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x 页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原集)
 诗○五言绝句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17H 页
中庸咏(十四首○就一物上说。物必有是心。有心后有事。实心道自行。)
  中
相传一个字。千圣之心法。非高亦非远。精一能允执。
  人心道心
人于天地间。形气则犹船。道心为之柁。波涛获安全。
  理气
若论以本原。理先而气后。若论以禀赋。有气而理具。
  性理
在心唤做性。在事唤做理。理为人物性。性是在我理。
  命性道教
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道日用常行。教礼乐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17L 页
刑政。
  道不可离
道岂须臾离。宜常存敬畏。独处尤加谨。庶几无吝悔。
  存养
浩浩灵源静。鉴空而衡平。主翁涵养地。提起唤惺惺。
  慎独
一片止水中。点波微动时。此最紧要处。着工在审几。
  
中和
不动中有主。寂然非枯木。感通岂纷扰。才发皆中节。
  致中和
静约无偏倚。动精无缪差。中和本一理。位育岂异机。
  中和中庸
问中和中庸。曰性情德行。似二而实一。用功在主敬。
  时中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18H 页
过者非贤智。不及只昏愚。随时能恰好。精熟仰颜虞。
  道其不行
用中嗟已远。得善孰拳拳。问强人未见。千载但尘编。
  诚道
诚自然成就。不是安排作。道却是无情。须去行始得。
龟岩(丁未)
龟头苔发绿。龟背晴阳曝。贞悔尔须知。主人为取则。
机池
心头机事绝。鸥鹭共忘机。机心无复作。不厌到机池。
秋月竹影
竹晚笞阶净。天寒月色多。夜深衫袖冷。翠影正交加。
三恨斋
幼少怜无学。壮年尚面墙。昨非今悟得。秉烛几悲伤。
送士固之洛(戊申)
海口潮回信。江头雁报秋。故人千里去。云树总生愁。
凭士固寄周景游(世鹏)
故人颜似玉。密勿在银台。若问龟岩客。寒园学种梅。
登佛日庵前峰。俯窥龙湫,鹤湫。(戊午)
谷静山容肃。云收水面空。归来日欲暮。天地又秋风。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18L 页
神兴寺。书李寅叔砚匣袱。
浪涌千层雪。林开万丈青。汪洋神用活。卓立俨仪刑。
宿安彦驿(乙巳)
古驿临官道。荒凉风雨中。悠悠行色晚。谁与倚楼同。
五十溪龙湫(壬戌)
水落千寻直。波翻万斛舂。人间定何许。毁誉耳全聋。
寝园有吟
新篁初解箨。绿树自交阴。尽日看无厌。何人会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19H 页
此心。
呈退溪先生(二首)
客到溪亭晚。主人倒履迎。夜来无梦寐。相对说羲经。
风饕梅敛萼。雪虚竹藏春。末路谁相保。苍松叶独新。(江舍之梅。未见天心。堂斋之竹。皆藏土宇。独有坛松碧叶尚新故云。)
戏赠白光勋
莫弄无功笔。须倾有限杯。男儿百年内。几个守灵台。
登静观台(退溪先生改以大观台○己巳)
眼底沧溟阔。山前绿竹清。风雩千载意。台上此时情。
庭中葵。霖雨中开花。为风所折。(在百泉寺)
风雨连旬恶。葵心自不缁。只知头上日。萎折亦何悲。
石台(百泉西溪)
因风褰宿雾。穿壑漾新波。坐久心源净。归来即大家。
郑丈老使人问病。书以复之。
百花开又落。万木绿方舒。天地冲融意。悠然卧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19L 页
草庐。
赠安四耐翁(庆昌)
莫说人间事。浮生讵有涯。慈航到彼岸。生死是空华。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原集)
 诗○五言律诗
  
送虎鲲赴京(己巳)
河洛呈图后。斯文白日明。流传皆别体。教养只科程。圣远难回古。言湮混为各。汉中诸老在。立雪效存诚。
次结城韵
风光牵别恨。愁杀客途前。远浦迷青霭。孤城起白烟。寒梅依砌上。瘦竹绕窗边。谁识思人意。空轩坐悄然。
次金上舍沛然韵
春寒欺病客。闭閤日高眠。勋业宁期后。行藏已误前。沈绵身正苦。流落事堪怜。添得离君恨。凄凉到酒边。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原集)
 诗○五言古诗
  
宿安心寺(在固城)
昔日访头流。天王高插天。群山环四面。退让不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20H 页
敢肩。今朝到海澨。起伏多层颠。闯闯各自高。压倒若争先。所处安可苟。自大者皆然。
画屏(八首)
有马神且骏。如龙骨权奇。羁勒谁复施。閒放清溪湄。溪边饶芳草。渴饮而充饥。虽怀致远才。柰此无人知。西岑日欲没。恋主空长嘶。
