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x 页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日记(删节○上经 筵日记别编)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04H 页
辛未(隆庆五年我 宣庙五年)
初一日。家眷之来。以今月二十五日发行。宿昌平。宿光州。宿南平。宿灵岩。宿康津。以二月朔朝入来为定。陪来者。光雯,宋震也。(正月)
初二日。尹弘中重任简来。窃闻兄侍方觅借家。弟之家来念后。则率妻往兴德。将为空弃。虽数年可入。况有邻平。书册亦有可堪捲舒者。幸若有意。将限数年借之。伏惟令照。余以新舍草创而未毕。借寓傍近之舍。为且修且入之计。未暇他适。然厚意不可忘也。
初四日。始读濂洛风雅。
初五日。借事文类聚于尹生员坦之家五十九册来。
初七日。士林之祸。履霜于丁酉。凝冰于乙巳。为凌为冻者二十馀年。至乙丑而始澌。至丁卯乃泮。至庚午而消旧痕。只有伪勋尚未削。为阴崖之一点云。
初九日。希春所送承政院书状。监司李公还送。以不知余之军职如何。又无本县申牒故也。明当改送。
十五日。腊月二十六日朝报。兵曹 启护军金鸾祥卒。惊悼罔涯。何正人之凋零至是耶。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04L 页
二十日。尹灵光弘中送书籍。为久假之诺。即唐本纲目五十册。续纲目二十二册。史记两匣各十三册。前汉书三十册。分入三匣。周易毛诗各十四册。春秋集解十七册。韩文柳文各十五册。玉海五十七册。孟子七册。大学一册。韵会十二册。宋鉴十六册。荀子二册。凡二百九十八册来。可谓有公择仁者之心也。分入二笼。置之左右。
二十三日。闻甲寅之冬。鹳群飞而斗。乙卯。果有海寇之祸。去年冬。沿海之邑。鹳亦如甲寅之冬。故人恐有倭变。于今夏。又东莱到泊对马岛倭奴。忿其不满其欲。弃其三船而去云。
二十五日。卢寡悔。学问文章。德行名望。亚于李退溪。今既终制。必蒙 上升品矣。
二十六日。城主念我新接之穷空。特惠种种之物。可谓别济之大者矣。感荷之极。
二十八日。前金山郡守林𣽤,前司畜林泌来谒。乃百龄之儿也。𣽤则壬辰生。泌则庚子生。余待之平平。不迁怒也。
初五日。阅事文二百二十卷。乃书之终也。(二月)
初九日。余与夫人议。明春归潭阳。因卜居水国里。乃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05H 页
昌平之好山水处也。昌平号鸣阳云。
十一日。鸡鸣而起。治祭物。朝设祭。祭物颇严备。祭未毕。本道营吏罗德麟,马头崔光秀来报余为此道监司。祭毕后。见今月初四日政目。则余首望。朴承任为副。金启为末。而希春受点。 圣上念臣眷恋桑梓。特授重任。至于荣及父祖。不胜感泣。第任大才短。以是为虑耳。○先考当追赠吏曹参判。祖公当为左承旨。曾祖当为左通礼。光荣何极。
十三日。城主以监上来外。余引接深戒。今后勿为。
十五日。以碣阴之刻。当得善手。闻白光勋能以书。邀之。○朴大哉送大将策一篇来。甚可观。
十七日。朝招进士白光勋。令草写先君子先妣碣阴。赠以纸笔墨。相约甚勤。
十九日。食后与夫人相别。夫人勉以窒欲保气。余许之。
二十二日。昨日拜状于吴二相。奇明彦,梁公燮。今午。皆见答简矣。柳泗,金季珍简亦来。
二十五日。申末。前定州牧尹公行大用。自京下来。即来吾房。相见喜甚。仍问海南所耕。大概一千二百八结。而七斤白楮之价。自纪官郑咸请定木绵十同。今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05L 页
溢至七八升。为民大害。余又言鹿尾鹿舌山行之弊。宜移之于济州云。尹公言罗州一结一年之供。不过米二斗。海南则至于租五石。此民不堪命处也。灵岩赋役最重。海南次之。康津又次之。今则康津。亦与海南无异。而仓谷只二万石。尤为可怜。乐安亦甚苦云。
初二日。禺中。到水原独山里。食府所送点心。见海南京房子下去。因寄书于夫人及尹佥知。行行逢香陪使下来。乃绫城地震。解怪祭降香也。希春下轿鞠躬以过。晡初。入龙仁。延见申默。正郎点之兄。(三月)
初三日。未末。到汉江。景濂冠带迎谒江头。中枢经历权泳得卿,忠义卫金自汶亦来迎。舍人司。亦以先生设饮食。捉船以待。湖南列邑京房子,京主人。亦多来迎。申时入城。天日快晴。率景濂入长通坊第。校理申湛来访。权知许溢,门人金晋,李淳及柳浃,吕混。相继来。
初四日。卯时诣阙。先入承政院都承旨房。见李季真及右承旨俞泓,金启,吏曹佐郎郑芝衍。郑君以追 赠事乃吏曹。先生之先世赠职。异于寻常云。余食政院小点心。寻闻呼肃拜。而肃拜于四殿。食舍人司朝饭于军铺。遂出。往见沈同知逢源被酒接。历访丁判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06H 页
府事应斗而归舍。○因朴大谏。闻掌令慎喜男于经席。陈柳希春有学问之人。必能振起斯文。教育人才。而辞颇未莹。 上问至再曰。然则欲升迁而用之耶。喜男曰。非谓当升迁也。朴谨元从傍释之云云。 上乃知喜男所陈云。
初五日。吏曹书吏柳熙祥。持昨日政下批追 赠三世官诰来。希春具冠带出迎。受而向阙伏地。入而展读。则先考 赠吏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祖 赠承政院左承旨兼经筵参赞官。曾祖 赠通训大夫通礼院左通礼。先妣崔氏 赠贞夫人。祖妣薛氏 赠淑夫人。曾祖妣梁氏 赠淑人。百年之愿。得伸于此。不胜悲感。喜泪自下。司谏闵德凤,正言尹卓然,佥知唐尧弼,姜益,佥正南宫憘,郑鸿,金僩薛恭。相继而来去。○原州牧使梁舣来议南原仓米输转之难。梁曰。莫若拨出顺天米一万石。载于下道船。回泊于忠清道。令顺天岭外之民。受食南原中方仓米。则无弊矣。即欲往议户判处。○以议移米事。往谒户判元混议以为二万石之米。输运甚难。南原米一万石姑停。而全州米一万石及太五石。于临陂,金沟等处载船。次次受还上。议略定。遂诣左议政权公宅。蒙延接。从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06L 页
