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x 页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日记(删节○上经 筵日记别编)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44H 页
戊辰下
初二日。大司成奇大升明彦来访。谈论文字及人事。凡论语,大学,纲目肯綮处。皆从吾言。学术通明。当代罕俦。甚可乐也。心地亦质直。 今日政事。余入司谏首望而未受点。以 上意欲留之经筵也。(五月)
初四日。余以奇明彦之言语不自弃文。实非文公之作。当通书于完山府。使之削去。以书报明彦。明彦深喜其相合。又云。胡氏仁者不为之说。蒙先生持示。得开昏蔽云云。○许篈以书问家礼疑处。余随问答之。
初五日。馆吏往问吏曹吏。缘何柳应教资级未至奉正。而拟直提学望。答云。以有不次擢用之承传故也。○昨日。领议政李浚庆,左议政权辙。以卜相诣宾厅。政院以前日议臣所启公事。收议于二公。二公议曰。凡有人伦大变。发见于郡邑者。自有其律。而守令罢职之法。本不出于律文。况朱子纲目唐太宗贞观二十年。诏诸州。有犯十恶者。勿劾其州刺史。此乃大书特笔。垂法于后世者也。宜据此立法。永为恒式。勿罪其守令。但遇纲常之变。而曲为掩覆。纵舍大恶。有此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44L 页
守令。则随其所见罢黜。以此意捧承传。著为令甲。为永世之规。伏惟 上裁。此议得。乃因希春去月十二日朝讲所启而定之也。百年之谬。一朝得正。其为正风俗之助。岂不大哉。
初六日。于馆上。紫阳文集。削去不自弃文。
初八日。思庵有德有量。有学有识。实为当今第一流也。今又蒙枉。感荷良深。
初九日。伏睹昨日 传。凡有人伦大变。发于郡邑者。自有其律叱分不喻。朱子纲目唐太宗贞观二十年。诏诸州。有犯十恶者。勿劾其州刺史。此乃大书特笔。垂法后世之意。永为恒式。百年之弊。一朝快革。不胜欣快。
初十日。见全罗监司书状。道内遗逸之士荐举事有旨书状导良。各官行移访问。罗州牧使韩輹牒呈内。生员罗士忱段。母病数月不瘳。闷无医术。自断手指。和药以进。母病即愈。已在 中庙朝。事闻旌表。为人性禀真醇。学行俱备。其于父母昆季之间。人无异言。处事接物之际。信义并行。父母之丧。一遵礼制。前后庐墓。一不到家。追慕诚笃。祀事必谨。赒穷恤乏。至诚恻怛。早废科业。不求闻达。一乡之人。咸服其行。生员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45H 页
金应期段。性行纯备。事亲至孝。亲病多年。暂不离侧。甘旨奉药。尽情多。丁 国忧。服行心丧。一乡之人。无不景仰。金千镒。气质纯粹。力行学问。早丧父母。鞠于外祖母。不离膝下。如事亲母。心丧三年。至于啜粥。闻者莫不敬服。长兴府使赵希文牒呈内。进士刘好仁。性本纯实。沈重寡言。识见纯正。议论明白。持身接物。皆有法度。自半世以后。无意于科举。家空四壁。生理萧条。处之怡然。不以为忧。且居乡里。不甚异于人。而亦不苟合于人。非公事则迹不到城府。教导后学。少无倦怠。作成人材者亦多。容貌辞气。见慕于人。望表可知其里。幼学金胤段。性本清疏。不枉其己。惟好吟诗。标格豪放。不修举子规矩。以此累屈。而不肯从俗以诡遇。数椽草庐。不蔽风雨。一敝衣悬鹑。人不堪其苦。而不以为耻。尝遭母丧。啜粥居庐。躬奉祀事。三年之内。不到家。今遭父丧。年踰六十。哀毁益笃云云。上项罗士忱学行之美。金千镒学问之笃。见闻所叹服事。 启下吏曹。仍 传曰。罗士忱等行实。至为可嘉。褒奖事。令该曹议于大臣。
十一日。夕讲。略陈语录字义。徐考书上之意。讲退后。更添书历代避讳代用之字。入启。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45L 页
十三日。金承旨启。以书问双日只日之义。余答之曰。每日一三五七九日为只。二四六八十日为双。○尹光溢。稍有文学者也。来问四子之阶梯。余引性理大全李果斋语以明之。即所谓集近思录。使学者得以先识其门庭。羽翼四子。以相左右是也。
十五日。罗仲默兄报云。朝见吏判李公。则士忱与长兴居刘好仁。相当职除授。金千镒。赐食物勉卒学业。金应期。赐食物。金胤。旌门复户云云。此盖铨曹与大臣议定者也。○金千镒士重。德学深厚。澹然自守。不求人知。罗牧韩公之报。亦未能尽其实。亦可恨也。
十六日。禺中。以册校正一会。诣玉堂。与闵典翰,黄校理,李修撰增,赵著作廷机。共校正小学。日晡各散。余仍入番。与李可谦相话。
十七日。 上以明日德兴君夫人小祥。以承统不敢遣近臣。只于宫中备物。遣内侍以祭。今朝。大司谏白仁杰。请遣官以祭。都承旨当行。而政院以祭文之撰属余。余起草云云。李可谦见之。以为切当。○今书写官金继南。正书语录字义。大略凡七十五语之释也。底则以谚字解云()。将俟明明献焉。
十九日。著作赵君。以语录字义单子。持诣政院欲纳。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46H 页
右副承旨金添庆文吉。以为可添注有数条。可改处有一条。遂回送于我。我看详则可从者多。而可无从者次之。遂改正数条。余甚喜切磋之益。此孔明喜违覆之意也。
二十日。采语录之释于尹蔡问答录于川海录。蔡即 中朝名儒蔡光祖也。余常患郎当无巴鼻等语难晓。今得观此。深喜深喜。
二十一日。前日语录字义。金承旨亨彦。有所议改。余从其可而不从其误。改为正书。令著作呈于政院。
