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x 页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日记(删节○上经 筵日记别编)
日记(删节○上经 筵日记别编)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20H 页
丁卯(皇明隆庆元年我 宣庙元年)
初三日。郑彦洪奴。持尹参判复书来云。顷者。承旨李俊民力 启伸冤放谪之事。专为尊侍等辈。左相从而助陈云。(十月○时在恩津)
初九日。校书博士权大德。送奴过传朝报。今月初五日。三公 启曰。昨日雷霆之作。有同夏月。灾异切迫。臣等尤为惶恐。请斥罢臣等。以答天谴。 慈殿曰。新上即位后。当施恩典之事。大臣察为。且贤士之类如有沈滞者。擢用。无辜被罪者。亦可伸冤。三公 启曰。今承 传教。无辜被罪。贤士沈滞者。当详考以 启而臣等不可独为。请禁府堂上政府东西壁大卿。命招同议以 启。答曰。如启命招可也。三公六卿等 启。今日已暮。明日更议何如。 传曰。如启。○令光雯计朱子实记诸弟子。凡三百十九人。真西山。私淑者也。○窃睹朱子实记中黄勉斋祭朱文公文云。自夫子之继作。集累圣之大成。其知生知。其行安行。观此则直卿独能倡言朱子生知之圣。而后人犹以大贤称之。吁。亦不明之甚矣。陈安卿之赞文。以学知利行
初三日。郑彦洪奴。持尹参判复书来云。顷者。承旨李俊民力 启伸冤放谪之事。专为尊侍等辈。左相从而助陈云。(十月○时在恩津)
初九日。校书博士权大德。送奴过传朝报。今月初五日。三公 启曰。昨日雷霆之作。有同夏月。灾异切迫。臣等尤为惶恐。请斥罢臣等。以答天谴。 慈殿曰。新上即位后。当施恩典之事。大臣察为。且贤士之类如有沈滞者。擢用。无辜被罪者。亦可伸冤。三公 启曰。今承 传教。无辜被罪。贤士沈滞者。当详考以 启而臣等不可独为。请禁府堂上政府东西壁大卿。命招同议以 启。答曰。如启命招可也。三公六卿等 启。今日已暮。明日更议何如。 传曰。如启。○令光雯计朱子实记诸弟子。凡三百十九人。真西山。私淑者也。○窃睹朱子实记中黄勉斋祭朱文公文云。自夫子之继作。集累圣之大成。其知生知。其行安行。观此则直卿独能倡言朱子生知之圣。而后人犹以大贤称之。吁。亦不明之甚矣。陈安卿之赞文。以学知利行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20L 页
之亚圣称之。其后卒以主盟斯世归重。是失之东隅。而收之桑榆者也。
初十日。因朱子实记。添入宣尼不寐注。又以黄勉斋祭文公文。易黄刘之黄裳。盖至是。续蒙求庶乎毫发无遗恨矣。
十一日。牙山人持许承旨晔太辉书来云。顷因雷变。三公待罪。 下教曰。贤士沈滞者收用。无辜被罪者伸冤。三公请招东西壁六卿禁府堂上。尽录被罪者非逆而籍没者还给。因匿名书而被罪者。尽数雪冤。金䃴等十三人。并书 启达。以公及卢寡悔,金季应为首收用。或称精诣。或称该博。或称操行。皆可以备经筵顾问辅佐云云。馀士亦各条陈。初十日拜 陵后。当发落云云。奉陪伊迩。勤企勤企。观此则天衢亨而伸久郁。二十三年之间。愿见而不可得者也。平生之幸。孰大于是。○闻去月望前。左议政李蓂进言于经筵曰。方今新政之务。莫若伸冤枉振沈滞。乙丑年量移人䓁。 先王非徒放䆁。又欲收用。未及施行而 宾天。今必体 先王之意而行之。乃为善继志述事矣。○故领议政沈连源。每痛乙巳士林之祸。屡欲白放窜谪之臣。有志未就而卒。今 慈殿之教。亦沈
初十日。因朱子实记。添入宣尼不寐注。又以黄勉斋祭文公文。易黄刘之黄裳。盖至是。续蒙求庶乎毫发无遗恨矣。
十一日。牙山人持许承旨晔太辉书来云。顷因雷变。三公待罪。 下教曰。贤士沈滞者收用。无辜被罪者伸冤。三公请招东西壁六卿禁府堂上。尽录被罪者非逆而籍没者还给。因匿名书而被罪者。尽数雪冤。金䃴等十三人。并书 启达。以公及卢寡悔,金季应为首收用。或称精诣。或称该博。或称操行。皆可以备经筵顾问辅佐云云。馀士亦各条陈。初十日拜 陵后。当发落云云。奉陪伊迩。勤企勤企。观此则天衢亨而伸久郁。二十三年之间。愿见而不可得者也。平生之幸。孰大于是。○闻去月望前。左议政李蓂进言于经筵曰。方今新政之务。莫若伸冤枉振沈滞。乙丑年量移人䓁。 先王非徒放䆁。又欲收用。未及施行而 宾天。今必体 先王之意而行之。乃为善继志述事矣。○故领议政沈连源。每痛乙巳士林之祸。屡欲白放窜谪之臣。有志未就而卒。今 慈殿之教。亦沈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21H 页
政承之意也。
十二日。弘文修撰具抃书云。丁未年被罪人等。今因天变。自 上特命收叙。一国之庆。何加于此。欢抃罔极。二十年冤枉之极。今蒙昭雪之恩。 慈殿之明圣。真可谓女中之尧舜也云云。○三公启曰。惟新为县。本号忠州。因己酉年李洪胤之乱。降属为县。本县物众地大。一员独治。事多积滞。自古降号之官。未有过二十年不复本号之时。请维新县复号忠州。今方除旧荡涤之会。故敢启。 上允之。○见初六日朝报。三公以下 启。今此被罪及沈滞之人。分类书 启。又于各员名下。疏解实迹。且书某某人应给实牒云云。 恩命自上出。而径自书 启。事涉僭滥。至为惶恐。但泛然书 启。则窃恐新政之初。 主上分辨似难。而顷见中朝闻见事件。则吏部题本。先帝时被罪人分辨之类。亦于各员名下。追录行迹及某员宜叙某官之语。故略仿其法为之。不觉僭越之罪。尤为惶恐。 传曰。三公所启事。初十日后发落。盖以其前有斋戒。不能公事出入故也。○初六日。三公以下 启曰。昨日备忘记。 传教新上即位后。当施恩典。而赦则已施之矣。如恩典之事。大臣察为。且贤士之类如有
十二日。弘文修撰具抃书云。丁未年被罪人等。今因天变。自 上特命收叙。一国之庆。何加于此。欢抃罔极。二十年冤枉之极。今蒙昭雪之恩。 慈殿之明圣。真可谓女中之尧舜也云云。○三公启曰。惟新为县。本号忠州。因己酉年李洪胤之乱。降属为县。本县物众地大。一员独治。事多积滞。自古降号之官。未有过二十年不复本号之时。请维新县复号忠州。今方除旧荡涤之会。故敢启。 上允之。○见初六日朝报。三公以下 启。今此被罪及沈滞之人。分类书 启。又于各员名下。疏解实迹。且书某某人应给实牒云云。 恩命自上出。而径自书 启。事涉僭滥。至为惶恐。但泛然书 启。则窃恐新政之初。 主上分辨似难。而顷见中朝闻见事件。则吏部题本。先帝时被罪人分辨之类。亦于各员名下。追录行迹及某员宜叙某官之语。故略仿其法为之。不觉僭越之罪。尤为惶恐。 传曰。三公所启事。初十日后发落。盖以其前有斋戒。不能公事出入故也。○初六日。三公以下 启曰。昨日备忘记。 传教新上即位后。当施恩典。而赦则已施之矣。如恩典之事。大臣察为。且贤士之类如有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21L 页
沈滞者。擢用。无辜被罪者。亦察伸冤。臣等会同商议。贤士沈滞。无辜被罪者。从类开录矣。但于其中。乙巳年以后被罪人。横罹无辜。陷于大恶之名者。厥类甚多。当时立朝之士。岂是举皆反逆之徒。皆缘其时功臣如李芑,尹元衡之徒。怀夙昔之愤。乘 主上幼冲。睚眦小愤。纤芥微嫌。必于此焉发之。一世端人正士。稍有知识之人。举加反逆之名。牢笼构陷。使人丧气垂头。不敢开口。致使士气斲丧。国势委靡。言之可为于悒。人心天理之公。愈久不泯。至今士大夫之间。愤郁不绝。公论之激。实在于此。雪冤伸滞。正在新政之初。 圣教才下。天意人心。涣然一新。实为 圣政之首事。当时虽名为阅实取服者。尚多冤横之积。而况此人等。则无一事相及之端。捏成罪名。或嗾耳目鹰犬之辈。或追出于匿名诬陷之书。其横被冤枉。据此可知。故今将其时被罪之中生存及殒殁之人。区别类录。略聚人物实迹。注于名下。其一时罪名。亦皆具录。庶使 圣鉴一览昭然。伏惟 上裁。其中不与反逆之人并被籍没之罪。其为冤枉。无理益甚。 传曰。知道。又大臣等回议 启曰。金䃴以下十人。右人等则乙巳年罪人推鞠之际。或因辞连。或发闻见之际。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22H 页
追论重典。皆至于籍没。以其罪名观之。则俱若有罪。然皆一时构成。陷入大罪。古人所谓锻鍊之成。虽皋陶听之。犹以为死有馀辜者也。事极冤枉。宜在宽宥之列。然各有指名之罪。又在丁未年之前。自下论释未安。故书诸别单子禀旨。其馀数。抄单子监封入启。○闵都事恕初日昳。自京下来。具言初九日拜辞时见银台注书。见贤士内。以卢守慎寡悔为首。注云学问精诣。其次余姓名。注云学问该博。其次金鸾祥季应。注云学行纯备。右三人。皆可以备经筵劝讲。必能有补 圣学。又述李彦迪字复古公。曰。为一代理学之宗。称宋麟寿学行俱备。德性纯笃。称林亨秀文章义气。称李天启有才识。称宋希奎有忠孝大节云云。持朱子仪礼经传通解示之。是我平生愿见之书也。○恩津本倅金来访闵君。鼎坐饮食。金去后。余与闵,朴二君。公论心经附注于外房灯下。良久而散。○是日政。金季应及余。名入直讲首望而点。○是日政厅。 慈殿传教曰。朴民献,金汝孚金忠甲,卢守慎,李震,柳希春,李元禄,柳堪,李铭,李龟寿,林浚,韩澍,李爓,金镇,金鸾祥,韩灏等乙良。职牒还给叙用事下吏曹。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22L 页
十三日朝。闵都事早来讲学。朴舜元亦讲心经。闵对饭留话。至日晡乃去。○朴舜元既受大学或问毕。又受心经附注。至是垂毕。
十四日。因朴生之去。遗许承旨书曰。希春伏闻太阳照于覆盆之下。九原亦添漏泉之泽。存没感幸。天下所无。虽公文未来。不胜感泣云云。○朝。朴舜元经附注。点吐毕。临行。余以温阳孟彰善妻沈氏节行纪实赠之。金君田溉,裴霆,金洽亦来余酌别。朴生临别携手。盖此人纯谨开明。门下之第一也。○金僩书以玉堂虚右。以待先生为贺。崔参议颙贺书云。天心默佑。泰运忽届。 圣教丁宁。廷议亦和。尊大人还朝。指日可待。士林欣贺。曷胜仰谕。 圣教以初十日后发落者。必欲拜 陵后有所处置故也。且伏闻大臣回 启之辞于先生名下。以学问该博注之。此乃天下之公言也。闻者亦无异辞。管城两枝觅上云云。崔正郎顼书云。大人一时先生。近当蒙叙直入云。士林耸动。人心快悦。奉谒之期。指日而待尔。亦送笔二柄来。○日昳。吏曹下典。持十二日 上教云。柳希春,卢守慎,金鸾祥放送。职牒还给。经筵官差出。韩澍,李震,尹刚元,李爓,朴民献,李龟寿,金汝孚,李铭,金镇,金虬,
