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游轩先生集附录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x 页
游轩先生集附录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83H 页
行状[丁焰]
先生讳熿。字季晦。号游轩。姓出昌原。远祖光纯。仕新罗。为大相。七代祖衍邦。娶高丽门下侍中李凌干之女。因其业。始居南原。至曾祖讳旱雨。以孝友特异荐于朝。授职丰储仓副丞。祖讳晖。典牲署主簿。考讳世明。四山监役。孝友传家。三世行谊。具于慕斋金相国所撰监役公墓志中。监役娶议政府左议政权翼平公揽之女婿掌隶院司议金寿亨之女。 正德壬申二月十一日丙戌。生公。公自幼。孝悌出于天性。人皆异(异下缺之)。 嘉靖甲申。监役公卒于京第。从伯氏附柩南来。伯氏时以上舍生力贫。及礼。闷公失学。香火之暇。欲授之学。乡远无书。偶得宋史一帙。与之读。日觉其领解。及期已晓文义。自嗜不懈。伯氏以先府君遗恨在此。祥事之日。并用文告于几筵。服除还京。犹从伯氏学未成。伯氏登第。公益自力焉。志存远大。丙申秋。中庙试诸生于庆会楼北苑。立诸生促刻以论颂。唱拔四人。而公亦与焉。时年二十五矣。选补承文院正字。序迁著作。己亥。母夫人弃养。伯氏佐幕岭南。公独遭罔极。既括发。病遂作。水浆不入口。几绝者屡矣。伯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83L 页
氏奔临。哭擗且抚。强以饮歠。及发引。亲旧咸言其未可就途。必欲留公调护。公曰。既无所逮及。又离吾兄。而犹望生全乎。匍匐随之。得达于垄侧。较得分痛之力。仅仅支缀。始克襄事。逮期将周。伯氏毁瘠已甚。才经祥练。遂卧不救。公之哀痛为如何哉。殡于庐侧。制麻而哭之。大事自致之馀。不诿以无财。数百年丘木可棺材者亦多。而麻缠桐扶。亲走大山。必得其已美者用之。筑以油灰。砻石封墓。无所不尽其诚。辛丑春。制毕蒙叙。仍居墓侧。至冬。陪寡嫂。返主于京。同㸑如旧。俸禄入于嫂氏。出入必禀命焉。人益推服。由著作至博士。壬寅。升承文院校检。拜礼曹佐郎。 经席有以公之孝悌 闻者。特加嘉奖焉。癸卯夏。为成均馆典籍。甲辰。拜司谏院正言。升礼曹正郎。拜司宪府持平。遇事论难。上劄直言。屡受宠允。乙巳。复兵曹正郎。又拜司宪府持平兼春秋记注官。 中庙新陟。 明圣时潜遘疾。自内拘忌。欲辍魂殿香火。大臣迎合。公独进言曰。自 上圣学高明。岂不知谬戾之甚。而且顺慈旨。其于修齐何如。 仁庙但为之改容。一日。正言李煇来见正郎李中悦。时 明庙患疫甚苦。中悦曰。 主上无嗣。臣民仰戴。只此一身。今闻此言。怀抱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84H 页
甚恶。煇答曰。厥终之事。何以知之。而汝为如此论也。中悦曰。是何言也。更有他处可仰乎。煇作色而去。后中悦来见公曰。李煇误入矣。所论不正。公曰。父死子继。兄亡弟及。古今通谊。且有嫡统一人。更有何议。中悦曰。煇往往言 国事有验。此必与知内旨者相交也。公曰。不善之人。更不可交也。 中庙陵殿。仍袭禧陵之号。两司请改。以为卑不援尊。万古之常道。往者献陵不别建陵号。时援引唐太宗昭陵故事为据。今考文献通考。则太宗预造山陵于九峻山之上。文德之葬虽先。而实太宗之寿陵。名陵以昭。亦非为后妃也。以此为援。既失之误矣。今更因循苟简。其失益远。请速断之以礼。屡启得允。公实力主其议也。 中庙既葬卒哭。而 上之执丧逾制。日就难全。群臣庭立泣请。 上意犹坚。有议特推入外舅。反覆悲诉上下之情。以冀动万一者。两司首员参听而来。公奋然独建曰。所议苟且无谓。夫君。父也。臣。子也。阻之内外。只凭宦寺。仅闻君父之候。此叔季之事。危乱之机也。一二大臣谁阻乎其入。而必借乎彼哉。亦有宗室耆旧。其视外舅。孰亲孰疏。我邦不亲内宗。而重外家。上下之偏失。今为 国家莫大之虞。而犹循其失于正始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84L 页
