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x 页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疏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83H 页
乞归加土疏(庚午)
伏以臣父母坟。在全罗道海南地。今年霖雨。颓落甚多。人子之心。不胜怵惕闵迫之至。臣早失一兄。单独一身。投荒二十年。父祖坟墓。芜秽不治。至于母死。不获奔丧。去丁卯十月。蒙 恩还朝。同年十一月十七日。始以扫坟受由。季冬。到先茔。时方冻冱。无计修墓。只得行祭而来。去年九月末。以加土受由。昼夜行到丘墓。亦以严冱。积年之坏。百未修一。常怀恨悯。今者。又大坏于积雨。久以职在近密未去。不任彷徨罔极之情。今年。虽有该曹公事。臣以私马往来。无贻弊一路之事。伏乞 圣慈俯鉴。微臣孤苦。异于他人。特 命给由。使得以加土往还。不胜幸甚。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谨昧死以 闻。
进献芹录笺
臣伏见宋臣司马光进稽古录一章。请求言一疏。其言如蓍龟。又见汉诸葛亮出师表教群下之言。唐陆贽劝其君以听言纳谏。皆为朱文公所奖叹。或欲进献于天子。或屡吟哦而手笔。或称美学问之纯粹。诚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83L 页
以此等文字无非忠诚恳笃。明达治道。人主所当服膺之格言也。至于文公疏劄所陈尧舜其君之方。至矣尽矣。实千古之所未有。万世之大训。而臣本愚陋。久从事于稽古。食芹而美。敢以为献。伏乞 圣明。傥赐乙夜之览。而留神玩味。则其于进德出治。以光大 祖宗付畀之业。不无补益。臣以蝼蚁爱君之诚。不胜恳恳之望。谨拜手稽首以 闻。
辞艺文提学疏(壬申九月)
艺文提学者。词臣之极选也。非徒制撰辞命。循次而进。至于主一国之文。为多士矜式。凡事大文书之修阅。皆出于其手。华使之来。迎送于境上。往返千数百里。相与酬唱。是大提学。国之大任。而艺文提学。乃其阶梯。其不可一日非其人而冒处。明甚。臣于属文。性即甚拙。虽粗尝涉猎书史。而笔力太弱。不能成章。诗词表笺之类。尤所未解。虽远送朋旧之际。尚不成赠言一句之作。不特臣自知樗栎之无用。同类亦有书簏之嗤笑矣。今使臣为提学于艺苑。而臣亦冒昧受之。则是犹使瞽者卞五色。而驷跛鳖以求上山也。臣本僻陋小儒。只以寻章摘句。叨侍 经帷。累承 顾问。区区管见。固宜无隐。至于强所不堪。苟贪荣 宠。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84H 页
上欺乎天。下怍于人。臣实耻之。 殿下以至诚待臣下。臣下之避所短而患不堪者。或有沥恳而祈免。则 殿下必俯采而从之。 殿下若审知臣于此职不相近似。则 御笔岂点于臣名耶。方今 圣明图治。随才授任。各尽所长。而臣之阙短。如前所陈。是以临当谢 恩。忸怩跼蹐而不敢出。伏乞 圣慈特垂怜察。亟命回臣所授。以畀能者。使国有同朝之光。臣无窃吹之羞。不胜幸甚。
陈情乞递讲官疏(丙子九月)
臣本以尪羸残弱之躯。投北十九年。积受寒冷。逮玆衰老。下冷上渴之證大发。一夜所饮。至七八度。此不得不退者一也。臣幼有足疾。不能良行。少壮立朝。犹可勉强。今老衰。步趋甚艰。跛曳随行。亦为无耻。此不得不退者二也。愚臣唯以窥觇章句。受 知于 圣明。四书释疏,小学附录之 命。既祗承而不敢辞矣。臣亦有修进近思纲目参考之志。非从仕无暇者之所可为。此不得不退者三也。伏乞 圣慈特命递臣讲读之任。给暇三四年。以毕天地生成之 恩。不胜幸甚。
辞副提学及同知成均疏(丁丑)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84L 页
臣于去年冬。以衰老疾病。乞退调于乡村。 圣慈优容。 批答之辞。出于至诚。及陛辞之日。又蒙 引见。德音郑重。至赐经 御衣靴。非常 恩宠。旷世所无。臣自愧庸陋无补。何以得此于 圣明。不胜惊感涕泣之至。远近见闻之人。莫不嗟叹。以为 圣主眷念经帷老臣。何至于此。况臣糜粉难酬之感贯天达地者乎。今玆春和。又以讲官之长。 恩召奄降。在臣情礼。岂敢趋造之少缓乎。第以臣之疾病。非一朝一夕之偶然。夙自幼小。尪羸残疾。大不如人。投北十九年。积受冱寒。脏腑已伤。少遇风冷。腹中辄痛。数年以来。下冷上渴之證转笃。自去秋至今。勤服止渴之药。而未见其效。加以齿牙零落殆尽。不能嚼饭。日渐瘦削。足疾又甚。行动艰难。臣虽欲黾勉上道。以副 圣上希世之眷。不可得也。臣之衰病。不堪从仕。一国所知。臣之素心。 圣鉴洞照。伏乞 圣慈以天地父母之心。特怜而许之。命递臣本职及兼带同知成均。使臣得安心田园。以尽馀年。以卒长育成就之 恩。不胜幸甚。臣以痼疾。孤负 圣上至诚期待之意。死罪死罪。瞻望 魏阙。涕泪交颐。席藁俟 命。臣无任惶惧屏营之至。谨昧死以 闻。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书状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85H 页
湖南观察使辞疾状(辛未)
臣矣段。本是疏暗书生。不晓军旅之事。自受本职兼节度之任。如蚊负山。夙夜忧惧。人器之不称。人莫不知。且臣本以羸弱癃疾之人。年迫六十。上热下冷。艰难支持为白如可。以即上京肃拜。往来之除。劳热发作。渴饮无数。拜辞初发之日。即患腹痛泄泻。一日七八困。今到稷山。又闻南方海寇消息之报。心神怔忪。罔知所为。臣若勉强驱驰。则非但一身之痛。日深难支。折冲御侮之策。必误国事。极为惶闷。伏冀 圣慈俯察危恳。亟 命递差。更授可堪之人。以完一方之寄为白只为。诠次以善 启向教是事。
谢使本道题给食物。仍乞就閒状。(乙亥)
臣矣段。去十月二十六日。都承旨成帖有 旨书状祗受内。 特念臣老病调理。 许令过冬。待春温上来。不胜感激之至为白遣。又伏蒙 圣慈轸念臣家穷。 特命监司题给食物。尤增感泣。臣父母坟在海南。而自乙卯倭变以后。父祖神主。避地潭阳。故臣既祭先茔。遂来潭阳。方患以穷空遇饥岁。忽受非常之 赐。感戴 恩宠。糜粉难酬。第臣尪羸冷渴之疾。未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85L 页
