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x 页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经筵日记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16H 页
丁卯
十一月初五日。以朝讲。未明冠带。俟开宫门领经筵入来。余与典经赵廷机。诣经筵厅。领事即新右相闵公箕,特进官南致勤,柳智善知经筵朴忠元,承旨李俊民,大司谏睦詹,持平朴希立,假注书俞大脩,翰林郑彦信,郑士伟也。于领事前。讲论应讲文字。闻注一处之释。遂入侍思政殿。 慈殿垂帘而坐于殿北之西。 主上设御榻坐其东。诸臣毕入。 上读前受一次。玉音琅琅。臣以经筵上番。进讲大学正心章。自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至或不能不失其正矣。音读二度。释一度。 上即音读一度释一度毕。臣又言好乐之乐。非如心广体胖之乐音洛。又言察之一字。乃治病之药。又言期待偏系留滞之释。又云。喜怒忧惧。非惟不能无。亦不可无。但平居无事之时。不要先有此四者在胸中。须是涵养此心。未应物时。湛然虚静。如鉴之空。如衡之平。到得应物之时。方不差错。又典经赵廷机献言大学紧要处在诚意。希春续曰。大学紧要。在格物致知与诚意二关。典经曰。人之心易发而难制者。惟怒为甚。故此章以忿懥为首。程子曰。人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16L 页
于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盖怒之非者。当克去。而怒之是者则当行之也。希春曰。虽是怒之是者。亦当以中节为贵。不可过当。又曰。此章盖与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相通。伏愿 留心焉。领事闵公亦有熟读玩味之言。及常念不可期待偏系留滞之戒云。讲毕。领事掩卷。余随而掩册。大司谏睦詹,持平朴希立俱进陈于帘前。请伸雪乙巳挂网之冤抑。 慈殿答曰。固当定是非。但予非有识见之妇人。主上亦幼冲。俟圣学高明。定之未晚也。台谏退就位。自下以次退。每出入。领事则由东夹。他臣则由西夹。置册伏地而进退焉。出至勤政殿北阶下。以次序立相揖。而至宾厅之南。入依幕。俄而至宾厅食宣饭。罢归玉堂。
以期待偏系留滞三释。开列于单子。正字持诣政院。因司谒纳于 上。
禺中。司中朝饭时。 上遣别监。以银杯劝酒。臣等出而伏地后饮一杯。卒授别监一杯。余到经筵厅。读经文于领事前。颇备急速。典经戒之。余于入讲。便颇舒缓。亦规讽之益也。
暮。忽闻夜对之 命。昏。往经筵厅。承旨许晔,注书尹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17H 页
卓然,翰林郑士伟,郑彦信也。 上御丕显阁西壁东向。臣等入房内。向北而拜。就坐。 上命坐。遂读朝讲一遍。臣遂讲心不在焉一段。至并以旧文为正。讲毕。因许晔所引蕫子正心以正朝廷之说。遂言常人之正心功效。止于修一身正一家。若人君则握万化之源。抚一国之人。仁心发而穷民良士无不安其所。义心发而纪纲正赏罚明。礼心发而名分制度皆不差。智心发而是非邪正皆不谬。岂不至大至广哉。伏愿 殿下留心焉。许晔极陈帝王尊贤好问之道。意思甚好。
初六日。午初三刻。上经筵厅。特进官户书洪昙,知事南致勤,都承旨洪天民,注书尹卓然,翰林郑彦信,郑士伟入侍。讲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至右传之八章释修身齐家。讲毕。臣持册进榻前而陈曰。此章言待人接物不偏之道。二帝三王尚矣。汉之文帝。高丽之文宗。亦暗合于此。盖文帝宠幸慎夫人矣。纳袁盎之谏。明嫡妄之分。至令衣不曳地。可谓亲爱不辟。奉承薄太后。自代王时侍疾以孝闻。而太后弟薄昭杀汉使者。帝令自杀。不以太后故屈法。可谓畏敬不辟。吴王濞以藩臣不朝。帝以为老不朝赐几杖。可谓贱恶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17L 页
不辟。齐女子缇萦为父上疏。帝以死者不可复生。特除肉刑。又罪疑者予民。然而重罪之民。未尝不伏法。此哀矜而不辟。宠赐邓通。以为贵臣。通侍殿上。一有怠慢之容。则许承相申屠嘉檄召而困辱。张武代邸之旧臣。受赂金钱。觉更赐金钱。以愧其心。贾谊有经济之才。而绛灌之属赞害。帝亦疏之。以为长沙王太传。后帝思谊。召对宣室。听其言论。自以为不及。乃拜为爱子梁王太传。此皆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也。丽之文宗。名器不假于匪人。威权不移于近昵。虽戚里之亲。无功不赏。左右之爱。有罪必罚。故文帝刚柔德全。宽猛政备。为三代以下第一贤主。丽文亦称贤圣之君。此皆 圣明所当取法也。既退。典经赵廷机言小注。及于有罪者欲惩。而被他哀鸣恳告。又却宽之。此哀矜之偏处。希春以为孔子称赦小过之美。小过则不可不赦也。承旨洪天民曰。人君以好生为心。书称舜曰。好生之德。洽于民心。此人主所当留心也。臣希春又继之曰。朱子曰。喜而赏者。阳也。怒而罚者。阴也。犹春夏秋冬。寒暑肃杀居半。而温厚太和之气。未尝不行乎其间。所谓为人君止于仁。是也。讲毕而退。(同月十六日下乡)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18H 页
戊辰
二月二十四日。早起。考览朱文及纲目文帝纪。卯时。上经筵厅。领相李浚庆,左相权辙,大司谏白仁杰,执义金鸾祥,应教希春,修撰郑澈及都承旨金贵荣。并注书检阅二人凡十人。入侍坐定。领,左相先进。领相言。灾异之作。虽不可指为某事之由。然古书云。白虹贯日。由于狱多冤枉。乙巳之事。 圣鉴所悉。金䃴等十三人籍没之物。犹未还给。其时狱事。 明宗幼冲。全不干涉。尹元衡,李芑欺罔深居九重之 文定王后。以致冤滥。己酉年忠州之狱。正犯外。皆年少儿童回文之戏。悉皆杀戮流配。安有如此事乎。左相从傍赞之。 慈殿曰。予以妇人。垂帘摄政。虽尽心国事。大纲不正。曾因黄海道日变之报。即欲引避。今又见如此之变。今日还政。盖尝读颜氏家训曰。妇人主中馈而已。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蛊。又宋曹太后先期复政。史以为美。予之志决矣。领相,左相,白仁杰。皆将须其美。 慈殿曰。乙巳年被罪人籍没还给。妻子为奴婢者及己酉年忠州狱连坐流配之类。悉宜放送。臣等不胜叹服。臣进 启曰。灾异连作。虽在百僚。尚皆忧虑。况于大臣侍从臣。去夜寝不能安。今者。伏睹 慈殿深自谦退。撤帘还政。追念冤枉。伸雪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18L 页
无辜。臣谓今日已回天矣。且灾异之作。非必在无道之世。虽有道之时。天心仁爱人君。时出灾变以警省之。商中宗时。有桑榖生于朝。一日暮大拱。中宗能用巫咸之言。恐惧修德。不敢荒宁。商道复兴。享国长久。至于七十有五年。高宗祭于成汤之庙。有飞雉升鼎耳而鸣。高宗能用祖已之言。克正厥事。不敢荒宁。殷道复兴。享国亦久。至于五十九年。朱子曰。古之圣王。遇灾而惧。修德正事。故能变灾为祥。汉文帝。三代以下之贤主也。即位之五年。地震。先儒胡寅曰。文帝之时。有此大异。何也。曰。天地之变。非一端也。尽以为人事所致。则牵合附会。泥而不通。尽以为气数适然。则古人修德正事。反灾为祥者。亦不少矣。要之人君。父天母地。父母震怒。颜色异常。人子当恐惧齐栗。思所以消格。不当指为情性所发而遂己也。文帝时。虽有此变。帝方躬修德化。节用爱人。此其所以虽有其异而无其应欤。方今民生之弊。廷臣已尽启矣。水军被割剥于佥使,万户。不能支而逃散。各官侵责于一族切邻与田地执耕。遂至于一里空虚。臣愚以为佥使,万户。不特中下等。其中廉平抚恤军卒者。各别褒赏。守令亦然。庶乎有惩有劝。而军民有一分之惠矣。又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19H 页
平安,黄海,京畿三路。天使连叠。民不堪命。田税则已蒙特除。臣愿税外民所苦难之贡赋。访问于监司而除之。民亦受赐于万一矣。此愚臣管见之末策也。慈殿曰。君臣上下。勉力行之。