十四日。因朴生之去。遗许承旨书曰。希春伏闻太阳照于覆盆之下。九原亦添漏泉之泽。存没感幸。天下所无。虽公文未来。不胜感泣云云。○朝。朴舜元经附注。点吐毕。临行。余以温阳孟彰善妻沈氏节行纪实赠之。金君田溉,裴霆,金洽亦来余酌别。朴生临别携手。盖此人纯谨开明。门下之第一也。○金僩书以玉堂虚右。以待先生为贺。崔参议颙贺书云。天心默佑。泰运忽届。 圣教丁宁。廷议亦和。尊大人还朝。指日可待。士林欣贺。曷胜仰谕。 圣教以初十日后发落者。必欲拜 陵后有所处置故也。且伏闻大臣回 启之辞于先生名下。以学问该博注之。此乃天下之公言也。闻者亦无异辞。管城两枝觅上云云。崔正郎顼书云。大人一时先生。近当蒙叙直入云。士林耸动。人心快悦。奉谒之期。指日而待尔。亦送笔二柄来。○日昳。吏曹下典。持十二日 上教云。柳希春,卢守慎,金鸾祥放送。职牒还给。经筵官差出。韩澍,李震,尹刚元,李爓,朴民献,李龟寿,金汝孚,李铭,金镇,金虬,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23H 页
李元禄,柳堪。已上叙用。崔堣,金弘度放送。尹杲,林复叙用事下教云云。金宰遣其子洽来贺。○十一日二更。 恩命下。大臣等以劝肉 两殿诣阙。因夜深未开。厥明十二日巳时。大臣复诣阙。始开见云。
十六日午。牙山官人。以其宰李禹宾之命。持许承旨晔书信及许筬,许篈书来。乃十二日政事。余与金鸾祥为直讲。卢守慎为典籍。韩澍,李震为正言。馀人俟叙复于后政云。太辉适值牙山人。急令走报。宰亦因以速传也。余修答许承旨等书信。又通谚简于温阳孟别座宅。使牌子于其奴婢。令许我寓。即小乾川洞之空舍也。
十七日。砺山李纯仁来贺。闻公州申蓂秀受易于李退溪。得退溪易说一卷而来。乃发明启蒙者也。
十九日。 传曰。乙巳以后被罪人槐山移配及第卢守慎。学问精诣。恩津移配柳希春。学问该博。丹阳移配金鸾祥。学行纯备。并可备经筵劝讲。必能有补。长湍移配韩澍。广州移配李震有才学。良善之人。可备台侍之任。放送。还给职牒叙用事。下义禁府。○初六日。大臣等议启。于名士之下。开列实迹。最为光明正大之道。而右相,赞成以下。皆不欲分别书之。领相李
十六日午。牙山官人。以其宰李禹宾之命。持许承旨晔书信及许筬,许篈书来。乃十二日政事。余与金鸾祥为直讲。卢守慎为典籍。韩澍,李震为正言。馀人俟叙复于后政云。太辉适值牙山人。急令走报。宰亦因以速传也。余修答许承旨等书信。又通谚简于温阳孟别座宅。使牌子于其奴婢。令许我寓。即小乾川洞之空舍也。
十七日。砺山李纯仁来贺。闻公州申蓂秀受易于李退溪。得退溪易说一卷而来。乃发明启蒙者也。
十九日。 传曰。乙巳以后被罪人槐山移配及第卢守慎。学问精诣。恩津移配柳希春。学问该博。丹阳移配金鸾祥。学行纯备。并可备经筵劝讲。必能有补。长湍移配韩澍。广州移配李震有才学。良善之人。可备台侍之任。放送。还给职牒叙用事。下义禁府。○初六日。大臣等议启。于名士之下。开列实迹。最为光明正大之道。而右相,赞成以下。皆不欲分别书之。领相李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23L 页
浚庆独断然为之。左相李蓂亦从而赞之。竟张正论云。
二十日。伏睹今月十五日 传教。乙巳年以后被罪之人。横罹无辜。陷于大恶之名者。厥数甚多。当时立朝之士。岂是举皆反逆之徒。皆缘其时功臣如李芑,尹元衡之徒。怀夙昔之愤。乘 先王幼冲。睚眦小忿。纤芥微嫌。必于此焉发之。一时端人正士。稍有知识之人。举加反逆之名。牢笼构陷。使人丧气垂头。不敢开口。致使士气颓丧。国势委靡。可为于悒。人心天理之公。愈久不泯。至今士大夫之间。愤郁不绝。公论之激。实在于此。雪冤伸滞。正在新政之初。传教才下。天意人心。涣然一新。实为新政之首事。当时虽名为阅实取服者。尚多冤横之积。而况此人等。无一辞相及之端。捏成罪名。或嗾耳目鹰犬之辈。或追出于匿名构陷之书。其横被冤枉。据此可知。其中不与反逆之人并被籍没之罪。其为冤枉。无理益甚。定罪之事。 先王在幼冲之年。虽不知仔细。至于鼎盛之后。 传教曰。尹任等谋反。不可论矣。追罪之人。则不无暧昧。谋反。父子之间。犹且隐讳。岂以连通而为多类乎。 先王有此之意。今予奉行遗意。施恩典于此人等。故
二十日。伏睹今月十五日 传教。乙巳年以后被罪之人。横罹无辜。陷于大恶之名者。厥数甚多。当时立朝之士。岂是举皆反逆之徒。皆缘其时功臣如李芑,尹元衡之徒。怀夙昔之愤。乘 先王幼冲。睚眦小忿。纤芥微嫌。必于此焉发之。一时端人正士。稍有知识之人。举加反逆之名。牢笼构陷。使人丧气垂头。不敢开口。致使士气颓丧。国势委靡。可为于悒。人心天理之公。愈久不泯。至今士大夫之间。愤郁不绝。公论之激。实在于此。雪冤伸滞。正在新政之初。传教才下。天意人心。涣然一新。实为新政之首事。当时虽名为阅实取服者。尚多冤横之积。而况此人等。无一辞相及之端。捏成罪名。或嗾耳目鹰犬之辈。或追出于匿名构陷之书。其横被冤枉。据此可知。其中不与反逆之人并被籍没之罪。其为冤枉。无理益甚。定罪之事。 先王在幼冲之年。虽不知仔细。至于鼎盛之后。 传教曰。尹任等谋反。不可论矣。追罪之人。则不无暧昧。谋反。父子之间。犹且隐讳。岂以连通而为多类乎。 先王有此之意。今予奉行遗意。施恩典于此人等。故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24H 页
及第安名世。自古史官未有被罪之时。物论至今冤恸。宜蒙宽宥。职牒还给。妻子放送。籍没之物还给。坡州移配及第尹刚元。惟新移配及第李爓。并放送。职牒还给叙用。前司圃郑惟沈,尹忠元。并职牒还给叙用。故及第权拨。德行纯粹。忠诚俱至。故及第李彦迪。学问精到。为一时理学之宗。方在谪中。犹不忘朝廷。至作七箴。身没之后。使其子上进。忠诚蔼然。故及第李天启。有才识。故及第金振宗。学问纯正。有忠孝大节。故及第赵璞。性行端正。有学识。故及第具寿聃。曾驳李芑。至于罢相。许磁为时。不听请嘱。因此作嫌。国人皆知。故及第李瀣。前为大司宪时。驳李芑。因此生愤。教人诬告。故及第李致。曾为献纳时。驳李芑。故及第孙弘绩。新进之人。不识事体。当时 先王。亦以罪之为未安。为众论所迫。至于杖配。物论至今冤闷。故及第沈苓。以言语间不实之事。至于杖死。亦为冤枉。故及第尹洁。言语间之事。罪不至死。而至于杖毙。亦为冤枉。并职牒还给。故及第成世昌,韩淑,丁熿,郑滋,权匆。故凤城君岏。故及第安景祐,安世亨,成遇,梁允温。并职牒还给事下吏曹。
传曰。近来国有权奸。万事皆非。其中贪污之俗成风。
传曰。近来国有权奸。万事皆非。其中贪污之俗成风。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24L 页
民不堪命。今则其人皆出。朝政似为清明。而其俗犹在。民不被其泽者。全由守令之无清德。清德之人。各别抄启拔擢。清白吏子孙。为先擢用。以励风俗。荐用遗逸之士。在新政第一事。宜令中外荐举所闻以启事。下议政府。○希春伏读十五日 传教。至伸雪权拨,李彦迪之事。不觉感激号泣。涕泪俱下。盖不但感一身之蒙 恩叙复。乃感伸理二十年之冤枉。而发潜德之幽光也。
二十二日。朝至德岘。金判尹秀文相见喜甚。谈话对酌。判尹示我玩心图。质问疑处。仍与掷图。判尹有思政殿训义,纲目二件。以一件将赠我。其书在京。此乃百朋之锡。不胜谢拜。
二十六日朝。正书祭金慕斋相公文。以到京越一月。当遣崔尚重。代祭于长湍故也。辰时。乃发。日昳。到水原入东轩。府使白公惟俭。岂弟人也。闻音即出见。谈话酬酢。洞出肺肝。乃闻二十三日。 上以大臣恳请。已开素进肉。行移八道。令肉膳封进。不胜喜贺。○闻二十四日。成均馆儒生上疏。伸雪乙巳之冤。尹,柳,李三大臣复职。李芑,尹元衡,林百龄。加以诬告反坐之罪。成均馆员。初欲止之。不果。
二十二日。朝至德岘。金判尹秀文相见喜甚。谈话对酌。判尹示我玩心图。质问疑处。仍与掷图。判尹有思政殿训义,纲目二件。以一件将赠我。其书在京。此乃百朋之锡。不胜谢拜。
二十六日朝。正书祭金慕斋相公文。以到京越一月。当遣崔尚重。代祭于长湍故也。辰时。乃发。日昳。到水原入东轩。府使白公惟俭。岂弟人也。闻音即出见。谈话酬酢。洞出肺肝。乃闻二十三日。 上以大臣恳请。已开素进肉。行移八道。令肉膳封进。不胜喜贺。○闻二十四日。成均馆儒生上疏。伸雪乙巳之冤。尹,柳,李三大臣复职。李芑,尹元衡,林百龄。加以诬告反坐之罪。成均馆员。初欲止之。不果。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25H 页
二十七日。见 慈殿答儒生之疏曰。谋反之事。发于大小尹之说。不可追改。其馀暧昧之人。则遵 先王之意而施恩云。
三十日。送崔尚重往祭于骊州金文敬公慕斋先生之庙于中门外。再拜而遣之。随其后而拜。礼也。○弘文校理望。希春为首。金鸾祥第二。金亿龄第三。而余受点。
初二日。崔修撰颋来访。语及馆中故事云。每日进讲。以曾入直员为之。而每日新入之员。夜阅而始于朝讲云。经筵官初入经席。 上讲过前受。讲官乃读二遍。释一遍毕后。乃有论说。凡临文而言。则不离席。别有所陈。乃出而言。(十一月)
初四日。早朝一会。副提学姜士尚,典翰奇大升,修撰崔颋,副修撰具抃,正字赵廷机及余六人。共校正大学并小注。凡五日进讲之资。馆中有旧本释。与余所言。无不吻合。众皆惊服。又见启辞单子。左相权辙,典翰奇大升。皆陈赵光祖,李彦迪二公之德学。请追赠官爵。配享 中庙。斯乃为公论立赤帜。而奇明彦又请摹印仪礼经传通解。斯乃有功斯文之举也。深喜深喜。○领左相诣阙。请罢院相。 上从之。是时。他公
三十日。送崔尚重往祭于骊州金文敬公慕斋先生之庙于中门外。再拜而遣之。随其后而拜。礼也。○弘文校理望。希春为首。金鸾祥第二。金亿龄第三。而余受点。
初二日。崔修撰颋来访。语及馆中故事云。每日进讲。以曾入直员为之。而每日新入之员。夜阅而始于朝讲云。经筵官初入经席。 上讲过前受。讲官乃读二遍。释一遍毕后。乃有论说。凡临文而言。则不离席。别有所陈。乃出而言。(十一月)
初四日。早朝一会。副提学姜士尚,典翰奇大升,修撰崔颋,副修撰具抃,正字赵廷机及余六人。共校正大学并小注。凡五日进讲之资。馆中有旧本释。与余所言。无不吻合。众皆惊服。又见启辞单子。左相权辙,典翰奇大升。皆陈赵光祖,李彦迪二公之德学。请追赠官爵。配享 中庙。斯乃为公论立赤帜。而奇明彦又请摹印仪礼经传通解。斯乃有功斯文之举也。深喜深喜。○领左相诣阙。请罢院相。 上从之。是时。他公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25L 页
事处分。皆让于 慈殿。惟除官落点。 上亲为之。
初五日。是日。观先生案。凡被极祸之人。如宋麟寿之类。皆以逆党围抹。痛恨孰甚。余辈窜谪之类。幸免点污。○入册房观书籍。若海涵山包。不可涯涘。○许晔极陈帝王尊贤好问之道。意思甚好。○入侍。窃观 上颜貌如玉。世所未见。
