用之。如则字释면初无某事释원간之类。其笃信如是。不胜感激。希春亦改正讲官误处。讲毕。希春进 启曰。臣观察全罗一道。以朝廷清明之故。守令之纵恣贪虐者。罕得闻之。虽以公事之不能。为之殿最。其实守令不如权臣当国之时。但邦本不可不救者有二事。漕军水军。是也。漕军段。群山法圣二仓漕运。在前以水军兵船添
辛未
(冬。以湖南方伯被召。为大司宪。来参讲席。)十一月二十九日。午初二刻。上经筵厅。知事郑惟吉,承旨李塈亦参。经筵官讲或问第十二章。讲释未精。 上皆改正之。希春昔年侍讲时所释之语。 上多记而用之。如则字释면初无某事释원간之类。其笃信如是。不胜感激。希春亦改正讲官误处。讲毕。希春进 启曰。臣观察全罗一道。以朝廷清明之故。守令之纵恣贪虐者。罕得闻之。虽以公事之不能。为之殿最。其实守令不如权臣当国之时。但邦本不可不救者有二事。漕军水军。是也。漕军段。群山法圣二仓漕运。在前以水军兵船添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50H 页
运。自乙卯倭变以后。水军则专委防御。漕军则加设漕船。当番则元漕船下番。加设漕军递受。故漕军间一年漕运上江。自正月至七八月。长在海路。不顾家事。全废农桑。多致流亡。弊及一族切邻。税多之年。则一年再运。其苦倍于水军。又漕船。三年则改槊。又三年再改槊。又三年改造。改槊改造之际。材木曳运牛价。船匠粮料报施。船中什物。其价甚多。靡费之苦。十倍他军。以故閒丁一为漕军。则如就死地。百计窥避。愁怨盈路。今闻大臣有救弊之策。 上曰。漕军败船。刑问多伤。可怜。顷见兵曹公事。请以冬月当番水军捧布。以给漕军。希春又 启曰。水军之所患者。大典载各浦大猛船,中猛船,小猛船若干。今则自乙卯以后。御敌所用板屋船,防排船夹船等为紧。而无军仍存。船亦依数造作。作之三四年后。腐朽不用。有弊而无益。此在庙堂大臣处置。各浦水军。以方物纳于水营者。红小鹿皮,结弓獐皮等是病。臣窃观济州江豚化鹿。其产不穷。地无虎豹豺狼。獐鹿蕃盛。其岛在大海之中。而水不中煮盐。土人贵盐。今若各浦冬月入番水军一二名除出。捧盐一石或十斗。官送济州。俾易獐鹿皮。则庶乎两便。 上曰。济州虽我国之地。乃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50L 页
海外孤岛。如此事如何。臣对曰。百闻不如一见。此事其实两相便利。希春又曰。在前各浦领船。以水军差定。凡万户支供。浦中用度。如白纹席,狗皮,真曲,真油,牛筋角,鱼胶,弓弦,人情木。监,兵,水使公状纸价乙。莫不捧上。不胜支当而逃避。顷年兵曹事目内。领船除良。镇抚以士牌定体对答。军人苏复节良中。新设立领船乙。军人以定体侵劳更良申明事目。吏,兵房镇抚当惩事。监司,水使处 下谕何如。又曰。今年农事稍稔。故各官报。年分等第。只有下之下。而无下之中处。臣令更覈。若有下之中处。更定为白有在果。田税太乙。户曹太黄豆备纳。民甚艰苦。纯色常太以代纳。便当。又司赡寺纳奴婢身贡。作米木绵一疋良中。去庚午年。正米七斗式。今年十斗式。户曹为公事。所谓十斗者。如田税米一样。必十二斗乃纳。每一疋定米八斗则适中。 上曰。顷日。户曹此公事防启矣。臣曰。户曹。乃有司恤经费之常事。 上语承旨曰。今此启辞。悉为公事。下该司更议施行。臣之敷陈民瘼。 上辞气甚和。应答如响。蔼然有家人父子之风。自叹海隅孤踪。何以得此非常之宠。不胜感泣。
十二月初三日。以昼讲。特进官兵判朴永俊同寓内
十二月初三日。以昼讲。特进官兵判朴永俊同寓内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51H 页
药房。午初二刻。上经筵厅。承旨李忠绰,校理郑馣,修撰李友直同入侍。讲中庸十三章或问。 上释时释固字本来则字면。如此之类。皆从希春前日之说。希春曰。前日十二章或问。程子引孟子云。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处。圣贤特恐学者用力之过。而反为所累。故以下句解之。此所云圣贤。乃指程子。非指孟子也。 上览之曰。此说良是。予前日亦误认以为孟子也。讲毕。臣进曰。顷者入侍之臣。以文庙从祀升黜。累以为请。而未蒙 允许。臣闻大明高皇帝黜杨雄。而以董仲舒从祀。 世宗朝撰五礼仪。亦以此改正。盖我朝文章节义之士。则往往多有之。而金宏弼,赵光祖。独能学圣贤之道。体之于身。又能兴起斯文。丕变士习。此二人。公论皆以为宜先从祀。又中朝嘉靖中。黜荀况马融刘向贾逵何休王弼戴圣王肃杜预。而以王通,欧阳修,胡瑗,杨时,李侗,胡安国,陆九渊,蔡沈,真德秀从祀。此时王之制。且不无意。请从之。 上曰。久远之事。岂可轻易更定。姑徐之。希春曰。汉高祖过鲁。祀孔子。宋太祖至武成王庙。以白起杀降。即命撤其从祀。大明高皇帝黜杨雄。而以蕫仲舒从祀。此皆英主之高识。唐明皇虽追封孔子为文宣王。而其前冒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51L 页
祖老子。尊为玄元皇帝。尊太公为武成王。宋哲宗虽以子思从祀。却以王安石配享孔子。皆泾渭不明者也。惟宋理宗。淳祐辛丑正月。手笔诏云。孔孟殁后。圣学不得其传。至我朝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真见实践。千载绝学。始有指归。中兴以来。又得朱熹。精思明卞。表里混融。中庸,大学,语,孟之书。本末洞澈。孔子之道。益以大明于世。朕每观五臣论著。启沃良多。其令学宫。列诸从祀。以示予崇奖之意。寻以王安石谓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命罢从祀。理宗他事。虽未尽善。惟此一事。迥出千古。今之从祀升黜。若可缓而实急。乃转移人心世道之机也。 上曰。王通献太平策于弑逆之隋文。其去杨雄。亦无几耳。希春曰。杨雄以汉臣事王莽。王通以野人献策于弑逆之人。固为不知人。但不用而退尔。 上曰。隋文用则必为之臣矣。 上又曰。吴澄当黜无疑。以宋之进士。臣事胡元。大节不足观也。李忠绰曰。吴澄。人未有非之者。至大明丘浚。始著论非之。 上曰。丘浚亦不足取也。希春曰。丘浚虽博识多才。而心术不正。陈献章以贤士至朝。浚为太学士。媢嫉而逐之。尝立论讥宋之诸儒。不事世务。与晋之清谈无以异。此与郑丙陈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52H 页