二十三日。备边司启目云。上土镇贼变。近古所无。再度围抱。厥类众多者。非偶然作贼之比。必隔江戎丑。久蓄愤怨。逼犯边镇。试觇虚实。敢肆匈谋。至于杀伤人马。虽已退北而去。边衅已成。后日不测之变。难保必无。凡干防备诸事。不可不慎于措置。因陈各条云云。
二十四日夕。右副承旨金添庆文吉,同副承旨金启亨彦入直。余往见。共议语录字义。二公多从吾言。吾亦稍取二公之言。
二十五日。改正缮写语录字义入 启。以去月二十九日承问语录故也。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46L 页
二十六日。见曹植上疏云。方今政归于胥吏台隶。各官土贡之物。尽归其家。以他物代纳。各分州县。作为己物。以成文券。许传其子孙。方土所献。一切沮郤。无一物上纳。此实大蠹云云。其言切中时弊。
二十七日。余入文科会试。参试官落点。余以妻同姓三寸侄女夫生员李蘅,进士李邦柱。俱入文科会试。法当相避。故承传色入 启。传曰。知道。即于黄廷彧落点。○ 圣上明达如日月。台官以奉䜣尝败军于西边。为不可大用。 答以秦穆公用孟明。
二十八日。希春遗同副承旨金启书云云。○善山金纽。佔毕斋之孙也。善为诗云。○朝讲。右相侍讲官及承旨金启。皆以触冒大热。劳动 玉体未安。请停亲祭。 上答以久废亲祭未安。难从其议云云。希春闻之闷闷。
二十九日。陪 大驾诣慕义殿。即昌德宫之宣政殿也。闻 御哭甚悲。礼毕。同僚典翰闵叔道,副应教李仲久在玉堂相邀。同游大厅小楼。乃癸卯三月初入玉堂时所曾游处也。乙巳六月则仕于景福宫弘文馆矣。高朗爽垲。胜于景福宫之玉堂矣。敦礼门南。即此宫之经筵厅也。旧迹依然。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47H 页
初二日。以册校正一会。副提学卢君,直提学金君,典翰闵君,著作赵君皆来。以帖里相见。议 上崇祭私亲可否。余以 上全意正统。而恩及私亲。重轻判然。无以劄子为也。议遂寝。余以盛夏酷热。今月又有 小祥及天使之劳。依前例请停经筵。只存召对事。禀于领事为议。同僚请俟后日更议云。(六月)
初四日。吏曹启目。向前郑梦周及深源。忠臣为国亡身。金宏弼,郑汝昌段。皆厉志圣贤之学。有功于斯文。赵光祖,李彦迪。相继而起。讲明斯道。学行如彼卓卓然。而其子孙有未及叙者。诚为阙典是白昆。上项郑梦周以下六人等奉祀子孙。乙巳。曾授职为白在果。未授职人员乙良。依尹根寿进 启。量付西班军职。以奉其祭。且世其禄。其中可用之人乙良。东西班职良中。随才随叙。以示国家褒贤劝忠之典为乎矣。右良辞缘。移文兵曹 启依允。此诚百年公议定之美事。足以慰天人之心。而起后学之气矣。
初六日。未明而起。设祭于考妣两位。祝文云。蒙 恩还朝。复履清班。今玆忌辰。哀慕罔极。以肉膳设祭。以在礼当然。近来。有识者多行是礼。故自今始为肉祭。而不用素物也。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47L 页
初七日。己卯秋别试。成守琮入格。试官赵光祖见其文。称之曰。非成守琮。不能作。其后权奸恶赵公。并削成之科名。至是。其子耳陈疏礼曹。以冤枉 启。 上命还给红牌。
十一日。追记初九日朝讲。献纳崔颋进 启曰。湖南遗逸之中。金千镒学行。最为卓卓。而未升叙职之列。诚为欠事。希春趋 启曰。千镒之笃志治心。臣亦知之。但年才三十二岁。方治学问。又多疾病。不愿以虚名筮仕。正如漆雕开之意。正宜优容培养。待其大成。不宜遽用于百执事也。○以探闻退溪先生先声通简。直长李隽答云。家君月望间发来。念五六日间。当入洛云。闻之不胜欣跃。以 圣上渴企故尤喜。○闻全罗道光州朴光玉,朴揆。实为有学问之生员云。
十二日。远接使报云。两使去五月二十一日。到广宁留二日。本月初五日。到辽东时未相见。两使子弟头目处闻见。则正使年三十一。副使年四十五。皇杠二。钦赐十二表里。两使杠各五。京来头目各五。广宁带率军官人各二。辽东将加带率。留辽东只三日云云。若天使来十一二日间。越江欲倍道。二十三四日前。入京颁诏。○食后。以册校正一会。诣玉堂。副提学卢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48H 页
公,直提学金季鹰,典翰闵叔道,校理李塈,副校理黄廷彧,副修撰申湛,著作赵廷机皆会。校论语雍也至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章。又校小学嘉言篇数张而止。○午。余与李,黄二校理同开藏书阁。阁有内外藏。内藏者。经训之类。外藏者。史书子集之类。各有欌庋。层层积置。其为册也亿万。如游沧海而睹珠贝。目眩心驰。不能省阅。取数种出。○校书馆印十九史略四百件。 上多赐朝臣。玉堂人员。无遗受赐。伏感无已。
十三日。昨日远接使书状。两天使本月初五日。举火到辽东。初六日。引见朝鲜通使。问你等到此几日。又问远接使到江上否。又问本国站驿里数。一一答应。仍禀起程越江日期。则答曰。一应抬扛头目数及发行日期。将书送都司。你等探听报本国云云。两使酌定所率头目。一依许,魏两使之行。又有文书送经历司。乃送本国却女乐之事也。两使性行酒量词章笔法。闻见则正使成宪。容仪长大。质性宽厚。待人不见过失。一路下程礼送之物。或受给下人。或斟酌减受。酒量则不多不少。食性则海物菜果肥肉等物。随进随食。词章则学士之中最高。笔法则亦好。路上多有唱和。副使王玺。容仪短瘦。性行刚直。一遵礼法。官吏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48L 页
接应事。少有差误。或杖下人。或记过失。下程礼送之物。一切不受。酒量则颇优于正使。食性则小好肥肉海物。偏咸食菜。词章笔法。亦高云云。○李淳持余乙卯孟秋在钟城时送别之诗来示。见之足喜。○礼曹启目。天使谒圣时假馆官十二。闵起文,尹根寿,李齐闵及希春,李山海,李长荣,徐崦,权克礼,黄允吉,闵忠元,黄廷彧。天使接待时赞礼。金贵荣,郑宗荣。