容问答。亦如鄙见。又至右议政洪公宅。亦然。午归舍。○受禄于广兴仓米十石。太七石。䌷一匹。布四匹也。
初六日。余又历谒李贰相铎。多承诲我监司之道。不觉服其轩豁。且食酪粥而来。
初九日。借银带于崔景肃。借纱帽于朴好元来。
十三日。早朝。以拜辞诣阙。舍人司设依幕饮食。政院具单子以入。适无朝讲设。无引见之事。未肃拜前入政院。见都承旨李后白,左副朴素立。饮饯杯。吏佐郎郑芝衍,兵参议洪天民亦来会。寻呼肃拜。即出 肃拜。就报漏门依幕。食舍人司饭。吏参议李山海来访。余请金晋谷山训导事。又议尹元礼判校望。弘文校理申湛,修撰权克礼来饯于通礼院直房。余复入政院。礼判郑大年以特进官。兼为之见我而早来。相对于京厅。右副李齐闵,同副权德舆出见。○希春初受 传教于都承旨。其辞曰。守令等浚民膏血。务悦宾客。供具饮食。帷帐汁物。极为华丽。奢侈成风。此弊严加痛禁。军器修鍊等物。亦并检敕。且监司于一道之事。无不总治。近来风俗衰薄。学校废弛。正风俗。兴学校。务农桑尤重。死囚。固当详悉推之。若纲常大变事。则尤为关重。狱成后虽遣京官。分卞亦难。更加详慎。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07H 页
毋得威勘强招。又受 传教于右副李齐闵曰。亲民之官。莫切于守令。守令之贤否。而生民之休戚系焉。则其任之重。为如何哉。而予见今之为方伯者。黜陟殊不严明。是则有观察之名。而无观察之实也。卿宜另加严明。且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则全罗一道。岂无其人。卿其搜访启闻。以待予取舍。抑今变怪非常。饥馑荐臻。恐有岛夷俟衅逞毒之患。卿职兼节度。其于防备之事。亦当检察措置可也。○教书曰。设官分职。内外虽殊。罔不期于予治。承流宣化。咨诹靡及。实有赖乎汝谐。申言湖南重地及民俗之弊曰。有备无患。宜念蹢躅之孚。忘战必危。何缓简请之政。斯倚全材之得。宜来硕德之儒。唯卿恺悌英才。圭璋令望。撑肠文字五千卷。经史子集之不遗。扬眉论说数万言。兴亡治乱之如鉴。往在奸党之挟憾。将歼善良。能折凶计而不从。返遭构捏。岂料殿上之立鹗。遽作海曲之窜鸿。 先王图任于末年。后嗣盍承其遗志。銮坡备顾问。惓惓启沃之诚。国子振儒风。勤勤誉髦之意。风棱峻于白简。喉舌允于虞龙。献历代政谟之书。炳炳芹曝之恳。进小学表里之说。昭昭性理之源。素嘉忠笃于爱君。可验利器于遇错。桑梓必所敬。尔虽归告。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07L 页
左右皆曰贤。予岂舍汝。玆擢起于家食。俾殿服于南方云云。
十五日。到成欢驿递马处。闻全罗道以海寇报变。持状人已于十三日过去云。○希春有辞疾自短之意。草承政院书状。令柳礼元写之。状辞曰云云。
十七日。入全义。始逢十三日出湖南私通。则左水使金鋘牒呈内。今三月初二日。到营所闻为乎矣。去二月晦时间。顺天地掘浦鲍作千金莫孙,秃石乙伊,丁蔡伊等。亦渔采向事。以下海为有如可。逢贼致伤闻奇。金莫孙等推捉。逢贼根因推考。则以海衣藿物采取事。骑船率眷属男女。去二月二十七日潮水良中。发船防踏前洋横看梁。终日海采。二十八日暮时。金鳌到。长作仇未伏兵处至到营。伏兵船段无有。鲍作船十馀只及防踏伏兵船一只。同处到泊。一处聚宿。三更良。倭人等其船相搏。舟中突入。我边人或投水。或逢败伤。或被杀。向前防踏佥使朴忠信。搜讨伏兵候望等事。用意措置不善。致令生变。至于闻变之后。匿不以报。至为骇愕。辞缘推考次。顺天府因禁。移牒观察使云云。
二十日。酉时。驿子持有旨书状来。十七日所出也。省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08H 页
卿惶闷。冀递本职。更授可堪。本道时无事变。方伯未可轻递。昔晋杜预身不跨马。射不穿札。平定全吴。如指诸掌。由此以观。节度之为任也。惟在料敌奇谋之如何耳。固不系于气质之强弱也。宋之韩,范。出镇边鄙。西贼胆破。是亦岂非书生乎。夫用兵。亦不出于儒者分内事也。彼海寇。一鼠窃耳。不足以动人一毛。卿前在经帷。论说古今。出人意表。何乃闻此一奇。先自忧惧。至此甚欤。予恐列镇因此有畏缩之患。卿宜慎勿如此。监司虽兼节度。折冲御侮。自有其人。卿其安心勿辞。且国依于民。民依于食。足食之道。惟在耕农。近日雨水。似为周足。卿其遍谕州郡。十分劝课。俾无陈荒。适今下书。故兼谕此意。卿其体哉。○都承旨李后白书简云。今下有 旨。皆是 御笔。一字无所增减。伏读感叹。
二十三日。早饭后往西岭外。谒 圣后坐明伦堂。引教官金信玉及堂长有司。语以 圣上留意学校。厚伦成俗。诸生宜第一以忠信谨行为务。第二以安静读书为务。至于作文。乃第三之末技耳。还客馆。与府尹南宫公相对小酌。朴君以经亦参。
二十五日。昨日。以一行驮马太多。令营吏房等可减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08L 页
者减之。比前除七驮。凡一行之马。只四十八匹。亦可省费。然察访预备应变之马。不在此数。
三十日。余到处谒 圣毕。引诸生。告以第一是忠信谨行。第二是安静读书。此最为急务。而还坐客馆。决公事。朝饭后乃发。行至五礼院。见景濂,宋震来迎。喜甚。入大谷。巳时初也。以 国忌。除吹角。假都事金信玉,兼官玉果县监洪友益,察访等皆随来。君直兄亦迎于行廊之东。希春入拜祖考神主前。中大厅。已被景濂修理。金妇及白波宅相会。宋务安庭笋亦来会。点心后。出接洞客蔡元瑞等二十人。各给扇子一柄。窗户纸二张。又给座长笔各一柄。凡十人。