贾讥道学何异。 上曰。 中朝取舍。未必尽当。希春曰。嘉靖皇帝不父视正德皇帝。其时阿世之臣。以欧阳修濮王议。谓濮王当称皇考。遂建议从祀。以司马光濮王议。失父子之伦为讥。而请斥从祀。光之议非失也。 上曰。司马光宽宥曹操。盛称伪定一时之功。夫曹操自谓吾为周文王。又弑伏后。真大贼也。而光之议如此。此不正矣。希春曰。光资质纯粹。而欠清明。故所见不透澈耳。李友直曰。从祀升黜。诚若柳希春之言。馆中之意亦然。李忠绰曰。吴澄之学。亦宗陆九渊。尝有诗云云。希春曰。嘉靖中。中朝士大夫。皆宗陆氏之学。故以九渊从祀。非正论也。 上曰。朱子曰。江西顿悟。若不辟。此道无由得明。希春曰。臣尝观九渊文集。以观书穷理之儒。为不及于杨墨。至诋为异端之甚。此盖暗讥朱子之学也。九渊性傲而拗。陆九渊,吴澄,王守仁。皆江西人。大抵江西人。皆能文章。才气秀拔。而性倨傲执拗。其土风然也。又论温公盛称曹操平定中夏之功曰。盖秦之混一六国。曹操之平定中夏。皆所谓以暴易乱。何足道哉。又曰。顷日。臣伏闻 上教以为漕卒败船者。例施三次之刑。此为冤闷。此诚恻隐钦恤之盛意也。然杀人启覆时。造意者斩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52L 页
首。而加功者绞。若助力于杀人。则固为加功。若其主被人凌辱。而奴婢愤激。或为主所令。以秽物纳口污面打颊之类。岂可谓加功于杀人。 上曰。此指罗州罪囚也。果然其主令之。虽死亦从之矣。近必三覆。可以分拣减死矣。希春曰。其魁在逃。宜令监司。令邻邑守令捕之。
壬申
九月初四日。入经筵厅。左相洪公暹,特进官朴永俊,承旨朴谨元,大司谏洪天民,掌令韩灏,修撰申点,赵廷机同入。讲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及皋陶卒章。讲官既说毕。臣希春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盖人君当以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亚恶之。乃合天意。又以敬为一心之主宰。万事之根本。乃可以事天而子民矣。又曰。皋陶在舜臣之。(三字缺)契之比。朱子曰。皋陶之学。纯粹精密。其陈谟种德明刑弼教。为助尤多。是故。朱子中庸序。数道统(五六字缺)道。不可不深味其意也。又论底字下也字下。有点。底字致也字上。无点。又论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传非必教令。讲官释此有구틔여아니라之言。(以下四行缺)臣希春进言曰。徐敬德有操行。又有学问。朴淳语臣曰。儒先录中。徐敬德可得请于 上而参入耶。臣对曰。徐
壬申
九月初四日。入经筵厅。左相洪公暹,特进官朴永俊,承旨朴谨元,大司谏洪天民,掌令韩灏,修撰申点,赵廷机同入。讲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及皋陶卒章。讲官既说毕。臣希春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盖人君当以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亚恶之。乃合天意。又以敬为一心之主宰。万事之根本。乃可以事天而子民矣。又曰。皋陶在舜臣之。(三字缺)契之比。朱子曰。皋陶之学。纯粹精密。其陈谟种德明刑弼教。为助尤多。是故。朱子中庸序。数道统(五六字缺)道。不可不深味其意也。又论底字下也字下。有点。底字致也字上。无点。又论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传非必教令。讲官释此有구틔여아니라之言。(以下四行缺)臣希春进言曰。徐敬德有操行。又有学问。朴淳语臣曰。儒先录中。徐敬德可得请于 上而参入耶。臣对曰。徐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53H 页
某固有学行。但其学术不正。奈何。淳答曰。卲康节以数学。尚得随周程之后。蔡元定以数学。亦附朱张之间。为人大槩正。而以学问私淑其徒。得参儒先录。何妨。臣答之曰。我未详其事实。何可亲启 上前而为之云云。赵廷机又启曰。 殿下顷日下教。柔弱之君。姑息之臣。不足以有为。 殿下此心。出于刚毅果断。固有合当之时。亦岂无过中之时子。希春初因传中顺于理而言曰。凡事不必悖于理。然后为不顺于理。或过中则亦为不顺理而生弊。遂因廷机之说而赞之曰。廷机此言。是也。凡人君有心于矫革。事多至于过当而生弊。此不可不戒也。希春又曰。前日 上之玉音读书时断续。今日伏闻声音之舒畅连续。凡在入侍。孰不感悦。此由小差而善于调理。以至于平。为政亦然。臣以经幄侍臣。闻物情之郁。不敢不白。
二十八日。昧爽。上思礼门前。与诸宰相列坐。入行常参礼而出。复以红团领。入经筵厅。领事权公辙,知经筵卢守慎,大司宪朴谨元,大司谏许晔入侍。希春讲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及予违汝弼二段曰。此章可见君臣一体之理。盖君犹心也。臣犹体也。心能运用四体。四体惟奉承心君。君臣一心。同寅协恭。可否相