十四日。大司成奇明彦。适诣阙来玉堂。与副提学卢公。共论罗钦顺困知记。卢以困知记为至当而无以议为。奇明彦辨其混理气为一物。背朱入禅之罪。奇之卞。为得其实矣。小酌而罢。
十六日。禺中。以殿试对读官入望牌招。诣好贤坊。访副应教李湛仲久。时以落马颇伤。谈话未几。诣阙入玉堂。副提学卢寡悔,副校理黄廷彧,副修撰申湛。亦入望。余与卢副学受点。遂诣宾厅。读卷官。右议政洪暹,知事朴忠元,礼判金贵荣。对读官。大司成奇大升及卢守慎,舍人尹根寿及余也。故事。舍人坐典翰之上。典翰虽以经筵官优品。而莫之敢抗。至是于入见政承之初。尹子固力为谦让。余亲挽以劝先。亦不从。愈自退避。奇明彦以此意。令书吏达于政承前。洪公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49H 页
与朴,金二公议曰。平日。舍人固坐典翰之上。此必以先进故未安也。皆是同品。宜以心所安而为之。盖许尹君之让也。余遂先入。尹舍人遂为曹司试官。此亦人所难也。夕。试官于闭门后。以对策表笺等八作。书单子入 启。 上落点于策。右相命下僚。各陈所见堪为问目者。卢对以经筵。余以历代君德高下。右相遂命朴忠元,卢,尹三人。共出一题。金贵荣,奇大升及余共出题。余与奇君一挥而就。即问以君德等品也。卢起草艰涩。至二更中。乃就写单子取禀。 上落点于经筵题。○试官坐宾厅。引仪来告举子已来。右相率下僚及举子。肃拜于殿庭东边。对读官四人为一行。
十七日。右相上殿。卢及希春遂同上殿。北壁已设御榻。故诸臣入西夹俯伏。如入侍之仪。司谒来传 御点之题。开见则问经筵题也。尹根寿,奇明彦。各大书策题。明彦代余之劳而自为之也。写毕。余及尹君。各携一件。分出东西夹。以授引仪。质明。令使令持示于举子。以举子避雨于檐下故也。既宣题彻。撤 御座。诸臣或退休于西檐下。或暂歇于忠义厅。○右相曰。昔在甲子十月。崔先生溥入诏狱南间。金铨及先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49L 页
人名彦弼等入西一间。闻燕山命行刑于崔先生。金铨等五六人咸往饯之。崔先生从容受饮如平时。且曰。公等好在。其临死而精神不乱。定力有过人者云。
十八日。罢漏后上殿。考文三十二道。右相多从希春,奇大升,卢守慎之言。郑熙绩以三上为壮元。李廷馨,郑以周以三中为一等。田见龙,洪仁健。亦以三中为乙科一二。崔庆昌,崔镇国,洪汝谆,李荣翼。以三下次之。金诚一虽为末。以患霍乱。不能制述故也。御侮将军李允禧,闵福。为三下一二。实为末也。
二十日。都目政。罗士忱以庆基殿参奉首望。受点。○司酝直长李隽。退溪之子也。被招来。具言七月初始发来云。余语当由正门入。不宜由水口门入。李君曰。诺。又余前日通书退溪。劝改修李晦斋状误欠处。至是复简来。又正书行状来。多从吾言。可谓舍己从人矣。
二十二日。以习仪诣成均馆。乃天使谒圣仪也。大司成奇公,礼判金贵荣,司艺朴希立,户曹正郎李长荣。皆相见。吴贰相谦相问。余往见于依幕。闻三公议。欲 启宋参判纯收叙事云。此实录用 先朝旧臣之盛事也。天使仪仗至。诸官及儒生。皆鞠躬祗迎。尹舍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50H 页
人又让于余。余遂为假馆官班首。行礼于假天使。儒生五百馀人。皆再拜于中庭。堂下官先出。又为祗送。既毕。余先从司赡寺路出来。直至玉堂。李校理塈交代而出。
二十三日。副提学书云。二十八日 练祭时。吾等虽无衰服。而安然退在。恐甚未安。合早趋外班。俯伏以俟何如。余复曰。宜以二十七日二更。诣昌德宫玉堂。于 祥祭时。俯伏于庭。为可。
二十四日。昨夕。口占重到太学诗云云。盖余丁酉秋。以生员暂游芹宫。戊戌年。以权知学谕。免新于馆。己亥十二月。以学谕入来。至辛丑六月。迁于检阅。其后不复到馆。今则重游于二十八年之后。故尤以为天幸焉。○制 御前谢恩表及方物表。正书付书吏。
二十五日。 上答劄子曰。予虽在宫中。而如此等事。果不知矣。然予当以命罢设斋之事。 启达慈殿。伏读答辞。则从谏如流之美。不胜叹伏。
二十七日。闻刑曹参议陈寔卒。神不劳岂弟。深可痛惜也。
二十八日。昨日赵著作于自警篇好生门苏东坡条。得便使不活之语于联珠诗么字格。得便教更白三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50L 页
千丈。民命如丝续得么。皆以明便字为假使之證。盖余前日释语录。以便释为假使。李公后白,奇公大升。皆以为不然。故赵君云云。○始采摭格物通。
二十九日。远接使书状来。本月二十八日。臣陪两使到东坡。副使谓通事曰。汝国乃文献之邦。能文者固多矣。学术如程朱者有之乎。对曰。有之矣。副使曰。姓名为谁。对曰。前则如郑梦周,权近。后则赵光祖,李彦迪等。即其人也。其馀亦多。而俺未能尽记其姓名。副使曰。然则必有著述文集行于世矣。对曰。固有之矣。但或因子孙不肖。而不能传守。遗失者有之。虽或存者。完本盖寡。副使笑曰。天下一般矣。中国亦如是。甚者或尽卖家藏万卷。先祖述作。亦多弃置也。虽无完本。若见若干篇。足矣。汝语远接使知会云云。臣令通事答曰。我国承中国教化。代有致力于学问者。但未知所学之醇疵。然往往亦有著述。若欲垂览。当搜求进呈。副使又答曰。许多文章。必有可观。吾欲知人才之盛。学问之高。今承回语。多谢多谢。吾只一览而已。观此副使言端。似是留意于学问。前代及我朝诸儒著述。宜十分精择。缮写成册以给事。 启下礼曹。此二天使识见高于已前诸诏使矣。○窃念。高丽禹倬,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51H 页