可以岁月差复叱分不喻。前所受 命四书吐释等乙。时方就閒用工乙用良。本职段。佐贰铨衡。最为紧急为白良置。修书未毕前。势难上去。不胜惶悚为白良尔。本职为先递差为白只为。诠次以 启向教是事。
大司宪辞免状(丙子)
去四月二十五日右副承旨成帖书状内。以臣为大司宪。斯速上来事有 旨。臣闻 命震悚。罔知所为。伏念臣素以尪羸之躯。不堪下冷上渴之證。去岁秋。因扫坟受由下来。因乞休暇调保。仍欲修进 上命之书。 圣慈优容。令臣得安心过冬。臣自幸受 知之深。不意今者。又授风宪之长。召 命奄下。不胜感惧。臣之迂疏暗劣。不合提纲振纪之任。人莫不知。而又累试罔功。臣之残疾。在群臣中最甚。又今方患两脚刺痛。心热咽渴。不能登途。遂关趋 召谢 恩之礼。负罪至重。惶闷罔涯。臣矣职乙良。递差为白良结。望良白平叱分不喻。臣久未还朝。旷职踰年。极为未安。臣之兼带同知 经筵,春秋,成均馆事及奉常,校书提调。并以递差为白只为。诠次以善 启向教是事。
谢许递本职及奉常寺校书提调状
臣矣段。祗受今月十九日左副承旨成帖有 旨书状内。 圣慈轸念臣有病难行本职及奉常校书提调递差事。臣不惟自此安心调理。又可以病间修进上命之书。不胜欣幸。感泣为白在果。臣矣兼带经筵,成均,春秋等段置。职任重关。踰年久旷。极为未安。不胜惶闷为白昆。并以递差为白良结。望良白良厼。诠次以 启向教是事。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86H 页
乞递同知经筵状
今月初七日左承旨成帖有旨书状内。以臣乞递同知 经筵等任。下喻此乃兼带之职。亦有他员。卿其勿辞。臣祗受。不胜感泣为白在果。但此非如西班閒散之职。辅养 君德。教导国子。预闻时事。皆非在远之臣所得为者。故带是任者或出为监司。则例皆递差为白去等。臣旷职逾年。极为未安为白齐。且臣初闻大司宪之递。遥度之误。乃以为同知中枢书前辞状。昏暗妄错。不胜惶惧为白置。臣同知 经筵,成均,春秋。乞递至恳为白良尔。诠次以善 启向教是事。
弘文馆副提学祗受状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86L 页
今月十二日右副承旨成帖有 旨书状内。以臣为弘文馆副提学。 命斯速乘驲上来。臣祗受惶悚。罔知所为。臣本以尪残之躯。年老生病。渴證脚痛俱发。顷日大宪之 召。方以疾辞。幸得递差。今又承 经筵长官之徵。 天眷隆至。踰越涯分。臣敢不力疾趋造。第自近日。又患暑證。谨当多方调药。俟少差后乃得上道。谢 恩陈情。更乞骸骨计料为白在果。缓慢不速之罪。极为惶惧为白良尔。诠次以善 启向教是事。
谢赐马状
臣拜辞之日。伏蒙 圣慈引见。 德音郑重。至有经 御衣靴之赐。 天香逮贱之宠。旷世所无。臣不胜惊悚感激涕泣之至。又蒙特 恩给马。脩路得以无事下来。以今月初一日到家为白置。臣受来马牌马文。并封缄上遣之云云。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书
  
与金厚之(麟厚)(钟城谪中)
一投天涯。今已十载。故旧音问。如隔洋海。停云之思。徒苦梦见。此中襞积。一笔难尽。晚闻连遭哀疚。气体未健。不胜虑叹。然既静以调摄。终当平复。仆风沙冱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87H 页
寒之地。纵延残喘。母年七十有六。日簿西山。常怀无涯之惧。近来娣及兄子相继零落。万里晚闻。肝肠摧裂。烦白愁寂之中。欲得君咳唾之珠。玩以忘忧。长篇十馀首。书送是冀。昔东坡寄米元章云。岭海八年。念吾元章迈往凌云之气。清雄绝俗之文。超迈入神之笔。何时见之。以洗瘴毒。即仆今日之意也。许多怀抱。都不缕缕。
答韩氏妹书
伏睹今夏所出书信。凭审閤宅平善。且闻效清妻柳氏节义过人。不胜钦叹。但念其流落憔悴之久。劝事佛以消厄。鄙意不然。希春昔在童稚。依先君膝下。闻诲语云。吾从兄广孙氏。质美而识高。临终。以诗戒家人勿作佛事曰。嗟余幸忝洙泗波。忍从裔戎事无稽。希春其时即入乎心。及长。玩味程朱之训。又知西域索隐行怪之事。张皇诡诞。诳耀彼土。本无其实。后来奉佛者。非徒无益。反更得祸。考之史策。历历可数。以妹氏之聪明记览。而犹不觉悟耶。是殆丧明之馀。郁郁无聊。而有如是之谬见耶。吾儒之道。真实无妄。苟能明而体之。则心广体胖。无入而不自得矣。希春投荒裔而尝酸苦。垂二十年而自信愈笃。诚不欲舍正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87L 页
道而之他也。蒙慇勤眷厚。而不获承命。伏惟恕照。
答尹佥知(行)(戊辰)
此丈(元礼)二十馀年。多历世变。卓然守正。无所污染。人亦莫不知之。若其好书而至老不厌。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文学信义又有过人者。实清庙之瑚琏也。方今圣贤相逢。登崇俊良。岂有井渫不食之理。士林间好贤之士。闻其实而乐之者渐多。深喜汇征之有路也。
与金亨彦(启)(五月)
慕义殿亲祭。触冒极热。馆中皆以为未安。今日朝讲。侍讲官想应恳请。未审 答辞如何。令公今日夕讲入侍。幸惓惓回天。何如。盛夏。 玉体固宜调保。况天使将来于三伏之际。尤不可预自劳伤也。犬马之诚。不能自抑。敢白。
答李领相(浚庆)(己巳)
伏蒙降屈尊严。手笔郑重。不胜感悚之至。小人为加土父坟。将欲受由下去。适妻夙婴风冷。重添于此。惧过冬而伤。因成同行。迹似归田。然二十年逐臣。幸蒙 圣上湔拔于沈沦万死之馀。恩入骨髓。常愧无以仰报万一。岂敢遽然长往。不复还朝乎。第缘本以弱骨残生。久触寒苦于北荒。腰下如冰。冬月冷突。恐生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88H 页
疾病。欲过冬而还来耳。伏惟台鉴。谨再拜以闻。
  李领相书