白大谏词气太直。金鸾祥,郑澈进言皆极健。陈毕而退。时已巳矣。
追录入对之时。既陈应灾之道。继言曰。臣于去年十月初五日夜对。讲大学此谓修身在正其心一段。臣释이닐온身修홈이其心正홈애인니라。御释以为其心正홈애이슘이니라。臣其时未及分析。退而思之。臣释疏阔。而 御释精当。顷归家乡。每往来于心。又大学有要。敬以存心。思以穷理。是也。思以穷理。即格物致知之事。敬以存心。即诚意正心之事。盖存心穷理二者。如车两轮。实万化之原。伏愿留心焉。三月初十日。以朝讲。未明秉炬而行。诣光化门东夹依幕。与掌令朴希立。至勤政殿宾厅之南少憩。卯正。自经筵厅。入侍经幄。领相,左议政权公辙,知事,礼判朴忠元,承旨陈寔,侍讲官闵起文,洪圣民也。余以司谏坐典翰之上。劝讲毕。希春进 御榻前陈曰。伏睹备忘记。有云。万机之暇。学不专一。 圣念及此。不胜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19L 页
感激。盖政与学。理同而事异。然学而政。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政而学。则所以资其政者益深。帝王之道。一边为学。一边为政。不容偏废。初若二事。及其理明义精。事皆至善。则始终本末。通瀜为一。古人云。有疑须劄记。又曰。聪明不如钝笔。伏愿 圣上于宫中。将一空册。抄记学问可疑处。以为审问明辨之端。于一空册。抄记政事言论之可考者。以为议论商量之具。日积月累。无少间断。疑者明而考者得。则为学为政。皆沛然有馀裕矣。又曰。学问之道。须寻疑而明之。政事之要。须求中而用之。朱子有言须于无疑中看得有疑。有疑中却看得无疑。又曰。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伏愿 圣明潜心焉。
四月十二日。以朝讲入参。诣光化门东偏依幕。大司宪姜士尚亦至。卯时。入侍经筵。讲毕。姜士尚及希春。趋进 榻前。士尚启。赵光祖追崇。甚合人心。希春言。追崇赵光祖。非戾于 中庙也。盖 中庙爱重光祖而倚任至矣。一朝以奸臣搆陷。不能无惑。然 中庙手书光祖善人也。于正罪之时。则非 中庙之本心也。昔曾参之母。三人来言曾参杀人。曾母方织而投杼。曾母岂不知参之贤哉。谗说震惊。自古有之。且以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20H 页
俗事譬喻。有一家长宠爱妻若妾。一朝谗人诬之曰。汝妻若妾。私奸失节。家长信其言而逐其妇。家长不悟而死。家长之子孙。明知谗贼之所为。抑体家长之本心而厚待其出妇乎。将陷于谗贼之术中而求绝乎。此事理甚明。今之追崇赵光祖。乃所以补 中庙之阙。非彰 中庙之过也。又 启曰。近来。 上从善如流。事事一以大公至诚为之。有初至矣。然古人以悠久不息为贵。所谓不息。非必无顷刻不勤苦之谓也。人君深居宫中。有读书穷理之时。有发号施令之时。有燕閒养气之时。一张一弛。自有其节。但勿论有事无事。皆当以敬存心。勿使放逸。则自然邪思杂念。不能萌作。久久成熟。终始惟一。而有日新之功矣。伏愿 圣明潜心焉。又陈曰。方今正风俗之事。有一当务焉。纲常大恶。王法必诛之罪也。而其恶之所以作。则非守令所能预防也。近来。恶逆之变发见。或以不能教化。归咎守令。守令惧其得罪。专务掩覆。昔在 中庙癸卯。阳城有贼子之变。宪府欲降郡号。又欲罢贼子所居县监。谏院以为纷挠而不便。 中宗命弘文馆。详考故事。通鉴纲目唐太宗贞观二十年。诏诸州有犯十恶者。勿劾其州刺史。注云。戴州刺史贾崇。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20L 页
民有犯十恶者。有司请罢崇职。帝曰。昔唐尧圣人。尚不能化其子。况崇为刺史。其能使民比屋为善乎。若坐是贬出。则州县共为掩覆。纵舍罪人矣。其明加纠察。如法施罪。庶以肃清奸慝耳。 中宗遂命因旧不动。盖朱子特书于纲目者。正以美太宗之识政体。而大明无冤录篇首。亦深取此论。其虑远矣。近日。以不能教化咎守令之说。闻之则若美。行之则有弊。守令每遇纲常之变。辄曲为掩覆而纵舍之。使大恶不伏其辜。而冤枉不得其伸。斁伦败俗。莫此为甚。不胜寒心。伏愿议于大臣。建为受教。明示中外。使不能教化之守令无罪责。而匿不以闻之守令。随所闻罢黜。则公正清明之政化。庶几成焉。权左相辙进曰。柳希春此言。是也。顷于六七年前。沈通源作相。以江陵有人伦之变。罢其府使。如此者再三。近日则不复行如此之事矣。但外方守令。未能明知其朝廷之不论已也。犹有如此苟偷之习云云。朝讲后进言毕。以次出。(左相先出)退至宾厅。同食宣饭。余以避嫌。至台谏厅 启曰。伏睹制述官拣择内。小臣亦参。制述官之选。专为能诗也。而臣本无作诗之性。自少至老。不能成一佳句。因遂绝意不学诗。乙巳年天使时。亦不入制述官之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21H 页
数。今有司误取。至于滥厕吹竽之列。极为未安。请命减去臣名。以许自知厥短。 上答曰。有司岂偶然计而选之乎。勿辞。
二十八日。巳正三刻。上经筵厅。特进官知事元混,工判柳潜,注书尹卓然等同入侍。讲论语子谓韶尽美章。至居上不宽章。讲毕。进曰。太学。公论之所在。未有非公正而发于疏章者。顷自 上优奖儒生之疏。极其恳恻。人皆以为虽未从四贤之从祀。然其中第一大儒。(指赵光祖也)必蒙升诸从祀。不胜欣幸。又多因文义而陈说。讲毕。退于内药房。未初三刻。复以昼讲升经筵厅。知事金铠,户判郑大年。以特进官入。余讲小学栾共子至通论。极陈师弟子在五伦之中。因年既耆艾。不能为悌。陈云。在人君则以留念耆旧老臣为道。又陈凡馆中 御览之册。只书大题目。不书篇名及册端。披阅不易。请下 御览册。臣令书写官写进。上曰。此甚好之事云。
希春于昼讲论语。言宋人避讳代用之字。今当依朱子之训。弃假而还真。夕讲罢后。归玉堂。写单子以入焉。
二十九日。平明。以朝讲诣经筵厅。领事权公辙,知事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21L 页
洪暹,特进官任说,柳景深,司谏李湛,掌令李忠绰也。讲论语里仁为美章。希春曰。此以士大夫择里为言。人君亦然。古人云。左右前后皆正人。欲其身之不正。乌可得耶。孟子亦曰。在于王所者。长幼尊卑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朱子言于其君曰。蓬在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不染自黑。此皆言薰陶渐染之大有损益也。伏愿 圣明留神焉。讲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章曰。处乐。即所谓处富贵也。常人处富贵。多为所淫。所谓富贵生不仁。是也。况于人君处崇高之位。㨿邦家之富。百物皆备。苟非省察克治之深。亦安能去人欲而复天理也哉。朱子十训有云。外绝好乐。恐启荒嬉。内窒情欲。如防寇盗。盖人君一有好乐而不知节。一有情欲而不知窒。则不免为富贵所淫矣。又曰。安仁。圣人之事。利仁。亚圣大贤之事。须是从利仁上做工夫。到义精仁熟之地。安仁之味。亦可知也。伏愿存养省察。无少间继焉。又因左相权公议关西驱逐而进言曰。今此驱逐。固非大段兴兵。然军士持兵。不无杀戮。男子有罪者。可也。至于妇女。亦当分辨。向在甲寅乙卯时。草岛胡人犯顺庆兴。命兵使李思曾攻讨。思曾初欲分辨男女。逮临战场。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22H 页
忘未号令。遂至杀戮妇人。伤天地之和。按 世宗朝西征录。微弱妇女。并不杀而持归。安于此土。今平安兵使金秀文处事详审。宜无滥杀。然下谕何如。权左相进曰。柳希春此言。是也。臣于金秀文之去也。戒以务生擒。不得已然后杀戮。推捕者。勿杀微弱妇女。希春曰。金秀文既受大臣教戒。则虽不密谕。亦无欠焉。夕讲小学。至贤者狎而敬之。希春因言晏婴久而敬之。 上曰。晏婴。何如人也。臣对曰。晏婴恭俭而知礼。亦贤大夫也。然齐景公欲封孔子以尼溪之田。婴不可。此不知圣人之为可用。此大谬也。 上曰。晏婴一狐裘三十年。豚肩不掩豆。诸善亦多。但人于圣贤。君虽不知。亦当荐进。况人君欲用而反沮止之乎。此大非矣。臣曰。晏婴不知仲尼。先儒以为命。盖其偶蔽于此。婴平生无忌克之性。故止责其暗。若小人之媢嫉彦圣。则其害益甚。昔管仲之治齐。子产之治郑。皆至四十年。孔子不以为管仲,子产之功。而称鲍叔,罕虎之荐二人。盖见贤而荐与乐予之人。其贤亦同。又讲俨若思曰。此虽以端严沈默为贵。然至于与人论事。从容祥尽。自有其时。又说傲不可长。程明道言于神宗曰。愿陛下勿轻天下士。仲虺诰成汤曰。能自得师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22L 页
