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负暄堂先生年谱补遗
负暄堂先生年谱补遗 第 x 页
负暄堂先生年谱补遗
  
负暄堂先生年谱补遗 第 395H 页
年谱补遗
皇明武宗皇帝正德七年。我 中宗大王七年。
壬申十月二十六日。 先生生。日辰及时未考。生第亦未详。而先生自远代居京。旧址在南门外蓝井洞。与清江李公(济臣),菊涧尹公(铉)家比邻。先生撰菊涧之父政丞(弘基)碣云。以余生长比邻。即先生之南门外之第明矣。
八年癸酉
九年甲戌
十年乙亥
十一年丙子
十二年丁丑
十三年戊寅
十四年己卯
十五年庚辰
十六年辛巳
世宗皇帝嘉靖元年壬午。先生十一岁也。
二年癸未
三年甲申○旧谱。是岁亦阙。无所记。而先生十三岁时。悲硎谷赋。升补上之中。脍炙当时。留传后
负暄堂先生年谱补遗 第 395L 页
人。则先生文艺之夙就可见。而冲龄行迹之可述者。皆无传焉。游慕斋金先生(安国)之门。亦在于早年。可徵于 赐祭文早得贤师。大义斯通之句。而亦未知在于何年。己卯士祸后。慕斋退居利川注村。训诲后进。至于十年之久。则意者抠衣于师席。在于己卯之后也。
四年乙酉
五年丙戌
六年丁亥
七年戊子
八年己丑
九年庚寅
十年辛卯。先生二十岁。九月。进士三等第十八。与伯兄溪山处士公联璧。○是岁。处士公自京归隐于利川长洞。奉养偏慈。先生往来省觐。及至释褐。禄养于京第。
十一年壬辰
十二年癸巳
十三年甲午。先生二十三岁。九月。大射礼别试及第。丙科第二人。○旧谱注云。时四馆古风。侵辱
负暄堂先生年谱补遗 第 396H 页
太甚。至有沈池等事。先生自少。身多疾恙。若顺所令。则恐必添伤。不从先生指挥。人皆目之。独以新来。拣择之时。直送芸阁。八年至辛丑春。例升六品。拜奉直郎成均馆典籍。由刑部员外。转礼部员外。○我国之侵辱新来。虽是古风。而至于沈池。可谓苛虐之甚。其不听从。盖出于慎疾。非故自异于流俗。而槐选之见枳。可知其媢嫉者所为。意者当时。去己卯士祸不远。摈斥名贤。尚有旧习而然欤。溪山处士寄先生诗曰。少年声价起寒门。念我先君积德存。到底休为人疾视。随时便报 圣明恩。括囊口处应无咎。蕴椟贞来岂遇痕。只在一心忠与孝。是非馀事不须论。此诗以遗稿编次年月之序观之。疑先生释褐后所寄。而陈世德勉忠孝。辞意恳至。当其发轫之初。遽以括囊蕴椟。为涉世之方。至以休为人所疾视。是非以为馀事为戒。则疑当时见枳槐选。不独以古风之不从。抑有所忤于人而然欤。金安老,许沆,蔡无择等。缔结作威福。正在是时。则相时君子。宜有所戒慎于行藏。而处士之惓惓诗篇者。诚贤父兄之训也。先生立朝事迹。
负暄堂先生年谱补遗 第 396L 页
今虽未得其详。而不合污。不矫激。俨然为名臣硕辅于太平盛际。而无一瑕点。则彼复昌辈冒疾阴中。只是为他山之石矣。
十四年乙未。先生二十四岁。○是年腊月。溪山处士次先生诗曰。尔向京都事一人。我留乡谷陪孤亲。是时先生系官于朝可知。而旧谱无记。今未详为何官也。
十五年丙申。先生二十五岁。○是年旧谱亦阙。而处士答先生诗曰。兄东弟又西。鹤发向京居。关路频回首。秋风几倚闾。关西奔命客。田舍独归翁。即事须心警。无令写字空。注曰。时祥之在宁边。丙申冬也。以此诗及注观之。其曰奔命。必往役也。其曰须心警。疑边忧也。其曰写字空。疑被人召辟也。而今无可考。宁边自 世宗朝李满住之乱。置都节制以备戎虏。有评事从事等官。至 宣庙朝犹然。则疑先生于是年。以边警为宁边节制之幕僚欤。抑以他事他职。承 朝命而往耶。然则旧谱所谓以不从古风。八年不调。至辛丑始升六品者。似不明的。旧谱疏漏如是。