之日。可乎。僚中有喜之者。劝首员归告政府。而议实发于政府。自是其见。曾不虞媒谗基祸。职竞由之。其尚悔哉。公请入药房。参视剂药。有阻以不可者。公曰。许世子止不尝药。圣人以弑书之。君父之疾。委之医官。可乎。四转为兵曹正郎兼春秋记注官。 仁庙以七月升遐。八月卜因山。攒涂未乾。少有不死君父之心者。宜有所不忍遽也。而罔敢以为言者。公独挺然抗疏。以为送终大事也。自天子至于士。丧制一定而不可易。虽未必引之于冬月。九十月。天气温凉适中。事力舒而情文备。何汲汲犯礼之失。而冒不怀之嫌乎。不报。尹洁继入文字。而且曰。 殿下之臣。惟丁熿一人而已。卒皆归于无面之不托。盖祸心方稔。无所顾忌至于此也。拜议政府检详。俄升舍人兼春秋编修官。 明庙幼冲。不亲万机。乘机俑祸。以快其衔者。攘臂而堵立。虽公心迹昭然。冰炭之势。自不相容。丙午。罢归南原。丁未九月。副提学郑彦悫。与宣传官李橹。同谋上良才驿壁书。大奸李芑,郑顺朋等。因以网打一时名流。圭庵宋麟寿,李若冰,柳希春,金鸾祥,权泼[橃]等连名贬窜。公亦在其中。噫。小人之祸。何代无之。汉之党锢。唐之白马。宋之洛蜀。皆足以亡人之国而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85H 页
有馀。未有如彦悫之自为自告。使清流之辈。一网打尽。极巧且惨也。初配昆阳。戊申。移置巨济。其始也。自分必死。操心俟命。不丧所履。屡阅星霜。泰然安之。除文字外。无所用心。旁取子史传记之文。勤苦读之。在谪十四年。犹有惓惓爱君忧国之诚。显于容形于体。尝草疏极陈时弊。将欲上达。则适曹南溟往见而力止之。不果上。著壮行通考,负暄录各十馀卷。汇分类辑。皆切于观览。既乃思其枉费精力。不若潜心圣贤之学。盖将用力于文字之外。而深有所自得也。处患怡然。而惟其爱君忧国之心。愈久愈切。不幸庚申七月初六日庚子。以疾卒于谪中。享年四十九矣。遐迩惊嗟。士友号踊。其年十月。返葬于南原府北元堂山先兆之下。后三十四年癸巳。孤至遭后丧。择别地。以公兆次水土浅薄。迁于先兆之后而同室焉。坐寅向申之原也。公生质甚美。天资暗合。其于学问。未尝苦心潜研。而孝悌忠信坦然由之。其得家庭者亦多矣。南原虽曰桑乡。无先人旧宅。其在忧庐。欲营屋。为丧毕安主之所。公自以其意。布置间架。为同堂异室之制。伯氏喜与之合。伯氏讳焕。方严正直。抱负需时。朝廷惜其未及于用。属望在公。公能益自树立。不陨厥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85L 页
声。授之机要。据经论事。常立朝言论文字。皆自春秋发之。与圭庵宋先生。久同台宪。动相契合。不为激讦。而亦未尝依违。朝廷倚以为重。尹任尝除秋官长。公与同僚论之。公适在告。不待完准而停 启。圭庵仕罢。即访公曰。今日停 启。终未免为 上计也。公曰。主上。一国臣民所共仰戴。何为出此言也。圭庵惭谢不已。及狱祸方严。尹元衡欲脱公于祸网。令所厚名士尹春年。力劝公见己。其人以尹生员称号。昏夜潜来。反覆以祸福为言。公应且憎而送之。终不往见。束装待谴。元衡虽不敢营救。而犹未释然忘公。其在谪中。亦托私人之往来岛中者。以觇公意。又有一人道其问讯。请奉一字。归报相公。且前且逼。移时不去。公以死自誓曰。我朝夕待命。岂敢相累。其人遽起。其前后终始不肯自玷如此。公娶 恭靖大王四世孙兴城副守亿年之女。生一男。曰至。承荫屡佩铜符。清慎勒干。皆有声绩。娶星州牧使赵公参之子仁同县监庭筠之女。生三女二男。长女适公州牧使权大德之子佥正伯时。丁酉。避贼。不于山而水。贼到。投水而死。其重于自洁如是。次适 御容殿参奉孝子林芸之子成均生员承厚。早寡无后。男长宣务郎斗俊。先娶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86H 页
善山府院君金公侨之曾孙忠义卫泗之女。生一女。适主簿姜应璜之子恂。恂乃吏曹判书玉溪卢相公禛之外曾孙也。后娶宗室孝宁大君之曾孙忠义卫庆胤之女。生一男。曰瑨。幼。次男斗杰。早夭。噫。公之家庭孝悌言论。离骚节操。在当时誉闻彰著。灼灼如是。而公殁数十年。未及乎揄扬。而世且乱矣。将惧遂泯而无闻。孤至谋于焰而述其梗概。必求信笔。而书之于石云。门弟丁焰。谨状。
行迹[李大㕀]
天禀慈祥恺悌。孝友纯至。加以学于兄都事某。秉心制行。无不相似。奉亲至孝。事兄如事父。兄亡。事嫂如事母。俸禄不入私室。悉归于嫂氏。尝与伯氏。讲究同居之义。曲尽规画。鸠材未就。而都事先逝。发靷之日。奉柩住于曾所卜宅处。哀哭倍至。后构同堂异室之制。期不总宿约。乙巳之祸。远谪巨济。有志未就。故校理金某(河西先生)有诗曰。惟有伯康同构处。半竿斜日照窗凉。立朝之日。朝廷适有大议。众论不齐。虽如宋麟寿之力量。不能归一。众皆曰。非丁某。不能决。俄而不久。丁某至。立决。众皆翕然。判书任虎臣归家。谓子弟曰。丁某不久祸及。物望所在。众忌所会。望重至此。其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86L 页