老骐病欲倒。崚嶒瘦骨立。龙姿正憔悴。为尔重郁悒。双耳批秋竹。四蹄削寒玉。谁知不凡才。举世无伯乐。春风吹原野。苜蓿抽新绿。缘溪随意饱。枯骸渐生肉。性驯解人意。以德岂称力。善养不遐弃。迷道庶可识。
节序属孳养。空山长草木。牝鹿喜得所。将雏向此伏。麑在两脚间。饮乳恣跳跃。慈心根至性。舐犊情罔极。有母必有子。有物必有则。寄语抱儿女。勿谓私欲蚀。
晴蜂趁晚衙。岩树散清阴。枝间两好鸟。咬咬送和音。山窗睡初回。感物伤远心。人自有情听。鸟本无情吟。无情感有情。使我愁不禁。
秋江双鸬鹚。窥鱼立西风。一在古树头。一在浅水中。水中与树头。相视两情通。高卑虽有异。彼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20L 页
此心则同。同声亦相应。气感意自融。微禽岂独然。浩叹思不穷。
秋溪清且浅。霜重枯荷折。双鹭下寒渚。羽毛閒且洁。窥鱼有何获。波中终夕立。嗟尔非俗禽。骚人爱閒适。胡为不自重。规规日谋食。我本忘机者。笑尔机未息。
断雁落秋渚。凄凉傍寒沙。霜风吹泽国。萧萧响蒹葭。中原稻粱微。饥来唼芦花。失群正堪哀。寂寞伴鱼虾。悲鸣望江南。天涯归意赊。何时逢旧侣。云外数行斜。
山鸠有何好。野花亦非佳。嗅花不馨香。听鸟不喈喈。无声又无臭。明德从可怀。嗒然思玄处。寂寞掩寒斋。
次友人游头流韵
天鸡初搏翼。河汉洗清晓。独立千层壁。临流意欲悄。一落尘世界。十载梦魂杳。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原集)
 诗○七言绝句
  
宿山堂(癸卯)
尘缘误我落千层。九万长风挟未能。夜黑山窗愁似海。一星明灭是村灯。
次桧山韵(丁未)
百里分忧意已违。枉寻何事费心思。洗冤剔蠹终无计。置板归来最得宜。
留宿灌圃堂
剩水庭心镜面开。主人携客绕千梅。梦惊夜半萧萧雨。认得源头一派来。
自蟾津乘舟。晚泊双溪洞口。(戊申)
蟾津渡口晚潮回。百丈牵船缓缓来。长笛一声山水绿。隔江云树是篷莱。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21H 页
示学者
风霜雨露天之教。万物生成自不停。此理昭昭非恍惚。晴窗盥手读西铭。
三月三日
半黄半绿涧边柳。欲落欲开岩底花。閒踏青青原上草。满腔春意自然多。
游鱼静洞(己酉)
春深草木连千里。雨歇波声涨一溪。弄雏贪却风光好。斸朮挑蔘日已西。
闻莺
昼永山村竹牖开。游丝历乱绕庭梅。何处莺声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21L 页
来太早。偶然穿柳不相猜。
山海关(丁酉赴京时)
高关百尺笑嬴愚。虚筑长城万骨枯。一夕辒车鲍臭乱。亡秦非是北来胡。
葩串洞口(在清州○乙卯)
四面雄奇活画开。一江中注万山回。无诗可答江山债。一篴秋风空往来。
自一善还莲潭(丁未)
南康欣得一莲湖。草阁初成敌舞雩。朗咏归来风满袖。半庭新月据枯梧。
自一善呈病还家
情深乌鸟南州远。义重丘山北极遥。忠孝从来无二致。丹心元不暂时消。
题医方册面
医人医国皆儒分。不可差殊小大看。孤独疲癃终有养。做功都只我心丹。
双溪楼上。俯看水碓。(戊申)
虚而能受满而倾。招损持谦只暂顷。碓自低昂休不得。原泉活活本无情。
读宋史有感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22H 页
汇征正属云霓望。八载生灵肉骨多。岂意自从分社饭。竞将绍述弄官家。
天渊台(壬戌)
江上岩岩百尺台。暖风晴日久徘徊。渊渊浩浩无穷地。问柳寻花几往来。
蚊川
临流照影发惭多。事事年来败意何。只作鸡林馋太守。蚊川三载食银梭。
梁山观鱼
台上观鱼却两忘。绿波深处自洋洋。昭昭可见流行妙。泼泼心头肯助长。
访吾鱼寺(寺在延日)
一带清江白石寒。紫烟横抹暮云端。秋深洞壑多愁思。满插黄花更整冠。
利见台(二首)
扶桑东望海漫漫。初日曈昽缥缈间。独立荒台思不极。数声孤鹤过前山。
大王岩下波千丈。利见台头月一痕。莫向海门吹玉篴。万山红树欲消魂。
芦岘赏月。夜深而还。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22L 页
谁劈青山作玉溪。满空凉月夜凄凄。临溪赏月忘归去。才到城门听晓鸡。
游内迎山
今朝云翳豁然开。尽日穷源踏翠苔。花柳满山谁会意。一川风月独徘徊。
九月初四日
桥山今日始迁安。哽塞难攀落照寒。寂寞旧阡愁思重。孤臣北望涕汎澜。
到家偶作(癸亥)
寒园辜负数年春。竹碧梅香各保真。削尽残瓜还旧壑。风光肯许本来身。
谢郑仁吉来访(自庆州瓜满还家。时仁吉为监司未数旬。即来访。)
穷山辙迹从来少。蓬荜年年设雀罗。玉节光临风义重。川原处处绚春霞。
访韩录事旧隐(戊午)
万古清风韩录事。一生陋巷李龟岩。三度归来谁会意。山花欲语露毵毵。
到升平。访临清台。(台即寒暄金先生被谪时所游处也。台废无遗址。只有老树。○甲子)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23H 页
小台颓没是临清。树拥寒江漏日明。访古徘徊堪叹息。为修遗址托深情。
精舍偶吟(己巳)
堂前稚柳叶初舒。竹外苍梧一丈馀。明月到时心似洗。清风来处爽襟裾。
