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x 页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日记(删节○上经 筵日记别编)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63H 页
己巳(隆庆三年我 宣庙三年)
二十三日。手书奇明彦困知记论。快哉。真所谓攻其心腹。向我所辨。特枝叶耳。(五月)
二十七日。别坐柳梦鼎及柳梦井,金僩相继来访。梦井问心经疑难处。僩示我以所作对策。甚可观。
初三日。修撰崔颋景直抱经来。质问疑难处。即论语季氏篇,近思录也。余随问而答。辨说无碍。(六月)
初四日。见通报。昨日东文选颁赐。文臣京外堂上皆得参。希春亦受 赐。感喜何极。
初七日。伏睹。初六日夜。上以备忘记传曰。自顷日以来。太白昼见。乃于今日。以至经天昼见。此实非常之变。而经天尤变之大者。不胜惊惧之至。
初九日。今朝讲时。特进官金铠以知事入侍。又发不正之论。台谏合司 启请削夺官爵。门外黜送。弘文馆亦上劄云。○左承旨奇大升,右承旨沈义谦 启曰。金铠前日所启。极为疑怪。今又见 启辞。极为包藏。陷君亡国之言也。前日臣等之意。以为老妄之言。不过妄发之所致。莫若镇以静之矣。臣等前日之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63L 页
启。未免有营救奸邪之罪。至为惶惧。待罪。 上答曰。老臣岂有他意。静以镇之。朝廷和平。莫此为善。勿待罪。○政院全数 启曰。金铠所启。存亡关系之事。笔札不得书 启。臣等请全数面对。 传曰。如启。遂引见。承旨等极陈之。
初十日。昨日朝讲。金铠所 启。小臣性本庸拙。老病益深。妄事亦多。顷冒大宪。而其前闻之。则有杂议不尊三公而历诋之。三公未安。至于领相。则尤为非矣。且小臣以为杂议如此。极为不当之事也。及为大宪。既闻时言。似若不知而行则不当。时未显发之事。举而论之亦不当。故泛而启之。使少年人杂议者。自知而谨慎。则时事可至于好矣。小臣之意。以为三公有失。则台谏自当纠正。但自上必信任可也。且有杂议。则人心不安。论语修己以敬者。当修其己而不言人过之谓也。有杂议则人心不安。必致生怨。故即以此意 启之。且己卯年之事。则小臣以为赵光祖学问用心。诚不偶然。但信人太过。虽徒能言者。亦以为善人。遂皆引进。终致生事。其时小臣年十六。不知是非。厥后见其传旨。则附己者进之。异己者斥之云云。其时必不和平。故传旨之辞如此。以是 启之。而安自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64H 页
裕以谓此小人治君子之言也云。其言亦好。此小人治君子之言。而人心不能和平。故亦有此言。己卯之人亦多。岂皆尽善乎。善人之中。岂无或误思而有失者乎。后世不忘己卯人者。只以其大纲是也。大纲之是者。以其欲辅其君。以兴善治故也。但年少人辈。如有不善者。则非之太过。岂有一人以其身为不善而自服者哉。由此而致人心之不和矣。台谏论大臣之失则可也。如和议于家。则人心不无扰乱。此不可之事也云云。
十一日。政院 启曰。近有天变。朝廷不为安静。台谏所启。请快从。○台谏三启金铠削夺黜送事。玉堂亦上劄。 上皆不允。然命书金铠前后启辞以入。盖 上欲更详阅其情实而处之也。
十六日。两司合启。金铠邪妄倾侧之罪。国人皆曰可去。而 殿下诿以老妄言辞之失。迟回顾惜。不即决去。此实消长安危之机。 殿下何偏信己见。牢拒公论。使奸邪僭伺暗窥。以阶他日之乱乎。往在己卯。朝著清明。而附己异己之言。一发于奸人之口。群贤遘祸。惨不可言。五十年来。士林摧痛。金铠媢嫉之心。老而益甚。鼓动邪说。追诋己卯。谋欲嫁祸于朝廷。使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64L 页
圣明小有疑贰。则己卯之祸。将复作于今日。岂不惨乎。且今者在廷群贤。务欲同寅协恭。而铠又为历诋之言。必以逞其奸邪而后已。其罪至此而极矣。追褒前贤。诸奸既死。 殿下之好善嫉恶。若是其至矣。而铠独阴怀祸心。变乱是非。绍述既诛之奸。非毁追褒之贤。眩惑 圣听。谋陷时流。观其情状。极为邪谲。此而不治。则老奸益无所忌惮。奸谋秘计。无所不至。至于空人国家。 殿下犹以为虽有不善之心。其何以逞奸谋而害士林乎。是必不然。以 中庙之圣。未免为衮贞所欺蔽。终有己卯之祸。 殿下自恃明圣。惜此老奸。曲示容庇。不示好恶之正。则奸谋之逞。士林之害。 殿下能保其必无乎。请勿留难。亟赐俞允。答曰。如启。
十九日。见礼曹公事。二十八日 大祥时。无衰服者。亦不可退在其家。咸造 阙庭。衰服之臣。先入哭出后。淡服一时同入行礼云云。淡服。即玉色团领也。金季应亦以此通简问我矣。○大祥后大小臣子私居。墨笠白带。
二十五日。礼判金贵荣显卿送书吏来问。 大祥日馆儒生易服时。哭临于明伦堂前庭。逼于 圣庙。于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65H 页
事体何如。余答曰。宜往问成均馆故例。
二十六日。洪公遣报曰。交朋友以信。吾于令公始见之。
二十七日。暮诣成均馆享官厅齐戒。招前日质问心经生员具应瑞,金大鸣,姜渭龙,元逸民,李邦柱来问。五生皆可人也。前日通读时生员洪盖臣。质问疑难处。甚有向学之志。
二十八日。去夜二更五点。诣 阙。金季应以为吾等无衰服。不若退出进善门外。于 阙庭群哭时。亦随而哭临。余从之。四更一点行祭时。希春等亦著玉色团领入参。再度哭而四拜。寻大臣率堂上官。进慰于 上。礼毕。复以问安 慈殿。咸诣梨古介。平明待开门而入。咸至明政殿。百官问安于 慈殿沈氏。○今日。始著玉色团领。笠则用黑。前导皂隶。亦著黑衣。或著紫衣。○罗仲孚弃官远来。护兄丧而得罢职。亦有光矣。(同月初七日。罗公兄寺正士愃。卒于京弟。罗公自庆基殿任所奔哭。监司以弃官远去。置下考故云。罗公即先生之姨弟也。)
初一日。许太辉简我云。闻居馆儒生欲习科文。若以论策赋表。每旬命题。则可谓遂其愿矣。(闰六月)
初三日。朴直长之来也。希春以先君所作项羽小诗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65L 页