郑文忠二传及权近新罗神武王复雠论。濯缨子非鄠人对。南秋江鬼神论。李晦斋与曹忘机论无极太极数书。皆足以为发明道理之文。而示于上国之名儒者也。○伏见晦斋李先生集。不载乙巳八月政府启十事文字。此诚一大欠事。当通于政院而誊来。○赵静庵光祖春赋及圃隐集题淮阴庙,观鱼诗。皆当表出以示。○搜出慕斋集。得宗小学传旨公州重修乡校记及鬼神论册,寒暄堂先生行状册。又伏念外祖锦南先生。学问该博。尤精于性理之学。议 大行庙号疏。亦甚精密。不可不预于是选。亦已草录矣。
初一日。以议诸儒述作事。被右相招。诣光化门。俟开门而入。余与大司成奇大升,副提学卢守慎。特被选右相招。议东方之儒。余等以禹倬等十人为对十大儒。即禹倬,郑梦周,吉再,金宗直,金宏弼,郑汝昌,赵光祖,李彦迪,金安国,徐敬德也。余草禹倬,吉再,赵大宪,金慕斋之学行。奇明彦草李晦斋,徐敬德。两校理草金寒暄堂。卢君草郑文忠。若金佔毕,郑汝昌。则用舆地胜览及前年所述。(七月)
初四日。天使被 主上恳留。为淹明日云。○抄出语录疑晦处。送简于远接使朴淳处。使从容俟问而质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51L 页
问。幸得天使详答。
初五日。平明。诣汉城府内依幕。与同僚。辰正。随 驾至太平馆近处。与卢副提学,金季应,闵叔道。同寓忘形。修撰宋应溉。以习文点马入来。招与相见。寡悔与余集句作小诗。酉时。上马宴毕。 上还宫。臣等随至光化门外而退。○续蒙求校正开刊甚精。李公又倩文作跋可观。十七年用工之书。一朝成就流行。喜幸无已。
初七日。以李退溪所更定晦斋行状。送于礼判金贵荣。
十二日。朝以有议一会。诣玉堂。乃申定前草疏也。余所草者太略。著作赵廷机之作。亦不敷畅。惟校理黄廷彧之作。发越可观。副提学卢公取而修润。余亦从旁赞助。其篇之多。至于二策问。令赵著作写之。日暮。达于承旨。留门而毕写。余观而读过。副提学著名张背。留付入番而退。○初昏。著作持疏诣政院而入 启。疏有六条。一曰立志。二曰齐家。三曰尊正统。四曰正朝廷。五曰定是非。六曰禁淫祀。
十三日。 上答馆疏曰。观此疏章。皆是格言。深用嘉焉。但疏中有曰。仕途不清。公道不张。图官者先择炎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52H 页
冷。注拟者一徇其请嘱。至于政令之间。或废阁而不行。或行之而不终云。是皆予心不正。不能正朝廷而然也。不胜赧然。且注拟则一徇其请嘱者。盖指铨曹而言之也。铨曹亦其能无责乎。石尚宫者。 先朝虽在宫中。而非侍卫之人也。有何专擅之罪乎。南衮。 中庙朝大臣也。追削官爵未安。净业院。乃 先王后宫所居之处也。故 先朝亦不革罢。而到今革罢未安。○一徇其请嘱一字。余前日再三欲改。而同僚不从。
十四日。 上以备忘记传曰。今见玉堂上疏。有注拟一徇私情之语。予甚骇愕。如此之事。为台谏者所当论覈。而未见弹文之至。此朝廷无刚直极言之臣而然耶。予意政院知悉。○朝辰时。以馆中有议事仕进。以台谏见 上教而不自安。避嫌退待物论也。副提学卢公,直提学金公,修撰宋君,著作赵君及余会议。又通于慕义殿祭执事黄校理,申修撰。五人同上劄子曰。臣等所谓注拟一徇其请嘱者。泛论旧习之犹存。非有所指触而言之也。台谏别无所失。请 命出仕。 答曰。如启。遂招两司官使就职。台谏入来。再 启不可就职之意。而退待物论。馆员再会。又上劄曰。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52L 页
伏以臣等之意。非指论台谏也。凡泛论时事。而台谏辄以坐递。则极为搔扰。请 命出仕。 答曰。如启。又牌招台谏。使出仕。他员就职。掌令崔弘僩,持平蔡兰宗后到。以大宪等就职为非。而退待物论。
十五日。昼讲。 上问觔字音义如何。承旨柳腆对以音斤。希春对以未详。请退考字书然后乃 启。○夜二更。金贵荣为大司宪。希春为执义。李宪国为掌令。郑彦智,柳涛为持平。卢守慎为大司谏。余之此拜。实出意外。
十六日。昨日领相议。伏见柳希春所 启之辞。不法柚栍之事。果如其言。守令虽爱民良善之员。居官处事。接宾客修上供。其间法外区画之事。不一而足。若指摘而寻捉之。则未有不法之守令也。但于闻见之间。亦未必尽实也。尝见年少气高别星。亦有乘一时喜怒而启罢之者。此弊亦不可不虑。临遣之时。戒详审。勿容私意。反覆闻见。明有證验。然后 启闻。则庶免希春所启之弊。然不法柚栍。亦前古常行之规。若诿诸寻常。全废不察。则亦将启守令恣为不法之弊。柚栍与闻见。要在自上斟酌。临时间行。庶无偏废之患。伏惟 上栽。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53H 页
十七日。权胤祉来言诸生五人。共掷玩心图以赌博。见捉于夜鸟介。乞减除。余即行下于禁乱色。
十八日。宋企翁书云。不胜感慰之极。欲谢无言。○是日政。卢守慎为副提学。姜士尚为大谏。
十九日。未时。闻李退溪先生今日入城。寓乾川洞。即驰进而谒。年龄虽老。颜音尚旧。谈话草草。闻去夜舟上遭风。不得下泊。宿于舟中。水气上湿。又遭风雨。气甚不平。方将调理。明日未可肃拜云。余遂乞退。
二十日。余与典牲署直长权东辅震卿。握手悲感。详问丁未之事。其父故贰相拨太虚松亭先生。初窜求礼。次移泰川。又移朔州。凡三见义禁都事。一行惊惶。以为必死。而公处之怡然自若云。
二十三日。早朝。往谒李判府事退溪先生。适无他客。对坐从容。谈话颇款。希春问。昔在北鄙遭母丧也。逾月而始闻。及其禫祭也。退行于一月。又量移恩津也。往省亲墓。行素变服。到墓散发。略如奔丧之礼。所遭之变。既异于常人。礼亦随变。未知是否。先生曰。如此处事当矣。又曰。合浦新刊续蒙求。若来则愿见。余辞退。即封送其册。