能久乎。 孝陵大渐之日。自以蒙 恩殊异。非寻常食禄之比也。请入药房。参视调药。有一权臣牢拒不纳。丁某曰。许世子止不尝药。圣人以弑书之。君父之疾。臣子所当躬亲调药。而委诸医官。居外不见。可乎。与尹仁恕。同庚同闬。学同师第同榜。故趣向虽不同。而情分甚厚。仁恕与尹元衡素亲密。乙巳之祸。仁恕营救丁某于元衡。元衡亦欲援作己助。第惮丁某风节。莫敢致辞。至谪巨济。后元衡私遣武夫致辞曰。因仁恕相闻久矣。盍一屈贞度乎。非不欲奉一纸候问。未知肯否不敢。移时不去。公以死自誓曰。我朝夕待命。岂敢相累。其人遽起。其前后终始不肯自玷。如此。(月城李大㕀。谨识。)
墓碣铭(并序)[宋时烈]
昔 明庙乙巳之祸。圭庵宋先生以士林领袖。蒙被极典。有与李晦斋先生权忠定公。同窜死荒裔者曰丁游轩讳熿字季晦也。至今言当时事者。莫不心殒而气塞。噫。君子之不幸有如是哉。其后百二十馀年。而其玄孙锡后来求铭墓之文。而其状中。多说圭庵及李正郎中悦。圭庵。余曾祖之弟。而李正郎。先人之表叔也。余故闻之稔。而知之详。亦不胜怆痛。遂不辞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87H 页
而为之叙。盖 明庙初年。奸凶怂涌 帘中。以为士类不利 冲子。时晦斋为院相。亦不敢救而同颠沛。公遂及焉。逮 宣庙初服。栗谷李先生主张清议。洗冤复官。而乡人又立祠妥侑焉。君子曰。小人能杀君子身。而不能灭其名。信哉。公昌原人。上祖光纯。新罗大相。七代祖衍邦。娶高丽侍中李凌干女。因其业。始家南原。有旱雨。 本朝丰储仓副丞。晖。典牲主簿。世明。四山监役。公之曾祖,祖及考也。副丞以孝闻。妣金氏。司议寿亨女。 正德壬申二月丙戌。公生焉。十三而孤。伯兄始教以书。未几。业骤进。伯兄喜甚。告于其考几筵。丙申八月。 中庙试诸生。亲拔四人。公居末第。由承文正字迁著作。丁内艰。服除。以博士升校检。历礼曹佐郎,成均典籍。入两司为正言,持平。间为礼兵刑三曹正郎,校书校理兼记注官。 中庙薨。 明庙以大君遘疫。 仁庙承文定意。以俗忌停,殡殿馈食。公争之于 上。上为之改容。时 上春秋已高无嗣。群奸倚母后介弟。以贪天功。中外胁息。一日。正郎李中悦谓公曰。兄亡弟及。古今通谊。 圣上百岁后。谁敢有异意。而有人探内旨。煽动危言。乱将作矣。公遂绝其人。不复往来。然其人所言。实为士祸根本。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87L 页
中庙陵号。引唐家昭陵例。不改其旧。公曰。文德后虽先葬昭陵。其实乃太宗寿陵。故不改也。尊可统卑。而卑不可援尊。议遂定。既卒哭。 上犹不姜桂。廷臣争不得。有欲令外戚入内敦勉。以冀万一。公曰。宗室耆老二三大臣。不任其责。而顾彼之欲借哉。 上不豫。公危厉迫切。请入药房。察视汤剂。有以例不可者。公曰。许世子不尝药。圣人书以弑君。遇变事而不知权者。必蒙篡弑之诛。况在今日。但委之医官可乎。乙巳七月。 上遽升遐。文定听断。欲以翌月葬。臣下莫敢以为言者。公以兵曹正郎抗疏曰。诸侯五月。自有定制。如此然后。事力舒而情文备。今 攒宫未乾。无故渴葬。不顾不怀之嫌可乎。不报。尹洁继其疏曰。 大行之臣。惟丁熿一人而已。后中悦及洁。并被淫刑。拜议政府检详。升舍人。已而文定御忠顺堂。三大臣论死。忠贤窜逐殆尽。公遂罢归乡里。丁未九月。郑彦悫以壁书上变。遂赐圭庵先生以下死。馀皆编配。公初谪昆阳。俄移巨济。自谓朝夕有后命。其操履愈坚。日以经史自娱。泰然如平日。庚申七月六日卒。年四十九。其十月。反葬南原府元堂山先兆。令人李氏祔焉。公天资近道。以孝弟忠信。为立身之本。尝制同堂异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88H 页
室之规。聚族而居焉。有以其行闻于 筵席。特加 睿奖。最深于春秋。其立朝言论。必据其义。与圭庵先生。动相契合。朝廷倚以为重。乙巳。尹春年受元衡指。夜来诱公。使见元衡。公应且憎。终不见。既谪居。元衡犹托私人。微觇公意。其人为元衡。道语故旧。仍请愿得数字。归以报公。终不肯。公虽流放。痛念时事。草疏极论。曹南溟往见之。力止而不果上。其惓惓王室之忠。可谓九死而未忘矣。令人。兴城副守亿年女。 恭靖大王四代孙。男至。县监。孙男。斗俊,斗杰。二女适权伯时,林承厚。长遇贼自杀。曾孙瑨。生锡后及教官金之白妻。公尝辑壮行通考,负暄录各十馀卷。既而曰。此枉费工夫。不若潜心圣贤之学。专用心于本原。而躬践履之实。盖公先有此深厚根基。而以春秋为用。故权经皆有所据。不为郢书燕说之归。是可以为法矣。记昔河西金先生。自 仁庙薨。闭门不见天日。每忌辰。入山痛哭。人莫能测知。岂以为当日医方。或有未善耶。然则公之自请察视者。岂亦有深意耶。未可知也。铭曰。