写示。其词云。将军提剑起江东。囊括乾坤掌握中。不将英布江中使。那弃经营八载功。朴君叹其健壮而意味深长。盖朴之兄大提学淳。有新增续东文选之故。希春以此讽之。○金缉持心经来见。乃厥父京圻监司德龙云甫之所遣也。得此书。深副宿愿。○闻太学诸生。以余应问如响。折疑甚精。因称书中神明云。○府 启。国家之安危兴丧。系于君子小人之进退。故自古人君。莫不慎重于此。不敢小忽。盖众君子之进。未必能成国家之治。而一小人进。乱亡辄至。其机岂不大可畏哉。自 先王末年。大奸相继罢黜。朝宪清明。及圣上临御。馀孽之未服其辜者。廓然迸去。群贤之流落者。拔茅汇进。朝野宁静。太平之期有日。而不意今者。给牒叙用之命。滥及于罪关国家之人。使奸贼之辈。复生觊觎之心。人情汹汹。莫不骇怪。如此之人。并还收给牒叙用之命。○辛校理应时以书问近思录观物察已出处。余不能对。只以物我一理朱子所释在大学或问中者为说。
初五日。仕进。与司艺徐崦,直讲安容。同考旬作韩信宦辱已少年论。凡生员十三人寄斋。一人八等。各给名纸一张。黄毛笔二柄。居魁者。以三上受三柄。考毕。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66H 页
余出旬题。策问则古昔帝王人品比方长短。论则范蠡载西施。赋则盖公堂。表则拟礼部请宋儒黄干从祀文庙。诗则黄花晚节香也。○承文院都提调 启请以希春差副提调。 上允之。
初八日。闻 国储曾以国纲解弛。权奸受赂之故。库子鼠窃无数。又因自壬戌以后。连年 国恤。一岁所用米至十四五万石。所储之米。今不满十万石。至为寒心云。○李泼送李退溪心经来。深喜。适许筬来见。余授吾心经册。俾传写李册纸头所书。
初九日。以褒贬同议。仕进于太学。同知成均馆事尹参判毅中先到。知馆事朴淳晚来。同议褒贬馆员。余以别无差错之员为对。○是日政事。三承旨递。而朴好元,许晔,朴素立为承旨。希春得免盛暑银台之苦。深以为幸。
十一日。引仪李硕明来问庸学疑处。颇有可取。
十二日。追记昨夕金禧年景老闻希春诵先人项羽小诗。以为首二句。气像磊落健壮。下二句。意思深远。可合续文选云。
十四日。生员姜渭龙抱程朱书来问所疑处。余随问而对。但于邵子书。未答三处。可恨。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66L 页
十六日。司艺徐崦来访谈话。闻馆中儒生。翕然丕变。庸言鄙谈之风顿绝云。
十七日。伏睹昨日宰枢会议。 王大妃殿尊号曰懿圣。又议 明庙配享。尹仁镜,安玹,尚震皆无分。尹溉只三分。沈连源,李彦迪俱以十一分。得参 庙庭配享。此公论也。○金长生来见光雯。余出见。可人也。
十八日未时。柳舍人堪克任永逝。盖以面肿发毒而至于此。恸哉恸哉。为人宽厚安详。与朋友有信。其北谪也。忤于尹元衡。其还朝也。位未升堂上。尤可悼惜。即遣景濂先吊。
十九日。往哭柳舍人克任之丧。令护丧为丧人设油芚于地。加木板于其上。加空石其上。以为御湿之计。因留在。姜知事暹,金正郎忠甲,金正字效元,吏曹判书洪昙,前司评张任重。皆邂逅焉。
二十一日。备祭文奠物。往柳克任殡所致奠。
初三日。闻诸金参议。扫坟则五年一次。加土则随坏为之。余则虽今秋不许朝臣扫坟。当以二十年阻绝之情。陈疏而去。(七月)
初四日。直提学李齐闵过访。将赴太常。议李政承彦迪谥。问余以欲拟文贞文忠何如。余对曰。文贞甚美。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67H 页
文忠次之。盖道德博闻为文。秉节不挠为贞。景訚深契而去。又曰。将进讲孟子。愿得孟子。余曰诺。
初六日。以慕义殿秋享大祭陪祭。三更。诣昌德宫。○是日政。河源君,河陵君终制复职下批。奇大升病递。金添庆代为左承旨。余等入望。不受点。当此暑雨。不为承宣之任。盖 上知掌学之官。不可轻递故也。
初九日。夜四更。以大轮次诣馆。昧爽。馆阁堂上朴淳来。同坐夹室。促膝而语。余荐晋州判官辛应基之贤。卓出于流辈。和叔亦深乐闻。余又荐权得卿。尹参判致远亦来。余以朴宽务叔珍原训导事力嘱。然后见许。未几。金判书贵荣亦来朝。左议政权辙,右议政洪暹。率赞成李铎,三宰宋麒寿。谒 圣而入。以微雨除祗迎。坐明伦堂。余以通政请谒而进揖。儒生以庭湿行揖。二公令大提学朴公出题。乃拟汉并州刺史郭伋请广选贤俊。以备众职。生员一百七十人。幼学五十三人。而入等者四人。赵廷枢以三上居魁。廷机之兄也。申时毕考。呼儒生馈酒。以次出归舍。
初十日。议政府 启李彦迪谥号望。文忠公文贞公文元公。道德博闻为文。主义行德为元。 上落点于文元公。○以挽词轴。分送于奇承旨,金公启,朴兰,辛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67L 页
士衡,慎喜男,丁焰,闵德凤,闵忠元八处。
十一日。黄海监司李希俭大夫人卒。具思孟入首望。金启次之。希春次之。具君受 点。
十二日。柳舍人婿李春元来议朴参议所撰志文。余指点数语送之。朴文雄健峻洁。不胜叹伏。此真典文衡之手也。○往青坡。访咸镜监司沈守庆居安。叙瓜葛之义。乃文城君柳公洙之外高孙。于我为九寸侄矣。欢然相叙而来。
十三日。卯时末。诣承文院。以辽东回咨看审。坐起。知事朴淳,三宰宋麒寿,佥知金启及希春四员。而是日政。朴和叔为吏曹判书。先出。宋金及余。初看黑草。出草。令李应福正书毕。更校咨文正本无误。是日。兼考吏文学官所制吏文。○在槐院时。李直提学景訚。以书问论语击磬襄小注史记语。余只略对。不能详也。○闻罗州儒生请改上下道为左右道。监司从之。左道。人才盛而颇数小。右道稍歇。今则左右道颇不悬绝。右道反若歇云。
十八日。自乙巳窜逐而还朝。升堂上者九人。白仁杰,卢守慎,黄博,金鸾祥,希春,闵起文,李湛,李震,李元禄。赐环未久而早死者三人。韩澍,李爓,柳堪。时未为堂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68H 页
上者。尹刚元一人而已。○来二十日。 上亲祭慕义殿。百官陪祭。希春亦当以十九日入清斋矣。
二十五日。去夜三更起寝。金佥知启,奇佥知大升来会谈话间。奇公云。凡大典。只许父母坟拜扫。无祖父母坟拜扫暇给。令监秋归。不可往顺天云。其言有理。余安敢不从。四更一点。呼外位。余与金季应,闵叔道共约二十七日同诣柳舍人致奠。以祭文属余。已而。灵驾至。即神辇也。百官分东西班四拜。又鞠躬以过之。礼毕归。