初二日。鸡鸣而起。盥洗设铺。陈祭席于中堂。与景濂光雯等。奉祖考神主出位。先行告祭。其祝文云。伏以蒙祖考遗泽。登第立朝。备历夷险。幸得无恙。今被 圣上恩宠。特授本职。追 赠三世。祖公为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妣薛氏为淑夫人。考为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妣崔氏为贞夫人。此皆积善之馀庆。不胜感慕欣幸。谨以改题主告。尚飨。(四月)
初五日。余思得投石御寇之策。乃庚午熊川已试之方也。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09H 页
初十日。促饭诣稼亭。入洞口。因路狭。下轿而骑。辰巳间。设祭于曾祖 赠左通礼之墓。又祭于曾祖妣 赠淑人梁氏之墓。皆读追 赠官教。天晴风恬。烛火不摇。甚幸甚幸。○伏念祖公生于正统庚午。迁葬于正德己巳。追 赠焚香于今隆庆庚午。亦一运数之巧合者也。深叹深叹。
十一日。乐安之人。试投石颇善。盖以绳投石。而渐勇而能也。从此列邑之壮夫渐渐多习。以有赏布故也。
二十三日。食后诣牟木洞。先到斋室。李惟秀,申鸿及光雯先到。指点祭床。以康津,长兴为第一。珍岛,灵岩为次。遂以康津床。设于先君子前。而希春先祭。光雯读祝。因先观碣石,望柱石。皆恩津之出。莹然如玉。白光勋所书前后面字。甚方严精密。不胜叹伏。助祭者。光雯,李惟秀,吴彦祥等也。次祭先妣 赠贞夫人墓。表床二石。亦甚品好。石刻尤好。次祭外祖崔承旨之墓。新易表石。而以司谏代礼宾正书之。此则惟秀之所定者也。次祭先伯氏墓。墓久而不加土。昨日令金刚寺僧及户奴。新加好草。森然可观。其他若外祖母氏墓,姨母墓,吴二乔。则令金德济,彦祥代行。又令惟秀祭郑参军墓。天阴不雨。烛影不摇。祭物既丰。祭仪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09L 页
又无阙。四墓既毕。饮福在座之人。乃长兴所送也。
三十日。初欲以明日往访奇副学。副学以辞疾不赴召。请余勿来。不得已往遂行。先送笔扇。
初六日。招玉芙蓉来相见。乃壬寅升说书时故人也。今又押玉琼儿。完山乃有二人。可笑可笑。(五月)
初十日。卯时。余率都事,守令。以迎实录。诣五里亭近处裴贵仁妻家暂歇。闻奉安使到皇华亭。辰时。出待五里亭幕下。改服朝服。巳初雨止。实录担舁来到。监司以下鞠躬祗迎。自下先骑马而行。监司最后。以近实录为首也。入大厅之庭。以雨湿。诸官员依中间檐下而立。实录四匮之来。皆祗迎奉安。使立于东阶下。监司以下行四拜礼。礼毕。余归西轩。○余就见奉安使朴和叔。欢然谈话。伏闻 圣上学问高明。政事精当。大过前代帝王。相与称叹亹亹。仪礼经传通解续。今已毕印云。对茶啖点心而退。奉安使敬迎敬送。礼意洋溢。
十一日。酉时。奉安使朴和叔。登梅月楼。余往会焉。府尹南宫诚仲,从事官慎喜男,李奉教山甫皆至。张乐侑酒。和叔令公呼我以师。谈笑尽欢。又以我平生罕近色。而独怜玉琼儿。特亲执杯以馈之。余虽为奉安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10H 页
设酌闻乐。而实为素食。
二十日。景濂好到 英陵。书云。男以八月初生。似为急迫。故望日间。徐徐病亲呈辞。归海南。九月之初。犹未晚退藏之事也。男性本昏拙。百事未能一办。于细碎之事。犹能自勉。于大事大纲。昧昧所为。如夜行未知东西之辨。不如还家乡教子孙。以保昏拙。永得閒暇伏计。儿可谓自知矣。
二十二日。顷阅先君子日记。辛巳夏云。喜孙者始读通鉴。一日之受。仅只二张。然时以其意。论古今人物。出人意表。今年又蒙 上札。以为卿前在经帷。论说古今。出人意表。不胜感激。盖父奖与 上许若合符节。此世间所稀。因成韵语云。幼荷父奖。晚蒙 君诏。论说古今。出人意表。○更思则论说古今。出人意表二句当上。
二十八日。此州金士重,柳梦井外。又有郑时诚,柳(缺)。光州有朴蔡。宝城有朴光前。南原有安璜,安珲。皆善士也。
初八日。至清溪院。食茂长点心。茂长品官庾凯,老人崔镕。高敞曹希贞等来谒。日昳。入茂长野次。路边老苍迎拜者。不可胜记。(六月)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10L 页
十八日。以徐台寿,朴士恂纸印妆书册送还。读退溪心经后论。其说甚精当。非闻道大儒。焉能到此地位。信乎吾东方郑圃隐后一人而已。
二十日。是时。道内刚明听理能决狱讼之官。唯砺山守郑淹,益山守赵完璧,南平宰李徵,潭阳府使金伟,求礼守申承绪。其次。灵光守安容,罗牧权纯,绫城守丁焰,顺天守李选。此四人。刚明差次。
二十七日。昨因郑伯裕。闻和顺曹宏中之贤。父殁而训养三弟。有古人之风。昨仍吴益佐。又闻谷城安光业。一乡皆称善士。于和顺通关以询之。
初四日。作柳太浩挽词。(七月)
初七日。苏好善来谒。余厚赠之。以乙巳秋。过宿其家之故人也。
初九日。午到益山。登清心楼。遣审药问安于苏同知世俭。苏公时年八十九岁。遣男遐来谢。乃孽产也。◇夕。崔希程,苏宗善,苏迩,吴惟一,惟彦来谒。宗善之子亨震亦来。丙辰生。甚奇粹。
初十日。 国忌。朝诣乡校谒 圣。遂诣苏同知世俭宅。相迎喜甚。叙及曾于乙亥丁丑年间。见先君于顺天,海南。相与众奕。及与先兄从游。同年之稚李直提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11H 页
学若海作婿之缘。不胜悲感。以 国忌不设酌。
十九日。朝谒 圣而行。巳时入古阜坐房。延恩参奉金坫敬叔相期来到。欢然谈话。恨相见之晚。余具言萋斐之所由起。
二十日。长城姻宅奴世同来。吾以赎木一匹。笠帽扇各一事赐之。以昔诣钟城。受余命往返关西。秋毫无所犯。而又尽心于救儿病故也。
二十五日。夕。尹轸来谒。余喜甚。赠以诸物。因与同宿。
二十八日。午时初。四使会于喜景楼。余先升。兵使次之。俱坐北壁。左右水使次之。俱坐东壁。设乐迭为行酒。其前。两水使议佥使,万户褒贬。右水使以木浦为土。于兰为水。余以临淄不恤军卒为所闻。亦拟于土。左水使以吕岛为土。两水使既退。兵使对议守令褒贬。淳昌余欲土。而都,兵两君。以为宜水云。