二十八日。昧爽。上思礼门前。与诸宰相列坐。入行常参礼而出。复以红团领。入经筵厅。领事权公辙,知经筵卢守慎,大司宪朴谨元,大司谏许晔入侍。希春讲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及予违汝弼二段曰。此章可见君臣一体之理。盖君犹心也。臣犹体也。心能运用四体。四体惟奉承心君。君臣一心。同寅协恭。可否相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53L 页
济。然后成治。自古君臣不相得而成治功者。未之有也。此人君所当体念处也。汝无面从。退有后言一段。此乐闻直言也。上自帝王。下至卿大夫士。未有不乐闻直言而能成治道者也。讲毕。进榻前。领议政权辙进曰。 上以十月初六日。亲祭文昭,延恩殿。当此寒凛之时。自三更彻夜。劳动 玉体。天使之来不远。不可不调保。请停。希春亦曰。今月二十一日立冬。今之十月初六日。乃常时十月望后也。冒犯霜冷。恐伤玉体。臣昨与尹卓然议。以为当 启。卓然曰。此事。大臣必有所 启。果然卢守慎亦从而赞之。希春又曰。朴应男临受禄而身死。都承旨虽已代出。然乞命该曹作科给禄。右承旨朴素立亦陈之。 上曰。此事好矣。臣希春即起谢。又 启曰。李滉殁今将大祥。其家不为具行状请谥。幸命该曹。收取行状赐谥。何如。朴素立亦曰。当初卒逝。既命待以殊礼。今亦特赐谥为佳。希春曰。当初命赠领议政。又以政承礼葬。今此赐谥。亦不待请谥何如。希春又 启曰。前日启救漕军事。语未尽。扶安,泰安监造漕船守令。若有漕船累只致败。并罪守令。又漕军复户。有田结者。可也。无田地者。漕军立番。令守令厚恤其妻子事。令户曹为公事。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54H 页
何如。希春又陈 中庙朝停常参 御经筵之例。正德丁丑戊寅之间。时方厉精。而犹略此礼。语毕而退。十月初八日。希春与下番尹卓然入经席。讲禹曰无若丹朱傲。临文曰。程子曰。夫圣莫圣于舜。而禹之戒舜。至曰无若丹朱好慢游作傲虐。盖处崇高之位。所以儆戒者。盖如是也。盖人心惟危。周书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朱子曰。今日克念。即可谓圣。明日罔念。即可谓狂。此人主所当省念者也。又禹言德教而舜言刑法者。盖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刑法者。治乱之药石也。圣王之为治。必以德教。而刑法亦不可废。此言刑罚当罪。人心畏服。臣谓爵赏当功。亦人心悦服之道也。刑罚之道。舜典所谓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者尽之。而事迹似有罪。而其心实无罪者亦有之。宋名臣患下人之欺。问于明道先生。先生曰。欺有三。为利而欺者。诚可罪。惧罪而欺者。在所当恕。事有类欺者。在所当察。赏功之道。亦多般。盖有似功而实罪者。功似大而实小者。又有滥赏功而生弊。鲁叔孙氏之家臣竖牛。杀嫡立庶。叔孙昭即竖牛之所立。而不赏私劳而诛之。丁公为项王臣不忠。私活汉王。汉王数其罪而戮之。竖牛,丁公。皆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54L 页
似有功而实有罪者也。故叔孙昭与汉高帝以大义断之。而存远虑者也。隋文帝遣贺若弼,韩擒虎代陈也。弼遇陈大将鲁广达。力战而破之。擒虎乘虚直入朱雀门。获陈叔宝。批亢鏖战之与乘虚入冗。其难易不侔。而贺,韩争功。隋文帝不能决。乃以二人俱为上功。唐宪宗之征淮西也。李光颜勇而知义。屡破贼兵。蔡人尽并其众于洄曲。以备光颜。其西边之将李诉乘虚入蔡州。论其功则光颜为第一而诉次之。宪宗乃以诉为第一。封凉国。光颜为次。此二君皆不能卞擒虎,诉之功。似大而实小也。昔项梁,项羽摧破秦军。秦悉遣兵御二项。而关中空虚。沛公乘虚入关中。司马迁以为项羽将五诸侯兵灭秦。唐安史之乱。副元帅李光弼。河阳血战。力挫贼锋。及被鱼朝恩之谮递职。而仆固怀恩。乘史朝义孤弱之馀。略平河朔。唐代宗听其言。而以河北授叛将。然公论以为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此皆有识之言也。晋贾后杀太传杨骏。赏其听令而封侯者至一千八百人。传咸曰。无功而获厚赏。则人莫不乐国之有祸。厥后晋室果乱。唐明皇时。河西节度使牛仙客。能实府库。明皇以尚书赏之。又以为宰相。边将效之。戍卒之持缯帛金钱者。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55H 页
昼则苦役。夜絷地牢。利其死而没其财。遂启无穷之患。此二事皆谬赏而生弊者也。又论罚罪曰。事有若有罪而实无罪者。汉景帝时。吴楚叛周。亚夫为大将击之。言于帝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也。上许之。及吴楚攻梁急。梁孝王窦太后爱子也。太后及帝令亚夫移兵救梁。亚夫守便宜不奉诏。卒平吴楚。武帝时。河内失火。遣汲黯往视。黯过河南。见贫民伤水旱饥饿。矫制发仓以赈之。此二人所为。其迹似乎方命矫制。其实忠而无罪者也。又论赏施于有罪而失大义曰。汉景帝时。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汉。景帝欲侯之。以劝后周。亚夫曰。彼叛其主而来降。今若侯之。何以劝人臣之不背哉。卒不听而封侯。光武叛将彭宠之奴子密等。斩宠以降。光武急于招来。封子密为不义侯。此皆识虑不明者也。大抵赏刑。必当其功罪。乃合于人心。人主当如权衡之称物。毫发不差可也。夫猛虎在山。有山君之称。百兽莫敢窥其穴。然若熊搏虎而困之。则小兽皆能入虎冗而探其雏。此批亢捣虚形格势禁之势也。李诉过请判官大将以下一百五十馀人之赏。宪宗不悦。而以为功不逮李晟,浑瑊。臣恨宪宗不能如汉高卞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55L 页