者王。谓人莫已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此人主所宜深念也。又傲不可长者。非谓只存些少傲无妨也。马氏曰。欲消而绝之也。此说甚好。说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曰。常人之情。爱之则见其是。恶之则见其非。故妻孥之言。虽失而多从。所憎之人。虽善而为恶也。此与大学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同。说疑事无质。直而勿有。质。实也。又如射者之的。凡传闻可疑之事。勿以为的实而㨿执。陈我所闻而已。盖传闻之事。恒多失实。人君于此等事。亦当参酌。不可遽信而施诸政事之间也。讲毕。希春进 榻前陈曰。臣昨陈六镇送布贸谷。辞不明备。今请再陈。臣窜商钟城十有九年。富宁,会宁,钟城,稳城,庆源,庆兴六镇。地居极北。风气极寒。自九月至二月。寒洌倍于南方。而自十月至正月。冻寒太甚。土无木绵。人无所衣。往往有冻死者。前日衲衣狗皮衣。则虽或入送。而给善射军士而已。未能遍于齐民。前日有送五升木贸军粮之时。事在十年之前。今可行矣。闻三水,甲山之地。遐远虽不如六镇。寒若无衣。亦与六镇无异。今 圣上临御。而未蒙恩泽。至为矜悯。若蒙特施送绵布贸谷之恩。则民得苏矣。 上答曰。所启事。当令该曹磨鍊施行。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23H 页
臣起而伏地以谢。
追记。昨夕讲小学晏子曰君令臣恭。希春释曰。君이令며。 上释之曰。君은令며。特进金铠曰君。은令고。希春即达曰。 御释君은。金铠释고。皆精当。臣释不及也。盖称君은乃为各尽其道。释令고。则君臣为一双。父子夫妇兄弟皆然。讲到亲戚不悦。不敢外交。此盖大学所厚所薄之意也。然中庸又以尊贤居亲亲之前。盖并行而不悖也。官怠于宦成一章。乃人主药石之言。格物致知则能察此病矣。诚意则能免此病矣。又今日朝讲陈曰。朱子曰。先读大学。去看他书。方见得此是格物致知。此是诚意正心事。且以论语已讲处言之。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视其所以。学而不思则罔等处。皆是格物致知。如三省。主忠信及此不仁者章。皆是诚意正心之事。如君子不重则不威。言寡尤行寡悔等处。皆是修身之事。如入则孝出则悌及诸答问孝处。慎终追远等处。皆是齐家之事。如道千乘之国。为政以德。道之以政等处。皆是治国平天下之事。推此可见。讲至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章。 上问小注久约者。为饥寒所逼。不能自守。以至放荡于礼法之外。此谓何事。希春对曰。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23L 页
谚所谓常人三日饥。则鲜不为盗。盖庶人饥寒。则为盗窃之事。士流饥寒。则为犯义干求之事。
五月十一日。朝讲。冒雨戴伞。而进经筵厅。右议政洪暹,同知经筵朴忠元,特进官郑宗荣,司谏权德舆,掌令李宪国等入侍。讲至论语放于利而行多怨。希春言曰。凡与人均分应得之物。乃分也。非利也。惟其损人益己。斯为利而取人怨。人君一有富国求利之心。人民愁怨。必然之理也。唐德宗丰琼林大盈之积。以取建中播迁之祸。宋神宗以青苗手实之法。致熙丰生民之困。此大学所谓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其要在人君深知义利之卞。而诚其意而已。又曰。大学平天下章。朱子曰。此章之义。务在与民同好恶而不专其利。皆推广挈矩之意也。伏愿留神焉。又讲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曰。人君不自圣。而取于人以为善。皆让之事也。尧舜舍己从人。禹闻善言则拜。成汤求伊尹而好问。高宗得傅说而从谏。武王访于箕子。成王学于周公。皆是也。非但人主自处以让。人臣辞让之风。亦当培养。除拜官后以礼一二辞外。或有自知其短。自安其分。而至诚力辞者。察其情而听之。是亦养成廉让之风。而杜绝争竞之端也。朱子曰。今之臣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24H 页
下恳激固辞。而上不之许。必至于台谏弹驳。亦为未是。此理人主亦所当知也。又讲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曰。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人君苟有德善。万姓咸曰。大哉王言。一哉王心。盖有其实。则人自知之。其实不至。则人之知也亦少。正犹声之与响。声大则响大。声小则响小。伏愿 圣明务其实焉。讲毕。李宪国进言。京在所。所以正风俗也。今无识不义之徒。责赂于郡邑之吏。人不能堪。请罢京在所。希春趋进曰。李宪国所言请罢京在所。盖见不义作弊之人。愤疾而有是说耳。祖宗朝设立留乡所。所以正风俗。纠察元恶乡吏也。设立京在所者。所以检举关通留乡所也。留乡所非其人则作弊。为民害甚于京在所。然恶此等之为害而遂废之。则是恶水之不洁。而遂窒之以土也。其为矫枉过直。甚矣。莫若令守令察留乡所之不法。司宪府察留乡,京在二所之不法。无使纵恣。斯为得中矣。
禺中。 上命政院书上柳希春临文讲说之辞。注书因承旨意。以书问我。希春谨书送。
末时。入夕讲。讲小学并坐不横肱曰。此乃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即絜矩之道。讲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24L 页
入国不驰。入里必式曰。古人戒人主曰。勿为我尊而傲贤慢士。此入里必式之意。讲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曰。此乃持敬之方。百圣相传之心法也。
十二日。雨。昼讲论语一贯章。以雨声乱讲声。承旨朴素立进前。乞令进榻前而讲。 上许之。 上问浑然一理。臣对以在中之中。不偏不倚。所谓天下之大本。是也。又问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臣对曰。此所谓天道流行。万物各遂其性也。又曰。曾子质鲁。然其学也确。真积力久。终闻至道。夫学亦在勉强而已。又曰。圣人教人。各因其材。吾道一贯。惟曾子为能达。此孔子所以告之也。人君之用人亦然。要当视其所长。如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之类也。夕讲毕。希春进言曰。顷者。正言权徵以赵光祖等被罪时事。在承政院日记。亦可知其诬。遂至 命政院考启。夫其事发之初。公议不泯。一二度公议。则固有之矣。其后邪党既胜。邪论日炽。无非罗织之言。如此眩乱黑白之事。政院宜简剔而撮启也。且先儒教人。爱养精力。见于近思录。今汗漫文书中。有要语。有不紧语。宜简择而看。无使劳弊精神。令专用于学问及政事之紧要为幸。承旨朴素立因言君行臣职之劳。凡奸滥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25H 页
上言。百司细碎公事。皆令 上劳弊精力。至为未安。讲毕而退。黄校理廷彧入来。遂递番而出。昼讲李参判友闵。夕讲俞知事绛。皆有殷勤之意。