二十六日。承文权知正字金诚一来禀冬至使进贺表。金戣所制也。余以理唐尧之历象。理字拟治。邈守敝封。敝当作遐。令回报大提学朴公。
二十九日。见罗士忱二十七日中路书。略曰。一路各官。不特盛出军人与车牛。亦有馈饷而助行资处。此皆尊兄主折简之力。感泣之意。益难枚谕。
初二日。巳时。太白见于午地经天。 上传于政院曰。不胜惊愕。(八月)
初三日。仕进承文院。与金启同坐。看审冬至使表笺咨文及辽东移咨。金享彦以副本书写字大。议令改书差小。○太白经天。五六日内。无日不现。去夜五更。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68L 页
荧惑入舆鬼星。
初七日。以孟子释送于玉堂。以李直提学齐闵,申校理湛等恳借故也。盖馆中欲于孟子进讲时参考。故希春尤尽心焉。○冬至表笺。佳倍于前。大提学朴公之精敏诚笃故也。其中方物表有云。日行南陆。争展亚岁之仪。改争为方。此李佥知后白讨论其失。而余修饰一字者也。
初八日。以今日冬至使拜表。而承文院提调先诣查对。故诣慕华馆。提调朴淳,金贵荣,朴应男,尹毅中,李后白,金启皆至。及左右相至。希春等通政大夫。一时请谒。寻以文书查对。诸提调群起看之。移时乃毕。诸二品以下提调。看结裹毕。退与金享彦。同邀饯使臣柳从善,朴承任,书状官李济臣。遂出。归路。历访申校理湛。邂逅金禧年。○日昳归舍。见兵曹望定。以希春为禫祭时 御前狮子卫将。来九日宣仁门罢漏时。开门。诸将受牌。军士聚会。自太平馆至议政府礼曹习仪。当具弓箭筒介大刀云。○兵曹移关于成均馆。以为十五日 慕义殿告动驾祭后。进善门外祗迎。及诣 宗庙斋宿。祔庙时。 驾前狮子卫将。大司成落 点。具甲胄受牌。依事目。三度习仪时。并为侍卫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69H 页
云云。
十一日。闻仪礼经传通解毕印。今日入 启。
十二日。见朝报。今月十七日千秋节。 殿下率百官。行望 宫礼。○掌务吏来言。明日早食后。太平馆前。望 宫礼习仪。又吏曹以希春。差文庙望祭献官。十四日罢漏。受香。十五日。祭毕。即诣 阙门外。为狮子卫将之任。同日申时。 大驾诣宗庙。十六日。行祔庙祭云。○余见故旧之得志无信者。叹其信义之不足。夫人曰。宁人负我。无我负人。我辈不当如是。
十三日。朝以望 宫礼习仪。诣太平馆。见司艺蔡兰宗,直讲郑彦智。二严。呼外办。未几。入行礼于内庭事毕。○余令都训导招从事官李应泓来。教令约束。期以十四日夕。聚军点考。十五日子时。受牌。整齐军士。结阵以待。余自成均馆。四更祭毕。驰来阵处云。
十四日。半圆点未满四十点而丏宽者。拒不受。今年四十点以上。许赴乡汉城试。亦是余之意思。过宽。几于纵弛处也。○狮子卫将都训导来报。来三更五点。宫城开门。军士聚会。巳时告动 驾祭。申时动 驾云。
十五日。 上昨暮已诣 慕义殿。今日未正。自敦化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69L 页
门。陪 神辇而出。卫将 驾前者先行。至宗庙洞口之东结阵。待 上折入 宗庙。暂歇于依幕。与李公善相见。寻以左厢挽强队向梨岘。周立昌德。希春亦将狮子卫卒补其缺。又依幕于宣仁门外。司宪府书吏家宿焉。
十六日。四更一点。 上方祭太庙也。希春出伏于舍外。佥知李善源来访。罢漏后。迁依幕。平明行军。卯正动 驾。狮子卫将先诣大梨岘。 上动乐而返。闻声甚喜。是时。虽密云而无雨。 至尊无事还宫。深可喜也。自辰巳时。细雨霖霖。午未时。大雨如注。申时。百官入行贺礼于檐下。希春归舍。日已暮矣。
十七日。以病呈辞状。送于政院。以李邦柱相避故。欲免试官望也。○是日。舍人司请明日赴莲亭之宴。余辞以疾。○上见臣呈辞。 命身病调理间给由。
十九日。见昨日通报。则谏院劾不能详察祝文之承旨。请递。 上从之。府 启。十六日 明宗大王祔庙行事之时。左通礼虽诣斋宫。跪启外办。为礼仪使及承旨者。则当待执礼之唱。礼仪使导 殿下入诣版位导入。可也。而执礼未唱之前。径导 殿下入诣版位。然后方出各位 神主。其间甚久。非徒玉体有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70H 页
劳。执礼始唱。礼仪使导 殿下入诣版位。而更无可诣之地。祭礼愆违。节次颠倒。至为骇愕。礼仪使,都承旨,礼房承旨。请 命罢职。他承旨。并 命递差。祔 庙亲享之时。捧各室 神主。设于座次。然后大祝奉 新主。安于褥位行祔礼。而左通礼诣斋宫。跪启外办。则 殿下冕服以出。礼也。 庙内诸享事未完之前。径启外办。 殿下遂至东门外。致令大礼有失。左通礼请 命罢职。次知礼貌官。任然退在。只今迷劣下人。往见 庙内之事。不以详告于通礼。终至于失礼。其日次知礼貌官。请 命先罢。诏狱推鞫。又请堂上执礼推考。答府曰。通礼,礼貌官罢职事。依启。赞礼。推考可也。 答院曰。不察祝文承旨。递差可也。○ 传曰。今八月内。文昭殿别祭亲行矣。择日以启。 
二十日。礼曹 启考见前例。则 即位之后。有先祭 宗庙。次祭社稷。次谒 圣。文昭,延恩殿别祭。以次举行云云。
二十一日。许太辉云。 新上谒 圣时。大司成自柳崇祖,赵士秀以来献箴。公亦不可不为也。
二十二日。弘文副修撰金戣。伯淳之子也。持孟子序说,近思录。来问疑难而去。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70L 页
二十六日政事。李后白为都承旨。希春为左副承旨。尹澍为同副。是时。朴好元为左承旨。许晔为右承旨。宋贺为右副。
二十七日。以常参诣文政殿。 殿坐即时。承旨等先四拜。升自正阶坐定。希春以兵房承旨进榻前跪。启各道烽燧无事而退。○是日。 慈殿以今 上即位以后。经筵官实录厅诸臣。赐酒于明政殿庭。午时为始。承旨不坐于诸通政之列。特坐于三公之傍。内设珍羞盛馔。对客宦官。以次馈酒巡杯。又三公。特令奇大升行酒。入参者四十四人。 懿圣王大妃殿手书备忘记。下于群臣曰。大臣侍从等进讲勤劳。 主上(缺缺)圣学高明。且国家多事之时。贤臣等励翼实多。予为慈母之心。不胜喜美。以此略小薄物。示予感悦之意。勿谢。于是三公则特 优赐其馀。诸臣内臣。希春所受。白绵布一匹五十尺。紫的䌷一匹五十尺。磻红捣练䌷一匹五十尺。白捣练䌷一匹五十尺。诸臣各有差等。又加囊子。老臣则沈香色。壮年之臣则紫的。堂下官。柳青色。臣等俱以薄劣辅导。无涓埃之益。而受 赉有丘山之优。况半生天涯。生死骨肉者乎。不胜感泪。申末乃罢。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71H 页