 昨日录事之还。闻令意岁后欲还。犹慰鄙意。但因人闻令公有大归之计。不胜缺然。近来。朝旧相继出去。如仆老谬者。牵扯独遗。将欲何为。目送高鸿。身留尘壤。所谓珠玉在傍。觉我形秽者也。唐人有言曰。我辈须自点检。孔吏部不肯居朝廷云。正为今日道也。只念 圣明在上。为治须人。令公岂得久为林下閒人乎。恃此自遣耳。只冀行候万福。谨白。
与奇明彦(大升)(庚午)
即今令候何如。仰恋无已。顷蒙李观察过访。仍言曾见令公活计不饶。此固柳子厚所谓士之常也。仆以加土陈疏。蒙 恩受由而来。方患劳热。近少调理。下归海乡。切欲一奉清仪。路颇迂远。深以为恨。下来时。因金君就砺。闻退溪先生格物无极之释。快从令公之说。深叹其德学之日新也。令公之所言。即希春之所见。云披日出。不谋而同。欣幸无已。李先生答书。今即誊送。深望深望。以令公之资。投閒得暇。广览载籍。其为长进。岂可量乎。仆衰暮之年。上热下冷。急于调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88L 页
气。未遑考索。谨以管城一柄。仰助草玄之资。伏惟令照。
答柳成龙赵廷机书(壬申)
承审示议。大是大是。乡约事。朱子答张南轩,吕东莱。皆以为难行。则其通行一国之不易。亦可知矣。然不可以此遂为古道骇俗。此甚未安。当以此意上劄。而语有斟酌。又以遇灾修省之意。佥议为之。生以祖忌未能进参云云。
答李敬仲书(乙亥)
所谓短丧者。卑幼之于尊长。未尽其制之谓也。非谓父母舅姑之于子妇。年高多病者亦当固执也。国俗。自近年依古礼制五服。此古礼复行之渐也。然此当责于臣子。非可厚望于 恭懿殿也。 恭懿殿春秋既高。加以大病之馀。气息奄奄。仁人旧臣。为之怛然。其可更以从重议请耶。幸更再思求中。
遗玉堂诸僚书
恭懿殿之服。今不可更议者有三。高年重病。不可拘拘于下丧。此未安者一也。当此创巨痛深之日。舆情庶几 恭懿殿无恙。不贻 圣上忧中之忧。今乃反劝重服。以坚执礼斋素之心。此未安者二也。尊位已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89H 页
定之礼。在臣子不可续续更议从重。此未安者三也。幸更再思求中。
遗同僚书
主上素有脾胃之伤。寻常不能进朝夕膳。只暂进昼膳。今遭大故。哀毁哭泣。至于咯血。蔬食才入。或滞或吐。凡百庶僚咸惧不能支持。夙夜之臣。忉忉怛怛。难待二十七日之至。以为期苟至矣。大臣必于翌日。即 启请从权。及其期至。宪府错看大明会典百官除服之限。偶有所 启。遂致大臣不能安心趁 启。今日之启。亦已迟矣。今日大臣 启请。而玉堂不即随 启者。从佥议也。今日虽不遽 启。明日则固不可不 启也。臣之事君。犹子之事父。父遭亲丧。哀过致毁。或伤脾胃。为其子者。欲父报丧之意。虽不能已。救护气体之心。亦不容不急矣。况圣人明有权制。而吾侪尚欲执一乎。若明日。玉堂坐视而默无一言。则不唯有骇于观听。大臣之言。亦孤而寡助。尤为未安。佥丈幸更思之。为明日一会。何如。
与梁佥知(应鼎)(乙亥)
谨问令候何如。仰恋仰恋。生南来。即欲修一状。以探起居。而往返海乡。未暇为之。窃闻令公优游田园。留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89L 页
心经训。授徒答问。讲论详悉。深叹稽古会友之盛意也。夫既寻至乐于黄卷中。则名场宦海之夷险升沈。不足芥蒂于宽平之胸次。生亦不复为令公深恨也。希春自去岁。敬奉 圣旨于 经席。谬当四书吐释详定之任。非但蚊子负山。奔走卯酉。无暇用工。顷于陛辞之日。入侍 耿光。 启曰。今臣之归。愿得 赐暇。以修上 睿命之书。然当以何者为先。 上虽不肯给暇。然犹答以当先修四书。今虽得閒。又患无友。若得令公之博雅。商确订定。未为不可。但两室不迩。势未易会。不得已而思其次。令公之所定口诀与释。必在几案。幸即搜送。令生得以参考有成。不胜幸甚。令公此举。非徒成切磋之益。实是献芹 九重之诚。伏惟令照。谨再拜以白。
  梁松川书
 曾已仰审令体久劳康庄。暂憩空旷。驰展下礼。愿言莫遂。伏蒙令翰先勤。眷意多方。环顾无堪。祗深感激。肤末岂有根本。每于理致难索之处。窃想令学为一代之宗。则常切轻千里而趋拜之悰。其间纵不免为蒙辈论释。实未稳当。亦未克卒业。拟待开春和煦。抱其所疑。就质于高明之下。庶惑厚德。通其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90H 页
塞而拨其蔽也。自幸之甚。
赠李晋州(齐闵)
故妻外祖李公仁亨。州人而大司宪。以清白著闻者也。废朝乙丑。遭剖棺之祸。家人苍黄。移埋于不吉之地。厥后子孙。欲改葬吉地立石物。而迁延未果。一子贤良科正字翎。尝备石物。未及鍊竖而夭逝。今其坟墓埋没于苯䔿荟蔚之中。与氓庶之坟无异。见闻者嗟伤。乞动仁念。特给修墓军。又图立表石。则岂不为奖贤厚俗而发潜德之幽光乎。
赠郑罗州(淹)
四寸兄罗正妻徐氏。性虽偏滞。向良人有诚。至今十年。犹执丧过哀矣。第于乙亥三月。只有一男而哭之。伤痛丧心之馀。误听怂恿者之言。阴取他人子。诈称林妇之所产。以为遗腹子。玆事前后事迹大彰。至于不可掩。所谓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者也。近远物论。喧腾已久。恐有风宪公事发于他处。则不无所伤。识者深忧。老夫亦愿善处而无事。侧闻明府已洞知其实。幸为移舵正舟之策。以消弭于未然。何如。生意以为令公为民父母。不可坐视其悖乱而抵罪。若招解事乡所。讽而晓之。使之匡改。则月蚀复旧。泯然无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90L 页
痕迹矣。或命招知事奴子。而严饬之开谕之。亦次策也。徐氏苟以使君之命。瞿然觉悟。出送其儿。不为引贱乱宗之邪。则一门之弟若前子。岂不释然大服乎。为冢妇为母之尊。固自若也。生与仲默兄。自幼少摩肌戛骨之友也。幸施仁术。至恳至恳。且故罗弟士惇。晚产一男。其名德馨。其母之解胎。适在其外家。其三寸叔母鲁彦英之母氏实捧之。士惇妻喃之季者。愤兄姊之专财产。诈称郑彦惕之儿之说。此实无根无理之造言也。而听言不察。以讹传讹。欲坏人父子之伦。其亦不仁甚矣。此亦明公所当察者也。欲得其详。则可问鲁彦英。幸一言明辨。令妖言自息。何如。至情所发。出泣烦陈。惟恕照焉。