偶吟
万殊一本理昭然。方寸中间即是天。暗里色丝谁认取。从来自得在精专。
胡思乱想
线去丝来闪忽间。才生和议便奴颜。湛船烧舍要前进。汛扫终能奏凯还。
书山人智宽画轴(二首)
青山断处碧江流。一棹孤舟万木秋。岩际风烟藏古寺。夕阳飞锡意悠悠。
知尔前身老斲轮。一胸间架总精神。虽然舒卷能由我。糟粕休将谩眩人。(智宽是梓人有名者)
菊花
菊英霜后最精神。环立寒阶对主人。可惜山中老松树。一番风雨庇狂秦。
己巳十二月十九日晓梦。退溪先生送书云。欲相见到践门。以事未果云云。其下段别赠一言。左右各四字两行。下云(心心心心时时时时)。梦中再拜读之。泫然良久而觉。感而书之。
屋梁晨月照窗寒。千里书传梦未阑。警诲丁宁同面命。分明八字镂心肝。
  附次韵(退溪先生)
 吾心明似镜光寒。自恐磨治力易阑。赖有故人同此意。梦中相勉亦忱肝。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23L 页
谢退溪先生解梦诗
放来鸡犬未追寻。濯濯深忧梏此心。梦受至言常感佩。更承佳什学居钦。
  附原韵
 千里岩栖岂易寻。梦中书札亦论心。此心操摄无馀法。念念时时着一钦。
月夜。忆李大空。次驿亭韵书之。(庚午)
风入新篁夜自清。月穿疏树静无声。故人游泳无馀事。閒听邻鸡报晓鸣。
书旧日歌辞后
少年为学欠精详。气感乘之却反伤。如今始识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24H 页
真腴味。有事要须勿助忘。
寄郑上舍(仁平)
春服归来望已乖。三冬爻象亦非佳。莽苍隔面如千里。未认何时讨好怀。
记梦
阊阖云开日月明。天官宣侍玉阶平。丁宁顾问承前席。银烛炜煌五夜清。
寄许草堂(晔)
明诚乃是大功程。然后规模始得成。万伪消来千念灭。终无表里与粗精。
赠四耐翁(二首)
今世爱生还爱宝。古人忧道不忧贫。云林城市何分别。只在吾心不在身。
山河大地百千花。尽在寻常百姓家。可笑旧都安处士。自知其性有增加。
谢友人送莼
故人知我苦怀乡。远寄银丝满碗香。莫道张鹰识秋兴。江东风味独先尝。
次文义东轩韵(救荒敬差时作)
五十馀城几度回。燕山今日又重来。满庭嫩绿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24L 页
清阴静。踯躅嫣然笑砌隈。
忠州自警堂。次李忘轩(冑)韵。
可惜孤忠忤主昏。至今奇祸骇凡闻。遗诗吟罢多悲感。末世何人直似君。
次汝守令公韵
雨后春江涨绿波。峡中幽兴晚来多。扁舟缓棹沧洲暮。隔岸人烟有几家。
次洪阳板上韵。奉呈牧伯静仲年兄(二首。)
睡馀喉渴啜清茶。日暖黄蜂趁午衙。庭院寂寥人不到。晚风吹落刺桐花。
半夜萧骚听雨声。喜深田亩占西成。晓来爽气穿帷至。添得诗人一枕清。
六月廿六日立秋。卧病偶书。
井桐金飒动如丝。消长潜看默运时。今日人间方苦热。须臾闭塞孰先知。
元日(庚午)
冲融大气转洪匀。生意无穷此日新。妙理昭昭人莫会。流行总是一般仁。
次郑以南哀退溪先生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25H 页
一脉斯文无内外。分明白日照天东。山颓梁折吾谁仗。叹息何人继大功。
病中见郑以南丈老书。复以绝句。
书来扶病读三回。总为衰癃起死灰。从此唤醒期进步。神明旁烛日光开。
中秋看月(己巳)
月在中秋最有光。寒堂遥对广寒凉。乾坤洞豁无纤翳。桂露零时襟抱香。
次维鸠驿
世味酸辛已饱更。一生荣辱尽堪惊。斜阳驰入新丰县。民乐民愁总系情。
见唐薏苡
万物虽然各识时。明珠何事更离离。世间岂乏梁松口。去后笙簧未可知。
自头流。还泊牙湖。登快哉亭。(戊申)
海日茫茫欲暮天。孤舟初泊泗溪边。快哉亭上重回首。咫尺龙山隔晚烟。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原集)
 诗○七言律诗
  
寒夜 赐毛褥应 制(己未十二月十二日。以承旨入番。 宣酝。仍 赐毛褥。又出 御题。制进。)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25L 页
玄冬积雪嫁狞风。生意都消一夜中。 圣主推恩怜琐直。微臣窃禄欠丝功。自甘诛责恒惶悚。敢觊 龙光极焕隆。醉饱更敷双豹褥。念他饥冻激丹衷。
春雨后。闻数邑倅方猎。
连村昨夜雨初匀。天地无私处处春。绿柳巧藏逃税屋。好花空对结鹑人。喘牛却怪东君政。蒐兽深嗟列守仁。 圣世閒氓今扣腹。时时锄圃咏周豳。
次梅鹤亭韵(丁未)
孤山横断马山前。谁构江亭洛水边。万顷汝南无俗累。千梅和靖绝尘牵。波传鹤响回渔艇。风送琴声挐客船。何日仙舟同捩柁。洒烟岩上玩流年。
病后(己酉)
渊明宅畔柳初绿。康节窝边花复栽。好客到迟庭不扫。村儿戏剧眼慵开。斫薪挑菜味方永。食肉横金心自灰。春巷日长无个事。卧看山影入窗来。
辞别退溪先生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26H 页
山花溪柳总精神。千里登门意更新。怀玉未成前岁约。断金谁识此心真。高明自有胸中乐。鄙吝潜消坐上春。何事尘冗还作掣。强鞭官马向东辰。
  附次韵(退溪先生)