二十四日。卢守慎上疏入启。 传曰。观此疏辞。情意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53L 页
迫切。固知不可不从。然予意前已尽言。频往觐亲。可也。○李公滉再 启。请改正崇品之加。 上答曰。辞免之意。出于至诚。然已命崇品。不可更改。卿须勿以为嫌。
二十六日政事。宋纯入右尹首望。余入弘文应教首望。皆受点。宋公伸于久屈之馀。深喜深喜。白公为工曹参议。吴健为正言。○余之应教凡四度。一度则在道中而递。为台谏凡三度。而其递也皆为应教。凡三为应教。三为台谏。皆首望也。
二十八日。平安兵使金秀文希章公。敏而好书。为将慈平。却倭于耽罗。驱胡于西北。为国干城。遽至于卒。邦家之所叹惜。希春曾受纲目之贶。恸兼公私。即行素。
初一日。邀罗士忱。相与校正外祖锦南先生集。(八月)
初二日。舍人尹根寿子固禺中来访。谈论文字。求见朱子大全答陈同甫等书。质问疑难处。手记吾语。终日无倦而去。○谢恩使丁应斗书状。前者解送唐人刘应箕。今年登第。为翰林院庶吉士云。岂意俘虏生还之馀。得入金马乎。可喜可幸。○申修撰湛以书问小学齐梁尚清议事实。余即答之。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54H 页
初三日。 上传教于经筵官曰。知经筵李滉。只入朝讲。似为未便。昼夕讲。频频入参。可也。 圣上之亲贤。至矣。
初六日。是日政事。李公滉为大提学。朴淳为提学。尹行为定州牧使。尹复为宗簿正。余为议政府检详。李湛为首望。希春为副望。李山海为末望。而余受点。金承旨启先。以简致贺。黄廷彧,申湛,沈同知逢源。皆书及伻来。
初七日。李公滉以六条上疏。 上答曰。予观疏章。反覆深思。卿之道德。质之古人。亦鲜其伦。凡此六条。真千古之格言。乃当今之急务。予虽眇末。敢不服膺。○府吏告余曰。凡舍人,检详。为堂下诸官之长。向者。尹舍人固让于进赐者。特一时尊敬先进之私情。非通行之例也。请一依古风。○政院 启曰。玉堂论语四册进讲毕。故 启请限今月晦日。勿御朝昼讲。熟读此四卷。其意甚当。但晦日尚远。其前全辍朝讲。则接待大臣台谏之礼。似乎太旷。亦为未安。臣等之意。只停昼讲。间间御朝讲。以接待大臣台谏。何如。讲书不熟。必不能探究义理。融会贯通。得圣贤立言之旨。而竟归于汗漫。连 熟读。固不可废矣。若久不闻耆硕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54L 页
规警之言。诤臣谠直之论。又无以开发睿思。裨益聪明。而有妨于 圣德之日进。所欠者亦岂少哉。且虽御朝讲。不必逐日常御。则新讲不多。而自不害于熟读矣。臣等所见如是。故敢 启。传曰。启意甚当。如启。
初八日。制冬至表。送于艺文馆。○弘文校理黄廷彧景文来访谈话。因示稽古篇,实明伦之说。黄君叹服持归。○李效元持我外祖锦南先生所作庄襄公碑文来。深喜。
初九日。食后仕进于府。入舍人厅。升药库阅唐乡药。见平生所未尝饮陆安茶。为金千镒。令制醒心散。为洪君望汝。令制朱砂安神元。
十二日。仕进本府。由舍人厅。至莲亭坐起。是日政。柳舍人湛为司仆正。余遂升为舍人。
十三日。诣左相权辙。谈话从容。询问德兴君称号一字之加如何而可。大建祠堂于本宅。优助祭物。无乃合礼否。希春所见亦然。又至莲池洞。见领相李浚庆谈话。追及旧事而退。○刑曹判书郑宗荣仁吉来临谈话。与我俱为慕斋先生门人也。气度端详。
十四日。申初。余出自 阙门。至退溪先生宅。劝止勿强辞官职。先生恳恳言未安之意。不能久留之意。希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55H 页
春问大监以朱子为大圣欤。大贤欤。答曰。安得为圣人。只是工夫到极。所谓学知利行之大贤也。退溪此见。未能超出乎世俗。不能无憾。
十五日。舍人尹根寿。今朝以岭南御史受命。访余来议荐检详,舍人凡四人。李仲虎,李湛,李山海,李塈也。
十六日。以冬至使贡马拣择议。政府六曹合坐。○余特遗清心,苏合,温白,万病等药于退溪先生。
十八日。以康陵陵上石裂。 两宫震怛。招公卿下问。余以白事政承诣宾厅。既退。领相李公,右相洪公。遣人谓余曰。速出检详。余即令人取检详荐轴来。乃李仲虎,李湛,李山海,李塈也。从下捧圈。右参赞朴淳始圈之。左参赞元混次之。左赞成吴谦次之。右议政洪暹又次之。李山海,李湛俱五圈。而以荐望次第。湛第一。而山海第二。李仲虎以四圈为末望。李塈只一圈。故不得入望。遂退至莲亭。治本府公事。○朴四宰语余曰。领右二相。见希春奔走进退。悯其老而欲安之。是以。促出检详。不胜感慰。
十九日。实录厅事目。总裁官。右议政洪暹。都厅堂上。吴谦,李滉,李铎。郎厅。金鸾祥,闵起文,尹根寿,柳希春。○以检详速出非故事。而舍人先生奇明彦,闵叔道。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55L 页
皆以为太遽。故具录尹舍人手书以荐之由。通于李承旨后白。盖李以都承旨为吏房故也。李公答书曰。先生非盛壮之年。剧务独贤。得新僚虽速。人谁间然。顾先生昔际危难。尚不为浮议所摇。今日乃虑此耶。呵呵。只冀遄返玉堂耳。○余于政府。祗迎政承。颇鞠躬。于实录厅。坐典翰之下。皆所以不循舍人妄自尊大之风也。
初一日。砺城尉宋寅称 主上之书画曰。远过 成宗而并驾 世宗云。(九月)
初二日。三公议军籍。领左相以为当停。右相牢执。上命仍行。余以民生骚扰。当谏之意。通于献纳崔颋。