十六年丁酉。先生二十六岁。○先生寄溪山诗曰。
负暄堂先生年谱补遗 第 397H 页
早晚投簪归有日。林泉何处负吾人。其在职可知。而旧谱阙。今不可考年。安老等伏罪。名流收召。朝著清明。
十七年戊戌
十八年己亥。先生二十八岁。(四月十七日。长女生。适判书温阳郑士雄。)
十九年庚子
二十年辛丑。先生三十岁。春。例升六品。拜奉直郎成均馆典籍。由刑部员外。转礼部员外。此旧谱见于甲午年注者。○先生为骑省郎。见于李清江小说。而年月无考。
二十一年壬寅。先生三十一岁。拜江原都事。慕斋金先生,退溪李先生,河西金先生俱有赠别诗。各见于集中。而家无所记。一代诸贤赆章。想不止此。而今皆不传。慕斋以词垣宗匠。赠言郑重。而至谓秀句惊人贮满囊。则先生之文章。见许于先进如此。退溪以东方之大贤。一言不苟。而直许当世之第一流。则见重于儒贤之间又如此。而皆泯泯无述。可胜恨哉。且失慕斋诗所谓前殿浓香衣浥浥者。必指帷幄近侍之职也。先
负暄堂先生年谱补遗 第 397L 页
生和溪山诗曰。如今再作登瀛士。惭愧清名滥此身。今以遗稿中同时同韵诗观之。似是庚子年间。则疑先生已于佐东幕之前。再登瀛选。而慕斋前殿浓香之句。尤为可据之證也。(八月十三日。长子副尉以和生。)
二十二年癸卯。先生三十二岁。还 朝拜司书。仍出入两司。历拜正言,献纳,持平等职。○一年间四迁。疑太数。而旧谱。于甲辰,己巳,丙午,丁未四年。全无所记。则疑于此四年之中。出入两司。历剔正言,献纳,持平之职。而旧谱不详年月也。赐祭文云。俯拾科第。仍登显仕。峨笏獬触。直声在履。遂承宠渥。昵侍经帷。触忤奸佞。南郡把麾。则先生之登第未久。历践清显也明矣。然则枳塞八年之久者。恐为失实。而经帷昵侍。亦在戊申出补锦城之前。则先生庚子年间。和溪山诗所谓再作登瀛士者。尤信而可徵也。至于湖堂被选。尤表表事迹。而旧谱亦阙焉。只今世闾巷间传行湖录。先生姓讳。列于退溪,秋波两先生之下。而退溪之被选。在于辛丑。则先生之被选疑在于辛丑之后也。近闻士林家藏湖录。而先
负暄堂先生年谱补遗 第 398H 页
生名讳下。书以大提学金慕斋所选云。先生于慕斋为高弟子。则宜其被选于慕斋典文之日。而慕斋典文。在于嘉靖庚申。历辛丑,壬寅。至癸卯正月而卒。则先生被选。在于是数年之间。而今无可證文籍。可胜恨哉。我国弘文录。谓之瀛选。而按退溪年谱。则湖堂乃国家储养人才之地。极选文学之士。与其选者。荣比登瀛。然则先生再作登瀛士之诗。疑作于历湖堂,玉堂之日也。大抵我东典故本疏。而壬辰,丙子两乱之后。公私文籍。荡然无馀。近世所出湖录有数本。而皆以其见闻所及追记者。故间或有误录者。当俟博雅君子而修正也。
二十三年甲辰。 中宗大王升遐。 仁宗大王即位。佥正, 修撰厅郎厅。 告讣使书状官。○卢苏斋日记。十一月十五日。 大行行状修撰事。堂上八。大提学,右赞成成(世昌),左参赞权(橃),吏判申(光汉),刑参闵(齐仁),吏议洪(春卿),副提学宋(世珩。)郎厅四。舍人赵(彦秀),检校林(亨秀),副校理李(湛)及仆与焉。十九日。三宰为 殡殿都监撰修厅堂上。郎厅加择洪(暹),参知具(寿聃),户议李
负暄堂先生年谱补遗 第 398L 页