二十九日。罢漏后。陪 驾至景福宫。 恭懿王大妃殿。命宦官朴谨为对客。赐酒。且各赐紫的囊子一部。午又 命别监馈酒。余分送退膳于细君。○日暮。 上还宫。○去夜雨而今朝霁。 圣上出入。天亦相之矣。
初一日。取旧先生案考之。则妻外祖李公仁亨。弘治丙辰三月十四日司谏院大司谏来。六月十四日。升右副。十一月初九日。升左副。丁巳六月十四日。升右副。八月二十九日。嘉善全罗监司云云。○金相国安国。正德十一年二月二十日佥知来。同年四月二十日。升右副。十二年二月初一日。升左副。初三日。特加庆尚监司云。○是日。 慈殿上尊号。初度习仪。○校理李珥叔献当夕来访。右副宋公亦来会。李君出其八月日课所制。其末一篇。论正名为治道之本云。当今国是未定。正名未尽。虽欲安民作人。其道无由。我 朝自开国以来。正邪消长。固多反覆。而至于殄歼士林。斩绝国脉。则莫甚于乙巳之祸。郑顺朋,尹元衡,李芑,林百龄,许磁斯五奸者。罪通于天。必杀无赦者也。 文定塞渊于深宫之里。 明宗宅忧于幼冲之日。外间是非。何由灼见乎。斯五奸者。乘时谋利。欲以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71L 页
杀戮之酷立其威。以籍没之财富其家。乃造飞语以罔 圣听。设严刑以取诬服。聚群不逞之徒。以张其势。举一世之忠贤。悉陷于叛逆之深坑。又恐公议之不可终泯。则乃作罗织之法。若有街谈巷议。稍分是非者。则辄加以庇护逆臣之名。以芟夷之典随之。凶谋既遂。录以卫社之功。嗟呼。 仁庙大渐。遗教丁宁。 中宗嫡嗣。只馀一人。兄亡弟绍。允合天人。彼五奸者有何寸功。当是之时。百僚战惧。万姓悲愤。 宗社之不亡。实是天幸也。近来五奸已死。公议复发。上自公卿。下至氓隶。莫不慷慨扼腕。欲食五奸之肉。特 主上未之知耳。客曰。何以明其 主上不知耶。主人曰。昔者。郭公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卒以亡国。今我 主上聪明睿知。卓冠百王。若知五奸之罪。则必赫然一怒。诛于既死。而至今寂寥。故以为 主上不知耳。呜呼。群臣之事 主上。可谓非诚矣。当今第一义。莫大于正名。而不告于 主上。何耶。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今者。忠谠之臣。斥以叛逆。奸慝之魁。录为功臣。名之不正。莫甚于此。为今之计。莫若暴扬五奸之罪。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72H 页
夺其官爵。尽削卫社之勋。悉宥无罪之人。以此告于 宗庙社稷。颁教中外。与一国更始。夫如是。则上以慰 祖宗陟降之灵。下以安朝野愤惋之怀。维新之政。次第可举矣。客曰。子言固切于时务矣。但 先王已定之事。 后王安敢改革。主人长吁数声曰。流俗之见。一至于此。至治终不可复也已。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也。好善嫉恶者。 明宗之志也。劝善惩恶者。 明宗之事也。彼憸邪之辈。罔 圣欺明。纵售奸术于一时。难逃鈇钺于万世。今我 明宗于昭于天。其于奸状已悉洞照。亦必震怒于冥漠之中。欲假手于我 主上矣。 主上其将继志述事。以副 明宗在天之心耶。抑将承讹踵谬。以悦奸凶地中之鬼耶。呜呼。国是未定。则人心易摇。正名未尽。则善政难成。莫若扫荡奸究之囊橐。扶护国家之元气。不然则君子无所恃而罔尽其忠。小人有所窥而欲绍其恶。国之为国。未可知也。若如子言。必以无改为孝。则文王事殷而武王诛纣。此亦可谓反父之道乎。客再拜曰。善乎。吾子之说。子说若行。东方将见三五之至治矣。(九月)
初四日。有朝讲。○是日。 上颁赐圣学十图四十馀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72L 页
件。承旨等得参。又赐中绵子每一人二斤。感恩罔极。
初五日。三公以雷灾辞免。 答曰。推咎台衡。以应灾变。吾谁欺。欺天乎。汉君以罢相塞天谴。君子讥之。卿等独不闻乎。宜勿辞。
十一日。罢漏仕进。以今日上 尊号。宫门早开。余最先仕进。是时。都承旨李后白,左承旨李俊民,右承旨李拭,左副即希春,右副宋贺。而都承旨。进书。左右承旨。册捧进。左副右副。宝捧进也。午正四刻二严。承旨等俱诣明政殿东阶下待候。未初二刻三严。 殿下衮冕而出。 慈殿以权停礼不出。 殿下立阶上版位之上。左右承旨既行册捧进之任。臣希春,贺趋而传受二宝。双举以进。 上捧而复授二臣。二臣传于二内侍而退。 上入幕次小歇。还入宫。申时。自内出御殿上幄坐。五承旨东西而入。都承旨,右承旨,右副则由东夹而入。左承旨及希春。由西夹而入。分东西侍坐。百官三行四拜礼。山呼洋溢。典翰为宣笺官。读百官笺。引仪为读笺官。诵外官职姓名。日暮乃罢。赖雨止。万姓大悦。
十二日。有朝讲。校理李珥陈侵虐新来。污辱伤病之风。 上曰。此甚无谓。可令痛禁。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73H 页
十三日。传。新及第者。四馆目为新来。侵虐污辱。无所不至。以沟溷秽泥。涂其面目。名曰唐乡粉。毁裂冠服。推转于污水之中。作为鬼形。人不忍见。伤身受病。比比有之叱分不喻。其于体貌。亏损实多。此等弊俗之事。既无于礼文。又无于中国。而习以为常。恬不知改。无识莫甚为置。自今以后。新旧间纠检事外。污秽侵辱戏弄之事。一切痛革为乎矣。如或仍踵旧习者。摘发治罪事下礼曹。○新来侵虐污伤之事。余前日屡言于名公贤士矣。
十五日。政院书吏李亿来写呈辞状。其辞曰。臣矣段。自初七日。感冒风寒。黾勉供职。至十二日。冷喘交攻。到今头痛身热。未易差复。喉舌之地。久旷职事。至为未安。臣矣职本递差事。铨次以善启云云。○呈辞单子入 启。 上命给由。
十六日。兵曹参知朴公大立,大司成奇大升。相继过访。自昨李季真及此二公。皆有挽留我行之意。
十九日。大司谏金就文,大司宪白仁杰。相继来临。以余南归故来见也。○暮。希春再度呈辞入 启。上命加给由。