初六日。玉堂朝饭。 上遣别监。持宫酝赐之。故朝饭必具衣冠。别监执杯以馈。上下番以次出而伏地。乃受而饮之。○余于乙巳夏。以修撰被召。而未入经筵遽遭天崩之痛。自癸卯入经筵。至今凡二十五年而复入。凡干仪礼节次。往往疏漏。赵正字廷机随事讽诲。深感深感。赵字衡善。
初八日。副提学姜士尚,典翰奇大升继之。相与讲论大学。互有所中。大概吾说十中七八。与馆中旧人悬吐。无不吻合。众皆叹服。余之见或有未到。而诸人得之。则余不执己见。惟是之从。同僚以从善如流。尤为叹伏矣。○吏曹判书朴永俊彦而来临。相与道翰苑之旧。因诵韩诗曰。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朴公深以为然。且约后日会金献纳季应家。以冢宰之尊。降屈尊严。不忘故旧。可谓有古人之风。
初五日。是日。观先生案。凡被极祸之人。如宋麟寿之类。皆以逆党围抹。痛恨孰甚。余辈窜谪之类。幸免点污。○入册房观书籍。若海涵山包。不可涯涘。○许晔极陈帝王尊贤好问之道。意思甚好。○入侍。窃观 上颜貌如玉。世所未见。
初六日。玉堂朝饭。 上遣别监。持宫酝赐之。故朝饭必具衣冠。别监执杯以馈。上下番以次出而伏地。乃受而饮之。○余于乙巳夏。以修撰被召。而未入经筵遽遭天崩之痛。自癸卯入经筵。至今凡二十五年而复入。凡干仪礼节次。往往疏漏。赵正字廷机随事讽诲。深感深感。赵字衡善。
初八日。副提学姜士尚,典翰奇大升继之。相与讲论大学。互有所中。大概吾说十中七八。与馆中旧人悬吐。无不吻合。众皆叹服。余之见或有未到。而诸人得之。则余不执己见。惟是之从。同僚以从善如流。尤为叹伏矣。○吏曹判书朴永俊彦而来临。相与道翰苑之旧。因诵韩诗曰。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朴公深以为然。且约后日会金献纳季应家。以冢宰之尊。降屈尊严。不忘故旧。可谓有古人之风。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26H 页
十一日。以 大殿诞日。副提学姜士尚,典翰奇大升,副校理辛应时,博士洪圣民,正字赵廷机皆至。及希春,郑季涵。朝诣经筵厅之西。因司谒纳问安。则承传色出答。遂退至报漏门西。诸公皆辞去。余独与郑君归馆禺中。暂较正大学。招香室校书金镐馈酒。郑君为我乞香。得大块数枚。午后。西所卫将尹公行被邀来访。谈话。已而自 上赐退膳。希春等出坐于厅。向北伏地。而受龙杯饮之。又呈回杯于别监。就坐食 御馔。不觉有变色之作。但因渴尽饮龙杯。遂大醉。入卧于房。掌令金亨彦,正言具君抃来到。余以亨彦以续蒙求退之纳履为牵强。余稍拜善言。因醉率尔言志。呈郑季涵乞和。三人亹亹称叹。以为人所难及。余以醉复就寝。○仙桃杯者。嘉靖壬寅年。 中庙赐玉堂者。余于癸卯春。尝入馆而饮。乙巳夏。再入而饮。今又三入而饮。所谓三入承明也。
十二日。金公继辉谈往事甚悉。又语及续蒙求改作愈歌纳履昶诲重裘。
十三日。是日政。知制教五单望。余及卢守慎,李海寿,李增,吴健为之。
十四日午。献纳金君鸾祥自荣川被召上来。以肃拜
十二日。金公继辉谈往事甚悉。又语及续蒙求改作愈歌纳履昶诲重裘。
十三日。是日政。知制教五单望。余及卢守慎,李海寿,李增,吴健为之。
十四日午。献纳金君鸾祥自荣川被召上来。以肃拜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26L 页
诣阙。余往见于报漏阁门侧握手。忻怅之情。溢于言表。谈心未几分袂。时季应至合口。情意至矣。京中大小人员。于余等数人。无不喜其来而悲其晚也。
十五日。馆吏报领事意。今者冬候已深。日气最为寒洌。自 上凌晨早动。出御朝讲。恐伤 圣体。请姑停朝讲。若值温和之日。令政院量时 启请。间间为朝讲。而常为昼夕讲。又有不时召对。频接儒臣。从容讲论。则不惟有益于学问。其在辅养 圣躬之道。亦为当然。故敢 启。依允。○昨日一会。闻三公以论语继大学。而为朝昼召对。夜对之读。希春请以小学继礼记为夕讲。同僚以为然。○夕。馆吏持 御赐纱帽耳掩来。不胜感泣。
十六日早朝。以上疏陈情诣阙。至报漏门傍。见卢守慎寡悔握手。忻怅之情。溢于言表。已而。白公仁杰继至。
十八日。马上。思得敬以存心。思以穷理。实尊德性道问学之要。二帝三王出治之源。无踰于此。食芹而美欲献吾君。(省坟行)
二十七日。都事闵君以书问。 新圣下旨。求遗逸之士。访问道内。则似无膺是选者。罗州人金千镒。名虽
十五日。馆吏报领事意。今者冬候已深。日气最为寒洌。自 上凌晨早动。出御朝讲。恐伤 圣体。请姑停朝讲。若值温和之日。令政院量时 启请。间间为朝讲。而常为昼夕讲。又有不时召对。频接儒臣。从容讲论。则不惟有益于学问。其在辅养 圣躬之道。亦为当然。故敢 启。依允。○昨日一会。闻三公以论语继大学。而为朝昼召对。夜对之读。希春请以小学继礼记为夕讲。同僚以为然。○夕。馆吏持 御赐纱帽耳掩来。不胜感泣。
十六日早朝。以上疏陈情诣阙。至报漏门傍。见卢守慎寡悔握手。忻怅之情。溢于言表。已而。白公仁杰继至。
十八日。马上。思得敬以存心。思以穷理。实尊德性道问学之要。二帝三王出治之源。无踰于此。食芹而美欲献吾君。(省坟行)
二十七日。都事闵君以书问。 新圣下旨。求遗逸之士。访问道内。则似无膺是选者。罗州人金千镒。名虽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27H 页
赴举。或赴或废。非如汲汲于举业之人。而学行颇有可观。人皆景服。忠元之意。欲以此人荐举。先生之意何如。余报书曰。金士重之为人。学粹行备。不汲汲于科学。静存动察。工夫笃实。遐迩人士莫不叹服。真可谓遗逸之士。以此人而应 圣求。夫复何疑云云。○乙卯年。茂长安瑞顺上疏。直斥乙巳群奸诬罔之罪瑞顺及罗州郑伦。俱受极刑。书疏者珍原进士金应贞。坐谪朔州。余下来时。于玉堂见金启正言崔颋。力嘱伸雪解释之当急。今月二十日。 传曰。安瑞顺等暧昧。取其疏以入。将为发落云。初五日。食后。以展省诣牟木洞。先谒于先妣墓。伏地而哭。遂往先君墓前。伏而哭。城主备送祭物甚丰。祭毕。招风水僧静安。使视坟前凿池处。静安以为贪方。当凿池二穴。余欲于明明日姶役。从吾行者。李惟秀,吴彦祥,景濂,光雯也。(十二月)
初七日。以墓前凿池。乞人夫于诸处。始役。
十一日。旧宅正南胡桃树上。鹊巢俨然。妾家。梨树久枯。自乙丑年始苏。丙寅年。枝叶萌发。今年结实。此实祯祥之著显者也。
十二日。昔在己丑庚寅间。有善风水僧。到牟木洞坟
初七日。以墓前凿池。乞人夫于诸处。始役。
十一日。旧宅正南胡桃树上。鹊巢俨然。妾家。梨树久枯。自乙丑年始苏。丙寅年。枝叶萌发。今年结实。此实祯祥之著显者也。
十二日。昔在己丑庚寅间。有善风水僧。到牟木洞坟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27L 页
山。叹曰。此山龙虎回抱。气像甚好。所欠者水耳。若凿池于前。常为潴水。则福禄遐远。到今始践其言。仍作诗云云。○姊氏曰。母主于卒前一日。语余曰。梦见我封夫人。乃吾男后日追赠之兆也。
十三日。伏睹仲冬二十四日朝报。领相议安瑞顺,郑伦等事。反覆究观。瑞顺等之死。人心皆以为冤闷。权奸当国。虽有所怀。畏慑其威。莫敢开口。当此继述之初。雪释冤枉。则 先王在天之灵。亦岂不悦豫于冥冥之中乎。左相议。臣伏承安瑞顺等伸释事。往在巳。无辜被罪之士林。庶尽昭雪于今日。天心有格。人心可和。太平之治。将自此基矣。安瑞顺等抗疏于求言之日。横被庇护逆贼之罪。冤枉莫甚。公论郁抑。不得不激发。 启达于经席之上矣。开释乙巳等年无辜之人。乃是 先王之遗意。虽在 主上幼冲。 慈殿垂帘之日。其于快释无辜。以伸数十年愤郁之气。岂有未安之理。右相闵箕议。乙巳治罪之事。虽在 先王。非 先王之政也。乃是元衡之政也。被罪之中。冤枉最多。而畏元衡。莫敢开口进言。有所分卞。朝廷之负 先王大矣。安瑞顺当元衡之时。心知其必死。而抗疏敢论。由于愤激而然也。还给籍没之物。或放
十三日。伏睹仲冬二十四日朝报。领相议安瑞顺,郑伦等事。反覆究观。瑞顺等之死。人心皆以为冤闷。权奸当国。虽有所怀。畏慑其威。莫敢开口。当此继述之初。雪释冤枉。则 先王在天之灵。亦岂不悦豫于冥冥之中乎。左相议。臣伏承安瑞顺等伸释事。往在巳。无辜被罪之士林。庶尽昭雪于今日。天心有格。人心可和。太平之治。将自此基矣。安瑞顺等抗疏于求言之日。横被庇护逆贼之罪。冤枉莫甚。公论郁抑。不得不激发。 启达于经席之上矣。开释乙巳等年无辜之人。乃是 先王之遗意。虽在 主上幼冲。 慈殿垂帘之日。其于快释无辜。以伸数十年愤郁之气。岂有未安之理。右相闵箕议。乙巳治罪之事。虽在 先王。非 先王之政也。乃是元衡之政也。被罪之中。冤枉最多。而畏元衡。莫敢开口进言。有所分卞。朝廷之负 先王大矣。安瑞顺当元衡之时。心知其必死。而抗疏敢论。由于愤激而然也。还给籍没之物。或放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28H 页
送。 上教至当。冤枉之事。不特此也。盖多有之。自 上乐闻则岂不进言乎。 圣教以为人主幼冲。母后临朝。欲使暂无猥滥之事。快释未安云。 圣教果当。然元衡之奸状。乙巳之多冤。 先王既已洞照。 慈殿亦已尽知。 先王将次第伸雪而未及者。不于 慈殿临朝之时。有所继述。以毕 先王之恩泽。则恐后而失其时。领府事李蓂议。乙巳暧昧被罪之事。举朝畏元衡。莫敢开口。而安瑞顺等身在草野。忠愤所激。不避鈇钺。敢为上疏。此实出于忧君之试也。臣意非徒还给籍没。亦宜录恤。以慰冤魂。 答曰。依三公议为之。
二十四日。闻赵府使先祖。丽末以文官。为扶馀县监。知将易姓。弃官而退。著一记。痛辨祦昌为二王之恭悯子孙。而郑道传诬以辛氏之奸。戒子孙勿开。其后孙居咸阳开见。虑后患而焚之云。
二十九日。京中驿子持有旨书状下来。乃今月二十一日都目政。希春为弘文馆应教。而催使上来也。其辞曰。馆官员上番。多有事故。入番数小。尔其斯速上来事。有旨。同副承旨朴素立所草也。余不得已为速发之计。更以初二日起程。令出私通。
二十四日。闻赵府使先祖。丽末以文官。为扶馀县监。知将易姓。弃官而退。著一记。痛辨祦昌为二王之恭悯子孙。而郑道传诬以辛氏之奸。戒子孙勿开。其后孙居咸阳开见。虑后患而焚之云。
二十九日。京中驿子持有旨书状下来。乃今月二十一日都目政。希春为弘文馆应教。而催使上来也。其辞曰。馆官员上番。多有事故。入番数小。尔其斯速上来事。有旨。同副承旨朴素立所草也。余不得已为速发之计。更以初二日起程。令出私通。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28L 页