 春秋大义。炳然数十。而知者鲜。公乃秉执。沛然断事。造次不跲。理有不明。此焉能及。惟其如此。所以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88L 页
有立。(恩津宋时烈。撰。)
墓志铭(并序)[闵镇厚]
粤昔 荣靖大王即阼未一期而登遐。 恭宪大王以母弟。冲年嗣位。 文定王后垂帘听政。奸凶煽言。士类不利于 孺子。一时忠贤。网打殆尽。即世所谓乙巳士祸者也。时则游轩丁公以舍人。罢归南原里第。及丁未九月。郑彦悫以壁书上变。火色益炽。而构公以挟虚誉煽浮薄。窜之昆阳。又移巨济凡十四年。而竟殁于谪舍。至今闻者莫不酸噎焉。公讳熿。字季晦。游轩其号也。以 正德壬申二月丙戌生。十三而孤。伯兄都事焕。始教之学。时未几。而文理骤达。丙申八月。 中庙亲试士。公与选登第。隶承文院。由副正字升至著作。己亥。丁内艰。服阕。付博士。升校检。历礼曹佐郎,成均馆典籍,司谏院正言,司宪府持平,礼兵刑三曹正郎。迁议政府检详。遂升舍人。屡兼春秋馆记事,记注,编修官。其为持平也。当 中庙大丧。 恭宪以大君遘疫。 文定用俗忌。命停 殡宫之馈。公争之曰。此岂修齐之道耶。 荣靖为之改容。及 葬。将与 后合封。陵号不改其旧。而谓有唐昭陵旧例。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89H 页
公折之曰。昭是太宗寿陵。与今事体不同。礼讥卑以援尊。改之宜矣。 上卒从公言。既卒哭。 荣靖犹进素膳。廷臣争不能回。乃欲令外戚。敦勉于内。公奋言曰。有大臣在。何不为樊哙之排闼。况宗室耆旧。不比外舅之私亲。今乃舍而顾彼之欲借哉。逮 上寝疾。则公危厉迫切。请入药房。察视汤剂。有以事非前闻沮之者。公责之曰。许世子止不尝药。圣人以弑书之。君父之病。但委之医官可乎。已而 上竟至不讳。徙月而治方上。实遵 帘旨也。群臣无敢言者。公以兵郎抗疏曰。贵贱之葬。礼有定制。循此而行。事力舒而情文备。今何可无故渴葬。不顾不怀之嫌耶。不报。尹学士洁继公上疏曰。 大行之臣。惟丁熿一人而已。恭宪之未承统也。公闻人有发危言者。大骇曰。兄亡弟及。古今通谊。谁敢有异意于其间。遂与其人绝之。盖公深于春秋。常自言吾之立 朝言议文字。皆自春秋发之。每朝有大议。盈庭未决。公徐以一言定之。而众皆翕然。任判书虎臣尝为公忧之曰。时望大盛。则众忌随之。其败也可立而待。未几果验云。始尹任之擢长秋官。公论请还收。同僚乘公在告。而停其 启。见公而惭谢不已。且公家藏一纸有曰。 上疾已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89L 页
不可为。而令任率子入侍。内贻不肃之失。外生不测之疑。以酿成大祸。呜呼天也。此即公手笔也。公之立心如此。而卒不免坐任而胸于祸。岂不痛哉。祸将作。有一相识者。昏夜来诱公见元衡。而公不从。既谪。元衡又托私人。微示其意。其人愿得公数字归报。而公亦不肯。此可见公之所守也。公天资甚美。又擩染于伯氏。敦于孝悌。主乎忠信。尝为同堂异室之制。聚族而居。事丘嫂如母。俸禄悉以归之。有闻于 上。特被嘉奖。忧爱之诚。得于秉彝。虽在迸逐之中。未尝一日而忘于怀。尝草一疏。极论时事。为曹南溟所力止。不果上。穷厄困苦。盖千万状。而处之泰然。不少挫沮。日取古人书籍。诵读不辍。尝著状[壮]行通考,负暄录各十馀卷。既而悔曰。可惜枉费工夫。此不如潜心圣贤之学。专用力于本原也。公卒于庚申七月六日。享年四十九。越三月。返榇于故居。葬于府北元堂山先兆之下。及夫人之丧。迁公之柩。合窆于稍后向申之原。宣祖初服。栗谷李文成公主张清议。公与李晦斋,权忠定诸贤。洗冤复爵。今 上甲申。公之五代孙载兴上言 驾前。请 赠公官谥。镇厚时忝叨宗伯。白于筵席曰。因其子孙之陈恳而褒奖之。不若 特宣恩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90H 页
命。 上可之。遂 赠公通政大夫弘文馆副提学兼如式。夫人从 赠淑夫人。后五年戊子。大臣李公濡请加 赠赐谥。又 赠公资宪大夫礼曹判书。夫人亦从 赠贞夫人。于时太常议谥曰忠简。庚寅。载兴等与其宗侄堥。奉庙主入京。行迎谥礼。乡之章甫追慕公伯仲不衰。并享于宁川书院。又 命锡以华额。朝家隐卒褒贤之典。至是而蔑以加矣。公之先。昌原人。有曰光纯。仕新罗为大相。自公七代祖衍邦。始居南原。曾祖旱雨。举孝友。官至副丞。祖晖。主簿。考世明。监役官。妣金氏。司议寿享[亨]之女。配李氏。宗室兴城副守亿年之女。男至。县监。有二男二女。男斗俊。宣务郎。次斗杰。早夭。女长适佥正权伯时。遇贼投水而死。次适生员林丞[承]厚。宣务男曰瑨。女为士人姜恂妻。内外玄孙以下。多不能尽载。而瑨子锡后尝请得碣铭于尤庵宋文正公。竖公之墓。载兴。即其子也。乃者。载兴又袖公行状及遗稿。跋涉千里。来访镇厚于骊江之寓舍。属以幽竁之志。念我先祖立岩公。与公年位不侔。而交谊颇笃。公窜之明年。亦以伸救士类。被谪而卒。镇厚今于公墓道之役。义不敢辞者。兹就状碣。略加檃栝。叙次之如右。系以铭曰。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90L 页