二十日。申时。希春三度呈辞入 启。 上命递差。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73L 页
二十一日。禺中。舍人尹君根寿率妓工肴馔来设酌。尹判决事斗寿,右尹朴启贤,大司成奇大升,判事安自裕,典翰李山海。皆以舍人先生。为饯我而来。以次行酒。音乐交作。以奇明彦之言止乐。至日暮昏深。诸客尽去。尹舍人独留。人定后乃去。其从容缱绻。至矣。○是日政。李湛为左副承旨。希春为上护军。○朴启贤,奇大升,尹根寿。皆有别我诗。
二十二日。追记昨日领议政李浚庆。遣录事来问行色云。闻南归。深用惊怪。希春对曰。以加土受由下归。明春当上来云云。○李领相裁书。送录事来。○李相国降屈尊严。手笔郑重。其爱人下士如此。○夕。书吏金应用持赏赐大鹿皮来。以前日宝捧进之微劳也。
二十三日。诣 阙。军职肃拜也。
二十四日。文庙别祭后明伦堂文科殿试时对读官。希春入望。
二十五日。去夜三更。 大驾至太学。臣希春,别护军李忠绰。出伏于庭。平明。以试官受点。入明伦堂庭。 上御堂上北壁。试官及诸生。行四拜礼。右议政洪暹,大提学朴淳等。 启出拟周朝群臣贺得二老表。既出题。 上出御下辇台观试文。试官三十人。每三人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74H 页
为一考。取正于右相。入等者。卢稙等七人。出进幕次于 上前开坼后。百官行贺礼。
二十六日。乞加土单子。送于政院。○李贰相善鸣。度量轩豁。识趣纯正。好恶分明。真公器也。
二十七日。肃拜后被闵承旨起文之招。诣政院。设饯杯。左承旨李俊民亦参。关东灾伤御史郑彦智亦邂逅。又赴玉堂之要。典翰李山海,修撰赵廷机。皆饯慇勤。出南大门外平韨。直长宋海容出饯。李璥,李蘅,梁子澄亦参。行行又遇佥知朴素立之饯。弘文馆修撰金戣子严之饯。李撰季膺,崔彦泂仲渊之饯。行近汉江。金缉,朴仁凤,吴寿亿,郑鸿为一饯。又到船上。舍人尹根寿持酒果携妓工为饯。大司谏金就文,大司成奇大升。皆以舍人先生亦至。酬酢酣畅。尹子固,奇明彦。皆赠别诗。又司艺闵忠元,直讲崔颋,佐郎金应寅,典籍尹渊。以饯乘别船。余就其船受饯杯。兼见崔尚重。又下船于南岸沙坪。见许筬,许篈,尹轸,朴舜元,尹兴宗来饯。夫人先渡汉江。余晚发于群饯。秉炬而行。
初五日。全罗监司今日到珍山。遣人探我之行。盖有相会意。(十月)
初七日。午到全州。被府尹卢公之招。吾夫妇俱诣衙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74L 页
参宴。余入行酒于大夫人前。大夫人时年八十。人子之荣。孰大于是。余与卢君禛。起舞于前。遂退。酬酢极欢。至昏乃退。○日暮。观察使郑宗荣。自砺山入府。俄而请相见。余进于东轩。监司主壁坐。余与卢府尹坐东壁。都事姜源坐南行。迭为行酒。监司令府尹,都事。先行酒于余。余与监司谈话。醉退西轩旁。如厕。见前锦山李义臣。时李义臣之四寸弟。犯马于使相被囚。赖余救得解。余以监司之邀。更以直领便服。诣东轩房。与监司对饭。监司行下祭状于康津,长兴。为海南亲坟也。又行下于光州。为妻父母坟也。又行下于光阳。为祖父母坟也。
二十一日。祭祖考及先君两位祝文。伏以自丁卯十月。蒙 恩还朝。极荷 圣眷。历践侍从,台谏,舍人清华之职。至戊辰十一月。又升通政成均馆大司成,承政院承旨等官。此非孙之愚蒙所能到。实缘祖考积善之馀庆。今玆下来。敢以情告。尚飨。
二十八日。见今月十一日政。江原监司望。余入首拟金添庆,金启次之。而添庆受 点。○户曹公事。今年凶歉。甚于去年。请减禄。朝官扫坟加土。皆勿许。盖今月初公事也。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75H 页
二十九日。遣僧静安。泛铁于西门外新基。则艮坐辛破最吉云。水破之说。自郭璞以来。胡舜臣独言之。
初六日。是日政。余为副提学。(十一月)
初十日。尹端中抱尚书来问疑难。与之语及退溪先生。其人颇有识。
十七日。余为祭酒。时馆中诸生。迭质其疑。余随问随答。辨析如响。馆中为之语曰。触处洞然。发我昏蔽。书中神明。间世挺生云。
十八日。弘文馆书吏李熙淳,皂隶引陪龙伊。持镴牌奉有 旨书状来到。乃今月初七日右承旨李湛所草也。始面。书弘文馆副提学柳希春开坼。内面。书今以尔为弘文馆副提学。经筵事紧。尔其斯速乘驲上来事有 旨。盖副提学李文馨病递。而初六日政。金就文,希春,奇大升入望。而希春以副望受点。○朴大均书云。令公今受新 命。不惟朝望之重。 圣意亦深。令公曾无大段重疾。不可安卧草堂。以负 召命也。幸即上来谢 恩。勿后勿后。前者。适岭东监司有阙。以我令公为首拟。而不受点。于此可见 上意也。后有方伯之拟。万无受 点之理矣。今须上来谢 恩。从便就闲。未为晚也。幸勿称疾自便。强拒时望。和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75L 页
叔之意。亦如右云。○吏判朴淳和叔,参判尹毅中,参议许晔。同状于我云。令监得长玉堂。邦家之庆也。奉话伊迩。不胜欣企云云。○是时。直提学李齐闵,典翰李山海。应教,副应教未差。校理李珥,副校理郑彦智,修撰郑澈,副修撰朱应激,赵廷机。皆佳士也。
十九日。招生员宋嗣珍。令缮写承政院书状。既封。授监营来驿子。
二十日。招书吏李熙淳。详问 上体康强及经筵嘉礼等事。对曰。孟子今到公孙丑。近思录今到末卷。纳采。今月初九日。嘉礼。十二月二十九日云。
二十七日。书吏,引陪告辞。余具冠带。拜疏于庭。四拜也。
初四日。尹元礼昨暮来宿。质问语录及朱子书。(十二月)
初六日。监司关来。以为三公 启请大礼临迫。复正殿。除减膳撤乐。 上从之。
十六日。朴昌孙来受退溪朱全。
十八日。尹广文持余癸卯年咏重修乡校小诗刻板来示。
二十一日。乡中大会。以饯余行也。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76H 页
二十四日。希春方上疏待 命。二十六日。向潭阳之行。不可乘驲。只当以私马行迈。招吏房令发私通。○玉堂同僚李山海,尹根寿,黄廷彧,金戣,柳涛同状云。慕用之际。伏承令翰。仰慰无已。 召命再下。伏想不俟屦而就途。天寒。惟冀路次节宣云云。○日夕。玉堂书吏李德纯,引陪龙伊。持有 旨书状下来。希春具冠带出迎。敬受俯伏而入。置案上伏读。其始面曰。弘文馆副提学开坼。而不书姓名。其辞曰。今观上疏。知尔患病。待其日和。调理上来事。有 旨。同副承旨李齐闵所草也。○朴直长溉书云。伏审令履失摄。未克赴 召。不胜茫然。不惟 圣意缱重。朝廷之望极大。而令公何不念之。而坚卧至此也。再召不可固辞。伏冀善调就途云云。○今十二日。玉堂赐送乾獐乾雉大口乾大虾及醢一缸。受来。