(润庆),李(名圭),佥正柳(辰同),兵正李(择辅),辅德李(若海),副正金(鲁),弼善权(勿),佥正吴(祥),著作郎朴(承任),吏佐金(储),奉教俞(绛),兵正南(应龙),修撰李(元禄),应教李(滉),修撰闵(起文)等十二人。并前四为十六人。各以郎二人隶堂上一人。仆隶闵参判焉。大提则总裁之。二十二日。闵(齐仁)为使。先生为书状。两司启 使。即告讣使也。晦斋所撰
仁宗行状。告讣使臣闵(齐仁),李(浚庆)。苏斋所撰东皋墓碑云。甲辰 中宗朝有难事。先生充告讣副价书。以冬至使行。即被围闾阳驿时也。一在 隆庆壬申。以进香使。即 穆宗皇帝陟方时也。是年书状。旧谱亦阙焉。而苏斋日记如此。可谓文献之足徵也。
二十四年乙巳。 仁宗大王元年。(正月二十七日。次子郡守以顺生。)七月初一日。 仁宗升遐。 明宗即位。○是年。忠顺堂狱事。奸凶擅柄。士林罹祸。当是之时。先生以方刚之操。正大之论。必多可述。而旧谱阙漏。未知是年先生在何职也。按晦斋先生年谱。元衡托密旨。使击尹任。台谏不从云。先生自癸卯。出入两司。至戊申。忤复昌。
负暄堂先生年谱补遗 第 399H 页
时为司谏。则疑是时先生为台谏而不从欤。今以旧谱按之。昨年为佥正。明年为副正。疑为群小所忌。久滞下僚。而是时不在言责也欤。河西金先生(麟厚)乃年年七月日。痛哭万山中者。而先生补锦城之日。河西与先生诗酒跌宕。丹岩放酒之游。河西有君我此时同一感之句。则两先生忠赤之相同。有足想见矣。
二十五年丙午。 明宗元年。军器寺副正。秋。为司马试试官。取金弘度等。
二十六年丁未○良才壁书。凤城狱事。皆在是年。而先生官职事迹皆无考。
二十七年戊申。先生三十七岁。拜司谏。为陈复昌辈所中。递授内赡寺副正。冬。出罗州牧使。○复昌。元衡之爪牙。一时名士之异己者。无不冒疾阴中。退溪出宰丹丘。亦在是时。先生见忤复昌。未知何事。而 赐祭文云。触忤奸佞。南郡把麾。则先生气节。想有卓荦奇伟者。而今无可考矣。
二十八年己酉。先生三十八岁。(三月二十八日。次女生。适注书砺山宋惟健。)
二十九年庚戌。先生三十九岁。○溪山处士寄先
负暄堂先生年谱补遗 第 399L 页
生诗曰。南极白云三岁泪。北山青蕨一生贫之句。盖先生便养母夫人卢氏于锦城。而处士离居于利川也。青蕨之青字。慕斋改以春字云。函丈从容。虽等闲诗篇。亦且斥正。况道义之讲劘乎。是时。林石川(亿龄)上京。至咸平寄诗曰。碌碌瓶瓮里。如公古器稀。应须崇令德。同与古人归。其推重之意如此。石川酬唱诗数十编。见于本集。而先生诗无见存。金河西唱酬诸篇。亦见于河西集。盖先生字牧之暇。招游南州豪士。谈道讲义。隐然有武城弦歌之想。非特诗酒之乐。赐祭文所谓旁迎善士。日事谈论。民怀简静。士乐谦逊者。于此可徵。而所谓善非特石川,河西而已。赵龙门(昱)非南士。而亦如锦城之游。则如莲榜同年之林锦湖(亨秀)。南塘旧游之士高苔轩(敬命)。在南川之朴思庵(淳)。居邻邑之奇高峰(大升)。皆南士也。亦必与同斯游矣。玆识之。以俟更考。
三十年辛亥
三十一年壬子冬。拜弘文馆修撰。承 召上来。俄转校理。(二月十三日。季子 赠承旨以宽生。)
负暄堂先生年谱补遗 第 400H 页