三十日。族人多来贺。朝饭后。率柳浃,崔既济,安璔,梁汀及景濂。往深谷拜祖忠顺卫府郡墓。其加土筑阶。恢拓基址。甚协所望。两溪交流于坟前。术士李江迈从行。示我诗云云。遂规度凿池于两水之交。祭物甚腆。日暖风微。好祭而来。到圆山。令人负我而上。祭亦无风。筑阶亦好。日晡。入府东轩。与主倅郭君相对。谈话饮食。行下于香林寺僧。令护姊氏坟。又诺将劝诱深谷斋室。俞晊,张洽,裴璹设酌。乃司马斋事也。○是日。因柳元芳。得见曾祖进士岁星赋会试入格幅。因持归。
戊辰(皇明隆庆二年我 宣庙二年)
初一日早朝。遣尹忠男往光阳。代祭崔舍人先生墓而来。○西面老翁自言曾经吾祖公辛酉年之葬。招问则其年八十一。生于丁未。年十五时。曾服役于池洞初墓。年二十三。又服役于深洞迁墓。又至乙亥。目睹先兄及第天童荣坟。今又代其子而修墓。盖自辛酉至今年。六十七年矣。不胜惊叹。馈之食。请给中米五斗。其姓名。尹子同也。(正月)
初三日。闻天使初运则文官一员欧希稷,太监一员张朝。后运则太监姚臣李庆。大概正二月内入来云。
戊辰(皇明隆庆二年我 宣庙二年)
初一日早朝。遣尹忠男往光阳。代祭崔舍人先生墓而来。○西面老翁自言曾经吾祖公辛酉年之葬。招问则其年八十一。生于丁未。年十五时。曾服役于池洞初墓。年二十三。又服役于深洞迁墓。又至乙亥。目睹先兄及第天童荣坟。今又代其子而修墓。盖自辛酉至今年。六十七年矣。不胜惊叹。馈之食。请给中米五斗。其姓名。尹子同也。(正月)
初三日。闻天使初运则文官一员欧希稷,太监一员张朝。后运则太监姚臣李庆。大概正二月内入来云。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29H 页
初七日。令尹宽中及光雯。整叠书册于大房东偏。大概几至十驮矣。○伏睹先君日记八册。不胜悲感。○见伯氏乙亥日记。亦为感怆。
十二日。宿长城菩提洞金校理家。
十三日。朝饭后。余出门。诣二里许金校理厚之之墓致奠。有祭文。令奇孝谏读之。遂重过校理宅。再于马上。见继文兴文。扪其额而行。午入长城。日将暮。到井邑。
十七日。闻十三日因直提学奇大升所启。 传曰。欲兴太平之治。必聚集人材与贤士共治。往在 中庙末年。人材多出。而不幸有士林之祸。死于非罪。其存者不多。二十馀年窜谪之中。犹不废学问。穷塞祸患。不为变易者有之。其人或年踰七十。(指白仁杰)或踰六十。(指金鸾祥)或近六十。顷者。遵 先王遗意。伸雪收用。复通仕路。古之时。贤者则或擢授大官。今此年老人。学问气节。俱合崇奖。循次用之。恐或未及用之。亦非待贤之道。如此表表之人。不次擢用事。下吏曹。近六十。盖指希春与卢守慎云。
二十日。闻右议政闵箕以十八日卒捐馆云。惊悼无已。天何夺杨绾之速也。○见大臣所启。极论成均
十二日。宿长城菩提洞金校理家。
十三日。朝饭后。余出门。诣二里许金校理厚之之墓致奠。有祭文。令奇孝谏读之。遂重过校理宅。再于马上。见继文兴文。扪其额而行。午入长城。日将暮。到井邑。
十七日。闻十三日因直提学奇大升所启。 传曰。欲兴太平之治。必聚集人材与贤士共治。往在 中庙末年。人材多出。而不幸有士林之祸。死于非罪。其存者不多。二十馀年窜谪之中。犹不废学问。穷塞祸患。不为变易者有之。其人或年踰七十。(指白仁杰)或踰六十。(指金鸾祥)或近六十。顷者。遵 先王遗意。伸雪收用。复通仕路。古之时。贤者则或擢授大官。今此年老人。学问气节。俱合崇奖。循次用之。恐或未及用之。亦非待贤之道。如此表表之人。不次擢用事。下吏曹。近六十。盖指希春与卢守慎云。
二十日。闻右议政闵箕以十八日卒捐馆云。惊悼无已。天何夺杨绾之速也。○见大臣所启。极论成均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29L 页
成人材之道。而必以穷塞祸患。不为变易者。为大司成。可使多士矜式。又论方伯之任。亦云必以有学行者为之。可以转易风俗云。
二十一日。路遇宪府吏金光世。持有旨书状来付希春。即下马跪展。则始面书司宪府掌令柳希春。开坼内面云。今以尔为司宪府掌令。斯速乘驲上来事有旨。即令弘文馆引陪落后。宪府使由在前。晡时入振威。县令以事上洛矣。○是日。 传曰。弘文馆河士信所注小学。尤为详密。又有一册。器皿物色。皆为图画。其议于大臣而刊印。二十二日。见今月十四日 传曰。近来师儒之选。皆尚文词之人。至于德修学明之士则未见选。黉舍游学之士。皆以习文艺决科第为业。未有以礼让相高。道义相规。冠章甫挟书册者。皆以求仕进为心。朝廷每有政事题目一下。纷然聚观于斋中。士习之陋污。莫此时为甚。不为切问近思之学。而徒游心于时政之得失。有议及时事者。则目为有名之士。士习至此。他日成就。将何所观。此皆由朝廷指导之无方。师长教训之不明而然耳。京师如此。则外方之懈惰。从可知矣。其兴起学校之任。专在于承流宣化之臣。而朝
二十一日。路遇宪府吏金光世。持有旨书状来付希春。即下马跪展。则始面书司宪府掌令柳希春。开坼内面云。今以尔为司宪府掌令。斯速乘驲上来事有旨。即令弘文馆引陪落后。宪府使由在前。晡时入振威。县令以事上洛矣。○是日。 传曰。弘文馆河士信所注小学。尤为详密。又有一册。器皿物色。皆为图画。其议于大臣而刊印。二十二日。见今月十四日 传曰。近来师儒之选。皆尚文词之人。至于德修学明之士则未见选。黉舍游学之士。皆以习文艺决科第为业。未有以礼让相高。道义相规。冠章甫挟书册者。皆以求仕进为心。朝廷每有政事题目一下。纷然聚观于斋中。士习之陋污。莫此时为甚。不为切问近思之学。而徒游心于时政之得失。有议及时事者。则目为有名之士。士习至此。他日成就。将何所观。此皆由朝廷指导之无方。师长教训之不明而然耳。京师如此。则外方之懈惰。从可知矣。其兴起学校之任。专在于承流宣化之臣。而朝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30H 页
廷乏人。有时不能选拟。己卯以后。监司必择知边务者付之。只修军政而不务学校之事。何暇为观感之本。而致兴起之效乎。学问精深。行己有方。穷塞祸患。不变其操者。以为师表之任。则必有观感兴起之效。有学行堪为师表者。擢授方面之任。以付风化之权。则巡行列邑。劝讲教诲。厚伦成俗。端在于此。生员,进士及以学问为事。居乡可称者。以为教授训导。则一乡之士。亦皆乐属乡校。而四方亦有多士之美。为学之序。莫先于小学。其在祖宗朝。或试小学。或试经书。乃许入学。自经己卯之后。废而不讲久矣。入学时。必令讲试小学。则幼学之士自知向方。以此等事。申饬举行事下吏曹。○余自弘文校理时。已知制教。今为掌令。犹带三官。
二十三日。到汉江。宪府书吏四人。使由丘从七八人来迎。渡江点心而行。使由书吏各三人前导。将至南大门。著纱帽而入。自太平馆前。由毛廛过司宪府。经松针桥。向迎秋门。路逢兵曹判书李铎,刑曹参判柳昌门。皆蒙请相见于马上。入阙至报漏门。入依幕。郑修撰澈来访。寻呼肃拜。遂肃拜于 三殿。初欲肃拜后辞免。以未署经不敢。而待二十五日署经而为之
二十三日。到汉江。宪府书吏四人。使由丘从七八人来迎。渡江点心而行。使由书吏各三人前导。将至南大门。著纱帽而入。自太平馆前。由毛廛过司宪府。经松针桥。向迎秋门。路逢兵曹判书李铎,刑曹参判柳昌门。皆蒙请相见于马上。入阙至报漏门。入依幕。郑修撰澈来访。寻呼肃拜。遂肃拜于 三殿。初欲肃拜后辞免。以未署经不敢。而待二十五日署经而为之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30L 页
二十五日。 上以时亲临思政殿。习华使相见礼。○今日早朝。两司以署经新掌令柳希春为之齐坐。监察罢漏后上台。台长次次上台云。○宪府大司宪金贵荣,执义安自裕,持平李景明,崔颋。皆遣书吏伻问。且谕以勿递呈辞。调理一二日而出。余答曰。甚欲随陪一日。今则四肢倦痛。势不得不呈辞云。○李效元来见。乃辛酉壬戌。相见于钟城而受业于余。即李钟城之子仁龙也。相见喜甚。
二十六日。昨以困惫呈病状。今朝给由事 允下。○是时。 上于思政殿习仪。又今日有司习天使谒圣仪于成均馆。
二十八日。伏睹去夜夜对后昨日备忘记。 传曰。君臣之间。实如父子之间。入对之时。不甚俯伏。可也。虽垂帘之时。帘内不见帘外之人。别无俯伏。亦可。且贤贤纳谏。帝王之美。更请曹植。并请成运。可也。○邀宋修撰应溉。欲荐元礼。宋以母病呈旬。故不得来。元礼好读书。性端重廉洁而有信义。经历世变。确然自守。无所污染。此所谓有君子之道也。○大司谏朴公谨元一初来访。年乙酉生。而故全州判官蘋之子也。质美而行高。学识纯粹。当今第一人物也。甲辰年为全
二十六日。昨以困惫呈病状。今朝给由事 允下。○是时。 上于思政殿习仪。又今日有司习天使谒圣仪于成均馆。
二十八日。伏睹去夜夜对后昨日备忘记。 传曰。君臣之间。实如父子之间。入对之时。不甚俯伏。可也。虽垂帘之时。帘内不见帘外之人。别无俯伏。亦可。且贤贤纳谏。帝王之美。更请曹植。并请成运。可也。○邀宋修撰应溉。欲荐元礼。宋以母病呈旬。故不得来。元礼好读书。性端重廉洁而有信义。经历世变。确然自守。无所污染。此所谓有君子之道也。○大司谏朴公谨元一初来访。年乙酉生。而故全州判官蘋之子也。质美而行高。学识纯粹。当今第一人物也。甲辰年为全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31H 页
州判官时。已闻禅云都会之风而慕悦矣。今玆相遇。虚舟相对。输写腑脏。所谓一见如旧。恨相知之晚也。二十九日早朝。诣阙肃拜。辰时。呈单子。诣台谏厅。以辞免纳名。刑房承旨朴素立出对希春 启曰。小臣昏暗孱弱。形状识虑。皆不逮人。顷蒙 圣慈拔于流窜之中。置之劝讲之列。今又授以风宪之任。揣分省己。兢惶罔措。且臣于去年十一月十七日。特蒙 恩赐田马。诣海南省父母坟。诣顺天拜祖父母墓。不胜感幸。适以衰病之年。正值寒冱之极。不能以岁前限内还朝。又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在顺天。祗受应教除授召 命。益增惶悚。正月初二日。起程中路。劳热发作。不免留滞调理而来。臣姿既暗劣。又有逋慢之罪。难以居风纪之地。伏愿 命递臣职。更授相当之人。 上答曰。天寒之时。远路岂易还来乎。勿辞。余遂退俟答教。时校理金鸾祥季应。自玉堂来访谈话。余具道尹元礼井渫不食之实。
三十日平明。闻二持平已入台府。余遂入。见监察于门外。鞠躬祗迎。余亦答揖。入中门。见两持平祗迎。又答揖。遂至台长厅偏处。与两持平俱北向再拜。即公礼也。各立交倚前。又相揖而后坐交倚。寻出官于齐