萧何诸将之功。以人犬喻群臣也。讲毕。进曰。正供都监。虽曰龃龉而难成。其中有除弊救民之事。宜考论其可否。而正其去取。不宜一切革罢也。台谏之言。伏乞留神焉。同副承旨柳仲郢曰。黄海监司。以天使迎接时片脯事命罢。天使之行临迫。而新监司亦匆遽。监司非如他使臣之比。必有到界及守令公礼节次。乞勿递。臣希春亦陈曰。临阵易将。古人之所忌。今事势忙迫。轻递极为未便。 上曰。予亦虑其如此。但立法之初有犯。故不得不施耳。然则如何而可。仲郢及希春。又陈其不便。 上从之。并命勿递。希春又陈曰。小臣前日十九史略纸头。录上管见。近来又有所见。请更下史略。臣当修补。 上曰。如此则甚好矣。毕竟卿之该博。世所无有。臣起谢曰。臣自少不能制述。顷日艺文提学。极知不堪。陈情得免。不胜感幸。 上曰。卿太恳辞故递之。然卿岂不能制述乎。臣对曰。行文亦不能如人。至于诗词。不能成一篇。良由禀受欠阙故如此。
十九日。昼讲。午初二刻。上经筵厅。与特进官李文馨,承旨朴民献,下番禹性传皆入。讲帝庸作歌章。希春曰。人君昏暗而臣惰。事废者多矣。此独言丛脞者。以
十九日。昼讲。午初二刻。上经筵厅。与特进官李文馨,承旨朴民献,下番禹性传皆入。讲帝庸作歌章。希春曰。人君昏暗而臣惰。事废者多矣。此独言丛脞者。以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56H 页
高明者当柔克而言也。人君劳于求贤。逸于得人。盖必得贤而委任责成。乃可以成功。非惟任将于阃外。不可从中制。任相亦然。又论乐于兴事者。易至于纷更。故深戒之也。盖乐兴事者。易至于纷更。乐因循者。不能变通而救弊。二者之失惟均。此既言率作兴事。故以慎乃宪为戒耳。盖人君守成。如居大厦。古人有父肯构子肯堂之喻。祖考择吉地而构室屋者。为子孙者不居守。而坼毁迁徒。则诚可谓大谬。若屋漏椽腐。不为修补。但知坚守。是胶柱鼓瑟。不足以为治矣。又曰。二典三谟。尧舜禹皋陶之心事。昭昭可见。尧之敬天勤民举贤。舜之慎徽五典。举任贤臣。皋陶所论惇典庸礼。命德讨罪。无非天理。其揆一也。然撮其要而言之。则存此心以钦。处万事以中而已。世之人君。常不能以中为治者。以私意为之蔽。或过或不及。欲去私意而得中。莫若惟精而惟几。盖致知在先故也。欲致知者。必取于人。尧稽于众。而舍己从人。舜命禹曰。予违汝弼。尔无面从。退有后言。又中庸称舜曰。好问而好察迩言。此后世人主所当体念处也。朴民献曰。此说得中误矣。中者。处事之自然合理者。非在外而求得之也。希春曰。古人云。事事求在中而用之。亦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56L 页
可以得言。但中庸序云。动静云为。自无过不及之差。则得字果似有病。又希春释重其礼。그礼乙重히너기미라。禹性传曰。重其礼。谓以天子而拜臣。为不轻其礼也。希春即从之。讲毕。进榻前陈曰。古人将行大事。必先斋戒。并除他事。近思录亦称爱养精力。以应事务之说。今距天使入京才十日。乞须除杂事。只应急务。完养精力。以为应接大礼之资。今风气寒凛。尤不可不调护。 上顾臣希春曰。卿见天使诗乎。对曰。昨日见之矣。 上曰。其诗如何。臣对曰。臣本不晓诗词。然而以肉眼观之。清新华丽。必是杰作。朴民献曰。诗中有叠语。似不好诗也。希春曰。大匠岂以一斧可知哉。昔倪谦之来。初间之作。不甚佳。人以为无能而易之。卒乃大奋发于诗赋。臣又曰。闻天使行事气像。似是坦率。不为苛察之人。辞毕退出。食点心于报漏门而遂归舍。
十二月十六日。午初入昼讲。讲毕。乃临文曰。禹贡一篇于进讲。不切于讲学治道。但讲书不可躐等。故不可不讲耳。又进陈曰。顷见谏院之 启。不胜感激。盖我朝法典。式年则讲四书三经。别试则讲四书中一书。三经中一经。而四书三经。皆抽栍。故儒生抄断而
十二月十六日。午初入昼讲。讲毕。乃临文曰。禹贡一篇于进讲。不切于讲学治道。但讲书不可躐等。故不可不讲耳。又进陈曰。顷见谏院之 启。不胜感激。盖我朝法典。式年则讲四书三经。别试则讲四书中一书。三经中一经。而四书三经。皆抽栍。故儒生抄断而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57H 页
诵之。不成学问。若令别试。自愿一经。则庶有专治之效矣。 上曰。如今不变科举之规。亦岂无人材之出乎。柳成龙亦启曰。不可不随时变通。又成龙论及关西西海坪伐谷事。伐谷后回还时。彼人七八名追逐。中卫将李鹏等。惊惶奔走。弃马及器械。赖有军士二三人上高丘。射杀胡人。遂得小解。此不可不赏。希春更进曰。历观前史。虽兵败奔还。为敌所乘之时。一有捍后输力之功。则必表而赏之。兵家之说曰。捍后难于先锋。非勇敢者。不能也。今此西海坪回还时。彼人八九名追逐。我军奔溃。而有二三军士独能却立高处而射敌。此正特加优赏之人也。世但以成败论赏罚。故战胜则无功者亦受赏。不胜则有功者亦不录。此顽诈者侥倖。而忠勤者郁悒。此不可不戒也。又 启曰。小臣近以华使接待时别云剑。以足疾辞免。而未能详陈。盖臣五岁遭疮疹。左脚有大朣。父母误加针剌。因成蹇脚之疾。臣之足疾。非如脚气肿痛之比。强壮之时。犹加勉强行步。今年六十而衰。不堪久立。以是辞免别云剑耳。既罢。归玉堂。与入番尹卓然,柳成龙。校正禹贡一日所讲而出。归舍。
十九日。年初三刻。以昼讲上经筵厅。同副承旨郑惟
十九日。年初三刻。以昼讲上经筵厅。同副承旨郑惟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57L 页