初三日。昨以军籍当停事。简通于献纳崔颋。又通于入番安应教自裕。皆以 上定计于收议三公之后。未之谏焉。今日夕讲。李判府事滉入侍。 启请军籍姑停。 上嘉纳之。下其启辞于政院。奉承传然后本草还入云。盖 上深有味乎其言也。此军籍之举。当此六天使风水旱蝗诸灾之馀。时屈举赢。众皆愁闷。今之得寝。实辛应时,李退溪二公之力也。仁人之言。其利博哉。
初七日。念金季应以六十二之年。久为直提学。至五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56H 页
朔之久。物议咸以升堂上之迟为叹。及今乃知 圣上已留念于拔擢矣。不胜柏悦。闵叔道自正月为典翰。今之升直学。亦可谓当次矣。余仕宦。不欲居人之先。季应,叔道皆先路。深喜深喜。○李正(寺正)元禄廷瑞。以唐贸事文类聚六十册见遗。余感喜之极。以文为谢曰。念我无书。锡我盈箱。永以为好。何日忘之。○文翰类选,事文类聚二书。吾外祖锦南先生所储。而我先君常以未得传为恨者也。孤希春每有未补先君之恨。今年俱得完之。喜慰无量。
十一日。余议同僚曰。夕讲小学。临毕。当以大学衍义继进。同僚咸以为然。往谒宋左尹纯。宋公曰。领相谓余曰。初未知令公疆健无疾。可以从仕。因柳希春语人。而人转告于我。遂有是拟云。因曰。余今申雪诬谤。复睹 天日。虽死无憾云云。
十三日。昨夕。司谏院上劄子。请虚心从谏。 上答曰。予多有过失。谏疏之事。实是所希。今见上劄。正中予病。而语且刚直。甚用嘉焉。盍欲自警。 圣上乐闻直言。千古所罕。
十七日。弘文博士赵廷机衡善来访。余以册校正最急。劝衡善同诣玉堂。校正论语,小学。申时。诣柳依洞。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56L 页
寻白仁杰之居。已以十五日归坡州云。惊恨惊恨。
十八日。是时。卢守慎为副提学。闵起文为直提学。希春为典翰。安自裕为应教。尹根寿为副应教。李塈,辛应时为校理。李海寿为副校理。申湛,洪圣民为修撰。赵廷机为博士。
二十二日。去夜。 传曰。今闻知经筵之言。南衮官爵。追夺宜当云。明明日斋戒后。遣史官于大臣处。何以处之则得宜乎收议。且明明日。弘文馆,两司。将南衮是非。皆上劄论列。可也。谕于弘文馆,两司。其日政院论启宜当。伏睹此 旨。正犹大明中天。万类毕呈者也。不胜感伏。○闵叔道议明明日劄子属藁。余曰。宜付辛,李二校理。叔道从之。余即简通。○上令弘文馆,两司,承政院。明明日皆上劄。论列南衮。承旨等 启曰。有 上教然后疏劄。似为未安。 上教曰。只令条列其罪。可也。玉堂以明日早早食后。一会分发。
二十三日。巳初。进玉堂。与直提学闵起文,校理辛应时,副校理李海寿,修撰洪圣民,博士赵廷机共书。启辞曰。南衮本以阴邪凶毒之资。济以文墨之技。尝以前承旨在丧。闻有人非议大臣。以为大变。即释衰服入告。其用心无状。已见于此。及升宰列。知 中庙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57H 页
眷注赵光祖。屡于经席言可大用。既已甘言媚态。不为清议所容。论事之际。屡被沮抑。遂生阴贼之心。乃与沈贞,李沆合谋。因缘洪景舟。潜通宫掖。浸润萋斐。无所不至。又于昏夜。著贱人之服。潜伺首相郑光弼家。肆其诱胁。以试大臣之意。光弼止之。衮与沈贞,洪景舟。夜入神武门。以不测之说。震惊 中庙。又豫勒武士。欲于其夜。扑杀光祖等。幸赖光弼泣谏于榻前。遂从流窜之科。衮等犹罗织不已。光祖,金净,奇遵等。以次杀戮。一时名士。无不横罹。或窜或死。其祸连延于五十年间。少有稍知向方之人。辄指为己卯馀习。其戕杀士林。斲丧国脉。使好贤乐善之 中庙。陷于有过之地。终至于士气斩伐销铄。将无以为国。此衮之罪所以上通于天者也。司宪府,司谏院。亦陈衮凶邪贼虐之罪。领相李浚庆议曰。南衮有文章之才。不可谓全无知识之人也。在 中庙朝。愤嫉善类。潜怀邪毒。恐胁 中庙。半夜。开神武门。入对内殿。囚系一时名士于狱中。尽行斥逐。翻覆朝廷。使士气摧沮。国脉斲丧。至今小学之书为世大禁。少有规行矩步。言论端庄之士。必指为己卯馀党。缘此一时。士行坠地。节义都丧。至于尹元衡,李芑之辈。专事毒虐。公受贿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57L 页
赂。贪风大肆。不可回救。国势将至于危亡。推其源流。皆自南衮而启之也。今者。天运循环。治道昭明。既褒赵光祖之爵。当正南衮之罪。所谓诛奸谀于既死。发潜德之幽光。定是非之归趣。诚一时之快睹。群议之愤郁。庶得伸雪矣。但老臣愚见。四十年前之枯骨。不必追罪。若欲追正其罪。则近世之奸。将不可胜诛。而远论于四十年前之罪。似亦有乖于时措也。左相权辙议曰。伏见李滉经席所启追夺南衮官爵之辞。其诛奸惩恶之意。至严且正矣。臣亦曾以为自己卯五十年来。士林之祸相寻而不辍者。皆由于南衮为之首唱也。衮之欺君罔上。潜形匿迹。舞弄奸邪。贼害士林。斲丧国脉。贻祸后世。求诸古之小人。罕出其右。而后之构祸士林者。皆藉衮之谋。而构陷大罪。岂不痛心。追夺官爵。以示好恶之正。以戒后世之怀邪者。不胜幸甚。右相洪暹议曰。南衮媢嫉良善。得罪士林。斲丧国脉。其身虽死。尚保崇爵。阅岁五十。舆愤犹激。今者。追夺官爵µ。明示好恶。慰答众怒。有何已甚。 上答曰。南衮之事。非但玉堂上疏。近日经席。亦屡言之。故下问。而今见朝议。则上自大臣。下至两司,玉堂。一一陈列衮罪。而论议亦皆佥同。此可谓不谋而同矣。朝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58H 页
议如此。不可不从。尽夺南衮官爵。以快士林之愤。又传于政院曰。领相之议。先后似为不一。夫欲夺南衮官爵者。以其追慕光祖之道学。且定一时之趋向故也。近世之奸则不必举论。臣伏睹 上教。所谓揭日月以照阴鬼。五十年前郁抑之公论。今始得伸。快哉快哉。○领左二相之议。皆举近日之奸。李芑,尹元衡等事。公论将次第而发矣。