孝悌其本。春秋为用。以经以权。鲜有不中。逢时不祥。莫展负抱。乃迁于南。绝海孤岛。魂招鵩舍。藁葬故阡。公议之定。不待百年。涤洗幽冤。官衔维旧。迨我 圣朝。缅怀增疚。 赠以大秩。申以节惠。后孙追远。爰举缛礼。多士尸祝。伯仲并侑。始屯终亨。垂名弥久。有碣三尺。先正之文。我用是述。以慰九原。(崇政大夫原任行礼曹判书闵镇厚。谨识。)
神道碑铭[权尚夏]
乙巳之祸。舍人游轩丁公。与权忠定,李晦斋诸贤。同被窜逐。没于绝岛。 宣庙初。栗谷李先生上劄力请。雪冤复爵。今 上丙寅。因南乡章甫之请。 宣额公俎豆之所。其后闵尚书镇厚白于 上。赠弘文馆副提学。李相国濡请加 赠宗伯。易名忠简。而其德善事行。备载于尤庵宋先生所撰碣文。 国家之崇报。诸公之表章。至矣尽矣。公五代孙载兴。以神道尚阙显刻。属笔于余。玆事体重。顾余陋劣。何敢当何敢当。然余于野史。阅公之传。未尝不伤痛激昂。则今于斯役。亦何可终辞也。谨按公讳熿。字季晦。昌原人。远祖光纯。为新罗大相。七代祖衍邦。娶高丽门下侍中李凌干女。始居南原。曾祖讳旱雨。以孝行荐于 朝。官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91H 页
丰储仓副丞。祖讳晖。典牲署主簿。考讳世明。四山监役。妣金氏。司议寿亨之女。以 正德壬申二月十一日。生公。年十三而孤。从伯氏都事焕学日进。伯氏喜告于其考几筵。丙申八月。 中庙试诸生于庆会楼下。亲拔四人。公与其选。隶承文院副正字。升著作。己亥。丁内艰。制终。由博士,校检。历礼曹佐郎,成均馆典籍。入台阁为司谏院正言,司宪府持平。间为兵刑曹正郎,校书馆校理兼春秋馆记注官。时 中庙升遐。明庙以大君遘疾。 仁庙承慈旨。以俗忌辍 殡殿馈食。大臣迎合。公独争之于 上曰。圣学高明。岂不知谬戾之甚。而且顺 慈旨。臣决知其不可。 上为之改容。时 上无嗣。奸人煽动危言。以撼 东朝。人莫不惴惴。一日。正郎李中悦谓公曰。兄亡弟及。古今通谊。万岁之后。天命有归。而有人乐祸。做出倾危之言。此乱之兆也。公闻而大惊。遂绝其人。公之遘祸。实萌于此。 中庙陵号引献陵故事。仍袭禧字。公曰。献陵事。不可法。尊可统卑。而卑不可援尊。屡 启力请。得 允。既卒哭。 上之率礼益谨。日就澌顿。群臣劝进姜桂。庭立泣祷。 上犹坚拒。有欲令外戚。入内敦勉。以冀万一者。公曰。宗室耆旧。二三大臣。何所不可。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91L 页
而反借外戚于正始之日。岂不误哉。政府终不从。及上不豫。公不胜危迫之忱。请入药院。亲检汤剂。有以例不可者。公曰。昔许世子止不尝药。春秋书以弑君。况于今日委之医官可乎。乙巳七月。 仙驭宾天。 文定垂帘。欲以翌月葬。诸臣莫敢言。公以兵曹正郎抗疏曰。诸侯自有定制。今不可无故渴葬。不报。尹学士洁继疏曰。 大行之臣。惟丁熿一人而已。后洁与中悦。皆不免于及。俄以议政府检详。升舍人兼编修官。未几。 文定御忠顺堂。三大臣论死。一时贤公卿。窜逐殆尽。公遂罢职。还南原。丁未九月。郑彦悫以良才壁书上变。圭庵宋先生以下 赐死。馀皆编配。公初谪昆阳。明年。移巨济。人皆谓后 命朝夕将至。公处之晏然。唯以经史自娱。庚申七月六日。卒。享年四十九。返榇故乡。十月。葬于府北元堂山先兆下。后三十四年。与令人李氏。合窆于稍后向申之原。令人。 恭靖大王四代孙兴城副守亿年女。从 赠贞夫人。生一男曰至。县监。屡典郡邑。清谨有声绩。有二子。斗俊。宣务郎。斗杰。早亡。女适佥正权伯时。丁酉之乱。遇贼投水死。次适生员林承厚。斗俊男瑨。女姜恂。瑨男锡后。女金之白。锡后四男。载熙,载和,载兴,载升。载兴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92H 页