一,翰林许篈等。亦皆入侍。讲九河既道。临文。洪水只是河决。兖州最居下流。是以田赋十三载。乃同此云。九河既道。谓各循其道。人君治国平天下也。叙秩命讨。舍己从人。赏善罚恶。皆循天理之公而无容私焉。亦犹禹之治水。顺水之道也。又曰。书说虽多。朱子所取者四家。曰苏轼。曰王安石。曰林之奇。曰吕祖谦。但苏失之简。王失之凿。林失之繁。吕失之巧。蔡氏承朱子之训。成此集传。最为完备。可以亚于朱子之传注。然二典禹谟。朱子订正之外。或有误错处。如泰誓惟十有三年春。太甲上惟元祀十有二月朔。传皆以为周初不改月数。此为大谬。周武王以建子月之初灭商。即以为一月。建丑为二月。建寅为三月。故孟子注。周七八月。夏五六月也。春秋之月数。亦从周正建子。非春而谓之春者。四时之首。宜以先称故也。是故。谓周为改月数。则日食星变。悉皆吻合。谓不改月数。则全然不合。蔡沈乃谓周不改月数。无谓甚矣。 上曰。大明高皇帝每排诋朱子之说。其意如何。对曰。高皇帝有秦皇恶儒之习。兼隋文猜忌之性。其妄诋朱子立言。所谓自圣而谓人莫之若也。 上曰。高皇帝不取孟子。其意必有在。对曰。高皇帝见孟子警齐王抑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58H 页
人君处。至欲撤孟子从祀之板。令侍卫士。有敢谏者辄射。直臣钱瑭披胸受矢。高帝以良药调治。一月得差。孟子位板得不撤。只令删削数处。太宗以燕王取国不义。而四书三经。令儒臣编小注。而孟子之削处还完矣。讲毕。进榻前陈曰。臣自 中庙朝为侍从。目视其时。玉堂宫员无虑十二三。南行亦备。不如今之无正字著作也。南床数员。专掌文籍。长为下番。非若校理,修撰迁转台谏,吏,兵曹。往来无常也。自戊辰赵廷机六品后。南行位久阙。至今未充。殊为未便。盖南行之望。 中庙朝虽只以二人。未备三望。亦入望。或有初被论而还为者。如李英贤之类。是也。顷者。臣以此启请。 上亦命吏曹差出。适差在远抱病之人。故至今尚阙耳。 上曰。吏曹亦患乏人而如是。问今亦有七品以下弘文录者否。尹卓然对曰。亦有之。 上招同副承旨郑惟一。问及天使为人行事及文章。惟一对曰。两使文章。虽有未尽。要不失为能文。玉灯之取。副使所求之货。未免不廉。又不能捡下。头目恣意。攫取财物。人皆呼之以盗贼。 上曰。天使虽有不善。我国之人丑诋。亦太轻薄矣。希春对曰。天使其身不正。其下纵恣贪暴。下民怨詈。固其自取。但呼之以贼。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58L 页
则为太粗恶耳。又陈顷日以宋史印出事。 命校书馆矣。但宋史。乃元脱脱所修。嘉靖中皇朝改修。龚用卿等实为纂修官。乞命赴京。便买定本以来印出。而命停前件之印。 上曰。果如是。当买定本以来。乃印出耳。宋史与宋鉴。同欤异欤。臣对曰。宋鉴。是编年之书。宋史。是帝纪列传之书。与史记,前汉书一样耳。
癸酉
正月十二日。午初三刻。上经筵厅。遂进讲禹贡雷夏既泽。至厥木惟条。因山海经神龙之怪诞。遂言佛氏之说凡三变。其初释迦名瞿昙。以迦维王嫡子。不容于继母。入山苦行。厌此理之充塞。为不生不灭之计。其于人也。以天堂地狱。诱胁以福罪。汉明帝初迎佛法。止有四十二章经。辞甚鄙俚。中国好佛而觉其陋者。从而增加之。至晋,宋间。惠远,道林等。相与讲说经义文词。至梁武帝时。僧达摩又来自西域。见其说已穷。创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说。以为人心至善。不用辛苦修行。教人用工于内面。是时。儒者之学。只有记诵之陋。词章之华。不足以治心。故为彼所胜。然其实虚空而无实。至二程出。倡明四书之道。朱子又益阐明而光大之。程朱以后。儒者有识。绝口不谈释氏。只有愚民迷惑没溺。治此之道。但当厚民生明
癸酉
正月十二日。午初三刻。上经筵厅。遂进讲禹贡雷夏既泽。至厥木惟条。因山海经神龙之怪诞。遂言佛氏之说凡三变。其初释迦名瞿昙。以迦维王嫡子。不容于继母。入山苦行。厌此理之充塞。为不生不灭之计。其于人也。以天堂地狱。诱胁以福罪。汉明帝初迎佛法。止有四十二章经。辞甚鄙俚。中国好佛而觉其陋者。从而增加之。至晋,宋间。惠远,道林等。相与讲说经义文词。至梁武帝时。僧达摩又来自西域。见其说已穷。创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说。以为人心至善。不用辛苦修行。教人用工于内面。是时。儒者之学。只有记诵之陋。词章之华。不足以治心。故为彼所胜。然其实虚空而无实。至二程出。倡明四书之道。朱子又益阐明而光大之。程朱以后。儒者有识。绝口不谈释氏。只有愚民迷惑没溺。治此之道。但当厚民生明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59H 页
教化。使此重则彼轻。不当遽为撤毁寺社之事。故南轩治郡。先为毁祠庙。朱子以为未当。又按朱子大全答张敬夫书。论乡约曰。其实难行。盖吕氏之约。乃与一乡同心同志之士为之。非可通行于天下一国也。盖事虽好。而有精微曲折。非穷理。不能知也。讲毕。与都承旨朴承任,修撰禹性传。进榻前陈曰。近来日候寒凛。伏闻明日 文昭,延恩殿视膳。请勿为。 圣候不快。恐有伤也。 上是时。感冒时令之馀。故臣等云然。 上曰。新岁未行。故欲为。希春等曰。待日温。念后为之。亦未晚也。希春曰。臣为校书提调。顷日宋史既以求得善本。然后印出。今则儒林咸愿印出。朱子大全。请印何如。 上曰。当印。但校书官员校正未精。印出多误。今则卿为提调。必精校矣。卿学问超出无等。希春曰。往在 中庙癸卯年间。尝印朱子大全。而其时校书之员。多草率不精。识者恨之。今则得李滉校正之字。并以愚臣管见。合众长而正之。然许多册。岂能尽精乎。又陈曰。心经附注。李滉有跋尾数张。议论精切。请于心经之板本添刻。以示学者。又陈曰。文臣能汉语。堪为 御前通事者至小。故国家必预为之培养。在 世宗朝。闻中朝名士商辽东。至遣申叔舟,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59L 页