 道义相交即会神。何人头白尚如新。放麑不忍虽云误。纳履为嫌岂是真。世路风波经百险。男儿心地照千春。天将玉汝因谗毁。更愿孳孳竞日辰。(刚而冒简书。越境远寻。故使放麑事。时刚而又不悝于口。)
次恩津板上韵
苍烟笼野望梦梦。客路情怀暮春中。鞍马此时巡海右。莼鲈何日下江东。閒庭影静花含月。小砌声清竹带风。信美湖城非我土。不如归去伴渔翁。
次奇明彦(大升)
构台作主问何年。云水乡中一地仙。槛外奇图围远岫。砌边新练漾澄川。烟霞浓淡随朝暮。花木扶疏自后前。便欲寻君成一醉。晴窗终日两閒眠。
送李景颜赴燕京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26L 页
少岁同君负笈游。半年风雨读江楼。芹宫并袂推兄弟。槐院随行阅夏秋。湖海几多传远信。燕云今复送征辀。须怜短拙乌台客。舐犊情深可解忧。
奉呈杨山金使君善初案下(二首)
行趋来自白沙汀。历拜清标偿宿情。定省久违归意促。笑谈才了别愁生。青龙浦口潮头退。急水门前雨脚横。目断天西云树远。绿蘋洲畔夕阳明。
逢秋脉脉恋家山。见月归心不自宽。霜菊婵妍妆小砌。风荷浙沥撼危栏。新诗写兴遣怀稳。薄酒洗愁就醉难。回望黄冈多属意。可能樽酒共清欢。
黄冈月夜。与希安,迎春,善初三令公共游。(三首。)
少时怀抱未全灰。一日愁肠问几回。风户冷声鸣破纸。月庭疏影落寒槐。二年卧郡元非病。两纪投閒是不乖。安得更营终老地。龟溪稳把浊醪杯。
宦情投老冷于灰。佩绶西州久未回。恻恻寒风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27H 页
吹海日。萧萧病叶落庭槐。自怜佳会片时乐。谁恨残生万事乖。秋尽关河愁转切。不妨沈醉客中杯。
阳月初飞葭管灰。客中玄律已重回。愁来短发霜侵弁。梦觉寒声风打槐。怀土忽惊佳节改。行身偏觉壮心乖。故园黄菊今应好。惆怅无因泛酒杯。
次东轩板上韵(六首)
半生心事入搔头。落晚来登异地楼。残岫迢迢围野远。寒烟淡淡绕村浮。身愚自愧当清世。才薄还嫌试大州。南望故园归思切。龟溪何日作閒游。
萧萧短发雪蒙头。清夜愁多独倚楼。庭院风微帘影静。池塘月照水光浮。乡心惹梦飞千里。宦味欺人滞一州。想得故园秋正美。几时鸡黍共君游。
世事纷纷合掉头。思 君频倚望京楼。和平能养邦家福。恬静谁敦习俗浮。明道不须非介甫。谪仙何必见荆州。平生相识皆黄土。独向樽前忆旧游。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27L 页
绿树重阴覆槛头。莲花无数映朱楼。前村趁夕清烟起。后岳当朝爽气浮。风景苍茫迷远野。笙歌喧咽属名州。病来不耐离愁苦。辜负秋宵秉烛游。
一守荒城已白头。行藏无计倚危楼。秋寒虚落孤烟起。雨霁空山断霭浮。溪逐归潮通海国。心随去雁入皇州。清愁满眼消无处。拟把深杯尽日游。
客梦频过汉水头。怀归几度赋登楼。层空自叹孤云远。阔海谁怜断梗浮。白首可堪回 北阙。青衫不耐滞西州。一场歌管浑无赖。暂醉蒲觞当胜游。
挽曹判书(润孙)
投笔穿杨自妙年。三边节制德威宣。抚巡南鄙师诸葛。经略西陲小汉骞。浪帖黑江弓早挂。尘清熊海箭无传。汾阳富贵渭阳寿。大树勋名谁更肩。
有怀(己酉)
忧则违之乐则行。何尝戚戚向平生。每憎俗态慵开眼。閒恼尘愁未放情。一榻输心惟竹弟。半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28H 页
庭知己是梅兄。上天临赫那欺得。安命休寒岁暮盟。
凝翠楼
世间何地涤烦尘。今日登临浩气新。默对高山心自静。笑看青草物同春。云开石壁围罗幌。风扫莎堤展锦茵。却喜主人非俗子。咏归狂兴会精神。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原集)
 诗○七言古诗
  
次扶馀板上韵
古国惨憺馀山河。宫殿变作狐兔家。扁舟缓棹一吊古。陈迹宛然遗恨多。济王当日恃富强。詑大志欲吞新罗。构衅挑祸竟舆榇。国破无复睹繁华。宫娥冤魄何处托。岩上寂寞开残花。感慨兴亡岂独尔。洛阳荆棘悲铜驰。当时旧物石瓮在。咄嗟为尔成短歌。歌罢汀洲一怅望。白沙芳草迷烟波。
赠四耐翁
安氏之子山中人。往来枫岳如有神。自谓松都之四耐。我拟商岭之一皓。酒一杯兮水十钵。歌三阕兮舞百倒。饥不恚兮饱不嬉。取则非兮予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28L 页
则辞。君不见汉家东方朔。白昼溺衙无怖怍。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原集)
 记
  
观颐堂记
壶山宋明仲。有学有才。而作仪宾于 王家。职虽阻于政事。身则享于尊贵。惟起居朝请之馀。颇有优游颐养之便。于是。即其所居宅之东园。构小堂。其为制也。冬房一间居西。夏房二间居东。而设荣于南北而翼之。窗户屏幛。咸得其宜。冬温夏凉。甚适于性。明仲自以为游燕于斯。偃息于斯。而可观其所以养之之道。遂扁其名曰观颐。徵文于余。余窃思观颐之义。程子以为观人之所颐。朱子以为观其所养之道。一则主于养人。一则主于养德。明仲将何取而名之乎。盖天地之间。一理而已。我之心。即人之心。我之身。即人之身。是以。我之所欲。人亦欲之。人之所欲。我亦欲之。夫人之饥也。非食不饱。人之寒也。非衣不煖。我饥矣。而不得不饱也。则不可不施之于人也。我寒矣。而不得不煖也。则亦不可不施之于人也。即我之身。而察人之身。验我之心。而体人之心。始于一事。达于万事。推在我之仁。尽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29H 页