以学行屡登荐剡。拜 孝陵参奉。载熙男堥。载兴男。垕。为载和后。次埰,墐。二幼。馀不尽录。公天资正直简重。常以孝悌忠信。为立身之本。尝作同堂异室之制。团聚族党而居之。事丘嫂如母。俸禄悉以归之。事闻。上特加嘉奖。博观群书。最用力于麟经。立朝言论。动引其义。与圭庵为心交。论事必与之契合。每朝有大议。盈庭不决。待公一言而立断。朝野倚重。尹任尝除秋官长。公与同僚论之。公适在告。不待完准而停启。圭庵仕罢。即访公曰。今日停 启。终未免为 上计也。公曰。 主上。一国臣民所共仰戴。何为出此言也。圭庵惭谢。乙巳。尹元衡使尹春年。乘夜潜来。诱以祸福。恳求一见。公终不应。其在岛中。又有人受元衡指。致其慇勤。要得一言以归报。公以死自誓曰。朝夕待命。岂敢相累。其处心之贞确如此。公虽在放逐中。系恋 王室。不忍恝视。遂草疏。极论时事。南溟曹公往见力止。不果上。有文集二卷。行于世。又尝辑壮行通考,负暄录各十馀卷。既而曰。此枉费工夫。不若潜心圣贤之学。专用力于本原。盖公实工既深。洞见大义。故遭事变而不失其所操。虽古所谓银山铁壁。何以加此。传曰。至死不变。强哉矫。若公者。真可谓君子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92L 页
人也。铭曰。
 仁明之际。邦运不淑。奸臣窃柄。正士鱼肉。曰惟圭庵。受祸最酷。有若丁公。暨圭同德。正色扬廷。秋天一鹗。士望日峨。朝右肃穆。惟时细人。幽阴是托。捏造凶慝。公即斥绝。然厥渠魁。尚欲缓颊。送款频烦。且诱且胁。公愈秉正。不挠不夺。悫书之上。骇机河决。流移绝海。九死深确。火炎昆冈。不烬唯玉。皓天必复。幽蔀乃晰。 圣朝褒崇。儒宗特笔。郁郁佳城。元堂之麓。刻铭桓楹。昭示千亿。(安东权尚夏。撰。)
宁川书院上梁文[李以恂]
醇儒蔚兴于一邦。既作士林之仪表。盛德可祀于百世。宜建祠宇之奂轮。文运将亨。衿佩争贺。恭惟四先生。星辉东国。玉挺南乡。繄竹溪之后昆。钟鹑江之淑气。志专儒术。家声不坠于肯堂。孝为行源。亲丧自尽于泣血。当时硕德。后日鸿名。猗两丁之嗣兴。实一代之英伟。或严毅而峻整。气质暗合于伊川。或和易而正平。言论必本于麟史。丧致哀而澌尽。居家之诚孝无伦。忠斥邪而贬流。立朝之风节可想。又活溪英豪之崛起。而粹质正学之有成。益斋之忠。再思之贞。善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93H 页
继一家之业。濂溪而下。考亭而上。遍参诸老之书。守颜巷之箪瓢。阸穷不闷。弄邵窝之风月。爵禄是辞。嗟一闾文献之相承。蔼匹休而并美。为多士景慕之不替。几警聩而涤昏。事业虽未展于经纶。民彝庶几可以扶植。顾千载生贤不数。何十室忠臣之多。簇人杰于地灵。迈苏湖诸彦之辈出。灿奎璧于天上。拟濂洛群贤之并生。允矣吾道之南。实乃邦士之幸。德行敢湮于来裔。崇奉宜腆于苾芬。创新祠于旧乡。尊四老于一室。人不谋而自合。德不孤而有邻。始虑时诎而举嬴。终致天诱而神助。不假州邑之财力。爰卜缩小之陂陀。士捐廪而役需丰。人让田而堂址廓。枕绚彩爽垲之胜。胸次正阔于平原。起神光斗牛之墟。地望已著于古县。山北来。根本盛大。宛对龟蒙。水东会。脉络分明。恍接伊洛。斯辨方而正位。务揭虔而妥灵。庶民子来。神功日就。屹坚高之数仞。敞玲珑之八窗。入门墙而抠趋。如承皋比之謦欬。仰典刑而薰染。允合士子之藏修。美址宏基。与天地而悠久。嘉模懿范。同日月而高明。载举脩梁。先将吉语。儿郎伟抛梁东。晓雾縆山瑞日红。想见春风和煦处。玉楼金阁在层空。儿郎伟抛梁西。霁月清晨素影低。甚得胸怀偏洒落。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93L 页
分明主敬露端倪。儿郎伟抛梁南。磅礴头流列岫参。元气不磨亘万古。弥高剩得在前瞻。儿郎伟抛梁北。坐看众宿环宸极。敦伦何幸鉴柯存。今日于家他日国。儿郎伟抛梁上。倘蒙时雨潜滋养。化机应识在冥冥。妙处休言是罔象。儿郎伟抛梁下。渚杜庭兰气腾惹。满室袭薰邪秽除。洋洋弦诵追游夏。伏愿上梁之后。人知矜式。士得依归。开诗书礼乐之乡。作人材金玉其质。奉蒸尝洁蠲之祀。遗盛事亿万斯年。(月城李以恂)
宁川书院请额疏(丙寅四月初九日)
伏以崇奖儒贤。乃振起斯文之要道。褒隆德行。为耸动多士之盛举。此实古圣王之遗意。而我朝 列圣。尤所用心者也。岂不以斯文倡导。系于儒贤。而多士之矜式。在于德行故耶。然则儒贤之表著。德行之纯茂者。久已为乡邦之所深慕。公议之所尊奉。而未蒙国家褒崇之典。则其于振起耸动之意。果何知哉。臣等所居道内南原地。有祠宇焉。即故判官臣安处顺,都事臣丁焕,舍人臣丁熿,佐郎臣李大㕀等四人侑享之所也。盖处顺资禀明洁。聪警不群。自少已不屑于举子业。厉志学问。乐善好古。持身则动遵经训。制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94H 页