成三问等。往学汉语吏文。在 中庙朝。崔世珍,尹溉等以善汉语。 中庙劝奖而责任之。其重之也如是。今只有金启一人。而又差东莱府使。承文提调。率多嗟惜。臣尝谓金启曰。君若衰老。谁可代君为御前通事者。答曰。注书李准晓解华语。可以当御前之任。天使之语。通使之来传未毕。准已解于其初。如此之人。宜差书状,质正官。累次赴京。则自然惯熟矣。 上顾李准曰。注书能解汉语。诚足嘉也。须益勉。准起谢。禹性传请奇大升赐祭。 上不应。上曰。昨日白虹贯日。必有其应。希春引胡寅论汉文帝地震之说以对之。
二十一日。罢漏而起。早朝上经筵厅。领事朴右相淳,同知事姜参判士尚,大司谏崔颙,掌令申点同入参。以领事所启。差退时刻。讲潍淄其道。希春曰。孟子曰。禹之治水。顺水之道也。朱子以为顺水之道。凡天下之理。善善恶恶是是非非。皆天理也。反理之说。是谓拂人之性。今闻皇朝谢廷杰欲以王守仁配享孔庙。至为朱,陆道同之说。变乱黑白。此甚邪说。胡涍之疏。虽涉狂妄。然有爱君先事进戒之意。昔程伊川为崇政殿说书。急于致君。多有论谏。孔文仲以愚直之人。为苏轼所欺。其弹章曰。上德未有嗜好。而每戒以无
二十一日。罢漏而起。早朝上经筵厅。领事朴右相淳,同知事姜参判士尚,大司谏崔颙,掌令申点同入参。以领事所启。差退时刻。讲潍淄其道。希春曰。孟子曰。禹之治水。顺水之道也。朱子以为顺水之道。凡天下之理。善善恶恶是是非非。皆天理也。反理之说。是谓拂人之性。今闻皇朝谢廷杰欲以王守仁配享孔庙。至为朱,陆道同之说。变乱黑白。此甚邪说。胡涍之疏。虽涉狂妄。然有爱君先事进戒之意。昔程伊川为崇政殿说书。急于致君。多有论谏。孔文仲以愚直之人。为苏轼所欺。其弹章曰。上德未有嗜好。而每戒以无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60H 页
好酒色。上意未有信向而每戒以勿用小人。朱子叹其先事防微纳忠之盛心。胡涍之语虽妄。而有爱君豫防之意。此不可不知也。讲毕。以九州图进献于榻前。 上受而看玩。台谏亦进而启事。臣希春曰。馆中上劄。 上答以当留念。今月之初。上劄答辞。亦称纳诲之诚。凡在玉堂。孰不感激。但凡受言之道。必悦而绎。从而改。乃为尽善而有效。譬如悦一良药。服之则有效。抚玩而不服。则终无其效。伏愿痛察焉。掌令申点以京人将弓角,鱼胶。潜卖胡人。请于铁岭,磨天岭置关。以点考禁物而出入之。希春进曰。铁岭则所由之路有三处。若设关于磨天岭。则可以制其出入矣。许世麟曰。自端川至吉州有一岭。李景明曰。磨天亦有小径。皆不可不防矣。希春曰。野人归顺者。服事大国。至受还上。初无不顺之心。往往因边将不中生怨。或军官土豪等侵扰生事。此不可不戒敕六镇守令也。臣又言。伏闻朝膳未进。至于午鼓。不胜惊闷。大抵人夕食犹或可阙。而朝昼不可阙也。侵晨进白粥。畅胃气生津液。此乃养生经验之方也。伏愿施行焉。
二月初四日。午后入玉堂。夕。政院以避正殿坐檐下。早朝寒冷未安。取禀。 上命退朝讲于昼初刻。 上
二月初四日。午后入玉堂。夕。政院以避正殿坐檐下。早朝寒冷未安。取禀。 上命退朝讲于昼初刻。 上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60L 页
御夜对于丕显阁。臣希春,副修撰李诚中,承旨郑惟一入侍。希春讲厥土赤埴草木渐包以下二段。语及气质之说。 上曰。气质缘何不同。臣对曰。有禀父祖之气。有禀山川之气。然有万不同。 上曰。诚如此言。气质之性。变化甚难。虽贤人君子。亦未免气禀之病。希春曰。凡人莫不有气禀之所长。亦莫不有气禀之所短。君子之学。贵能变化其气质。古人云。教人当教其所短。用人当用其所长。盖骥骐骅骝。一日驰千里。而捕鼠则不如狸鼪。是故。人君当因其所长而授任。则必得其效矣。 上曰。明道先生自谓已无畋猎之好。后十年。见猎者。不觉有喜心。信乎气质之病常存也。臣对曰。此乃变化气质之善者也。盖童稚时好猎。后知道而绝嗜好。及十年之后。暮归偶见田猎。不觉有喜心。而不肯往从。此乃随事省察而诚之于思者也。郑惟一曰。朝臣固多不事其事。信有罪矣。 上亦以为无贤才可用。每有乏人之叹。其实未尝无人。堂下官升堂上。则铨曹拟望矣。自通政而升嘉善。自嘉善升正二品。自正二品升一品。必待 上旨。今者多滞。此人才之所以不尽用也。 上曰。顷日。命铨曹拟判书之望。铨曹以为人皆被推考。只馀一人。遂不拟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61H 页
望。希春曰。臣顷见赴京书状官闻见事件。大明皇帝经筵读四书,近思录,性理大全。皆切于道理之书。但闻今读左传。左传之书。去古未远。虽多法言。然以成败祸福为是非。议论不正。不足以明治道。惟朱子所修纲目。实史中之经。为人君而明此书。足以明德威之柄。烛治乱之源。为人臣明此书。足以守经事之正。达变事之权。至矣尽矣。但四书三经传注下。朱子文语莫不备载。而纲目未有所录。刘友益书法。谨严精确。尹起莘发明。发越条畅。而亦未免瑜中之瑕。其他徐昭文,注克宽诸说。亦多可论。臣不揆眛陋。有志于此。昔在 中庙。臣为修撰。进讲纲目。有志于此。而未之起草。 仁庙朝。亦为修撰。亦有志而未暇。但其时学识。比今尤浅陋。假使撰成。亦未堪观。到今遭遇 圣明。虽些少文义之间。有所陈论。岂若修正此书。以为经筵之补也哉。臣请得閒退二三年。卒成此志。上不应。盖然臣言。而又惜其去也。希春又陈曰。臣为校书馆提调。外馆本板四书三经。或有误字。唐本元不差误。请依唐本改正。书于纸头。 上曰。直改正其字。何必书于纸头。臣又陈顷者校书馆。以铸字印䪨会。渐渐考见。则铸字只有行用俗字。而䪨会皆古文。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61L 页