二十九日。今日。 圣上行嘉礼。
三十日。以一国一年言之。则谷多不实。湖岭粳稻颇收。而田谷告歉。湖南最号丰登。而结子亦不多。菽亦不足。 圣上勤政。又行嘉礼。以一家言之。希春蒙恩稠叠。至长玉堂。又荷 圣旨。令待日和调理上来。又赖 上德。造第宅创规模。皆吉事也。○孔子遭陈蔡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76L 页
之厄。乃曰。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困而改节。
庚午(隆庆四年我 宣庙四年)
二十四日。昨日馆学儒生等伏阙上疏。乞崇奖贤儒。金宏弼,郑汝昌,赵光祖,李彦迪。从祀 文庙。以为明士趋养元气之地。末云。国家自己卯斲丧之后。又经乙巳之祸。国是未定。士气摧折。为学尚怀于疑惧。检身犹戒乎骇异。伏愿 殿下更加重道之诚。益隆崇儒之礼。许以四臣配享文庙。一以追报其功。一以劝励斯世。则士林知有所宗。而学术皆出于正矣。 上答此疏曰。今又特上疏章。复请从祀文庙。辞恳意正。三复叹赏。第以事甚莫大。岂可容易处之。前亦将此已谕其意。是以玆未副多士之望。今日。 上又教臣希春令搜访金,郑,赵三先生著述以进。 上之好贤崇儒之诚。至矣。近世人主所未闻也。○余曾梦见成字。觉而释之曰。生于海南城。(余产于城内宅)聚于楸城成。登第万宝成。(记九月)升迁大司成。不知又迁何府成。(筮仕于成均。子聚于长城。迁安于钟城。遭遇我 河城。遇知金义城。)○余读诸生疏。不觉下泪感激也。○朝蒙 召对时。希春进达曰。前日夜对时。言及己卯诸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77H 页
贤。忘却李耔而不陈。耔乃李穑之后。德性度量。与赵光祖并称也。右副承旨李忠绰曰。李耔有所著日记。 上曰。试取来。予欲观。今午。通于柳梦翼。答云。全书在桃渚口岘生员李至家。至。秫之子。而参赞耔之兄孙也云。(四月)
二十五日。见阴崖日录记赵静庵事。不觉叹伏。信乎笔力眼力俱高也。○承文院官员。以经筵官副提学希春所 启。议于大臣。领相议。质正官。非独为质正文字也。我国邈处荒外。凡中国礼乐文物。必须频数朝赴。然后可以学习观感。为他日事大之用。故使文官凭质正往来。其意固非偶然。顷来。虑弊除行。缘此闻见日就孤陋。故依旧还寻前规而差送耳。然今年凶荒太甚。姑除一弊。似为无妨。左右相议亦然。故敢 启。 传曰。如启。
二十八日。罢漏梳洗。诣议政府入依幕。与承文副提调洪参议天民同坐。待门开而入。至于槐院。千秋使文书黑出草看审也。○归舍。遣男景濂。往赏莲亭。儿往则议政府书吏等欢迎。儿得观先生案三件而来。
二十九日。是时。人民艰食。外方饿死者多。闻之恻怛。○夕就寝后。奇孝曾来告明日下乡。余修简于明彦。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77L 页
并送一笔。
三十日。窃思罗州儒生金君千镒好学谨行。忠信笃实。去戊辰年。崔颋以献纳。欲朝廷录用。尝陈请于 御榻前。希春以千镒方缠疾病。不堪从仕。愿姑培养为言。 上亦以为然。到今思之。千镒病日益深。死日益迫。若无褒恤之 恩。恐有后时之悔。欲于经筵。乞下书监司。救恤药物。以表一方之善士云。
初一日。新署经修撰柳成龙入来。其学问词章。精细切当。为人亦可爱。深喜深喜。(五月)
初二日。禺中。以汉语吏文置簿。诣承文院。坐起于凉厅。实官先就拜。退后。兼官等一时行礼。兼官即肄习官也。汉语吏文置簿毕。点心。巳时归舍。○兵曹参知朴君谨元一初来访。谈话亹亹。其心地平正。计虑周遍。而乐善不倦之意。由中溢外。真第一流也。相与契合。不胜欣幸。
初五日。追记 上昨于昼讲。下问臣曰。日食有常数。而可以人事回转。有此理否。臣对曰。日食。精历算者预知之。则固有常数矣。然实出于阴盛阳微。故人事得而阳盛阴微。则当食不食。先儒有是说矣。
初七日。余于金典翰汝孚,金监察在孚。各送胡椒扇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78H 页
子。不忘慕斋之恩也。慕斋卒于癸卯正月初四日。尹相溉每送祭物云。
初八日。朝以四贤文字校正入 启事。早与玉堂。仍为一会。与李仲虎,申湛,宋应溉,柳成龙。同校四贤文字。多改误处。未时。持诣承政院。见右副李忠绰。谈说是文字。又见左承旨宋贺,左副俞泓。请承传色入四贤文字册。仍 启曰。金宏弼,郑汝昌,赵光祖文字搜访。而所得甚少。谨校正以入。此后若有所得。当随入。 传曰。四人文字收拾校正以入。至为可嘉。随后随所得入纳事。如启。
初十日。以退溪先生所作赵静庵行状中有云。祸患之来。虽欲以智计巧免。乌可得耶。又云。由今日欲寻其绪馀。以为淑人心开正学之道。则殆未有端的可据之实等语。并未稳。故具由拜状。送于监司。请速送于礼安退溪宅。
十一日。直长溉来访谈话。适持濂溪冠来。余试著之而合头。遂见赠焉。
十三日。以皇明通纪载 孝宗弘治元年戊申诏议从祀文庙。程敏政等言。荀况,戴圣,马融,杜预,何晏,王弼。各有名教之罪。不当从祀。而 本朝薛文清公瑄。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78L 页
乃合俎豆。其时议者不一。未能施行。至嘉靖 世宗。一皆施行。余以为今当新入金赵二先生从祀之际。宜去中朝之已去者。以此意通简于礼判公淳。公淳答书曰。中朝已黜。而东方独依旧。殊为未安。况从祀者。必是圣人之徒。然后无愧矣。当谨查考处之云。
十五日。见罗士忱简。则去四月二十六日。往寻务安石津里外曾祖崔进士墓。定山直禁樵牧。墓貌如昨。阶砌尚完。石物依旧。感怆不已。(崔进士讳泽。配陈氏。即锦南之考妣。而墓在石津里于乙串。先生尝要罗公往省之。仍使定山直守护。且致书于本县宰。助成其事。故罗公依示后裁答如是。)