事则一听于义。未尝为浮议俗论之所挠屈。孝友之诚。出于天性。早孤。未及省颜。为至痛。事母而以少咈亲志为深惧。无方之养。极其诚意。平居则或为婴戏而悦之。侍疾则尝其泄痢而验之。及其居忧也。饘粥疏水之节。过于常礼。处于土炕。未尝就枕。夜必倚壁。毛发尽烁。鸡鸣哭墓。不避寒暑。朝夕就厨。手具馈奠。雨雪拥帚。躬扫茔域。三年之内。常如一日焉。是以。故儒臣卢禛赞其行。比于高柴二连焉。事其两兄。如事严父。视其诸侄。无异己出。常喜读近思录。谓此书于入道最要。而板本罕有。其赴任求礼之日。陈请刊行。以广其传。本县旧无宣圣庙。遂相地而营建。已阐儒化。己卯之祸。罢归田里。终不得大用于世。而其行谊之表表在人耳目者。大略如斯矣。焕,熿。皆 中庙朝名臣。焕其兄。熿其弟也。兄弟制行甚高。孝友俱至。庭闱之间。婉容愉色。奉养兼尽。及遭母丧。哀毁踰制。因而成疾。焕才及期而没。熿几绝者数。幸而得支。友爱之笃实。为一时之准则。平生同居。和乐怡愉。未见其崖岸焉。其同堂异室之制。至今流传。基址宛然矣。言其资禀学识。则焕之为人。庄重严毅。迥出等夷。少就贤师。(静庵先生)学务践实。不以诵说为事。治身莅职。内外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94L 页
斩斩。人不敢干以私。见人非违。则虽在同好。亦不少挠焉。当安老重权之日。路逢台谏。峻斥其不能举劾。闻者竦然。熿之为人。忠诚端直。始得家庭之训。终藉师友之益。言议文字。本诸春秋。遇事尽言。凛然不挠。仁庙大渐之时。请入药房。参视汤剂曰。君父之病。委之医官可乎。其忠恳之出于至诚如此。乙巳祸作之除。奸臣元衡使其门客。夜抵熿家。诱胁百端。而绝之甚严。既配绝岛。又嘱私人。来觇其意。而熿以死自誓。终始拒却。操心俟命。不变所履。沈潜典训。所造益深。而没于谪所。竟未得展布所蕴。其实士林之至今嗟惋者也。大㕀笃学力行。不求人知。于书无所不观。而专用心于内。事其偏母。诚礼俱至。家虽贫窭。而甘毳必备。尽哀甚戚。而礼亦称焉。三年庐墓。躬执奠需。未尝笑语。治家不严而整。箪瓢屡空。而亦晏如也。 宣庙朝。有奉命于湖南者。一见而知其为有道君子。举以遗逸。文简公臣成浑亦荐之于朝。始除参奉。以母在之故。强起应命。母没。屡被 朝命。力辞不赴。甘忍穷寂。无所顾慕。所守者道。所讲者学。真所谓隐居求志之士也。然闻 国家有乱。辄抱告身。北望痛哭。其忠悃之笃有如此焉。敦睦亲旧。各尽恩意。周济穷急。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95H 页
不问有无。其信服于乡里。弥久而不替。虽村氓惷愚。无不下马于其墓。于此亦可见其人之平生矣。呜呼。此四臣之至行懿德。可以师表于士林者如此。正学高义。可以维持乎世道者如此。其天资之纯美。固已有卓然不可及者。而抑其渊源师承之正。有自来矣。盖处顺寔文正公臣赵光祖道义之交。焕与熿受光祖之学。而大㕀则私淑于丁氏之门人者也。遗风馀韵。迄今未泯。使南乡章甫之徒。稍知为己之学。而与闻终违之教者。玆四臣之功也。多士之尊慕。久而弥笃。 国家之崇报。在所宜先。而祠宇之建。于今六十馀载矣。迄未蒙 恩额之旌。此固臣等不敏之罪。而亦岂非昭代一大欠典耶。恭惟我 主上殿下。体祖宗之弘训。念培养之先务。凡系先贤之祠。次第旌额。以示崇儒重道之盛意。臣等钦仰 圣德。鼓舞忻抃。乃敢相率重趼。仰叫 天门。而其所陈列四臣德行之梗概者。实据于乡里长老之所传诵。先贤耆德之所撰述。非敢有一毫过饰之言也。伏乞 圣明。俯赐睿察。 特命有司。锡以嘉命。俾垂常祀之典。以慰多士之望。千万幸甚。臣等无任瞻天祈恳屏营之至。谨昧死以 闻。答曰。省疏。俱悉疏辞。令该曹禀处。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95L 页
礼曹回 启
观此生员金裕庆等疏辞。则南原有祠宇。即故判官臣安处顺,都事臣丁焕,舍人臣丁熿,佐郎臣李大㕀等侑享之所也。建设院宇。于今六十馀载。而尚未蒙恩额之典。有此陈疏为白卧乎所。四臣之至行㦤德。可以师表于士林。正学高义。可以维持乎世道。遗风馀韵。迄今未泯。多士尊慕之诚。久而弥笃。千里叫 阍。愿得 恩额。可见一方公共之论。而营建既久。且与叠设有间。其在 圣朝崇报之道。特 宣恩额。以副其请。未必不为风化之一助是乎矣。书院 赐额。今后勿许每每听从事。曾有成命自下。不敢容议。疏内辞缘。今姑置之何如。启 特为赐额。丙寅四月十六日。同副承旨申晔次知。
赐额文[徐文裕制]
 丙寅五月甲申朔二十三日丙午