点画不同。又馆中有木板而字小。老眼多不便。请以馆捧上字作木。新书大字开板何如。 上曰。如此则好矣。语毕。臣等退伏于坐。内侍以铜盘盛肴果。置六臣之前。承传色持宣酝银钟赐酒。其钟可盛二葵花。希春黾勉饮之。仅吸其半而退坐其下。五臣亦毕受饮。宣酝毕。又赐巡杯三度毕。礼当怀肴果。而希春大醉甚困。仅取四分之一入袖。伏地而退。
初五日。午初三刻。以昼讲上经筵厅。特进官姜暹,沈守庆,承旨郑惟一下番。李诚中同入。希春讲峄阳孤桐。因传中草木之生。以向阳为贵曰。万物莫不向阳而遂荗成实。非特山南向阳。虽一树一林。南枝好而北枝不好。人君南面而听政。亦莫不以向阳为贵也。 上曰。向阳。盖取文明之义。臣对曰。天下莫光明于日。向南则近日光故好也。草木庶类。莫不以向阳为好。惟蘘荷一菜。必依阴乃好。此所谓阴中阳。阳中阴也。 上曰。禽兽之中。惟鸺鹠夜行。此亦禀阴气者也。臣曰。蘘荷禀阴弱之气。鸺鹠禀阴戾之气者也。又论孤桐之出于峄阳等物而言曰。不特物为然。人材亦有生出之地。不出之地。然不可执一而论。鲁虽云君子之多。至于季氏,阳虎之徒。岂其谓善乎。大抵道理。
初五日。午初三刻。以昼讲上经筵厅。特进官姜暹,沈守庆,承旨郑惟一下番。李诚中同入。希春讲峄阳孤桐。因传中草木之生。以向阳为贵曰。万物莫不向阳而遂荗成实。非特山南向阳。虽一树一林。南枝好而北枝不好。人君南面而听政。亦莫不以向阳为贵也。 上曰。向阳。盖取文明之义。臣对曰。天下莫光明于日。向南则近日光故好也。草木庶类。莫不以向阳为好。惟蘘荷一菜。必依阴乃好。此所谓阴中阳。阳中阴也。 上曰。禽兽之中。惟鸺鹠夜行。此亦禀阴气者也。臣曰。蘘荷禀阴弱之气。鸺鹠禀阴戾之气者也。又论孤桐之出于峄阳等物而言曰。不特物为然。人材亦有生出之地。不出之地。然不可执一而论。鲁虽云君子之多。至于季氏,阳虎之徒。岂其谓善乎。大抵道理。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62H 页
沙中有金。玉中有石。要须精择。臣又进曰。昨夜。面承 圣旨。经书板本误字处。依唐本当改正。诚 上教允当。臣以为若避讳代书之字。当书于纸头。 上曰。此说是矣。板本之误。乃后来之讹。非朱子之本避讳代用。朱子当日所为。今当录于纸头。又姜暹等议西边征讨事。希春更进曰。征讨之事。如臣迂疏书生。固不能知。但历考古今。兴兵大事。所当审慎。而不可轻举。崔浩辅佐元魏。征伐四克。然其言曰。兴国之君。先修人事。次尽地利。后观天时。故万举而万全。去岁。农事不实。今年。西方又有灾变。至作放炮之声。当此之时。其不可举兵明矣。边将介胄之士。不忍小愤。例请征讨。此不可从也。 上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为将。是谁语。希春对曰。孙武及岳飞语也。昔 成庙朝。许琮。名臣也。深处弓知介。杀边将罗嗣宗于也春江边。 成庙赫怒。遣许琮征之。琮到钟城。遣边上二人。往觇虏所在远近。其时衅隙已著。探者不敢深入。只入三日程而还曰。虏在三日程。琮不议副元帅以下。直下令曰。持三日粮。行十馀日程。军卒多饥死。以此观之。智在将尤紧急也。 上日。大臣等必有所议。大槩兵不可轻举。又曰。此举不至大段征讨。乃小小举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62L 页
也。臣对曰。衅不必大。虽小亦有祸结之理。臣商居六镇。庆兴府使因民乏食。越豆满江。侵夺彼地于伊应巨岛耕种。胡人结怨。作贼于厚罗岛,棘城堡等处。兵连祸结。此亦可戒也。语毕退。
二十五日。以入侍朝讲。罢漏诣阙。拥蘘而行。入自光化门。至宾厅侧依幕。与献纳郑彦信相对。寻上经筵厅。右相朴淳,同知经筵姜士尚,副提学许晔,承旨李仲虎入侍。讲禹贡荆州。讲毕。希春与郑彦信。趋进 启曰。慎嫔纳谷给庆尚绵布事。自 上命给一半。是已知其未安。而臣下之进言者。辞不达意。诚未上孚。至今未能回天。此臣下之罪也。盖此一事。大有后弊。不可不杜其门。 上曰。此非今日创为之事。乃追偿昔年之所纳。有何妨乎。臣对曰。臣闻牟利之徒。虱附于 先王后宫。欲受岭南绵布。以贸倭物。此实无穷之币。愿 圣上燕閒之时。深思可否。凡应天变之道。不在于此。在乎念虑政事莫非光明正大而已。又 启曰。数十年来。权奸当国。纪纲解弛。人多玩法。至今犹有此习。京畿佥使,万户等。弃镇来家。留连累日。令军卒供馈贻弊。臣等风宪之官。固当随所闻痛治。京畿监司。亦兼水军节度使。亦宜戒饬之。又刑曹主治
二十五日。以入侍朝讲。罢漏诣阙。拥蘘而行。入自光化门。至宾厅侧依幕。与献纳郑彦信相对。寻上经筵厅。右相朴淳,同知经筵姜士尚,副提学许晔,承旨李仲虎入侍。讲禹贡荆州。讲毕。希春与郑彦信。趋进 启曰。慎嫔纳谷给庆尚绵布事。自 上命给一半。是已知其未安。而臣下之进言者。辞不达意。诚未上孚。至今未能回天。此臣下之罪也。盖此一事。大有后弊。不可不杜其门。 上曰。此非今日创为之事。乃追偿昔年之所纳。有何妨乎。臣对曰。臣闻牟利之徒。虱附于 先王后宫。欲受岭南绵布。以贸倭物。此实无穷之币。愿 圣上燕閒之时。深思可否。凡应天变之道。不在于此。在乎念虑政事莫非光明正大而已。又 启曰。数十年来。权奸当国。纪纲解弛。人多玩法。至今犹有此习。京畿佥使,万户等。弃镇来家。留连累日。令军卒供馈贻弊。臣等风宪之官。固当随所闻痛治。京畿监司。亦兼水军节度使。亦宜戒饬之。又刑曹主治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63H 页