初一日。未明。行望阙礼。蓐食。遂诣召古龙里奇副提学大升宅。欢然相迎。畅然笑语。都事成正仲参坐。依树帐幕之。中日热甚。申时初。以日渐暮途远促还。日未落而到州馆。下人亦无弊。(八月)
初七日。光阳柳延亨报云。参议墓前石物。光阳用石工四人。浮石于顺天。望柱石二。表石台及床石。长布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11L 页
帛尺二尺五寸。广一尺八寸。厚二寸。七月二十八日毕造。顺天许思曾来书额字。八月初生。择日立石云。○夕。以斋戒出宿外轩。房光龙,尹宽中,李惟秀,吴彦祥。侍宿下房。
十二日。见朝报。知泗川李公桢刚而令公捐馆。惊悼。是何善人相继凋零耶。○朝。尹坦之送豨莶丸二千丸来。余欲自明日服之。夫人亦服此而脾胃平和。渐思食云。
十八日。经筵官枊涛 启曰。水军本役之外。又有草席入送平安道。箭竹以备纳为闷。兵水使所用红鹿皮。备之极难。呈诉者甚多。小臣来时。见监司柳希春。云亦以此等事呈诉于我者多矣。盖水军无苏复之路。减彼一事。则夫岂偶然。道内济州多产獐。鹿皮移定于此。则庶蒙一分之惠矣。柳希春其道之人。细知民情。故所言如此。 上曰。济州。海外孤岛。无前之事。有若贡物。为之未稳矣。启辞问于该曹议之。
二十二日。今月十四日政。郑彦信为本道都事。闻之喜而不寐。
二十三日。以祭玄祖墓。早食。俟雨势歇。卯时末。发向栗谷。谒六世祖 赠参议行典农寺事之墓周视。加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12H 页
土盖草。表石前后面。床石望柱石一双。皆新洁整齐。祭物亦精备。行祭时。荣春,光雯行亚终献。柳延亨,柳源浩,柳应壁,徐德麟等参祭。祭毕而分与祭物于诸人。辞拜而退寓依墓。与前座首金必荣,徐万镒等对酌。延见县监金世范。谢其石物成置之勤。以一杯相酬酢。午初。还官舍。
三十日。见二十四五日朝报。都事郑彦信递为持平。金大鸣为都事。
初五日。去年朝廷公事。丁未年以后辛亥年至。贫贱下户及流亡绝户所受还上积欠未上者。令各官守令详覈以闻。今月。下书道内并杂谷八万三千四百馀石。民之苏复可言。(九月)
初十日。以挽章纸十五张。赙金胤之丧。
十一日。见朝报。初六日政。卢稙为全罗都事。 大升为吏曹参议。许晔为大司谏。○罢漏后。妖僧入坐于差备门外。政院觉察。 上命三省交坐推鞫。○畿甸。虎豹盛行。白昼食人。或撤人家舍。恣食无厌。台官启请勤捕。又论及二南。有旨下来。
十二日。以灵岩,康津,海南三邑。介在两营之间。又当济州直路要冲之地。贡赋十倍他邑。自乙卯经变以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12L 页
后。防备诸事极多。民甚困苦。三邑不产鹿尾鹿舌快脯。请移于济州獐鹿所产之地。校书馆册纸。长兴库见样纸。请移于内地事歇之地。今日为 启本送上。盖欲令正供都监磨鍊移定也。
十三日。余看详善行报状。又令假都事丁景达更看。
十八日。遣中房。致信物于李副正恒之答简。以余不入见为憾。 见初八日朝报。台官启。今年虽曰稍稔。风水之灾。无处无之。积债官租。倍数输纳。不意园寝又灾。国家之厄运极矣。请士大夫病亲呈辞外。其馀受由。限今年一切勿许。 上从之。
二十三日。香祝自京下来。乃砺山地震解怪而降也。适左道灾伤敬差官郑复始来会。与希春同秪迎以入。行四拜于东庭。
初三日。洛中毁白士伟者纷然。盖白公见恶于人。而适欲上疏请令士林和平。适有不逞之徒钻穴于邪径者。恶白者以是归罪。其亦惨于莫邪矣。(十月)
初七日。罗老职士恒,前海南梁达泗及金千镒来访。
十三日。卢都事稙来到。李邦柱书云。卢都事与侄生员同年。累岁同伴。为人才识最高。志虑平坦。乐善好问。尝以愿承令监。质疑受益。为一大望。而令偿夙志。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13H 页
喜不自胜。伏愿忘劳延接。则必有助我相长之喜矣。
十四日。朝报下来。今月初九日。大司宪朴应男身病三度呈辞。 上命递差。当日夕政。吏曹以金贵荣,卢守慎,李后白拟大宪望。未入。 上传于吏曹政厅曰。全罗监司柳希春。大司宪为之可也。伏念臣以无似。滥蒙 天眷。拔擢至此。惶感罔涯。即为待有 旨来。趋召诣阙之计。通简于海南,潭阳。
十五日。锦南集十九件印出。拟分送于朴二相,吴二相,宋四宰,奇参议,尹生员,尹安东,罗士惇三兄弟及金判校,闵检详,金正郎,吴彦祥,李惟秀,李海南及上使三件,李参判后白,崔公颙。凡有上有次。○新监司。李阳元为之。年四十六。年芳而无疾之人也。
十七日。茂长一邑。先兄年十八。以剑阁赋为东堂壮元。余年二十五。以疑心二下为生员试壮元。癸卯。为县监。奉萱堂来享专城之养。乙巳夏。以弘文馆修撰。受有 旨书状。今又受大司宪。升品清选之 召。可谓有因缘矣。
二十六日。到稷山。近官门处停吹角。入西轩。监司出待于大厅。余亦具冠带而往。监司降下阶。相揖而升。让余主座。设酌酬酢。都事权克智择仲亦参。同年德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13L 页
裕之子也。与监司谈及漕水军救弊事。仍存船当减。奴婢作米。十斗过重。八斗适中。皆与吾见相合。昏。对饭而罢。
初二日。希春以被推考。不得入副提学望。只为同知中枢府事。得闲于久劳之馀。深以为幸。佥知李遴,司谏慎喜男,大司宪卢守慎,卫将李湛,正郎许忠吉,金山郡守成世平,内医佥正许浚,生员许筬并来去。(十一月)
初三日。砺城尉宋寅赆行诗云。满腹书香彻古今。一生天日照丹心。又云极知讲幄难容离。不久还应有召音。此诗甚精切。
二十一日。 上不落点于汉城两尹者。盖不欲劳臣于词讼冗务之中。而用之于经幄也。 天宠至矣。
二十三日。因慎司谏。闻余所启闻善行六人内。安光业无名。文昌后无实。人颇以启闻为杂而不精云。○更闻文昌后亦良善云。