及物之恕。此则能养人者然也。至若人之为人。天命之而为性。我得之而为德。存之于内而为仁。制之于事而为义。无一毫之私。有万善之慊。睟然之色。见于四体。浩然之气。塞于天地。能为道德之配。永无愧怍之心。此则能养德者然也。由是观之。养德施于养人。养人本于养德。非养德。不能收养人之功。非养人。无以验养德之用。然则程朱之说。虽各有所主。而其致则一也。夫君子之所以养德者。非自养德而已也。所以养人也。天下宁有能养德。而不能养人者乎。今夫明仲。禀英明之性。抱精敏之才。从事于学问之方。存心于动静之际。处事而求合于义。养气而无害于直。则其于养德也。可谓庶几矣。然而身为仪宾。国有定制。只尊其爵。不任以事。德虽充于吾身。才未展于一国。虽有养德之用。未成养人之功。此非吾侪之所以致恨于明仲者乎。然则明仲所以名其堂而欲观之者。其在于养人乎。其在于养德乎。余观夫斯堂也。在阛阓。而有园林之兴。处喧嚣。而有幽深之趣。开南户则南山之苍翠。若袭于衣袂。启北扉则北岳之云烟。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29L 页
自绕于庭除。盖斯堂也静。故吾心亦与之静。斯堂也清。故吾气亦与之清。一物不留于胸襟。万理自著于方寸。于斯时也。观我之道。获我之养。至大至刚。无少亏欠。此非斯堂之所以有助于养德。而获是名者欤。然则明仲。既养其德于身矣。虽不能施之养人。未尝致恨于其间焉。则岂肯取养人之义。而名堂也欤。嗟乎。如愚者。有此性而既不能养德。有斯职而又不能养人。其于程,朱之说。并失之。每登斯堂而顾斯名。则未尝不愧动于心。惭发于面也。而尚为之记乎。然而明仲命名之义。则不可不示人。故谨为之记。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原集)
 启辞
  
辞免大司谏启辞
臣本以冷族孤踪。气质庸钝。生长下乡。本无学识。 中庙朝。侥倖科第。幸厕郎官之列。才过四五年。出为守令。连任三邑。其间或以亲病。或以递散。前后在家亦十年。凡 朝廷体貌。物论是非。顿无闻知。无异杂官。加以湿热心證。背寒疝痛。百病交攻。今已七八年矣。病发无时。精神不定。如狂如痴。几不自保。行年将迫五十。气血昏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30H 页
乏。病日益深。虚热上攻。齿牙连脱。眼暗耳钝。前忘后失。自分为 圣世无用之一物。得与老贫之母。保存 圣泽中。前年秋。 恩命忽出于人意已虑之所不到。叨忝喉舌重地。非一而再。抚躬自思。徒增感激。冀摅一得之愚。以贡芹曝之微诚。而随班入 侍。喘急痰发。仅能俯伏。欲 启一辞而还止者。非一再矣。臣之龙钟无识之状。 圣鉴洞照。岂意今者。更 除本职。以累 圣上知人之明乎。谏院之职。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匡救。极尽心力。至于不得其职则去。非庸庸琐琐无气节无知识者。一日冒居之地。何敢腼然以辱名器之重乎。敢此来 启。
再启
谏官之职。在于陈善闭邪。其责任关重。所当择善而授之。不可人人而冒处。臣虽至愚。岂不自知。如臣无学识无气节。昏蒙健忘者。得为谏官。则人人谁不为谏官耶。臣人望素贱。非徒不经台谏。凡百执事之任。亦不多践历。长在外方。 朝廷体貌。言论得失。人物是非。何得以知之。臣若不以实 上闻。贪宠保禄。则为身之计虽得。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30L 页
其于污辱名器何。一误事几。使是非颠。倒 国事日。非则后日虽加诛责。公私何益。伏望亟 命递臣职。以重名器。再 启烦渎。至为惶恐。不胜闷迫之至。敢 启。
经筵朝讲启辞(大司谏时)
人君端本出治之道。不过乎正心从谏。人君。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是故。先儒有言曰。一正君而国定。唐虞三代之世。圣君在上。左右百官。皆是圣贤之臣也。君臣相诫。必曰。毋若丹朱傲。毋若殷王受之酗于酒德哉。必以丹朱殷受为戒者。人心出入无常。圣狂舜蹠之分。在于毫忽之间。人君。处崇高之位。何可以既圣为心。而不闻谏诫之言于斯须之顷哉。方今敬天忧民之教。出于至诚。宜灾变不兴。生民平安。而天灾时变。叠见层出。民生困苦。如在涂炭。言之至此。实为寒心。以外方观之。居民十室九空。军卒过半逃散。只以空名。虚录文簿。万一有事变。则措略无策。可谓痛哭。当广开言路。执端用中。以救积弊而后。庶乎其可也。且虽一人之言语。或有切直之时。或有纯厚之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31H 页