十一月。廉谨被选。 赐表里一袭。○时贪鄙污俗。偷靡成风。 明宗特命政曹。拣选朝臣之廉谨者。命赐寔于阙庭。赐一等乐。各赐丹木胡椒有差。至昏。复 赐白蜡烛各一双。○廉谨被选人。户曹判书安(铉),右参赞朴(守良),平安监司洪(暹),刑判赵(士秀),大司成李(蓂),礼曹参议李(梦弼),左承旨洪(昙),右承旨成(世章),大司谏尹(春年),判校尹(铉),左通礼尹(釜),掌令柳(浑),济用副正禹(世谦),司仆正朴(承俊),司仆副正任(辅臣),弘文校理郑(宗荣),副校理朴(民献),工曹正郎李(增荣),内赡直长金(梦佐)等十九人。参宴。大司宪李(浚庆),同知中枢任(虎臣),周(世鹏),同副承旨金(铠),前司成李(滉),典翰宋(赞),部将许(世麟),军器别正安(潜行),司勇金(彭龄),司宰监正姜(允权)等十人病未参。外任被选人。会宁府使李(荣),江界府使金(洵),罗州牧使吴(祥),尚州牧使申(潜),密阳府使金(雨),温阳郡守李(重庆),醴川郡守安(从腆),江陵府使金(扩),新溪县令俞(彦谦),金沟县令卞(勋男),韩山郡守金(若默),知礼县监卢(祯),漆原县监辛(士衡),善山居前郡守金(就文)等十四人。各赐乡表里一
负暄堂先生年谱补遗 第 400L 页
袭。 孝宗朝命考 明宗朝清白吏。知春秋李(厚源),翰林洪(柱三)。赤裳史记。己未四月初九日。启下吏曹。
三十二年癸丑。先生二十四岁。正月十四日。遭母夫人安东卢氏丧。居庐于利川。○旧谱。只记卢夫人丧于癸丑年。而外艰阙而不记。旧谱。即舍人府君之第四子讳(世纬)少年时所录。草创未及修正者也。已于当时。未详先祖外艰之年而阙之欤。溪山处士诗曰。早失鲤庭步。先生之早孤。于此可知。而先生之考堤川府君早世。自堤川罢归。未久卒逝之说。后生今犹流传。近考堤川先生案。正德丁卯十一月十三日到任。辛未四月二十八日。府启罢云。则堤川府君之丧。乃在于辛未以后也。宗人又有先生遗腹子之说。而尤无可据。处士之孙佥知(雯)手录忌日帖中。堤川府君忌日。十二月十七日。而先生生辰。乃十月二十六日。则遗腹之说。径庭如此。不可以为信也。家乘之阙缺。可胜恨哉。
三十三年甲寅
三十四年乙卯。先生四十四岁。服阕。授校理。升应
负暄堂先生年谱补遗 第 401H 页
教,典翰。至直提学。冬。升通政大夫同副承旨,知制 教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馆。转右副,左副。至右承旨。○九月。以直提学。制进卒知中枢府事李(贤辅) 赐祭文。文见聋岩集附录。○挽李聋岩诗。见于岭人所藏册子。聋岩祭文挽诗诸作中。先生官衔。书以弘文馆典翰。今未可考。而以官职见之。当在 赐祭文制进之前也。旧谱所记官职践历。有或阙漏。而无未经之职误录者。于此可验也。
三十五年丙辰。先生四十五岁。以病呈辞。递授佥知中枢府事。
三十六年丁巳。守江原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先生题苍峰驿诗云。薄云笼日翳春空。按节关东。只在是年之春也。
三十七年戊午。先生四十七岁。瓜满还 朝。拜户曹参议。又入银台。(伯兄溪山公。三月十五日卒。)
三十八年己未。先生四十八岁。由左承旨。特加嘉善。拜行副提学。○是年。先生挽柳杆城公(绰)。诗见西崖所撰永慕录。官衔书以嘉善大夫行弘文馆副提学,知制 教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
负暄堂先生年谱补遗 第 401L 页
馆修撰馆。