三十日平明。闻二持平已入台府。余遂入。见监察于门外。鞠躬祗迎。余亦答揖。入中门。见两持平祗迎。又答揖。遂至台长厅偏处。与两持平俱北向再拜。即公礼也。各立交倚前。又相揖而后坐交倚。寻出官于齐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31L 页
坐厅而还。执义安自裕至。余与两持平祗迎。执义就执义厅。余就前再拜。即公礼也。大宪金贵荣至。执义以下祗迎。而各就本厅。已而入。显身于阶上。就大宪,执义前作揖。各就绳床。大宪坐倚子于北壁。执义东壁。掌令西壁也。书吏进仙药呼。放药而受饮。呼放药而放杯。已而设完席而坐。其席纹曰忠公正直。○余与两持平行公礼后。就齐坐厅北壁。坐于皮方席。监察四人俯首走入。行再拜礼。余亦答拜。其次书吏五十馀。一时趋走再拜。其次皂隶罗将亦趋入。行再拜礼。即所谓上官也。初一日。是日政事。吏曹政厅 启曰。顷者。被谪还放之人。穷塞祸患。不为变易者不次擢用事。奉承 传矣。此乃政事之大者。自下不可擅拟。而当初大臣书启具在。已尽于 圣鉴。敢禀启。 传曰。相当堂上职。注拟可也。又 启曰。此人等堂上职注拟事传 教。该曹非但不知某某人有爵秩高下。资级未准。该曹不得擅拟于堂上之职。当初大臣书启中有之某某人 命下之由。取禀。 传曰。此人等。皆旧有名望之人。不计爵秩高下与资级。注拟可也。又启曰。依 传教为之矣。此人等名字不著。事体重大。请大臣同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32H 页
议为之。事体慎重然后可矣。 传曰。如启。○以三度习仪。诣慕华馆。先入依幕。见台中同僚执义两持平。又见论执李元麟之罪。又酌定金应湜之论。食点心后呼立班。遂出立四品班。良久。五拜三叩头礼毕。以次从下先发。其初赴也。车轮之棚象虎豹狮象橐马之状。吾马赖和柔。得不惊骇。自慕华馆。回来大阙。从光化门西偏入。又至东边。于弘礼门亦然。至勤政殿庭。行再拜礼。 大驾龙亭之来。回班鞠躬以迎。礼毕。复上殿于两天使。各行再拜而出。复肄陪赐祭习仪。余以无衰服不参祭。先退舍。(二月)
初三日。以天使入京。五更二点。出门诣慕华馆。入府依幕。卯时。 大驾至。诸臣先至者。皆俯伏道傍。辰时。皆著朝服。㯚𧞤亦用有染者。巳时。太监张朝,行人司行人欧希稷。入迎诏门。上率百官祗迎。百官五拜三叩头后。百官自下先归。首向 诏敕龙亭。至太平馆。入大门内列立。 大驾至而鞠躬。龙亭天使及至。亦鞠躬祗迎。天使既入正堂。 上就相见天使坐交倚于东。 上坐交倚于西。行茶礼后。百官堂上官。先就槛内再拜。堂下宫随就槛外。再拜而出。朝饭于慕华馆。昼点心于太平馆大门外。又晡时。退寓馆门外
初三日。以天使入京。五更二点。出门诣慕华馆。入府依幕。卯时。 大驾至。诸臣先至者。皆俯伏道傍。辰时。皆著朝服。㯚𧞤亦用有染者。巳时。太监张朝,行人司行人欧希稷。入迎诏门。上率百官祗迎。百官五拜三叩头后。百官自下先归。首向 诏敕龙亭。至太平馆。入大门内列立。 大驾至而鞠躬。龙亭天使及至。亦鞠躬祗迎。天使既入正堂。 上就相见天使坐交倚于东。 上坐交倚于西。行茶礼后。百官堂上官。先就槛内再拜。堂下宫随就槛外。再拜而出。朝饭于慕华馆。昼点心于太平馆大门外。又晡时。退寓馆门外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32L 页
长廊。同僚咸会。又食点心。 上为两使设下马宴。 上既著冕。就两使前。立而行酒。其次一品宰相权辙吴谦等四人。诣樽所而行酒。又 上就交倚后。四臣连献。再拜而退伏。凡初定九爵。而天使到五爵请止。乃止。 上于昏后。列炬而出。臣等鞠躬祗迎。 大驾过后。以次随驾。至光化门外乃退。夜已二更中末矣。
初四日。罢漏后。诣宪府。诸僚随会。卯时。 大驾发向太平馆。余以经筵番随后。至七间屏门。 大驾既入。台官五人。退寓依幕。终日无事。相与谈话。大宪金贵荣,持平李景明。多问书中疑晦处。景明如晦云。昨见吏正郎李齐闵传先生之言尹元礼当拔擢之意。李正郎闻言而悟云。 上设翌日宴。凡率六臣进爵。 上又终之。副使欧公。初六日祭后即发行。 上强留之。天使为退一日。发于七日云。○夕。 上还宫。副使欧君见 主上。不胜叹服。
初六日。罢漏后。诣太平馆。巳时。先导于祭床。龙亭至光化门外。祭床二百八十相连而至。百官鞠躬。龙亭至。尤为鞠躬。以 诏敕之所在也。薄 诏敕者三。薄香者一。是日。鳌山杂戏呈才人等。奇技异观。不可殚记。二诏使从容驻舆以观之。天使既入。余以无衰服。不
初四日。罢漏后。诣宪府。诸僚随会。卯时。 大驾发向太平馆。余以经筵番随后。至七间屏门。 大驾既入。台官五人。退寓依幕。终日无事。相与谈话。大宪金贵荣,持平李景明。多问书中疑晦处。景明如晦云。昨见吏正郎李齐闵传先生之言尹元礼当拔擢之意。李正郎闻言而悟云。 上设翌日宴。凡率六臣进爵。 上又终之。副使欧公。初六日祭后即发行。 上强留之。天使为退一日。发于七日云。○夕。 上还宫。副使欧君见 主上。不胜叹服。
初六日。罢漏后。诣太平馆。巳时。先导于祭床。龙亭至光化门外。祭床二百八十相连而至。百官鞠躬。龙亭至。尤为鞠躬。以 诏敕之所在也。薄 诏敕者三。薄香者一。是日。鳌山杂戏呈才人等。奇技异观。不可殚记。二诏使从容驻舆以观之。天使既入。余以无衰服。不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33H 页
参陪发。天使既入。行赐祭之礼。颁赐谥之诏。赐赙之敕。已而两使行私祭。同僚三员。奉迎虞主于慕义殿。又四员入陪祭。余退寓宪府。日昳。李持平如晦来憩谈话而去。○天使私祭。往成均馆谒 圣。即还太 平馆。 主上以相见。诣太平馆。余以经筵番隋驾。昏。 上列炬还宫。希春随至光化门外而归舍。夜已二更中矣。 上以是日哭泣之馀。令大臣代行慰宴于两使。
初七日。罢漏后。闻天使欧公以未明发行。忙诣慕华馆。其实副使辰时发行也。卯时。 大驾先至。臣等鞠躬祗迎。辰时。天使至。俱入慕华馆内南北依幕。寻相会设饯宴。台官随。百官列立于迎诏门之西。 上送天使于慕华馆大门。天使至迎诏门。步就筵席。与百官相与再拜而别。复随驾至太平馆近处依幕。 上入馆堂。设慰宴于上使张朝。除入侍人外。他臣皆退在。大宪金贵荣连日问文字疑晦处。余应对如响。金公大悦。申时。复随 驾至光化门外。随大臣下马。复上马回来。○欧天使语领相李公浚庆曰。领相。一国之标准。国王贤明。宜善辅佐云云。
初八日。余与执义两持平。同坐常坐厅。阅先生案五
初七日。罢漏后。闻天使欧公以未明发行。忙诣慕华馆。其实副使辰时发行也。卯时。 大驾先至。臣等鞠躬祗迎。辰时。天使至。俱入慕华馆内南北依幕。寻相会设饯宴。台官随。百官列立于迎诏门之西。 上送天使于慕华馆大门。天使至迎诏门。步就筵席。与百官相与再拜而别。复随驾至太平馆近处依幕。 上入馆堂。设慰宴于上使张朝。除入侍人外。他臣皆退在。大宪金贵荣连日问文字疑晦处。余应对如响。金公大悦。申时。复随 驾至光化门外。随大臣下马。复上马回来。○欧天使语领相李公浚庆曰。领相。一国之标准。国王贤明。宜善辅佐云云。
初八日。余与执义两持平。同坐常坐厅。阅先生案五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33L 页
册。题曰乌台题名记。外祖崔锦南先生。乙卯正月。自弘文校理为持平。同年七月。还为校理。妻外祖李仁亨相公。庚申年。自汉城右尹。为大宪。以同知中枢去。
初九日。昨日黄海监司启本谷山郡守呈内。今二月初五日辰时。白虹贯日。变异非常。 上观书状。令弘文馆博考前例。今日玉堂上劄子。劝 上修德云。○晡时。艺文馆书吏持分牌来。其内云。大提学行下内。特赐银两褒奖。下及倍臣。降敕谢恩表急速制进云云。即令人求誊录于承文院。
初十日。未明蓐食。诣慕华馆之西。入依幕。同僚毕会。卯时。 大驾至而俯伏道边。天使张朝至而入馆。百官先至于迎诏门之西。天使受五爵而起。近迎诏门下下舆。与我朝百官。相揖而别。凡抬扛之物。至三十有三。今日饯赆之物。留置而去。虽云贪婪。然比之戊午王本,赵蕡。则差有间云。 大驾出入。皆从敦义门。百官以道狭减从者。午时。归舍。
十一日。承政院 启曰。 圣候劳动。臣等侍卫。伏睹 天颜。羸悴有甚。不胜忧虑。视事取禀。实所未安。前头大礼逼迫。尤当闷虑。自 上量气。十分调保甚当。 传曰。知道。○军器正李元禄廷瑞。以谢恩使赴京。
初九日。昨日黄海监司启本谷山郡守呈内。今二月初五日辰时。白虹贯日。变异非常。 上观书状。令弘文馆博考前例。今日玉堂上劄子。劝 上修德云。○晡时。艺文馆书吏持分牌来。其内云。大提学行下内。特赐银两褒奖。下及倍臣。降敕谢恩表急速制进云云。即令人求誊录于承文院。
初十日。未明蓐食。诣慕华馆之西。入依幕。同僚毕会。卯时。 大驾至而俯伏道边。天使张朝至而入馆。百官先至于迎诏门之西。天使受五爵而起。近迎诏门下下舆。与我朝百官。相揖而别。凡抬扛之物。至三十有三。今日饯赆之物。留置而去。虽云贪婪。然比之戊午王本,赵蕡。则差有间云。 大驾出入。皆从敦义门。百官以道狭减从者。午时。归舍。
十一日。承政院 启曰。 圣候劳动。臣等侍卫。伏睹 天颜。羸悴有甚。不胜忧虑。视事取禀。实所未安。前头大礼逼迫。尤当闷虑。自 上量气。十分调保甚当。 传曰。知道。○军器正李元禄廷瑞。以谢恩使赴京。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34H 页
余请买事文类聚。
十二日。礼安县监郑惟一子中来告辞。乃辛酉年文科。而吏曹先生也。今为老父。乞县而归。好善慕义之人也。倾盖若旧。临分。握手而送之。
十三日。闻吏判往禀于三公。领相等以为 上命升堂上。此固美意好事。但遽行峻擢。亦似未安。不若速出加资。使几及堂上。然后不次拟望。可也。此论得之。○宣传官林泼来谒。百龄之子也。
十四日。是日政事。直提学奇大升入承旨望。受点。 上因政厅所陈。特命直提学卢守慎单望注拟。弘文应教望。余为首。金鸾祥次之。李湛为末。而金君受点。余尝以季应年先于我。出身又先。而受点多让于我。深为未安。今见受点。深喜深喜。尹元礼亦为缮工副正。
十五日。圣节使柳景深书状云。三月十一日。封皇太子。 上传曰。一则庆事。一则为生民悯虑。大哉 王言。一哉 王心。
十六日。仕宪府时。招禁府吏。诘安瑞顺,郑伦籍没还给之行。移中间淹滞之由。吏答以凡还给之吏。在户曹掌隶院。即招诘户隶吏。使之速送公文焉。○义
十二日。礼安县监郑惟一子中来告辞。乃辛酉年文科。而吏曹先生也。今为老父。乞县而归。好善慕义之人也。倾盖若旧。临分。握手而送之。
十三日。闻吏判往禀于三公。领相等以为 上命升堂上。此固美意好事。但遽行峻擢。亦似未安。不若速出加资。使几及堂上。然后不次拟望。可也。此论得之。○宣传官林泼来谒。百龄之子也。