壬申(隆庆六年我 宣庙六年)
初二日。昨日以三十日经席所启宗系奏请事语天使事。收议于大臣。领相权公议。韩诏使职带编修之人。以其将奏请而未及为冤痛之意。言之于接待之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14H 页
时。恐或无妨。左相洪议。 圣上得与皇朝秉史笔修史之官。接话从容。可谓一大幸。如见天使气度温和。倾耳我国所言。则将顷日欲奏未及。将更遣使之意。语次及之。盖亦急于为 先祖雪冤痛。庸何伤于事体。李铎议。亦同洪公议。 世祖实录。若未毕修云。则陈 国祖被诬之事。极其痛切。庶使诏使。亲问其详。而播之于中朝。恐或无妨。(九月)
初五日。罢漏后梳洗。未明。诣训鍊院。纛祭饮福也。三公以东西壁俱阙不赴。只兵判金贵荣遣郎启缘由。而率六曹参议及堂下官以进。凡堂上官以上十一员。堂下官六十员。据交倚对床。寻平生以次受杯。起伏而饮福。又令能饮四五员行酒。饮馔丰备无双。日昳乃罢。
初六日。故左议政李蓂挽词纸来。
初八日。招李精正书李政承蓂挽词。送于其宅。○金千镒士重。中生员初试第四。善人生气。深喜深喜。
初九日。见昨日谢恩使贸来书册文苑英华一百卷,濂溪周元公集五卷,敬轩先生集八卷,圭峰集六卷类博藁四卷,经礼补逸一卷,李文公文集二卷,东郭文集三卷,夷坚志三卷,近思录六卷,罗一峰集二卷,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14L 页
胡子知言一卷,仪礼经传四卷,又续三卷,定山先生集五卷,杨文懿公诗选四卷,交泰录四卷,崆峒集三卷,薛文清公集一卷,(四字缺)小学二卷,陈北溪字义二卷启。可谓大得。而漳州本近思录未得来。可恨。
十二日。禺中。出门诣领府事李铎宅谒焉。李相公延见于内房。与语从容。其休休有容之量。从善服义之德。蔼然于言表。希春劝大病之气。慎酒色避风冷。食后行动。勿食重肉助热之物。李公曰。诚然。闻令公慎摄。希春曰。自二十前不食冰。至今四十馀年。无腹中之疾。相公又问希春寝食。对曰。自四十八岁。虽冬夜。初昏即卧。食则自少至老。不过四五六合。无加减而有味。相公曰。令公必长寿。辞出。远赴慕华之西独松陵。乃丁酉榜会。为宋壮元赴京饯宴而设也。申汝梁,洪净,禹昌龄,申季衡,崔墀。皆坐东壁。而余为之冠。韩脩,朴裕庆,朴成健,金馀庆,金光颐,朴春元,尹沨。坐西壁。待宋同知壮元。卒不至。乃设酌。以洪净为白川郡守。明日当去。特行饯杯。余亦饯洪君。而巡杯于他处。日将暮。先出。日未落而到舍。
十四日。罢漏后。以汉语吏文制述试官诣阙。入曜金门。寓旷地依幕。朝随他试官。踰小岭至春塘台。辰正。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15H 页
 上殿坐。领左相与大提学出吏文题。拟礼曹请中外男女冠服。并从华制。先讲汉语。讲官五人内。一略三粗。制吏文二十馀人内。三人科次三中。三人三下。崔颙为壮元。金继辉,沈义谦次之。是日。 上既赐酒。又别宣酝。又赐饭。申时罢。历访闵叔道于北所而来。
十六日。禺中。备奠物具祭文。往柳依洞故左议政李蓂丧次致奠。其孤副正应老在焉。又至小乾川洞广州牧使李瓘遭父丧处。吊而归舍。○祭李政承文。希春得意之作也。
十七日。希春屡梦入侍天颜。○来十八日。春堂台儒生 殿试官十员。希春不蒙 落点。以累入 殿坐之礼。 上欲均其劳逸也。玉堂,政院人来报十八日殿讲时试官朴永俊病。代希春受 点。
十八日。今以馆吏虽言为试官。今朝先 肃拜。然后诣春堂台。恐遍行 四殿肃拜。其势未及。欲辞以疾。政院之伻。再三来到。余忽思止当先 肃拜于大殿。而诣春堂台。天明。始诣阙。入自丹凤门。至政院前依幕。不待乘轺而骑马也。馆吏奔走迎迓。及呈谢 恩单子于 大殿。先肃拜。引仪以成均同知官教授希春。兼以谢恩。特许四拜。他 三殿则俟明日行之。遂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15L 页
诣春堂台。追及于诸试官步。即左议政洪暹及朴忠元,元混,姜暹,金贵荣,卢守慎,沈守庆及希春九人也。鱼参赞季瑄既入。中风颊喎而出。可悯可悯。生员等十五人就讲。通者一人。略者粗者三人。边以中以尚书通为魁。亦可贵也。未时讲毕。自下先退之后。有宣饭。诸试官,都总府,兵曹等。吃饭而退。至岭底小憩。乃归舍。○沃川郡守金立来访。相与道厥祖寒暄堂之事。其在顺天。我先人及孟权氏实从学。孟权氏之母薛氏。以子之故。尽心馈供。寒暄既酷没。废主令籍没。而丧事薛氏皆办。即光孙叔父之妻也。语及此事。不胜感怆。
十九日。以 三殿肃拜诣阙。值兵参沈守庆,佥知尹斗寿诸肃拜之官。行礼 大殿毕。余即入。与诸官员同行 中宫殿肃拜。遂诣 懿圣殿中。憩于观象监前。既肃拜于 懿圣殿。从宣仁门出。诣景福宫。因建春门入。肃拜于 恭毅殿。暂与尹子昂及广州牧使李元慎话而出。
二十日。是日有政。希春入艺文提学末望而受 点。李后白,吴祥入首副望。余之此职。犹使聋瞽听五音辨五色。怵惕悚怛。将拜疏力辞。期于得释重负。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16H 页
二十一日。朝。草辞艺文提学疏。○乞疏纸于兵议任调老处。
二十三日。整冠带。奉疏章以授书吏李德纯。立于庭之东北隅。希春向 阙四拜裹疏以送。令呈于承政院。○李善庆持大学或问来请学。余固辞。以衰年养气。不可开教人之门。
二十四日。诣 阙门外。通于政院。承旨等遣吏问疏中华使一辞。当上行书否。余答以非指华帝。泛称华使。不上无妨。政院遂入。 上批答曰。卿博学善论。足以堪任。不须雕篆之为然后乃可。当此所辞不允。宜出就职。承旨遣吏。谕以 上意。令速肃拜。余即入肃拜。与大司谏金继辉相见。遂进政院。欲启辞请承传色。承传色既出。希春进前。承旨以 上答教示之。希春 启曰。臣以不能属文。恳辞艺文提学。而未蒙矜察。昔司马光为知制诰。以不能四六。固辞得免。今臣之不似此任。倍光万万。而诚意不至。尚靳 允许。不胜惶悯。自 祖宗朝以来。最重此职。必抄选文章之士以授之。当今亦有相当之人。如臣之驽拙不才。决不能堪。岂可玷污名器。令人指笑曰非其人而冒处。自臣始也。况方执经劝讲。以致 君补过为任。而先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16L 页