三十九年庚申。先生四十九岁。以冬至使赴 京。书状官姜(士弼)。过闾阳。遇贼守城。○荷谷许(葑)万历甲戌朝天录云。宿于闾阳驿。驿在医闾山之南。故名此驿。即庚申年吴判书(祥)被围之地也。窃观荷谷所记先生被围之事。往来使华之过其地者。必指点前说。而旧谱所记。疏略如是。壬申之再过闾阳。故老持酒来谒。称以庚申功德。而不记其所遇何贼。功德何事。今不可得以详焉。山戎之属。侵掠于辽野之间。贡路梗涩。已自正统年间而然。则疑先生所遇者。此贼也。及其再过。故老持酒。颂称功德。则其防御丑戎。使之畏威解围。抚慰居民。使之颂德弥久者。想必有奇伟宏大之略。可传于后世。而谱皆阙焉。尝闻先生是役。用刘越石登楼清啸之事云。而杞宋无徵。未敢为信也。然万里衔命。辛苦贼中。而临机应变。行李无挠。 君命不辱。则先生立朝大节。于此可见其一端矣。(长子承义副尉以和。子弟军官。从赴京。还到义州。病卒。)家乘所记如此。而副尉公讳辰十二月二十九日。以此十二月。为赴京之年十二月。则
负暄堂先生年谱补遗 第 402H 页
冬至使行。无岁前还到湾上之理。而旧谱辛酉春还朝云。则还到义州病卒云者。疑从赴京。中道而病。径还义州而卒欤。玆记之。以附传疑之义。
四十年辛酉。先生五十岁。春。还 朝。历大司宪,大司成,大司谏,兵曹参判,户曹参判兼带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 世子宾客。○以 赐祭文考之。长乌府。在于陟亚卿之后。旧谱恐失先后也。是时。以文章养望。金(澍),李(珥),林(洙),闵(箕),郑(惟吉),李(梁),沈(守庆)诸人被选。凡八人号为八文章云。所被选。不知何选也。○八月。以佥知中枢府事。为司马试试官。取赵廷机,洪圣民等二百人。
四十一年壬戌
四十二年癸亥。先生五十二岁。 朝廷忧南方径递方伯。请以文武兼备之人择送。而姜(暹)拜湖伯。先生拜岭伯。未久病递。○苍石所撰商山志中。录先生按岭节时。商山题咏一首,述怀诗一首。诗曰。青春跃马曾绣衣。白首观风更带金之句。先生少日为御使于岭南。而旧谱阙而不记。
负暄堂先生年谱补遗 第 402L 页
所践历官职。亦多见漏。于此可知也。姜(暹)号松月堂。○庆尚监营先生案云。观察使嘉善大夫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吴(祥)。嘉靖四十二年癸亥九月日。以兵曹参判来。甲子正月日。以病辞去云。
四十三年甲子。先生五十三岁。正月还 朝。出入兵,礼曹。累为长乌府。
四十四年乙丑
四十五年丙寅
穆宗皇帝隆庆元年丁卯。我 明宗大王升遐。 宣祖大王即位。(十日。次子以顺。中进士二等。榜目先生官衔。嘉善大夫礼曹参判。)
二年戊辰。 宣祖大王元年四月十日。迎接都监制述官被抄人。详见眉岩柳(希春)日记。○八月。拜平安监司。特加资宪大夫。○赐祭文云。逮予嗣服。西鄙启衅。咨佥大臣。任卿西镇。责重当崇。因斯进秩。曾未及瓜。西土宁谧。是时西衅。未得其详云。而先生江界题咏曰。胡云江外色。都是眼中愁。可想山戎之稔凶。已自是时。为我国之外患。先生以文武全才。自夫闾阳解围。外夷猥服。 中宸倚毗。擢秩委重。恩 命出常。不及瓜
负暄堂先生年谱补遗 第 403H 页
熟。边尘自静。 赐祭文铺张。良以是夫。梧阴尹(斗寿)所撰箕城宦迹志云。隆庆戊辰。吴(祥)兼府尹。性宽厚不苛。而简于接物。噫。先生行迹。无所记述。年代已远。凡其资性风标。但依稀想像于传闻之间。而莫得以详焉。此志二句言语。虽甚疏略。而亦可以知其长德君子矣。至于卞箕子井水味事。与唐之李文饶卞江表水味偶同。实是箕京之美谭。宜其备录于志中也。先生秋香堂题咏。亦特编于志中。梧阴微意。亦必有所在也。 宣城与郑林塘,柳月蓬唱和诗。见月蓬集。浮碧楼次李清江诗。见清江集。醉娥落马图事。见金斗岩遗稿。