答相公书
伏承手笔垂答。仰审台候万福。仰恋已深。况蒙俯酬空空之问如影响。不胜感悚之至。所示所改。皆当于理。不胜叹伏。四贤从祀。时未决矣。崔孤云事。希春前日亦疑其无功于斯文。而只有文章华国于晦冥之际而已。今审没溺于佛。其不合孔庭如台谕。但其来已久。只取一节。未敢轻议。故不以语人为计。台鉴之辞。 圣上之答。皆出于至诚。一介小臣。何敢措辞于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91H 页
其间哉。伏惟。
与金判书(贵荣)
前日明伦堂上之语。明公记否。廷瑞以叔侄之亲。不胁从于虐焰。泣谏士林之祸。至脱退溪于不测之阱。论心计功。在所褒奖。而还朝之后。疾病沈绵。又无深知。蹭蹬终身。又凡谪还之士。荷铨曹之怜。无不录用其子弟。而廷瑞独遗。尝欲官其兄子净。以书嘱希春曰。仆无子。有兄子净。为人端慎。可合百执事之任。而无人荐拔。以此望公。希春不胜感激。即袖其简。躬诣郑判书宅。言而呈之。适参判朴公亦至。同坐共观。相与感叹。以俟其便。今廷瑞已逝。其言益可追念。仁人君子。当作何如怀耶。前日之白。盖知相公必还秉均。故预陈情实。相公亦必动恻隐之念矣。乞须铭图。净也为人甚佳。取才已久而无加资。只入参奉望云。
答成持平(浑)
谨承垂报。词意郑重。不胜感慰。所送大学。躬自誊抄。因即还上。李公学问之精。服之久矣。此中黄橘。来自南乡。三枚汗上。是亦还书一瓻之意也。惟照亮。谨拜白。
 眉岩先生答牛溪先生书牍。载在坡山旧帖书中。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91L 页
所谓李公。乃指栗谷先生也。眉岩先生博文大业。为一代所宗师。而观此曾编誊抄之功。至于暮境而不辍。其勤学精义。有如是者。则其所成就功夫。岂专以聪明强记而得之哉。为之三复。钦叹不已。敬写一通。奉我诸益。以为相与体认服膺之地。仍占一绝以识之云尔。 黄橘三枚代一瓻。昔贤风范有如斯。斯文赫世亲仁契。吾两家人敢不知。 崇祯柔兆敦牂复之南至。坡平尹宣举。
赠从孙光雯
新岁眠食何样。念念不已。凡事须从容详审。勿轻率躁怒。待奴婢。亦只以言语教授。勿遽出打意。读书勤勤。毋废日力为可。甲戌正月二十七日。大父寅斋。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序
  
寄题岁寒亭序(钟城作)
钟城李侯。世居汉都。其园有亭名岁寒。三世逍遥于其上。而侯又读书吟诗者数十年。今来绝塞。再经星霜。一日。以书谂余曰。亭乃先王父所构。而庭多梅柏菊竹。后凋之赏。搢绅题咏。烂熳四壁。今余思亲恋阙之馀。寻常魂梦。往来平昔藏修之地。子其为我一言以叙之。余尝爱张茂先诗云。不曾远别离。焉知慕俦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92H 页
侣。凡天下之物。不有相离于前。无由深爱于后。韩退之使山东而还也。有诗云。喜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放待郎归。陶元亮归自彭泽。亦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之辞。物之精彩。非有加减于今昔也。相离之久而相爱之深。理固然矣。侯平日凭栏啸傲。而与四种相对也。梅柏。只爱其佳木而已。竹菊。只喜其劲草而已。他日返旆入门。青眼一刮。向之佳者益佳。劲者益劲。莫不腾香吐馥蘸绿泛黄于寿樽献杯之中。而臭味气像之相契。必百倍于前。爱玩无斁。不啻韩之桃陶之松。是天之所以离之者。乃所以合之也。疏之者。乃所以亲之也。虽然。岂独于物哉。浮屠氏三宿桑下。尚有恩爱之情。况仁人君子。为民父母二三岁。一朝舍去。忍忘赤子竹马之约哉。侯于此邦。嗣职三世。克己奉公。抚摩凋瘵。有甘棠之爱。其去也。民必借冠而不可得。截镫留鞭。以寓没世之思。侯于斯民。亦乌得无情。然去郡未久。不忘所莅。人莫不然。至于经久远而犹记忆者。未易得也。白乐天自忠州入为中舍。直宿省中。有閤下三更梦。巴南城底游之句。是岂足多哉。李泰发去宣二十八年。尚且寄帖宣人。劝父老以率励子弟之道。此则过人远矣。侯他年按节此路。到府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92L 页
境。老幼欢迎。攀辕遮路。褰帷慰旧。慇勤笃厚。则离之久而爱之深。必不减于岁寒四友。而李宣州不得专美于前矣。余本不文。又在囚山之樊笼。亭之风景兴趣。虽闻梗概。何能坐燕而谈郢。顾蒙徵索郑重。不可固辞。聊以复于候。复以恶诗继吐未尽之意云。
拟区册送昌黎量移江陵序
先生自御史坐言事。贬岭峤炎瘴地。再经寒暑。今乃量移江陵。门下册随送于湘江之岸。于其别也。再拜伏地而献言曰。先生之来往。或以为天欲使尽天下之壮观。以助文气。或以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是以先投困穷拂郁之地。而增益其所不能。愚以为斯二说。皆未知天意之所在者也。天之生先生也有意。其置之穷愁孤寂之境者。岂非欲使著书立言。以开万古之群蒙者乎。何则。自长安抵阳山四千里间。凌洞庭沅湘之惊波。登九疑五岭之鸟道。鱼龙之所喷薄。猿狖之所出没。幽遐瑰诡之观。此词人墨客。以子长之游拟先生。而谓先生之文因此而益奇。然先生之文。得于天资。岂藉景物游观之助哉。山木经霜。乃为栋梁。贤才涉难。乃多谙练。傅说,胶鬲之登庸。皆出于版筑鱼盐之中。此塞上翁以祸福倚仗之理卜先生。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93H 页