自犯于自欺欺人之罪。其何以昂首开口而谈经说理乎。伏乞俯鉴愚臣赤诚。矜其所不能。使得安心于经席。不胜幸甚。 上答曰。似难堪任。则岂不允递。卿可以当之。何必又辞。不允。
二十七日。诣承政院启。累达惶恐。伏以 祖宗朝设立艺文一馆。本为制撰词命。而提学之任。亚于大提学。必以词翰之出群者充之。其选最重。故居是职者。莫不务奋勤励。其或才有不逮者。不敢一日冒处。在 中庙朝。艺文应教黄孝献。以不能赋 御题排律。自劾祈免。即蒙 命递。近岁。大提学朴忠元。自知其才不裕。恳陈于经席。亦蒙 圣上允许。前后二圣容量悃愊。养成知耻自讼之风者至矣。臣禀气不完。自少寻行数墨。犹或追人。而词源窒塞。手段生涩。不能作一诗成一表。世数读书而不解属文。常以臣为尤。其不可冒入艺苑而操文翰之笔。明甚。臣自遭此任。若蚊子负山。怛然不宁。食不甘味。寝每耿耿。虽蒙上教慇勤至再。而终有自欺于心。敢复来陈。请伏乞 圣慈特谅臣之赤诚。亟命移付能者。使衰拙之臣。安心从政。而文章之士。奋藻焕猷。不胜幸甚。 上答曰。辞之至此。故玆允许。臣既闻 恩许之命。喜动颜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17H 页
色。感荷无量。
二十八日。在玉堂时。吾叉浦万户崔㞳。为我拟光先议婚娶可当处云。南原上寺里居故宣传官金大壮之子司果锵。乃岭南清道舍人骏孙之孙也。家风美而家温足。有一男二女。长女年今十六七云。余归语夫人。以为此婚似当。当令申鸿往通云。
初一日。诣景福宫建春门内。以 恭懿王大妃殿诞日问 安也。与直提学李仲虎,副修撰尹卓然共问 安懿殿。各赐沈香色囊子一部。又赐酒。臣等受饮而退。○当代词章之士。卢守慎,金贵荣,尹铉,李后白,奇大升,朴承任最著。而季真差迟涩云。(十月)
初二日。罢漏起梳洗。秉炬诣 阙。寓定虏卫厅。以今日 主上自昌德宫移景福宫。时希春为别云剑也。二严入启。希春进至协阳门。带云剑而入。则他别云剑及兵曹都总府已上而列坐矣。余就坐于辇之西边。既坐而对东边宰相。以低首为礼。辰正三严。 上出而乘辇。余随训鍊都正张彦邦。趋侍 辇之右边。出敦化门外。 上既命侍臣上马。上马后辇动。别云剑四宰相得跨马陪行。至景福宫光化门外下马。由东门而入。至勤政殿庭而止。又至经筵厅之东。请司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17L 页
谒纳问 安单子。 上答曰。知道。同问 安者。入番校理李宪国,副修撰尹卓然也。遂诣玉堂坐房内。看南树鹊巢。午末。 中殿自昌德宫亦移来。臣希春等闻入勤政门。伏地于庭。寻至文昭殿之西。问 安于 中殿。又被 答辞。遂出自建春门归舍。○得李盱江集于玉堂借来。
初三日。采摭朱全。时览盱江集。其论议大有可观。朱子谓虽浅。皆自六经起议论。岂不信哉。
初六日。去夜晴。三更一点。 上出宫乘小舆。侍卫诸臣。皆从由左华门。至 文昭殿。既入幕次。云剑兵曹诸将皆坐。四更祭毕。 上出幕次小歇。复诣延恩殿。臣等陪舆步从。经后院至 延恩殿。五更祭毕。复陪至庆会楼之北门。又至庆会南门。启罢阵而毕。承政院及玉堂问 安。李宪国二更入来。陪祭毕即出。还问 安单子。唯有希春,尹卓然二臣而已。
初九日。与景濂议写书经讲义之人。骊州有尹孝肃者善书。此足为誊书之佳手。余闻之。深喜深喜。
十二日。悟得诣阙辞免云剑之当速。即命驾而行。道遇同副承旨柳仲郢。语其故。柳亦以为当然。到政院夹室。都承旨睦师可出接。希春请承传色启曰。惶恐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18H 页
启达。臣短小孱弱。又有足疾。不能良行。其于华人瞻视之处。不合执仗侍卫之任。别云剑乞 命递差何如。 上答曰。如启。臣感喜而退。明日习仪。以百官宰相进参。
十三日。辰时。余悟静存动察。
十四日。生员李浩士文之子来言。其父去年遭兄丧而伤。今年又经重病。今玆妻喃重任之素。今至七日。乞图开素。余从之。○余去岁为湖南观察。驱驰烦剧之中。容光憔悴。今年春。颜貌稍和。至今日血气在面。颇有光彩云。
十五日。诣议政府。以馆阁堂上。参史馆取才及课试也。朝。左议政既入。余与兵判金贵荣。入大厅行揖。与四宰朴忠元。同西壁坐。先为史馆取才。许篈讲左传略。崔云溥亦略。赵扩,洪仁宪俱粗。然后课试。台及中直以下官入行礼。礼毕点心。左相出后。余以曹司独留。受制述䌽棚排律十韵也。○自都堂诣莲亭。被舍人李海寿之邀也。大中向我慇勤殊甚。
十六日。昨日千秋使金添庆启曰。 皇帝性禀英明。亲自听断。凡章奏命下该司。该司奉 圣旨施行。别无垂帘摄政之事。 先朝废黜之臣。多被召用。民情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18L 页
欣幸。以为年虽幼冲。非隆庆之比云。仁圣太后陈氏通州人。慈圣皇后李氏。少贫贱。其父卖与陈家。两后相与亲爱。作为兄妹。陈后入宫之后。要与相见。召入阙内。隆庆皇帝见而悦之。命留宫中。生今皇帝及潞王与两公主。李氏既贵之后。爱敬陈氏。无毕前日。常立侍不敢坐。及尊崇太后之后。始得傍坐。两宫和好无间云。观此则中国东方。俱出年幼之圣。岂不美哉。
二十日。与夫人相贺同享太平之乐。和气欢然。琴瑟之调。晚年尤甚。
二十一日。检阅许篈来谒。以今日署经。当入翰苑故也。许君称六书附录。真学者之明镜。不可不布于世。又言家有源流至论八册。为参奉有二男治举业。故当奉赠云。余设小酌以饮之。因言钲之误为铮。父丧之误为内艰。长官之误为倅。钥匙之误为开金。尤之误为犹。如此之类。皆当改正于史笔云云。篈约以后日直宿之日。相见于玉堂云。