二十五日。仕进于实录厅。监纳史草。亲入史库。见乙丑年十二月量移时廷议史笔。于卢守慎。称其纯粹笃实。于白仁杰。称其临事变而忘身直言。于希春。称其资禀劲特。刚果有断云。○传。卒领议政南衮段。本以阴邪凶毒之资。济以文墨之技。其平生罪恶。不可枚举是置。尝以承旨居丧。闻人非议大臣。即释衰服入告。遂起大狱。其用心无状。已现于此。及其致身宰列。当 中庙励精求治之日。知赵光祖等学圣贤之道。抱经济之才。眷注特隆。屡于经席。启请擢用。以为市恩沽名之计。及其甘言媚态。不为清仪所容。议事之际。多被压倒。遂怀贼害之念。乃与沈贞等。潜构挤陷之谋。夜著白衣。诈称南生员。纳刺于郑光弼家。光弼知其诈。惊起出视。则称有密旨。而竟为光弼所止。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58L 页
又以丽末木子将军剑。走肖大夫鞭之谶。蜜书于木叶。令虫食作字形。若天成然。置之后苑。盖指光祖得众心。必不为人下。以眩惑君心。其虺蜴之毒。鬼蜮之状。狡谲诡秘。人莫能测。欲遂网打之计。密结洪景舟。潜通掖庭。将不测之说。恐胁 中庙。半夜。开神武门。入对内殿。大肆凶毒。豫勒武士。欲于其夜。扑杀光祖等为如可。幸赖光弼泣谏。 天威少霁。只命囚系窜流。而犹且罗织不已。光祖,金净,奇遵等。以次被戮。其他善良之士。无不横罹。或窜或死。而欲掩仇善首祸之迹。则或称病不出。或阳为救解之言。反覆凶惨。无所不至。终使一时善类。尽陷于机阱之中为㢱。士林间有稍知向方之人。疾之如仇雠。必至搆陷而后已。以致国脉斲丧而无馀。士气摧折而不振为如乎。其祸酷矣。厥后。权奸之斩刈士林者。动以己卯馀习藉口。小学之书。为世大禁。五十年来。士行坠地。节义都丧。至于尹元衡,李芑之辈。专肆毒虐。公私贿赂。贪风大肆。不可回救。国势将至于危亡者。推其源流。皆此奸人启之也。至今有识之士。莫不欲磔其肉寝其皮矣。公论是非。定于万世是去等。虽不蒙一时之显戮。岂能逃后世之鈇钺。近来。非但玉堂抗疏。经席累启。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59H 页
下问于朝廷。上自大臣。下至论思耳目之官。一一陈列其罪恶。论议佥同。可谓不谋而同矣。宜举首恶之人。诛奸谀于既死。以示好恶之正。以快士林之愤是昆。追夺官爵为只为下吏曹。
二十六日朝。仕进实录厅。捧史草六七公。○与尹同知致远。相见于二房。○是日朝。奉 中宗影帧。安于璿源殿。
二十八日。退于玉堂。校正论语,小学。往访新全罗监司李俊民。李公自脩约后日开刊锦南集。且言平昔景慕之意。
二十九日。细君率女发潭阳也。女子羸弱。不能骑马。人或劝女子亦乘轿。细君以非家翁之命。辞不敢行。至全州。卢府尹禛为出一轿。令女子亦乘。细君力辞。以为非家翁之意。府尹三请而竟不听。卢公叹伏。曝晒别监郑彦信。亦亟称于洛中云。
初四日。早朝。以有议事一会。诣玉堂。与闵直学,安应教,李校理塈,辛校理应时,李海寿,修撰申湛,洪圣民,博士赵廷机。共议宪府于宦官周泰文。敢以 陵寝之田。隐然移授寺社。探试 上意之奸。论劾未几。旋即停启。谏院恝然旁观。不为一言。皆失台谏之体。请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59L 页
 命并递。 上答曰。如启。即日为政事。可也。(十月)
初六日。早仕实录厅。阅史草匮。与闵叔道共拣出家藏史乙巳丙午丁未三岁之记。分与一房二房三房焉。叔道先出。余独留。俟承政院日记来。上视史库。与翰林同纳而封著名。○两司以未纳史草。退待物论。
初七日。早朝。以处置台谏。诣玉堂。与闵起文,李塈,黄廷彧,李海寿,甲湛,赵廷机等。议史草之修。不能容易。又无推考之 命。请大司宪朴应男等并命出仕。持平蔡兰宗为灾伤御史。失法例。献纳崔颋亦有所失。请 命递。 传曰。如启。即日为政。
初八日。辰时。虹见于西。 主上亲见。下惊惧之教。又因台谏所 启。罢内侍周泰文官职。
初九日。罢漏后。雷电以雨。灾异可怪。通柬于直提学闵君。答曰。变异至此。凡在近侍。可得安心。但在前亦有如此之时。而三公则例为入陈责免之意。又有所建白之事。本馆别无所为之事。如有求言之 教。终当有上劄事。而政院问安。则本馆亦必有问安之举矣。○政院 启曰。天之谴告。臣等罔知所措。自 上未知何以处之。请 命招大臣。讲究厥失。疏放虽虚事。多般雪冤。以答天谴。 答曰。予亦罔极。方欲言之。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60H 页
启意至当。命招大臣。仍 启曰。天变如是。惊骇。明日移御。极为未安。 传曰。诸物已输转。不可停之。而移御退定矣。○三公 启曰。乙巳年间被罪人家财籍没。文记同录田畓误被籍没。还给事。乙巳被罪人。尚未复爵。己卯年荐举科。殿前试取。名义甚正。不为不公。而罢科后。旋复旋革。还复其科。犴狱之间冤枉者。令该曹分卞后疏放。 答曰。并如启。乙巳己酉被罪人。则前日已尽伸雪。今不可轻改。其中文记同录田畓。分卞还络。可也。○观此则乙巳丁未名士之被杀削职者。皆得蒙复爵。而荐举科。亦复于五十年之后。诚快于人心世道也。
初十日。详见昨日三公 启辞。请下 教求言。以通下情。言虽不中。亦勿加罪。乙巳己酉年间被罪之人家财籍没时。或有文记同录田畓。连排而误被籍没。冤呼者甚多。且有身虽蒙宥。而家财犹未还给之人。令该曹分卞还给。乙巳年间被罪之人。虽蒙伸雪。尚未复爵命。不无冤郁。己卯年荐举科。乃殿前试取。名义甚正。而一时群小。欲摅宿愤。指为不公而罢之。其后旋复旋革。深为未便。今者南衮削职。是非已定。而此科犹未复正。亦为未安。请还复其科。犴狱之间。不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60L 页