国王遣臣礼曹佐郎都处亨。谕祭于故判官安处顺,都事丁焕,舍人丁熿,佐郎李大㕀之灵。士贵笃行。学本践实。世竞骛华。鲜有其质。缅维通判。行遵古训。根性孝友。寔为基本。志养之敬。致哀之礼。感通神明。二连同轨。策名扬庭。金马石渠。丽泽文正。君子得舆。士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96H 页
林祸煽。同被噎媢。超然独举。不挫不污。悼道悯世。绝意荣路。德茂位细。用不克究。有猗丁氏。行峻而清。孝谨驯性。刚方直声。治身制事。斩斩有节。登朝不显。遭制毁没。华质长潜。馀徽未沫。亦越中舍。寔其贤季。学醇行修。实资乃兄。屡扬台阁。蔚有盛名。遇事謇謇。益殚忱诚。早习春秋。深究微旨。立朝风仪。根据大义。遘时危疑。群奸构祸。忠良骈首。桁杨罟擭。遂窜绝海。危机日迫。怡然若命。玩心经籍。疠土蓁蓁。卒殁于谪。不待百年。冤洗官复。曰惟员外。卓行可仪。系出名儒。学源贤师。笃孝出天。悉循礼则。克有其本。充积孚达。蕴道婆娑。乐彼衡泌。幽贞粹洁。炯炯云月。闇然而章。屡被旌弓。名高德纯。蔼然流风。 中宣盛际。儒学彬彬。躬行善士。有玆数臣。昭焯在人。永为表式。瞻彼湖邑。有祠翼翼。揭虔并享。俪美齐光。迄于屡祀。祀典未遑。衿绅耸慕。弥久弥新。封章请 额。千里叫阍。玆遣仪郎。宠颁华扁。不昧者存。庶歆礼奠。(副修撰徐文裕。制进。)
春秋享祝文
  思齐安先生
学道爱人。遭时不淑。既明且哲。孝思维则。纯德懿行。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96L 页
播在乡里。是崇是长。香火千祀。
  桧山丁先生
经纶其志。瑚琏其器。谁之不如。伊阏膴仕。正直方刚。无斁于人。于千百年。享有精禋。
  游轩丁先生
大往小来。君子道消。冰炭难容。受玦于潮。才惟经济。奈时之屯。夷考其德。功在斯文。
  活溪李先生
素履而往。朱绂方来。乐只君子。其德不回。维持斯道。仪式后学。千秋血庙。俎豆是格。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97H 页
游轩丁先生传[申钦]
公讳熿。字季晦。昌原人。号游轩。登丙申文科。性至孝。遭母丧。与兄焕庐于墓侧。曲尽礼制。焕过毁灭身。独居终三年。 中庙闻其孝悌。 特命增秩褒奖。 中庙新陟。 明庙遘疫。自内拘忌。欲撤魂殿香火。大臣迎合。公独进言曰。自 上圣学高明。岂不知谬戾之甚。而且顺 慈旨。其于修齐何。 仁庙为之改容。仁庙执丧逾制。日就难全。群臣庭立。泣请累日。有议特推入外舅。反覆悲诉。以冀动万一者。公独奋然曰。所议苟且无谓。问 君父之候。一二大臣谁沮乎其入。而必借乎彼哉。 仁庙大渐时。公请入药房。参视剂药。有沮以不可者。公曰。许世子止不尝药。圣人以弑书之。君父之疾。委之医官。可乎。 仁庙七月升遐。八月卜因山。公抗疏以为送终大事。自天子至于士。丧制一定。何汲汲于犯礼之失乎。继有尹洁之疏。疏中有曰。 殿下之臣。惟丁熿一人而已。公与圭庵宋公。久同台宪。动相契合。朝廷倚以为重。尹任除秋官长。公与同僚论之。公适在告。不待完议而停启。圭庵仕罢。即访公曰。今日停启。终未免为 上计。公曰。 主上。一国臣民所共仰戴。何为出此言也。圭庵惭谢。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97L 页
一日。李煇来见李中悦。时 明庙患疫甚苦。中悦曰。主上无嗣。臣民仰戴。只此一身。今闻此言。怀抱甚恶。煇答曰。厥终之事。何以知之。而汝为如此之论也。中悦曰。是何言也。更有他处可仰乎。煇作色去。去后。中悦来见公曰。李煇误入。所论不正。公曰。兄亡弟及。古今通谊。且有嫡统一人。更有何议。中悦曰。李煇往言国事有验。此必与知内旨者相交也。公立朝言论。必据经义。当初。尹任入侍之议。争之不得。祸终难悔。见机之明。论事之正。皆此类也。乙巳。为议政府舍人。 明庙幼冲。不亲万几。乘机俑祸。以快其衔者攘臂而堵立。虽公心迹昭然。冰炭之势。不自相容。丙午。罢归南原。削夺官爵。丁未。责以鼓扇浮薄。与卢苏斋守慎连名。贬窜昆阳。戊申。移置巨济。尹元衡欲脱公于祸网。令尹春年。力劝公见己。其人日来。反覆以祸福为言。公终不从。元衡虽不营救。犹未忘公。其在谪所。亦托私人之往来岛中者。以窥公意。有一人道其问讯。请奉一字。归报相公。公牢拒曰。我朝夕待命。岂敢相累。其终始不肯自玷如此。在谪所十四年。惟有爱君忧国之诚。尝草疏极陈时弊。将上。曹南溟往见而止之。不果。遂终于谪所。著壮行通考,负暄录各十馀篇。
游轩先生集附录 第 98H 页
皆切于人事。关于世道。返葬于南原府北先陇之下。子至。承荫县监。(象村申钦。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