而谓先生蠖屈而龙伸。斯则可谓不无其理。然待其位而行。本非君子之所乐。而一时之勋业。又未若百代之道学。则斯言也亦可谓识天意之所在者乎。自晋迄今。佛老横流。圣道不断如线。世之儒者倍正附怪。推波助澜。六百年间。无一人能自脱于陷溺之中。我先生独喟然引圣。争四海之惑。汲汲焉以只手障狂澜而东之。天下之士闻先生之言论。惊而疑者多矣。及来穷僻之邑闲寂之中。沈潜玩索。温故知新。自得弘多。乃著原道,原性等篇。生于圣人千载之后。发其关键。直睹堂奥。凡异端之巢穴。俗儒之蹊径。莫不发矇而指迷。若晦冥之日月。有目者皆可睹焉。岂徒向之。惊者定而疑者将信。传之万世而为教无穷。此非天之所欲者乎。向使先生言听道行。扬于王庭。则于一时生民。固为幸矣。其如盲聋何。昔孟轲氏道不行于齐,梁。有不豫之色。后之君子伤圣贤之道否。然七篇格言。非穷而退则不能著也。先生亦尝叹发秃齿豁。不见知己。然孟子之书。世虽传诵。未有深达其旨。千有馀年而后。得先生之所著。今虽未遇桓谭之识太玄。后世岂无圣贤默契而心醉。如先生之于孟子耶。先生文起八代之衰弱。而念切天下之苍生。然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93L 页
愚以为斯二者。比诸卫先圣之道。觉来世之迷。所系孰为轻重。所施孰为短长。必有能辨之者矣。小子蓬心茅塞。虽不能入门而升堂。然亦尝游其藩。而闻两端之竭矣。敢摅管见。以晓同门从游之士。而又以任重道远自强不息之意。益致望于先生也。
慕斋先生集序
故赞成文敬公慕斋先生。以理学钜儒。为世名卿。虽升沈不一。一生蕴抱。未能展尽。而好善忧国之心。则可以质诸神明也。盖先生自少嗜学不倦。博洽精勤。擢巍科。遭遇 中庙。出入帷幄。惓惓以致君泽民为己任。与赵文正诸君子。道同志协。多有所匡建。寻为邪枉所不容。废黜归田园者垂二十年。閒居中益稽古阅理。日知所未知。远近学者闻风来集。先生启发昏蒙。恳恻倾倒。教诲所及。蔚然为知名士者甚众。晚被 环召。昵侍 前席。职兼辅导 储宫。莫不罄竭肝胆。反覆无隐。而于申雪己卯士林之冤。尤恳恳不避嫌。先生有孝友至性。常痛早失怙恃。以慕名其斋。奉先追远之诚。老而弥笃。与弟思斋公怡怡訚訚。自髫至耆如一日。居家以礼率下。于亲旧。周其急而恤其孤。有古人风。噫。先生真可谓本立之君子矣。所著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94H 页
文字。不为浮夸艳逸之态。而根于仁义礼法之粹然。是岂可与词人墨客之名世者同日语哉。希春以海隅章甫。尝游门而质疑。先生不鄙而提撕之。又从而奖劝之。暨释褐登朝。听于下风。益闻言论风旨之详。盖其好善也。若饥渴之于饮食。其忧国也。未尝顷刻而忘于怀。以之而报 主恩振文风终其身。此古昔之所罕有。而后生之所当取法者也。顾其平生述作。尚淹家箧。久未流布于世。为文献一大欠。希春顷年按廉湖南。思欲锓梓。未及措办。而经递还朝。常以为恨。今荣川宰许君忠吉。亦先生门徒也。追念开发之恩。慨然有志于斯。裒辑遗藁。尽心力而经营之。前监司卢公禛闻而奖。予助其役。后监司金公继辉董其役而讫于成。义城。先生贯也。县令卢公从元。周旋开刋。藏诸书院。为先生立庙地也。四方儒林。莫不庆幸。以为斯文之光。况门下士乎。先生子孙以序文属希春。窃惟古之所谓不朽者三。而先生实有其远且大者。夫岂有待于后学之赘言哉。然在希春情有所不能已。不敢以文下为辞。谨书平日景仰叹伏之梗概云。
万历甲戌三月上旬。嘉善大夫行弘文馆副提学知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94L 页
制 教兼经 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同知成均馆事,五卫都总府副总管柳希春。再拜谨序。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记
  
锦南先生事实记
锦南先生崔公讳溥。字渊渊。罗州进士讳泽之子也。生有异质。刚毅精敏。既长。治经属文。卓冠时辈。二十四。中进士第三。二十九成化壬寅秋。 成庙谒圣取人。公以对正统策。登第第三。自为上舍居泮宫。才名大振。与申公从濩等为友。及筮仕立朝。累官为典籍。参修东国通鉴。著论一日数十首。明白的确。大为时论所推诩。丙午。中重试第二。自司宪府监察。为弘文馆副修撰。寻升修撰。丁未。升副校理。九月。以推刷敬差官往济州。弘治戊申闰正月。闻父丧。遑忙渡海。遭风漂至中国之台州。六月。回到汉阳青坡驿。承 上命撰进漂海录。厥后。连丁内艰。壬子正月。免丧除持平。谏官以前日初丧应 命撰录为过而驳之。 上以其议为太深。御宣政殿引见。问漂流首末。公细陈 榻前。上嗟叹曰。尔跋涉死地。亦能华国。乃 赐衣一袭。是年。以书状官赴京。癸丑春。为侍讲院文学。四月。拜弘文校理。台官又循前论。玉堂诸学士 启曰。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95H 页
崔某连丧四年。一不到家。孝行卓异。愿与同僚。 成宗议于公卿。卒授之。五月。病递为承文校理。甲寅正月。复为弘文校理。八月。升副应教兼艺文应教。艺文。极选也。非将执文衡。莫得预焉。乙卯春。为生员会试参考官。以得人名。丙辰五月。以湖西大旱。燕山命公往教水车之制。至九月乃还。十一月。自相礼为司谏。丁巳二月。 祔太庙。后公草疏极谏燕山之失。又痛诋公卿大臣。是月。左迁为相礼。差质正官赴京。既还。秋。为礼宾正。皆坐忤权贵。戊午七月。史祸起。以公及申从濩等八人。尝以所著文科次于佔毕斋。燕山命搜其家。公独以家藏佔毕斋集受栲讯。寻杖流端川。公既至谪所。处之坦荡荡。至甲子十月。燕山命拿致诏狱。将行刑前夕。金公诠,洪公彦弼等。以轻系同处。以酒饯。先生一一受饮。诀别丁宁。神色不乱。扬扬如平时。公生于景泰甲戌。至是年五十一。正德丙寅 。中庙靖国。追 赠通政大夫承政院都承旨。先生博览载籍。该洽过人。尤邃于易。教导后生。亹亹不倦。海南为县。僻在海隅。旧无文学。礼仪亦荒陋。先生受室是邑。累年游处。以正论变陋俗。又得尹孝贞,林遇利二秀才及我先人。倒廪倾囷而诲之。三人以所学授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95L 页
徒。一乡翕然遂为文献之邦。宦游京洛。亦有英才朴訚等数十人从之游。谪端川。亦有权遇鸾等质疑请益。先生严厉廉介。居家未尝为甔石谋。出入台谏侍从。急于报国。奋不顾身。累进危言。力扶大义。自少抱经济之才。曾不一施。遭值否运。卒死非辜。士林痛惜。先生既酷没。又无嗣子。其平生著述。散亡零落。十无二三。希春收拾于六十年之后。仅得疏记碑铭七首并东国通鉴论一百二十首为二卷。锓诸梓以传将来。其气节之劲特。经纶之规模。议论之精切。观于此者。尚可以识其一端云。隆庆辛未十月癸巳。外孙通政大夫守全罗道观察使柳希春。谨识。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跋
  