六月初二日。昼讲。特进官郑大年,李纯亨,承旨朴素立。讲孟武伯问子路仁乎章。希春曰。此三人于治国平天下。政事之才。虽有一端。于格致诚正修齐之工。未免久缺。故未得为仁。孔子于此不许其仁。而称其所长。此正好恶不偏处。人君之用人。亦当如此。又讲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章曰。自知之明者。知至也。不难于自屈者。意诚也。又曰。舜命九官。济济相让。成王训迪百官曰。推贤让能。庶官乃和。大学引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盖人臣之事君。莫大于推贤让能故也。又人君之于臣。有自以为不及者。汉高祖自谓不如三杰。汉文帝自谓不及贾谊。此固宽大之量。然人君不必与臣下较其才德之高下。但能用才德之士。即是人主之能事也。昔韩琦为宰相。人谓琦曰。公道德事业。无愧古人。但文章不逮耳。琦曰。吾在相府。欧阳脩为翰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25L 页
林学士。即吾之文章也。世以为知言。宰相尚尔。况人君乎。讲毕。进榻前陈曰。臣顷撰语录字义。与金添庆,金启,李后白及同僚。反覆商确。一言之当。亦必从之。但到头释到终也。不若释造极也。等閒不紧无益。不若以谚字释(부질업다)为当。又郑大年陈防纳之弊。希春复进启曰。自上欲革防纳之弊。则莫若令宪府纠察。只令该曹禁断。则未能肃清。 上答曰。此说是也。当令大臣磨鍊时。采入此议为佳。夕讲。因言及明饮食之节条。有乡党养人害人之物。遂进言日。人君之道。莫大于养心德。亦莫急于养气体。四时之中。惟夏为难调摄。陶弘景诗云。四时惟夏难将息。伏阴在内腹泠滑。补肾汤药不可无。食物稍泠休哺啜。盖夏月。阳炽于外。阴伏于中。腹中至泠。如泠水冰水之类。切不可饮。常饮熟水。令腹中温煖。则自无疾病。又古人云。食后须行动。不然则经络凝滞。血气不通。今纵未能行百步。亦当运步。使血气流通。则诸疾不生。伏愿 留念焉。又陈一贯章浑然二字曰。前日蒙 下问浑然。未能详对。盖有浑圆无涯之意。有完全无欠之意。有纯粹无杂之意。以此三训观之。则浑然之义。可知矣。又因圣人教人各因其才而言曰。今且以颁赐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26H 页
书册言之。书册固有件数多小。又必从位高而先给。然明白易晓之书。则勿论宗室文武而赐之。义理精微。必待深思推究之书。则赐文学之臣。是亦各因其材也。盖以前日仪礼注疏之赐。多及于宗亲武臣。而于堂下穷经好学之士。多不得与。故希春及之。
初八日。质明。上经筵厅。既讲书于领事前。退而改服以入厅。入讲论语令尹子文章曰。子文虽有无喜愠告令尹之忠。然其所以告令尹。乃杂以猾夏之事。此不足为仁也。楚武王熊通之僭王。去子文已百年。而犹以不能改正责子文。以子文乃楚上卿而执政也。子文虽能毁家纾楚。而忠于其国。猾夏侵灭诸国之事。至身为之。无周天子甚矣。是助其父而凌其祖者也。新罗法兴王僭行年号。不知事大之义。其时臣下无识甚矣。凡诸侯外国。当谨事天子之国。臣下则敬事其邦君。乃大义也。又曰。此章注。当理而无私心六字。人君处心制事之要道也。伏愿潜心焉。领事洪暹,知事宋猉寿,特进官洪昙也。
夕讲。与都承旨李后白等入侍。讲蔡人妻章至右明伦。历言稽古实明伦一篇某章。为明伦篇某训之验。 上曰。明伦篇载其理。稽古篇载古人之事以实之。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26L 页
希春对曰。先载其理。后载其行事之迹。所以令人兴起也。讲毕。李承旨季真同坐于药房。具言领相议经筵当大暑差减之意。待本馆之告白而去。
初九日。晨。冒雨上经筵厅。领相李浚庆,知事吴谦,承旨崔颙,持平蔡兰宗,献纳崔颋入侍。以雨声乱于讲音。 上命讲官等坐近 御榻前。讲季文,宁武子章文义事迹。既毕后乃陈曰。季文子相鲁三世。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亦可谓节俭。而于襄仲杀嫡立庶之际。以权柄大臣。力能讨贼。而反为贼党。大节不足观也。宁武子当平世。则无以踰人。当主昏时危。不避艰险。大节凛然。盖季文子。知有身而不知有君。宁武子。知有君而不知有身。此忠节之士所以迥别于庸邪之臣也。李浚庆曰。大臣必有节。乃可以扶持宗社。无节之臣。将安用之。申湛曰。昔人谓人君欲求临乱死节之人。当于犯颜敢谏中求之。希春曰。犯颜敢谏之士。乃能为有衍益。若夫唯唯诺诺之臣。虽千百无益也。又曰。前朝忠宣王。忠肃王之子。而元世祖之外孙也。尝蒙元主之恩宠。及久留燕京。多行不义。为人所䜣。元主命流窜于吐蕃。自东国至配所。几二万里。其臣李齐贤远路奔问。忠愤蔼然。又上书于承相拜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27H 页
住。卒能奉还。斯亦庶几于宁俞矣。又曰。君子务穷理而贵果断。此一语。通乎上下。皆可用之。愿 圣明留神焉。讲时。余误一拈二张。越读一行。赖人言而改正。此越用心越不定也。
追记。昨日昼讲。 上问臣曰。前日语录字义中。释了字云。事之已毕者谓之了。然后景传了无怖心。此了字何义也。臣对曰。臣只释语录字义而已。非释文字行用之义也。谓事之已毕者。语录也。了无怖心之了。犹顿也全也。谓语助者。金添庆,金启解汉语者之说。非臣之所释也。臣本不晓汉语。只因读朱子语类。寻究得来。又于金添庆,金启,李后白等处。参论更定以启之。臣非愿 圣上滞心于小注语录之末。盖为大学小注,小学嘉言善行间。有语录或有考处。故揭其大略而启之耳。又曰。了了云者。明明貌。
七月十五日。昼讲论语雍也,子华使于齐章。希春因周急不继富。言此如盛水之器。欠则添。满则不添。盖圣人称物平施之道。易谦之彖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书所谓满招损谦受益。皆是理也。文王发政施仁。必先鳏寡孤独穷困之民。诗所谓哿矣富人。哀此茕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27L 页
独。是也。非惟人之居产有贫富也。州府郡县。亦有丰约。故同名为州。而其实有悬殊者。同名为县。而亦有大相辽绝者。凡监司卜定别徵之物。宜视其实而为之隆杀。又曰。朱子于此章。以为学者未得中行。不幸而过。宁予无吝。宁廉无贪。人君之于下。亦必取之有制。常以损上益下为心。而不至于剥民以利己。幸甚幸甚。讲毕。进 榻前启曰。近来。凡命令奉承 传之事。诸该曹不即奉行。其间或有势难奉行者。亦当具由回 启。而亦多迟滞。渐成解弛之习。故臣等于疏中陈之。非专指铨曹而言也。又曰。灾伤敬差官发遣之时。既命察其灾伤。又命察其不法抽栍一二官以遣之。守令虽善居官者。若出于不法抽栍。则为御史者。不得已摘发其过。致罢其职。故民皆闷望焉。若使御史。于其道内随所闻见。有不善为治者。则采公论启闻。恐或无妨。 上曰。此当言于该曹议处。臣又 启曰。御史发遣之时。自上传教曰。不善守令。随所闻启罢则可矣。善治安民者。或见罢于不法之抽栍。此众情所共闷者。故敢 启。备忘记 传曰。予意经筵官所启。问于该曹者。盖所启之事。自上当处置。而但欲知该曹之意也。更思之。该曹则不可与于此。所启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28H 页
之辞。问于大臣事。招郎厅语送。可也。 上谓希春曰。玉堂六条甚善。良用嘉焉。
二十五日。有常参朝夕讲。罢漏后诣阙。已开门矣。司谏宋贺庆叔同依幕。卯初三刻。入思政殿庭。行常参礼。礼毕而出。复入经筵厅。司谏及典翰闵起文。以资级坐于吾上。既入。殿讲论语伯牛有疾章。闵君及申修撰讲说可观。讲毕。司谏宋君及希春同进。各言申士桢之当鞠。石尚宫之当黜。 上答曰。申士祯虽无状。岂有害父之事乎。士桢及石尚宫事不允之意。前已尽言之矣。希春仍 启曰。顷日。 上因弘文馆上疏。以铨曹注拟徇私。甚为骇愕 下教。臣其时为应教。窃闻顷于都目之政。三公则无所请托。而卿大夫间。有以亲戚故旧。请嘱铨曹者。故有此物论。然铨曹用人。亦非一二人闻见所能周遍。自昔博采公卿大夫之言。斟酌注拟。此与权臣受赂卖官不同。顾其所用之人当不当如何耳。顷日之政。谓之颇从请嘱则可。谓之一徇请嘱则过。盖颇者。参半之谓也。一者。纯用之谓也。二字有间。而臣等下字之际。不能详审适中。至致 圣上惊骇。极为未安。昔唐蒋沇为高陵令。副元帅郭子仪敕麾下兵曰。蒋沇贤令。毋挠其清。铨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28L 页