二十四日。见昨日宪府所启云。留诏之礼。自 祖宗朝以来。未尝有 殿下立庭请留之时。而许,魏天使所定仪注。乃在 圣上权署之日。降杀之意。的然明甚。自 上所御。亦以七章之服。则其降杀之由。尤可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19H 页
见矣。成,王两使。既不遵用。若礼固当行。则岂计大臣之颠仆失仪。而苟从简便乎。反覆禀定。必得其礼之正。无非为帝诏致尊敬之意也。况此大礼。万世之所当遵守。尤不可不致其谨也。请更遣问礼官。极尽禀议。磨鍊仪注。 答曰。留诏事。已议大臣。我国人心。轻躁好辨。必各用其意。不淳之心。故如此也。岂可自逞私曲之见。每与天使争辨不已。以取其讥乎。观此则 上之执一。不可不谏。而留诏大礼。不可自屈高以就卑也。即通简于入番。令以今日一会而上劄。○大司宪朴谨元,大司谏许晔相继来临。一初曰。留诏之请。本不与迎诏相搀乱。自 祖宗朝。必于迎诏礼毕后茶礼时言之。或于太平馆下马宴言之。 隆庆元年许,魏之所定。盖以 上未受册封故。降九章而服七章。又令立庭以请。此乃其时之变礼。非可行于今日也。希春及许大谏。皆以为明日当启请力争云。
二十五日。以议劄一会。待开门而入玉堂。与入番赵廷机,禹性传相会。副校理郑彦智,副修撰李景明亦来。共完议以人君遇灾。当恐惧修省。求言纳谏。而顷日宪府之劄。 上峻厉不平以答之。乞廓纳言之量。又谏院请行乡约。 上以为骇俗。亦以复古道为怪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19L 页
异之事。亦甚未安。令禹性传制之。巳时初。余出自迎秋门迂回。至光化门外下马。步诣吏曹内依幕。与郑彦智,李景明相会。金校理以问礼官亦暂到此。巳时 懿圣王大妃来自昌德宫。百官皆鞠躬。但以景福宫边作头矣。秪迎毕后。余及郑校理等诣建春门内军铺。入番二员亦来。遂诣 懿圣殿东边。希春等五臣。请司钥问 安。答曰。知道。余与同僚复至玉堂。申初。禹君制劄毕。赵君善写点节。遂舆览以入。大概余授意者也。○镇川李文学畬内室李氏遣奴持谢救单子来。其略曰。自家翁死后。穷居村野。聊生艰苦。养子养孙。相继而没。丧葬措办。家储扫荡。贫寒转极。支保末由之际。特蒙令恩。转达于 上。官给食物。至今不废。非徒女常赞祝。家翁亡灵。亦必冥感云。○上答劄曰。省劄子。当为卿等留念。但近以乡约皆咎予。岂足以知予意之所在乎。批答。辞气和平。深为叹伏。○备忘记下于政院曰。 宗系言语则已书启。而不知何宴何时言之乎。此事虽更思之。予意甚为不可。见诬冤痛之情。必倍于群臣万万矣。犹敢如是者。诚以事理不当故也。自 中庙朝诏使之来。恳请书呈。固非一再。而未闻其益。虽于面对亲说之时。拘于人情。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20H 页
不可薄拒。姑以唯唯答之。万无以外国私情。容施于国乘之间也。只恐取疑华人。事不谐也。新皇帝英明。初即位。待来春定为奏请。期于昭雪。不须烦嘱书呈于使臣也。然无一言。亦为未稳。但以 宗系改正及恶名卞诬。小邦累世冤痛。至今犹未得雪。圣代普天之下。无物不得其所。而独惟海隅在藩之臣。尚拘罔极之冤。非惟一国臣民痛心疾首。先祖地下之灵。必为掩泣于冥冥矣。顷将奏请。已曾使臣。临发。遽闻 先皇帝忽遗弓剑。未及上达。此由于小邦无禄之甚。思及于此。尤不胜摧恸于中也。不幸之馀。幸遇 新天子圣神。东藩臣民。欣欣然意得再生之恩。欲于来岁烦奏。望大人照察通天之冤。以此善为措辞讽之。则庶或可也。详查回启。礼曹书启言语。似不迫切矣。此 上教精密切至。不胜叹伏。○天使只据古礼。欲为主东客西之入。我国据大明会典。以诏使东而国王西为请。
二十七日。司谏柳涛大源过访。余极论 殿下与丙寅未受册封时不同。不可因袭许魏所定。而尚行立庭请留诏也。柳君亦以为然。○往莲池洞。吊罗士忱。余以为弃官而去虽奇。而事太迫。不奔兄丧又不可。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20L 页
仲冬。有全州参奉入来之阙。莫若相换而去。仲孚亦以为然。谈话良久。金正郎禧年适至。相会而来。
二十八日。余以三度习仪。诣慕华馆之东。巳时。承旨政承乃对。遂为迎诏拜礼。百官自下先回。至光化门外皆下马。徒步至勤政殿庭。立待移时。作 主上入自夹西门。百官皆鞠躬祗迎。未几。作天使入来样。百官鞠躬祗迎。拜跪叩头。舞蹈礼毕而出。问礼官回来。天使乃改从成宪王玺所定留诏仪。更习请留诏仪。百官再入勤政殿庭行礼。礼毕。自勤政门东夹出。却向东门。由建春门出。归舍。
二十九日。奇明彦得臀肿。到泰仁绝食卧痛。今已五日云云。闻之惊虑。又因郑校理。闻其證危重云云。尤可忧也。○在玉堂。闻右尹李英贤希圣卒。惊悼罔已。此乃癸卯春玉堂旧僚也。迂疏清贫。可惜可惜。
初一日。罢漏。诣慕华馆之东。适金参议启过吾前邀见。问饯慰使于天使前行礼之节。 主上以卯时为迎诏。而至午时。天使韩世能,陈三谟奉诏敕而至。 上率百官。行迎拜礼。即五拜三叩头也。百官从下先行。天晴风恬。一国庆悦。百官先到勤政殿。 上亦寻至。天使奉诏敕而至。 上率百官祗迎。天使奉诏敕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21H 页
上殿。上率群臣行礼。礼毕。群臣出。 上与两使出于小次。暂休之馀。设茶礼后。天使先出。归太平馆。日暮。 上率百官一半。诣太平馆。行下马宴。至九爵。 上再行酒而止。夜已四更矣。天使止女乐。只设男乐。陈而不作。然初入光化门前。耽看鳌山之戏。徜徉良久。亦可笑也。(十月)
初三日。以同知成均诣太学。儒生之迎天使者千数百。所以如此之多者。以别试在前。而四馆约不祗迎者不录故也。余入西夹室。与假馆官元判书混,姜判尹暹,金判书贵荣,大司成洪天民相会。因闻今日天使宴时。当着胸背团领。又因金公。闻紫地衣乃中原皇后之服。不合著于天使所见之处。即遣僮取胸背及草绿天益来。○天使见儒生满庭之拜。遣译官语馆堂上曰。英才济济。足见教育之盛。又曰。进退合礼。尤见教育之功。而又问馆员曰。馆中养育儒生几人。希春对曰。常养五百人。盖祖述徐居正对王昌,董越两使之语也。