时。不可一于纯厚而已。一于纯厚。而无切直之言。则日就委靡。虽危亡迫于朝夕。终不可振救。其于正心从谏之道。益加 圣念。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原集)
 劄子
  
请开言路劄子
伏以。近岁以来。天灾时变。层出叠见。今年亢暵弥月。焦燥之极。赤地千里。今虽得雨。似无望秋之理。自古人君。能转灾为祥者。必有畏天警惧之心。发于至诚。省愆求言。使本末相孚。内外如一。然后上格天心。若处事听言之际。少或诚意间断。惮闻忠直。阳为好之。而阴实拒之。则皆不足以格天消灾矣。顷者。有一宰臣。于 经席。偶发时弊。其言不甚骨鲠。而 圣教乃曰。无纯厚之气。夫切直之与纯厚。初非二致。其心纯于忧国者。无所贰杂。厚于爱君者。恳恳不已。不忧身祸。务殚直言。终使纪纲齐整。上下相安。纯厚之风。自行于切直之中矣。若一以纯厚为尚。则其弊流于含糊苟且。偷靡怠惰。虽有切迫之祸。伏于朝夕。人君孤寄于上。无由得闻。岂不寒心哉。上之好尚。世习随焉。伏乞自今以后。尽诚从谏。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31L 页
务开言路。惟责言者之不切不直。则将见謇謇谔谔之辞。相继而闻。时政不至阙失。耳目不至壅蔽。君臣上下。导达和洽。无有阂隔难通之患。而应天之实。消灾之方。举在其中矣。取进止。
劝学劄子
伏以。人君为治之道。必本于学问。然后其治也纯善无杂。学问之要。必主于诚敬。然后其学也精一无伪。古昔帝王。孰有不终始典学。以收善治之效者乎。伏见 殿下好学之诚。出于天性。然而一心之出入无常。圣狂舜蹠之分。判于斯须毫忽之间。苟不以学问为本。诚敬为主。以为做功之地。则虽仁义外施。而帝王之治。终不复矣。大学一部。圣贤传道之书。穷理正心修已治人之法。具在此书。宋儒真德秀。为之作衍义。大明丘浚。又著补遗。以审几微一篇。冠之于首。伏愿 殿下。每于 经筵之暇。燕閒之中。进此三书。常常勤览。无少怠忽。则入心天理存亡之几。国家治乱兴废之道。理会于一心而无疑。发施于万事而曲当。 圣德日造于罔觉。治道自至于纯正矣。夫人君。居崇高之位。接见士大夫。自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32H 页
有其时。朝夕在左右者。不过宦官宫妾而已。万几之馀。怠忽之念。一萌于中。则寸心之微。众欲之攻。安知其不流荡忘返而不知止哉。此孟子所以一曝十寒。为齐王惧。而程子以接贤士大夫为重也。大抵帝王之学。与文士为异。虽曰从事于学问。而精力或分于词章之学。杂记之书。则非但无益于治道。心志日就于荒杂。其流之弊。有不可胜言矣。伏愿 圣上。专治本源之学。一以真实无妄为主。则岂徒用人之间。政事之际。各得其当。精一执中之学。于变时雍之治。可复见于今日矣。取进止。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原集)
 疏
  
辞免副提学疏
伏以。今月初七日。祗受承政院有 旨除臣为弘文馆副提学。乘驲上来者。闻 命兢惶。罔知攸措。伏地感泣。抚躬难容。臣年迫六十。病日益深。心日益昏。眼眚不能见。数三年于玆。对人不辨。触物昧形。作一盲瞽。已为弃物。虽欲勉进于辇毂之下。以望 日月之清光。而不能运身。日夜忧惧。伏俟罪诛。臣孤门冷族。生长海陬。寡陋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32L 页
无闻。又乏一行。虽在百执事之列。尚不能堪任。况于玉堂之长。清选所在。职任最重。何可滥冒 恩宠。以忝辱一国之名器乎。伏愿 亟命镌罢臣职。幸甚。且臣滥忝仕列。历仕 四朝。荣幸踰分。 天恩罔极。奄逢酷祸。 明庙宾天。鼎湖难攀。号恸无及。方居毋忧。染病几死。不能奔哭于 因山之侧。私服已阕。迨未能陪厕于 朔望之列。今又不得力疾趋谢 恩命。罪负天地。万死不足赎。然拱北倾日之诚心。无一毫有损于疾病忧疚之中。敢以一说。为 殿下献焉。 殿下入承大统。庶政维新。阴翳撤尽。日月大明。大臣有元老。侍读有名儒。学问之日益。治业之渐隆。固可指日而待也。虽然人心之操舍无常。事物之几端甚微。今日之清明虽可恃。而后日之持守。尤不可不虑也。人主之一心。万化之大原。正心之道。在于讲学。讲学之要。在于居敬而持志。今夫草野之士。勤苦刻厉。以期向上之域。苟或立志不固。脚踏不牢。晚节戒得之年。得失俄顷之际。失其本心。与前日之所为。若两人焉。而况人君居崇高之位。贵戚近臣。携仆奄尹。陪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33H 页
侍左右。一见人君倦怠之容。则乘间抵隙。入自左腹。甘言一中。苦药难进。 殿下当此献谄导谀之日。从臾蛊蠹之际。兢业持敬之心。有所不异于今日耶。此臣所谓今日之清明虽可恃。而后日之持守。尤不可不虑也。伏愿 殿下孳孳焉。当今教养无法。风俗不纯。生民愁怨。军卒彫瘵。言之惨惨。可谓流涕太息者也。参考伊川学制。申明朱子学规。择惇实为师长。育英材崇四术。治明道正谊之学。辨公私王霸之分。则教养安得以无法乎。译颁三纲行实。敬敷五教在宽。薰陶渐染而自化。风移俗易而归厚。则风俗安得以不纯乎。择循吏而任字牧。薄赋敛而惠鳏寡。农有深耕易耨之功。民有仰事俯育之乐。则生民安得以愁怨乎。绝债帅之滥。以革晚唐之风。择智德之将。以膺推毂之任。劝赏壮勇。抚恤行伍。教坐作进退之节。除绝户邻族之害。则军卒安得以彫瘵乎。孟子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为治之规。在于得贤人行仁政。而转移之机。在于 殿下之一心。苟能敬以立之。诚以行之。无一毫之有杂。无一息之间断。则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33L 页