十四日。是日政事。直提学奇大升入承旨望。受点。 上因政厅所陈。特命直提学卢守慎单望注拟。弘文应教望。余为首。金鸾祥次之。李湛为末。而金君受点。余尝以季应年先于我。出身又先。而受点多让于我。深为未安。今见受点。深喜深喜。尹元礼亦为缮工副正。
十五日。圣节使柳景深书状云。三月十一日。封皇太子。 上传曰。一则庆事。一则为生民悯虑。大哉 王言。一哉 王心。
十六日。仕宪府时。招禁府吏。诘安瑞顺,郑伦籍没还给之行。移中间淹滞之由。吏答以凡还给之吏。在户曹掌隶院。即招诘户隶吏。使之速送公文焉。○义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34L 页
县监金立。右议政宏弼先生之孙也。以景贤录及状纸三卷为寄。○新监察尹成殷景任来访。乃丙申夏同居中学之人也。自丙午罢官于门祸。去月。始得复职。握手相对。不胜忻怅。余修付邀朴汝柱之简。
十七日。启目。书写吏朴连寿来写吾所制谢表。持纳于艺文馆。○朴经历汝柱公干来访。见其祖朴政承崇质及第榜。则是丙子生员。吾曾祖岁星赋入格。乃 世祖时景泰丙子榜也。○僚中通柬。司谏以不职。发于物论请递。吾府尤被玉堂之议。不可不诣阙避嫌。遂相与诣阙。 启曰。臣等冒忝言责之地。凡阙失之事。不能纠劾。物情以为未便。显发于公论。不可腼然在职。请递臣等之职。○见平安监司书状中和郡呈内。二月初五日巳时。日变。所见非常。至为惊愕。图形上送。平壤府亦然。
十八日。掌令郑馣。退待物论。弘文馆劄子曰。伏以台谏。为国耳目。凡论劾纠正之事。所当尽言极谏。而近来循默成风。悠悠度日。事之可言者。非止一二。而付诸相忘。恬不致察。言官风采。扫地尽矣。公论之发。在所不已。请大司宪以下。大司谏以下命递。掌令郑馣。不即处置。殊失言官之体。请并递差。 传曰。台谏递
十七日。启目。书写吏朴连寿来写吾所制谢表。持纳于艺文馆。○朴经历汝柱公干来访。见其祖朴政承崇质及第榜。则是丙子生员。吾曾祖岁星赋入格。乃 世祖时景泰丙子榜也。○僚中通柬。司谏以不职。发于物论请递。吾府尤被玉堂之议。不可不诣阙避嫌。遂相与诣阙。 启曰。臣等冒忝言责之地。凡阙失之事。不能纠劾。物情以为未便。显发于公论。不可腼然在职。请递臣等之职。○见平安监司书状中和郡呈内。二月初五日巳时。日变。所见非常。至为惊愕。图形上送。平壤府亦然。
十八日。掌令郑馣。退待物论。弘文馆劄子曰。伏以台谏。为国耳目。凡论劾纠正之事。所当尽言极谏。而近来循默成风。悠悠度日。事之可言者。非止一二。而付诸相忘。恬不致察。言官风采。扫地尽矣。公论之发。在所不已。请大司宪以下。大司谏以下命递。掌令郑馣。不即处置。殊失言官之体。请并递差。 传曰。台谏递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35H 页
差当日为政事。可也。
十九日。参同契。顷者来自权沃川。今得披览。
二十一日。右副承旨奇大升见招。余以明夕赴招为答。○金执义鸾祥避嫌 启曰。小臣流落数十馀载。前年十月。特蒙 天恩。再忝搢绅。涯分已踰矣。五朔之间。遽升从三品之职。 宠命优渥。震骇罔措。况风宪重任。纠劾百司之地。尤不可冒处云云。
二十二日。奇承旨大升送李晦斋行状。大概甚善。但往往有罅漏处。
二十三日。阅续武定宝鉴。见丁未九月十九日因良才驿壁书。大起士林之祸。教中外曰。玆将宋麟寿,李若冰。赐死。李彦迪,郑滋。极边安置,卢守慎,丁熿,柳希春,金鸾祥。绝岛安置。权应挺,权应昌,郑惟沈,李天启,权匆,李湛,林亨秀,韩㴻,安景祐。远方付处。权拨,宋希奎,白仁杰,李彦忱,闵起文,黄博,李震,李洪男,金掁宗,尹刚元,赵璞,安世亨,尹忠元,安馠。付处。后二日。加重林亨秀赐死。李爓极边安置。
二十四日。同年生员申季衡正平。为延恩殿参奉。过访谈话而去。○乙巳人之籍没定属。己酉忠州人之缘坐。悉皆解释。此一国之庆也。○乙巳籍没还给者。
十九日。参同契。顷者来自权沃川。今得披览。
二十一日。右副承旨奇大升见招。余以明夕赴招为答。○金执义鸾祥避嫌 启曰。小臣流落数十馀载。前年十月。特蒙 天恩。再忝搢绅。涯分已踰矣。五朔之间。遽升从三品之职。 宠命优渥。震骇罔措。况风宪重任。纠劾百司之地。尤不可冒处云云。
二十二日。奇承旨大升送李晦斋行状。大概甚善。但往往有罅漏处。
二十三日。阅续武定宝鉴。见丁未九月十九日因良才驿壁书。大起士林之祸。教中外曰。玆将宋麟寿,李若冰。赐死。李彦迪,郑滋。极边安置,卢守慎,丁熿,柳希春,金鸾祥。绝岛安置。权应挺,权应昌,郑惟沈,李天启,权匆,李湛,林亨秀,韩㴻,安景祐。远方付处。权拨,宋希奎,白仁杰,李彦忱,闵起文,黄博,李震,李洪男,金掁宗,尹刚元,赵璞,安世亨,尹忠元,安馠。付处。后二日。加重林亨秀赐死。李爓极边安置。
二十四日。同年生员申季衡正平。为延恩殿参奉。过访谈话而去。○乙巳人之籍没定属。己酉忠州人之缘坐。悉皆解释。此一国之庆也。○乙巳籍没还给者。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35L 页
金䃴,李若海,郑源,郑希登,朴光佑,罗湜,罗淑,李中悦,郭珣,李霖,成子泽也。○ 主上再三辞让亲政。大臣等陈义不可。 上俯从之。令晓谕中外。○ 传曰。金䃴等十三人。籍没还给。乙巳己酉罪人妻子为奴。缘坐被谪人。皆放送。
二十五日。今日司宪府署经齐坐。而余之应教署经出。○余入检详望。检详之荐。乃权德舆尹根寿二舍人之所为也。○伏念 主上明圣。固不可以一笔形容。 慈殿沈大妃。博贤经史。议论层出。处事一以至公。又皆中节而无过差。真所谓女中之尧舜也。○ 传旨。古云狱多冤枉。白虹贯日。虽无狱事。在前冤枉之人。尚未昭雪。则无以回天心慰物情。金䃴,郑郁朴光佑,郑希登,郭珣,郑源,罗湜,罗淑,李若海,李中悦,成子泽,李若冰等。籍没还给己酉年被罪人。则忠州人或因杂言辞连。或以香徒回文。枉被重罪。物情冤郁。今者 慈殿撤帘归政之时。遵 先王察冤之遗意。特降懿旨。亟霈洪恩。一雪诸枉失。乙巳己酉两年罪人妻子为奴及缘坐被谪人等并放送事。下义禁府。○ 传旨。藐予冲人。越在闾阎。无所闻知。惟我 皇考明宗大王。深惟宗庙社稷之计。实有托付之
二十五日。今日司宪府署经齐坐。而余之应教署经出。○余入检详望。检详之荐。乃权德舆尹根寿二舍人之所为也。○伏念 主上明圣。固不可以一笔形容。 慈殿沈大妃。博贤经史。议论层出。处事一以至公。又皆中节而无过差。真所谓女中之尧舜也。○ 传旨。古云狱多冤枉。白虹贯日。虽无狱事。在前冤枉之人。尚未昭雪。则无以回天心慰物情。金䃴,郑郁朴光佑,郑希登,郭珣,郑源,罗湜,罗淑,李若海,李中悦,成子泽,李若冰等。籍没还给己酉年被罪人。则忠州人或因杂言辞连。或以香徒回文。枉被重罪。物情冤郁。今者 慈殿撤帘归政之时。遵 先王察冤之遗意。特降懿旨。亟霈洪恩。一雪诸枉失。乙巳己酉两年罪人妻子为奴及缘坐被谪人等并放送事。下义禁府。○ 传旨。藐予冲人。越在闾阎。无所闻知。惟我 皇考明宗大王。深惟宗庙社稷之计。实有托付之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36H 页
眷。天之不吊。降割斯亟。我 圣母王大妃克遵遗旨。以予入縸大统。俾守 祖宗艰大之业。予以寡昧。慄慄危惧。春冰虎尾。如涉如蹈。幸赖 慈殿淑慎之资。徽懿之德。权同听断。丕釐庶政。以顺人心。以答天意。至于 先王之所欲开而止者。次第绍述。将见生民安业。邦国无虞。予小子永荷成命。庶免于戾。乃于今年二月二十四日。伏蒙 圣教。以变异非常。警惕引咎。遽发撤帘之命。军国机务。委予独断。予小子惶骇忧迫。若无容措。恳辞固请。未见发允。此虽 慈圣谦恭冲挹。度越千古之美。而予之彷徨无依之怀。何可云喻。矧予凉薄。既无所承。一日万机。宁无不逮。玆欲益虔益励。修身任贤。庶不替 祖宗无疆之休。大小臣僚。其亦体予至怀。各勤乃职。同㡳于理。惟尔政府。晓谕中外事。下议政府。
二十六日。政院 启曰。籍没还给之类。多有遗漏。敢 启。 上答曰。依启并皆还给。可也。尹兴仁,尹兴义,柳浩,柳希霖,闵諟,闵诇,闵让,李鹤龄,李允明。掌苑署奴成番。籍没还给。○忠州缘坐者二百馀人。皆蒙开释。
二十七日。天使来。余以足疾。不利趋走。请闵典翰代
二十六日。政院 启曰。籍没还给之类。多有遗漏。敢 启。 上答曰。依启并皆还给。可也。尹兴仁,尹兴义,柳浩,柳希霖,闵諟,闵诇,闵让,李鹤龄,李允明。掌苑署奴成番。籍没还给。○忠州缘坐者二百馀人。皆蒙开释。
二十七日。天使来。余以足疾。不利趋走。请闵典翰代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36L 页
余为经筵番。余以百官。早诣慕华馆近处。雨脚如麻。更退。天使到迎诏门。时刻于未申间坤时。百官皆以雨具。迎诏敕至勤政殿。及申时。颁诏敕。 上捧诏敕。退至中门外而还入。夕。 上以下马宴诣太平馆。典翰以私故归家。余以经筵番奔走。事毕。 上还宫。时已四更五点矣。
二十八日。巳时宴天使。余与下番洪修撰。先诣经筵厅之东。及 御印出呼宝出。承旨史官经筵官。皆俯伏。 大驾出。亦俯伏。 大驾曲折于勤政殿北也。臣等即回。向南伏地。又趋走。随至勤政殿门外乘辇处。又俯伏。遂随驾至太平馆。侍从入至中门。而退寓依幕。酉时。 上以行酒于天使五爵。而毕后还宫。希春又以经筵番从行。至经筵厅之北。乃退。
二十九日。是日。 上请宴天使于庆会楼。希春呈状本馆而在舍。
初一日。掌隶院 启目节。承传云云。向前金䃴等二十三人籍没奴婢等。依承传还给。柳灌等缘坐妾许非等功臣家赐牌。考卞颐下云云。○监察柳沂士净来访。乃余庚子辛丑年故旧。而习之之妹夫也。握手叙旧。不胜忻怅。问其生则庚辰。问其子则惟宽,惟信
二十八日。巳时宴天使。余与下番洪修撰。先诣经筵厅之东。及 御印出呼宝出。承旨史官经筵官。皆俯伏。 大驾出。亦俯伏。 大驾曲折于勤政殿北也。臣等即回。向南伏地。又趋走。随至勤政殿门外乘辇处。又俯伏。遂随驾至太平馆。侍从入至中门。而退寓依幕。酉时。 上以行酒于天使五爵。而毕后还宫。希春又以经筵番从行。至经筵厅之北。乃退。
二十九日。是日。 上请宴天使于庆会楼。希春呈状本馆而在舍。
初一日。掌隶院 启目节。承传云云。向前金䃴等二十三人籍没奴婢等。依承传还给。柳灌等缘坐妾许非等功臣家赐牌。考卞颐下云云。○监察柳沂士净来访。乃余庚子辛丑年故旧。而习之之妹夫也。握手叙旧。不胜忻怅。问其生则庚辰。问其子则惟宽,惟信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37H 页
惟敏。而惟信。生员而能文者也。沂乃水使墉之孙。于我为九寸侄也。(三月)