曹之公清。公卿大夫不为无助。侍从台谏之言论。亦不无警策之益。凡事小差而大改。则尤为尽善。伏愿 察物论革弊之意。责成铨曹。益加戒敕。则公道行而政事清。不胜幸甚。 上曰。请嘱之事。为台谏则当一一指摘其人嘱某人。不宜泛言也。司谏宋贺进曰。我国有门荫任子之法。宰相有荐子弟之道。铨曹亦不可无闻见于初入仕。问卿大夫以子弟之可用者。卿大夫从而对之。如此等请。其人苟合。无不可者。执义所言。盖泛论请嘱之事。非谓某相嘱某人。为当改正也。若果有当改正之人。则台谏岂不弹劾乎。闵起文进曰。铨曹近来政事颇善。故顷日玉堂之疏也。一徇其请嘱之语。或以为过而欲改一字。而未及改而上进。情实如此。希春等遂退坐。右相洪暹进曰。顷日李浚庆亦言吏判事。玉堂之疏。特警策之语耳。昔在权奸秉政之日。以不才之子弟亲旧嘱铨曹。取官职如私物。自 圣上临御。人皆革心。孰有猥滥之事乎。李滉进曰。小臣昏钝无取。而言之者过而闻于 上。至于滥升崇品。龙召颇烦。臣不胜惶恐。请改正崇品之除。 上曰。所言出于至诚。然崇品岂未安乎。不可改而降也。刑判郑宗英陈各寺奴婢投属宫内之弊。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29H 页
未蒙 允俞。右承旨崔颙陈上言判付依愿之不便。且曰。不紧之判。妨于学问云云。
二十九日。昼讲。与申修撰同入。承旨则任鼐臣也。讲人之生也直章。临文陈说。为恶之人。至二三十年。则未有公论不定者。南衮欺罔君父。斲丧王室。其罪甚大。生既保富贵。死又不失官爵。此奸之幸免。国人所愤。又曰。论语注。固以程子为主。程子尹氏游氏范氏说。皆平淡。谢氏胡氏张敬夫说。皆发越。盖人之资禀气象。有此二般。其为明道理。一也。讲毕。趋进陈曰。元贤臣耶律楚材。每言兴一利不若除一害。生一事不若减一事。顷者。点马及搜银御史。皆命以都事代之。盖都事。亦文臣之可用者。以之代敬差官。亦除弊之道也。自上常以除弊为念。则民受一分之赐矣。又臣顷于小学稽古篇。暂陈与明伦篇。相为表里。而其说疏略。臣退而思索。又实敬身九章。亦与立教敬身篇相应。谨已缮写。请退而入之讲席。既退。余到政院都承旨李后白房。具言欲纳单子。李公取而观之。称叹不已。即取副本誊之。
昼讲。又陈此知之者中人以上二章。皆有循序渐进之意。盖学问之道。朱子以为汲汲焉无欲速。循循焉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29L 页
毋敢惰。盖今日进一步。明日又进一步。勿忘勿助。乃可至千万里。若进锐而退速。则终无所成。敬身篇所谓毋拔来毋赴往。是也。
三十日。申正三刻。诣阙 启曰。十五日昼讲。臣以侍讲官入侍。自 上下问觔字。臣对以未详。当退考字书以 启。退而考之。则即筋字之别作。非他字也。承文院事大文书所写觔字。盖因筋字画小易改之避。而书音同通用之字耳。臣未及回 启。适迁本职。欲于朝讲入侍之际陈达。今闻经筵停寝。故来 启。上曰。启意知道。如是来启。可嘉。臣伏承 睿奖。不胜感荷惶愧。
八月初四日。昼讲论语自宰我问井有人焉章。至中庸之为德章。希春因欺罔二字陈说。程明道曰。欺有三。为利而欺者。诚可罪。惧罪而欺者。犹可恕。事有类欺者。在所察。又曰。人臣之罪。莫大于欺罔。然欺偷财物。固为盗臣。诱引君父以逸欲之事。伤害善良以瞹眛之语。最为流祸之大。人君诚能明以洞照。则捡邪不得罔上矣。公生明。克去私意。又明之本也。讲博文约礼章。博文。即道问学之事。约礼。即尊德性之事。所谓传文者。非谓杂览无理之书。乃谓讨论圣贤典训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30H 页
及历代治乱君臣之迹。以为穷理之资也。所谓尊德性者。即主敬而存心也。宋之诸儒如陆九渊等。是专以尊德性为主。而遗道问学一段。胡寅观书穷理。颇有道问学之事。而无尊德性一段。惟周程张朱。具此二者。而朱子文集。诸儒之大成。所谓具两轮之车也。伏愿 圣明留神焉。又论中庸之为德曰。贤智者。失之过。愚不肖者。失之不及。惟气禀中和。而又加存养省察者。乃无过不及。洪范三德。以当刚而刚。当正直而正直为中。伏愿潜心焉。
夕讲小学康节邵先生戒子弟章。因论上中下三品之理。又论诡谲饰非文过之恶。赵著作廷机因陈匈也者一条。说尽小人之情状。退而又闻退溪先生来到尚瑞院依幕。暂往谒而来。
初五日。昼讲论语博施济众章。因陈子贡问仁之枝条。孔子揭本根而言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之体也。能近取譬。恕之事也。均是克己。爱人之事。而但有生熟之差尔。又曰。人君欲博施济众。亲民之官。莫切于守令。固以择守令为急务。纠察守令。又在监司台谏。差除守令。又在铨曹。选任铨曹。又在人主本源之清明。伏惟留神焉。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30L 页
夕讲小学胡文定公与子书。具陈胡寅继后程明道。吾志可行。不苟洁其去就。即熙宁二年。自监察御史。与王安石异议。自求补外。出为澶州判官也。吾义所安。虽小官。有所不屑。谓熙宁四年。为养亲自贬。为监洛河竹木务也。范文公。大厉名节。振作士气者。宋朝人物。其前无不求官。至范仲淹。独廉退自守。又时俗以含容循默为尚。而范公独謇谔正直。又平生无怨恶于人。则容量过人。又云。明道,希文自期待者。人主当以尧舜三王自期待意。以忠信不欺为主本。则可以进德。行已以端庄清慎见操执。则可以修身而正家。临事以明敏果断卞是非。则可以立政而行事。谨三尺而操纵。注谓本法意。原人情而适宽严之宜。此言最为详审精密。又云。治身修身。以饮食男女为切要。男女之欲。甚于饮食。惟慎独者。为能窒欲。伏愿 圣明留神焉。 上问邹浩之为人如何。臣对以行义完备。如精金美玉。又及谏立贤妃刘氏为皇后。遭窜商与田昼语之事。 上曰。田昼。史略册或作画。是何如。臣对曰。昼字承君。在易之晋曰。康侯昼日三接。以承君之义推之。当为昼。 上因邹浩,陈瓘为小人所窜而言曰。奸党碑立而北宋亡。伪学籍成而南宋亡。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31H 页
虽悔于终。亦无及已。希春及都承旨李后白,副修撰申湛等齐对曰。 殿下之言及此。宗庙社稷之福也。因思卓哉吾 主上之见也。孰不叹服。
二十八日。晨起。以朝讲入侍。领事右相洪公,知事洪昙,承旨尹斗寿,司谏宋贺,持平郑彦智同入。讲论语志于道章。因言汉武帝嘉唐虞乐商周。表章六经。若志于道。而以多欲之故。驰骛于神仙刑名兵家之说。所适者不正。不足为志于道。汉文帝仁厚恭俭。终始不变。似可谓据于德。而当立汉制更秦法之时。谦让而未遑于更化。先儒以为沈潜而不能刚克。此但有阴静之德。而欠阳动之德。其德不可谓全。金世宗性仁静。一向以仁政自居。亦可谓仁矣。而循女真之习俗。不能用夏变夷。是未免有私意。亦不得为仁之全矣。汉光武博览经史。唐太宗与弘文馆学士。讨论古今。若可谓游于艺。而未能详究帝王之典训。亦未可谓之游艺之尽。至如汉元帝。鼓琴瑟吹洞箫。灵帝好鸟篆。陈后主,隋炀帝好诗词。宋徽宗,高丽恭悯王好书画。皆溺心于小技。不可谓游于艺矣。人君当以尧舜三王精一执中之学。沈潜乎道德仁义之府。而以经传礼乐之文。玩味而有得焉。则帝王之学。庶乎纯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31L 页
粹而全备矣。又曰。射御。乃有司之事。非人主之所急。书数。亦只当治其大概而已。若专精于写字则亦有病。明道先生所谓书札于儒者事最近。然一向好着。亦自丧志。是也。又曰。朱子十训中曰。内窒情欲。如防寇盗。外绝好乐。恐启荒嬉。勿观杂书。恐分精力。于据德依仁游艺之义相发明。请退而书 启。讲毕。退食宣饭。至报漏门。适值退溪先生以大提学减下。肃拜到此。余与赵著作入谒。因问难论语,小学疑处。柳开仲涂章。余有二说之见。禀质于退溪。从后说。
是时馆员。副提学卢守慎,直提学金鸾祥,典翰闵起文,应教希春,副应教安自裕,校理黄廷彧,辛应时,副校理李塈,修撰李海寿,副修撰申湛,洪圣民,著作赵廷机凡十一人。
二十九日。夕讲小学柳开仲涂章。希春曰。以妇言而离间骨肉。人家固然矣。帝王宫阃之内。以妇寺之谗言。害伦乱政多矣。诗大雅曰。乱非降自天。生自妇人。妇有长舌。维厉之阶。又曰。匪教匪诲。时维妇寺。人君深鉴乎此。遏绝妇寺私邪之说。则国家幸甚。又讲伊川所言世人知奉父母。而不和于兄弟者云。此但能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32H 页