漂海录跋
锦南崔先生讳溥。字渊渊。希春之外祖父也。以经术气节。遭遇 成庙。擢寘侍从。尝奉 命往耽罗。适奔父丧。为风所逆。漂到中国之台州。还至都城外。 上命撰进一行日录。览而嘉之。遂俾藏于承文院。其文字卷不过三。而不惟状大洋变化。自瓯徂燕。一路山川土产人物风俗。粲然森列。而先生经济之才。亦可得其什一。求多闻务博览之士。愿见者众矣。而至今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96H 页
八十年间。未有锓梓以广其传矣。希春自塞外蒙 恩还朝。亟思所以寿是书者。校正既了。惟以主张措置为难得。会博雅吴公出按关西。希春以书恳属。公遂欣然而诺。鸠游手完其役而讫于成。噫。是书残缺沈沦且百年。今乃得显于久晦之馀。将大行于斯世。岂非幸也欤。隆庆三年龙集己巳八月既望。外孙通政大夫成均馆大司成,知制 教柳希春。谨识。
李晦斋先生文集跋
故 赠领议政晦斋先生道德学问。退溪说之详矣。奚待后生之赘言。第先生诗文。谨严精确。一字不苟。儒林志学之士。愿见全集者久矣。今鸡林尹李侯齐闵。请于方伯卢公禛。鸠材募工开板讫。求跋文于希春。且索书院中楼斋等名。希春何敢当。然千里厚望。不可孤。谨复之曰。先生德美。知之者以为泰山北斗。不知者以为一时第一流。窃观先生一生用力小学。以进乎大。盖知止有定而主静之意为多。斋楼之名。恐不能不出于斯义。抑济济章甫景仰高山。居斯斋而登斯楼者。诚能培明伦敬身之根。达修己治人之枝。以无负先生之教。则先生立言垂范。泽来学也为无穷。而诸生亦无负于先生。此今日刊行文集之盛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96L 页
意也。侯盍以是勉诸生。
万历甲戌二月初吉。嘉善大夫行弘文馆副提学,知制 教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同知成均馆事柳希春。谨跋。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铭
  
黼座铭
提醒此心。如日之升。穷理修身。中正和平。
正心铭
存养此心。鉴空衡平。物来顺应。正大光明。
记事铭
心气不足。遇事多忘。何以求之。主一良方。
读书铭
博观精思。群疑渐释。豁然有觉。超然自得。
李士温父墓铭
嗟惟君德而才。郁青霞入夜台。遇不时匪自摧。沈璜佩久当开。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祭文
  
祈雨祭祝文(钟城作)
今玆旱甚。其雨日出。我诚未格。神不见恤。焦尽九谷。泣我三农。沥血虔祷。期于感通。神岂永忘。民岂终穷。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97H 页
锡我时澍。活我雷封。秋来报祀。有如苍空。
  又
旱既太甚。苍生咸惧。牲醴既陈。神莫我顾。我诚未至。神岂终斁。油然兴云。沛然降澍。雷封苏息。赛神之护。
  又
今玆之旱。赫赫爞爞。豚蹄既荐。未见感通。再三祈泽。披我丹衷。锡我一犁。舞我三农。西成报祀。谢神之功。
  又
惟神源出白头。滔滔不息。堑限华夷。为纪于北。云雨所藏。鱼龙所宅。千里东流。厥施漙博。国家牲牢。以时无忒。如何今日。屯膏悭泽。旱热融融。曾莫之恤。落穗诸谷。并燋洪炉。田野如赭。民亦何辜。况今犬羊。方肆狺然。调发东西。刁斗频年。虽饱其食。尚不堪苦。苟或饥馑。邦本何固。杲杲日出。民天已失。靡有了遗。将尽沟壑。衣冠之地。鞠为贼穴。神欲何依。于谁歆格。耳目之惨。灾变之酷。不自先后。适丁不谷。如焚一身。食不下咽。虔诚躬祷。今已至再。天不降康。神不见悔。虽我无良。神谴宜弭。
祭姊氏文(丁卯)
伏以乙巳丁未之间。适丁否运。投窜济州,钟城等地。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97L 页
哭泣相别。每苦天涯之思恋。至甲寅年。姊氏捐世。万里遥闻。不胜号恸。今玆蒙 恩拜职。不胜悲痛。哽咽设祭。尚飨。
大院君夫人小祥。遣承旨 致祭文。(戊辰)
胎教启后。壸范光前。生育小子。恩同昊天。未效反哺。遽至上仙。入继大统。哀感转增。大义所压。未展至情。葬未临窆。丧不居庐。今玆小祥。魂往形拘。伻陈牲醴。绝而复苏。
祭罗佥正文(己巳)
呜呼吾兄。今返故乡。无穷之恸。聊寓一觞。
祭萝葍崔先生文(辛未)
昔在弱冠。负笈寻师。先生念旧。视余犹儿。馆置门傍。藜羹共之。倾囷倒廪。尽日提携。恐烦炊婢。未久求归。书疏往复。教导愈勤。将成一名。往谢鸿恩。如何五载。遽隔幽明。登第从仕。未奠瓣香。漂沦三纪。还自北荒。曾遣人祭。曷罄寸诚。今为方伯。尤驰下情。谨备时羞。薄扫坟茔。不获躬亲。伏地屏营。监此忱悃。庶降英灵。
祭吏曹正郎李习之(中悦 文 癸酉)
惟灵气宇开豁。人物雄伟。英杰之姿。逊志克己。孝友出天。礼义饬躬。嗜圣贤书。求师友攻。好善之诚。如渴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98H 页
胸中。望若凛秋。即之春风。弱龄登第。贤父之子。秉笔史馆。其直如矢。典经玉堂。益求精粹。学进朋来。华闻益彰。水镜腾实。为天官郎。观人濯清。载激载扬。较短量长。惟器之当。断断为国。更无他肠。一夜厦骞。群阴剥阳。罗钳吉网。将及门堂。君乃巽言。为亲剉方。竟被罗织。远谪遐荒。凤残豺牙。天道茫茫。讣言所暨。士林涕滂。我昔交君。庚子至乙。声气相求。兰香丹赤。我昧仕道。君晓事体。箴规指示。玉石相济。我谈文义。君取愚得。击节黄卷。日晏忘食。从善不吝。许我古人。金玉之姿。万世不磷。我为三釜。相思南北。逮余被徵。握手刮目。朋盟才寻。仙驾奄陟。耿耿忧国。忠贯日月。如何不淑。遭祸孔棘。芝焚蕙叹。肝肠摧裂。投荒一纪。晚睹三光。还朝诚幸。子期久亡。虽抚遗孤。曷追郈成。未哭宿草。莫泄我哀。今遣儿子。聊奠一杯。英灵不忘。盍归乎来。