初二日。朴都事汝柱公干。以崇古文九册见送。此百朋之锡也。喜极喜极。
初五日夕。谏院持官教来书 教旨。希春为司谏。踏 御印。与五品以下。朝谢体制不同。今日始升银台也。希春今日为朝散大夫。仍知制教。
初六日。判官郑昌瑞。故判书世虎之子。于 上为舅。而昨入内赡佥正末望。而未得受点。 圣上之至公无私。于此可见。
初七日。朴大宪解说宋参判纯之被诬。颇豁然觉悟。○大宪朴淳和叔来访。从容谈话。论及大学等文字。从善如流。岂弟君子也。
初十日。私奴长根击铮上疏。请籍没元衡家产。○忠州己酉之狱。士庶死者。通计三百馀人云。
十一日。自 上亲政之后。大小政事。尤为详明公当。迥出近世。真圣主也。
十二日。京圻监司启本。坡州居幼学成浑。自少勤于学问。深有自得之妙。乡里皆称其善。 传曰。至为可嘉。擢用褒奖。
初二日。朴都事汝柱公干。以崇古文九册见送。此百朋之锡也。喜极喜极。
初五日夕。谏院持官教来书 教旨。希春为司谏。踏 御印。与五品以下。朝谢体制不同。今日始升银台也。希春今日为朝散大夫。仍知制教。
初六日。判官郑昌瑞。故判书世虎之子。于 上为舅。而昨入内赡佥正末望。而未得受点。 圣上之至公无私。于此可见。
初七日。朴大宪解说宋参判纯之被诬。颇豁然觉悟。○大宪朴淳和叔来访。从容谈话。论及大学等文字。从善如流。岂弟君子也。
初十日。私奴长根击铮上疏。请籍没元衡家产。○忠州己酉之狱。士庶死者。通计三百馀人云。
十一日。自 上亲政之后。大小政事。尤为详明公当。迥出近世。真圣主也。
十二日。京圻监司启本。坡州居幼学成浑。自少勤于学问。深有自得之妙。乡里皆称其善。 传曰。至为可嘉。擢用褒奖。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37L 页
十三日。 慈殿传于左相曰。自古国母位重。治乱兴亡。虽关人主之明暗。亦系妇人之贤否。不可不广择。丧中虽不禁婚。朝廷可以知之。而士大夫家自然勿为议婚。何如。 慈殿此教至矣。○光雯以与许篈业白岳山下。空舍辞归。
十六日。今日之雨。安徐滋润。可以付种。真所谓时雨也。今年。冤抑既尽申雪。和气致丰。不亦宜乎。
十八日。郑献纳彦智。今日朝讲入侍。言于 上曰。经筵可当人等。虽有过人之才学。不得久居经幄。数迁他职。如此何以望劝讲之益。请久置经幄而勿迁他官云云。
二十一日。卯时拜表于勤政殿庭。盛表龙亭。三出复。百官分东西。以次随行。至慕华馆前。退入依幕点心。各散。余访金季应。寻至李正郎齐闵家。季应以为今日饯送李君元禄赴京之行。已设依幕矣。余遂绕出慕华馆。北至山麓松下。与季应相对谈话。舍人柳堪亦来会。书状官李君来受饯杯。副使姜知事暹。亦被余请过临。余等各饯二杯。设办则弘文馆也。已而因金应教。闻上使判府事丁应斗独坐慕华馆。吾二人往谒而退。归舍。日已昳矣。
十六日。今日之雨。安徐滋润。可以付种。真所谓时雨也。今年。冤抑既尽申雪。和气致丰。不亦宜乎。
十八日。郑献纳彦智。今日朝讲入侍。言于 上曰。经筵可当人等。虽有过人之才学。不得久居经幄。数迁他职。如此何以望劝讲之益。请久置经幄而勿迁他官云云。
二十一日。卯时拜表于勤政殿庭。盛表龙亭。三出复。百官分东西。以次随行。至慕华馆前。退入依幕点心。各散。余访金季应。寻至李正郎齐闵家。季应以为今日饯送李君元禄赴京之行。已设依幕矣。余遂绕出慕华馆。北至山麓松下。与季应相对谈话。舍人柳堪亦来会。书状官李君来受饯杯。副使姜知事暹。亦被余请过临。余等各饯二杯。设办则弘文馆也。已而因金应教。闻上使判府事丁应斗独坐慕华馆。吾二人往谒而退。归舍。日已昳矣。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38H 页
二十二日。射厅近处进士金应瑞来访。乃丙寅年二月初生。相遇于端川者也。李君廷显来访。○司圃南彦经亦来。问许国善事而去。○晡时。右承旨后白季真,参知许晔太辉相继来访。太辉期以明日会话于乾川洞第。
二十五日。食后仕进。与大谏白公共议劄子。白公起草。余等修润。大概以正心讲学。敬大臣存敬畏为纲。又论劾安州牧使李龟琛。前为平安兵使时。贪纵割剥。曲事权门。请罢其职。○尹佥知行以凉精见遗。且报林潭阳亿龄公以今月初九日下世云。惊悼即行素食。○ 上答院劄曰。劄中之论。皆是谏戒之辞。深用嘉焉。予虽不淑。其敢忘之。当常置诸座右。以自警焉。
二十六日。洪磻君望来访。乃监司叙畴公之子也。而曾见于癸卯秋者也。
二十七日。昨日艺文馆。以大提学行下。令我制进送中国表笺三道。今日令书吏写承文院誊录来。闻朴司谏光祐之子受通经明易。余以书问之。适会居母丧。期以秋大祥后来见云。
二十八日。以齐坐诣谏院。白大谏出示论劾吏判之
二十五日。食后仕进。与大谏白公共议劄子。白公起草。余等修润。大概以正心讲学。敬大臣存敬畏为纲。又论劾安州牧使李龟琛。前为平安兵使时。贪纵割剥。曲事权门。请罢其职。○尹佥知行以凉精见遗。且报林潭阳亿龄公以今月初九日下世云。惊悼即行素食。○ 上答院劄曰。劄中之论。皆是谏戒之辞。深用嘉焉。予虽不淑。其敢忘之。当常置诸座右。以自警焉。
二十六日。洪磻君望来访。乃监司叙畴公之子也。而曾见于癸卯秋者也。
二十七日。昨日艺文馆。以大提学行下。令我制进送中国表笺三道。今日令书吏写承文院誊录来。闻朴司谏光祐之子受通经明易。余以书问之。适会居母丧。期以秋大祥后来见云。
二十八日。以齐坐诣谏院。白大谏出示论劾吏判之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38L 页
草。余及西壁。有减削处。是日。署经四员皆出。惟安州牧使金寿亿越。○罢仕。往见李士文于神武门之西北。兼见牛男。试问十九史略。应对详明。神采精朗。真奇童也。○今 上存心公正。处事恳恻。一言一政。无非仁义礼智之发。遐迩臣庶。耸动叹伏。咸曰。大哉 王言。一哉 王心。近古所未有之 圣主也。臣之逢此。岂非大幸欤。
二十九日。金应教遗书云。昨承下翰。适出他未及酬复。君先我后。何嫌彼此之有。固不足容赘。但以卤莽。无以忝与。无实之名。至烦 圣听。闷迫忸怩孰甚。罔知攸措。谨拜复。○柳元礼等书云。雷雨之望方剧。 恩命特降。朝论亦合。非独赐环将置补阙云。小子等欢忭。曷有其极。等切欲留此一拜而后下乡。但粮绝天寒。未知行次之早晚。时未决焉。○以所制表笺三道。送于艺文馆。
初一日。朝讲。右正言入侍。(四月)
初二日。见朝报。政院启曰。右赞成滉。或舆或轺。或驲或舸。上来时轿军定给。随宜措护等事。三道监司处请下书。 传曰如启。
初三日。被大谏白公之招。食后。往见于藏义洞。从容
二十九日。金应教遗书云。昨承下翰。适出他未及酬复。君先我后。何嫌彼此之有。固不足容赘。但以卤莽。无以忝与。无实之名。至烦 圣听。闷迫忸怩孰甚。罔知攸措。谨拜复。○柳元礼等书云。雷雨之望方剧。 恩命特降。朝论亦合。非独赐环将置补阙云。小子等欢忭。曷有其极。等切欲留此一拜而后下乡。但粮绝天寒。未知行次之早晚。时未决焉。○以所制表笺三道。送于艺文馆。
初一日。朝讲。右正言入侍。(四月)
初二日。见朝报。政院启曰。右赞成滉。或舆或轺。或驲或舸。上来时轿军定给。随宜措护等事。三道监司处请下书。 传曰如启。
初三日。被大谏白公之招。食后。往见于藏义洞。从容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39H 页
谈话。今朝。已停请罢吏判之启。又以余前草启请正风俗之辞。同著名。送于城上所。○ 上以李浚庆,尹根寿所请赵光祖赠官事。 答领相曰。大臣之议。不可不从。光祖被罪于 中庙时。赠官未安云云。院中欲谏争云。○同僚请于明日更议启辞。大谏及余从之。
初四日。禺中仕院。余于昨日大谏宅。承公议。以赵大宪光祖复官从祀文庙事。起劄子草。今日与大谏具正言忭,权正言徵。共加修润。郑献纳彦智。以病在家。简通同议。令权正言徵。诣阙献之。
初五日。昨日人定时。 上答院劄曰。观此上劄。可谓辞恳。宫中亦知光祖之贤。但 中庙朝被罪之人。今若追赠。则是彰 先朝之过也。追赠犹且未安。而况从祀乎。固不可从。观此 答辞。 上已知光祖贤而被诬。宜赠大官之意云。○所启片简。从权正言来。以今日乃大祭齐。明日乃国忌斋。俱不可入公事。请于国忌后更议所启。何如。余答曰。诚如所示。以通于大谏。
初六日。右正言权而远过访。余被大谏之招。进于其家。权君亦同往。共坐一室。议更请赵大宪赠官启草。
初四日。禺中仕院。余于昨日大谏宅。承公议。以赵大宪光祖复官从祀文庙事。起劄子草。今日与大谏具正言忭,权正言徵。共加修润。郑献纳彦智。以病在家。简通同议。令权正言徵。诣阙献之。
初五日。昨日人定时。 上答院劄曰。观此上劄。可谓辞恳。宫中亦知光祖之贤。但 中庙朝被罪之人。今若追赠。则是彰 先朝之过也。追赠犹且未安。而况从祀乎。固不可从。观此 答辞。 上已知光祖贤而被诬。宜赠大官之意云。○所启片简。从权正言来。以今日乃大祭齐。明日乃国忌斋。俱不可入公事。请于国忌后更议所启。何如。余答曰。诚如所示。以通于大谏。
初六日。右正言权而远过访。余被大谏之招。进于其家。权君亦同往。共坐一室。议更请赵大宪赠官启草。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39L 页
兼白宋相纯之被谤而退。
初七日。尹希任来。闻忠州西面栗洞李文学畬夫人李氏无恙。而继后子奉先之子渊年。(缺缺缺)有文才云。余感旧怀贤。以书及墨一丁。托志远以送焉。
初八日。食后以常仕诣院。大司谏白公入朝讲。出来相会。但具正言呈病不来。大谏及献纳郑 正言权徵及余同草劄子。以初四日 上答教。以为宫中亦知光祖之贤。但以彰 先朝之过为难。故解释云云。○ 上答两司曰。自上之过。论启刚直。为可嘉。故快从矣。又 答院劄曰。累上劄子。于此尤见光祖之贤。但多有未安之意。故不从。观此二答辞。真所谓大哉 王言。一哉 王心。至公无私。从善如流。赵公之请。终必得矣。
初十日。闻直提学卢寡悔为亲乞归养于尚州。上疏陈情。 上答。观此上疏。孝亲之心。至矣尽矣。然今若解职。则予得贤士之意失矣。虽不解职。频往觐亲可也。仍 传曰。给马。令其道监司食物备给。 上恩至矣。○因朴瑞卿。闻故进士郑𥖝推占未来之事。以为自丁卯以后。年岁丰登。至丁卯。 圣上入继大统。今年始丰。可谓奇矣。○迎接都监。天使时制述官拣择。
初七日。尹希任来。闻忠州西面栗洞李文学畬夫人李氏无恙。而继后子奉先之子渊年。(缺缺缺)有文才云。余感旧怀贤。以书及墨一丁。托志远以送焉。
初八日。食后以常仕诣院。大司谏白公入朝讲。出来相会。但具正言呈病不来。大谏及献纳郑 正言权徵及余同草劄子。以初四日 上答教。以为宫中亦知光祖之贤。但以彰 先朝之过为难。故解释云云。○ 上答两司曰。自上之过。论启刚直。为可嘉。故快从矣。又 答院劄曰。累上劄子。于此尤见光祖之贤。但多有未安之意。故不从。观此二答辞。真所谓大哉 王言。一哉 王心。至公无私。从善如流。赵公之请。终必得矣。