奉父母之口体。不奉父母之心。疾视父母之子。不惟不友。亦可谓不孝矣。以人臣论之。此正但能粗修职务。不知以人事君之道。无好善荐贤之俗吏也。又讲斯干篇之义曰。人臣能尽职竭力。而不见知于上。则中人以下。自怠之心生。人君忧勤政治。而治效未著。则自懈之意起。皆所谓施之不见报则辍也。伏愿鉴戒焉。伊川论朋友章曰。凡朋友君臣之间。不取其敦厚忠实能攻吾过者。而只悦善柔无忤无圭角者。则直谅多闻之士日远。而谗谄面谀之人日至矣。尧舜之圣。臣下尚有吁咈之交修。孔子之圣。门人子路等尚有不悦。孔子至以为可以从我浮海。圣人之乐闻直言。于此可知。又曰。圣贤。万世之师。今小学中程张所言。自上释之不尊称。此殊未安。宋理宗尊崇道统。先觉于周程张朱。必称濂溪,明道,伊川,横渠,晦庵。而不举其名。五人皆宋氏之臣。而致敬若此。伏愿 殿下尊称焉。论语注。压于孔子。虽不尊称无妨。若小学所载。不可不尊称也。
九月初五日。夕讲。特进官柳潜,柳景深,承旨崔颙及下番赵廷机入侍。讲小学明道先生收放心章。至伊川整齐严肃。甚爱表记。至外物奉身等章。因注中上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32L 页
达天理。言所谓理者。天下之物。必有所以然之故与夫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又二程于此。盖言敬以收放心。整齐严肃云者。正衣冠尊瞻视。足容重手容恭之类。亦明备。终不若朱文公敬斋箴之为极尽也。上问尊瞻视之义。臣对曰。视礼之所当视。则可谓尊。若留神注目于物欲。则卑陋甚矣。又曰。此数章。言存心之方。心要在腔子里者。即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章之意也。上章仲由喜闻过。亦最紧。盖人之为学。存心为大本。改过为急务。易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孔子曰。过则勿惮改。程子曰。学问之道。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盖所谓过者。非但专指行检。凡居政事临下号令之间。一有差误皆是。当从谏弗咈。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乃为尽善。 上释明道先生发语不尊称。即改正尊称。伊川先生亦然。乃用臣前日所启请也。 上昨欲知大夫种姓。特下问种之姓。其不可知耶。希春错对曰。其时失记其姓。今无可考矣。 上曰。十九史略注。姓文。字子禽。臣等惊服惭惶。讲毕。臣进陈曰。顷日书启十训。未知 圣意以为如何。 上曰。其训至矣。臣曰。为学宏纲大要。又有朱文公白鹿洞规存焉。谨欲书上。未知何如。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33H 页
 上曰。甚好甚好。臣又曰。前日于稽古篇。先儒谓实明伦实敬身。臣谨以管见推衍而为说。未知是否。上曰。其说甚善。臣又曰。敬斋箴。在性理群书中。在大内一件下送。则臣当付标以上。 上曰。当即搜下。讲毕而退。性理群书。从大内下希春。即付标还入。
初六日。朝讲入侍员。左议政权公,知经筵李铎,特进官郑大年,朴应男,承旨金启,著作赵廷机也。讲富而可求也章。至冉有谓子贡章。希春曰。士之品。大概有三。志于道德者为上。志于功名者为中。志于富贵者为下。苟不安其分。求不当之富贵。亦将无所不为矣。又曰。子在齐闻韶。学之三月。不知肉味。此以圣人而感契圣人也。孔子之后。大学论语。千百年未有解者。而至宋两程。以颜孟之资。讨论大略。一时诸贤及门者吕游杨尹范蔡之徒。皆因程子之意。敷衍之。至朱子以集诸儒大成之圣哲。又成集注。今 圣明诚能玩味而契合。是亦孔子叹美舜韶之意也。又曰。卫辄夷齐章。即大学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人法之也。左相权辙,大司宪金贵荣。以年匈民困。乞勿令各道都事行点马之任。 上从之。讲毕而退。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33L 页
夕讲小学四勿箴。李公滉特入侍。希春讲到伤烦则支曰。易大传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先儒真德秀以为怀奸缄默者。有似于寡。敷陈无隐者。有似于烦。人主苟不察其实。则怀奸者得吉士之名。尽忠者入躁人之目。岂不误哉。惟吉人之言。简而当理。非缄默之谓。躁人之辞。烦而悖理。非敷陈无隐之谓。又曰。此伊川先生四箴。朱子既载于论语注。又载于近思录。又载于此。皆录全文。诚以此篇极为紧切于人故也。朴应男进言曰。唐人之乘舟恣行。见捉被刑者。大臣以此等为当杀。臣以为我国至诚事大。岂可知唐人而杀之乎。请令弘文馆议之。 上曰。大臣初议如是。可令大臣再议不可。令弘文馆议之若是。是不倚任大臣也。未安也。希春进而贺曰。 殿下此言。真合任大臣之道。不胜叹贺。李公滉手写书帖二本。一进于榻上。一持而诵白。皆因小学四勿章。详陈劝学进德之方。 上曰。此语至当。予当于宫中粘壁。朝夕观省。
十四日。昼讲。知经筵李公滉。见馆中所悬吐不稳。故巳初。来寓药房。余与洪修撰往谒。不稳之吐。乃初八日余不参时所定也。余所更定。则与退溪吻然相合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34H 页
矣。午正入讲。自子以四教章。至盖有不知而作之者章。希春曰。颜渊称夫子循循然善诱入。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即此章之意。此章所谓忠信者。又立行之方。实非四事也。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章注。圣人。神明不测之号。盖神明者。天神地祇也。易称大人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匈。论语。颜渊称夫子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孟子曰。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此皆足以见神明不测之义。又曰。朱子以为未有不自有恒至于圣者。盖有恒者。确实无伪。人苟以无而为有之类为戒。务实而进德矣。讲钓而不网章曰。此注中尽物取之。出其不意。亦不为也。待物如此。待人可知。小者如此。大者可知。详味此等语。恻怛慈爱之心。油然而生。伏愿 圣明留神焉。讲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章曰。有王道有霸术。人君当崇王道而斥霸术。有吾道有异端。人君当崇吾道而斥异端。此所谓择所从也。退溪言二三子章。圣人의体道无隐과与天象昭然이莫非至理라此吐为是。余即援以白 上。上于读前受时。从改正而读之。李公滉因论语进退存亡之道。遂及于易。又曰。近来。罪关纲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34L 页
常。事有流弊。牵于宫闱戚里之私。不能快从公论。欠而牢拒。此无乃近于惟其言而莫予违乎。虽以至亲之情。不能全付之于法。亦当酌施。不宜全释。 上颇纳之。
夕讲小学。特进官元混,宋纯,承旨金启等入侍。讲小学,大学,论语等章。希春曰。朱子曰。先读大学。去读他经。方见得此是格物致知事。此是诚意正心事。此是修身事。此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事。后来。真德秀因此撰大学衍义。人君所当知之理。所当为之事。无不备焉。小学之后。继之进讲。则 圣明必契矣。又讲得二书切己云者。补吾之所不足也。读论语者一章。此乃读论孟之要法。伏愿潜心焉。朱子所谓孔门诸子所闻之语。今都聚在论语。后世学者岂不大幸。此语尤宜玩味。讲中庸文字辈直须句句理会过。使其言互相发明曰。道理广大周遍。非一言可尽。中庸时未进讲。请以论语,小学为说。论语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此章。皆治国爱民之事。而未及乎德教刑政也。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此章。方是言德教刑政也。子夏问孝。子教之以色难。而又曰。事父母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35H 页