祭尹元礼文(丁丑)
惟灵性度端重。幼若成人。孝友力行。读书属文。词章焕发。俯拾巍科。望云归侍。奉檄靡他。养致专城。仕求外补。惠政所暨。民歌来暮。丁时黄雾。宦意益薄。世多趋炎。我独郤立。三十年间。鸾栖枳棘。心灰荣进。耽书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98L 页
得乐。大阳升东。幽光毕彻。公以经行。徵入帷 殿。柏府银台。骥足始展。 赠先才降。公已知足。浩然还乡。寻我松菊。优哉游哉。悠悠日月。谓宜眉寿。鸠杖鸡社。如何一疾。奄入长夜。希春少同萤雪。长联桂籍。久而敬之。如金如玉。昔投遐荒。绨袍恩笃。逮闻母丧。万里盱坼。公在远郡。脱骖恻怛。归来握手。感谢至骨。谓余汲古。遣儿疑质。公之售璞。不寐竟夕。今玆闻讣。老泪泉落。道里脩阻。末由执绋。聊封香果。俾甥奠告。灵乎来哉。歆我悃愊。呜呼哀哉。
祭宋君直文
惟灵生长簪缨。性又温柔。结缡吾族。琴瑟油油。引作密亲。寔我良媒。怡怡同室。十载欢咍。从余学史。墙面自开。逮我窜谪。送至长城。泣送赆行。悉出至情。及我生还。握手忻怅。中外瓜葛。慇勤馈饷。谓宜姻好。百年无恙。如何不淑。薤露太忙。宦京闻讣。痛入肺肠。今当小祥。敬奠一觞。有妻在室。有女在庭。兄胡遗此。去向何方。尚冀歆享。精灵不亡。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碣
  
城隐先生碣阴
城隐先生讳桂邻。字邻之。姓柳氏。出善山。生顺天。寓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99H 页
居海南。性质直孝友。让土田臧获于弟妹。遭外艰。执礼慎独。有大过人者。聪明迥出。文理透彻。博览经文。一成诵。终身不忘。属文则长于立论。言论风旨。常务抑邪与正。自年三十。杜门扫轨。只训诲乡子弟。罕出游。静久而知人。清修寡欲。不喜酒色丝竹。年五十一而终。有男二人。长成春。擢文科。入翰院。郎天官。先先生而夭。季希春。后亦登第。出入禁从。隆庆辛未。蒙 恩擢授全罗道观察使。遂追 赠先生吏曹参判。孤希春。泣识。
赠贞夫人崔氏碣阴
赠贞夫人崔氏。耽津人。居于海南外家。司谏院司谏 赠都承旨锦南先生溥之女也。性聪悟严肃。自少勤纺绩不舍手。锦南奇爱之。平生屡干一家丧礼。归柳氏。配城隐先生讳桂邻。事舅姑以诚。与君子相敬如宾。城隐卒。后姑薛氏殁。夫人躬诣顺天。辛勤襄事。教育孤儿女。皆以礼义。年六十八。季子希春坐言事。远谪北荒。夫人以大义相激厉。不作别离悲。七十六。遭海寇。苍黄出奔潭阳。犹抱柳氏神主。年七十九而终。后七年而希春蒙 恩。量移中土。未久。 赐环承宠。隆庆辛未。擢拜全罗道观察使。遂追 赠贞夫人。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199L 页
男希春。泣识。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杂著
  
续蒙求题
余观李安平蒙求。采摭古人事迹。类类相对。文整韵谐。若贯珠联璧然。不唯粗识人物。又便于成诵。固宜童蒙之求见而不忍释也。惜不自注脚。使后人为之不能无阙误耳。间尝窃思。李以唐人。其所收载。自上古迄于南北朝而止耳。厥后自隋至皇明。人事之可录可戒者。何可胜数。若范景仁蒙求。则事尽乎宋初。而义尤精明。其梗概略见于名臣言行录。而全书不来于吾东方。宫商相宣之美。不获睹焉。此又书林一恨也。不揆固陋。辙依李体。作续蒙求。仍自分注。关于民彝世教者。率多收入。虽在蒙求所涉猎之世。所略举之人。圣贤谟行。莫不表而出之。儒先议论。亦多参附。昔杨大年训家人。以日记孝弟礼义之事。为童稚养知之学。孔子赞易。以多识前言往行。为畜德之方。此余所以撰是书之意也。陋邦寡闻。未敢自是。聊以俟精博钜儒修而补之耳。嘉靖戊午二月生明。善山柳希春。书于钟山土庐。
续讳辨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200H 页
今之读经解。往往失真。非字有误写也。因避讳代用之字而失之也。避讳代用。自汉唐已然。至宋尤拘。而经训笺注。皆成于宋。故其失真为尤甚。不可不察。或问其故。余曰。唐人。二名不偏讳。故非公家文字。则用世用民。犹得自若。而韩文至用治字则避讳。未尝太拘也。宋人偏讳太祖匡胤之二名。其谬已甚。至于讳仁宗之祯。而不敢用贞。讳神宗之顼。而不敢用勖。则其失愈远。胡文定尝以忌讳繁名实乱。慨叹于春秋传矣。曰。然则朱子。圣人。何以因循而不革乎。曰。时王之制。虽圣人。亦不得而违也。然则终不得改正乎。曰。朱子固已言之矣。于楚辞辨證曰。李善注。以世为代。以民为人。避唐讳也。今皆改之。于韩文考异。同以渊为泉。避讳也。依例正之。观是二训。则凡注解中避讳代用之字。在他当速还本无疑也。大明永乐中。儒臣编次四书五经大全。而识不足以及此。仍存其不得已之迹。至今学者因袭其假。不识其真。可胜叹哉。曰。宋儒避讳代用之字。其详可得闻欤。曰。以弘代洪。以商代殷。以正代匡。以嗣代胤。以勉代勖。恒以为常。祯以为祥。徵以为證。让以为逊。以玄为元。以至慎之谨。淳之厚。扩之广。完之全。皆是也。今若依考亭之训。弃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200L 页
假还真。则文义得而经义明矣。上之人一觉悟。则反正犹反手耳。何难之有。余读四书而有感。因著所见。以续韩子讳辨云。
立春裸耕议
事有出于遐荒之陋俗。而为生灵之疾苦者。识者骇之。众人安焉。昔太原之氓。以介子推之故。仲春一月。令废火食。焦举为并州。谕而改之。邺中好鬼。每岁为河伯娶妇。西门豹为守。痛革其风。皆仁人君子。充吾仁义之心。拯济苍生之昏溺者。此邦之人。去王都绝远。眛事理而惑神怪。尚矣。其最为无谓而有害者。新年裸耕是也。每岁立春之朝。都辖土官。于官门道上。令人驱木牛而耕种。作稼穑之状。用以占年。用以祈谷。而必使耕者种者。裸体而触寒。此何意也。故老相传。以为示耐寒之壮。而成岁暖之祥。然天地造化。可以儿戏夺乎。沙漠冻冱之地。手足一露。犹辄皲瘃。况剥尽衣裳。而赤立于街路者乎。风霜砭骨。凌兢震竦。咳嗽痼冷之疾。百无一免。此何异孺子之入井乎。有仁心者见之。宁不怵惕而恻隐耶。问之官则曰。民之俗也。问之民则曰。官之使也。盖其始生于不晓事。其终成于安故俗。自设六镇百馀年来。非无仁贤文武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201H 页