于为政乎何有。先儒有言曰。一敬足以敌千邪。一诚足以消万伪。伏愿 殿下潜心焉。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原集)
 笺
  
贺亲蚕笺
顺而承健。既隆治壸之仪。贵而能勤。聿举缫盆之礼。欢均一国。喜动三宫。恭惟事上尽诚。奉先克孝。乾坤交泰。赞茂育之鸿功。日月并明。启文治之熙运。玆当王化之治。获睹女工之成。伏念迹阻鹓行。心切燕贺。为絺为绤。庶赓葛覃之诗。多寿多男。窃效华封之祝。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原集)
 识
  
云谷徽音诗后识
顷得棹歌注解写本。间有误字乙字落字。未得善本。不能参较。依样入板。每以未得见全为恨。今年春。卢子膺得申灵川手书善本。传摹寄惠。受而读之。较诸前本。误字三十四。落字七十。衍字二十。乙字单六。总合一百三十字。删改补入。更定锓板。其与他本异者又六字。并注其下曰。一本作某字。留俟博学君子更考改正云。乙卯仲春初吉。龟岩李桢。谨识。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34H 页
附退溪先生书
 右城南二十咏,百丈山六咏,云谷二十六咏共五十二首。与新刊增录武夷杂诗等作。辞旨理趣俱同。每一讽咏。令人有遁世栖云抱道长终之意。顾今所刊。独遗此不录。自不知不好者言之。虽感兴诗以下诸篇。皆为越人之章甫。使知而好之者。见此本。宁不于此而叹惜也耶。鄙意以大州事力。苟欲改图。不过四五板工夫。何患难改。恐必以新旧刻相接处。排行难适为难。故如右计行排书而送。其宿休庵一律。所以补三行之阙者耳。如无他难事。须依此改刊何如。若刊此五板。其馀则只改张数一二字而仍用之。功费不多。而书可为完书。岂不好哉。且濯清一绝。本城南二十咏之一。而今编在武夷之末。使初见者。误认为武夷之诗。亦为未稳。须去之。以置城南诗中。而取武夷洞天一绝。填刻其空处。则庶两诗皆从其类。无乃恰好乎。铸字跋一张。亦不须并刻。鄙意亦去之。何如。卷末自题识之末。君子云吁谨识。此处虽无大害。然语势少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34L 页
似局促。滉意欲改曰。博学君子改正云。而去一吁字。直书公姓名曰某谨识。如此则无病矣。如何。率易冒告。甚知不韪。然尝见昔张南轩刻程集。有未稳处。朱子力请改之。吕东莱作白鹿洞书院记。有未稳处。朱子又一一指出请改。此前贤所以德业日盛。而声烈传于久远者。敢不有望于公也耶。退溪李滉景浩。书。
初得铸字本感兴诗注解。入板讫。添录拟古八首,云谷杂诗,武夷杂咏,棹歌十绝。又收入濯清一绝于渔艇诗之下棹歌诗之上。裒集为一编。既印。敬禀于退溪先生。先生不弃滓陋。辱赐手教。丁宁切至。盥读再三。谨依指教。补入城南二十咏,百丈山六咏,云谷二十六咏共五十二首及宿休庵一律于拟古第八章云谷第一咏之间。又填刻洞天一绝于渔艇,棹歌两诗之中。而刊去濯清一绝。使各从其类。并删其感兴诗后卞春亭铸字跋而去之。凡添补删去。一依先生手教。分行排字。刊成编帙。以毕先生之志。后之读者。岂无有感于是编者乎。嘉靖甲寅。龟岩居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35H 页
士李桢。谨识。
景贤录识
桢曾得寒暄先生家范及行状议得等书。编为一录。而闻见浅狭。疏漏太甚。其于先生笃志力行之功。道德学问之懿。不能考究夫千百之一二。深用为惧。谨以所疑。禀质于退溪李先生。先生并取金义兴立,郑秀才昆寿等所录。参订为定本。其详略有绪。本末稍备。绣梓以传后。庶几无大憾焉。若别录则虽先生有草率写去。勿须刊入之教。然若无此等语。则后学开卷。无所参考。敢冒妄率之罪。刊弁于编首。使后之读者。有以知先生。参详去取之大意云。龟岩李桢。谨识。桢谨按。师弟子分义。甚严且重。录中相贰之云可疑。在学者所当辨解。而他无所考订。谨编录于此。用以就正于先生长者云。
升平。有临清旧台。癸亥冬。在都下。得记文一编于金君立而读之。金君以谓先祖寒暄公之所著。及到升平。遍问府中老措大。盖非寒暄之文。实是梅溪所作。篇末。并书年月轩号甚详。临清。乃二先生谪居时游憩之地。一日携诸生。访旧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35L 页