几谏。小学明伦篇。既曰乐其心。不违其志。又引内则篇曰。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也。盖此道理。如春之与秋。冬之与夏。无不相反以相成。所谓互相发明也。讲毕。 上曰。顷因披贤敬斋箴。见其册多可观之文。希春即趋进榻前。 上问濂溪赞云。风月无边。庭草交翠。何谓也。臣对曰。黄庭坚称周荗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朱子以为善形容有道者气像。此谓风月无边也。周荗叔窗前草不除。或问其故。答曰。与自家意思一般也。此所谓庭草交翠也。上又问曰。康节赞所谓手探月窟。足蹑天根。何也。臣对曰。此因康节所作先天图而言也。盖乾遇巽时为月窟。地逢雷处见天根。姤卦在上故云手探。复卦在下故云足蹑。 上又问曰。所谓閒中古今。醉里乾坤。何谓也。臣对曰。卲康节閒静中昭森古今世变之事。性喜略饮酒。故醉中牢笼乾坤造化之情。 上大悦。宋纯陈济州人物推刷之非其时。 上亦纳之。
十五日。昼讲论语互乡章曰。成王命君陈曰。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圣人待物之弘。帝王所当体也。讲仁远乎哉章。我欲仁。斯仁至矣。此克己则复礼之谓也。陈司败章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此圣人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35L 页
引过自责之事。视世人文过遂非者。相反何啻水火。 上曰。臣之于他国。固不可剔君之过矣。于其国可言乎。臣希春对曰。言其君之过。亦多般。若爱惜其君。以所行之未尽善为憾。则固仁人忠臣之用心也。其或挟私憾而扬君过。则小人之为也。
昼讲。退于内药房。未初三刻。诣经筵厅。未正。入讲小学吕舍人曰。后生为学。须先理会所以为学何事章。一行一住一言一默。须要尽合道理曰。此节与朱文公十训相表里。讲决意而往。则须用己力。难仰他人矣。此所谓学莫先于立志。又讲童蒙训曰。今日辨一理。明日辨一理。久则自然浃洽。今日行难事。明日行难事。久则自然坚固。涣然冰释。即浃洽之功。怡然理顺。即安固之效。又曰。程子曰。克己最难。故曰行一难事。又讲前辈尝说后生才性过人者不足畏。惟读书寻思推究者为可畏耳。才性过人者。能为文章之士也。读书寻思推究者。可为学问之儒也。讲毕。 上问卲康节赞中有驾风鞭霆之语。何谓也。臣对曰。邵康节洞知天地造化之妙。此盖言精神游于风霆之间也。又曰。横渠少时。悦孙吴兵法。好佛老之说。年四十七八。见二程于汴京。闻道学之要。涣然自信。常坐虎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36H 页
皮讲易。从听者甚众。一日撤去虎皮。谓学者有二程近到。深明易理。吾所不及。汝辈可师之。遂忘寝食。工夫精进。所造几于两程。彼以近五十而力学。所至犹如是。况 圣上春秋方富。苟能力学而无少间断。则如川之方至。其所成就。岂可量哉。
十九日。昼讲。特进官任说,朴启贤,承旨任鼐臣入侍。讲阳城安定先生二章。因言朱子言宋朝道学之明。其来有渐。自范仲淹已有好议论。到孙复,石介。刊落枝叶。思学问见于实用。及胡安定又教人。作经义,治事斋。渐渐挪得近理。所以周程发明道理出来。非一人之力也。我朝道学。亦有其端。 祖宗盛德甚多。不可枚举。然 世宗才全德备。制礼作乐。 文宗通性理之学。穷仁义之道。皆所谓 圣上也。伏愿事事取法焉。
二十一日。 上于夕讲。特命李滉入侍。问滉曰。南衮。玉堂人多言其罪。请追夺官爵。但事在先朝。追治似难。滉曰。自 上以事在 先朝。改正重难。此意甚是。公论请夺其爵。此言亦是。 上问曰。卿两是之。孰为最是。滉对曰。南衮罪大。必削夺官爵。乃快于士林。宋纯以特进官入侍。进曰。臣以己卯秋出身。庚辰间为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36L 页
史官。衮等构陷士林。扬扬自得。自以为功。此等之流毒。至乙巳而益甚。衮为首恶。不可不夺爵。 上从之。
二十七日。昼讲论语自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章。至士不可以不弘毅章。夕讲小学薛包,王祥,王裒,王延章。臣谓载江革者。明人子侍父母遇患难之道也。取薛包,王祥者。美处继母不慈之变。而尽诚以致感也。取王裒者。明复雠之义。而著人子遭变之至痛也。取王延者。明事亲平常之道。而世俗所谓割股断指之事不与焉。
二十八日。入朝侍讲。领相李浚庆,司谏宋贺,掌令尹刚元入参。讲兴于诗一章曰。程子言盖伤今思古之叹。然此特朱子以前事也。朱子以圣哲之资。集诸儒之大成。于诗则传注极为详尽。使人易晓。于礼则著小学,家礼。又撰仪礼经传通解。此乃礼书之大全。又令高弟蔡元定。撰律吕新书。又于仪礼经传通解。钟律曲尽精妙。又胜于新书。诚能因此而用功。则何患乎诗之难晓。礼乐之不具。真德秀亦以为今亦无难。臣不敢泛引 圣上所未读者为之说。诚能于小学题辞,弟子职及范鲁公质戒子弟诗,张思叔座右铭及六君子赞等。讽咏玩味而感发善心。则兴于诗之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37H 页
大略。既可得矣。从事于小学一书,文公十训,敬斋箴。而循规蹈矩。动静不违。则立于礼之效验。亦可见矣。先有兴诗立礼之工夫。又以中正和乐之心。徐求五声十二律之节奏而有默契焉。则成于乐。亦可以庶几矣。孔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盖以恭敬和乐之本为贵而言也。我朝 世宗命儒臣修五礼仪。又以独见定雅乐。自即位十五年以后。朝祭皆用之。尝听夷则一律。即悟其不谐。即令朴堧正之。创物之智。高出百王。然 世宗之所以为圣。乃在于修己明伦。任贤安民。以兴太平之治。不专在于修礼正乐二事而已。伏愿 圣明深究其体焉。又曰。舜命夔教胄子。亦以典乐为重。盖乐能使人变化气质。故于此亦以荡涤邪秽。消瀜渣滓为言。雅乐之效。其大如此。然俗乐则反是。周濂溪论乐曰。古以平心。今以助欲。盖世俗之乐。摇荡人之心志。是故禹之垂训子孙。甘酒嗜音为大戒。成汤制官刑。儆于有位。以恒舞于宫。酣歌于室。为三风十愆之首。后世人君。因耽乐音乐。以致荒思废政。乱亡国家者多矣。盖俗乐之与雅乐。不可同日而语。伏惟 圣明明辨焉。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37L 页
十月十二日。昼讲论语子绝四章。侍讲官希春。讲毕。进陈曰。臣于此无意无必无固无我之说。窃有感发焉。自 上凡出言行事。无适无莫。义之与比。惟顷者于台谏启请周泰文之罪。最后 批答。不能无意必固我之病。与平日中正和平之气像。不相似。至为未安。诚能于此等处。省察而克治焉。则此心常如鉴空水止矣。 上曰。此言甚是。顷日之事。只以周泰文其失。不独在于下。自上亦有所失。故答辞之际。不觉差失。今日所论。诚为的当。再三称叹。臣即起拜谢曰。诚能如此。德日新矣。入侍之臣。皆叹伏。盖 圣上乐闻已过。勇于从善。虽大禹之拜昌言。成汤之弗咈。无以过之。入侍承旨金启退谓人曰。柳希春婉辞讽谏。纳约自牖。然此乃 圣上自觉差失。不远而复。臣特闻其下谕耳。何力之有。
夕讲小学王览庾衮章而退。直提学闵君入来。余讲论明日昼讲之书而出。
十九日。入朝讲。讲凤鸟不至。至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一段。希春因凤图而言曰。凤鸟河图。此乃圣王盛德至治。自然之祥瑞。若后世人主以私意好祥瑞。欲以造天者。不可之大者也。汉宣帝酷好祥瑞。至以鹖雀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38H 页