作民父母。而因恬而不知怪。未有能为焦举,西门豹之勇决者。吁可叹哉。又况穷僻寒苦之地。生齿不蕃。冬仆风霜。夏陨涉江。伤寒瘟疫。又从而猎之。人烟萧条。如晨星之落落。其幸存而未死者。固宜抚摩救活。若保赤子。又安忍驱而纳之膏肓废疾之域哉。此无他。牧民者不悟作俑者之大谬耳。苟一朝悟焉。革之犹反手也。革之如何。禁其裸而已矣。或曰。子尝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为居乡处谪之道。守之甚确。今为是议。将以讽乎有位者。无乃踰平昔之闲耶。余曰。不当预者。居官者之政也。不忍默者。无知者之俗也。是不同。
观水说
退斋洪公。雅性乐水。莅钟山暇日。邀余同游望湖台。俯临大江。谓余曰。美哉水。洋洋乎。余对曰。水可以喻道学。公以斯为美欤。公曰。吾固略知之矣。子试为我详说焉。余曰。夫源泉长川。混混滔滔。不舍昼夜。无一息停断者。道之体也。源头洁清。无纤毫尘滓者。性之本也。波澜动荡。随地曲折者。情之发也。止水凝湛。鉴物巧况者。敬而明也。众派参差而异序。万折同流而入海者。格物致知而豁然贯通也。盈科而后进者。成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201L 页
章而后达也。容鱼龙蓄宝藏者。君子之量也。舒为沦涟。含风粼粼者。君子之文章也。温泉火井者。穷理之不执一者也。自春至秋。为饮为烹。为灌为濯。可浮可载者。君子之遇明主泽生民。沛然莫之能御者也。玄冥用事。凝冰坚确。君子当天地闭塞之时。卷怀贞固而不能及物者也。寒威虽壮。井底穷泉。独能抱阳德而不冻冱。资人汲而不匮渴。此君子身虽穷于一时。诲人著书。觉来世之迷惑者也。湘,渭二水。清净无查滓。至秋见底。犹上智之资清明纯粹。无气禀物欲之累也。黄河浊泾。不能明映万类。犹中人下愚拘于气而蔽于欲也。然一寸阿胶。足求千丈之浑。则岂不能澄治荡涤。而反其本然之清净哉。天一生水。水在五行。得造化之最先。而条理不一。故古人以水喻道学。尚矣。曰。斯水也。何水也。发源于洙泗。流行于濂洛横渠。洋溢乎建溪之学海。所谓溥博渊泉。出之无穷。弥六合而亘今古者。然濠梁曹溪一偏一曲之水。世之没溺于浅狭偏曲之异流者。必不能相泳于深广平远之大水。相泳大水而观其澜者。断港绝潢。亦不足回首也。公曰。子之言有理。盍笔之以为观水说。
拟留侯招四皓书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202H 页
月日。留侯张良。谨再拜奉书于四皓佥足下。夫君子之于天下。所重者出处。而出处之道。不过时中而已。何则。时有通塞。国有否泰。当处而不处。则冒进之患生。可出而不出。则迷邦之刺兴。皆非君子之中也。曩者。秦法残酷。四海一网。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当此之时。足下之所以高蹈远引。如鸿鹄之去。采芝疗饥于商山之上者。固其宜也。今则秦虐已除。汉治方隆。深藏不市之士。怀瑾握瑜之徒。莫不连袂而起。扬于王庭。岂士君子藏踪秘迹之秋也。况今适有骊姬奚齐之变。大臣谏官。皆争之而不能得。前星失明。储位将易。宇宙之一大不幸也。于此时怀宝遁世。负天下之望者。出而为太子羽翼。岂徒已晦之前星。复明天下之根本。亦自此而不摇矣。佥足下钟清秀之气。抱高明之资。翱翔乎道德之场。优游乎仁义之域。养气怀宝。负天下之重望。何不辞云辞鹤。而为凤凰之来耶。古之高节之士。莫太公若也。然居东海之滨。待天下之清者。太公也。闻文王作兴。而有盍归乎来之叹。当武王伐纣。而有鹰扬牧野之举者。亦太公也。彼太公岂不知安逸之为乐也。诚达权救时之急也。足下之贤。不下于太公。汉室之变。又急于文武之时。足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202L 页
下何不变巢由自养之志。怀太公济世之心也。足下去就。即时之治乱。足下若坚守烟霞之志。不顾天下之忧。视汉家之治乱。若越人视秦入之肥瘠。则吾恐今日世道非矣。伏望佥足下舍采芝之乐。怀济时之志。回白驹于青云。辅汉储于鹤禁。使已晦之前星复明。将摇之根本不摇。幸甚幸甚。良谨顿首再拜。
朱子文集语类校正凡例
一。文集语类。今据数本。又文语散见他书者。参互考订。择其文理意义之长者而从之。
一。文集语类中重出者。标题云已见某卷。此重出。
一。语类中辞语虽涉甲类。而主意当归乙类者。今标题云当归某类某门。
一。避讳代书之字。今依文公韩文考异例。从实改正。其中亦有不敢直改。而只标题云某当作某。盖慎字乃孝宗之讳。而在高宗时所作。直用慎字。其在孝宗以后所作。以谨代之。光宗之惇。宁宗之扩。亦皆仿此。若引古书用古语。则存本文而不避讳。
一。书肆板本从省之字。如以鄱阳为番昜。使君为史君。窃谓为切谓。邂逅为解后类。皆从完改正。
一。叠语写法。如幸甚幸甚。华人往往以幸幸甚甚写
眉岩先生集卷之三 第 203H 页
之。依文公手迹叠语写法。并改正。
一。未稳之字。无他考證。不敢改正。只标题云某恐当作某。疑当作某。又求其字而不得。则只云误。
臣伏睹朱子大全,语类二书。浩瀚若海涵地负。密微若蚕丝牛毛。人虽欲校正。莫不以挂一漏万为难。臣以謏闻薄识。忝在提调校勘之列。谬当是任。如蛟负山。常怀兢悚。适得李滉所校。以为据依。又得僚属赵宪之助。旁稽文语所从出之书。参以愚臣千虑一得之见。历三载而粗成 订。庶几仰补 圣学乙览之万一。然校书扫尘之喻。古人所不免。以臣昧陋。诚不胜惭惶之至。谨再拜稽首以 闻。
万历三年六月日。嘉善大夫工曹参判兼同知经筵,成均馆,春秋馆事臣柳希春。校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