十六日。希春呈辞单子曰。臣本以孱弱之质。艰难支持。供职为白如乎。今月十五日申时。在本馆。气甚困惫。精神昏眩。仅能归舍。今十六日朝。家中阶上行步。适音失足坠落。左脚痛楚。不能运身。旬日之间。势未差复。经筵长官。不可久旷。臣矣职递差事。诠次以善 启云云。○台谏全数合司诣阙 启。大略乙巳丁未己酉等年。无辜被罪之人。一切伸雪。李芑,郑顺朋,林百龄及郑彦悫追夺官爵事也。○左右相东西壁再 启。○两司合 启。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79H 页
十七日。更看光阳李希璋四月初五日所出书则云。前日令教参议坟茔。与徐德麟偕往看审。在北面栗谷德麟祖先墓上。而树木萦绕。四旁颓坏。只存尺许之高。表石石人。散落无馀。即告城主。山直二人定入耳。
二十四日。闻都承旨李公后白以为东国儒先录。东国不若国朝。此说有理。余从之。又闻咸镜监司送人上来。修书于文川郡守赵容。令搜送文正公铭箴之类。
二十五日。是日政。李珥入校理首望。受 点。珥曾于读书堂朔计。著东湖问答。正名篇。极陈郑顺明等五奸杀人伪功。当诛改正之理。又以校理入侍。于领相李公略言乙巳忠贤被杀之端。极言而力争之。以为当改正伪功。至是。 上擢置经幄。盖嘉其骨鲠而欲施其言也。
二十七日。朝讲。白仁杰 启。乙巳祸之初。许磁招臣。林百龄招柳希春。闵齐仁招金鸾祥。诱胁臣等。三人皆不从。○玉堂劄。副校理李珥所制也。其辞曰。叛逆。天下之大恶也。其为人也必诛。其在法也罔赦。凡为臣子者。生当为不共载天之雠。死当结万世同愤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79L 页
之怨。呜呼。苟非乱臣贼子之徒。则孰敢有一毫庇护逆臣之心哉。惟其叛逆之名。出于诬罔。卫社之号。生于乐祸。忠贤受叛逆之名。凶慝录卫社之功。故万姓不敢言而敢怒。怨愤之气。彻天彻地焉耳。今者。众怒之积。如久壅之水。不决自溃。公论之发。出于国人。不可沮遏。则顺与情定国是。正在今日。而自 上留难至此者。良由 殿下于奸凶之情状。尚未洞照。只求其名。不求其实耳。臣等虽已陈达。犹未详尽。今请溯其源而极言之。在昔 中庙末年。 仁庙在东宫。而尹元衡兄弟。与尹任构隙。衔怨日深。于是有大小尹之说。识者已知其有祸胎矣。元衡与李芑等。潜谋秘计。无所不用其极。只为报怨之术。不顾 宗社兴亡。 仁庙即祚。元衡等乃造不测之飞语。欺罔文定。惊动 明庙云云。 仁庙大渐。丁宁授受。 明庙以嫡统介弟。入承丕绪。天命人归。名正言顺。如白日中天。亿兆咸睹。孰敢有一毫异议于其间哉。只缘元衡与李芑等。挟憾煽毒。将歼善类。鼓无根之说。摇动宫掖。䝱制朝廷。尹任固为机上肉。而柳灌,柳仁淑。皆与李芑有嫌。故俱得大罪。犹未敢加以叛逆之名。郑顺朋以阴谲叵测之人。欲图大利。诬饰进疏。敢欺君上于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80H 页
白日之下。凶谋既逞。大祸斯作。夫以尹任粗鄙无状。滥侍宫禁之罪。诛之固不足惜。而叛逆之事。实无形迹。罪非其罪矣。况柳灌之尽心事国。柳仁淑之好善爱士者。岂有毫发疑贰之端哉。三人既死。无可推问。林百龄知尹任之婿李德应轻躁怯弱。可怵以威。遂诱䝱百端。约以免死。彼德应之愚妄。冀其苟活。胡言乱语。莫见端绪。群奸捃摭。其稍涉不道者。定为叛逆之律。此以一人之乱言。断其大狱也。夫三人之罪。诚是叛逆。则当推鞠得情。明示典刑。夫谁曰不可。今也不然。始则或递或罢。次则窜谪。次则赐死。终则枭首夷族。不问其情。不取其服。自古未闻讨叛诛逆之举。迂回不明若此其甚也。其于琉之被讯也。酷加阴刑。极其惨毒。琉不胜其苦。欲诬服速死。而不得其说。推官教之。乃得取招。凤城之死。出于金明胤之谗口。壁书之祸。生于郑彦悫之毒手。忠州之狱。始于同气之阋墙。成于元凶之锻鍊。纷纷告变者不知其几。此由罔蔽君上。罗织忠贤。冤痛极天。举国之人。莫不知之。故元凶恐其奸状发露。欲以戕杀之威。镇定国人。于是贪功嗜利之徒。希旨生事。此所以告变者接踵。而善类无孑遗矣。彼诚贼臣也。则既诛之后。人所同恶。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80L 页
众心帖然矣。奈之何清议日沸。人情不服。必不加诛戮芟刈士林。然后仅能钳制万夫一谈之口。使之不言耶。夫以 明宗大王之恭俭爱士。少无失德。而临御二十馀年。天心未豫。灾异荐臻。水旱极备。疠疫频作。日月薄蚀。星宿骋怪。盲风怪雹。暴发无时。桃李冬华。山冢卒崩。其他虹雾雷震之变。草木昆虫之妖。史不绝书。迄于 殿下。变怪尤酷。殆无虚日。夫孰使之然哉。岂非大冤未雪。伤和召沴。以至此极哉。 明庙末年。天诱圣衷。惕然觉悟。渐开伸雪之端。弓剑忽捐。睿志未就。垂帘之日。克遵遗意。人皆引领而望。庶见天日还照。而霈恩中止。此亦机会未发而然耳。今则举国之人。同然一辞。愿雪忠贤之冤。愿食奸凶之肉。此岂非辨诬诛奸之一大机会乎。 明庙末年。觉悟之意。皎如日星。 慈圣垂帘。伸雪之恩。盎如春和。在今 殿下。不过遵先志奉 慈衷。以终其事耳。何所未烛而迟疑至此乎。嗟乎。庙堂老成之相。孰非 先王之股肱乎。朝著夙夜之贤。孰非 先王之臣子乎。 先王仁深泽厚。臣庶感戴。有如天地父母。一朝升遐。攀号莫及。乔山宿草。泪痕才晞。若使乙巳之人。稍有可疑之迹。则今日为何等时。而乃欲伸雪如此其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81H 页
汲汲耶。为人臣子者。乃舍没世不忘之 先王。而欲庇叛臣地下之朽骨。天下之理。宁有是耶。若 殿下终閟俞音。则此以叛逆待乙巳之人也。乙巳之人。实为叛逆。则是今日满朝衣冠。总污党逆之名。举国之人。无非乱臣贼子之徒也。岂不痛哉。岂不苦哉。此臣等所以不胜太息流涕。继之以痛哭也。目今公议否塞。人心恟惧。如沸如羹。罔有攸届。今日之势。若非尽雪无辜。悉削伪勋。则终无以镇慰众情。肃清朝纲。而是非未定。倚伏无常。国之存亡。未可知也。噫。奸凶威䝱士林。动辄构祸者。为日已久。削勋二字。人不敢出诸其口。岂非积威所劫。心胆堕地而然哉。大臣引而不发。两司言而未莹。臣等忝在论思之地。亦不免趑趄嗫嚅。今始尽达。臣等之罪大矣。伏愿 殿下深思夬断。先责群臣以不能尽言之罪。然后涣发俞音。乙巳以来无辜之人。悉复官爵。还其籍没。奸凶之辈。悉夺官爵。因削伪勋。告于 宗庙社稷。与一国更始。上以继 先王未伸之志。下以雪群贤九泉之冤。毋使一国臣民。尽污党逆之名。宗社幸甚。生民幸甚。 上答白。决不可从。然 上因此详知情实。○权得卿来访。共观李叔献劄子。与日月争光。深叹服而去。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81L 页