初十日。闻直提学卢寡悔为亲乞归养于尚州。上疏陈情。 上答。观此上疏。孝亲之心。至矣尽矣。然今若解职。则予得贤士之意失矣。虽不解职。频往觐亲可也。仍 传曰。给马。令其道监司食物备给。 上恩至矣。○因朴瑞卿。闻故进士郑𥖝推占未来之事。以为自丁卯以后。年岁丰登。至丁卯。 圣上入继大统。今年始丰。可谓奇矣。○迎接都监。天使时制述官拣择。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40H 页
司谏希春。亦入抄启之中。自顾无捕鼠之技。而厕吹竽之班。可笑之甚也。○弘文馆副提学朴大立,直提学卢守慎等上劄子。请追赠赵光祖爵谥。一如院劄。 上答曰。 先朝之事。是非重难。但廷议如是。故追崇矣。赵静庵以真儒被大罪。暗昧郁抑者五十年于玆矣。至是。李相浚庆,尹根寿。首发其议。奇大升,金添庆等和之。谏院之上劄。极其恳切。玉堂又随而劝之。 圣上豁然快从。特令追赠爵谥。此真所谓百年公议定。而非 圣人之在位。孰能成之。士林之感荷欣幸。为如何哉。
十一日。领相议。伏见卢守慎两疏。辞情危迫。不觉抆泪。正隆孝治之时。势不可不许其情。但今 圣学日就。经筵方急。如此学问之臣。未易多得。姑限旬日。许其觐省。未为不可。但其父母生长京师。不无世业。若令本道监司敦谕其父母。起送于京。因令各道给军护送。来在京家。则守慎庶无远游旷省之忧。而专意于论思进讲之地。○左相权公议。守慎学问精深。践履笃实之人。久侍经幄之上。则其辅养 圣德。以成治效。岂不重且大哉。○上命庆尚监司敦谕卢守慎父母。使归于京。又令三道监司护送。又令庆尚监司
十一日。领相议。伏见卢守慎两疏。辞情危迫。不觉抆泪。正隆孝治之时。势不可不许其情。但今 圣学日就。经筵方急。如此学问之臣。未易多得。姑限旬日。许其觐省。未为不可。但其父母生长京师。不无世业。若令本道监司敦谕其父母。起送于京。因令各道给军护送。来在京家。则守慎庶无远游旷省之忧。而专意于论思进讲之地。○左相权公议。守慎学问精深。践履笃实之人。久侍经幄之上。则其辅养 圣德。以成治效。岂不重且大哉。○上命庆尚监司敦谕卢守慎父母。使归于京。又令三道监司护送。又令庆尚监司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40L 页
给食物。仍许守慎归省。 上恩至矣。○余闻卢寡悔肃拜而归家。即往访。以余所撰先君子墓志草进呈。恳乞碣阴。卢君再三固辞。余伏而请。进而握手。丁宁恳请。竟留付而来。○传旨。卒大司宪赵光祖。以间世粹美之资。得师友渊源之传。阐明道学。为世大儒。遭遇 中庙。竭忠尽诚。欲遂尧舜君民之志。兴学校明教化。以扶植斯文为己任。 中庙亦知其贤。言听计从。倚为良弼。唐虞三代之治。庶几可致。而正人得志。邪人所不幸。奸臣南衮,沈贞,李沆等。愤其平生不容于公论。因缘洪景舟。至以不测之说。巧成萋斐。震惊 天聪。竟致窜死。使国家元气。斲丧无馀而置。此实迫于群奸。恐动构陷。初非 中庙本心。 中庙当初罪之之时。下教曰。汝等俱以侍从之臣。本欲君臣同心。伫观至治。果有为国之诚矣。但处事过激。故不得已罪之。然予心何以为安。及其晚年。收用同时被诉之类。至置之宰辅之列。以此见之。其非 中庙本心。尤可以知是旀。 仁庙诚孝。出于天性。其于 中庙遗意。无不体行。追复其官爵为有去乙。自乙巳以后。尹元衡秉国乱政。愤清论之议已。欲钳制一时之口。至以此人等指为逆类。晦盲否塞。至于今日。尚无伸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41H 页
雪褒奖之举。岂不深可痛惜哉。当玆嗣服之初。国是不可不定。士习不可不正。此乃继志述事之事。转移世道。在此一机是如为昆。光祖乙良。赠以大官美谥。以明士林之趋向。以答国人之颙望事下吏曹。○见昨日。迎接都监郎厅 启馆伴及吏曹,礼曹,大提学同议。制述官抄 启。任说,李纯亨,吴祥,尹铉,金贵荣,姜士尚,尹毅中,朴应男,李洪男,洪天民,姜士弼,尹斗寿,柳腆,崔颙,李后白,具思孟,金添庆,金亿龄,奇大升,权擘,李湛,林诲,尹㴻,闵起文,尹根寿,卢守慎,柳希春,李齐闵,杨士俊,申护,金命元,李山海,崔颋,黄廷彧,黄允吉,成子济,李增,李珥,具凤龄,郑琢,洪圣民,李济臣,李凝,尹卓然,金忠甲,俞大脩,闵忠元,权鹏,李廷馣,尹存性,朴民献,丁允禧,梁应鼎,李民觉,卢禋,南彦经,进士崔庆昌,李纯仁,讲书官,宗应溉,尹希吉,柳希霖,李廷馣,洪翼世。
十三日。食后仕进。余议以为庆尚监司以牒诉公事之多。无病者生病。况一国公事。六曹诸各寺启目。八道监司兵水使启本。两司所劄所启。弘文馆劄子。士庶人上言。中外臣民上疏。司宪府推考。凡 土所阅览者。一日数十卷。或至百卷。精神气力。劳弊莫甚。不
十三日。食后仕进。余议以为庆尚监司以牒诉公事之多。无病者生病。况一国公事。六曹诸各寺启目。八道监司兵水使启本。两司所劄所启。弘文馆劄子。士庶人上言。中外臣民上疏。司宪府推考。凡 土所阅览者。一日数十卷。或至百卷。精神气力。劳弊莫甚。不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41L 页
可不图所以减除而完养之。为今计。莫若令承旨看详公事。抄记其要。粘于末端。使 上一览瞭然。庶几精神苏快。不至劳困。又议赴京使臣。一年至五六度。中原一路。困不能支。号天缢颈。所不忍闻。盖以一使之行。驮载至一百数十匹。路边生民车辆之出。至难也。至北京。朝廷待之。不及琉球。盖琉球之使。卜驮至少。我国之使太多。而下人皆务贸易故也。今莫若国家只令通事。贸易于辽东。使臣独持粮米而赴燕。可除上国之弊。转我国为清洁矣。僚议皆从。当白政承。然后乃 启。
十四日。承文权知正字李凝成卿。持余所制皇太子笺文应改处来议。余改送。○政院 启曰。经筵官所启。纲常之事。守令以不能教化罢职。故守令畏其罢职。掩覆不发。请议于大臣。勿令罢职。而掩覆守令罢职事取禀。 传曰。如启。
十五日。太学儒生诣阙上疏。请赵光祖,李彦迪,金宏弼,郑汝昌四先生文庙从享云云。 上答曰。尔等以太学之士。游心道学。追慕真儒。封上疏章。请以四贤从祀文庙。尔等趋向之正。亦可知矣。然一朝至于从祀。似为重难。 圣上嘉纳善言。至矣。○副正白惟
十四日。承文权知正字李凝成卿。持余所制皇太子笺文应改处来议。余改送。○政院 启曰。经筵官所启。纲常之事。守令以不能教化罢职。故守令畏其罢职。掩覆不发。请议于大臣。勿令罢职。而掩覆守令罢职事取禀。 传曰。如启。
十五日。太学儒生诣阙上疏。请赵光祖,李彦迪,金宏弼,郑汝昌四先生文庙从享云云。 上答曰。尔等以太学之士。游心道学。追慕真儒。封上疏章。请以四贤从祀文庙。尔等趋向之正。亦可知矣。然一朝至于从祀。似为重难。 圣上嘉纳善言。至矣。○副正白惟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42H 页
仲和云。公之名甚美。有是实故有是名云。
十七日。是日政事。赵公光祖追赠领议政。金启为承旨。余即送致贺书。
十八日。朴君汝柱公干来访。闻儒生上疏。乃进士禹性传之所作也。其述李晦斋彦迪一条。尤有高见。非学识之高明。不能作也。
十九日。仕进。余从容再白于白大谏曰。宋相纯被谤暧昧。宜发公论。拟于同知之望。白公亦以为然。○赵静庵。壬寅生。年十七戊午岁。金佐郎宏弼。负笈往学。
二十日。以所撰千秋节贺笺。令宋言慎楷书。送于艺文馆。○权正言徵抱大学来问疑晦处。终日而去。
二十五日。 传于政院曰。今日朝讲。领相所启公贸易限五年间停寝事。奉承传。且私贸易泛滥之弊一禁事。使书状察而为之。又朝讲时。正言权徵 启曰。我国以公私贸易卜驮至多。中原一路。困弊不支。中国亦贱待我使臣。不得与琉球使臣为比。盖以琉球简而我国烦故也。请今后贸易。止于辽东为之。勿复输至燕京。一以除一路输转之弊。一以洗国辱之耻。领相李公从而赞之。亦蒙 上允可。百年之弊。一朝
十七日。是日政事。赵公光祖追赠领议政。金启为承旨。余即送致贺书。
十八日。朴君汝柱公干来访。闻儒生上疏。乃进士禹性传之所作也。其述李晦斋彦迪一条。尤有高见。非学识之高明。不能作也。
十九日。仕进。余从容再白于白大谏曰。宋相纯被谤暧昧。宜发公论。拟于同知之望。白公亦以为然。○赵静庵。壬寅生。年十七戊午岁。金佐郎宏弼。负笈往学。
二十日。以所撰千秋节贺笺。令宋言慎楷书。送于艺文馆。○权正言徵抱大学来问疑晦处。终日而去。
二十五日。 传于政院曰。今日朝讲。领相所启公贸易限五年间停寝事。奉承传。且私贸易泛滥之弊一禁事。使书状察而为之。又朝讲时。正言权徵 启曰。我国以公私贸易卜驮至多。中原一路。困弊不支。中国亦贱待我使臣。不得与琉球使臣为比。盖以琉球简而我国烦故也。请今后贸易。止于辽东为之。勿复输至燕京。一以除一路输转之弊。一以洗国辱之耻。领相李公从而赞之。亦蒙 上允可。百年之弊。一朝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42L 页
始革。快哉快哉。此论起于柳景深。柳亦有功哉。○呈辞状云。臣少有痼冷之疾。去年冬。以扫坟往返南涯。积受风寒。自去夜触冒风冷。头重四肢刺痛。心气恍惚。旬日之间。未易差复。言论重地。旷废职事。至为未安。臣矣职本差事。善启云云。○ 传曰。我国服用之物。随其士宜。犹足以供备。不必贸办于他。以长侈靡之习。顷年权奸当国之时。因尚方衣襨之贸。恣济其豪奢之欲。至如妆奁妻妾服饬。率皆求贸中原。誇耀一世。自公卿大夫。至于闾阎士庶。皆为慕效。莫不托贸于舌官之辈。舌官虽为厌苦。小有气势之请。亦不得不从。因致卜物繁重。往来转输之际。中原之人。不胜其苦。怨骂不绝。已为矜恻。大抵纱罗绫缎。秪为观美之资。实是无用之物。必为贸用。非但无益。今者。辽右一路。獭贼猖獗。烟火萧然。使价之通。尚虞阻梗。若赍持许多之物。车两之数。不减于前。则不惟递运之人。疲顿怨愤。一赴人员。恐被不测之变。今后公贸易。限五年一切停寝。下人等或有如前汎滥私买卖之物者。使书状各别纠察治罪。痛革其弊事卞户曹。○柳潜言三水,甲山之寒苦无衣。希春继陈。
三十日。 上近日因吏曹判书李铎辞免。 教曰。进
三十日。 上近日因吏曹判书李铎辞免。 教曰。进
眉岩先生集卷之五 第 243H 页
贤退邪。可也。又因大司谏崔颙辞免。教曰。极谏而匡救自上之过。直言而论覈贪污之人。可也。大哉 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