无冤枉。令该司分卞书 启。斟酌疏放。且下书于八道监司。何如。 上答曰。并如启。但乙巳己酉被罪之人。则今不可更加伸雪云。○吏曹回 启。前杨州牧使白仁杰,前广州牧使李塈政迹。臣亦闻之有素。但赏格恩命。当自 上出。未敢拟议。 上命各加一资。白公为嘉善。李君为通政。岂不大可喜。即修贺简。
十一日。 上命复己卯荐举科。○微雨中。以 上命本馆博考冬雷故事。诣玉堂。黄校理及入番申赵凡四人同议。付标文献通考。令博士纳于政院。以为不宜付标却之。余等再思。当兼付标于资治通鉴数处以纳之。取资治于昌德宫。今夕未及纳政院。亦更思许付标以入。
十三日。追录十一日求言之 教曰。伸雪幽枉。而冤郁尚多积欤。追奖良善。而士气尚未振欤。○前判官黄得卿来访。四宰朴公淳和叔来临。相与对坐谈论。近思录当先讲于大学衍义。又闻特立敢言之风。不胜钦叹。
十四日。见家藏史。则自乙巳。尹元衡,李芑共起祸乱。居五六岁。元衡恶芑分权而轧之。独专大权。至己未庚申。 上之恩宠。移于李梁。梁夺其权。梁又与李戡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61H 页
等。谋陷士林。至于癸亥秋八月。为沈义谦,奇大恒所逐。而义谦颇主张朝论。虽外戚而颇好善。有邓骘之风。但其仕宦升迁太速云。
十五日。辰时。仕实录厅。朴四宰淳同坐于史库上直房。谈话亹亹。识见高明。胸襟开豁。操守正直。当今第一流也。
十七日。招江原监司之子金宗武。授以寿亲养老书二册,心学摭要二册。使传于其亲。心学摭要。乃来自李校理海寿所也。
十八日。奉常寺关子来。以赵光祖,李彦迪,安玹改谥及沈光彦等议谥事请赴。余以今日入番未得往为辞。○往访全罗监司李俊民自脩。恳托顺天祖父母二坟墓床石表石。李曰。若令数邑各出米五六石则可办矣。虽营上赎物。亦可给也。吾当办之。余感极入髓。不胜致谢。
二十一日。伏睹昨日 上答谏院之启曰。予若欲治国家。舍此判府事其谁。大哉 王言。一哉王心。真所谓圣主得贤臣也。孰不悦服。○见昨日谏院劄子。略曰。近日以来。非常之变。可愕之孽。层见叠出。 殿下嗣服之初。克承先志。开释无辜。非不至也。而然于其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61L 页
中犹有未伸之痛。抱诬被枉而含冤于九泉者。几何人哉。一物失所。足以伤天地之和。况无辜而未伸者非一二乎。 殿下之重大臣。可谓尽矣。然而询访之意虽勤。采纳之实未至。顷者。大臣雪冤之 启。反覆于遇灾恐惧之日。则所当快释无留。以谢天谴之不暇。而庙议才发。骤示牢拒之意。则安在其重大臣伸冤枉之义乎。 殿下既以为无辜而宥之。则何独惜还财复爵之 命。一以重大臣之言。一以消天地之乖气乎。此论甚正。
二十二日。丽末。南谷先生李释之年五十。以版图判书致仕。归龙仁田舍。遂能自脱于革命之际。成独谷咏诗以陶渊明开三径美之。释之之孙宗俭,宗谦。当我朝 文宗时。知几引退。亦承乃祖之高风。远蹈于受禅之际。余闻之深有契。宗谦辞以中风云。
二十三日。 上赐衣服来。乃今夏尚衣院为赠天使所备。极精丽之物也。鸦青木绵团领一。草绿䌷裌塔胡一。乾色䌷襦帖里一。白苧布帖里一。白吐䌷裌里肚一。白绡衫一。黑鹿皮唐靴一部。黑黍皮套靴俱一部。非常之赐。出于望外。不胜感泣。即下庭向阙四拜。妻孥浑舍咸叹。 天宠之殊特也。湖海微臣。蒙 眷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62H 页
至此。何以为报。○三公同议 启。白仁杰,李塈。宜加相当之赏。其馀守令。下 教监司。
二十四日。昨日政。 上以备忘记下 教吏曹曰。医员杨仁寿。潜邸时师傅也。此人东班六品叙用。可也。予自不能忘昔日之恩。故言之尔。吏曹回 启。仁寿乃微贱之人。东班似难。 上又教。虽至微至贱。师傅之恩。不可忘也。
二十五日。一会玉堂。余以近思录。当先于大学衍义。闵君亦以为然。白于领相李公。公甚以为然。即通简于余。盖发此论者。李退溪,朴四宰和叔,奇明彦,李季真等也。而领相初意。亦以近思录当先故也。
二十六日。持平辛应时 启谏潜邸开蒙师杨仁寿。 命除六品东班主簿未便。至引汉桓帝封周福。以为自侧微陟元后。无明王赏从学咍恩者。其辞偏颇。遂致 上怒。
二十七日。余与诸僚。校正论语,小学。夕过退溪先生宅入谒。蒙引入房内。谈话从容。
二十九日。日昳。判府事退溪先生过临。余谨迎之陪话。设小酌。相与酬酌。具言先妣送谪之言。先生大称叹。又先生览玉堂劄子及 上之批答。不胜叹伏。又
眉岩先生集卷之六 第 262L 页
言西铭当请进讲。此言尤为切当。希春馈及先生之奴仆。亦杜子美待窦侍御之意也。
三十日。 上传于政院曰。杨仁寿当付西班上护军之职。以酬其功。可谓善酬旧恩矣。
初三日。朝讲毕。领相言顷者台谏论执杨仁寿之事。语甚过中。希春亦继进曰。凡人臣之进言于君。意虽忠正。而语或有未稳。顷日台谏所启。以汉桓帝封微时师周福。以为被人讥。其实桓帝封福。出于善心。周福又是经明行修之师。非句读之士之比也。但台官之意。出于爱惜名器。纳君无过。其忠可取。馆中上劄获闻 上教以为中夜反覆玩味。不胜感悦云云。○日暮。馆中为公事。启请李滉进弘文馆校正西铭悬吐。然后馆员进讲。乃希春所建白也。 上从之。(十一月)
初五日政事。朴应男,洪天民及希春入大司成望。吏曹政厅 启曰。大司成。必以文学训诲之人为之。而典翰柳希春。前日亦有不次擢用之 教。故并拟望。 上遂落点于希春。承旨等遣人致贺。巳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