二十八日。昔在丁卯七月。华使许国,魏时亮。睹今 上之动容周旋中礼。亟称之曰。妙龄举动。百不一差。东民可谓有福。许,魏二子。真可谓有知人之明矣。
初一日。辰末。到玉堂。与李山海,李仲虎,李海寿,宋应溉,李珥,尹卓然,柳成龙完议。以 上昨日答两司曰。治罪之事。乃 先王未亲政时也。此甚高明之见。遂赞美而将顺之。因以劝速从公论。令李珥作劄子而上之。 上不允。又令柳成龙作劄而入之。再劄后。以未时归舍。(六月)
初三日。辰初。以一会进。昨会八员皆会。以李校理珥所草劄子用之。午后。又以直提学李山海劄子进呈。未时归舍。
初七日。是日政。圣节使望。奇大升及希春入副末望。奇公受 点。
初八日。余到春秋馆。见去年仲冬初六日时政记。于希春除副提学之下注云。字仁仲。英敏疏淡。博雅好文。尝于乙巳年为正言。驳密 旨之非。至丁未初。窜耽罗。又移钟城。既至谪所。惟以读书为事。教诲后生。多所成就。及丁卯还朝。扬历清要。士林皆推重焉。○史记。许太辉曰。忠厚笃实。教敕子弟以礼。救恤族亲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82H 页
故旧。
初九日。辰末。诣玉堂。禺中。李校理珥所制劄子进入。其中。言宦官宫妾。或䝱于威。或诱于利。不明是非者有之。无乃 殿下听其言而迟疑不断乎。以 殿下圣明。必无是理。而臣等不能无疑耳。 上答曰。是何有此无理之言耶。莫大之事。岂妇寺所得干预乎。玉堂学士。读古人之书。有此言耶。○午。复用尹修撰卓然劄子。再入焉。至夕。 上答曰。伸雪两年之冤枉者。固知其无罪也。追夺二凶之官爵者。固知其有罪也。诛奸雪冤。独及于此。而不及于乙巳者。岂无其意。盖此更改极难。予何敢为。所以终不允也。观此 批答。 上之是非明而好恶正。皎如白日。特以更改为难耳。诚有可望之理。舆喜何极。
十二日。辰末。赴玉堂一会。初劄用柳成龙。再劄用尹卓然。开草。尹作甚佳。○夫人作长书。令光雯写送。其辞曰。伏见书中。自矜难报之恩。仰谢无地。但闻君子修行治心。此圣贤之明教。岂为儿女子而勉强耶。若中心已定。物欲难蔽。则自然无渣滓。何望其闺中儿女报恩乎。三四月独宿。谓之高洁有德色。则必不澹然无心之人也。恬静洁白。外绝华采。内无私念。则何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82L 页
必通简誇功然后知之哉。傍有知己之友。下有眷属奴仆之类。十目所视。公论自布。不必勉强而通书也。以此观之。疑有外施仁义之弊。急于人知之病也。荆妻耿耿私察。疑虑无穷。妾于君亦有不忘之功。毋忽。公则数月独宿。每书笔端。字字誇功。但六十将近。若如是独处。于君保气。大有利也。此非吾难报之恩也。虽然。君居贵职。都城万人。倾仰之时。虽数月独处。此亦人之所难也。荆妻。昔于慈堂之丧。四无顾念之人。君在万里。号天恸悼而已。至诚礼葬。无愧于人。傍人或云。成坟祭礼。虽亲子无以过。三年丧毕。又登万里之路。间关涉险。孰不知之。吾向君如是至诚之事。此之谓难忘之事也。公为数月独宿之功。如我数事相肩。则孰轻孰重。愿公永绝杂念。保气延年。此吾日夜颙望者也。然意伏惟恕察。宋氏白。夫人词意俱好。不胜叹伏。○追记初十日夕讲。臣希春 启曰。内需司别坐尹参。元衡之族也。用之于奸谋。初录三等功臣矣。旋令尹春年上疏。刑讯杀之。亦以为灭口。此亦为构陷之一验也。成世昌奉 命赴京。而奸凶等以为与尹任等有密计。其为诬陷。大抵类此。承旨特进官柳成龙。皆迭进言乙巳被戮之冤。奸凶之当讨。 上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83H 页
曰。乙巳之事。不可从也。
十四日。昨日。路遇吏判郑公大年引避。郑公遣书吏曰。令公何至引避我耶。从当进叙。余对曰。顷日。迷劣之男。蒙令德入参奉望云云。○食后诣玉堂。道遇郑吏判。驻轺而语。既至玉堂。与尹典翰,李校理珥,宋校理,李应教,尹修撰,柳修撰完议。初劄用李叔献之作。再劄用尹君之作。 答辞不允而已。
十五日。禺中。诣一会玉堂。初劄用尹典翰之作。再劄用柳修撰之作。○馆中。有玄舆子评一卷。乃推命书也。借来。
十六日。至玉堂。初劄用李校理珥之作。再劄亦用李作。文词甚好。再劄则余所指意也。
十八日。禺中。往玉堂。初劄。用李珥所作。历举凶徒所撰续武定宝鉴虚伪十四端以入。 上答曰。已尽喻矣。不必多言。再劄。用尹君卓然所作。亦不 允。
二十日。食后至玉堂。诸僚未集矣。既而。直提学外皆集。初劄用李叔献之作。再劄用尹典翰之作。皆未蒙 允。○积雨喜晴。夕钟声清亮。
二十二日。昨今两日大热。是日。出藏书阁春坊投壶。余复投之。乃昔在壬寅说书,司书时所投者也。见之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83L 页
感慨。
二十三日。辰时。诣玉堂为一会。直提学李汝实。己亥生。典翰尹子固。丁酉生。校理李海寿,宋应溉,李珥。皆丙申生。修撰尹卓然。戊戌生。副修撰柳成龙。壬寅生。皆于我二十数年以下之少年也。独应教李士文。丙子生。与余相近焉。○初劄用柳成龙之作。再劄用李叔献之作。李君每作。必发越条畅。信乎救时之才也。馆中咸伏。
二十四日。禺中。李应教,李大仲,宋应溉,李珥,尹卓然,柳成龙皆会。初劄用李叔献。再劄用尹君之作。
二十五日。梦见尹元礼。○食后诣一会。初劄用李叔献。再劄用李大仲。申时归舍。
二十六日。朝饭后诣玉堂。同僚惟直提学,典翰,应教,李叔献,柳成龙而已。初劄用柳君。再劄用叔献。○闻副修撰郑淹文仲。自光州上来。馆中遣吏存问。
二十七日。是日。台谏会于迎秋门外。议以为明日乃 明庙国忌。今日乃斋戒。不敢纷纭启劄。皆退家。玉堂亦不一会。○政院 启曰。今日两司欲为所启。会于阙门外。而明日大 国忌。今日斋戒。故只今日不得 启事而退。敢 启。 传曰。知道。
眉岩先生集卷之七 第 284H 页
二十八日。食后诣玉堂。新副修撰郑淹文中。昨日肃拜。已入番矣。直提学,典翰,应教,李海寿,宋应溉,尹卓然皆会。初劄用尹典翰。再劄用郑文中。皆未蒙 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