初五日。余邀见光牧林诲献可及制诗。进士白光勋。暂为酬酢。
初八日。因郑澈所传。乃知奇大升之逝。惊悼罔已。斯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21L 页
人志气不群。慷慨趋事。而好善恶恶。博学好古。又能文章。可谓瑚琏之器。而世所稀罕之长材也。但刚果自用。而易其言语。讥诮耆老。大为旧臣揆路所恶。盖锐气未消磨。而有遽痛哭之病也。
十一日。罢漏后起梳洗。以今日乃 大殿诞日朝贺。平明。持朝服诣阙。寓依幕。卯时。入行贺礼以问 安。又诣经筵厅之西庭。纳问 安。上使中使答曰。平安。又蒙赐酒而退。姑入内药房。与柳修撰成龙对饭。忽闻领左相自宾厅将急赴承文院。谢恩使文书看审。余半饭而投匙。忙向槐院。两政丞随至。谢恩使同知尹铉亦至。黑出草磨勘后。政丞出。希春闻宣酝降玉堂。遂诣玉堂。时午矣。宣酝馔品极优。生獐亦来。中使至。希春与修撰赵廷机,李景明同拜宣酝。遂升堂以次饮赐酒。又各行巡杯。又各行酒中起出走。 上又遣别监。赐退膳及银瓶酒。别监持杯立。希春等以次受饮。又四杯而毕。
十四日。议政府舍人郑澈。为赙奇佥知明彦回文来。余亦出四升木给之矣。
十八日。以二所试官受点。诣司钥房。与同二所试官朴四宰忠元,闵佥知起文同坐。至二更。并武科试官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22H 页
合五所试官四十五员。一时 肃拜。蒙赐酒于宾厅遂出至成均馆。夜巳二更四点矣。参赞朴忠元为上试官坐北。希春为副坐东。大司成许晔,佥知闵起文坐西。军器正李蘧,掌令申点,吏曹佐郎郑琢,礼曹正郎俞大脩,兵曹佐郎洪浑坐南。寻下床完议出策题。座中咸属余。余归西一房安下处起草。
十九日。佥坐于大厅。磨鍊策题。余以大臣辅少主为草。郑佐郎琢。以大学错简朱子章句或问后异说辨论为草。许,闵皆以郑题为好。余亦从之。少加修润。遂张示焉。是晓。举子入门数。合一千四百七人云。
初一日。闻余又入殿试官望。进玉堂。日已午矣。夕受点。刑判朴忠元,刑参李阳元及希春为读卷官。洪天民,朴承任,尹根寿,赵廷机为对读官。李塈以右承旨入参。昏。共上宾厅。书对策表论赋颂等取禀。 上落点于表。众议表题莫能速得。咸属于余。余以拟宋司马光请尽仁明武之道为写草。座中咸伏。又议备望之题。余又以拟宋程颢请勿轻天下士。劝李参判写之。尹子固以拟宋李纲请宽假张浚以责来效。具单子以入。 上落点于第一题。夜已三更。诸试官各归舍。余寓内禁卫将厅房。从者。李德纯,金成润也。(十二月)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22L 页
初五日。与夫人议迁居昌平水菊里。
初九日。往谒领府事李铎公。欢然迎接开怀。语及乡约。希春诵朱子语。以为难行。李公实然之。又陈扶安造漕船。多受价物。薄造致败。不可不惩。李公深以为然。
十三日。以春秋馆褒贬禀议。诣新门外领相权公宅。蒙延接。具言身病。希春劝俟春温。复出而退。闻左相洪公以丈母生辰宴。诣寿城君洞。遂诣其门。亦蒙延坐与语。余陈戊戌秋别试殿试。先政丞为读劵官。出拟宋司马光十科取士表。希春初作表。故不能闲熟。其中二句云。俾四海之群俊。笼十科而无馀。光大监以笼字出于庄子。以天下为笼。则雀无所逃。遂等第三下而及第。今希春亦为读劵官。出司马光表题。而取先大监从孙。似非偶然。洪公亦欣然乐闻。○余过礼曹。闻大宪李后白以提调褒贬。依幕于大门内。就与之议春秋馆褒贬。遂诣仓洞领府事李铎宅。议奉常寺褒贬。以判官申濩病不来参。当置中之意。又陈希春足疾衰年。不堪庭立。势将至于辞退。李公瞿然曰。令公何为出此言。如令公者。岂宜引退。令公若退。有志之士。谁肯立朝。更须慎勿遁思。遂归舍。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23H 页
二十三日。立春帖子。外门云。年丰饶乐事。家泰更安间。内云。邦国 恩光大。田园兴味深。
二十四日。初。希春于癸卯四月。以修撰归侍慈亲。七月等禄未受。至八月。以茂长县监上京。追受其禄。以备萱堂貂皮耳掩,鸦青段子圆衫及蓝传统段子裳。次以献于慈闱。萱堂到茂长。以其年冬裁为裳。屡著于受寿杯之时。及丁未。希春窜北荒。至癸丑年凶。甲寅春夏大饥。大夫人不堪艰食。适右水使金赟以曾经钟城府使。见希春之情。屡致记恤寅缘。送此裳于其妾而卖以得米。及庚午年间。水使所率赴水营之婢。即兴祖之抱负媪也。语兴祖以其事。兴祖即白于庶母。庶母亦曰有之。兴祖辛未三月。当余以湖南监司赴任也。兴祖欲赠我。而方有词讼于本道。避嫌未果。去月。曾语于玉堂。至是抱其裳来赠。希春见而感怆。与夫人相对。不胜至情。以为大夫人三十年前所著之裳。至今无恙。璧返珠还。何幸如之。又其裳无一毫之敝。问其故则曰。水使常禁姬妾衣段子。故竟不得著云。
二十五日。锦南先生司谏契轴来。乃弘治丁巳二月所造也。大司谏李复善,前司谏尹晢,朝散大夫守司
眉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323L 页
谏崔某渊渊,献纳吴凌,正言赵文纪,前正言郑光弼士勋,正言南衮士华也。得见祖上旧物于八十年之后。不胜感欷。
二十七日。李选为晋州牧使。丈祖李大宪表石床石可竖。富宁府使金水生。入稳城府使首望受 点。此可用之人。而余所荐者也。喜甚喜甚。
二十九日。以襦方衣,荞米一斗,白米二斗,生雉一首。送于金兴祖。报前日还我萱堂段裳之恩也。○陈慰使朴启贤,书状官洪圣民入城。书启。帝都别无奇别。今皇帝冲年即位。资质英明。时无过误。朝野无事。人情似有喜悦之意。且近来。北虏丧其酋长。部落散落。愿居塞内。边将不许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