为凤凰。终长虚伪之风。隋炀帝大无道而好祥瑞。自取灭亡。善乎。唐太宗之言曰。家给人足而无瑞。不害为尧舜。百姓愁怨而多瑞。不害为桀纣。尝以白鹊巢殿阁。群臣称贺。太宗不受曰。瑞在得贤。此何足贺。此所以成贞观太平之治也。盖人主一有好祥瑞之意。群小之好谄谀者。争为逢迎。一草一木之异常者。亦皆传会。终至于矫诬上天。此不可不戒也。
二十六日。昼讲论语自子欲居九夷。至于在川上章。余具陈近思录当继进于小学之意。又都承旨李后白启杨仁寿不可授六品正职之事。希春亦进曰。自 上命叙潜邸所从问字之人。此乃念旧好学之盛心。非如私昵之滥赏。然名器至重。必人器相当。然后可授正职。又㨿非其㨿。则当人亦甚未安。盖正职与付禄不同。要在酌量施之而不差耳。
二十七日。入朝讲。讲吾未见好德如好色章。至后生可畏章。讲退。食宣饭。亦于经筵厅。始闻昨夕之 上答教曰。予本无知识。渺渺碌碌。至昏至暗。至庸至劣。何敢仰比于桓帝。臣伏闻此答。不胜惶骇。退玉堂。即为一会上劄之计。闵直提学以疾不来。校理黄廷彧,副应校孝齐闵,副校理李海寿,副修撰赵廷机同议。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38L 页
余令黄,李二君起草。余亦授意而修正。宋君正书。诣承政院入之。 上答曰。予于顷日答宪府云云者。非所以怒也。又无他意。但今君臣之意已孚。故偶言予意耳。虽然。此乃大过。宜乎玉堂之上劄也。大抵人非尧舜。何得每事尽善。是予所以不免过失也。幸今得睹上劄。予于中夜。反复玩味。非徒皆是嘉言。有曰渐不如初。大非国家之福也。此等数语。苟非刚直者。则其能若此乎。甚用嘉焉。予当改之。惟杨仁寿事。则不允之意。尽言于夜对。决不可从。臣伏睹此答教。所谓日月之蚀。更也人皆仰之。又审中夜玩味。此孔子所谓见其过而内自讼。真圣主之所为也。不胜叹服之至。
十一月初二日。夕讲小学范文正公章。至徐积仲车章。言专于谋身者。不暇念及于天下。有志于天下者。不留于己私。范文正由不动心于富贵贫贱。所以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司马温公平生所为。皆可语人。以其存诚而慎动故也。管宁不特起居坐立之持敬。名行高洁。望之者邈然若不可及。即之悠悠和易。能因事导人于善。人皆悦服者也。明道先生接人。则浑是一团和气。朱光庭见明道于汝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39H 页
州。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所谓坐上春风也。刘忠定公章。按温公年五六岁。有人问胡桃皮如何可脱。公谩曰。自脱也。父闻之。呵曰。小儿安得谩语。公自是惕然。终身不敢妄语。此与徐仲车头容一偏。被安定厉声。终身不敢有邪心同。此朱子所谓质美之人。一拨便转。终身不为恶也如此。变化气质。改过迁善之事。 圣明宜省察也。
初三日。入朝讲。领事李浚庆,知经筵洪昙等入侍。希春讲论语子曰可与共学章,唐棣之华章。既毕文义。反覆详陈小注释经权之义。又曰。朱子于程子之说。足其所未尽。补其所未圆。实有功于程子。又说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程子之言。极可玩味。伏愿体念。未时。入夕讲。知经筵李公滉,特进官宋纯入侍。希春讲文中子之服章。至终章曰。文中子。秦汉以来大儒也。亚于董仲舒。优于韩愈。远胜荀况,杨雄者也。不特循规蹈矩。学识出于俗儒。此事亦所谓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也。高侍郎夕食龁卜匏。盖朝食之后。尽日作事。不得不肉食。夕食之后。只寝而无所为。故可以食淡耳。李文靖公章。按李沆不治第宅。有坏而不葺曰。巢林一枝。聊自足尔。安事丰屋哉。人君则汉文帝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39L 页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帝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何以台为。人君法此而不以峻宇雕墙。可也。张文节公章。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者。此虽为私家而言。帝王国家之用度。实无二致。人主所当深念。温公述先公章。会数而礼动。物薄而情厚此二勾。于人情事理皆稳当。温公述家世清白。章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王安石。是也。朱子论王安石曰。衣服饮食。务欲灭裂。似一苦行。然盖奢靡者固敝化。灭裂者亦过中。所以礼贵得中也。汪信民章。此孟子所谓人有不为。然后可以有为也。 上于讲李文靖治第宅章。问曰。王祐知其子之必贵。先为高门。此李文靖所为如此。何者为是。希春对曰。王祐之事。世俗之情也。文靖之事。处富贵而自克。教子孙有法者也。李公滉曰。二人知其子之贤否而预处之也。夕讲小学毕。希春进言。前于稽古篇。臣论著。与明伦敬身篇。相为表里之说。今此善行篇。亦请退而撰进。 上喜曰。前日览其单子。甚为精当。今亦果能如是。尤好尤好。希春又曰。陈淳。格物穷理之士。常称小学书纲领甚好。最切于日用。虽至大学之成。亦不外是。盖秦火失古书之后。朱子撰此书。虽大学居官事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40H 页
君之法。莫不毕载。内篇者。外篇之本源。外篇者。内篇之枝流。伏愿 圣明潜心而有得。则高明广大。不可量矣。 上然之。
己巳
八月二十八日。有朝讲。巳时召对。希春以承旨入参。侍读官校理李珥,修撰权克礼。同讲孟子序说。 上问孟子是自作。是弟子所记。臣希春以朱子所定孟子自作为对。又言孟子乃受业于子思之门人。非亲受业于子思也。 上问荀,杨择不精语不详之实。希春对曰。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其归主于明法敕罚。出入申,商之间。至以性为恶。杨雄。尊孔孟黜申,韩。而主于黄,老。至以性为善恶混。此择不精语不详之实也。又曰。荀杨不及王,韩。王,韩又不及董仲舒正义明道之论。讲毕。臣进陈曰。臣前为承旨。于李滉乞退被引见之时。入侍矣。滉既陈情辞毕而出。臣遂以给马护行为请。退而思之。徒知护送宰相之小礼。不能以絷驹留贤之义导 圣。不惟受责于有识。臣亦不胜自讼于寤寐。今复为关重之任。不胜惶恐。臣又见权德舆疏。尤为叹服。但李滉上疏所陈及十图之说。广大精微。 殿下诚能留神体念。见诸行事。则滉身虽退而言则用也。又言前日自 上下问李穑从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40L 页
祀文庙还出之事。臣对以未闻。顷为成均馆职。闻之则从祀庑末。李穑入而还出云云。 上曰。其所以还出。何欤。对曰。臣未能详知。穑学术未精。辟佛不严。此不堪从祀先圣也欤。臣又曰。前日 上问自海南往济州。乘风几日而到。臣对以外祖崔漙为敬差官。得风一日到济州。退而考漂海录。则以二日到济州。又臣前日与故文学李畲。九朔同官。盖其岁自正月至九月故云然。而更思则其岁有闰四月。是为十朔。皆不详审。亦为惶恐云云。
未时。以夕讲复入。讲近思录第三卷。李珥曰。解经不同无害。而凡议论国事亦然。如昨日朝讲所言请对当为不当为之说。皆如此。只是欲致君尧舜。措世唐虞三代者。正论也。谓不可为隆古之治者。邪说也。又曰。前代或有权奸专国。戎狄交侵。国家多事之时。今则朝无权臣。国无边警。正行王道之日也。 上曰。此说不然。国家虽四夷交侵。岂有不能行王道之理哉。孟子当战国之时。劝诸侯以王道。未尝以战争多事。为不可行王道也。希春曰。国君造命。况以道自任。足以转乱为治。 上教至当。李珥亦称服。
召对之后。李校理珥持近思录来问疑难。及夕讲。多
眉岩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41H 页
用吾说。又召对时。先诣经筵厅。及至 上前。多从吾言。真恺悌人也。夕讲时。希春继李珥言曰。凡议论不同无害。盖可否相济。犹羹之盐梅。苟信同而疑异。好合而恶离。其论卒为无星之称。无寸之尺。岂非大谬。(此下乞暇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