盗贼。而往往失之宽纵。盖捕盗之将。张小以为大。多过于严。刑曹主于分辨。或失于失出。二者皆过也。盗贼亦有差等。有强有窃。有捕盗将不实者。不实者。固当开释。的实者。亦往往纵舍。夫纵舍盗贼。乃害及良民。此亦不可不戒。郑彦信言捕盗多虚张。而刑官无分辨之事。 上曰。此二说皆有理。希春曰。凡事不可过。亦不可不及。贵得其中。 上曰。中为贵。既毕退。三月十七日。罢漏。以朝讲特进官。诣迎秋门外。待开门而入。至经筵厅。左议政朴淳,知经筵金贵荣,特进官刑参朴大立,承旨李仲虎,司谏申点,掌令朴应福,修撰柳成龙,赵廷机与希春同入侍讲。讲毕。柳成龙曰。今之田连阡陌者。皆豪势拒贡赋之徒。小民纳贡赋之田至小。希春曰。田结之贡赋。托豪势而不纳者。世罕有之。但为富不仁者。志欲兼并。邻田之接壤者。侵夺而抑买。此正可恶而当治者也。左相等更迭进言。语及王守仁自圣无忌。诋訾朱子。中国好怪者。从而和之。陈建著学蔀通辨。此实辟异端之正论。宜令校书馆开板。又于湖岭亦然。 上曰。王守仁亦有材气建功业。臣希春进曰。正守仁资性狼戾。彊愎不逊。谓五常有亦可无亦可。刬而去之亦可。又称秦始皇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63L 页
焚书。以为合于孔子删述之意。又毁朱子著书立言曰。惨于洪水猛兽之灾。其为邪说甚矣。 上曰。谓之邪。无乃过乎。对曰。守仁当初厌事物之干心。而为乖僻之论。然言之不正至于此。与王安石虽非贪邪。而引用匈邪。排摈忠直。而卒为乱政小人何异。又陈臣为校书馆提调。观内训皇华集之印。其不精之罪。固在下人与监校官。然墨则不可不改。盖国家于忠清,全罗,庆尚三道所产处。分定松烟墨十二邑而印册。戊辰年。户曹为年匈救民。减除十年之墨。今之印册。皆以七八年所纳楼上库霾雨变色之墨。是以熹微。请自今徵纳如常。 上曰。此言是矣。
四月十二日。与吏曹判书朴忠元,右尹朴谨元。俱入经筵厅。左相朴公入参。讲罢。修撰柳成龙陈 世宗,成庙,中庙培养人才。士林屡经斩伐销铄之变。愿留意培养焉。讲毕。义禁同知朴公陈罪囚金彭孙似涉疑狱。乞垂哀务。希春进而陈曰。小臣为义禁同知。亦略知此事。盖彭孙初为 显陵守护军。为户首。金山守为奉足。及 康陵之移。山守为户首。彭孙为奉足。于是愤疾切骨。嫁祸于山守。失火之日。自陵出来十里间。遇黄万石自京下归而供招。乃以厥明日。自京
四月十二日。与吏曹判书朴忠元,右尹朴谨元。俱入经筵厅。左相朴公入参。讲罢。修撰柳成龙陈 世宗,成庙,中庙培养人才。士林屡经斩伐销铄之变。愿留意培养焉。讲毕。义禁同知朴公陈罪囚金彭孙似涉疑狱。乞垂哀务。希春进而陈曰。小臣为义禁同知。亦略知此事。盖彭孙初为 显陵守护军。为户首。金山守为奉足。及 康陵之移。山守为户首。彭孙为奉足。于是愤疾切骨。嫁祸于山守。失火之日。自陵出来十里间。遇黄万石自京下归而供招。乃以厥明日。自京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64H 页
归陵。违端昭著。此所以累次刑讯而不已也。人以为非放火处所捉。在所当分拣。臣以为不可轻释。朴左相进曰。彭孙违端大矣。但在律则非放火处所捉。在 上斟酌毫发之间耳。希春曰。顷日内训第二卷分所宜也分。本公字之误也。 上教以为宜考女教本文。臣退考弘文馆上方氏女教。则果分字。内训既有误字。请内入件数。更加印何如。 上曰。非但内入之件。颁赐之件。亦小加更添印也。希春又陈顷日请开学蔀通辨之板。至于数处。 上教以为烦。二三处开板。固烦。一处开板。无妨。朴左相从而赞之。 上曰。书册愈多。而人愈不学。故以为不急耳。又陈六书附录上卷。有数处当修补。乞下其册。
二十日。朝讲。与左相朴淳,三宰元混,吏参姜士尚入讲毕。台谏所 启后。希春进陈曰。臣顷为杂科试官。译阴阳医术。臣所未详。然大概不为无人。惟律学。人命所关。至为不轻。而传习者甚小。问其故。曰。得食之路不裕。故人不乐为。又律文释之者。亦有误处。律文和奸杖九十。刁奸杖一百。彊奸死罪。人皆未晓刁奸之义。 世宗朝。天使倪谦来。 世宗遣成三问,申叔舟。往从之游。三问问曰。律文所云刁奸。何谓也。倪谦
二十日。朝讲。与左相朴淳,三宰元混,吏参姜士尚入讲毕。台谏所 启后。希春进陈曰。臣顷为杂科试官。译阴阳医术。臣所未详。然大概不为无人。惟律学。人命所关。至为不轻。而传习者甚小。问其故。曰。得食之路不裕。故人不乐为。又律文释之者。亦有误处。律文和奸杖九十。刁奸杖一百。彊奸死罪。人皆未晓刁奸之义。 世宗朝。天使倪谦来。 世宗遣成三问,申叔舟。往从之游。三问问曰。律文所云刁奸。何谓也。倪谦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64L 页
答曰。奸夫引归奸女于他人之家。谓之刁奸。盖刁即引也。引置他家。故加重于和奸。而律学解颐释之云。刁即刁斗之义。以音乐眩惑女之心目而奸之。失其大义矣。臣愚以为宜有劝奖之方。使之兴起于律学。 上曰。劝奖之方如何。臣对曰。业精者则有升授六品之法。 上曰。大典载录乎。臣对曰。有之。臣又曰。嘉靖辛丑。全州判官具寿延。以其记官酗酒打同僚。高悬于树。去其所踏之瓦。 中庙下问其罪如何。政院检律。乃以故杀人者当斩为对。其实官员之于下人。于人虚怯去处。以金刃。或以大杖。重伤致死者。是为滥刑。而罪止杖一百徒三年。国朝大典。又加永不叙用而已。故杀人斩。只谓两下相杀。与官员临下。大不同。其时 中庙遣史官。臣希春收议于三公。乃传曰。初疑滥刑。其府官吏罪不至死。今乃如是耶。其时三公。亦不能明辨以对。后刑曹照律。卒坐滥刑之罪。盖律学不明。故人未晓法也。顷日。奉常寺官员姜说。以直宿军士之慢。笞二十。后偶然致死。臣为大司宪。问其罪于同僚。皆云决罚不如法。当坐不应为事理重。杖八十之罪。义禁府堂上意。亦如此。为检律所误执。以滥刑 启而受罪。说则今已病死矣。岂有臀笞二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465H 页
十。死于幸限之外。而至坐滥刑之罪乎。律文若于臀腿受形去处。依法决罚。邂逅致死者勿论。当臀与他处。迥然不同。 上曰。虽臀。若不当打而过打。亦岂不为滥乎。臣对曰。虽臀。若用大杖。或不当打而打。致死则岂不为滥刑。臣为全罗监司时。务安县监琴应夏因军士愿代父受杖百致死。臣以滥刑 启之。而受滥刑之罪矣。既毕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