迹。询问遗事于旁近居民。有八十老吏。颇详言其故。闻之令人气塞。徘徊俯仰。且不忍芜没。因其旧址而修筑之。又构小堂以表识之。第念。梅溪有此记。而寒暄未有文字可徵其遗迹。然而其祭梅溪文。备叙同迁从好之意。则其相与游适于此。亦可知矣。名堂以景贤者。追慕寒暄先生之道也。立阁于阶下者。图刻梅溪之文也。后之登斯堂陟斯台者。追忆当时之事。以观世道之升降。则其谁不扼腕拊胸。继之以泪于千载之下乎。古人所谓直欲吁天而无从者。其在斯欤。其在斯欤。嘉靖甲子秋九月庚子。龟岩李桢。谨识。
临清台碑阴识
燕山朝。寒暄金先生宏弼,梅溪曹参判伟。俱谪升平西溪之畔。聚石为台。是曰临清。梅溪名之而为记。今六十馀年矣。拟摹入石。石品顽缺不能刻。只刻临清台三大字于前面。乃退溪李先生滉笔也。书此文者。进士郑沼也。董是役者。进士裴璹也。太守则东城后学龟岩李桢也。皇明嘉靖四十四年乙丑八月日。立。(老吏张雨同者。时年八十馀。自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36H 页
言十八九岁时。曹参判自义州。金佐郎自熙川。移配此府。参判侨居西门外。佐郎寓在北门外。参判与乡老。往游于西溪上。依老树下。聚石为台。数相往来。或棋或酒。或终日吟诗。佐郎则时时独往徘徊于台上。不事吟咏。参判以病先一年卒。佐郎终遭甲子之变。老民家在旁近。稍知首末云云。)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原集)
 祭文
  
祭退溪先生文
维我先生。天挺聪明。钟祥毓秀。集粹会精。襟宇脱洒。玉色冰清。气度全备。春融秋肃。行本孝悌。学求精一。无物不格。无书不读。句句研穷。字字寻覈。真积力久。精义入神。天地之大。无极之真。日月盈虚。阴阳消息。洒扫之细。纲常之极。下学工程。上达心法。体用显微。精粗本末。冰释的破。昭融无际。古今子集。玑衡遗制。莫不辨别。无爽毫发。源流既正。垢翳复廓。仕止之节。或久或速。进退之宜。以礼以义。蹈绳履矩。人或有议。道理在我。岂敢少渝。格君有疏。圣学有图。孚诚上通。圣旨允俞。引疾辞荣。岂是独善。廉顽立懦。百代冠冕。箕教我东。逮及罗丽。 圣朝文明。千载一时。前后名贤。蔚然有声。金声玉振。实维先生。卓尔独立。泰山乔岳。龙德施普。远近思服。眇末颛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36L 页
蒙。亦蒙训迪。屈指抠衣。今二十年。牖墙警惰。提耳绳鞭。昔陪京洛。僦居一坊。出入无违。谆诲有常。数年卯申。夫岂素志。浩然肥遁。宜仁旧里。忝守东都。宿舂可至。趋陪杖屦。溪舍陶堂。图书满壁。千古流芳。乐以忘忧。安以斯处。霁月冰壶。昔闻其语。和风甘雨。今见其人。斯受之量。不倦之仁。历举经传。警诲丁宁。奉以周旋。如骨斯铭。陶山记咏。传疑精绝。亲启箱箧。饱我大德。受业未尽。官务又掣。惘然辞退。送我江曲。申戒勿画。诗以勖之。坐春立雪。矢毋愆期。人事难谐。岁月如驰。惄然南还。八年于玆。昔人诚笃。徒步往学。有志不成。俯仰愧怍。只凭信便。质问疑晦联篇累牍。都是镌诲。悄悄有忧。戒以反求。悔尤或生。论以勿留。敬受服膺。拳拳不休。庶觊勉进。稊稗有秋。岂意上天。鞠凶斯酷。邦国不幸。士林无福。后生何依。小子何托。东望恸哭。欲绝复续。病未能奔。葬不及会。情礼两乖。恩义安在。幽明永隔。德容难再。有疑何问。有晦何质。微诚罔极。远奠菲薄。不亡者存。庶几来格。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原集)
 赞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37H 页
圭庵宋先生赞
 先生。气质清明。德器淳粹。学问思辨。笃以行之。庶几于义精仁熟之地矣。在 中庙朝。见忤于奸臣金安老。迁谪于泗川县。侨寓一吏舍。四年不出门外。及安老之诛。羽仪朝著。未及大施之初。为李芑等所陷。竟遭惨祸。痛哉痛哉。
禀质和粹。精金美玉。襟度脱洒。冰壶秋月。笃志力学。穷理居敬。不倚不变。顺受其正。
己未五月十四日。前军资监判官李希颜卒。十八日。前报恩县监成悌元卒。黄江,东洲。皆以一世英豪之士。怀济世不器之志。跌宕不羁。加学问之功。孝悌信义。乃其素所有者也。非勉强力行而得者也。可谓稀世之高才也。东洲为学。必以圣贤为志。为文。必以两汉为尚。意气超迈。志尚坚确。平居与人无忤。贤愚俱得其适。知之者以为有春风沂水之乐。不知者以为有仙风道骨飘物外者矣。呜呼。古人所谓临大节而不可夺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承旨时日记断纸)庚申正月六日。传于李重庆曰。金麟厚处致赙
龟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37L 页
事传 教。麟厚蚤有诗名。诗文甚高。登庚子科后。以弘文馆修撰。便养授玉果县监。乙巳冬。以病弃官。退居长城县。朝廷前后除拜。皆不就。其为学。主程朱之教。研穷性理之原。心存礼法。痛自刻责。然务自韬晦。平居不自表异。人视之。若无绳检者。吟诗饮酒而已。其治第。专主祭祀。正寝左右夹室。为男女斋所。一依朱子遗制。既成。有小不如式者。则屡毁屡改。性寡言。后进有求教者。谆谆以义理为说。庚申正月卒。年五十一。(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