三年己巳。先生五十八岁。先生西邑题咏板刻二诗。书以隆庆己巳首夏。○冬。以大臣议荐。拜兵曹判书而入朝。为政公平。武将至今称无此判书云。自是。历刑曹礼曹判书,大司宪兼带两馆大提学, 经筵春秋馆,都总府都总管。及拜吏曹判书。未久与即僚论议不合。辞递。拜汉城判尹。○休庵白(仁杰)之为参判。草堂许(晔)之参议。黄(允吉),郑(彦信),朴(应福),黄(廷式)之为郎。皆在先
负暄堂先生年谱补遗 第 403L 页
生长本兵之日。而李清江(济臣),尹南岳(承吉。)亦于是时为郎。清江之才谞。南岳之刚明。以见称于先生为重。俱述于碑状中。当时得人之盛。可想部事之无不举。卫士之庆于涂。岂独李公才谞。尹公刚明之所致也。礼经所谓夏官司马。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乎邦国者。我先生。殆庶几焉。 赐祭文所谓主兵重任。非才不许。绸缪虑远。湔涤烦苛。于勤国耳。奉公无他。家谱所记为政公平。武将至今称之曰。更无如此判书云者。可验当日睿简之隆。舆望之洽也哉。
四年庚午。先生五十九岁。九月。撰敦宁正尹(弘基)墓碑。尹即菊涧之考著也。
五年辛未。先生六十岁。拜天官。疑在是年。而旧谱不记。 赐祭文云。居要守约。桃李无客。以文以德。不忮不求。允孚舆望。屡应咨畴。则盖非即递。而旧谱云未久解递者。疑误。与郎僚论议不合。亦未考。○九月初二日。宫池请罢时入侍。十月十四日。殿讲试官入侍。见苏斋日记。
六年壬申。先生六十一岁。四月二十八日。端午帖子试官入阙。见苏斋日记。
负暄堂先生年谱补遗 第 404H 页
隆庆皇帝升遐。以进香使赴京。过闾阳。故老持酒来谒。称庚申功德云。○七月。挽东皋李相国诗曰。功在 宗祊泽在民。能全终始独斯人。不待百年公议定。是非何累地中身。李芝峰类说。以为挽词。申象村春城录。以为以诗哭之。而苏斋撰东皋行状云。赴京道闻论公之报而有诗。苏斋与先生同朝同时。则宜得其详也。是时。明良际会。太平有象。而不幸朋党之祸兆端。识者之虑。已先见其难救。而以栗谷之贤。犹未知之。至谓将死之恶言。则当日之众谤何如。而先生一篇小诗。传诵都下。东皋之一生相业。一时是非。为其断案。国论到㡳。则象村申相国之特据邹孟氏知言二字以论之者。诚出于推服之意。而东皋之言。人皆叹服于既验之后。而先生知其必验于未验之前。不挠浮谤。独持公议。则其先见之明。当与东皋并驾矣。后世尚论君子。可以诵其诗而知其人矣。(十月二十八日。孙舍人焕生。)
神宗皇帝万历元年癸酉。先生六十二岁。正月还 朝。二月。以监试试官。得足疮。试毕还家寝剧。三月初八日戊子。卒于第。拜大司宪数日。而未及
负暄堂先生年谱补遗 第 404L 页
肃谢云。○赐祭文云。再辞剧地。谓卿调养。盖先生燕行还朝之后。都宪除拜之前。再调剧地之职。以病辞免。所谐剧地。疑是两铨贰公等职。而旧谱阙缺。当更考典故。○先生墓在杨州治南陶山尾谷。坐卯向酉之原。配贞敬夫人平山申氏墓祔。同茔异坟。
 
(采燮)尝闻传说。 先生受 大拜三日。未及肃拜而卒逝。又今世闾巷间士林传说。先生为八道方伯。亦传家之说。先生历八道伯中。未经圻伯。而再任平安监司。合数为八道监司之说。后生犹有流传。按花溪集。先生胄孙(䙗)所著题从弟汝完(𧚁)道岩壁上记云。亦粤九世祖吏判负暄公。与兄醉老公(庆)联璧司马。而公登第。历湖堂典翰两馆大提学。又云判书公判度支再。观察平安道三年云。而旧谱皆阙而不记。只记三道伯。以此数者观之。先生官职见漏疑多。而今未可考矣。玆附传说。以俟来后之博雅者。当更考入监营先生案与典故焉。